第七〇一 至 第七一〇
701**時間: 地點:
(明日卒,泓與梁喜等謀,秘不發喪,選精甲五千,捕愔等誅之,乃即位稱皇帝
(,封賞功臣。)
(第三四一回 劉裕興兵大伐秦)
702**時間: 地點:
(卻說劉裕先平濟,乃有定關洛之意,遇盧循侵逼,故寢不行。)
(是時復集諸謀士商議經營天下。)
劉 裕:(蒯恩曰)北燕馮跋方強,宜先平之。
王 鎮:(參軍王鎮惡曰)蒯公之言,未盡其善;以愚意度之,今天下方有事,而馮跋坐
保北燕之間,不敢展足,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姚氏據長安,帶甲數十萬,尚得
民心。今聞姚興身死,二子爭位,正可攻之。捨此別伐,倘二子和睦,以守其城
,則天下未定矣!今兄弟結冤,勢不兩立,可因此時提兵,先滅姚氏,再伺燕變
而除之,則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
(劉裕大喜。)
(是時劉穆之從外人,見眾人共議,言曰)
穆 之:明公與諸君謀征關洛,宜即起兵,使其無備,何故延也?
劉 裕:吾舉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鄉人民死喪略盡,終日不見所識,使吾感傷;況且禾
稼在田之時,不可擾動,權且議定,以待來春伐也。吾正欲問君可否!
穆 之:姚興愛弼而又立泓,故弼今竭力相並,彼各有黨羽,若擊之則相救援,若緩之則
爭心生。不如以兵出屯界首休進,虛聲伐魏,只說加戍保邊,俟其變成,然後攻
之,可一舉而定矣。若待來年起兵,彼知有備,二子和睦,必難動遙。
劉 裕:此計甚善。
(時朝士多言北伐之計,惟東海人徐羨之默然。)
劉 裕:(裕問羨之曰)卿何獨不然?
穆 之:(羨之曰)今四方已平,拓地萬里,惟有小羌未定,明公寢食不安,何可輕預其
議耳?
劉 裕:姚氏不小,豈可輕之?故宜早討。
(於是裕入朝見帝,戒嚴諸將伐秦。)
(以劉穆之為左僕射,入居東府。)
(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塞滯,求訴咨稟,盈階滿室。)
(穆之目覽耳聽,手寫箋書,尋覽校定。)
(而性奢豪,食必方丈,未嘗獨餐。)
穆 之:(嘗白裕曰)穆之家本貧賤,贍生多闕。自叨忝以來,朝夕所須,微為過豐,然
此外一毫不以負公。
(由是劉裕深相重之。)
(時寧州獻琥珀枕於劉裕,裕以琥珀能治金瘡,命碎之以賜從征將士。)
(以世子義符為中軍將軍,監留府事。)
(即命劉穆之領軍司,入居東府,總攝內外,司馬徐羨之副之。)
(遂發建康,遣將軍王鎮惡、檀道濟將步軍,自淮、肥向許、洛;朱齡石、胡藩
(移陽城;沈淵子、傅泓之趨武關;沈林子、劉遵考將水軍出石門,自汴入河;
(以王仲德督前鋒,開渠入河。)
(分撥已定,令依計而行。)
(鎮惡領命欲行,前將軍劉穆之謂曰)
鎮 惡:昔晉文王委蜀於鄧艾,今劉公亦委卿以關中,卿其勉之!
鎮 惡:吾等因托風雲,並蒙拔擢,今此一行,正是效命之秋,如若咸陽不克,誓不濟江
!三秦既定,而公九錫不至,亦卿之責矣!
