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 至 第四四〇

431**時間: 地點:
    (其時王猛,年三十一而出仕也。)
太史令:(當秦太史令康歡言於秦王生曰)昨夜三月並出,孛星入太微,東升自去。自去
    月上旬,沉陰不雨,以至於今,將有下人謀上之禍!
又 謂:(生大怒曰)汝以妖言惑朕。
    (令武士捕殺之。)
又 謂:(乃入宮飲酒,夜醉,謂宮女曰)苻法兄弟亦不可信,明日當除之。
    (苻法,亦苻雄之子,苻堅之兄。)
    (是夜,苻法身體因倦,隱几而臥,夢見神人告之)
苻 堅:主生明日必殺汝也。
苻 堅:(苻法驚寤心悸之,忽宮女來報知此信,法大驚,急出問梁平老,平老邀法見堅
    (,謂堅曰)今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二志,目今晉、燕伺隙而動,臣恐禍
    (發之日,家國俱亡。聞宮女報說,見主上明日要殺皇兄苻法,今皇兄邀臣來見
    (殿下,此殿下之家事也,宜早圖之,否則必遭其害。
堅 謂:(堅謂苻法曰)你先引親隨之人,各執利刃入宮,吾後便來。
    (於是苻法與梁平老等引壯士三百人,潛入雲龍門。)
    (苻堅亦率麾下兵三千人,鼓噪繼進。)
    (時宿衛將士皆執兵器而立,見是苻堅,各舍杖歸堅,同法入宮。)
    (苻生猶昏寐未寤,被堅令甲士執出殺之。)
    (苻生死年二十三歲,在位二年,到此被堅弒之。)
    (次日,王猛與呂婆樓等立東海王苻堅為秦皇帝。)
    (堅讓兄苻法,法不受曰)
王 猛:汝嫡嗣,且賢,吾何敢當?
    (於是堅令去皇帝號而為「秦天王」,改元永興元年。)
    (遣人盡誅倖臣趙韻、董榮等三百餘人,以子苻羌為皇太子,兄苻法為丞相,弟
    (苻融為陽平公,次子還為長樂公。)
    (王猛、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呂婆樓為給事黃門侍郎,與猛、贊並掌機密,
    (以梁平老為尚書郎,以李威為左僕射。)
    
    
432**時間: 地點:
    (卻說堅母苟氏,思苻法為堅之長,德而且賢,又深得眾心,懼後為變,乃遣人
    (召入宮內,以鴆殺之。)
    (少頃,堅入宮,見已殺法在地,急問左右,左右具以苟氏之言對之,堅涕泗滂
    (沱,悲慟吐血。)
王 猛:(左右勸曰)死者不可復生,何必哭之以傷貴體!
苻 堅:(堅拭淚而言曰)吾兄賢明有德,何故殺之?
    (言訖,遂令收斂殯葬,諡曰「哀王」。)
    (又封其子陽為東海公。)
    (秦王堅與文武出遊,自臨晉登龍門,顧指而謂群臣曰)
秦 王:美哉,山河之固!婁敬有言,關中四塞之國,真不虛也!
    (權翼、薛贊對曰)
權 翼:吳起有言,『在德不在險』。願陛下追踵唐虞,懷遠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
    !
    (堅大悅,乃領眾還長安。)
    (十一月,秦王堅私行至尚書省,率問諸政之事。)
    (丞相程卓無以為對,以是見其文案不治,次日免左丞相程卓,以王猛代之為左
    (丞相。)
    (於是王猛親寵愈密,朝政莫不由之。)
    (戊午二年二月下旬,王猛趨朝出來,因遇特進樊世,乃氐之豪傑也。)
    (其先有大勛於苻氏,自負氣倨傲,乃辱猛曰)
王 猛:吾輩與先帝共興事業,不預時權,君無汗馬之勞,何敢專營大任?是我為耕稼而
    君食之乎!
王 猛:方當使君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
世 人:(世大怒曰)要當懸汝首於長安城,不爾者,終不處於世也!
