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 至 第三四〇

331**時間: 地點:
    (當時黎氏原有這樣一個通電:
    (  自引咎辭職,蟄處數年,思過不惶,敢有他念,以速官謗?果使摩頂放踵
    (,可利天下,猶可解釋,乃才輕力薄,自覺勿勝,諸公又何愛焉?前車已覆,
    (來日大難,大位之推,如臨冰谷。)
    (可見他辭意本來很堅,無奈直方各人,已成欲罷不能之勢,如國務院代表高恩
    (洪,京兆尹劉夢庚,商界代表張維鏞、安迪生,曹錕代表熊炳琦,吳佩孚代表
    (李單率,以及各省代表,共四十餘人,都紛紛赴黎宅請黎復職,正是:
    (  大運忽回春氣象,寒門又似市廛中。)
    (未知黎氏肯答應否,且看下回分解。)
    (黃陂起義武昌,首創民國,論革命之功,自屬千秋不朽,即以人格而論,民國
    (十餘年來,自總統以迄軍閥,亦未有潔身自好如黃陂者。)
    (故以功業言,以道德論,均不得不為民國完人。)
    (惜其才識稍短,不免受人利用,遂以退隱之身,再作一度傀儡,幾致身名兩敗
    (,性命不保。)
    (讀史至此,不能不哀黃陂之長厚,而痛恨軍閥政客之無賴也。)
    (第一百三十五回 受擁戴黎公復職 議撤兵張氏求和)
    
    
332**時間: 地點:
    (卻說曹、吳和各團體各省的代表,紛紛赴黎宅請黎元洪復位。)
    (黎元洪被逼不過,只得)
只 得:我亦是中華民國國民一份子,各方迫於救國熱忱,要我出來復職,我亦豈能再事
    高蹈?但現在國事的癥結,在於各省督軍擁兵自衛,如能廢督裁兵,我自當犧牲
    個人之前途,以從諸公之後。
    (措詞卻亦得體。)
    (因又發出一個長電,洋洋數千言,不但文辭很佳,意思亦極懇到。)
    (原電如下:
    (  前讀第一屆國會參議院王議長眾議院吳議長等宣言,由合法總統,依法組
    (織政府。)
    (並承曹、吳兩巡閱使等十省區冬電,請依法復位,以維國本。)
    (曾經復電辭謝,頃復奉齊督軍等十五省區冬電,及海軍薩上將各總司令等江電
    (,京省各議會、教育會、商會等來電,均請旋京復職。)
    (又承兩位議長及各省區各團體代表敦促,僉以回覆法統,責無旁貸,眾意所趨
    (,情詞迫至,人非木石,能無動懷?第念元洪對於國會,負疚已深,當時恐京
    (畿喋血,曲徇眾請,國會改選,以救地方,所以紓一時之難,總統辭職,以謝
    (國會,所以嚴萬世之防,亦既引咎避位,昭告國人。)
    (方殷思過之心,敢重食言之罪?縱國會諸公,矜而復我,我獨不愧於心歟?抑
    (諸公所以推元洪者,謂其能統一也。)
    (十年以還,兵禍不絕,積骸齊阜,流血成川,斷手削足之慘狀,孤兒寡婦之哭
    (聲,扶弔未終,死傷又至。)
    (必謂恢復法統,便可立消兵氣,永杜爭端,雖三尺童子,未敢妄信,毋亦為醫
    (者入手之方,而癥結固別有在乎?癥結惟何?督軍制之召亂而已。)
    (民軍崛興,首置都督,北方因之,遂成定制。)
    (名號屢易,權力未移,千夫所指,久為國病。)
    (舉其大害,厥有五端:練兵定額,基於國防,歐戰既終,皆縮軍備,亦實見軍
    (國主義,自促危亡。)
    (獨我國積貧,甲於世界,兵額之眾,竟駭聽聞,友邦之勸告不聞,人民之呼籲
    (弗恤。)
    (強者擁以益地,弱者倚以負嵎,雖連年以來,或請裁兵,或被繳械,卒之前省
    (後增,此損彼益,一遣一招,糜費更多。)
    (遣之則兵散為匪,招之則匪聚為兵,勢必至無人不兵,無兵不匪,誰實為之?