(即辭別起身,領兵五萬,入賊之境,戰無不捷。)
(不上半月,攻破虎牢及桓谷鳩,大軍進次澠池縣。)
(鎮惡傳令屯住三軍戰船,盛服乘輿,上造故人李方家。)
(李方接入內堂,鎮惡拜見禮畢,各敘契闊之情。)
(鎮惡請李方妻出,鎮惡亦拜,取出金寶賜之。)
因 謂:前蒙撫愛之恩,以此少酬萬一。
(言訖,即召郡守拜授李方為澠池令。)
(鎮惡領大軍,解纜起行。)
(九月,劉裕大兵至彭城。)
(十月,王仲德水軍人河,將逼滑台,魏兗州刺史尉建棄城北渡。)
劉 裕:(仲德入城宣言曰)晉本欲以布帛七萬匹假道於魏,不虞守將遽去。
(魏王嗣聞之,遣叔孫建、公孫袁引兵濟河,斬尉建於城下,問晉軍以侵寇之狀
(。)
使 人:(仲德使人)劉太尉使王征虜,自河入洛,掃清山陵,借空城以息兵,行當西引
,無損於好也。
使 人:(嗣又使建問裕,裕謝之曰)洛陽,晉之舊都,而羌據之;諸桓宗族,休之兄弟
,晉之蠹也,而羌取之;吾今伐之,故假道於魏,非敢為不利也。
(魏王猶豫,秦陽、滎陽二城皆降,檀道濟等兵至成臯。)
(秦陳留公姚洸守洛陽,見晉兵至,遣使求救於長安。)
(秦王泓聞知,遣兵救之。)
使 人:(未及至,將軍趙玄言於洗曰)今晉寇益深,眾寡不敵,若出戰不克,則大事去
矣。宜攝諸戍之兵,固守金墉,以待西師之救。金墉不下,晉必不敢越我而西,
是我不戰而坐收其弊也。
使 人:(司馬姚禹陰欲降晉,言於洸曰)殿下以英武之略,受任方面,今嬰城示弱,得
無為朝廷所貴乎?
(洸然之。)
使 人:(遣玄將兵五千餘,南守北柏谷,玄泣曰)玄受先帝重恩,所守土,不免於死。
但不用忠言,為奸人所誤,後必悔之。
(既而成臯、虎牢皆降道濟,道濟等長驅而進。)
(玄以兵拒戰,大敗,被十餘創。)
(其司馬蹇鑒冒刃抱玄而泣。)
謝 玄:吾創已重,君宜速去同主保城。
使 人:(鑒曰)督軍不濟,鑒去安之?
(與之俱死。)
(姚禹聞玄敗死,乃逾城奔降道濟,道濟遂進逼洛陽,洗不能守,率眾出降。)
(道濟獲秦人四千餘,議者欲盡殺之,道濟)
道 濟:弔民伐罪,正在今日。
(皆釋而遣之。)
(於是夷夏咸悅,歸者日眾。)
(丁巳十三年正月朔,日食。)
(晉師之過許昌也。)
道 濟:(秦東平公紹言於秦王泓曰)晉兵已逼安定,孤遠難救,宜遷其鎮戶,內實京畿
,可得精兵十萬,雖晉夏交侵,猶不亡國。
使 人:(僕射梁喜曰)齊公恢有威名,為嶺北所憚。且鎮人已與夏為深仇,理應無罰勃
勃終不能越安定而寇京畿,若無安定,則虜馬至郿矣。今關中兵足以拒晉,無為
預自損削也。
(泓從之。)
使 人:(吏部郎懿密言曰)恢有忠勛,今未加殊賞而置之死地。安定人以孤危逼寇,思
南遷者十室而九,若恢擁之以向京師,得不為社稷之憂乎?宜征以慰其心。
(泓又不聽。)
(至是恢率鎮戶三萬八乾趨長安,移檄州郡,來攻長安。)
(長安大震,泓使東平公姚紹率軍一萬出攻之,恢大敗而自死,權安。)
使 人:(二月,西涼公暠寢疾,遺命長史宋繇曰)吾死之後,世子猶卿之子也,善訓導
之!
(及卒,官屬奉世子歆為涼公,以繇錄三府事。)
(諡暠曰:「武昭王」。)
(初,司馬索承明勸暠去伐北京,暠謂之)
謂 之:蒙遜久為百姓患,孤豈忘之?顧勢力未能除耳。卿有必擒之策,可為孤陳之,直
倡大言,使孤東討,此與言石虎小豎,宜肆諸市朝者何異?
