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 至 第四〇
31**時間: 地點:
(卻說賈后欲干預政事,乃召黃門董猛、孟觀等曰)
賈 后:吾欲總專朝政,須得一能臣輔佐之方好,汝等試舉之。
太 后:(觀曰)汝南文成王亮,字子翼,宣帝第四子也。又有尚書衛瓘,字伯玉,極善
草書,人皆仰慕。此二人皆先帝元老,可服群臣。娘娘若委用之,朝政安定,可
使天下太平。
(賈后聞言大喜,即從其言。)
(第十六回 八王用事相圖害)
(次早,惠帝設朝,賈後在後殿出奏曰)
賈 後:楊駿謀反,今已誅之,無人參輔朝政。汝南文成王司馬亮、尚書衛瓘二人乃先朝
元宰,忠義慨然。使其輔政,國家幸甚。伏望陛下政臨親決,剛明不惑,未知聖
意云何?
惠 帝:皇后所奏,正合朕心。
(言訖,即以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為太宰,錄尚書事,以尚書衛瓘為太保,同輔朝
(政。)
(汝南王司馬亮既輔政,欲悅眾論,誅惡賞功,諸將封侯者千八十一人,亮皆增
(封賞。)
諸 將:(御史中丞傅咸曰)無功而獲厚賞,則人莫不樂國之有禍,是禍源無窮也。
(亮不從。)
(傅咸復諫亮,亦不從。)
(自是,亮頗專權執政。)
(第十七回 司馬亮專權執政)
32**時間: 地點:
(卻說文成王專權,凡有軍國大事不議於眾,只與衛瓘獨斷。)
惠 帝:(當御史中丞傅咸諫曰)往從駕,殿下見語,卿不識韓非逆鱗之言耶?而欲摩天
子逆鱗!自知所陳,誠
瓘觸猛獸之須耳。所以敢言,庶殿下當識其不勝區區,
前摩天子逆鱗,欲以盡忠。今猛獸觸之須,非敢為惡,必將以此見怒,望殿下聽
臣以察微言也。
(汝南王司馬亮怒而不納,愈肆橫行。)
(先司馬亮與東安王司馬繇不相推服,司馬亮及此秉政,乃密啟賈後,稱)
賈 後:東安王司馬繇之兵權太重,更有異志,宜早廢之,免貽後患。然後使楚王瑋代領
其兵,萬無一失也。
(賈後從之。)
(即矯詔稱東安王司馬繇謀叛之故,廢為庶人。)
(司馬繇受枉,見亮勢大,莫敢誰何,只得忍氣吞聲而已。)
(繇既廢,賈後即召楚王司馬瑋人,代繇之職。)
(楚王司馬瑋既代東安王領兵,專立威名,,惠帝亦忌之,更常忤汝南王司馬亮
(之意。)
(司馬亮尋以亂易亂,如何是好?欲奪其權柄,無計可施,心實憚之。)
司馬瑋:(乃召衛瓘議曰)楚王司馬瑋用事專立,刑威更甚於繇。欲奪其權,智識不及,
卿可有計殺此跋扈否?
惠 帝:(瓘曰)司馬瑋其實無過,焉能害之?要削其權,臣有一計。
司馬瑋:(汝南王亮曰)何計?請道其詳。
惠 帝:(瓘曰)殿下來日入朝,奏聖上稱楚王司馬瑋功多,更兼勇略雙全,可封其為大
將軍,令其之國,使鎮西地,盜賊不敢擾境,瑋既出外,國事任殿下所行。
司馬瑋:(亮曰)卿計正合我心。
(議計已定,明日入朝奏聞。)
(第十八回 司馬瑋殺亮奪權)
33**時間: 地點:
(卻說文成王欲削楚王權,早被楚王司馬瑋手下探聽人得知,密報於司馬瑋。)
(瑋聞知,痛恨司馬亮,乃思一計,密地見於賈後曰)
司馬瑋:臣聞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同謀,欲行伊、霍之事,娘娘知也未?