    (至於此極,一也。)
    (度支原則,出入相權,自擁兵為雄,日事聚斂,始挪省稅,終截國賦,中央以
    (外債為天源,而典質皆絕,文吏以橫征為上選,而羅掘俱窮。)
    (弁髦定章,蹂躪豫算,預征至及於數載,重納又限於崇朝。)
    (以言節流,則校署空虛,以言開源,則市廛蕭條,賣女鬻兒,禍延數世,怨氣
    (所積,天怒人恫,二也。)
    (軍位既尊,爭端遂起,下放其上,時所有聞。)
    (婚媾凶終,師友義絕。)
    (翻雲覆雨,人道蕩然。)
    (或乃暗煽他人,先行內亂,此希後利,彼背前盟,始基不端,部屬離貳。)
    (各為雄長,瓜剖豆分,失勢之人,不圖報復,陰結仇敵,濟其欲心。)
    (禍亂循環,黨仇百變。)
    (秦鏡不能燭其險,禹鼎不能鑄其奸,覆亡相尋,憯不怨悔,宰制一省,復冀兼
    (圻。)
    (地過八州,權逾二伯,扼據要塞,侵奪鄰封,猜忌既生,殺機愈烈,始則強與
    (弱爭,繼則強與強爭,終則合眾弱與一強爭,均可泄其私仇,寧以國為孤注。
    ()
    (下民何辜,供其荼毒,三也。)
    (共和精神,首重民治,吾國地大物博,交通阻滯,雖有中樞,鞭長莫及,匪厲
    (行民治,教育實業,皆難圖功。)
    (自督軍制興,濫用威權,干涉政治,囊括賦稅,變更官吏,有利於私者,弊政
    (必留,有害於私者,善政必阻。)
    (省長皆其姻婭,議員皆其重儓,官治已難,遑問民治。)
    (憂時之士,創為省憲,冀制狂瀾,西南各省,迎合潮流,首易為總司令,復擬
    (易為軍務院,隸屬省長;北方明哲,亦有擬改為軍長,直屬中央者。)
    (顧按其實際,以為積重難返之勢,今之總司令,固猶昔日之督軍也。)
    (異日之省長、軍長,亦猶今之總司令也。)
    (易湯沿藥,根本不除,雖有省憲,將焉用之?假聯省自治之名,行藩鎮剽分之
    (實,魚肉我民,而重欺之,孑遺幾何,抑胡太忍,四也。)
    (立憲必有政黨,政黨必有政爭,果由軌道,則政爭愈烈,真義愈明,亦復何害
    (。)
    (顧大權所集,既在督軍,政黨爭權,遂思憑借。)
    (二年之役,則政黨挾督軍為後盾,六年之役,則政黨倚督軍為中心。)
    (自是厥後,南與南爭,北與北爭,一省之內,分數區焉,一人之下,分數系焉
    (。)
    (政客借實力以自雄,軍人假名流以為重,縱橫捭闔,各戴一尊,使全國人民,
    (涂肝醯腦於三端之下,惡若蛇蠍,畏若虎狼,而反鍵飛箝,方鳴得計,卒至樹
    (倒猻散,城崩狐遷,軍人身徇,政客他適,受其害者,又別有人。)
    (斬艾無遺,終於自殺,怒潮推演,可為寒心,五也。)
    (其餘諸禍害,尚有不勝枚舉者。)
    (元洪當首義之時,原定軍民分治,即行廢督,方其孑身入都,豈不知身入危地
    (,顧欲求國家統一,不得不首解兵柄,為群帥倡。)
    (禍患之來,聽之天命,輕車驟出,江河晏然。)
    (督軍之無關治安,前事具在。)
    (項城不德,帝制自私,利用勸進,授人以柄,荏苒至今,竟成蹠盭。)
    (今日國家危亡,已迫眉睫,非即行廢督,無以圖存。)
    (若猶觀望徘徊,國民以生死所關,亦必起而自謀。)
    (恐督軍身受之禍,將不忍言。)
    (為大局求解決,為個人策安全,莫甚於此。)
或 謂:茲事體大,旦夕難行,必須於一省軍事,妥籌收束,徐議更張。
    (不知陸軍一部,責有專司,各地獨立,師旅皆自有長官統率,與督軍存廢,景
    (向無關。)
    (督軍果自行解職,但須收束本署,旬日已足,此外獨立師旅,暫駐原地,直接
    (中央,他日軍制問題,悉聽軍部統籌,全局妥為編製,此不足慮者一。)
或 謂:師旅直屬,恐餉項無出,激成變端。
    (不知其軍餉皆取國賦,非損私財,督軍雖廢,國賦自在,且漫無考核之軍事費
    (,先行消滅,比較今日欠餉,或不至若是之巨,此不足慮者二。)
或 謂:倉卒廢督,恐部屬疑懼,危機立生。