(承慚懼而退。)
(第三四二回 姚紹督兵拒潼關)
(二月,王鎮惡進軍潼關,檀道濟、沈林子自陝北渡河,攻拔襄邑堡。)
(又攻尹昭於蒲坂,尹昭堅壁不出,不克。)
(秦王泓急以東平公姚紹為太宰,封魯公,令其督將軍姚鸞等,率步騎五萬守潼
(關,遣別將姚顯以兵救蒲坂。)
(晉、秦相持日久,林子謂道濟曰)
林 子:蒲扳城堅兵多,不可猝拔,不如還,與鎮惡並力以爭潼關,若得之,則尹昭不攻
自潰矣。
(道濟從之,以兵來同鎮惡攻潼關。)
(三月,至潼關,紹引兵出戰,道濟等奮擊,大破之。)
(紹大敗,退屯定城,據險拒守。)
(遣姚彎屯大路,絕晉糧道。)
(晉獲其別將尹雅,道濟欲令殺之,雅曰)
道 濟:夷夏雖殊,君臣之義一也。
晉以大義行師,獨不使秦有守節之臣乎?
(乃免之。)
(又,林子夜以兵襲殺鸞。)
(泓又遣東平公紹屯河上,以斷水道,又被林子擊走之。)
(第三四三回 劉裕假道於魏王)
(時,劉裕大眾欲溯河西上。)
(河西乃北魏王嗣所管地方,裕乃先遣人持書見魏王嗣,求假河西道過。)
(魏王嗣得書,急詔文武商議,諸公卿咸曰)
魏王嗣:函谷天險,何能西人?揚言伐姚,其意在魏。此事難測,宜先發軍,斷絕河西上
流,勿令彼軍過河,方保萬全。
道 濟:(崔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馬休之徒擾其荊州,劉裕切齒久矣。今姚興死而子幼
,裕故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觀其意,必自入關,勁躁之人,不顧後患。今若塞其
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則姚氏無事,而我受敵矣。今蠕蠕內寇,糧食又乏;
發軍赴南,北寇進擊;若其救北,則南州復危。未若假之水道,縱裕西入,然後
興兵塞其東歸之路,所謂卞莊刺虎,兩得之勢也。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設姚氏勝也,亦不失救鄰之道。縱裕入關中,懸遠難守,彼不能守,終為我有。
設若從此不勞兵馬,坐視成敗,鬥兩虎而收長久之計,乃上策也。夫為國之
計,擇利為之,豈顧婚姻,酬一女子之惠也?假國家棄恒山以南,裕必不能發吳
越之兵,爭守河北也。
(魏王嗣未答應。)
群 臣: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揚言西行
,意在北進,其勢然也。依臣之料,勿使入也。
魏王嗣:卿等言之是也!
(遂從群臣之言,乃使長孫嵩以兵五萬出屯畔城,以兵守北岸,置百丈繩牽於河
(上。)
(時劉裕前鋒朱齡石兵至畔城,入河,時魏軍人緣河南岸守之。)
(齡石令三軍漂赴北岸,為魏軍所殺。)
(劉裕大驚,計遣白直隊丁旿領七百人及車百乘,於河北岸為「卻月陣」,兩頭
(抱河,車上置五百軍士於中,俟賊至射之。)
(又使人豎一長白旄,以為疑陣。)
(陣既成,魏軍不解其意,並未動手。)
使 人:(裕召齡石誡之曰)汝看白旄豎起,引軍赴之,汝並齎大弩百張,一車益二十人
,設鼓排於轅上,若其兵四至,方可發之。
(齡石領命而出,依計而行。)
(魏長孫嵩見晉兵排營立陣,乃驅兵進圍營陣。)
(白直隊忙豎起白旄,齡石見了,先令諸軍以弱弓小箭射之。)
(魏軍見敵弱,率眾軍四面俱至。)
(齡石見其大至,弩不能制,急命眾軍初排別齎大槌並弩千張,矟及斷稍長三四
(尺以槌之。)
(一矟輒洞貫三四人,因此魏軍不能抵擋,魏軍大潰。)
(被齡石斬魏將阿薄於,魏眾自散。)
(齡石以大軍過河,進克蒲扳,而西入去攻秦。)
(長孫嵩既大敗而還,回見魏王嗣,說失利一事。)
魏王嗣:(魏王嗣始悔曰)朕恨不納崔浩之言,而有此誤矣!
