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 至 第二四〇

231**時間: 地點:
    (卻說石勒聞劉琨使箕澹將兵來救,與張賓商議,先據險要,設疑兵於山上,使
    (支雄、刁膺各以軍五千出與澹交戰,佯為不勝而走。)
    (澹不知其是計,縱兵追之。)
    (至伏兵處,勒引軍殺回,刁膺在左手下衝出,支雄在右手下衝出,三下夾攻,
    (澹兵大敗,傷其大半。)
    (澹拼死走出奔代郡。)
    (韓據見救兵大敗,亦棄城而逃,並州震駭。)
    (時十二月,琨長史李弘見勒兵甚盛,劉琨勢弱,乃以並州降勒。)
    (勒又得並州,劉琨進退失據。)
    (段匹磾聞知,使人以信邀之曰)
使 人:足下進退若難,可來同議,以圖再復之計。
    (於是琨恐勒來攻,率眾奔薊,投附匹磾。)
    (匹磾甚相親重,與結婚,約為兄弟。)
    (而勒既得並州,遣孔萇持兵二萬攻賊帥馮睹,始而不克。)
    (時流民數萬戶在遼西迭相招引,民不安業,勒遂問計於張賓。)
張 賓:馮睹本非公仇,流民亦皆戀本。為今之計,宜班師振旅,選良牧守,使招懷之,
    則幽、薊之寇可不日而清,遼西流民將相率而至矣。
    (於是勒然之。)
    (使人召孔萇歸,以李向為高陽太守,睹帥其眾來降,流民歸者相繼於道。)
    (第一一一回 丞相睿移檄北征)
    
    
232**時間: 地點:
    (卻說丞相司馬睿聞長安不守,急集諸謀士商議出師,躬擐甲冑,移檄四方,刻
    (日北征。)
    (以漕運稽期,傳令斬督運令史淳於伯。)
    (刑者以刀拭柱,血流至柱有二丈餘,而下觀者或以為冤。)
    (司直劉隗上諫,淳於伯罪不至死,請免從事中郎周筵等官。)
    (於是王導等引咎請解職。)
王 導:(睿曰)政刑失中,皆吾愚暗所致,人無所尤。
    (時劉隗性剛直,當時各土多被彈劾,睿率皆容貸,由是眾怨歸之。)
    (中郎將王含,王敦之兄也。)
    (以族望位高,驕傲自恣。)
    (隗奏含文致甚苦。)
    (事雖被寢,而王氏深忌之。)
    (是時,丞相睿以邵續為畢州刺史,以續女婿劉選為平原內史,命二人各以眾前
    (去守據城池。)
    (中宗元皇帝建武元年。)
    (正月,黃門郎史淑自長安奔涼州,稱愍帝出降。)
    (前一日,使淑齎詔,賜宮拜為涼州牧,承制行事。)
張 賓:朕已沼瑯邪王持攝大位,君其協贊,共濟多難。
    (淑至姑臧,張寔大宴三日,辭官不受。)
    (初,張寔叔父張肅為西海太守,聞長安被漢危逼,請為先鋒入援,寔以老弗許
    (。)
    (及是聞長安失陷,憂憤而卒。)
    (寔等哀痛不已,即遣司馬韓璞等率步騎一萬東擊漢境,使人遺相國司馬保書曰
    (:王室有事,不忘投軀,前遣賈蹇瞻公舉動,中被符命敕蹇還軍。)
    (今聞朝廷傾覆,為忠不遂,憤慟之深,死有餘責。)
    (今遣璞等,惟公命是從。)
    (相國保得書,慚愧而已。)
    (韓璞等以兵出擊,漢有準備,卒不能進,其眾悉還西涼。)
張 賓:(先是長安小兒有謠言曰)秦川中,血沒腕;惟有涼州,倚柱觀。
    (至是果漢兵覆關中,氐羌掠隴右,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獨涼州安全。)
    (時二月,漢主聰使劉曜率兵三萬攻滎陽,太守李矩未及為備,乃與眾議以計詐
    (降。)
    (曜信之,不復設備,以兵進五里屯住,候矩來降。)
    (時李矩見漢兵退去訖,急集將士欲乘其無備,至夜襲之。)
    (士卒皆疑懼,矩遣其將郭誦備祭儀禱於子產祠,誦禱訖回府。)
    (子產顯靈,使巫陽言於矩諸將士卒曰)
