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  至 第一〇〇

91**時間: 地點:
    (未幾大幸,拜為昭儀。)
    (後及淑妃寵皆衰,更相與譖之,上皆不納。)
    (王皇后、蕭淑妃與武昭儀更譖相訴,後寵遂衰,然猶未有意廢之也。)
    (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
    (後出,昭儀潛扼殺之。)
無 忌:(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曰)皇后適
    來此。
上 皇:(上大怒曰)後殺吾女。
    (昭儀因泣數其罪。)
    (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意.又恐大臣不從,乃與昭儀幸長孫無忌第,酣
    (飲極歡,拜無忌寵姬子三人,皆為朝散大夫,仍載金寶繒帛十車,以賜無忌。
    ()
    (上因從容言皇后無子,以諷無忌,無忌對以他語。)
    (上與昭儀不悅而罷。)
    (禮部尚書許敬宗亦數勸無忌,無忌厲色折之。)
    (上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世責力、於志寧、褚遂良於內殿。)
遂 良:今日之召,多為宮大尉元舅,司馬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功臣之名。遂良起於
    草茅,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之,何以見先帝?
    (責力稱疾不朝,無忌等至內殿,上顧謂無忌曰)
無 忌: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
遂 良:皇后名家於,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等曰:『朕佳兒佳婦,
    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
    (上不悅而罷。)
    
    
92**時間: 地點:
    (明日又言之,遂良)
遂 良:陛下必欲易後,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萬代之
    後,謂陛下何如主。願留三思。
遂 良:(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回田裡。
    (上大怒,命引出。)
上 皇:(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
    (西南夷曰獠,遂良杭州人,故呼之為獠。)
    (於志寧不敢言。)
    (韓瑗因奏事泣涕極諫,復上疏曰)
遂 良:妲己傾殷,褒姒滅周,不謂今日,塵黷聖代。陛下不信臣言,臣恐宗廟不血食矣
    。
    (言極切直。)
    (上皆不納。)
    (他日,李入見,上問之曰)
上 皇:朕欲立武昭儀為後,遂良固執以為不可,事當何如?
遂 良: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上意遂決。)
遂 良:(許敬宗宣言於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妻。況天子乎?
    (昭儀令左右以聞,貶遂良、韓瑷等為遠州刺史,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冊
    (立武氏為皇后,囚故後王氏、淑妃蕭氏於別院。)
    (上常念之,間行至其所,呼之。)
遂 良:(王後泣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得再見天日,幸甚。
上 皇:朕自有處。
上 皇:(武后聞之大怒,遣人斷其手足,投酒甕中)令二嫗骨醉。
    (數日而死,又斬之。)
    (武后數見王、蕭為祟,如死時狀。)
    (故後為太后時,多在洛陽,不敢歸長安以避之。)
    (削太尉長孫無忌趙公官,黔州安置,尋殺之。)
    (而用奸臣許敬宗、李義府等。)
    (上漸苦風眩,目不能視,百司奏事,或使皇后決之。)
    (后性明敏,涉獵書史,處事稱旨。)
    (由是委以政事,專作威福,上反為所制,中外謂之二聖。)
    (詔以武后為天后。)
    (時百濟恃高麗之援,數侵新羅,唐熊津總管孫仁師進攻百濟,拔之。)
    (百濟王豐奔高麗,高麗王泉及蓋蘇文死,子泉男生、泉男建爭立,男生降唐求
    (救,上以李世責力為遼東大總管,伐高麗,薛仁貴為前鋒,與高麗戰,大破之
    (。)
    (進至鴨綠棚,又破之。)
    (進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降,高麗悉平。)
    (分高麗為九督府四十二州百縣以統之。)
    (初,王皇后無子,請於帝,立子忠為太子。)
    (及武后立,廢忠而立武后子代王宏為太子。)
    (宏仁孝謙謹,數忤武后。)
    (蕭淑妃女義陽、宣城兩公主,年逾三十,尚幽掖庭,宏請嫁之。)
    (天后恨宏,鴆殺之。)
    (而立雍王賢為太子。)
    (賢處事明審,天后忌而廢之,立英王顯為太子。)
    (上在位三十四年崩。)
    (太子顯即位,是為中宗。)
    (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咸取決於太后。)
    (立妃韋氏為皇后。)
    (中宗欲以后父韋元貞為侍中,裴炎固爭,以為不可。)
太 后:(中宗怒曰)我以天下與韋元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
    (炎懼以白太后,太后廢中宗為廬陵王,幽於別所,尋遷於房州,房州在今湖廣
    (襄陽府廬陵縣。)
    (立豫王旦為皇帝,居於別殿,政事皆太后主之,皇帝不得有所干預。)
    (太后改元,及官名服色旗幟,皆尚金色,立武氏七廟。)
    (裴炎切諫,勿聽,尋炎為太后所殺。)
    (初,李世責力卒,孫敬業嗣為英公,為眉州刺史。)
    (時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眾心憤惋。)
    (李敬業與弟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各坐事遭貶,皆會於揚州
    (,遂謀起兵。)
    (驅囚徒工匠數古授以甲,遂起一州之兵,殺揚州長史,開府庫,赦囚徒,旬日
    (之間,得勝兵十餘萬。)
    (移檄州郡,其檄文駱賓王所作,義氣凜凜。)
太 后:(太后見之)誰所為?
見 之:(或對曰)駱賓王。
太 后:人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遣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將兵三十萬以討敬業,追削其祖考官爵,發塚斲棺,複
    (姓徐氏。)
太 后:(魏思溫說敬業曰)明公以匡復為詞,宜帥大軍鼓行而進,直詣洛陽,則天下知
    公志在勤王,四方響應矣。
見 之:(薛重璋曰)金陵有王氣,且大江天險,足以為固,請先取之。
    (敬業不聽思溫,而從重璋謀,遂取潤州,李孝逸軍至臨淮,戰不利。)
見 之:(魏元忠說孝逸曰)敬業兵精,不可與敵。敬猷軍淮陰,不習軍事,其眾單弱,
    請先取之,乘勝而進,莫不勝矣。
    (孝逸從其計,先擊敬猷,走之。)
    (復進擊敬業,因風順荻乾,縱火焚之,敬業大敗,輕騎走,孝逸追之。)
    (其將王那相斬敬業、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
    (餘黨捕得皆斬之,傳首神都,神都即洛陽也。)
見 之:(或曰)那相陰逸敬業兄弟、賓壬,取其面貌相似者斬之以降,三人後皆為僧。
    (太后制:百官及百姓,皆得自舉。)
    (用僧懷義,本姓楊,名小寶,賣菜洛陽市。)
    (陽物偉岸,因千金公主以進,大得倖於太后,以為白馬寺主,出入乘御馬,朝
    (貴皆匍匐禮謁。)
    (武承嗣、武三思皆執僮僕之禮以事之。)
    (懷義多聚無賴少年為僧,縱橫犯法,人莫敢言。)
    (太后托言懷義有巧思,使入宮營造補闕。)
    (王求禮表請閹之,表寢不出。)
    (後蘇良嗣為相,遇懷義於朝堂,懷義偃蹇不為禮,良嗣大怒,命左右批其頰。
    ()
    (懷義訴於太后,太后)
太 后:阿師當於北門出入,南牙宰相所往來,勿犯也。
    (時太后自徐敬業之反,疑天下人多圖己。)
    (又以久專國事,內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欲大誅殺以威之。)
    (乃鑄銅為匭,可入而不可出,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
    (盛開告密之門,有告密者,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於是四方告
    (密者蠭起,人皆重足屏息。)
    (有胡人索元禮知太后意,因告密召見,擢為游擊將軍,令按制獄。)
    (元禮性殘忍,摧一人必令引數十百人,於是周興、來俊臣之徒效之,紛紛繼起
    (。)
    (俊臣作《告密羅織經》數千言,太后得告密者,必令元禮等推之,競為訊囚酷
    (法。)
    (有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號。)
    (又有鳳凰曬翅、驢狗拔橛、仙人獻果、玉女登梯諸刑。)
    (或以鐵圈束首,加以大楔,椓之使緊;或倒懸之,以石墜其首,以醋灌其鼻。
    ()
    (其女人則倒懸之,以繩勒其陰,令壯士彈竹擊之,使酸痛不可忍;或以滾湯熟
    (雞子,納數枚於陰中,使酸痛非常。)
    (每得囚,先陳其械,具以示之,皆望風誣服。)
    (太后以為忠,信任之,中外畏此數人,甚於狼虎。)
    (時華州赤水南岸大山,高二百餘丈,晝日忽有聲,東移數百步。)
    (又雍州新豐縣東南有山湧出,高二十餘丈,太后改新豐為慶山縣。)
    (太后潛謀革命,稍除宗室,諸王內不自安。)
    (武承嗣使人作瑞石,其文曰)
太 后: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使人獻之,雲獲之於洛水。)
    (太后喜,命曰「寶圖」,親拜洛受圖,皇帝、皇子皆從。)
    (內外群臣,蠻夷酋長,各依方序立。)
    (列珍禽奇獸,雜寶於壇前,文物鹵簿之盛,唐興以來,未之有也。)
    (告謝南郊,禮畢,御明堂,朝群臣,召諸宗室朝於明堂,諸王遞相驚。)
    (瑯琊王衝起兵博州,越王貞起兵豫州,以匡復唐室。)
    (眾皆不滿萬,太后分遣將擊殺之。)
    (因欲悉誅諸王,使周興按之。)
    (於是收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公撰與常樂公主於東都,迫使自殺,親黨皆誅
    (,又殺鄭王璥等六人。)
    (太后享萬象神宮,始用周正,改十一月為正月,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
    (改國號曰周,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豫王旦為皇嗣,改姓武氏。)
    (太后雖濫以祿位收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
    (駕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競為己用。)
    (王慶之數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
太 后:(李昭德言於太后曰)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自古未聞姪為天
    子,而為姑立廟者也。
    (太后怒,慶之屢奏,命昭德杖之。)
太 后:(昭德引出門示朝士曰)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立杖殺之。
    (其黨乃散。)
    (或告右丞周興與大將軍邱神績通謀造反者,太后命來俊臣鞫之。)
    (俊臣方與興對食,謂之)
謂 之:囚多不承,宜為何法?