(因此晉、魏不和。)
(初,劉裕命鎮惡等若克洛陽,須待大軍俱進。)
(鎮惡等既勝,乘利輕進潼關,為秦軍所拒,久之乏食,眾心疑懼,欲棄輜重還
(赴大軍。)
沈林子:(沈林子按劍怒曰)相公志清六合,今許、洛已定,關左將平,事之濟否,係於
前鋒。奈何沮乘勝之氣,棄將成之功乎?且大軍倘還,賊眾方盛,雖欲求還,亦
不可得。下官受命,奮不顧身,今日之事,當為將軍辦之!但不知二三君子,將
何面目以見劉公之旗鼓乎?
(於是鎮惡等遣使特以告裕求糧救援,裕呼使者開舫北戶,指河北魏軍示之曰)
鎮 惡:我詔令勿輕進,今崖上如此,何由得遣軍糧去?
(使人回話,鎮惡乃自至弘農,說與百姓曰)
使 人:今朝廷以為關中遭羌酷殘,是以命劉公與下官率大軍與百姓除患,大軍至此,糧
乏無措。汝等若能率以糧濟,滅秦之後,奏過朝廷,輕搖薄稅,同享太平,不亦
善乎?
(於是百姓歡悅,俱應請辦。)
(由然百姓競送義款與鎮惡,膳軍食,遂不乏,復振。)
(第三四四回 魏王賜浩御縹醪)
(時齊郡太守王懿降魏,上書言劉裕在洛,宜發兵絕其歸路,可不戰而克。)
(魏王嗣善之,以問崔浩曰)
魏王嗣:劉裕克秦乎?
使 人:(浩對曰)克之。
魏王嗣:何故?
使 人:(浩對曰)姚興好事虛名,而少實用,子泓懦弱,兄弟乖爭,裕乘其危,兵精將
勇,何故不克?
魏王嗣:裕才何如慕容垂?
使 人:(浩對曰)垂藉父兄之資,修復故業,國人歸之,易以立功。劉裕舊寒微,不階
尺土,討滅眾盜,所向無前。垂不及矣!
魏王嗣:裕既入關,不能進退,我以精騎,直抵彭城,裕將若之何?
使 人:(浩對曰)今屈丐、柔然伺我之隙,而諸將用兵,皆非裕敵,興兵遠攻,未見其
利,不如靜以待之。裕克秦而歸,必篡其主;關中華戎雜處,風俗勁悍。裕欲以
荊、揚之化施於函北,此無異解衣包頭,張羅捕虎,雖留兵守之,人情未洽,趨
向不同,適足以資敵耳!
願且按兵息民,徐觀其變,秦地終為國家所有,可坐而守也!
魏王嗣:卿料之神矣!
使 人:(浩曰)臣嘗私論近世將相,如王猛之治國,苻堅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輔助幼主
,慕容暐之霍光也;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
魏王嗣:屈丐何如?
使 人:(浩曰)屈丐國家傾覆,寄食姚氏,受其封植,不思報而乘時邀利,盜有一方,
結怨四鄰,雖縱暴一時,終為人所吞並耳!
(嗣大悅,語至夜半,賜「御縹醪」十觚,水晶鹽一兩)
大 悅:朕味卿言如此,故欲共餐其美!
