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 至 第二八〇
271**時間: 地點:
(卻說各省抵制日貨,一致進行,再接再厲。)
(閩省學生,亦常至各商家調查貨品,見有日貨,便即毀去。)
(日本曾與前清訂約,有福建全省,不得讓與外人的條文,因此日人視全閩為勢
(力範圍,格外注意。)
(僑居閩中的日商,因來貨躉積,不能銷售,已是忿懑得很;更聞中國學生檢查
(嚴密,越加憤恨,遂邀集數十人,持械尋釁。)
(民國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下午,遊行城市,適遇學生等排斥日貨,便即下手行兇
(,擊傷學生七人。)
(站崗警察,急往彈壓,他竟不服解勸,當場取出手槍,撲通一聲,立將警察一
(人擊倒,彈中要害,嗚呼畢命。)
(還有路人趨過,命該遭晦,也為流彈所傷。)
(警察見已擾事,索性大吹警笛,號召許多同事,分頭拿捕,拘住兇手三名,一
(叫作福田原藏,一叫作興津良郎,一叫作山本小四郎,當即押往交涉署,由交
(涉員轉送日本領事署,並將事實電達政府,請向駐京日使,嚴行交涉。)
(駐閩日本領事,袒護兇手,反電請本國政府,派艦至閩,保護僑民。)
(日政府不問情由,即調發軍艦來華。)
(真是強權世界。)
(閩人大嘩,又由交涉員電告中央。)
(政府連得急電,便令外交部照會日使,提出抗議。)
(日使總算親到外交部公署,聲明閩案交涉,已奉本國訓令,決定先派專員,赴
(閩調查真相,以便開始談判。)
(此項專員,除由外務省遴派一名外,並由駐京日使館加派一名,會同前往。)
(所有本國軍艦,已經出發,礙難中止。)
(惟艦隊上陸,已有電商阻云云。)
(外交部只好依從,惟亦派出部員王鴻年、沈覲扆等,赴閩調查。)
(為此一番釁隙,北京中學以上各校學生,全體告假,出外遊行演講,謂)
略 謂:日人無端殺人,蔑理已甚,應喚起全國同胞,一體拒日。
(各省學生,先後響應,並皆遊行演講,表示決心。)
(就是閩省學生,前已發行《學術週刊》,提倡愛國,至此復宣佈戒嚴,示與日
(人決絕。)
(官廳恐他釀成大禍,即取締《學術週刊》,勒令停止,並將報社發封。)
(各學生等,遂皆罷課,風潮沿及濟南。)
(濟南學生聯合會,正為著青島問題,常懷憤激。)
(此次聞閩中又生交涉,越覺不平,擬開國民大會,並山東全省學生聯合會大會
(,誓抗日本。)
(事被官廳阻止,也一律罷課,且擬遊行演講,致與軍警發生衝突。)
(有好幾個學生,被毆受傷。)
(學生以日人無理,尚有可原,軍警同為國民,乃甘心作倀,實屬可惡,決計與
(他大開交涉。)
(官廳卻也知屈,特浼教育會代作調人,允許學生要求,始得和平解決。)
(惟閩中一案,明明是曲在日人,日領事恃強違理,非但不肯將兇手抵命,反去
(電請軍艦,來閩示威。)
(一經日政府派員調查,也覺得福田原藏等,所為不合,獨未肯宣付懲戒,反令
(日艦,游弋閩江,逗留不歸。)
(中國外交部迭次抗爭,乃始下令撤退,並在東京、北京、福州三處,聲明一種
(理由,略云:
( 帝國政府,曩因福州事變突發之結果,該地形勢極為險惡,深恐對於我國
(僑民,仍頻加迫害,僑民毆傷學生,擊死警察,反說閩人要迫害僑民,理由安
(在?特不得已派遣軍艦,前赴該地,以膺我僑民保護之責。)
(惟最近按報告雲,該地情狀,漸歸平穩,當無上述之懸念。)
(帝國政府深加考量,特於此際決定先行撤退該地之帝國軍艦,此由帝國政府考
(察實際情況,自進而所決行者也。)
(帝國政府中心,切望中國官廳對於各地秩序之維持,與我僑民之保護,更加一
(層充分之盡瘁,幸勿再生事態,使帝國政府為保護我僑民利益之被迫害,再至
(不得已而派軍艦焉。)
(看這口脗,好似日僑並未犯罪,全然為閩人所欺凌;並咎及中國官廳,不肯極
(力保護,所以派艦來華,為自護計。)
(好一種強詞奪理,是己非人!最後還說出再派軍艦一語,明明是張皇威力,預
(示恫嚇。)
(中國雖弱,人心未死,瞧到這般語意,難道就俯首帖耳,聽他架誣嗎?各省民
(氣,激昂如故,就是外交部亦調查確實,再向駐京日使,提出撤領、懲凶、賠
(償、道歉四項,要他履行。)
(日使一味延宕,反謂)
代 表:我國各省官吏,不肯取締排日人民,應該罷斥,並須由政府保證,永遠不排日貨
。
(兩方面各執一詞,茫無結果,時已為民國八年終期了。)
(政府東借西掇,勉過年關,正要預備賀歲,忽聞前代總統馮國璋病歿京邸,大
(眾記念舊情,免不得親去弔奠。)
(就是徐總統也派員致賻,素車白馬,稱盛一時。)
(原來馮下野後,仍常往來京師,猝然抱病,不及歸鄉,遂致在京逝世。)
(馮雖無甚功業,究竟代理總統一年,故特敘其終。)
(越二日,即系民國九年元旦,政府停止辦公數日,一經銷假,便由駐京日使遞
(到公文,大略如下:
( 聯合國對德講和條約,業於本月十日交換批准,凡在該批准約文上署名之
(各國間,完全發生效力。)
(日本依該講和條約第四編第八款,關於山東條約,即第一百五十六條乃至第一
(百五十八條之規定,由日本政府完全繼承膠州灣租借權,及德意志在山東所享
(有之一切利權。)
(日本政府確信中國政府對於繼承上列權利一節,必定予以承認。)
(蓋以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所締結之中日條約中,關於山東省部分之第一條,
(曾有明文規定云:中國政府允諾日後日本國政府擬向德國政府協定之所有關於
(山東省依據條約,或其他關係於中國政府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與等項處分,概
(行承認故也。)
(以上權利,交還中國政府。)
(至關於此事,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兩國所交還膠州灣換文中,曾言明:日本
(政府於現下之戰役終結後,膠州灣租借地,全然歸日本國自由處分之時,於下
(開條件之下,將該租借地交還中國。)
(一)以膠州灣全部開放為商港。)
(二)在日本國政府指定之地區,設置日本專管租界。)
(三)如列國希望共同租界,可另行設置。)
(四)此外關於德國之營造物,及財產之處分,並其他之條件手續等,於實行交
還之先,日本政府應行協定。)
(是以日本政府為決定交還關於膠州灣租借地,及其他在山東各種權利之具體的
(手續起見,提議中、日間從速開始交涉,深信必得中國政府之允諾也。)
(公文中既雲交還,又雲繼承德國舊有一切權利,是明明欲佔領膠澳,不過塗飾
(人目,以為日本承受權利,乃是一個租借權,並非絕對的領土權。)
(然試問向人假物,輾轉借用,原物未歸故主,但聲明由何人所借,便好算得交
(還嗎?)
272**時間: 地點:
(此時外交總長陸徵祥等,尚在巴黎,因為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諸國,和
(議尚未就緒,所以留待簽字,不得遽歸。)
(外交部次長陳箓,當將日使來文,提交國務會議。)
(國務員樂得推諉,統說待陸總長回國,再定辦法,因此把來文暫行擱起,不即
(答復。)
(廣東軍政府,聞悉此事,也電致北京,反對山東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文
(云:
( 迭據報載,日使向北京政府交涉聲明協約國對德條約,已發生效力,日政
(府自己完全繼承租借膠州權,並德國在山東各種權利等語。)
(查我國拒絕簽字和約,正當此點。)
(如果謬然承認,則前此舉國呼號拒絕簽約之功,隳於一旦。)
(即友邦之表同情於我者,至此亦失希望,後患何堪設想?如果日使有提出上列
(各節情事,亟應否認,並一面妥籌方法。)
(再查此案我國正擬提出萬國聯盟申訴,去年盛傳日使向北京政府直接交涉,當
(即電詢,旋准尊處電復:「青島問題,關係至重,斷不敢掉以輕心,現在並無
(直接交涉之事」等語。)
273**時間: 地點:
(此時更宜堅持初旨,求最後勝利。)
(究竟現在日使有無提出?尊處如何對付?國脈主權所關,國人惴惴,特電奉詢
(,統盼示復!)