    (猛忍氣回家。)
    (次日猛侵晨早先入朝,奏知樊世辱己之事與秦王堅。)
苻 堅:必須殺死此老氐!然後百僚可整。
    (俄而世至,便與王猛爭論於堅前,欲以牙笏擊猛。)
秦 王:(秦王堅大怒曰)投鼠須當避其器,我跟前尚如此逞強!
    (發命將世斬之。)
    (武士將世斬首,傳首至殿前,於是公卿以下,無不懼猛。)
    (是日,又改甘露元年,又以王猛為中書令、京兆尹。)
    (猛與中丞鄭羌、協規齊志,數旬之間,有貴戚豪強者,被猛、羌按察其過,以
    (罪誅死二十餘人,於是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百姓安堵。)
王 猛:(堅始歎曰)今日始知治天下之法,有天下之為尊也。
    (九月,秦境大旱,秦王堅自減膳撤樂,命后妃以下悉去囉紈。)
    (使守宰開山澤之利,公私共之,息兵養民,後旱不為災矣。)
    (第二二六回 燕王購虎屍鞭浸)
    (十一月,燕王雋集百官會議徙都於鄴城,百官皆言可,於是遷都於鄴城。)
    (至夜,夢見故趙王石虎齧其臂。)
    (至天明,集百僚,使人去發石虎墓。)
    (使人掘墓,不見虎屍,空棺而已。)
    (使人回報,燕王雋以百金購其屍,有人知其屍在東明觀,直來報知。)
    (燕王雋又使人去東明觀,下掘得其屍,僵而不腐。)
    (呈與燕王雋,數其殘暴之罪,令武士鞭之三百,投於漳水浸之。)
    (燕王雋因是得疾,悶悶不悅。)
    (戊午二年二月,卻說趙故將並州牧張平,據新興、雁門、西河、太原、上黨、
    (上郡之地,壁壘三百餘,夷夏十萬戶。)
    (趙既亡,先降燕,至是又降秦。)
    (燕王欲以兵攻,卻又使人降燕。)
    (秦王堅聞知,自將兵五萬,令鄧羌為前部先鋒,軍至汾上。)
    (張平大驚,急召養子張蠔至曰)
秦 王:今秦王苻堅自將兵來攻我,非小可之敵。吾兒火速領眾御之,勿使彼臨城,難以
    解矣。
王 猛:(蠔曰)大人休憂,兒即去退秦兵。
    (史說張蠔勇力矯健,曳牛卻走,超越高城,因此勇冠三軍,人莫敢近。)
    (堅亦知其名,因謂諸將曰)
因 謂:張平之子張蠔,勇力絕人,卿若生擒得之,重賞不輕,則平自降。
諸 將:(羌曰)主上如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之威風?看某生執之。
    (言訖,即與諸將各持兵刃出,正遇張蠔就戰,連鬥五十合,不分勝負。)
    (諸將見羌戰蠔不下,各奔出陣。)
    (蠔全無懼怯,又戰數十合,羌大喝一聲齊進,諸將直奔蠔,蠔撇羌來敵諸將,
    (被羌以錦綿套索拋起,將蠔拖下馬來。)
    (諸將擒之,縛來見秦王堅。)
    (堅大悅,賞鄧羌,赦張蠔,令其歸降。)
    (於是蠔降於秦王堅,以蠔為虎賁中郎將,常置左右。)
秦 王:(秦王堅曰)吾得鄧羌、張蠔二人,皆萬夫之敵,天下即可定也。
    
    
433**時間: 地點:
    (其時張平見蠔被擒,亦面縛往降。)
    (秦王堅命解其縛,拜乾為右將軍,收軍還都。)
    (八月,會稽王昱欲以桓溫弟桓云為豫州刺史,僕射王彪之)
王彪之:兄居上流,已割天下之半,其弟復處西門,兵權萃於一門,非深根固蒂之宜也。
    (於是昱乃更以謝萬代之。)
王羲之:(王羲之與溫箋曰)謝萬才通經濟,使居廊廟,固是後來之秀。今以之撫順荒餘
