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卻說寧軍司令徐紹楨,因臨時大總統孫文就職,遂由各省代表委托,轉達民意
(,朗讀頌詞道:
( 維漢曾孫失政,東胡內侵,淫虐猾夏,帝制自為者垂三百年,我皇漢慈孫
(,呻吟深熱,慕法蘭西、美利堅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視眾策,仰視俯畫,思所
(以傾覆虐政,恢復人權,乃斷頭揕胸,群起號召,流血建義,續法、美人共和
(之戰史。)
(今三分天下,克復有二,用是建立民國,期成政府,揀選民主,推置總統。)
(僉意能尊重共和,宣達民意,惟公賢;廓清專制,鞏衛自由,惟公賢;光復禹
(域,克定河朔,舉漢、滿、蒙、回、藏群倫,共覆於平等之政,亦惟公賢。)
(用是投匭度情,征壓紐之信,眾意所屬,群謀僉同。)
(既協眾符,歡欣擁戴。)
(要知我國民久困鈐制,疾首蹙頞,望民主若歲,今當公軒車蒞任,蒼白扶杖,
(子女加額,焚香擁彗,感激涕零者何也?忭舞自由,敦重民權也,用是不吝付
(四百兆國民之太阿,寄二億裡山河之大命,國民之委托於公者,亦已重哉。)
(繼自今惟公翼翼,毋違憲法,毋拂輿意,毋任威福,毋崇專斷,毋昵非德,毋
(任非才,凡我共和國民,有不矢忠矢信,至誠愛戴,軒轅、金天,列祖列宗,
(七十二代之君,實聞斯言。)
(代表等受國民委托之重,敢不盡意,謹致大總統璽綬,俾公發號施令,崇為符
(信,欽念哉!)
(讀畢,由孫大總統答詞,略謂)
徐總統:當竭盡心力,勉副國民公意。
(各代表及海陸軍代表,又歡呼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共和萬歲,中華民國四
(萬萬同胞萬歲。)
(兩階軍樂,又鞺鞺的奏了一回,然後大眾鞠躬告別。)
(過了三天,再選舉副總統,黎都督元洪當選;復著手組織內閣,暫仿美國成制
(,不設總理,先集各代表議定法度,分作九部,每部設總長一人,次長一人,
(由孫總統提出望重名高的人物,請代表團投票取決,得多數同意,乃經總統委
(任。)
(此次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組織內閣,當任黃興為陸軍總長,蔣作賓為次長,黃鍾
(瑛為海軍總長,湯薌銘為次長,伍廷芳為司法總長,呂志伊為次長,陳錦濤為
(財政總長,王鴻猷為次長,王寵惠為外交總長,魏宸組為次長,程德全為內務
(總長,居正為次長,蔡元培為教育總長,景耀月為次長,張謇為實業總長,馬
(和為次長,湯壽潛為交通總長,於右任為次長。)
(政府的行政機關,已經組成,乃由各代表組織參議院,每省中選出三人,公議
(法律,作為中華民國的立法機關。)
(政法兩項,並行不悖,先擇民國最要緊的條件,提出施行。)
(第一件是外交,由臨時大總統咨照各國,凡革命以前,清政府所欠外債,歸民
(國承認償還,從前中外約款,仍然履行,各國僑民,一體保護,信教悉許自由
(,外人得此照會,卻也悅服。)
(第二件是內治,下剪辮令,改拜跪禮,所有從前大人老爺的稱呼,以及山、陝
(教坊樂籍,與浙紹惰民丐籍及浙、閩棚民,廣東蜒戶等,一體革除,實行共和
(制度,撤銷階級。)
(至若刑法一端,雖已設司法部,一時未及編製,且因軍務未竣,暫行軍律,由
(陸軍總長頒布臨時軍律十二條,凡任意擄掠、強姦婦女、焚殺平民,及未奉長
(官命令,擅封民房財產、硬奪良民財物等五條,最為大罪,犯即槍斃。)
(勒索強買,與私鬥傷人,這二條論情抵罪。)
(還有五條,是私入良民家宅、行竊賭博、縱酒行兇,及各種滋擾情形,均酌量
(罰辦。)
(此外一切政策,由各部總長頒布意見,逐漸進行。)
(惟教育一項,至應改良,所有大小所堂,改名學校,各種教科書,飭各書局及
(各校教員,酌量編輯,小學校中准男女同學,期合共和宗旨。)
(其餘各節,亦略有變通,小子也不及細述了。)
(此係民國創造的政治,不能不揭要敘明。)
(惟是滿清政府,尚兀立北京,直隸、河南,未曾獨立;山東舊撫孫寶琦,忽附
(和民軍,忽服從清室,彷彿有兩張面孔,兩副心腸;還有遼東三省,也是首鼠
(兩端;西域的新疆省,及內外蒙古、青海、西藏三部,路途遙遠,聲息未通;
(就是一早光復的山、陝兩省也被清軍襲擊,屢電達南京政府,火速乞援。)
(臨時大總統孫文,及九部閣員,不得不亟籌統一的辦法。)
(時清議和代表唐紹怡,與民軍代表伍廷芳,已會議了好幾次,伍代表先提出和
(議大綱,約有四條:一是廢除滿清政府;二是建立共和政府;三是優給清帝歲
(俸;四是滿人除在新政府效力外,凡年老窮苦的人,均優給贍養。)
(這數條說將出來,與唐代表意不相合。)
(唐代表受著清廷命令,南下議和,就是有志共和,一時也不便推倒滿清,遂與
(伍代表辯駁數次,仍主張君主立憲。)
(伍代表當然不允,嗣經彼此磋磨,定了一個通融的法兒,擬立時召集國會,將