(南北政府,雖似對峙,惟為對外起見,仍然主張聯絡,所以對德和約,也嘗以
(不簽字為正當。)
(前次通電聲明,與北京政府論調相同,至此更反對中、日直接交涉,一再致電
(。)
(當由北京政府答復,決計堅持。)
(待到一月二十五日,外交總長陸徵祥自歐洲乘輪回京,謁見徐總統,報稱德奧
(和約經過情形,尚有餘事未了,留同僚顧維鈞等在歐辦理。)
(徐總統慰勞有加,並與談及山東交涉。)
陸總長:(陸總長亦謂)不便與議,只好徐待時機,再行解決。
(於是日使提案,仍復懸擱不理。)
(惟西北邊防,日益吃緊,俄國新舊二黨,屢在西伯利亞境內,交戰不休。)
(政府已將防邊護路各要件,迭經討論,適值陸總長回國,因再公開會議,決定
(辦法。)
(從前西伯利亞鐵路,接入黑龍江、吉林兩省,為俄人所築,吉黑境內,稱為中
(東鐵路,鐵路總辦,當然歸俄人主任。)
(西伯利亞有亂,免不得順道長驅,突入黑吉,故政府時為擔憂。)
(自經陸總長列席議決,即由外交部名義,備具正式公文,向協約國正式申明:
((一)中東路屬我國領土全權,不容第二國施行統治權。)
(二)俄員霍爾瓦特,僅為鐵路坐辦,無擔負國家統治之權能。)
(三)按照鐵路合同,公司俄員及沿線僑居中外人民,應由我國完全保護。)
(除這三事宣告各國外,又分電奉天、吉林、黑龍江、新疆四省督軍,及現駐庫
(倫西北籌邊使徐樹錚等,令他厚集軍隊,極力防邊。)
(籌備的款,實行護路;並應監視中東路總辦霍爾瓦特,勿任有逾軌舉動。)
(種種辦法,無非是思患預防的要著。)
(可巧呼倫貝爾特別區域,亦恐俄亂擾入,願將特別區域的名目取消,歸屬中政
(府指揮。)
(這呼倫貝爾地方,本在黑龍江西北,向屬黑龍江省管轄,自俄人垂涎此地,硬
(要中國與他定約,承認呼倫貝爾為特別區域,以便逐漸染指。)
(及俄亂一起,該地總管協領,自知站立不住,乃與暫護呼倫貝爾副都統貴福熟
(商,托使電請中央。)
(貴福乃先咨呈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暨黑龍江督軍孫烈臣,間接傳遞呈文,到
(了京師。)
(與外蒙情形相似。)
(徐總統當然欣慰,便即下令道:
( 據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黑龍江督軍孫烈臣,呈稱:
( 「據暫護呼倫貝爾副都統貴福咨呈:竊查呼倫貝爾,向屬中國完全領土,
(隸黑龍江省管轄,自改置特別區域以來,政治迄未發達,自非悉聽中央政府主
(持,不足以臻治理。)
(茲據全旗總管協領左右兩廳廳長幫辦等會議多次,僉謂取消特別區域,並取消
(中俄會訂條件,實為萬世永賴之圖,因推左廳廳長成德,右廳廳長巴嘎巴迪,
(索倫左翼總管榮安,索倫右翼總管凌陞等,代表全體,吁懇轉電中央,准將呼
(倫貝爾特別區域取消,以後一切政治,聽候中央政府核定。)
(其中華民國四年中俄會訂呼倫貝爾條件,原為特別區域而設,今既自願取消特
(別區域,則該條件當然無效,應請一並作廢,伏乞鑒核轉呈」等語。)
(核閱來呈,情詞懇摯,具見深明大義,應即俯如所請,以順群情。)
(所有善後一切事宜,著該使等會商主管各部院,察酌情形,分別妥籌,呈候核
(定施行。)
(總期五族一家,咸沾樂利,用廣國家大同之化,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令下數日,又任命貴福為呼倫貝爾副都統,張奎武為呼倫貝爾鎮守使,鍾毓督
(辦呼倫貝爾善後事宜。)
(嗣復經黑龍江督軍孫烈臣電達中央,請援照舊制,設立呼倫、臚濱兩縣,並改
(吉拉林設治局為室韋縣,當由政府交與內務部核辦。)
(從前光緒三十四年間,原設呼倫、臚濱兩府,及吉拉林設治局,局址系唐時室
(韋國故都,因以名縣。)
(內務部看到黑督呈文,並沒有甚麼關礙,當然贊同,即復呈總統府核准,下一
(指令,飭照呼倫貝爾原管區域,設置呼倫、臚濱、室韋三縣,統歸呼倫貝爾善
(後督辦管轄,這且不必細表。)
(惟俄國新舊交爭,兩邊設立政府,新黨占住俄都彼得格勒,仍在歐洲東北原境
(。)
(舊黨失去舊都,移居西伯利亞,組織臨時政府,暫就鄂穆斯克地方為住址,旋
(又遷至伊爾庫次克。)
(偏新黨節節取,舊黨屢戰屢敗,幾至不支,再經伊爾庫次克境內的社會黨,目
(睹舊黨失勢,竟與新黨過激派聯絡,驟起革命,推翻舊政府。)
(舊政府領袖柯爾恰克將軍等,統皆逃散,不能成軍。)
(俄國新政府既占優勢,自謂划除一切階級,以農人為本位,故號為勞農政府。
()
(且因俄都彼得格勒偏據歐洲,改就俄國從前舊都莫斯科為根據地,一面聲告各
(國,除舊有土地外,不致相侵。)
(協約各國,本皆派兵至海參崴,出次西伯利亞,防禦俄亂。)
(事見前文。)
(美國因俄新政府既已聲明,不侵外人,當即將西伯利亞駐屯軍,全數撤回。)
(獨日本政府不願撤兵,反且增兵,別寓深意。)
(遂牒告美國政府,略謂:「日本處境,與美國不同。)
(就俄國過激派現勢觀察,實足危及日本安全,故日政府決定增派五千補充隊,
(駐防西伯利亞東端」雲雲。)
(美國也不暇理論,撤兵自去。)
(獨中國前與日本協商,訂定中日軍事協定條件,所派軍隊,不能自由往返,屢
(經廣東軍政府通電反對,國務院乃電復廣東,內稱)
內 稱:軍事協定,原為防止德、奧起見,現在各國駐俄軍隊,業經分起撤退,我國軍隊
自當與各國一致行動,待至全隊撤回,即為軍事協定終止的期間。
(但日本不肯退軍,中國亦當被牽制,甚至日本二次宣言,謂西伯利亞的政局,
(影響波及滿洲、朝鮮,危及日本僑民,所以不便撤兵。)
(已視滿洲為朝鮮第二了!必待滿洲、朝鮮,脫除危險,日僑生命財產,可得安
(全,並由俄政府擔保交通自由,方好撤回西伯利亞屯兵。)
(中政府得聞宣言,也覺不能容忍,即由外交部出與抗議,略云:
( 貴國關於西伯利亞撤退之時機,有滿洲、朝鮮並稱之名詞,查朝鮮系與日
(合邦者,本國不應過問,而滿洲系東三省,系吾國行省之一部,豈容有此連續
(之記載?實屬蔑視吾國主權,特此抗議!)
內 稱:(這抗議書齎交日使,日使延宕了好幾日,方致一復文,還說)由中國誤解,或
誤譯日文,亦未可知。我帝國宣言中,並述滿洲、朝鮮,不過指摘俄亂影響,始
及滿洲,繼及朝鮮,足危害我日本僑民,並無蔑視中國東三省主權。
(看官試想,此等辯詞,果有理沒有理麼?正是:
( 畢竟野心謀拓土,但誇利口太欺人。)
(為了日本種種恃強,遂致中國內地,常有排日風潮,欲知詳情,且看下回便知
(。)
(日人毆傷學生,槍斃警察,尚欲調派軍艦,來華示威,假使易地處此,試問日
(人將如何辦理乎?夫俄與日本,皆強國也,前清之季,交相憑陵。)
(迨民國紀元,又牽率而來,俄染指於北,日垂涎於東,中政府之受其要挾,窮
(無所訴,視俄固猶日也。)
(乃俄亂驟起,土宇分崩,外蒙離俄而取消自治,呼倫貝爾亦離俄而取消特別區
(域,可見強弱無常,暴興者未必不暴僕。)
(況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又同處亞東,胡不思唇齒之誼,而屢與中國為難耶
(?日人日人,其亦可少休也歟!)
(第一百十三回 對日使迭開交涉 為魯案公議復書)
274**時間: 地點:
(卻說各省學潮,迭起不已,大半為了中日交涉,相率爭嘩。)
(一是魯案,一是閩案,兩案俱未解決。)
(天津學生,屢次求見省長,要請轉電政府,與日本嚴重理論。)
(省長不允接見,反派衛隊驅散學生,甚至毆傷數名。)
(天津各校,遂全體罷學。)
(北京各校,亦依次響應,公舉代表,謁見國務總理。)
(靳雲鵬雖未拒絕,但也不過支吾對付。)
(學生等複游行演講,被大隊軍警干涉,驅入天安門嚴守,待至天暮,始得釋放
(。)
(學生未肯罷休,仍然四處鼓吹,一意排日,有時為軍警拘去,終不少屈。)
(嗣是上海、安慶、杭州各校,亦往往因嚴查日貨,發生衝突,政府不得已下一
(禁令,不許學生干政,令云:
( 近年以來,學潮頹靡,法紀不張,以諸生雋異之姿,動輒聚眾暴行,自由
(行動,國家作育英髦,期望至切,迭經明令剴切誥誡,申明約束,深冀其濯磨
(砥礪,勉為異日致用之才,諸生等果知自愛愛國,當亦憬然愧悟。)
(乃據京師警察廳報告,本月四日,京師各校學生,有在前門外排列演說,阻斷
(交通,並有擊毀車輛毆傷行人情事)
(而日前直隸省長,亦有學生包圍公署,擊傷警衛,不服制止之報告,似此擾亂
(秩序,顯乾法紀,菁莪之選,淪於榛棘,甚為諸生惜之!自來學生干政,例禁
(綦嚴,誠以向學之年,質性未定,紛心政治,適隳學業,抑且立法行政之責,
(各有專屬,豈宜以少數學子,挾出位之思,為逾軌之舉?在國家則有妨統馭,
(在諸生亦自敗修名,在政府雖愛惜諸生,而不能不尊重法律。)
(須知國家生存,全賴法律之維繫,學生同屬國民,即同在法權統治之下,負執
(行法律之責者,詎能以學生乾法,置之不問?茲特依據法律,再為諄切之申告
(,自此次明令之後,應即責成教育部,督飭辦學各員,恪遵迭令,認真牖導。
()
(凡學生有軼出範圍之舉,立予從嚴制止,總期銷弭未萌,各循矩矱。)
(其有情甘暴棄,希圖煽亂者,查明斥退;情節較重,構成犯罪行為者,交由司
(法官廳,依法懲辦。)
(辦學各員,倘有徇庇縱容,並予撤懲。)
