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 至 第二九〇

281**時間: 地點:
    (卻說徐樹錚帶領衛隊,直入京師,將演逼宮故事,一面至將軍府,強迫各員,
    (聯銜進呈,請即褫奪曹錕、曹鍈、吳佩孚官職,下令拿辦。)
    (曹鍈為曹錕第七弟,曾任近畿旅長,故小徐亦列入彈章,並推段祺瑞領銜,呈
    (入總統府,大有咄咄逼人的氣勢。)
    (徐總統不便遽從,延擱一宵,未曾批准。)
    (那小徐確是厲害,竟率衛隊圍住公府,硬要老徐懲辦曹吳,否則即不認老徐為
    (總統。)
    (徐總統無奈,只好下一指令道:
    (  前以駐湘直軍,疲師久戍,屢次籲請撤防,當經電飭撤回直省,以示體恤
    (。)
    (乃該軍行抵豫境,逗留多日,並自行散駐各處,實屬異常荒謬。)
    (吳佩孚統轄軍隊,具有責成,似此措置乖方,殊難辭咎,著即開去第三師師長
    (署職,並褫奪陸軍中將原官,暨所得勛位勛章,交陸軍部依法懲辦。)
    (其第三師原系中央直轄軍隊,應由部接收,切實整頓。)
    (曹錕督率無方,應褫職留任,以觀後效。)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中央所以指揮將帥者,即將帥所以控制戎行。)
    (近年綱紀不張,各軍事長官,往往遇事輒托便宜,以致軍習日漓,規律因之頹
    (弛。)
    (嗣後各路軍隊,務當恪遵中央命令,切實奉行,不得再有違玩,著陸軍部通令
    (遵照。)
    (此令。)
    (看官!你想這道命令,曹吳兩人,尚肯聽受麼?當下由曹錕出面,聯同東三省
    (巡閱使張作霖,長江三督軍李純、王占元,陳光遠等,發一通電,具論老段及
    (小徐罪狀,大略如下:
    (  自安福部結黨營私,把持政柄,挾其國會多數之勢力,左右政局,而陰謀
    (作用,輒與民意相反,實為禍國之媒,濅成輿論之敵。)
    (其尤影響國事者,政爭所及,牽動閣潮,以致中樞更迭不定,庶政未由進行。
    ()
    (甚至黨派之後,武力為援,政治中心,益形杌陧。)
    (試察其行動之機,則發縱而指使者,多系徐樹錚等主持,恣睢專橫,事實昭然
    (。)
    (元首明燭破奸,於是下令開去徐樹錚籌邊使之職,解其兵權,籌紓黨禍,並因
    (靳揆辭職,提出周少樸氏,即周樹模,徐欲用周代靳,已送咨文至眾議院,未
    (得議員同意。)
    (方期從容組閣,以文治之精神,奠邦基於永固。)
    (詎倏傳驚耗,變出非常,合肥方面,以段芝貴為總司令,派邊防軍,直趨保定
    (,宣言與直軍宣戰,並計定攻蘇攻鄂,攻豫攻贑,強迫元首,下令討伐。)
    (近日元首已被其監視,舉動均失其自由,假借弄權,惟出自一二奸人之手。)
    
    
282**時間: 地點:
    (此時政本已搖,發號施令,無非倒行逆施之舉,似此專橫謬妄,實為全國之公
    (敵。)
    (夫元首有任免官吏之權,乃因免一徐樹錚,彼竟敢遽行反抗,訴諸武力。)
    (以直軍而論,自湘南久戍,奉准撤防,無非藉資休整,備國家禦侮之用,既無
    (軌外之行動,有何討伐之可言?詎合肥欲施其一網打盡之計,是以有觸即發,
    (為徐樹錚之故,為安福部之故,乃不惜包圍元首,直接與曹錕等宣戰,總施攻
    (擊。)
    (錕等素以和平為職志,對此釁起蕭牆,無術挽救,迫不得已,惟有秣馬厲兵,
    (共伸義憤。)
    (紓元首之坐困,拯大局於瀕危。)
    (掃彼妖氛,以靖國難。)
    (特此電聞。)
    (通電喧傳,全國鼎沸。)
    (再加張作霖回到奉天,立即派遣重兵,入山海關,也有一篇宣言書,說是:「
    (作霖奉令入都,冒暑遠征,冀作調人,乃我屢重涕而道,人偏充耳勿聞。)
    (現聞京畿重地,將作戰場,根本動搖,國何由立?且京奉鐵路關係條約,若有
    (疏虞,定生枝節。)
    (用是派兵入關,扶危定亂。)
    (如有與我一致,願即引為同袍,否則視為公敵」等語。)
    (這是張雨帥獨自出名,與上文聯銜發電的文章,又似情跡不同,未嘗指明討段
    (。)
    (其實乃是聰明辦法,留一後來餘地,看官莫要被他瞞過呢。)
    (謂予不信,試看後文。)
    (曹錕得知奉軍入關的消息,料知他前來援應,遂放膽出師,親赴天津,當場行
    (誓眾禮,派吳佩孚為總司令,號各軍為討賊軍,即就天津設大本營,高碑店設
    (司令部,一意與段軍對敵。)
    (段軍分四路進兵,第一路統領劉詢,第二路統領曲同豐,第三路統領陳文運,
    (第四路統領魏宗瀚,均歸總司令段芝貴調度。)
    (總參謀就是徐樹錚。)
    (七月十四日,兩軍相距,不過數裡,刁鬥相聞,兵刃已接,眼見是戰雲四布,
    (無法打銷了。)
    (總統府中尚發出通令云:
    (  民國肇造,於茲九年,兵禍侵尋,小民苦於鋒鏑,流離瑣尾,百業凋殘,
    (群情皇皇,幾有儳焉不可終日之勢。)
    (本大總統就任之始,有鑒於世界大勢,力主和平,比歲以來,兵戈暫戢,工賈
    (商旅,差得一息之安,猶以統一未即觀成,生業不能全復。)
    (今歲江浙諸省,水潦為災,近畿一帶,雨澤稀少,糧食騰踴,訛言明興,眷言
    (民艱,憂心如搗。)
    (乃各路軍隊,近因種種誤會,致有移調情事,兵車所至,村裡驚心,饑饉之餘
    (,何堪師旅?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膺國民付托之重,惟知愛護國家,保■人民
    (,對於各統兵將帥,皆視若子弟,倚若腹心,不能不剴切申誡。)
    
    
283**時間: 地點:
    (自此次明令之後,所有各路軍隊,均應恪遵命令,一律退駐原防,戮力同心,
    (共維大局,以副本大總統保惠黎元之至意。)
    (此令。)
    (軍閥相爭,勢不兩立,還管甚麼大總統命令?大總統要他撤防,他卻即日開戰
    (,鼕鼕的鼓聲,拍拍的槍聲,就在琉璃河附近一帶發作起來。)
    (邊防軍第一師第一團馬隊,與第十三師第一營步軍,進逼直軍第十二團第二營
    (,氣勢甚猛,悍不可當。)
    (直軍也不肯退讓,即與交鋒,正在雙方攻擊的時候,忽見直軍步步倒走,退將
    (下去。)
    (邊防軍越加奮迅,趁勢追逼,再加總司令段芝貴,性急徼功,下令軍中,並力
    (進擊,不得瞻顧。)
    (小段號稱能軍,何並誘敵之謀,尚不知曉?邊防軍自然銳進。)
    (哪知直軍退到第一防線,均避入深壕,伏住不動,所有邊防軍射來的槍彈,盡
    (從壕上拋過,一些兒沒有擊中,空將彈子放盡。)
    (猛聽得一聲怪響,便有無數彈子,飛向邊防軍擊來,煙塵抖亂,血肉橫飛,邊
    (防軍支撐不住,立即轉身飛奔。)
    (直軍返退為攻,統從壕溝中躍出,還擊邊防軍,嚇得邊防軍沒路亂跑,紛紛四
    (散。)
    (段芝貴顧命要緊,早已遁去。)
    (尚有西北軍第二混成旅,及邊防第三師步兵第二團,由張莊、蔡村、皇后店三
    (路,分攻楊村的直軍防線,激戰多時,統為直軍所敗。)
    (楊村系曹鍈駐守,與吳佩孚同日得勝,先聲已播,可喜可賀。)
    (獨段芝貴等未免懊恨,向段祺瑞處報告,但言為直軍所襲,因致小挫。)
