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一 至 第六四〇

631**時間: 地點:
    (卻說劉裕領義兵先詣升帳,聚眾畫策進兵。)
劉 裕:(當眾將皆言曰)今桓玄使桓謙屯東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吾所進者,只此
    二路。今敵占之,吾兵難以進也。不如退兵,先取別郡,俟其無備,方可進也。
劉 裕:(劉裕見說大怒曰)吾非一功至此,豈可畏而去之,是無始終也!吾明日自有破
    范之及桓謙之策。
    (次日,使何無忌守寨,尋土人引路,自乘小車於覆舟山僻之處,遍視地理。)
    (因山嶺峻險,棄車乘轎,或自步行。)
    (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是峭壁,雜絕樹林之間,止有一條小路。
    ()
劉 裕:(裕問土人是何地名?土人曰)此乃覆舟山谷。
劉 裕:此乃天賜吾殺玄兵於此處也。
    (言訖,即回本寨,喚孟昶監軍制油被一千條;又喚何無忌至前,吩咐引兵一千
    (,執皂白二旗,分作兩隊以為疑兵,屯於覆舟山東等處,使桓謙疑不敢進。)
    (又令孟昶監五百軍人,將油被掛覆舟山對面諸山谷。)
無 忌:(又令)劉毅引兵三千挑戰,可佯敗,引桓謙至山谷,放火焚謙大軍。吾自領兵
    埋伏,待其兵過,分截接戰,汝等諸將,臨期如令,不得有誤,倘有漏泄,定按
    軍法。
    (眾將得令,各各依計準備而行,計排已定。)
    (次日,劉裕引兵三千,前來誘敵。)
    (謙兵果至,二馬相遇,當時劉毅跑馬走出陣前,勒馬橫刀,大罵)
劉 毅:桓謙逆賊,如何不降,拒我義兵?
桓 謙:(桓謙亦出馬罵曰)叛賊何敢罵吾!
    (言訖持槍便刺過來,劉毅舞刀去迎,二馬相交,軍器並舉,兩人大戰二十餘合
    (。)
    (毅佯落荒而逃,謙乃揮兵追之,不三五里,追到覆舟山東,乃勒馬謂諸將)
謂諸將:前日敗兵回,誇劉裕用兵如神,所向無敵。今觀他之用兵,可見了也。似此等軍
    馬為前部,與吾對敵,正如驅羊與虎豹對也!汝等可催趕軍馬,星夜趕過山東平
    處下寨,是吾之志也!
謂諸將:(言訖,又追數里,前軍來報)山東兩下,都有埋伏。
    (眾不敢行,謙欲回兵,只聽背後喊起,鼓角喧天,震動天地。)
謂諸將:(後軍又報)後有劉裕領大隊兵殺出。
    (桓謙慌忙傳令,令眾兵一齊殺過山東。)
    (令未及傳,望見山上樹林之中,一派火光罩地,俄而油被滿樹,見火就著,狂
    (風大作,四面八方,火光彌天,燒近前來,人馬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其數。)
    (燒得屍橫遍野,血滿渠池。)
    
    
632**時間: 地點:
    (其時桓謙引了數十心腹軍人,冒火衝突,殺出而走,奔投西蜀去了。)
    (劉裕乃連夜引兵,身先士卒,並力死戰,無不以一當百,百戰百勝,呼聲震動
    (天地,鼓噪之音,大震京邑。)
    (諸軍大潰,裕兵直至京城之下安營。)
    
    
633**時間: 地點:
    (卻說桓玄始雖遣軍拒裕,而走意已決,乃使殷仲文具舟石頭城下,待逃。)
    (當夜玄憂無寐,在宮閒行。)
    (忽左右來說,謙軍敗死,目今劉裕兵至京城。)
    (玄乃大驚,即引親隨數人,連夜開北門,輕船往南走,奔石頭城。)
    (裕聞玄走,至庚申日,乃引兵眾入建康,立留台,總率百官,商議奉迎鑾輿,
    (收桓玄宗族在建康者,盡剿誅滅命。)
    (劉毅調兵去追桓玄,毅得令以兵去了。)
    (又命尚書主瑕率百官奉迎乘輿,亦起行去了。)
    
