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 至 第五〇
41**時間: 地點:
張 良:(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噲出,將亡去)今者出,未辭也,奈何!
項 羽:(噲曰)人方為刀俎,我方為魚肉,何辭為?
(遂間行趨霸上,留張良謝羽,因以白璧一雙獻羽,玉鬥一雙與增。)
(羽受璧。)
張 良:(增拔劍撞破玉鬥)唉!豎子不足與謀。奪將軍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還軍,立誅曹無傷。)
(居數日,羽兵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熄。)
(掘始皇塚,收寶物婦女而東歸。)
(秦民大失所望。)
(項羽使人致命懷王。)
懷 王:如約。
項 羽:懷王者,吾家所立,非有功也,何以得專主約!
(乃陽尊懷王為義帝,徙都郴,實不用其命。)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管梁楚地九郡。)
(羽與范增疑沛公,業已講解,又惡負約,以巴蜀道險,乃曰)
項 羽:巴蜀亦關中地也。
(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立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
(翟王。)
(三分關中,以拒塞漢路。)
(又分諸王侯將相,凡十四人。)
(並三秦、楚、漢、義帝,共二十國。)
(夏四月,諸候各罷兵就國。)
(張良歸韓。)
(良勸漢王燒絕所過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且示羽無東意。)
(齊相田榮,以不將兵從楚,故不封。)
(榮大怒,遂擊走齊王田都,弒膠東王田市,自立為齊王。)
(尋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
(陳餘與張耳不合,棄將印而去,不從入關,故不封。)
(餘怒,使人說齊王榮,以兵共襲常山。)
(張耳亡走漢,餘迎代王歇,復王趙地。)
(歇立餘為代王。)
(項羽廢韓王成而殺之。)
(張良問行歸漢。)
(初,淮陰人韓信家貧,寄食於新昌亭長。)
(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乃釣於城下。)
(有漂母見信饑,飯信。)
項 羽:(信喜,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懷 王:(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懷 王:(淮陰少年當眾辱之)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能死,刺我;不能死,
出我胯下。
(信熟視之,俯出胯下,市人皆笑為怯。)
(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
(梁敗,復以策進項羽,羽不用,亡歸漢。)
(為連敖,坐法當斬。)
(信仰視,適見滕公)
項 羽:上不欲就天下乎?為何斬壯士!
(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不斬。)
(與語,悅之。)
(言於王,王以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王至南鄭,將士皆思歸,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數言上,王不我用,遂亡去。
()
(何聞信亡,追之。)
項 羽:(人言於王曰)丞相何亡。
(王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王。)
(王且怒且喜,罵曰)
東 王:若亡,何也?
項 羽:臣追亡者耳!
東 王:追者誰?
項 羽:(何曰)韓信。
東 王:(王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項 羽:(何曰)諸將易得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
下,非信不可。顧王策安決耳?
東 王:我亦欲東耳,安能鬱鬱久居此乎?
(欲召信,拜大將。)
東 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信之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
日,齋戒,設壇具禮,乃可耳!
(王許之。)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
(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上坐。)
東 王: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
東 王:(信辭謝)今東向與王爭天下者,非項王耶!
漢 王:然。
東 王:(信日)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
漢 王:(漢王良久曰)不如也。
良 久:(信曰)信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啞叱咤
,千人皆廢,然不得良將,此匹夫之勇耳。見人慈愛,言語煦煦,至人有功當封
爵者,印角敝,忍不能與,此婦人之仁也。不居關中,而居彭城;放逐義帝,所
過無不殘虐,名雖曰霸,實失天下之心。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
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克。且三秦
王為將,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章邯、司馬欣、
董翳得脫。秦人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
入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舉兵而東,三
秦可傳檄而定也。
(漢王大喜。)
(自以為得信晚,遂部署諸將,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
(令人修棧道,引兵暗度陳倉故道出。)
(雍王章邯敗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遂定三秦。)
張 良:(張良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而止,不敢東。
(又以齊梁反書遺之。)
(項王以此無西意,而北擊齊。)
(西楚霸王項籍,使吳芮、黥布、共敖擊弒義帝於江中。)
(漢王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道說漢王曰)
漢 王:臣聞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名其為賊敵乃可服』。
項羽無道,放弒其主,天下之賊也。大王宜率三軍,為之素服,以告諸侯而伐之
,此三王之舉也。
(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軍皆縞素,告諸侯曰)
漢 王:天下共立義帝,今項籍弒之,大逆無道。寡人悉發關中兵,收三洞士,南浮江漢
而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弒義帝者。
(初,楚擊齊,齊王榮與楚戰,敗走死,項羽復立田假為齊王。)
(時榮弟田橫,收散卒得數萬人,立榮子廣為齊王以拒楚。)
(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雖聞漢東來,欲先破齊而後擊漢,漢王以故得率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
(。)
(彭越將兵歸漢,漢王遂入彭城,收其寶貨美女,日夜置酒高會。)
(項王聞之,自將精兵三萬人,還至彭城。)
(大破漢軍於睢水上,死者二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會大風,晝
(晦,楚軍大亂。)
(王乃與數十騎遁去。)
(欲過沛,收妻室,路逢子盈(即惠帝)及女魯元公主,載以行。)
(楚兵追至,漢王急推墮二子於車下。)
(滕公為太僕,常下車收載之。)
(如是者三,卒保護脫二子。)
(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為楚軍所獲。)
(項王嘗置軍中為質,諸侯復背漢歸楚。)
(齊田橫因楚與漢戰,進攻田假。)
(假走楚,楚殺之,橫復定三齊之地。)
(漢王至滎陽,諸敗兵皆會。)
(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悉詣滎陽。)
(漢復大振,擊破楚軍於滎陽東。)
(楚不能西,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倉厥粟。)
(時韓信東擊魏,魏盛兵塞臨晉,信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
(罌渡軍,襲安邑,虜魏王豹。)
(傳詣滎陽,悉定魏地。)
(木罌者,以罌瓶千百塞其口,以木縛之,浮於水以代船也。)
(韓信既定魏,使人請兵三萬,願以北舉燕趙、東舉齊,南絕楚糧道,西與漢王
(會於滎陽。)
(漢王許之,乃遣張耳與俱。)
(遂破代兵,擒夏說。)
(韓信、張耳以兵數萬,東擊趙。)
(趙王乃成安君陳餘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
漢 王:(廣武君李左車說陳餘曰)韓信、張耳乘勝遠來,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
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渡水,足下
深溝高壘,勿與戰。再用計從間道絕其輜重,不十日,兩將之頭可致麾下。否則
必為二子所擒矣。
(陳餘嘗自稱義兵,不用詐。)
(韓信使人探視,知其不用廣武君之策,大喜。)
(遂引兵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
漢 王:(夜選輕騎二千人,往伏之,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汝疾入趙壁,拔趙
幟而立漢赤幟。
漢 王:(令稗將傳餐立食)今日破趙會食!諸據境自強,非死戰不可。
(因出背水陣。)
(趙軍望見大笑。)
(信引兵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信軍佯走水上。)
(趙果空壁逐之,從風而靡。)
(信所遣騎,即馳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趙軍歸,見幟大驚,遂亂。)
42**時間: 地點:
(其時漢兵夾擊,大敗之,斬陳餘於泯水。)
(有縛李左車至麾下者,信解其縛,東向坐,師事之。)
漢 王:(問曰)僕欲北攻燕,東伐齊,若何而有功?
張 良:(左車曰)將軍虜魏王豹,誅成安君,威震天下。然欲舉疲憊之兵,頓於燕堅城
之下,曠日持久,糧食殫竭,燕既不服,齊何論乎?為今之計,莫如北至燕境,
遣辯士奉書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不能為齊計矣
!
(信從其策。)
(遣使報漢,請以張耳王趙,漢王許之。)
(漢使隨何說九江王鯨布歸漢。)
(漢益其兵,與俱屯成臯。)
(初,陽武人陳平,家貧,好讀書。)
(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與語,悅之,平曰)
漢 王:項王信讒,誠能捐金行間以疑其心。
(王益厚平,拜護軍中尉。)
(諸將皆讓。)
(平居家時,嘗盜其嫂,多受諸將金。)
諸 將:(周勃等言於王曰)陳平雖美如冠玉,其中未可深信,願王察之。
諸 將:(王詢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以其人才智計謀足用耳,盜嫂受金,何足深罪
。
漢 王:(漢將軍紀實謂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諸 將:(平曰)項王骨鯁之臣惟亞父、鐘離昧、龍且之屬,不過數人耳。項王意多疑忌
,糧食必在後,願假臣金,用奇計,破楚必矣。
(王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不問出入。)
(平多縱反問,言昧等功多,不得裂土而王,欲與漢共滅楚而分其地。)
(時楚圍滎陽急,漢王請和。)
(羽使至漢,平為具大牢以進。)
漢 王:(見使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也。
(乃持去,更以惡物不堪食。)
(楚使歸,以報項王,王果大疑亞父及昧等。)
(亞父欲急下滎陽,羽不聽。)
漢 王:(亞父怒曰)天下事大定矣,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
(未至彭城,疽發於背而死。)
漢 王:(楚圍滎陽益急,紀信曰)事急矣,臣請服王之服以誑楚,王可以間出。
(於是陳平夜出子女二千餘人於東門。)
(楚方擄掠女子,紀信乃乘王車出東門,曰食盡,漢王願降。)
(楚人皆呼萬歲,往城東觀看。)
(漢王乃令周苛守滎陽,而與數十騎出西門,遁去。)
(羽燒殺信。)
(漢王至成臯,收兵欲復東。)
(轅生說漢王深壁勿戰,令滎陽成臯間且得休息。)
(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鯨布行收兵。)
(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來,漢王堅壁不與戰。)
(彭越在梁地,為漢將游兵擊楚。)
(羽乃使終公守成臯,而自東擊彭越。)
(漢王破終公,復軍成臯。)
(羽已破走彭越,乃引兵西拔滎陽城,烹周苛,遂圍成臯。)
(漢王逃去,北渡河,宿小修武。)
(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
(張耳、韓信未起,即臥內奪其兵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
(漢王既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循行,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
(齊。)
(使劉賈、盧綰渡白馬津,佐彭越擊楚,燒其糧米,以破其業。)
(時楚兵拔成臯欲西,漢使兵拒之於鞏,令不得西。)
(彭越擊楚,下樑地十七城。)
(項羽聞之,使曹咎守成臯,戒曰)
項 羽:即漢欲戰,慎勿與哉,勿令得東而已。
(遂自引兵東擊彭越所下城,圍外黃數日,乃降。)
(羽欲盡坑之。)
項 羽:(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說羽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以待大王。
今盡坑之,則從此以東十餘城,不可下矣!
(羽從之。)
(所下城皆復為楚。)
(漢王欲捐成臯以東,屯鞏洛以拒楚。)
(酈食其勸王急取滎陽,據廒倉之粟,示天下形勢。)
(乃復謀取廒倉。)
(時楚大司馬曹咎,謹守成臯不戰,漢軍數挑之,終不出,乃使人辱之。)
(數日,咎怒,渡兵汜水。)
(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其寶貨。)
(咎及司馬欣自刎。)
(漢王引兵渡河,復取成臯,軍廣武,就廒倉食。)
(羽聞之,還軍廣武,相持數月,楚軍食少。)
(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
太 公:今不即服,吾烹太公。
漢 王: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項王怒,欲烹之。)
漢 王:(項伯曰)為天下者,不顧家,雖烹之無益也!