(總之國紀所在,不容凌蔑,政府以國家為重,執法以繩,決無寬貸,其共懍之
(!此令。)
(令下後,又飭京師警察廳,根據自治警察法條例,佈告將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
(生聯合會,暨北京小學以下學校教員聯合會,一體解散。)
(但壓制自壓制,嘩噪自嘩噪,終歸沒有了結。)
(就是日人亦好來尋釁,屢有越境侵權、傷人斃命等事。)
(除上文所述閩案外,類舉如下:
( (一)吉省日人越境逮捕韓人交涉。)
(吉林省毗連韓境,韓人嘗謀獨立,被日本軍警制壓,往往竄入吉林省邊境,日
(人遂屢有越境搜捕等情,經吉林督軍電請政府,特向駐京日使抗議。)
(二)日本軍艦入內河交涉。)
(日本宇治軍艦,攔入江蘇南通天生港,經江蘇長官,電請外交部向駐京日使交
(涉。)
(三)日兵佔據滿洲裡車站交涉。)
(日本兵隊,佔據滿洲裡車站,四面架機關槍,禁人出入,外交部因向駐京日使
(,質問理由。)
(四)日人在蘇槍斃兵士交涉。)
(駐蘇陸軍第二師第五團兵士,在虎邱山旅行,被日人射放獵槍,擅將軍士胡宗
(漢擊斃。)
(當經警察將兇手拘住,解至交涉公署,轉送駐蘇日領事,由交涉員向日交涉。
()
(五)海參崴日軍傷害華人交涉。)
(駐海參崴日本軍隊,與俄國新黨軍隊衝突,日軍擊敗俄軍,佔領海參崴及附近
(各地。)
(我國旅崴僑民,多遭日軍傷害,且被拘去十餘人。)
(當由駐崴委員李家鏊,向日軍長官提出抗議。)
(六)海拉爾日捷軍衝突,傷害華兵交涉。)
(中東鐵路附近,日本軍與捷克軍,發生衝突,雙方開槍轟擊。)
(中國護路軍隊在旁守視,致遭流彈擊傷。)
(中國外交部,又不得不與日捷兩軍,抗論曲直。)
(七)日軍佔據哈爾濱華軍營房交涉。)
(日本突調大隊軍士至哈爾濱,占用中國營房多處,經吉林長官請外交部向駐京
(日使交涉。)
(八)日本在中東路增兵交涉。)
(日本在中東路線一帶,增兵運械,自由行動。)
(中國外交部因向駐京日使提出抗議,要求從速撤退。)
(九)日軍侵犯中東路權交涉。)
(日本軍隊,屢在中東鐵路旁,侵占中國軍站營房,及扣留車輛等事。)
(政府迭接東三省報告,特由外交部向駐京日使提出抗議。)
(十)日人在山東內地設置電桿交涉。)
(日人近在山東高密、古城一帶,擅自設置電桿。)
(山東交涉員,即向駐濟日本領事抗議,日領並不答復。)
(因由山東省長,電請外交部向日使交涉。)
(如上所述,統是民國九年五月以前情事,中國雖屢與交涉,往往沒甚效果。)
(惟蘇州槍斃胡宗漢一案,兇犯叫做角間孝二,日本駐蘇領事,也不能硬為辯護
(,乃正式道歉,且令兇犯賠償恤費,便算了事。)
(胡宗漢總是枉死。)
(至若日、捷軍傷害華兵,當經英、法軍官調停,由日、捷兩軍,撫恤死傷,並
(向中國道歉,也即銷案。)
(惟山東問題,中政府因全國人民反對中、日直接交涉,所以遲遲不答。)
(駐京日使又奉本國訓令,照會外交部,催促從速開議,內容分三項:(一)謂
(日本駐德代理公使,已收到關係膠州各種文件,並送達東京。)
(日本繼承德人在山東權利,依照和約,有三強國批准,即生效力,現五國中已
(有四強國批准。)
(只有美國尚未批准。)
(故從前德人在山東權利,當然由日本繼承,毫無疑義。)
(二)日本政府本善意與友誼,要求中政府與日本直接交涉,解決山東問題,圖
謀雙方利益。)
(不意日政府種種好意,不但中國人不肯原諒,反發生種種排日舉動,日政府不
(得不切實聲明,如中國依然抱持延宕政策,日本即視此種行為,為默認日本的
(要求。)
(三)因上述兩種理由,故日政府請中國政府,速將方針決定,並定期與日本討
論,解決山東問題,不容再延。)
(看官!你道這樣的照會,是嚴刻不嚴刻麼?外交部接著,就使陸子欣徵祥字子
(欣。)
(有專對才,也覺得瞠目結舌,無從應付;當下與國務總理靳雲鵬等,共同商議
(。)
(靳雲鵬取出一篇電文,交與大眾審視,但見紙上寫著,系是湖北督軍王占元領
(銜,聯名共四十八人。)
(電文略云:
( 山東問題,自接收日本通牒以來,疊經各界人士,集合研究,僉以拒絕直
(接交涉,提交國際聯盟,為唯一之辦法。)
(詎道路傳聞,有與希望相反之趨向。)
(占元等廬墓所在,痛切剝膚,父老責言,似難緘默,敢進危言,幸垂聽焉!外
(交重要,關係國本,詳慎考慮,誰曰不宜?顧詢謀既已僉同,方針依然未定,
(逆料鈞座左右,必有謂直接交涉,不至有害,提交聯盟,未必有利,持此說以
(熒惑聰聽者,此非毫無知識,便是別有肺腸。)
(一言喪邦,莫此為甚!大抵強國與弱國交涉,利在單獨,不利於共同,利在秘
(密,不利於公開,至弱國外交,則適得其反。)
(試問二十年來,我國利權,斷送於密約者幾何?此次彼以甘言誘我,非愛我也
(。)
(果誠意親善,則宜先將完全主權,逕行交還,並即時撤退軍警,以示退讓,不
(必斤斤焉為條件磋商矣。)
(故直接交涉,結果必與吾無利,可以斷言。)
(倘慮提交聯盟,未必可恃,在歐會簽字和約之時,或者尚屬疑問,今則德約保
(留山東之款,已由美參議員通過,且英、法各國,對於保留案,亦表贊同。)
(專欲難成,得道多助,利害明瞭,無待蓍龜。)
(與其為條約之贈與,寧使為強力所占有。)
(與其菁華盡棄,留空殼之地圖,毋寧死力抗爭,作國際之懸案。)
(否則引狼入室,為虎作倀,群情憤激,鋌而走險,禍變之來,將有不忍言者。
()
(心所謂危,不敢不告,伏祈俯鑒民意,斷而行之,山東幸甚!國家幸甚!)
(大眾看罷,暗想湖北督軍王占元,平時本無甚表白,此次卻獨來領銜,居然有
(慷慨激昂的情勢,倒也有些奇怪。)
(其實這篇電文,王占元不過被動,那主動力卻是第三師師長吳佩孚。)
(平湘一役,吳氏已露頭角,此次又重現鋒芒。)
(吳本山東蓬萊縣人,幼喪父母,門祚衰微,單靠著兄嫂撫養,始得成人。)
(及入塾讀書,學為時藝,頗有成效。)
(出應童子試,一戰獲售,即入黌宮。)
(後來三試秋闈,偏皆落第,遂發憤改途,投入保定武備學堂,舍文習武。)
(天下無難事,總教有心人,學滿畢業,成績最優,一介書生,忽變為干城上選
(。)
275**時間: 地點:
(當時校中有一教員,便是後來的靳總理,夙垂青眼,特為吹噓,薦諸江北提督
(王士珍麾下。)
(士珍因情誼難卻,權置幕右,命司傳宣。)
(既而士珍丁艱去任,佩孚隨與俱北,輾轉為第三師營弁,師長非別,就是曹錕
(。)
(錕實非將才,得吳佩孚為屬校,遇事與商,皆為錕智所未及,因此漸加倚重,
(由營長薦擢旅長。)
(至曹錕統兵援湘,已密保佩孚署第三師長,任前敵總司令。)
(岳州長沙,依次克復,應推佩孚為首功。)
(錕既北返,受四省經略使職銜,留佩孚駐守湘南,於是佩孚權力所及,不止第
(三師全部,就是曹錕所有舊僚屬,也悉聽佩孚指揮。)
(佩孚知恩感恩,願為曹氏盡力。)
(但曹系直派,與段派貌合神離,並見前文。)
(佩孚向曹盡忠,當然反對段派。)
(湘督張敬堯,為段氏心腹,竭力主戰,獨佩孚駐防以後,隱承直派意旨,舍戰
(主和。)
(兩人宗旨,既已不同,更兼長沙收復,功由吳氏,張敬堯後來居上,竟將湘督
(一席,安然據去,佩孚心實不甘。)
(嗣經段祺瑞意圖籠絡,表薦佩孚為孚威將軍,促赴前敵,佩孚得了一個虛名頭
(銜,有何用處?越恨段氏使詐,反對益甚。)
(青島交涉,段派或主張讓步,為親日計,佩孚既感念薰蕕,復系情桑梓,所以
(一意抗日,特聯結同鄉軍吏四五十人,同聲勸阻。)
(靳吳誼關師弟,平時信件,嘗相往還,佩孚對內主和平,對外主強硬,已是說
(不一說,時有所陳,靳氏豈無感動?怎好專顧那親日派,與日人直接交涉,坐
(將那青島讓去?故對著日使公文,初主延宕,至此延無可延,宕無可宕,不得
(不將王占元等一篇大文,取示大眾,表明微旨。)
(大眾原多數拒日,便以為今日要著,莫如復絕,就使有幾個親日派在旁,也只
(好隨聲附和罷了。)
(乃擬定復文,約略如下:
( 關於解決交還青島及其山東善後問題一事,准四月二十六日照開等因。)
(查此事前一月准貴公使面交節略,所述貴國因條約實施之結果,擬為交還青島
(及膠濟沿線之準備各節,本國政府,均已瞭解。)
(無如中國對於膠濟問題,在巴黎大會之主張,未能貫徹,因之對德和約,並未
(簽字,自未便依據德約,逕與貴國開議。)
(且全國人民,對於本問題態度之激昂,尤為貴公使所熟悉。)
(本國政府基於以上原因,為顧全中日邦交起見,自不容率爾答復。)
(至續准送交改正節略釋文,獲見貴國政府願將膠濟沿線軍隊之撤退,本國政府
(與該地方官,籌商辦法,從事編製警衛隊以任保護全路之責。)
(又準照開前因,當經本部長將上述本國政府不能遽行與貴國開議各情形,面達
(在案。)
(惟根據目前事實上之情狀,對德戰爭之狀態,早經終止,所有貴國在膠濟環界
(內外軍事設施,自無繼續保持之必要。)
(而膠濟沿路之保衛,從速恢復歐戰以前之狀態,實為本國政府及人民所最欣盼
(,自當於最短之期間,為相當之組織,以接貴國沿路軍隊維持沿路之安寧。)
(此節與解決交還青島問題,純為兩事,想貴國政府必不執定曾否開議,借以遲
(延其實行之期,致益滋本國人民及世界觀聽之誤會也。)
(貴國政府果願將戰時一切軍事上之設施,從事收束,以為恢復和平之表示,本
(國政府自當訓令地方官,隨時隨事,與貴國領事官等接洽辦理,相應奉復,即
(希查照為荷!)