(然後命長孫嵩、叔孫建各簡精兵,伺裕西過,南侵彭城。)
703**時間: 地點:
(卻說袍罕虜乞伏熾磐,乃隴西鮮卑人也,父司繁降苻堅,使鎮勇士川,卒,國
(仁代鎮。)
(苻堅敗,乃自稱大單于、秦、河二州牧、苑川王,據金城。)
(當熾磐聞晉劉裕將兵伐秦,聚集本部官屬商議,其部下大臣周恭出曰)
大 臣:昔姚興在日,每起覬覦西秦之心,恨未有暇也。依愚之見,不如順晉,同伐姚泓
,後無慮也。若助姚泓而退劉裕,是鵲引鳩奪自巢也。
(熾磐依說,遣臣齎牛酒前來謁見劉裕,呈上請降之書,並力共討姚泓。)
(裕見其降書大喜,賞使臣,回拜熾磐為平西將軍、河南公,令其調兵來應。)
(時沈田子、傅玄之率兵入武關,秦戍將皆委城走,田子等又進屯青泥。)
(八月,太尉裕至閡鄉,秦王泓欲自將兵御裕,恐田子等襲其後,欲先攻滅田子
(等,然後傾國東出。)
(乃率步騎數萬,奄至青泥。)
(田子本為疑兵,所領方千餘人,聞泓至,欲擊之,以眾寡不敵,止之。)
田 子:兵貴用奇,不必在眾;今眾寡相懸,勢不兩立,若彼圍既固,則我無所逃矣!不
如乘其始至,營陣未立而先攻之,可以有功。
(言訖即進兵。)
(秦兵合圍數重,田子慰撫士卒曰)
田 子:諸君遠來,正求此戰,死生富貴,在此一戰!若其不勝,命無返矣!
(於是士卒皆踴躍鼓噪,執短兵奮勇擊之,秦兵大敗,斬萬餘首級。)
(秦不能敵,奔還。)
(第三四五回 鎮惡流舟棄糧戰)
(劉裕在潼關,王鎮惡請率水軍自河入渭,以趨長安,劉裕許之。)
(秦王泓使姚丕以兵守渭橋以拒之。)
(鎮惡溯渭而上,乘艨衝小艦,行船者皆在艦內,艦外無人。)
(北土素無舟楫,秦人但見艦進,驚以為神。)
(至渭橋,鎮惡令軍士食畢,傳令皆持仗登岸,退後者斬。)
(既登岸,即至密使人解放舟艦,任其漂去。)
(渭水迅急,忽然不見。)
鎮 惡:(鎮惡乃諭士卒曰)此為長安北門,去家萬里,舟楫衣糧皆已隨流。今進戰而勝
,則功名俱顯;不勝則骸骨不返,無他計矣!
(言訖,乃身先士卒,眾踴躍爭先,與姚丕戰。)
(不上二合,丕大敗,姚丕軍皆潰。)
(姚泓引兵來救之,為敗卒所蹂踐,不戰而潰。)
(鎮惡乘亂,自入平朔門。)
(秦王泓眾皆走散,自領家屬出降。)
(其子佛念年十二,言於泓曰)
秦 王:晉人將逞其欲,雖降亦不免,不如引決。
(泓憮然不應,佛念登宮牆自投死。)
(泓乃將妻子群臣詣壘門降,鎮惡以為屬吏。)
(城中夷夏六萬餘口,鎮惡以國恩撫慰,號令嚴肅,百姓安堵,使人迎接劉裕入
(城。)
(鎮惡性貪,盜秦府庫,不可勝計。)
(裕至知之,以其功大不問。)
(收秦彝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送建康。)
(餘金帛珍寶,皆以頒賞將士,送姚泓去建康。)
(裕議將遷都洛陽。)
秦 王:(王仲德曰)暴師日久,士卒思歸,未可議也!
(北涼王蒙遜聞裕滅秦,怒甚。)
(門下校尉劉祥入言爭,蒙遜)
蒙 遜:汝聞劉裕入關,敢研研然也!
