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明日,率所部萬餘人歸降。)
    (綱單車入嬰壘,置酒為樂,散遣部眾,南州安然。)
    (論功當封,冀遏之。)
    (綱在部一歲卒,嬰等五百人,為之制服行喪,送到犍為,負土成墳而去。)
    (帝在位十九年崩,太子炳立,時方二歲,梁太后臨朝,是為衝帝,在們一年崩
    (。)
    (時清河王蒜、渤海孝王子纘,皆章帝公孫。)
    (蒜為人凝重,運止有法度,公卿皆歸為心焉。)
泣 下:(而纘年八歲,李固謂梁冀曰)立帝宜擇年長有德、可親任政事者。願將軍詳審
    之。
    (冀不從,與太后定策禁中,迎纘入南宮,即皇帝位,是為質帝。)
    (太后委政宰輔,李固所言,太后多從之,黃門宦官為惡者,一皆斥退,天下咸
    (望治平。)
    (而梁冀深忌嫉之。)
    (帝少而慧聰,嘗因朝會,目梁冀曰)
太 后:此跋扈將軍也!
    (冀深惡之,使左右置毒於煮餅以進。)
太 后:(帝苦煩甚,召李固,固入前問,帝曰)食煮餅腹悶,得水尚可活。
泣 下:(冀曰)恐吐,不可飲水。
    (語未絕而崩,在位一年。)
    (固伏屍號哭,推罪於侍醫,議立嗣。)
    (李固、杜喬欲立清河王蒜。)
    (冀白太后,策免固,迎章帝曾孫蠡吾侯志入南宮即位,是為桓帝,時年十五,
    (太后猶臨朝聽政。)
    (立太后之妹梁氏為後京師地震,杜喬以災異策免,會清河劉文等謀立清河王蒜
    (,事覺,蒜坐徙貶自殺。)
    (梁冀因誣李固、杜喬與文等交通。)
    (太后素知喬忠,不允。)
    (冀遂收固下獄,死於獄中。)
太 后:(冀使人脅杜喬曰)早自引決,妻子可得全。
    (喬不肯,遂收係之,亦死獄中。)
    (四年正月,太后歸政於帝,二月崩。)
    (至十年七月,皇后梁氏崩。)
    (八月,大將軍梁冀伏誅。)
    (冀一門前後七侯、三後、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
    (者三人,其為卿將尹校者五十七人,冀專擅威柄二十年,天子拱手,不得與政
    (,學不平之。)
    (又遣客刺殺議郎邴尊,並欲殺尊妻母宣。)
    (宣以女猛在宮為貴人,馳白帝。)
    (帝大怒,呼中常侍單超、徐璜,黃門令貝瑷,小黃門左悺、唐衡,定計誅之。
    ()
    (瑷等請劍戟士千餘人,共圍冀第,收大將軍印綬,冀與妻孫壽皆自殺。)
    (悉收梁氏、孫氏,無少長皆棄市,賓客故吏免黜者三百餘人,百姓莫不稱快。
    ()
    (收冀財貨,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之用,減天下稅租之半;散其苑囿,以業
    (窮民;封單超、徐璜等為列侯,世謂之五侯。)
    (梁冀新誅,用黃瓊、陳蕃,瓊辟范滂,蕃辟徐穉等,而海內翕然望治。)
    (立貴人竇氏為皇后,乃竇融之玄孫竇武女也。)
    (時太學諸生三萬人,郭泰及潁川賈彪為之冠,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
    (於是中外承風,兑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河南張成善風角,推占當赦,教子殺人。)
    (司隸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
    (竟案殺之。)
    (張成素以方技交通宦官,帝亦頗信其占,宦官教成子弟牢修告膺等養太學游士
    (,交結諸郡生徒,互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於是天子震怒。)
太 后:(班卞郡國收捕黨人,佈告天下,使同忿疾,案經三府,大尉陳蕃卻之曰)今所
    案者,皆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彰,而致收
    掠者乎?
    (不肯平署。)
    (帝愈怒,遂下膺等於黃門北寺獄。)
太 后:(其辭所連及,杜密、陳翔、陳實、范滂之徒二百餘人,或逃遁不獲,皆懸金購
    (募,使者四出相望,陳實日)吾不就獄,眾無所恃。
    (乃自往請囚。)
太 后:(范滂至獄,獄吏謂曰)凡坐係者,皆祭臯陶。
泣 下:(滂曰)臯陶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
    (陳蕃上書極諫,帝諱其言切,托言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陳蕃既免,朝廷震栗,莫敢復為黨人言者。)
泣 下:(賈彪曰)吾不西行,大禍不解。
    (乃入洛陽,說竇武、霍諝等,使訟之。)
    (竇武上疏極諫,霍諝為之表情,帝意稍解,使中常侍主甫就獄訊黨人。)
泣 下:(范滂等皆三木囊頭,暴限階下,甫以次辯,語曰)卿等更相拔舉,迭為唇齒,
    其意何如?
太 后:(滂曰)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惟王政之
    所願聞,不知更以為黨。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
    ,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
    (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
    (李膺等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宜赦,乃赦天下黨人二百餘人,
    (放歸田裡,書名三府,禁錮終身。)
    (桓帝在位二十一年崩,無子,竇後與竇武求宗室賢者。)
    (侍御史劉儵以章帝玄孫、瀆亭侯萇之子寵對。)
    (武白竇後,迎立之,是為靈帝,時年十二歲,竇太后臨朝。)
    (初,竇太后之立,陳蕃有力焉,及臨朝,政無大小,皆委於蕃,蕃與竇武同心
    (戮力以獎王室,征天下名賢,李膺、杜密、尹勛、劉瑜等皆列朝廷,天下之士
    (莫不延頸想望太平。)
    (而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共相朋結,諂事太后。)
    (太后信之,蕃、武疾焉。)
    (會有日食之變,蕃謂武曰)
太 后:昔蕭望之困於一石顯,況今石顯數十輩乎。可因日食,罷斥宦官,以塞天變。
    (武乃白太后,請誅曹節等,太后猶豫未忍,曹節召尚書,脅使作詔板,拜王甫
    (為黃門令,持節捕收武等。)
太 后:(陳蕃聞難,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刀,突入尚書門,攘臂呼曰)大將軍忠
    以衛國,黃門反逆,何云安氏不道耶?
    (王甫使劍士收蕃,送北寺獄,即日殺之。)
    (時張奂征還,節等以奂新至,不知本謀,矯制使奂率五營士討武。)
    (甫將千餘人,出與奂合,圍武,武自殺。)
    (遂遷太后於南宮,張奂遷大司農,封侯。)
    (奂深病為節等所賣,固辭不受,於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喪氣。)
    (宦官深惡李膺等,復申黨人之禁,侯覽怨張儉尤甚,詔捕儉及李膺、杜密、朱
    (寓、荀昱、翟超、劉儒、范滂等,請下州郡考治。)
太 后:(時上年十四,問曹節曰)何以謂之鉤黨?
泣 下:鉤黨者,即黨人也。
太 后:(上日)黨人何惡,而欲誅之?
泣 下:欲為不軌。
上 皇:不軌欲何如?
泣 下:欲圖社稷。
    (上乃可其奏。)
泣 下:(或謂膺曰)可去矣?
上 皇: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
    (乃詣詔獄,考死。)
    (汝南督郵吳道,受詔捕范滂,至征羌,抱詔書閉傅舍,伏牀而泣,一縣不知所
    (為。)
上 皇:(滂聞之)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
上 皇:(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
泣 下:(滂曰)滂死則禍已,何敢以罪累君,及令老母流離乎?
上 皇:(其母就與之訣曰)汝今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
    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辭,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妻子皆徙邊,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
    (義者,宦官一切指為黨人,其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
上 皇:(郭泰聞黨人之死,私為之慟曰)《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漢室滅
    矣。但未知瞻鳥爰止於誰之屋矣?
    (泰雖好臧否人物,而不為危言激論,故能處濁世而禍不及焉。)
    (張儉亡命,望門投止,所在重其名,莫不破家相容。)
上 皇:(夏馥聞之,歎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禍及萬家,何以生為?
