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 至 第三〇〇
291**時間: 地點:
(卻說涼王張茂築大城姑臧,興役修靈鈞台以備寇。)
諸 將:(別駕吳紹諫曰)明公所以築城修台者,蓋征既往之患耳!愚以為恩苟未洽於人
心,雖處層台,亦無所益,適足以疑群下之志,示怯弱之形。
謂群臣:(張茂曰)亡兄一旦失身於物,豈無忠臣義土欲盡節者哉!顧禍生不意,雖有智
勇,無所恃耳!王公設險,勇夫重閉,古之道也。
(言訖,大興工役,卒為成之。)
(十一月,王敦欲謀反,先強宗族:故徙其兄王含都督江西諸軍事,以王舒為荊
(州刺史,以王彬為江州刺史,各執重兵。)
(甲申二年正月,王敦欲反,忌周氏宗族強盛。)
(周氏一門五候,況周嵩以兄周顗被敦所殺,心常憤恨,敦甚惡之。)
(會道士周脫以妖術惑眾,敦誣周嵩、周札、周筵等與脫同謀不軌,收而殺之。
()
(於是從事周嵩、周筵皆遇害。)
(惟札在會稽,敦又使沈充領兵一萬,去襲會稽。)
(札聞知,領兵出城交戰,札軍少大敗,死戰於陣,因此充等收兵還鎮,遂起霸
(鼎之心。)
(第一五四回 成立兄子為太子)
292**時間: 地點:
(卻說成王雄後任氏無子,有妾子十餘人,雄不立為嗣,乃立兄李特子班為太子
(,使任後母之。)
(群臣固諫不可,請立諸子。)
李 雄:吾兄先帝之嫡統,有奇才大功,事垂克而早亡,朕常悼之,且班仁孝好學,必能
負荷先烈。
謂群臣:(當太傅李驤諫曰)先王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奪也,宋宣公故事亦足
以觀矣!
謂群臣:(雄不聽,驤退而流涕曰)亂自此始矣!
(李班為人謙恭下士,動遵禮法,雄每有大議,輒令預之。)
謂群臣:(時五月,趙涼王張茂疾篤,執其子張駿手而泣曰)吾家世以孝友恭順著稱,晉
室雖微,汝奉承之,不可失也。
李 雄:(且下令曰)吾官非王命,苟以集事,死之日當以白衣人棺,勿以朝服殮也。
(言訖而卒。)
(茂既死,趙王曜遣使立其子駿為涼州牧,封為涼王。)
(第一五五回 王敦舉兵謀逆叛)
(六月,王敦謀反,以沈充、錢鳳為謀士,鄭岳、周撫為左右先鋒,統兵二十萬
(,準備待行。)
(王敦偶發疾,傳令屯駐三軍。)
(時王敦無子,養兄王含之子王應為嗣,敦疾甚,乃與錢鳳商議,矯詔拜王應為
(武衛將軍,以代敦權領三軍,以兄王含為驃騎大將軍,令其督戰。)
謂群臣:(當錢鳳謂敦曰)今丞相疾甚,設有不諱,便當以大事付應耶!
王 敦: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為,且應年少,豈堪大事?我死之後,吾有三計,君等宜
行之。莫若釋兵散眾,歸身朝廷,保全門戶,此第一上計也;退還武昌,收兵自
守,貢獻不廢,此第二中計也;及吾尚存,悉眾而下,萬一僥倖,此第三下計也
。
王 敦:(鳳欲作亂,乃謂其黨曰)今丞相下計,乃上策也!汝等各宜盡忠,休懷二心。
(第一五六回 明帝私視王敦營)
(明帝在營,密聞近侍報)
明 帝:王敦復作亂,兵至湘陰。
(帝不與百官計議,自密乘巴滇駿馬,微行至湘陰,探察王敦營寨。)
(正觀之際,敦營中有軍士出,見帝單騎窺伺營寨,而軍士見帝顏貌頗不俗,疑
(非常人,即入報王敦。)
(時敦病,正晝寢,夢紅日環其營寨,王敦驚起曰)
王 敦:此必黃須鮮卑取來也!
(帝母荀氏,乃燕氏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故敦謂黃鬚鮮卑奴也。)
(正欲使人訪察捉之,忽軍士入報,適間有一人,黃鬚單騎,在營外窺探,至今
(未去也。)
王 敦:正是鮮卑奴也!
