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 至 第二八〇

271**時間: 地點:
    (卻說充之還家,以伯王敦與錢風謀反之議,報知父舒。)
王 敦:(王舒驚曰)吾兄何得行此滅族之事?
    (舒忙報與從兄司徒王導,王導)
王 導:可速奏於主上,以作準備,免吾一族之人,被其連累。
    (於是王導、王舒二人入朝,具以王充之所言王敦與錢鳳謀反之議,奏知晉帝。
    ()
晉 帝:既王敦謀反,可興兵討之。
王 導:宜準備守護防之,未可以勒兵擾民耳。
    (因此,帝令諸將調兵守護城池,日夜巡視。)
    
    
272**時間: 地點:
    (卻說王敦叛謀計定,乃使諸葛瑤、周撫等領兵為前鋒,自與錢鳳為後,共率兵
    (二十餘萬,次日前驅大進。)
    (當吳興太守沈充亦引兵來應,迎著王敦)
王 敦:明公興兵入建康,先宜正名,然後可以起行。故兵法曰:『兵出無名,所以不勝
    。』故諸侯起兵,宜先以正名。可使人先上疏陳劉隗不臣,臣故起兵;上可以制
    群臣,下可以慰百姓。
王 敦:卿謀正合我心。
王 敦:(敦自武昌舉兵,先遣人入建康上疏,稱曰)劉隗佞邪奸賊,威福自由,臣故進
    軍致討;隗首朝懸,諸軍夕退。昔太甲顛覆厥度,幸納伊尹之忠,殷道復昌。願
    陛下深慮三思,則四海又安,社稷永固矣!
    (元帝覽之大怒,忙調兵守禦建康。)
    (敦兵至蕪湖,又上表刁協罪狀。)
    (元帝見表,愈加大怒,下詔曰:王敦憑恃寵幸,敢肄狂逆?方朕太甲,欲見幽
    (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朕率大軍以誅大逆,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
    ()
    (降詔遍示百官訖,即使使往合肥,召大將軍戴若思,領兵入衛建康。)
    
    
273**時間: 地點:
    (卻說春陵令易雄,字興長,乃長沙瀏陽人,聞王敦作逆,朝廷下詔,有誅敦者
    (,封五千戶侯。)
    (雄聞知,恨無兵,力寡不能去,乃自作檄書,數王敦罪惡,使人馳報,隨即起
    (兵。)
    (王敦聞彩事人報知,大怒曰)
王 敦:豎子安敢無禮!
王 敦:(即使將軍魏義以兵五千來攻春陵,城陷,易雄被人所執,送至敦營,敦以檄證
    (示易雄,叱之曰)汝乃一邑小令,何敢妄誣大臣罪愆?今日見我,有何分辯?
支 雄:此實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國之難,誅汝之首,今日之事,雄安望生?清
    即賜戮,得作忠魂,乃所願矣!
    (敦聞其言直,乃釋之。)
    (時太子中庶子溫嶠,謂僕射周顗曰)
謂太子:大將軍此舉,似有所仁,當無及之耶?
溫 嶠:(顗曰)今主上非堯舜,何能無失?安可舉兵以脅之,舉動如此,豈得雲非亂乎
    ?
    
    
274**時間: 地點:
    (卻說敦初舉兵,遣使告梁州刺史甘卓,約與俱下。)
    (卓許之,後更狐疑不赴,諸將問之,卓曰)
諸 將:且偽許敦,待至都下而討之。
諸 將:(眾問其故,卓曰)昔陳敏之亂,吾先順而後圖之,論者謂吾懼逼而思變,心常
    愧之,今若復爾,何以自明?
諸 將:(敦見卓軍不來,乃遣參軍桓熊去說譙王司馬丞,請為己軍,丞不從,怒曰)得
    死忠義,夫復何求!
    (丞聞長沙虞悝賢而多才,使人持檄召長沙虞悝為長史,會悝遭母喪不至,丞親
    (往弔之)
使 人:王室方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辭,將何以教之?
