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其時樂廣與王澄、阮咸、阮修、胡母輔之、謝鯤、王尼、畢卓皆以往誕放達。
    ()
    (史說王澄,字平子。)
    (生而警悟,雖未能言,見人舉動,便識其意。)
    (及長,勇力絕倫。)
    (與王敦、謝鯤、庾愷、阮修最善,號為「四友」。)
    (後為荊州刺史。)
    (第三十一回 阮咸叔姪效放達)
    (阮咸,字仲容。)
    (妙解音律,善彈琵琶。)
    (處世不交人事,惟其親知雅歌酣飲而已。)
    (時咸與叔阮籍居道南,宗室請阮居道北。)
    (時北阮富而南阮貧。)
    (七月七日,俗例曝衣,北阮盛曝衣服,錦繡炫目,咸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
謂太子:(人或問之,咸答)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人皆譏之,後出補始平太守,放達無稽。)
    (阮修,字宣子,善清言,性簡任,不修人事。)
    (修不喜見俗人,遇便捨去。)
    (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酌酣暢,雖過富貴之人,亦不肯顧。)
    (修家無擔石之儲,晏如也。)
    (與兄弟同居,自得林阜之趣。)
    (修居貧四十餘年而未有室,王敦等名士斂錢為婚,時慕之者求入錢而不得。)
    (後王敦為鴻臚卿,謂修曰)
王 敦:卿嘗無食,鴻臚承差有祿,汝能為否?
謂太子:(修曰)亦復可耳。
    (遂為鴻臚承差焉。)
    (胡母輔之,字彥國,泰山人。)
    (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鑒。)
    (性嗜酒,任放不拘小節。)
    (與王澄、王敦、庾愷俱為太尉王衍所重,號為「四友」。)
王 敦:(澄常與人書曰)彥國吐嘉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為後進領袖。
    (為家貧,求試為繁昌令,後為樂安太守。)
    (謝鯤,字幼輿,陳國陽夏人也。)
    (以儒業顯。)
    (鯤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好老莊,能歌,善鼓瑟。)
    (後東海王司馬越聞其名,舉為掾。)
    (鄰家高氏女有美色,謝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故時人為之語曰)
謝 鯤:任達不已,幼輿折齒。
    (鯤聞之,傲然長嘯曰)
謝 鯤:猶不廢我嘯歌。
    (後為長史。)
    (畢卓,字枚世,新蔡漁陽人。)
    (少希放達。)
    (太興中,求為吏部,嘗飲酒廢職。)
    (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被掌酒者所獲。)
    (到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
    (遂遽釋其縛。)
    (卓遂引主人宴於甕側,償其酒錢,致醉而去。)
謝 鯤:(嘗語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牀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終
    身飲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因此好酒,為人所譏。)
謝 鯤:(樂廣聞而笑之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必乃爾。
    (是時何晏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本以無為。)
    (無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
    (陰陽恃以化生,賢者恃以成德,故無之為用,無時不貴矣。)
    (故王衍之徒皆愛重之,由是朝中士大夫皆以浮誕為美,廢弛職業。)
    (史說裴頠,字逸民。)
    (宏雅有遠識,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謂 之:(御史中丞周弼見而歎曰)頠若武庫,五兵縱橫,一時之杰也。
    (累遷侍中。)
    (樂廣嘗與頠談清言,欲以理服之。)
    (而頠詞論豐博,廣笑而不言,謂頠為言談之林。)
    
    
52**時間: 地點:
    (其時俗尚放蕩而不尊儒術,浮虛而不尊禮法,屍祿耽寵,仕不事事。)
    (王衍之徒聲譽太盛,不以實學相尚,並皆倣效,風教陵替。)
    (是故裴頠著《崇有論》以釋其弊,眾皆然之,猶不能救當時也。)
    (其論曰:利欲可損而未可絕有也;事務可節而未可絕無也。)
    (談者深列有形之累,盛稱空無之美,遂薄綜世之務,賤功利之用,高浮游之業
    (,卑經實之賢。)
    (人情所徇,名利從之。)
    (於是立言藉其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職,謂之雅遠;奉身舍其廉操,謂
    (之曠達。)
    (故悖吉凶之禮,忽容止之表。)
    (瀆長幼之序,混貴賤之級,無所不至。)
    (夫萬物之生,以有為分者也。)
    (故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於心,不可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
    (,不可謂匠非有也。)
    (由此而觀,濟有者皆有也,虛無奚益於已有之群生哉!)