    ,則違才易務矣。
王彪之:(又遺萬書曰)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
    當隨事行藏已耳。願君每與士卒之下者同甘共苦,則盡善矣。
    (萬不能用。)
    
    
434**時間: 地點:
    (卻說晉泰山太守諸葛攸,集軍一萬餘人,攻拔燕東郡,入據武陽。)
    (燕王雋聞知,命大司馬慕容恪率兵五千攻之。)
    (兵至武陽,諸葛攸亦以兵出城,兩下交戰,數十合,攸兵自潰。)
    (被恪追兵一擊,攸兵大敗,不能當敵。)
    (於是攸敗走還泰山。)
    (恪遂渡河略地,分置守宰而歸。)
    (雋遂欲經營秦晉,令州郡校實,見一戶留一丁,餘悉發為兵,欲使步卒滿一百
    (五十萬,期來春大集軍馬於各郡。)
    (劉貴上書極陳百姓凋敝,發兵非法,必至土崩之變。)
    (雋善之,乃更令二五發兵以來,各集鄴。)
    (時燕調發繁數,官司各遣使者,道路旁午,郡縣苦之。)
王彪之:(太尉封弈奏請)非軍期嚴急,不得遣使。其餘賦法,皆責成州。
    (雋從之。)
    (燕泰山太守賈堅,以兵七百人屯於山莊。)
王彪之:(晉荀羨引兵一萬攻之,堅所將才七百餘人,羨兵十倍,賈堅歎曰)吾自結髮,
    志立功名,而每值窮厄,豈非命耶?與其屈膝而生,不若守節而死!
    (乃開門引兵直出。)
    (羨兵四集擒之,遂拔山莊。)
王彪之:(羨謂堅曰)先君父祖世為晉臣,奈何背本不降?
王羲之:(賈堅曰)晉自棄中華,非吾叛也。民即無主,強則托命,既已事人,安可改節
    ?吾束脩自立,涉趙立燕,未嘗異志,君何忽謂降乎?
    (羨怒,執置雨中數日,堅憤惋而卒。)
    (青州刺史慕容廆遣司馬悅明以兵萬餘集泰山,羨與戰,兵大敗。)
    (燕復取山莊,燕王以堅子賈活為任城太守。)
    (荀羨疾篤,晉帝已知,遣使征之,以郗曇督徐、兗,以軍鎮下邳。)
    (初,燕吳王慕容垂娶段末柸女,生子令、寶。)
    (段氏才高性烈,自以貴姓,不尊事可足渾後,後銜之。)
    (中常侍溫皓希旨,告段氏為巫蠱毒後。)
    (後覺,欲以連累垂,收下廷尉考驗。)
    (段氏終無撓詞,故垂得免禍,而段氏竟死獄中。)
    (燕王雋貶垂為平州刺史,出鎮遼東。)
    (垂以段氏女妹為繼室,可足渾後黜之。)
    (以其妹妻垂,垂不就,由是益惡之,出鎮遼東。)
    (己未三年四月,涼丞相張瓘性猜忌苛虐,專以愛憎為賞罰。)
王羲之:(郎中殷郇諫之,瓘曰)虎生三日,自能食肉,不須人教也。
    (由是人情不附。)
    (宋混性忠鯁,瓘憚之,欲殺混,因廢涼王玄靚而自代之。)
王羲之:(混知,率壯士五百人掩入南城,宣告諸公曰)張瓘謀逆,太后令我以兵誅之。
    (乃率兵出戰,瓘亦以兵與宋混戰,大敗,與張琚皆自殺。)
    (混既殺瓘兄弟,請玄靚去王號,復稱涼州牧而降晉。)
    (第二二七回 燕王托孤慕容恪)
    (冬十月,諸葛攸復將水陸二萬,擊燕人,自石門屯於河渚。)
    (燕王雋使上庸王慕容評,率步騎五萬與戰東門。)
    (攸病,三軍無主,因此大敗。)
    (晉穆帝聞知,遣迎詔書前來,使謝萬、郗曇主討。)
    (萬、曇復伐之。)
    (萬矜豪傲物,但以嘯詠自高,未嘗撫眾,兄安深憂之,謂萬曰)
燕王雋:汝為元帥,宜數接對諸將,以悅其心,豈有傲誕如此,而能濟事耶?