漢 主:子產有教,汝等今夜火速進兵,吾當遣神兵相助。
    (於是士卒勇躍爭進,掩擊曜營,殺死曜兵三萬人,存者惟劉曜僅以身免,因此
    (漢主不敢復兵來寇滎陽。)
    (第一一二回 丞相容即晉王位)
    (史說東晉元帝,諱睿,字景文。)
    (宣帝曾孫,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也。)
    (咸寧二年,生於洛陽,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所藉藁如始刈。)
    (及長,白毫生於目角之左,隆准龍顏,目有精曜,顧盼煒如也。)
    (年十五嗣位瑯邪王,幼有令譽。)
瑯邪王:(侍中稽紹謂人曰)瑯邪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永嘉初,用王導計,始鎮建業。)
    (愍帝即位,進位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
    
    
233**時間: 地點:
    (其時瑯邪王睿聞知愍帝被擄,朝夕涕泣,與王導商議起兵復仇。)
王 導:可移檄四方,征天下之兵,方可進討。
    (睿從其計,使使移檄邀天下各處之兵進討胡人。)
    (於時有玉冊見於臨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江寧,其文曰「長壽萬年,日有重暈
    (」,皆以為中興之象。)
    (民人拾得玉冊、神璽,知瑯邪王有德,將來呈上於睿,睿受而賞之。)
    (時西陽王司馬羕以祥瑞遂見軍師王導,導曰)
王 導:吾意已定奪也。
    (乃設座靈殿,遂引諸將人見瑯邪王。)
王 導:方今晉室傾頹,胡羯狂撅,天下百姓無主。主公年過半百,德及四海,東除西蕩
    ,奄有金陵,可以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此合
    天理,事不宜遲,便請擇日。
瑯邪王:軍師言之差矣。睿雖然忝居皇族,乃臣也。未為愍帝報仇,安敢為此?
王 導: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有才德之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舍
    死忘生而事其主,非為名,則為利也。今主公苟避嫌疑,守義不舉,天下之士皆
    無所望,其心皆憚,不久自去矣,願主公熟思之。
瑯邪王:(瑯玡王曰)僭居尊位,吾則不敢。
慨 然:(慨然流涕曰)愍帝之仇不能克報,孤本罪人也,惟持節守義,以雪天下恥,庶
    贖斧鉞之誅。吾本瑯玡王,諸賢見逼不已,當歸瑯訝耳。
    (言訖,欲命駕返國,諸將留之。)
    (會弘農郡太守宋哲為漢所攻,棄郡奔建康,稱受愍帝詔,令丞相睿統攝萬機。
    ()
    (睿持節素服出,舉哀三日,未肯登位。)
    (諸將官屬又集議,請睿上尊號,又固執不從。)
謂 眾:(導乃謂眾)主公平生以義為重,安肯便居尊位耶?請依魏晉故事,推為晉王,
    以安百姓。
    (於是,睿乃許之,遂即晉王位,改元建武,置百官,立宗廟社稷。)
    (有司請立太子,睿愛次子宣城公司馬裒,欲立之。)
謂太子:(謂王導曰)立子當以德。
王 導:宣城公雖有朗俊之美,而世子年長,主器者莫若長子矣。
    (晉王從之,立世子司馬紹為王太子,封裒為瑯邪王,嗣泰恭即位後鎮廣陵,以
    (西陽王司馬羕為太保,封譙王司馬遜之子司馬承為譙王,王敦為大將軍,王導
    (為揚州刺史,領中書事,以刁協為僕射,周顗為吏部尚書,加賀循為太常。)
    (時承喪亂之後,江東草創,協久宦中朝,諳練舊事。)
