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彼時巫支祁自兗州敗後,遁回揚州,潛居彭蠡。)
    (彭蠡即今之鄱陽湖,水廣且深,自為得計,料禹王斷不到此。)
    (豈知坐尚未暖,見山頭火起,猶然與前日之火一同無異。)
    (乃大驚駭,用盡平生之力,鼓起滔天之浪。)
    (禹見勢頭不好,即召狂章、虞餘、英魔、大費、庚辰、童律等,八面擒拿。)
    (又遣應龍入水,協力擒捕。)
    (巫支祁力屈,乃遁入渦水中藏身。)
    (被應龍於渦水中拿獲,獻於禹,禹命斬之。)
    (誰知刀斧鑿鋸俱不能入。)
老 人:(狂章等稟曰)此怪亦有神通,利於水而不利於火。若以火烹燒,用醋沃之即死
    。然黨羽甚眾,恐水族為之報仇,水患未必寧靜,不如用火燒針通紅,鑽其鼻孔
    ,鎖之深淵,則水忠永息矣。
    (禹乃為大鐵索,鎖其怪於龜山下。)
    (今鳳陽府盱眙縣東北三十里龜山西南,上有絕壁,下有重淵,即其處。)
    (唐永泰中,李湯以牛五十,引索出之,索末鎖一青猿,高五丈許,水浪大作,
    (復拽牛入水。)
    (明洪武以千人拽出看之,大吼水湧而入。)
    (又有共工氏之臣相柳氏,因共工氏敗,投於河,變為水神,九首,人面蛇身而
    (青色,能作大浪,與巫支祁一同為害。)
    (禹遣天將治之,相柳氏遁入荊州去了。)
    (彭蠡既定,禹又鑿峽石山以通淮水,峽石山今在壽州。)
    (又於今淮安府贑榆縣羽淵中,見黃龍鼓浪甚猛,禹遣天將治之。)
天 將:此係伯鯀,不可治,可禱之,則患自息。
    (禹知是父,乃泣下,因具表啟奏於其父。)
    (鯀見表大悅,遂置息壤於岸而去。)
    (禹得息壤,仍埋之於江陵城南門外,後世若遇大旱,掘出之,必有大水,埋之
    (則止。)
    (禹又鑿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
    (又藏書於石匱山。)
    (宛委、石匱二山,今在紹興府。)
    (禹乃注水於越東,勢猛,積沙成岩,是為海門,今在紹興府新昌縣南巖山。)
    (山下巖洞中有佛寺,禹遂鑿丫溪,引水入海。)
    (丫溪、今在嵊縣。)
    (禹棄餘糧於丫溪山上,今化為禹餘糧石,因以名山。)
    (事畢,乃至荊州,濟大江。)
    (相柳氏知禹濟江,急遣黃龍覆其舟。)
    (黃龍如命負舟,舟中人大懼。)
天 將:(禹仰天歎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視龍如蝘蜓耳!
    (顏色不變。)
    (急命天將擁護。)
    (龍乃俯首低尾而去?相柳氏乃據九江之中,遣罔象鼓起九江之水,作起風沙大
    (霧,雷電晦暝,白晝如夜,迷失道路,對面不見人,浪大如山,將一切山頭盡
    (行沉沒。)
    (百姓半入波臣。)
    (又遣巴蛇,身長三千尺,腰大五十圍,不論人馬駝象,盡行吞入。)
    (禹大怒,知是相柳氏所為,乃使羿聚兵,先射瞎巴蛇雙眼,亂劍斬之。)
    (蛇死積骨成丘,今湖廣岳州府巴丘山是也。)
    (又急遣天將擒捕相柳氏黨羽。)
    (罔象大懼,急循入海中去了。)
    (相柳氏遁入梁州地界。)
    (禹乃平定九江之水,又治沱、潛諸水。)
    (荊州水患既平,禹於峋嶁山上,勒碑以記其事,凡七十二字,皆科鬥,不可曉
    (,今在衡州府。)
    (事畢,乃至豫州。)
    (大河原從豫州經過,天吳自從兗州一直從黃河直上,遁入豫州,潛居河底,並
    (不敢鼓水作浪,自以為禹未必到此。)
    (誰知一日,益縱火焚山,後羿畋獵殺獸,復與昔日光景一般。)
    (天吳大駭,無計可施。)
    (禹率三軍掘塹疏河,天吳乃作起浪來。)
    (三軍四散奔逃,見天吳踏行水面,往來如飛。)
    (禹急請天將擒治,天將)
天 將:是不可殺。須得鐵門四扇,各長八尺,厚十尺。鐵柱十六根,各長一丈,各重八
    百斤。鑄成,用索貫之。又用鎖一開。沉之水底。令千兵吶喊助威,可鎖此怪於
    河底。
    (禹如言,令軍人如法鑄成鐵門、鐵柱、鐵索、鐵鎖,沉之水中,金鼓吶喊之聲
    (,聞百餘里。)
    (只見陰雲四布,怪風異浪拍擊不絕。)
    
    
22**時間: 地點:
    (須臾雲開浪息,禹令止金鼓,分撥疏河,旬日告成。)
    (禹乃於峽州城外,鑄鐵牛一個,頭在河南,尾在河北,以鎮河患。)
    (又鑿闕塞山以導伊水入河。)
    (乃導洛水,有神龜負文出於洛,是為「洛書」。)
    (禹敘之為《洪范九疇》,而天下之義理,盡具於「河圖洛書」內矣。)
    (禹又導瀍水、澗水、滎水、波水,俱入於河。)
    (豫州治畢,乃從豫至梁州。)
    (導漢水、沱水、潛水,俱入於江,再往北,疏通渭水。)
    (相柳氏見禹又至,大驚無措。)
    (復鼓浪來爭,大阻一陣,知不能敵,竟遁至雍州崑崙山北,黃河之源,藏身去
    (了。)
    (禹知其惡不可縱,竟至雍州,急遣天將追捕,搜擒之於崑崙山北,遂斬之。)
    (其血腥臭,不可以治五穀,乃以其地為眾帝之台。)
    (又從崑崙西至岷山,見長人,授禹以黑玉圭,上有字,禹拜受之,乃疏鑿江河
    (,至白帝城。)
    (見其懸崖削壁,水門狹隘,令軍人用火燔之,不開。)
天 將:(工人曰)此不可為也。
老 人:(禹曰)岷山周圍千里,惟此一道,若不安流,其害更有甚於淮河之水者。
    (乃命應龍為助,次日興工,崖崩如雷,上起西陵峽,中巫峽,下至歸峽止。)
    (三峽共七百餘里,頃刻疏通。)
    (至今西陵峽壁岸猶有影不滅,故人皆稱神禹焉。)
    (禹導弱水西流,復導涇水、渭水、漆水、沮水、澧水,俱入於河。)
    (雍州原係諸水上流,治之最後。)
    (雍州之水治,而九州之水盡治矣。)
    (初,禹承命治水時,娶於塗山氏,才得四日,遂出外治水,凡三過家門而不入
    (。)
    (塗山氏自夫離後,生子四歲,名曰啟,聞夫治水過家,抱啟出視,啟呱呱而泣
    (,禹不之顧。)
    (在外十三年,所在歡聲載道。)
    (水患始息,民可耕種粒食。)
    (禹乃任土作貢,以在岷山長人所授之元圭為贄,告成功於帝。)
    (帝大悅,心服禹之功,後來禪位之命基此矣。)
    (時冀州有一仙狐,原係洪荒時物,神通廣大。)
    (因狐屬眾多,散居宇內,伯益放火,後羿和獵,狐狸之屬,殺死過半。)
    (老狐不憤,心生一計,以為大禹能治水者,未必能治火。)
    (乃以烏鴉精九隻,各銜大玻璃一塊,借日之光,映照於地,與日略同。)
    (並真日儼然如十日之並出,遍地若火,禾稼乾槁,草木焦枯,百姓驚惶,竟有
    (為日所曬死者,屋宇竟有無故自焚者。)
    (帝大以為憂,問群臣以弭災之術。)
群 臣:(後羿進曰)臣觀此九日,附日而行,雖光燄如火,而不甚高。日邊有飛鳥之形
    ,待臣登高射之,看是如何?
老 人:(帝曰)或得射之而中,此生民之福也。姑試為之。
    (羿乃登三峻山,見九日過來,皆有一烏銜之。)
    (後羿看得親切,一箭射去,只見墮下一隻烏鴉,口銜一片玻璃,如日一般。)
    (羿見射落一日,精神倍增,連射八矢,八日皆落。)
    (羿試將真日連射數矢,分毫不動,遂走馬復命。)
    (帝大悅,封羿於窮,是為有窮後羿,其子孫襲爵。)
    (因有帝相時之亂,後羿既屢立大功,又得封賞,喜氣洋洋,朝散回家。)
    (見妻出迎,手內擎藥一丸,光閃燄灼,香氣襲人。)
其 子:(羿問曰)卿手中所執何物?
