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 至 第一四〇
131**時間: 地點:
(卻說涼州刺史張軌,乃安定烏氐人,漢趙王張耳十七世孫。)
(聞漢王遣王彌入寇洛陽,乃使督護北宮純將三萬人入衛京師。)
(時王彌入軒轅關,與北宮純軍會戰於伊水。)
(北宮純敗走,王彌引兵遂至洛陽。)
(懷帝大驚,急聚文武商議。)
群 臣:宜命司徒親督諸軍,可退彌兵。
(於是懷帝以王衍為都督,督諸軍出戰。)
(時王衍即出殿,點集三軍。)
(未及出城,王彌之兵攻城,放火燒建春門。)
(北宮純自伊水一敗,乃募勇士五百人,繼後突殺王彌後陣。)
(城中王衍望見彌後軍自亂,亦引軍使左衛將軍王秉為前鋒,殺出城來。)
(兩下夾攻,彌兵大敗,望風遠竄。)
(王秉以軍追至七里澗,又殺了一陣。)
(彌兵無心戀戰,大敗而走奔平陽,不敢歸國。)
(時北宮純亦引兵還洛陽。)
(漢王淵聞彌敗,羞不敢歸。)
漢 王:(侍中效迎)勝敗乃兵家常事,卿有何恥,孤親行將軍之館,拂席洗爵敬待,將
軍如何逗留?
(於是王彌入見,甚慚愧。)
(漢王淵乃拜彌為司隸校尉。)
132**時間: 地點:
(卻說王衍得張軌遣督護北宮純以兵來解洛陽之圍,方殺敗王彌,乃入奏朝廷,
(懷帝遣使持詔去西涼,封張軌為西平郡公,軌辭不受。)
(時州郡之使無有至者,軌獨貢獻不絕,因是朝廷賞之。)
(七月,漢王淵與群僚商議遷都於蒲子城中。)
(平陽漁人在汾水打魚,拾得玉璽一顆,獻與漢王劉淵。)
(淵大悅,重賞漁人,以為祥瑞。)
(乃集百官即皇帝大位,國號大漢,改元永鳳元年。)
(以其子劉聰為大將軍,總領諸軍,以族子劉曜為龍驤大將軍,故北兵威振單于
(。)
(遣石勒與劉靈寇魏、汲、頓丘三郡。)
(石勒、劉靈率眾來寇三郡,百姓望風降附者五十餘壘,勒皆假壘主將軍都尉印
(綬,檢其強壯五萬為軍士,其老弱者安堵如故。)
133**時間: 地點:
(卻說蜀成尚書令楊褒卒,成主李雄深痛惜之。)
(楊褒好直言,成主雄初得蜀,用度不足,諸將有以金銀得官者。)
諸 將:(褒諫曰)陛下設官爵,當網羅天下豪傑,何有以官賣金耶?
(雄謝之,由此天下知名耳。)
(永嘉己巳三年正月朔,熒惑犯紫微,漢太史令宣於修之以禳變,言於漢王淵曰
()
太史令:今歲元口熒惑犯紫微,應不出二年,必克洛陽。今蒲子崎嶇,難以久安,平陽氣
象方昌,請陛下徙而都之。
(淵即從其請,領百官遷都平陽城。)
(三月,晉帝詔以山簡都督荊、襄等州諸軍事。)
(簡乃山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
(初,荊州寇盜不禁,詔起劉弘子劉璠為順陽內史,江漢間翕然歸之。)
(簡恨之,使人上表稱璠深得眾心,恐百姓劫以為主,為亂不淺。)
(於是,朝廷又詔征璠為越騎校尉,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第七十二回 何曾一曰費萬錢)
134**時間: 地點:
(卻說太傅司馬越集諸將士商議國事,當劉輿、潘滔因說越曰)
諸 將: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並參機密,公若不早除之,後必有謀明
公之心。
太史令:(越曰)此數人皆無罪,何計殺之?
二 人:若不誣之以謀反,何以誅之?
太史令:(越曰)然!
(於是,越引一班兒謀士並甲士三千回朝。)
(越既入京師,中書監王敦謂所親曰)
王 敦:太博越專執威權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來必有所誅。初,帝為太
弟也,與繆播善。及即位,委以心膂。帝舅王延、尚書何綏、太史高堂衝等帝皆
親用之,此數人量必難保。
(越及至,果遣甲士三千人入宮,執播、延、綏十餘人於帝側。)
(帝問越何以收此數人,越答此十餘人謀反,故來誅之。)
(言訖,越命將播、延十餘人付廷尉,明正其罪而殺之。)
(帝歎息流涕而已。)
(綏乃何曾之孫也,初,何曾侍武帝之宴,退而謂諸子曰)
而 謂:主上開創大業,吾每宴見,未常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
,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
王 敦:(指諸孫曰)此屬必死於難。
(及綏死,其兄嵩哭之)
哭 之:我祖殆聖乎?