(乃止。)
漢 王:(或曰)呂后多智而色美。
(項王召呂后於月下,使佐酒,每帶在軍中為質,與虞姬為伴,嘗被寵幸。)
(食其有書達漢王,漢王知武後才智,必能脫太公,故為是隱語。)
漢 王:(若曰)吾妻為若妻,則吾公翁即若翁矣。
(使聞之自止,非真欲烹太公也。)
(附考。)
項 羽:(項羽謂漢王曰)天下洶洶數歲,徒以吾兩人故。願與王會戰以決雌雄,毋徒苦
天下父子為也!
漢 王:吾寧鬥智,不願鬥力。
(因數羽十罪。)
(羽怒,伏弩射中漢王,傷胸。)
項 羽:(王捫足曰)虜中吾指。
(王病瘡臥,張良請王強起勞軍,從之。)
(王病甚,因馳入成臯。)
(初,酈食其謂漢王,請說齊王使降,以為東藩,王許之。)
(酈食其至齊。)
(果說齊降漢,罷守備,日與酈生飲酒為樂。)
漢 王:(蒯徹說韓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問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且酈生
以一士,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反不如一豎儒功乎?
(信然之,遂襲破齊。)
(齊王以酈生賣己,乃烹之。)
(引兵東走高密,使求救於楚。)
(楚使龍且將兵二十萬救齊,與漢夾濰水而陣。)
(韓信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
(龍且追之,信使人決壅沙,水大至,龍且軍分為二。)
(急擊之,殺龍且,虜齊王廣,田橫遁走,盡定齊地。)
(信請為假王以鎮之,漢王大怒。)
(張良、陳平躡王足,王悟,遂封信為齊王,張耳為趙王,征其兵擊楚。)
(項王聞龍且死,大懼。)
(使盱眙人武涉,說信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而王之。)
(蒯徹亦勸信背漢。)
(信不從。)
(項羽自知地小少助,食盡兵微,韓信又進兵擊楚,甚患之。)
(漢王因遣侯公說羽,請太公。)
(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歸太公、呂后,引兵解
(而東歸。)
(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
漢 王:漢有天下大半,楚兵疲食盡,今釋而不擊,此養虎自遺患也。
(漢王從之,追羽至固陵。)
(與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約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攻漢軍,大破之。)
(漢王堅壁自守,謂張良曰)
漢 王:諸侯不從奈何!
張 良: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若能捐睢陽以北至谷城,以王彭越;捐
陳以東至海,以與韓信,使各自為戰,楚必敗矣!
(漢王從之。)
(於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劉賈誘楚大司馬周殷叛楚,與鯨布皆將兵來會。)
(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壁。)
(漢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張 良:(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何楚人之多也!
(乃夜起,飲於帳中。)
(有美人名虞姬,常幸;駿馬名騅,常騎。)
張 良:(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美人自刎。)
(羽乃乘其駿馬,從八百餘騎,值夜潰圍南出。)
(馳至陰陵,遂失道。)
張 良:(問一田夫,田夫紿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漢將灌嬰追及之。)
(至東城,只有二十八騎,漢追者數千人。)
張 良:(羽謂其騎曰)吾起兵八歲,大小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今卒困此,此天亡我,
非戰之罪也。今日固必死,願為諸君決戰,必潰圍斬將,令諸君知天之亡我。
(乃分其騎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羽大呼馳下,斬雙一將、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羽曰)
項 羽:何如?
(諸騎皆服。)
(羽欲東渡烏江。)
項 羽:(烏江亭長艤舟以待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
項 羽: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
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乎?
(乃令騎皆下馬,持短兵接戰。)
(羽殺漢軍數百人,身亦被數十餘槍。)
項 羽:(望見漢將司馬呂馬童)若非我故人乎!
張 良:(馬童指諶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 羽:(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欲屠之。)
(至城下,猶聞弦誦之聲,為其守禮義之國,為主死節,因持羽頭示之,乃降。
()
(以魯公禮葬羽於谷城,親為發喪,哭之而去。)
(項氏支屬皆不誅。)
(封項伯為列侯,賜姓劉氏。)
(西楚亡,凡五年。)
(楚自二世元年,陳勝起兵自立,歷吳廣、景駒、懷王、項籍,凡五主,共八年
(。)
(漢王還軍至定陶,馳入齊王韓信壁,奪其軍。)
(己亥二月,漢王即皇帝位於汜水之陽,西都洛陽,追尊母先媼曰昭靈夫人。)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
(詩曰:
( 虎鬥龍爭勢若何,百年豪氣苦無多。)
(將軍老去秋江上,手拈銀髭作浩歌。)
43**時間: 地點:
(卻說漢高祖高皇帝,姓劉,名邦,帝堯之後。)
(母劉媼,嘗息大澤之中,夢與神遇,雷電大作,太公往視,見蛟龍踞其上,遂
(產高祖。)
(高祖既奪韓信軍,改封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以黥布為淮南王。)
(韓信至楚,召漂母,賜以千金,召辱己少年,以為中尉。)
太 公:(告諸將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豈不能殺之耶?但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此耳
!
(齊田橫聞項羽已滅,懼誅,與其徒五百餘人,入居海島中。)
(帝恐其為亂,使人赦橫罪,而召之曰)
項 羽: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舉兵加誅。
(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至戶鄉,謂其客曰)
二 人: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為亡虜,恥甚矣。
(乃自刎。)
(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
(帝以王禮葬之。)
(二客亦自刎,餘五百人在島中者,聞之,皆自殺。)
(齊人婁戍隴西,過洛陽,因虞將軍求見上,說上遷都關中,上是之。)
(即日車駕西幸長安,徙都之。)
(號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
(張良謝病辟谷。)
(趙王張耳卒,子敖,因其相貫高、趙午等謀反,事覺,坐廢。)
(楚王韓信之國,陳兵出入。)
(人有告信反。)
(帝用陳平謀,偽游雲夢,信謁上,上令武士縛信,械係信以歸。)
(至洛陽,赦之。)
(封為淮陰侯,封蕭何酇侯,張良為留侯,陳平為戶牖侯。)
(封從兄賈為荊王,弟交為楚王,兄喜為代王,微時外婦之子肥為齊王。)
(帝微時,其嫂嘗嘎羹,恨之,不封伯氏之子。)
(太公累言之,乃封其子為嘎羹侯。)
(帝大封諸功臣為列侯,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說曰)
太 公: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莊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而使威令不行乎?
(後上朝太公,太公擁篲,迎門卻行。)
(上大驚,下扶太公。)
太 公: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
(上乃詔尊太公為太上皇,賜家令金五百斤。)
(帝起草莽,禮從簡易。)
(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帝益厭之。)
(叔孫通說上起朝儀,於長樂宮成,朝賀行之。)
群 臣:(帝曰)吾今乃知皇帝之貴也。
(拜通為太常。)
(匈奴單于頭曼,欲殺太子冒頓,而立少子。)
(冒頓遂弒頭曼而自立,因棄其母。)
(以強暴雄於諸國,屢入寇邊,上自將擊之,率兵三十萬眾,北至平城。)
群 臣:(冒頓以四十萬騎,圍帝於白登七日,用陳平計,使畫工畫美女,遣人遺閼氏云
()漢有女如此,今皇帝因厄,欲獻之。
(閼氏畏其奪己寵,因說冒頓,使解圍去,上乃得脫。)
(單于,猶中國所稱皇帝。)
(閼氏,皇后也)。)
(代相國陳豨反,帝自將擊之。)
(太尉周勃從太原入代地,陳豨軍敗。)
(淮陰侯舍人弟謝公著,嘗獲罪於信,信欲殺之,於是告信欲反。)
群 臣:(呂后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
太 公:(相國紿信曰)雖疾,當強入賀。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
太 公:(信臨斬)吾悔不用蒯徹之言,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上之擊陳豨也,徵兵於梁。)
(梁王稱疾,使將將兵詣邯鄲。)
(上怒,使人讓之。)
(梁王恐,扈轍勸王反,王不聽。)
(上使使掩縛王,囚之洛陽。)
(有司治反刑已具,上赦為庶人,傳處蜀。)
(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
(彭越為呂后泣,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
(呂后許諾,與俱來。)
太 公:(至洛陽,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是自遺患,不如誅之,妾與之俱來。
(遂夷越三族,醢其肉以賜諸侯。)
(淮南王黥布大恐,發兵反。)
(上自將擊之,與布兵遇於蘄西。)
(布兵精甚,大戰良久,布軍敗走。)
(吳臣誘與走越,殺之。)
(上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及還長安,崩於長樂宮。)
(在王位四年,在帝位八年,壽六十三歲。)
(葬長陵,太子盈即位,是為孝惠皇帝。)
(尊呂后為皇太后。)
(初,高帝最寵戚夫人,生趙王如意。)
(欲立之,不果。)
(呂后最怨戚夫人,至是,太后鴆殺趙王如意,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瘖藥
(,使居廁中,號曰「人彘」。)
(居數日,乃召惠帝觀人彘。)
(帝見之,問而知其為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見 之:(使人請於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帝以此日飲酒為淫樂,不聽政。)
(在位七年崩,無子。)
(初,呂太后命張皇后取他人子,養為惠帝子,而殺其母。)
(至是即位,謂之少帝。)
(呂太后臨朝稱制,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南北軍,諸呂皆居中用事。)
(以審食其為左丞相。)
(食其自少通於太后,高祖知而不問,太后最寵幸之。)
(至是,公卿皆因而決事焉。)
(少帝年漸長,自知非皇后子,乃曰)
太 后:後安得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
(太后廢而幽殺之,立恒山王義為帝,更名宏。)
(宏亦他人子。)
(太后封呂台、呂產、呂祿,俱為王。)
(於上巳日,太后祓禊而返,見物如蒼犬,據太后掖,忽不見。)
(卜之,雲趙王如意為祟。)
(遂病掖傷而死,臨朝者八年。)
(越二百年後,赤眉兵發諸陵,凡有水銀玉匣殮者,率皆顏色如生,四肢柔軟,
(乃裸呂后屍,眾行淫穢訖,棄地腐爛無存;其兇惡之報歟!)