    (乃自剪須變形,入林慮山中,隱姓名為治家傭,人無知者,黨禁未解而卒。)
    (及黨禁解,張儉仍還鄉里。)
上 皇:(初,申屠蟠見范滂等非訐朝政,歎曰)昔戰國之時,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為
    護擁,先驅,卒有焚書坑儒之禍。
    (乃絕跡於梁、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
    (二年,滂等果罹黨錮之禍,惟蟠超然無事。)
    (初,中常侍張讓父死,歸葬潁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恥之。)
    (陳實獨往弔焉。)
    (及誅黨人,讓以實故,多所全宥。)
    (立貴人何氏為皇后。)
    (後本南陽屠家,以色選入掖庭,生皇子辨,欲立之,征其兄何進為侍中。)
    (後王美人生皇子協,後鳩殺美人。)
    (帝怒,欲廢后。)
    (中官固請,乃止。)
    (開西邸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縣令隨縣份之大小為貴賤。)
    (又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時有青蛇見於御座上,又雌雞化為雄,又有黑氣墮溫德殿庭中,氣如龍,長十
    (餘丈,青虹見玉堂殿庭中。)
上 皇:(巨鹿張角,奉祀黃老,以妖術教授,咒符水以治病,眾共神之,徒眾數十萬,
    (置為三十六方,名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角弟子唐周上書告之,詔捕角等。)
    (角敕諸方俱起,皆著黃巾為識,旬月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帝召群臣會議,北地太守皇甫嵩,以為宜開黨禁。)
上 皇:(中常侍呂強亦曰)黨錮之積,人心怨憤,若不赦宥,轉與張角謀,為變滋大。
    (而從之,乃赦天下黨人。)
上 皇:(張讓譖呂強)與黨人共議朝廷,數讀《霍光傳》。
    (強自殺。)
    (遣中郎將盧植討張角,皇甫嵩、朱雋討潁川黃巾。)
    (朱雋與賊戰敗,會騎都尉曹操適至,嵩、曹與朱雋合軍,更與賊戰,大破之。
    ()
    (時汝南許劭,好核論人物。)
上 皇:(操往造劭而問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操大笑而去。)
    (盧植破舉角,隨當拔之,宦官誣植抵罪,詔皇甫嵩討角,嵩與角弟梁戰,大破
    (之,斬梁。)
    (角先以病死,剖腹戮屍,傳首京師。)
    (帝在位二十三年崩,皇子辨立,是為獻帝。)
    (何太后臨朝,封皇子協為陳留王。)
    (中軍校尉袁紹,勸何進悉誅諸宦官,進白太后,太后不聽。)
    (紹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進然之。)
太 后:(主簿陳琳諫曰)此事但可速發,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若召外兵,則大兵聚
    會,強者為雄,只為亂階耳!
太 后:(不聽,典軍校尉曹操聞而笑曰)宦官之禍,古今有之,但人主不當假之權寵耳
    。若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
    ,吾見其敗也?
太 后:(何進召並州牧董卓,使將兵詣京師,卓即時就道,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幸
    承恩寵,濁亂海內,臣輒嗚鐘鼓如洛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
    (卓故意遲延不至,進為中常侍張讓等矯詔所殺。)
    (袁紹聞進被害,乃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
    (張讓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協出谷門,讓等見捕之急,悉投河而死。)
    (帝獨乘一馬,從雒舍南行,失傳國玉璽。)
    (董卓聞亂急至,聞帝在北,迎於北邙阪下。)
    (卓與帝語,語不分明,乃更與陳留王語,語言明白,卓大喜,以王為賢,有廢
    (立之意。)
太 后:(袁紹不可,卓按劍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事,豈不在我?
    (紹遂出奔冀州。)
    (卓廢少帝為宏農王,奉陳留王協即位,是為獻帝。)
    (遂弒太后何氏,又弒宏農王。)
    (初,蔡邕因宦官之禍,亡命江海,積十二年,卓聞其名而辭之,稱疾不就,卓
    (怒詈曰)
太 后:我能族人。
    (邕懼而應命,至則署為祭酒,甚見敬重,三日之間,周歷三台,遷為侍中。)
    (董卓自為太尉,加節鉞虎賁,吏封郿侯,又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
    (劍履上殿。)
    (董卓購求袁紹甚急。)
    (袁術奔南陽,曹操變姓名,間行東歸,至陳留,散財。)
    (合兵,得五千人,關東起兵討卓,推袁紹為盟主。)
    (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曹操屯酸棗,袁術屯魯陽,眾各數
    (萬。)
    (董卓以山東兵盛,欲遷都以避之,遂燒焚宗廟宮府,劫遷天子,棄洛陽,車駕
    (入長安。)
    (初,靈帝時,會稽妖賊許生作亂,起句東,即今寧波府,稱陽明皇帝。)
    (吳郡富春人孫堅,字文台,少為縣吏。)
    (召募精勇,助州郡討平之,又助朱雋討黃巾有功,屢官至參軍。)
    (又長沙賊區星作亂,拜孫堅為長沙太守,討平之,封烏程侯,至是亦起兵討董
    (卓。)
    (至南陽,眾已數萬人,前到魯陽,與袁術合兵,術由是得據南陽,表堅為破虜
    (將軍。)
    (孫堅進屯陽城,與董卓戰,大破之。)
    (堅進至洛陽,掃除陵廟,祠以太牢,得傳國璽於城南甄宮井中,分兵追卓,卓
    (奔長安,堅遂軍魯陽。)
太 后:(時關東州郡,務相兼並,袁紹、袁術亦白離貳,術遣孫堅擊董卓未返,紹遣周
    (昂襲奪堅陽城,堅歎曰)同舉義兵,以救社稷,逆賊未破,而各自若此,吾其
    (誰與戮力乎?
    (引兵擊昂,走之,袁術遣公孫越助堅攻昂,越為流矢所中而死。)
太 后:(公孫瓚怒曰)予弟死,禍起於紹。
    (遂出軍屯磐河,數紹罪惡,進兵攻之,冀州諸城多叛從瓚。)
    (北直涿郡劉備,字玄德,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後也。)
    (少孤貧,以販履為業?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
    (嘗與瓚同師事盧植,因往依瓚。)
    (至是,瓚使與其將田楷巡青州有功,因以為平原相。)
    (備少與河東關公,諱羽,字雲長,涿郡張飛,字翼德,友善,以關公、張飛為
    (別部司馬,公統部曲。)
    (備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則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
    (險。)
    (常山趙云為郡將,將兵詣瓚。)
    (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雲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
    (劉表為荊州刺史,袁術使孫堅擊表,表遣黃祖迎戰,射堅殺之。)
    (董卓兇惡日甚,選民間美女八百人為侍妾,車服僭擬天子。)
    (司徒王允與司肅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
    (中郎將呂布膂力過人,卓愛信之,拜為義子,出入護衛。)
    (王允有義女貂蟬,其顏色之美麗,冠絕一時,兼之聰明歌舞,巧會人意,而才
    (更過之。)
    (允因設謀,以貂蟬先許呂布,後許董卓,竟送貂蟬歸卓。)
    (卓寵愛貂蟬,貂蟬復與布私,於中取事,使布與卓成仇隙。)
    
    
52**時間: 地點:
    (一日,呂布戲貂蟬於鳳儀亭。)
    (卓見之,擲戟殺布,布避得免。)
    (允結布為內應。)
見 之:(布曰)如父子何?
太 后:(允曰)公自姓呂,本非骨肉,擲戟時,豈有父子情耶?
    (布遂許之。)
太 后:(卓入朝,伏勇士於北掖門刺之,卓墮車,大呼)呂布何在?
見 之:(布曰)有詔討賊臣。
見 之:(應聲持矛刺卓,急斬之,出懷中詔板,令吏士曰)詔討卓耳,餘皆不問。
    (吏士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暴卓屍於市。)
    (卓素肥,吏為火炷置卓臍中燃之,光達曙者數日。)
    (卓既死,蔡邕在王允坐,聞之驚歎。)
見 之:(允勃然怒曰)董卓國之大賊,而君懷私恩,反相傷痛,豈欲共為逆耶?