    (第三十二回 江統進上《徙戎論》)
    (先是元康九年,惠帝設朝,群臣皆集。)
    (朝賀禮畢,太子洗馬江統以中原半為夷居,匈奴劉淵居晉陽,羯戎石勒居上黨
    (,羌人姚弋仲居扶風,氐人苻洪居臨渭,鮮卑慕容廆居昌黎。)
    (種類日繁,恐其有變,故上表曰)
謂太子:戎狄之人,人面獸心,宜早絕其源,不然必亂中華。
    (惠帝不能行之。)
    (統又作《徙戎論》以警朝廷,因上惠帝。)
    (惠帝覽之,曰:夫夷蠻戎狄,地在要荒。)
    (禹平水土,而西戎即叛。)
    (其性氣貪婪,凶悍不仁。)
    (四夷之中,戎狄為甚。)
    (弱則畏服,強則侵叛。)
    (當其強也,以漢之高祖而困於白登,孝文帝於灞上。)
    (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單于入朝,此其已然之效也。)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待之有備,御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備固
    (守,強暴為寇,而兵革不加遠征。)
    (期令境內獲安,疆場不侵而已。)
    (魏興之初,與蜀分隔,疆場之戎,一彼一此。)
    (武帝徙武都之氐於秦川,弱寇強國,捍御蜀虜,此蓋權宜之計,非萬世之利;
    (也。)
    (今者當之已受其敝矣。)
    (夫關中土沃物豐,帝王所居,來聞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因其衰敝,遷之畿內。)
    (土庶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至於蕃育眾庶,則坐生其心,以貪悍之性,挾憤怨之情,俟隙乘便,輒為橫逆
    (。)
    (而居封域之內,無障塞之隔,掩不備之人,收散野之積,故能漸成滋蔓,暴害
    (不測,此必然之勢,已驗之事也。)
    (犬馬肥充,則有噬齒,況於夷狄,能不為變?但顧其微弱,勢力不逮耳。)
    (夫為邦者,憂不在寡而在不安。)
    (以四海之廣,士民之富,豈須夷狄在內,然後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
    (其本域,使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芥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於計
    (為長也。)
    (第三十三回 魯褒傷時作《錢論》)
    (論上朝廷,不能用。)
    
    
53**時間: 地點:
    (卻說惠帝為人愚憨,嘗在華林園聞哈蟆鳴,謂左右曰)
惠 帝: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
謂太子:(左右戲之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時天下饑饉,百姓餓死。)
惠 帝:(帝聞之曰)胡不食肉糜?
    (由是權在臣下,政出豪門,勢位之家,更相薦托,有如五市,賈、郭二黨恣橫
    (,貨賂公行。)
    (當有隱士南陽魯褒,字元道。)
    (好學多才,以貧素自立,因見元康之後,紀綱大壞,傷時之貪鄙,乃隱姓名,
    (而著《錢神論》。)
    (其略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
    (內則其方,外則其圓。)
    (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
    (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
    (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
    (錢之為言也,泉也。)
    (無遠不往,無幽不至。)
    (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
    (見我家兄,莫不驚視。)
    (錢之為神,往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由此論之,謂為神物。)
    (無德而尊,無勢而熱。)
    (排金門,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
    (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怨仇非錢不解,令聞非錢不發。)
    (洛中朱衣,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極。)
    (執我之手,抱我終始。)
    (故諺曰:「錢無耳,可使鬼神」。)
    (今之人惟錢而已矣。)
    (此論蓋疾時而作,朝士亦不察。)
    (滿朝政務以苛察相高。)
    (每有所議,各立私意,刑法不一,獄訟繁滋。)
    (尚書劉頌上疏曰:近世以來,法漸多門,令甚不一。)
    (吏不知所守,下不知所避夫君臣之分,各有所司。)
    (法有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窮塞,故使大臣釋滯;事有時宜,故人主權斷
    (。)
    (主者守文,若釋之執犯蹕之坐也;大臣釋滯,若公孫宏斷解郭解之獄也;人主
    (權斷,若漢祖戮丁公之佞也。)
    (自非此類,皆以律令從事,然後法信於下,可以官政矣。)
    (惠帝覽之,終不能用,朝臣不肯為,故寢也。)
    
    
54**時間: 地點:
    (卻說韋忠,平陽人。)
    (少慷慨,有不可奪之志。)
    (閉門修己,不交當世。)
    (僕射裴頠聞之,慕而造謁。)
    (忠在家,托以遠出,故不相見,愈重慕之。)
    (次日,因見侍中張華曰)
裴 頠:平陽韋忠有公輔之器,廟廊之才,人皆仰敬,明公可於此時擢之,必有匡濟當時
    之務。
張 華:聞名久矣,未曾見面。今如此,吾即辟之。
    (於是張華使人辟之,韋忠稱疾不起。)
    (友人問忠不出仕之故,忠曰)
張 華:吾乃草茅下士,本無宦情。張茂先華而不實,裴逸民貪而無厭。棄典禮而附賊後
    ,此豈大丈夫之所為哉?逸民每有心托我,我常恐洪濤蕩漾,餘波見漂其溺及我
    ,況我蹇裳而就之哉!