太 后:(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週炙之,令囚入其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甕,水圍如興法。)
太 后:(起謂興日)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甕。
    (興惶恐服罪。)
    (法當死,特原之,流嶺南,在道為仇家所殺。)
    (其來俊臣、索元禮,尋皆為太后所誅,以慰人心。)
    (時扛淮旱饑,禁天下屠殺,拾遺張德生男,私殺羊,會同僚。)
    (杜肅懷肉一塊上表告之。)
    
    
93**時間: 地點:
    (明日,太后當殿謂德曰)
太 后:聞卿生男,喜甚。
    (德拜謝。)
太 后:何從得肉?
    (德叩頭服罪。)
太 后:朕禁屠宰,吉凶不預,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
    (出肅表示之。)
    (肅大慚,舉朝欲唾其面。)
    (太后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
    (史郎將以下,不可勝紀。)
    (每除一官,戶婢私相謂曰)
太 后:鬼樸又來矣。
    (不旬月,輒遭掩捕族誅。)
    (監察御史嚴善思公直敢言,時告密者不可勝數,太后亦厭其煩,命善思按問,
    (引虛伏罪反坐者八百五十餘人,羅織之黨,為之不振。)
    (補闕朱敬則、御史周矩皆上疏請寬刑,太后善之。)
    (制獄稍衰,戶婢團兒譖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為魘咒,太后殺之。)
    (有告皇嗣異謀者,命來俊臣鞠其左右。)
太 后:(太常工人安金藏大呼曰)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臟皆出。)
    (太后令舁入宮,敷心藥,經宿始蘇。)
王大臣:(歎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即命來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
    (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恕,擢為殿中侍御史。)
    (遠近聞之,無不相賀。)
    (時御醫沈南璆,亦得倖於太后。)
    (懷義心慍,乃密燒天堂延及明堂,皆盡,風裂血象,為數百段。)
    (血象者,懷義殺牛取血,畫為大佛象。)
太 后:(懷義云)自刺血為之也。
    (太后諱之,懷義內不自安,言多不順,太后執之於瑤光殿前,使武攸寧帥壯士
    (毆殺之。)
    (太后多選美少年為奉宸內供奉。)
    (張昌宗、張易之皆年少,美姿容。)
    (太平公主隱敷之以淫藥,使偉岸其陽物,且能堅久,薦入宮中,太后大幸之。
    ()
    (二人常傅硃粉,衣錦繡,賞賜不可勝紀。)
    (以昌宗為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皆為內宸供奉。)
    (武承嗣、武三思等皆爭候其門,為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易之又嘗引蜀商數人,飲博侍宴於禁中,宰相韋安石見而逐出之。)
    (又小說家盛傳薛敖曹故事,則太后之外遇,固不止於懷義、南璆、昌宗、易之
    (也。)
    (婁師德薦狄仁杰於太后,以為同平章事。)
    (仁杰不知,意頗輕師德,數擠之於外。)
    (太后覺之,問仁杰曰)
太 后:師德知人乎?
王大臣:臣與同僚,未聞其知人也。
太 后:朕之知卿,乃師德所薦也,亦可謂知人矣。
王大臣:(仁傑出而歎曰)婁公盛德,我為包容久矣。
太 后:(太后一日謂仁杰曰)朕夢大鸚鵡兩翼皆折,何也?
王大臣: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
    (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意。)
    (又吉頊說昌宗易之,勸立廬陵王,以慰人望,二人亦乘間屢為太后言之。)
    (太后乃托言廬陵王有疾,遣使召之,及其妃子皆詣行在,承嗣快快發病而已。
    ()
    (皇嗣固請遜位於廬陵王,太后許之,立為太子,賜姓武氏,以豫王旦為相王。
    ()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能及,嘗謂之「國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折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
    (嘗從太后遊幸,遇風巾墜,馬驚不止,太后命太子追執其鞚而係之。)
    (仁杰屢以老疾乞骸骨,不許。)
    (每入見,太后嘗止其拜)
太 后:每見公拜,朕亦身痛。
    (及卒,太后泣曰)
太 后:朝堂空矣。
    (自是朝廷有大事,眾或不能決,太后輒歎曰)
太 后:天奪吾國老何太早耶!
太 后:(太后嘗問仁杰曰)朕欲得一佳士而用之。
仁 杰:未審陛下何所用之?
太 后:欲用為將相。
    (仁杰薦荊卅長史張柬之。)
    (太后屢遷其官,卒用為相。)
    (又嘗薦姚元崇、桓彥范、敬暉等數十人,太后率用之,悉為名臣。)
太 后:(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盡在公門矣。
仁 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
    (太后寢疾,張昌宗、張易之居中侍疾,同平章事張柬之、崔元日韋與中台右丞
    (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已謀誅之,謂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曰
    ()
太 后:將軍今日富貴,誰所致也?
多 祚:(多祚泣曰)大帝也。
太 后:(柬之曰)將軍亦思報大帝之德乎?
多 祚:苟利國家,惟相公處分。
    (遂與定謀。)
    (柬之使以敬暉、桓彥范及荊州長史楊玄琰、散騎常侍李湛皆為左右羽林將軍,
    (委以禁兵。)
    (時太子於北門起居,柬之使敬暉、桓彥范謁見,密陳其事,太子許之。)
    (柬之、玄琰、彥范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李多祚、李湛迎太子
    (,斬關而入,斬易之、昌宗於廡下。)
太 后:(太后驚起問曰)亂者誰耶?
多 祚:張昌宗、易之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
太 后:(太后見太子曰)乃汝耶,小子既誅,可還東宮。
多 祚:(彥范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太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
    意人心,久思李氏,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太后乃傳位於太子,中宗重複即位,太后徙居上陽宮,帝帥百官上太后尊號曰
    (則天大聖皇帝。)
    (太后僭位二十一年,讓位後,又一年而崩,壽八十一歲。)
    (年雖老而不見其衰,殆人妖歟!復立韋氏為皇后,贈後父元貞為上洛王。)
    (初,上在房州,與後同幽閉,備嘗艱厄,情愛甚篤。)
多 祚:(上嘗與後私誓曰)異時重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復相禁。
    (及再為皇后,遂干預朝政,二張之誅。)
多 祚:(薛季昶謂張柬之、敬輝曰)二凶雖誅,產、祿猶在,去草不除根,終當復活。
二 人:大事已定,彼何能為?