    
634**時間: 地點:
    (當時司徒王謐與眾議同推裕領揚州牧,固辭不肯受,乃以謐錄尚書事,領揚州
    (刺史。)
    (裕自為鎮軍將軍、都督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領軍將軍。)
    (以劉穆之為崇邑太守,總諸大處分皆委於劉穆之。)
    (穆之倉卒立定,無不允愜。)
    (裕托以心腹,動止諮焉。)
    (穆之竭節盡誠,無所遺隱。)
    (時晉政寬弛,綱紀不立,豪傑凌縱,小民窮困。)
    (重以司馬元顯政令違舛,桓玄雖欲釐政,而科條煩密,眾莫之從。)
    
    
635**時間: 地點:
    (其時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
    (裕以身范物,以威禁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
    (不盈旬日間,風俗頓改為美也。)
    (初,王謐為桓玄佐命元臣,手解帝璽綬以授玄,及玄敗,眾議宜誅,裕特保全
    (之。)
    (劉毅嘗因朝會,問謐璽綬所在,王謐內不自安,逃奔曲阿,劉裕遣人追還復位
    (。)
    (諸葛長民至豫州,失期不敢發。)
    (刁逵竊知,乃執之,檻車送桓玄,未至而玄敗。)
    (送人遂破檻車放出長民,還趨歷陽。)
    (刁逵乃棄城走,其部下將執刁逵以送劉裕,斬於石頭城,子姪皆死。)
    (裕初名位微薄,輕狡無行,士流皆不與相知,惟王謐獨奇賞之。)
謂諸將:卿當為一代英雄。
    (劉裕嘗與刁逵樗蒱,不時輸與逵,被逵縛於柳下。)
    (王謐責刁逵而代裕償,由是裕憾逵而德謐。)
    (劉裕既克建康,思昔劉牢之之恩,乃使人往洛陽,召其子劉敬宜入用,使人去
    (了。)
    (先是敬宣知桓玄至京師,恐不容己,乃奔走洛陽。)
    (敬宜素明天文,見景象彗出,知必有興復晉室者,嘗以告所親。)
    (又嘗夢與丸土服之,覺而喜曰)
敬 宣:丸者桓也,桓土既吞,吾當複本土乎?
    (是日恰好使者至,說劉裕有召,即乃馳還京師,入見劉裕。)
    (裕乃大喜,以其為武岡縣侯。)
敬 宣:(因問敬宣曰)吾與劉毅共復晉室,汝看吾與劉毅雄杰誰先?
敬 宣:明公天資英邁,賞罰嚴明,仁德兼著,不世之有,毅公何能及焉?況劉毅外寬內
    忌,自伐而滿,若一旦遭遇,當以凌上取禍,非可與明公為並。
    (劉裕默然,大悅之。)
    (第三一○回 桓玄挾帝走江陵)
    
    
636**時間: 地點:
    (卻說桓玄走至石頭城,聞後軍來趕,恐將士不復用命,乃領眾走入潯陽,劫晉
    (帝。)
    (是時玄腰帶寶劍,手提鐵鞭,謂帝曰)
桓 玄:今劉裕謀叛,欲來擒陛下,陛下可急從吾走避。
桓 玄:(帝見玄內侍皆帶劍,環立於側,面如土色,拱手謝曰)多蒙報知,願隨走避!
桓 玄:可速上馬偕行。
    (於是帝引宮妃等眾從之而行。)
    (時劉毅見玄走江陵,聚集諸將,商議進兵去追桓玄。)
因 上:諸桓世居西楚,郡下皆為竭力,桓振勇冠三軍,不可追趕,且宜頓兵以計策謀之
    耳!
無 忌:(何無忌日)今出師以來,十攻十破,百戰百勝,欲擒桓玄逆賊,宜於速追,何
    自阻慢軍心?
因 上:今之大勝而追,猶如破竹之勢,數節以下,迎刃而解,諸君不去,吾自追趕!
    (言訖,獨自引部下之兵去追。)
    (將至江陵,桓玄見後有追兵,急使桓振率軍回馬拒戰。)
    (無忌與桓振交鋒大戰,未上二十餘合,無忌大敗走回,來見劉毅、劉道規,言
    (及失利一事。)
道 規:桓玄今去不遠,可驅大隊軍馬連夜去追。
無 忌:(無忌日)止隔三日程途。
道 規:既然如此,星夜去追。
    (於是道規、劉毅及何無忌總率三軍,星夜趕來。)
    