    (即收付廷尉,遂死獄中。)
    (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將兵在陝,遣使至長安求赦,王允不許。)
    (李傕、郭汜等舉兵西向,收卓故部曲樊稠等,眾至十餘萬,殺入長安城,收王
    (允與黃琬殺之。)
    (呂布自武關奔南陽,投袁術,術待之甚厚。)
    (士孫瑞歸功不侯,故得免於難。)
    (李傕、郭汜爭權,治兵相攻,傕迎帝幸其營,遂燒宮殿官府。)
    (楊奉、董承等將兵送乘輿東歸,乘輿居荊棘中。)
    (初,青州黃巾賊寇兗州,殺刺史劉岱。)
見 之:(曹操部將陳宮謂操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綱紀,明府往牧之
    ,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宮因說濟北相鮑信等,迎東郡太守曹操並兗州刺史進擊黃巾,悉降之,得精兵
    (三十餘萬。)
    (楊奉、韓暹奉車駕棄長安,還洛陽。)
    (時州郡各自分據土地,朝廷政令不行。)
    (又洛陽宮室前為董卓焚燒,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
見 之:(曹操在許,謀迎天子而未決,荀彧曰)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
    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
    大略也;挾大義以致英賢,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
    (操遣曹洪西迎天子而不得入,議郎董昭作操書,結楊奉,值董承患韓暹矜功肆
    (恣,因潛召操。)
    (操至,誅有罪,賞有功,矜死節,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曹操問計於董昭,昭曰)
三 人:此中諸將,人殊意異,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都,夫行非常之事者
    ,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熟思之。
見 之:(操曰)此孤本志也。
    (乃奉車駕東遷,始立宗廟社稷於許,自是政歸曹氏,天子惟守位而已。)
    (其後遂分為三國。)
    (欲得其詳,下回便見。)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詩曰:
    (  剩水殘山古又今,逢時人物此登臨。)
    (詩吟杜牧孤鴻句,淚落雍門一操琴。)
    (老去深藏經濟手,病來灰卻戰爭心。)
    (殘篇檢到興亡處,閒悶閒愁海樣深。)
    
    
53**時間: 地點:
    (卻說曹操字孟德,父嵩,為中常侍曹騰養子,實夏侯氏子也。)
    (操少機警,有權數,任俠放蕩,不治本業。)
    (初舉考廉,為議郎,餘見前。)
    (曹操既遷天子於許,自為大將軍,封武平侯,以荀彧、荀攸、郭嘉等為謀士,
    (募民屯田許下,州郡各置田官,所在積穀,兵食以足。)
    (初,曹操之攻徐州牧陶謙也,平原相劉備將兵救之,會謙病篤而卒,遂以備代
    (領徐州。)
    (袁術攻劉備以爭徐州,備使張飛守下邳,自將拒術,呂布襲下邳,張飛敗走,
    (備降於布,布復以備為豫州刺史,布自為徐州牧。)
    (劉備在豫州,合兵得萬人,呂布惡之,攻備,備敗走,歸曹操,操厚遇之,仍
    (以為豫州牧,東屯沛。)
    (時陳宮歸布,袁術稱帝於壽春,布與術通,遣高順、張遼攻備,破沛城,虜備
    (妻子,備隻身走。)
    (荀攸勸操自擊布,圍下邳。)
    (操圍下邳久,疲憊欲還。)
見 之:(荀攸、郭嘉曰)呂布勇而無謀,陳宮有智而遲,今布氣未復,宮謀未定,急攻
    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水泗水灌城。)
    (月餘,布益困迫,乃降。)
見 之:(布見操曰)明公之所患,無過於布,今已服矣。著今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
    不足定也。
    (操命緩布縛。)
見 之:(劉備曰)不可!明公不見呂布嘗事丁建陽與董卓乎?
    (操頷之。)
見 之:(宮請死,操曰)奈卿老母妻子何?
三 人:(宮曰)宮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
    妻子聲存否,在明公不在宮也。
    (操亦涕泣,並呂布、高順皆殺之。)
    (召宮母養之終身;嫁宮女,撫恤其家,厚待如初。)
    (張遼、臧霸等皆降。)
    (劉備從操還許都,操以備為左將軍,禮之愈厚。)
    (袁術既稱帝,淫侈益甚,既而糧米空虛,不能自立,欲奔袁紹。)
    (操遣備邀之,復走壽春,軍江亭,坐簀牀,歎曰)
既 而:袁術乃至此乎?
    (因憤怒,嘔血而死。)
    (袁紹既滅公孫瓚而驕,簡精兵十萬,令郭圖、審配等攻許。)
    (操進軍黎陽,分兵守官凌。)
    
    
54**時間: 地點:
    (一日。)
既 而:(操與備飲,閒論英雄,操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孤耳!袁本初之徒,不足
    數也。
既 而:(備懼其知己,大驚,適遇雷震,備方食,失箸,乃偽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
    變,良有以也。
    (操心輕之,使邀袁術。)
    (備邀袁術還,聞操出,遂巷徐州刺史車冑,留關公守下邳,行太守事,身還小
    (沛。)
    (郡縣多叛操歸備,備眾數萬人,遣使與袁紹連兵。)
    (操遣長史劉岱擊之,不克。)
    (車騎將軍董承女,為獻帝貴妃,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等謀誅操。)
    (董承謀泄,操殺承等,皆夷三族,求貴妃於宮中殺之。)
    (帝以貴妃有孕為請,不許。)
    (操欲自討劉備,諸將)
諸 將: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反棄之而東,如紹乘公後,若何?
既 而:(操曰)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諸 將:(郭嘉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
    (操師遂東。)
諸 將:(田豐說袁紹曰)曹、劉相攻,未可猝解,公舉兵襲操後,可一往而定。
諸 將:(紹辭以子疾,豐舉杖擊地曰)嗟乎?遭難遇之時,而以小兒病失其機會,惜哉
    !大事去矣。
    (曹操擊劉備,破之,獲其妻子。)
    (進拔下邳,擒關公。)
諸 將:(操使張遼說公降,公謂張遼曰)吾有三約,與皇叔誓扶漢室,降漢不降曹,一
    也;二嫂在彼給養,上下人等不許到門,二也;知吾主去向,不分遠近,便當辭
    去,三也。如其不允,吾必不降。
    (操從之,封公為漢壽亭侯。)
    (操欲亂其主臣之義,使公與備妻甘、糜二夫人共室。)
    (公避嫌秉燭侍立至天明。)
    (劉備既敗,奔青州,歸袁紹,紹去鄴二百里迎之。)
    (操還軍官渡,袁紹議攻許,進軍黎陽,令其將顏良攻劉延於白馬。)
    (曹操北救劉延,顏良來逆戰,操使張遼、關公先登擊之。)
    (公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而還,遂解白馬之圍,徙其民而
    (西。)
    (紹渡河追之,至延津南,操陳輜重以餌敵,遣將縱擊,斬文丑。)
    (良、丑皆紹良將,兩戰拆之,紹軍奪氣。)
    (關公既斬良、丑,方知劉備在袁紹軍,乃盡封曹操所賜,拜書告辭,奔劉缶於
    (袁軍。)
諸 將:(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紹軍陽武,操與戰不利,糧食將盡,與荀彧書,欲還許。)
諸 將:(彧報曰)今糧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臯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
    以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弱當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操乃堅壁持之。)
既 而:(荀攸言於操曰)紹運車旦暮且至,其將韓猛銳而輕故,擊之必破。
    (乃令偏將軍徐晃,邀擊紹運車,燒其輜重。)
    (紹復遣車運谷,沮授請遣支軍,以絕曹操之鈔。)
    (紹不從。)
既 而:(許攸曰)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都空虛,若遣輕騎,星行掩襲,許可破也。
      許破,則奉天子以討操,操成擒矣?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紹亦不從。)
    (會攸家犯法,治中審配收係之,攸遂奔操。)
既 而:(操跣足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來,吾事濟矣!
    (攸因言袁氏輜重萬乘,在故市烏巢,軍無嚴備,輕兵襲之,焚其積聚,不過三
    (日,袁氏敗矣!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
    (幟,間道銜枚,人抱束薪。)
    (既至,圍屯放火,營中大亂,遂大破之,焚其糧米。)
    (殺士卒千餘人,皆取其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
    (紹軍惶懼,大潰,紹及子譚等,幅巾乘馬,與八百騎渡河。)
    (操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餘眾降者,操盡坑之。)
    (乃擊劉備於汝南,備奔荊州劉表。)
    (表聞備至,自出郊迎,以上賓之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袁紹軍既敗還,以不聽田豐言;恐為所笑,遂殺之。)
    (慚忿發病,吐血而亡。)
    (紹為人寬雅有度,喜怒不形於色,但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紹有三子:譚、熙、尚。)
    (紹後妻劉氏愛尚,紹在日,欲立為後。)
    (眾以譚長,當立譚。)
    (審配矯紹命立尚,譚不得立,自將兵屯黎陽,欲攻尚。)
既 而:(譚別駕王修諫曰)兄弟者,左右手也,今與人鬥,而斷其左右手曰:『我必勝
    』。其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誰其親之!
    (不聽,袁譚、袁尚治兵相攻。)
    (時曹操擊劉表,軍於西平,譚遣辛毗詣操請救。)
    (操群下多以為劉表強,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
既 而:(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據
    西州之地,帶甲數十萬,使二子和睦,天下之患未息也,今及其亂而取之,天下
    定矣!
    (操從之。)
    (袁尚攻袁譚,曹操攻鄴,尚還戰,敗走幽州,投袁熙。)
    (操遂入鄴,自領冀州牧。)
    (袁譚復背操,操攻平原,拔之,譚走保南皮,曹操攻南皮,克之,斬袁譚。)
    (幽州刺史袁熙,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與尚俱奔遼西烏桓,觸自號幽州刺史
    (,率守令來降曹。)
    (其後曹操擊烏桓,袁熙、袁尚奔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斬熙、尚之首獻操,袁
    (氏遂亡。)
    
    
55**時間: 地點:
    (卻說瑯琊諸葛亮,字孔明,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知也
    (,惟潁川徐庶與崔州平信之。)
    (劉備訪士於襄陽司馬徽。)
既 而:(徽曰)儒生俗士,豈知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既 而:(備問為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諸 將:(徐庶亦謂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其願見之乎?
既 而:(備曰)君與俱來。
諸 將:(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宜枉駕顧之。
    (備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 將:(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柄,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請問計將
    安出?