二 人:(劉幽求亦謂桓彥范、敬暉曰)武三思尚存,公等終無葬地。及早圖之。
    (勿從。)
    (上女安樂公主適武三思子崇訓。)
    (上官儀女婉兒者,沒入掖庭,辯慧,善屬文,明習吏事,則天愛之,及上即位
    (,使掌制命,益委任之,拜為婕妤,武三思通焉,故婉兒黨於武氏,又薦三思
    (於韋後,三思遂與後通。)
    (上使韋後與三思雙陸,而自居傍為之點籌,由是武氏之勢復振。)
    (張柬之等數勸上誅諸武,上不聽。)
    (武三思與韋後日夜譖敬暉、柬之等,雲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不若封以王
    (爵,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而內實奪之權柄。)
    (上以為然,封敬暉、桓彥范、張柬之等五人俱為王,皆罷其國事。)
    (三思令百官修復太后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復之。)
    (大權盡歸三思矣。)
    (太后崩於上陽宮,上居諒陰,命魏元忠居攝三日。)
    (元忠素負忠直之望,武三思矯太后遺制,慰諭元忠,賜實封百戶。)
    (元忠奉制,感咽涕泣。)
太 后:(見者曰)事去矣。
    (武三思使鄭愔告敬暉等五人,與王同皎通謀,欲廢皇后,於是削其勛封王爵,
    (各貶為遠州司馬。)
    (三思又陰令人疏皇后穢行,榜於天津橋,請加廢黜。)
    (上大怒,命李承嘉窮核其事。)
    (承嘉奏言敬暉等所為,請族誅之。)
    (上可其奏。)
    (大理丞李朝隱奏稱,暉等未經推鞫,不可遽就誅夷,乃長流敬暉等於各遠州,
    (三思矯制殺之。)
    (三思既殺五王,勢傾人主,嘗言)
上 皇:我不知世間何者為善人,何者為惡人,但與我善者則為善人,與我惡者則為惡人
    耳。
    (韋後以太子重俊非己所生,惡之,武三思尤忌太子,屢謀廢之。)
    (太子積不能平,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矯制發羽林兵三百餘人,並太子侍衛共
    (千人,殺武三思及其子崇訓於其第,斬關而入。)
    (欲殺上官婉兒、安樂公主與韋後。)
上 皇:(帝與後及安樂公主上官婕妤,避兵於玄武門樓,俯謂多祚所部曰)汝輩皆朕宿
    衛之士,何為從多祚反?
    (於是千騎反斬多祚,太子走,為左右所殺。)
    (安樂公主悅崇訓之弟延秀,即以延秀尚焉。)
    (時公主每逾禮制,多外交,而駙馬必守貞一。)
    (帝女宜城公主駙馬裴巽有外寵一人,公主遣人執之,剝其陰皮,復剝駙馬之額
    (皮,以陰皮附駙馬之額,而以額皮補陰門,兼以線縫其肉,即以鵝毛通便孔,
    (皆敷以鸞膠,即時生就。)
    (乃令駙馬廳上視事,集僚吏共觀之,見者絕倒。)
    (後公主亦自覺不雅,且須朝見,復剝此婦之額皮,以補駙馬之額;仍移陰皮於
    (此婦之額。)
    (其婦羞慚自縊。)
    (自是婦女大懼,無敢與駙馬偶語者。)
    (又安樂、常寧二公主,及皇后妹成阝國夫人、上官婕妤等皆依勢用事,請謁受
    (賕,雖屠沾臧獲,用錢三十萬,則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時人謂之斜封官
    (。)
    (西京、東都各置二吏部侍郎,為四銓簿,選者歲數萬人。)
    (上官婕妤創立外第,出入無節,朝士往往從之游處,以求仕進。)
    (升婕妤為昭容。)
    (崔浞通於昭容,昭容薦於帝以為相。)
    (昭容往往擇無賴少年陽物偉岸而善淫者,薦之韋後,衣以女衣,在宮日夜淫樂
    (。)
    (帝與韋後觀燈於市裡,縱宮女數千人出遊,多不歸者。)
    (政出多門,濫官充溢,府庫空竭,民不聊生。)
    (許州參軍燕欽融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楚客圖危社稷。)
    (上面詰之,欽融抗言不撓。)
    (楚客矯制撲殺之,上意怏怏。)
    (由是,皇后及其黨始懼。)
    (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皆得倖於後,恐事泄。)
    (安樂公主亦欲後臨朝,以己為皇太女。)
    (乃相與合謀,於餅饣炎中進毒。)
    (中宗食之而崩,在位五年。)
    (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謀,草遺制,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皇后臨朝攝政。)
    (太子即位,時年十六。)
    (韋後深忌太平公主與相王。)
    (相王子臨淄王隆基,陰聚才勇,密圖匡復。)
    (初,太宗選天下驍勇之士,著虎文衣,跨豹文韉,謂之百騎。)
    (武後時增為千騎,隸左右羽林;中宗謂之萬騎,置使以領之。)
    (隆基皆厚結其豪傑。)
    (隆基與太平公主及公主子薛崇諫、苑總監鐘紹京、前朝邑尉劉幽求等,謀誅韋
    (後。)
    (會置使韋播高嵩,數榜捶萬騎,萬騎皆怨。)
    (果毅、葛福順等見隆基訴之,隆基因諷以誅諸韋,皆踴躍自效。)
    (或謂隆基當啟相王。)
上 皇:(隆基曰)我曹為此,以徇社稷,事成福歸於王,不成以身死,不以累王也。且
    萬一不從,將敗大計。
    (遂不啟。)
    (微服與幽求入苑中,會於紹京廨舍。)
上 皇:(夜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幽求曰)天意若此,時不可失。
上 皇:(於是葛福順直入羽林營,斬諸韋典兵者以殉曰)韋後鴆殺先帝,謀危社稷,今
    夕當共誅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
    (羽林士皆欣然聽命。)
    (隆基勒兵入玄武門,諸衛兵皆應之。)
    (斬韋後及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昭容等。)
上 皇:(幽求曰)眾約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
    (隆基止之。)
    (比曉,內外皆定。)
    (隆基乃出見相王叩頭,謝不先白之罪。)
叩 頭:(相王曰)社稷宗廟不墜於地,皆汝之功。
    (遂迎相王入,收捕諸韋親黨及宗楚客等皆斬之,封隆基為平王,賜薛崇諫立節
    (王爵,以紹京、幽求並參知機務。)
    (武氏宗屬誅竄殆盡。)
    (相王旦即位,是為睿宗。)
    (廢重茂復為溫王。)
    (睿宗將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長。)
叩 頭:(平王隆基有功,疑不能決,成器辭曰)國家安則先嫡長,危則先有功,臣死不
    敢居平王之上。
    (上從之。)
    (以隆基為太子,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宋璟為吏部尚書,二人同心,革中宗弊政
    (。)
    (進忠良,退不肖,賞罰公平,紀綱修舉。)
    
    
94**時間: 地點:
    (當時翕然,以為有貞觀之遺風。)
    (加太平公主實封萬戶。)
    (公主,武後女之妹也,沉敏多權略,武後以為類己,獨愛之。)
    (及誅二張,公主有力焉。)
    (至是又與太子共誅韋氏,屢立大功,益尊重。)
    (上嘗與之議政,宰相進退,係其一言,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
    (,其門如市。)
    (公主憚太子英武,數為流言以危之。)
    
    
95**時間: 地點:
叩 頭:(一日,上謂侍壓曰)術者言五日中當有急兵入宮,御等為朕備之。
上 皇:(張說曰)此必奸人欲離間東宮,願陛下早使太子監國,則流言自息矣。
叩 頭:(姚元之曰)張說之言,社稷之至計也。
    (上悅。)
    (於是以宋王成器為同州刺史,幽王守禮為幽州刺史,太平公主蒲州安置,命太
    (子監國。)
叩 頭:(次年秋七月,彗星出西方,入太微,太平公主使術者言於上曰)彗所以除舊布
    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
上 皇: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八月壬辰,上傳位於太子,太子上表固辭,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自總大
    (政。)
    (庚辰,太子即位,是為玄宗明皇帝。)
    (尊睿宗為太上皇,在位三年。)
    (自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仍決於上皇。)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與上有隙,乃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謀廢
    (立,又謀毒上。)
    (上與岐王范、薛王業及內給事高力士等定計,以兵三百人召蕭至忠、岑羲斬之
    (,懷貞自縊,仍戮其屍。)
    (上皇下詔,自今軍國刑政,一聽皇帝處分。)
    (上下詔,賜太平公主及公主私人崔湜等死,諸子及黨羽死者數十人;惟子薛崇
    (簡數諫其母,屢被撻,特免之。)
    (上賞高力士功,以為監門將軍,宦官稍增至三千餘人,多衣緋紫。)
    (宦官之盛,自此始。)
    (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壽五十五歲。)
    (上勵精求治,每事訪於姚元之。)
    (元之避開元尊號,複名崇。)
    (及姚崇謁告歸,薦宋薦以自代。)
    (時賦役寬平,百姓富庶,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不得比焉
    (。)
    (上素友愛,近世帝王不能及。)
    (群臣以代王成器等地逼,請循故事,出刺外州,上不得已,從之,廢皇后王氏
    (。)
    (時武惠妃寵傾後宮,生壽王瑁,李林甫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竭力保護壽王,妃
    (德之,陰為內助。)
    (上擢為禮部尚書。)
    (時有安祿山者,本營州雜胡,初名阿犖山,姓康,其母則巫也。)
    (父死,母攜之再適突厥安延偃。)
    (會其部落破散,與延偃兄子思順俱逃入塞,更名祿山,冒姓安氏。)
    (又有史窣乾者,與祿山同里閈,先後一日生,及長相親愛,皆以驍勇聞。)
    (窣乾因張守珪入奏事,上與語悅之,賜名思明,即史思明也。)
