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 至 第一一〇
101**時間: 地點:
戒 之:(明日謂柳渾曰)卿書生,乃能料敵如此之審耶?
(初,吐蕃尚結贊惡李晟、馬燧、渾瑊)
李 晟:去此三人,則唐可圖也。
(於是離間李晟,因馬燧以求和,欲執渾瑊以賣燧,使並獲罪,因縱兵直犯長安
(,會失渾瑊而止。)
(上以李泌同平章事。)
(泌有謀略,諳練軍國之事,歷事三朝,因事納諫,為益弘多,且善調停上於君
(臣父子之間,順宗之不廢,泌之力也。)
(然好仙術,不蓄家室,既力辭還山,而復出相,此其所短也。)
(上於亂時,頗能信用李泌、陸贄之言,及亂稍定,李泌復卒,遂罷陸贄而用裴
(延齡等。)
(又猜忌輕聽而好聚斂,治否各半。)
(上在位二十六年崩,太子誦立,是為順宗。)
(時順帝失音,不能決事,常居深宮,施簾帷。)
(獨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
(王任、王叔文、韓愈。)
(柳宗元、劉禹錫等用事,西川節度韋臯表請太子監國。)
(上傳位於太子純,在位一年,自稱太上皇。)
(太子即位,是為憲宗。)
(貶王伾、王叔文等。)
(帝剛明果斷,能用忠謀。)
(西川節度韋臯卒,劉辟自為留後,求節鉞。)
(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討,許之。)
(辟益驕,求兼領三川,上不許,遂發兵反,圍東川。)
(眾以地險難取,杜黃裳獨請討之。)
(力薦高崇文為將。)
(崇文長驅直指成都,所向崩潰,遂克成都,擒劉辟,送京都斬之,市肆不驚,
(一境皆平。)
(杜黃裳、裴垍、李絳相繼為相。)
(上嘗與宰相論治道於延英殿,日旰暑甚,汗透御服,宰相恐上體倦,求退。)
上 皇:(上留之曰)朕入宮中,所與處者,獨宦官宮人耳,故樂與卿等且共談為治之要
,殊不知倦也。
(時上處置得宜,諸藩鎮逆命者,多畏威懷德,歸順朝廷。)
(淮西節度使吳少誠卒,吳少陽自為留後,及少陽卒,其子吳元濟匿喪,自領軍
(務,上以李光顏為節度使,嚴綬為招撫使,督諸道兵討吳元濟。)
(諸軍討淮西,久未有功,眾請罷征,惟裴度言彰義必可取之狀。)
(上以度為相,悉以兵事委之,討賊愈急。)
(以李晟子李愬為唐鄧隨節度使,愬謀襲蔡州。)
(遣馬少良將十餘騎巡邏,遇吳元濟捉生虞侯,丁士良與戰,擒之。)
(愬命釋其縛,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將。)
李 晟:(士良言於愬曰)吳秀琳擁三千之眾,據文城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
有陳光洽為謀主也。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公先擒光洽,則秀琳自降矣。
(遂擒光拾以歸,秀琳果以柵降。)
李 晟:(引兵入據其城,想與秀琳謀取蔡,秀琳日)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如秀琳
無能為也。
(會祐帥士卒刈麥於張柴村,使廂虞侯史用誠擒之以歸,愬待以客禮,士卒不悅
(,乃諜言祐為賊內應。)
李 晟:(愬恐謗,先達於上,已不及救,乃持祐泣曰)豈天不欲平此賊耶?何吾二人相
知之深,而不能勝眾口也。
(乃械祐送京師。)
李 晟:(先密奏曰)若殺祐,則無以成功。
(詔以祐還愬,愬見之喜,執其手曰)
見 之:爾之得全,社稷之福也。
(諸軍討淮西,四年不克,饋運疲弊,李逢吉等競言師老財竭,意欲罷兵。)
(裴度請身自督戰,誓不與此賊俱生。)
(上悅,使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督諸軍討賊。)
李 晟:(李祐言於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
以乘虛直抵其城,待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
(愬然之。)
(因雪,假名出獵,夜半雪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混軍聲。)
(自希烈亂後,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城下者三十餘年,故蔡人不為備。)
(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祐等钁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雞鳴
(,入居元濟外宅。)
李 晟:(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
李 晟:(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爾,曉當盡殺之。
見 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
見 之:(元濟起,聽於庭,聞愬軍號令)常侍傳語。
(應者近萬人。)
(元濟始懼,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
見 之:(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人據洄曲,想曰)元濟所望者,重質之救耳。
(乃訪重質家,厚撫之,遣其子傳道持書,諭重質。)
(重質遂單騎詣愬降,元濟於城上請罪,梯而下之。)
(檻送京師,不戮一人,屯於鞠場,以待斐度。)
(度入城,李愬具橐糙出迎,拜於路左,度將避之。)
見 之:(愬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
(度乃受之。)
(還軍文城,裴度入蔡州。)
(上御門受俘,斬吳元濟,賜李愬爵涼國公,以李祐為神武將軍。)
(賜裴度爵晉國公,復入知政事。)
(淮西既平,成德節度使王承宗聞之大懼,請以二子為質。)
(及獻德、棣二州,輸租稅,請官吏,上許之。)
(初,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使盜殺宰相武元衡,又擊傷裴度首,上未暇討,及見
(吳元濟伏誅,大懼。)
(奉表納質,既而悔之,表言軍心不聽,納質割地。)
(上怒,令宣武、魏博、成義、武寧、橫海諸鎮兵共討之。)
(李愬、田弘正屢敗師道兵。)
(師道聞官軍侵逼,發民治鄆州城塹,修守備,役及婦女,民益懼且怨。)
(都知兵馬使劉悟,勒兵捕師道與其二子,斬之,函首送弘正營。)
(弘正大喜,露布以聞,淄青等十二州皆平。)
(自肅、代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河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
(貢賦,至是盡受朝廷約束矣。)
(時天下既平,上浸驕侈,用皇甫鎛、李吉甫,而罷裴度,政治頗衰。)
(又漸好仙佛,以方士柳泌為台州刺史,使求靈草合長生藥;又遣中使至鳳翔迎
(佛骨。)
(刑部侍郎韓愈上疏切竦。)
(上大怒,將加愈極刑,以裴度等言,乃貶為潮州刺史。)
(柳泌至台州,驅吏民採藥,歲餘無所得,懼而逃入山中。)
(浙東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鎛、李道古保護之。)
(上服其藥,日加燥渴,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內常侍陳弘志,用毒藥弒帝於中和殿,其黨共為之諱,但云藥發暴崩,在位十
(五年。)
(中尉梁守謙、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恒穆宗,即位於太極殿,貶皇甫鎛、李道古
(為遠州司戶,柳泌伏誅。)
(翰林學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牛僧孺、李宗閔嘗對策譏切其父。)
(心甚恨之。)
(宗閔又與翰林學士元稹爭進取有隙。)
(由是李德裕、元稹為一黨,牛僧孺、李宗閔、李逢吉等為一黨,號為牛、李二
(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
(盧龍軍亂,囚節度使張弘靖,推朱克融為甲後。)
(成德兵馬使王庭湊殺節度使田弘正,魏博節皮使李愬聞變涕泣,誓眾欲討之,
(會疾作,不果。)
(庭湊圍牛元翼於深州,官軍救之,不能進。)
(朝廷不得已,以庭湊為成德節度使,而遣韓愈宣慰之。)
(自是再失河北,終唐不能復取。)
(初,柳泌既誅,方士稍復。)
(因左右以進,上餌其金石之藥,至是疾作,崩,在位四年。)
(子敬宗湛即位,年方十五。)
(敬宗以昏戾失德,荒淫無度,而稍能信用裴度。)
見 之:(裴度在中書,左右忽白)失印。
(聞者失色,度飲酒自如。)
見 之:(有頃,復白)早已得之。
(度亦不喜。)
見 之:(或問其故,度曰)此必吏人盜之,以印書券耳。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還故
處。
(人服其識量。)
(上好遊戲,狎昵群小,嬖幸用事。)
(善擊球,好手搏,性復褊急,宦官小過,動遭捶撻,皆怨且懼。)
(夜獵還宮,與宦官劉克明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等二十八人飲酒,上酒酣,入室更
(衣,殿上燭滅,劉克明等弒上於室內。)
(在位二年。)
(矯稱上旨,以憲宗第六子絳王悟權當軍國事。)
(知樞密王守澄等以衛兵討克明殺絳,王悟迎敬宗弟江王涵立之,是為文宗。)
(時牛僧孺用,則傾李德裕;李德裕用,則傾牛僧孺。)
(各有朋黨互相擠援。)
見 之:(上每歎曰)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上性儉素,聽朝之暇,惟以書史自娛,聲樂游畋,未嘗留意。)
(且能虛懷聽納,然而優游不斷,受制家奴。)
(上與李訓、鄭注謀誅宦官,既殺王守澄,因謀盡誅宦官,李訓復懼鄭注專有其
(功,因帥金吾衛士先期擊之。)
(事敗,李訓、鄭注反為宦官仇士良等所殺,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
(文書而已。)
(宮宦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凌暴朝士如草芥。)
見 之:(上有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直學士周墀,賜之酒)朕可方前代何如主?
李 晟:陛下堯舜之王也。
上 皇:朕何敢上比堯舜?所以伺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
李 晟:(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
上 皇: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因泣下沾襟。)
(墀伏地流涕。)
(自是不復視朝,在位十四年崩。)
(太子永早卒,上立敬宗子陳王成美為太子。)
(宦官仇士良、魚弘志以其立不由己,矯詔廢而殺之,而立帝弟穎王瀍為皇太弟
(,更名炎,遂即位,是為武帝。)
(上英敏特達,委任能臣,以李德裕為相。)
(澤潞節度使劉從諫卒,子劉稹秘不發喪,欲為留後。)
上 皇:(上以謀於宰相李德裕曰)稹所恃者,河朔三鎮耳。若遣重臣往諭三鎮,以河朔
自艱難以來,列聖已許傳襲,與澤潞不同,即委成德鎮王元逵、魏博鎮何弘敬、
盧龍鎮張仲武攻之,則稹必成擒矣。
(上從之,遣御史中丞李回宣諭河北三鎮,奉昭舉兵討澤潞破之,邢、洛、磁三
(州降。)
上 皇:(李德裕日)澤潞根本,盡在山東,三州降,則上黨不日有變矣。
上 皇:郭誼,稹謀主世,必梟劉稹以自贖。
李 晟:(德裕曰)誠如聖料。
102**時間: 地點:
(未幾,誼果斬稹,收稹宗族盡殺之,函稹首以降。)
(上餌方士金丹,漸覺有疾,而方士以為換骨。)
(凡服金丹者,則陽牡暴舉,御女多多益善,始亦甚覺壯健美快,故雖以武宗之
(賢,亦不悟而服之。)
(初,憲宗納李錡妾,生光王怡。)
(怡幼時,宮中皆以為不慧,文宗以後,益自韜匿及上疾篤,諸宦官密於禁中定
(策,立怡為皇太叔,更名忱。)
(太叔見百官哀戚,裁決庶務,咸當於理,人始知有隱德焉。)
(上在位六年崩,太叔宣宗即位,即罷李德裕不用。)
(初,武宗無後,王才人寵冠後宮,武宗欲立為後,李德裕以其族寒無子,恐不
(厭天下之望,止之。)
李 晟:(武宗疾甚,顧之曰)我死,汝當如何?