老 人:(妻曰)此長生不死藥也。
其 子:(羿曰)有此佳寶,卿從何處得來?
老 人:(妻曰)自君奉差去後,仙人西王母憐我孤身獨宿,夜夜到此相伴。遇月明時,
    則呼侍女搗藥。試問所搗何藥?西王母曰:『此長生不死藥也。每百年搗成一丸
    ,服之後天而老。』三日前,恰好搗成一丸,命我收起,她去蓬萊探望東王公,
    約至半月後到此取討。我今夜見月明如晝,取出試一展玩耳。
其 子:(羿曰)卿何不吞之?
老 人:(妻曰)他來討時,我何詞以對?是欲求長生,先得短命也。
其 子:(羿曰)既號靈藥,是處可以潛形,何必拘此而自誤乎?汝不能吞,我代吞之,
    看是何如?
    (其妻沉吟不語。)
其 子:(羿曰)我昔從禹治水,嘗至西王母家,王母許我丹藥,必此是也。我當吞之。
    (妻見勢不可遏,因思我若自吞之,有此靈藥,或可迴避不死。)
    (若夫吞之,王母問我取討,我係凡身,必死無疑矣。)
    (遂自吞之,習習欲飛,身輕若雲,遂奔入月宮之內。)
    (羿緊攬其衣,隨之而去。)
    (妻為嫦娥,羿為蟾蜍云。)
    (時帝堯八十年甲辰八月十五日夜也。)
    
    
23**時間: 地點:
    (彼時,明昕佐禹治東方有功,封於卯地,嘗與嫦娥相好。)
    (其八世孫需,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入月宮,竊嫦娥。)
    (蟾蜍訟之天帝,天帝捕之急,遂變為兔,此是後話不提。)
    
    
24**時間: 地點:
    (卻說舜自攝位以來,作璇璣玉衡之渾天儀,以占日月五星之七政,祭天地寒暑
    (日月星辰水旱,及山川岳瀆之神,以時巡狩於四方。)
    (光陰迅速,不覺二十八載。)
    (帝堯游於陽城,忽沾疾,數日而崩,在位一百載,壽一百一十七歲。)
    (百姓如喪考妣。)
    (三年,舜與天下,終帝三年之喪,舜避堯之子丹朱於南河之南。)
    (天下之人,不歸堯之子而歸舜。)
    (舜不得已,乃於丙戌元載正月上日,舜至文祖之廟,即天子位,號有虞氏。)
    (帝舜有虞氏,以土德王天下,色尚赤,都蒲坂。)
    (帝明目達聰,廣天下之視聽為視聽,咨於十二州諸侯之長。)
    (命禹作司空,宅百揆。)
    (棄作後稷,播百穀。)
    (契作司徒,敷五教。)
    (臯陶作士,明五刑。)
    (垂作共工,理百工。)
    (益作虞,治山澤。)
    (伯夷作秩宗,典三禮。)
    (夔典樂,教冑子。)
    (龍作納言,出納帝命。)
    (是為九官。)
    (封堯之子丹朱於丹淵,以奉堯祀,謂之虞賓而不臣。)
    (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憲其行止。)
    (貴德尚齒,恭己無為。)
    (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自治。)
謂 之:(其詞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作《九韶》之樂,而鳳凰來翔。)
    (景星出,慶雲興。)
謂 之:(百工相和而歌曰)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謂 之:(八伯咸進,稽首曰)明明在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宏於一人。
其 子:(帝載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順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於賢聖,莫不鹹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為竭,褰裳去之。
其 子:(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於是薦禹於天,使之代己,命之曰)天之曆數在汝躬,
    汝終陟元後。
謂 之:(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
其 子:(帝曰)朕志先定,鬼神其依。卜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
其 子:(帝曰)毋惟汝諧。
    (正月朔旦,禹受命於神宗帝堯之廟,率百官若帝之初。)
    (初,帝已竄三苗之君於三危,其臣民不服,相聚為亂。)
    (舜命禹征之,兵臨其地,已是一月,苗民仍然逆命。)
謂 之:(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至誠足以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愈。)
    (乃班師而回。)
    (愈修文德,有苗來格,乃考其善惡而分別之。)
    (善者仍居故土,惡者遷之他鄉。)
    (禹攝位十七年,舜南巡狩,至蒼梧之野,忽然染病不起,乃召禹及群臣至蒼梧
    (,後娥皇、女英亦至。)
群 臣:(帝曰)朕出南巡,陡沾風寒,想不能起矣。朕子商均不肖,眾臣可立禹以代朕
    位。
謂 之:(又謂禹曰)昔帝堯以重任付朕,朕今以付卿,卿其勉之。
群 臣:(又謂二后曰)朕蒙先帝之不棄,授以天下,又以二卿配朕,此恩此德,無有報
    日。但朕承位,不敢偷安,今得天下安寧,皆賴二卿內助之力。不想一病不起,
    不能與二卿相隨久遠。朕崩之後,以天下授之禹,二卿其自愛。
    (言罷而崩。)
    (舜在帝位五十載,壽一百十歲。)
    (娥皇、女英大慟,淚灑於竹,皆成斑痕,今謂之湘妃竹。)
    (禹同群臣即行殯禮。)
    (葬帝於九嶷山,眾臣隨二后還朝。)
    (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共請禹還朝即位。)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
    (詞曰:
    (  天上鳥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詩曰:
    (  為看青山日倚樓,白雲紅樹兩悠悠。)
    (秋鴻社雁催人老,野草閒花滿地愁。)
    
    
25**時間: 地點:
    (卻說夏禹王,姓姒氏,字高密,黃帝玄孫也。)
    (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駱明,駱明生鯀。)
    (鯀娶有莘氏之女曰志,是為修己,感流星貫昴,夢接意感而懷孕。)
    (孕十有四月,以帝堯之五十五年六月六日,生禹於僰道之石紐鄉。)
    (年十七,舜聞其賢,舉之使續父業治水。)
    (在外十三年,水害皆息。)
    (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
    (聲為律,身為度。)
    (都安邑,以金德王。)
    (色尚黑,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改載為歲。)
    (封堯之子丹朱於唐,封舜之子商均於虞。)
    (南巡狩,會諸侯於塗山。)
    (承唐、虞之盛,執玉帛者萬國,立貢法,作樂曰《大夏》。)
群 臣:(懸鐘鼓、磬、鐸革召,以待四方之士)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以義者擊鐘,告
    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有訟獄者搖革召。
    (一食而十起,一沐三握髮,以勞天下之民。)
    (古有杜康造醴酪之酒,飲之不能醉人。)
群 臣:(至是帝女儀狄作酒進於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後世必有以酒亡
    國者。
    (禹任臯陶、伯益以國政,後臯陶卒,禹薦益於天,天雨金三日。)
    (收天下之美銅,鑄九鼎,以象九州。)
    (每州之輿圖貢賦,山川草木,奇禽異獸,並諸神怪,俱載於鼎。)
    (夏、商、周三代相傳,至秦滅周,遷九鼎於咸陽。)
    (其一飛入泗水,其八項羽焚阿房,同為灰燼。)
    (禹出巡狩,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群 臣:(左右曰)罪人不順道,君王何為痛之?
謂 之:(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故不犯法。今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
    心為心,因而犯法,是以痛之。
    (禹巡狩於江南,致諸侯於會稽,防風氏後至,禹戮之。)
    (防風氏長大而勇,其骨節專車,後為長狄種。)
    (禹崩於會稽,攝位一十七歲,在位十歲,壽一百六歲。)
    (古以天下為家,故不載還都,遂葬之會稽。)
    (葦席桐棺,穿壙七尺,上無瀉泄,下無邸水,壇高三尺,土階三等,延袤一畝
    (,命以益為王。)
    (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啟於箕山。)
謂 之:(天下之人,不歸益而歸啟)吾君之子也。
    (啟乃即天子位。)
    (或曰,禹初行於塗山,有九尾白狐,瑞狐也。)
    (化為美女,造於禹。)
    (天姿國色,百媚千嬌,因是狐足小而不能變大,遂為弓跬裝,美冠一時。)
    (聰俊有德,禹乃納而愛之,是為女僑。)
    (生三子,長曰啟,承其本姓;次日宰,為顧氏;三日罕,封餘慶王,即姓餘氏
    (。)
    (塗山氏能明訓教,而致其化,三子皆賢明。)
    (禹王治水,其黃帝水經,與降龍伏魔、穿山透地之書,俱授於塗山氏,故天下
    (不歸益而歸啟也。)
    (啟命益為輔佐,不一歲而益沒,啟歲獻犧牲以祭之。)
    (時有扈氏無道,不奉正朔,啟召六卿征之,大戰於甘,不勝。)
    (六卿請召諸侯伐之。)
謂 之:(啟曰)吾地非淺也,民非寡也,今茲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何以伐之?