    
637**時間: 地點:
    (卻說桓玄既挾天子走至江陵,及入江陵,見城池崩壞,恐不能守,復挾天子覓
    (船登舟浮江東下,遇著劉毅、何無忌、劉道規等引兵追至。)
道 規:(毅等大叫)留下晉天子還我。
無 忌:(又罵)桓玄無義之賊,何敢謀劫聖駕!
    (桓玄大怒,自出交戰,未至二十餘合,桓玄大敗,走下五十餘里。)
    (桓玄計遣庾雅祖、何澹之等,乘其舟仗旗幟以拒裕等,自挾帝連夜走守湓口,
    (澹之依從其計。)
    (何無忌、劉道規等率兵共有七千七百人,連晝帶夜,追至桑落洲。)
    (澹之等所乘舟幟,與玄無二,無忌日)
無 忌:賊帥必不居此,欲惑我耳!今眾寡不敵,戰無全勝,此舟戰士似弱,我以勁兵攻
    之,必得之。攻之則彼勢沮,而我氣倍,宜速攻之,破賊必矣。
    (眾軍遂攻得之。)
無 忌:(因傳呼曰)已擒何澹之,諸軍何不早降?
    (賊軍驚憂,追軍亦以為然,乘勢破之,人眾皆各走了。)
    (遂進湓口,進據潯陽城,遣使奉送宗廟神主還京師。)
    (第三一一回 馮遷抽刀誅桓玄)
    
    
638**時間: 地點:
    (卻說劉毅、何無忌、劉道規既破湓口,率眾自潯陽西追,與桓玄遇於崢嶸洲。
    ()
    (毅等兵不滿萬,而玄戰士數萬,毅憚之)
劉 毅:玄戰士還有五七萬,吾眾不滿九千人,何以為敵?不如暫退!
道 規:不可!彼眾我寡,強弱異勢,今若不進,必為所乘!雖至潯陽,豈能自固?夫決
    機兩陣,將雄者克,不在眾也!
    (因麾眾先進,毅等從之。)
    (玄常漾舸於舫側,以備敗走,由是眾莫有鬥志。)
    (毅等乘風縱火,盡爭先與玄交戰,玄眾大潰而走。)
    (玄復挾帝單舸西走,留永安何皇后及王皇后於巴陵。)
    (殷仲文因叛玄,奉二后之懿旨,還建康。)
    (玄與帝入江陵,欲奔漢中,而人情垂沮,乃與心腹百餘人夜出,更相殺害,僅
    (得至船,左右奔散去了。)
    (荊州別駕王康產見玄走了,奉帝入南郡府舍居祝玄乃自奔走,出離南郡。)
    
    
639**時間: 地點:
道 規:(卻說益州刺史毛璩因弟毛璉死,乃使參軍費恬謂從孫佑之曰)聞君令兄修之為
    桓玄屯騎校尉,今桓玄與劉毅交戰不利,走南郡必從此過。吾料桓玄不復再興,
    不如迎玄說之入蜀,請君令兄收之,回益州同守故邑,以圖大事,君意如何?
劉 毅:(佑之曰)公策正合我意。
    (言訖,二人前來至玄舟船接玄,玄乃大喜,遂問二人姓名,二人未及答應,當
    (屯軍校尉毛修之,進前認得二人是其弟及參軍,急道曰)
二 人:此二人,一是小將舍弟佑之,一是家叔參軍費恬,聞大王至,故來接耳。
    (桓玄聽畢,以二人為將而問曰)
桓 玄:吾欲去漢中避兵災,以圖興復,汝倆有何計策?可以教也!
    (佑之、費恬欲說修之回益州,乃進言曰)
修 之:陛下欲圖興復,不如往蜀。蜀外有崇山之固,內有磐石之靠,進可兼並天下,退
    可鼎足而立,足可以拒劉裕之兵也。
修 之:(修之亦說曰)蜀地乃興王之所,昔漢帝亦從此興起,陛下可速行!
    (玄聽其說,自可與眾同行。)
修 之:(行至益州界首,佑之、費恬密與修之言曰)我二人迎玄者,為脫公也!今桓玄
    地失兵潰,不久必亡,我三人莫若引部下之兵,走回益州,別圖大事;倘若延遲
    ,則禍至五日矣!
修 之:吾有此意久矣,今已至此,安敢不逃乎!
    (言罷,三人各引部下兵,連夜走回益州,去見毛璩。)
    (及至次日,眾軍報知桓玄,玄乃大驚,悶悶不悅。)
    