    (人服其說。)
    (史說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
    (少有逸群之量,與鄉人范衷、張彪、索紒、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世人號
    (稱「敦煌五龍」,惟靖最雄。)
    (後四人並亡。)
    (時侍中張華重其名,除為雁門太守。)
    (索靖知天下將亂,出朝因指洛陽宮銅駝曰)
張 華:曾見汝在荊棘中耳。
    (第三十四回 趙王起兵誅賈後)
    (庚申永康元年四月,卻說趙王司馬倫,字子彝,乃宣帝司馬懿之第九子也。)
    (見愍懷太子被賈後所害,欲起兵,恐力不及,謂孫秀曰)
謂太子:今惠帝無道,賈氏專制,謀殺太子,淫亂後宮,先曾與卿謀之,恨力未及。吾思
    宣帝盡忠仕魏,南拒孫權,北抗劉備,幸有大勛,德及武帝,平蜀滅吳,而有天
    下。未及三世,遭此賤人暴虐,鹿將失之。吾欲起兵,盡誅賈黨,誠恐刻鵠不成
    ,反類騖耳。汝有何策?
孫 秀:殿下欲立蓋世之功,獨力是所不能。臣見齊王冏每有不忿賈後之意,請其同討賈
    氏,方可有濟。其餘碌碌等輩,不可令其知之。
司馬倫:然!
    (於是司馬倫即使人請司馬冏至,置酒相待,至半酣,趙王屏左右,哭謂冏曰)
司馬倫:今皇上愚憨,悍後專權。君之元子弒之於許昌,後之賊黨委之以重任。若不早為
    社稷計,眼見天下非晉有矣,吾等豈能免乎?今欲與姪共誅賈氏,以正紀綱,姪
    意若何?
司馬冏:吾欲殺此賤人久矣,因力不及,既如此,何不二家就此起兵,矯詔廢后,誅其賊
    黨,以靖朝廷,誰敢拒之!
司馬倫:既有同心,奈無兵權。
孫 秀:此容易耳。明早殿下可入朝奏帝,稱說昔年東安王司馬繇因罪見廢,今因久在東
    安,甚得民心,常抱不平之志,將來之患,固不待言。宜乘此時亂心未作,朝廷
    商議著親信大臣領兵鎮之,使彼不萌惡念,可保萬全。皇上必允。若問誰可鎮守
    ,王殿下宜力保齊王殿下領兵,則兵權歸於掌握。即勒其兵,矯詔先廢悍後,後
    誅賊黨,豈不甚便?則大功可望成矣。
司馬倫:(二王撫掌大笑曰)此計甚妙,宜速為之。
    (於是齊王辭別回邸,各自歇息。)
    (次日,趙王司馬倫披公服,執牙笏,奏惠帝曰)
趙 王:臣聞東安王司馬繇被廢居東安,怨望朝廷,陰結力士,謀為不軌。陛下可速使人
    以兵去鎮,捕其羽冀,庶得東地寧息。倘惡念一興,難以撲滅。
惠 帝:東安欲叛,誰人可去鎮之?