(看這復文,便知靳氏是採納吳言,有此決心;還有統一南北政策,主張和平解
(決,也是依從吳議。)
(曾先有通電促和,由小子補錄如下:
( 近迭據各方來電,促進和平,具見愛國之誠。)
(一年以來,中央以時局危迫,謀和至切,開誠振導,幾於瘏口嘵音,乃以西南
(意見殊歧,致未克及時解決,不幸而彼方變亂相尋,且有同室操戈之舉,缺斨
(破斧,適促淪胥,蒿目艱虞,能無心痛!中央對於西南,則以其同隸中華,誼
(關袍澤,深冀啟其覺悟,共進祥和,但本素誠,絕無成見。)
(而對於各方,尤願鑒彼糾紛之失,力促統一之成,戮力同心,共圖匡濟。)
(誠以國家利害之切,人民休戚所關,苟一旦未底和平,則一日處於艱險。)
(而以目前國勢而論,外交艱難,計政匱虛,民困既甚,危機四伏,尤在迅圖解
(決,不容稍事迂迴。)
(中央惓懷大局,但可以利國家福人民者,無不黽勉圖之。)
(而所以積極擘劃,共策進行,仍惟群力之是賴。)
(各軍民長官,匡時幹國,夙深倚任,所冀共體斯情,以時匡翼,庶幾平成早睹
(,國難以紓。)
(功在邦家,實無涯■!奉諭特達。)
(是時北方總代表王揖唐,寓滬多日,借愛儷園為行轅,名為議和專使,實是未
(曾開談。)
(南方總代表唐紹儀,前已向軍政府辭職,軍政府雖未照准,但南方各分代表,
(不願與王揖唐開議,所以唐、王兩人,有時或得相晤,不過略有議論,未得公
(開談判。)
(徐總統與靳總理,一再促和,哪知和議毫無端倪,王揖唐唯逍遙滬瀆,作汗漫
(遊。)
(一夕,在愛儷園中,忽發現炸彈一顆,幸未爆裂,不致傷人。)
(但王揖唐的三魂六魄,幾被這一顆炸彈,驅向黃浦灘上去了。)
(小子有詩歎道:
( 無情鐵彈竟相遺,猶幸餘生尚未糜。)
(為語世人休自昧,本來面目要先知。)
(王揖唐經這一嚇,勉強按定了神,攝回魂魄,暗想此事必有人主使,想了一番
(,不禁私歎道)
不 禁:諒想是他,定歸是他。
(究竟推測何人?待小子下回報明。)
(本回舉中日各案,依次臚敘,僅半年間,而已積案至十,雖似無關巨要,而無
(在非恃強凌弱之舉。)
(虎邱山及海拉爾兩案,傷斃華民,不過以撫恤道歉了事。)
(夫殺人抵命,中外同揆,若僅以撫恤之微資,道歉之虛文,即可置兇手於不問
(,彼亦何憚而不再為耶?弱國之外交,已可概見。)
(至若山東問題,既已不簽字於德約,自不能與日人直接交涉。)
(愚夫猶知,寧待吳氏?但吳氏之聯合同鄉,推王占元為領銜,合力電阻,不可
(謂非愛鄉愛國之熱誠。)
(因事屬辭,亦作者之特筆也。)
(第一百十四回 挑滇釁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
276**時間: 地點:
(卻說王揖唐遇著炸彈,僥倖不死,自思前至江寧,曾被江督李純,當面揶揄,
(此次以炸彈相餉,定是李純主使,遂不加考察,即致書李純,責他有心謀害。
()
(李純本無此事,瞧著來書,便怒上加怒,便親筆作復,出以簡詞道:
( 公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僕即有恨於公,何至下效無賴之暗殺行為,
(況並無所憾於公乎?)
(這書復寄王揖唐,揖唐閱後,尚未釋意,每與賓朋談及,謂李秀山不懷好意,
(秀山即李純字,見前。)
(從此更與李純有嫌。)
(但前次朱使南下,李純本極力幫忙,恨不見效,此次揖唐代任,派系本與李純
(不同。)
(況揖唐品格,不滿人意,所以李純原袖手旁觀,坐聽成敗。)
(揖唐孤立無助,又不見南方與議,叫他一個「和」字,從何說起?只好逐日蹉
(跎,因循過去。)
(滬上有猶太人哈同,素號多財,建築一大花園,為消遣地。)
(揖唐在滬無事,便去結納哈同,做了一個新相知,鎮日裡在哈同花園宴飲流連
(。)
(或謂揖唐到滬,挈一愛女,自與哈同為友,便囑愛女拜哈同為義父,事果屬實
(,揖唐行狀,更不問可知了。)
(意在言外。)
(惟西南各省亦各分派別,滇、粤、桂三派組成軍政府,陽若同盟,暗卻互相疑
(忌。)
(岑春暄系是桂系,資格最老,陸榮廷亦桂系中人,向為岑屬,當與岑合謀。)
(江督李純,屢次通信老岑,敦勸和議,就是徐總統亦密托要人說合岑、陸。)
(岑、陸頗思取消自主擁戴北方,但粤派首領,為民黨中堅,不願奉徐為中國總
(統,且經小徐設法離間,使他自排岑、陸,免得直派聯絡西南,厚植勢力,於
(是西南各派被直、皖兩派分頭運動,也不禁起了私見,各自為謀。)
(中國人之無團結心,可見一斑。)
(心志相離,事變即起。)
(駐粤滇軍第六軍軍長李根源,由雲南督軍唐繼堯,派為建設會議代表,免除軍
(長職務,所有駐粤滇軍,直隸督軍管轄,並令稟承參謀部長李烈鈞辦理。)
(時廣東督軍為莫榮新,偏與唐繼堯反對,電令滇軍各師旅團長,仍歸李根源統
(轄指揮。)
(於是滇軍各軍官,一部分服從滇督命令,不屬李根源,一部分服從粤督命令,
(仍留李根源為統帥。)
(雙方互起衝突,激成戰釁,連日在韶州、始興、英德、四會等處,私鬥不休。
()
(唐繼堯接得戰電,不由的憤怒起來,以為駐粤滇軍,應歸滇督處分,莫榮新怎
(得無端干涉?當即通電西南海陸軍將領,略謂:「留粤滇軍問題,滇省務持慎
(重。)
(茲據報莫榮新派兵四出,公然開釁,目無滇省,甘為戎首,繼堯不能坐視兩師
(滇軍,受人侵奪,決取必要手段,特行通電聲討」云云。)
(因派遣乃弟唐繼虞,為援粤總司令,率兵三師,由滇出發。)
(陸榮廷特自廣西出師,駐紮龍州,為莫聲援。)
(旋經軍政府總裁岑春暄等,出與調和,方得停戰。)
(惟經此一番齟齬,滇桂兩派,已經決裂。)
(廣東軍政府中,爭潮日烈,政務總裁海軍部長林葆懌,提出辭職,政務總裁外
(交兼財政部長伍廷芳,亦離粤赴香港,尋且移駐上海。)
(在粤舊國會參議院議長林森,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副議長褚輔成,與一部分議
(員,先後離粤,通電攻擊政務總裁岑春暄,說他潛通北方,有背護法宗旨,特
(與他脫離關係,另擇地點開會。)
(尚有一部分議員,仍留廣州,照常辦事,並另選主席,代理議長事務。)
(軍政府總裁岑春暄,遂免去外交財政總長伍廷芳職銜,改任陳錦濤為財政部長
(,溫宗堯為外交部長。)
(且因伍廷芳離粤時,攜去西南所收關稅餘款,未曾交清,軍政府又派員向香港
(上海法庭,實行起訴,一面咨照留粤議員,續舉政務總裁,得熊克武、溫宗堯
(、劉顯世三人補充缺數。)
(惟伍廷芳至滬後,與孫文、唐紹儀晤敘,主張另設軍政府,屏斥岑、陸諸人,
(孫、唐也都贊成,再致電唐繼堯詢明意旨。)
(繼堯已與廣州軍政府反對,寧有不依的道理?隨即復書允洽。)
(廷芳遂與孫文、唐紹儀、唐繼堯聯名,通電聲明道:
( 自政務總裁不足法定人數,而廣州無政府。)
(自參眾兩院同時他徙,而廣州無國會。)
(雖其殘餘之眾,濫用名義,呼嘯儔侶,然豈能掩盡天下耳目?即使極其詐術與
(暴力所至,亦終不出於兩廣,而兩廣人民之心理,初不因此而淹沒。)
(況雲南、貴州、四川,固隨靖國聯軍總司令為進止,閩南、湘南、湘西、鄂西
(、陝西各處護法區域,亦守義而勿渝。)
(以理以勢,皆明白若此,固知護法團體,決不因一二人之構亂而涣散也。)
(慨自政務會議成立以來,徒因地點在廣,遂為一二人所把持;論兵則惟知擁兵
(自固,論和則惟知攘利分肥,以秘密濟其私,以專橫逞其欲,護法宗旨,久已
(為所犧牲,猶且假護法之名,行害民之實。)
(煙苗遍地,賭館滿街,吮人民之膏血,以飽驕兵悍將之願,軍行所至,淫掠焚
(殺,鄉里為墟,非惟國法所不容,直人類所不齒。)
(文等辱與同列,委屈周旋,冀得一當,而終於忍無可忍,夫豈得已?惟既受國
(民付托之重,自當同心戮力,掃除危難,貫徹主張,前已決議移設軍府,紹儀
(當受任議和總代表之始,以人心厭亂,外患孔殷,為永久和平計,對北方提出
(和議八條,尤以宣佈密約,及聲明軍事協定自始無效為要。)
(今繼續任務,俟北方答復,相度進行,廷芳兼長外交財政,去粤之際,所餘關
(款,妥為管理,以充正當用途。)
(其未收者,亦當妥為交涉。)
(文、繼堯倡率將士,共濟艱難,苟有利於國家,惟力是視,謹共同宣言:自今
(以後,西南護法各省區,仍屬軍政府之共同組織,對於北方繼續言和,仍以上
(海為議和地點,由議和總代表準備開議。)
(廣州現在假托名義之機關,已自外於軍政府,其一切命令之行動,及與北方私
(行接洽,並抵押借款,概屬無效。)
(所有西南鹽餘及關餘各款,均應交於本軍政府,移設未完備之前,一切事宜,
(委托議和總代表分別接洽辦理,希北方接受此宣言以後,瞭然於西南所在,賡
(續和議。)
(庶幾國難敉平,大局早日解決。)
(不勝厚望,惟我國人及友邦共鑒之!)