    (不知督軍易人,黨系不得,恐遭遣散,心懷反側,誠或有之。)
    (若督軍既廢,咸轄中央,陸軍部為全國最高機關,昭然大公,何分畛域?萬一
    (他日裁兵,偶然退伍,軍部亦易於安置,何懼投閒?督軍果剴切勸導,當可涣
    (然冰釋,此不足慮者三。)
或 謂:督軍皆望重功高,國人托命,一旦廢除,殊乖崇報。
    (不知所廢者制,並非廢人,督軍多首創民國,與同休戚,投艱遺大,重任正多
    (。)
    (望崇者,國人必有特別之報酬,功偉者,國人亦有相當之付托。)
    (果肯自行解職,國人更感激不暇,寧忍聽其優游?否則民意所趨,發生誤會,
    (恐有不能相諒者。)
    (人情莫不去危而就安,避禍而求福,督軍之明,抑豈見不及此?此不足慮者四
    (。)
或 謂:戰事方劇,兵禍未平,猝言廢督,必至統率無人,益形危險。
    (不知全軍司令,並非盡倚重督軍。)
    (且年來戰爭,皆此省與彼省,此係與彼系耳。)
    (即或號召名義,彼善於此,國人皆漠然視之,所謂春秋無義戰也。)
    (若既求統一,中央當一視同仁,不分畛域,從前誤解,悉可消融;萬一怙惡不
    (悛,征伐之權,出自政府,亦覺師直為壯,此不足慮者五。)
或 謂:中央此時已無政府,稽留時日,牽動外交。
    (不知閣員攝行,已可負責;且法統中絕,已及五年,國人淡然若亡,久儕元洪
    (於編戶,此元洪法律不負咎也。)
    (元洪所述,論既至公,事猶易舉,久延不決,責有所歸,此元洪事實之不負責
    (也。)
    (況華府會議,外人以友誼勸告,久有成言,各公使旁觀既熟,高義久敦,當必
    (恤此阽危,力為贊助,此不足慮者六。)
或 謂:總統不負責任,廢督與否,應俟內閣主持。
    (不知出處之道,不可不慎,量而後入,古有明箴。)
    (以今日積弱之政府,號令不出國門,使非督軍自行覺悟,則廢督之事,萬非內
    (閣所能奏功,彼時內閣可引咎辭職,總統何以自處?若督軍自行覺悟,放刀成
    (佛,指顧間耳,嗣後中央行政,亦易措施。)
    (此為內閣計,應先決者一。)
或 謂:東海去位,京畿空虛,一再遲延,恐生他變。
    (不知國無元首,匪自今始,總統一職,名存實亡,空籍縱久,何關輕重?京畿
    (責任,自有長官,必可以維持秩序,果有其變,元洪無一兵一卒,又何能為?
    (若督軍不廢,他日京畿戰禍,能保其不續見乎?此為地方計,應先決者二。)
或 謂:督軍愛戴,反欲廢之,以怨報德,非所宜出。
    (不知督軍請復位者,為有利國家也,元洪請廢督軍,亦為有利國家也,目的既
    (同,肺腑互諒。)
    (元洪與各督軍,分同袍澤,情逾骨肉,十年患難,存者幾人?他日共治天下,
    (胥各督軍自賴,既倚重之,必保全之。)
    (此為督軍計,應先決者三。)
    (督軍諸公,如果力求統一,即請俯聽蒭言,立釋兵柄,上至巡閱,下至護軍,
    (皆刻日解職,侍元洪於都門之下,共籌國是,微特變形易貌之總司令,不能存
    (留,即欲畫分軍區,擴充疆域,變形易貌之巡閱使,尤當杜絕。)
    (國會及地方團體,如必欲敦促元洪,亦請先以誠懇之心,為民請命,勸告各督
    (,先令實行。)
    (果能各省一致,迅行結束,通告國人,元洪當不避艱險,不計期間,從督軍之
    (後,慨然入都。)
    (且願請國會諸公繩以從前解散之罪,以為異日違法者戒。)
    (奴隸牛馬,萬劫不復,元洪雖求為平民,且不可得,總統云乎哉?方將老死於
    (津海之濱,不忍與世人相見。)
    (白河明月,實式憑之,廢不能遍,圖不能盡,靦然出山,神所弗福。)
    (救國者眾人之責,非一人之力也,死無所恨。)
    (若眾必欲留國家障礙之官,而以坐視不救之罪,責退職五年之前總統,不其惑
    (歟?諸公公忠謀國,當鑒此心,如以實權為難捨,以虛號為可娛,則解釋法律
    (,正復多端,亦各行其志而已。)
    (痛哭陳詞,伏希矜納。)
    (黎元洪魚叩。)