    (循為世儒宗,明習理學,凡有疑議,皆取決焉。)
    
    
234**時間: 地點:
    (卻說劉琨與段匹磾相與歃血同盟,翼戴晉室,於是琨檄告華夷,遣右司馬溫嶠
    (奉表詣建康,勸晉王進尊位。)
    (嶠臨行,琨謂曰)
劉 琨:晉祚雖衰,天命末改。吾當立功河朔,使卿即奉表南行矣,勉之。
    (嶠諾。)
    (至建康,奉表勸進。)
    (晉王受表,亦不肯登大位。)
    (時王導、周顗、庾亮皆愛嶠之才,爭與之交,嶠遂留在建康。)
    (時晉王與百官議降詔,以慕容廆為龍驤將軍、大單于、昌黎公,使人奉詔去見
    (。)
    (廆辭不受。)
使 人:(處士高詡曰)霸王之資,非義不濟。今晉室雖微,人心猶附之,明公宜遣使江
    東,示有所尊,然後仗大義以征諸部,不患無辭矣。
    (廆大悅,從之,乃使長史王濟浮江詣建康,見晉王,勸進尊號。)
    (晉王亦不從。)
    (第一一三回 漢主劉聰殺太弟)
使 人:(四月,劉聰之子劉粲欲殺太弟劉乂,無計,因與左右近侍商議,使太弟黨謂乂
    (曰)適奉中沼雲,京師將有變,宜束甲以備。
    (乂信之,命宦官皆裹甲。)
    (粲以其計告靳准、王沈二人。)
漢 主:(次早白漢主聰曰)太弟將為亂,自與宦官皆裹甲矣。
    (聰大驚,使人探之,東宮宦官果皆裹甲,因此信之。)
    (大怒,命靳准持軍收東宮官屬,坑士卒萬五千餘人,廢劉乂為北部,劉粲尋使
    (靳准殺之。)
    (乂形神秀爽,寬仁有氣度,故士心多附之。)
    (漢主聰聞其死,哭之)
哭 之:吾兄弟止予二人而不相容,安得使天下知吾心耶?
    (言訖,命厚葬之。)
    (時六月,豫州牧荀組及冀州刺史邵續、青州曹嶷、寧州王遜等,皆表勸晉王進
    (尊號。)
    (晉王不許。)
    (第一一四回 祖逖取譙擊石虎)
    (初,流民張平、樊雅各聚眾在譙城為塢主,晉王為丞相時,遣參軍桓宣去說而
    (下之。)
    (及祖逖屯廬州,使參軍殷義詣譙城說張平、樊雅,殷義意輕張平,視其屋曰)
祖 逖:可作馬廄。
哭 之:(見大鑊曰)可鑄鐵器。
祖 逖:(平曰)此乃帝王鑊,天下清平方用之。
哭 之:(義曰)卿未能保其頭而愛鑊耶?
    (張平大怒,命人將義斬之。)
    (勒兵固守譙城,因此逖攻之歲餘不下,逖乃誘其部將至,使殺之。)
    (雅、平猶據譙城,逖攻之不克。)
    (中郎將王含聞逖攻譙經歲不下,乃遣桓宣將兵五千前來助逖。)
    (逖待宣甚厚,因謂宣曰)
因 謂:雅眾被困窮極,卿信義已著於彼,今復為我說雅,雅必能從降。
    (宣欣然領諾,單馬從二人至譙城下,叫開門入內,說雅曰)
二 人:祖豫州方欲平蕩劉、石,倚卿為援。前殷義輕薄,非豫州之意。卿能降,可保無
    危也。
    (雅從之。)
    (即開城門與宣詣逖營請降。)
    (逖受之,乃引眾入譙城屯住,桓宣以兵還去。)
    (石勒聞知,遣其子石虎以兵五萬來圍譙城,王含復遣桓宣以兵五千來救,與祖
    (邀約會夾攻。)
    (石虎大懼,以兵解去。)
    (祖逖使使表宣為譙國內史,晉王從之。)
    (晉王又遣使傳檄天下,稱石虎敢率犬羊渡河縱毒,今遣瑯邪王裒等水陸四道,
    (逕造賊窟。)
    (因授逖節度,尋復召裒還建康,數月而卒。)
    (晉王慟哀不已。)
    (七月,漢主聰與群臣議立子相國劉粲為太子,命入東宮。)
    
    
235**時間: 地點:
    (卻說段匹磾與眾推劉琨為大都督,傳檄其兄遼西公疾陸眷及叔父涉復辰並弟末
    (柸等,共討石勒。)
    (兵皆會集欲行,其弟末柸不服其兄匹磾,說復辰、陸眷曰)
匹 磾:今匹磾不與叔父兄弟等同議,而與他人同盟討賊,令父兄而從子弟調遣,可不恥
    也?