(曾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筋處。)
(其子劭日食二萬,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
哭 之:(與人書疏,詞禮簡做,王尼見綏書,常謂人曰)伯蔚居於亂世而矜豪乃爾,其
能免乎!
二 人:伯蔚聞卿言,必相圖害。
哭 之:(尼曰)伯蔚所聞我言,自己死矣。
(伯蔚者,乃綏之字也。)
(及此果死耳。)
135**時間: 地點:
(卻說太尉劉寔見朝廷危亂,連年請老,朝廷不許。)
(劉坦言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宜聽寔所請。)
(於是,帝下詔寔以疾就第,復以王衍為太尉。)
(太傅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
(帝只得從之。)
(於是,越更使何倫、王秉,引東海國兵數百人入宿衛,以防內變。)
136**時間: 地點:
(卻說漢主劉淵又遣劉景將兵五萬人,寇黎陽縣。)
(縣令王堪引兵拒之,大敗而逃,走奔延津。)
(於是,景以眾入城,怒百姓不開門納其大兵,乃令諸兵將黎陽男女三萬餘人沉
(之於河,皆淹死之。)
(漢主淵聞知,大怒曰)
漢 主:劉景何面目來見朕耶!且天道豈能容平?吾所欲除者司馬氏也,細民何罪而故黜
之也?
(由此劉景未敢歸國焉。)
(第七十三回 石勒寇巨鹿常山)
(史說石勒,宇世龍,其先匈奴別部老渠之冑。)
(勒生時赤光滿室,白氣白天屬於中庭,見者咸異之。)
(年十四,家貧乃隨邑人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之柱。)
(忽司徒王衍過,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
石 勒:向者胡雛吾觀其有異,恐將來必為天下大患,不如殺之,免其為後亂。
(言訖,馳遣人收之,石勒已去矣。)
(使人回報已去,衍歎息良久。)
(勒年長,壯健有膽力,雄武好騎射。)
(裡中父老相之,皆曰此子狀貌奇異,志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因勸邑中人宜
(厚遇之。)
(邑中多嗤笑,不聽其說。)
(惟鄔人郭敬陽、曲寧驅以為信然並加資贍,勒欣領其惠而心感之。)
(嘗代人力田,耳中常聞鈴鋒之聲,以為有患,走歸以告其母。)
石 勒:(母曰)汝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於是勒心少安。)
(至太安中,並州饑亂,刺史東瀛公騰恐軍民生變,計執諸胡於山東發賣,以充
(軍實。)
(勒亦在其中,因賣與荏平人師歡家為奴。)
石 勒:(有術者謂勒曰)君魚龍髮際,上四道已成,當主大貴。
漢 主:(勒謝之曰)若如公言,不敢忘德。
(後與諸奴力作,屢有奇異,諸奴歸以告師歡,歡始奇其狀貌。)
(繼聞諸奴之言,遂免其力作,不取其賣身之值,縱之使還。)
(勒無盤纏不行,聞歡鄰有為馬牧之官姓率名汲桑者,勒自言能相馬,桑亦奇其
(壯偉,厚遇之。)
137**時間: 地點:
(一日,於武安臨水傭田,偶遇一隊游兵經過,怪勒不避,執擁而去。)
(正走間,草際趕起一鹿,眾人撇下石勒,競相逐鹿,勒因是走脫。)
石 勒:(俄見一老人前來謂勒曰)適間之鹿,我所為也,方脫子於難。子後有大福,宜
自保重。
漢 主:(勒拜而受命曰)多謝指迷。
(起視老人,不知所往。)
(勒自是忻然自得。)
(會公率藩起兵趙魏,汲桑與勒率數百騎赴之,為苟晞所敗。)
(後又與晞戰,大敗,桑走死,勒歸降劉淵。)
(淵見其奇偉,乃以為輔漢將軍,數有功勞,乃令其攻巨鹿、常山二郡,始得行
(其志焉。)
138**時間: 地點:
(卻說漢主淵大宴將士於平陽,報石勒拔魏、汲、頓丘三郡凱還,淵大喜。)
(宣勒至,拜於殿下,問勞已畢,便令赴宴。)
(原來勒自降後居左國,禮賢納士,惜民養軍,數四出征,無有不勝,因此漢王
(甚愛之。)
漢 王:(常歎曰)使吾有子如此,即死有何恨!