    (通電發後,曹、吳復電,首先贊成,願即廢督裁兵,為天下倡,請黎早日赴京
    (負責。)
    (其餘如河南馮玉祥、陝西劉鎮華、湖北蕭耀南和孫傳芳、四川劉湘、山東田中
    (玉、安徽張文生、江西陳光遠、江蘇齊耀珊、海軍杜錫珪、薩鎮冰等,也紛紛
    (復電贊成,此皆所謂今之投機家也。)
    (力請黎氏即日晉京。)
    (更兼黎派政家,也都紛紛催促,以為機不可失,於是黎元洪在六月十日連發兩
    (電,一電謂)
黎元洪:各督復電允廢督裁兵,謹於十一日入都。
或 謂:(一電謂)入都暫行攝行大總統職權,俟國會開會,聽候解決。
    (到了次日,由各省代表人等,奉迎入都,攝行大總統職權,明令撤銷六年六月
    (十二日之解散國會令,兼國務總理署教育總長周自齊、外交總長顏惠慶、內務
    (總長高凌霨、財政總長董康、陸軍總長鮑貴卿、海軍總長李鼎新、司法總長王
    (寵惠、農商總長齊耀珊、署交通總長高恩洪等,均准免去本兼各職。)
    (特任顏惠慶為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譚延闓署內務總長,董康署財政總長,
    (吳佩孚署陸軍總長,李鼎新署海軍總長,王寵惠署司法總長,黃炎培署教育總
    (長,張國淦署農商總長,高恩洪署交通總長。)
    (譚未到前,由張國淦兼代,黃炎培未到前,由高恩洪兼代。)
    (一切政事,也很有更張。)
    (國內報章騰載,全國歡呼,各省人民,頓時都有一種希望承平之象,以為從此
    (可入統一太平時期。)
    (論到黎氏為人,雖則才力不足,卻頗有平民氣象,不說別的,單論公府中的衛
    (隊,以前總有這么二三營陸軍,駐紮白宮內外。)
    (到了黎氏復職,便一律裁撤,只用一百多個警察維持。)
    (單舉衛隊一事,即為後文公府被圍張本。)
    (即此一端,其他也可想見了。)
    (此自是持平之論。)
    (閒話休提。)
    
    
333**時間: 地點:
    (卻說黎氏復職以後,不但直派各督,一致擁戴,便是素持反對,如盧永祥、何
    (豐林等,也都電京承認。)
    (這時直、奉戰爭,還未完全解決,東三省省議會聯合會,特電黎氏,主張奉、
    (直停戰,並陳辦法四條:一、請直軍退駐留守營,奉軍即開始撤退出關,於七
    (日內撤盡,以保雙方安全。)
    (二、請中央派一雙方都有友誼的大員,並雙方各派公正人,共同監視雙方撤退
    (,以期妥協。)
    (三、謂督軍巡閱之廢止,全國一致,東三省不能獨異。)
    (四、撤兵後京奉路即恢復原狀。)
    (黎氏接到這電報後,一面轉交吳佩孚、曹錕,一面電復東三省,徵求切實意見
    (。)
    (那東三省聯合會的電報,原由張作霖授意而發的,得了黎氏復電,自然還去和
    (張作霖商議。)
    (這時張作霖已改稱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他自灤州退出後,因戰爭失敗,影響到
    (東省市面,不但人心恐慌,銀根更十分吃緊,紙幣的折扣,逐漸低落,因此張
    (學良等,主張與直派議和,請英國傳教師德古脫氏運動外交團出來調停。)
    (德古脫因張學良也是教徒,當然允許幫忙,想不到外交團反因怕受干涉中國內
    (政嫌疑,大都不肯接受這個提議。)
    (張學良無法,只得仍請德古脫以私人資格,介紹自己和直軍直接談判。)
    
    
334**時間: 地點:
    (此時直軍司令部已移至秦皇島,吳佩孚自己卻在保定,陸軍總長一職,也未就
    (任,司令部的事情,完全由彭壽莘在那裡處理,所以德古脫氏先介紹張學良到
    (秦皇島和彭壽莘相會。)
    (兩人談了一回,意思非常接近。)
    (當下彭壽莘特電陳明吳佩孚,雙方訂定於六月十一日提議具體辦法。)
    (學良回去和作霖說明,作霖當時也沒有什麼話說。)