    
640**時間: 地點:
    (卻說益州督護將軍馮遷見玄敗,禍延及己,乃引部下之兵入營,抽刀而前,欲
    (殺桓玄。)
    (玄急忙拔頭上玉簪與之,遷不受。)
桓 玄:汝乃何人耶?敢殺天子?
修 之:(遷應之曰)欲殺天子之賊耳!
    (遂斬之。)
    (時玄年三十六,自篡逆至敗時,止八月耳。)
    (於是馮遷割桓玄之首級,令人傳至建康,見劉裕。)
    (裕大喜,賞賜來人,傳令將首級以示四門。)
    (是時尚書王暇聞玄劫天子在江陵,乃率百官至江陵,復立晉帝於江陵。)
    (毅等既戰勝,以為大事已定,不急迫躡。)
    (玄死一句,諸軍猶未至。)
    (桓謙及振竄匿,聞玄死,乃復出聚眾數萬,襲江陵,陷之,殺王康產,見帝與
    (百官在殿,意欲行弒。)
桓 謙:劉裕之亂,豈帝所為?若殺之,吾何所容?不若禁之。
    (乃拜而欲出。)
    (為玄舉哀,追謐桓玄,率群臣奉璽綬於帝,侍御左右,皆振腹心。)
    (謙、振聞無忌、道規等兵復至,乃率眾出拒。)
    (何無忌、劉道規二人進兵來攻謙、振於馬頭坡,兩下交鋒,謙兵驚潰,被無忌
    (大破之。)
    (無忌又趨江陵,道規)
道 規:兵法,屈伸有時。諸桓世居西楚,群下皆為竭力。振勇冠三軍,難與交鋒,且可
    息兵養銳,徐以計策縻之,不憂不克。
    (無忌不從。)
    (自以兵出,迎戰於瀘溪。)
    (無忌等大敗,退還潯陽,聚糧繕船,未嘗無備,故何無忌雖敗退,猶賴劉敬宣
    (以復振,遂進克至夏口。)
    (桓振遣馮該守東岸,孟山圖據魯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壘,眾合萬餘,水陸相援
    (。)
    (等與無忌分兵夜擊,悉攻破之。)
    (生擒山圖、仙客,馮該率殘兵奔走石頭城去訖。)
    (第三一二回 晉帝乘輿返建康)
    (乙巳正月,南陽太守魯宗之起兵來襲襄陽,桓蔚大懼,奔走江陵。)
    (劉毅等大軍至馬頭,桓振恐不能守,又挾帝出屯江津,遣使見劉毅,願割江、
    (荊二州,奉送天子還京。)
    (毅等不許,宗之進屯紀南。)
    (振留桓謙、馮該守江陵,自引兵五千與宗之戰,大破之,宗之走還,而毅等亦
    (以兵乘振出,破該於豫章口。)
    (謙聞知,棄城走,毅等大軍進入江陵,執卞范之等斬之。)
    (振以兵還,知城已失陷,其眾皆潰,乃逃渦川。)
    (朝廷下詔大處分,悉委冠軍將軍劉毅所領,大赦改元,惟桓氏不赦。)
    (以桓衝靖忠王室,特宥其孫胤徙新安;以宗之為雍州刺史;毛璩為征西將軍,
    (統梁、益等軍;以弟瑾為梁州刺史;瑗為寧州刺史,獨桓氏及何澹之等不赦,
    (桓謙、澹之皆奔降秦。)
    (二月,留台百官備鑾駕迎帝於江陵。)
    (劉毅、劉道規二人,握兵屯夏口,以備諸桓。)
    (使何無忌保帝東還,帝至建康,百官詣闕待罪,詔令復職。)
    (尚書殷仲文以朝廷音樂未備,言於劉裕,請治之。)
劉 裕:今日不暇給,且性所不解。
道 規:(仲文曰)好之自解。
劉 裕:正以解則好之,故不習耳!
    (以瑯玡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
    (諸軍事。)
    (加裕尚書事,裕固辭不受,而請歸藩鎮。)
    (第三一三回 劉裕遺循續命湯)
    (初,劉毅未遂大志時,嘗為劉敬宣部下參軍,時人咸以雄杰許之。)
敬 宣:非常之才,自有調度,此君外寬而內忌,自伐而矜人,若一旦遭遇,必當以凌上