    (於是班師,琴瑟弗張,鐘鼓弗考,不茵席,不仍味,親親長長,尊賢委能。)
    (行之期年,而有扈自服。)
    (在位九歲而崩,子太康立,厥弟五人,分封於衛。)
    (太康荒逸,不理國事,大權歸於有窮國之君後羿。)
    (王愈盤游無度,出獵於洛水之外,至百日之久,尚不思返國,民大怨恨。)
    (後羿因民心弗忍,乃作起亂來,距之於河外,不得歸國。)
    (厥弟五人,御其母,同待其兄於洛水之汭。)
    (五人待兄不至,見後羿作亂,乃述大禹之戒,作歌五章以怨之。)
    (太康既不得歸,遂棄舊都,都於夏陽。)
    (在位二十九歲,崩於夏陽。)
    (後羿迎立王之弟仲康。)
    (仲康即位之初,首命允侯掌六師,以收羿之兵權,羿猶為相。)
    (時掌天文之官羲和,黨於羿。)
    (至日蝕大變,竟不奏聞救護。)
    (意謂日者君象,有難,欲使天下莫救也。)
    (王命允侯征之,剪羿之羽翼,以潛消其逆志,故終仲康之世,而不得逞其惡。
    ()
    (王在位十三歲崩,於帝相立。)
    (相既立,微弱不能制服後羿,後羿專權,逐相居於商邱,依同姓諸侯斟灌、斟
    (尋鬥氏,羿因代夏為政,恃其善射,不治民事,專好畋獵,棄賢臣而用寒浞。
    ()
    (浞行媚於羿之宮人,施賂於羿之左右,愚弄其民,使稱羿之功德,娛羿於畋,
    (內外咸服浞。)
    (羿猶弗悛,將歸自畋,家眾逢蒙等殺而烹之。)
    (以食其子,子弗忍食,亦殺之。)
    (浞自立為王。)
    (夏舊臣靡奔有鬲氏。)
    (浞因奸宿後羿之妻,生澆及氵豕壹。)
    (澆即是也,力能陸地行舟。)
    (至是浞使滅斟灌、斟尋鬥氏,而弒帝相。)
    (相後緡方娠,逃出白竇,歸於有仍,生少康於有仍。)
    (少康既長,為仍牧正,使其臣椒求之,逃奔有虞,為虞庖正。)
    (虞君思妻之以二姚,以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
    (以收夏眾,撫其官職,謀中興焉。)
    (潛通信於舊臣靡。)
    (靡自有鬲氏收斟灌、斟尋鬥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為王。)
    (王使其臣女艾滅浞長子於渦,使太子季杼滅浞次子氵豕壹於戈,乃歸故都即位
    (。)
    (夏道復興,諸侯無不悅服。)
    (後羿專權八歲,寒浞篡位六十歲。)
    (少康封庶子無餘於越,春秋祀禹墓於會稽,享國極久,至漢武帝時乃亡。)
群 臣:(或曰)相後之逃,少康之奔,與舊臣靡之舉兵,皆狐後塗山氏為之通信,為之
    主宰。
    (然史冊並無此說,恐係小說家附會,茲不敢從。)
    (少康以位二十二歲崩,子季杼立。)
    (杼在位十七歲崩,子槐立。)
    (槐在位二十六歲崩,子芒立。)
    (芒在位十八歲崩,子泄立。)
    (泄在位十六歲崩,子不降立。)
    (不降在位五十九歲崩,弟扃立。)
    (扃在位二十一歲崩,子厪立。)
    (厪在位二十一歲崩,不降之子孔甲立。)
    (孔甲無道,好鬼神之事,肆行淫亂,夏政始衰。)
    (時天降二龍,一雌一雄。)
    (王求養龍者。)
    (昔殿叔安有裔子曰董父,甚好龍,能求其嗜慾而飲食之,龍多歸焉。)
    (於是有豢龍氏。)
    (陶唐氏衰,後有劉累者,學撫龍於豢龍氏,事王,能飲食之,賜氏曰御龍。)
    (龍一雌死,累潛醢以食王。)
    (王食之甘美,既而使求其羔,累無以應,又慮龍死之事發覺,懼而遷於魯縣。
    ()
群 臣:(其雄龍見雌死,又無豢之者,流漦於庭)餘褒國之神也,還我雌來。
    (孔甲卜,殺之留之俱勿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
    (乃布幣而策告之。)
    (漦者,龍之精氣也,龍亡漦在,櫝而藏之。)
    (傳及殷周至厲王之末,又有一段奇聞出來,且待後話不提。)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崩,子臯立。)
    (臯在位十一歲崩,子發立。)
    (發在位十九歲崩,子履癸立,是為桀。)
    (尤為無道,暴虐荒淫。)
    (有趙梁者,教之貪狠,天下怨恨,諸侯或不朝。)
    (桀有力,能申鐵鉤使直,鐵索使斷,諸侯有不朝者伐之。)
    (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
    (喜有寵,所言皆從。)
    (為瓊宮瑤台,彈百姓之財。)
    (將肉砌於糟堤,將脯懸於林間,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
    (宮女三千人,盡去其衣,聞鼓聲一響,俱使之將頭倒撲在池上飲酒。)
    (將陰器高聳獻出,如牛一般。)
    (又聞鼓聲一響,俱使之就林食脯,將一足踏地,一足踏樹,俱要獻出陰物。)
    (又一鼓飲酒,又一鼓倒在堤上食肉,如牛一般,紛紛忙亂。)
    (桀與妹喜觀之,大笑取樂。)
    (鑿山穿陵以通於河,有諫者即殺之。)
    (鑿池為夜宮,張燈飲酒,男女俱使之雜處而裸體,觀交接之勢。)
    (桀與妹喜大以為樂,因作女樂。)
    (太史終古執其圖法泣諫,不聽,遂出奔商。)
    (時商湯為夏方伯,得專征伐,鄰國葛伯放而不祀。)
群 臣:(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
謂 之:犧牲不給故耳!
    (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謂 之:(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
群 臣:粢盛不供故耳。
    (湯使毫眾往為之耕,葛伯率其民奪之,其不與者殺之。)
    (時有童子以黍肉餉耕者,葛伯欲奪,童子死不肯與,葛伯乃殺而奪之。)
群 臣:(湯大怒,起兵征之,民大悅服,惟恐湯師之不至)彳奚我後?后來其蘇。
群 臣:(湯嘗外出,見人張網四面而祝之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俱入
    吾網。
謂 之:(湯曰)噫!盡之矣!
謂 之:(乃解其三面,止留一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
    ,不用命者,乃入吾網。
群 臣:(漢南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恩及禽獸。
    (歸之者四十餘國。)
    (桀窮其宗族,辱其勛舊,輕其賢良,棄其禮義。)
群 臣:(關龍逢諫曰)人君謙恭敬信,節用愛人,故天下安,而社稷宗廟固。今君用財
    若無窮,殺人若不勝,民惟恐君之後亡矣。人心已去,天命不祐,盍少悛乎?
謂 之:(桀曰)吾之有天下,猶天下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
    (遂囚龍逢而殺之。)
    (商湯聞又歎息,使人哭之,桀怒囚湯於夏台,已而得釋。)
    (時星隕地震,伊洛竭,泰山崩,災異迭見。)
    (桀暴虐愈甚,伊尹佐湯帥師伐桀。)
謂 之:(桀起九夷之師,不至)吾悔不殺湯於夏台,使至於此。
    (及戰不勝,奔於三朡之國。)
    (湯又從而伐之,放於南巢。)
    (在位五十二歲,後三歲死於亭山。)
    (夏亡,凡十七王,並羿、浞共四百三十九歲。)
    (湯因代夏為王。)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詞曰:
    (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
    (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
    (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26**時間: 地點:
    (卻說商王成湯,名履,又名天乙,黃帝之後,姓子氏。)
    (初,帝嚳高辛氏第三妃有娀氏女名簡狄,祈嗣於高禖,適有紫燕墮卵於地,簡
    (狄知是祥瑞,拾而吞之,遂孕而生契。)
    (契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
    (十一傳至主癸,娶扶都氏,感白氣貫月而生湯。)
    (湯既伐桀,諸侯大會,湯退就諸候之位。)
謂 之:(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可以處之。
    (三讓,諸侯皆推湯,於是即天子位。)
    (以水德王,色尚白,國號商,都於亳,今河南歸德府商邱縣是也。)
    (王既即位,除桀虐政,以寬治民,用人惟已,改過不吝,遠近歸之。)
    (乃改正朔,以建丑之月為歲首,改歲曰祀。)
    (立助法,以六百三十六畝之田,畫為九區,形如井字,是為一井。)
    (區七十畝,中一區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區,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複
    (稅其私田。)
    (其國君及卿大夫列士之祿,各取給於公田有差,是為助法。)
    (以伊尹、仲虺為相。)
    (二十一祀,大旱。)
    (伊尹言於王,發莊山之金鑄幣,通有無於四方,以賑救之,民是以不困。)
謂 之:(時大旱七年,太史占之)當殺人以禱。
群 臣:(湯曰)吾所以請雨者,為民也。若以人禱,吾請自當之。
群 臣:(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於桑林之野,祝曰)
    無以予一人之不敏,傷萬民之命。
群 臣:(以六事自責)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女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
    歟?