諸 將:(悝曰)鄙州荒敝,難以進討,且宜收兵固守,傳檄四方,四方兵動,其勢必分
    ,分而圖之,庶幾可捷也。
    (丞謝之而回,即囚桓熊,以悝為長史,以其弟虞望為司馬,移檄遠近,列敦之
    (罪惡。)
    (州郡內應之,惟敦姊夫鄭澹為湘東太守,不從命。)
    (丞使望率眾五千人攻陷湘東,執澹斬之,以徇四境。)
諸 將:(悝曰)必須得辯士人梁州,說甘卓同舉,可濟大事。眼前無可往者?
使 人:(丞曰)主簿鄭騫有辯才,可遣之。
諸 將:(悝乃遣賽往說甘卓曰)劉大連雖矯蹇失眾心,非有害於天下,大將軍敦以私憾
    稱兵向闕,此忠臣義士竭節之時,公受任方伯,奉辭伐罪,乃桓文之功,今譙王
    舉義討敦,邀明公共行此事,何如也?
諸 將:(卓欲從之,卓參軍季梁謂卓曰)昔隗囂跋扈,竇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受乃其福
    。今但當按兵坐待,敦事若捷,必委將軍以萬人;如朝廷捷,必以將軍代之,何
    憂不富貴?而釋此廟勝,決存亡不可戰耶!
使 人:(騫即向前言曰)光武當創業之初,故隗不可以從容而行,今將軍之於王敦,非
    竇融之比也;襄陽之於大府,非河西之固也。使敦克劉隗還武昌,增石城之戍,
    絕荊襄之粟,將軍將安歸乎?勢在人手,而曰以處廟勝,未之聞也!且為大臣,
    國家有難,坐視不救,於義安乎?以將軍之威名,仗節鳴鼓,以順討之,舉武昌
    若摧枯拉朽耳!武昌既定,據其事實,招懷士卒,使還者如歸,此呂蒙之所以克
    關公也。
使 人:(卓從之)非先生之見教,則孤失其妙算也。
    (未及發,敦聞卓於後為變,又遣參軍樂道融往邀之。)
使 人:(道融忿其悖逆,來梁州,反說卓曰)王敦使某邀使君同討劉、刁,而王敦背恩
    肆逆,舉兵向闕,君身受國厚恩,而與之同,生為逆臣,死為愚鬼,不亦惜乎!
    為君之計,莫若偽許應命,而馳襲武昌,必不戰而自潰矣!
    (卓意始決,遂露檄數敦逆狀,率所統大兵十萬致討。)
    (卓又遣參軍至廣州,約陶侃同攻武昌。)
    (侃遣參軍高寶,率兵二萬北下。)
    (時武昌城中傳卓軍至,人皆奔散。)
    (敦聞譙王丞檄卓,侃攻己,大怒,乃遣魏義率兵二萬,來攻長沙城。)
    (時長沙城池不完,倉儲又缺,人情震恐,諸將說丞曰)
諸 將:今城池不完,兵甲不堅,糧草不敷,人心不固,何以迎敵?不若去投陶侃,或退
    據零、桂為上也。若沉吟,死無葬身之地矣!
使 人:(丞曰)吾之志欲死忠義,豈可貪生苟免,為奔走之將乎?事之不濟,令百姓知
    吾心耳!
    (乃嬰城固守。)
    (魏義攻城,虞望率眾出戰,大敗而死。)
    (城中甚急,甘卓知之,使人遣丞書勸之)
使 人:當以兵出沔口,截敦歸路,則湘圍自解矣。
諸 將:(丞即復書與卓曰)足下能卷甲電赴,猶有所及,若其狐疑,則求我於枯魚之肆
    矣!