    (祺瑞乃欲鼓勵戎行,特令秘書員草就檄文,佈告中外,略云:
    (  曹錕、吳佩孚、曹鍈等,目無政府,兵脅元首,圍困京畿,別有陰謀。)
    (本上將軍業於本月八日,據實揭劾,請令拿辦,罪惡確鑿,誠屬死有餘辜。)
    (九月奉大總統令,曹錕褫職留任,以觀後效,吳佩孚褫職奪官,交部拿辦。)
    (令下之後,院部又迭電促其撤兵,在政府法外施仁,寬予優容,曹錕等應如何
    (洗心悔罪,自贖末路。)
    (不意令電煌煌,該曹錕等不惟置若罔聞,且更分頭派兵北進,不遺餘力。)
    (京漢一路,已過涿縣,京奉一路,已過楊村,逼窺張莊。)
    (更於兩路之間,作搗虛之計,猛越固安,乘夜渡河,暗襲我軍,是其直犯京師
    (,震驚畿內,已難姑容,而私勾張勛出京,重謀復辟,悖逆尤不可赦。)
    (京師為根本重地,使館林立,外商僑民,各國畢屆,稍有驚擾,動至開罪鄰邦
    (,危害國本,何可勝言?更複分派多兵,突入山東境地,竟占黃河岸南之李家
    (廟,嚴修備戰,拆橋毀路,阻絕交通,人心惶惶,有岌焉將墜之懼。)
    (本上將軍束髮從戎,與國同其休戚,為國家統兵大員,義難坐視,今經明呈大
    (總統,先盡京漢附近各師旅,編為定國軍,由祺瑞躬親統率,護衛京師,分路
    (進剿,以安政府而保邦交,鋤奸凶而定國是。)
    (殲魁釋後,罪止曹錕、吳佩孚、曹鍈三人,其餘概不株連,其中素為祺瑞舊部
    (者,自不至為彼驅役,即彼部屬,但能明順逆,識邪正,自拔來歸,即行錄用
    (。)
    (其擒斬曹錕等,獻至軍前者,立予重賞。)
    (各地將帥,愛國家,重風義,遘此急難,必有屨及劍及、興起不遑者,祺瑞願
    (從其後,為國家除奸慝,即為民生保安康,是所至盼。)
    (為此檄聞。)
    (同日曹錕亦通電各省,說是開釁原由,當歸邊防軍任咎,略述如下:
    (  邊防軍稱兵近畿,擾害商民,近仍進行不已,以眾大之兵力,佔據涿州、
    (固安、淶水等處,於寒刪兩日,詩韻有十三寒,十五刪兩韻,電碼即借作十三
    (日十五日之省文。)
    (向高碑店方面分路進攻,東路則佔據梁莊、北極廟一帶,向楊村攻擊,炮火猛
    (烈,槍彈如雨。)
    (敝軍力為防禦,未及還攻,而彼竟愈逼愈緊,實為有意開釁,事實如此,曲直
    (自在。)
    (惟有激厲將士,嚴陣以待,固我防圉而衛民生。)
    (特電奉聞,諸惟察照。)
    (兵戈不足,濟以筆舌,兩造各執一是,互爭曲直,這也是習見不鮮的常調,無
    (足深論。)
    (公論自在人間,兩造嘵嘵,何足取信?惟戰事既開,勢難收拾,最激烈的是徐
    (樹錚,他以為敵寡我眾,敵弱我強,曹三庸夫,毫不足懼,吳子玉雖號知兵,
    (究竟是個戎馬書生,不慣力戰。)
    (西北軍身長膽壯,但藉那靴尖蹴踏,已足踢倒曹吳,不意一戰即挫,前驅溃退
    (,惱得小徐氣衝牛鬥,投袂奮起,自往督軍,就將高碑店戰事,盡交段芝貴主
    (持,親赴楊村一帶,督同三路大軍,進攻曹鍈。)
    (一面電致鄂豫魯等省,密令同黨起事,響應京畿。)
    (湖南督軍吳光新,本是段氏嫡派,得繼張敬堯後任,兼充長江上游總司令,已
    (見前文。)
    (蒞鄂已有多日,因見岳州、長沙為南軍所佔據,無隙可乘,不得已寓居湖北。
    ()
    (張敬堯奉令查辦,始終不肯到京,尚在湖北潛住。)
    (自經徐樹錚密電到鄂,由吳光新接著,遂與張敬堯會商,圖取湖北,助攻直軍
    (,並因舊部趙雲龍駐守河南信陽縣,好教他乘機發難,攻奪河南。)
    (當下發一密電,囑告雲龍,約期並舉。)
    (鄂督王占元與曹吳聯絡一氣,當然隱忌吳光新,時常派人偵查,防有他變。)
    (及直皖戰起,偵察益嚴,所有吳光新暗地舉動,竟被王占元察知,遂借請宴為
    (名,備了柬帖,邀吳入飲。)
    (吳光新未曾防著,還道是密謀未泄,樂得擾他一餐,快我老饕。)
    (況臨招不赴,乃是官場所忌,並足使王占元生疑,為此貿然前往,怡然入席。
    ()
    (主客言歡,觥籌交錯,暢飲了一二小時,已覺酒意微醺。)
    (突由王占元問及近畿戰事,究係誰曲誰直?吳光新不覺一驚,勉強對答數語,
    (尚說是時局危疑,不堪言戰。)
    (假惺惺。)
勉 強:(王占元掀髯微笑道)君亦厭聞戰事麼?如果厭戰,請在敝署留宿數宵,免滋物
    議。
    (說著,即起身出外,喚入武士數名,扯出吳光新,驅至一間暗室中,把他軟禁
    (起來。)
    (吳光新孤掌難鳴,只好由他處置,惟自悔自歎罷了。)
    (得生性命,還是幸事。)
    (王占元既拘住吳光新,更派出鄂軍多人,往收吳光新部曲,果然吳軍聞信,乘
    (夜嘩變,當被鄂軍擊退,解散了事。)
    (獨張敬堯生得乖巧,已一溜煙似的遁出鄂省,得做了一個漏網魚。)
    (占元遂通電曹、吳,曹、吳亦為欣慰。)
    (嗣復接得廣東軍政府通電,也是聲討段氏,但見電文中云:
    (  國賊段祺瑞者,三玷揆席,兩逐元首,舉外債六億萬,魚爛諸華,募私軍
    (五師團,虎視朝左,更復昵嬖徐樹錚,排逐異己,嘯聚安福部,劫持政權。)
    (軍事協定,為國民所疾首,而堅執無期延長;青島問題,宜盟會之公評,而主
    (張直接交涉;國會可去,總統可去,而挑釁煽亂之徐樹錚,必不可去;人民生
    (命財產,可以犧牲,國家主權,森林礦產,可以犧牲,而彼輩引外殘內之政會
    (,必不可以犧牲。)
    (兇殘如朱溫、董卓,而兼鬻國肥私,媚外如秦檜、李完用,而更擁兵好亂。)
    (綜其罪惡,罄竹難書。)
    (古人權奸,殆無其極。)
    (軍府恭承民意,奮師南服,致討於毀法賣國之段祺瑞,及其黨徒,亦已三稔於
    (茲,不渝此志。)
    (徒以世界弭兵,內爭宜戢,周旋壇坫,冀遂澄清。)
    (而段祺瑞狼心不化,鷹瞵猶存,嗾使其心腹王揖唐者,把持和局,固護私權,
    (揖盜談廉,言之可丑。)
    (始終峻拒,寧有他哉?亂源不清,若和奚裨。)
    (吳師長佩孚,久駐南中,洞見癥結,痛心國難,慷慨撤防。)
    (直奉諸軍,為民請命,仗義執言,足見為國鋤奸,南北初無二致也。)
    (乃段祺瑞怙惡飾過,獎煽奸回,盤踞北都,首搆兵釁,以對南黷武之政策,戕
    (其同袍,以不許對內之邊軍,痛毒畿輔。)
    (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但知異己即噬,不惜舉國為仇,故曩諉為南北之爭
    (者,實未徹中邊之論也。)
    (道路傳言,僉謂該軍有某國將校,陰為之助,某氏顧問,列席指揮,友邦親善
    (,知必讏言,揣理度情,當不如是。)
    (然而敬瑭猶在,終覆唐室,慶父不除,莫平魯難。)
    (今者直省諸軍,聲罪致討,大義凜然,為國家振綱紀,為民族爭人格,揮戈北
    (指,薄海風從。)
    (軍府頻年討賊,未集全勛,及時鷹揚,義無反顧,是用獎率三軍,與愛國將士
    (,無間南北,並力一向,誅討元凶。)
    (其有附逆兵徒,但知自拔,咸與維新。)
    (若更徘徊,必貽後悔。)
    (維我有眾,壹乃心力。)
    (除惡務盡,共建厥勛。)
    (褫奸雄之魄,毋或後時,抉郿鄔之藏,相偕飲至。)
    (昭告遐邇,盍興乎來!)