既 而:(亮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
    東,已歷三世,地險麗民附,賢能樂為之用,此可與為援,麗不可圖也。荊州北
    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劉表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地,劉璋闇弱,張魯在北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
    海,若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外觀時變,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諸 將:(備曰)善!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公、張飛不悅。)
諸 將:(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關、張乃止。)
    (曹操自為丞相,奏封功臣二十餘人為列侯,引兵擊劉表。)
    (初,劉表二子琦、琮,表為琮聚其後妻蔡氏之姪女,蔡氏遂愛琮而惡琦。)
    (琦不自安,與亮謀自安之策。)
諸 將:(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琦意感悟,會孫權報父仇,擊江夏太守黃祖,破斬之。)
    (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為江夏太守。)
    (表卒,琮嗣。)
    
    
56**時間: 地點:
    (未幾,曹操兵至;蒯越等勸琮降。)
    (操至新野,琮舉州降。)
    (操遂進兵。)
    (時劉備屯焚城,琮降,不以告備,及覺,則操已在宛矣。)
    (備大驚,呼部曲共議,或勸備攻琮,荊州可得。)
既 而:(備曰)劉荊州危亡,托我以孤,背信自濟,吾所不為。
    (備將其眾去,過襄陽,州人多歸之。)
    (比到當陽,眾十餘萬人,輜重數十輛,日行十餘里。)
    (別遣關公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或曰宜速行,可保江陵。)
既 而:(備曰)夫成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而去!
    (曹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車至襄陽。)
    (聞備已過,遂將精兵五千往追之,一日-夜行三百餘里,至當陽之長坂。)
    (備乃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
    (徐庶母為曹操所獲。)
既 而:(庶辭備,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業者,以此方寸也。今已失老母,方寸
    亂矣。在此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操。)
既 而:(張飛拒後,據水斷橋,目真目橫矛曰)吾乃張翼德也,可共來受死!
    (操兵無敢近者。)
    (雲懷備子禪,與關公船會,得濟沔,遇劉琦兵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初,孫堅為袁術攻劉表,為黃祖所殺。)
    (堅四子:策、權、翊、匡。)
    (堅死,時策年十七,乃渡江,居江東,結納豪傑,有復仇之志。)
    (至壽春,見袁術。)
    (術奇之,以堅餘兵還策,許為九江太守。)
    (已而更用陳紀,又使策攻廬江太守陸康,謂曰)
謂 之:廬江拔,真卿有也。
    (策攻拔之,復用其故吏劉勛,策大失望。)
    (術以吳景為丹陽太守,揚州刺史劉繇逐之,遣將屯橫江以拒袁術。)
    (孫堅舊將朱治,見袁術德政不立,勸策歸取江東。)
謂 之:(策從之,說術曰)家有舊恩在江東,願助舅吳景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
    募,可得兵三五萬,以佐明公定天下。
    (術素知其事,又以策未必能定劉繇,且不叛已,乃許之,表策為折衝校尉;策
    (行收兵,至歷陽。)
    (周瑜從父尚為丹陽太守,將兵迎之,助以資糧。)
    (策進攻橫江,拔之,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者。)
    (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
    (及策至,軍士奉令,不敢擄掠,雞犬菜果,一無所犯,民乃大悅,競以牛酒勞
    (軍。)
    (遂破秣陵,攻劉繇於曲阿,繇敗走豫章。)
    (策美姿容,善笑語,闊達聽受,又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
    (效死。)
    (旬日之間,得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
    (孫策引兵渡浙江,會稽功曹虞翻說太守王郎避之,郎不從,為策所破,乃降。
    ()
    (策自領會稽太守,復命翻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
謂 之:(策好遊獵,翻諫曰)白龍魚服,困於豫且,願少留意。
    (策善之而不能改。)
    (袁術有逆謀,聞孫堅得傳國璽,拘堅妻而奪之,策遂與術絕。)
    (袁術縣吏周瑜、魯肅知術無成,皆棄官從策。)
    (策擒劉繇將太史慈,復解其縛而用之。)
    (會劉繇卒,眾萬餘人,屬豫章太守華歆。)
    (孫策襲廬江太守劉勛,取之,得袁術妻子,善遇之。)
    (因巡豫章,使虞翻說華歆降,策軍至,歆葛巾迎策,策禮以上賓。)
    (時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策欲乘虛襲許,部署未發,會先所殺吳郡太守許貢
    (家奴,因其出獵,伏竹篁中,射之中頰。)
謂 之:(創甚,召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
    相吾弟。
    (呼權,佩以印綬,謂曰)
謂 之:決機於兩陳之間,戰勝攻取,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遂卒,年二十六。)
    (權悲號不視事。)
謂 之:(張昭曰)考廉,此豈哭時耶?
    (權易服巡軍,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遂委身任事焉。)
    (孫權報父仇,擊江夏太守黃祖,破斬之。)
    (曹操下書責孫權任子為質。)
謂 之:(周瑜曰)將軍承父兄之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鑄山煮海,
    境內富饒,有何逼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
    命召不得不往,往則見制於人,極不過一侯印,豈與南面稱孤同哉?
三夫人:(吳夫人)公瑾之言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汝其兄事
    之。
    (遂不送質。)
三夫人:(魯肅聞劉表卒,言於孫權)荊州與我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
    ,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請往說劉備,使撫表眾,共治曹操。
三夫人:(權遣肅行,會備南走,肅迎之於當陽長坂,謂備曰)孫將軍敬賢禮士,兵精糧
    足,足以成事。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結好於東。
    (備用肅計,由夏口,進往鄂縣之樊口,自江陵,將順流東下。)
三夫人:(諸葛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遂與魯肅詣孫權。)
三夫人:(見於柴桑)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
    曹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又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逃難
    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
    能,何不北面而事之?
謂 之:(權曰)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三夫人:(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乎?以帝室之冑,英才蓋世
    ,安能為之下乎?
謂 之:(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不可以當曹操
    ,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敵乎?
三夫人:(亮曰)操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
    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操必
    矣。操既破,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權大悅。)
三夫人:(是時,曹操遣權書曰)近者奉命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
    ,可與將軍會獵於吳。
    (權以示群下,莫不大驚失色。)
三夫人:(張昭等曰)操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不如迎之。
謂 之:(魯肅密謂權曰)使肅迎操,猶不失下曹從事,累官致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
    欲安歸乎?
    (因勸權召周瑜定計。)
謂 之:(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割據江東,兵精糧足,當為
    天下除殘去惡,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為後患,
    而操舍鞍馬,仗舟楫,驅中國土眾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將軍擒操,
    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五萬人,保為將軍破之。
三夫人:(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但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
    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謂 之:(因拔刀砍案曰)諸將吏敢有復言迎操者,與此案同!
    (遂令瑜督兵三萬,與劉備並力御操。)
    (權軍與操遇於赤壁。)
    (時操軍已生疫疾,初戰不利,引次江北。)
謂 之:(瑜部將黃蓋曰)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取也。
    (乃取蒙衝鬥艦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
    (時諸葛亮祭禱祈風,東南風急,蓋以十艦居前,江中舉帆,餘船以次俱進。)
    (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視,指言蓋降。)
    (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
    (煙燄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北軍大潰。)
    (操引兵從華容道步走,劉備與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操軍死者大半。)
    (操乃留曹仁、徐晃守江陵,引兵北還。)
    (於是吳將士形勢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與曹仁相拒。)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降之。)
    (周瑜攻曹仁歲餘,殺傷甚眾,仁委城走,瑜屯據江陵。)
    (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
    (權以妹妻備。)
    (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懍僳。)
謂 之:(周瑜還江陵,道病,與權箋曰)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
    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倘所言可採,瑜死
    不朽矣!
    (卒於巴邱。)
    (權即命魯肅代瑜領兵。)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備,相與共拒曹操,權從之。)
    (曹操謀取巴蜀,據吳之上流以伐吳,乃遣司隸校尉鐘繇等討張魯。)
    (韓遂、馬超在陝西隴地,疑為襲己,十部俱反,操自將擊之。)
    (夾潼關而陳,令徐晃、朱靈以兵四千人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操乃北渡河,
    (兵眾先行,而自斷後。)
    (超將萬餘人,攻之,矢下如雨,操據胡牀不動。)
    (及事急,都尉許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舉馬鞍蔽操,右手划船。
    ()
    (校尉丁裴放牛馬以餌賊,操乃得渡。)
    (超等挑戰,不許。)
    (操與韓遂有舊,請與遂相見,交馬語移時,但說京都舊話,撫手歡笑,而不及
    (軍事。)
謂 之:(既罷,超問遂曰)曹操何言?
三夫人:無所言也。
    (超心疑之。)
    (他日,曹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韓遂、馬超遂自相疑貳。)
    (操先以輕兵挑戰,後縱虎騎夾攻,大破之。)
    (遂、超奔涼州,操追至安定而還。)
    (操既還,馬超復率羌胡攻隴上諸縣,郡縣皆應之。)
    (輯阜、姜敘等起兵討超,超大敗,南奔張魯,後三年,降於劉備。)
    (西平、金城諸將共殺韓遂,送詣操降。)
    
    
57**時間: 地點:
    (卻說劉備以龐統為耒陽令,不治,免官。)
三夫人:(魯肅遺劉備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得展其驥足耳
    !