(時諸呂欲為亂,而未敢發。)
(朱虛侯劉章,以呂祿女為婦,知其謀,告其兄齊王襄,令發兵討諸呂。)
(呂產等遣灌嬰將兵擊之。)
(嬰至滎陽,與齊連和。)
(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使酈商之子酈寄說呂祿,以兵屬太尉,而身歸故,高
(枕而王千里。)
(祿從之。)
(太尉周勃得入軍門,乃以兵千餘人,與朱虛侯章入宮擊斬呂產、呂更等,盡誅
(諸呂,無少長皆斬之。)
(遣章告齊王罷兵,灌嬰亦罷兵歸。)
(群臣迎薄姬所生高祖之中子代王恒即位,是為文帝。)
(寬仁恭儉,專務以德化民,定賑窮養老之令;除收孥連坐、誹謗妖言之法;親
(耕籍田,除肉刑,除天下田租。)
(每上朝,郎從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
(言不可用,則置之;言可用則彩之,未嘗不稱善。)
(是以海內富庶,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焉。)
(在位二十三年崩,壽四十六歲,葬霸陵。)
(太子啟立,是為景帝。)
(御史大夫晁錯,見諸王強盛,幾分天下之半,屢功上削其地,方議削吳。)
(吳王濞,約膠西王邛、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濟王辟光、楚王戊、趙王遂,
(俱反。)
(罪伏晁錯,帝用袁盎言,斬錯於東市,無少長皆棄市,而七國仍反。)
(乃以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討之。)
太 后:(亞夫言於上曰)吳楚兵輕剽,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也。
(上許之。)
(亞夫乘六傳,會兵滎陽。)
太 后:(至霸上,趙涉說曰)吳王知將軍且行,必置人於郩、澠之間。兵事尚神密,何
不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直入武庫。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
(太尉然其言。)
(至洛陽,使人搜郩、澠間,果得吳伏兵。)
(吳攻梁急,亞夫堅壁不出,使輕騎出淮泗口,絕吳兵後路,塞其餉道。)
(吳糧絕,卒饑,數挑戰不出。)
(吳楚士卒多饑死叛散,乃引去。)
(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之。)
(吳王棄軍走渡淮,保東越,東越人殺之。)
(楚王自殺,齊王飲藥死,膠西王自殺。)
(膠東、濟南、菑川王皆伏誅。)
(帝躬行節儉,一遵孝文之業,移風易俗,黎民淳厚。)
(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然景帝廢薄後,廢太子榮,而立膠東王徹,
(弟梁王以憂卒。)
(黜申屠嘉,殺晁錯,殺功臣周亞夫,則不如文帝遠矣。)
(在位十六年崩,壽四十八歲。)
(孝武帝徹立,時始有年號,曰建元元年。)
(初,景帝妹長公主嫖,陳午尚之,以女嫁膠東王徹,遂譽徹之美,勸景帝立為
(太了。)
(及徹即位,立陳氏為後。)
(陳后驕妒,擅寵而無子,寵漸衰。)
(上嘗過姊平陽公主家,悅妓女謳者衛子夫。)
(主奉迭入宮,恩寵日隆,皇后怒恨,幾死者數矣。)
(子夫同母弟衛青。)
(青本姓鄭,父鄭季為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而生青,故冒姓衛,
(為侯家騎奴,召為侍中。)
(既而以子夫為夫人,青為大中大夫。)
(後陳后以挾媚事覺,收璽綬,退居長門宮。)
(長公主慚懼,稽顙謝,上慰諭之。)
(公主有私人董偃,使侍上酒,上悅之。)
(因為主置酒宣室,使謁者暗納偃。)
(因東方朔諫,改置北宮。)
(自是公主貴人,多逾禮制矣。)
(衛子夫生皇子據,上立衛氏為皇后。)
(上自初即位,招選天下文學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上書言得失,上簡
(拔其俊異者寵用之。)
(莊助最先進,後又得吳人朱買臣、趙人母邱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
(、吳人枚臯、濟南終軍等,並在左右,每令與大臣辯論,大臣數屈焉。)
(內惟東方朔,觀上顏色,時時直諫,有所補益。)
(時汲黯數直諫,上每優容之,稱為社稷臣。)
(每不冠,不見黯。)
(上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而天下之人,始得以五經公相授受,無所秘藏。)
(始行夏之時,以正月建寅為歲首。)
(上慕長生之術,始親祠灶,遣方士求神仙。)
(起柏梁台,作承露盤,鑄銅為仙人,高二十丈,以掌承露,和玉屑飲之,雲可
(長生。)
(宮室之修,自引日盛。)
(通南夷,置犍為郡(今四川敘州等地);通西夷,置一都尉(今邛州、黎州等
(地);通西南夷,置蒼海郡(今遼東地)。)
(使將軍路博德、楊僕等平南越,置南海、蒼梧、鬱林等九郡(今廣西、廣東及
(瓊州、安南等地)。)
(擊東越,東越以眾降。)
(上以閩地蛆嶮反覆,悉徙其民於江淮間,遂虛其地(東越即今福建地)。)
(使車騎將軍衛青等擊匈奴,取河南地,立朔方郡,募民居之(即今河套地)。
()
(時衛青數擊匈奴,斬獲甚眾,上寵幸無比。)
(青姊與家奴霍仲孺私通,生子去病。)
(年十八,從大將軍擊匈奴,以八百騎棄大軍趨利,所殺過當,封冠軍侯。)
(自後去病日見親幸。)
(匈奴渾邪主降,上用汲黯言,徙之隴西、朔方、雲中、北地、上郡之外,置為
(五屬國。)
(帝又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征匈奴。)
(李廣失道自殺,青亦少功,惟去病擒匈奴賢王將相等八十餘人,斬首七萬四百
(四十餘級,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
(於是匈奴遠遁。)
(漠北無王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郡,即今涼州、甘州、肅州地。)
(而去病寵過衛青矣。)
(上將封禪,乃親帥師,幸邊。)
(出長城,北登單于台,勒兵十八萬,旌旗十餘里,單于大恐遠遁,乃還。)
(使張騫通西域,大夏、大宛、大月氏、康居、烏孫、于闐、安息、身毒等,凡
(三十六國。)
(於是自陝西玉門關,西達蔥嶺,直窮河源矣。)
(遣中郎將郭昌、衛廣平南夷,為牂爿可郡,今四川烏蒙等地。)
(又置越嶲、沈黎、汶山、武都等郡,今四川越嶲、黎州、成都府茂州、陝西鞏
(昌府階州等地。)
(遣將軍郭昌、中郎將衛廣擊滅勞深、靡莫,以兵臨滇,滇王舉國降,乃以為益
(州郡,今云南地。)
(遣將軍苟彘等擊朝鮮,置樂良、臨屯、玄菟、真番四郡。)
(又辟交趾,置十三部刺史。)
(上遣蘇武等至匈奴,匈奴留之。)
(上復遣貳師將軍李廣利擊匈奴。)
(別將李陵以五千兵深入,先勝後敗,遂降虜。)
(司馬遷為之辯白,上以奸律,下遷腐刑。)
(上求長生,喜延方士。)
(公孫卿言見仙人跡於緱氏城上,上幸緱氏。)
(觀大人跡,禮祭中嶽,東巡海上,求神仙,封泰山,禪肅然,至碣石而還,周
(行一萬八千里。)
(又廣為宮室,高作樓台,東征西討。)
(國用不足,乃任用酷吏義縱、王溫舒、趙禹、張湯等;又任桑宏羊等,利析秋
(毫,置平准於京師,受天下委輸,貴則賣之,賤則買之,使富商大賈,無以得
(大利。)
(又令天下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使世家子富人,更相牽引,名株送徒,入財
(者得補為郎,不入財者罪之。)
(又禁民釀酒,官自開置而取其利。)
(昔高祖封功臣為列侯,凡百四十有三人。)
(至是令其獻金助祭,悉以金色不足奪爵,見侯才得四人。)
(於是民怨盜起。)
(帝使范昆、張德、暴勝之等,衣繡衣,持虎符,發兵擊之,散亡復聚。)
太 后:(無可奈何,乃作沉命法)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不滿數者,二千石以下,至小
吏,主者皆死。
(一時二千石以下,誅殺殆盡。)
(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命收之,不獲。)
(上怒,斬門侯,發三輔騎士,收上林,索長安城,十一日乃解。)
(而坐蠱事起矣。)
(初,上立皇子據為太子,後衛後寵日衰。)
(然太子仁恕溫謹,衛後善於防閒,雖無寵而禮遇不衰。)
(時方士女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
(而女巫往來宮中,教諸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
(因妒恚罵,更相訐以為詛咒。)
(上嘗晝寢,夢木人數十,持杖欲擊上。)
(上驚寤,因此體不適。)
(江充與太子有隙,因言祟在巫蠱。)
(上命充治其事,充言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
(當奏聞,太子懼,充持之急,因用石德謀,收捕充等斬之。)
(上大怒,使丞相將兵捕太子,太子亦勒兵自衛。)
(合戰五日,太子兵敗出亡,衛後自殺。)
(太子東逃至胡,匿泉鳩裡。)
(主人家貧,賣履以給太子。)
(事覺,吏圍捕。)
(太子自刎,皇孫二人皆並遇害。)
(一時太子妻妾男女皆遇害。)
(惟孫宣帝,以年幼係獄,得不死,留待後話。)
(田千秋上書訟太子冤。)
(上悟,憐太子無辜,族江充家。)
(乃深悔從前之非,省靡費,凡方土之候神仙及有害於民生者,悉罷之。)
(有司請於輪台東募民屯田,以威西國。)
上 皇:輪台西於車師千餘里,前擊車師,因道遠,死者數千人,況益西乎?
朕不忍聞。從今務在禁苛暴,止橫斂,無乏武備而已。
(自是不復出軍,惟以養民為事,而民得休息矣!初,鉤弋夫人趙氏,生皇子弗
(陵,時年一十四歲,上以事遣鉤戈夫人賜死,而立弗陵為太子。)
(使霍光、金日禪、上官杰等輔之。)
(上在位五十四年崩,壽七十一歲。)
(太子弗陵立,是為昭帝。)
(或曰:昔武帝巡狩河北,見青紫氣,自地屬天。)
(帝使求之,見一女子,在空屋空棺中,姿容殊絕,兩手皆拳。)
(帝令開其手,數百人擘,莫能開,上自擘,手即開,能言語,由是得倖,號為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之宮。)
(解黃帝素女之術。)
(善採補法,因以教帝,大加寵幸,孕十有四月而生昭帝。)
(因命其門曰「堯母門」。)
(後至甘泉,因幸。)
三夫人:(告帝曰)妾當屍解,在前途候帝。
(上怪其言語不倫,呵叱之。)
(夫人遂卒。)
(既殯,上哀思之,又疑其非常人。)
(發棺視之,空棺無屍,惟衣履存。)
(香聞十餘里,帝亦隨屍解去,蓋皆仙也。)
(傳載武帝崩後,能於陵寢幸御宮人,玉箱玉杖,凡隨殮隨葬者,復能出在人間
(,則成仙可知矣。)
(昭帝即立,霍光秉政。)
(光知時務之要,輕傜薄賦,與民休息。)
(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復文景之舊焉。)
(蘇武仗漢節,牧羊於匈奴十九年,至是得還。)
(上以為典屬國。)
(初,霍光女為上官杰子安妻,生女年甫五歲,安欲因光納之宮中,光以為尚幼
(,不聽。)
(杰因蓋長公主私客丁外人,言於公主,立安女為後。)
(杰因為外人求封侯,不許,怨霍光。)
(燕王旦自以為弟兄、不得立,常懷怨望。)
(御史大夫桑宏羊,為子弟求官,不得,亦怨霍光。)
(於是,蓋主、杰、安、弘羊,皆與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霍光大閱武
(備,揀宿衛之士於道上,僭用天子警蹕之制,擅調益幕府校尉,專權自恣,疑
(有非常。)
(候光出沐日奏之,杰欲從中下其事,宏羊與大臣共執退光。)
(書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聞之,不敢入。)
上 皇:大將軍安在?
三夫人:(杰曰)以燕王告其罪不敢入。
(詔召大將軍入,光免冠頓首謝。)
上 皇:將軍冠。職知是書詐也,將軍無罪。
三夫人:(光曰)陛下何以知之?
上 皇:將軍往廣明都門,大習郎官,調校尉以來未有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將軍為非
,不須校尉。
(是時年方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杰等懼,謀益急。)
(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敞以告杜延年,延年以聞,詔捕
(上官杰、上官安、桑宏羊、丁外人等,並宗族悉誅之。)
(蓋主、燕王皆自殺,皇后以年幼不與謀,亦因霍光外孫,故得不廢。)
(時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上林有僵柳自起生,有蟲食柳葉)
燕 王:公孫病已立。
(又有流星,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
(帝在位十三年,壽二十二歲而崩。)
(無嗣,大將軍光承皇后詔,迎武帝之孫、昌邑哀王髆之子賀入即位。)
(尊皇后日皇太后。)
(王居喪無禮,淫戲無度,霍光與田延年、張安世等以太后詔廢之,議立賢嗣。
()
(初,衛太子納史良娣,生子,號史皇孫。)
(皇孫納王夫人,生子病己,號皇曾孫。)
(曾孫生數月,遭巫蠱事係獄。)
(丙吉受詔治獄,心知太子冤,哀皇曾孫,擇謹厚女人收養之。)
(望氣者言獄中有天子氣。)
(武帝遣使者治獄,無輕重皆斬之。)
(使者至,吉閉門不納)
三夫人:他人無辜,猶不可殺,況親曾孫乎?
