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 至 第六三〇
621**時間: 地點:
(卻說南涼王利鹿孤,在位三年而卒。)
(群臣奔涼州,立其弟禿髮傉檀為涼王,帶領其眾,國號南涼,都於樂都,改元
(弘昌元年。)
622**時間: 地點:
(卻說晉輔國將軍袁虔之,先與桓玄同志齊名,素不相睦。)
(及聞桓玄得志,恐不為其所容,乃棄官引家屬入長安,來降後秦王姚興。)
(興聞其來降,親臨東堂,命群臣引進虞之。)
(虔之入見禮訖,秦王姚興因與閒話,而謂虔之曰)
而 謂:桓玄雖晉臣,其實晉賊,其才度定不如父,焉能辦成大事也?
無 忌:(虔之曰)玄不如其父遠矣!今既握朝權必將行篡奪,既非命世之才,適足為他
人驅除耳!此天以機授之陛下,願速加經略,廊清吳楚。
(秦王興大悅,以虔之為大司農。)
(次日,秦王興駕至逍遙園,引諸沙門聽鳩摩羅什演說佛經。)
(羅什通辨夏言,尋覓正經,多有乖謬,不與胡本相應。)
(秦王興親與羅什及沙門僧眾等八百餘人,更出大品,羅什持胡本,秦王興執舊
(經,以相考校,因此續出諸經,並諸論三百餘卷。)
(今傳新經,皆羅什所譯。)
(秦王興既托意於佛道,公卿以下莫不欽附沙門,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
623**時間: 地點:
(卻說孫恩自被劉裕擊敗,復聚眾一萬,來寇臨海。)
(太守辛景以伏兵擊敗之。)
(恩勢窮兵盡,及所擄三吳男女,死亡殆盡,恐為官軍所獲,乃自赴海而死。)
(其黨從死者以百數,世人謂之「水仙」。)
(餘者數千人,復推恩妹婿盧循為王。)
(循,湛之曾孫也,神采清秀,雅有才藝。)
624**時間: 地點:
(少時,沙門惠遠嘗謂之曰)
沙 門:君雖禮涉風素,而志存不軌,如何?
(時桓玄欲安撫東土,乃遣人以循為永嘉太守,循雖受命,而寇盜不已。)
(五月,秦王姚興大發諸軍十萬,使義陽公姚平等將兵以伐魏,興自將大軍繼之
(。)
(平以兵攻魏柴壁,拔之。)
(魏王珪聞知,即遣長孫肥為前鋒,自將大軍五萬繼後以御之。)
(平使健將率精騎二百戰魏軍,肥率一千逆擊,盡擒之。)
(平乃退兵。)
(珪追及於柴壁,平以軍馬入城固守,魏軍圍之。)
(興將兵四萬來救之,將據天渡,運糧以饋平軍。)
謂 之:(魏博士李先曰)兵法,上者為敵所棲,下者為敵所困,秦皆犯之,可使奇兵先
據天渡,柴壁可不戰而取也!
(珪命軍士增重圍,內防姚平出,外防姚興入。)
謂 之:(當將軍安同曰)汾東有蒙坑,東西三百餘里,蹊逕不通。姚興來從汾西,直臨
柴壁,如此,虛聲勢相接,重圍雖固,不能制也。不如為浮梁渡汾西,遠圍以拒
之。虜至無所施其智力矣!