    (也是活該山海關附近小百姓的災星未退,到了那日,奉、直兩軍又發生一次衝
    (突,奉方偏得一個小小勝利,張宗昌等便攛掇張作霖乘勝反攻。)
    (作霖認為妙計,無論別人如何阻止,也不肯聽,立刻加派大隊,大舉進攻。)
    (直軍乘戰勝餘威,如何肯伏輸,不消說,當然也是猛烈反攻。)
    (奉軍究竟是喪敗之餘,如何抵抗得住?戰了一晝夜,大敗而退。)
    (直軍長驅直進,正在得意非常,料不到震天價一聲響,地雷觸發,把前鋒軍士
    (,炸死了幾百,急忙退回陣線。)
    (奉軍又乘勢反攻,直軍正抵抗不住,幸喜援軍開到得快,沒有失敗。)
    (奉軍也因人數尚少,不能取勝,又添了一師生力軍隊,兩方就此劇戰起來。)
    (相持了三日三夜,雙方死傷,均達數千。)
    (吳佩孚此時已命張福來回防岳州,聽這個消息,急忙和王承斌同到陣線上來觀
    (察。)
    (看了一會,便和王承斌定計道)
王承斌:如此作戰,損失既多,勝利又不可必,不如派軍隊過九門口,繞到長城北面,攻
    敵軍之背,敵軍首尾受敵,可獲大利。
    (王承斌欣然願領兵前往,當日領了本部軍隊,悄悄過了九門口,來到奉軍背後
    (。)
    (奉軍正和直軍死戰,想不到一陣槍炮,紛紛從背後飛來,只道是自己軍隊倒戈
    (,軍心立刻涣散,紛紛溃退。)
    (副總司令孫烈臣,正在親自督隊,見了這情形,知道止遏不住,只得敗退。)
    (想不到王承斌的軍隊沿途截擊,不但士兵死傷極多,連自己也身中流彈,不能
    (作戰。)
    (張作霖經此大戰,知道已屆非講和不可的時候,只得又叫張學良央求德古脫運
    (動外交團調解。)
只 得:(張學良不肯道)當初原勸父親暫時忍耐,息戰講和,也好養精蓄銳,等他們有
    隙可尋時,再圖以逸待勞,必然可以報此大仇。父親偏要聽別人的話,要乘勢反
    攻,才有今日之敗。老張非執拗也,總是不服氣耳。德古脫原和他們約定十一日
    ,商訂具體辦法,我們已失了信,再去求他,如何肯答應?
作 霖:(張作霖變色道)你是我的兒子,怎敢摘我短處?只好擺出老爹爹架子來了。沒
    了你,難道我就不能講和不成?
    (學良碰了一個釘子,只得仍和德古脫去商議。)
    (德古脫果然不肯答應,說)
只 得:已經失信了一遭,無臉再去見人。
    (學良回報張作霖,張作霖無法,這才授意東三省省議會聯合會,向北京政府求
    (和。)
    (方得到黎氏回電要提出切實辦法,便又回電,願派張學良、孫烈臣為代表,入
    (關講和。)
    (吳佩孚便派前線的王承斌和彭壽莘為代表。)
    (雙方磋商了幾日,方才訂定和約,划出中立地點,雙方各不駐兵,並請王占元
    (、宋小濂監視撤兵。)
    (到了六月二十八日,雙方軍隊,都撤退完畢,直軍調回洛陽,秦皇島的司令部
    (,到七月四日撤消。)
    (第二日,京奉路完全通車,一場大戰,就算從此了結。)
    (不過換了一個總統,幾個閣員,雙方除卻損折些械彈糧餉和將士的生命而外,
    (也並沒什麼大不了的利益,痛語可作軍閥棒喝。)
    (卻冤枉小百姓多負擔了幾千萬的戰債,幾千萬的戰時損失,萬千百條的性命,
    (豈不可歎?沉痛之至。)
    (閒話休提。)
    
    
335**時間: 地點:
    (卻說吳佩孚自黎氏入京就職後,以為大功告成,南北之爭,就此可免。)
    (因此電請孫中山、伍廷芳、李烈鈞等北上,共議國事。)
    (正是:
    (  要決國家大計,端須南北同謀。)
    (未知中山先生等,究肯北上否,且看下回分解。)
    (一場大戰,極五花八門之觀,自有中華民國以來,兵連禍結,未有若斯之盛也
    (。)
    (究其開戰之由,與戰事結果,敗者固垂頭喪氣,勝者亦所獲幾何。)
    (善夫,作者之言曰:雙方除損兵折將丟械傷財外,都無利益可言,徒然為國家
    (增負擔,為小民毀身家而已。)
    (嗟夫!不亦大可已哉!不亦大可已哉!)