      不若罷兵而還。
    (眾默然。)
    (來日陸眷、辰、柸各引兵還去。)
    (匹磾見叔父兄弟皆解去,不能獨留。)
    (亦還薊城訖。)
    (第一一五回 周訪楊口破杜曾)
    
    
236**時間: 地點:
    (卻說鄭板等因王敦留陶侃,乃與杜曾諸將拒王廙。)
    (眾心不一,攀懼請降,於是攀、曾降王廙,請以兵擊第五猗以自贖罪。)
    (廙從之。)
    (自將赴荊州,留長史鎮楊口壘。)
匹 磾:(竟陵內史朱伺謂廙曰)杜曾,猾賊也,外示屈服,宜大部分未可便西。
    (廙矜厲自用,以伺為老怯,遂行而去荊州。)
    (杜曾果還攻陷楊口,乘勝逕造沔口。)
    (晉王聞知,使豫章太守周訪擊之。)
    (訪集眾八千進至沔陽,使將軍李桓督左甄,許朝督右甄,自領中軍。)
    (次日交戰,杜曾以眾先攻左右甄,周訪自陣後射雉以安眾心,傳令其眾曰)
晉 王:一甄敗鳴三鼓,二甄敗鳴六鼓,
    (曾與二甄戰,自旦至申,兩甄皆敗。)
    (訪始選精銳八百人,自行酒與眾飲之,敕不得妄動。)
    (忽聞鼓音乃進,杜曾之兵未至三十步,訪遂親鳴鼓。)
    (將兵皆騰踴奔出,八百精銳躍出衝陣。)
    (曾眾大潰,訪追擊之。)
    (曾兵大敗,十傷其七。)
    (訪追殺至夜,諸將請待明日。)
諸 將:(訪曰)杜曾驍勇能戰,向者吾以計使彼勞我逸,故克之。若待來日,安得勝也
    !宜及其衰,乘之可滅也。
    (言訖,鼓行而進,遂定漢沔。)
    (杜曾走保武當縣而據之,王廙始得至荊州,以功表知晉王,晉王遷訪為梁州刺
    (史,命其屯襄陽。)
    (又遣使以劉琨為太尉。)
    
    
237**時間: 地點:
    (是年十一月,征南將軍司戴邈上疏請立太學,其疏曰:喪亂以來,庫序隳廢,
    (議者或謂平世尚文,遁亂尚武,此言似之而實不然。)
    (今王業肇建,萬物權輿,正宜篤道崇儒,以勵風化耳。)
    (晉王覽之猶豫,王導亦上曰)
王 導:宜設庫序,擇賢子弟並入於學,選博學、修禮之士而為之師,化成俗定,莫尚於
    此。
    (晉王始納之,乃令設太學,命宿儒師之。)
    (史說郭璞,字景純,河東人也。)
    (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於言論。)
    (詞賦為中國冠,好古文奇字,深曉陰陽星歷。)
    (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業。)
    (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禳災轉禍,通
    (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璞門人趙載嘗竊《青囊經》,未及讀而為火所焚。)
    (璞既精通天文及卜筮之術,見惠帝時政出群下,乃與筮之,知難將作。)
    (於是避地東南來,聞抵將軍趙固。)
    (會固所乘良馬死,惜之,憂悶不出府堂。)
    (璞善能治活,乃至門下,喚門吏人報。)
諸 將:(吏曰)趙將軍因死良馬心憂不樂,豈遑迎接賓客乎?足下暫退,來日相見。
王 導:(璞曰)敬為此事而來,你可通報,我能活馬耳。
諸 將:(吏驚人通報趙固曰)門外有一先生要見將軍,我道將軍死馬心下煩惱,你可來
    日相見。其先生道,他能令此馬再活。
王 導:(固曰)豈有此人?與吾請進。
諸 將:(吏即出曰)將軍在堂,請先生人見。
諸 將:(郭璞進,與固相見禮畢,固問曰)先生高姓貴表,願聞大名。
王 導:(璞曰)學生姓郭名璞,乃河東人也。聞將軍良馬已死,特來醫治。
諸 將:(固曰)馬已死了,何以能活?