    (諸月葛亮亦言之。)
    (備見統,與言談,大器之,遂用統為治中,相衙門於諸葛亮。)
    (初,劉焉為益州牧,見漢亂,陰蓄異志。)
    (沛人張魯,自乃祖道陵以來,世為五斗米道,客居於蜀,焉以為督義司馬,與
    (合兵掩殺漢中太守,斷斜谷關。)
    (及焉卒,子璋立,張魯以璋閹弱,遂據漢中扶風。)
    (法正為璋軍議校尉,璋不能用,悒悒不得志。)
    (益州別駕架鬆與正善,自負其才,度璋不足以有為,勸璋結備以討張魯。)
三夫人:(璋曰)誰可為使?
    (鬆舉法正。)
    (璋然之,遣正將兵四千迎備。)
    (主簿黃權切諫,璋不聽。)
三夫人:(法正至荊州,陰說劉備舉益州,備疑而未決,龐統曰)益州土沃財富,大業可
    成,逆取順守,古人所貴,若事成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敢,終為
    他人利耳。
    (備以為然,乃留諸葛亮、關公等守荊州,自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三夫人:(備至巴郡,太守嚴顏拊心歎曰)此所謂獨坐深山,引虎自衛者也。
    (備至涪,璋往會之,增備兵,厚加資給,使擊張魯。)
    (備北到葭萌,不即討魯,厚樹碑以收民心。)
三夫人:(劉備在葭萌,龐統言於備曰)今陰選精兵,晝夜兼行,逕襲成都,此上策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擁強兵據關隘,聞數諫璋,遣將軍還荊州。將軍遣人
    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二子喜,必來見,因而執之,取其兵,進向成都
    ,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徐,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至
    大困,不可救矣。
    (備用其中計;進據涪城。)
    (諸葛亮留關公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將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顏
    (。)
三夫人:(飛呵顏曰)何以不降?
謂 之:(顏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霜降將軍也!
    (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分遣趙雲叢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龐統中流矢卒。)
    (馬超知張魯無成,亦來降備。)
    (時劉璋城中,尚有精兵三萬餘人,糧草支一年,吏民廊欲死戰。)
三夫人:(璋曰)我爺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於百姓。於心何安!
    (遂牙城出降。)
    (備遷劉璋於荊州公安縣,盡歸其財物。)
    (備自領益州牧,政事悉委於諸葛亮。)
    (亮用人行政,事事咸宜。)
    (劉璋每事從寬,亮糾之以嚴,而屬大治。)
    (孫權令諸葛瑾從備還索荊州諸郡,備不許,權遂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吏
    (,關公皆逐之。)
    (權大怒,令呂蒙取三郡。)
    (劉備聞之,自蜀親至公安,遣關公爭三郡。)
    (孫權進住陸口,魯肅將萬人屯益陽,以拒關公。)
    (會聞曹操將攻漢中,劉備恐失益州,使使求和於吳。)
    (權令諸葛瑾報命,更尋盟好,遂分荊州,發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
    (屬吳,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初,曹操之殺董貴妃也,操納三女於獻帝,俱為貴妃,帝之左右,皆操耳目。
    ()
    (伏後大懼,與父完書,令密圖操,至是事泄,操使郄慮持節策,收皇由後印綬
    (。)
    (尚書令華歆坏戶發壁,牽後出。)
三夫人:(時帝在外殿,後披髮徒行泣過,決曰)不能復相活耶?
謂 之:(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
三夫人:(顧謂慮曰)天下豈有是耶?
    (操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子,皆鳩殺之。)
    (遂以操女貴人曹氏為皇后,以冀州十郡封操為魏公,加九錫,位諸侯王上,又
    (進爵為王,設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以子丕為王太子。)
    (操自將擊張魯,拔陽平。)
    (魯奔南山,遂出降,操封魯為閬中侯。)
三夫人:(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張魯降,定漢中,不因此時以圖巴蜀,身遽北遠,
    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必可克之
    。
    (備以為然,乃率諸將進兵漢中,屯陽平關。)
    (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相拒。)
    (備遣其將陳式等絕馬鳴閣道,徐晃擊破之。)
    (備急書發益州兵。)
三夫人:(諸葛亮以問從事楊洪,洪曰)漢中為益州咽喉,無漢中則無蜀矣,發兵何疑。
    (乃大發兵取漢中。)
    (夏侯淵戰數勝,與備相拒逾年,備自陽平稍前,營於定軍山,淵引兵追之。)
    (備使討虜將軍黃忠乘高鼓噪攻之,淵軍大敗,斬淵。)
    (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
    (備斂眾拒險,不與交鋒。)
    (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
    (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陣,且戰且
    (卻。)
    (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魏人疑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
    (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死者甚眾。)
    (操引軍還長安,備遂有漢中,因自立為漢中王。)
    (關公使糜芳守江陵,傅士位守公安,公自率眾攻曹仁於樊城。)
    (仁使於禁、龐德屯樊北。)
    (秋,大霖雨,漢水溢,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避水,關公乘船攻之,龐德被獲,不屈,關公殺之,禁等窮追,
    (遂降。)
    (自許以南,往往遙應關公,公威震華夏。)
    (曹操聞龐德死,流涕曰)
諸 將:吾知於禁三十年,何意臨危反不及龐德耶?
諸 將:(用議徙都以避其鋒,司馬懿言於操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公得志,權
    必不喜也,可遣人勸權罩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矣!
    (操從之。)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今河審懷慶府溫縣是也。)
    (少聰明,英斷而多大略,兄司馬朗為操主簿,操聞懿才而辟之。)
    (懿辭以風痹。)
    (操怒,欲收之,乃就職。)
    (至是為操畫計,以害關公。)
    (操通使於權,權與呂蒙密謀公。)
    (蒙偽稱疾篤,而以陸遜代將。)
    (遜至陸口,為書與關公,稱其功美,深自謙抑。)
    (公意大安,撤荊州守兵以赴樊。)
    (遜具啟形狀,權遂發兵襲公,權為箋復操,請以討關公自效,且乞勿漏。)
諸 將:(董昭曰)軍事尚權宜露之,則樊圍自解矣!
    (關公聞之,猶豫不決。)
    (蒙至尋陽,盡伏精兵於船中,使旦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公所置江
    (邊屯侯,盡收縛之,故公不知。)
    (糜芳、傅大仁皆素嫌公輕己,開門出降。)
    (蒙入江陵,釋於禁之囚,得關公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之,嚴禁軍士,不得擄掠
    (。)
    (公聞南郡朱,退保麥城,因遁走。)
    (馬忠獲公及其子平,皆斬之,遂定荊州。)
    (呂蒙未及受封,發病而死。)
    (曹操表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權上書稱臣於操,群臣勸操宜正大位,操曰)
群 臣: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乎?
    (操卒,操子丕以操妻王後卞氏之令,即王位。)
    (尋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丕即皇帝位,是為文帝,國號魏;追尊父操為武皇
    (帝,廟號太祖。)
    (獻帝在虛位三十一年。)
    (東漢凡十二帝,起光武乙酉,終獻帝庚子,共一百九十六年,而分為蜀(即後
    (漢)、魏、吳三國,後五十餘年而並於晉,其年份多寡不同。)
    (下回便見。)
    (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詩曰:
    (  馬力牛筋為子孫,龍爭虎鬥鬧乾坤。)
    (戰塵摩擦英雄老,殺氣熏蒸日月昏。)
    (千載幾人傳後代,百年誰主弔忠魂。)
    (孔明若曉其中意,高臥南陽緊閉門。)
    
    
58**時間: 地點:
    (卻說曹丕篡漢,蜀中傳言漢帝已遇害,於是漢中王劉備發喪,即皇帝位於武擔
    (之南。)
    (大赦,改元章武,是為昭烈皇帝。)
    (以諸葛亮為丞相,立宗廟,祀高祖以下。)
    (立夫人呆氏為皇后。)
    (吳氏係將軍吳懿之妹,劉璋兄瑁之妻也。)
    (立子禪為皇太子。)
    (帝恥關公之歿,將擊孫權。)
群 臣:(翊軍將軍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位,眾心未附,當因此
    時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有應者;不當置魏,先與
    吳戰。兵勢一交,不下,非良策也。
    (群臣諫者甚眾,帝皆不聽,留諸葛亮輔太子守都,而自率諸軍東下。)
    (車騎將軍張飛,勇猛亞於關公。)
    (公善待卒伍,而傲於士大夫;飛愛敬士大夫,而不恤軍人。)
    (帝常戒之,飛不改,至是率兵萬人,會江州。)
    (臨發,為帳下張達、范強所殺,以其首奔孫權。)
戒 之:(帝聞飛營都督有表)噫嘻,飛死矣。
    (孫權遣諸葛瑾使蜀求和,帝不許。)
    (帝遣吳班、馮習,攻破權將李異等於巫縣,進軍秭歸,權以陸遜為大都督以拒
    (之。)
    (帝進軍猇亭,自巫峽建平連營至夷陵界,立數十屯,連營七百餘里。)
    (自正月與吳相拒,至六月不決。)
    (帝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
戒 之:(吳將士皆欲擊之,陸遜曰)此必有詐,且觀之。
    (帝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
戒 之:(遜曰)所以不聽諸軍擊之者,揣之必有計也。
    (陸遜將進攻漢軍,諸將)
諸 將:攻備當在初時,今乃已入五六百里,相守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已固守,攻之必
    無利矣。
戒 之:(遜曰)備是猾虜,更變常多。其軍始集,思慮專精,未可乾也。今駐已久,不
    得我便,兵疲計沮,詐不復生,殄滅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營,不利。)
諸 將:空殺兵耳。
戒 之:(遜曰)吾已得破之之術矣。
    (乃令人各持一把茅,每間一營,攻一營,以火攻拔之,斬張南、馮習等。)
    (破其四十餘營。)
    (漢將杜路、劉寧等窮迫請降。)
    (帝升馬鞍山,陳兵自衛,遜督諸軍四面攻之,死者萬數。)
    (帝夜遁,僅得入白帝城。)
    (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盡淨,屍骸塞江而下。)
戒 之:(帝大慚恚曰)吾乃為陸遜所折厚,豈非天耶!