    取禍耳!
    (毅聞而恨之。)
    (毅心懷前言,今敬宣為江州,使人言於裕曰)
使 人:敬宣不預建議,授郡已為過優,聞為江州,尤用駭惋。
    (敬宣竊知,不自安,使人去裕處請解職。)
    (裕乃召還為宣城內史。)
    (時朝廷新定,未暇征討,聞盧循為亂,與百官議以品爵招安。)
    (於是乃遣人以循為廣州刺史,徐道覆為始興相,因此二人皆受命,遣使貢獻,
    (因使人饋劉裕「益智粽」,裕乃笑曰)
二 人:彼謂我無能也!
    (亦使人報以「續命湯」,循亦疑未究。)
    (循初陷番禺也,執刺史吳隱之。)
    (至是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京,循乃不從。)
使 人:(長史王誕曰)孫伯符豈不欲留華子魚耶,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循始悟,遣之還京。)
    (初,益州刺史毛璩聞桓振陷江陵,率眾三萬順流東下,將討之。)
    (使其弟毛瑗守外水,參軍譙縱出涪水。)
    (蜀人不樂遠征,逼縱為主。)
    (毛璩聞變,奔回城都,遣兵討之不克,營兵反開城門納縱,殺璩及環,滅其家
    (,縱遂自稱成都王。)
    (於是蜀人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遣其兄子楊先據之。)
    (第三一四回 慕容超立為燕王)
    (八月,南燕王慕容德俄而寢疾卒,諸臣舉哀,殯殮掛孝訖。)
    (後以太子慕容超嗣燕王大位,改元太上元年。)
    (超既即大位,以慕容鐘為尚書令,以封孚為太尉,公孫五樓為武衛將軍,內參
    (政事。)
五 樓:(五樓密奏燕王超曰)慕容鐘、段宏二人,素為民仰士歸,不可使其內執國政,
    倘有異變,難以制之!宜出之外鎮,免為內患。
    (燕王超然之。)
    (次日,改以慕容鐘為青州牧,以段宏為徐州刺史。)
五 樓:(時太尉封孚諫曰)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廷。慕容鐘乃國之宗臣,段宏國
    之外戚也,正宜應參贊百揆,不宜使鎮外方。
    (燕王超不從。)
    (因此鐘、宏二人,俱有不平之色,只得赴任,因相謂)
相 謂:黃豹之皮,恐終當補狐裘也!
    (五樓聞之,嫌隙漸構。)
    (初,慕容超自長安來至梁州,慕容法時為兗州鎮南長史。)
    (尚書悅壽見超,因謂法曰)
尚 書:向見北海王子,天資弘雅,神爽高邁,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寶也!
法 順:昔成方遂詐稱衛太子,人莫辨之,此復天族乎?
    (超聞恨之。)
    (至是即位,亦以法處之外鎮。)
    (當是時,法來見慕容鐘,會段宏起兵謀反,據城池,積草屯糧,不用朝命。)
    (是時尚書都令史王儼諂事五樓,得遷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
尚 書:欲得侯,事五樓。
    (晉義熙二年,燕王慕容熙皇后苻氏身死,燕王熙悲號躄踴,若喪考妣。)
    (大殮訖,復啟其棺,而與交接。)
    (置百官於宮內哭,密使有司按檢哭者,有淚者以為忠孝,無則罪之。)
    (於是眾臣大懼,莫不含辛以為淚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