    (卓不能從之,丞只得固守湘東。)
    (爾時,元帝封子司馬翌為瑯玡王,命其領兵出守城池。)
    
    
275**時間: 地點:
    (卻說趙王劉曜,自以兵十萬,去擊楊難敵。)
    (難敵率眾拒迎,與曜逆戰,曜不勝,乃退保城池,絕難敵糧道。)
    (難敵只得遣使稱藩於趙,趙王曜許之,以楊難敵為武都王,而難敵自此歸趙,
    (於是曜令退兵還長安。)
    
    
276**時間: 地點:
    (卻說趙秦州刺史陳安率眾入長安,求朝於曜,曜恐其人為亂,乃疾辭不與入見
    (。)
    (安大怒,大掠而歸。)
    (隴上氐羌人皆附之,有眾十餘萬,自稱涼王。)
    (趙王曜便使呼延晏及魯憑二人引兵出追,被陳安獲之,安招其降,二人不屈,
    (安命左右斬之。)
    (第一四四回 王導待罪於闕下)
    (元帝聞王敦兵將至,使人征戴淵、劉隗領兵入衛建康,二將皆應命而至。)
    (帝使百官出迎於道,劉隗岸幘大言,意氣自若,與百官刁協等入朝元帝,君臣
    (禮畢,隗、協平身。)
元 帝:王敦作逆,故召卿等還迎王敦。
元 帝:(是時劉隗、刁協大驚,急奏曰)王敦作逆,其弟王導並家屬數百人,今在建康
    城內,若敦兵至此,導必為內應,不如先誅王導等族眾,然後以兵去迎。
元 帝:容朕三思後行。
    (隗、協見帝不許,心中愈驚。)
    (司空王導聞兄王敦作亂,見劉隗、刁協奏請盡誅王氏,心中大恐,乃率其從弟
    (中領軍王遽、左衛將軍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群從昆弟子姪二十餘人
    (,每旦詣闕待罪。)
    (值僕射周顗入朝,導呼僕射謂曰)
王 導:伯仁,吾以百口累卿,望速救耳!
王 導:(顗直入不顧,而見帝奏曰)司空王導聞兄王敦謀逆,今領兄弟宗族二十餘人,
    闕下待罪。臣見王導平素忠誠,必無叛心;若與敦私有異志,安肯身留建康自陷
    也?望陛下看其草創之功,以赦如今無貳之愆!
元 帝:朕亦思王導無叛之意,可原其心。
    (納其言而赦之。)
    (周顗先是飲酒而入,及辭出還未醒。)
    (當周顗見納其奏即出,王導猶在闕前待罪,見顗出,又呼而問之,顗不與言,
    (顧左右曰)
王 導: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係肘後。
    (言訖即出,乃使人上表,明導無罪,言甚切至。)
    (王導不之知,而心甚恨之。)
    (元帝又見周顗上表,乃下詔赦王導等二十餘人無罪,賜朝服,召入朝見之。)
奏 帝:(導稽首奏帝)賊臣逆子,何代無之?不意今日近出臣族。
王 導:(帝下殿執導手曰)茂弘,朕方寄卿以百里之命,安忍罪之?
    (於是君臣惠愛如初。)
    (三月,帝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若思為驃騎大將軍。)
奏 帝:(詔曰)王導以大義滅親,可以之為安東時節假之將軍。
    (又以周顗為尚書左僕射,王遽為右僕射。)
    (次日,帝乃命劉隗、刁協、戴若思等領軍去迎。)
    (將軍周札,素愛儉好利,帝使劉隗領兵屯金城,使周札屯石頭城,二人領詔去
    (訖。)
奏 帝:(時,敦軍至石頭,欲先攻劉隗,杜弘謂敦曰)劉隗死士多,未可易克;周札少
    謀,兵不為用,攻之必敗,札若敗,則隗走矣。
    (敦從之,使弘為前鋒將軍,以軍二萬先攻石頭。)
奏 帝:(周札果開城門納弘,弘軍一湧而人,於城屯祝於是王敦入據石頭,歎曰)吾不
    得復為盛德事矣!
謝 鯤:何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耳!