(使者還以聞,武帝亦悟,乃赦之。)
(張安世之兄張賀,嘗言衛太子,為之聘暴室嗇夫許廣漢之女為妻。)
(至是,丙吉言皇曾孫之美材,年十八,通經術,行安而節和。)
(光然之,因白太后,立為昭帝嗣,是為宣帝,立許氏為後。)
(初年,霍光秉政,天下稱治。)
(光夫人顯,欲貴其少女成君,會許後懷孕而病,女醫淳於衍者,入侍疾。)
三夫人:(顯謂衍曰)將軍素愛成君,今皇后當娩身,若投毒藥去之,成君即為後矣。事
成,富貴共之。
(遂合藥丸以飲後。)
燕 王:(後曰)我頭岑岑,藥中得無有毒藥?
三夫人:無有。
(遂加煩懑而崩。)
(會有人告諸醫侍疾無狀者,皆收係詔獄。)
三夫人:(顯恐甚,即具語光)既失計為之,毋令吏急衍。
(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奏上,光署衍勿論,顯因勸光納其女入宮,遂以為
(後。)
(及光卒,上始親政。)
(霍顯及霍禹、霍山、霍雲,日見侵削,數相對哭泣。)
(謀令太后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斬之,廢天子而立禹。)
(事露,雲、山、明友自殺,禹腰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
(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十家。)
(皇后霍氏廢,封告者為列侯。)
(帝之少也,實賴丙吉而生,而吉絕口不道前恩。)
(會掖庭宮婢,自陳嘗有阿保之功,詞引使者,丙吉如狀,上親見問,然後知丙
(吉有舊恩,而吉終不言。)
(上大賢之,封張賀子、彭祖及丙吉等皆為列侯。)
(宣帝勵精圖治,賞罰必信,綜核名實,政平訟理,吏稱其職,民安其業,郡縣
(久於其任。)
(用趙充國為將,而羌虜平,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而邊患息。)
(以朱邑、龔遂、尹翁歸、黃霸、張敞等為太守,而漢世良吏於此為盛。)
(惜以趙廣漢之廉明,蓋寬饒之清直,韓延壽之恩信,楊惲之廉潔,而不免於見
(殺,則上用申韓之刻也。)
(皇太子仁柔好儒,見上多用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嘗侍宴,從容)
從 容:陛下宜用儒生。
三夫人:(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俗儒不達時務,好是古而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
知所守,何足委任!
從 容:(乃歎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以太子出於許後,故得不廢。)
(帝寢疾,以史高、蕭望之、周堪受遺詔輔政。)
(上在位二十五年崩。)
(太子奭即位,是為元帝,立婕妤王氏為皇后。)
(初,宣帝時,皇太子奭所幸司馬良娣病死,太子忽忽不樂,帝令王皇后擇後宮
(家人子,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宮。)
(政君,故繡衣御史王賀之孫女也。)
(是歲生成帝驁,至是立為後,驁為太子,而王莽之禍始此。)
(元帝牽制文義,優柔不斷。)
(時蕭望之、周堪與劉更生及侍中金敞等同心輔政,宦者宏恭、石顯忌之,奏望
(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著,欲以專擅權勢,請召致廷尉。)
(上不省,召致廷尉為送獄,可其奏。)
(後上召堪、更生,左右對曰)
家 人:係獄。
(帝大驚,令出視事,恭、顯等復讒之,竟罷免。)
(上器重蕭望之不已,欲以為相,恭、顯等讒之,復召下獄,望之自殺。)
(元帝不食,涕泣,哀動左右,然終無如顯等何。)
(是歲恭卒,遂以顯為中書令。)
(時京房學《易》於焦延壽,屢言災異有驗,天子悅之。)
(嘗晏見,與上語,微言石顯之亂天下。)
上 皇:已諭。
(顯知而讒之,遂下京房獄,坐棄市,妻子徙邊。)
(匈奴郅支單于殺漢使者,西走康居。)
(西域副校尉陳湯,矯制發兵,與都護甘延壽襲擊匈奴郅支單于於康居,斬之,
(傳首京師。)
(匈奴呼韓邪單于聞郅支既誅,且喜且懼。)
(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
(上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之。)
(單于稱謝歸,號昭君為寧胡閼氏。)
(甘延壽、陳湯至京師,將論功行賞,石顯加以矯制擅興師之罪。)
(劉向上書力辯,乃赦其罪而錄其功。)
(上在位十六年崩,太子騖立,是為成帝。)
(以皇后王氏為太后,以元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
(石顯有罪免官,歸故里。)
(道死。)
(帝以許廣漢之姪女為後,與班婕妤並有寵。)
(班婕妤至賢,常輔上以正。)
(後上過陽阿主家,悅歌舞妓女趙飛燕,召入宮。)
(大幸。)
(女弟合德復召入,姿性尤醲粹,姊妹俱為婕妤,貴傾後宮。)
(譖告許後、班婕妤詛咒上。)
(許後坐廢,考問班婕妤。)
上 皇:(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將欲何望?使鬼神有知
,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
(上善其對,赦之。)
(班婕妤恐久見危,乃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
(帝許之,遂立趙飛燕為後,合德為昭儀。)
(帝內惑於淫後妖妃,外制於外家奸佞,政事皆決於王鳳。)
(王鳳卒,以王音為大司馬秉政。)
(音卒,以王商為大司馬秉政。)
(商卒,以王根為大司馬秉政。)
(王根以病免,遂以王莽為大司馬秉政。)
(時有大風如血,又有兩月相承,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之異。)
(莽欲名譽昭著,愈折蘆為儉約,賞賜邑錢,悉以享士。)
(劉向屢為上言之,上不能用。)
(帝素強無疾,以趙合德淫之無度而崩,在位二十六年。)
(皇太后詔王莽雜治皇帝起居病狀,趙昭儀自殺,尋廢皇后為庶人,後亦自殺。
()
(上無嗣,以元帝之孫、定陶王之子欣入繼為嗣,是為哀帝。)
(追尊定陶共王為定陶共皇,尊定陶王太后傅氏曰定陶共太后,尊生母丁姬曰定
(陶共皇后,立傅太后從姪女傅氏為後。)
(封丁明、傅晏皆為列侯,俱官拜大司馬,掌朝政。)
(遣新都侯王莽,罷官就國。)
(侍中董賢,年少美麗,得倖於帝,賞賜巨萬,封高安侯,貴震朝廷。)
(賢妻及賢妹皆有美色,帝詔賢妻,得通籍入宮,又召賢妹為昭儀,夫妻兄妹並
(寵,言無不聽,至有法堯禪舜之語。)
(丞相孔光等趨承拜謁,而權與人主侔矣。)
(帝欲收攬大權,屢誅大臣,然內制於太后,外寵於董賢,信讒疾忠,漢業遂衰
(。)
(在位六年崩。)
(無嗣,太皇太后王政君召新都侯莽佐理喪事。)
(收董賢印綬,罷歸第,即日與妻皆自殺,家屬徙合浦。)
(太皇太后以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迎元帝庶孫、中山王箕之子衍即位,是
(為平帝。)
(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盛稱莽功德比周公,於是群臣咸頌莽功德,號為安漢
(公。)
(帝聘安漢公莽女為後,莽長子宇勸莽歸政。)
(帝外家衛氏私與衛寶通書,事露,莽殺其子宇,盡滅中山王後家衛氏。)
(又殺敬武公主,及泛鄉侯何武,故司隸鮑宣等數百人,海內大震。)
(以安漢公莽為宰衡,加新息、召陵二縣,及新野田,偽辭不受,加九錫。)
(時帝益壯,以母家衛氏為莽所害,常不悅。)
(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帝有疾,莽作策命於泰峙,願以身代,藏策金滕,置於殿前,敕諸公莫敢言。
()
(帝在位五年,為王莽所弒而崩,壽十四歲。)
上 皇:(前輝光郡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濬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曰)安漢公莽為
皇帝。
(於是群臣奏太后,請安漢公踐位,謂之攝皇帝。)
(太后不可,太保王舜謂太后曰)
太 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
(太后力不能制,詔曰)
太 后:可。
(莽遂南面朝群臣,郊祀天地,贊曰假皇帝。)
(平帝無子,莽立宣帝玄孫廣成侯勛之子嬰為皇太子,年方二歲,號曰孺子。)
(安眾侯劉崇與相張紹起兵討莽,從者數百人,進攻宛,不克,死之。)
(東郡太守翟義與都尉劉宇、陳豐等舉兵西,誅不當攝位者,立宗室子孫嚴鄉侯
(劉信為天子,移檄郡國,眾十餘萬。)
(莽聞之,惶懼不能食,乃使王邑等擊義。)
群 臣:(莽曰)昔周公攝政,而管蔡挾祿父以叛。今翟義亦挾劉信而作亂,自古聖人猶
懼此,況臣莽之斗筲乎。
群 臣:不遭此變,不彰聖德。
(莽依周公作大誥,諭天下以反位孺子之意,於是吏民攻義,破之。)
(義戰死,信逃亡。)
(三輔豪傑趙朋、霍鴻起兵應翟義,王級等擊滅之,諸縣悉平。)
(莽自謂威德日盛,大獲天人之助,遂謀即真矣。)
(梓潼人袁章游於長安,素無行,作銅匱以獻,署其一曰天帝行璽,其一曰赤帝
(璽,謂上帝與高祖傳位於莽也。)
(莽遂即真天子位,定號曰新,自稱新皇帝。)
(時孺子未立,璽藏太后長樂宮處。)
(莽使人請璽於太后。)
(太后不肯與,怒罵之曰)
太 后:汝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時利便奪取其國,
不顧恩義,天下豈有汝兄弟耶?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
何能與汝!
群 臣:(舜謂太后曰)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能終不與耶?
(太后恐莽脅之,乃出璽投之地曰)
太 后:我老且死,今知汝兄弟滅族也。
(莽更號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廢孺子為定安公,孝平皇后為定安太后。)
(孺子未立,在虛位三年。)
(西漢凡十三帝二主,起高祖乙未,終孺子嬰戊辰,共二百一十四年,為王莽所
(篡。)
(徐鄉侯劉快起兵討莽,不克,死之。)
(東漢光武建武元年,平陵人方望等起兵,立孺子嬰為天子,淮南王遣將擊斬之
(,此是後話,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詩曰:
( 一自沙場戰罷歸,劍華生澀馬空肥。)
(風憔伏虎蓮花帳,塵鎖蟠龍帥字旗。)
(戰策兵書慵再展,龍韜虎略有誰知。)
(昨宵夢想相持處,血進金槍污鐵衣。)
44**時間: 地點:
(卻說漢自高祖開基,傳至二百年後,被王莽用鴆酒毒殺平帝,篡孺子嬰而自立
(。)
(乃執孺子手,流涕唏噓,孺子反北面稱臣,百僚莫不感歎。)
(莽女安定太后,常稱疾不與朝會。)
(時年未二十,莽欲嫁之,乃更號曰「黃皇室主」,欲絕之於漢。)
(後大怒,堅臥不起,莽亦不復強。)
(廢漢廟,立王氏九廟,方四十丈,高十七丈,費數百餘萬,卒徒死者數萬。)
(廢漢諸侯王為民,廢諸劉為吏者。)
(莽母功顯君死,莽無哀意。)
(自以為身承漢宗為天子,為服緦麻,如天子弔諸侯之服。)
(以孫新都侯宗為喪主,服喪三年。)
(其後太皇太后王政君崩,莽反為之服喪三年,立廟,以元帝配食。)
(莽又以讒殺其嫂及其兄子光。)
(莽孫宗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發覺自殺。)
(莽妻死,莽太子臨謀殺莽,事覺自殺。)
(莽性躁擾,不能無為。)
(每有興造,動欲慕古,不度時宜。)
(每狹小漢家制度,乃曰:古者一夫百畝,十一而稅。)
(秦壞聖制,廢井田,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地。)
(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昧於天地人為貴之義。)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以與九族。)
(敢有非井田聖制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於是富者不自保,貧者不聊生,天下嗷嗷,民大愁怨思亂。)
(初,莽之謀篡也,吏民爭為符命,皆得封侯。)
太 后:(其不為者相戲曰)獨五天帝持書乎?