(因以勒為輔漢將軍。)
(先引兵去伐流部,軍人得勝而回;復使寇魏、汲、頓丘,又得勝而回。)
(當日宴罷席散,回至寨中,心懷悶悒。)
(是夜月明,自思如此英雄,不能獨佔一方,今反居於人下,因放聲大哭。)
(忽一人自外入,大笑)
大 悅:世龍何故如此?今日有何不快之事?何不與我商議而自苦也。
(視之,其人姓張,名賓。)
(勒請坐,而問於勒曰)
其 人:為何而至於哭?
石 勒:恨半生碌碌,恐虛度耳。
其 人:(賓曰)久居人下,自不能伸丈夫之志,公何不向漢王乞兵攻巨鹿、常山,從中
以成大業。
其 人:(言未畢,倏有六人入曰)公等所謀吾已知之,吾六人手下有精勇百餘,少助將
軍一馬之力。
(視之乃夔安、孔萇、支雄、呼延莫等。)
(勒大喜。)
張 賓:只恐漢王不肯動兵,奈何?
石 勒:吾自代他征討,如何不肯?
(商議已定,次日入見漢王,拜於階下。)
(淵問其故,勒曰)
石 勒:臣欲乞兵攻巨鹿、常山二郡,收錢糧,廣土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未審聖意若
何?
漢 主:卿肯出力,如何不從?且目今正缺糧草用度。
(即以精兵三萬,馬千餘匹,加封石勒為征東將軍、並州刺史、汲郡公,命其攻
(巨鹿、常山二郡。)
(勒領命謝恩而出,即領兵速行。)
(以刁膺為股肱,及張敬、夔安、孔萇、桃豹、逯明為牙爪,並州諸胡羯多從之
(。)
(史說張賓,字孟孫,趙郡頓丘人。)
(博涉經史,不為章句,胸次闊達,有大節大志,多智多謀,機不虛發,算無遺
(策。)
(嘗自謂不後子房,但不遇漢高耳。)
(聞勒動兵攻巨鹿,因謂所親曰)
因 謂:吾歷觀諸將,無如此胡將軍者,可與共成大業。
(主意已定,即佩劍詣勒軍門大呼請見。)
(勒聞知,即請人,亦未之奇也。)
(張賓以策上勒,由是奇之,用為謀主。)
(時勒眾至十餘萬,集衣冠人物別為「君子營」,於是勒軍大振。)
(次日,起行來攻巨鹿、常山二郡,劉寵聞知,引軍來迎。)
(次日,石勒引大隊軍馬來到,劉寵引軍出迎,兩陣開處,石勒於陣前令眾軍大
(叫曰)
石 勒:何不早降?
(劉寵令軍士發進,兩陣吶喊。)
(這邊道勝,那邊誇能。)
(支雄出馬搦劉寵,決勝負,定輸贏。)
(寵當先出馬,張英曰)
支 雄:不須主公勞力,吾自擒之。
(張英出到陣前,支雄)
支 雄:汝非是敵手,只教劉寵出馬。
(張英大怒,挺矛直取支雄,兩馬相交十餘合,劉寵急鳴金收軍。)
支 雄:(張英曰)我正欲擒殺賊將,何故收兵?