    (元帝聞石頭失守,詔命劉隗、刁協、戴淵、周顗、王導等分頭接戰,於是協、
    (隗、淵等領兵來石頭挑戰。)
    (王敦聞探事人回報,王導為都督驃騎大將軍,總領諸軍事;又令刁協、劉隗、
    (戴若思領兵十萬前來迎敵。)
    (自令軍馬將到石頭。)
    (敦忙喚周撫、鄧岳二人,整軍馬去戰,於是二人以軍出城排陣。)
    (是日兩軍相遇,劉隗出馬,大罵)
二 人:王敦,朝廷何負你,故敢謀反?
    (周撫大怒,拍馬出戰,更不打話,挺槍便刺。)
    (劉隗以刀來迎,二人交戰,戰到二十餘合,隗敵周撫不住,走回本陣。)
    (戴若思忙持刀接住周撫交戰,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鄧岳見周撫贏不得若思,亦拍馬掄斧衝出陣,幫護周撫。)
    (三人在垓心交戰,戰不過五合,若思敵不過二人,勒馬便回本陣,被王敦麾兵
    (一擊,殺得晉兵大敗,拋戈棄鼓,倒旗失金,亂潰奔走,各自逃生。)
    (王敦等連追數十餘里,方始下令,收軍還城。)
二 人:(當劉隗、刁協得戴若思保護走回建康,入太極殿,見元帝曰)王敦勢大,難以
    迎敵,因此大敗而回。
    (是時,劉魄、刁協二人,在帝前流涕,帝亦攜二人手垂淚。)
    (因謂隗、協二人)
二 人:今王敦謀逆,為汝二人,汝二人乘其未還,可引本屬,朕給與兵符避禍,免遭其
    難。
謝 鯤:(刁協泣曰)臣當死守,不敢有避。
元 帝:事逼矣,安可不行!
    (乃命有司給兵符人馬與二人,二人流涕,拜辭元帝,出領家屬,帶人馬出城而
    (逃。)
    (元帝見二人去了,心中憂悶,無人去退敦兵。)
    (當太子司馬紹欲自率將士決戰,溫嬌執鞚諫曰)
謂太子:殿下國之儲副,奈何以身輕天下?
    (抽劍斬鞚乃止。)
    (敦雖知劉、刁走了,仍擁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宮省奔散,惟將軍劉超按兵直
    (衛,及侍中二人侍帝側。)
元 帝:(元帝遣使謂敦曰)劉、刁二人,皆奔外國去矣,公若不忘本朝,於此息兵,則
    天下尚共安矣!如其不然,朕當歸瑯玡,以避賢路。
    (敦部下禁兵未肯退。)
王 導:(當司空王導)陛下不須煩惱,臣請詔加王敦爵位,臣與百官去說其罷兵,彼自
    退矣。
    (元帝從之。)
    (第一四五回 王敦殺周顗戴淵)
    (於是帝令王導與百官俱至石頭,見敦講禮訖。)
王 導:朝廷詔兄罷兵!
    (敦許之。)
王 導:(敦謂戴淵曰)前日之戰,有餘力乎?
元 帝:(淵曰)豈敢有餘?但恨力之不足耳!
王 敦:吾作此舉,天下以為何如?
元 帝:(淵曰)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
王 敦:卿可謂能言。
又 謂:(又謂周顗曰)伯仁負我!
王 敦:(周顗曰)公戎車犯順,下官親率大軍不能共事,使王旅奔敗,以此負公。
    (敦不答,心下以太子有勇略,為朝廷所向,欲加其不孝而廢之。)
王 敦:(次日大會百官,敦問溫嬌曰)皇太子以何德稱?
    (聲色俱厲。)
溫 嶠: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謂孝矣!
    (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阻。)
元 帝:(元帝召周顗謂曰)近日卿見王敦大事,二宮無恙,諸人平安,大將軍固副所望
    耶?
溫 嶠:(顗曰)二宮自如明詔,臣等尚未可知。
元 帝:王敦懷逆,必害卿,卿遠避之。
溫 嶠:(顗曰)臣備位大臣,朝廷喪敗,豈肯草間求活,投胡越耶?