(發電以後,即由唐紹儀另行備函,並宣言書繕錄一份,送達北方總代表王揖唐
(。)
(揖唐正因南方代表,不肯與議,愁悶無聊,既得唐紹儀正式公函,自應歡顏接
(受,復函道謝。)
(語太挖苦。)
(哪知廣東軍政府,因孫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四人,發表宣言,也即憤
(憤不平,即開政務會議,免去議和總代表唐紹儀,改派溫宗堯繼任,且電致北
(京,聲明伍等所有宣言為無效。)
(北京政府,接到此電,又即知照王揖唐,令他且停和議。)
(王揖唐正興高采烈,想與唐紹儀言和,偏又遭此打擊,害得索然無味,真正悶
(極。)
(但此尚不過王揖唐一人的心理,無足重輕。)
(看官試想南北紛爭,頻年不解,海內人民,哪一個不望和議早成,可以安閒度
(日?偏是越攪越壞,愈出愈奇。)
(起初只有南北衝突,漸漸的北方分出兩大派,一直一皖,互相暗鬥,遂致北與
(北爭;繼又南方亦分出兩大派,滇粤係為一黨,桂系自為一黨,也是與北方情
(形相似,爭個你死我活,這真是何苦呢!想是此生不死。)
(還有四川境內,自周道剛為督軍後,被師長劉存厚所扼,憤然去職,竟將位置
(讓與存厚。)
(存厚繼任,又被師長熊克武等攻訐,退居綿州,成都由熊克武主持。)
(克武得選為廣東軍政府政務總裁,卻有意與岑、陸相連,反對雲南唐繼堯,就
(是滇軍師長顧品珍,亦為克武所要結,竟與唐繼堯脫離關係,於是川滇相爭,
(滇與滇又自相爭,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只苦了各省的小百姓,流離蕩析,靡
(所定居。)
(大軍閥戰興越豪,小百姓生涯越苦,革命革命,共和共和,最不料攪到這樣地
(步哩。)
(痛哭流涕之談。)
(話分兩頭。)
277**時間: 地點:
(且說俄國勞農政府,自徙居莫斯科後,威力漸張,把俄國舊境,壓服了一大半
(。)
(外交委員喀拉罕,派人至中國外交部送交通牒,請正式恢復邦交,聲明將從前
(俄羅斯帝國時代,在中國滿洲及他處以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棄,並
(將中東鐵路礦產林業權利,及其他由俄帝國政府,克倫斯基政府,即俄國革命
(時第一次政府。)
(與霍爾瓦特、謝米諾夫,暨俄國軍人律師資本家所取得各種特權,並俄商在中
(國內所設一切工廠,俄國官吏牧師委員等,不受中國法庭審判等特權,皆一律
(放棄,返還中國,不受何種報酬。)
(並拋棄庚子賠款,勿以此款供前俄帝國駐京公使及駐各地領事云云。)
(外交部接著此牒,並呈入總統府及國務總理。)
(徐、靳兩人召集國務員等,開席會議,大眾以舊失權利,忽得返還,正是絕大
(幸事,但協約國對俄情形,尚未一致,就是俄國勞農政府,亦未經各國公認,
(中國方與協約國同盟,不便驟允俄牒,單獨訂約。)
(只好將來牒收下,暫不答復,另派特員北往,與來使同赴莫斯科,先覘勞農政
(府情形,審明虛實,一面探聽協約國對俄態度,再行定議。)
(嗣聞協約國各派代表到了丹麥,與勞農政府代表開議,因亦派駐丹代辦公使曹
(雲祥為代表,乘便交涉。)
(曹代使復請詳示辦法,政府乃電示曹代使,令他將所定意見,轉告俄國勞農政
(府的代表。)
(略云:
( 中華民國對於俄國勞農政府前日提議將各種權利及租借地歸還中國,以為
(承認莫斯科新政府之報酬,此種厚意,實感激異常。)
(惟中國為協約國之一,所處地位,不能對俄為單獨行動,如將來協約國能與俄
(恢復貿易與邦交,則中國政府對於俄政府此種之提議,自當尊崇。)
(希望勞農政府善體此意,並希望即通令西伯利亞及沿海各省之官吏及委員,勿
(虐待中國人民及沒收其財產,並令伊城即伊犁。)
(及崴埠即海參崴。)
(之勞農政府官吏,對於前日所沒收中國商人之糧食及貨物,以賑濟西伯利亞之
(饑民,一律予以公平之賠償,以增進中俄國民之友誼,是所至盼!)
(過了旬餘,復接曹代使復電,謂已與勞農政府代表接洽,該代表已允斟酌辦理
(,政府卻也欣慰。)
(這消息傳到滬上,全國各界聯合會等,統皆喜躍異常。)
(從前俄國雄據朔方,屢為我患,所失權利,不可勝計,此次俄國勞農政府,竟
(肯一律返還,豈非極大機會?當即電達政府,請速解決中俄問題,收回前此已
(失權利,機不可失,幸勿稽遲等語。)
(徐總統尚在遲疑,將來電暫從擱置。)
(既而海參崴高等委員李家鏊,報稱:「崴埠俄國代表威林斯基,不承認有俄國
(通牒送達中國,恐就中有欺詐等情」,政府得報,又不禁疑慮叢生,諸多瞻顧
(。)
(意外之利,卻是可防。)
(偏滬上各界聯合會,疑政府無端延宕,錯過機宜,免不得大聲指摘,歷登報端
(,且雲政府難恃,不得不自行交涉。)
(存心愛國,也不足怪。)
(風聲傳到京師,政府又恐他激起政潮,急忙通電各省,飭令查禁。)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爛稻索。)
(電文如下)
(查前次勞農政府通牒,雖有歸還一切權利之宣言,惟旋據高等委員李家鏊電稱
(:「詢據該政府代表威林斯基,此事恐有人以欺騙手段,施諸中國,危險莫甚
(。)
(即使俄國人民,確與中國有特別感情,然必須將來承認統一政府時,各派代表
(,修改條約,方為正當,想中國政府,亦必酌量出之,弗為所愚」等語。)
(是前通牒,果否可憑,尚屬問題。)
(現在熟加考察,如果該政府實能代表全權,確有前項主張,在我自必迎機商榷
(,冀挽國權。)
(該全國各界聯合會等,不審內容,率爾表決承受,並有種種陰謀,實屬謬妄。
()
(是亦言之太過。)
(除已電飭楊交涉員,時楊晟為上海交涉使。)
(力與法領交涉,想是聯合會機關,在上海法租界內。)
(務令從速解散,並通行查禁外,希即飭屬嚴密偵查,認真防範。)
(遇有此類文件,並應注意扣留,以杜亂源,特此通告!)
(話雖如此,但西伯利亞所駐華軍,亦已主張撤回,次第開拔,並向日本聲明,
(從前中日軍事協定,本為防德起見,並非防俄,現在德事已了,不必屯兵,所
(有俄日衝突事件,中國軍隊,無與日軍共同動作的義務,所以撤還。)
(日人卻也不加抗辯,自去對付俄人罷了。)
(此外一切中西交涉,如對匈和約、對保和約、對土和約,中國既無甚關係,亦
(不能自出主張,但隨著協約國方針,共同簽字。)
(且因各國和議終了,多半添設使館,外交部亦呈請增設墨西哥、古巴、瑞典、
(那威、玻利非亞五國使館,以便交通。)
(旋經徐、靳兩人酌定,特派專使駐紮墨西哥,並兼駐古巴。)
(瑞典、那威亦各派專使分駐,玻利非亞唯派員為一等秘書兼任代辦。)
(當下頒一指令,準此施行。)
(最可憂的是支出日繁,收入日短,平時費用不能不向外人借貸。)
(英、美、法、日見中國屢次借款,特組織對華新銀行團,正式成立,為監督中
(國財政的雛形。)
(中政府不遑後顧,但管目前,隨他如何進行,總教借款有著,便好媮安旦夕,
(總有一日破產。)
(得過且過,債多不愁。)
(偏湘省又鬧出一場戰釁,遂致干戈迭起,殺運復開。)
(小子有詩歎道:
( 革命如何不革心?仇讎報復日相尋。)
(三湘七澤皆愁境,惟有漫天戰霧侵。)
(欲知湘省開戰的原因,容待下回續表。)
內 稱:(子輿氏有言)上下交征利,不奪不饜。
(可見利之一字,實為啟爭之媒介。)
(試觀南北之戰,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
(南北之戰未已,而直皖又互生衝突,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
(南方合數省以抗北京,而滇桂又自啟猜嫌,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
(甚矣哉利之誤人,一至於此!無怪先賢之再三誥誡也。)
(彼俄國勞農政府之賚交通牒,願返還舊政府所得之權利,誠足令人生疑,中國
(軍閥家,方野心勃勃,自爭私利之不遑,彼俄人乃肯舉其所得而棄之,謂非一
(大異事乎?然俄人豈真甘心喪利,欲取姑與之謀,亦中國所不可不防也。)
(第一百一十五回 張敬堯棄城褫職 吳佩孚臨席摅詞)
278**時間: 地點:
(卻說張敬堯督湘以後,一切舉措,多違人意,湘省為南北中樞,居民頗傾向南
(方,不願附北,再加張敬堯自作威福,為眾所譏,所以湘人競欲驅張。)
(就是湘中紳宦熊希齡,亦嘗通電示意,不滿敬堯。)
(敬堯卻恃有段派的奧援,安然坐鎮,居湘三年,無人搖動。)
(只第三師長吳佩孚,久戍湘南,鬱鬱居此,為敬堯做一南門守吏,殊不值得;
(且士卒亦屢有歸志,此時不歸,尚待何時?當下電告曹錕,請他代達中央,准
(使撤防北返。)
(偏政府因南北和議,未曾告成,礙難照准,遂致吳氏志不得伸,悶上加悶,嗣
(是與敬堯常有齟齬,且對著段派行為,時相攻擊,種種言動,無非為撤防計劃
(。)
(跅弛之材,原難駕馭,而況張敬堯。)
(敬堯也忍耐不住,密電政府,保薦張景惠、張宗昌、田樹勛三人,擇一至湘,
(接辦湘南防務,准吳北返。)
(政府不肯依從,反屢電曹錕,轉慰第三師,教他耐心戍守,借固湘防。)
(看官!你想這志大言大的吳佩孚,遭著兩次打擊,還肯低首下心,容忍過去麼
(?過了數日,即由湘南傳出一篇電文,聲言張敬堯罪狀,力圖攆逐,署名共有
(數軍,第三師亦燦然列著。)
(明明是吳氏主張。)
(敬堯偶閱報紙,得見此電,且忿且懼,自知兵略不及佩孚,湘南一帶,虧他守
(著,故得安安穩穩的過了三年,倘若吳氏撤回,南軍必乘隙進攻,轉使自己為
(難,乃急電中央,取消吳氏撤防的原議。)
(略謂:「佩孚在湘,地方賴以■安,所有湖南各團體,俱不願他撤防,懇請政
(府下令慰留」云云。)
(政府本不願吳氏撤回,因復電致曹錕,代阻吳軍北返。)
(吳與張既不兩立,恨不即日北還,乃復電政府,仍請曹錕轉達,措詞極為懇切
(,內稱:「湘鄂一役,幾經劇戰,各將士出死入生,傷亡的原宜憫恤,勞瘁的
亦須慰安。)
(迭據各旅長等呈請,或患咯血,或患濕疾,悲慘情狀,目不忍睹。)
(今戍期已久,日望北旋,大有急不能待的狀態。)
(斷非空言撫慰,所能遏止」等語。)
(不使督湘,怎忍久居?政府接著復電,不得已想一變通辦法,准令駐湘吳軍,
(三成中先撤退一成,以後陸續撤還。)
(吳佩孚又不謂然,以為全部調回與一部調回,範圍雖有廣狹,但總須由他軍接
(防,何必多費如許手續,遂再電達中央,說是)
吳佩孚:戍卒疲苦,萬難再事滯留,准予全部撤回,以慰眾望。
(中央尚不欲遽准,復電曹錕,轉飭阻止。)
(哪知吳佩孚已決意撤防,竟不待曹錕後命,便已報明開拔日期,全營北返了。
()
(不可謂非跋扈將軍。)
(湘南商民,頗欲竭誠挽留,終歸無效。)
(佩孚先遣參謀王伯相北上,料理駐兵地點,旋經伯相復電,謂舊有營房,早被
(邊防軍占據了去。)
(佩孚不禁大憤,立電曹錕,促令退讓,一面啟程言旋。)
(惟段仇視吳佩孚,說他自由行動,目無中央,因責成內閣總理靳雲鵬,嚴加黜
(罰。)
(靳、吳有師生關係,免不得隱袒吳氏,師生關係,已見一百十三回中。)
(且自己雖為段派中人,與小徐獨不相協。)
(小徐出閣後,攫得外蒙歸附的功勞,報知老段,老段益加寵愛,嘗語靳雲鵬道
()
吳佩孚:又錚眼光,究竟比爾遠大,爾勿謂我受制又錚,要想與他為難,須知我讓他出一
風頭,實為儲養人才起見,我看現在人物,無過又錚,能使他做成一個偉人,也
不枉我一番提拔了。
(老段此言,未免失之忠厚。)
(雲鵬聽了,越加怏怏,從此與老段也覺有嫌。)
(再加徐總統引用靳氏,寓有深心,前文已經說過,諒看官當已接洽。)
(見一百十一回。)
(徐、靳兩人,合成一派,本想統一南北,連合南方人士,抵制段系,偏是和議
(不成,南方亦自相水火,因此靳氏另欲結合吳佩孚,樹作外援。)
(惟段祺瑞資格最老,儼然一太上總統,不但靳氏有所動作,必須報告,就是老
(徐作事,亦必向府學衚衕請教。)
(府學衚衕,系是段祺瑞住宅,總統府中秘書吳笈孫,逐日往返,亦跑得很不高
(興,常有怨言,彼徐、靳兩人,怎能不心存芥蒂呢?)