    (據這電文,明明是岑春暄主張,與曹、吳遙相呼應,直派聯合岑、陸,已見一
    (百十四回中。)
    (曹、吳大喜,頒示將士,遂令軍心益奮,慷慨臨戎。)
    (小子有詩歎道:
    (  武夫本是國干城,禦侮原應不愛生。)
    (可惜局中差一著,奮身誤作鬩牆爭。)
    (欲知兩軍再戰情形,請看下回便知。)
    (絕交不出惡聲,是謂之君子人。)
    (試觀直、皖之爭彼此相詬,無異村嫗鄉童之所為。)
    (試思同袍同澤,本有偕作偕行之義務,就使意見不合,偶與絕交,亦當為國家
    (起見,各就本職,守我範圍,豈可自相詆誹,自相攻擊乎?況虛詞架誣,情節
    (支離,徒快一時之意氣,甘作兩造之讏言,本欲欺人,適以欺己。)
    (天下耳目,非一手可掩,何苦為此山膏罵豚之伎倆也。)
    (彼段芝貴之遭敗,與吳光新之被拘,皆失之躁率,均不足譏,即勝人執人者,
    (亦為君子所不齒。)
    (朝為友朋,暮成仇敵,吾不願聞此豆萁相煎之慣劇也。)
    (第一百一十八回 鬧京畿兩路喪師 投使館九人避禍)
    
    
284**時間: 地點:
    (卻說直、皖兩軍互相角逐,分作東西兩路,西路就是高碑店,東路乃是楊村。
    ()
    (徐樹錚率同西北軍,猛攻曹鍈。)
    (曹鍈倉猝抵敵,一時措手不及,竟為西北軍所乘,槍似林攢,彈如雨注,不由
    (曹軍不走。)
    (曹鍈只好號召兵士,退出楊村。)
    (樹錚把楊村占住,很是得意,偏接高碑店戰報,一再敗衄,急得小徐又轉喜為
    (憂。)
    (原來段芝貴前次失敗,收合餘軍,再圖大舉。)
    (七月十五日晚間,復向高碑店進攻,意欲乘他不備,得一勝仗。)
    (直軍也曾防著,出陣接戰。)
    (小段見直軍嚴肅,料不可襲,便另生一計,密令部眾散陣四趨,誘入直軍。)
    (也欲作誘敵計麼?直軍踴躍直前,向敵陣中殺入。)
    (敵陣先散後聚,復一齊裹合攏來,擬把直軍困在垓心。)
    (直軍也覺情急,猛力衝突,各自為戰。)
    (小段見直軍中計,喜不自禁,便申令軍中,再接再厲,要殺得他片甲不回。)
    (誰知陣後忽來了數百人,統執著新式快槍,接連擊射,好似連珠一般,無從趨
    (避。)
    (為首的統兵大員,不是別人,正是直軍總司令吳佩孚,小段被他一擾,嚇得方
    (寸已亂,亟欲分兵對敵,偏偏兵不應命,相率溃去。)
    (直軍前後夾攻,幾把小段擒住。)
    (幸虧小段跨一駿馬,跑走得快,才得逃脫,退至三十里外下營。)
    (小段經此兩敗,方知吳佩孚計中有計,不敢輕敵。)
    (吳佩孚得勝收軍,休息一宵。)
    (到了次日的夜間,令第三混成旅旅長蕭耀南與第三補充旅旅長龔漢冶,合力向
    (涿州進攻,再令補充旅旅長彭壽莘,作為後應。)
    (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駐守涿州,正與蕭耀南相值,兩軍接觸,即劈劈拍
    (拍的放起槍來。)
    (邊防軍屢遭敗仗,未戰先怯,勉強支撐了一小時,看直軍來勢益盛,便想退下
    (。)
    (那龔漢冶部下補充旅,正從右邊攻入,衝斷邊防軍,彭壽莘又復繼至,擊斃邊
    (防軍無數,俘獲旅團長以下共五十餘人。)
    (曲同豐帶領殘兵,遁入涿州。)
    (直軍便至涿州城外安營,再圖進取。)
    (詰旦有奉軍到來加入,直軍氣燄益盛,曲軍已失戰鬥的能力,眼見得支持不住
    (,沒奈何派員請和。)
    (吳佩孚只准乞降,不得提出和字。)
    (曲同豐保命要緊,就使丟掉面子,也不暇顧,只好依吳佩孚所言,與二十九旅
    (旅長張國溶,三十旅旅長齊寶善,帶同殘軍二千餘人,向直軍繳械投降。)
    (不愧姓曲。)
    (涿州遂由直軍占住。)
    (邊防軍第三師師長陳文運,聞得曲軍降敵,竟棄師遁去。)
    (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大都棄械逃生,各走各路。)
    (段芝貴亦遁入京師,西路軍完全失敗。)
    (徐樹錚得此消息,方在憂患,驀聞營外槍聲大震,乃是曹鍈領軍殺到。)
    (從來出兵打仗,全靠著一鼓銳氣,銳氣一挫,雖有良將,不能為力。)
    
    
285**時間: 地點:
    (此時曹鍈奮勇殺來,無非為了西路大捷,鼓動士氣,前來奪還楊村。)
    (那小徐部下,正因西路覆沒,垂頭喪氣,還有何心接戰?頓時出營四溃。)
    (小徐到此,就使鬱憤滿腔,要想拚命一爭,怎奈兵心已散,無可挽回,也惟有
    (行了三十六策中的上策,一溜風跑入都門,竄匿六國飯店中,可巧與小段碰著
    (。)
    (「愁人莫對愁人說,說起愁來愁煞人」,想兩人當時情狀,應亦如此,毋容筆
    (下描摹了。)
    (這是好戰的報應。)
    (段祺瑞迭接敗耗,且憤且慚,當即取過手槍,意欲自戕。)
    (幸經左右奪去,勸他入京,求總統下停戰令。)
    (祺瑞不得已還都,上書老徐,引咎自劾。)
徐總統:(徐總統冷笑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遂令靳雲鵬、張懷芝等往見曹、吳,商議停戰,一面頒下通令道:
    (  前以各路軍隊,因彼此誤會,致有移調情事,當經明令一律退駐原防,共
    (維大局。)
    (乃據近日報告,戰事迄未中止,群情惶懼,百業蕭條,嗟我黎民,何以堪此?
    (況時方盛暑,各將士躬冒鋒鏑,尤屬可憫。)
    (應責成各路將領,迅飭前方,各守防線,停止進攻,聽候命令解決,用副本大
    (總統再三調和之至意!此令。)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自段氏四路大軍一齊敗溃,於是魯、豫各省的段派
    (軍官,亦皆瓦解。)
    (山東德州方面,本被邊防軍統領馬良攻入,守將商德全退走。)
    (嗣由奉軍往援德全,復擊敗邊防軍,奪回德州,馬良當然竄去。)
    (就是信陽戍將趙雲龍,率領部下,與河南旅長李奎元激戰,亦為所敗,被逐出
    (境。)
    (還有察哈爾都統王廷楨,起應曹吳,入駐康莊,就在居庸關附近,與邊防軍西
    (北軍,一場劇鬥,邊防軍西北軍均皆敗降,解除武裝,老段小徐的計策,無不
    (失敗。)
    (段祺瑞自欲解嘲,因電致直、奉、蘇、贑、鄂、豫等省,大略說是:
    (  頃奉主座電諭:「近日疊接外交團警告,以京師僑民林立,生命財產,極
    (關緊要,戰事如再延長,危險寧堪言狀?應令雙方即日停戰,迅飭前方各守界
    (線,停止進攻,聽候明令解決」等因。)
    (祺瑞當即分飭前方將士,一律停止進攻在案。)
    (查祺瑞此次編製定國軍,防護京師,蓋以振綱飭紀,並非黷武窮兵,乃因德薄
    (能鮮,措置未宜,致召外人之責言,上勞主座之廑念。)
    (撫衷內疚,良深悚惶!查當日即經陳明,設有貽誤,自負其責。)
    (現在亟應瀝情自劾,用解愆尤,業已呈請主座,准將督辦邊防事務,管理將軍
    (府事宜各本職,暨陸軍上將本官,即予罷免;並將歷奉獎授之勛位勛章,一律
    (撤銷,定國軍名義,亦於即日解除,以謝國人。)
    (謹先電聞。)
    (投井下石,古今同慨,況段氏誤信小徐,組織安福部,黨同伐異,借債興兵,
    (究為輿論所未容,此次一敗塗地,雖然返躬自責,情願去官,畢竟眾怒未消,
    (謗言益甚。)
    (江蘇督軍李純,發一通電,有「殲厥渠魁,指日可待,從此魑魅斂跡,日月重
    (光」等語。)
    (又有南北海軍將校林葆懌、藍建樞、蔣拯、杜錫珪等,亦通電聲討安福黨人,
    (曆數罪狀,並稱:「南北實力提攜,共濟艱難」云云。)
    (最激烈的是吳佩孚,趁這全軍大勝的機會與奉軍同詣京師,駐紮南苑、北苑,
    (請大總統誅戮罪魁。)
    (靳雲鵬與張懷芝,到了吳軍,與吳佩孚從容籌商,特提出四大條件:(一)懲
    (辦徐樹錚。)
    (二)解散邊防軍。)
    (三)是解散安福部。)
    (四)是解放新國會。)
    (這四條已經中央承認,勸吳即日罷兵。)
    (吳佩孚尚未肯干休,再經靳、張兩人苦口調解,才得吳最後答復,謂:「當轉
    (達曹經略,佩孚不便作主」等語。)
    (靳、張乃往與曹錕商議。)
    (曹錕雖允停戰,惟對著中央承認四事,尚嫌不足。)
    (靳、張雖各具三寸舌根,終未能妥為斡旋,只得回京復命。)
    (徐總統聞報,默忖多時,想此事非借重奉張,不能排解,因即電召張作霖,再
    (作調人。)
    (一面派王懷慶收束近畿軍隊,兼任督辦。)
    (懷慶奉令辦理,尚稱得手,所有邊防軍與西北軍,或編入隊伍,或給資遣散,
    (近畿一帶,總算粗安。)