(急喚傅玩至,說與帝狀,令其出領五騎,各帶利刃,追著殺之,取得首級來,
(封千戶侯與你。)
(五人得令即出,各騎駿馬,帶長槍利刃,領五騎來追明帝。)
(明帝見營內紛紜,想有人追,乃急馳去。)
(時馬有遺糞在地,帝恐追人察冷熱,追著不便,取水輒灌之為冷而走,見逆旅
(賣食老嫗在門首立,以趕馬七寶鞭與嫗曰)
明 帝:吾將此寶物送與婆婆,倘後有騎馬來追者,可以此鞭示之,道吾去遠也。
(老嫗接鞭在手,明帝忙拍馬去。)
(俄而,傅玩五騎追至,問老嫗曰)
明 帝:適有一黃鬚後生,並無跟隨之人,騎一大馬,在此過麼?
王 敦:(老嫗以七寶鞭示之曰)去得好遠,失落此鞭在地,被我拾得。
(傅玩等認之,乃帝之七寶鞭也,因此傅玩在此稽留遂久,心猶未信,因見馬糞
(在地,以手試之,糞已冷矣,遂信老嫗之言,去遠而止不追,勒馬而歸。)
(明帝僅得免其大難,自回轉營去訖。)
(傅玩引五騎回營,報說明帝去遠,追之不及。)
(王敦聞知,病反加增。)
(時沈充、錢鳳定謀,以宿衛尚多,使人上表,奏令三番休二時。)
(明帝已回宮,以溫嶠為中書令,議討王敦。)
(王敦使人探知,心甚惡之,恐其為明帝謀己,乃使人請溫嶠為左司馬,嶠不敢
(辭,乃朝拜明帝辭別,帝欲阻之,嶠曰)
使 人:陛下休留臣,臣自能復返,就觀動靜耳。
(嶠即行事敦,敦悅之。)
(嶠偽為勤敬,乃綜其府事,時為密謀,以附其欲,結錢鳳,為之聲譽。)
使 人:(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藻鑒之名。
(鳳甚悅,深欲結好。)
使 人:(會丹陽尹缺,嶠言於敦曰)京尹咽喉之地,公宜自眩。
(敦然之,問誰可者?溫薦錢鳳可,錢風薦溫嶠可。)
(溫嶠偽辭,敦不聽,遂使人表用嶠,使覘伺朝廷消息。)
(時王敦行事,不待朝廷應允,表人即除,朝廷亦不敢逆敦,遂使溫嶠為京尹。
()
(嶠恐既去而鳳後間之,乃因王敦作宴飲嶠餞別。)
(酒至鳳,鳳未即飲,嶠佯醉,以手版擊鳳幘墜地,作色曰)
王 敦:錢鳳何人?溫太真行酒,乃敢不飲?
(鳳意不樂,敦以嶠為醉而釋之。)
(嶠將別,拜敦,佯為涕泗橫流,出園後復入者再三,似不忍離去之狀而行。)
王 敦:(後鳳果謂敦曰)溫嶠與朝廷甚密,而與庾亮深交,今此去未可信也!
王 敦:太真昨醉,小加聲色,卿何得便爾相讒耶?
(言罷不聽。)
(溫嶠既得脫身至建康,盡以逆謀告知明帝,與庾亮畫策討之。)
(王敦聞知嶠泄己之謀,大怒曰)
王 敦:吾乃為小物所欺!
(因遣人與弟王導書曰:太真別來幾日,作如是事,當募人擒殺之,以拔其舌,
(方息吾丹田一點火耳!)