上 皇:願從陛下於九泉。
(武宗以巾授之。)
(武宗崩,才人即自縊。)
(宜宗聞而矜之,贈貴妃,同葬端陵。)
(小說家作孟才人是也。)
(宣宗精於聽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謹飭節儉,惠愛民物。)
(故時人號為小太宗。)
(然以察為明,無復仁恩,自是而唐衰矣。)
(上臨朝,接對群臣如賓客,每宰相奏事,旁無一人立者,威嚴不可仰視。)
(奏事既畢,忽怡然曰)
群 臣:可以閒語矣。
(因問閭閻細事,或談宮中游晏,無所不至,復正容申飭而後人。)
(上餌方士李元伯等藥,疽發於背,密以第三子夔王滋、屑王歸長等三人使立之
(,上在位十三年崩。)
(左軍中尉王宗實,叱歸長等責以矯詔,皆捧足乞命,乃迎長子鄆王,立為太子
(,更名湜,取歸長等殺之。)
(太子即位,是為懿宗。)
(方士李玄伯等伏誅。)
(懿宗驕奢無度,淫樂不悛,李氏之亡,於茲決矣。)
(浙東裘甫作亂,攻陷象山,浙東騷動,安南都護王式討平之。)
(桂州戍卒作亂,推判官龐勛為主,眾至十萬,康承訓與朱邢赤心討平之。)
(赤心賜姓李,名國昌,以為大間軍節度使,即李克用父也。)
(上好奉佛,施與無度。)
(十四年正月,遣使迎佛骨,群臣有言憲宗迎佛骨尋晏駕者,上曰)
群 臣:生得見之,死亦何恨。
(上疾大漸。)
(中尉劉行深、韓文約立上少子普王儼為太子,上在位十四年崩。)
(太子即位,時年十二,是為僖宗。)
(僖宗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
(上之為普王也,小馬坊使田令孜有寵,及即位,使知樞密,擢為中尉。)
(上時年十四,專事遊戲,政事一委令孜,呼為阿父。)
(自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
(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起義,
(所在蠭起。)
(濮州人王仙芝聚眾數千,起於長垣,今北直大名府長垣縣是也。)
(冤句人黃巢,少與仙芝皆以販私鹽為事,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屢舉
(進土不第,遂為盜。)
(與仙芝剽掠州縣,橫行山東,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
(飛蝗蔽天,所過赤地,從者益眾。)
(王仙芝進兵荊南等地,招討使曾元裕大破之於申州,殺萬餘人,降萬餘人;又
(破之於黃梅,殺五萬餘人,追仙芝斬之。)
(義軍將領尚讓,帥仙芝餘黨,悉歸黃巢,推巢為沖天大將軍。)
(進兵山東、湖廣、河南等處,至於江南浙東,開山路七百里,攻福建,所至收
(其精壯為兵。)
(鎮海節度使高駢遣將擊破之。)
(巢趨廣南,上表求為廣州節度使,朝廷不許。)
(巢急攻廣州,陷之。)
(左拾遺侯昌業,以義軍滿關東,而上專務遊戲,賞賜無度,田令孜專權無上,
(社稷將危,上疏極諫。)
(上大怒,召昌業至內侍省,賜死。)
(黃巢舉兵北向,眾二十餘萬,兵勢甚盛。)
(因兩京無備,遂陷東都,破潼關,直入長安。)
(宦官田令孜以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門出,惟福王、穆王、澤王、壽王及妃
(嬪數人從行。)
(鳳翔節度使鄭畋謁於道次,請留鳳翔。)
上 皇:(上曰嚴)朕不欲密邇臣寇,且幸興元徵兵,以圖收復。
(畋因刺血為表,請合諸道兵討賊。)
(黃巢僭號,自稱大齊皇帝,殺唐宗室之在長安者無遺類。)
(初,黃巢帥眾,流而不守,至是始地矣。)
(田令孜勸上幸成都,從之。)
(初,碭山人朱溫(碭山,今江南徐州碭山縣是也),其父朱誠,以五經教授鄉
(里。)
(生三子:長曰全昱,次日存,三日溫。)
(及誠卒,三子貧,傭食於蕭縣劉崇家。)
(全昱無才能,為人頗長者,存與溫俱勇而有力,溫尤兇悍,崇數笞辱之,崇母
(獨憐之,戒家人)
家 人:朱三非常人,汝曹善遇之。
(及黃巢兵起,存與溫俱從之。)
(黃巢攻嶺南,朱存戰死,巢陷長安,以溫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攻陷同州,以
(為防禦使,守華、鄧諸州。)
(長安之陷,宦官楊光復慷慨忠義,在長安與周岌共起兵擊朱溫,敗之,遂克鄧
(州。)
(朱溫守華州,高駢畏賊,偽稱風痹,無復出兵。)
家 人:(駢召董昌於廣陵,錢鏐說昌日)觀高公無心討賊,不若去之。
(昌從之,引兵入據杭州,使錢鏐取越州。)
(昌遂徙鎮越州,以謬知杭州事。)
(後謬據浙江等地,為吳越王,詳見下回。)
(時壽州屠者王緒,舉眾盜據壽州及光州,以王潮為軍正,信用之。)
(其後王潮據有福建等地,為閩國,詳見下回。)
(秦彥殺高駢,上以高駢都將楊行密為淮南留後,後據有江南等地,為吳王,又
(為南唐,詳見下回。)
(初,大同軍亂,殺防禦使段文楚,推李克用為留後。)
(克用表求敕命,朝廷不許。)
(使李可舉討李克用,大破之。)
(使李琢討李國昌,敗之。)
家 人:(國昌、克用亡走韃靼,嘗曰)吾得罪天子,願效忠而不得,今聞黃巢北來,必
為中原患,一旦天子赦吾罪,得與公輩南向,共立大功,不亦快乎!
(監軍陳景思為之代請於朝,詔如所請。)
(首相王鐸見黃巢勢振,而高駢為方士所愚,無心討之,發憤請行,會諸道兵進
(逼長安。)
(官軍四集,巢勢日蹙,號令不行,不出同華。)
(朱溫見巢兵勢漸弱,知其將亡,遂以華州降。)
(詔以溫為招討副使,賜名全忠。)
(時黃巢兵勢尚強,王鐸在河中,患之,乃以墨敕召李克用,克用遂將沙陀兵一
(萬七千,及雁門兵四萬趨河中,軍皆衣黑。)
家 人:(賊憚之曰)鴉軍至矣。
(克用與黃巢兵戰於渭南,一日三戰,皆捷,諸軍繼之。)
(巢眾大奔,巢焚宮室遁去。)
(克用時年二十八,於諸將中最少,而破黃巢,復長安,功第一,兵勢最強,諸
(將皆畏之。)
(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
(詔以克用為河東節度使。)
(時以黃巢未平,加朱全忠為東北都招討使。)
(黃巢雖遁,兵勢尚強,周岌、時溥、朱全忠俱求救於李克用。)
(克用將番漢兵五萬救之。)
(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趙兄弟與之大小數百戰,雖兵食將盡而眾心益固。)
(克用會許、汴、徐、兗之軍於陳州,攻尚讓於太甫,拔之。)
(巢聞之懼,解圍而去。)
(黃巢趨汴州,李克用等追及巢於中牟,奮擊,大破之,尚讓帥眾降。)
(黃巢收餘眾奔兗州。)
(克用至汴州,全忠固請入城,館於上源驛,就驛置酒甚恭。)
(克用乘酒使氣,語頗侵之,全忠不平,薄暮罷酒,從者皆醉。)
(宜武將楊彥洪密與全忠謀,乃連車塞路,發兵圍驛而攻之。)
(克用縋城得出,全忠誤射彥洪,殺之。)
家 人:(比明,克用欲勒兵攻全忠,其妻劉氏曰)此當訴之朝廷,若擅舉兵相攻,則天
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為辭矣。
(克用從之,引兵去武陵,將李師悅與尚讓追黃巢至瑕邱,敗之。)
(巢眾殆盡,走至虎狼口,其甥林言斬巢兄弟妻子首以降。)
(黃巢起義,凡十年。)
(時溥遣使獻巢首並其姬妾,上御樓受之。)
家 人:(其姬妾皆美婦,極天下之選,上意欲納之,因宣問曰)汝曹皆勛貴子女,何以
從賊?
上 皇:(其居首者應曰)妾等從賊不過失身,至若國家以百萬之眾,不能拒賊,失守宗
祧,妾等女子,縱欲保身,不過死耳,豈能拒賊耶?
(上大怒,盡斬之。)
(王鐸既平義軍,寶玩充積,美女成行,皆豔冶奪目。)
(上以為義昌節度使,過魏地,魏博節度使樂從訓殺而奪之,以盜聞於朝。)
(宦官田令孜專權罔上,殺害忠良,禁制天子。)
(上患其專,時語左右,流涕而已。)
(李克用表請誅田令孜,詔和解之,克用不聽,進逼京城。)
(令孜夜奉天子自奉遠門出,幸鳳翔,克用還軍河中,表請大駕還宮,罪狀田令
(孜,請誅之。)
(令孜請上幸興元,上不從。)
(是夜令孜引兵入宮,劫上如寶雞。)
(朱玖、李昌符引兵迫逼乘輿,天下共忿疾令孜,令孜內不自安,乃薦楊復恭為
(中尉,自除西川監軍,往依陳敬瑄。)
(復恭斥逐令孜之黨,以王建為西川利州刺史,後據蜀,是為前蜀,詳見下回。
()
(詔削田令孜官爵,長流端州。)
(令孜依陳敬瑄竟不行,後二人俱為王建所殺。)
(時京師再經兵火,荊棘滿城,車駕暫駐蹕於鳳翔。)
(上疾大漸。)
(觀軍容使楊復恭立壽王杰為皇太弟。)
(僖宗在位十五年崩,弟昭宗桀即位。)
(昭宗體貌明粹,有英氣,似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復前烈妻志,尊禮
(大臣,即位之初,天下欣欣焉。)
(進朱全忠爵東平郡王。)
(初,李克用請討朱全忠,詔和解之。)
(至是朱全忠請討李克用,張濬欲倚外勢,以擠楊復恭,請從之。)
(以張濬為招討使,會諸道兵討之。)
(克用養子李存孝,力過猛虎,常將騎兵為先鋒,身披重鎧,腰弓髀槊,獨舞鐵
(撾入陣。)
(前破黃巢,所向無敵,至是凡河北驍將至者,存孝帥數百騎,悉生擒之。)
(葛從周、朱全忠皆敗走,張濬大敗而還。)
(李克用上表訴冤,詔復克用官爵,使回晉陽,貶張濬為繡州司戶,濬奔依朱全
(忠。)
(劉隱將兵平定廣州,上以隱為清海軍節度使,使治廣州,後為南漢,詳見下回
(。)
(武安節度使劉建鋒,為其下所殺,眾推馬殷為留後,上以馬殷為湖南節度使,
(後為楚國,詳見下回。)
(內宦楊復恭專橫,上出為鳳翔監軍,復恭慍懟不肯行,稱疾求致仕,從之。)
103**時間: 地點:
上 皇:(未幾,走興元,與楊守亮反,李茂貞討誅之,獻復恭與守亮書,訴致仕之由)
吾於荊棘中立壽王,才得尊位。
廢定策國老,有如此負心門生。
(天子進李克用爵為晉王,克用還晉陽,車駕還京師。)
(初,李存孝與李存信俱為克用養子,存信有寵於克用,妒存孝功,讒而殺之。
()
(克用痛惜,為之不視事者旬日。)
(又存孝部將薛阿檀,其勇亞於存孝,克用並殺之。)
(自是兵勢浸弱,而朱全忠獨盛矣。)
(崔胤與上密謀,盡誅宦官,宦官益懼。)
(上自華州還,忽忽不樂,多縱酒,喜怒不常,左右人人自危。)
(於是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陰謀廢立,乃引兵突入宣化門。)
上 皇:(季述進曰)陛下厭倦大寶,中外群情,願太子監國,請陛下保頤東宮。
(乃扶上與後同輦,嬪御侍者才十餘人。)
(適少陽院,季述以銀撾畫地,數上罪數十,乃鎖其門,熔鐵錮之,穴牆以通飲
(食。)
(季述等矯詔,令太子裕監國,尋使即皇帝位。)
上 皇:(崔胤密遣人說神策指揮使孫德昭曰)今反者獨季述、仲先耳,公誠能誅此二人
,迎上皇復位,則富貴窮於一時,忠義流於千古矣。
家 人:(德昭日)相公有命,不敢愛死。
(遂結右軍都將董彥弼、周承誨擒述等斬之,迎上復位。)
上 皇:裕幼弱,非其罪。
(黜為德王,賜德昭等俱姓李,以為使相,留宿衛,賞賜傾府庫,時人號為三使
(相。)
(時上悉以軍回事委崔胤,宦官側目,胤欲盡除之。)
(上以問韓偓。)
上 皇:(對曰)不若擇其尤無良者數人誅之,擇其忠良者使之,有善則賞,有惡則懲,
則咸自安矣。
(上深以為然。)
(而胤復請盡誅宦官,宦官得胤密謀,日夜謀所以去胤者。)
(胤知謀泄,事急,遺全忠書,稱彼密詔,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全忠得書,舉兵發大梁,表請車駕幸東都。)
(京師大駭,中尉韓全誨等陳兵殿前,劫上如鳳翔。)
(上不許,拔劍登乞巧樓。)
(全誨等逼上下樓,上不得已,乃與皇后、妃嬪、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慟哭。)
(全誨等遂火宮城,車駕幸鳳翔,全忠駐師河中。)
(崔胤詣河中,涕泣請兵,全忠乃將兵五萬,進攻鳳翔。)
(李茂貞出戰累敗,儲資已竭,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於市以充用。)
(上乃召茂貞等,議與全忠和。)
(李茂貞獨見上,請誅韓全誨等,與全忠和,奉車駕遂策。)
(上喜,收全誨斬之,並誅宦官七十餘人。)
(車駕入長安,復以崔胤同平章事。)
(胤復奏宦官典兵預政,不剪其根,禍終不已,請悉罷諸內司及諸道監軍,上從
(之。)
(是日,全忠以兵驅第五可范已下數百人於侍省,盡殺之,冤號之聲,徹於內外
(。)
(又出使者詔所在收捕諸道監軍,悉誅之,止留黃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備灑掃。
()
(全忠引兵屯河中,殺崔胤、鄭元規等,遣牙將奉表,稱邠岐李茂貞兵,逼畿甸
(,請上遷都洛陽。)
(上以皇后新產,未任道路,乞俟滿月後行,全忠不許。)
上 皇:(時上御筵喜樓,及下,裴樞已促百官東行,驅徙士民,號泣滿路,罵曰)賊臣
崔胤,召朱溫來傾復社稷,使我曹流離至此。
(上遂發長安,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
上 皇:(上泣曰)勿呼萬歲,朕不當為汝主矣。
上 皇:(館於興德宮,謂特臣曰)鄙語云:『紇乾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朕
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
(因泣下沾襟,左右不能仰視。)
(上遣間使以絹詔告急於王建、楊行密、李克用等,令糾率藩鎮,以圖匡復)
泣 下:朕至洛陽,則為全忠所幽閉,詔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復通矣。
(全忠迎上於新安,殺上左右及宮女數人。)
(自崔胤之死,六軍散亡殆盡,惟餘內園小兒二百餘人,從上而東,全忠皆殺之
(。)
(預選小兒二百餘人,大小相類者,衣其服,頂其名而代之。)
(上初不之覺,至累日乃悟。)
(自是上之左右使令,皆全忠之人矣。)
(李茂貞、王建、李繼徽合兵討朱全忠,全忠拒之於河中,皆敗還。)
(時李克用兵勢衰弱,封疆日蹙,不能出兵;憂形於色。)
其 子:(其子存勖進曰)朱氏窮凶極惡,人怨神怒,今其極也,殆將斃矣,吾家代襲忠
貞,大人當遵時養晦,以待其衰,奈何輕為沮喪乎?