(久而莽亦厭之。)
(元年秋,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二十四篇於天下,外及蠻夷,其後言
(符命,非五威將所頒者罪之。)
(莽好空言,慕古封建之制,多封爵人,而性實吝嗇,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頒
(菁茅四色之土,用慰封者,於是諸侯食用皆乏。)
(莽恃庫府充足,欲立威匈奴,乃遣孫建等率十二將,分道並出擊匈奴。)
(嚴尤切諫,勿聽,轉運兵谷如故。)
(內郡苦於征發,始流亡為盜賊。)
(北邊自宜帝以來,數世不見烽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滿野。)
(及莽擾亂,單于怒曰)
二 人: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
(乃遣兵分道入塞。)
(殺守尉,掠吏民,邊民死亡者殆盡。)
(莽遣五威將王駿、李崇等出西域,使諸國郊迎送兵食。)
(焉耆詐降,而聚兵自備。)
(駿等至,伏兵襲殺之,西域遂絕。)
二 人:(莽大募兵擊匈奴,下令曰)敢有趨避違令者,斬首。
(於是殺人無算,百姓倒懸,道路以目。)
(彗星出見,黃霧四塞,大風拔木,飛瓦,大雪深一丈餘,竹樹皆枯死。)
(雨雹殺牛羊,民間訛言,黃龍墮死黃山宮中,走觀者萬數,莽悉收捕斬之。)
(又飛蝗蔽天,大饑,人相食。)
(夏隕霜,殺草木。)
(莽法令煩苛,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於是並起為盜賊。)
(臨淮人瓜田儀等,依阻會稽長洲,聚眾為盜。)
(瑯邪女子呂母,聚黨數千,殺海曲縣令,人海作亂,聚眾至數萬人。)
(荊州饑饉,更相侵奪。)
(新市人王匡、王鳳,聚眾數百人,諸亡命者馬武、王常、成丹等,皆往從之,
(藏於綠林山中。)
(數月間,至七八千。)
(瑯邪樊崇起兵於莒,眾百餘人,群盜以崇勇猛,多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
(東海刁子都起兵抄擊徐、兗,莽遣兵擊之,不能克。)
(關東大饑,人相食。)
(南郡秦豐起兵,平原女子遲昭平亦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
(樊崇等眾寢盛,乃相與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莽遣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征之。)
(崇等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記別,由是號曰赤眉。)
(莽將王匡、廉丹,共領銳卒十餘萬人,所過放縱淫掠。)
二 人:(東方為之語曰)寧逢赤眉,勿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赤眉破莽更始將軍廉丹,斬之。)
(新市兵王匡等攻隨。)
(平林人陳牧、廖湛,復聚眾千餘人,號平林兵以應之。)
(初,漢景帝第十子、長沙定王發三世孫曰欽,欽娶南陽樊重女,生三子:縯、
(仲、秀。)
(縯字伯升,性剛毅,慷慨,威名素著;仲初起兵時,戰死於小沛。)
(秀隆準日角,性勤稼穡,縯常非笑之,比於高祖兄仲。)
二 人:(秀嘗過稂,稂人蔡少公頗學圖讖)劉秀,當為天子。
太 后:(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
太 后:(此劉秀乃劉向子歆,更名秀,時為王莽國師,封嘉新公者)秀戲曰)何由知非
(僕也?
(坐者皆大笑。)
太 后:(宛人李守,好星歷讖記,嘗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
(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
太 后:(通從第軼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復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
眾,可與謀大事。
二 人:(通笑曰)吾意也!
(會秀賣谷於宛,通令軼迎秀,與秀約歸南陽白水鄉,起兵南陽,今河南南陽府
(是也。)
(劉縯召諸豪傑計議,分遣親友於諸縣起兵。)
二 人:(縯自發白水鄉子弟,子弟皆恐懼亡匿,及見秀,絳衣大冠,皆驚曰)謹厚者亦
復為之。
(乃稍自安。)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
(秀時年二十八,縯使族人招降新市、平林兵。)
(殺南陽尉,進拔棘陽。)
(李軼、鄧晨皆將賓各來會。)
(又與下江兵王常合,夜襲藍鄉,盡獲其輜重。)
(時漢兵已十餘萬,諸將議立漢後,以從人望。)
(南陽豪傑欲立劉縯,而景帝五世孫玄在平林中,軍中號更始將軍。)
(新市、平林將帥憚縯威名,貪元懦弱,先定策立之,然後召縯示共議。)
(縯以為宜且稱王,待破莽、降赤眉後,然後舉尊號。)
(眾不從,立劉玄為皇帝,大赦改元,號更始元年。)
(南面朝群臣,愧羞汗流,舉手不能言。)
(置公卿,拜縯為大司徒偏將軍。)
(劉秀等攻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王莽遣王邑、王尋發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者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
(巨無霸為壘尉。)
(無霸身長丈二,腰大十圍,輅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能驅諸猛獸虎、豹、犀
(、象之屬,以助威武,號百萬,圍昆陽。)
(諸將見兵盛,大懼,皆欲散歸諸城。)
諸 將:(劉秀曰)今兵少而敵強,並力御之,庶可立功;如欲分散,勢無俱全,昆陽既
拔,諸城亦滅矣。今不同心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耶?
諸 將:(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
(秀笑而起。)
(會莽兵至,城北諸將窘迫,乃又請秀計之。)
諸 將:(秀復為圖畫成敗)諾。
(時城中惟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王常守昆陽,夜與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
(以收外兵。)
(時莽兵至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
諸 將:(王邑、王尋縱兵圍昆陽,嚴尤曰)昆陽城小而堅,不如先擊宛,宛敗,昆陽自
下。
(王邑不聽,遂圍之數十里。)
諸 將:(嚴尤又曰)兵法圍城必缺,一使得逸出,以怖其下。
(又不聽。)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而進,自將步騎千餘為前鋒,王邑、王尋亦遣數
(千來戰。)
(秀犇之,斬首數千級。)
諸 將:(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
(乃復進。)
(王邑、王尋兵卻,都部共乘之,膽氣益壯,無不以一當百。)
(初,莽兵恃巨無霸召神怪助勝,而秀軍中有侏儒郅君章,能役鴉禽破之,遂殺
(王尋。)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動天地,莽兵大潰,死者數萬。)
(會大風雷,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河川盛溢,士卒溺死者又數萬。)
(王邑、嚴尤等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
(於是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
(岑彭以宛城降漢,更始入都之。)
(宛,即今河南南陽府是也。)
(劉秀巡潁川,馮異以五縣降。)
(莽聞之大懼,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髭須,進所征淑女杜陵史氏為皇后。)
(史氏有美色,莽親迎,成同牢之禮。)
(是日大風拔木,群臣上壽。)
(莽日與方士考驗方術,縱淫樂焉。)
(莽聞漢兵言鴆殺平王事,乃會公卿於王路堂,開所為平帝請命金滕之策,泣以
(示群臣。)
(時有衛將軍王涉,與國師劉秀、大司馬董忠等,謀劫莽降漢(此劉秀乃劉向之
(子歆,阿附王莽,復聞圖讖有劉秀名,因改歆為秀)。)
(事覺,莽召忠,寸斬之。)
(秀、涉皆自殺。)
(莽以大軍外破,大臣內叛,憂憤不能食,但飲酒,啖蝮魚,閱軍書,倦困凴几
(寐,不復就枕矣。)
(更始遣上公王匡攻洛陽,大將軍申屠建攻武關,三輔震動。)
(析人鄧曄、於匡起兵應漢,開武關,迎漢兵。)
(諸縣大姓各起兵稱漢將,共會城下,莽愈憂,不知所出。)
王大臣:(莽大司空崔發曰)古者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宜告天以求救。
(莽乃帥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
(氣盡,伏而叩頭。)
(諸生小民,旦夕會哭,為設餐粥,甚悲哀者,除以為郎,郎至五千月餘人。)
(又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
(時省中黃金尚有六十餘萬斤,莽賜九虎士,每人錢四千,眾無鬥志。)
王大臣:(又赦城中囚徒,殺牲飲其血,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
(既而皆敗走。)
(眾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塚,燒其棺槨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漢兵攻長安,眾宜平入,火及掖庭。)
既 而:(黃皇室主曰)何面目以見漢家?
(自投火中而死。)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輒隨之。)
既 而:(時值九月,莽紺色單衣,持虞帝匕首旋席隨斗柄而坐)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
予何?
(庚戌旦平明,群臣扶掖莽之漸台。)
(眾兵圍之。)
(晡時上台,商人杜吳殺莽。)
(校尉殺莽頭,軍人分莽身,節解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傳莽頭詣宛,懸於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年三十八為大司馬,五十一居攝,五十四即真,六十八誅死,竊位一十八
(年。)
(漢上公王匡拔洛陽,斬莽將王匡、哀章。)
(成紀人隗囂與周宗等起兵應漢,移檄郡國,勒眾十萬,攻下隴西、武都等地。
()
(茂陵公孫述起兵成都,自稱輔漢將軍,兼益州牧。)
(淮南李憲起兵據盧江稱王。)
(安定三水人盧方,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據平涼等地,與匈奴和親,匈奴立為
(漢帝。)
(更始封梁孝王八世孫劉永為梁王,即據國起兵,攻下濟陰、山陽等地,以董憲
(、張步為將軍,遂專據東方。)
(漢新市、平林諸將,以劉縯兄弟威名日盛,因勸更始除之。)
(縯部將劉稷聞更始立,怒曰)
諸 將: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耶?
(更始收稷,將誅之,縯固爭。)
(李軼、朱鮪因勸更始並執縯殺之。)
(秀自父城馳詣宛謝,司徒官屬迎弔秀,秀不與私交一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
(自伐昆陽之功,又不為縯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自慚,乃拜秀為破虜將軍,封武信侯。)
(更始將遷都河南洛陽,以劉秀為司隸校尉,使前往整修宮室。)
(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時三輔吏士來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莫不笑之。)
(及見司隸僚屬,畢喜不自勝。)
諸 將:(一老吏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宮威儀。
(由是識者皆心向焉。)
(更始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河,鎮慰州縣。)
(秀至河北,即今北直隸等地,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杏,平遣囚徒,除
(莽苛政,復漢宮兵。)
(吏民大悅,爭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南陽鄧禹仗策追秀,及於鄴。)
諸 將:(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豈欲仕乎?
既 而:(井禹曰)不願也。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
諸 將:(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更始既是常才,不自聽
斷;諸將皆庸人崛起,志在財帛子女,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也
。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有信。為今之計,莫如延
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難定也!
(秀大悅,因令禹常止宿於此,與定計議。)
(每任使諸將,多訪於禹,皆當其才。)
(秀自兄縯死,每獨居,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痕。)
(主簿馮異獨寬慰之。)
諸 將:(秀止之曰)卿勿妄言。
既 而:(異因進說曰)更始政亂,百姓無所依戴。夫人久饑渴,易為充飽。令公專命方
面,宜分遣官屬,循行郡縣,宣佈惠澤。
(秀從之。)
(騎都慰耿純謁秀於邯鄲,見其官屑將兵法度,不與他將同,遂自結納。)
(初,王莽時,長安中有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
(邯鄲卜者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百姓多信之,立郎為天子。)
(趙地以北,遼東以西,皆望風響應。)
(時上谷太守耿況遣其子賓弇詣長安。)
(弇年二十一,至宋子,會王郎即行。)
既 而:(從吏曰)子輿成帝正統,捨此不歸,遠行安之?