石 勒:(寵曰)吾聞張賓引兵襲取城池,城中有一人姓吳名豫,乃松江人。聞得與石勒
為內應,若城池不保,我等安歸?不如還城會師,統軍馬再來迎敵。
(劉寵收軍回寨,勒亦不趕。)
孔 萇:(長史孔萇進曰)張公已取巨鹿,彼軍無戰心,今夜正可劫寨。
(勒然之,當夜分兵,長驅大進。)
(劉寵軍將原無紀律,加之敗後四分五落,張英難支,引數十人投別處去了,劉
(寵與謀士許子亦走陵城去了。)
(石勒連夜進兵至巨鹿,時城被張賓詐稱劉寵軍馬敗回,誘開城門,接勒入城坐
(定,出榜安民,勒取四方之眾於巨鹿,安民惜眾,投者無數。)
(巨鹿內外之士民初聞兵至,老幼皆失魂喪魄,官吏盡棄城廓逃避山林。)
(及勒至,治軍士,軍士奉命,並無一人敢出擄掠者,故雞犬果木分毫不動。)
(民心大悅,競送牛酒到寨勞軍。)
(勒以金帛答之,歡聲遍野。)
(其有劉寵等舊軍願從軍者,並除門戶;不願為軍者,齎發糧米,令自歸家生理
(。)
(四方之民聞勒清政,誰不仰羨?由是聲勢大振勒使逯明守本郡,自領兵進取常
(山。)
(太守程晟令嚴興出戰,交兵於楓橋,興橫刀立馬於橋上。)
(勒軍望見,報到中軍,勒便欲出。)
張 賓:(張賓諫曰)夫主將乃籌謀之所主,不可自出;三軍之所係命,不宜輕出。願明
公重天授之資,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孔 萇:(勒謝曰)先生之言如金玉,但恐將士不用命當先耳。
(隨遣王陽出馬。)
(陽驟馬至橋下,正待交鋒,而支雄、桃豹各從河內涉水而過,亂箭射倒岸上之
(軍,飛身上岸。)
(嚴興望見,忙退入城。)
(支雄、桃豹直殺至城下。)
(王陽大兵並進,圍住常山,一圍三日。)
(勒引眾將到城下招諭,城上一個裨將,左手執定護心梁,右手指著城下罵。)
支 雄:(王陽在馬上拈弓搭箭)看我射這廝左手。
(一箭射去,正透手背,釘在護樑上,城上下看者無不喝采。)
(群卒救了,進去見程晟,說城外有一人如此神箭。)
(晟大驚,商議求和。)
(次日,使嚴興出城來見石勒。)
(勒延入寨中,同坐飲酒。)
(酒酣,勒拔劍欲砍嚴興所坐之席,興驚倒在地。)
石 勒:聊作戲耳,勿驚。
支 雄:(問興曰)汝主求和,欲何如也?
石 勒:(興曰)欲與將軍平分常山。
石 勒:(勒大怒曰)鼠賊怎敢與吾等輩也!
(興急起,勒擲劍砍之,應手而倒,割其首,令從者提回城去。)
(程晟料敵不過,棄城而走。)
(勒進兵追襲,勢如劈竹,生捉程晟,領眾入城。)
(是時,石勒取得巨鹿、常山二郡三十餘城,以及聚集胡羯之眾來附者,共有兵
(三十餘萬,戰將千餘員,威聲大振。)
(石勒聚眾宴會,問眾將佐曰)
石 勒:吾得群賢輔佐,戰必勝,攻必取,又得降兵二十餘萬,意欲回國,其事如何?
張 賓:(張賓出席曰)重寄者不歸,功多者不賞。今明公威名,天下所知,不如因此自
立一方,亦不逆漢主之命,結為兄弟,橫行四海,誰敢不遵乎!
(於是勒意乃決,與眾商議進兵攻討襄陽城。)
(次日,石勒謂將士曰)
石 勒:吾始受命於漢,安可就背?
(於是使人還國報捷,請益糧兵。)
(次日,使人入漢報捷,漢主淵大悅。)
(又遣楚王劉聰與王彌來協助石勒去攻洛陽,命勒為前鋒都督,軍至壺關。)
(壺關守將見其勢大,莫敢當鋒,引眾退還。)
(劉琨聞漢兵至,即發兵來救援,不克,勒兵已入關了。)
(群臣急奏,懷帝,大驚,請太傅越來商議。)
群 臣:(越奏曰)不須聖慮,臣等與百官遣將拒之。
(於是,越即出朝入公府,遣河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以兵五萬出拒之。)
群 臣:(時曠兵濟河,欲長驅而前,融曰)彼乘隙間出,且當阻水為固,以量形勢而拒
之。
懷 帝:(曠怒曰)胡寇入關,主上臥不安席,今委我等擊之,恨不得一戰擒虜,君欲阻
眾耶?
(言訖,遂以兵逾太行山,與漢軍相遇於長平。)
(劉聰見有敵兵,乃自拍馬挺槍出戰,不上數合,晉兵大敗,王曠等人皆死於亂
(軍之中,賊眾盡降於漢。)
(第七十四回 坦延詐降敗劉聰)
(八月,漢劉聰之兵將至洛陽,晉將軍曹武引兵拒之。)
(劉聰自出馬與武交戰,未經三合,武兵大敗各散。)
(曹武棄眾逃潰,乃單騎走還洛陽,漢軍長驅至攻洛陽。)
(劉聰連勝數陣,怠不設備。)
(時弘農太守坦延以兵五千拒聰,恐寡不敵眾,乃設計詐降於聰。)
(聰以為實,至次夜以牛酒勞軍,軍士皆醉歇息。)
(半夜,坦延乃使其眾散往各營放火,大叫晉兵全隊在此。)
(漢軍醉中,見火光沖天,各持刀自相殘殺。)
(及至天明,聰軍死其大半。)
(坦延以兵擊殺,漢軍大敗而逃退二十里屯住,招集殘軍。)
(至十月,以其眾來攻洛陽,屯軍於西明門。)
懷 帝:(衛將軍北宮純謂諸將士曰)敵眾我寡,難於拒戰。今彼遠至,有勞無逸,宜乘
其勞未定而擊之,可以取勝。
(眾領諾。)
(至夜,北宮純親自率勇士三千人攻漢壁。)
(時漢兵初至,行路辛苦,聞晉兵至,皆自奔潰,不敢當鋒。)
懷 帝:(漢將軍呼延顥連忙跨馬出拒敵,被北宮純馳至,大喝一聲)休走!