(珪從之,率步兵三萬為浮梁,渡汾西,逆擊興於蒙坑之南。)
(興見有備,乃退走四十餘里,平亦不敢出。)
(興屯汾西,柘材從汾上流東平,欲以毀浮梁,魏人皆鉤取為薪,不能得進。)
(姚興糧竭矢盡,晝夜突圍領眾不得出,乃率麾下大兵赴水,咸從沉死。)
(其餘二萬餘人皆欲斂手被魏人所擒。)
(興力不能救,舉軍衝突。)
(遣使求和於魏王珪。)
(珪不許,乘勢進取蒲扳,會柔然謀反,魏王珪乃引兵還。)
(癸卯二年,卻說桓玄聚眾朝士商議,欲廢銅錢而用谷帛,時西閣祭酒孔琳之議
(曰:《洪范》八政,以貨資食;豈不以交易之所資,為用之至要者乎?故聖人
(制無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難運之苦;此錢之所以嗣功龜貝,歷代不廢
(者也。)
(谷帛為寶,本充衣食,今分以為貨,則致損甚多。)
(又勞毀於商販之手,耗棄於割藏之用,此之為弊,著於已試!故鐘繇曰:『巧
(偽之人竟濕谷之利,制簿絹以充資。)
(』魏世制以嚴刑,弗能禁也。)
(是以司馬以之為,用錢非圖豐國,亦所以省刑。)
(今既用而廢之,則百姓頓亡其財,是有錢無糧之人,皆坐受饑困,此斷之之弊
(也。)
(魏明帝時,錢廢用谷,四十年矣。)
(以不便於人,故舉朝大議,精才達政之士,莫不以宜復用錢,足以明谷帛之難
(用也。)
桓 玄:既錢不可易,可復用肉刑,以制嚴刑繼之。
(琳之又曰:
( 唐虞象刑,夏禹立辟,蓋浮薄既異,教化不同。)
尚 書:(《書》)世輕世重,
(言隨時也。)
(夫三代風淳而事簡,故罕蹈刑辟,近世俗巧而務殷,故動陷憲典;若三千行於
(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漢文有仁惻之意,開自新之路,雖曰稽古創制,號稱刑措,然名輕而實重,反
(更傷人。)
(故孝景帝嗣位,輕之以緩,緩而人慢,又不禁邪;期於刑罰之中,所以見美於
(昔。)
(兵荒之後,罹法更多。)
(棄市之刑,本斬右趾。)
(漢文一謬,承而弗革。)
(所以前賢悵恨,議之而末辨。)
(鐘繇、陳群之意,雖小有不同,欲以右趾代棄市。)
(若從其言,則所活者眾;降死之生,誠為輕法,可以全其性命,蕃其產育,仁
(既濟物,功亦益眾。)
(又今所患,逋逃為先,屢叛不克,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肅戒未犯,永絕惡源。
()
(至於餘條,且宜依舊,不可更改耳!)
(桓玄遂不悅,因怒還第。)
(九月,殷仲文、卞范之二人勸玄早受禪。)
(玄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直至殿前,謂晉主曰)
卞范之:朝廷無玄一人,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今玄還位丞相,陛下何不知恩?
明 帝:是朕之失。
(即命會冊玄為相國,總百揆,封楚王,加九錫。)
(玄大悅,號楚國,置丞相以下官。)
桓 謙:(玄弟桓謙私問彭城內史劉裕曰)楚王勛德隆重,朝野之情,咸稱宜有禪讓,卿
以為何如?
劉 裕:楚王勛德蓋世,晉室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
桓 謙:(謙即喜曰)卿謂之可即可耳!
(南燕臣高雅之上表,請南燕王德伐桓玄)
燕王德:既未能廓清吳會,亦可以收江北之地。
桓 玄:(韓范亦上疏曰)晉室衰亂,戎馬單弱,重以桓玄悖逆,上下離心。拓地定功,
正宜今日。
失時不取,彼國有豪傑誅玄,更修德政,則無望矣!
(德因命諸將講武於城西,率領步卒三十七萬人,騎五萬三千匹,車萬七千乘,
(正欲起行,公卿皆以玄新得志未可以圖,於是乃止。)
(十一月,桓玄佯以表請歸藩,使人奏帝,帝作手詔止之留。)
(又詐言錢塘臨平湖開,江州甘露降,使百僚集賀,為己受命之符。)
(又以前世皆有隱士,恥獨無之,計求得皇甫謐六世孫希之為署,並給其資帛用
(,使其獨居山林,遣人征為著作郎。)
(又使固辭,然後下詔旌禮,號曰「高士」,時人謂之「充隱」。)
(又欲廢錢而用谷帛,及復肉刑,制開無憲,卒無所施。)
(性復貪鄙,時人有書法好畫及佳園宅,必假蒲博而取之。)
(尤愛珠玉,未嘗離手。)
(至是卞范之為禪詔,逼帝書之,帝勿從。)
燕王德:(玄自入言曰)汝為君不道,四海混亂,吾父子披堅執銳,百戰千傷,保此社稷
,與汝享祚數十餘年。今吾年將老,汝何不發一言?