    (當敦參軍呂猗素以奸險,為淵所惡,因謂敦曰)
因 謂:周、戴皆有高名,以惑眾心;近者之言,曾無怍色,公不除之,恐必有再舉之憂
    !
因 謂:(敦然之,以問導曰)周、戴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疑也。
因 謂:(導不答,又曰)止應令僕射。
    (又導不答。)
王 敦:若不爾,正當誅耳!
    (又不答。)
    (敦遂遣部將收顗並淵部將,領五千兵收周、戴二人。)
    (回經太廟門首,顗大言曰)
二 人: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神祗有靈,當速誅之!
    (收人以戟傷顗口,流血至踵,容止自若。)
    (觀者皆為流涕。)
    (敦令押入市曹,並淵殺之。)
    (元帝使敦弟王彬,以牛酒勞敦。)
    (而彬素與顗善,聞顗被殺,先往哭之,然後見敦,敦怪其容慘而問之,彬曰)
哭 之:因哭伯仁,情不得已。
王 敦:伯仁自致刑戮,且伊為人奸佞,何哀而哭之?
哭 之:(彬勃然數之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圖為不軌,禍及門戶矣!
    (其詞氣慷慨,聲淚俱下。)
王 敦:(敦大怒曰)爾以為吾不能殺汝耶?
王 敦:(導勸彬起謝,彬曰)腳痛不能!且此復何謝?
王 敦:腳痛孰若頸痛!
    (彬殊無懼色,由是王導勸散去訖。)
    (第一四六回 王導執表涕周顗)
    
    
277**時間: 地點:
    (自此王導復預朝政,後因人中書省,行檢中書故事,忽見周顗救己之文,慇懃
    (款至,詞意懇切。)
    (導執表流涕,歸告其諸子曰)
王 導: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也!
    (言訖,子數十人皆信,個個流涕。)
    (史說周顗好酒多失,元帝初立時,補吏部尚書。)
    (頃之,以醉酒為有司所糾,白衣領職。)
    (太興初,轉尚書僕射。)
庾 亮:(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
王 導:(顗曰)何乃刻畫無鹽而唐突西子也?
王 導:(帝宴群公於西堂,帝酒酣,從容謂百官曰)今日君臣共集,何如堯舜時耶?
庾 亮:(顗因醉厲聲曰)今雖同人王,何得複比聖世?
    (帝大怒,詔付廷尉,將加戮,累日方赦之。)
    (初,顗以雅望獲海內盛名,後頗以酒失為僕射。)
    (略為醒日,時人號為「三日僕射」。)
庾 亮:周侯末年,所謂鳳德之衰也。
    (顗在中朝時,能飲酒一石;及過江,雖日醉,每稱無對,偶有舊識從北來,顗
    (遇之欣然,乃出酒二石共飲,各大醉。)
    (及顗醒,使人視客,已腐脅死矣。)
    (而顗性寬裕,而友愛過人;其弟嵩嘗因酒瞋目謂顗曰)
使 人:兄才不及弟,何乃橫得盛名?
使 人:(以所燃蠟燭投之,顏色無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先王導甚重之,嘗枕膝而指其腹曰)
王 導:卿此中何所有也?
使 人:(顗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足容卿輩數百人!
    (導亦不為忤。)
    (王敦素憚顗,每見顗,輒面熱,雖冬月,扇面手不得休。)
    (敦使繆恒籍沒顗家,收得素簏數枚,盛敗絮而已,及酒五瓶、米數石,在位者
    (服其清約。)
    (顗遇害時,年五十四歲,人人盡歎惜之。)
    (史說祖納,字士元,乃祖逖之兄也。)
    (幼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
    (性至孝,少孤貧,常自炊爨以養母。)
    (時王敦聞之,乃使人遣其二婢,代奉養母,辟為從事中郎。)
使 人:(時人戲之曰)奴價倍婢。
王 導:(納應之曰)百里奚何必輕於五羊皮耶?
    (王敦既為相,以為軍諮祭酒。)
    (時納好與人弈棋,王隱言之曰)
王 敦:禹惜寸陰,不聞棋數。
王 導:(納對曰)以忘優耳?