    (第一百三十六回 瘸圍公府陳逆干紀 避軍艦總理蒙塵)
    
    
336**時間: 地點:
    (卻說孫中山先生在廣西預備對北用兵,屢次電囑陳炯明籌餉,誰知陳炯明此時
    (已暗和吳佩孚通款,不但不肯遵命,而且剋扣餉械,布散流言,惟恐北伐軍不
    (敗。)
    (中山雖念他以前的勞績,不忍重懲,但為革命前途起見,又不得不將其停職,
    (所以在四月二十一日那天,護法政府下令,罷免陳炯明廣東省長及粤軍總司令
    (本兼各職,所遺廣東省長一職,以伍廷芳繼任,並將粤軍總司令一職裁撤。)
    (陳炯明得了這個命令,便帶領本部軍隊,連夜開到惠州駐紮,自己避到香港去
    (了。)
    (第二天中山先生和許崇智、胡漢民等,回到廣州,和伍廷芳諸人說起這件事,
    (彼此嗟歎不已。)
    
    
337**時間: 地點:
    (此時陳炯明雖去,廣州治安,並無變動,更兼中山自己回來佈置了一回,越覺
    (四平八妥。)
    (有人說陳炯明軍隊,並未解決,恐怕接連北方軍閥,為內顧之憂,須要根本鏟
    (除才好。)
    (卻非過慮。)
    (中山先生向來是忠厚待人的,聽了這話,便道)
便 大:競存雖然根性惡劣,決不至作反噬之事。此之謂以君子之心,測小人之腹。何況
    其部下不少明理的人,豈有異動?
    (因又和伍廷芳、廖仲愷等商議)
廷 芳:內部的事情雖多,北伐卻萬不可中止,我意欲即令李協和率師攻贑,你們以為何
    如?
    (雖在危急多事之秋,而無一時忘卻北伐,為國之忠,令人感泣。)
廷 芳:(廖仲愷道)總統日夜憂勤,無非為著護法,想解除北方人民被軍閥壓迫的痛苦
    ,北伐不成功,護法的目的不能貫徹,北方的人民不能解除痛苦,總統的計劃,
    自是慮得重要。
    (伍廷芳也很贊成此說。)
    (中山大喜,便下令飭李協和攻贑,一面又派許崇智、梁鴻楷兩軍,同時出發,
    (攻擊贑南。)
    (許、梁奉令,當即厲兵秣馬,紛紛出動,贑南的守備很弱,如何當得北伐軍的
    (精銳,一見北伐軍的旗號,便相率溃退,因此許、梁兩人,兵不血刃的,得了
    (龍南、虔南兩縣,略為佈置,便繼續推進。)
    
    
338**時間: 地點:
    (此時陳炯明部隊,也陸續由桂返粤,到廣州以後,便向護法政府提出要求,一
    (要求恢復陳炯明的廣東省長和粤軍總司令兩職,促其歸國,二罷免胡漢民。)
    (中山先生見了這兩項要求,想起陳炯明以前的功績,很覺惋惜,便又令他辦理
    (兩廣軍務,所有兩廣地方軍隊,均准節制調遣。)
    (象總統這樣仁慈寬大,若在別人,不知道要如何的感激,知人則哲,惟帝其難
    (。)
    (本來知人是最不容易的,但孫先生之於陳競存,卻不能以此相比,因先生非不
    (知陳氏為人者,當時所以收容之故,必有難言之隱,不得已暫以相忍為政耳。
    ()
    (誰知陳炯明受了吳佩孚的通款,竟忘了革命的天職,不但不肯就職,而且暗地
    (囑使部將葉舉等通電請孫總統下野,一面派兵圍攻總統府,佔領行政各機關,
    (並派兵進駐韶關,遏阻北伐軍的歸路。)
    (孫總統本是仁厚寬大之人,除卻心心念念,在於革命救國外,其餘的事情,不
    (甚放在意中。)
    (近因疊報黃大偉佔領崇義,許崇智佔領信豐、南康、贑州,李烈鈞佔領大庾,
    (十分高興,因出師未久,江西已半入護法政府管轄之下,不能沒有統轄的官吏
    (,便下令任命謝遠涵為江西省長,徐元誥為政務廳長。)
    (後來又據報北政府所派的援贑總司令蔡成勛,雖於六月十三日到南昌,卻和陳
    (光遠不睦,傾軋甚烈。)
    (陳光遠憤而辭職,北政府已下令廢除江西督軍,以蔡成勛節制江西全省軍隊。
    ()
    (江西省長楊慶鋆原是陳光遠的私人,當然連帶去職。)
    (北政府為要見好護法政府起見,不委別人,竟以謝遠涵繼任。)
    (也算苦心,一笑。)
    (這消息剛好和吳佩孚邀請中山先生北上的電報齊到,中山見了吳佩孚的電報,
    (只付之一笑,並不回答,只催促北伐軍趕緊前進。)
    (想不到六月十五日的晚上十點鐘,中山正在批閱軍牘,忽然接到一個軍官的電
    (話報告,說今夜粤軍將有變動,請總統趕緊離府。)
    (中山不信,原是不肯逆詐工夫。)
    (批閱軍牘如故。)
    (又過了兩個鐘頭,忽見秘書林直勉匆匆的進來,向中山行了一個禮,便忙忙的
    (說道)
林直勉:報告總統,今夜消息很不好,請總統趕快離開公府,暫時避一避!