    (帝疾篤,命丞相亮輔太子。)
諸 將:(帝謂亮曰)君才十位曹丕,必能安國家,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
    可,君當自取,無為他人有也。
戒 之:(亮泣涕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諸 將:(帝又敕太子曰)勉之,勉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德惟義,
    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當事之如父。
    (遂崩於白帝城。)
    (在位三年,年六十三歲。)
    (丞相亮奉喪成都,太子禪即位,時年十七,是為後主。)
    (尊皇后曰皇太后,立張飛女張氏為皇后。)
    (其後張后崩,復立其妹為後。)
    (封丞相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亮乃約官職,修法制,開誠心,佈公道,集眾思,廣忠益。)
諸 將:(謂人曰)有忠心於國者,但勤攻吾之短。
諸 將:(亮嘗自校簿書,主簿楊顒諫日)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今明公自校簿書,
    汗流終日,不亦勞乎!
    (亮謝之。)
    (及頤卒,亮垂涕三日。)
    (帝遣尚書鄧芝修好於吳,吳使張溫來聘,復遣鄧報之,吳遂絕魏,專與漢連和
    (。)
    (魏主丕大興師伐吳,為水軍,親御龍船,至廣陵,吳將軍徐盛列舟檻於江,而
    (植木衣葦,為疑城假樓。)
諸 將:(時江水盛長,丕臨流歎曰)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未可圖也。
    (丕御龍舟,會暴風漂蕩,幾至覆沒,乃旋師歸。)
諸 將:(南蠻雍閩,與郡人孟獲煽亂,丞相亮率眾南征討雍闓,參軍馬謖送之曰)南中
    恃其險遠,不服久矣;今日破之,明日復叛。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
    ,願公服其心而已。
    (亮納其言。)
    (至南中,所在戰捷,由越嶲入斬雍闓。)
    (孟獲收闓餘眾以拒亮。)
    (獲素為南夷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陣間。)
諸 將:(獲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營陣,若只如此,則易勝耳。
    (乃縱之,使再戰,凡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諸 將:(獲止不去)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帥而用之。)
諸 將:(或以諫亮,亮曰)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無所食,必成禍患。
      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綱紀初定,夷漢相安耳。
    (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終亮之世。)
    (夷不復反。)
    (丞相亮屯軍漢中,上《出師表》伐魏。)
    (初,魏以夏侯楙鎮長安,至是丞相亮將伐魏,與群下謀之。)
諸 將:(魏延曰)夏侯楙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
    午谷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比東方相合,尚二
    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亮以此為危計,不聽。)
    (乃身率大軍攻祁山。)
    (魏以昭烈既崩,數載寂然,略無預防。)
    (猝聞亮出,朝野恐懼,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魏應亮,天水參軍姜維詣亮
    (降。)
    (亮美其膽智,使典軍事。)
    (關中震動,魏群臣不知計所出。)
群 臣:(魏主睿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破亮必矣。
    (乃勒兵步騎五萬,令右將軍張郃督之,西拒亮。)
    (亮以馬謖好論軍計,深加器異,乃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
    (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舍水登山。)
    (張郃絕其汲道,大破之。)
    (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收謖下獄,亮自臨祭,為之流涕斬之。)
    (於是考微勞,甄壯烈,引咎責躬。)
    (自貶為右將軍。)
    (厲兵講武,戎事簡煉,民忘其敗。)
    (吳主使鄱陽太守周魴詐以郡降魏,魏揚州牧曹休率步騎十萬以應魴,與陸遜戰
    (於石亭,大敗而還。)
    (漢右將軍亮聞曹休敗,復上《出師表》伐魏,引兵出散關,圍陳倉,陳倉已有
    (備,亮不能克。)
    (魏主叡召張郃於方城,使擊亮。)
群 臣:(叡問郃曰)待將軍到,亮得毋已得陳倉乎?
群 臣:(郃知亮深入無谷,屈指計曰)比臣到,亮已走矣。
    (郃晨夜進軍,未至,亮以糧盡引還。)
    (將軍王雙追亮,亮擊斬之。)
    (魏遣曹真、司馬懿等寇漢中,丞相亮出次成固,魏師還。)
    (丞相亮伐魏,圍祁山。)
    (魏遣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將軍張郃等以御之。)
    (懿斂軍依險,不肯出戰。)
群 臣:(賈詡、魏平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懿病之,乃出戰,魏兵大敗,懿還保守。)
    (亮以糧盡引軍還。)
    (懿遣張郃追之,至木門道,中伏弩而死。)
    (丞相亮務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於斜谷口,悉眾十萬,由斜谷伐魏,遣使
    (至吳,約同時大舉,共伐魏。)
    (丞相亮至郿,屯軍於渭水之南。)
    (司馬懿引軍渡謂,背水為壘以拒之。)
    (亮以前者六出祁山,皆以糧盡引還,乃止於五丈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計。
    ()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懿與亮相守百餘日,亮數挑戰,懿不出。)
    (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
    (懿怒,上表請戰。)
群 臣:(亮曰)彼本無戰心,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
群 臣:(亮遣使者至懿軍中,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
    二十以上,皆親閱之。日啖食不及數升。
諸 將:(懿告人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亮病篤。)
    (帝使尚書僕射李福省侍,因諮以國家大計。)
諸 將:(亮曰)公所問者,公琰其宜也。
    (又問蔣琬之後,誰可任。)
諸 將:(亮曰)文偉可以繼之。
    (又問費褘之後,亮不答。)
    (是日卒於軍中。)
    (長史楊儀整軍而還。)
    (百姓奔告司馬懿,懿追之。)
    (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懿者。)
    (懿收軍而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陣而回。)
    (入谷,然後發喪。)
諸 將:(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群 臣:(懿聞之笑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亮嘗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群 臣:(至是懿按行其營壘,歎曰)天下奇才也。
    (追至赤岸,不及而還。)
    (蜀前軍帥魏延勇猛過人,嘗言亮不能盡用己才,又與楊儀不協。)
    (及亮卒,楊儀主兵,延遂反。)
    (儀遣將斬之,夷延三族。)
群 臣:(初,亮表於帝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
    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以負陛下。
    (至是卒如其言。)
    (亮之為政也,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
    (愚之所以僉忘其身也。)
    (諡遭有餘財,以負陛下。)
    (至是卒如其言。)
    (亮之為政也,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
    (愚之所以僉忘其身也。)
    (諡曰忠武。)
    (後主以蔣琬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費褘、董允相繼為尚書令,雖無諸葛亮之盛,而蜀亦大治。)
    (自蔣琬、董允卒,而宦官黃皓始預政事,以姜維為衛將軍,與費褘並錄尚書事
    (。)
    (而姜維始屢次伐魏,維攻魏西平,獲中郎郭循,以為左將軍。)
    (循欲刺帝不果,至是褘與諸大將會沉醉,循刺殺之。)
    (褘泛愛不疑,待新附太過,故及於難。)
群 臣:(初,姜維自負其才武,每欲大舉伐魏,費褘嘗裁抑之,與兵不過萬人)丞相猶
    不能定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無為僥倖,若有不及,悔不
    可追。
    (及褘卒,維遂大舉伐魏,屢為魏將鄧艾所敗。)
    (維不俊,前後幾九伐魏,蜀人愁苦,大怨姜維。)
    (司馬昭患姜維之北伐無已,欲大舉寇漢,朝臣多以為不可,獨司隸校尉鐘會勸
    (之。)
    (乃以鐘會為鎮西將軍,都督吳中。)
群 臣:(姜維上表於帝曰)聞鐘會治兵關中,欲有進取,宜並遣左右車騎諸軍張翼、廖
    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黃皓信巫鬼,謂狄終不敢至,啟帝寢其事,群臣莫知。)
    (魏遣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越甘鬆、沓中,以絆綴姜維。)
    (諸葛緒督三萬人,自祁山趨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鐘會統十餘人,分從斜谷、
    (駝谷、子午谷趨漢中,以廷尉衛瓘持節監軍事。)
    (會平行至漢中,使護軍胡烈為前鋒,攻關口,漢守將傅僉格鬥而死。)
    (會遂長驅而前。)
    (姜維聞鐘會諸軍已寇漢中,引兵與廖化、張翼、董厥等,合兵守劍閣以拒會。
    ()
    (姜維列營守劍閣,會攻之不克,糧道險遠,欲引還。)
    (鄧艾上言,漢兵摧折,宜遂乘之。)
    (自阻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樑,山高谷深,至為艱險。)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先登至江油,蜀守將馬邈降。)
    (以書誘漢將諸葛瞻,瞻斬其使,列陣以待,艾大破之,斬瞻。)
群 臣:(瞻子尚曰)父子荷國厚恩,不得早斬黃皓,致敗國殄民,用生何為。
    (策馬衝陣而死。)
    (諸葛瞻,諸葛亮之子也。)
    (漢人不意魏兵猝至,不為城守調度,聞艾已入平土,百姓慌亂,皆遁山野,不
    (可禁止。)
    (譙周請降,乃遣使奉璽綬於鄧艾。)
群 臣:(北地王諶怒曰)若勢窮力拙,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奈何降乎?