(克用大悅。)
(朱全忠還大梁,懼上有英氣,愁變生於中,遣朱友恭及叔琮弒帝於俶殿。)
(在位十六年。)
(立帝第九子輝王祚,年方十三,是為昭宣帝。)
(宮中恐懼,不敢出聲哭。)
其 子:(全忠聞之,祥驚哭,自投於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
(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殺友恭、叔琮。)
其 子:(友恭臨刑太呼曰)賣我以塞天下之謗,如鬼神何!
(全忠遂辭赴鎮。)
(全忠使蔣元暉邀德王裕等九人,置酒九曲池,悉縊殺之,投產池中,皆昭宗之
(子也。)
(彗星出西北,長竟天。)
(全忠殺不附己者,聚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等三十餘人於白馬驛,
(盡殺之,以應天變。)
其 子:(李振言於全忠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
(全忠笑而從之。)
(昭宣帝在虛位三年。)
(君臣懼禍,遣使奉冊寶如大梁,讓位於朱全忠。)
(梁王朱全忠,更名晃,稱皇帝,國號梁,都大梁,是為後梁太祖。)
(廢昭宣帝為濟陰王,尋弒之,唐亡。)
(起高祖戊寅,終昭宣帝丁卯,凡十二帝,共二百九十年。)
(梁主既篡位,與宗戚飲博於宮中。)
梁 主:(其兄全昱謂曰)朱三本碭山一民也,從黃巢為盜,天子用汝為四鎮節度使,富
貴極矣,奈何一旦滅唐家三百年社稷,他日得無滅吾族乎?
(梁主不懌而罷。)
(時惟河東晉王李克用、鳳州岐王李茂貞、淮南吳王楊行密之子楊渥、西川蜀王
(王建,不奉梁年號,餘皆稟梁正朔。)
(梁以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遂據江陵,後為南平王,詳見下回。)
(契丹耶律阿保機,始建國,是為遼太祖,詳見三十二回。)
(梁遣康懷貞將兵攻晉潞州,晉李嗣昭閉門拒守,懷貞晝夜攻之,半月不拔,乃
(於潞州城下,更築長城,內防衝突,外拒援兵,謂之夾寨,塹而守之,久不下
(。)
(晉王李克用卒,子存勖立為晉王。)
其 子:(存勖與諸將謀曰)朱溫所憚者,獨先王耳!聞吾新立,必有驕怠之志,若簡精
兵,倍道趨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乃大閱士卒,率周德威等,發晉陽,進兵直抵夾寨,鼓噪而入。)
(梁兵大敗南走,亡失將校士卒以萬計,委棄資糧器械山積,潞州圍解。)
(梁主聞夾寨不守,大驚,既而歎曰)
既 而: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子,豚犬耳。
(燕王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
燕 王:(晉王聞之大笑曰)俟彼十年,吾將問其鼎矣。
(晉王存勖屢敗梁兵,梁主疾憎甚,謂近臣曰)
梁 主: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復奪我年,我
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因哽噎,絕而復甦。)
(初,張后嚴整多智,梁主敬憚之。)
(後殂,梁主恣意聲色,嘗避暑於河南尹張宗奭家,淫其婦女殆遍。)
(梁主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七子皆親生,惟幼子友文本姓康,名勤,梁
(養子也。)
(其婦女王氏色最美,且善承人主顏色。)
(枕席間,曲盡其妙,其餘七子婦,雖委曲承順,尚有勉強之容,不能及也。)
(梁主愛王氏,王氏請以友文為太子,梁主許之。)
(諸子心皆不平。)
(梁主嫉甚,命王氏如友文,欲付以後事。)
(第七子友珪婦張氏知之,密召友珪,珪與統軍韓京力合謀,夜斬關入至寢殿。
()
梁 主:(梁主驚起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豈容汝乎?
燕 王:(友珪曰)斬老賊萬段!
(友珪僕夫馮廷諤刺梁主腹,刃出於背,以敗氈裹之,殯於寢殿,在位六年。)
(友珪遂即位。)
(梁趙岩奉使至大梁,見梁主三子友貞,密與之謀誅友珪。)
梁 主:(岩曰)此事成敗,在招討楊令公耳!得其一言,諭禁軍,吾事立辦。
梁 主:(均王友貞乃遣腹心馬慎交往魏州,說楊師厚曰)郢王篡位,人望屬在大梁,公
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
(師厚乃遣其將王舜賢至洛陽,陰與袁象先謀。)
(象先帥禁兵數千人,待旦突入宮中。)
(友珪聞變,自度不免,令馮廷諤先殺妻,次殺己,廷諤亦自殺。)
(均王乃即帝位於大梁,更名王皇,又更名王真,是為末帝。)
(時晉王存勖,明賞罰,舉賢才,黜貪殘,嚴盜賊,重農積穀,訓練士卒,張承
(業輔之,境內大治。)
(初,克用表奏劉仁恭為盧龍節度使,後徵兵於仁恭。)
(以入援唐室,仁恭抵書謾罵,克用怒伐之,仁恭擊敗其師。)
(仁恭子守光通於仁恭之愛妾羅氏,仁恭杖而斥之。)
(守光遂以兵入,幽其父於別室,而自立為燕王,尋復稱帝。)
(晉王存勖以其父克用臨終之命,舉兵伐燕。)
(燕王劉守光遣其將單廷珪出戰,晉將周德威奮擊擒之,晉王分兵徇燕山,後八
(州皆下之,進逼幽州。)
(晉王督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及其妻妾以歸,獻於太廟
(,自監斬劉守光,械仁恭至代州,刺其心血,以祭父墓,而後殺之。)
(梁分天雄為兩鎮,魏人不服,降於晉,並求援師。)
(晉主入魏州,梁將劉郛以晉兵盡在魏州,晉陽必虛,乃潛兵以襲晉陽。)
(晉李存審擊敗之,尋阝奔還。)
(梁王檀密疏請發關西兵,以襲晉陽,梁主從之。)
(兵至晉陽,夜急攻城,城幾陷者數次。)
(晉北伐,故將安金全帥兵夜出,擊敗之。)
(契丹既歸,梁舉兵圍晉幽州,李嗣源、李存審帥兵前後奮擊,大敗之。)
(幽州圍解,晉國大強。)
(晉王得傳國璽,因稱帝,改國號曰唐,是為後唐莊宗。)
(唐遣李嗣源襲梁鄆州,取之。)
李嗣源:(梁敬翔言於梁王曰)事急矣,非用王彥章為大將,不可救也。
(梁主從之。)
(梁彥章攻唐德勝南城,皆拔之。)
(又進攻楊劉。)
(初,王彥章嫉趙岩、張漢鼎、張漢杰兄弟亂玫,謂所親曰)
梁 主:待我成功歸,就誅奸臣,以謝天下。
(趙、張聞之,恐其成功,百計阻之,由是彥章功竟無成。)
(梁主猶恐彥章功成難制,還大梁,以段凝代之。)
(於是宿將憤怒,梁右先鋒指揮使康延孝奔唐,唐主問以梁事)
唐 主:梁地不為狹,兵不為少,然跡其行事,終必敗亡。近又聞欲數道出兵,決以十月
大舉,臣竊觀梁兵,聚則不少,分則不多,願陛下養勇蓄力,以俟其分兵,帥精
騎五千,自鄆州直抵大梁,擒其偽主,旬月之間,天下定矣。
(唐主大悅。)
(唐主聞梁人欲大舉,數入道寇,召諸將會議。)
唐 主:(郭崇韜對曰)段凝本非將才,不能臨機決策,本無足畏。降者皆言大梁無兵,
陛下若留兵守魏,固保楊劉城,自以精兵與鄆州合力長驅入汴,彼城中空虛,必
望風自潰,苟偽主授首,則諸將自降矣。
唐 主:此正合朕意,大丈夫得則為王,失則為虜。吾行決矣。
(冬十月,唐主以大軍濟河至鄆州,一戰敗之,追至中都,圍其城,城無守備。
()
(少頃,梁兵潰圍出。)
(唐兵執王彥章,唐主欲降之,彥章曰)
唐 主:餘本匹夫,蒙梁主恩位至上將,今兵敗力窮,死自其分。
(唐主命斬之。)
(康延孝請急攻大梁。)
李嗣源:兵貴神速,今彥章既擒,段凝未必知之。此去大梁至近,前無山險,方陣橫行,
晝夜兼程,信宿可至,段凝未離河上,友貞已為我擒矣。延孝之言是也,請陛下
以大軍徐進,臣以千騎前驅。
(唐主從之,令下,諸軍皆踴躍願行。)
(梁主日夜涕泣,不知所為,置傳國璽於臥內,忽失之,已為左右竊之,迎唐軍
(矣。)
梁 主:(梁主謂皇甫麟曰)吾不能自裁。卿可斷吾首。
(麟泣從之,遂殺末帝,因自殺。)
(末帝在位十一年。)
(末帝為人溫恭儉約,無荒淫之失,但疏忌宗室,寵任越岩及德妃,兄弟張漢鼎
(、張漢杰等依勢弄權,賣官鬻爵,離間舊將相,政事日紊,以至於亡。)
(唐毀梁宗廟,追廢朱溫、朱友貞為庶人,屠滅其家,粱亡。)
(凡二主,共十七年。)
(後唐莊宗李存勖既滅燕,復並梁,足稱英主。)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晉滅唐漢繼晉郭氏周承)
(詞曰:
(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
(殘編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個個轟轟烈烈,人人擾擾匆匆。)
(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
104**時間: 地點:
(卻說後唐莊宗李存勖,本姓朱耶,沙陀人。)
(祖赤心,賜姓名李國昌。)
(父克用,破黃巢以功封晉王。)
(及存勖襲封,以兵滅梁稱帝,遷都洛陽,號曰後唐。)
梁 主:(初,李克用臨終,以三矢賜存勖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背約歸梁
。三者吾遺恨也。與汝三矢,無忘父志!
(至是,唐主果係燕父子,函梁君臣之首,而契丹亦服,祭於太廟,還三矢焉。
()
(以郭崇韜為侍中,崇韜權兼內外。)
(謀猷規益,竭忠無隱,亦頗薦引人物焉。)
(唐主幼善音律,或時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於庭,以悅劉夫人,優名謂之「李
(天下」,嘗自呼曰)
唐 主:李天下,李天下。
(優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頰。)
(唐主失色,新磨徐曰)
唐 主: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誰呼耶?
(唐主悅,厚賜之,而寵對夫人如故。)
(由是諸伶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嫉憤,莫敢出氣。)
(時內府錢財山積,不肯賞賜軍士,而於賞賜伶人則無度。)
(又彩民間美女三十餘人,以充後宮,學女戲。)
(蜀王無道,唐主與宰相議伐蜀,以魏王繼岌為西川都統,郭崇韜為都招討使,
(軍事悉以委之。)
(同光三年十一月戊申,大軍西行,入散關,倍道而進。)
(諸城鎮望風款附,遂進兵逼成都。)
(蜀主輿櫬銜璧出降。)
(大軍入成都,崇韜禁軍士侵掠,市不改肆,自出師至克蜀,凡七十日。)
(時成都雖下,而蜀中盜賊群起,佈滿山林,崇韜恐大軍既去,更為後患,是以
(淹留未還。)
(唐主遣宦者何延嗣促之,崇韜待之倨,延嗣歸,言崇韜專權,王寄身於虎狼之
(口。)
(唐主遣馬彥珪馳詣成都,觀崇韜所為何如。)
(劉皇后自為敕與繼岌,令殺崇韜。)
(至是繼岌命崇韜登樓計事。)
(崇韜方升階,繼岌從者李環撾碎其首,並殺其子廷誨,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
(,後據蜀,詳見後。)
(唐主復因讒殺郭崇韜諸子,又殺功臣李繼麟,朝野駭惋。)
李嗣源:(李嗣源歎曰)吾心不負天地,禍福之來,委之命耳!