奏 帝:王欲朕位,何必動怒?容付與伊。
燕王德:(玄回怒作喜曰)陛下肯為堯舜,吾即退也!
(遣司徒王謐禪帝位於玄,帝無奈居永安宮。)
(百官勸進,玄築壇於九井山北,即帝位,改元永始。)
(封帝為平固王,遷於潯陽。)
(玄入建康宮,登御座而地忽陷,群下失色。)
燕王德:(殷仲文曰)將由陛下聖德深厚,地不能載,故如是耳。
(桓玄大悅。)
(玄既即大位,臨朝聽訟,親問囚徒,罪無輕重,多得原放。)
(有於輿乞者,時或恤之。)
(以其祖彝以上名位不顯,不復追尊,獨納桓溫神主於太廟,四時祀之。)
卞范之:(時卞范之謂玄曰)宗廟之祭,上不及祖,有以知楚德之不長矣!
(玄性苛細,好自矜伐,正事或一字片辭之謬,必加糾察,以示聰明。)
(或手注直官,或自用令史,詔令紛紜,有司奉答不暇,而紀綱不治,奏案存積
(,不能知也。)
(又性好游畋,更繕宮室,朝野騷然,思亂者眾。)
(益州刺史毛璩起兵,傳檄郡縣,列玄罪狀,兵屯白帝城。)
(第三○八回 劉裕起兵討桓玄)
(時桓玄聞謝景仁之才名,乃宣見,謂文武)
謂文武:司馬庶人父子,云何不取?遂令景仁年三十而方為著作郎耶?
(因而言訖,以景仁為中兵參軍。)
(景仁謝恩,群臣始散。)
625**時間: 地點:
(卻說桓修聞玄即位,乃同劉裕來建康,至次日入朝見玄,拜舞已畢。)
(桓玄大喜,乃以修為撫軍大將軍,劉裕為中軍參軍,就命二人起兵東征盧循。
()
(修、裕二人謝恩出外,即日起行,還京口起兵。)
(次日,桓玄設朝,乃謂司徒王謐曰)
桓 玄:昨見劉裕風骨不凡,蓋人傑也。朕錯用之以東征。
謂文武:(王謐奏曰)陛下龍眼不舛,劉裕叛心無有,陛下何思何慮也?
桓 玄:卿言亦是。
(於是罷朝,玄乃退入後宮,見皇后劉氏,說及命劉裕東征之事。)
桓 玄:(皇后劉氏有智鑒,謂玄曰)吾前日在殿後,觀見劉裕朝陛下,其人龍行虎步,
瞻視不凡,恐後不為人下,不如早除之,以免後患也。
桓 玄:吾方欲定中原,非彼莫可用者。俟關、河平定,然後別謀之耳。
謂文武:(後曰)其事亦未可泄漏也!
626**時間: 地點:
(卻說劉裕與桓修至半路,入見修,以稟修)
劉 裕:還京口,托以金瘡疾痛,不堪步從,請將軍先行,容瘥來趕。
謂文武:(修聞說言曰)既如此,你可從船上來趕我。
(言訖,修乃即先行。)
(於是劉裕出外,乃與何無忌一同乘船回京口,意欲商議建興復之計,因謂無忌
(日)
因 謂:吾欲誅桓玄迎晉帝,以安天下,君有何策?可以教之。
無 忌:可陰結義士,托以遊獵為名,傳說受晉帝密詔討桓玄。待眾集計定,先斬桓修,
以徇義軍,然後大驅眾士,天下誰不服從,為我而殺玄也?
劉 裕:其計甚善,怎奈無人堪與吾共大事者!