(導以是書見明帝,帝乃加導為大都督,領揚州刺史。)
(又使溫嶠與將軍卞敦、應援、郗鑒,分督諸軍討敦。)
明 帝:(鑒奏請曰)臣等出討,望陛下詔臨淮太守蘇峻、兗州刺史劉遐等率軍入衛京廷
。
(帝然之,詔峻、遐率兵入城,明帝自領禁兵,屯於中堂。)
(第一五七回 王導計氣王敦死)
293**時間: 地點:
(其時朝野將士皆憚王敦,不肯向前去戰,各自相推。)
294**時間: 地點:
王 導:(當時王導密謂帝曰)今敦在,將士畏憚,不敢向前。今聞敦病甚,其性極急,
陛下可作詔書,使人送去見敦,暴敦罪惡,彼心受氣,不死將次九分!臣歸家,
率子弟,稱敦見詔氣死,代其發哀掛孝,然後下詔,只討錢鳳、王含,休書王敦
,則將士認王敦已死,必然奮志向前,可討王敦,彼之將士,亦自散矣。
(帝大喜,用其計,即使人持詔去,暴王敦之罪。)
(敦得書,果怄氣病增,臥牀不起,使人催王含進兵。)
(王導歸家數日,率子弟掛孝發哀,稱說王敦死了。)
(兵以為王敦已死,咸有奮志,於是尚書省謄詔,遣人送敦府下曰:敦輒立元息
(,以自承代,不由王命,頑凶相弊,志窺神器,天不長奸。)
(敦已隕斃,鳳復煽運,今遣司徒導等討之,諸為敦所授用者,一無所問。)
(敦之將士,從敦兩年,違離家室,朕甚憫之。)
(其單丁遣還,終身不調;餘皆與假三年,休訖還台。)
(當與宿衛,同例三番。)
(使人持詔下敦府,敦見詔大怒,而病癒篤,欲即起兵,使郭璞筮之,璞曰)
使 人:無成!
(敦疑璞助溫嶠,欲殺之,恐人議論。)
王 敦:吾壽幾何?
使 人:(璞曰)明公起事,禍必不久!若在武昌,壽不可測!
王 敦:(敦大怒曰)卿壽幾何?
使 人:(璞曰)命盡今日日中。
(敦怒甚,收璞殺之。)
使 人:(乃即召兄王含及錢鳳人告曰)吾疾篤,難以御眾,汝等可與鄧岳及周撫率眾五
萬,先向京師,吾隨後接應。
王 敦:(鳳問曰)事克之日,天子云何?
王 敦:尚未南郊,何稱天子?便盡卿兵勢,但可保護東海王、裴妃而已。
(七月,王含水陸五萬,奄至江寧南岸,人情恟懼。)
(溫嶠恐其兵過,放火燒了朱雀橋,以挫其鋒。)
(明帝欲盡將兵擊含,聞朱雀橋已焚,大怒於嶠。)
溫 嶠:今宿衛寡弱,後兵未至,若賊豕突,社稷且恐不保,何愛一橋乎?
(明帝方息怒,命嶠等同屯橋岸矣。)
(司徒王導遣使遺書王含曰:近承大將軍已不諱,兄此舉謂可如昔年之事乎?昔
(年佞臣亂朝,人懷不忿,如導之徒,心思外濟;今則不然,大將軍未屯於湖,
(漸失人心,臨終之日,委重安期,諸有耳者,皆知將為禪代,非人臣之事也。
()
(先帝中興,遺愛在民,聖主聰明,德洽朝野,兄乃欲妄萌逆行,凡在人臣,誰
(不慎難?導門戶大小,世受國厚恩,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為
(忠臣而死,不為無賴而生也!)
(含見書,怒而不答。)
(明帝集諸將商議,諸將)
諸 將:王含、錢鳳,眾力百倍,苑城小而不固,趁軍勢未成,大駕自出拒戰。
郗 鑒:群逆縱逸,勢不可當,可以謀屈,難以力競。且含等號令不一,抄盜相尋,曠延
日久,必起義士之心。今決勝負於一朝,萬一蹉跎,雖有申胥之徒,何補既往哉
!
(明帝從之。)
(明帝乃率諸軍出屯,而帝當夜募壯士,使將軍段秀等率千餘人渡水,掩其無備
(。)
(秀等領計,率一千二百人夜渡河,平旦與含軍相遇於越城。)
(兩下交鋒,未戰十合,王含敗逃,被秀大破之而還。)
(段秀,乃匹磾弟也。)
(王含既敗,領殘兵退屯於別所。)
王 敦:(王敦聞知大怒曰)我兄老婢耳,門戶衰,世事去矣,我當力行!