    (言未已,大雨數千里。)
    (歲則大熟,天下歡洽,遂作桑林之樂,名曰《大濩》。)
    (作諸器用之銘,以為警戒。)
    (王在侯位十七祀,在王位十三祀,共三十祀而崩。)
    (壽一百歲,葬於濟陰之桐宮。)
    (太子太丁早卒,太丁之子太甲立,百官總己,以聽塚宰,國事俱聽伊尹處分。
    ()
    (太甲恃有伊尹,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型。)
    (伊尹屢次誥戒,王未克變。)
    (伊尹因諒陰之制,居太甲於湯墓所桐官,使思祖業之艱難,無終身迷惑也。)
    (太甲居桐宮三年,果能顧乃祖而興思,自怨自艾,處仁遷義。)
    (伊尹乃以冕服,迎太甲復位。)
    (太甲增修厥德,諸侯咸服,在位三十三祀而崩,子沃丁立。)
    (八祀,伊尹薨,年百有餘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親臨其喪。)
    (任賢臣咎單為相,一順伊尹所行之事,在位二十九祀崩。)
    (弟太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
    (子小甲立,甲在位十七祀崩。)
    (弟雍已立,已在位十二祀崩。)
    (弟太戊立,太戊即位,以伊尹之子陟與臣扈為相,巫咸佐之。)
    (時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
    (王懼,以問伊陟。)
群 臣:(陟曰)妖不勝德,君之政其有闕歟?
    (王於是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
    (早朝晏退,問疾弔喪,三日而祥桑枯死,諸侯皆朝。)
    (遠方重譯麗至者,七十三國,商道復興,在位七十五祀崩。)
    (子仲丁立,時亳都有河決之患,乃遷都囂,在位十三祀崩。)
    (國內亂。)
    (弟外壬立,王在位十五祀崩。)
    (弟河亶甲立,時囂都又有害,乃遷都於相,在位九祀崩。)
    (子祖乙立,時相都又有河患,乃遷都於耿,復遷於邢,以巫咸之子賢為相,諸
    (侯賓服。)
    (商道復興。)
    (在位十六祀而崩。)
    (子祖辛立,辛在位十六祀崩。)
    (弟沃甲立,甲在位二十五祀崩。)
    (國亂,祖辛之子祖丁立。)
    (丁在位三十二祀崩。)
    (國亂,沃丁之子南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
    (國亂,祖丁之子陽甲立。)
    (甲在位七祀崩。)
    (弟盤庚立,時邢都又有河決之患,乃復遷都於毫,復湯之故都,改國號曰殷。
    ()
    (復行成湯之政,商道復興,諸侯來朝,在位二十八祀崩。)
    (弟小辛立,辛在位二十一祀崩。)
    (弟小乙立,乙在位二十八祀崩。)
    (子高宗武丁立。)
    (初,武丁為太子時,小乙欲知其民疾苦,使居民間,以知稼穡之艱難。)
    (及即位,以甘盤為相,恭默思道,居喪三年不言政事,皆決於塚宰,既免喪,
    (亦弗言。)
群 臣:(群臣咸諫曰)不言無所稟命。
慶 王:朕夢上帝賜我以良弼,其代予言。
    (乃以夢中所見形象畫為圖,使人持其像,旁求於天下,見傳說在傳岩之野築牆
    (,與畫中人無異,遂聘請以見武丁,武丁與語,大悅,用以為相,天下大治,
    (殷道復興,在位五十九祀崩。)
    (子祖庚立,庚在位七祀崩。)
    (弟祖甲立。)
    (初,高宗欲廢祖庚而立祖甲,祖甲以為不義,逃於民間。)
    (及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不敢侮鰥寡。)
    (國大治,在位三十三祀崩。)
    (子稟辛立,辛在位六祀崩。)
    (其弟康丁立,丁在位二十一祀崩。)
    (子武乙立,遷都河北。)
    (武乙無道,為木偶人,謂之天神。)
    (與之博戲,行雙陸,令人代為天神行博,天神不勝,乃戮辱之。)
    (為革囊,盛血其中,懸於空際,仰射之,使血流下,名曰射天。)
    (在位四祀,獵於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子太丁立,丁在位三祀崩。)
    (子帝乙立,乙在位三十七祀崩。)
    (子受辛立。)
    (初,帝乙三子,同母所生。)
    (其母初為妾時,生微子啟及仲衍;後立為後,時乃生受辛。)
    (帝乙與後欲立啟為太子。)
謂 之:(太史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
    (乃立受辛,即紂也。)
    (紂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以為天下皆出己之下。)
    (紂聞有蘇氏有女妲己甚美,因伐有蘇氏。)
    (有蘇氏以妲己進獻。)
    (或曰:妲己本一賢慧女子,因禹後塗山氏忿成湯取桀之天下,屢決河水以窘之
    (。)
    (至是因冀州侯蘇護進女,乃遣千年粉面妖狐,於恩州驛舍魅死妲己,脫其形容
    (,而臥帳中,蘇護不知,以進於紂,其足仍小,而不能變大,亦為弓跬裝,嬌
    (媚無比。)
    (卒以亡商。)
    (此係小說家話,無據,不敢擅入。)
    (紂寵妲己,所言皆從,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
    (作奇伎淫巧以悅之。)
    (使師涓作朝歌北鄙之音,北裡之舞,靡靡之樂,淫亂無比。)
    (造鹿台為瓊室玉門,其大三里,高千尺,七年乃成。)
    (厚賦稅以實鹿台之財,盈巨橋倉之粟,狗馬奇物充滿後宮。)
    (廣沙邱苑台,為離宮別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
    (男女俱要脫去衣服,精著身子,相逐於其間,使相遇即交,又使紛紛亂交。)
    (紂與妲己觀其交接之勢以為樂。)
    (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
    (諸侯有叛者,妃己以為罰輕,乃重刑辟,為熨鬥內燃以火,以熨人手,即時糜
    (爛。)
    (更為銅柱,外涂以膏,內燃以火,縛罪人於柱,號叫之聲不忍聞,糜爛見骨而
    (後斃。)
    (紂與妲己大以為樂,名曰炮烙之刑。)
    (紂詔天下諸侯,各進美女。)
    (九侯進女於紂,貌美無比,膚如凝脂,紂王亦嘗幸御,但見其畏畏怯怯,無甚
    (風情,與妲己大不相同。)
    (紂王心生一計,要此女精著身子,與人交接。)
    (紂與妲己縱觀為樂。)
    (此女不肯,紂殺之而醢九侯。)
    (鄂侯爭之,並殺鄂侯。)
    (又裸孕婦於前,剖開其腹,視其胎之或男或女。)
    (又在鹿台之上,於寒天霜朝,見老幼二人涉水,而老者反不畏寒,乃使人拿來
    (,砍斷其足脛,視其骨髓誰盈誰虛。)
    (西伯昌聞之歎息。)
西 伯:(崇侯虎以告紂曰)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聖人也,三聖合謀,君其慮之。
    (紂乃囚西伯於羑里,將殺之。)
西 伯:吾唯明於天人之道,以順受之耳。
    (因取庖犧氏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演成爻辭,垂世立教,而筮吉凶焉。)
    (時西伯長子伯邑考,質於殷,進諫於紂。)
    (紂烹為羹,以賜西伯)
西 伯:聖人當不食其子羹。
    (西伯食之。)
西 伯:(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因有欲赦之意。)
    (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求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奇怪之
    (物,因紂嬖臣費仲獻之。)
    (紂大悅,指有莘氏之美女曰)
西 伯:此一物足釋西伯,況其多乎?
    (乃赦之。)
    (西伯既釋,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許之。)
    (遂賜西伯弓矢鐵鉞,得專征伐。)
    (西伯退而修德,諸侯多叛紂歸昌。)
    (昌率殷之叛國以事紂。)
    (西伯將出獵,卜之)
卜 之:非龍非彨,非熊非羆,非虎非貔,所獲霸王之輔。
卜 之:(及出獵,果遇呂尚於渭水之濱,在水邊垂釣,與語大悅)自我先君太公曰:『
    當有聖人適周,周因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之久矣。
    (故號之曰:「太公望」。)
    (載與俱歸,立為師,謂之師尚父。)
    (時西伯化行江漢汝墳之間,四方諸侯皆來決平。)
    (有虞、芮二君相與爭田,久不決,乃相與朝周,入其境,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入其邑,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挈。)
    (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
西 伯:(二君感而相謂曰)我之所爭,周人之所恥。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何
    往為?只取辱耳。
    (遂還,俱讓其田而不取。)
    (漢南諸侯聞之,歸之者四十國。)
    (西伯伐密須、伐耆、伐邢、伐崇,作豐邑,徙都之。)
    (西伯立靈台,鑿靈沼,掘地得死人骨。)
西 伯:葬之。
卜 之:(吏曰)此無主矣。
西 伯: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寡人固其主矣。
    (遂以衣冠更葬之。)
西 伯:(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其枯骨,況其人乎?