司馬倫:齊王冏有文武才略,可使鎮守,萬無一失。
    (惠帝從之,即召齊王司馬冏領車騎將軍,授以兵符,發兵二萬五千人,使其出
    (鎮東安。)
    (齊王同謝恩,捧符印出朝,來見司馬倫商議。)
孫 秀:來日俟聖上坐朝,齊王殿下矯皇上詔,廢賈后為庶人。殿下率禁衛武土拒住宮門
    ,以防外兵,然後請旨,誅張華、裴頠、賈謐等黨。
    (因是趙王倫等各依孫秀之計而行。)
    (計議已定,趙王倫佯使司馬雅去告張華曰)
趙 王:趙王欲與公共匡社稷,為天下除害,公意如何?
孫 秀:(華拒之曰)天下已定,百僚奉職。賈后雖虐,未至大患,除甚大害,子莫駿乎
    ?
趙 王:(司馬忿怒曰)刀將加頸,猶為是言耶?
    (不顧而出報倫,倫怒。)
趙 王:(是夜,乃自矯詔,敕三部司馬曰)中宮與賈謐等謀殺太子,今奉皇上聖旨,命
    車騎司馬冏入廢中宮,汝等從命,賜爵關內候,不從者夷其三族!
    (眾皆從之,開門而入。)
    (至天明,司馬倫又以兵一千人入宮,拒住內外,宮人不得出入。)
    (齊王司馬冏自披甲執銳,領甲士五百人,在宮內矯詔責賈後曰)
司馬冏:皇太后何罪見廢?皇太子何辜見誅?汝淫亂宮室,污穢朝廷,今聖上有密旨在此
    ,廢汝為庶人,火速收拾,遷往金墉城去,不許久延掖庭!
賈 后:(賈后大驚)詔當從我出,汝詔從何而來?
司馬冏:(齊王冏曰)詔書乃聖上親書,不必爭論!
    (言訖,喝令軍士擁而出之。)
    (賈后走上台閣,遙望金鑾殿上大呼曰)
賈 后:陛下之婦使人廢之,你久後亦行自廢!
    (齊王冏大怒,揮軍士上閣,將賈后推扯下來。)
    (以宮車仗,使軍士護送,遷於金墉城。)
    (去訖,勒兵出宮,會同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肜等請帝上殿。)
    (賈後淫風毒且愚,謀絕皇嗣卻必誅。)
    (今朝司馬倫兵起,猶說詔當從我出。)
    (時惠帝見諸王各執兵入,心中大驚,戰慄不已。)
趙 王:(當趙王司馬倫俯伏殿下奏曰)臣等為社稷之計,必無謀異之心,陛下不勞驚恐
    。
    (惠帝方才放心。)
司馬倫:今賈后兇悍淫虐,廢弒太后,謀殺太子,臣故廢之。今侍中張華、僕射裴頠、太
    常賈謐助後為虐,陛下可下詔誅夷。
    (惠帝見趙王如此,不得不從,連忙下詔許之。)
    (於是,趙王倫迎惠帝幸東堂,執賈謐斬之。)
    (召八座以上皆夜入殿,於是裴頠等皆至。)
    (又令收趙粲、賈午等,盡誅之。)
    (乃令張林執張華、裴頠,解結於庭中。)
張 華:(張華謂張林曰)卿欲害忠臣耶?
司馬倫:(林稱詔詰之曰)卿為宰相,太子之廢,不能死節,何耶?
張 華:式乾之議,臣諫草具存,可覆按也。
司馬倫:(林曰)諫而不從,何不去位?