王 敦:(隱曰)古人遭逢,則以功達其道,若其不遇,則以言達其道。君少長五部,游
    宦四方,華裔成敗,皆當聞見,胡不記述,而有裁成?何必憂圍棋而後忘憂也?
    (於是納不復下棋。)
王 敦:(旦日入朝,乃奏於帝曰)自古小國之有史官,況於中華安可不置?
    (帝納之,使納修晉史。)
    (其弟平西將軍祖約,領軍鎮守豫州,不能馭眾,邊地多叛。)
    (聞長城戴洋善風角,有才識,使人召至,以為中興軍。)
    (永昌元年四月庚辰,有大風起自東南,飛砂折木。)
    (洋出聞之,人謂約曰)
使 人:今年十月,必有賊獄治罪到譙城,將軍宜防之。
使 人:(約未應,當主簿王振言曰)天道高遠,豈人先知?今戴洋妄造謠言,扇惑民心
    ,宜以洋收獄治罪。
    (約從之,乃命左右執戴洋收獄治罪,不得與食,待其自死。)
    (於是左右執洋入獄中,連絕食五十日不死。)
    (左右與說話,言語如昔,左右人報知,祖約)
祖 約:吾知其有神術,安能害之?
祖 約:(乃赦其出,即罵王振曰)你進讒言,險害神人!
祖 約:(令左右執振斬之,洋急救曰)若殺此人,臣請歸山。
祖 約:振昨日曾訴君於我,何反救之?
使 人:(洋曰)振不識風,非有夙嫌,振往時垂饑死,洋養活之,振猶尚遺忘;夫處富
    貴而不棄貧賤者,固其難矣!
    (約義而釋之。)
    
    
278**時間: 地點:
    (卻說王敦在石頭,聞卓起兵大懼。)
    (時卓兄子甘印,為敦參軍,敦乃遣印歸說卓,使旋軍。)
    (卓雖慕忠義,而多疑少決。)
    (及印至說,猶豫逗留;及聞戴淵、周顗死,流涕謂印曰)
王 敦:吾之所憂,正為今日。若逕據武昌,敦勢逼必劫天子,以絕四海之望,不知更思
    後圖。吾據敦上流,敦亦不敢復危社稷也。
    (於是即令旋軍。)
王 敦:(樂道融曰)今公兵斷彭澤,使敦上下不得相赴,其眾自然離散,可一戰擒敦也
    。將軍起義兵而中止,竊為將軍不取也!
    (卓不從,道融憂憤而死。)
    (卓本寬和,忽更強塞;逕還襄陽,意氣騷擾,識者知其將死也!)
    (王敦既得志,改易百官及諸軍鎮,惟意所欲。)
    (將都武昌,謝鯤)
謝 鯤:公若朝天子,使君臣釋然,則物情相和悅服矣。
    (敦競不朝而去,四月竟還武昌。)
    (第一四七回 湘州譙王死忠義)
    
    
279**時間: 地點:
    (卻說魏義攻湘州,百日拔之,義兵人城,執譙王司馬丞囚之。)
謝 鯤:(又執虞悝子弟於市曹,子弟皆對之號泣,悝曰)人生會當有死,今一門為忠義
    之鬼,亦復何恨?