(因作勢而起,困乏復臥。)
王 敦:(乃謂兄子王應曰)我死汝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後塋葬。
(應拜受其言。)
(至夜,王敦憤惋而死。)
王 敦:(諸葛瑤謂王應曰)今丞相歸天,不可發喪,若三軍聞知,則在外將士,不肯盡
心出戰。不如秘之,將鋪席裹屍,埋於廳中,只管飲酒調將,去攻建康;待取得
京師,然後發喪。
郗 鑒:其計甚妙。
(於是使近侍將王敦屍以席蠟涂其外,埋於廳中。)
(每日與諸葛瑤飲酒淫樂,不理軍事。)
(明帝雖勝一陣,心中猶疑寡眾不敵,乃使人說沈充降,許以司空。)
(沈不奉詔,遂起兵與王含合兵,來攻建康。)
郗 鑒:(當司馬顧揚說充曰)舉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咽喉,鋒挫氣沮,持久必敗;若決破
錢塘,因湖水以灌京邑,縱舟師以攻之,此上策也!藉初至之銳,並東西軍之力
,十道俱進,眾寡過倍,理必摧陷,此中策也。轉禍為福,召錢鳳人議事,因斬
之以降,此下策也。
(沈充不能用。)
(劉遐、蘇峻得詔,率精兵二萬人至。)
(次日沈充戰,兩下交鋒,充、鳳大敗,被遐、峻大破之。)
(時,潯陽太守周光,率千餘人赴敦營求見王敦,王應辭以疾重,不能出見。)
(光料得敦已死,乃退謂兄周撫曰)
王 敦:王公已死,兄何為與錢鳳作賊耶?
(眾愕然,撫方以實告光。)
(光遂出,佯以為發兵助鳳,因而入斬錢鳳,付撫詣闕,自請其罪。)
(沈充為故將吳儒所殺,傳首建康。)
(王含見事不成,與王應燒營夜遁。)
(次日,明帝聞沈充、錢鳳之死,王含燒營而逃,方始收軍回宮。)
295**時間: 地點:
王 敦:(卻說王含欲奔荊州,其子王應曰)不如投江州叔父彬處。
郗 鑒:(含曰)大將軍素與江州不睦,何如欲歸之?
王 敦:此乃所以宜歸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能及;今觀困厄,必
有愍側之心,荊州叔父舒守文,豈能意外行事乎?
(含不從,遂與應奔荊州。)
(荊州刺史王舒遣軍迎之。)
(懼朝廷見罪,乃以酒款待王含父子,二人飲得大醉,王舒使人執縛,沉其父子
(於江死之,遣使奉表入朝。)
296**時間: 地點:
(卻說江州刺史王彬,聞應大敗,當來奔己,密具舟待,不至,深以為恨而退。
()
(於是敦黨悉平,有司奏明帝,使人發敦屍,焚其衣冠,跽而斬之,與充、風之
(首,同懸於南郊,百姓觀者,莫不稱慶。)
郗 鑒:前朝誅楊駿等,皆先極官刑,後聽私殯;臣以為王誅加於上,私義行於下,宜聽
敦家收葬。
(明帝許之,敦家人收敦屍首,乃葬之。)
(王導等皆以討敦功,受帝封賞。)
(有司奏王彬等當誅,明帝下詔曰:司徒導以大義滅親,猶當百世稱之,況彬等
(皆其親近乎,悉無所問!)
(帝詔敦綱紀除名,參佐禁錮,溫嶠上疏曰:敦剛愎不仁,忍行殺戮,處其朝者
(,恒懼危亡。)
(原其私心,豈遑安處,其贊導凶悖,自當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黨,宜施之寬
(宥。)
(明帝覽之,未及問,郗鑒)
郗 鑒:先王立君臣之教,貴於仗節死義,王敦佐吏,雖多逼迫,然進不能正其逆叛,退
不能脫身逃遁,准之前訓,宜加義貢。
(明帝不從,乃聽嶠議而行矣。)
(第一五八回 陶侃勸人惜分陰)
(乙酉三年二月,明帝設朝,君臣禮畢,詔故譙王司馬丕、戴淵、周顗、甘卓、
(虞望、郭璞等,贈官有差,因王敦謀逆,丕等死於國難,故皆贈溢其官。)
(時周札亦死國難,未蒙詔錄,因是周札故吏上表,為札訟冤。)
尚 書:(尚書卞壺議曰)札開門迎寇,不當贈諡。
王 導:(王導上議曰)往之事敦,奸逆未彰,自臣等有識以上皆所未悟,與札無異,既
識其奸,札便以身許國,尋取梟夷。臣謂宜與周、戴同例。
郗 鑒:周、戴死節,周札迎寇,事異賞均,何以勸懲?如司徒議則譙王、周、戴,皆應
受責,何贈諡之有?今三臣既褒,則札宜貶明矣!