(天下不解崇韜之罪,人心洶洶,鄴都遂作亂。)
(唐主命李嗣源討之。)
(嗣源至鄴都,下令軍中明日攻城。)
(是夜,馬直軍士張破敗作亂,帥眾大噪焚宮。)
李嗣源:(嗣源叱而問之)將士從主上十年,百戰以並天下,今主上棄恩任威,我輩初無
叛心,但畏死耳,今欲與城中合勢,請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
(嗣源涕泣諭之,不從,及詭說得出,遂引兵向大梁。)
(李紹榮奏李嗣源已叛,與賊合,嗣源遣使上章自理,一日數奏,皆為李紹榮所
(遏,不得通。)
(嗣源由是疑懼。)
李嗣源:(石敬塘曰)夫事成於果決,而敗於猶豫,請速從眾議。
唐 主:(康義誠曰)主上無道,軍民怨怒,公從眾則生,守節則死。
(嗣源乃令安重誨移檄會兵,軍勢大盛。)
(李紹榮請唐主幸關東招撫,唐主從之。)
(唐主至萬勝鎮,聞嗣源已據大梁,諸軍離叛,神色沮喪,登高歎曰)
李嗣源:吾不濟矣!
(即命旋師歸。)
(唐伶人郭從謙帥所部兵攻興教門,唐兵將皆散,唐主帥親王衛士守城,為流矢
(所中。)
(鷹坊人善友,扶至絳霄殿廡下,抽矢,渴憊求水,劉后不省視,遣宦者進酪,
(須臾遂殂,在位三年。)
(善友斂樂器覆屍而焚之。)
(劉后囊金寶,繫馬鞍,與其所私莊宗之弟申王存渥,及李紹榮逃走,宮人逃散
(,諸軍大掠。)
(是日,李嗣源至罌子谷,聞之慟哭,謂諸將曰)
李嗣源:主上素得士心,止為群小蔽惑致此,今吾將安歸乎?
(乃入洛陽,止於私第,禁焚掠,拾莊宗骨,於灰燼之餘而殯之。)
(唐監國李嗣源獲劉后與申王殺之,又殺李紹榮及魏王繼岌等。)
(同光四年四月,嗣源用旁支入繼之禮,於柩前即位,是為明宗。)
(明宗目不知書,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誨讀之。)
(重誨亦不能盡通,乃奏選文學之臣,置端明殿學士,以馮道、趙鳳為之。)
(唐以郭從謙為景州刺史,既至,遣使族誅之。)
(唐初刻《九經》板印書售之,自是學者得書始易。)
(明宗本胡人,克用養子,性不猜忌,與物無竟。)
李嗣源:(登極之年,年逾六十,每夕於宮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亂,為眾所推,願
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
(天感其誠,次年宋祖生。)
(帝在位八年,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五代,粗為小康。)
(及殂,第五子從厚立。)
(是為閔帝,在位一年。)
(唐成德節度使潞王從珂舉兵鳳翔,入洛陽,廢其主從厚為鄂王,尋弒之。)
(從珂本姓王,小字阿三,鎮州平山寡婦魏氏之子。)
(明宗掠得,養以為子,至是繼明宗而自立,是為廢帝。)
(廢帝以千春節置酒,河東節度使石敬塘之妻、晉國長公主上壽畢,辭歸晉陽。
()
唐 主:(唐主醉曰)何不少留,遽歸欲與石郎反耶?
(敬塘聞之大懼。)
唐 主:(又使敬塘移鎮天平,敬塘益懼,謀於將佐曰)吾之再來河東也,主上面許,終
身不除代。今忽有是命,得非如今年千春節公主所言乎?
李嗣源:(都押衙劉知遠曰)明公久將兵,得士卒心,今據形勝之地,士馬精強,若稱兵
傳檄,帝業可成,奈何以一紙制書,自投虎口乎?
唐 主:(掌書記桑維翰曰)主上初即位,明公入朝,不於此時移鎮,而卒以河東相授,
是天意假明公以利器也。明宗遺愛在人,主上非明宗後,公明宗愛婿,契丹素與
明宗約為兄弟,公誠能推心屈節事之,朝呼夕至,何患不成?
(敬塘意遂決,表唐主養子,不應承祀,請傳位許王。)
(唐主手裂其表,抵於地,以張敬達討之。)
(敬塘令桑維翰草表,稱臣於契丹,且請以父禮事之,約事捷之日,割盧龍一道
(,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
唐 主:(劉知遠諫)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以致其兵,不必許
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敬塘不從。)
(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俟中秋傾國赴援。)
(契丹主耶律德光將兵救石敬塘,以五萬騎與唐將高行周、符彥卿合戰,敬塘乃
(遣劉知遠出兵助之,唐兵大敗。)
(唐主懼,下詔親征,諸軍驕悍不為用。)
(符彥卿恐其為亂,不敢奉之以法。)
(唐主至河陽,但日夕酣歌。)
(群臣或勸其北行,則曰)
群 臣:卿輩勿言,石郎使我心膽墮地。
唐 主:(契丹主謂石敬塘曰)吾三千里來赴難,必有成功。觀汝氣貌識量,真中原之主
也,吾欲立汝為天子。
(敬塘辭讓,將吏復勸進,乃許之。)
(契丹主作冊書,命敬塘為皇帝。)
(敬塘割幽薊十六州以與契丹,仍許歲輸帛三十萬匹,改國號曰晉。)
(敬塘沙陀人,姓石氏,是為後晉高祖。)
(唐主與宋審虔等四將復向洛陽,而槔校已皆飛狀迎晉主矣。)
(唐主遂與曹太后、劉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審虔等攜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
(在位三年,後唐亡,凡四主三姓,共十四年。)
(是日晚,晉主入洛陽,唐兵皆降。)
(晉主命知遠部署京城,城中肅然。)
(尋還都於大梁。)
(在位七年,招撫藩鎮,善事契丹,中國稍安。)
(及殂,以幼子重睿托馮道,欲道輔立之。)
(道與景延廣議,以國事多艱,宜立長君,乃奉高祖兄敬儒之子齊王重貴立之。
()
(齊王既立,以契丹主德光為祖,以高祖為父,而於本生父敬儒反臣而名之。)
(大臣議奉表稱臣,告哀於契丹。)
(時契丹改國號曰遼,景廣請致書,稱孫而不稱臣。)
(遼主大怒,搬來責讓,延廣復以不遜語答之。)
(遼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欲代晉帝,屢說遼主擊晉,遼主頗然之。)
(遼兵入寇,晉主命劉知遠會兵山東,皆不至。)
(晉主疑其有異圖,郭威見知遠有憂色,謂知遠曰)
王大臣:何東山河險固,風俗尚武,士多戰馬,靜則勤稼穡,動則習軍旅,此霸王之資,
何憂乎?
(遼主大舉入寇,桑維翰以國家危在旦夕,求見言事。)
(晉主方在苑中調鷹,辭不見。)
王大臣:(又詣執政言之,執政不以為然,還謂所親曰)晉氏不血食矣。
王大臣:(遼兵環晉營,杜威與李守貞、宋彥筠謀降遼,遼主紿之曰)景延廣威望素淺,
恐不能帝中國,汝果降者,當以汝為之。
(威喜,遂降。)
(命軍士釋甲,軍士皆慟哭,聲震原野。)
(遼主遣兵入大梁,執晉主重貴以歸,在位四年。)
(殺桑維翰,囚景延廣。)
(晉亡,凡二主,共十一年。)
(遼主入大梁,殺張彥澤,景延廣自殺。)
(遼封晉主為負義侯,徙之黃龍府。)
(遼主縱胡騎四出剽掠,姦淫婦女,於是內外怨憤,始患苦契丹,皆思逐之矣。
()
(時晉臣劉知遠在河東,富強冠諸鎮,見晉主與遼結怨,知其必危,分兵守四境
(,以防侵軼。)
(及聞遼兵入汴,擄執天子,將佐軍土等俱請知遠上尊號,以號令四方,知遠從
(之。)
(知遠姓劉名暠,字知遠,其先沙陀人,微時為晉陽李氏贅婿,仕晉,以功封北
(平王。)
(及晉主重貴被擄,乃即位於晉陽。)
(知遠欲掠晉陽民財,以賞軍士。)
三夫人:(夫人李氏諫曰)陛下因河東創大業,未有惠澤及民,而先奪其生生之資,非新
天子所以救民意也,請悉宮中所有以勞軍,雖復不厚,人無怨言。
(知遠從之,中外大悅。)
(遼兵肆掠,民不堪命,東方群盜大起。)
三夫人:(遼主耶律德光謂左右曰)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
(乃引兵北歸,盡載府庫之寶以行,死於殺胡林,國人剖其腹,實鹽數鬥,載之
(北歸,晉人謂之帝羓。)
(晉主劉知遠入大梁,諸鎮多降。)
(仍都大梁。)
(改國號曰漢,是為後漢高祖。)
(以弟劉崇為太原河東節度使;後郭威篡漢,崇更名旻,即位於晉陽,則為北漢
(,詳見後。)
(漢主不豫,召蘇逢吉、楊邠、史宏肇、郭威入受顧命)
謂 之:承祐幼弱,後事托在卿輩。
(遂殂,在位二年。)
(皇子祐承立,時年十八,是為隱帝。)
(河中李守貞,永興王景崇、鳳翔趙思綰三鎮拒命,推守貞為主。)
(漢遣諸將討之,久無功。)
(漢主患之,以郭威為招慰使,諸軍皆受節制。)
(郭威攻河中,入其外郭,李守貞與妻子自焚。)
(趙思綰好食人肝及人肉,取婦女為食糧,已約降漢,周收斂財物,三改其期。
()
(郭威執斬之,威使趙曄急攻永興,王景崇自殺,三鎮即平。)
(漢主驕縱,年益壯,狎昵嬖幸,厭為大臣所制,左右乘間譖龍,遂殺其樞密使
(楊邠、侍衛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
(宏肇御眾嚴整,將兵所向必克,漢得天下,皆其力也。)
(三人之死,人盡冤之。)
(漢主又遣使至鄴都殺郭威,威舉兵反,留養子榮鎮鄴,命郭宗威將騎兵前驅,
(自將大軍繼之。)
(至封邱,人心洶懼,漢主遣慕容彥超等將兵拒之。)
(彥超等戰敗,遂還。)
(是日,漢主出勞軍,為亂兵所殺。)
(主在位三年。)
(馮道帥百官謁見郭威,威猶拜之。)
(郭威帥百官奏李太后,宜早立新君。)
(太后令百官議,以高祖之子承訓、承勛年尚幼,立高祖弟崇之子劉贇為君。)
(會遼主入寇,李太后命郭威將大軍擊之。)
(十二月。)
(威發大梁,館於澶州。)
(癸丑旦,將發,將土數千人忽大噪。)
(威命閉門,將士逾垣發屋而入)
太 后:天子須侍中自為之,將士輩已與劉氏為仇,不可立也。
(或裂黃旗以被威體,共扶抱之,呼萬歲震地。)
(因擁威南行,威乃上太后箋,請奉漢宗廟,事太后為母。)
(太后詔廢贇為湘陰公,以郭威監國。)
(遂即位。)
(郭威,邢州堯山人,今北直順德府唐山縣是也,改國號曰周,仍都大梁,是為
(後周太祖。)
(罷四方貢獻珍物,毀寶玩於庭,詔百官上封事,愛士恤民,用人得宜,為五代
(之令主。)
(太祖無嗣,以皇后兄柴守禮之子柴榮為嗣,封晉王。)
(在位三年殂。)
(晉王榮即位,是為世宗。)
(時北漢主聞太祖晏駕,自將兵三萬,與遼兵萬餘騎入寇。)
(周主自將兵御之,戰於高平之南。)
(合戰未幾,樊愛能、何徽引騎兵先遁,右軍潰,步兵千餘人,解甲呼萬歲,降
(於北漢。)
(周主見兵勢危,自引兵親犯矢石督戰。)
太 后:(宿衛將趙匡胤謂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屬何得不致死。
(乃身先士卒,馳犯其鋒,士卒死戰,無不一當百,北漢兵大敗。)
(愛能等聞捷,稍稍復還。)
謂 之:(周主責之曰)汝輩皆累朝宿將,非不能戰,今望風奔逃者無他,正欲以朕為奇
貨,賣與劉崇耳。
(悉斬之。)
(由是驕將惰卒,始知所懼,不行姑息之政矣。)
(因大閱諸軍,去老弱,擇精壯,募壯士以補之。)
(又命趙匡胤募壯士以補宿衛。)
(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毀銅佛以鑄錢。)
(世宗召陳摶,問以黃白飛升之術?)
太 后:(對日)陛下為天子,當以洽天下為務,安用此為?