    (祿山狡黠,善揣人意,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愛之,以為己子,使為討擊使,又以
    (窣乾為將軍。)
    (至是守珪使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之反叛者。)
    (祿山恃勇輕進,為契丹所敗,守珪以其失律,囚送京師,請斬之。)
    (上惜其才,赦之。)
上 皇:(張九齡固爭曰)失律喪師,不可不誅,且貌有反相,不殺必有後患。
    (上勿從。)
    (張九齡遇事有不可行者,無細大,皆力爭之。)
    (上在位歲久,漸恣奢欲,怠於政事。)
    (李林甫巧伺上意,日夜短九齡於上,上寢疏之,而於林甫轉親矣。)
    (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
    (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史,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
    (皆賢臣,各有所長也。)
    (初,上舍長子嗣真而立少子嗣謙為太子,嗣謙後改名瑛,乃趙麗妃所生也。)
    (駙馬都尉楊洄私附武惠妃,嘗伺太子過失,令惠妃泣訴於上。)
    (上大怒,欲廢之,張九齡力諫乃止。)
    (至是,楊洄又譖太子瑛,及鄂王瑤、光王琚潛構異謀。)
上 皇:(上召宰相謀之,李林甫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上意乃決,廢太子瑛為庶人,賜死城東驛,並瑤、琚皆殺之。)
    (太子瑛既死,李林甫數勸上立壽王瑁。)
    (時武惠妃已薨,壽王無內援,上以忠王璵年長,孝謹好學,意欲立之,猶豫不
    (決,常忽忽不樂。)
    (高力士請擇長而立,上意遂定。)
    (立忠王璵為太子,改名亨。)
    (自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而相李林甫。)
    (又安祿山性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上以為賢。)
    (開元二十九年,以安祿山為營州都督,自後改元天寶,以年為載,而國事日非
    (矣。)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之文學之士,必百計去之。)
    (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
    (世謂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初,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娶蜀州司戶楊玄琰之女為壽王妃。)
    (自武惠妃薨,後宮無當意者。)
    (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上召見,體態豐豔,如妖麗花枝,神魂為之收攝。)
    (乃令妃自以己意,乞為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娶郎將韋昭訓女,潛納太真於
    (宮中,寵遇一如惠妃,宮中號曰娘子。)
    (天寶四載八月,冊為貴妃。)
    (贈其父玄琰為兵部尚書,叔父玄珪為光祿卿,從銛兄為殿中少監,倚為駙馬都
    (尉,姊妹皆賜第,京師寵貴赫然。)
    (時妃年二十七,妃每思念壽王,欲私會之。)
    (壽王懼禍,避嫌遠之。)
    (後壽王於代宗十七年薨,六子皆封郡王。)
    (楊妃曉音律,性警穎,善承迎上意,恩寵無比。)
上 皇:(民間為之歌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
    (妃又嘗以悍妒不遜,送歸楊銛第,上為之不食,即召還。)
    (貴妃姊妹三人,皆有才色,上呼為姨,並承恩寵,封為韓國、虢國、秦國三夫
    (人。)
    (與楊銛、楊錡等五家,競尚奢侈,勢傾天下。)
    (以安祿山兼御史大夫。)
    (祿山體充肥,腹垂過膝,嘗自稱重三百斤,外若癡直,內實狡黠,在上前應對
    (敏給,雜以詼諧。)
三 人:(上嘗戲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
三夫人:更無餘物,惟有赤心耳。
    (祿山欲得常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
    (上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
    (上問何故?)
三 人:胡人先母而後父。
    (上大悅。)
    (祿山矯健異常,陽物偉岸而善戰,貴妃悅之,因與通焉。)
    (上命有司為祿山起第於親仁坊,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
    (祿山生日,上及貴妃皆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
    (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人以彩輿舁之。)
    (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山兒對。)
    (上自往觀之,大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
    (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丑聲揚於外,上不
    (疑也。)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
    (李林甫欲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
    (若用寒族胡人。)
    (胡人則勇決善戰,寒族則孤立無黨。)
    (上悅其言,始用安祿山等,諸節度使盡用胡人。)
    (林甫又數稱祿山之美,上既使遙領平盧節度使,又使兼范陽河東節度使,封東
    (平郡王,出鎮范陽。)
    (上以承平日久,專以聲色自娛,委政於李林甫,命百官閱視天下歲貢物於尚書
    (省,悉以車載賜李林甫家。)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
    (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
    (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目。)
    (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悟也。)
    (楊貴妃從兄钊,不學無術,從軍於蜀,貧不能歸。)
    (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欲結楊妃為內援,求得之。)
    (使獻春彩於京師,贐以蜀貨萬緡。)
三 人:(钊至長安,見諸妹分蜀貨以遺之曰)此章仇公所贈也。
    (於是諸楊日夜譽章仇兼瓊,上以兼瓊為戶部尚書,而钊日貴幸用事矣。)
    (以钊為度支郎中,善於聚斂,帑藏充裕,奏請上觀之。)
    (上由是視金帛如糞土,賞賜無限。)
    (钊一歲十五遷,以為文部尚書,文部即吏部也。)
    (钊以圖讖有金刀語,請更名,上賜名國忠。)
    (李林甫既卒,以楊國忠為相國。)
    (忠使人誣告李林甫與突厥阿布思謀反,詔追削其官爵,剖其棺。)
    (初,安祿山以林甫狡獪逾己,故畏服之;及楊國忠為相,祿山視之蔑如也,由
    (是有隙。)
    (國忠屢言祿山有反狀,上不信。)
    (國忠以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與祿山不協,奏以翰兼河西節度使,與共排祿山。)
    (是時中國強盛,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一萬三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
    (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駝,日行五百里。)
三 人:(楊國忠言祿山必反)陛下試召之,必不來。
    (上使召之,祿山聞命即至。)
    (上由是益親信祿山。)
    (祿山辭歸范陽,上解御衣以賜之。)
    (祿山驚喜,恐國忠奏留之,疾驅出關,乘船而下,晝夜兼行,日數百里。)
    (及至范陽,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
    (韋見素極言祿山反已有跡,所請切不可聽,上不聽,許之。)
    (祿山專制范陽、平盧、河東三道,陽蓄異志,殆將十年,養同羅、奚契丹降者
    (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
    (及家僮百餘人,皆力舉千鈞,驍勇善戰,一可當百。)
    (又蓄戰馬數萬匹,皆高大善走,天下精兵皆聚於河北。)
    (見上春秋高,又武備廢弛,素有輕中國心。)
    (以上待之厚,欲待上晏駕,然後作亂。)
    (會國忠與祿山有隙,屢言祿山且反,上不信,即誣數事以激之,欲其速反,以
    (取信於上。)
    (祿山於是決意遽反。)
三 人:(會有奏事官自京師來,祿山詐為敕書,悉召諸將示之曰)有密旨,令祿山人討
    楊國忠,諸軍宜即從軍。
    (眾愕然相顧,莫敢異言。)
    (於是發所部十五萬從,反於范陽,引兵而南。)
    (時承平日久,民不知兵,忽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所過州縣,望風瓦解。)
    (上聞祿山已反,乃召君臣謀之。)
三 人:(楊國忠洋洋有得色)今反者獨祿山耳,其下皆不願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
    在。
    (上以為然。)
    (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上以為范陽、平盧節度使,乘驛詣東京募兵,旬日得
    (六萬令人,乃斷河橋,為守禦之備。)
    (封常清與賊戰於武牢,敗績。)
    (祿山遂陷東京洛陽,徙都之。)
    (時祿山子慶宗尚宗女在長安,上因誅之。)
    (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平原太守顏真卿起兵討賊,遣李平間道奏之。)
    (上始聞河北諸郡皆從賊,歎曰)
子 儀:二十四郡,曾無一義士耶?