王 導:(璞曰)須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長竹竿往東行三十里,有一丘林社稷者處其中
    。有一神物似獸在於中林巢樹,使眾人持竿打拍,必得此物,將歸能救此馬即活
    。
諸 將:(趙固曰)若還活得此馬,重酬先生。
    (言訖,使三十餘人依璞所言,各持長竿至丘林打拍,果獲一獸似猴,將歸放馬
    (屍旁。)
    (此獸一見死馬,便噓吸其鼻,頃之,馬奮起嘶鳴,食亦如常,其獸忽然不見。
    ()
    (因此趙固奇之,將銀十錠酬謝,欲留之,璞不從,受其酬金,復出遊行。)
    (來至廬江汪吉家,借宿開店卜筮。)
    (見吉家有一少婢,生得嬌美,心甚愛之。)
    (無由而得,乃私取小豆三斗,至夜繞吉宅前後撒之,不知念甚咒文。)
    (次日,吉早晨出來開門,見赤衣人數乾圍其屋。)
    (汪吉急入內,取兵器與眾出來掩殺,忽不見,心甚惡之,乃請璞卜卦。)
諸 將:(璞投卦曰)君家不宜畜此少婢,其婢主招邪耳,可令人將於東南二十里外賣之
    ,慎勿爭價。吾代君書符去捉,則妖怪可除也。
    (吉從之。)
    (令人將婢去東南發賣,璞密使人將銀去買之。)
    (時璞與吉書符投於井中,數千赤衣人皆反自縛投於井中,遂滅其跡。)
    (吉大悅,以錢酬謝郭璞。)
    (璞出東南取其婢為妾,始渡江南來謁王導。)
    (導素聞其名,深敬重之,引為參己軍事。)
    (次日,王導令其筮江南之事,所言皆驗,如眼親見。)
王 導:(因此而薦於晉王曰)有一賢土自北而來,姓郭名璞,乃河東人也。通聖好術,
    博學多才,上曉天文,下識地理,諸子百家、陰陽曆數、卜筮術數,無所不曉。
    現在臣家,大王宜重用之。
晉 王:既有此人,何不召來見吾?
    (導即使從人召郭璞朝見晉王。)
晉 王:孤聞王導談足下之德,敬召以問德政得失,何如?
    (時陰陽錯謬,刑獄繁興,璞上疏曰:夫寅畏者所以向福,怠傲者所以招禍。)
    (宜蕩除瑕贊陽佈德,則民仰戴歸心矣。)
    (晉王納之,以璞為尚書郎。)
    (其後,璞言便宜,多所匡益。)
    (而郭璞性輕易,不修威儀,嗜酒好色。)
晉 王:(時或過友人干寶,寶誡之曰)君貪杯好淫,此非適性之道也。
王 導:(璞曰)吾所受有本根,用之常恐不得盡,卿乃憂酒色之為害乎?
    (第一一六回 漢主劉聰弒愍帝)
    (十二月,漢主聰設朝,下詔命排彎駕出畋平陽。)
    (漢主自坐車駕,又使愍帝行,車騎將軍戎服執戟前導,出平陽門,百姓聚觀。
    ()
    (內有認得憨帝者,因指之曰)
漢 主:此故長安天子也。
    (由是百姓爭前而觀之,父老皆感歎而有垂涕者。)
    (漢主聰出獵罷回宮,太子劉粲言於聰曰)
謂太子:昔周武王豈樂殺紂乎?正恐同惡相求,為患故也。今日出獵,百姓見晉帝前導,
    各有思淚,意尚附晉也。不早除之,免貽後患。
漢 主:(聰曰)前殺庾珉輩而民心猶,如是吾未忍也,且少觀之。
    (次日,聰命排宴於無極殿,大會文武百官。)
    (行酒三巡,漢主又使愍帝勸酒。)
    (帝眼中垂淚,只得勸完。)
    (漢主又使愍帝洗爵,愍帝亦只得洗爵。)
    (污了衣服,欲推更衣而出,漢主不與出外,又使之執蓋,憋帝泣而執之。)
    (當晉臣多被擒在此者,盡皆涕泣。)
    (有尚書郎辛賓掩住愍帝,大哭曰)
尚 書:因不能殺賊保國,使陛下遭辱,臣非貪生。