(乃遣還山。)
(詔州縣長吏常存問之。)
(世宗既為周太祖嗣,人無敢言柴守禮子者,但以元舅處之,優其俸給,未嘗至
(大粱。)
(嘗以小忿殺人,有司不敢詰,世宗知而不問。)
(南唐北通契丹,欲伐周。)
(周世宗下詔親征南唐,命李重進將兵赴正陽。)
(南唐劉彥貞引兵來拒,重進大破之,斬彥貞,唐人大恐。)
(皇甫暉、姚鳳退兵清流關。)
(周主命趙匡胤襲之,暉等走入滁州,欲斷橋自守。)
(匡胤揮兵涉水,直抵城下,暉曰)
匡 胤:人各為其主,願容成列而戰。
(匡胤笑而許之。)
(暉整眾而出,匡胤擁馬突陣擊暉,擒之,並擒姚鳳,遂克滁州。)
(匡胤威名日盛,每臨陣,必以繁纓飾馬,鎧杖鮮明。)
匡 胤:(或曰)如此,恐為敵所識。
匡 胤:吾固欲其識之耳。
(南唐主屢敗而懼,遣李德明來言,請去帝號,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
(之地,仍歲輸金帛百萬,以求罷兵。)
(周主以淮南之地已半為周有,諸將捷音日至,欲盡得江北之地,不許。)
(唐主大怒,命弟齊王李景逵將兵二萬趨六合。)
(趙匡胤奮擊,大破之,於是唐之精銳盡矣。)
(是戰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匡胤陽為督戰,以劍砍其皮笠。)
105**時間: 地點:
(明日,閱遍皮笠有劍跡者數十人,皆斬之,由是部兵莫敢不盡死。)
(周以趙匡胤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周主還都。)
(命將圍壽春,連年不下,周主復自將伐南唐,抵壽春,唐壽州監軍周廷構以城
(降。)
(又攻濠、泗二州,二州皆降,進克楚州。)
(周主如迎鑾鎮,至江口,遣水軍擊破唐兵。)
(唐主恐,遂南渡。)
(又恥降號稱藩。)
(乃遣陳覺奉表,請傳位於太子宏翼,使聽命於中國。)
(覺至迎鑾鎮,見周兵之盛,白世宗請遣人渡扛取表,獻西川之地,划江為境,
(以求息兵,辭旨甚哀。)
匡 胤:(世宗曰)朕本興師止取江北,合爾主能舉國內附,朕復何求?
(賜唐主書,慰納之,諭以罷兵,不必傳位。)
(唐主奉表,獻江北四州,歲輸貢物數十萬。)
(於是江北悉平,南唐主更名景,去帝號,奉周正朔。)
(世宗以北鄙未復,將幸滄州,即日帥步騎數萬,直趨契丹之境,契丹守將皆舉
(城降,於是關南悉平。)
(又宴諸將於行營,議取幽州,適有疾而還。)
(世宗疾大漸,召范質等入受顧命,在位六年,壽三十九而崩。)
(世宗在番邸時,多務韜晦,及即位,人始服其英武,其御軍,號令嚴明,人莫
(敢犯。)
(其攻城對敵,應機決策,出人意表,動無不勝。)
(又勤於為治,百官簿籍,過目無所忘。)
(發奸摘伏,聰察如神。)
(閒暇則召儒者讀前史,商榷大義,性不好絲竹珍玩之物。)
(重農恤民,制禮作樂,文武參用,各盡其能。)
(人皆服其明,而懷其惠,故能破敵廣地,所向無前,足稱令主。)
(登遐之日,遠近哀慕焉。)
(世宗太子梁王宗訓即位,時方七歲,是為恭帝。)
(恭帝幼衝,中外物情,皆附於趙匡胤,密有推戴之意。)
(時鎮、定二州,傳言遼與北漢連兵入寇。)
(周主遣歸德節度使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率禁兵御之。)
(正月癸卯,發汴京,殿前都指揮使苗訓,善觀天文,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
(蕩者久之。)
匡 胤:(指示楚昭輔曰)此天命也。
匡 胤:(是夕次陳橋驛,軍士聚於驛門,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等相與謀曰)主上幼弱,
我輩出死力破敵,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
(都押衙李處具以其事白匡胤之弟匡義,及歸德掌書記趙普。)
(甲辰黎明,軍士擐甲執兵,直逼寢所)
匡 胤:諸侯無主,願冊太尉為天子。
(匡胤驚起,披衣未及時,黃袍已加身上矣。)
(眾即羅拜呼萬歲,掖之上馬,擁逼還汴,匡胤攬轡,誓諸將曰)
匡 胤: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汝主也。
太 后:(皆下馬曰)願受命。
匡 胤: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驚犯;公卿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市府庫,不得
侵掠;用命有重賞,不然當族誅。
太 后:諾。
(遂肅隊而行。)
(乙巳至汴,自仁和門入,秋毫無所犯。)
(匡胤令甲士歸營,而自退居公署。)
(將士擁范質、王溥等至,質以義讓匡胤,匡胤流涕曰)
匡 胤: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負慚天地,將如之何?
匡 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環挺劍厲聲曰)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質等相顧,不知所為。)
(溥降階先拜,質不得已,亦拜。)
(遂奉匡胤入宮,召百官至,晡時班定,猶未得禪詔。)
(翰林承旨陶谷出諸袖中,遂用之,宣徽使引匡胤就廷,北面拜受訖,乃掖升崇
(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
(奉周主為鄭主,在位半年,後十一年殂,宋主素服發哀,輟朝十日。)
(世宗七子皆壽終,奉符後為周太后,遷之西宮,周亡,凡三主,共十年。)
(五代通共五十三年。)
(宋主大赦改元,國號宋,是為宋太祖,石守信、高樓德等悉進爵有差。)
(華山隱士陳摶,聞太祖代周)
太 祖:天下自此定矣!
(宋祖開基,其說頗長,留待下回再敘。)
(其唐末河北七藩鎮,割據土宇,隱同列國,及殘唐十僭國,今且逐漸敘明,以
(便觀者。)
(唐末藩鎮有盧龍,初名平盧,今北直永平府盧龍縣等處是也。)
(自唐玄宗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起,及祿山反後,凡更二十七人,共易二十姓
(。)
(至劉守光稱帝於後梁末帝時,晉王李存勖擊破幽州,擒守光並其父仁恭斬之。
()
(有魏博,亦名天雄,今北直大名府等處是也,唐代宗時,田承嗣執史朝義妻子
(降,以為魏博節度使,凡更十九人,共易九姓。)
(至後梁末帝時,楊師厚卒,魏人以其地降於晉王李存勖。)
(有成德,後名武順,今北直正定府等處是也。)
(唐肅宗時,以安史降將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
(凡更十二人,共易四姓。)
(至後梁末帝時,王鎔為其下太保王德明所弒,晉王存勖討誅之;有澤潞,亦名
(昭義,今山西潞安府等處是也。)
(唐代宗時,以安史降將薛嵩為澤潞節度使,凡更三十人,共二十六易姓。)
(至丁會,以朱全忠弒昭宗,會降於晉王李克用。)
(又有淄青,今山東兗州府東平州是也。)
(唐肅宗時,以侯希逸為淄青等六州節度使。)
(凡五人,二易姓。)
(至李師道,唐憲宗遣兵討之,其下劉悟斬獻其首。)
(又有淮西,後名彰義,今河南汝寧府等處是也。)
(唐肅宗時,以來王真為節度使,凡八人,七易姓。)
(至吳元濟,唐憲宗遣李想討誅之。)
(又有滄景,亦名橫海,今北直河間府等處是也。)
(唐德宗時,以程日華為橫海軍節度使。)
(凡更二十七人,共十五易姓。)
(至盧彥威,於唐昭宗時,為劉守光之父劉仁恭所取。)
(又有宣武,今河南開封府等處是也。)
(唐德宗時,以劉元佐為宣武節度使,凡更十九人,共九易姓。)
(至唐實,於唐僖宗時,以朱全忠代之,後遂篡唐,此唐末河北藩鎮之大略也。
()
(至於殘唐五代諸僭國,前後共約十國,其最大莫如吳與南唐。)
(初,合肥人楊行愍以為盜見獲,刺史鄭棨奇其狀貌,釋之,後應募為兵,充盧
(州牙將,高駢以為盧州刺史,改名行密。)
(時高駢好神仙,呂用之、張守一、諸葛殷等共為妖妄,淫刑濫賞,奪人資財、
(婦女,人大怨恨。)
(畢師鐸、秦彥起兵討之。)
(秦彥殺高駢,並其子弟甥姪,共為一坎瘞之,楊行密盡取高駢故地。)
(唐昭宗以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據有江南江西等地。)
(行密取濠州,得徐州人李氏子,養以為子。)
(其長子渥憎之。)
(行密賜與徐溫為子,名之曰知誥。)
太 祖:(知誥勤孝過諸子,溫特愛之,每謂諸子曰)汝輩事我,能如知誥乎?
(使掌家事。)
(行密節度淮南十四年卒。)
(長子渥嗣。)
(渥驕侈信讒,多以舊怨殺人,燃十圍之燭以擊球,或單騎出遊,從者不知所之
(。)
(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泣諫不聽,遂謀作亂,因弒渥,渥嗣位三年。)
(顥立渥弟楊隆演,徐溫密使人斬顥於牙堂,暴其弒君之罪。)
(溫出鎮潤州,留養子徐知誥居廣陵輔政。)
(隆演嗣位十年,又僭王位二年卒。)
太 祖:(徐溫入朝,或勸溫自取,溫正色曰)我受楊氏厚恩,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
之,敢妄言者斬。
(乃迎立隆演之弟丹陽公溥。)
(及溫卒,吳王贈溫齊王,以徐知誥都督軍事。)
(吳王楊溥在王位六年,又僭稱帝十一年,為徐知誥所篡,號為讓皇,尋卒,諡
(曰睿,吳亡。)
(凡四世,共四十六年,稱帝十一年。)
(徐知誥稱帝,複姓李,改名升,國號唐,都金陵,是為南唐。)
(南唐主李升,字正倫,乃唐太宗子吳王恪之後也。)
(世本微賤,父榮早卒,升少孤,流落濠泗間。)
(楊行密得之,奇其狀貌,囑其將徐溫養以為子。)
(及長,身長七尺,廣顙隆準,為人好學,溫厚有謀。)
(篡位後,追尊徐溫為忠武皇帝,廟號義祖,立唐七廟。)
(勤儉愛民,興利除害,在位六年,以服方士靈丹,疽發背而殂,廟號烈祖,長
(子璟嗣位。)
(璟性和柔,好文事,喜人順己。)
(於是諛臣日進,政事日亂。)
(既克建州,並有殷國,復破湖南,並有楚國,益驕肆,有併吞天下之志。)
(遣使通契丹及北漢,約共圖中國。)
(周世宗將兵伐之,唐兵大敗,去帝號,盡獻淮南江北之地。)
(划江為界,奉表稱臣於周。)
(唐主在帝位十九年,去帝號稱國主者四年,徙都豫章。)
(以境土蹙弱,憂慮成疾而殂。)
(廟號元宗。)
(子煜時留建康,遂即位。)
(煜酷信佛法,出禁中金錢,募人為僧。)
(都下僧將萬人,皆仰給於縣官。)
(唐主與後服僧衣,誦佛經,拜跪手足成贅。)
(宋太祖聞之,乃選少年有口辯者為僧,南渡見唐主,論性命之說。)
(唐主信重,謂之一佛出世。)
(自是不復以治國守邊為事。)
(宋遣曹彬將大軍取江南,江南主日於後苑引僧及道土誦經,宋師駐城下累日,
(江南主猶未知。)
(及知之,乃遣使召都虞侯朱令贊,將上江兵入援,遣吏部尚書徐鉉等貢方物,
(上表求退師。)
謂 之:(鉉言於宋帝曰)李煜無罪。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奈何見伐?
(反覆論辯不已。)
謂 之:(帝怒曰)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帝,豈容他人鼾睡耶?
(鉉惶恐而歸。)
(唐朱令贇入援,眾號五十萬,順流而下。)
(曹彬擊敗之,遂擒令贇。)
(金陵孤城愈蹙,一日城將破,彬忽稱疾不視事。)
(諸將皆來問疾,彬日)
諸 將:餘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君誠心自誓,於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
矣。
(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彬即稱愈,遂克升州。)
(江南主率臣僚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
(煜治裝畢,遂與其宰相湯悅等四十五人赴汴京。)
(煜嗣位十九年而降於宋,南唐亡,凡三主,共三十九年。)
(其見滅於南唐者,有閩國,亦號殷。)
(唐僖宗時,壽州屠者王緒,與其妹夫劉行全,聚眾五百,盜據本州,復陷光州
(,有眾刀餘人,蔡州節度使秦宗權表為光州刺史。)
(固始縣佐王潮及弟審邽、審知皆以才氣知名,緒以潮為軍正,信用之。)
(時黃巢已平,秦宗權責租賦於光州刺史王緒,緒不能給,宗權怒擊之,緒懼,
(悉光、壽二州兵渡江,轉掠江、洪、虔州,又陷汀、漳州,然皆不能守。)
(王緒以漳州道險糧少,令軍中無得以老弱自隨,惟王潮兄弟扶其母以從。)
諸 將:(緒責之,潮等曰)人皆有母,未有無母之人,將軍奈何使人棄其母乎?