(自吳佩孚撤防北返,段派歸責靳雲鵬,雲鵬乃擬托疾辭職,先去謁見段祺瑞,
(但雲病魔纏擾,不能辦事。)
祺 瑞:(祺瑞冷笑道)果屬有疾,暫時休養,亦無不可,惟不能謂被擠辭職,怨及他人
。
(語中有刺。)
(雲鵬碰了一鼻子灰,即起身別去。)
(翌日提出辭職書,投入總統府。)
(徐總統方藉靳為助,怎肯批准,只令給假十日,暫委海軍總長薩鎮冰代理。)
(才閱數日,便接湘中警耗,乃是南方譚延闓軍隊,趁著吳佩孚撤防,攻入湘境
(,連破耒陽、祁陽、安仁防線,占去衡山、衡陽、寶慶等縣。)
(湘督張敬堯,不能抵禦,飛使乞援,斯總理方在假中,薩鎮冰雖然代理,終究
(是五日京兆,樂得推諉。)
(徐總統本不願張敬堯督湘,只因段派一力助張,沒奈何令他久任,此次敬堯敗
(報,到了京都,約略一瞧,便令送往府學衚衕,聽候老段解決。)
(段祺瑞當然袒張,擬急派本系中的吳光新,率部援湘,復議陳入,徐總統又遲
(延了兩天。)
(那張敬堯實是無用,節節敗退,如湘鄉、湘潭、郴州等地方,均先後失守,甚
(至南軍進逼長沙,敬堯又不能固守,竟把長沙讓去,出走岳州。)
(真是一個老飯桶。)
(看官閱過上文,應知從前北軍南下,費了無數氣力,才得收復長沙,逐走譚延
(闓,張敬堯乘便入境,攫得湘督一席,全靠吳佩孚替他守門,他始享受了三年
(的民脂民膏。)
(及吳氏一去,譚延闓乘機報復,他竟不堪一戰,又不能久守,如此闒茸人物,
(尚算得是段氏門下的健將,段氏的用人智識,也可見一斑了。)
(評論得當。)
(張敬堯即退往岳州,不得已據實呈報,徐總統便即下令褫奪張敬堯職銜,令云
(:
( 迭據湖南督軍兼省長張敬堯等電呈:「譚延闓所部,乘直軍換防之際,先
(後侵占耒陽、祁陽、安仁防線,並攻陷衡山、衡陽、寶慶等縣,遂由湘鄉、湘
(潭直逼省城,猶復進攻不已,我軍不得已退出長沙」等語。)
(查自七年十月停戰和議以來,湘省防線,曾經劃定,本極分明,久為中外所共
(見。)
(此次譚延闓等乘機構釁,迭陷城邑,蓄謀破壞,事實昭然。)
(該督軍有守土之責,自應力營防守,以固湘局,何得節節退縮,置原划防區於
(不顧?又復擅離省垣,實屬咎有應得。)
(張敬堯著即褫去本兼各職,暫行留任,仍責成督飭所有在湘各軍隊,迅速規復
(原防。)
(倘再不知奮勉,貽誤地方,張敬堯不能當此重咎也。)
(此令。)
(這令既下,再特派王占元為兩湖巡閱使,吳光新為湖南檢閱使,令他會同援湘
(,收復重鎮。)
(偏南軍得步進步,煞是厲害,譚延闓尚是書生本色,稍諳軍略,未嫻戎馬,獨
(趙恒惕為南方健將,領兵逐張,橫厲無前,既得佔據長沙,又乘勝進攻岳州。
()
(喪師失地的張敬堯,中央方責他奮勉,不意他越加畏縮,一聞南軍進迫,仍舊
(照著老法兒,逃之夭夭,撒爛污。)
(岳州剩了一座空城,自然被趙恒惕軍占去。)
(敬堯遁入湖北,借寓鄂省嘉魚縣中,再將敗狀入報。)
(於是徐總統又復下令道:
( 據暫行留任湖南督軍張敬堯電呈:「南軍進攻不已,退出岳州,暫至嘉魚
(收集候令」等語。)
(張敬堯前經棄瑕留任,原冀其效力自贖,乃復退出湘境,實屬咎無可逭。)
(張敬堯著毋庸留任,所部軍隊,即刻交由兩湖巡閱使王占元接管,切實考核整
(理。)
(張敬堯於交卸後,迅速來京,聽候查辦。)
(此令。)
(查辦查辦,也不過徒有虛名,張敬堯仍羈居湖北,並未赴京。)
(好做傅良佐第二。)
(惟吳光新得超任湖南督軍兼署省長,接管張敬堯後任,去了一個段派,復來了
(一個段派,仍然是換湯不換藥。)
(吳光新的戰略,亦非真勝過敬堯,岳州長沙,怎能驟然規復?就是駐湘的北方
(軍隊,亦陸續退出湘省,只湘西一部,尚有第十六師混成旅據守。)
(後來益陽、沅江復被南軍襲入,混成旅長馮玉祥,保守不住,也由常桃退至鄂
(境。)
(湘南全省,統為南軍所有了。)
(暫作一束。)
(第三師師長吳佩孚,撤退北返,令部眾暫駐洛陽,自往保定謁見曹錕,晤談了
(好幾次,議出了一個大題目來。)
(看官道是什麼問題?原來叫做保定會議。)
(這會議的題目,名為曹錕主席,實是吳佩孚一人主張,曹錕並沒有甚麼能耐,
(不過倚老賣老,總不能不推他出頭。)
(曹錕的身世履歷,從前未曾詳敘,正應就此補述大略。)
(如曹三爺生平,例應表明略跡。)
(曹錕籍隸天津,表字仲珊,鄉人因他排行第三,呼為曹三爺,略跡已見前文。
()
(他家本來單寒,舊業販布,素性椎魯,但嗜酒色。)
(相傳曹錕販布時,每得餘利,即往換酒,既醉,又躑躅街頭,遇有鄉村間少年
(婦女,不論妍媸,均與調笑。)
(往往有狡童隨著,伺隙竊取錢布等物,曹雖酒醒,亦不與多較。)
(或勸他自加謹護,曹反笑語道)
吳佩孚:若輩不過貪我微利,我所失甚微,快意處正自不少,隨他去罷。
(後來賄選總統,亦本此意。)
(為了這番言語,遂博得一個曹三傻子諢名。)
(既而舍販賣業,投入軍伍,庸人多厚福,竟得袁項城賞識,說他樸誠忠實,為
(可用才。)
(嗣是年年超擢,得領偏師。)
(洪憲時代,曹錕已為第三師長,奉袁令往攻雲南。)
(錕逗留漢臯,日擁名妓花寶寶,從溫柔鄉里耽尋幸福,並不聞陷陣摧鋒,袁氏
(終至失敗。)
(及征湘一役,虧得吳佩孚替他效力,充作前驅,才得一往無前,馬到成功,他
(卻大唱凱歌,回任四省經略使。)
(好在他亦粗知好歹,識得吳佩孚是健兒身手,好作護符,所以竭誠優待,言聽
(計從。)
(此番吳氏北返,獨倡保定會議,無非欲嶄露頭角,力與段派抗衡,只因名目上
(不便發表,但借追悼將士的虛詞,號召各省區師旅長官,會集保定。)
(各軍官應召到來,先有八省聯盟代表,開一談話會,議定辦法三條:(一)擁
(護靳內閣,不反對段合肥。)
(二)是各省防軍,一律撤回原防地,唯南軍暫從例外。)
(三)宣佈安福系罪狀,通電政府,請求解散安福部。)
(越日,復於八省外加入五省,成為十三省同盟。)
(總計長江流域七省,除出湖南,黃河流域六省,加入新疆,統已有軍閥聯合,
(與吳佩孚通同聲氣。)
(孚威將軍的勢力,確是不弱。)
(只京保間謠諑紛紜,安福派更加驚惶,索性造出種種流言,散佈京華。)
(徐總統得此謠傳,也不禁心下大疑,默思直、皖兩派愈爭愈烈,一旦政變發生
(,與自己大為不利,不如預先浼一調人,從中和解,或得消融惡感,免致變生
(不測。)
(此老無權無勇,只有調和一法,但獨不憶黎菩薩之召張辮帥麼?)