    (言訖,奪帝所執蓋,來撞漢主。)
    (漢主大怒,命武士牽辛賓出殿外斬之,平陽百姓無不嗟歎。)
    (有詩曰:晉君忍恥在平陽,可惜辛賓尚書郎。)
    (樽前抱主因身死,提起教人痛斷腸。)
尚 書:(時洛陽守將趙固、河內太守郭默皆引兵侵漢,揚言曰)要當生縛劉粲,以贖天
    子。
    (劉粲大驚,言於漢主聰,命將愍帝殺之。)
    (因此晉帝遇害於平陽,諡曰孝愍。)
    (按西晉四帝共五十二年,始於武帝乙酉篡魏自立,終於愍帝丙子為偽漢劉聰所
    (滅。)
    
    
238**時間: 地點:
    (卻說晉王睿躬親課督農桑,二千石長吏以入谷多少為殿最,諸軍各自佃作,即
    (以為稟。)
    (而遼西公段疾陸眷卒,其子勸叔父涉復辰自立,末柸深恨之,乃詐奔喪,乘虛
    (以眾入內,襲殺復辰,復辰無備被害。)
    (於是,末柸自稱為單于,以統大眾。)
    (第一一七回 晉王容即皇帝位)
    (大興元年二月,愍帝凶聞至建康,晉王自斬衰居廬,百官請上尊號,不許。)
晉 王:(紀瞻曰)晉氏統絕,於今二年,西都燔蕩,宗廟無主。劉聰竊號於西北,而陛
    下高讓於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
    (晉王猶不許,使殿中將軍韓績撤去御座。)
    (績欲上殿,紀瞻叱之曰)
晉 王:帝座上應列星,敢妄動者斬。
    (績不敢上,反退入班。)
    (晉王為之改容,欲奉請。)
    (周嵩上疏曰:古之王者,義全而後取,讓成而後得,是以享世長久。)
    (今梓宮未返,舊京未清,宜開延嘉謀,訓卒厲兵,先雪大恥,副四海之心,則
    (神器將安適哉!)
    (晉王覽畢,將從之。)
    (百官恨其忤旨,乃出嵩為新安太守,嵩乃周顗之弟也。)
    (次日,晉王大會文武,去討漢劉聰,以雪大恥,百官諸將不肯行。)
    (晉王望北而哭,情動萬民。)
    (王導、刁協一班文武,又表請即帝位。)
    (表曰:臣導等上言,邇者劉聰擄弒愍帝,天下無主,萬民咸思晉司馬氏。)
    (今上無天子,海內遑遑,縻所仰戴,致各處守吏上書者五百餘人,咸稱符瑞圖
    (讖,名應大王。)
    (玉冊見於臨安,神璽出於江寧。)
王 導:(其文曰)長壽萬年,日有重暈。
文 武:(又聞重謠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
    (此天命大王以符中興。)
    (武帝定有天下,國號大晉,到此不幸,遭胡所滅。)
    (惟大王乃宣帝瑯玡親王之冑,仁高德廣,天下咸聞,民皆仰焉。)
    (伏望大王應天順人,早登大位,以承宗廟,昭布天下,祚永萬年,祖宗幸甚!
    ()
晉 王:(晉王覽表大驚)汝等皆欲陷孤為不忠不孝之人耶?
王 導:非也,劉聰豎子尚自可立,何況大王承父兄之基業乎?
晉 王:(晉王勃然作色曰)今愍帝被害,孝服在身,吾豈能效逆賊所為耶?
    (遂大怒而起,入於後宮。)
    (眾官皆散。)
    (後三日,王導又約百官候晉王出,皆拜於前。)
卞 壺:(太傅卞壺)天子已被劉聰所弒,主上不即帝位而興師討賊,是不忠不孝也。今
    天下之民皆欲主上為君,與先帝雪仇。今主止不行,是失民望也。願熟思之。
晉 王:吾雖宣帝之曾玄,今普天率土之濱,並不曾有半分德澤以及於萬民。今立為帝,
    是篡逆也。願死誓不為不忠不孝之事,汝等欲陷孤萬世罵名乎?