    (既而張作霖出為調停,與曹、吳商定條件:(一)為解散安福部。)
    (二)為懲辦罪魁十四人。)
    (三)為取消邊防軍與西北軍及其他屬於該兩軍之一切機關。)
    (四)為京畿保衛歸直、奉軍,永遠駐紮,京城以內,由京畿衛戍總司令擔負全
    責。)
    (五)撤銷安福包辦之和議機關,驅逐王揖唐,另與西南直接辦理和議。)
    (六)解散新舊兩國會,另辦新選舉。)
    (這六項為主要條件,尚有先決事件兩項:(一)為政府速將三年以來,所借外
    (債及用途,分佈全國。)
    (二)為褫免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
    (議定以後,即由張作霖轉呈徐總統。)
    (徐總統非不贊成,但尚欲稍示通融,顧全段氏面目,因復使靳、張二人電復張
    (作霖,托他再為轉圜。)
    (作霖乃復與曹、吳磋商,大致仍照前議,惟略改細目罷了。)
    (於是中央命令,蟬聯而下,由小子匯錄如下:
    (  〔〔七月二十四日大總統令)
    (准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朱深,交通總長曾毓雋免職,令財政次長潘復,
    (司法次長張一鵬,代理部務。)
    (特任田文烈兼署交通總長。)
    (准京畿衛戍總司令段芝貴免職,特派王懷慶兼署京畿衛戍總司令。)
    (二十六日大總統令)
    (據兼代國務總理薩鎮冰呈稱:「師長吳佩孚等,所部軍隊,前次在豫暫駐,未
    (能即時回直,證以曹經略使來電,始則因住兵房舍,一時難騰,繼則因鐵路車
    (輛,未能即時應付,並非有意逗留,其情事既有不符,擬請將處分令撤銷」等
    (語。)
    (應准將本年七月九日,關於曹錕、吳佩孚處分命令,即行撤銷,交陸軍部查照
    (。)
    (准京師警察廳總監,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吳炳湘免職,令田文烈兼督辦京都市
    (政事宜,殷鴻壽為京師警察廳總監,並會辦京都市政事宜。)
    (准交通次長姚國楨免職,任命權量兼署交通次長。)
    (二十八日大總統令)
    (准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
    (前以沿邊一帶,地方不靖,當經令設督辦邊防事務處,以資控馭,現在屯駐邊
    (外軍隊,業已陸續撤退,該處事務較簡,所有督辦邊防事務處,應即裁撤,其
    (所轄之邊防軍,著陸軍部即日接收,分別遣散,以一軍制而節冗費。)
    (此令。)
    (前有令將西北邊防總司令一缺裁撤,其所轄軍隊,由陸軍部即日接收辦理,所
    (有西北軍名義,應即撤銷,著責成該部迅速收束,妥為遣散,仍將辦理情形,
    (剋日呈復。)
    (此令。)
    (准大理院院長姚震免職,特任董康為大理院院長。)
    (二十九日大總統令)
    (國家大法,所以範圍庶類,偭規干紀,邦有常刑。)
    (此次徐樹錚等稱兵畿輔,貽害閭閻,推原禍始,特因所屬西北邊防軍隊,有令
    (交陸軍部接收辦理,始而蓄意把持,抗不交出,繼乃煽動軍隊,遽啟兵端。)
    (甚至迫脅建威上將軍段祺瑞,別立定國軍名義,擅調隊伍,占用軍地軍械,逾
    (越法軌,恣逞私圖。)
    (曾毓雋、段芝貴等,互結黨援,同惡相濟,或參預密謀,躬親兵事,或多方勾
    (結,圖擾公安,並有濫用職權,侵挪國帑情事,自非從嚴懲辦,何伸國法而昭
    (炯戒?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志、姚震、李
    (思浩、姚國楨等,著分別褫奪官職勛位勛章,由步軍統領、京師警察廳一體嚴
    (緝,務獲依法訊辦。)
    (其財政交通等部款項,應責成該部切實徹查,呈候核奪。)
    (國家雖政存寬大,而似此情罪顯著,法律具在,斷不能為之曲宥也。)
    (此令。)
    (統觀以上命令,除為曹、吳洗刷外,所有免職各條都是對著段派的關係。)
    (惟免職二字,不過去官而止,與身家無甚礙處。)
    (至若上文嚴緝禍魁一令,乃是詿犯刑章,將加體罰,這是小徐等人特別畏忌的
    (條件,不得不設法趨避。)
    (況直、奉各軍,滿布京畿,一被緝獲,尚有何幸?當下統避匿東交民巷,作為
    (京城裡面的逋逃藪。)
    (東交民巷,是各國使館所在地,政府不得過問。)
    (就是六國飯店,亦在東交民巷,故小徐、小段先就該飯店藏身。)
    (徐總統下此命令,主動力全在曹、吳,他雖然陰忌段派,但教段氏下台、段派
    (失勢,已算是如願以償,不欲再為已甚,所以命令中尚為段氏洗愆,惟罪及小
    (徐等十人。)
    (所云緝獲訊辦,無非虛揚威名。)
    (看官試回溯民國以來,中央所頒懲辦大員的命令,能有幾人到案,如法辦理麼
    (?這就是致亂原因。)
    (獨此次曹、吳主見,本思乘著勝仗罰及老段。)
    (上文敘及罪魁十四人,必兼老段在內。)
    (旋因徐總統曲為調停,方將老段除出,且把小徐等盡法懲治,聊泄宿忿。)
    (及聞小徐等避匿使館界內,不能直接往拿,只得浼人疏通各國公使請他驅逐罪
    (魁。)
    (各國公使團乃會議辦法,磋商多時,英、美、法三國公使暗中幫助曹、吳,並
    (在會場中發表政見,謂)
略 謂:此次小徐諸人擾亂京畿,貽害中外人民,不應照國事犯例保護。
    (國事犯即政治犯,各國公法,有容留國事犯通例。)
    (惟日本及意大利國公使,力持異議,所以東交民巷中只有英、美、法三國公使
    (文告,通飭本國僑民不准容留中國男子,如有容留,限令即日遷出。)
    (徐樹錚等瞧著告示,禁不住慌張起來。)
    (自思六國飯店,乃是各國公共寓所,勢難久居,尚幸日、意兩國無此禁令,留
    (出一條活路,可以投奔,於是徐樹錚、段芝貴、曾毓雋、丁士源、朱深、王郅
    (隆、梁鴻志、姚震、姚國楨等九人,相偕計議,擬往日、意兩公使館乞請保護
    (。)
    (轉想日本感情,比意國為厚,不如同去懇求日使,較為妥洽。)
    (當下聯袂偕行,共至日使館中,拜會日使。)
    (可巧日使未曾外出,得蒙邀入,遂由徐樹錚等當面哀求,仗著幾寸廣長舌,說
    (得日使怦然心動,不由的大發慈悲,力任保護,便令九人居留護衛隊營內,安
    (心避難。)
    (好在九人各有私財,預儲日本銀行,一經挪移,依然衣食有著,不致凍餒。)
    (獨李思浩生平,常在金融界中,主持辦理,與日人往來更密,他聞懲辦令下,
    (早已營就兔窟,藏身有所,看官不必細猜,想總是借著日本銀行,做了安樂窩
    (呢。)
    (小子有詩歎道:
    (  好兵不戢自焚身,欲丐餘生借外人。)
    (早識窮途有此苦,何如安命樂天真。)
    (小徐等既得避匿,眼見中國政府,無從緝獲,只好付作後圖。)
    (此外尚有各種命令,容至下回續敘。)
    (兵志有言:「驕兵必敗」,小段小徐之一再敗衂,正坐此弊。)
    (彼吳佩孚方脫穎而出,挾其久練之士卒,與小段小徐相持,小段小徐,徒恃彼
    (西北邊防等軍,即欲以眾凌寡,以強制弱,而不知驕盈之態,已犯兵忌,曹操
    (且熸師赤壁,苻堅尚覆軍淝水,於小段小徐何怪焉?及戰敗以後,遁匿六國飯
    (店中,坐視段合肥之丟除面子,一無善策。)
    (放火有餘,收火不足,若輩伎倆,可見一斑。)
    (段合肥名為老成,奈何輕為寵信也。)
    (英、美、法三國公使,不願容留小徐等人,而日使獨出而保護之,其平日之利
    (用段派,更可知矣。)
    (合肥合肥,安能不授人口實乎?)
    (第一百一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眾罪犯 靳總理會敘兩親翁)
    
    
286**時間: 地點:
    (卻說徐總統迭下命令,黜免段系,至通緝罪魁以後,已與段系不留情面,遂又
    (陸續下令,罷免湖南督軍,兼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職,並將長江上游總司令
    (一缺,飭令裁撤,所有吳光新舊轄軍隊,由王占元妥為收束,借節軍費。)
    (同日,又褫奪吳炳湘原官,及勛位勛章,說他黨附徐樹錚等,不知遠嫌,有背
    (職務,雖經免職,未足蔽辜,應褫奪陸軍中將原官,暨勛位勛章,以示懲儆云
    (云。)
    (過了數天,已是八月三日,復由徐總統下令,解散安福俱樂部,令云:
    (  政黨為共和國家之通例,約法許集會結社之自由。)
    (安福俱樂部,具有政黨性質,自為法律所不禁。)