賈 後:(賈後大驚曰)汝何得出是言?我實未聞。
司馬瑋:臣心腹人竊而知之,以報臣耳。
賈 後:(賈後罵曰)吾重用彼二人,何敢異心謀我耶?必殺此二賊。
司馬瑋:若欲殺,宜先下手;如遲,事必泄漏,反遭禍矣。
賈 後:誰人可殺此賊?
司馬瑋:臣部下有一大將,姓李名肇,有萬夫不當之勇,可使去收二人,必然成功。
(賈後即宣李肇至,密囑其事。)
(李肇持詔出宮,引禁兵五百人,先來圍住太保衛瓘罐府,口稱太保謀叛,奉旨
(收拿。)
(言訖入內,將衛瓘罐並其子衛恒及其孫九人盡收,執押去市曹斬訖。)
(領兵復至汝南王府,將司馬亮擒祝司馬亮曰)
賈 後:汝等小人,何敢執我?
司馬瑋:(李肇曰)奉聖旨殺公。
賈 後:(司馬亮曰)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耶?
(言未畢,被肇執出市曹斬訖。)
(肇收兵入內報知賈後,賈後大悅,因問李肇曰)
賈 後:汝南王死有何言?
司馬瑋:(肇曰)汝南王臨刑,道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
(賈後聞言,方悟司馬瑋之讒譖,亦有殺司馬瑋之意,無計可施,悶悶不悅。)
(第十九回 楚王司馬瑋執政)
34**時間: 地點:
(卻說賈后在宮中愁悶,忽賈謐送惠帝回宮,因見賈后不悅,遂問之,賈后以前
(事一一對賈謐與惠帝說知。)
惠 帝:汝南王乃先帝舊臣,若有變異,豈待今日?
(因之淚流滿頤。)
惠 帝:(又曰)朕見楚王讒佞多猛,屢逆詔旨,且今賞功罰罪皆非朕意,若不早除,後
必為患,汝反欲殺汝南王耶!
(言訖又泣。)
賈 謐:死者豈能復生,侮之無及。楚王如此,宜速討之。
惠 帝:楚王權重,何計可制?
賈 謐:黃門侍郎張華有王佐之才,公輔之器,更兼足智多謀,何不與其商議,必能討楚
瑋。
(惠帝聞說,即使人召張華入內,問曰)
惠 帝:今司馬瑋掌握重權,多立刑威,朕恐有異,難以制之。吾誅此強暴,怕人議論,
未有計謀,卿有妙策,代聯籌之。
張 華:楚王既謀害太宰、太保,則威權盡歸之矣。人主何以自安?臣亦寒心矣。聖上宜
此時,究他何以專殺二公之罪?誅之,誰敢亂也?
賈 后:然。可用何計?
張 華:可遣殿中將軍王宮,齎騶虞幡麾向眾曰:『司馬瑋矯詔,屈殺汝南王司馬亮及太
保衛瓘,聖上震怒,使我招回大小將軍,速回龍、虎二營,不許衛從元凶。如違
詔旨,的係同惡,盡行處斬。』如此誰敢從亂?
惠 帝:其計大善!