    (王導苦諫,又並不聽。)
    
    
239**時間: 地點:
    (次後凡奏請立位,晉王並無半分應允。)
    (因此王導設計,托病不出。)
    (晉王聽知王導病,乃自駕到王導府,下車直至臥榻)
晉 王:軍師所感何疾?
王 導:憂心如火焚,恐命不久矣。
晉 王:軍師所憂何事?
    (導推托幾次,不肯言。)
    (晉王堅意請問,導愀然歎曰)
晉 王:導自得遇主上,相從到今,言聽計從。幸主上有建業之地,不負夙昔也。今文武
    數百員皆欲主上為君,共圖祿爵,以耀祖宗,不期主上堅執,如是則文武皆有怨
    心,不久必皆散去矣。文武若散,敵人來攻,建業休矣。導安得不憂也?
晉 王:非是推阻,但恐惹天下之議論耳。
王 導:聖人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今主上名正言順,有何不可
    ?豈不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晉 王:待軍師病起,行之未遲。
    (王導把屏風一擊,外面一班兒大臣皆入拜曰)
大 臣:大王既允,便請擇日以受大位。
晉 王:陷吾罵名者,皆汝等也。
王 導:(王導奮然曰)大事已定,來日即位。
    (言訖,各散。)
    (次日,百官具龍旗、恭輅、儀仗、鑾駕,迎請晉王登位,祭天地。)
    (侍臣刁協於殿上讀其文曰:維大興元年戊寅四月丙子,皇帝睿敢用玄牡,敢昭
    (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晉有天下,曆數無疆,於胡人篡盜,俘害上帝,社
    (稷倖存。)
    (今劉聰興兵,戳害生民,罪惡充積。)
    (群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睿宜修之。)
    (嗣我二帝,代天行罰。)
    (睿以不惠,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
    (僉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宗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咸望在予一人
    (,畏天之明命,又懼晉室將湮,於是謹擇元日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循燔
    (遍告類於天神,惟神享祚於晉,永綏四方。)
    (晉王既受璽綬,捧於四面,讓之曰)
晉 王:睿無才德,請有德者立。
群 臣:主上平定天下,功德昭於四海。況是大晉嫡派,宜即正位,復何讓焉?
    (於是,百官皆呼萬歲。)
    (拜舞已畢。)
    (改元為大興元年,國號「東晉」。)
    (以其子司馬紹為皇太子,以王導為司徒,以導兄王敦為大將軍,其餘大臣,各
    (有加封。)
    (第一一八回 元帝頒詔赦天下)
    
    
240**時間: 地點:
    (卻說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字景文,乃宣帝曾孫,瑯玡王司馬覲之子。)
    (初為安東將軍,因愍帝被偽漢劉聰所弒,諸將固勸,乃即大位於建康,國號東
    (晉,改元建武元年,在位十六年,壽四十六。)
    (昔魏文帝篡漢,任司馬氏為相,世執魏政。)
    (魏明帝時,寶石負圖有石馬七,乃犧牛之像,時又有「牛繼馬後」之謠。)
    (按司馬懿啟封於晉,至愍帝方及七代,應「七馬」數也。)
    (懷、愍二帝,值五胡亂華,為賊劉聰所擄。)
    (帝乃瑯玡王也,同西陽王羕等五王渡江來,父老裹糧而歸之,遂據地建康而為
    (都焉,是為東晉元帝。)
    (時有「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之說。)
    (其帝實非司馬氏也,乃瑯玡秦王妃夏侯氏,因與小吏牛金私通所生,而冒司馬
    (姓,實牛姓是也,是應「牛繼馬後」之讖也。)
    (元帝既即大位,乃赦天下,其餘文武增一等。)
    (帝與文武商議,欲賜諸吏投刺勸進者,加位二等;民投刺者,皆除吏,凡二十
    (餘萬人。)
文 武:(散騎常侍熊遠曰)陛下應天繼統,率土歸戴,豈獨近者情重遠者輕?不若依漢