279**時間: 地點:
(此時除直、皖兩派外,要算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雄長三邊好配與直、皖首領
(扳談,因此發一密電,敦促張雨帥入京,調停時局。)
(張雨帥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擴張勢力,既得老徐密電,正好乘機展足,
(作作生芒。)
(就中尚有一段隱情,乃是復辟禍魁張辮帥,屢向雨帥請求,托他代為斡旋,恢
(復原狀;雨帥也為心動,意欲進京密保,俾洗前愆。)
(為了兩種奢望,遂毅然受命,乘車入都,一進都門即往總統府報到。)
(徐總統當然接見,與談直、皖兩派衝突情形。)
(張作霖不待說畢,便已自任調人,毫不推辭,惟言下已談及張少軒,少軒即張
(勛字,見前。)
(替他解釋數語。)
(徐總統支吾對付,無非說是直、皖解決,總可替少軒幫忙。)
(於是張雨帥欣然辭出,立赴保定。)
(曹錕聞雨帥遠來,派員出迎,迨彼此相見,握手道故,兩下裡各表慇懃,時已
(傍晚。)
(曹錕特設盛筵,為張洗塵,陪客就是吳佩孚及各省區代表等人。)
(席間由張作霖提議,勸從和平辦法。)
(曹錕對答數語,尚是模稜兩可的話頭,獨佩孚挺身起座道)
曹 錕:佩孚並未嘗硬要爭戰,不尚和平,但現在國事蜩螗,人心震動,外交失敗,內政
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時候,乃一班安福派中人物,還是醉生夢死,媚外誤國,
但圖一己私利,不顧全國輿論,抵押國土,喪失國權,引狼入室,為虎作倀,同
是圓顱方趾的黃、農遺裔,奈何全無心肝,攪到這般地步?試想國已垂亡,家將
曷寄?皮且不存,毛將焉附?存亡危急,關係呼吸。我等身為軍人,食國家俸祿
,當為國家干城,部下子弟,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
奮不顧身,力捍社稷,岳州、長沙,往事可證。無論何黨何派,如不知愛國,專
尚陰謀,就使佩孚知守軍人不干政的名義,不願過問,竊恐部下義憤填胸,並力
除奸,一時也無從禁止呢。
(語非不是,但已稍涉矜張。)
(作霖聽著,徐徐答道)
作 霖:吳師長亦太覺性急,事可磋商,何必暴動兵戈,害及生靈。
(曹錕亦勸佩孚坐下,從容論議。)
(佩孚乃復還座,且飲且談。)
(再經作霖勸解一番,佩孚終未愜意。)
(到了酒闌席散,復由曹、張兩人與各省代表,商決調停辦法,一是挽留靳總理
(,二是內閣局部改組,三是撤換王揖唐議和總代表。)
(四、五兩條是安插邊防軍,與對付西南軍。)
(張作霖尚欲有言,佩孚復從旁截止道)
吳佩孚:照這辦法,仍屬迂緩,如何能永息政爭?譬如剜肉補瘡,有何益處?愚見謂不從
根本解決,終非良策。
作 霖:如何叫做根本解決?
吳佩孚:不解散安福部,不撤換王揖唐,不罷免徐樹錚,事終難了。佩孚亦誓不承認呢。
作 霖:王揖唐已擬撤換,餘兩條尚須酌議。
吳佩孚:(佩孚奮然道)段合肥的劣跡,惟誤信安福部,安福部的黨魁,就是一徐樹錚。
小徐不去,就使解散安福部,也似斬草不除根,一剎那間,仍然是滋蔓難圖了。
(作霖見他執拗難言,默然不答。)
曹 錕:(曹錕乃插入道)夜已深了,且待明日再議罷!
(佩孚等因即告退。)
(張作霖便在曹經略使署中,留宿一宵。)
(正是:
( 亂世難為和事佬,客鄉姑作夢中人。)
(一宵易過,旭日又升,欲知次日續議情形,且至下回再表。)
(長沙一捷,吳佩孚始露鋒芒,長沙一失,吳佩孚尤關重要。)
(蓋吳佩孚鎮湘三年,而南軍不能動其毫末,一旦撤防北返,即為南軍所攻入。
()
(昂然自大之張敬堯,節節敗退,舉長沙、岳州而盡棄之,何勇怯之不同如此乎
(?然正惟由張敬堯之無用,而吳佩孚之自信也漸深,即其蔑視段派之觀念,亦
(因此漸進。)
(保定會議,全然為倒段計。)
(雨帥遠來,曹氏接風,吳佩孚以陪座之主人,獨挺身起座,大放厥辭,饒有王
(景略侃侃而談之慨,彼時之孚威將軍固已目無全虜矣。)
(然張之忌吳,未始不因此伏案也。)
(第一百一十六回 罷小徐直皖開戰釁 顧大局江浙慶和平)
280**時間: 地點:
(卻說張作霖下榻一宵,越宿起來,已近巳牌,盥洗以後,吃過早點,時將晌午
(,尚未見曹錕出來。)
(作霖料他有煙霞癖,耐心守候,直至鐘鳴十二下,午膳已進,方見曹老三入門
(陪客,肴饌等依然豐盛。)
(彼此分賓主坐定,小飲談心。)
(作霖先說及吳佩孚態度,未免過剛,漸漸的談到張辮帥,謂)
作 霖:帝制罪魁,事過即忘,近或仍作顯官,何必苛待張勛。
(卻是說得有理。)
(曹錕與張勛本無惡感,樂得隨口贊成。)
(其實張勛遁居荷蘭使館,靠著徐州會議的約文,抵抗馮、徐。)
(馮、徐恐他露泄機緘,先後未曾過問,所以張辮帥仍得行動自由,逍遙法外。
()
(不過他舊有權利,已經喪盡,單靠著從前積蓄,取來使用,斷難久持。)
(因此急奔投路,請托張雨帥設法轉圜。)
或 謂:從前兩張,曾有婚媾預約。
或 謂:張勛嘗輦巨金出關,為賄托計。
(小子依同姓不婚的故例,似乎婚媾一層,未足憑信;如兩張的粗豪,恐亦未必
(拘此。)
(即如輦金一節,亦未曾親眼相見,不便妄斷。)
(只張作霖迴護張勛,乃是確事,就中總有一線情誼,牽結而來。)
(自曹老三贊同張議,作霖卻也欣然,所有談論,愈覺投機。)
(待午餐已畢,吳佩孚及各省代表陸續趨集,再行會議。)
(討論了若干時,才議定辦法六條:(一)是留靳雲鵬繼任總理,撤換財政總長
(李思浩,交通總長曾毓雋,司法總長朱深。)
(二)是撤換議和總代表王揖唐。)
(三)是湘事由和會解決。)
(四)是和會不能解決各條件,應另開國民大會,公同解決。)
(五)是邊防西北軍,與南方軍隊,並及各省兵額,同時裁減。)
(六)是開復張勛原官。)
(吳佩孚瞧這六條辦法,尚未滿意。)
(謂必須罷免徐樹錚。)
作 霖:待我入京返報,可將小徐罷去,自然最好了。
(當下議決散會。)
(作霖復勾留一宵,至次日辭別回京。)
(看官閱此,應不能無疑:孚威將軍吳佩孚,肯容張勛,何故不容徐樹錚?哪知
(吳佩孚的心理,但主倒段,小徐為段氏第一腹心,綽號為小扇子,所以必欲罷
(免;若張勛與段氏,明系仇讎,何妨令復原官,多一個段家敵手。)
(故張勛開復原官一條,吳氏並無異議。)
(這可見吳氏心理,亦全然為私不為公。)
(張作霖既經返京,即將議定辦法六條,面呈徐總統。)
(徐總統閱畢,便語作霖道)
徐總統:翼青即靳雲鵬表字。定要辭職,我已於昨日批准了。財政、交通、司法三總長當
然連帶辭職,可無庸議。此外數條我卻不便作主,須要先通知段合肥,俟他認可
,方得照辦。
(作霖也知老徐難辦,因即應聲道)
作 霖:且去與段氏一商何如?
徐總統:別人無可差委,仍煩台駕一行。
(作霖又慨然承認,起身即去。)
(段祺瑞方出駐團河,由作霖前去晤談,先說了許多和平的套話,然後將議案取
(閱。)
(段祺瑞瞧了一周,不由的懊惱起來,再經作霖委婉陳詞道)
段祺瑞:據吳佩孚意見,定要解散安福部,撤換王揖唐,罷免徐樹錚,作霖亦曾勸解數次
,終不得吳氏退步。公為大局起見,何必與後生小子,爭此異點。否則作霖想作
調人,看來是徒費跋涉,不能挽回了。
祺 瑞:(祺瑞作色道)吳佩孚不過一個師長,卻這般恃勢欺人,他若不服,盡可與我兵
戎相見,我也未嘗怕他呢。
(作霖聽了此言,說不下去,只好返報老徐。)
(老徐再要他曲為周旋,作霖也出於無奈,再往與段氏婉商。)
(偏段氏態度強硬,一些兒不肯轉風,累得張雨帥奔走數次,毫無效果,乃向徐
(總統前告別返奉。)
(老徐又苦苦挽留,堅囑作霖設策調停。)
(作霖乃再詣保定,勸曹、吳略示通融。)
吳佩孚:(吳佩孚勃然道)不解散安福部,不撤換王揖唐,事尚可以通融,惟不罷免小徐
,誓不承認。
曹 錕:(曹錕亦說道)老段聲名,統被小徐敗壞,難道尚不自知麼?
(作霖見兩人言論,與段氏大相反對,遂續述段氏前語,不憚一戰。)
吳佩孚:(佩孚更朗聲道)段氏既雲兵戎相見,想無非靠著東鄰的奧援,恫嚇同胞,我輩
乃堂堂中國男兒,願率土著虎賁三千人,鵠候疆場,若稍涉慌張,便不成為直派
健兒了。
(兩派相爭,純是意氣用事。)
作 霖:(作霖長歎道)我原是多此一行。
曹 錕:(曹錕便即插口道)公以為誰曲誰直?