無 忌:有一人與君同姓,名毅,乃是彭城沛人也,字熙樂,少有大志。因見桓玄篡位,
常懷不平。若此人同舉義兵,則大事成矣。現居京口。
劉 裕:既然如此,你可與其說知,令其同舉義兵。
無 忌:(無忌日)可耳!
(因是二人同舟,回至京口上岸,各自回室安歇。)
(次日,劉裕令人召何無忌至,謂曰)
劉 裕:昨日之謀極妙,宜速為之。君言京口劉毅勇而有謀,我欲與他同舉義兵,未知其
人意下如何?你可往說之!令其招兵。
無 忌:(無忌日)吾即往說之。
(言訖即行,來見劉毅。)
(毅聞何無忌至,出門前迎入到草廳之上,各施禮畢,分賓主而坐。)
(無忌佯為欷欺,潸然出涕不已,劉毅)
劉 毅:公何故淚耶?
無 忌:(無忌日)晉室不幸,罹桓玄之篡,吾乃晉臣,意欲興義兵討此跋扈,恨無人戮
力相成,是以淚耳!
劉 毅:吾亦有不平之鳴。
無 忌:桓氏強盛,其可圖乎?
劉 毅:天下自有強弱,正患無英才之人耳,故患無人可為盟主。
無 忌:(無忌日)天下草澤之中,非無英才也,吾推一人,未知合君意否?
劉 毅:你且莫說,待我說出一人,與公看相合否也?
無 忌:你且說甚人?
劉 毅:依我所見,惟有劉下邳,公意亦此人否也?
無 忌:(無忌鼓掌而笑)吾主意亦是此人。
劉 毅:既我二人心合,你可說劉下邳,邀其同舉義兵。
無 忌:(無忌日)吾先去參說,你可隨後來同議。
(言訖辭還,具以毅言告裕。)
(裕乃大喜,即令無忌去請毅至,相見禮訖,三人定謀,聚合義徒一百餘人,以
(候大舉。)
無 忌:(甲辰三年,時有平昌孟昶為桓弘主簿,從建康還家,裕往問之曰)草野當有英
雄起兵討桓玄,卿願聞乎?
劉 毅:(昶曰)今日英雄有誰?正當是卿耳!
(於是裕請其同往見毅、無忌,與其相會,於是昶及裕弟道規、諸葛長民等,相
(與合謀起兵。)
(時道規為桓弘參軍,裕使毅說道規、昶共殺桓弘,據廣陵起兵;長民為刁逵參
(軍,使其殺刁逵,據歷陽起兵,各自領計去訖。)
(無忌夜草起兵文,其母密窺之,泣曰)
無 忌:吾不及東海呂母明矣!汝能如此,吾復何恨?
(當劉裕以百餘人托以遊獵,與無忌合收徒眾,得二百餘人。)
(詰旦,京口門開,無忌著傳詔服,稱敕使居前,徒眾從之齊入,即斬桓修以徇
(義兵。)
(遂出榜安民,無忌等共推裕為盟主。)
無 忌:(裕問無忌日)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
無 忌:(無忌日)無過劉道民。道民者,東莞劉穆之也。
劉 裕:吾亦識之。
(即馳信召焉。)
(穆之聞京口歡噪之聲,晨起出陌頭,適與裕會,直視裕者久之。)
(返室壞布裳為褲,往見裕,裕曰)
劉 裕:始舉大義,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
穆 之:倉猝之際,略當見無逾於我者。
劉 裕:卿能自屈,吾事濟矣!
(即以穆之為坐署主簿。)
(第三○九回 劉裕大計破桓謙)
(時桓修手下司馬刁弘引文武佐吏數百人,在城外屯紮,欲與桓修報仇。)
(劉裕命眾兵緊守四門,乃親自登城樓上,而謂司馬軍吏曰)
而 謂:今郭江州已奉乘輿反正於潯陽,我等受密詔誅逆黨。今日賊玄首已當梟於大航,
諸君非大晉之臣乎?何故助賊為亂耶?