    (萬乃召集諸將,一無所言,直以如意指四座云)
諸 將:諸將皆勁卒。
    (諸將益恨之。)
    (安慮萬不免,乃自偏師以下,每親造諸將,善言撫諭,厚相親托。)
    (既而萬不敢進師,眾人皆賴以援洛陽。)
    (曇以病退屯彭城,萬以為燕兵大盛。)
    (故曇退即引兵還,眾遂驚潰。)
    (萬狼狽單騎歸,軍士欲圖,以安之故止。)
    (晉帝聞知,以詔廢為庶人,降曇號建武將軍。)
    (於是許昌、潁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遂為燕所有。)
    (庚申四年正月,燕王慕容雋宴群臣於蒲地閣。)
    (酒酣,賦詩,因與群臣談經史,語及周太子晉,潸然流涕,顧謂群臣曰)
群 臣:昔魏武追痛倉舒,孫權悼登無已,孤嘗謂二主緣愛稱奇,無大雅之體。自曄死以
    來,孤鬃發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卿等言曄定何如也?孤今悼之,得毋貽怪
    將來乎?
謂太子:(時長史李績對曰)懿懷之在東宮,臣為中庶子,秉質志業,臣實不敢不知。
      先太子大德有八,未見有缺也。至孝自天,性與道合,此其一也;聰敏慧悟
    ,機思若流,此其二也;沉毅好斷,理情無幽,此其三也;疾諛亮物,雅悅直言
    ,此其四也;好學不輟,不恥下問,此其五也;英姿邁古,藝業超時,此其六也
    ;虛懷恭敬,尊師重道,此其七也;輕財好施,勤恤民隱,此其八也;有此八德
    ,境內士民,實感慕無極。
燕王雋:(燕王雋聞言泣曰)卿雖過譽,然此兒若在,吾死果能無憂。今景茂幼衝,器藝
    未舉,卿以為何如?
謂太子:(績曰)皇太子天資岐嶷,聖敬日躋而八德闇然,二缺未補,雅好游畋,娛心絲
    竹,所以為損耳。
燕王雋:(燕王雋顧謂太子暐曰)伯陽之言,藥石之惠,汝宜識之!
    (言畢,罷宴歸宮。)
    (是夜,燕王雋寢疾,謂太原王恪曰)
燕王雋:今二方未平,景茂幼衝,社稷屬汝何如?
慕容恪:太子雖幼,勝殘致治之主也。臣何敢干正統?
燕王雋:兄弟之間,豈虛飾耶?
慕容恪:陛下若以臣能荷天下之任者,豈不能輔少主乎?
燕王雋:汝能為周公,吾復何憂?績忠邁清亮,汝善遇之!
    (召吳王垂還鄴,至是疾篤,召恪及司空陽騖、司徒評、將軍慕容根,受遺詔輔
    (政。)
謂太子:朕欲與卿等平一天下,不幸到此難逃,此亦天命也。
燕王雋:(又指太子謂恪曰)此子年幼,今托付與卿,卿宜以骨肉為重,以慕周公之德而
    輔之,則吾在九泉之下,不忘賢弟。
    (言訖,淚下如雨。)
慕容恪:陛下善保龍體,不可懷憂。太子雖幼,吾輔之!豈待再三耶?
    (雋點首而崩。)
    (壽四十九歲,在位十一年,改元者三。)
    
    
435**時間: 地點:
    (卻說慕容暐,字景茂,慕容雋之第三子也。)
    (雋因長子慕容曄死之故,乃立為太子也。)
    (燕王雋既死,百官舉哀殮葬訖,大司馬、太原王慕容恪率百官立太子暐為燕王
    (,即皇帝位,改元建熙元年。)
    (以慕容恪為太宰、錄尚書事,得行周公之事。)
    (暐既立大位而庸弱,國事皆委之於恪耳。)
慕容恪:(當恪奏少主曰)李績清方忠亮,堪任大事,先帝臨終以為恪言。陛下可以績為
    尚書右僕射,同輔朝政。
    (時燕王憾績,往在先帝面前,言其所短,因而謂恪曰)
因 而:萬機之事,委之叔父、伯陽二人,朕請獨裁何如?