王 導:札與譙王、周、戴,雖有異同,皆人臣之節也。
郗 鑒:敦之謀逆,履霜日久,若以往年之舉,義同桓、文,則先帝可為幽、厲耶?
(諸臣雖各議不合,明帝卒用導議,詔札與周、戴同例有差。)
(群臣請立太子司馬衍為皇太子,明帝大悅,從之。)
(五月,詔以陶侃都督荊、襄、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於是陶侃復領荊
(州,次日率眾去鎮。)
(時荊州士女聞陶侃來鎮,各各歡悅,以香花迎接。)
(侃至荊州,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諸事,檢攝無遺,未嘗少停。)
王 導:(常語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
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又嘗造船,其木屑竹頭,侃皆令人收拾而藏之,不許失落,人咸不解所以。)
(後正會積雪初晴,廳階以前餘雪猶存,乃令人以木屑布地;及桓溫伐蜀,以侃
(所貯竹頭作釘釘船,其綜理微密,人皆不知也。)
王 導:(初,侃參佐有博戲廢事者,侃命取其酒器、樗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將吏則加
(鞭撲)樗蒲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實用,君子當正
(其威儀,豈可蓬頭跣足,自謂宏達耶?
(有奉饋者,必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微必喜,受賜叁倍;若非理得之,則
(切厲訶辱,還其所潰侃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何來?人曰)
使 人:行道所見,聊取之耳。
陶 侃:汝懶不佃,而賊人稻?
(執而鞭之,是以勸百姓農作,家給人足矣。)
(第一五九回 戴洋風角占神通)
297**時間: 地點:
(卻說司徒王導有疾,經月不癒,長史李仁視導疾)
司徒王:近聞長城有一人,姓戴,名洋,字國流,年十二,遇疾死,五日而蘇,說死時天
使其為凡藏吏,授符錄給吏,從幡麾將上蓬萊、崑崙、積石、大室、恒、廬、衡
等山。既而遣歸,逢一父老謂之曰:『汝後當得道,為貴人所識。及長,遂善風
角』。為人短陋而樸野,妙解占候卜數,無不應驗,天下人人敬之如神,司徒何
不使人召來,問卜吉凶?
王 導:既有此人,煩卿召來。
(於是李仁去請戴洋來見王導,參拜畢,導問疾之因,洋對曰)
王 導:君侯本命在申金為土,使之王而為申,石頭空治;火光照天,要為金火相燦,水
火相煎,以故受疾耳。若能遷喬,病即瘥耳!
(導移居東府,病果瘥,重賞洋。)
298**時間: 地點:
(卻說後趙王勒遣將軍石生率眾三萬,寇掠河南。)
(青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引兵拒戰,數敗於生。)
(矩、默乃使人持書降於趙,趙王曜使劉岳、呼延謨率兵五萬,圍石生於金鏞城
(。)
(石生被困,遣人回襄國求救,後趙王勒又使石虎率二萬精騎,求救石生。)
(值虎兵至金鏞,與劉岳交鋒,大戰五十餘合,劉岳大敗而退。)
(呼延謨又出戰,不十合,被虎斬之。)
(趙王曜聞呼延謨被殺,自率精兵二萬,前來救應,與虎交戰,未上三合,曜軍
(無故而潰,曜亦敗走,遂居長安。)
(劉岳被石虎執而殺之,趙王曜因此忿怒成疾。)
(郭默南奔建康,李矩亦率眾南歸,卒於魯陽。)
(於是青、豫、徐、兗之地,咸皆入於後趙,以淮為境矣。)
299**時間: 地點:
(卻說代王賀傉始執國政,以諸部多未服,乃築城於東木根山,徙居之。)
(第一六十回 明帝托孤於王導)
(閏七月,明帝疾,召右衛將軍虞胤、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至。)
(明帝親任典禁兵,直入殿內,多聚勇士以為羽翼。)
(王導、庾亮入內視疾,頗以為然;帝愈厚宮禁管鑰,委之宗等。)
(時帝寢疾,庾亮夜有所表,使人從司馬宗求鑰,宗不與,叱亮使人曰)
使 人:此汝家門戶耶?何敢夜深而入宮?