子 儀:(及平至,大喜曰)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是。
子 儀:(常由太守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等起兵討賊,命崔安石等徇河北諸郡)大軍已下
    井陘,朝夕當至,先降者賞,後降者誅。
    (於是河北十七郡,皆歸朝廷,合兵二十餘萬。)
    (其附祿山者,惟范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杲卿起兵才八日,守備未完,且諸兵各遣分徇諸郡。)
    (賊將史思明、蔡希德引大兵至常山城下,杲卿告急於王承業,承業欲竊其功,
    (利於城陷,遂擁兵不救。)
    (杲卿晝夜拒戰,糧盡矢竭城陷。)
    (賊縱兵殺掠,執杲卿、履謙等送洛陽,縛於木橋之柱而剮之,杲卿、履謙至死
    (罵不絕口,顏氏死者三十餘人,於是諸郡復陷於賊。)
    (安祿山僭號,自稱大燕皇帝,賊群臣各加官有差。)
    (真源令張巡起兵討賊,得精兵千人,至雍邱與賈賁合兵,賊將令狐潮引兵攻雍
    (邱,賈賁出戰,敗死。)
    (張巡力戰卻賊,兼領賁眾,賊蟻附攻城。)
    (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賊不得上,城中矢盡,巡縛草為人千餘,被以黑衣,
    (夜縋城,潮兵爭射之。)
    (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數十萬。)
    (其後復夜縋城,賊笑不設備,乃以死士斲潮營,賊兵大亂。)
    (巡使部將雷萬春,於城上與潮語,賊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賊疑為木人,諜
    (問之,乃大驚服。)
    (巡時伺賊隙,出兵擊之,積六十餘日,大小三百餘戰,賊遂敗走,軍聲大振。
    ()
    (以李光田為河北節度使,子儀、光弼大敗賊將史思明於嘉山,復河北十餘郡。
    ()
    (祿山大懼。)
    (子儀、光弼奏請固守潼關,而引兵北取范陽,復其巢穴,則賊不日可定。)
    (時賊將崔乾祐在陝州,故為羸弱以誘王師,上遣使促哥舒翰進兵復陝洛,翰奏
    (祿山習兵,必羸師以誘我,宜守不宜御。)
    (楊國忠言於帝,趨使速戰。)
    (翰不得已,撫膺慟哭。)
    (引兵出潼關,遇崔乾祐之兵於靈寶西源,翰大敗入關。)
    (乾祐進攻潼關,克之,執翰關洛陽,翰降於賊。)
    (上聞之大懼,召宰相謀之。)
    (楊國忠首倡幸蜀之策,上然之。)
    
    
96**時間: 地點:
    (明日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
    (。)
    (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
    (至咸陽望夷宮,日向中,上猶未食。)
    (國忠自市胡餅以獻,於是民爭進糲食,皇孫輩爭以手掬食之,須臾而盡。)
    (上至馬嵬驛,將士饑疲,皆憤怒。)
    (陳玄禮以禍由國忠,欲誅之。)
    (會吐蕃使者二十餘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
    (國忠未及對。)
子 儀:(軍士呼曰)國忠與胡虜謀反。
    (國忠急走,軍士擒殺之,以槍揭其首,並殺其子暄及韓國、秦國二夫人。)
    (上拖履出驛門,慰勞將士,令收隊。)
    (軍士不應。)
子 儀:(上使高力士問之,玄禮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
上 皇:貴妃居深宮,安知國忠謀反?
子 儀:(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仍在左右,豈能自安?願陛下
    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帝乃命專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時年三十有八。)
    (輿屍至驛庭,玄禮等人視之,於是始整部伍為行計。)
    (國忠妻與幼子日希、虢國夫人、夫人子裴徽,走至陳倉,縣令薛景仙捕誅之。
    ()
    (上將發馬嵬驛,朝臣惟韋見素一人,父老皆遮道請留。)
    (帝為按轡久之,乃命太子於後宣慰父老。)
父 老:至尊既不肯留,某等願帥子弟從殿下東破賊,取長安。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則
    中原百姓,誰為之主?
    
    
97**時間: 地點:
    (須臾聚至數千人。)
父 老:(太子不可)至尊冒險阻,吾豈可朝夕離左右?
    (涕泣拔馬欲西。)
父 老:(建寧王.與宦者李輔國執.諫曰)逆胡犯闕,四海分崩,不因人心,何以興復
    ?今殿下從至尊入蜀,則中原之地,拱手授賊矣。不如收西北守邊之兵,召郭、
    李於河北,與之並力討賊,克復二京,以迎至尊,豈非孝之大者。何必區區溫清
    ,為兒女之戀乎?
    (廣平王做亦勸太子留。)
    (父老共擁太子,馬不得行。)
    (上總轡待太子,久不至,使人偵之,還白狀,上曰)
上 皇:天也。
    (乃命分後軍二千人及飛龍廄馬從太子,又宣旨欲傳位於太子,太子不受。)
    (太子既留,不知所適。)
    (建寧王倓請太子詣平涼,從之。)
    (一晝夜馳三百里,至平涼,募兵得五百餘人?軍勢稍振。)
    (安祿山不意上遽西幸,遣使止崔乾祐兵,留潼關凡十日。)
    (乃遣孫孝哲將兵入長安,於是賊勢大熾,然無選略,日夜縱酒,專以女色財寶
    (為事,無復有西出之意,故上得安然入蜀。)
    (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太子至靈武,裴冕、杜鴻漸等上太子箋,請尊馬嵬之命,即皇帝位,以號令四
    (方。)
    (太子不許,冕等表五上,固爭之,乃許之。)
    (是日,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玄宗曰上皇天帝,復以載為年。)
    (初,肅宗為太子時,與李泌為布衣交,泌後隱居潁陽,上遣使召之。)
    (至是謁見於靈武,上大喜,每事咨之,言無不從。)
    (上皇至成都,從官六軍,至者千三百人而已。)
    (郭子儀等將兵五萬,自河北至靈武。)
    (靈武軍威始盛,人有復興之望矣。)
    (靈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
上 皇: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
父 老:(乃制)自今改制敕為誥,表疏稱太上皇,四海軍國重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
    奏朕知。
    (命韋見素、房王官、崔涣奉傳國寶玉冊,詣靈武傳位,在位四十四年。)
    (初,上皇每大宴,先設太常雅樂,繼以鼓吹,出宮人舞霓裳羽衣。)
    (又奏散樂雜戲,教舞馬百匹,銜杯上壽,引犀象入場,或拜或舞。)
    (祿山見而悅之。)
    (至是命搜捕悉送洛陽,祿山宴群臣於凝碧池,盛奏眾樂卑舞象怒目不動,祿山
    (盡殺之。)
    (梨園子弟往往欷歔泣下,賊皆露刃睨之。)
    (樂工雷海清不勝悲憤,擲樂器於地,西向慟哭。)
    (祿山怒,縛於試馬殿前,肢解之。)
    (上欲以建寧王倓為元帥,李泌)
李 泌:廣平,兄也,使建寧既成大功,將何以處之?
    (乃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泌為侍謀元帥長史,以討祿山。)
    (帝如彭原,廨舍隘狹。)
    (上與張良娣博,打子之聲聞於外。)
    (李泌言諸軍奏報停壅,不宜為此,良娣以是怨泌。)
    (張良娣與李輔國表裡為奸,皆惡泌。)
張 良:(建寧王倓謂泌曰)先生薦兄廣平王為元帥,使俠得盡臣子之禮,無以報德,請
    為先生除害。
李 泌:(泌日)何也?
    (倓以良娣為言。)
李 泌:此非臣子所宜言,願王置之。
    (倓不從,數於上前詆訐良娣及輔國罪惡。)
二 人:(二人譖之曰)倓恨不得為元帥,謀害廣平王。
    (上怒,賜倓死。)
    (廣平王大懼,謀去輔國及良娣。)
李 泌:不可,但盡人子之孝可也。
    (王從之。)
    (上以良娣為淑妃,未幾,竟立為後,李輔國依附之,勢傾朝野。)
    (安祿山自起兵以來,目漸昏,至是不復睹物,左右動加棰撻,或殺之,人不自
    (保。)
    (又欲廢慶緒而立嬖妾所生之子慶恩。)
    (嚴莊與慶緒謀,夜使閹豎李豬兒執刀直入帳中,斲祿山腹,出其腸,流血數鬥
    (而死。)
    (慶緒即皇帝位,以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
    (先是,祿山得兩京珍貨,悉輸洛陽。)
    (思明擁重兵,據富資,寢不用慶緒命,慶緒不能制。)
    (慶緒使尹子奇寇睢陽,許遠告急於張巡,巡入睢陽,與遠合兵固守,晝夜苦戰
    (。)
    (遠自知才不及巡,其戰事籌畫,一聽於巡,凡十六日,擒賊將,殺賊兵,賊兵
    (夜遁。)
    (尹子奇復引兵攻睢陽,張巡椎牛享士,盡軍出戰。)
    (賊見其少,笑之。)
    (巡帥諸將直衝賊陣,賊大潰。)
    
    
98**時間: 地點:
    (明日賊複合兵攻城。)
    (巡於城中,夜鳴鼓嚴隊,若將出擊者。)
    (賊聞之,達旦警備。)
    (既朋,巡乃寢兵絕鼓,賊以飛樓瞰城中,無所見,遂解甲休息。)
    (巡與將軍南霽雲、雷萬春等十餘將,各將五十騎,開門突出,直衝賊營,營中
    (大亂。)
    (巡欲射奇而不識,乃削蒿為矢射之,中者謂巡矢盡,走白子奇。)
    (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還。)
    (子奇復圍睢陽,城中日蹙。)
    (巡乃令霽雲突圍出,告急於臨淮賀蘭進明,進明不肯發兵,而愛霽雲勇壯,具
    (食延之。)
李 泌:(霽雲曰)睢陽主人不食月餘矣,雲雖欲獨食,何能下咽?