作 霖:我亦知曲在老段,但我為總統所迫,不得已冒暑馳驅,現雙方同主極端,無法調
和,我只好復命中央,指日出關了。
曹 錕:事若決裂,還須請公幫忙。
作 霖:(作霖點首道)決裂就在目前,願公等盡力指麾,待得一勝,那時再需我老張說
和,也未可知,我就此告辭了。
(隱伏下文。)
(曹錕復把臂挽留,作霖不肯,且笑語道)
曹 錕:我已做了嫌疑犯,還要留我做甚?彼此相印在心,不宜多露形跡呢。
(說畢,匆匆告辭,返京復命。)
(徐總統具悉情形,復與作霖密商多時,方才定計。)
(越兩日,即由京城新聞紙上,載出徐樹錚六大罪狀,略述如下:
( (一)禍國殃民。)
(二)賣國媚外。)
(三)把持政柄。)
(四)破壞統一。)
(五)以下殺上。)
(六)以奴欺主。)
(文末署名,為首的系是曹錕,第二人就是張作霖,殿軍乃是江蘇督軍李純。)
(又越日,由徐總統發出三道命令,臚列下方:
( (一)特任徐樹錚為遠威將軍。)
(二)徐樹錚現經任為遠威將軍,應即開去籌邊使,留京供職。)
(西北籌邊使,著李垣暫行護理。)
(三)西北邊防總司令一缺,著即裁撤,其所轄軍隊,由陸軍部接收辦理。)
(看官聽說,當時徐樹錚久住庫倫,對著南北用兵,本常注意,既聞湘省失守,
(正擬密調西北軍,分道援湘,但究因相隔太遠,鞭長莫及,且恐直軍中梗,急
(切不能通過,未免躊躇,忽又得遼東電報,乃是張作霖應召入都,願作調人,
(他亦預料一著,只防直、奉兩派相連,壓迫皖系,於是不待中央命令,星夜南
(回,馳入都門,運動雨帥,願以巨金為壽。)
作 霖:(並云)事平以後,定當擁張為副總統。
(作霖前次為小徐所紿,怎肯再為所欺?因此拒絕不答。)
(樹錚見運動無效,復慫慂東鄰,阻止奉軍入關,一面唆使東三省鬍匪,擾亂治
(安,襲擊作霖根據地。)
(種種秘計,卻是厲害。)
(不料事機未密,所遣密使,竟被奉軍查獲,報知作霖。)
(作霖當然大憤,即電告曹錕、李純,聯名痛斥小徐。)
(曹錕正乞奉張為助,巴不得有此一舉。)
(李純亦素恨段派,與曹錕不謀而合,同日復電,並表同情。)
(作霖便發表聲討小徐的電文,並向總統府獻議,請罷免徐樹錚,撤銷西北邊防
(軍。)
(徐總統尚欲保全皖系面子,但調小徐為遠威將軍,並聞小徐已經來京,仍有留
(京供職的明文。)
(惟將小徐的兵權,一律撤盡。)
(敘入此段,為下文作一注腳。)
(小徐不禁著忙,急赴團河見段合肥,涕泣陳詞道)
不 禁:樹錚承督辦謬愛,借款練兵,效力戎行,今總統誤信二三奸人,免樹錚職,是明
明欲將我皖系排去,排去皖系,就是排去督辦,樹錚一身不足惜,恐督辦亦將不
免了。
(膚受之愬。)
(段祺瑞被他一激,禁不住怒氣上衝,投袂起座道)
段祺瑞:我與東海交好,差不多有數十年,彼時改選總統,我願與河間同時下野,好好把
元首位置,讓與了他,哪知他年老昏瞶,竟出此非法舉動,彼既不念舊情,老夫
何必多顧,就同他算帳便了。
(說至此,即出門上車,一口氣驅入京都,逕至總統府中,見了老徐,說了幾句
(冷嘲熱諷的話兒,面目上含著怒容,更覺令人可怖。)
徐總統:(徐總統從容答道)老大哥何必這般憤怒?又錚籌邊使,本與籌邊督辦,一事兩
歧,犯那重牀疊屋的嫌疑,今將又錚調任,無非掩人耳目,暫塞眾謗,一俟物議
少平,便當另予位置,目前暫令屈居將軍府,閒散一二月,想亦無妨。
徐總統:(老段聞言,怒仍未解,且反唇相譏道)曹錕、吳佩孚,擁兵自恣,何勿罷免?
乃必罷徐樹錚。
徐總統:(徐總統復道)曹吳兩人,克復長沙,鎮守湘南,全國輿論,一致推崇,若將他
無故罷免,必致輿情反對,說我賞罰不明。況有功加罰,將來如何用人?難道曹
、吳等果肯忍受,不致反動麼?
徐總統:(老段見話不投機,悻悻起座道)總統必欲寵任曹、吳,盡管寵任,休要後悔!
(說著,拂袖自去。)
(好似鄉曲武人,但事搶白,不顧體裁。)
(老徐送了幾步,見老段全不回頭,只好歎息而返。)
(段祺瑞既出總統府,復回至團河,與小徐商決發兵,即由小徐帶了衛隊,入逼
(公府,迫令罷斥曹、吳,一面調動邊防軍第一第三第九各師,用段芝貴為總司
(令,向保定進發,與曹、吳一決雌雄。)
(京、保一帶,戰雲驟起。)
(張作霖聞報,匆匆回奉,也去調兵入關,援應曹、吳。)
(可憐京城內外的百姓,紛紛遷避,一夕數驚,這豈不足殃及池魚,無辜遭害麼
(?徒喚奈何。)
(京中方擾攘不安,東南亦幾生戰事,險些兒亦飽受虛驚,說將起來,也是與直
(、皖兩派互生關係。)
(江蘇督軍李純,原是直派,署浙江督軍盧永祥,乃是皖派,永祥本為淞滬護軍
(使,自調署浙督後,仍念念不忘淞滬,但淞滬系江蘇轄境,李純欲收為己有,
(獨永祥謂舊有護軍使一職,不歸江蘇節制,應仍划出區域,由自己兼管。)
(這問題互相抵觸,爭論不休。)
(仍然是直皖之爭。)
(吳淞司令榮道一,與李、盧二督俱有師生情誼,特出為調停,漸得兩方諒解,
(共保旅長何豐林充任。)
(事早就緒,不意中央忽下一明令,特任盧永祥為浙江督軍,裁撤淞滬護軍使,
(改設淞滬鎮守使,即命何豐林調任。)
(何豐林雖系李督門徒,但得此護軍使一席,全然由盧督幫護,一力造成,若叫
(他改任鎮守使,是要歸江蘇節制,不但官職上顯有升降,就是盧、何兩人聯絡
(的作用,亦盡付東流,何豐林原不甘受屈,盧永祥亦豈肯干休?當下由永祥授
(意豐林,令豐林代發通電道:
( 恭讀大總統命令,特授盧永祥為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著即裁撤,改設鎮
(守使,調任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
(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
(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外,現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
(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狀。)
(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為荷。)
(何豐林復自發一電,轉向中央辭職,文云:
( 大總統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令,淞滬護軍使一缺,著即裁撤,
(改設淞滬鎮守使,調任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
(奉令之下,惶悚莫名。)
(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並上海、松江兩鎮守使,特設護
(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為深遠。)
(數年以來,迭經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
(至去歲盧督調任後,學潮震蕩,工商輟業,人心搖動,閭裡虛驚,豐林一秉成
(規,倖免意外。)
(現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
(,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咸屬非宜。)
(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制,必須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而設。)
(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准予免去淞滬鎮守使一職,以重舊制而維大局,不
(勝屏營待命之至。)
(兩電既發,復囑第四師第十師全體軍官,拍電到京,籲請收回成命,並任何豐
(林為淞滬護軍使。)
(京中方為了直、皖決裂,兩下裡備戰洶洶,連徐總統俱吉凶未卜,尚有何心顧
(及東南?一時未及答復,何豐林越疑到李純身上,以為中央命令,定是李督嗾
(使出來,彼乘直、皖交爭的時候,要想收回淞滬,擴充地盤,所以有此一舉,
(遂不待探明確信,即電致李督一書,語多憤懑,並有解鈴系鈴、全在吾師等語
(。)
(一面商令吳淞司令榮道一,亦拍電詰問李純,內有:「同人等群相詰責,無詞
(應付,私心揣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云云。)
(當由李純電復何豐林,略謂)
略 謂: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為人。
(語本明白痛快,偏何豐林尚未肯信,聯同浙督盧永祥,暗地戒嚴,密為防禦。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浙滬各軍,既四處分佈,如臨大敵,免不得謠言百
(出,傳入江蘇。)
(李純也不得不疑,並因直、皖紛爭愈競愈烈,恐滬軍亦趁勢襲擊江蘇,為此先
(事預防,特派兵分佈蘇州、崑山一帶,並掘毀黃渡至陸家浜一帶鐵道,阻截滬
(軍。)
(何豐林聞滬寧鐵路被蘇軍拆斷,越覺師出有名,遂也派軍直上,與蘇軍相犄角
(。)
(彼此列陣相持,摩拳擦掌,專待廝殺。)
(只江蘇一班士紳,已嚇得心驚膽裂,慌忙奔走號召,結合各界團體,呼籲和平
(。)
(再加外交團保護僑民,力為調解,電文絡繹,送達江浙。)
(李純本無心開戰,對著南北紛爭,尚日日把和平二字,掛諸齒頰,怎有江、浙
(毗連反致輕自開釁?若盧、何二人目的但在淞滬,得能將淞滬一方,仍歸掌握
(,此外自無他望。)
(結果是李督讓步,盧、何罷休,總算雙方訂約,江蘇不侵淞滬,淞滬也不犯江
(蘇,撤退兵備,易戰為和。)
(江浙人民,幸得苟安。)
(後來中央亦收回成命,特任何豐林為淞滬護軍使,這還是李督軍愛惜蒼生的厚
(惠。)
(小子有詩詠道:
( 綰領軍符貴保邦,如何仗戟自相撞?)
(罷兵獨為寧人計,贏得仁聲滿大江。)
(東南幸不鏖兵,北京難免戰禍,欲知誰勝誰負,且至下回敘明。)
(民國戰爭,無一非為私利而起,南北之戰,公乎私乎?顧南方猶得以護法為借
(口。)
(若直皖之戰,全為私利起見,小徐之欲擴張安福部勢力,私也;即吳佩孚之反
(對小徐,不惜一戰,亦安得謂為非私?一則挑撥段氏,一則煽動曹使,各求逞
(志而已,與國家之凋敝,民生之痛苦,固視若無睹焉。)
(張雨帥亦好動不好靜,本以調人自居,反致激成戰禍,是豈不可以已乎?若淞
(滬護軍使一職,貽禍者為袁項城,袁因鄭汝成有功於己,特划淞滬一隅,俾鄭
(自主。)
(而鄭竟死於非命。)
(及盧何之與李純齟齬,幾至宣戰,微李純之顧全東南大局,甘心讓步,江浙人
(民,寧有幸乎?國民苦兵革久矣,好戰者民之賊也,主和者民之望也,觀乎江
(浙之言和,安得不感念夫李督軍?)
(第一百一十七回 吳司令計敗段芝貴 王督軍誘執吳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