    (近年以來,迭據各省地方團體,函電紛陳,歷舉該部營私誤國,請予解散。)
    (政府以為黨見各有不同,自可毋庸深究。)
    (乃此次徐樹錚、曾毓雋等,稱兵構亂,所有參預密謀,籌濟餉項,皆為該部主
    (要黨員。)
    (觀其輕弄國兵,喋血畿甸,肆行無忌,但徇一黨之私,雖荼毒生靈,貽禍國家
    (,亦若有所不恤。)
    (是該部實為構亂機關,已屬逾越法律範圍,斷不能容其仍行存在。)
    (著京師衛戍總司令,步軍統領,京師警察廳,即將該部機關,實行解散。)
    (除已有令拿辦諸人外,其餘該部黨員,苟非確有附亂證據者,概予免究。)
    (其各省區,如設有該部支部者,並著各該省區地方長官,轉飭一律解散。)
    (此令。)
    (再進一步的辦法,就是撤換王揖唐了。)
    (徐總統不遽下令,但使國務院電致江蘇,將王揖唐的議和代表,即日撤銷,改
    (派江蘇督軍李純,為南北議和全權總代表,與廣東軍政府接洽和議。)
    (李純本與王揖唐有嫌,遂有一篇彈劾王揖唐文,電達中央。)
    (徐總統乃申令道:
    (  據江蘇督軍李純電呈:「王揖唐遣派黨徒,攜帶金錢,勾煽江蘇軍警及緝
    (私各營。)
    (並收買會匪,攜帶危險物,散佈揚州、鎮江省城一帶,以圖擾亂,均有確鑿證
    (據,請拿交法庭懲辦」等語。)
    (王揖唐經派充總代表職務,至為重要,乃竟勾煽軍警,多方圖亂,實屬大乾法
    (紀,除已由國務院撤銷總代表外,著即褫奪軍官,暨所得勛位勛章,由京外各
    (軍民長官,飭屬一體嚴緝務獲,依法懲辦。)
    (此令。)
    (王揖唐寓居滬上,距京甚遠,不比那小徐等人,留住京師,一時不能遠颺,權
    (避日本使館中。)
    (所以命令雖下,一體嚴緝,他卻四通八達,無地不可容身;就使仍居上海租界
    (內,亦為中國官吏勢力所不能達到的地點,怕甚麼國家通緝呢?這叫法外自由
    (。)
    (但徐總統承認曹、吳要求,除新舊國會未見解散明文外,餘已一律照辦。)
    (更因段派中尚有數人為曹、吳所指劾,因復連下二令道:
    (  前以安福俱樂部為擾亂機關,業有令實行解散,所有籍隸該俱樂部之方樞
    (、光雲錦、康士鐸、鄭蒐瞻、臧蔭鬆、張宣,或多方勾煽,贊助奸謀,或淆亂
    (是非,潛圖不逞,均屬附亂有據,著分別褫奪官職勛章,一律嚴緝,務獲懲辦
    (。)
    (其餘該部黨員,均查照前令,免予深究,務各濯磨砥礪,咸與維新。)
    (此令。)
    (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第三師師長陳文運,陸軍第九師師長魏宗瀚,第十
    (五師師長劉詢,謙威將軍張樹元,於此次徐樹錚稱兵近畿,甘心助亂,以致士
    (卒傷亡,生靈塗炭,均屬罪有應得。)
    (曲同豐、陳文運、魏宗瀚、劉詢、張樹元,著即褫奪軍官軍職暨所得勛位勛章
    (,交陸軍部依法懲辦,以伸軍紀。)
    (此令。)
    (令申所布,徒有具文,各犯官統聞風避去,近走津門,遠赴滬瀆,津、滬均有
    (外國租界,非中國法律所能及,鴻飛冥冥,弋人何篡?外人譏中國為紙糊章程
    (國,端的是不謬呢。)
    (章程國尚有章程,現今中國朝令暮更,並章程國三字,尚有愧辭。)
    (惟曹、吳所最痛恨的乃是小徐,小徐與段芝貴、曾毓雋等匿居日本使館,曹、
    (吳必欲外人交出,按法懲辦,因即迭呈徐總統請與日使館嚴重交涉。)
    (徐總統申飭外交部照會外交團,索交禍魁徐樹錚等十人。)
    (當經英、法、美三國公使分別復稱引渡罪魁事,引渡二字系含有交出意義,語
    (本《日本法典》。)
    (各使曾開會商議,意見不同,結果由各使自復,但稱:「本國使館,並未收納
    (此項人等」云云。)
    (外交部乃直致文日本使館,問他有無收留?日本公使竟據實答復,略云)
    (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志、姚震、姚國楨等
    (九人,咸來本使館懇求保護。)
    (本公使鑒於國際上之通義,及中國幾多往例,以為事情不得已而予以承認,決
    (定對於此等諸氏,加以保護。)
    (刻將此等諸氏,悉收容公使護衛隊營內,並嚴重戒告,在收容所內,萬不得再
    (干預一切政治,且斷絕與外部之交通。)
    (茲本使特通告於貴代理總長之前。)
    
    
287**時間: 地點:
    (此時外交總長陸徵祥稱病請假,由顏惠慶署理。)
    (本使此次之措置,超越政治上之趣旨,即此等諸氏所受之保護,決非基於附屬
    (政派之如何,而予以特別待遇,恰以該氏等不屬於政派之故,是以本使館不得
    (拒絕收容。)
    (本使並信貴部對於此等衷意,必有所諒解也。)
    (八月九日。)
    (外交部接到日使復文,又致書日使,與他辯論。)
    (略云:
    (  敝國政府,不能承認貴使本月九日通告之件,至為抱歉。)
    (刻敝國政府,正從事調查各罪犯之罪狀,一俟竣事,即將其犯罪證據,通知貴
    (使,請求引渡,並希望貴使勿令諸犯逃逸,或遷移他處藏匿為荷。)
    (日使得書,隔了數日,又復詞拒絕道:
    (  貴總長答復敝使,本月九日,關於收容徐樹錚等於帝國使署兵營之通告回
    (文,業已領悉。)
    (據稱:「貴國政府,不能承認敝使上次通告之件,且將以根據法律之罪狀,通
    (知敝使」云云。)
    (惟貴國大總統頒發捕拿該犯等之命令,係以政治為根據,故敝使署即視為政治
    (犯,而容納保護之。)
    (敝使並聲明無論彼等將受何等刑事罪名之控訴,敝使不能承認貴總長所請,將
    (彼等引渡也。)
    (自經日使兩番拒絕,徐總統亦無可奈何。)
    (就使曹、吳恨煞小徐,也不能親到東交民巷中把他拿來,只好忍氣吞聲,暫從
    (擱置。)
    (惟直、奉兩派,既並力推倒段系,自然格外親昵。)
    (當由兩派軍官,代為曹、張作撮合山,聯為婚媾。)
    (張有庶子,為第二姨太太所生,曹有庶女,亦為第二姨太太所出,年均幼稚,
    (好似一對金童玉女,先後下凡,特為兩豪家隱綰紅絲。)
    (後來張家行聘,曹家受聘,兩造禮儀,非常華麗,比那帝王時代的王侯,還要
    (加倍,中外報紙,傳為豔聞,這且無容絮述。)
    (且看後來何如?)
    (第三師師長吳佩孚,因時局糾紛,連年未定,特欲公諸國民,擬開國民大會,
    (解決時局,草定大綱八條,臚列如下:
    (  (一)定名。)
    (為國民大會。)
    (二)性質。)
    (由國民自行招集,不得用官署監督,以免官僚政客操縱把持。)
    (三)宗旨。)
    (取國民自決主義,凡統一善後,及制定憲法,與修正選舉方法及一切重大問題
    (,均由國民解決,地方不得借口破壞。)
    (四)會員。)
    (由全國各縣農工商會各會各舉一人,為初選所舉之人,不必以各本會為限。)
    (如無工商會,寧缺勿濫。)
    (再出全省合選五分之一,為複選。)
    (俟各省複選完竣,齊集天津或上海,成立開會。)
    (五)監督。)
    (由省縣農工商學各會長,互相監督,官府不得干涉。)
    (六)事務所。)
    (先由各省農工商學總會公同組織,為該省總事務所,再由總事務所電知各縣農
    (工商學各會,剋日成立各縣事務所。)
    (辦事細則,由該所自訂。)
    (七)經費。)
    (由各省縣自由經費項下開支。)
    (八)期限。)
    (以三個月內成立,開會限六個月,將第三條所列諸項,議決公佈,即行閉會。
    ()
    (並主張將南北新舊國會,一律取消,南北議和代表,一律裁撤。)
    (所有歷年一切糾紛,均由國民公決。)
    (看吳佩孚這番論調,本來是一篇絕好章程,不但編書人絕對贊成,就是全國四
    (萬萬同胞,也沒有不贊成的心理。)
    (試想中國自革命以來,既已改君主為民主,應該將全國主權,授諸國民全體,
    (為何袁項城要設籌安會,想做皇帝?為何徐樹錚等要組安福部,想包攬政權財
    (權軍權?這種行動,都為全國民心所不願。)
    (結果是袁氏失敗,洪憲皇帝私做了八十三日,終歸無成。)
    (徐樹錚頻年借款,頻年練兵,也弄到一敗塗地,寄身日本使館。)
    (可見軍閥家硬奪民權,終究是拗不過民心,民心所向,事必有成,民心所背,
    (事無不敗。)
    (不啻當頭棒喝,奈何各軍閥家尚然不悟?吳佩孚師長,既有此絕大主張,絕大
    (議案,豈不是中華民國一大曙光?無如他曲高和寡,言與心違,所以國民大會
    (四字,仍是個夢中幻想,徒托空談。)
    (又況段派推倒,權歸曹、張,曹、張也是武力主義,顧甚麼國民不國民?)