    (言訖,被殺之。)
    (義既得湘州,遣人以檻車送丞往武昌,主簿桓雄、僚佐韓階、從事武延皆毀服
    (為僮,從丞不離左右,義見雄姿貌舉止非凡,憚而殺之。)
    (時,王敦聞魏義執丞送至武昌,乃使弟王廙先候於道,將丞殺之,不與入武昌
    (,恐人議論。)
    (丞既被害,韓階、武延二人收殮。)
    (送丞喪至都,葬之而去。)
    (五月,卻說甘卓既班軍回鎮,悉散細作。)
謝 鯤:(其家人皆勸曰)今王敦賊臣,意在圖謀社稷,而忌公居上流,故不敢行也。既
    還武昌,必有害公之心,豈可散兵釋戎而不為備也?宜三思之!免累及族。
    (卓不從。)
    (王敦還武昌,深恨甘卓。)
    (陰使人持書,命襄陽太守周慮攻卓,慮承敦旨,乃點軍三萬,來襲甘卓。)
    (卓無備,措手不及,被襲殺之。)
    (使人傳首於敦,敦大喜,重賞來使,以從事代卓鎮江中。)
    (敦既得志,暴奸滋甚,四方貢獻,多入其府,將帥州牧,皆出其門。)
    (以沈充、錢鳳為謀主,二人所譖,無不死者。)
    
    
280**時間: 地點:
    (卻說郗鑒在鄒山二年,有眾數萬,戰爭不息,百姓饑饉,為後趙王勒不時遣將
    (率兵所逼,於是引眾退屯合肥。)
    (僕射紀瞻以鑒雅相清德,宜從容台閣,上疏請帝征之,於是元帝遣使征鑒,拜
    (為尚書。)
    (鑒始入朝時,徐兗間諸塢多降於後趙王,趙王置守宰而輔之。)
    (十月,卻說祖逖既卒,後趙屢遣支雄、桃豹寇河南,拔襄城,城拔,又率眾圍
    (譙城,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雄、豹等遂取陳留。)
    (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初,戴洋以風角占十月當有寇至,至是果然。)
    (約始信洋占,遂以禮待戴洋矣。)
    (第一四八回 元帝崩太子即位)
    (元帝因王敦作逆,憂憤成病,將篤,乃召司空王導入內,受遺詔輔政。)
    (王導入內,囑曰)
王 導:朕自瑯玡王得遇卿至此,不幸病篤,諒已難逃天命。朕聞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吾
    以天下不能討五胡,而雪三帝之恥,朕所恨在此,愧見先帝於九泉之下耳。
王 導:(言訖而昏,徐徐又醒,謂王導曰)太子篤厚恭謹,可任大事,汝等宜輔佐之,
    各盡忠義之心,以圖滅胡之計,勿少忘焉。
    (言訖而崩。)
    (帝年四十七歲,在位十六年而崩。)
    (帝性簡儉衝素,容納直言。)
    (初鎮江東,頗以酒廢事,王導深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是遂絕不飲。
    ()
    (有司嘗奏太極殿廣室,宜施絳帳,帝曰)
元 帝:漢文集上書皂囊為幔。
    (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練帷帳。)
    (將拜貴人,有司請市雀釵,帝以煩費不許;所幸鄭夫人,衣無文采耳。)
    (始先秦時有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王者氣。)
    (故始皇東遊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其山以絕其勢。)
    (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
    (孫盛以為始皇逮於孫氏,四百三十七載,考其替數,猶為未及。)
    (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正應在於此矣。)
    (天意人事,又符中興之兆。)
    (太安之際,童謠:「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識者以為吳越當興王者,是
    (歲元帝與四王司馬氏共渡江,帝竟登大位焉。)
    (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之說,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以二榼共一口以貯
    (酒。)
    (帝先食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
    (,亦有符雲矣。)
    (元帝既崩,司空王導與百官舉哀發喪,葬於建平。)
    (喪事畢,乃扶太子司馬紹登基於太極殿,百官山呼萬歲。)
    (禮畢,分列兩班。)
    (改年號為太寧,百官上尊號肅宗明皇帝。)
    (群臣皆上賀,帝命光祿寺排宴。)
    (宴畢群臣,加封王導為郡公,進位太保,劍佩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辭。)
    (導受職謝恩,盡忠王室,竭力輔政。)
    (太子即位,尊所生母荀氏為建安君。)
    (史說明帝諱紹,字道幾,乃元帝長子,在位三年,壽二十七歲。)
    (幼而聰哲,為元帝所異。)
    (年幼時,帝坐置膝上,適長安有使來,元帝因問之曰)
元 帝:汝謂日與長安孰遠?
王 導: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
    (元帝異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