    法遍賜天下恩爵以為普晉,且可以息檢竅之煩,塞巧偽之端也。
    (帝不從,群臣又請更立太子司馬紹為皇太子,帝從之。)
    (紹仁孝,喜文辭,好武藝,且好賢禮士,容受規諫,與庾亮、溫嶠等為布衣之
    (交。)
    (亮豐格峻整,善談老莊,帝器重之。)
    (庾亮妹為紹妃,使亮侍講東宮。)
    (帝好「刑名家」,以韓非書賜太子紹。)
謂太子:(亮諫曰)申、韓刻薄傷化,不足法聖心。
    (太子納之。)
    (史說劉隗,字大連,彭城人。)
    (少有文翰,因避亂渡江,帝以為從事中郎。)
    (帝既即位,委以重任,深器重之。)
    (時廬江太守梁龕,明日該除婦服,今日請客奏伎。)
    (當丞相長史周顗等數十餘人,知龕有喪服未滿,而宴會非禮,乃會劉隗入見元
    (帝,奏梁龕慢服之愆。)
因 上:夫嫡妻長子,皆期杖居廬。故周景王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古訓猶在。況龕匹
    夫,暮飲朝除,慢服之愆,宜肅紀律,請免龕之官。
    (帝納之,減龕俸一月,於是群臣無不憚之。)
    (第一一九回 鄧伯道棄子留姪)
    (史說鄧攸,字伯道,平陽人。)
    (祖父鄧殷,嘗為淮南太守,夢行水邊,見一女子,猛獸自後斷其盤囊。)
    (請入圓夢。)
因 上:(占者曰)水邊有女汝字也,斷盤囊者,新獸頭代故獸頭也,子不作汝陰,當作
    汝南也。
    (後果應其夢,遷為汝陰太守。)
    (及至攸,父早喪,少孤,與弟同居,為鎮東將軍。)
    (賈混甚厚遇之,攸常詣其府,賈混以百姓案訟之事示攸,因謂)
因 謂:卿能為我一決乎?
因 上:(攸不視曰)孔子云:『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賈混因此奇之,以女妻攸。)
    (至是,石勒兵至,百姓皆逃。)
    (鄧攸以牛馬負妻子,而又被勒兵掠去牛馬,只得步走,以籮自擔其兒及弟之子
    (鄧綏而行。)
因 上:(攸自度盤纏稀少,恐不得兩全,乃謂妻賈氏曰)路遙途遠,盤纏稀少,宜減一
    口,方可保全到南。
因 謂:(賈氏曰)可棄綏也。
因 上:(攸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只應棄我兒耳!幸而得存,我與你年
    紀未老,後當有子矣。
因 謂:(妻泣曰)恩不及如夫婦,親不及如父子,君何捨子而留姪耶?
因 上:(攸曰)今事急矣,不得不棄,若留子棄姪,弟必絕嗣,旁人謂我不義。
    (由是妻大哭而從。)
    (鄧攸乃放子於路,抱綏而走。)
    (其子朝棄暮趕及,明日攸以繩縛於樹而去。)
    (來至江東,元帝聞其義,以鄧攸為太子中庶子。)
    (時吳郡缺太守,人多欲之,元帝以授鄧攸。)
    (攸載米至郡,俸祿無所受,惟飲吳水而已,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歡悅,為中太
    (守。)
    (因稱疾辭職歸。)
    (郡有常例,凡太守辭職旨,送迎錢至數百萬,因此吏民以其錢送攸。)
    (攸不受一錢,於是百姓數千人,不忍其去,乃留牽攸船,船不得行,攸乃少停
    (,至夜中密發遁去。)
    (故吳人歌之曰:統如打五鼓,雞嗚天欲曙。)
    (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
    (攸歸家,思自棄子之後,妻不復孕。)
    (乃置妾某氏,因詢其家同,妾說是北人,遭亂流落至此,因道父母名姓,乃攸
    (之甥。)
因 上:(攸遂嫁之,不復蓄妾,因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鄧
    伯道無兒!
    (時晉帝遣使以慕容廆為龍驤將軍、大單于,廆既受其爵,以游邃為龍驤長史,
    (以劉翔為主簿,命邃創朝儀。)
晉 帝:(裴嶷曰)晉室衰微,介居江表。中原之亂,非明公不能拯也!今諸郡雖各擁兵
    ,然皆頑愚相聚,宜以漸並取為西討之資,未可便尊以撰朝儀。
    (廆悅之,以嶷為長史,委以軍務之謀。)
    (諸部弱小者,稍稍擊取之,皆嶷之力也。)
    (第一二十回 李矩遣將奪漢營)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