二 人:(因齧一指以示進明曰)霽雲既不能達主將之意,請留一指以示信。
    (歸報,座中皆為泣下。)
    (子奇久圍睢陽,城中食盡,議棄城東走。)
    (張巡、許遠謀以為睢陽江淮之保障,無睢陽是無江淮也,不如堅守以待之。)
    (始與士卒同食茶紙;既盡,又食馬;馬盡,羅雀掘鼠。)
    (雀鼠既盡,巡愛妾霍氏曰)
泣 下:城陷則妾必死,屍爛於地為螻蟻所食,甚無益也。不如變無益為有益,妾請以身
    為糧,延軍士數刻之命,以待救。妾丑處,君須自食,以完吾貞。埋骨於地,以
    還父母。
    (巡義而許之,乃出愛妾,殺以食士。)
    (許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
    (既盡,繼以老弱男子,人知必死,無有叛者,所餘僅四百人。)
    (賊登城,將士病不能戰。)
泣 下:(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生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賊。
    (城遂陷,巡與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俱被殺。)
    (生致許遠於洛陽,死於偃師。)
    (張鎬聞睢陽圍急,倍道急進,且檄譙郡太守閭邱曉救之。)
    (曉不受命,鎬至睢陽,城已陷三日矣。)
    (鎬召曉杖殺之。)
    (上享勞諸將,遣廣平王俶、郭子儀攻長安。)
諸 將:(謂子儀曰)事之濟否,在此行也。
子 儀: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回紇懷仁可汗遣其子葉護等,將精兵四千餘人至鳳翔,廣平王俶見葉護,約為
    (兄弟,因帥郭子儀、李嗣業僕固懷恩等,與賊戰於長安城西,自午至酉,斬首
    (六萬級,賊遂大潰,克復長安,遣使人蜀,請上皇還京師。)
    (廣平王俶、郭子儀等,將兵取東京洛陽。)
    (安慶緒悉發洛陽兵,使嚴莊將之,以拒官兵。)
    (子儀等初與戰不利,回紇自南山襲其背。)
子 儀:(賊驚顧曰)回紇至矣。
    (遂潰。)
    (慶緒奔河北,廣平王俶人東京,回紇縱兵大驚。)
    (俶患之,父老請以囉錦萬匹以賂回紇,回紇乃止。)
    (上皇至咸陽,上備法駕迎於望賢宮。)
    (上皇即日幸興慶官,遂居之。)
    (賜郭子儀爵汾陽王,李光弼等功臣各進階賜爵有差,追贈死節之臣。)
    (安慶緒忌史思明之強,欲圖之。)
    (思明遂以所部十三州來降,滄、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雖相州未下,
    (河北卒為唐有矣。)
    (張鎬上言,史思明兇險,人面獸心,難以德懷,願勿假以威權,征之入朝,分
    (散其兵,補入宿衛,則亂定矣。)
    (時上已寵納史思明,勿聽。)
    (李光弼以史思明終必為亂,陰使烏承恩圖之。)
子 儀:(已而謀泄,思明乃集將佐吏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
    ,而必欲殺臣。
    (遂殺烏承恩,挾兵觀望。)
    (上命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等七節度使討安慶緒,又命河東李光弼、澤潞王思
    (禮二節度使將所部兵以助之。)
    (上以子儀、光弼皆元勛,難以統屬,故不置元帥,但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
    (以監之。)
    (子儀等大破慶緒於衛州,追至鄴,圍之。)
    (慶緒窮急,求救於史思明,且請以位讓之。)
    (思明反,發范陽兵十三萬救鄴。)
    (九節度使之師既無統帥,號令不一,鎮西節度使李嗣業中流矢死。)
    (思明引大軍直抵城下,官兵步騎六十萬與之,刻日決戰,未及佈陣,思明將精
    (兵五萬,直前奮擊,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兩軍大驚
    (潰。)
    (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保東京,戰馬甲仗遺棄殆盡,諸節度各潰歸本鎮。)
    (史思明殺安慶緒,返范陽,僭號大燕皇帝。)
    (魚朝恩惡郭子儀,因其敗,短之於上,以李光弼代為朔方節度使。)
    (史思明復入東京,遂引兵攻河陽。)
子 儀:(光弼以短刀置靴中曰)戰事危,吾國之三公,不可死賊手,萬一不利,諸君死
    敵,我自剄,不令諸君獨死也。
    (帥諸將致死擊之,賊眾大潰,思明遂遁。)
    (思明猜忌好殺,群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
    (且愛少子朝清,欲殺長子朝義。)
    (立朝清為後。)
    (朝義憂懼,乃與步將曹將軍謀,遂以兵入,思明逾垣走,射之墜,執而縊殺之
    (,使人至范陽殺朝清、朝義,即偽位稱帝。)
    (時李輔國、魚朝恩與張后內外表裡,壅蔽作姦,上不能制。)
    (上皇居興慶宮,父老過者,往往瞻拜呼萬歲。)
上 皇:(李輔國言於上曰)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
    下,宜移居大內。
    (上不聽。)
    (會上病,輔國乃矯稱上語,將射生手五百騎,露刃迎上皇如西內,居甘露殿。
    ()
    (高力士流巫州,陳玄禮勒令致仕。)
    (上皇不懌,因不茹葷,辟谷,浸以成疾。)
    (上欲以郭子儀統諸道兵,取范陽,定河北,為宦官魚朝恩所阻,事竟不行。)
    (上為張后所制,竟不敢詣西內朝太上皇。)
    (太上皇崩於神龍殿,壽七十有八。)
    (上自仲春寢疾,聞太上皇崩,疾甚劇,乃命太子監國。)
    
    
99**時間: 地點:
    (未幾上崩,在位七年。)
    (初,張后與李輔國相表裡,晚年因有隙,欲殺輔國,廢太子面立己子。)
    (輔國與內射生使程元振遷張后於別殿,尋殺之並其二子。)
    (輔國引太子素服,與宰相相見,遂即位,是為代宗。)
上 皇:(輔國恃功益橫,明謂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悉聽老奴處分。
    (上內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禮之,號為尚父,而不名,事無大小,皆咨
    (之。)
    (輔國亦晏然處之,封為博陸王。)
    (上夜遣盜入其家,斬輔國之首及其一臂而去。)
    (上詐敕有司捕盜,遣中使存問其家。)
    (上遣中使劉清潭,與回紇修舊好,且徵兵討史朝義。)
    (先是,肅宗以僕固懷盡女妻回紇可汗,可汗請與懷恩相見。)
    (懷恩時在涼州,上令往見之。)
    (懷恩力言,唐家恩信不可負。)
    (可汗悅,遣使上表請助國討朝義。)
    (制以雍王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僕固懷恩副之。)
    (諸軍發陝州,懷恩與回紇為前鋒,與李光弼、李抱玉數道並進。)
    (官軍至洛陽北郊,賊眾數萬,立柵自固,官軍驟擊之,賊眾大敗,口朝義將輕
    (騎數百東走。)
    (懷恩進克東京,使其子錫乘勝逐朝義,累戰皆捷。)
    (錫等追及史朝義,於莫州圍之。)
    (賊將田承嗣以莫州降,送朝義母及其妻子於官軍,朝義以精兵五千,犯北門圍
    (而出,奔范陽。)
    (賊將李懷仙以范陽降,朝義致不得入,勢甚窮促,縊於林中,其下皆散。)
    (懷義取其首以獻。)
    (僕固懷恩與諸軍皆還,回紇回國,河北悉定。)
    (祿山亂凡三年,慶緒二年,史思明二年,朝義二年,共九年而滅。)
    (僕固懷恩恐衰賊平寵,奏以史朝義降將薛蒿為相衛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節度
    (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以自為黨援。)
    (朝廷亦厭苦兵革,苟冀無事,亦因而授之。)
    (其後諸鎮各收安史餘黨,坐擁強兵,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雖名藩臣,羈
    (縻而已。)
    (吐蕃入寇,邊將告急,宦官程元振不以聞。)
    (及寇奉天武功,京師震駭,詔以雍王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
    (陽以御之。)
    (子儀閒廢日久,部曲離散,至是召募得二十騎而行。)
    (至咸陽,吐蕃帥吐谷渾、黨項、氐、羌二十餘萬眾,瀰漫數十里。)
    (子儀使判官王延昌奏請益兵,程元振遏之,竟木召見。)
    (上方治兵,而吐蕃已渡便橋,倉猝不知所為,出幸陝州。)
    (吐蕃入長安,剽掠府庫市裡,焚廬舍,長安城中,蕭然一空。)
    (子儀至商州,行收兵,得四千人,泣諭將士,以共泄國恥,取長安,皆感激受
    (約束。)
    (乃使長孫全緒將二百騎出藍田,晝則擊鼓張旗,夜則燃火,多為疑兵。)
子 儀:(為流言以紿之曰)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
    (吐蕃大恐,帥眾遁去。)
    (詔以子儀為西京留守。)
    (初,程元振專權自恣,人畏之甚於李輔國,諸將有大功者,元振皆忌嫉,欲害
    (之。)
    (吐蕃入寇,上遣使發諸道兵。)
    (李光弼等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
    (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請斬程元振以謝天下。)
    (詔削元振官爵,放回田裡。)
    (而魚朝恩復專權用事,及朝恩勢傾朝野,上與相臣玄載設謀,擒而縊殺之,以
    (屍還其家,而玄載復專權受賄矣。)
    (初,河東節度使辛雲京與僕固懷恩有隙,奏懷思謀反,上優詔和解之。)
    (遣使征懷恩入朝,懷恩不至。)
    (懷恩自兵興以來,所在力戰,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說諭回紇,
    (再復東京,平定河南北,功無倫比,而為人所搆陷,憤怨殊深,上書自訟,言
    (甚切至,遂舉兵反,寇太原。)
諸 將:(上謂郭子儀曰)懷恩父子負朕實深,聞朔方將士思公,公為朕鎮撫河東汾上之
    師。
    (乃以子儀為副元帥、河中節度使。)
子 儀:(懷恩將士聞之)吾等從懷恩為不義,何面目見汾陽王。
    (僕固錫圍榆次,其將焦暉、白玉攻殺之。)
    (懷恩聞之,入告其母。)
子 儀:(母曰)吾語汝勿反,國家待汝不薄,今眾心既變,禍必及我,將如之何?