(斬之。)
(夏千田利領將作大匠,撥夷夏十萬人,築都城於朔方黑水之南。)
夏 王:(夏王謂百官曰)時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新城宜名統萬。
(阿利性巧而殘忍,征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並築之。)
(勃勃以為能,委任之。)
(凡造器成呈,工人必有死者。)
(弓射甲不入,則斬弓人,入甲則殺甲匠;由是器物皆精,故勃勃重信任之。)
(勃勃自謂其祖從母姓劉非禮,乃改姓赫連氏,言其徽赫與天連地。)
(其非正統者為鐵伐氏,言鋼如鐵堪伐人也。)
(由是眾僚皆賀。)
(夏王勃勃聞裕伐秦,謂諸將)
謂諸將:裕取關中必矣。然不能久留,必將東歸。若留子弟及諸將守之,吾取如拾芥耳。
(乃秣馬養士進據安定嶺,北部縣皆降之。)
(時劉裕恐勃勃作亂,乃遣使遺勃勃書,約為兄弟,勃勃報許之。)
(第三四六回 劉裕滅秦誅姚泓)
704**時間: 地點:
(卻說晉帝設朝,群臣奏劉裕克長安,取得玉璽、法器並秦王姚泓,遣人送與陛
(下。)
(帝聞奏,召使臣入殿。)
(受了玉璽寶物,命將姚泓斬於建康。)
(泓在位二年,至是降晉斬於京師,百里內草木皆焦死了。)
(後秦自姚萇至泓三世,凡三十二年,劉裕滅之。)
705**時間: 地點:
(卻說劉裕聚集諸將佐遍觀宮室故地,悽愴動容,遂問御史中丞鄭鮮之曰)
劉 裕:卿乃知書之輩,秦漢得喪之由,卿試言之!
(鮮之遂具以賈誼《過秦論》對之。)
劉 裕:(劉裕聞之曰)及子嬰而亡,已為晚矣!然觀始皇為人,智足見是非,所任不得
人,何也?
諸 將:(鮮之曰)夫佞言似忠,奸言似信,中人以上,乃可語上。始皇未及中人,所謂
暗於識士也。
諸 將:(裕乃前至渭濱,復歎曰)此地寧復有呂望耶?
劉 裕:(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王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
海內無人耶?
劉 裕:卿所言甚善!
劉 裕:(次日,又集將佐議曰)吾意欲徙駕長安,經營趙、魏,汝等計議如何?
706**時間: 地點:
(其時請將士久投征伐,傷痍未瘥,各起思歸之心)
請 將:趙、魏二國,兵強糧足,難以拔之。不如令桂陽公鎮長安,大王自班師回京,養
軍士之力,聚糧草之餘,然後可議西北。
(裕聞說,猶豫之際,忽京內有人至,報前將軍劉穆之死了。)
(劉裕大驚,哭昏在地。)
(眾將急救之,方蘇,泣曰)
劉 裕:喪吾右臂矣!
謂諸將:(乃謂諸將)吾適間欲議西北之際,今遇前將軍劉穆之死了,京都根本無托,難
以建策。吾令次子桂陽公義真為都督雍、梁、秦三州事,留鎮長安。
(時義真年十一,掌此重權,又留王鎮惡為司馬,沈田子等腹心十餘人輔佐之。
()
(次日,欲自引餘軍振旅還京。)
707**時間: 地點:
(卻說司馬王鎮惡功多於人,由是南人多忌之。)
708**時間: 地點:
(當時沈田子自以嶢柳之捷,數與鎮惡爭功不平。)
(即夜私與傅玄之來見裕,密於裕曰)
田 子:王鎮惡屢有貳心,向家在關中,不可保信。倘若有變,何以為之?
劉 裕: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為不善,正足自滅耳!勿復多言。
劉 裕:(裕又思半晌,謂沈田子曰)鐘會不得遂其亂者,以有衛瓘之故也。語曰:猛獸
不如群狐。卿等十餘人,何懼鎮惡也?
(言訖歇息。)
(次早啟行,其時三秦父老聞裕還京,詣殿門流涕求見。)
劉 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於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賀。長安十陵,是公家墳
墓;咸陽宮殿,是公家宅室。捨此欲何之乎?
劉 裕:(裕為之怒然,慰諭之曰)受命朝廷,不敢擅留。誠如所言,有懷本之意,今以
次息與文武賢才而共鎮此境,吾暫回京,歲暮必至,汝等寬心。
(言訖,令三秦父老回去。)
(劉裕欲行,以手執義真之手,以授長史王修之。)
劉 裕:(令修執其子之手言曰)此子年幼,今托付汝,盡心輔佐之,各效忠義之心,休
忘吾托之言。
修 之:蒙明公拔擢,今又委重,安敢有懈以懷二心?雖肝腦塗地,亦不敢忘!