    (中山等他說完,很從容的說道)
中 山:請你先說明白,怎樣一個不好消息?
林直勉:據確實的報告,粤軍準定在今夜發動,圍攻公府,請總統趕快暫避。
中 山:(中山微笑道)競存便險惡,也決不至做出這種滅倫反常的事情,何況其部下又
    都是我久共患難的同志,就使競存確有此心,他們也未見得肯助桀為虐。你聽得
    的,莫非是些謠言罷?
    
    
339**時間: 地點:
    (正說著,參軍林樹巍也驚慌失色的走了進來。)
    (中山方要詢問,林樹巍已啟口說道)
林樹巍:請總統趕緊離開公府,粤軍要來圍攻公府了。
中 山:你們不必驚疑,這必是不逞之徒,在那裡造謠,諸君萬一信以為實,反使粤軍生
    疑,倒是激之成變了。
林直勉:粤軍素來蠻不講理,總統決不可以常情度之。如其果有不利於總統時,總統將怎
    樣辦呢?
中 山:(中山慨然道)廣州的警衛軍,我已全部調赴韶關,即此便可見我並沒有一點疑
    忌彼等之心,就使他們要不利於我,也何必出此下策。自是仁人長者,明哲之見
    ,其如直勉所言,不可以常理度之何?如敢明目張膽,謀叛作亂,以兵力加我,
    則其罪等於滅倫反常,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何況我身當其衝,豈可不重職
    守,臨時退縮,屈服於暴力之下,貽笑中外,污辱民國,輕棄我人民付托的重任
    嗎?性命輕而體制重,先生可謂見大持重。我在今日,惟有為國除暴,討平叛亂
    ,以正國典,生死成敗,非所計也。
    (其言慷慨,可泣鬼神。)
    (林直勉、林樹巍等見先生決心如此,不敢強勸,只得太息而退。)
    (中山因時候已遲,便也退入私室就寢。)
    (誰知剛好睡倒,各處的電話,接連不斷的,都來報告這事,請中山速速離開公
    (府,中山神態鎮定,一些也不變更。)
    (到了二點多鐘,粤軍又有軍官潛自出來報告,說)
軍 官:粤軍各營,炊事已畢,約定兩點鐘出發,並備好現金二十萬,以為謀害總統的賞
    金。並且約定事成之後,准各營兵士,大放假三日。
    (按大放假為粤軍大搶劫之暗號。)
    (以大搶三天為攻擊先生之報酬,先生足以千古,而陳氏之罪惡不法,上通於天
    (矣。)
    (中山聽了這話,還不肯十分相信,正待解說,忽聽一聲很尖厲的號聲,遠遠的
    (飛入耳裡,接著到處也掌起號來,不一刻,號聲由模糊而漸漸清楚,方知粤軍
    (確已發動,因即傳令衛隊,準備防禦,那軍官也告辭而去。)
    (這時已有三點多鐘,林直勉、林樹巍等,又來苦勸中山暫離公府。)
中 山:(中山厲聲道)競存果敢謀逆作亂,則戡亂平逆,是我的責任,豈可膽小畏避,
    放棄職守?萬一力不從心,亦惟有一死殉國,以謝國民,怎說暫避的話?