    (華無以對。)
    (林遂出來,將裴頠等皆夷三族。)
    (又收董猛、孫慮、程據等皆誅之。)
    (於是趙王倫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以侍中孫秀為中書令,並據兵權。)
    (計文武封侯者數千人。)
    (奏惠帝詔追復太子司馬遹位號,更立其子司馬臧為臨淮王。)
    (時有司奏尚書令王衍備位大臣,太子被誣,志在苟免,請禁錮終身。)
    (詔許之。)
    (趙王倫見張華不至,復使孫秀去收,誅其三族。)
    (時倫欲收人望,選用海內有德之士,以李重、荀組為左右長史,以王堪、劉模
    (為左右司馬,束皙為記室,荀鬆,陸機為參軍。)
    (李重知倫有異志,辭不受。)
    (趙王倫逼之不已,憂憤成疾,扶拽受拜,數日而卒。)
    (五月,惠帝詔立臨淮王為皇太孫。)
    
    
55**時間: 地點:
    (此時朝野震悚,士民恐避,獨閻纘聞知,逕入市曹,撫張華屍,慟哭曰)
張 華:吾曾語君及早退位而不聽,今果不免也。
    (後復見賈謐屍,叱曰)
賈 謐:小兒亂國之由,誅之晚矣。
    (哭訖,上疏表張華之死屈。)
    (惠帝善其忠烈,乃擢為漢中太守。)
    (史說張華之幼子張韙,頗識天文,夜觀乾象,見中台星折。)
張 華:(次日見華曰)今中台星折,正應大人,宜早退位,免禍臨身。
張 華:(華不聽)天道幽遠,惟修德以應耳,不如靜以待之。
    (未數日,孫秀以兵入府,曰奉旨斬公。)
張 華:(華大驚曰)吾先帝老臣,忠心如丹,不愛生而靖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
    (言未終,孫秀使人推出市,斬之,誅其三族。)
    (張華性好人物,至於貧賤候門之士,凡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稱羨,為之延譽。
    ()
    (性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惟有文史溢於箱篋,嘗徙居,載書三十乘。
    ()
    (秘書監虞摯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
    (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華所。)
    (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陸機嘗請華宴,於是賓客滿座,華舉器,見鮮有異,乃曰)
張 華:此龍肉也。
    (眾客未之信。)
張 華:公等不信,試以苦酒灌之,必變異象。
    (眾依法以苦酒灌之,而五色光起,眾始默然。)
    (席散,機問鮓主,果雲園中茅積下得一魚,質狀殊常,以作鮓過美,故以相獻
    (耳。)
    (時武庫封閉甚密,惠帝使人開搬點視寶物,其中忽有雉雊,諸人皆以密固,何
    (有此物?惟華曰)
惠 帝:此必蛇化為雉也。
    (眾視雉側,果有蛇脫焉。)
    (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捶之無聲。)
    (郡守進入朝廷,惠帝問華,華曰)
惠 帝:可取蜀中桐材,刻魚形,扣之則鳴矣。
    (帝如其言,即取蜀桐刻形打之,聲聞數里。)
    (先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
    (及吳平,紫氣愈明。)
惠 帝:(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召煥至,與宿,乃屏人謂曰)可與汝共尋天文,
    知將來之吉凶。
    (因同登樓,仰觀天象,問煥紫氣之故。)
惠 帝:(煥曰)僕察之久矣,惟鬥牛之間頗有異氣。
張 華:是何祥也?
惠 帝:(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
張 華:君言得矣。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公,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
    耶?
惠 帝:在何郡?
張 華:(煥曰)在豫章豐城。
張 華: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
惠 帝:(煥曰)從命。
    (於是華即補煥為豐城令。)
    (煥到縣,掘獄屋基,人地四文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有題
    (: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自得此劍,其鬥牛間之氣不復見矣。)
    (煥以南昌西北岩下土以拭劍,光芒豔發,因此遣使送一劍並土來京與華,一自
    (佩。)
惠 帝:(華回書謂煥曰)得兩送一,雷公得無欺乎?