(緒怒,令斬其母。)
謂 之:(潮等曰)潮等事母如事將軍,既殺其母,安用其子,請先母死。
(將士為之請,乃舍之。)
謂 之:(有望氣者謂緒曰)軍中有王者氣。
(於是緒見將士有勇略魁岸者,皆殺之,劉行全亦死,眾皆自危。)
(行至南安,潮說其前鋒將伏壯士篁竹中,就馬上擒緒,反縛以徇。)
(前鋒將推潮為將軍,引兵還光州,所過秋毫無犯,遂取泉州,遣使降於觀察使
(秦岩。)
(岩表潮為泉州刺史。)
(潮沉勇有智略,招懷離散,均賦繕兵,吏民悅服。)
(秦岩病卒,詔以潮為觀察使,未幾,升福州為威武軍,以潮為節度使。)
(一年卒,表其弟審知為威武留後,朝廷因而命之。)
(審知狀貌雄偉,隆準方口,常乘白馬,軍中號為白馬三郎。)
(後梁篡位,以審知為閩王。)
(審知儉約,寬刑薄賦,好賢下士,境內以安。)
(嗣位二十九年卒,子延翰嗣,驕淫殘暴,自稱大閩國王,以弟延鈞為泉州刺史
(,義弟延稟為建州刺吏,皆令採擇民間美女,三人皆諫,遂有隙,二人合兵襲
(福州,殺延翰。)
(翰嗣位一年,眾推延鈞為留後,更名璘。)
(璘好神仙,大作宮殿,用度不足。)
(以薛文杰為國計使,文杰巧佞諂媚,陰求富民之罪,而籍沒其財,被榜掠者,
(胸背分受,乃以銅鬥火燙之,國人皆怨怒。)
(太后及長子繼鵬泣請於璘而殺之。)
(璘後陳金鳳善淫,曲盡其妙,閩王嬖之。)
(後與倖臣歸守明、李可殷等私通,國人皆惡之。)
(會璘疾甚,長子繼鵬與皇城使李仿殺李可殷。)
(璘力疾視朝,推求可殷死狀,仿大懼,遂帥所部兵鼓噪入宮,弒璘。)
(繼鵬殺陳后。)
(璘嗣位九年,又稱帝三年而被弒。)
(子繼鵬立,更名昶。)
(昶既嗣立,驕縱好聚斂,重方士而崇宮室,又忌殺宗族。)
(其叔父延義弒之而自立,昶僭位三年。)
(延義更名曦,曦驕淫苛虐,宗族勛舊相繼被誅,每乘醉殺人,僭位六年,朱文
(進弒之而自立。)
(時審知子延政已據建州稱帝,改國號曰殷。)
(會南唐查文徽表請擊殷,南唐主遣徽興兵南下,延政使人詐告福州曰)
唐 主:唐助我討賊臣,大兵今至矣。
(福人大懼,斬文進以降於延政,唐兵與閩相持未決,唐查文徽請唐主王益兵,
(唐主遣將軍祖全恩將兵會之,閩兵大敗,唐兵拔鐔州,又拔建州,殷王延政降
(,僭位三年,汀、泉、漳等州相繼皆降,閩亡,凡七傳,四主,共五十年,內
(稱帝二十年。)
(其見滅於南唐者,又有淮南,亦號楚國。)
(唐僖宗時,秦宗權與楊行密爭揚州,馬殷與劉建鋒等俱屬宗權將孫儒。)
(及行密擊斬孫儒,劉建鋒、馬殷收餘眾七千走洪州,推建鋒為帥,至江西,眾
(十餘萬,殺武安節度使鄧處納,自稱留後。)
(建鋒既得志,嗜酒不親政事。)
(長直兵陳瞻妻美,建鋒私之。)
(瞻殺建鋒,諸將殺瞻。)
(馬殷嘗同建鋒領兵,眾服之,推為留後。)
(唐昭宗以馬殷為湖南節度使。)
(殷練卒厲兵,盡取湖南之地,節度湖南二十一年,又建楚國,在王位四年殂,
(遺命諸兄弟相繼。)
(子希聲立,聲嗣位二年殂,弟希范立。)
(范縱意聲色,為長夜之飲,內外無別。)
(盛為宮室,選美女,率子弟僚屬游宴。)
(嗣位十五年,希范弟希廣立。)
(嗣位三年,懦弱不能自決,庶兄希萼爭立,廣不忍殺其兄,反為其兄希萼所弒
(。)
(萼篡位一年,多思舊怨,殺戮無度,縱酒荒淫,悉以軍府事委庶弟希崇。)
(崇多私曲,政刑紊亂,軍民皆怨。)
(指揮使徐威等以兵廢希萼而立希崇。)
(初,希萼素有怨於衡山人彭師暠,希崇送希萼至衡山幽之,實欲衡山人殺之。
()
(而衡山彭師晨奉希萼愈謹,聚眾萬餘人,立希萼為衡山王。)
(而希崇日縱酒荒淫,命婦女裸侍,為政不公,語多驕妄,國人不附。)
(徐威等患之,密表請兵於南唐。)
(南唐主命邊鎬將兵擊楚,希崇、希萼皆降。)
(楚亡,凡六傳,共五十六年,內建國稱王者四十五年。)
(唐既平湖南,悉收其金帛美女、倉粟亭館、花果之類,皆徙金陵,遣郎中楊繼
(勛等收租賦,專務苛刻,湖南人大失所望。)
(南漢主劉晟遣兵爭嶺南之地,大敗唐師。)
(楚辰州刺史王逵乘間迎劉言為帥,擊敗唐兵,盡復馬氏嶺北敵地。)
(惟郴連入於南漢,奉表乞降於周。)
(周許之,以言為武平節度使,在任二年,周行逢、張文表勸王逵自取之。)
(逵殺劉言,奉表於周,求為節度使。)
(亦許之。)
(周主自將伐南唐,詔王逵攻南唐鄂州。)
(逵領兵過岳卅,團練使潘叔嗣燕犒甚謹,逵左右求取無厭,叔嗣帥眾襲逵,逵
(敗死,在任二年。)
(叔嗣迎周行逢為武平留後。)
(行逢誘執潘叔嗣,數其罪而斬之。)
唐 主:(周以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行逢在任七年,疾甚,謂子保權曰)我死,張文表
必為亂,萬不得已,當舉族歸朝,無令陷於虎口。
(及卒,文表果為亂,保權請兵於宋,宋祖遣兵赴之,保權已誅文表,弘佐立。
()
(佐好書禮士。)
(躬勤政事,發伏摘奸,人不能欺,嗣位六年殂,弟弘亻宗嗣。)
(亻宗性剛嚴,大將胡進思忌,遂廢之,而立其弟弘俶。)
唐 主:(弘俶曰)能全吾兄,乃敢承命。
(進思許之,俶遣兵衛之。)
(進思屢欲弒亻宗,俶保全之,進思憂慮而死。)
(俶徙於亻宗東府,為築宮室,治園囿以娛悅之,歲時供饋甚厚。)
(俶遣使入貢於宋,宋主謂之曰)
宋 主:江南倔強,不朝,我將討之,元帥當助我,無惑人言。
(密告以師期。)
(吳越王做帥兵五萬攻常州,拔之。)
宋 主:(江南主貽俶書曰)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宋天於易地酬勛,王亦大梁一
布衣耳。
(俶不答,以書上宋,宋帝優詔褒之。)
(吳越王俶聞唐亡而懼,帝亦謂其使者,願與一相見。)
(俶與妻孫氏、子惟濬、孫承祐來朝。)
(帝賜禮賢宅以居,親幸宴之,賞賜甚厚。)
(賜俶劍履上殿,書詔不名。)
(命與晉王匡義敘昆弟之禮,封孫氏為王妃,留兩月遣還。)
(帝賜以黃袱,封識甚固。)
戒 之:途中宜密觀。
(及啟之,則皆群臣乞留俶章疏也,俶益感懼。)
(既歸視事,命徙坐於東偏,謂左右日)
群 臣: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違顏咫尺,俶豈敢寧居乎?
(每修貢,必列於庭,焚香再拜,而後遣之。)
(至宋太宗三年,吳越王俶朝於宋,求還不許,其臣崔仁冀曰)
太 宗: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功為都知兵馬使。
(時王仙芝與黃巢餘黨侵掠江淮兩浙間,獨畏二人,不敢犯臨安。)
(高駢聞而壯之,召昌及鏐,欲與共討賊。)
(鏐見駢無討賊心,說昌辭去。)
(昌自石鏡引兵入據杭冊,鎮海節度使周寶不能制,表昌為杭州刺史。)
(時王鐸將劉漢宏據浙東,欲並江西。)
二 人:(董昌謂錢鏐曰)汝能取越州,吾以杭州授汝。
(鏐擊破浙東軍,克越州,越州今紹興府是也。)
(劉漢宏走,台州刺史杜雄執送昌斬之。)
(昌遂徙鎮越州,以鏐知杭州府事。)
(會鎮海節度使周寶為其下劉浩、薛朗等所逐,鏐討平之,拔常州及潤州(潤州
(今鎮江府是也),又拔蘇州。)
(唐昭宗以錢鏐為鎮海節度使,以董昌為浙東威勝節度使。)
(董昌求為越王,朝廷未許,昌遂自稱帝,號大越,羅平令群下謂己為「聖人」
(。)
二 人:(錢鏐遺昌書曰)與其閉門作天子,陷九族百姓於塗炭,豈若開門作節度使,終
身富貴耶?及今悛悔,尚可及也。
(昌不聽。)
(鏐將兵詣越州城下,昌戰敗,固守越州,鏐破斬之,傳首京師,遂以鏐兼鎮海
(、威勝兩節度使。)
(鏐拔淮南之松江、無錫、常熟、華亭、湖州等地;鏐又取嚴州,遂取金華及衙
(州。)
(梁朱溫篡位,以錢鏐為吳越王,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之制,惟不改元
(稱帝。)
(吳越與吳爭常州,戰於無錫,為吳所敗,殺吳越將何逢。)
(斬首萬級。)
(鏐見何逢被殺,悲不自勝,將士感悅,皆心附之。)
(鏐自少在軍中,夜未嘗寐,倦極則就圓木小枕。)
(寐熟輒硼而寤,名曰警枕。)
(置粉盤於臥內,有所記則書盤中。)
(或寢方酣,外有白事者,令侍女振紙即寤。)
(鏐善事天子,始與吳爭地,後與吳連和,境內以安。)
(為節度使三十年,又建國十年殂,中子傳瓘立,更名元瓘,撫御將帥,和好兄
(弟,境內稱安,嗣位九年賦予硼功,補石鏡鎮將。)
(臨安人錢鏐,字具美,素無賴,販鹽為盜,有術者望鬥牛間有王氣,占之在臨
(安。)
(乃以相法隱市中,陰求其人,與縣錄事鐘起善,私以告起。)
(起為置酒,悉召縣中豪傑為會,術者遍觀,皆不足當。)
二 人:(會術者過起家,鏐適從外來,術者大驚曰)此真貴人也。
太 宗:(因顧起曰)君之貴,因此人。
(初,起諸子常從鏐飲博,起輒禁之。)
(至是,始縱其子與鏐游,時貸其窮乏。)
(鏐善射與槊,以驍勇聞,事董昌有保權。)
(牙將張從富挾保權以拒宋,宋擊破之,斬從富,獲保權以歸,釋為衛將軍。)
(尋遷羽林將軍以善終,湘湖悉平。)
(自劉言至保權,再共十三年而亡,此外又有吳越。)
(唐僖宗時,王郢作亂,劫掠浙江、福建等地,陷明、台二州,大為民患。)
(及賊平,臨安人董昌以土團討賊,土禍且至,俶乃籍境內十三州一軍八十六州
(縣以獻,帝御崇元殿受之。)
太 宗:(俶朝退,將佐始知之,皆慟哭曰)吾王不歸矣。
(俶嗣位三十一年而亡,後又十年而卒。)
(宋太宗封俶為王,諸子孫皆為顯官,七子皆貴顯。)
(吳越亡,凡五世,共八十一年,內建國五十六年。)
(此外又有前蜀、後蜀。)
(前蜀者,唐僖宗時,舞陽人王建隆目廣顙,狀貌偉然,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
(私鹽為事,裡人謂之「賊王八」,為田令孜假子,拜衛將軍。)
(僖宗自鳳翔移幸興元,以王建為清道使,使奉璽以從。)
(至大散關,鳳翔李昌符焚棧道幾斷,建控帝馬,冒煙燄中過,宿阪下,帝枕建
(膝而寢,既覺流涕,解御衣賜之。)
(及田令孜敗,王建以令孜黨,出為四川和州刺史。)
(建驍勇,知人善任,聽言納諫,士樂為用。)
(召募溪洞酋豪,有眾八千,襲閬州,逐楊茂實,進攻西川節度使陳敬瑄,表敬
(瑄之罪於朝,求討敬瑄以自贖。)
(詔削敬瑄官爵,以建為節度使。)
(建攻斬陳敬瑄,拔成都,據有西川之地。)
(復攻殺顧彥暉於梓州,並有東川之地,遣使入貢,並修好於朱全忠。)
(及全忠篡位,建移檄諸道,欲與岐晉會兵,興復唐室。)
(卒無應者,建遂自稱帝。)
(建於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
(太子作亂,為衛兵所殺。)
(建立幼子宗衍為太子。)
(蜀主建久疾昏,督任節度使十七年,又稱帝十年殂。)
(少子衍立,衍奢縱無度,日與徐太后、徐太妃游宴貴臣之家,及游近郡名山,
(所費不可勝記。)
(強取民間女子納宮中,太后、太妃各有悻臣,每賣官人數,大則以賂多者得之
(。)
(衍有寵姬徐氏,別號花蕊夫人,有美色,亦以淫亂聞。)
(衍每好微行,酒肆娟家,無所不到,又以韓昭、潘在迎等為狎客,與宮女雜坐
(,謔浪褻狎,無所不至。)
(王承休妻嚴氏色美,蜀主衍私焉。)
(以秦州多美婦人,蜀主封承硼為魯國公、天雄節度使,使治秦州,以採擇美女
(。)
(承休強取民間美婦,教以歌舞。)
(毀府署為行宮,請蜀主臨幸秦州觀之。)
(衍引兵發成都。)
(後唐主李存前遣子繼岌及郭祟韜伐蜀,蜀武興節度使王承捷告唐主西上,衍急
(欲與承休妻相會,且觀女戲,不以為意。)