    (於是歸者三十國,三分天下,奄有其二。)
    (以服事殷,終身不貳。)
    (西伯寢疾,五日而地動。)
    (只國都,不出四郊。)
西 伯:(有司請曰)地動不出四郊,人主當之,請興師動眾,以增國城,可以移之。
    (西伯懼其勞民,不可。)
    (及疾甚,謂世子發曰)
西 伯:見善勿怠,時至勿疑,去非勿處,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
    (世子再拜受教。)
    (西伯昌薨,壽九十七歲。)
    (子發嗣為西伯,西伯發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奭、畢公高之徒,皆
    (在左右。)
    (率修父之緒業。)
    (時殷地山鳴河竭,兩日見女子化為丈夫,宮中夜聞哭聲,而不見其人。)
    (黎侯近於王畿,不恭王命,紂不知治。)
    (西伯發斟黎,殷人大震。)
    (祖伊恐,奔告於王。)
恭 王:我生不有命在天。
    (勿聽。)
    (西伯發觀兵於孟津,渡河,至中流,有白魚躍入舟中。)
    (西伯俯取以祭。)
    (既渡,有火自上而下,至於西伯所居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
西 伯:(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國)紂可伐矣。
西 伯:吾觀兵,冀其悔悟耳!天命有在,未可伐也。
    (乃還師而歸。)
    (紂愈淫亂不止。)
    (有梅伯者,性忠直,數諫諍,紂怒殺而菹醢之。)
    (有雷開者,性阿佞,進諂言,紂賜之金玉而封之,賞以夏田。)
    (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箕子、少師比乾謀,遂去之。)
    (抱祭器以歸於周。)
    (箕子諫亦不聽,或勸之去。)
西 伯:(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為也。
    (乃佯狂為奴。)
    (紂又囚之,遂隱而鼓瑟以自悲。)
    (比乾乃陳先王創業之艱難,天命之不易,國家將亡之征,伏於象魏之門。)
西 伯:(紂大怒曰)比乾自以為聖人矣!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之乎!
    (遂殺比乾,刳視其心。)
    (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奔周。)
西 伯:(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不伐。
    (乃東伐紂。)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其父將死,遺命立叔齊。)
    (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西 伯:(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至是武王伐紂,載西伯昌木主以行。)
    (伯夷、叔齊叩馬諫曰)
西 伯: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
    (左右欲殺之。)
太 公:此義士也。
    (扶而去之。)
    (武王大會於孟津。)
    (己卯正月戊午,師畢渡,陳師牧野。)
    (紂發兵七十萬人拒之,皆無戰心。)
    (武王使師尚父以百夫致師。)
    (紂前徒倒戈,反攻其眾,自相殘殺。)
    (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
    (紂衣珠衣,登鹿台自燔而死。)
    (在位三十三祀。)
    (武王斬妲己,殷亡。)
    (凡二十八王,共六百四十四祀。)
    (諸侯尊周為天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
太 公:(野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遂餓而死。)
    (未知武王治周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
    (詩曰:
    (  世上生靈作業多,功名富貴反成魔。)
    (常懷杞國憂天悶,不見康衢擊壤歌。)
    (仗劍提刀爭日月,伏屍流血換山河。)
    (白頭釣叟秋江上,笑指清鷗下碧波。)
    
    
27**時間: 地點:
    (卻說周武王,姓姬,名發,黃帝之後。)
    (初,帝嚳高辛氏元妃,有邰氏之女姜嫄,出野見巨人跡,悅而踐之,心動有娠
    (,期年而生子。)
    (以為不祥,棄之隘巷。)
    (馬牛過者皆避之,徙置林中,適山林多人,遷之。)
    (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復之。)
    (姜嫄以為神,遂收養之。)
    (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如成人。)
    (其遊戲,好種植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
    (堯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
    (有功,封於邰,號曰後稷,別姓姬氏。)
    (稷之曾孫公劉遷豳;又九世曰古公稟父,避狄人之難,去豳遷岐。)
    (古公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
    (季歷生昌,有聖德,古公欲傳位於季歷以及昌。)
    (泰伯知之,與仲雍逃之荊蠻。)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王季卒,子西伯昌立,是為文王。)
    (文王娶有萃氏女曰太妊,不妒忌,有聖德,生十子。)
    (長伯邑考,早卒。)
    (次發。)
    (文王薨,子發立,是為武王。)
    (遂伐商而有天下,封紂子武庚為殷侯。)
    (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為之監,相武庚治殷。)
    (命召分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
    (命南宮括、散宜生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以賑貧弱。)
    (命閎夭封比乾之墓,微子膠鬲為臣,殷人大悅。)
    (改正朔,以建子月為歲首,改祀曰年。)
    (色尚赤,服以冕。)
    (乃祀於周廟,追王古公稟父曰太王,季歷曰王季,文考曰文王。)
    (立徹法,一夫受田百畝,其法與助法略同。)
太 公:(王踐祚三日,召士大夫而問曰)惡有藏之約,行之博,萬世可為子孫恒守者乎
    ?
西 伯:(師尚父對曰)黃帝顓頊之道,在丹書有之,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
    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
      枉者廢滅,敬者萬世,藏之約,行之博,可以為子孫恒守者此也。
    (王聞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於席之四端,及凡鑒、盥、盤、楹、杖、帶
    (、履、觴、豆、戶、牖、劍、弓、矛,各有銘焉。)
    (王虛己,問箕子殷所以亡。)
西 伯:(曰)語殺紂,是歟?非歟?
    (箕子不忍言,王乃問以天道,箕子陳《洪范》,遂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
    (武王追思元聖,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少吳之後茲輿於莒,帝
    (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胡公媯滿於陳,大禹之後於杞,祝融之後於邾,四岳之
    (後文叔於許,仲虺弟雍滑之後於薛。)
    (又封功臣同姓,而師尚氏為之首,封於營邱,曰齊。)
    (封周公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北燕,封畢公高於畢,封弟叔鮮於管,封叔
    (度於蔡,封叔振鐸於曹,封叔武於郕,封叔虔於霍,封康叔封於衛,封叔繡於
    (滕,封虢仲於西虢,封虢叔於東虢,封泰伯之後周章於吳,仲雍之後於虞,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國。)
    (封兄弟之國十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
    (周之子孫不狂惑者,即為諸侯。)
    (班賜宗彝,分殷器物於諸侯。)
    (王威德遠揚,遂通道於九夷八蠻。)
    (各以其方物來貢,肅慎氏貢楛矢石砮,西旅貢獒。)
    (王遷都於鎬,是為鎬京。)
    (建學養老,作樂曰《大武》。)
    (王有疾,周公旦為壇,祝告太王、王季、文王,求以身代王死。)
    (史錄其冊祝之文,藏於金滕之匱。)
    (王翌日乃愈。)
    (後五年,王崩。)
    (在西伯位十三年,在王位七年,壽九十三年。)
    (初,武王暮年,納呂望之女曰邑姜,亦有聖德,生子誦,至是立,年方一十三
    (歲。)
    (周公旦位塚宰,乃攝政,代王當國,南面負扆以朝諸侯。)
西 伯:(管叔、蔡叔、霍叔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
    (王亦疑公,周公旦乃避位,出居東土,取《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各係以詞。
    ()
    (周公居東,憂武庚必叛,王室必搖,乃作,《鴟鴞》之詩以貽王。)
    (三年秋,大熟未獲。)
    (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王與大夫盡弁。)
