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 至 第二四〇
231**時間: 地點:
(此時天色已明,遂收拾殘兵,奔回袁州去了。)
(一到城下,見皆是大周旗號,正在狐疑,所四面喊聲,岳樂登高一望,正是敵
(兵追殺清兵,趕急整齊隊伍,上前救援。)
(那敵將正殺得高興,忽見後軍紛紛奔潰。)
(怎奈那將厲害,岳樂料不能取勝,領兵殺出,奔他方去了。)
(那將也不追趕,收兵入城。)
(原來殺清兵這將,就是高大節。)
232**時間: 地點:
(且說岳樂這一敗,才知道大節厲害。)
233**時間: 地點:
三 桂:此人久在江西,不是好處。
(遂同喇布會合,同往南昌去了。)
(不料。)
(後來大節被胡國柱副將韓大任害死了。)
(大節既死,袁州仍被喇布占住。)
(此非喇布本領,乃是康熙洪福,以次各處漸漸略定。)
234**時間: 地點:
(且說廣州尚可喜因鄭經由台灣率兵來攻,急派其子之信前去拒敵。)
(哪知之信不遵父訓,叛了清朝,反使部兵將其父可喜拘押起來。)
(可喜氣憤,嘔血數升而亡。)
(之信見父已死,益無忌憚,通款三桂。)
(三桂封之信為輔德親王,命他籌款助餉。)
三 桂:(之信一聞此信)三桂是想來挾制於我。
(忙與部將商議,仍舊降清,所有三桂派來的官,均被拘住。)
(一面率軍民薙發反正,一面出兵西拒馬雄,東拒耿精忠。)
(精忠方欲對敵,聞報漢兵已入仙霞關,急回軍福建,途次又聞曾養性、白顯忠
(統已降清。)
(趕到福州,又聞清兵將到,建寧、延平等郡均已投阻精忠經此一嚇,暈倒於地
(,左右救醒,半晌道)
三 桂:此番休了。
(坐定後,忽左右獻上一書,拆開一看,乃是清康親王前來勸降。)
心 想:降是不好,不降又敵不過清兵。
(半天想了一條計,一面令兒子赴延平去迎清軍,一面將總督范承謨絞死。)
(何者,因他降清,恐范承漠說他壞處。)
(康親王接書,遂進福州。)
(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親王令其立功贖罪,申表奏聞。)
(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據實申奏。)
(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襲王位,立功贖罪。)
(浙江、福建、廣東次第悉平,只有廣西一省,現尚未靖。)
(廣西守將孫延齡,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門死難,僅遺一女,孤苦零丁
(,太后留養宮中,食郡主俸祿。)
(後嫁與延齡為妻,鎮守廣西,不料延齡受三桂蠱惑,封為臨江王,背清降吳,
(起先還瞞著,後被郡主知道,勸他反正,他卻不從。)
(今聞各處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只有請郡主庇護,可以減罪,退入
(後堂,未免赧顏,無奈向郡主謝過)
三 桂:前日實係愚昧,今悔已不迭,望郡主維持一二,雖死亦感激你的。
(說罷便潸然下涕。)
(郡主見他如此,心中不忍。)
(遂入京求太后為他討情。)
(不料他這反正三桂已知,派從孫吳世琮誘殺之。)
235**時間: 地點:
(且說吳三桂自叛清以來,已經五年。)
(康熙十三年僭號,借立崇禎後為名,其實稱周國。)
(他心中把稱帝早存一個念頭。)
(至康熙十七年,於衡州築土建壇,祭告天地,自稱大周皇帝,改元昭武。)
(總奈他已惡貫滿盈,即位之時,受一點風寒,竟致不起,於康熙十八年春月,
(就嗚呼了。)
(三桂臨死,遺囑夏國相一班偽大臣等,輔太孫世王番嗣位。)
(國相等秘不發喪,密遣人至雲南迎請世王番,至衡州即位。)
(百官叩賀,改元洪化,遂發哀詔,佈告國民。)
236**時間: 地點:
(此時清兵聞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個個圖功。)
(安親王岳樂、簡親王喇布各統大兵,入湖南,克復岳州、常德。)
(惟順承郡王勒爾錦常駐荊州,三桂未死前,連頭也不敢出;此時聽三桂已死,
(弛也就發起揚來,大著膽率兵過江,攻長沙,直逼衡州。)
(夏國柱等見這樣情形,哪裡還敢迎戰,只得棄城而走。)
(吳世琮在陝西也被將軍莽依圖戰死。)
237**時間: 地點:
(此時四川漢中俱皆克復。)
(現在大周吳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只落雲南、貴州兩省了。)
(康熙帝見各處雖然報捷,總是不能蕩平,想必諸將不肯用命,遂傳旨一律調回
(治罪。)
(另派貝子貝勒都統將軍,統大軍由川、廣、閩、粵,進兵雲、貴,直搗周兵巢
(穴。)
(周軍見清兵大隊雲集,嚇得魂飛魄散,縱勉強迎戰一照面就逃走了。)
238**時間: 地點:
(自此世王番又把貴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間,城中糧盡,軍心遂變,城中