張 華:(煥謂使人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係徐君墓樹,靈異之物當化去
    ,不永為人服也。
    (時華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
    (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令人報煥,書曰)
尚 書:詳觀劍文,乃乾將也,莫邪何不復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聚。
    (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神。)
    (張華既誅,劍失所在,並不見蹤。)
    (煥亦卒,其於雷燁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忽於腰間其劍躍起墜水,即使
    (從人沒水取之,並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沒者懼而返。)
    
    
56**時間: 地點:
    (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於是失劍。)
尚 書:(燁歎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
    (張華博物如此類甚多,不能詳載。)
    (華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並行於世。)
    (先是,華與趙王司馬倫有隙,司馬倫乘此誅華。)
    (華死年六十九歲,朝野莫不悲慟。)
    (第三十五回 趙王司馬倫執權)
    
    
57**時間: 地點:
    (卻說趙王司馬倫既廢賈後,及誅張華等,乃自專國政,總握兵權,自為相國,
    (以孫秀為侍中。)
    (時百官俱聽命於倫,而倫素曠達無智策,復受制於秀。)
    (於是孫秀威權震於朝廷,天下皆事秀,而無求於倫。)
    
    
58**時間: 地點:
    (卻說孫秀乃瑯訝小吏,累官於趙國,以諂媚自達。)
    (秀既執機衡,遂恣其奸謀,多殺忠良,以逞私欲,於是京邑君子不樂其生,秀
    (之諸黨皆登卿相,並列大封,其餘同謀者,皆超階越次,不可勝紀。)
    (至於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
    (每朝會,貂蟬盈座,故人為之諺曰)
孫 秀:貂不足,狗尾續。
    (而秀以苟且之惠,取悅人情;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私。)
    (故有白版之侯,君子恥服其章,百姓亦知其不終矣。)
    (孫秀既立非常之事,司馬倫愈敬重焉。)
孫 秀:(當孫秀人見趙王倫曰)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今賈後雖廢為庶人,猶在金
    墉,若不剿除,後必為患,殿下可速矯詔誅之。
趙 王:(趙王倫曰)卿計正合孤心,你可密地使人持詔殺之。
    (於是,孫秀乃偽詔使王全齎金屑酒來金墉殺賈後。)
    (使者領命到金墉,入內請賈後跪聽宣詔,賈後不聽。)
    (王全開讀其詔曰:賈氏專權,廢弒皇太后,無婦之道;謀弒皇太子,無母之慈
    (。)
    (禍亂國家,淫惡昭著。)
    (至忠之臣見遭誅戮,讒佞之輩反授權柄,致使天下之人謗朕不君。)
    (謂天地所厭,人神共怒,今賜金屑酒一壺,賜其自盡,勿得推故。)
    (賈後雖不肯跪,然耳聽其宣讀。)
    (聽訖,大罵趙王司馬倫逆賊,將酒飲之而死。)
    (王全收斂,方始還都報知趙王司馬倫。)
    (倫大悅,重賞王全。)
    (第三十六回 淮趙二王相謀害)
    (秋八月,卻說趙王倫以淮南王司馬允為驃騎將軍,領中護軍。)
    (司馬允性沉毅,宿衛瓘將士皆畏服之。)
    (知趙王倫、孫秀有異志,欲謀討之。)
    (倫、秀密知其議,即轉司馬允為太尉,外示優崇其爵,內實奪其兵權。)
    (淮南王司馬允乃大怒,遂率國兵數百人直出,大呼曰)
司馬倫:趙王與孫秀謀反,我討之,肯從者左袒!
    (於是從者甚眾,司馬允以其兵遂圍相府,趙王倫亦引兵數千人出,與淮南王允
    (戰。)
    (兩軍相交,戰不五合,趙王倫敗死者數百人。)
    (倫走入府內,緊閉不出,允乃結陣於承華門前。)
司馬倫:(中書令陳淮欲應允,言於帝曰)今日淮南王司馬允與司馬倫為爭權,各以兵相
    戰,望陛下委臣領禁兵,前去解和,不然必有一傷,而亂及中朝矣。
惠 帝:卿不可去,朕使別將去。
    (於是帝遣殿前將軍伏胤以三百兵,持白幡前去解鬥。)
    (在相府前過,趙王長子汝陰王司馬虔時在門下省見胤領兵過,即出,陰與胤誓
    (曰)
趙 王:君能為我,富貴當共之。
惠 帝:(胤答曰)殿下息言,吾乘幡入內殺之。
惠 帝:(言訖,即馳至承華門,乃詐言曰)臣奉詔以兵來解和,殿下火速開陣,與臣相
    見。
    (淮南王允以為是實,不提防,令開陣門受詔。)
    (伏胤直入,將淮南王允刺死,收其兵來見趙王倫。)
    (倫大喜,拜伏胤為大將軍,入朝奏惠帝,言淮南王允謀反,夷滅允族數千人。
    ()
    (第三十七回 孫秀害潘岳石崇)
    
    
59**時間: 地點:
    (卻說潘岳,字安仁,滎陽人也。)
    (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謂是終賈之儔也。)
    (先是武帝時,帝躬藉田,潘安仁曾作賦以美其事曰:五輅鳴鸞,九旗揚旆。)
    (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
武 帝:損益隨時,理有常然。高以下為基,人以食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
    其先。
    (今聖上圖匱於豐,防儉於逸。)
    (展三時之宏務,期倉廩於盈溢。)
    (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
    (潘岳因此才名冠世,為眾所疾,遂棲遲十年,出為河陽令。)
    (自負其才,鬱鬱不得志。)
    (後遷為給事黃門侍郎。)
    (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事賈謐,每候其出,與石崇輒望塵而拜。)
    (《惜愍懷文》,岳之辭也。)
    (謐二十四友,岳為其首。)
    (謐《晉書限斷》,亦岳之辭也。)
賈 謐:(其母曾誚之曰)爾當知足,而於沒不已乎?