(承捷以鳳、興、文、扶四州降。)
(衍至利州,遇威武卒逃回,始信唐兵之來,意欲迎敵,兵皆憤怨不肯戰,遂降
(。)
(前蜀亡。)
(凡二世,共三十五年,內稱帝十七年。)
(衍降後,一家俱為後唐王所殺,及後唐大將郭崇韜以無罪被殺。)
(唐以董璋為東川節度使,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
(知祥後據蜀,是為後蜀。)
(後蜀孟知祥,刑州龍岡人,今北直順德府邢台縣是也。)
(知祥既為節度使,蠲除橫賦,安集流散,下寬大之令,與民更始,陰有據蜀之
(志。)
(閱庫中鎧甲,得二十萬,置左右牙兵十六營。)
(後唐明宗時,東川節度使董璋反,知祥亦與同反。)
(唐使石敬塘攻劍州,不克,還屯劍門,以運糧不繼,燒營北歸。)
(董璋會諸將謀襲西川成都,反為知祥所敗。)
(璋還梓州,知祥破斬之,因兼有東川之地,上表謝罪於唐,唐以知祥為蜀王,
(未幾,稱帝於成都。)
(知祥為節度使九年,僭號一年殂。)
(子仁贊立,更名昶。)
(昶日事奢縱荒淫。)
(以蠟書與北漢約同舉兵伐宋。)
(細作趙彥韜獻之宋,宋主得書,以王全斌為大將,劉光義、崔彥進、王仁贍、
(曹彬等將步騎六萬,分道伐蜀。)
(蜀兵大敗,蜀主昶請降,嗣位三十二年,宋主以呂餘慶知成都府事,後蜀亡,
(凡二世,共四十一年,內稱帝三十三年。)
(初,徐匡璋納女於昶,拜貴妃,亦號花蕊夫人。)
(意花不足擬,似花蕊輕盈也,與昶極相愛。)
(王師平蜀,宋主聞花蕊名,命別將護送入宮,納為妃。)
(昶美丰儀,喜獵善彈。)
(夫人心嘗憶昶,悒悒不敢言,因自畫昶以祀,復佯言於眾曰)
三夫人:祀此神者多子。
106**時間: 地點:
(一日,宋祖見而問之,夫人亦托前言,諱其姓,遂假張仙,自是求子者多祀之
(,迄今不改。)
(此外又有南漢。)
(初,上蔡人劉安仁,商於南海,因家焉,子謙為廣州牙將,升封州刺史,封州
(,今廣東肇慶府封川縣是也。)
(及卒,子隱居喪於賀江,士民百餘人謀亂,隱一夕盡誅之。)
(嶺南節度使劉崇龜表為封川刺史,諸賊為亂者,隱與戰,悉擒斬之。)
(唐昭宗時,以重賂結好朱全忠,全忠奏以為清海節度使,屢進爵南海王,凡十
(一年卒。)
(弟嚴立,謂中國紛紛,天下尚且無定,安能及遠,遂稱帝,改名襲。)
(窮奢極麗,宮殿悉以金玉珠翠為飾。)
(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
(罪人投之,謂之水獄。)
(末年尤猜忌,不信臣下,專任宦者,由是宦者大盛。)
(為節度使六年,又稱帝二十六年殂。)
(子弘度立,更名玢,驕奢不親政事,作樂酣飲,裸男女而觀之,左右忤意輒死
(,無敢諫者。)
(嗣位一年,弟晉王弘熙弒之而自立。)
(弘熙更名晟,盡誅諸弟及其諸子,悉納其女,以充後宮,作離宮千餘間,飾以
(珠寶。)
(設鑊湯、刀山、鋸忤之刑,號生地獄。)
(以宮人盧瓊仙、黃瓊芝等為女侍中,朝服冠帶,參決政事。)
(宗室勛舊,誅戮殆盡。)
(惟宦官林延遇等用事。)
(晟嗣位十五年殂。)
(子繼興立,更名鋹,時年十六。)
(鋹謂群臣皆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惟宦者可任,於是國事皆決於女侍中盧
(瓊仙及宦官龔澄樞等。)
(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元,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
(一狀元聞之懼,辭官而逃,及抵家,則候閹者已在門矣。)
(狀元請與妻孥決別,三晝夜而後就刑,許之。)
(三日後,即於其家閹焉。)
(鋹得波斯女,丰姿而慧豔,善淫,曲盡其妙,鋹嬖之,賜號媚豬。)
(鋹好觀人交,選惡少年,配以雛宮人,就後園褫衣,使露而偶,鋹扶媚豬巡行
(,觀其交接之勢,號曰「大體雙」。)
(見女子號叫畏避,則大喜;見男子勢弱,則鞭之。)
(又擇美男子與媚豬對,鳥獸見之,熟亦作合。)
(鋹舉兵侵宋,宋太宗命潘美為將,尹從珂為副以討之。)
(南漢都統李承渥將兵十餘萬,屯蓮花峰下,列象為陣。)
(潘美集勁弩射之,象奔還,乘象者皆墮,反踐承渥軍,軍遂大潰,承渥僅以身
(免。)
(宋師下韶州,遂克英、雄二州,進次攏頭,漢主大懼。)
(宋師直進,鋹焚其府庫宮殿,明日出降。)
(南漢亡,凡四世,共六十八年,內稱帝五十五年。)
(此外又有北漢。)
(北漢起後漢高祖劉知遠之母弟劉崇。)
(崇,太原人,美鬚眉,目重瞳子。)
(少無賴,嗜酒才博,嘗黥為卒。)
(高祖鎮河東,以為都指揮使。)
(及即位,以為太原留後。)
(隱帝立,以城節度使,崇乃收豪傑,籍民為兵。)
(及郭威弒隱帝,崇將起兵討之。)
三夫人:(會威立崇之子贇為漢嗣,崇喜曰)吾兒為帝矣。
(遂罷兵。)
(及郭威自立為帝,廢贇為湘陰公。)
(劉崇遣使請贇歸晉陽。)
三夫人:(周主報曰)湘陰公比在宋州,今方取歸,必令得所,公勿以為忱。
107**時間: 地點:
(未幾,弒贇於宋州,崇乃稱帝於晉陽,所有者:
( 並、代、憲、隆、忻、嵐、汾、沁、遼、蔚、麟、石十二州之地。)
(宰相俸錢,月止百緡,節度使二十緡,其餘薄有資給而已。)
太 宗:(崇謂諸將曰)朕以高祖之業,一朝墜地,今日位號,不得已而稱之,朕是何天
子?卿是何節度使耶?
(遣使通好於契丹遼主,遂冊命崇為大漢神武皇帝,更名曰旻。)
(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役繁重,民不聊生。)
(北漢主旻聞後周太祖晏駕,甚喜,約契丹同伐周,戰於高平之南,敗還;周世
(宗伐北漢,亦不克而還。)
(北漢主旻稱帝六年殂,子承鈞立,更名鈞。)
(鈞性孝謹,既嗣位,勤於政事,愛民禮士,境閒粗安。)
(其上表於契丹稱男,契丹謂之兒皇帝。)
(初,北漢世祖旻女適薛鈞,生子繼恩;再適何氏,生子繼元,二子俱幼孤。)
(世祖以鈞無子,命養以為嗣,鈞在位十一年殂,養子繼恩立,立二月,而為供
(奉官侯霸榮所弒。)
(宰相郭無為使人殺霸榮,而立繼恩之弟繼元。)
(繼元亦鈞養子,即何氏子也。)
(性殘忍,世祖子十餘人,皆為所殺。)
(宋太祖親征北漢,圍太原城,不克而還。)
(初,宋太祖嘗微行,雪夜過趙普家,與普謀取北漢。)
太 祖:(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
國,則太原彈丸之地,將安逃乎?
(帝以為然,故雖連年攻伐,敗遼師,然至城下,輒退師不取。)
(蓋北漢恃遼以為援,宋祖並欲誘致遼而疲弊之,因並滅之。)
(故太祖不滅北漢,是計也,非力不足也。)
(宋太宗興國四年,以潘美為大將,師崔彥進、李漢瓊等六將軍,太宗自將,分
(道伐北漢。)
(北漢求救於契丹,遼主遣耶律沙將兵救之,戰於白馬嶺下,遼師大敗。)
(宋師圍太原,攻城甚急,繼元嗣位十二年,奉表乞降於宋。)
(宋封為彭城郡公,北漢亡,凡四世,共二十九年。)
(又北漢主鈞義子劉繼業,為北漢將,甚驍勇,盡忠北漢,殺宋師甚眾。)
(宋帝使繼元招而降之,使複姓楊,更名業,號楊無敵。)
(其後,王亻先強令其將兵擊遼,敗死,即世所謂楊老令公是也。)
(業子延昭,昭子充、廣,廣子貴遷,遂有四川播州之地,為播州宣慰使,至明
(萬曆時始亡。)
(此外又有南平。)
(初,河南陝州硤石人高季昌,少為汴州富人李讓家僮。)
(唐昭宗時,朱全忠為宣武節度使,李讓入資於全忠,得倖為養子,易其姓,名
(曰朱友讓。)
(季昌因讓得進,全忠奇其才,命讓以子畜之,以為指揮使。)
(及梁兵攻鳳翔,李茂貞堅壁不出。)
(季昌請以計誘致岐兵而敗之,由是知名。)
(梁主篡立,以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季昌安
(集流散,民皆復業。)
(潛有據荊南之志,造戰船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招聚亡徒,交通吳蜀,梁
(不能制。)
(梁奉季昌為渤海王,季昌又降於唐,更名季興,唐封季興南平王。)
(唐魏王繼岌送蜀貨四十萬,浮江而下,季興殺而奪之。)
(唐主詰之,季興言當問之水神。)
(唐主遣兵伐之,因亂不克而還。)
(季興在官二十二年卒,子高從誨嗣。)
(從誨性明達,親禮賢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以經史自娛,省刑薄賦,境內以安。)
(荊南介居湖南、嶺南、福建之間,地狹兵弱,自高季興時,諸道入貢過其境者
(,多掠奪其貨幣。)
(及諸道移書詰讓,威加以兵,不得已,復歸之,曾不為愧。)
(及從誨立,唐、晉、契丹、漢更據中原,南漢、閩、吳、蜀皆稱帝。)
(從誨利其賜與,所向稱臣。)
(堵國賤之,謂之高無賴。)
(從誨嗣位二十年卒,子高葆融立。)
(融嗣位十二年卒,母弟保勖立。)
(勖嗣位二年卒,保融子繼衝立。)
(繼衝嗣位一年,宋太祖因湖南周行逢乞師討張文表之便,假道江陵,繼衝以牛
(酒犒師,而宋兵已襲取其地矣。)
(繼衝乃盡籍其境內所有,以降於宋。)
(宋以繼衝為武寧節度使,南平亡,凡四世,共五十七年。)
(此外有契丹即遼國,另見三十二回,不贅。)
(此外又有南詔,即今云南地,以時為外國,不載,略見第四十一回中。)
(至於宋祖既受周禪,如何治國,如何平定天下,話長,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宋太祖統中原未能混一)
(詞曰:
( 檢盡殘編並斷簡,細數興亡,總是英雄漢。)
(物有無常人有限,到頭落得空長歎。)
(富貴榮華春過眼,漢主長陵,霸王烏江岸。)
(早悟夜筵終有散,當初睹甚英雄漢。)
108**時間: 地點:
(卻說宋太祖姓趙名匡胤,涿郡人。)
(今北直順天府涿州是也。)
(高祖眺,為唐幽都令。)
(曾祖珽,為唐御史申丞。)
(祖敬,為涿州刺史。)
(父弘殷,為周檢校司徒、岳州防禦使。)
(弘殷娶杜氏,生匡胤於洛陽夾馬營,赤光滿室,營中異香,經宿不散,人謂之
(香孩兒營。)
(及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累宮殿前都指揮使,掌軍政,數立大功,人望歸之。)
(周世宗嘗於文書囊中,得長三尺餘木,題云)
匡 胤:點檢作天子。
(時張永德為殿前都點檢,命匡胤代之。)
(及恭帝宗訓立,加檢校太尉,領歸德節度使。)
(時主少國疑,中外密戴匡胤。)
(陳橋兵變,遂代周而有天下。)
(以火德王,都汴京,立七廟,追帝其祖考。)
(增葺學宮,塑先聖先賢像,自為贊書於孔顏端座,於是臣庶始貴學。)
(以范質、王溥同平章事。)
(質等自以周朝舊臣,稍存形跡,且憚宋主英睿,乃請用札子,各疏其事而取旨
(。)
(上從之,後世用札子奏事始此。)
(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會北漢伐宋,宋擊破之,筠自焚死。)
(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復起兵反,宋擊破之,進亦自焚。)
太 祖:(太祖謂趙普曰)天下自唐李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竊相
踵,戰爭不息,其故何也?