(第二十回 帝用華計殺楚王)
(於是惠帝依張華之計,宣殿中將軍王宮入內,說與計策,命其持騶虞幡麾,領
(衛兵五百人直入帥府。)
(見龍、虎衛瓘士擁護楚王司馬瑋乘輿而出,王宮持幡高叫曰)
司馬瑋:楚王矯詔謀殺汝南王及太保,聖上震怒,詔命我等持此幡麾,招回汝等大小將士
軍校,各回龍、虎二營,不許護送。
(言未畢,甲冑數百人皆釋仗而走。)
(楚王司馬瑋左右無復一人,窘迫不知所為,被王宮使從軍執之,斬於府前,乃
(收兵回奏。)
(惠帝大悅,乃拜張華為少傅,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金章紫綬。)
(張華固辭,不受其職。)
(賈後欲勸惠帝罷之,當賈謐上言曰)
賈 後:張華庶族儒雅,又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之所依,可以托六尺之孤,亦
可以寄百里之命。依臣之愚見,宜倚以朝綱,共參政事,不可推其辭。
(因此,惠帝不從其辭,委以朝政。)
(於是張華只得領職謝恩,與賈模、裴頠同心盡忠匡輔,彌縫補缺。)
(雖當闇主虐後之朝,而海內賴之晏然,是張華之力也。)
(後進封為武郡公、太保。)
司馬瑋:(衛瓘女上書與國臣曰)先公名諡未顯,一國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希明公
輩公議而奏請之,庶九泉無負屈含冤之人耳。
(於是張華、裴頠等正欲啟帝,會太保主簿劉繇執黃幡,撾登聞鼓,訟衛瓘之冤
(,被武士捉以見帝,帝曰)
裴 頠:汝有何冤?
惠 帝:(繇曰)臣竊為太宰亮與太保瓘盡忠報國,被譖屈死,望陛下念其前功,復其爵
諡,則彼二人雖在九泉之下,亦銜恩矣。
(帝未及決,張華等亦上言)
張 華:二公盡忠無貳,果係屈死,陛下宜復其爵諡。
(帝從之,諡汝南王亮曰「文成王」,諡衛瓘曰「成侯」。)
35**時間: 地點:
(卻說吳郡有名士曰陸機,字士衡。)
(祖陸遜為吳丞相,父陸抗女吳大司馬。)
(機身長七尺,聲音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服膺儒術,非禮不動。)
(領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居舊裡,閉門勤學,積有十年。)
(弟雲,字士龍,六歲能屬文,與兄齊名。)
(雖文章不及於兄,而持論過人,故吳人號曰「二陸」。)
(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
尚 書: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
(至是時,陸機、陸雲兄弟二人聞得朝廷舉賢良、方正,思欲匡扶明時,乃相邀
(入洛陽來謁張華。)
(張華素重其名,及見陸機,遂握手顧語,歡若平生,勝如舊識。)
張 華:(因曰)前伐吳之役,利獲二俊,未及得見,何期今日命駕一臨?
尚 書:令弟士龍如何不見?
(陸雲好笑,故機曰)
陸 雲:雲有笑疾,未敢命見。
(俄而雲至,相見禮畢,雲獨大笑不已。)
(因見張華為人多姿,以帛纏其須,雲不覺大笑,張華亦不之怪。)
(時上賓荀隱字鳴鶴,亦善談論。)
(嘗聞二陸之名,素不相識,於是高朋滿座,張華笑謂荀、陸兄弟曰)
張 華:今日諸賢相遇,勿作常談。
(陸雲就出座,因握荀隱手曰)
陸 雲:吾乃云間陸士龍。
張 華:(荀隱即應曰)我是日下荀鳴鶴。
陸 雲:既開青雲,睹白雉,何不張爾弓,挾爾矢?
張 華:(荀應曰)我本謂是雲龍騤騤,乃是山鹿野麇,獸微駑強,是以發歎耳。
(於是二人嘲難成風,乃撫掌大笑不止。)
(時有華陽盧志,乃毓之孫,班之子也,以善笑談。)
(見華重陸機兄弟出於眾人,乃問機曰)
盧 志:陸遜、陸抗於君宗遠近?
張 華:(機曰)如君於盧毓、盧班耳。
(盧志默然,乃不敢復問。)
陸 雲:(陸雲謂機曰)殊邦遙遠,客不相悉,何至如此直曰其祖父之名諱耶?