    (岳終不能改。)
    (既仕宦不達,乃自作《閒居賦》。)
    (其賦曰:岳讀《汲黯傳》,至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
    (題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而歎也。)
慨 然:(曰)嗟乎!巧誠有之,拙亦宜然。
    (僕自弱冠涉於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耳。)
    (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
    (雖通塞有時,抑亦拙者之效也。)
    (昔通人和長輿之論餘也,固曰拙於用多,稱多者,吾豈敢言拙?則信而有徵。
    ()
    (方俊乂在官,百工惟時,掘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
    (太夫人在堂,有贏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眉屑從斗筲之役乎!於是覽
    (止足之分,舒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池沼足以漁釣,租稅足以代耕。)
    (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賈。)
慨 然:(孔子曰)孝乎?惟孝友於兄弟。
    (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潘岳美姿容,少時曾挾彈出洛陽道游,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
    (滿車而歸。)
    (時張載生甚醜陋,每行遇小兒,以瓦石擲之,委頓而返。)
    (岳先事賈謐,謐薦為黃門侍郎。)
    (而岳常輕孫秀,因此購隙。)
    (秀既得志,每有殺岳之心,未得其便。)
    (至是朝中倫、秀秉政,遂存害岳之意焉。)
    (秀又聞石崇有愛妾,名曰綠珠,色美而豔,又善吹笛,秀使人來崇家求之。)
    
    
60**時間: 地點:
    (此時石崇正與綠珠在金園別館,方登涼亭,臨清流,集群姬在側。)
    (使人直入涼台,見崇曰)
使 人:孫侍中聞足下家有美妾,極善歌舞,使某求一,足下意允否?
慨 然:(崇曰)有。
    (乃盡出其婦數十人以示使,皆蘊蘭麝,披羅縠。)
慨 然:(祟謂使人曰)子所擇佳者,即以奉承。
使 人:君諸姬服御,麗則麗矣,然吾受侍中之命,止索綠珠,不知誰是?
慨 然:(石崇勃然曰)綠珠乃吾所愛,不可得也!
使 人: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侍中之暴,君侯已知,願加三思,勿使噬臍無及。
慨 然:(崇曰)不必多言矣!
    (竟不許。)
    (使人出,回報孫秀,說崇不肯。)
    (孫秀大怒,乃入見趙王司馬倫曰)
孫 秀:昨聞石崇與潘岳二人密謀,要與淮南王允等報仇,若不早除,將至亂矣。
司馬倫:岳、崇有異,卿可誅之。
    (秀既得命,即出府堂,矯詔使介士二百人,收石祟與潘岳二家。)
司馬倫:(時石崇正與綠珠宴於樓上,介士到)奉詔收二人,速下樓!
司馬倫:(石崇大驚,哭謂綠珠曰)我今為汝得罪,不知遂駕何所?
孫 秀:(綠珠亦泣曰)君侯為妾得罪,妾當效死君前,豈敢奉事二姓,為君羞耶?
    (言訖,自投於樓下而死。)
孫 秀:(介士逼崇急行,崇曰)吾不過流徙交廣,何相逼耶?
    (言訖與行。)
孫 秀:(及執至東市,方知處斬,石祟大哭,歎曰)奴輩利吾家財耳。
司馬倫:(收者答曰)知財能為禍,何不早散之?
    (崇默然不語。)
    (時介士執潘岳至,謂之)
謂 之:安仁卿何說復爾耶?
司馬倫:(岳淚曰)可謂白首同所歸矣。
謂 之:(岳先題《金谷詩》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今果應其讖,故潘岳言之。)
    (俄而監斬官到,將二人並家屬盡斬之,籍沒崇之家財焉。)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