匡 胤:(普對曰)此無他,方鎮之權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宜制其錢谷,收其甲兵,則
天下自安矣!
(太祖大悟。)
109**時間: 地點:
匡 胤:(一日因晚朝,與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
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朕終夕未嘗安枕也。
太 祖:(守信等曰)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敢異心?
太 祖:卿等固然,如麾下欲富貴何?一旦有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矣。
匡 胤:(守信等泣謝曰)臣等愚不及此,願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路。
太 祖: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以圖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
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多買
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為歡,以終其天年,上下相安,不亦喜乎?
匡 胤:(守信等皆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而骨肉也。
110**時間: 地點:
(明日皆稱病,乞罷典兵,賜賚甚厚,唯石守信兼職如故,其實兵權不在也。)
(其諸州守土官,帝用趙普謀,或因其卒,或因遷徙致仕,皆以文臣代之。)
(又令各州諸節鎮,得自奏事,不屬諸藩,於是節度使之權始輕。)
(以呂餘慶參知政事,詔百官以次轉對,指陳時政得失。)
(事關急切者,許非時上章奏聞。)
(詔舉孝弟力田,奇才異能,文武可用者。)
(太祖朝杜太后於殿上,群臣稱賀。)
(太后愀然不樂,左右異之。)
太 后:吾聞為君難,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則求為匹夫而不可得。
太 祖:(太祖再拜曰)謹受教。
(及杜太后疾革,召趙普入受命,謂宋主曰)
太 后: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宋 主:正由祖考及太后之積慶耳。
太 后:不然,由周世宗以幼兒主天下,故汝其得至此。汝萬歲後,當傳位光義,光義傳
光美,光美傳德昭,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也。
宋 主:(宋主泣曰)敢不如教!
泣 下:(後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
泣 下:(普即就櫥面為約誓書,於紙尾署曰)臣普記。
(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太后遂殂。)
(帝遣慕容延钊、李處耘伐荊南,並襲南平。)
(南平高繼衝、荊南周保權俱降,湘湖悉平。)
(命王全斌等伐蜀,蜀主孟昶降。)
(全斌在蜀,縱部下淫掠子女,奪取財物,蜀人苦之,遂作亂。)
(曹彬招慰擊破之,兩川遂定。)
(是役也,惟劉光義、劉廷讓廉謹,曹彬能戢下,上優賞之。)
(使潘美將兵伐南漢,克廣州。)
(南漢主劉鋹降,兩廣悉定。)
(帝遣使諭江南國主入朝,不至,遣曹彬將兵十萬伐之。)
(將行,帝戒之)
戒 之: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也。
泣 下:(且以劍授彬曰)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
(潘美等皆失色。)
(自王全斌平蜀,多殺人,上每恨之。)
(彬性仁厚,故專任焉。)
(彬克江南,振旅而還,封江南主李煜為違命侯。)
(彬歸自江南,舟中惟圖籍衣衾而已。)
泣 下:(閣門進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
(時人嘉其不伐。)
(以上削平諸國事跡,各見上回諸國,下不贅。)
(諸國既平,吳越大懼,遣使納賂於趙普。)
(初,帝每微行,屢幸趙普家,相與謀事甚密。)
(至是,帝又幸其第,會吳越所遣使適到,致書於趙普,及海物十瓶,置於廡下
(。)
(未及發而帝至,倉卒不暇屏。)
(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
泣 下:(帝曰)海物必佳。
(即命啟之,皆瓜子金也。)
泣 下:(普惶恐謝曰)臣未發書,實不知。
上 皇:第受之,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輩爾。
(普不自安,遂求罷政。)
(又上表於帝,乞遵太后遺詔,傳位晉王光義,帝手封其表,藏之宮中。)
(宋都東京開封府汴梁,而以洛陽河南府為西京,帝如西京,遂封其父宣祖墓安
(陵,祭天地於當郊。)
上 皇:(都民垂白者相謂曰)我輩少經亂離,不圖今日復睹太平。
(天子儀衛有泣下者。)
(帝欲留都洛陽,群臣咸諫,弗聽。)
(晉王光義言其非便,帝曰)
群 臣:遷河南未已,終當居長安耳。
群 臣:(光義問其故,帝曰)吾欲西遷,據山河之勝,以去冗兵。
上 皇:(光義曰)在德不在險。
(力請還汴,帝不得已,從之。)
上 皇:(因歎曰)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盡矣。
(遂還東京。)
上 皇:(五星聚奎,竇伊曰)天下自此太平,文明自此日盛矣。
(帝友愛光義,數幸其第,恩禮甚厚。)
(光義嘗有疾,親為灼艾,光義覺痛,帝亦取艾自炙,以分其痛。)
(帝元配賀氏早卒,繼王氏,又宋氏。)
(宋氏欲立皇子德芳,十月壬子,夜大雪,帝召晉王光義,屬以後事,宦官宮妾
(悉屏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主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
既 而:(既而帝引玉斧戳地曰)好為之。
(俄而帝崩,在位十七年,壽五十歲。)
(帝仁孝豁達,質任自然,不事矯飾,宮中葦簾,緣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
(再。)
(性嚴重寡言,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
(聞人有奇書,不吝千金購之。)
既 而:(嘗讀二典,歎曰)堯舜之世,四凶之罪,止於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耶?
(於是立法,鞭撲不行於殿陛,罵辱不及於公卿,臣下除謀反外,不得誅戮。)
(故臣下得以有為,而忠君愛國之心,油然而興矣。)
(帝既崩,弟晉王光義立,是為太宗,更名臯。)
(吳越王錢俶來朝,上留之不遣,俶懼,盡獻其地,封俶為淮海國王。)
(上遣潘美等分道伐北漢,又自將繼之。)
太 宗:(遼遣使來言曰)何名而伐漢也?
既 而:(帝曰)河東逆命,所當問罪,若北朝不援,和約如故;不然,惟有戰耳!
(潘美等屢敗北漢兵,北漢求救於遼,遼遣兵赴之,潘美等大敗遼師,盡銳以攻
(北漢,北漢主出降。)
(帝發太原,遂伐遼,遼將多降。)
(遼耶律學古守燕,悉力御宋,不能支。)
(遼主遣耶律休哥救燕,帝與遼將耶律莎大戰於高梁河,沙敗,將遁,休哥兵適
(至,與耶律斜軫分左右翼以進。)
(刻戰,帝大敗,急乘驢車走免,自是遼好遂絕。)
(太祖適子德昭,從帝攻太原,軍中嘗夜驚,不知帝所在。)
(有謀立德昭者,帝不悅。)
(及還,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
太 祖:(帝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德照退而自刎。)
太 祖:(帝聞之驚悔,往抱其屍,哭曰)癡兒何至此耶?
(追封魏王。)
(北漢既平,天下復歸一統,惟契丹內據河北幽、薊之地,宋師取之,屢敗不能
(克復,天下非復漢唐之舊矣。)
(趙普奉朝請者累年,盧多遜益毀之,謂普初無立上意,普鬱鬱不得志。)
(會晉邸舊僚柴禹錫等告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
太 祖:(帝疑以問普,普因言願備樞軸,以察奸變,且自陳曰)臣忝舊臣,為權幸所沮
。
(遂備道預聞昭憲太后顧命,及前朝上表等事。)
(帝發金匱,得誓書,及覽普前表,因召見,謂曰)
謂 之: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之非矣。
(乃拜普為司徒,兼侍中。)
(初,昭憲太后遺命,太祖傳位於帝,帝傳廷美,美傳太祖子德昭。)
(及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歿,廷美始不自安。)
(柴禹錫因上變以搖之。)
(帝意不決,召趙普諭以太后遺旨。)
太 祖:(普對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
(廷美遂得罪,盧多遜得貶竄,趙普復相,廷美竟以憂卒。)
(帝長子無佐,少聰警,貌類帝,帝鐘愛之。)
(廷美遷房州,元佐嘗力救。)
(及廷美死,遂發狂疾。)
(會重九,召諸王宴射苑中,元佐以新瘥不預。)
太 祖:(及諸王宴歸,暮過元佐,元佐恚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預,是棄我也。
(因發憤被酒,夜縱火焚其宮。)
(帝大怒,廢為庶人。)
(趙普免相,以呂蒙正參知政事。)
(初入朝堂。)
太 祖:(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
太 祖:(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恐一時不能忘情,不
若弗知之為愈。
(時人服其量。)
(夏州李繼遷作亂,契丹封繼遷為夏王,後鼎立為夏國。)
(詳見下回。)
太 祖:(帝在位日久,儲貳未立,寇準自鳳翔召還,入見,帝曰)朕諸子孰可付神器者
?
謂 之:(准對曰)知子莫若父,惟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者。
太 祖:(帝曰)壽王可乎?
謂 之:(准曰)聖慮既以為可,願即決定。
(於是立壽王元保為太子,更名恒,以寇準參知政事,以呂端平章事。)
謂 之:(初,帝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塗。
太 祖:(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決意用之。)
(帝不豫,宣政使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
(勛等謀立故太子楚王元佐。)
(宰相呂端問疾禁中,見太子不在旁,疑有變,乃以笏書大「漸」字,令親密吏
(趨召太子入侍。)
(帝在位二十三年崩,壽五十九歲。)
(皇后令繼恩召端議所立,端知有變,即紿繼恩,使入書閣鎖之。)
太 祖:(亟入宮,後問端曰)宮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何如?
謂 之:(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耶。
(後默然,乃奉太子即位。)
(太宗仁恕恭儉,愛民下土,性無他好,惟喜讀書,而李日方、呂蒙正、張齊賢
(、呂端、寇準、李沆、向敏中等,相繼登用,足稱守成之令主。)
(然而金匱渝盟,背母負兄,一弟二姪,俱不得其死,後世不能無憾。)
(太子既立,是為真宗,垂簾引見群臣,呂端平立殿下不拜,請捲簾,升殿審視
(,然後降階,率群臣拜焉。)
(及呂端以疾免,以寇準平章事。)
(初,夏李繼遷作亂,叛服不常。)
(其降也,賜姓名為趙保吉。)
謂 之:(時趙保吉死,子德明立,曹瑋上書)繼遷擅據河南北二十年,今出其不意,擒
德明送關下。復河西為郡縣,此其時也。帝以恩致德明,下詔招撫之。德明使中
國有西顧之憂,若乘其國危子弱,不即捕滅,後復強盛,不可制矣。願假臣精兵
。
(寇準不發,飲笑自若。)
謂 之:(帝聞之大駭,以問准,准對曰)陛下欲了此,不過五日,願駕幸澶州。
(帝降於遼。)
(遼冊立德明為西平王,遼主隆緒大舉入寇,邊事告急,一夕五至,中外震懼。
()
(寇難之,欲還內,准請母還,而速議行,畢士安力勸,帝如准所請。)
(王欽若,臨江人,請帝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帝幸成都。)
欽 若:(准曰)陛下神武,將臣協和,大駕親征,敵當自遁。
不然,出奇以擾其謀,堅守以老其師,我得勝算矣。若棄宗廟幸他方,示之
以弱,敵乘勢深入,天下可復保耶!
(帝乃決策幸澶州,二人由是怨准。)
(帝廢京師,准以欽若多智,懼其妄有關說,疑沮大事,出欽若知天雄軍。)
(契丹至城下,欽若束手無策,閉門修齋誦經而已。)
(帝次於澶州,契丹大將蕭撻覽出視地形。)
(宋威武軍頭張環守牀子弩發矢射死蕭撻覽,契丹主大懼,欲引去。)
(而宋師數十萬方至,帝至澶州南城,望見契丹軍勢甚盛,群臣請駐蹕。)
(寇準固請車駕渡河,遠近望見御蓋,諸軍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
(契丹益懼,遣騎薄城,高瓊擊敗之。)
(契丹大懼請和。)
欽 若:(准欲擊之,帝方厭兵)吾不忍生靈重困,姑聽其和可也。
(契丹遣使持書來請盟,宋遣曹利用如契丹軍,議歲幣。)
欽 若:(帝曰)必不得已,雖百萬亦可。
(准聞之,召利用至幃幄,謂曰)
謂 之:雖有敕旨,汝所許過三十萬,吾斬汝矣。
(利用竟以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定和議,南朝為兄,北朝為弟,交誓約。)
(各解兵歸,自是南北弭兵,寇準之力也。)
(帝待寇準甚厚,王欽若深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