(刁弘等老臣,信以為實,乃邀眾退散去訖。)
(是日孟昶因勸桓弘出獵,次日天尚未明,弘使人開門出獵,早被劉毅、劉道規
(等率壯士數百人,直入內堂斬之,因收其眾濟江。)
(眾同推裕為盟主,總督徐州事,以昶為長史,守京口。)
(裕率二州之眾千七百人,屯於竹裡,移檄遠近響應。)
627**時間: 地點:
(卻說桓玄設朝,文武出班山呼禮畢。)
群 臣:劉裕與劉毅、何無忌謀反,聚眾斬桓修及弘,宜火速興兵去討。
(玄聞弘與修死,垂淚不已,即宜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領兵北拒
(義兵,又遣桓謙總之,三將受命欲行,玄謂謙曰)
桓 謙:賊兵銳甚,計出萬死,若有蹉跌,則彼氣成而吾事去矣!
不如屯大軍於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兩日,求戰不得,自然散去,此策之上
也。
(謙辭即行去了。)
群 臣:(游擊將軍何澹之奏曰)前劉裕進謁小臣,小臣左右造說裕身光耀滿室,小臣恐
其不為人下,奏知陛下,陛下不以為意,今日果為患耳!臣觀劉裕聚烏合之眾,
集蟻聚之兵,勢必無成。
陛下何慮之深也?
桓 謙:(玄謂何澹之曰)劉裕勇冠三軍,當今無敵,足為一世之雄。劉裕家無擔石之儲
,為樗蒱一擲百萬。何無忌,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朕
前之不料,今噬臍無及也!
(言訖,悶悶入宮,群臣罷朝。)
628**時間: 地點:
(卻說劉裕為盟主,以孟昶為長史總後軍,劉穆之為司馬,其時百姓願從者千餘
(人。)
(率軍分作三隊起行,行至竹裡遣使移檄都下。)
(三月成午,裕兵至江乘,遇吳甫之兵到,劉裕乃親執大刀,大呼出陣,聲若巨
(雷。)
(甫之一見,只是不敢交鋒,撥回馬便走。)
(裕以身先拍馬追斬甫之,麾令三軍並進,將士無不苦戰,都皆以一當百,斬首
(數百級。)
(追至羅落橋,方自鳴金收軍,屯於橋下。)
(裕乃鳴鼓集眾,商議進京之計。)
桓 謙:(忽流星馬報說)皇甫敷引大兵前來拒戰。
629**時間: 地點:
群 臣:(當時檀憑之出謂曰)不勞盟主親陣,小將願與一戰。
(裕乃許之。)
(憑之即出披掛,引部下兵出陣,與皇甫敷對敵。)
(兩馬相交,雙戟並舉,二人戰上十餘合,憑之氣力不加,大敗走回本陣,被皇
(甫敷驟馬追趕,射一箭正中後心,翻身落馬,死於陣中。)
(劉裕在陣上一見大怒,驅坐下馬,挺手中刀,如飛殺出陣來。)
(遇了皇甫敷就戰,未上十餘合,裕乃佯敗拖刀便走。)
(敷只道是敗,去趕,不曾提防,被劉裕勒回坐下馬,舞起手中刀,望敷迎頭一
(砍,砍死皇甫敷於馬下。)
(引兵殺進,殺得楚兵逃走無門,大隊兵至離京城二百里下寨。)
(至次日,裕乃升帳,號泣檀憑之,情動三軍,無不下淚。)
(而又使人去尋憑之屍首,以棺木盛之,遷葬京口。)
(初,劉裕與憑之眾人欲建大業,有善相者請裕相。)
(裕與何無忌等近當大貴,惟雲憑之無相,至此憑之戰死,裕知其事已驗而深信
(之。)
630**時間: 地點:
(卻說桓玄聞皇甫敷等皆死,軍馬已臨京城,心中大懼。)
(乃遣桓謙以兵二萬,屯於東陵口拒之。)
(又使卞范之以兵二萬屯於覆舟山西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