(使人回,告與庾亮,亮益忿之。)
(及次日,帝疾篤,群臣無得進者,庾亮疑宗、胤二人有異謀,乃拉王導等排闥
(入見明帝,請黜宗、胤,帝不納。)
(是夜召引太宰西陽王司馬羕、司徒王導及尚書令卞壺、將軍庾亮、郗鑒、陸華
(、丹陽令溫嶠,並受遺詔輔佐太子。)
(王導、庾亮、卞壺等入宮內臥所,帝囑咐曰)
王 導:朕欲與卿等平復天下,掃清海內,不幸遇此危疾!今太子年幼,不得不召卿等,
托以大事也。
(言訖淚流交頤,王導亦涕泣曰)
王 導:願陛下萬歲,以副天下之望,將息龍體,臣等少盡犬馬之勞。
明 帝:卿等早晚看覷幼子,勿負朕言。
謂太子:(乃執太子手付與王導曰)可念朕躬,勿效王敦。
謂太子:(導汗流滿身,手足無措,泣拜於地,以頭叩地流血)臣等安敢不竭盡忠之心,
效元節之志,繼之以死,難報今日托付之重耳!
(帝命太子扶起王導。)
(又謂庾亮、卞壺)
卞 壺:吾死之後,褒進大臣。
謂太子:諸大臣,朕不能一一囑咐,皆當保愛。
(言訖而崩,在位三年,壽二十七,諡曰「明帝」。)
(帝敏有機,故能以弱制強,剪除逆臣,克復大業,規模宏遠也。)
(明帝已崩,卞壺等率百官收殮,舉哀發喪,孝事畢,葬於武平陵。)
(時太子司馬衍,生五年矣。)
(群臣扶其即位,請太后臨朝稱制。)
(是日群臣進玉璽,司徒王導辭疾不至。)
卞 壺:(卞壺正色於朝曰)王公非社稷之臣,大行未殯,嗣皇未立,豈人臣辭疾之時耶
?
(導憫之,乃即扶病而至,上璽。)
(太后臨朝,命王導錄尚書事,與卞壺、庾亮參輔朝政。)
(然事之大要,皆決於亮。)
(尚書郎樂廣子謨,為郡中丞,庾珉子怡為廷尉評,二人各稱父命不就。)
卞 壺:人非無父而生,職非無事而立,有父而有命,居職必有悔;若父各私其子,則王
者無民,君臣之道廢矣!今廣、珉受寵聖世,身非已有,況後嗣哉?
(謨、怡不得已就職。)
(太子衍既即大位,乃大赦天下,改元咸和,廟號「顯宗」。)
(史說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縣人也。)
(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貨紙墨。)
(夜輒寫書通宵,以儒學知名。)
(性寡慾,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
(樗蒲齒名,為人謹訥,不好榮利。)
(杜門卻掃,未嘗交遊。)
(時或尋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跋涉,期於必得。)
(遂覽究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先吳時從祖玄,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
(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
(先,司徒王導知其儒名,召補州主簿,亦有節政。)
(時導又選入朝為散騎常侍,頗多著作。)
(葛洪至,入朝朝見帝,固辭曰)
司徒王:臣今年老,不堪重用,欲煉丹以祈遐壽,聞交趾句漏縣有丹,臣請出為其令。
司徒王:(帝見洪姿高質異,乃曰)交趾遠隔,雖有奇寶,朕不捨卿遠行。
卞 壺:(洪曰)臣此行非欲為榮,以其有丹,故求出耳。
(帝見其辭懇,始從之。)
(洪遂出,將子姪俱行。)
(行至廣州,廣州刺史劉岳聞知其至欲往交趾,使人留之,意欲受學其煉丹之術
(,洪不聽而去。)
(到了句漏縣,遂入浮羅山,積年煉丹,優游閒養,著述不輳著《內外丹經》一
(百一十六篇,作序曰)
使 人:洪體乏進趨之才,偶好無為之業。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影,
猶欲戢勁翮於鷦鷃之群,藏逸跡於跛驢之伍。豈況大塊稟我以尋常之短羽,造化
假我以至駑之蹇足?自知者審,不能者止:豈敢效蒼蠅而慕沖霄之舉,策跛跋而
迫飛兔之軌哉?是以身望於榮華之盛,而志安乎窮圯之域。藜藿有八寶之甘,蓬
蓽有藻梲之樂也。世儒但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書,不但見而笑之,又將謗毀
真正。故餘所著之言黃白之事,名曰《內經》;其餘駁難通釋,名曰《外經》,
內外凡一百一十六篇。雖不足藏諸名山,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自號《抱樸