    
    
436**時間: 地點:
    (此時李績聞少主之言進,憂疾而死。)
因 而:(臨終謂家人曰)吾不聽先人之訓,果有今日之故也!
    (言訖而卒。)
    (先是李績之父李虛,字子喬,初仕石氏,後始仕燕,歷位尚書。)
    (前後固辭年老,不堪理政,燕王雋不許,轉拜太子太保。)
慕容恪:(臨終謂子績曰)以吾之才,而至於此,始者之願亦已過矣!我死之後,汝不可
    以西夕之年,取笑於來今也!
    (績不能遵依是語而辭退,是以憂死也。)
    
    
437**時間: 地點:
    (卻說將軍慕容根自恃勛舊,有無上之心,乃私見太原王慕容恪而言曰)
慕容恪:主上幼衝,母后秉政,權在大王,何以不因其未定而取之?而甘在人下,非丈夫
    之所為也!
慕容恪:(慕容恪愕曰)公醉乎?何言之悖耶!昔曹藏、吳札並于家難之際,猶曰為君非
    吾節。況今儲君嗣位,四海無危,宰輔受遺,奈何有私議,公忘先帝之言耶?
    (根乃大懼,陳謝而退。)
    (慕容恪以慕容根言告吳王垂,垂曰)
慕容恪:何不誅之?
慕容恪:今新遭大喪,二鄰觀釁,而宰輔自相誅夷,恐乖遠近之望,且宜忍之。
慕容恪:(時根私入宮,謬言於可足渾後及燕王暐曰)太宰、太傅,將謀不軌,臣請發禁
    兵誅之。
    (後將從之,暐曰)
燕王暐:二公,國之親賢,先帝托以孤嫠,必不肯爾,安知非太師欲為亂也?
    (乃止。)
    (根又思戀舊土,謀欲還東。)
    (恪知譖己,乃密奏根罪狀,燕王暐使恪誅根及其黨二十餘人。)
    (時新遭大喪,誅夷狼藉,內外憂懼。)
    (恪舉止如常,人不見其有憂色,每出入,一人步從,或說以宜自嚴備,恪曰)
慕容恪:人情方懼,當安靜以鎮之,奈何復自驚擾?
    (恪雖綜大任,而朝廷之禮,兢兢嚴謹。)
    (每事必與司徒評議之,虛心待士,咨詢善道,量才授任,人不逾位。)
    (朝臣或有過失,不顯其狀,隨宜而施,時人以為大愧,莫敢犯者。)
慕容恪:(或有小過,自相責曰)爾復慾望宰公遷官耶?
    (燕所徵辟國兵,去冬集鄴,復遣伐晉,以燕王雋病,大閱而罷。)
    (至是,以燕朝多難,互相驚動,自鄴以南,道路斷絕。)
    (太宰恪大驚,急以吳王垂為征南將軍,去鎮蠡台。)
    (又令孫希、傅顏率騎二萬,觀兵河南、臨淮而還,於是境內乃安。)
    
    
438**時間: 地點:
    (卻說劉衛辰遣使降秦,請田內地。)
    (春來秋返,秦王堅許之。)
    (夏,雲中護軍賈雍率百騎襲之,大獲而還,奏知秦王堅,堅大怒曰)
苻 堅:朕方以恩信懷戎狄,而汝貪小利以敗之,何也?
    (乃黜雍以白衣領職,遣使還所獲,並慰撫之。)
    (衛辰大悅,於是入居塞內,貢獻相尋。)
    (時東胡獨孤部及沒弈乾各率眾數萬降秦,秦王苻堅處之塞內。)
秦 王:(陽平公融諫曰)戎狄人面獸心,不知仁義,其稽顙內附,實貪地利,非懷德也
    ;不敢犯邊,實憚軍威,非感恩也。今與民雜居,彼窺郡縣虛實,必為邊患,不
    如徙之塞外。
    (堅從之。)
    
    
439**時間: 地點:
    (卻說桓溫聚集文武商議天下之事,群佐皆曰)
桓 溫:今燕王慕容雋新喪,主幼才庸,若興三軍去伐,指期中原可得。
桓 溫:慕容雋乃英特之士,臨死必以其子托付於太原王慕容恪,而恪又善撫國家,能為
    將兵,石季龍尚且被執,何況今日乎?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何敢進之?