    (以啟金滕之匱,考往古事跡,以占驗其吉凶。)
    (乃見周公請禱代武王之事,王執書以泣。)
    (乃出郊,迎周公。)
    (周公乃相成王,天乃雨,反風,禾則犀起。)
    (畢公、召公命邦人盡豎起所偃大木,以土築之,依然無恙。)
西 伯:(歲則大熟,奄君薄姑謂祿父曰)武王既死,今王尚幼,周公見疑,此百世一時
    也。
    (清舉事。)
    (武庚從之,與管叔、蔡叔、霍叔等同反,奄及淮夷、徐戎皆叛。)
    (周公乃作《大誥》,曉諭天下。)
    (奉王命以討武庚、管叔,誅之,放蔡叔於郭鄰,降霍叔為庶人。)
    (命子魯侯伯禽代淮夷、徐戎,遂定奄及淮夷,東土其寧。)
    (封微子於宋,以紹殷後。)
    (用殷禮樂,於周為賓而不臣。)
    (王漸長,能聽政。)
    (周公歸政於王,王中立聽政,四聖維之。)
    (周公常立於前,太公常立於左,召公常立於右,史佚常立於後。)
    (是以慮無失策,事無過舉,天下大治。)
    (定鼎於郟鄏,郟鄏即洛邑,以其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是為東都
    (,又為成周,遷殷頑民於成周,使周公分治之。)
    (復封蔡叔之子蔡仲於蔡。)
    (封弟叔虞於唐,後為晉國。)
    (王在位三十七年崩。)
    (子钊立,是為康王。)
    (成康之際,天下太平,人不犯法,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在位二十六年崩。)
    (子瑕立,是為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周道漸衰。)
    (王巡狩,返濟漢,楚使漢濱人以膠舟乘王,王至中流,膠液船散,王及蔡公皆
    (溺死。)
    (子滿立,是為穆王。)
    (穆王得八駿馬,造父以善御得倖。)
    (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徐戎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穆王畏其逼,分命東方諸侯徐子主之。)
    (徐子,嬴姓也,國方五百里,行仁義。)
    (得朱弓矢,自以為天瑞,乃稱偃王。)
    (諸侯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
    (王正西巡狩,樂而忘返,聞徐子僭號,乃命造父為御而歸,以救偃王之亂。)
    (命楚伐徐,徐子愛民無權,不忍鬥,乃北走彭城,百姓隨之萬數。)
西 伯:(徐子將死)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備,故至此。
    (穆王乃以趙城封造父,其族由此為趙氏。)
    (命呂侯作祥刑。)
    (王在位五十五年崩,壽一百四歲。)
    (子共王繄扈立,在位十二年崩。)
    (子懿王又喜雞立,在位二十五年崩。)
    (弟孝王辟方立,時有商蜚廉、惡來之後曰非子者,好馬,善養息之,王命主馬
    (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為附庸之君,邑於秦,使續伯翳之後。)
    (天大雨雹,牛馬凍死,江漢冰。)
    (王在位十五年崩。)
    (懿王之子夷王燮立,始下堂而見諸侯,在位十六年崩。)
    (子厲王胡立,以夷公為卿士,專以聚斂圖利為事。)
西 伯:(國人謗王,召公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出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恭 王:吾能弭謗矣。
西 伯:(召惠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今王塞天下之口,而遂上之過,恐為社稷憂。
    (弗聽。)
    (於是國人莫敢言。)
    (王心戾虐,萬民弗忍,乃相與畔襲王。)
    (王出奔於彘,太子靖匿召公家,國人圍之。)
    (召公以其子代太子,太子竟得脫。)
    (王在彘不敢歸。)
    (二相周真公、召惠公以太子靖尚幼,乃相與和協,共理國事,號曰共和。)
    (王崩於彘,在位五十一年。)
    (子靖立,是為宣王。)
    (周公、召公輔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治,任申伯、仲山甫、張仲,順天下之人
    (心,而更改其失理之事。)
    (興德教,舉逸士,海內翕然向風。)
    (諸侯復宗周,王化復行。)
西 伯:(王嘗晏起,姜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傳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至使君
    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亂之興,自婢子始,敢請罪。
恭 王: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罪也。
    (自是勤於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之名。)
    (時有馬化為人,有兔舞於鎬京之異。)
    (王欲殺其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爭之,王不聽,殺杜伯,左儒死之。)
    (因出獵,見杜伯、左儒以朱弓矢射王,中心,王病心痛而崩,在位四十六年。
    ()
    (子幽王宮涅立。)
    (初,夏孔甲時,卜藏龍斄於櫝,傳及商周,莫敢發也。)
    (厲王之末,發而觀之。)
    (漦流於庭,不可除也。)
    (王使婦人裸體噪之,化為鼋,入於王府。)
    (府有童妾,齔齒尚未盡,遭之,既笄而懷孕,積至多年。)
    (至宣王時,乃生一女,以其不夫而育,懼而棄之。)
恭 王:(時童謠曰)厭弧箕服,實亡周國。
    (山桑曰厭;弧,弓也;箕,草名,似荻而細,可結為服以盛箭。)
    (王禁國人不得鬻是器。)
    (有夫婦不知,仍鬻桑弧箕服者,王使執而戮之,棄而逃,於道見前者後宮童妾
    (所棄妖子,夫婦哀其夜號而取之,逸逃於褒。)
    (褒人褒妁有獄,入是女於王,王置是女於後宮,而舍褒妁之罪。)
    (棄女子出於褒,龍斄肇於夏。)
    (夏姒姓,是為褒姒。)
    (生得兩頰芙蓉,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因是龍精所生,雙彎瘦小,為弓跬裝。)
    (與妲己一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王往後宮,見而愛之,寵幸無比。)
    (生子伯服。)
    (褒姒與虢石父相比,而譖申後及太子宜臼。)
    (王廢申後及太子宜臼。)
    (以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為太子。)
    (宜臼出奔申。)
    (西周地震,三川竭,岐山崩。)
西 伯:(太史伯陽父曰)周將亡矣,禍成矣,無可奈何矣!
    (褒姒好聞裂繒之聲,王日發繒裂之,以適其意,而不得一笑。)
    (蓋褒姒一笑嫣然,媚人腸胃,王百計誘之而不能得。)
    (先王嘗置烽火,與諸侯約,有寇至則舉火,諸侯各引兵來援。)
    (王欲褒姒笑,乃無故舉烽火。)
    (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時王欲殺太子宜臼,求之於申,申侯弗與,王伐申,申侯與鄫人召西夷犬戎入
    (寇。)
    (王舉烽火徵兵,無一人一騎至者。)
    (犬戎遂弒王於驪山下,在位十一年。)
    (犬戎虜褒姒,並殺鄭桓公,盡收周寶賂而去。)
    (秦襄公力戰卻戎,衛武公和晉文侯仇,將兵救周逐戎,鄭世子掘突收父散兵,
    (從諸侯迎故太子宜臼於申,歸即王位,是為平王。)
    (王以豐鎬逼近犬戎,乃東遷洛邑以避之。)
    (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始命秦為諸侯,賜以岐豐之地,秦於是始大;命衛侯和為
    (公,賜晉侯仇以河內附庸,而晉始大。)
    (西周遂亡,凡十二主,共三百五十二年而東。)
    (自王室東遷,天子微弱,號誇不行,政由方伯。)
    (未知五霸之起,起自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詞曰:
    (  滾滾龍爭虎鬥,匆匆鳥飛兔走。)
    (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
    (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裡。)
    
    
28**時間: 地點:
    (卻說幽王時,鄭桓公友為王司徒,甚得周眾。)
    (後犬戎入寇,桓公友死於犬戎之難。)
    (平王命其子掘突為司徒,是為武公。)
    (及武公卒,子莊公寤生,復為王卿士。)
    (王貳於虢,鄭伯怨王。)
恭 王:無之。
    (故周鄭交質,王子孤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平王崩,周公將畀虢公政,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復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桓王奪鄭伯政。)
    (鄭伯不朝,王以諸侯之師伐鄭,鄭伯御之。)
    (戰於繡葛,蔡、衛、陳皆奔,王卒大敗。)
    (祝聃射王中肩,王尚能軍,祝聃請從之。)
恭 王:(鄭伯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足矣。
    (乃遣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時鄭兵強政舉,齊僖公祿甫欲以其女文姜妻鄭太子忽。)
    (忽辭。)
恭 王:(人問其失故)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
    已,大國何為?