    (帝不聽。)
    (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艾至成都城北,帝率太子諸王及群臣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姜維得帝敕命,乃與廖化、張翼等同詣鐘會降。)
    (鄧艾收黃皓,將殺之,皓賂左右得免。)
    (後主禪在位四十二年而亡,並先帝昭烈凡二主,共四十五年。)
    (三漢合二十六帝,通共四百六十九年。)
    (鄧艾在成都,頗自矜伐,欲因平蜀之勢,乘勢滅吳。)
    (鐘會有異志,姜維知之,說之使反。)
    (會忌鄧艾,乃與監軍衛瓘,密白艾有反狀。)
    (魏主以檻車征鄧艾父子赴京師。)
    (會獨統大眾,遂與姜維決計謀反。)
    (適郭太后卒,會乃矯太后遺詔,使會將兵廢司馬昭。)
    (姜維欲使鐘會盡殺北來諸將,已因殺會,盡坑魏兵,復漢帝。)
    (適會眾兵作亂,殺姜維,爭前殺會。)
    (鄧艾本營將士追艾於檻車中,迎還衛瓘,以與會共陷艾,恐其為變,乃遣護軍
    (田績,襲鄧艾父子於綿竹西斬之。)
    (艾餘子在洛陽者悉被誅,後以其孫為郎中。)
    (後主禪遷洛陽,秘書郎郤正從行,正相道適宜,舉動無闕,禪慨然歎息,恨知
    (正之晚。)
    (魏封禪為安樂公,他日與宴,為之作蜀技,旁人皆感愴,禪喜笑自若。)
諸 將:(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亦至於比。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耶
    ?
群 臣:(他日問禪曰)頗思蜀否?
諸 將:(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正聞之,謂曰)
謂 之:若王復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西適。』
    (昭復問,禪對如正言,不能泣,因閉其目。)
謂 之:(昭曰)何乃似郤正語耶?
諸 將:(禪開目驚視曰)誠如尊言。
    (左右皆笑之。)
    (蜀漢之事已約略敘完。)
    (其魏國之事,尚未講明。)
    
    
59**時間: 地點:
    (卻說魏主曹丕。)
    (既篡漢即皇帝位,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其子俱為操所殺,無子。)
    (有二女以嬪於魏。)
    (又十四年,善終於魏,葬禪陵。)
    (魏主丕營洛陽宮室,遂如洛陽都焉。)
    (丕視兄弟如仇讎,而信任強臣司馬懿。)
    (丕妻郭后無子,使後養平原主叡為子。)
    (叡母甄夫人,本袁熙妻也。)
    (甚有美色,為郭后譖死。)
    (叡事郭后甚謹,後亦愛之。)
    (丕在位七年崩,子叡立,是為明帝。)
    (曹真、陳群、司馬懿並受遺詔輔政。)
    (叡性好土木,既治許昌官,又作洛陽宮、凌霄閣,徙長安鐘橐駝銅人承器盤於
    (洛陽。)
    (盤折,聲聞數十里。)
    (銅人重不可致,乃大發銅鑄銅人二,列坐於司馬門外,號曰翁仲。)
    (起土山於芳林園,植雜木美草,捕禽獸致其中,諫者皆不納,叡性嚴急,督修
    (宮室,有過限者,親召問之,言猶在口,身首已分,而人心離二。)
    (叡使太尉司馬懿擊遼東公孫淵,淵使大將卑衍、楊祚屯遼隧。)
諸 將:(懿曰)賊大眾在此,巢窟空虛,直指襄平,破之必矣。
    (乃多張旗幟,欲出其南,衍等盡銳取之。)
    (懿潛渡水出其北,直走襄平,衍等引兵逆戰,懿擊大破之,遂圍襄平。)
    (淵窘急,糧盡,人相食,突圍走,懿擊斬之,遼東悉平。)
    (有星孛於大辰,又孛於東方,張掖柳谷口水溢,湧寶負圖。)
    (有石馬七,及犧牛之象。)
    (有文曰:大討曹叡以為瑞,豈知自後司馬氏專權,凡曹氏之所以欺漢者,一一
    (還報之於司馬氏,所謂大討曹也。)
    (牛者,謂以牛賜馬也。)
    (魏主叡病篤。)
    (司馬懿還軍至洛陽,懿入見。)
諸 將:(叡執其手曰)吾以後事屬君,與曹爽共輔少子,吾忍死以待君,得相見無恨矣
    。
諸 將:(乃召二王示懿,指齊王芳曰)此是也,君諦視之,勿誤也。
    (時芳年方八歲,即日立為太子。)
    (明帝沈毅善斷,優禮大臣,雖臣下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人君之度亦偉矣。
    ()
    (然不思建德垂後,以固維城之基,致使大權旁落,遂為司馬氏所篡,惜哉。)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芳嗣位。)
    (芳明帝養子,莫知所出。)
    (曹爽、司馬懿並錄尚書事,受遺詔輔政。)
    (魏大將軍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郭太后永寧宮,專擅朝政,多樹親
    (黨,屢改制度。)
    (太傅司馬懿與爽有隙,稱疾不預政事。)
    (曹爽驕奢無度。)
    (時魏主芳謁高平明帝陵,爽與弟曹羲、曹訓、曹彥皆從。)
    (懿與子司馬師、司馬昭謀誅之。)
    (以太后令召司農桓范。)
    (范欲應命,其子)
其 子:車駕在外,不如南出。
諸 將:(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
其 子:(濟曰)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范勸爽以天子詣許都,發四方兵自衛。)
其 子:(爽疑未決,自申夜至五鼓,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諸 將:(范哭曰)曹子丹英雄,生汝兄弟,犭屯犢耳,何圖今日因汝滅族也?
    (子丹,曹真字也。)
    (懿遂以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曹爽與何晏、鄧揚、桓范等謀逆,俱夷
    (三族。)
    (何晏以貌自喜,粉白不去身,雖被誅,而天下士大夫爭慕效之,遂成風流之俗
    (。)
    (司馬懿既誅曹爽,自後大權悉歸司馬,魏主徒擁虛位而已。)
    (及懿卒,以其子師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執魏國柄。)
    (魏中書令李豐,及太常夏侯玄,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謀殺司馬師,不克
    (,師並殺之,遂廢其後張氏。)
    (魏主芳意頗不平,而不敢發。)
    (司馬師勒兵,廢魏主芳為齊王,遷之河內,在位十四年,後又二十一年卒。)
    (師迎高貴鄉張公髦立之。)
    (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毋邱儉,起兵討師。)
    (時師新割目瘤,瘡甚,帶疾征之。)
    (斬毋邱儉,夷其族。)
    (欽子鴦勇甚,夜劫師營,追騎莫敢逼,遂降於吳。)
    (及司馬師卒,弟昭自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魏征東將軍諸葛誕起兵壽春討昭,昭奉魏主髦征之。)
    (誕求救於吳,吳使全懌、文欽等救之。)
    (誕素與欽有隙,因斬欽。)
    (欽二子文鴦、文虎,復歸司馬昭。)
    (昭表為將軍,賜爵關內侯,使巡城下,人無固志,遂克之,斬誕,夷其三族。
    ()
諸 將:(魏主髦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召尚書王經等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自出討之。
    (經諫不聽,髦遂拔劍升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鼓噪而出。)
    (中護軍賈充入,與戰於南闕下。)
諸 將:(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若何?
其 子:(充曰)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今日之事,無用問也。
    (濟即抽戈,前刺髦,殞於車下。)
    (在位六年。)
    (昭聞之大驚,自投於地。)
    (昭叔太傅司馬孚奔往,枕其股而哭甚哀。)
其 子:(曰)殺陛下者,臣之罪也。
    (昭入殿中,召群臣會議。)
    (尚書僕射陳泰不至,昭使其舅尚書荀豈頁召之。)
    (豈頁,彧之子也。)
其 子:(泰曰)論者以泰方舅,今舅不如泰也。
    (子弟逼之,乃入。)
其 子:(見昭悲慟,昭亦對之泣曰)玄伯,卿何以處我?