(裕令修之等回去,只有百官送數程而別。)
(裕自洛入河,開汴渠以歸。)
(裕覲見,晉帝問宋公遠路勞苦,請其還宅。)
(裕乃辭帝而出,與諸臣祭前將軍劉穆之靈柩。)
穆 之:(裕至柩前哭倒於地)劉穆之故,乃天喪吾也!
又 謂:(又謂文武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穆之僅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折耳
!使吾腹心崩裂矣!
(言訖又哭,拜而祭之,祭畢歸府去訖。)
709**時間: 地點:
(卻說夏王勃勃聞宋公劉裕東還,心下大喜,聚集文武商議。)
文 武:(與將軍王賈德曰)朕欲取關中,卿試言其方略!
又 謂:(賈德曰)關中形勢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狽而歸,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
復以中原為意。此天以關中賜我,不可失也!
(於是勃勃大喜,乃使其子赫連璝為前部,引騎二萬來攻長安,勃勃自將大軍為
(後繼。)
(第三四七回 赫連勃勃取關中)
(戊午十四年正月,赫連璝引兵至時,關中士民降之者滿路。)
(桂陽公義真聞夏王引大兵來攻長安,急使司馬王鎮惡、參軍沈田子、傅玄之三
(人,各以兵五千去迎。)
(三人得令,點兵出城安營。)
710**時間: 地點:
(卻說沈田子欲據北地以拒夏兵,當沈田子請傅玄之至曰)
田 子:今王鎮惡自驕傲,輕慢我等,吾欲殺之,君有何計可行?
又 謂:(玄之曰)吾來日使人請王鎮惡到我營中,只說議計去退夏兵,彼必至。彼若至
,以酒灌醉,令公宗人沈敬仁領三百冬刀斧手,搶入殺之,卻不好也?
田 子:此計甚善!
(乃喚沈敬仁至,吩咐計策了當。)
(傅玄之回營。)
(次日,令人來請王鎮惡,鎮惡不知是計,隨使就來玄之營。)
(玄之接入,勸鎮惡飲酒,鎮惡大醉,被沈敬仁引三百刀斧手,搶入殺之於席前
(。)
(俄而田子至,令人取首級號令三軍曰)
田 子:鎮惡謀反,奉太尉命斬之,其部下之三軍,勿得驚慌。
(令訖,遂收其部下之兵,分作二營而屯。)
(只有部將劉弘之知是傅玄之、沈田子妒謀,故殺王鎮惡,乃私奔來告桂陽公劉
(義真。)
(義真大驚,與王修之披甲引兵與諸將登衡門,以察其變之由。)
(傅玄之知劉義真來,急出迎接入內,卻說)
修 之:王鎮惡有二心,我等與沈田子故殺之,號令三軍,再無他異,主公勿憂也!
修 之:(王修之)鎮惡若反,不該你斬,要稟主公,你何敢無禮擅專,殺我大將?
(言訖,以刀將沈田子殺之。)
(先時劉義真賜左右之錢物,皆被王修之裁減,因此左右懷恨王修之,譖於義真
(曰)
修 之:王鎮惡謀反,故沈田子殺之。今王修之又殺田子,是欲造反也。
(義真信之,喝令左右將修之誅之。)
(王修之既死,關中人心皆離散。)
(次日,義真聞知,驚呆了半晌)
修 之:王鎮惡二心,反形已露,方才殺了,你等火速去退夏兵。
諸 將:(玄之乃下拜曰)臣等就行!
(言訖,勒兵前來,恰遇了前部赫連璝至,晉兵陣中有偏將軍傅玄之出馬迎戰。
()
(兩馬相交,兵器並舉,二人戰上十合,赫連璝力乏,勒馬便走。)
(夏兵見赫連璝逃走,亦各潰亂。)
(被玄之等麾兵趕殺,殺得夏兵十損其七。)
(追下一百餘里,方還屯祝其時赫連璝大敗退回,半路來見夏王說兵敗之由。)
(夏王心憂,喝退赫連璝,自以大兵來取咸陽,路上撞著晉兵來迎,夏王視之,
(旗上寫得分明是將軍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