    (及北戎伐齊,鄭公子忽帥師求齊,大敗戎師。)
    (齊侯又請妻之,固辭。)
    (齊侯乃以文姜妻魯桓公。)
    (文姜生得秋水為神,芙蓉似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
    (今國色。)
    (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姜。)
    (只是舉動輕浮,妖淫成性,魯桓公寵愛無比。)
恭 王:(及齊僖公卒,子襄公諸兒立,魯桓公欲與文姜如齊,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
    ,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公不聽,與夫人文姜會齊侯於濼,遂與文姜如齊。)
    (文姜入宮,與齊襄公敘飲,四目相視,兩下動情,不顧兄妹之親,竟成苟且之
    (事,色慾昏迷,日上三竿,尚相抱未起。)
    (早有宮人報與魯桓公。)
    (桓公謫文姜,文姜以告於襄公。)
    (魯桓公辭行,齊襄公享魯桓公,桓公醉,襄公使公子彭生抱桓公登車,摺其陰
    (,魯桓公死於車。)
    (魯人立桓公之子莊公。)
    (齊襄公政令無常,復因魯人之請。)
    (殺彭生以悅於魯。)
    (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襄公獵貝邱,逐豕,忽變彭生。)
    (夜宿離宮,弟無知弒之。)
    (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奔魯。)
    (齊雝廩殺無知,魯納公子糾,小白自莒先入,立為桓公。)
    (發兵拒魯,大敗魯師。)
恭 王:(鮑叔牙使言於魯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仲,仇也,請受而甘心焉。
    (乃殺子糾於生竇。)
    (召忽死之,管仲請囚。)
恭 王:(桓公欲使鮑叔為相,辭曰)臣不若管夷吾,君必欲治國家,非管夷吾不可。
太 公: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
恭 王:(鮑叔牙曰)彼各為其主爾。君若宥而用之,亦猶是也。
    (乃請管仲於魯。)
恭 王:(魯莊公以問施伯)管子,天下才也。所在國必得志,請殺而以其屍授之。
恭 王:(莊公將殺之,齊使者請曰)寡君願生以為戮。
    (於是使縛以與齊,鮑叔牙受之。)
    (至常阜而脫之。)
    (比至,三釁三浴之。)
    (桓公親迎之郊,解其縛而問之,對輒稱善,乃以為相,號曰仲父。)
    (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不從征役。)
    (士農之鄉十五,作內政而寄軍令。)
    (五家為軌,軌有長。)
    (十軌為裡,裡有司。)
    (四里為連,連有長。)
    (十連為鄉,鄉有良人。)
    (五鄉一師,桓公帥十一鄉。)
    (高子、國子各帥五鄉。)
    (勿使遷徙,世同居,少同游,耳目足以相識,歡忻足以相死。)
    (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又使重罪贖以犀甲,輕罪贖以珠玉,小罪贖以金。)
    (復官山海鹽鐵之利。)
    (為女閭三百,專居美婦,日事顏華脂粉,務為妖淫妖媚,以迷各國之商賈賓旅
    (,征其夜合之資,以足國用。)
    (於是國富兵強,諸侯畏服。)
    (初,桓公出亡過譚,譚不禮焉。)
    (齊師滅譚,齊桓公會諸侯於北杏,以平宋亂,遂人不至,齊人滅遂。)
    (齊桓公會諸侯於鄄,宋服也。)
    (與諸侯同盟於幽,陳、鄭服也。)
    (山戎伐燕,齊桓公救燕,伐山戎,克之,至孤竹而還。)
    (狄人伐邢,管仲言於桓公以救邢,遷邢子夷儀,邢遷如歸。)
    (狄人滅衛。)
    (初,衛公子州吁弒其君桓公而自立,石蠟與國人共殺之,而立桓公之弟宣公。
    ()
    (宣公嘗烝其父妾夷姜,生子伋,為伋娶於齊而美,宣公遂自娶之,是為宣姜。
    ()
    (夷姜失寵而自縊。)
    (宜姜生公子壽、公子朔。)
    (宣姜與朔搆伋子,宣公偽使伋子於齊,使盜待諸莘而殺之。)
    (壽子知之,以告伋子,使逃奔他國以避難。)
太 公:(伋子曰)棄父之命,惡用子矣。
    (勿聽,壽子不忍,飲伋子以酒而醉之,載其旌以先,冀盜殺己,可以免兄之死
    (。)
    (盜果殺之。)
太 公:(伋子酒醒,追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
    (盜又殺之,國人痛忿。)
    (及宣公卒,惠公朔立,左公子泄、右公子職等攻逐之,而立公子黔牟。)
    (宣姜年少而寡,齊人使宣公庶於頑烝庶母宣姜,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
    (人、許穆夫人。)
    (迨惠公朔逐黔牟而自立,傳子懿公赤,性最喜鶴,鶴有乘軒者。)
    (狄人伐衛,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
三夫人:使鶴,鶴實有祿,予何能戰!
    (戰於滎澤,衛師敗績,殺懿公,遂滅衛。)
    (宋桓公迎其遺民,渡河而南,立戴公以廬於漕,未期而卒。)
    (齊桓公帥諸侯救衛,立戴公之弟燄,是為文公,城楚邱而遷焉。)
    (衛國勿忘亡,衛文公衣大布之衣,大帛之冠,訓農通商,勸學任能,卒興衛。
    ()
    (齊與諸侯會於陽谷,謀伐楚也。)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與楚盟於召陵而還。)
    (初,周惠王娶於陳,生太子鄭及叔帶。)
    (王愛叔帶,欲立之。)
    (齊桓公帥諸侯會太子鄭,盟於首止,以定其位。)
三夫人:(惠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汝以從楚。
    (鄭伯喜於王命,逃歸不盟。)
    (齊桓公會諸侯伐鄭,圍新城。)
    (鄭人乞盟,惠王崩。)
    (太子鄭立,是為襄王。)
    (齊桓公會諸侯於葵邱。)
三夫人:(襄王使宰孔賜齊胙侯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太 公: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
    (下拜登受。)
    (宰孔歸,路遇晉獻公,將來與會。)
太 公:(宰孔謂晉侯曰)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其在亂乎?
    (晉侯乃還。)
    (王子叔帶欲與戎狄伐周。)
    (王知之,將誅叔帶。)
    (叔帶奔齊,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
    (戎侵王室,王以戎難告齊,齊侯使諸侯各發卒戍周。)
    (齊管仲卒,桓公用易牙、開方、豎刁,霸業稍衰。)
    (初,桓公好內,姑姐妹因美貌不嫁者七人,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及桓公薨,五公子爭立。)
    (公屍在牀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
    (易牙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
    (初,齊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至是,宋襄公以諸侯伐齊,齊人殺無虧。
    ()
    (四公子之徒與宋人戰,宋敗齊師,立孝公而還。)
    (宋人執滕子嬰齊。)
    (宋公盟諸侯於曹南,鄙子會盟於邾,邾人執?子,宋公使殺?子,用為犧牲,
    (祭於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
    (於是諸侯患宋之虐。)
    (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
    (諸侯會宋公於盂,楚執宋公以伐宋,諸侯為會於薄而釋之。)
    (宋伐鄭,楚救之。)
    (宋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請擊之,公曰)
太 公:不可,君子不困人於厄。
    (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
太 公:未可。
    (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
太 公: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三夫人:(司馬子魚曰)若愛重傷,不如勿傷,愛其二毛,不如報焉!君未知戰。
    (襄公以傷股故,遂薨,子成公立。)
    (時周天子不能駕御諸侯,諸侯悉遵霸主號令。)
    (自齊桓公薨,宋襄公欲圖霸而不能成。)
    (諸侯正苦無所告訴,而晉文公重耳出矣。)
    (初,晉獻公併吞各國,而國日強。)
    (烝於父妾齊姜,生太子申生。)
    (又娶二女於戎,大戎胡姬生重耳,小戎生夷吾。)
    (公伐驪戎,驪戎女驪姬生得如花似玉,嬌豔異常,公甚嬖之,生奚齊;其娣生
    (卓子。)
    (驪姬欲立己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於公曰)
申 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
    (公乃使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
    (晉獻公將立奚齊,與中大夫成謀。)
申 生:(驪姬謂申生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
    (申生祭齊姜於曲沃,歸胙於公。)
    (公方出田獵,姬置諸宮中六日,公至,毒而獻之。)
    (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
申 生:(姬泣曰)賊由太子。
    (太子聞之,奔新城,公殺其傅杜原疑。)
    (或謂太子辯之,君必明焉。)
申 生: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辯明,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使君不樂,何以
    為孝?
三夫人:(或曰)子其行乎?