張 華:(機曰)我之祖父名播四海,彼豈不知?故乃直諱,吾亦故以是對之。
(因此二人辭華而出。)
(次日,張華入朝薦於惠帝,以陸機為參軍,以陸雲出補濬義令。)
(第二十一回 陸雲縣治若神明)
36**時間: 地點:
(卻說陸雲領職,到任肅然。)
(下不欺上,市無二價。)
37**時間: 地點:
(一日,祭祀歸,忽聽見一人被殺在地,無人告發。)
(雲即使人拘喚鄰眾,究問死者姓名。)
(因拘死者之妻,監禁十日,故無所問,而遣其婦出,密令從人隨婦後竊聽。)
(從人欲行,雲謂曰)
使 人:其婦此去不出十里,當有男子候之,若與婦人語,便縛來見我。
(從人領其言,私跟婦人而去。)
使 人:(不過數里,果有一男子候其婦人)因何得出?
(婦人未及答,被從去人縛了,送來見云。)
陸 雲:你如何殺人?
(其男子不肯招認,雲怒)
陸 雲:汝分明與死者之妻通奸,共殺其夫,汝何得抵賴?
(於是其男子、婦人默然,不敢爭論,遂供招償命。)
(由是軍民百姓皆稱其為神。)
(因此郡守嫉其才能,屢以言責。)
(雲乃去官歸政。)
(百姓追思,圖寫形像,配食縣社焉。)
38**時間: 地點:
(卻說陸機自過江以來,家音斷絕,信息無通。)
(時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笑謂犬曰)
既 而: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否?
(其犬搖尾作聲,有若肯去。)
(於是作書一封,以竹簍盛之,而係其頸。)
(犬果尋南路走,遂至其家,得通消息。)
(又帶回書以還洛陽。)
39**時間: 地點:
(自此以後得犬送書,家音頻通,不勞人送矣。)
(元康二年二月,皇后賈氏弒故皇太后楊氏於金墉城,時太后尚有待御十餘人,
(賈後悉奪之,絕膳八日而卒。)
(《綱目發明》云:子不可以廢母,婦不可以廢姑。)
(前已書廢太后為庶人,而此猶書故太后者,不與其廢也。)
40**時間: 地點:
(卻說皇太后屈死之後,天下大饑,東海雨雹,荊、揚、青、兗、豫、徐州大水
(。)
(十月,武庫火災。)
(識者以為天道已變,王道亂應,果若矣。)
(第二十二回 趙王倫征胡三寇)
(六年正月,惠帝以張華為司空。)
(六月,匈奴郝度元與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各以兵五萬俱反,殺北地太守
(,自稱為大王。)
(詔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與雍州刺史解係起兵五萬討之。)
(次日,雍州刺史解係見征西大元帥趙王倫曰)
趙 王:今匈奴郝度元、馬蘭、羌、盧水胡分作三處侵掠,臣與殿下亦宜以兵分作三隊去
鎮要害。若不分軍去守,則兩處百姓必降,北地皆為匈奴所有,再難與爭。
(王倫未及答,嬖人孫秀密謂趙王倫曰)
孫 秀:殿下既為大將軍,宜自主事,何聽調遣於臣下?今之將軍皆殿下之家人,要發即
發,要止即止。解係何等人,反受他節制?殿下宜自己督其軍,五分隊迎戰,進
可必大勝。
(趙王倫然其說,因謂解係曰)
因 謂:不可分兵,分軍則兵勢不振。卿可與吾先討郝度元,再以得勝之軍去討二羌,三
路自然可平,何必分軍而進?