諸 將:(弇曰)子輿敝賊,卒為降虜耳。我至長安,陳漁陽上谷兵馬,歸發突騎,以擊
烏合之眾,如摧枯折朽耳。公等不識去就,滅族不久也。
(弇聞大司馬劉秀在盧奴,乃北馳上謁。)
(秀留署長史,與俱北。)
諸 將:(至蘇,秀將南歸,弇曰)今兵從聲方來,不可南行。漁陽太守彭寵,公之同邑
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發此兩郡,控弦萬騎,邯鄲不足慮也,
既 而:(秀官屬皆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
諸 將:(秀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大司馬秀在薊,會王子接起兵薊中,以應王郎。)
(城內攏亂,秀趨駕而出,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至蕪蔞亭,時天寒冽,馮異
(上豆粥。)
(至下曲陽傳舍,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
(至滹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
(秀使王霸往視之。)
諸 將:(霸恐驚眾,即還詭報曰)冰堅可渡。
(遂前至河,河水亦合。)
(乃渡,未畢數騎而冰解。)
(至南宮,遇大風,秀引車入道旁空舍。)
(馮異抱薪,鄧禹蓻水,秀對灶燎衣。)
(馮異復進麥飯,馳赴信都。)
(是時,郡國皆降王郎,獨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彤不肯從。)
(光聞秀至,大喜。)
(邳彤亦自和戎來會。)
(議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還長安。)
諸 將:(邳彤曰)吏民歌吟,思漢久矣。今卜者王郎,假名因勢,驅集烏合之眾,遂振
燕趙之地,無有根本之固,明公奮二郡之兵以討之,何患不克。今釋此而歸,豈
但空失河北,必更驚動三輔,墮損威重,非計之得者也!
(秀乃止。)
(任光發傍縣,得精兵四千眾,稍合至萬人。)
(移檄邊郡,共擊邯鄲,郡縣又復響應。)
(耿弇以上谷漁陽兵行定郡縣,會大司馬秀於廣阿。)
(秀以其將,寇恂、吳漢等為將軍,進軍拔邯鄲。)
(王郎出走,追斬之。)
(收郎文書,得吏民與郎交關,毀謗者數千章。)
(秀不省,會諸將燒之曰)
諸 將:令反側者自安。
(更始遣使立秀為蕭王,悉令罷兵。)
諸 將:(耿弇進曰)王郎雖破,天下革兵乃始耳。今使者從西方來,令罷兵,不可聽也
。銅馬、赤眉之屬數十輩,兵數十百萬人,所向無前,必不能久,非聖人不能辦
也。百姓患苦王莽,復思劉氏。今更始為天子,雖諸將用命,而貴戚縱恣,擄掠
不已,元元叩心,更思前朝,是以知其必敗也。公功名已著,以義征伐,天下可
傳檄而定也。天下至重也,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
(蕭王乃辭以河北未平,不就征,始貳於更始。)
(時諸眾銅馬、鐵脛、尤來、大槍、上江、青犢、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
(約百餘萬,所在寇掠。)
(蕭王擊銅馬於鄡,吳漢將幽州十郡突騎來會,士馬甚盛。)
(銅馬食盡,夜遁。)
(蕭王追擊於館陶,悉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
(諸將未能信賊,降者亦不自安,王敕令降者各歸營勒兵,自棄輕騎按行部陳。
()
諸 將:(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
(知其皆服。)
(悉以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
(南巡河內,太守韓歆降。)
(蕭王北擊尤來、大槍、五幡於元氏縣,追至北平,連破之。)
(賊退入漁陽,所過擄掠。)
諸 將:(強弩將軍陳俊曰)賊無輜重,宜令輕騎出賊前,使百姓各自堅壁,以絕其食,
可不戰而殄也。
(王遣俊,如其策。)
(賊無所得食,遂散敗。)
(吳漢率耿弇、景丹等十三將軍追尤來等,斬首萬三千餘級。)
(賊散入遼西、遼東,為烏桓貊人抄殺殆盡。)
(蕭王還至中山,諸將請上尊號。)
(勿聽。)
(耿純、馮異力勸王從眾議,以收人望。)
(至鄗,會諸生強華奉赤伏符詣王曰)
諸 將: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群臣因復奏請,王乃即皇帝位於鄗,且待後話不提。)
(且表更始既都洛陽,復從洛陽遷都於長安。)
(時長安惟未央宮被災,其餘官室供帳倉庫宮府皆如故。)
(更始居長樂宮,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羞慚,俯首刮席不敢視。)
(諸將後至者,更始問)
諸 將:擄掠幾何?
(左右侍官皆宮省久吏,驚愕相視。)
(更始納趙萌女為夫人,以萌為大司馬,委政於萌,日夜飲宴後庭。)
(群臣欲言事,輒醉不能見。)
(萌專權自恣,群小膳夫,皆濫官爵。)
群 臣:(長安語曰)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由是關中離心,四海怨叛。)
(赤眉樊崇等攻長安,以名為群賊,不可以久,議立宗室,挾義誅伐。)
(先是,赤眉掠得故式侯萌之子盆子,在軍中主牧羊,時年十五,披髮跣足,敝
(衣赭汗,至是立為上將軍,見眾拜,恐惶欲啼。)
(赤眉至宏農,更始遣兵擊之,大敗。)
(赤眉入長安,更始奔高陵,將相百官皆降。)
(更始亦請降赤眉,封赤眉為長沙王。)
(三輔苦赤眉暴虐,皆憐更始,欲盜出之。)
(張邛使謝祿縊殺之,劉恭夜收藏其屍。)
(更始在位二年而亡。)
(光武中興,其話頗長,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
(詞曰:
(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
(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而過。)
(妙算龍韜虎略,英豪鐵馬金戈。)
(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場結果。)
45**時間: 地點:
(卻說世祖光武皇帝,姓劉名秀,字文叔。)
(景帝第十子長沙定王發之後。)
(發生舂陵節侯買。)
(舂陵,即南陽白水鄉也。)
(買長子戴侯熊渠襲爵,買少子外為鬱林太守;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
(欽生秀於南頓,有嘉禾一莖九穗之瑞,故名曰秀。)
(乙酉六月,即皇帝位於高阝南,大赦,改元建武元年。)
(上以寇恂文武足備,有牧民御眾之才,拜恂為河內太守。)
(恂調餱糧,治器械以供軍,未曾乏缺。)
(時朱鮪堅守不下,帝以廷尉岑彭曾為鮪校尉,令往說之。)
群 臣:(鮪日)大司馬被害時,鮪預其謀,又諫更始毋令蕭王北伐,自知罪大,不敢降
。
(彭還報。)
群 臣:(帝曰)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鮪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
言。
(彭復以告。)
(鮪面縛詣河陽降。)
(帝解其縛,拜平狄將軍,封扶溝侯。)
(十月,軍駕入洛陽,遂定都焉,立祖廟於洛陽。)
(劉恭知赤眉必敗,密教盆於歸璽綬。)
(刁為辭讓之言,及正旦大會,盆於下牀解玉綬,叩頭)
叩 頭:今設置縣官,而為賊如故,四方怨恨,此皆所立非人所致,願乞骸骨,以避賢路
。如必欲釘盆子以宣塞責,無所逃死。
(因涕泣欷歔。)
叩 頭:(崇等避席頓首曰)臣無狀,負陛下,請後不敢。
(因共抱持盆子,帶以璽綬,既罷,出,各閉營自守,三輔安然。)
(稱天子聰明。)
(百姓爭還,長安市裡且滿。)
(後二十餘日,復出大掠如故。)
(長安城中糧盡,赤眉縱火殺掠,遂入安定北地,鄧禹引兵至長安,軍昆明池,
(謁高廟,收十一帝神主,送詣洛陽。)
(赤眉欲西至上隴,隗囂擊破之,又遇大雪,人多凍死,及復還,發掘諸陵,取
(其寶物,污辱呂太后屍。)
(鄧禹擊之,不利,禹乃出之雲陽。)
(赤眉復入長安。)
(鄧禹威名日損,又乏糧食,數戰不利,帝乃遣偏將軍馮異代禹,征禹還。)
(禹慚受任無功,要與異共攻赤眉,異曰)
太 后:赤眉尚多,可以恩信傾誘,難猝用兵破也。
(禹不聽,遂戰,大敗,禹以二十四騎脫歸宜陽。)
(異棄馬奔回溪,歸營堅壁自守。)
(馮異再整兵,與赤眉約期會戰,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兵同,伏於道側。)
(旦日,赤眉攻異,異縱兵大戰。)
(日昃,賊氣衰,伏兵猝起,衣服相亂,赤眉驚潰,追擊,大破之。)
(赤眉餘眾東向宜陽。)
(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太 后:(赤眉驚恐,遣劉恭乞降曰)盆子將百萬眾降,陛下將何以待之?
叩 頭:(帝曰)待汝以不死耳!
(盆子及相徐宣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
(上所得傳國璽綬,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赤眉尚有十餘萬人,帝令縣廚皆賜食。)
46**時間: 地點:
(明日,大陳兵馬臨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觀。)
叩 頭:(帝謂樊崇等曰)得毋悔降乎?
太 后:(徐宣叩頭曰)今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
叩 頭:(帝曰)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帝憐盆子,以為趙王郎中,賜樊崇等洛陽田宅。)
(其後樊崇、逢安以反誅;徐宣、楊音卒於鄉里;劉恭為更始報仇,殺謝祿,自
(投獄,帝赦不誅,後為更始子壽光、候鯉所殺。)
(盆子後病失明,賜滎陽均輸地,使食其稅終身。)
(初,帝之討王郎也,漁陽太守彭寵發突騎以助軍,轉糧食前後不絕,帝以為大
(將軍,封列侯。)
(及帝追銅馬至薊。)
(寵自負其功,意望甚高,帝接之,不能滿其意,以此懷不平。)
(吳漢、王梁皆寵所遣,並為三公,而寵無所加,愈怏怏。)
(至是有詔征寵入朝,其妻及所親信吏皆勸勿就征,遂發兵反。)
叩 頭:(幽州牧朱浮以書責之曰)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
群豕皆白,懷慚而返。以子之功,論於朝廷,猶白豕也,今乃愚妄,自比六國,
豈不誤哉!
(寵不聽,攻朱浮於薊,寵又遣使誘耿況同反,況斬其使。)
(涿郡太守張豐反,與彭寵連兵,朱浮上書求救。)
(浮城中糧盡,會耿況遣兵來救,浮乃得脫,薊遂降寵。)
(寵自稱燕王,攻拔右北平、上谷數縣,北連匈奴,南結張步及富平獲索諸賊,
(聲勢大張。)
(征虜將軍蔡遵等討張豐,斬之。)
(帝詔建威大將軍耿拿,進擊寵,弇使其子舒襲擊匈奴,斬匈奴兩王,寵退走。
()
(寵齋居密室,蒼頭子密等三人因寵臥寐,共縛於牀,矯寵命,使諸吏歸休。)
(縛其奴婢,又以寵呼其妻,妻入驚曰)
三 人:奴反?