申 生: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
    (縊於新城。)
申 生:(姬遂譖二公子曰)皆知之。
    (重耳奔蒲,復奔翟;夷吾奔屈,復奔梁。)
    (獻公使荀息傳奚齊。)
申 生:(晉獻公疾,謂荀息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
三夫人:(荀息對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則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
    繼之。
    (公卒,裡克以申生之死及公子出亡之故,結黨殺奚齊。)
    (荀息將死之,或曰)
申 生:不如立卓子而輔之。
    (苟息立公子卓以葬,裡克又殺卓子,荀息死之。)
    (秦穆公、齊桓公遣兵納公子夷吾,立為晉侯,是為惠公。)
    (惠公殺裡克、丕鄭及七輿大夫?許秦河東五城以求返國。)
    (歸而背約,不與其在秦也。)
    (秦穆夫人囑以賈君,賈君色未衰,歸而烝於賈君。)
    (賈君泣從之,而請葬其太子申生。)
    (晉侯許之,改葬太子。)
    (狐突往新城,遇太子於路,告之曰)
申 生:夷吾無禮,吾得請於帝矣,敝於韓。
    (晉饑,乞糴於秦,秦輸之粟;秦饑,乞糴於晉,晉閉之糴。)
    (秦伐晉。)
    (晉惠公與秦穆公戰於韓,秦獲晉侯。)
    (秦穆公夫人姬氏,惠公之姑也,為之請於穆公,不殺而仍歸之,以惠公公子圍
    (為質。)
    (是歲,晉又饑,秦又饋之粟)
三夫人:吾怨其君而矜其民。
    (秦穆公以女妻子圍,子圍自秦逃歸。)
    (晉惠公卒,子圍立,是為懷公。)
    (其妻在秦,是為懷嬴。)
    (初,晉公子重耳自翟奔齊,齊桓公妻以宗女姜氏,居五年,無去心,趙衰與舅
    (犯謀行。)
    (齊女侍者聞之,以告其主姜氏。)
    (姜氏殺侍者,與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之以行。)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使之浴,迫而觀之。)
三夫人:(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歸,必得志於諸侯。得志
    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早自貳焉。
    (乃饋盤飧,置壁焉。)
    (公子受飧返璧。)
    (及宋,宋襄公贈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
    (去之楚,楚子饗之,送諸秦,秦穆公納女五人,懷嬴與焉。)
    (秦納重耳,懷公圍奔高梁,殺之,重耳立。)
    (呂甥、郤芮將弒之。)
    (寺人披以告,晉侯僭會秦伯於王城,秦伯誘呂、郤而殺之。)
    (晉侯迎夫人嬴氏以歸,即姪婦懷嬴也。)
    (因歸文公為妻以後,復號文嬴。)
    (周王子叔帶以戎兵入寇王室,襄王出適鄭,處於汜,秦穆公師於河上,將納王
    (。)
三夫人:(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逆王入於王城,取叔帶於溫,殺之。)
    (晉侯朝王,王與之陽樊、溫原、攢茅之田。)
    (原不服晉,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
三夫人:(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請待之。
太 公: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而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
    (初,晉文公為公子出亡時,過衛、過曹,曹衛俱不禮焉;過宋。)
    (宋襄公禮之。)
    (宋以其善於晉侯也,故叛楚即晉。)
    (楚令尹子玉帥師伐宋,圍緡;魯以楚師伐齊,取谷。)
太 公:(宋公孫固如晉告急,晉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三夫人:(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於是搜於被廬,作三軍,侵曹伐衛。)
    (楚人入衛,晉人救曹,執曹伯以畀宋人。)
    (令無人僖負羈之家而免其族。)
    (楚師子玉請戰。)
    (晉侯、齊師、宋師、秦師與楚師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晉獻楚俘於周王,王策命晉侯為諸侯伯。)
    (晉召諸侯朝周王會於河陽踐土,諸侯畢朝。)
    (鄭二於楚,晉侯、秦伯圍鄭。)
三夫人:(鄭使燭之武夜見秦穆公)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國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秦伯悅,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三夫人:(及晉文公薨,子襄公立,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命我掌北門之管,若潛師
    以來,國可得也。
三夫人:(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不可。
    (公辭焉。)
    (召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使出師。)
三夫人:(蹇叔送其子白乙丙曰)晉人御師必於淆,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子必死是間,予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行。)
三夫人:(及滑,鄭商人弦高遇之,以乘韋先,以牛十二犒師)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
    敝邑,敢犒從者。
    (且使遽告於鄭。)
三夫人:(孟明視曰)鄭有備矣,不如還也。
    (滅滑而還。)
三夫人:(晉先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必伐秦師
    。
    (遂發命,遽興兵戎,敗秦師於淆。)
    (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文嬴請釋三帥,使歸就戮於秦,乃舍之。)
    (既而使追之,則在舟中矣。)
既 而:(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三
    年將拜君賜。
既 而:(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大夫何罪?
      且孤不以一眚掩大德。
    (復使孟明視為政。)
    (秦穆公復使孟明視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宮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
    (淆屍而還。)
    (秦穆公用由餘之謀伐戎,並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周天子使召公過賀秦穆公以金鼓,命為西方諸侯伯。)
    (穆公任好薨,子康公立。)
    (自是秦與晉為仇,而與楚相好矣。)
    
    
29**時間: 地點:
    (卻說楚自熊通僭號稱王,併吞諸小國,而國日強。)
    (至穆公商臣卒,子莊王旅立,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
    (伍舉入諫,王左把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
莊 王:(伍舉進曰)有鳥於此,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
莊 王: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既 而:(舉退曰)吾知之矣。
    (居數月,淫益甚。)
    (大夫蘇從又諫,乃罷淫樂聽政。)
    (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
    (楚大饑,戎伐楚。)
    (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
既 而:(楚人謀徙於阪寓,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麋與百濮
    ,謂我饑,不能師;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乃出師,遂滅庸;群蠻從楚子盟。)
    (宋昭公無道,弟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養老尊賢,親自桓以
    (下,無不恤也。)
    (鮑美而豔,鮑嫡祖母宋襄公夫人王姬欲通之。)
    (鮑不可,乃助之施。)
    (國人奉公子鮑以通於夫人,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使衛伯帥郊甸之師,攻
    (而殺之,公子鮑立,是為文公。)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
    (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師不出,宋及楚平。)
    (楚子伐蕭,巫臣)
巫 臣:師人多寒。
    (王巡三軍,撫而勉之。)
    (三軍之士,皆如挾纊,遂滅蕭。)
    (楚滅舒蓼而疆之。)
    (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時有夏姬,鄭女也。)
    (貌極美而善淫,淫其兄子蠻,子蠻夭死。)
    (嫁於陳夏御叔,生征舒,御叔亦為淫死。)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藏其近體褻服,以戲於朝,飲酒於夏氏。
    ()
既 而:(公謂儀行父曰)征舒似汝。
巫 臣:亦似君。
    (征舒病之。)
    (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
    (孔寧、儀行父奔楚。)
    (楚入陳,殺夏征舒,虜夏姬,因縣陳。)
巫 臣:(申叔時曰)合諸侯以伐陳,討有罪也。
      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始而以貪終,無乃不可乎?
莊 王:善。
    (乃復封陳,立成公。)
    (莊王將納夏姬,申公、巫臣止之,王乃止。)
    (子反欲娶之,巫臣又止之。)
    (乃以與連尹襄老,襄老戰死於邲,不獲其屍。)
    (其子黑要烝於夏姬,巫臣使謂夏姬曰)
巫 臣:歸鄭,吾聘汝。
    (夏姬遂以求襄老之屍為名,歸於鄭。)
    (巫臣因謀聘齊之役,遂適鄭,娶夏姬以奔於晉。)
    (子反怨巫臣之娶夏姬也,遂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
    (巫臣乃通吳於晉。)
    (教吳乘車,教吳戰陣,教吳叛楚,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
    (而吳於是始大,通吳於上國。)
    (蓋夏姬善彭祖交接之術,以故老而復少者三,巫臣必欲娶之,以傳其術。)
    (歸巫臣後,又生男女數人,至百餘歲,猶如二三十歲時,後與巫臣皆仙去。)
    (所著有《夏姬秘訣》二十七卷,皆言男女採補交接之事,其書不傳,即今妖狐
    (術也。)
    (此係閒話不提。)
    
    
30**時間: 地點:
    (卻說鄭既受盟於楚,又二於晉,楚子圍鄭,晉苟林父救鄭,與戰於邲,晉師大
    (敗,鄭屬於楚。)
    (初,楚莊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燭滅,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授絕
    (其冠纓,請取火視之。)
莊 王:奈何顯一婦人之節,而辱士乎?
巫 臣:(命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
    (群臣盡絕其纓而火,極歡而罷。)
    (及圍鄭之役,有一臣常在前。)
    (五戰五獲首,遂得勝,詢之,則夜絕纓者也。)
    (因以美人賜之,人心悅服,楚遂大霸諸侯。)
    (楚莊王旅卒,子共王審立。)
    (晉悼公周復霸,三駕而楚不敢與爭。)
    (春秋之世,自晉文公後,晉霸於北,北方諸侯晉主之。)
    (楚霸於南,南方諸侯楚主之。)
    (齊服於晉,秦服於楚,而鄭為必爭之地。)
    (鄭服於晉,則楚伐鄭。)
    (鄭服於楚,則晉代鄭。)
    (所謂伐者,入其鄉邑,淫其婦女,擄其人民,服則盟而還之,不甚殺人。)
    (故鄭風不過婦女淫亂,猶可以為國也。)
    (如是者八十餘年,鄭幾於亡。)
    (後賴於產為政,善於治國,又善於事大國,乃四十餘年不被兵。)
    (宋向戌善於晉執政趙文子,又善於楚令尹子木,請合二國之好,弭兵釋爭,為
    (會於宋。)
    (除齊、秦外,使二國之屬國交相見,於是秦晉分霸。)
    (楚屬國陳侯、蔡侯、北燕、杞伯、鬍子、沈子、白狄朝於晉,晉屬國宋公、魯
    (侯、鄭伯、許男朝於楚,如是者十八年。)
    (自晉會諸侯於平邱,而晉不復主諸侯。)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