    (更兼西南一帶,黨派紛歧,若粤系,若桂系,若滇系黔系,倏合倏分。)
    (哪一個不想擴充地盤?哪一個不想把持權利?四川全省,地肥美,民殷富,不
    (啻一長江上源的金穴,三五軍閥,你爭我奪,攪得七亂八糟,周道剛為劉存厚
    (所逐,劉存厚為熊克武所擠,已如上文所述。)
    (至直、皖戰後,熊克武又被呂超排出,川軍即推呂超為總司令。)
    (熊克武心有不甘,復向劉存厚乞得援兵,再入川境。)
    (川民連遭兵燹,傾家蕩產,不可勝計。)
    (他如滇、黔、桂、粤各派,分裂以後,也是兵戈相見,互哄不休。)
    (此外各省督軍師長,表面上雖沒有如何爭擾,暗地上實都是懷著私謀。)
    (天未悔禍,民誰與治?欲要實做到民權主義,恐前途茫茫,不知再歷若干年,
    (方好達此目的呢。)
    (慷慨而談,彷彿高漸離擊筑聲。)
    
    
288**時間: 地點:
    (且說段派失勢,靳閣復興,靳雲鵬復由曹、張推舉,徐總統特任,起署國務總
    (理。)
    (閣員亦互有參換,外交總長陸徵祥,內務總長兼署交通總長田文烈等,並皆免
    (職,即任顏惠慶署外交總長,張志潭署內務總長,周自齊署財政總長,董康署
    (司法總長,范源濂署教育總長,王乃斌署農商總長,葉恭綽署交通總長,靳雲
    (鵬自兼署陸軍總長,內閣又算成立了。)
    (靳氏二次登台,更欲收攬時譽,力謀和平,特請徐總統不究既往,赦免安福部
    (餘支。)
    (徐總統乃有脅從罔治的赦文。)
    (靳氏復思履行前議,為南北統一計劃,請命總統,召曹、張兩使到京,商決時
    (局問題。)
    (曹錕、張作霖並皆應召,各乘專車入都,與靳相見。)
    (三親翁並會一堂,和氣融融,自然歡洽。)
    (嗣經徐總統下令,裁撤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缺,改任曹錕為直
    (魯豫巡閱使,與張作霖職權相同,副使就令吳佩孚升任。)
    (張作霖與吳佩孚,雖未免猜忌,但此時尚沒有甚麼惡感,所以中央超擢吳氏,
    (張亦不加異詞。)
    (獨吳氏主張的國民大會,被張作霖極力批斥,謂政府自有權衡,用什麼國民大
    (會,因此靳氏轉告吳佩孚,就把他一時偉議,無形打消。)
    (吳氏之與張反對,激成後來之武力統一政策,實自此始。)
    (只靳氏提議的南北統一,張作霖還表同情。)
    (曹錕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物,也即同聲附和,盡令靳氏一力做去。)
    (兩巡閱使駐京半個月,分電各省督軍,採集時議。)
    (這是表面上的虛文。)
    (各督軍派遣代表,趨集天津,曹、張就此出京,由靳雲鵬送至津門,即與各省
    (督軍代表,晤商一宵。)
    (各代表統順風敲鑼,何人敢持異議?那時曹、張喜氣洋洋,分道自歸原鎮,靳
    (總理也即還京,各代表亦統回本省去了。)
    (自靳總理還京以後,便想把南北統一計劃,積極進行,無如南方軍閥,已是黨
    (派紛歧,比前次議和時候,還要為難。)
    (滇、黔、粤、桂各成仇敵,舊國會一部分議員,離粤赴滇,自開國會,議決取
    (消岑春暄政務總裁職務,補選貴州督軍劉顯世為政務總裁。)
    (一國中有三國會,如何致治?劉本為廣東軍政府選入,未曾就職,仍與唐繼堯
    (唇齒相依,不願合入桂系,旋經北京靳總理,及南北議和總代表李督軍,一再
    (電勸,敦促和平,唐、劉二人乃通電各省,表明意見。)
    (文云:
    (  西南護法,於今三載,止兵言和,業已二週。)
    (因法律外交兩問題,迄無正當解決之法,以致和會久經停頓,時局愈益糾紛。
    ()
    (夫維持法紀,擁護國權,此吾輩夙抱之主張,亦國民應盡之天職。)
    (顧大義所在,雖昭若日星,而時勢變遷,則真意愈晦,是非莫辨,觀聽益淆。
    ()
    (吾輩救國護法之初衷,將無以大白於天下,而僉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圖,恐國
    (家前途,益敗壞而不可挽救。)
    (吾輩為貫徹主張計,謹掬真誠,鄭重宣言,以冀我全國父老兄弟之共鑒,特立
    (條件如下:(甲)關於收束時局之主張。)
    (一)南北和平辦法,應由正式和會解決。)
    (二)和議條件,以法律外交兩問題,為國本所關,須有正當之解決。)
    (乙)關於刷新政治根本救國之主張。)
    (一)宜將督軍以及其他特設兼轄地方之各種軍職,一律廢除,單設師旅長等統
    兵人員,直隸於陸軍部,專任行兵及國防事務。)
    (二)全國軍隊,應視國防財政情形,編為若干師旅,其餘冗兵,一律裁汰。)
    (裁兵事宜,特設軍事委員會,計劃執行。)
    (三)實行民治主義,雖在憲法未定以前,宜先籌辦各級地方自治,尊重人民團
    體,以確立平民政治之基礎,而實現國民平等自由之真精神。)
    (上列各條,繼堯、顯世,謹決心矢志,奉以周旋,邦人諸友,其有與我同志者
    (乎?吾輩當禱祀以期。)
    (至地方畛域,黨派異同,非所敢擇也。)
    (據這電文,似乎有條有理,一些兒不存私見,於是北方各省軍閥家,也有復電
    (相答,表示同情。)
    (正是:
    (  豈必心中期實踐,何妨紙上作高談。)
    (欲知復電中如何措詞,持至下回錄明。)
    (刑賞為國家大典,無論若何政體,要不能有功無賞,有罪無刑。)
    (獨自民國成立以來,法律已處於無權,冒功邀賞者,實繁有徒,而禍國殃民諸
    (罪犯,則往往為法律所不逮,就使中央政府,煌煌下令,而逋逃有藪,趨避有
    (方,烏從而緝捕之?試觀日本公使之容留九人,拒絕引渡,無論日使之是否依
    (法,但即中國之刑律而論,已等諸無足重輕之列,有罪不能加罰,何憚而不為
    (亂耶?吳佩孚之主張國民大會,此時尚有意求名,故倡議正大,但言之非艱,
    (行之維艱,即令吳氏坐言起行,恐未必能達目的,況掣肘者之群集其旁也。)
略 謂:(若夫靳翼青之主張統一,計非不善,滇黔二督之發表意見,語亦甚公,但終不
    (得完滿之結果者也,吾得而斷之曰)言不顧行,行不顧言。
    (第一百二十回 廢舊約收回俄租界 拚餘生驚逝李督軍)
    
    
289**時間: 地點:
    (卻說北方各省軍閥家,見了唐、劉兩人的通電,就由曹錕、張作霖兩使領銜,
    (復電滇黔,也說得娓娓可聽。)
    (文云:
    (  接讀通電,尊重和平,促成統一,語長心重,感佩良深。)
    (就中要點,尤以注重法律外交為解決時局之根本,群情所向,國本攸關。)
    (錕等分屬軍人,對於維持法紀,擁護國權,引為天職,敢不益動初心,勉從兩
    (君之後。)
    (所希望者,關於和議之進行,務期迅速,苟利於國,不尚空談,精神既同,形
    (式可略。)
    (此次西南興師,揭櫫者為二大義,一曰護法,一曰救國。)
    (南北當局,但能於法律問題,持平解決,所謂軍職問題,民治問題,均應根據
    (國會,及國會制定之憲法,逐漸實施,決不宜舍代表民意之機關,而於個人或
    (少數人之意思,為極端之主持,致添紛擾。)
    (是法律問題之研究,當以國會問題為根本,即軍職之存廢,及民治之施行,亦
    (當以國會為根本。)
    (現在新舊國會,怠棄職務,不能滿人民之希望;復以黨派關係,不足法定人數
    (,開會無期,而時效經過,尤為法理所不許。)
    (值此時局艱危之際,欲求救濟,舍依法改選,更無他道之可循。)
    (果能根據舊法,重召新會,護法之義既達,則統一之局立成,此宜注意者一也
    (。)
    (至於中國國家,實因列強均勢問題而存在,國際關係,與國家前途之興亡,至
    (為密切。)
    (前次滬會停滯,實以外交問題為主因,即北方內部之紛爭,亦由愛國者,與專
    (恃奧援,不知有國,只知有黨之軍閥,為公理與強權之決戰。)
    (試問自己良心,果能愛國否?差幸公理戰勝,違反民意之徒,業經匿跡銷聲。
    ()
    (嗣後中央外交之政策,應以民意為從違。)
    (談何容易?在南北分裂之際,無論對於何國所訂契約,皆應舉而訴諸輿論。)
    (國本既固,庶政始成,此應注意者二也。)
    (若夫和議方式,允宜以早日觀成為旨歸,軍事收束,特設委員會,尤為施行時
    (所必要。)
    (此皆中央屢征同意,期在必行,毋容過慮者也。)
    (總之時局日艱,民困已極,排難解紛,當得其道。)
    (凡我袍澤,果能及早覺悟,不事私爭,所謂護法救國之宗旨,均經圓滿解決,
    (則同心禦侮,共謀國是,人同此心,何敢自外?兩公主持和議,情真語摯,敬
    (佩之餘,用敢貢其一得,希即亮察。)
    (看這電文,也是斟情酌理,釋躁平矜,南北兩方,應該由此接近,可望和平。
    ()
    (及細覽語意,才知兩造仍多扞格,未盡通融。)
    (北方的主張,擬解散新舊國會,新國會為段派所組成,南方原是反對。)
    (但舊國會分徙滇、粤,方思恢復立法權,怎肯被他解散?是當然做不到的事情
    (。)
    (段氏的武力統一主義,南方向與抗爭,此時段派雖去,曹、張猶是軍閥家,怎
    (能使南方信服?況徐總統為新國會所產出,南方未肯承認,欲要南北和平,還
    (須改選總統,是又當然不易辦到的。)
    (所以雙方通電,仍是兩不相下,怎能遽達和平呢?詮釋甚明。)
    (湖南第七師及暫編一旅炮兵各一營,突在武穴騷動,當由馮玉祥率兵彈壓,始
    (得平定,即令變兵繳械遣散。)
    (旅長張敬湯,系張敬堯兄弟,前曾在湘敗逃,經中央明令通緝,至武穴兵變,
    (敬湯適暗中煽動,因所謀未遂,匿居漢中,被湖北督軍王占元察悉,派兵將敬
    (湯拘住,訊明罪狀,電呈中央,奉令准處死刑,當即就地槍斃。)
    (還有張敬堯舊部第二混成旅旅長劉振玉等,曾在寧鄉、安化、新化等縣,縱兵
    (焚掠,被各處災民告發,由湖南總司令部,遣兵拘獲,審訊屬實,亦即處死。
    ()
    (敘此兩事,證明張敬堯之不職。)
    (此外如保定、通縣、兗州等境,偶有兵變,多是安福部餘波,經地方長官剿撫
    (,幸皆蕩平。)
    (惟張勛已得脫然無罪,移住天津,因從前段氏檄文,有曹錕私勾張勛出京、重
    (謀復辟一語,便在津門通電聲辯。)
    (他由張雨帥保護,又想在軍閥界中佔據一席,所以有此辯論。)
    (其實是年力已衰,大福不再,還要乾甚麼富貴呢?復辟原屬非宜,但不忘故主
    (,情猶可原,此次辯論,多增其丑,真是何苦?)