    (數言可貫金石,今日讀之,猶覺生氣食虎。)
    (第一次慨然,第二次厲聲,其意志愈堅矣。)
    (林直勉等再三相勸,中山只是執意不從。)
    (樹巍見他堅決如此,知道不是言語所可爭,也不管什麼,便上前挽住中山的手
    (,想用強力扶他老人家出去,一人作倡,人人應和,一時間七手八腳的把一位
    (鎮定不屈的中山先生四面扶住,用力挽出公府。)
    (中山先生掙扎不脫,只得和他們同走。)
    (先生不屈於強暴凶橫的威勢,卻屈於忠義懇摯的武力,為之一笑。)
    (這時路上已佈滿了粤軍的步哨,見了中山一行人,莫不仔細盤詰。)
    (幸喜林直勉口才很好,才得通過。)
    (剛到財政廳前,粤軍的大隊已經到來,眾人因被盤詰得厲害,不能通過,中山
    (先生只得單身雜在粤軍之中,一同行走。)
    (先生向來非常鎮定,臨到大事的時候,更是從容不迫,粤軍只道是自己隊伍中
    (人,並不疑心,比及到了永漢馬路出口,方才脫險,便走到長堤海珠的海軍總
    (司令部。)
    (海軍總司令溫樹德聽說中山到來,又驚又喜,驚的是粤軍必然確已發動,喜的
    (是總統幸脫虎口,當下忙忙的迎接到裡面,談了幾句。)
當 下:(樹德道)此地無險可守,萬一叛軍大隊攻擊,必又發生危險,不如到楚豫艦上
    ,召集各艦長,商議一個討賊的計划罷。
    (中山然其言,便和他一同到楚豫艦上,召集各艦長商議平逆之策,各艦長不消
    (說,自然義憤填膺,誓死擁護。)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第三天,有人從公府逃出,向中山陳訴粤軍的殘暴。)
    (中山先問五十多個衛隊的情形,那人道)
中 山:衛隊在觀音山粤秀樓附近,對抗了三四個鐘頭,叛軍衝鋒十多次,都被衛隊用手
    機關槍擊退。死傷的數目,總在三四百以上。後來因為子彈缺乏,才被叛軍繳械
    。還有守衛公府的警衛團,和叛軍抵抗了十多個鐘頭,後來子彈告絕,全被繳械
    。繳械以後,叛軍又用機關槍掃射,全都被害了。
    (真可謂竭狠毒之能事,盡殘忍之大觀。)
    (中山太息不已,那人又道)
中 山:叛軍初時用速射炮注射公府,後來恐總統還在粤秀樓,又用煤油燒斷通公府的橋
    ,以防總統出險。沿路伏著的叛軍更多,專等總統的汽車出來,突出截擊。後來
    始終沒見總統出府,還仔細搜檢了一回呢。
    (中山點頭微喟,揮手令退。)
    (那人去後,忽報外交總長伍廷芳和衛戍司令魏邦平來見。)
    (中山立刻傳見,兩人進內見了中山,便議論討平叛逆的事情。)
    (中山令魏邦平將所部集中大沙頭,策應海軍進攻陸上的叛軍,恢復廣州防地。
    ()
    (魏邦平唯唯遵命,中山又向伍廷芳道)
魏邦平:今天我必須帶領艦隊,討平叛軍,否則中外人士,必定要笑我沒有戡亂之方,而
    且不知我行蹤所在,更易使革命志士涣散。始終見大持重,不靳靳於小節。假如
    畏懼暴力,蟄伏黃埔,不盡討賊職守,徒為個人避難苟安之計,將怎樣曉示天下
    呢?
    (伍廷芳聽了非常贊服,立刻出艦登陸,通告各國駐粤領事,嚴守中立。)
    (魏邦平也告辭而去。)
    (中山當即統率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璧各艦出動,由黃埔
    (經過車歪炮台,駛至白鵝潭,當令各艦對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五
    (層樓等處的粤軍發炮。)
    (粤軍因沒有障阻,不能抵抗,死傷的約達六七百人,大部頓時溃走。)
    (艦隊沿長堤向東前進,不料魏邦平所部陸軍,竟不能如期策應。)
    (粤軍乘勢複合,發炮抵抗。)
    (中山知道亂事不能即平,只得暫時率艦回至黃埔,商量第二次進剿方法。)
    (那陳炯明見海軍擁護中山,知道不收買海軍,決不能消滅中山的活動能力,便
    (進行運動海軍中立。)
    (因海軍正在憤激的時候,急切未見效果,便勒軍廣州城內,實行其大放假的預
    (約,搶掠燒殺,愈久愈烈,甚至白晝姦淫,肆無忌憚。)
    (有女子輪奸至五六次之多,腹脹如鼓而死者。)
    (殘酷的情形,令人聞之髮指。)
    (中山在艦上聽見這些消息,愈加傷感,因陸軍力量薄弱,當即寫信給前敵李協
    (和、許崇智、朱培德、黃大偉、梁鴻楷等,教他們迅速回粤平亂,有「堅守待
    (援,以圖海陸夾攻,殲此叛逆,以彰法典」等語。)
    (自己又從楚豫艦移到永豐艦辦公。)
    
    
340**時間: 地點:
    (此時各處起義的軍隊頗多,在黃埔一帶的,有徐樹榮、李天德、李安邦等所部
    (約一千多人,軍威稍振。)
    (中山正思攻取魚珠、牛山各炮台,為掃滅叛軍的預備。)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