    (懷恩不對而出。)
子 儀:(母提刀逐之)吾為國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
    (懷恩疾走乃免。)
    (遂與麾下三百騎,渡河北走。)
    (子儀傳錫首詣闕,群臣入賀。)
群 臣:(上慘然不悅曰)朕信不及人,致勛臣顛越,深以為愧,又何賀焉?
    (使輦懷恩母至長安,給待優厚,月餘以壽終,具禮葬之,功臣皆感歎。)
    (郭子儀至汾州,懷恩之眾數萬悉歸之。)
    (懷恩北走至回紇,誘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刺等數十萬眾,俱入寇,
    (自以朔方兵繼之。)
    (郭子儀奏請諸道節度使,各出兵以扼其衝要。)
    (上從之。)
    (然諸道惟淮西李忠臣即日就道,餘無至者。)
    (幸懷恩中途遇暴疾死,於是回紇、吐蕃各爭長不相睦。)
    (郭子儀因前主兵時,素厚回紇,因輕身往見之,說使共擊吐蕃。)
    (回紇從之,與之設誓定盟而還。)
    (吐蕃聞之,夜遁。)
    (子儀、回紇合兵追之,戰於靈台西原,大破之,斬首以萬計。)
    (上禮重子儀,嘗稱郭大臣而不名。)
    (子儀居親仁裡中通永巷,子婦待妾既多,家眾三千,每日洞開重門,直達臥所
    (,出入無禁,頗有丑聲聞於外。)
    (諸子固諫。)
子 儀:以吾門第,正欲使人共見共聞,則讒慝無由而生。若一禁出入,則猜疑踵至,必
    致族滅矣!兒女小嫌,何足介意。
    (眾乃歎服。)
    (其子暖尚昇平公主,嘗與爭言。)
其 子:(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薄天子而不為。
    (公主大恚,奔奏之。)
上 皇:此非汝所知,此言誠然,彼如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有耶?
    (慰諭令歸。)
    (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
上 皇:鄙諺有云:『不癡不聾,不為阿家翁。』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子儀歸,杖暖數十。)
    (時有盜發郭子儀父家者,捕之不獲。)
    (人以魚朝恩素惡,子儀疑其所使。)
    (子儀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及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
子 儀:臣久將兵,不能禁御軍士多發人塚,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
    (朝廷乃安。)
    (上在位十七年崩。)
    (太子適即位,即雍王也,是為德宗。)
    (夫肅宗、代宗本中材之主,以人心思唐,賴大將力,克復舊物,乃不思經遠之
    (謀,專為姑息之政。)
    (節度使尚由軍士廢立,則其他可知矣。)
    (卒之藩鎮陸梁,上陵下替,養成亂階,唐之紀綱大壞,不可復振,則肅、代為
    (之也。)
    (德宗新立,外國貢馴象適至。)
上 皇:象費豢養,而違物性,將安用之?
    (命縱於荊山之陽。)
    (又出宮女數百人,遣中使邵光超賜李希烈旌節,希烈贈以僕馬及縑七百匹。)
    (上怒,杖光超而流之。)
    (於是中使之未歸者,皆潛棄所得於山谷,雖與之,莫敢受也。)
    (於是中外皆悅,青淄軍士,至投兵相顧曰)
上 皇:明主出矣,吾屬猶反乎!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九回 朱溫起號梁朝歸於李氏)
    (詩曰:
    (  山自青青水自流,南征北戰幾時休。)
    (青春壯士邊關老,紅粉佳人白了頭。)
    
    
100**時間: 地點:
    (卻說律宗初政雖美,而有美中不足。)
    (雖勵精圖治,而性猜忌刻薄,以強明自任,恥見屈於忠言正論,而受欺於奸諂
    (諛佞。)
    (先用楊炎為相,專以報復恩仇為事。)
    (初,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費不資,皆倚辦於劉宴。
    ()
    (宴為戶部尚書,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唐之所以得中興,軍
    (旅不至匱乏者,宴之力也。)
    (宴與楊炎有隙,貶為忠州刺史。)
    (荊南節度使庾准,希楊炎旨,誣以怨望,上密遣中使縊殺之。)
    (天下冤之,於是大臣人人不自保。)
    (朝野側目,上惡炎,欲誅之,乃擢盧杞為相。)
    (杞貌丑,色如藍,有口辯,陰險狡猾無比。)
    (知上性多猜忌,因以疑似離間,群臣始勸上以嚴刻御下,中外失望。)
群 臣:(術士桑道茂上言)陛下不出數年,暫有離宮之厄。
      臣望奉天有天子氣,宜高大其城,以備非常,試以小事,皆能先知。
    (上乃命京兆發丁夫數千,供六軍之士,築奉天城。)
    (初,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與淄青節度使李正已、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相結,期以土
    (地傳之子孫。)
    (故田承嗣之死,寶臣力為之請於朝,使以節授田悅。)
    (代宗從之。)
    (至是田悅屢為寶臣子惟岳請繼襲。)
    (上欲革前弊,不許。)
    (悅乃與李正已各遣使詣惟岳,謀勒兵拒命。)
    (河南士民騷動。)
    (李惟岳反,上命張孝忠、朱滔等討之。)
    (惟岳將王武俊殺之以降,成德遂平。)
    (滔請深州,不許;武俊欲得節度使不得,由是怨望。)
    (田悅聞之,各遣使說朱滔、王武俊,約以合謀同反之利,得以傳之子孫,二人
    (皆喜,從之,遂合兵反。)
    (平盧節度使李正已卒,子納擅領軍務,請襲位,上不許,亦反。)
    (於是朱滔自稱冀王,田悅自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
    (上以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兼平盧節度使討李納。)
    (希烈帥所部移鎮許,即與納通謀,自稱天下都元帥。)
    (希烈餡汝州,盧杞惡顏真卿,欲殺之,言於上,以真卿名重海內,使之宣慰,
    (招諭李希烈。)
    (真卿至許,希烈欲降之,百計窘之,真卿終不為屈,遂縊殺之。)
    (李希烈寇襄城。)
    (初,上優恤士卒,每出境,加給酒肉,本道糧仍給其家。)
    (一人兼三人之給,軍士利之,各出軍,才逾境而止。)
    (月費錢百三十餘萬緡,常賦不能供,乃稅間架,除陌錢以益之。)
    (稅間架者,每屋二架為一間,上屋稅錢二千,中稅一千,下稅五百也。)
    (除陌錢,凡買賣每緡官稅五十錢,其隱錢與無價同,且加之罪也。)
    (於是愁怨之聲盈於遠近,又不能給,遂無以善其後。)
    (上發涇原等道兵救襄城。)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將兵五千,至京師,軍士冒雨,寒甚,多攜子弟而來,冀得
    (厚賜其家。)
    (既至,一無所賜,發至滻水。)
    (詔京兆尹王翌犒師,惟糲食菜蔬。)
    (眾怒,蹴而覆之。)
群 臣:(因揚言曰)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耶?聞瓊林、太盈
    二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
    (乃擐甲張旗鼓噪,還趨京師。)