    
    
290**時間: 地點:
    (且說外蒙古取消自治,已將一年,自徐樹錚到了庫倫,削奪前都護陳毅職權,
    (見一百十回。)
    (陳毅也不願辦事,索性離庫南歸。)
    (及樹錚還京主戰,事敗奔匿,不遑顧及外蒙,政府以陳毅駐庫有年,素稱熟手
    (,仍令暫署西北籌邊使,剋日赴庫。)
    (陳毅尚未到任,那外蒙又潛謀獨立,竟於九月十三日夜間,大放槍炮,自相慶
    (賀。)
    (幸駐庫司令褚其祥,派隊彈壓,拘住首犯二人,驅散餘眾,一面電達巡閱使曹
    (錕,詳報情形。)
    (曹錕便轉告中央,請撥餉濟助,並促陳毅蒞任,政府自然照辦。)
    (惟聞得外蒙為變,仍由俄人暗地唆使,俄新政府雖已戰勝舊黨,國亂未平,列
    (強均未承認,並因俄兵四出拓地,擾波蘭,窺印度,尤為列強所仇視,所以列
    (強勸告中國,與俄絕交,中政府恃有列強為助,樂得照允,遂由外交部出面,
    (呈請徐總統。)
    (徐總統因即下令道:
    (  據外交部呈稱:「比年以來,俄國戰團林立,黨派紛爭,統一民意政府迄
    (未組成。)
    (中、俄兩國正式邦交,暫難恢復。)
    (該國原有駐華使領等官,久已失其代表國家之資格,實無由繼續履行其負責之
    (任務,曾將此意,面告駐京俄使,並請即日明令宣佈,將現在之駐華俄國公使
    (領事等,停止待遇」等語。)
    (查原呈所稱各節,自屬實在情形,惟念中、俄兩國,壤地密邇,睦誼素敦,現
    (雖將該使領等停止待遇,而我國對俄國人民固友好如初,凡僑居我國安分俄民
    (,及其生命財產,自應照舊切實保護。)
    (對於該國內部政爭,仍守中立,並視協商國之趨向為準。)
    (至關於俄國租界暨中東鐵路用地,以及各地方僑居之俄國人民一切事宜,應由
    (主管各部,暨各省區長官,妥籌辦理。)
    (此令。)
    (駐京俄使庫達攝福,聞令以後,即致牒外交部,抗稱:中國背約,並責成中政
    (府妥護僑民。)
    (政府置不答復。)
    (但飭將各處所有俄國租界,一律收還,並向駐京各國公使處聲明,各公使均無
    (異言。)
    (俄使無可奈何,只得轉懇法國公使,代管俄產,法使不允。)
    (嗣是俄國租界,陸續由中國長官收受。)
    (天津本有俄租界,俄國僑民,雖然不能力拒,卻提出抗議條件,欲與中政府交
    (涉。)
    (東三省、哈爾濱、海參崴各俄商,且紛紛改掛法旗。)
    (俄商道勝銀行,亦托詞歸法國保護,不容中國接收。)
    (外交部因特照會法使,提出三事,請求法使履行,大綱如下:
    (  (一)根據於九月二十四日法使拒絕俄使庫達攝福請求法使代管俄產之事
    (,證明法國並非希望接管俄產之意。)
    (二)哈爾濱之法旗,系出於俄人規避接管之一種作用,對於法政府,未為何等
    讓渡之手續,故事實上不徹底。)
    (三)俄商濫用法旗,若吾國前往接收,轉涉及法國國徽尊嚴,故先行聲明,希
    望轉告其撤收法旗,以免因俄人關係,損及中、法完全無缺之睦誼。)
    (照會去後,再由交通總長葉恭綽,與華俄道勝銀行經理蘭德爾,改訂關係中東
    (鐵路的合同。)
    (此後中東鐵路,純歸商辦,中國得加入管理,俟至俄國政府統一告成,經中政
    (府承認後,方得另行議定。)
    (蘭德爾即作該路代表,簽字立約,於是哈爾濱道勝銀行及中東路公司所懸掛的
    (法旗,擬即撤去。)
    (法使亦有公文關照,令他撤下法旗。)
    (若俄國人民願將法旗懸掛,仍聽他自行決定。)
    (旋由駐京公使團,照會政府,正式承認中國對俄行動,得收回俄租界,惟議定
    (將俄使館之房屋,仍委前俄使庫達攝福管理,外交部不得不允。)
    (因此俄使庫達攝福,仍得寄居京師,不過國際上無代表資格,做了一個中國寓
    (公罷了。)
    (俄事方才就緒,那東南的江蘇省中,忽出了一種駭聞,令人驚疑得很,看官道
    (是何事?乃是李督軍突然自戕。)
    (事固可驚,筆亦突兀。)
    (李督軍純,因和議歷年未成,憤極成病,常患心疾,特保薦江寧鎮守使齊燮元
    (為會辦。)
    (燮元方在壯年,曾任第六師師長,頗能曲承李意,李故引為心腹,遇有軍國重
    (事,往往召入密問,不啻一幕下參謀。)
    (至段系失敗,安徽督軍兼長江巡閱使倪嗣衝,亦為段系中人,跡涉嫌疑,年亦
    (衰邁,自請辭職歸休。)
    (徐總統乃命張文生暫署安徽督軍,並將長江巡閱使一職,令李兼任。)
    (長江巡閱使,本來是徒有虛名,未得實權,李純不願就此職銜,遂派參謀長何
    (恩溥赴京,晉謁總統,代辭長江巡閱使一席,且並議和總代表兼差,亦願告辭
    (,請徐總統另派重員。)
    (徐總統不允所請,但已窺透李純隱衷,特將長江巡閱使裁去,改任李純為蘇、
    (皖、贑巡閱使,齊燮元為副使,李純始受命就任。)
    (但江西督軍陳光遠,本與李純比肩共事,驀聞李純權出己上,並要聽他指揮,
    (當然心中不服,有「情願歸鄂,不願歸蘇」的宣言。)
    (新署皖督的張文生,久綰兵符,向為張、倪部下的健將,亦抗辭不服李純。)
    (蘇省士紳,又謂)
徐總統:李純生平,素稱不預民政。
    (因即乘機拍電,請他移駐九江、當涂等處。)
    (電文中語含有諷辭。)
    (李純受了種種刺激,益覺煩懑不寧。)
    (高而益危。)
    (江蘇財政廳長俞紀琦,為蘇人所不喜,屢加譏議,省長齊耀琳,更與李純意見
    (相左,呈請中央乞許辭職。)
    (李純因保王克敏為省長,蘇人大嘩,競稱克敏為嫖賭好手,如何得為江蘇長官
    (?遂極力反對,函電紛馳。)
    (政府顧全民意,不用王克敏,好在薦牘上面,另有王瑚作陪。)
    (王瑚曾為京兆尹,尚副民望,故政府特任王瑚為江蘇省長,群議乃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純以俞紀琦未孚物議,更保張文龢為財政廳長,惹得
    (蘇人又復大嘩。)
    (相傳文龢原籍江西,夙工諂媚,當李純督贑時,文龢得族人介紹,入謁督轅,
    (參見後即嗚咽不止。)
    (純驚問原因,文龢泣答道)
王克敏:督帥貌肖先父,故不禁感觸,悲從中來。
    (李純還道他真有孝思,即認為義子,委任他為煙酒公賣局局長,尋復薦任兩淮
    (鹽運使,至此復舉為財政廳長。)
    (未免營私。)
    (蘇人向工言論,並有蘇人治蘇的意見,乘此尋瑕指隙,大聲呼斥,不但痛詬文
    (龢,並且力詆李純,拍致府院的電文,絡繹不絕。)
    (就中有兩電最為激烈,由小子節錄如下:
    (  江蘇公民致大總統國務院文云:直、皖戰起,李督借詞籌餉,百計斂財,
    (其始違法越權,委議會查辦劣跡昭著之俞紀琦為財政廳長,人民驚駭,一致反
    (對;近又報載力保文龢。)
    (查文龢為李督乾兒,其為人卑鄙齷齪,姑不具論,而秉性貪婪,擅長諂媚,若
    (竟成為事實,以墨吏管財政,恃武人為護符,三千萬人民生活源泉,豈可復問
    (?報紙又迭載:「李督派員向上海匯豐銀行等,借外債一百五十萬,以某項省
    (產作抵」等語。)
    (借債須經會議通過,為法律所規定,以省產抵借外債,情事何等重大?)
    (如果屬實,為喪權玩法之尤,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用特明白宣告,中央果循
    (李督之請,任文龢為江蘇財政廳長,文龢一日在任,吾蘇人一日不納稅。)
    (至借債一節,如果以江蘇省產作抵,既未經過法定手續,我蘇人當然不能承認
    (。)
    (江蘇人民,困於水火久矣,痛極惟有呼天,相忍何以為國?今李督方迭次托病
    (請假,又報載其力保文龢,以去就爭,應請中央明令,准其休息,以蘇民命而
    (惠地方。)
    (江蘇幸甚。)
    (南匯公民致大總統、國務院、財政部云:報載李督力保文龢財廳,以去就相要
    (,蘇民聞之,同深駭異。)
    (文龢為李督乾兒,卑鄙無恥,不惜謂他人父,人格如此,操守可知。)
    (財政關系一省命脈,豈堪假手貪鄙小人?如果見諸事實,蘇民誓不承認。)
    (且江蘇者,江蘇人之江蘇,非督軍所得而私。)
    (李督身任兼圻,竟視江蘇為個人私產,並借以為要挾中央之具,見解之謬,一
    (至於此,專橫之態,溢於言外!既以去就相要於前,我蘇民本不樂有此奪主之
    (喧賓,中央亦何貴有此跋扈之藩鎮?應請明令解職,以遂其願。)
    (如中央甘受脅迫,果徇其請,則直認江蘇為李督一人之江蘇,而非江蘇人之江
    (蘇,我蘇民有權,還問中央果要三千萬人民為盡義務否?三千萬人民為之豢養
    (否?博一督軍之歡心,失三千萬人民,孰得孰失?惟中央圖之!)