(解係不從。)
(因此趙王倫信嬖人孫秀,與雍州刺史解係爭論軍事。)
(於是,二人各以表奏聞朝廷。)
(惠帝問群臣,張華)
張 華:陛下可使粱王司馬肜去代趙王倫領兵,征倫還朝。不然兩人角智,必誤軍事。自
今羌人侵境,若再內亂,彼必乘隙而入,深為大患。
(惠帝依華言,即召梁王司馬肜至殿,謂曰)
惠 帝:今趙王與係不睦,卿可往西代趙王領兵,令趙王還朝。
(粱王既受詔,辭帝來進見趙王倫,稱詔相代還朝之事。)
(趙王心中煩惱,痛恨解係,只得將符印交付與肜訖,自與孫秀還朝。)
(先,趙王倫與解係各上表時,解係表道)
趙 王:宜誅孫秀以謝氐羌,則胡人收兵。
(因此,張華奏惠帝詔梁王司馬肜代倫領兵。)
(梁王肜臨起行,張華見梁王曰)
張 華:殿下若到邊,可先收嬖人孫秀誅之,分兵鎮,不可與大戰。
(及此,梁王肜受征西大將軍符印,欲誅孫秀。)
(孫秀大罵,急投梁王參軍傅仁求救。)
(原來傅仁與孫秀友善,傅仁即來見梁王曰)
孫 秀:孫秀乃趙王重臣,殿下若誅之,則趙王怪而構隙。依臣愚見,不若休息。
(於是梁王肜從之,孫秀始得性命,同趙王司馬倫入朝。)
孫 秀:(孫秀因說趙王倫曰)今見朝廷大事在賈後,欲厚爵者,必須結其腹心。殿下何
不以千金深交賈模,浼其薦於賈後?賈後若信之,必委以朝政,因而求錄尚書事
。指日可以趨名。
趙 王:(趙王倫曰)卿謀正合我心。吾以金七百斤,玉帶一條,汝可將此物代我謀之。
趙 王:(秀領命,即將金並玉帶私入賈府,拜見侍中賈模曰)趙王司馬倫在邊新回,無
有奇物相送,今有黃金七百斤,玉帶一條,令某拜奉足下,伏求鼎力一薦於聖後
,求為錄尚書事,重謝在後,微物聊表私忱。
大 悅:(賈模大悅)你回拜上趙王,此物本欲返璧,誠恐卻之不恭,權且貯之,容某人
入宮面奏聖後,自當竭力謀之,自有好音奉復也。
(於是孫秀去訖。)
趙 王:(賈模因入宮見賈后曰)趙王司馬倫乃先帝元老,有宰相才,更兼致敬娘娘,誠
實懇篤。若以委錄尚書事,事必有善政,可保娘娘終始無窮。
(因此賈后信之。)
(次日,惠帝升殿,賈後以趙王倫為錄尚書事。)
(張華、裴頠爭曰)
裴 頠:趙王倫先朝元老,信用小人,若使參政,必害朝綱。故易辭曰:『德薄而位尊,
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謀大,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依臣等實為不可。
(賈后從之。)
(因此趙王倫不得預政,痛恨張華、裴頠等,而生欲報賈后之心。)
(第二十三回 周處合兵討氐羌)
(八月,秦雍氐羌齊萬年以七萬之眾謀反,大掠涇陽,各州郡表奏入朝,奏請發
(兵去討。)
(至十一月,惠帝設朝,近臣奏知此事。)
惠 帝:(惠帝問群臣曰)氏羌謀反,誰可去征?
張 華:御史中丞周處勇略雙全,陛下委其征討,不日平靜。
惠 帝:朕正欲用此人。
(即召周處至金階,封為建威將軍,領兵五萬,令其與安西將軍夏侯駿並梁王肜
(共合兵征討之。)
惠 帝:(當中書令陳准諫曰)不可。若用周處,臣料其必敗,不得生還,必遭梁王之忌
。
惠 帝:何如被梁王之忌?
張 華:(准曰)夏侯駿與梁王皆貴戚,非將師之才,進不求名,退不畏罪。周處忠勇直
果,有進無援。望陛下語孟觀,以精兵萬人為處前鋒,使自為主將而討之,必然
殄滅。不然,粱王肜初在朝時違法行事,被周處彈劾,心必懷恨於處。今使其受
制於梁王,必使處為前驅而不救以陷之,其敗必也。
(惠帝不聽。)
(周處只得與夏侯駿以五千兵前來北地,參見梁王司馬肜。)
(肜果懷前仇,謂周處曰)
惠 帝:今氐兵雄盛,屢戰不分勝敗。你可以本部軍為前鋒與戰,吾自以兵後應。
(於是處別梁王出,引軍出屯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