    (初,神策軍使白志貞掌召募禁兵,東征死亡者,志貞皆隱不以聞,但受市井富
    (兒賂而補之。)
    (名在軍籍,受給賜,而身居市廛,為販鬻。)
    (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賊,竟無一人至者。)
    (賊已斬關而入,上乃與王貴妃、韋淑妃、太子、諸王自苑北門出,宦官左右僅
    (百人以從。)
群 臣:(翰林學士姜公輔叩馬言曰)朱泚嘗為涇帥,今廢處京師,心常怏怏,若亂兵奉
    以為主,則難至矣。請召使從行。
上 皇:無及矣。
群 臣:(姚令言因與亂兵謀曰)今眾無主不能久,朱太尉閒居私請,相與奉之第。
    (眾許諾,乃遣數百騎迎朱泚於晉昌裡第。)
    (泚入宮,居含元殿,自稱權知六軍。)
    (上至咸陽,思桑道茂之言,乃幸奉天,文武之臣稍稍繼至。)
    (左金吾大將軍渾瑊城至奉天,瑊素有威望,眾心恃之稍安。)
    (朱泚自稱大秦皇帝,尋改國號曰漢,大殺唐宗室之在長安者,以絕人望。)
    (帥師犯奉天,李晟將兵入援,朱泚攻圍奉天經月,城中資糧俱盡。)
    (李懷光以兵五萬入援,與李晟合。)
    (遣間入城奏上,上大喜,城中歡聲如雷。)
    (懷光敗溉兵於醴泉,渾瑊擊朱泚,破走之,泚遁歸長安。)
    (眾以為懷光復三日不至,則城不守矣。)
    (李懷光自山東來赴難,數與人言盧杞、趙瓚及宦官白志貞之奸佞)
上 皇:吾見上,當請誅之。
    (既解奉天之圍,自矜其功,謂上必接以殊禮。)
    (或以懷光之言告盧杞。)
    (杞懼,言於上,宜使懷光乘勝取長安,不必入朝,稽留時日。)
    (上以為然。)
    (詔懷光直引軍屯便橋,同李晟刻期共取長安。)
    (懷光自以數千里竭誠赴難,破朱泚,解重圍,而咫尺不得見天子,意殊怏怏)
李 晟:吾今已為奸臣所排,事可知矣。
    (遂引兵去,至魯店,留二日乃行。)
    (初,上在東宮,聞監察御史陸贄名,及即位,召為翰林學士。)
    (至是因亂,數問以時事得失,贄於政治時務,懇懇直陳,上頗用其言,中外賴
    (之。)
    (李懷光屯兵不進,數上表暴揚盧杞等罪惡,眾論喧騰,亦咎杞等。)
    (上不得已,貶盧杞、趙瓚、白志貞為遠州司馬。)
    (上下詔大赦,王武俊、田悅、李納見赦,皆去王號,上表謝罪。)
    (惟李希烈自恃兵強財富,遂即皇帝位,國號大楚。)
    (李懷光既脅朝廷逐盧杞等,內不自安,遂有異志。)
    (又惡李晟獨當一面,恐其成功,奏請與晟合軍。)
    (詔許之,懷光屯咸陽累日,逗留不進,密與朱溉通謀,事跡頗露。)
    (李晟屢奏,以為懷光反狀已明,恐一旦有變,為其所並,請移軍東渭橋。)
    (上從之,詔加懷光太尉,賜鐵券,遣使諭旨。)
李 晟:(懷光對使者投鐵券於地曰)人臣反,賜鐵券;懷光不反,今賜鐵券,是使之反
    也。
    (辭氣甚悖。)
    (懷光潛與朱泚通,其養子石演芬遣客詣行在告之。)
李 晟:(事覺,懷光責之曰)我以爾為子,奈何負我?
上 皇:(演芬曰)演芬胡人,惟知事一人,苟免賊名而死,死甘心矣。
上 皇:(懷光使左右臠食之)義土也。
    (以刀斷其喉而去。)
    (懷光遣其將趙升鸞入奉天,渾瑊聞之,遽請上急幸梁州。)
    (上從之,除李晟河中同絳節度使,加平章事。)
    (晟得除官制,拜哭受命,謂將佐曰)
李 晟:長安宗廟所在,天下根本,晟若行,誰當滅賊者。
    (乃治城隍,繕甲兵,為復京城之計。)
    (是時懷光、朱泚連兵,聲勢甚盛,車駕南幸,人人憂擾。)
    (晟以孤軍處二強寇之間,內無資糧,外無救援,徒以忠義感激將士,故其眾雖
    (單弱,而銳氣不衰。)
    (初,懷光方強,朱泚畏之,與懷光書,以兄事之。)
    (及懷光既反,逼乘輿南幸,其下多叛之,勢漸弱。)
    (泚乃賜懷光詔書,以臣禮待之,且征其兵。)
    (懷光漸怒,遂燒營,東走河中,將士在道,散亡相繼。)
    (李晟家口及神策軍士家屬皆在長安,朱泚善遇之,軍中有言及家者,晟泣曰)
李 晟:天子何在,敢言家乎?
李 晟:(泚使晟親近,以家書遺晟曰)公家無恙。
李 晟:爾敢為賊間?立斬之。
    (軍士未授春衣,盛夏猶衣裘褐,二終無叛志。)
    (渾瑊帥諸軍屯奉天,與李晟東西相應,以逼長安,韓滉在江東,遣使貢獻運米
    (百萬斛,以獻朝廷。)
    (又運米百艘,以餉李晟。)
    (李晟大陳兵,諭以收復京城,遂引兵至通化門外,泚兵大至,晟縱兵擊之,賊
    (敗走,再戰,又破之,賊眾大潰。)
    (姚令言帥眾西走,晟屯於含光殿前,使掌書記於公異,作露布,詣行在。)
    (朱泚符奔吐蕃,其眾隨道散亡,至彭原西城,其將梁庭芬等斬之以降,傳首行
    (在。)
    (朱泚亂,凡二年。)
    (車駕至長安,李晟見上,先賀平賊,後謝收復之晚。)
    (以李晟為鳳翔隴右節度使,進爵西平王。)
    (時連年旱蝗,度支資糧匱竭,言事者多請赦李懷光。)
    (李晟上言,懷光有五不可赦。)
李 晟:(馬燧入朝奏曰)懷光凶逆尤甚,赦之無以號令天下,願更得一月糧,必為陛下
    平之。
    (上許之。)
李 晟:(燧以長春宮守備甚嚴,長春宮不下,則懷光不可得,乃逕造城下,呼其守將徐
    (庭光曰)汝曹徇國立功四十餘年,何忽為滅族之計?從吾言,非止免禍,富貴
    (可圖也。反叛皆懷光所為,汝曹無罪,第堅守勿出。
上 皇:(眾皆曰)諾。
    (乃開門降。)
上 皇:(燧以數騎入城,慰撫之,其眾大呼曰)吾輩復為王人矣。
    (燧等引軍直逼河中。)
    (懷光舉火,諸營不應,河中軍士自相驚恐,須臾,皆易其號為太平字。)
    (懷光不知所為,乃縊而死,將士斬其首以降。)
    (燧自辭行。)
    (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
    (初,懷光之解奉天圍也,上以其子李璀為監察御史;及懷光屯咸陽不進,璀密
    (言於上曰)
其 子:臣父必負陛下,願早為之備。
上 皇:(上驚曰)卿大臣愛子,當為朕委曲彌縫之。
其 子:臣父非不愛子,臣非不愛其父與宗族也,顧臣力竭,無能回也。
上 皇:然則卿以何策自免?
其 子:臣父敗,則臣與之俱死,復何策哉?
      使臣賣父求生,陛下亦何所用之?
    (及懷光死,璀即自殺。)
    (上以璀故,詔赦懷光一子,收葬其屍。)
    (李希烈在蔡州,兵勢日蹙,會有疾,大將陳仙奇使醫生陳山甫毒殺之,舉眾來
    (降。)
    (希烈亂,凡五年。)
    (詔以仙奇為淮西節度使,未幾,仙奇為其將吳少誠所殺,上亦即以少誠為留後
    (。)
    (吐蕃入寇,李晟遣兵擊敗之。)
李 晟:(其主巋結贊謂人曰)唐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去之。
    (乃遣使求和於馬燧。)
    (燧信其言,為之請於朝。)
李 晟:戎狄無信,不如擊之。
    (燧與張延賞皆與晟有隙,欲反其謀,爭言和親便,上計遂定。)
李 晟:(吐蕃尚結贊請和,欲得渾瑊會盟,使乃詐誘之曰)渾侍中信厚,聞於異域,請
    必使之主盟。
    (瑊發長安,李晟深戒之,以為盟所不可不嚴備。)
李 晟:(張延賞言於上曰)晟不欲盟好之成,故戒瑊以嚴備,我有疑彼之形,則彼亦疑
    我矣,盟何由成?
    (上乃召瑊切戒,以推誠待虜,勿為猜疑。)
    (渾瑊表奏吐蕃,決於辛末日盟。)
    (上大喜,以表誇示群臣,辛未將盟。)
    (吐蕃伏精兵數萬於壇西,瑊等皆不知。)
    (入幕易禮服,吐蕃伐鼓三聲,大噪而至。)
    (瑊自幕後出,偶得他馬,乘之而遁。)
    (唐將士皆東走,吐蕃縱兵追擊,或殺或擒之。)
    (是日,上與群臣方慶盟誓得成,乃社稷之福,惟柳渾深以為憂。)
李 晟:誠如渾言。
    (上變色不悅而罷。)
    (是夕,韓游環表言虜動盟,上大驚。)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