    (由是桓溫未敢起兵。)
    (史說謝安,字安石,四歲時,桓溫見而歎曰)
桓 溫:今此兒丰神秀致。
    (及總角神識沉敏,風宇條暢,善於書。)
    (弱冠時詣王溕,清言良久,既去。)
桓 溫:(溕子王脩問父曰)向客何如大人?
文 武:(溕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
    (王導亦深器之。)
    (由是少有重名,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許珣、支遁交通游處,出則漁弋山水,
    (入則言詠屬文,無出世之意。)
    (除尚書郎,瑯玡王交辟,並不起。)
    (常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深谷,悠然歎曰)
尚 書:此去伯夷何遠乎?
    (然雖寓居會稽,以山水自娛,雖為布衣時,人皆以公輔期之。)
相 謂:(士大夫至相謂)安石不出,如蒼生何?
    (安石每游東山,常以妓女相隨。)
相 謂:(時會稽王司馬昱聞之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
相 謂:(安妻劉惔之妹也,見家門貴盛,而安獨靜,退謂)丈夫不如此也!
尚 書:(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及弟萬廢黜,安始有仕進之意。)
    (安時年已四十,征西大將軍桓溫聞之,使人請拜為司馬。)
    (安聞召即至,溫大喜,拜為司馬,深禮重之。)
    (凡有軍國大事,悉皆咨之。)
    (辛酉五年,是歲涼奉昇平之號。)
    (燕守將呂護遣使來建康降晉。)
    (晉帝拜為冀州刺史,護欲引晉兵以襲鄴,燕太宰恪聞知,乃將兵二萬討之。)
    (護嬰城自守,將軍傅顏請恪急攻之,恪曰)
慕容恪:老賊經變多矣。觀其守備,未易猝攻。然內無蓄積,外無救兵,我深溝高壘,坐
    而守之,休兵養士,離間其黨,於我不勞而賊勢日蹙,不過十旬,取之必矣。何
    必多殺士卒,以求旦夕之功?
    (乃築長圍守之。)
    (第二二八回 晉哀帝登龍即位)
    (五月,晉穆帝因疾而崩,時年十九,而無嗣,在位十七年,廟號「孝宗」。)
    (百官舉哀,葬於永平陵。)
    (是時孝宗無子,群臣立成帝子、瑯玡王司馬丕為皇帝,立皇後王氏,尊何太后
    (為穆皇后,改元「隆和」。)
    
    
440**時間: 地點:
    (卻說哀帝,名丕,字千齡,成帝長子。)
    (初封為瑯玡王,及穆帝崩無嗣,大臣迎丕立之。)
    (在位四年,改元者二,曰:隆和及興寧。)
    (史說中書侍郎范寧,字武子,少博學,多所通覽。)
    (時以浮虛相標,儒雅日潛,寧以為其源始於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
    (紂。)
二 人:(寧乃著論非之曰)王、何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說,波蕩後生;使縉紳
    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
    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
    ,歷代之患重,自喪其惡小,迷眾之罪大也。是以人皆以此論貶之太過,吾觀貶
    之宜也。
    (十二月,秦王苻堅下詔,命牧伯守宰各舉孝悌廉直、文學政事,察其所舉,得
    (人者賞之,非其人者罪,由是人人莫敢妄舉,而請托不行。)
    (當是之時,內外文官,率皆稱職,田疇修辟,倉庫充實,道不拾遺,盜賊屏息
    (,因是鳳凰集於東闕。)
    (秦王苻堅大喜,平旦召王猛、苻融入露台,悉屏去左右,密議大赦境內。)
    (王猛、苻融親送紙筆,秦王堅自為赦文,正持筆間,忽有一大蒼蠅,自穿牖孔
    (而入,鳴聲甚大,集於筆端。)
    (堅驅之復來,忽然去之。)
    (秦王堅在內為赦文,俄而長安城中,街上有一黑衣小兒大叫曰)
秦 王:今日官家大赦天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