子》,因以名書。
(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
(著述篇章,富於班、馬。)
(又精辨玄賾,析理入微;年八十有一,自知天命試返,宅心事外,名重當時。
()
(乃征衍為尚書令,廣為河南尹,二人談論終日,義理愈精,言如瓶瀉,口若懸
(河,是故朝野之人,多慕效之。)
(第一六一回 王衍專意事清談)
(史說王衍,字夷甫,乃司徒王戎之弟也。)
(少有奇才美貌,明悟如神,常自比子貢,聲名藉甚,傾動當世,妙善玄言,惟
(談老莊為事。)
(每執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即便更改;故世人號其「口中雌黃
(」,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後進之土,莫不景仰。)
(樂廣,字彥軸,南陽人也。)
(幼孤貧,僑居山陽,寒素為業,人無知者。)
(尤善談論,每以訥言析理,厭人之心,而其所不知,默如也。)
(凡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則所短不言自見。)
使 人:(初衛瓘見廣而奇之)自昔諸賢既沒,常恐微言將絕,而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
使 人:(因命諸子造焉)此人如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見其天也。
(時王衍自言與人語甚簡,及至見廣,便覺己之繁,為識者所歎羨如此!)
(而廣善言而不長:於筆。)
(廣為任滿,欲為表見上,不能寫,潘岳為表。)
使 人:(岳曰)當得君意,方可上書。
(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意,岳因取棄,便成名筆,世人咸云)
世 人:廣不假岳之筆,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先赴任有親客造去,久不復來,年餘乃至。)
世 人:(問其故,客答曰)前歲在貴座,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其惡之。既飲
而成斯疾,因此久失奉訓耳。
(時河南廳室,有角掛壁,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復置酒於前處待客,因而)
因 而:杯中復有所見否?
世 人:(客答曰)杯中所見,蛇復如初。
因 而:(廣乃告之曰)此蛇非真,乃角影也!
(因指與客,豁然意解,沉痾頓愈,其明辨如此!廣與王衍齊名,故天下人言風
(流者,以王、樂為首也。)
300**時間: 地點:
(其時樂廣與王澄、阮咸、阮修、胡毋輔之、謝鯤、王尼、畢棹,皆以任放為達
(。)
(史說王澄,字平子,生而警悟,雖未能言,見人舉動,便識其意。)
(及長,勇力絕倫,與王敦、謝鯤、庾微、阮修最善,號為「四友」。)
(後為荊州刺史。)
(第一六二回 阮咸叔姪效放達)
(阮咸,字仲容,妙解音律,善彈琵琶。)
(處世不交人事,惟共親知雅歌酣飲而已。)
(時咸與叔阮籍居道南,宗室居道北。)
(時北阮富而南阮貧。)
(七月七日,俗例曝衣。)
(北阮盛曝衣服,錦繡炫目;咸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
因 而:(人或問之,咸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人皆悅之,後出補始平太守,放達無稽。)
(阮修,字宣子,善清言,性簡任,不修人事。)
(絕不喜見俗人,遇便捨去。)
(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酌酣暢,雖遇富貴之人,亦不肯顧。)
(修家無擔石之儲,晏如也。)
(與兄弟同居,自得林泉之趣。)
(修居貧四十餘年,而未有室,王敦等名士斂錢為婚,時慕之者,求人錢而不得
(。)
(後王禍將及矣,次日入朝奏帝,求出為廣州刺史,成帝從之,遂刺史廣州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