(守將方志球暗裡通款蔡督軍毓榮,放蔡軍入城,於是各兵繼進。)
(將周通同擒獲,餘兵潰散。)
(世王番見國已滅,遂懸樑自盡。)
(所獲兵將,解送京師發落。)
(至於已降復叛之藩,一律遞京問罪。)
(諸清將見大功垂成,即陸續班師回京。)
(三藩既定,中國十八省,並關東三省,皆屬大清輿圖。)
(惟台灣一島,被鄭經佔據,後經病死,其子孫陸續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
(康熙帝既平海內,又想征服蠻夷。)
(先從俄人入手,於是即令都統郎坦,偵探俄城形勢,後遂出兵。)
(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訂約修好。)
(二十九年,出長城,攻蒙古三部,親征往還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內部附。)
(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將允扔廢黜,立意不立太
(子。)
(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
(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歲了。)
(大學士九卿等,方擬明年是聖上七旬萬壽,預備大慶典禮,誰料人有旦夕禍福
(,康熙帝竟患起病來,漸漸沉重,服藥無效。)
(次日,帝到暢春園,諸皇子隨駕前往。)
(過數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內。)
(命他傳旨召十四皇子入內,只是舌頭蹇澀,說出十字便停住,又說出四子二字
(。)
(隆科多出來,即遣宮監去召皇四子胤禎。)
(次早四皇子至暢春園,見過母舅,隆科多即入內請安。)
(康熙帝見他來到,手指胤禎說道)
康熙帝:好好。
(只此二字,便歸天去了。)
(諸皇子大加痛哭。)
康熙帝:(隆科多說道)請諸阿哥收淚,聽讀遺詔。
三 桂:(便讀道)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統,著繼朕嗣位。
(皇四子隨即皇帝位,悉遵舊章治喪。)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崩。)
(四皇子胤禎即位主喪,次年改元雍正。)
(雍正登位後,召王大臣文武入宮,王大臣等到了宮內,見雍正南面高坐,忽諭
(眾官道)
王大臣:皇考在日,至晚年儲位未定,心中常不定,朕想明立,恐他兄弟爭奪,弄出大禍
,朕想出一條計來,將擬定皇儲詔旨,親寫密封,藏在匣內,放在這正大光明殿
匾額後面,可好麼?
王大臣:臣等安敢妄議。
(於是雍正命諸臣退出,只留總理事務大臣在內,自己密書太子名字,封藏匣內
(,令內侍緣梯而上,將此匣懸在乾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後。)
(後來雍正晏駕,開匣方知立儲已畢。)
(忽接到四川總督年羹堯八百里緊報,青海造反。)
(青海原在西藏東北,此時青海首領達賴渾吉欲謀獨立,想脫清朝關係,暗約策
(妄阿布坦為後援,大舉寇清。)
(兵部侍郎常壽由青海奔來奏聞,雍正帝只道青海內亂,仍命常壽前往調停。)
(常壽一到,即被丹津拘留。)
(川督年羹堯聞報飛奏,雍正帝即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提督岳鐘棋任奮威將
(軍,率兵往討。)
(兵分二路,率兵前進,勢如破竹,斬首萬級,直逼青海。)
(丹津聞報大驚,送出清使,上表請罪。)
(清廷不准,催羹堯進兵。)
王大臣:(岳鐘祺請道)青海地面寥闊,寇眾無多,我軍四面合攻,賊眾諒無一遺。
(羹堯然之。)
(果於雍正二年五月,遂定青海。)
(年、岳二督奏凱班師,回朝敘功不提。)
239**時間: 地點:
(且說雍正帝本是薄悻主,他見外患已平,恐怕國內生出事來,想出一條毒計,
(欲把功高位重之臣盡行除去。)
(先把兩兄貝子允糖、允礻異、允祀,捏他種種不法,將其拘禁。)
(並將為帝划策的一律處死,免得後來泄漏。)
(太傅年羹堯因少年為帝扶持,又兼功高,未免驕恣。)
240**時間: 地點:
(一日旨下,帝遂降他為杭州將軍,又連降他十級,罰他看守城門。)
(他在城門裡,守得格外嚴密。)
(王大臣又將他行為奏明,共成九十二款,雍正帝遂把他正法。)
(哪知都察院先生劾隆科多庇護年羹堯,又奏他大不赦之罪,旨下只戮其本身。
()
(後又有多少文臣武官,稍涉嫌疑者,均受株累。)
(雍正既將一班人犯懲辦,遂覺得意,寡情之人,無逾於此。)
(自雍正四年至九年。)
(苗人不服王化,鑲黃旗鄂爾泰費盡苦心,苗人方始歸命,開闢苗地二千餘里。
()
(到了十三年,苗人又生變端。)
(鄂爾泰,因苗人復叛,心中也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