(奴擊其頰。)
三 人:(寵急呼曰)趣為諸將軍辦裝。
(兩奴將其妻入取寶物,使妻縫兩縑囊裝之,昏夜後,解寵手,令作記,告城門
(校尉速開門。)
(書成,斬寵及妻頭,馳出城,詣闕。)
(寵尚書韓立等立其子午為王,國師韓利斬之,詣蔡遵降。)
(帝封子密為不義侯,燕地悉定。)
(淮南李憲,王莽末為虛江連帥,因據廬江,稱王四年,稱帝三年。)
(揚武將軍馬成破走之,其軍士帛應斬之以降。)
(初,梁王劉承之叛更始也,使沛人周廷等攻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
(汝南等地,又遣使拜西防賊帥佼僵為橫行將軍,東海賊帥董憲為翼漢將軍,瑯
(琊賊帥張步為輔漢將軍,遂專據東方,未幾稱帝於睢陽。)
(更始將蘇茂降永,張步治兵於劇,遣將巡泰山、東萊、城陽、膠東、濟南、齊
(郡、北海,皆下之。)
(帝遣虎牙大將軍蓋延克睢陽,劉永走保湖陵,延遂定沛、楚、臨淮等地。)
(帝使大中大夫伏隆持節使青、徐二州,招降郡國。)
(青、徐群盜聞永敗,皆惶怖請降,張步獻蝮魚,帝以步為東萊太守。)
(劉永立董憲為海西王,張步為齊王。)
(步貪王爵,降而復叛,執殺伏隆而受永封,據郡十二,劉永將慶吾斬永首以降
(,蘇茂、周建復立永於紆為梁王,帝遣捕虜將軍馬武,騎都尉王霸,圍劉紆、
(周建於垂惠。)
(時吳漢、耿弇擊富平、獲索於平原,大破之,因詔弇進討張步。)
(平敵蔣軍龐萌,為人遜順,帝信愛之,嘗稱可以托孤寄命,使與蓋延共擊董憲
(。)
(時詔書下延而未及萌,萌疑延譖己,遂反。)
(襲延軍,破之。)
(與憲連和,攻破彭城。)
三 人:(帝怒,自將討之,與諸將書曰)吾嘗以龐萌為社稷臣,將軍輩得毋笑其言乎?
其各厲兵秣馬會睢陽。
(董憲使蘇茂、佼僵助龐萌,圍桃城。)
(帝時幸蒙,自將輕兵馳赴之,去桃城六十里,休息養銳以挫其鋒。)
(時大司馬吳漢在東郡,馳使召之,大破之。)
(萌等悉兵攻桃城。)
(城中聞車駕至,眾心益固,二十餘日不下,萌眾疲困。)
(吳漢等軍皆至,帝乃帥兵親自督戰。)
(萌等走從董憲。)
(帝四面攻憲,大破之,佼僵降,蘇茂奔張步,董憲、龐萌走郯。)
(又走朐,吳漢拔朐,斬董憲、龐萌。)
(劉紆軍士高扈,斬紆以降。)
(耿弇進討張步,拔祝阿,破其軍,斬其將費邑,攻下西十餘城。)
(遂定濟南,進兵破臨淄。)
(張步將兵二十萬攻弇,弇與步戰,飛矢中股,弇以佩刀截去之,左右無知者,
(遂大破之。)
三 人:(時帝在魯,聞弇為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強弩將軍陳俊謂曰)劇虜兵盛,
可且閉營休士,以待上來。
叩 頭:(弇曰)秉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釃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賊遺君父乎?
(乃出兵大戰,復大破之,弇知步困,將退,乃預置左右翼伏以待之,人定時,
(步果引去,伏兵起縱擊,追至巨洋昧水上,死屍相屬,收其輜重二千餘輛。)
(步還劇,帝至勞軍,進幸劇。)
(弇復追張步,步奔平壽,蘇茂救之。)
(帝遣使告步、茂,能相斬以降者,封為列侯,步遂斬茂以降,入據其城,眾尚
(十餘萬,輜重七千餘輛,皆罷遣歸鄉里,封步為安邱侯。)
(後步謀逃奔臨淮,亡入海,陳俊擊斬之,江淮、山東悉平。)
(耿弇降五校餘黨,齊地悉平。)
(弇為將,平郡四十六,攻城三百,未嘗挫折焉。)
(偽漢盧芳詐稱武帝曾孫,立為平西王,又稱漢帝,十三年,奔入匈奴,越三年
(來降,封代王。)
(時天下大定,惟隴蜀未下。)
(初,隗囂據隴,今陝西臨洮、鞏昌、甘肅等地;公孫述據蜀,今四川成都等地
(。)
(又南鄭人延岑起兵據漢中,漢中王嘉擊降之,有眾數十萬。)
47**時間: 地點:
(未幾,延岑反,漢中王嘉敗走。)
(岑據漢中,因寇順陽,鄧禹擊破之,延岑奔蜀。)
(時公孫述稱帝,以岑為大司馬,封汝寧王。)
(隗囂降於漢,帝待以殊禮,稱其字季孟而不名。)
(囂遣馬援奉書詣洛陽,覘帝動靜。)
(援還,盛稱上威德,囂不之信。)
(初,更始時,平陵竇融據河西,自稱五郡大將軍。)
(五郡者:酒泉、張掖、金城、武威、敦煌也,俱在陝西行都司。)
(融欲事漢而未能自通,乃以隗囂受建武正朔,遣長史劉鈞等奉書詣洛陽,帝賜
(以璽書,授融為涼州牧。)
(公孫述使田戎出江關,招其故眾,欲取荊州,不克。)
(帝詔隗囂伐蜀,囂不從,帝遣耿弇等七將軍從隴伐蜀,先使中郎將來歙,喻旨
(於囂。)
(囂猶豫,歙欲刺之,囂起,勒兵將殺歙,歙仗節就車而去,囂遂反。)
(諸將與囂戰,大敗,各引兵下隴,退而東。)
(帝詔耿弇軍漆,馮異軍栒邑,蔡遵軍汧。)
(初,馬援聞囂欲貳於漢,數以書責譬之,囂怒。)
(及囂反,援上書請詣行在,極陳滅囂之術。)
(帝召之,援具陳謀畫。)
(帝因使援將突騎五千,往來游說,離囂支黨。)
(囂乘勝,使王元、行巡將二萬人下隴,進而東,遣行巡取栒邑。)
(馮異馳兵潛往閉城,偃旗鼓。)
(巡不知,馳赴之,異建旗鼓而出,巡軍驚亂,追擊,大破之。)
(蔡遵亦破王元於汧。)
(於是北地諸豪長悉叛囂來降。)
(隗囂稱臣於公孫述,述立囂為朔寧王。)
(來歙將二千餘人,伐山開道,從回中竟襲略陽,斬其守將金梁。)
叩 頭:(囂大驚曰)何其神也?
(帝聞得略陽,甚喜,諸將爭趨略陽,帝皆追還)
諸 將:囂亡要城,必來攻,曠日持久而城不下,乃可乘也。
(囂果悉以精銳圍略陽。)
(歙固守,不能下。)
(帝乃自將征囂,至高平第一,竇融帥五郡太守乃羌虜小月氏等,與大軍會,帝
(善之。)
(置酒高會,待以殊禮。)
(遂數道上隴,進而西,使王遵招囂將牛邯,降之,拜邯大中大夫。)
(於是囂將十三人,屬縣十六,眾十餘萬皆降,囂將妻子奔西城。)
(帝勞賜來歙,班坐絕席,在諸將之右,賜歙妻縑千匹。)
(進幸上邽,詔告囂曰)
諸 將: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他。
(囂終不降,乃誅其子恂,使吳漢、岑彭圍西城,封竇融為安豐侯,遣西還所鎮
(。)
(潁川盜起,帝還宮六日,自將討平之。)
(隗囂病且餓,恚憤而卒,少子純立為王。)
(來歙帥馮異等五將軍,討隗純於天水。)
(來歙等攻破落門,隗純降,王元走蜀,隴右悉平。)
(帝因討蜀,遣征南大將軍岑彭攻田戎等,不克,遣吳漢發荊州兵,凡六萬餘人
(,騎五千匹,會荊門。)
(岑彭裝戰船數十艘,直衝浮橋,順風並進,蜀兵大亂,長驅入江關,軍無擄掠
(,百姓大喜,爭開門降。)
(田戎走保江州。)
(彭到江州,以城固糧足難猝拔,留馮駿守之,自引兵乘利,直詣垫江,攻破平
(曲,遂收其米數十萬石。)
(吳漢留夷陵,裝露橈繼進。)
(公孫述以王元為將軍,使與領軍環安拒河池。)
(來歙等進攻元安,破之,蜀人大懼,使客刺歙,未果。)
諸 將:(歙馳召蓋延,延悲哀不已,歙叱之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
國,故呼巨卿,欲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延收淚受誡。)
諸 將:(歙自書表曰)昨夜入定後,臣為賊所傷,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誠恨奉職不
稱,以為朝廷羞。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大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願陛下裁察。
(投筆抽刀而絕。)
(帝得書流涕,詔以揚武將軍馬成代之。)
(帝自將征公孫述,次長安。)
(述使延岑拒廣漢,侯丹拒黃石。)
(岑彭使輔威將軍臧官從涪水上平曲,拒延岑。)
(岑彭自分兵下還江都,溯都江而上,襲擊侯丹,大破之,因晨夜兼行二百餘里
(,竟拔武揚,使精騎馳擊廣都,去成都數十里,勢若風雨,所至皆奔散。)
諸 將:(蜀地震動,或勸述降)廢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
(述使人詐為亡奴,降岑彭,夜刺殺彭。)
(吳漢代領其軍,馮駿拔江都,獲田戎。)
(吳漢乘勝,以步騎二萬進擊成都,去城十餘里,阻江北為營,作浮橋,使副將
(劉尚將萬餘人屯江南,相去二十餘里,帝聞之大驚。)
諸 將:(使人讓漢曰)公輕敵深入,又與劉尚分營,賊出兵縱公,而以大兵攻尚,尚敗
,公即敗矣。可急引兵還廣都。
(詔書到,述果使謝豐、袁吉出攻漢,使別將劫劉尚。)
(漢饗士秣馬,夜銜枚,與尚合軍。)
(豐等不知,引兵攻江南。)
(漢悉兵迎戰,大破之,斬豐吉,引兵還廣都。)
(自是漢與述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
(述危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以配延岑。)
(岑於市橋偽建旗幟挑戰,潛遣奇兵,出漢軍後,襲破漢。)
(漢墮水,緣馬尾得出。)
(漢具船欲遁,蜀郡太守張堪止之,漢從之。)
(臧宮拔綿竹,破涪城、繁郫,與漢會於成都。)
(述自將攻漢,使延岑拒宮大戰,三戰三勝,自旦及日中,軍士疲乏,漢因使護
(軍高午、唐邯將銳卒擊之,述兵大亂,午刺述洞胸,左右輿入城,夜死。)
(明旦,延岑以城降。)
(蜀地悉平,詔竇融與五郡太守入朝,賞賜恩寵,傾動京師,拜冀州牧。)
(後融年七十有八而卒,諡曰戴候。)
(自是而天下復歸一統矣。)
(吳漢自蜀整旅而還,大封功臣,鄧禹等三百六十五人為列侯,已封者加邑,已
(沒者封其子孫。)
(鄧禹有子十三人,使各習一藝,修整門庭,教養子孫,皆可為後世法。)
(帝偃武修文,皆令列侯就第,不煩以政事,不使以吏職,而善全之。)
(初起太學,帝親幸之,稽式古典,修明禮樂,煥然文物可觀。)
(嚴光,本姓莊,字子陵,少與帝同學,甚相善。)
(及帝即位,光乃改姓名,隱身不見。)
(帝思其賢,令人物色訪之。)
(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帝疑是光,乃備安車元纁,遣使騁之,三反而後至。)
諸 將:(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
理耶?