諸 將:(泰曰)獨有斬賈充以謝天下耳。
諸 將:(昭思久之)更思其次。
其 子:(泰曰)泰惟有進於此者,不知其次。
    (昭乃不復言,收王經及其家屬,付廷尉斬之。)
其 子:(經謝其母,母笑曰)人誰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畢命,何恨之有。
    (昭以成濟大逆不道,夷三族。)
    (昭以皇后令,使其子中護軍司馬炎,迎常道鄉公璜於鄴。)
    (璜,燕王宇之子,操之孫也,更名奂,以為明帝嗣,立之。)
    (時司馬昭遣鐘會、鄧艾等滅蜀漢,晉公馬昭進爵為王,司馬昭娶王肅女,生炎
    (及攸。)
    (以攸繼景王司馬師之後。)
    (攸性孝友多才藝,清和平允,名過於炎,昭愛之。)
    (昭欲以攸為世子,山濤曰)
燕 王:廢長立少,違禮不祥。
    (乃立炎為世子。)
    (司馬昭卒,子炎嗣為相國晉公,遂廢魏主奂為陳留王,炎即皇帝位。)
燕 王:(奂出舍於金墉城,司馬孚拜辭流涕,郗歔不自勝)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
    (魏主奂在位五年,而被篡,至惠帝五年而善終,諡曰元帝,魏亡。)
    (右魏起文帝丕,終元帝奂,凡五世,共四十六年。)
    (炎既篡位,敢國號曰晉,至太康元年滅吳。)
    
    
60**時間: 地點:
    (卻說吳自孫策開基,孫權繼統,赤壁破操,秭歸敗漢,而後見魏、漢二國稱帝
    (,權亦稱帝,建國號曰吳。)
    (追尊兄堅為武烈皇帝,兄策為長沙桓王。)
    (遷都建業,使大將軍陸遜輔太子登守武昌;後登卒,以和為太子。)
    (潘夫人有寵於吳主,權生少子亮,權愛之,遂廢和而立亮為太子。)
    (權在位三十一年殂。)
    (子亮立,以諸葛恪為太傅輔政。)
    (魏司馬昭遣王昶、胡遵、毋邱儉三路擊吳。)
    (諸葛恪與戰於徐塘,魏人敗走。)
    (吳獲資器山積,振旅而還。)
    (恪遂有輕敵之心,興兵伐魏,圍新城不克。)
    (會大暑,病死者過半,眾大怨之。)
    (恪引軍還建業,愈加嚴威,欲復興兵向青、徐。)
    (侍中孫峻,因民怨眾怒構謀,吳主亮置酒,伏兵殺之。)
    (以葦席裹屍投之石子岡,並夷三族。)
    (恪,諸葛瑾之子也。)
    (群臣共表奏峻為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
    (峻驕矜淫暴,國人側目。)
    (吳將軍孫儀等謀殺孫峻,不克,死者數十人。)
    (時全公主與峻通,譖朱公主伺謀,峻殺朱公主。)
    (及峻死,峻從弟偏將軍孫綝之輔政。)
    (紼專權自恣,吳主亮聰明英察,孫綝忌之。)
    (亮與劉承、全紀謀誅綝,使全紀告其父衛將軍尚密整士馬。)
    (尚,亮後父也。)
群 臣:(亮戒尚曰)勿令卿母知之。
    (綝堂妹也。)
    (紀以告尚,尚語其妻,妻密語綝。)
    (綝夜執尚,殺劉承,全紀自殺。)
    (遂圍宮,廢吳主亮為會稽王,亮在位六年而被廢。)
    (綝迎權第六於瑯琊王休立之,是為景帝。)
    (綹又與休有隙。)
    (休乃與左將軍丁奉謀誅綝,夷其族。)
    (休在位六年殂。)
    (吳人以蜀初亡而懼,欲得長君,乃白朱後,迎前太子和太子烏程侯皓立之。)
    (皓既得志,粗暴驕淫,好酒色,貶朱太后為景皇后,尋逼殺之。)
    (使黃門遍行州郡,選美女。)
    (其大臣家女,皆歲歲報名,年十五六者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
    (後官數千,猶採擇無已。)
    (作昭明宮,工役之費,以億萬計。)
    (左丞相陸凱諫,不聽。)
    (及凱卒,以凱從弟抗都督荊州諸軍事,治樂鄉。)
    (晉主有滅吳之志,以尚書左僕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
    (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
    (與吳人開誠布信,降者欲去,皆聽之。)
    (減戍邏之卒,墾田八百餘頃,糧有十年之積。)
    (其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鈐閣之下,侍衛不過十數人。)
    (晉主與羊祜陰謀伐吳。)
    (祜以為伐吳,宜借上流之勢。)
    (時益州守王濬遷大司農,祜密表留濬,復為益州刺吏,使治水軍。)
    (大作舟艦木柹,蔽江而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取其柹以白吳主曰)
王大臣: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衝要。
    (吳主不從,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吳主征西陵都督步闡,闡世在西陵,猝被征。)
    (處自懼有讒,據城降晉。)
    (晉以闡都督西陵諸軍,吳陸遜討之,晉主令羊祜救之,不克。)
    (抗遂拔西陵,誅闡。)
王大臣:(吳主既克西陵,自謂得天助,志益張大,使術士尚廣筮取天下)吉。庚子歲,
    青蓋當入洛陽。
    (吳主喜,不修德政,專為兼並之計。)
    (晉羊祜歸自江陵,務修德信以懷吳人。)
    (每交兵,刻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
    (祜以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
    (每遊獵,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後為晉兵所得者,皆送還之。)
    (於是吳人悅服,祜與抗對境,使命常通,抗遣祜酒,祜飲之,不疑。)
    (抗疾,求藥於祜,祜以成藥與之。)
    (抗即服之。)
    (人多諫抗。)
王大臣:(抗曰)豈有鴆人羊叔子哉。
群 臣:(抗告其邊茂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守分界而已,無求
    細利。
    (及陸抗卒,吳主使其子景、元、機、雲分將其兵。)
    (晉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晉主善之。)
    (以祜疾不宜數人,更遣張華問計。)
其 子:(祜曰)孫皓暴虐已甚。於今可不戰而克,若皓不幸而歿,吳人更立令主,雖有
    百萬之眾,長江未可窺也,將為後患矣。
    (華深然之。)
    (羊祜疾篤,舉杜預自代。)
    (及祜卒,晉主哭之甚哀。)
    (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之聲相接。)
    (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
    (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於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墮淚,因謂
    (之墮淚碑。)
群 臣:(益州刺史王濬上疏曰)孫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明君,則
    強敵也。臣作舟七年,日有朽壞。臣年七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
    (杜預亦上表,請速伐吳。)
    (張華贊成之,晉主意遂決。)
    (令王伯、王渾、杜預、王濬、唐彬等,分道伐吳,東西兩路進兵,凡二十餘萬
    (。)
    (歲在庚子,杜預向江陵,王渾出橫江,所向皆克。)
    (吳人於江磧要害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拒
    (舟艦。)
    (濬作大筏數十萬,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輒著筏而去。)
    (又作大炬,長數十丈,火數十團,灌以麻油,船前行。)
    (遇鎖燃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船無所礙,濬遂克西陵、荊門夷道諸城。)
    (杜預令周旨等帥騎夜渡扛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
群 臣:(吳都督孫歆懼曰)北來諸事,乃飛渡也。
    (預遂克江陵。)
群 臣:(預謂諸將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
    (遂指授郡帥方略,逕造建業。)
    (吳主使丞相張悌、沈瑩、諸葛靚率眾三萬,渡江逆戰,大敗。)
    (靚迎悌,欲共遁去。)
其 子:(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
    (靚流涕而去。)
    (悌遂為晉兵所殺,並斬瑩等。)
    (吳人大懼,分遣使者奉書於渾、濬、伷以請降。)
    (正月壬寅,王濬舟師過三山。)
    (王渾遣人要濬急過論事,濬舉帆直指建業。)
其 子:(報曰)風利,不得泊也。
    (是日,濬戎卒八萬,舟方百里,鼓噪入於石頭城。)
    (吳王皓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吳主皓在位十七年而國亡,又四年卒。)
    (吳起大帝權壬寅,終烏程侯皓庚子,凡四主,共五十九年。)
    (晉封皓為歸命侯,自是天下復歸一統矣。)
    (王渾奪王濬功,久之,乃得遷為鎮軍大將軍。)
    (杜預,王戎皆封侯。)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胡大亂)
    (詞曰:
    (  閒行閒坐,不必爭人我。)
    (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
    (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詩曰:
    (  燕子來時春雪消,幾家留得舊窩巢?)
    (風流王謝無蹤跡,剩水殘山似六朝。)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