    (以上兩電,攻擊李督,語語厲害,原令當局難受。)
古 人:(但古人有言)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近今的熱心利祿諸徒,多執此兩語為秘訣,李督軍果不蹈此習,獨知自好,何
    (妨改過不吝,就把張文龢捨去,否則解組歸田,盡可自適,為什麼負氣自戕,
    (效那匹夫匹婦的短見呢?說得甚是。)
    (據督轅中人傳言:李純元配王夫人,為民家女,伉儷甚諧,嗣因叔父無子,由
    (純兼祧兩房,因復娶孫氏為次妻。)
    (王夫人產女不育,孫竟無出,乃陸續納入四妾,名為春風、夏雨、秋月、冬雪
    (。)
    (就中惟春風為最寵,貌亦最勝,粗知文字,能佐純治公事,四妾亦不聞生男。
    ()
    (惟純與元配王氏,始終和好,無詬誶聲,蘇、浙一役幾至開戰,虧得王夫人從
    (旁解勸,才得讓步罷兵。)
    (莫謂世間無賢婦。)
    (純弟字桂山,得兄提拔,官至中將,平時友於甚篤,同牀共被,有漢朝姜肱遺
    (風。)
    (平時純自奉儉約,頗好時譽,督贑時深得贑人愛戴,及移節江蘇,卻也按部就
    (班,並不少改。)
    (每聞國家亂事,輒唏噓不已,尤留心京、滬各報,謂報中所載,毀譽各詞,可
    (作諍友,不當屏諸不觀。)
    (至保薦省長財長兩席,大遭蘇人反對,詬詈百出,並載報端,純一閱及,往往
    (淚下。)
    (十月初旬,乃弟桂山,由京返蘇,純與言家事,並將來產業佈置,詳囑無遺。
    ()
    (內弟王某,充某旅營長,由純召他到署,嗚咽與語道)
王克敏:我的督軍不能做,你的營長,亦乾不下去。現我令軍需課撥洋七千元,給汝回家
    ,汝購置田產,亦可過活,何必在此取咎呢。
    (王夫人在側,聽他語帶蹺蹊,不免瑣問。)
三夫人:(純歎息道)人心如此,世無公道,我命已活不了,何必多問。
    (王夫人不敢復言。)
    (唯看他氣色,甚覺有異,不過隨時防範罷了。)
    (十一日上午,純詢左右,謂)
略 謂:我有勃林手槍一枝,曾送機器局修理,現修好否?
    (左右奉諭,即電詢機器局。)
    (少頃,即有局員將槍送來,經純察視,收藏小皮箱內。)
略 謂:(下午三時,純索閱上海各報,報上又載有評斥自己等事,即頓足大哭道)我蒞
    蘇數年,撫衷自問,良心上實可對得住蘇人,今為一財政廳長,這般毀我名譽,
    我有何面目見人?人生名譽為第二生命,乃無端辱我,我活著還有何趣呢?
    (王夫人聞言,料知自己不能勸慰,急命人請齊燮元等,到來苦勸。)
    (純終不答一詞,齊等辭退。)
    (黃昏後,純又召入秘書,囑擬一電,拍致北京,自述病難痊癒,保齊燮元暫代
    (江蘇督軍。)
    (秘書應聲退出。)
    (純又自寫書函多件,置諸抽屜,始入內就寢。)
    (至四下鐘後,一聲怪響,出自牀中,王夫人從夢中驚醒,起呼李督,已是面色
    (慘變,不省人事,只有雙目開著,尚帶著兩行淚痕,急得王夫人魂魄飛揚,忙
    (召眷屬入視,都不知是何隱症,立派人延請軍醫診治。)
    (醫士須藤,至六時始到,解開純衣,察聽肺部,猛見衣上血跡淋漓,才知是中
    (槍畢命。)
    (再從牀中檢視,到了枕底,得著一勃林手槍,即日間從機局取來的危險品,須
    (藤驗視脈息,及口中呼吸,已毫無影響,眼見得不可救藥了。)
    (嗚呼哀哉!年只四十有六,並無子嗣。)
    (小子有詩歎道:
    (  無端拚死太無名,寧有男兒不樂生?)
    (疑案到今仍未破,江南流水尚吞聲。)
    (李督歿後,謠傳不一,或說是由仇人所刺,或說他妻妾中有曖昧情事,連齊幫
    (辦也不能無嫌。)
    (究竟是何緣由?容小子調查證據,再行續編。)
    (所有李督遺書,及中央恤典,俱待下回發表。)
    (看官少安毋躁,改日出書請教。)
    (德租界收回後,又得收回俄租界,以龐然自大之俄公使,至此且智盡能索,無
    (由逞威,是真中國自強之一大機會。)
    (假使國是更新,黨爭不作,合群策群力以圖之,則三年小成,十年大成,張國
    (權,雪國恥,亦非難事。)
    (奈何名為民國,權歸武人,壟斷富貴之不足,甚至互相仇殺,喋血不休,貧弱
    (如中國,何堪屢亂?即使外人自遭變故,無暇瓜分,恐神州大陸,亦將有銅駝
    (荊棘之歎矣。)
    (李純雖不能無疵,要不得謂非軍閥之翹楚,是何刺激,竟至自戕?就中必有特
    (別情由,以致暴亡,若只為和議之無成,蘇人之反對,遽爾輕生,想不盡然。
    ()
    (然如李督軍者,猶不得其死,而一般軍閥家,亦可以自反矣!)
    (第一百二十一回 月色昏黃秀山戕命 牌聲歷碌撫萬運籌)
    (上回書中說到李秀山巡閱使,因感於民國成立以來,軍閥交哄,民不聊生,本
    (人雖受北方政府委任,主持南北和議,卻因雙方意見,根本不能相容,以致和
    (議徒有虛聲,實際上卻一無成績,心中鬱懑之極,不免常向部下一班將士,和
    (巡署中幕僚們,吐些牢騷口氣。)
    (湊巧為了撤換財政廳長,引起各界鳴鼓而攻,甚有停止納稅的表示,李純益發
    (懊惱異常。)
    (原來民國軍閥中,李純出身漁家,年輕時候,曾以挑販鮮魚為業,事業雖小,
    (卻比其他出身強盜、樂戶、推車、賣藥之輩,究有雅俗之判,高下之分。)
    (漁樵耕讀,都是雅事,此李純之所以為高尚也,說來絕倒。)
    (李純生性忠厚,尚知愛國惜民,歷任封疆,時經數載,也不過積了幾百萬家當
    (,幾百萬猶以為少,是挖苦,不是恭維。)
    (比較起來,也可謂庸中佼佼、鐵中錚錚的了。)
    (在李純自己想來,各省軍閥,何等橫暴,怎樣威福,多少人吃他們的虧辱,卻
    (都敢怒而不敢言,一般的有人歌功頌德,崇拜揄揚。)
    (本人出身清高,凡事不肯十分作惡,平心而論,總算對得住江南人民,江南人
    (民得了我這樣的好官長,難道還不算天大的福運?誰料他們得福不知,天良喪
    (盡,為了一個財政廳長,竟敢和我反起臉來,函電交馳的,把我攻擊得體無完
    (膚。)
    (這等百姓,真可算得天字第一號的狡民了。)
    (早知如此,我李純就該瞧瞧別人的樣,任心任意的,多作幾件惡事,怕不將江
    (蘇省的地皮,鏟低個三四尺,我李純的家產,至少也可弄它三五千萬,難道這
    (批狡民,還能趕上巡轅,把我咬去半斤五兩的皮肉不成?他想到這裡,愈覺懊
    (恨不堪,恨到極處,不免有幾句厭世議論,發生出來。)
    (幾句空話,竟作老齊栽誣的憑據,是以君子慎言語也。)
    (人家聽了,也只有再三勸慰,說什麼公道總在人心,巡帥國家柱石,也犯不著
    (和這批無知無識的愚民,去計較是非。)
    (這等說話,也算善於勸諫的了,無奈李純生長山水之間,久執樵漁之業,謔而
    (虐。)
    (倒是一個耿直的漢子,心有所恨,一時間排解不開,憑他們怎樣開導,也只當
    (作耳邊風,並不十分理會。)
    (他那方寸之間,兀自鬱鬱不樂的,不曉要怎樣才好。)
    (這時,衙門中人,和他家中幾位姨太太,見大帥如此煩惱,也都懷鬼胎兒似的
    (,誰也不敢象平時般開心取樂,只弄得衙門內外,威儀嚴肅,寂靜無嘩起來。
    ()
    (豈知天人有感應之理,人的念頭,往往和天的施行,互相聯合。)
    (那李純心有感觸,對人便說點厭世自殺的話頭兒。)
    (列公請想,民國以來,只有殘民自肥的軍閥,豈有因公自刎的長官,萬一真有
    (其人,不但開民國史的新記錄,也且替各省軍政長官,保存一點顏面,管他死
    (得值與不值,該與不該,誰還忍心批評他的是非得失呢?慨乎言之!然而這到
    (底還是不易碰到的事情,李純雖賢,究竟未必有此愛國愛民的熱忱,作者立誓
    (不打一句誑言。)
    (原來李純之死,的的確確,有一重秘密的黑幕在內。)
    (雖然李純因有自刎的謠傳,得了一個身後的盛名,但是大丈夫來要清,去要白
    (,象李純這等冤死,反加以自刎之名,究竟還是生死不明,地下有知,恐也未
    (必能夠瞑目咧。)
    (按本書上回臨了,說李純自殺,原有許多物議,須待調查明白云云。)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