叩 頭:(光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何相迫乎?
諸 將:(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耶?
(於是升輿,歎息而去。)
(復引光入,論道故舊,相對累月,因共偃臥。)
(光以足加帝腹上。)
48**時間: 地點: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
諸 將:(帝笑曰)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除為諫讓大夫,不就,乃耕於富春山,以壽終于家。)
(帝如南頓,賜吏民南頓田租一歲,吏民固請十歲,帝復增一歲。)
(帝如章陵,時改白水鄉為章陵縣,修園廟,祀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
(故舊。)
諸 將:(時宗室諸母,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惟直柔耳,今
乃能如此。
諸 將:(帝聞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帝妹湖陽公主,嫁為鄧晨之妻,新寡,帝與共論群臣,微觀其意。)
(至宋宏,主曰)
群 臣: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群 臣:(後宏被引見,帝令主在屏風後,謂宏曰)諺云:『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
諸 將:(宏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群 臣:(帝固謂主曰)事不諧矣!
(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蒼頭驂乘,洛陽令董宣於夏門亭侯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
(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營訴帝。)
(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
群 臣:(宣叩頭曰)願乞一言而死。
諸 將:(帝曰)欲何言?
群 臣:(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捶,請得自殺。
(即以頭擊楹,血流滿面。)
(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
(宣不從,強使頓之。)
(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群 臣:(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吏乎?
諸 將:(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
(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分諸吏,由是搏擊豪強,京師莫不震栗。
()
(帝欲封陰貴人兄興為列侯,興固辭。)
諸 將:(貴人問其故,興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富貴有命,人當知足。
(貴人感其言,深自降抑,帝甚善之。)
(帝令天下州郡檢復墾田戶口,於是刺史太守多為詐巧,優饒豪右,侵刻羸弱。
()
諸 將:(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常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宏農可問,河南南陽
不可問。
(帝詰問吏因由,吏不肯說,托言於長安街上得之。)
(帝怒。)
諸 將:(時皇子東海公陽,年十二,在幄後)吏受郡敕,欲以墾田相方耳?
群 臣:(帝曰)既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
諸 將: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
(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首服,如東海公對。)
(上由是益奇愛陽。)
(遣謁者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
(帝欲立東海公陽為太子,而未發,會郭后寵衰,數懷怨懟,上怒之,遂廢后而
(立貴人陰氏為後。)
(郭后既廢,太子強意不自安,辭太子位,帝因廢太子強為東海王,而立東海王
(陽為太子,改名莊。)
(帝以強去就有禮,以魯益東海,食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設鐘篪之樂,擬於
(乘輿。)
(以郭后弟郭況為大鴻臚,帝數幸其第,賞賜金帛無數,京師號郭家為金穴。)
(後郭后及故太子強俱得令終。)
(時天下太平,交趾女子征則、征貳反,拜馬援為伏波將軍,討平之。)
(帝每旦視朝,日昃乃罷。)
(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總攬朝綱,審時度力,事無過舉,休養
(生息。)
(恐勤兵於遠,辭西域之請都護,身致太平,匈奴畏服,兵革不興,其中興之美
(,比少康焉。)
(在位三十三年崩,壽六十二歲。)
(太子莊立,是為明帝,以定都洛陽,謂之東漢,至獻帝而漢室三分。)
(欲得其詳,下回便見。)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詞曰:
(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
(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
(閒看壩橋煙柳,淒涼露冷風寒。)
(斷蟬聲裡倚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49**時間: 地點:
(卻說東漢光武崩,太子莊立,是為明帝。)
(立馬援之女貴人馬氏為皇后。)
(後好讀書,尚謙肅,為漢室賢后。)
(明帝幸辟雍,行大射禮。)
(又行養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桓榮及弟子升堂,上自為
(辯說,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環橋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詣孔子室,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匈奴亦遣子入學。)
(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至天竺,求其道,得其書。)
(及沙門以來,一時王公貴人,獨帝弟楚王英最先好之。)
(英,光武第六子也,後以謀反自殺,窮治黨羽至數千人。)
(耿秉數請擊匈奴,帝從之,令秉與竇固等分道並出,伐匈奴,固獨有功。)
(固使假司馬班超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行至鄯善,鄯善王廣奉詔,禮敬甚備,後忽懈怠,超謂其官屬曰)
孔 子:此必有北虜使來,明者睹於未萌,況已著耶?
孔 子:(乃會其吏士三十六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因夜以攻虜使營,斬其使及從者三十級,餘眾百許人悉燒死。)
50**時間: 地點:
(明日乃還,召鄯善王廣以虜首示之,一國震怖,廣叩首願屬漢無二心,遂納子
(為質。)
(還白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上以超為軍司馬,令敘前功。)
(固復使超使於寘,其王廣德降,於是諸國皆遣子人侍。)
(西域與漢絕六十五載,至是復通焉。)
(竇固、耿秉擊西域,平車師,復奏置西域都尉,及戊己校尉。)
(益州刺吏朱黼,宣示漢威,德懷遠夷,自汶山以西,前代所未至,正朔所未加
(,白狼、槃木等百餘國,皆舉首稱臣奉貢,白狼王唐菆作詩三章,歌頌漢德,
(黼使譯而獻之。)
(明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所變更,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而不許,乃賜錢十萬,謂群臣)
謂群臣: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何可濫也。
(是以吏得其人,民樂其業,遠近畏服,戶口滋殖焉。)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煜立,是為章帝。)
(章帝繼明帝察之後,承之以寬大,奉承太后,盡心孝道,輕傜薄賦,與民休息
(,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謂之慈祥長者,為東漢賢君,不亦宜乎!然因竇
(後之譖而廢太子,知後兄竇憲之惡,而不能罪,所少年略近優柔耳。)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肇立,是為和帝。)
(和帝年方十歲,竇太后臨朝,竇憲當權用事。)
(都鄉侯劉暢,齊虎王劉縯之孫也,來弔國憂,太后數召見之。)
(竇憲懼暢分宮省之禮,遣客殺之,而歸罪於暢弟剛。)
(尚書韓稜以為賊在京師,不宜捨近求遠。)
(何敞請獨奏案之,具得其實。)
(太后怒,竇憲懼誅,因自求北擊匈奴以贖罪。)
(時北匈奴饑亂,太后從之。)
(竇憲將行,公卿詣朝堂,上書諫,以為匈奴不犯邊塞,無故勞師遠伐,損費國
(用,非社稷計。)
(袁安、任隗免冠固爭,前後十上章,眾皆危懼。)
(安、隗正色自若。)
(太后終聽憲言,遣竇憲、耿秉將精兵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降
(者前後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
(憲秉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漢威德而還。)
(竇憲以北匈奴微弱,遂欲滅之,遣耿夔、任尚圍於金微山,大破之,出塞五千
(餘里而還,自漢出師所未嘗至也。)
(竇憲既立大功,威名益盛,父子兄弟充滿朝廷,專權謀逆。)
(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鄭眾謹敏有心機,遂與眾定計誅憲。)
(帝以太后故,不欲明誅憲,迫令自殺;班周似憲之賓客收捕,死獄中。)
(固嘗著《漢書》,尚未就。)
(詔固女弟曹壽之妻昭踵而成之,所謂曹大家也。)
(初,梁貴人為竇後所譖,廢死,宮省事秘,莫有知帝為深氏出者。)
(及至竇太后崩,舞陰公主子梁邑奏記三府太尉張酺言狀,帝感動良久,會貴人
(姊上書自訟,乃知貴人枉死之狀。)
(三公請貶竇太后尊號,不宜合葬先帝。)
太 后:(帝手詔曰)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
》曰:臣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其勿復議。
(乃追尊母梁貴人為皇太后,封梁竦子三人為侯,竦之孫商二女俱為後梁氏自此
(盛矣。)
(立鄧禹女孫貴人鄧氏為皇后,後性孝友,好讀書,選入宮為貴人,恭肅小心,
(動有法度,雖宮人隸役,皆加恩惜,帝深嘉之。)
(及為皇后,儉約謙遜,帝每欲官爵鄧氏,後輒哀請退讓,故兄騭終帝之世,不
(過中郎將。)
(孝和幼衝即位,年十四歲,即能誅鋤竇憲,自是大柄在手,威權不失。)
(尊信儒術,友愛兄弟,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中國綏靖,方之章帝
(,實為過之。)
(在位十七年崩。)
(長子有痼疾,少於隆始生百餘日,迎立為太子,即位,是為殤帝。)
(鄧太后臨朝,帝在位一年崩,太后迎立清河王慶之子祐入即位,是為安帝,太
(后猶臨朝。)
(夏旱,太后親錄囚徒。)
(洛陽有囚,實未殺人,而被拷,自誣服,羸困與見,畏吏不敢言,將去,舉頭
(若欲自訴。)
(太后呼還,問狀,具得枉實,即收令抵罪。)
(行未還宮,澍雨大降。)
(立貴人閻氏為皇后。)
(皇太后鄧氏崩,帝始親政。)
(帝少稱聰穎,故鄧太后迎之。)
(及長,多不德,不當太后意,故久不還政。)
(時中常侍樊豐、劉安、陳達,及帝乳母王聖、聖女伯榮,煽動內外,竟為侈虐
(,出入宮掖,互通姦賄。)
(司徒楊震上書切諫,帝不聽,封王聖為野王君,太子保為濟陰王。)
(帝南巡,崩於葉,在位十九年。)
(閻後與閻顯等謀。)
(濟陰王保在內,恐公卿立之,乃偽雲帝疾甚,徒御臥車馳歸,四日至洛陽,乃
(發喪。)
(閻後臨朝,欲久專權,貪立幼子,與閻顯等定策禁中,迎濟北惠王子北鄉侯懿
(為嗣,即皇帝位。)
(濟陰王保以廢黜不得上殿,親臨梓宮,悲號不食,內外群臣莫不哀之。)
(北鄉侯懿立數月而崩,中常侍孫程、王康等十九人聚謀於陽德殿,迎故太子濟
(陰王保即皇帝位,是為順帝。)
(時年十二,收閻顯下獄誅之,遷太后於離宮,封孫程等皆為列侯,是為十九侯
(。)
(帝朝太后於東宮,皇太后閻氏崩。)
(帝生母李氏葬城北,帝初不知,至是左右白之,感悟悲泣,親到葬所,更以禮
(殯葬恭陵北。)
(帝征用處士樊英、楊厚等,天下想望其豐彩。)
(又李固、黃瓊相繼登用,虞栩、左雄直言時聞。)
(立梁商之女梁貴人為後,雖以德進,梁商頗賢。)
(商卒,而商之子梁異專權,實自此始。)
(帝德十九之立己,而又恨閹宦之弄權,雖無甚失德,漢祚實由是而衰矣。)
(帝遣杜喬、張綱等,分生州郡,表賢良,除貪污。)
(喬等各之部,張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
太 后: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遂劾奏大將軍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無君之心十五事,京師震悚。)
(帝雖知綱言直,而不能用。)
(梁冀恨張綱,思有以中傷之。)
(時廣陵賊張嬰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二千石不能制,冀乃以綱為廣陵太守
(。)
(前二千石率多求兵馬自衛,綱獨單車就職,既到,逕詣娶壘門。)
(嬰大驚,遂走閉壘。)
(綱於門外罷遣吏兵,只留所親者十餘人,以書諭嬰,請與相見。)
(嬰見綱至誠,乃出拜謁,延置上座。)
諭 之:(綱諭之)前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公等所
為,亦非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人,故遣太守來,今誠轉禍為福之時
也。
(嬰聞,泣下)
泣 下:荒裔愚民,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乃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知不可久。今
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
(乃辭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