(掄刀當頭便砍,呼延顥竟死於非命。)
(劉聰見晉兵甚盛,乃收眾屯洛水,計點諸將,始知呼延顥被殺,大司空呼延翼
(亦為晉兵所殺。)
(劉聰勢窮,連忙遣使回國求救兵。)
(漢主淵欲發兵前來,當宣於修之上言曰)
漢 主:歲在辛未乃克洛陽,今晉氣猶盛,大軍不歸必敗,不如召還。
漢 主:(漢主淵曰)然!
(於是遣人乃召楚王劉聰回國。)
(聰聞召還軍,乃以眾歸平陽,使王彌以軍出軒轅關。)
(流民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阻、河南者數萬家,素為居民所苦,皆殺長史
(以應王彌。)
(庚午四年,漢烈宗劉聰光興元年正月,瑯邪王司馬睿以周圯有三定江南之功,
(拜圯為吳興太守,圯奉命受職。)
(漢主淵又遣曹嶷為將,寇東平、瑯邪,又使劉靈寇幽州。)
(四月,漢劉靈以二萬軍來寇幽州。)
(王濬急忙點軍,分二隊埋伏險津兩畔。)
(靈兵直過險津,被伏兵出截。)
(正欲交鋒,濬大軍又至,當三下夾攻,靈死於亂軍之中,殺散餘兵,俱各走還
(。)
(第七十五回 劉聰殺兄為漢王)
139**時間: 地點:
(卻說漢王劉淵寢疾,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宰,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並錄尚
(書事,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睿分典禁兵。)
(聰於年少時,不好讀書,惟誦《孝經》、《論語》)
漢 王: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
尚 書:(李喜見而歎之曰)望之如可易,及至肅如嚴君,可謂君子矣!
(淵以其忠篤,故臨終付以要任。)
(淵既卒,眾臣立太子劉和即位。)
(和性猜忌無恩,宗正呼延攸、侍中劉秉、西昌王銳說和曰)
眾 臣:先帝不推輕重之勢,使大司馬擁十萬眾屯於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宜早為之計
。
(和信之,至夜召劉盛、劉欽告之。)
眾 臣:(盛曰)陛下勿信讒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誰足信哉?
(攸、銳聞知大怒,命左右將二人殺之,遂將兵五千攻聰於單于台。)
(聰聽說攸、銳為亂,乃命起兵出台,與呼延攸、劉銳等交戰。)
(攸、銳等大敗,走入南宮。)
(聰前鋒諸軍隨追人南宮,遇漢主和,大喝)
漢 主:休得無禮!
(諸軍將和殺之,入內執住呼延攸、劉銳、劉秉等,皆殺之,遂出迎大司馬劉聰
(人內即位。)
(北海王劉乂乃劉淵之子也,聰以位讓之。)
(劉乂涕泣固辭,聰遂即位,以乂為皇太弟,領大單于,以子劉粲為河內王,都
(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為並州刺史。)
(又立妻呼延氏為皇后,以劉殷為太保,李弘為大鴻臚,其下群臣皆有封贈。)
(史說劉聰,字玄明,乃劉淵第四子也。)
(母張氏初孕聰之時,夢日入懷,寤而告淵。)
漢 主:(淵曰)此乃吉祥也,慎之勿百。
(至十五個月而生。)
(聰年十四,究通經史,百家之言及《孫吳兵法》,無不誦之。)
(既殺兄自立後,在位八年,改元者四。)
140**時間: 地點:
(卻說皇太后單氏生得姿色絕美,聰愛其麗,故立為皇太后。)
(每退朝幸其宮與通,後事露,被其子劉乂以為言,謂其不正可污,單氏慚愧。
()
(後人有詩歎曰:堪歎胡人專恃強,殺兄自立作君王。)
(孰知七八年間事,孤子由然亦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