(君主民主問題,付諸公決,當由雙方簽字。)
(再議國會辦法,及開會地點,伍主上海,唐主北京;伍主每省選派代表三人,
(唐初意未協,旋亦照允,惟地點尚未議定,電達袁總理定奪。)
(袁總理復電,不特反對上海開會,並云:「各省代表,只有三人,不足取信大
(眾。)
(唐使不候電商,逕行允協,未免越權,本總理礙難承認」云云。)
(無非為一己計。)
(看官試想!唐使南來,明明是袁總理的全權代表,當兩代表相見時,已經換驗
(文憑,確有全權字樣。)
(乃因這國會人數,由唐簽定,竟遭袁總理駁斥,還有甚麼全權可言?唐代表即
(日辭職,由袁總理致電伍廷芳,直接議和。)
(正在辯論的時候,忽聞南京已組織新政府,選孫文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臨
(時副總統,不由的驚動了老袁,正副總統,都被他人取去,安得不驚。)
(立即電達南方,詰問伍代表。)
(略云)
(國體問題,由國會解決,現正商議正當辦法,自應以全國人民公決之政體為斷
(。)
(乃聞南京忽已組織新政府,並孫文受任總統之日,宣示驅逐滿清政府,是顯與
(前議國會解決問題相背,特詰問此次選舉總統,是何用意?設國會議決為君主
(立憲,該政府暨總統,是否立即取消?務希電復!)
(伍代表接到此電,亦擬就復稿,拍致袁總理道:
( 現在民軍,光復十七省,不能無統一之機關,在國民會議未議決以前,民
(國組織臨時政府,選舉臨時大總統,此是民國內部組織之事,為政治上之通例
(。)
(若以此相詰,請還問清政府,國民會議未決以前,何以不即行消滅,何以尚派
(委大小官員?又前與唐使訂定,謂國民會議,取決多數,議決之後,兩方均須
(依從。)
(來電所詰問者,請還以相詰,設國會議決為共和立憲,清帝是否立即退位?亦
(希答復為盼!)
(袁總理瞧這電文,免不得氣憤起來,當下四處拍電,飭新授山西巡撫張錫鑾,
(速帶三鎮全軍,往攻娘子關,進窺太原;故陝督升允,由甘肅募軍,由平涼窺
(陝西乾州;再調河南清軍,西薄陝西潼關;皖北清藩倪嗣衝,進駐潁亳;南京
(敗逃的提督張勛,由徐州招集散軍,攻入宿州,隨處牽制民軍,大有以力服人
(的威勢。)
(暗中卻仍令唐紹怡,寓居滬上,作局外的調停,仍與伍代表密商,不使南北決
(裂。)
(一面硬逼,一面軟做,老袁確有手段。)
(南京政府,頗有些為難起來,各省代表團,恐臨時政府為和議所誤,行文嚴詰
(,日促進兵。)
(山西都督閻錫山,又飛書求救,接連是娘子關失守,太原失守,數次警電,絡
(繹傳來。)
(陝西潼關民軍,始挫終勝,雖幸得擊退清軍,究竟還是危險,也屢電告急,皖
(、徐一帶,又有不安的消息,於是南京政府,揭示進兵的方法,派鄂、湘民軍
(,為第一軍,向京漢鐵路前進;寧、皖民軍為第二軍,向河南前進,與第一軍
(約會開封、鄭州間;淮陽民軍為第三軍,煙台民軍為第四軍,向山東前進,約
(會濟南;秦皇島合關外各民軍為第五軍,山、陝民軍為第六軍,向北京前進,
(若第一二三四軍,進行順手,即與第五六軍會合,共搗虜廷。)
(再由臨時大總統孫文,檄告北方將士,其文云:
( 民國光復,十有七省,義旗雖舉,政體未立,凡對內對外諸問題,舉非有
(統一之機關,無以達革新之目的,此臨時政府,所以不得不亟為組織者也。)
(文以薄德,謬承公選,效忠服務,義不容辭,用是不揣綿薄,暫就臨時之任,
(藉維秩序而圖進行,一俟國民會議舉行之後,政體解決,大局略定,敬當遜位
(,以待賢明。)
(區區此心,天日共鑒。)
(凡我同胞,備聞此言。)
(惟是和平雖有可望,戰局尚未終結,凡我籍隸北軍諸同胞,同是漢族,同為軍
(人,舉足重輕,動關大局,竊以為有不可不注意者數事,敢就鄙意,為我諸同
(胞正告之:此次戰事遷延,亦既數月,塗炭之慘,延亙各地,以滿人竊位之私
(心,開漢族仇殺之慘禍,操戈同室,貽笑外人,我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一
(;古語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是知民心之所趨即國體之所由定也,今
(禹域三分光復逾二,雖有孫、吳之智,賁、育之勇,亦詎能為滿廷挽既倒之狂
(瀾乎?我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二;民國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
(,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我同胞如不明燭幾先,即時反正,他日者,大功既
(定,效用無門,豈不可惜?我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三。)
(要之義師之起,應天順人,掃專制之餘威,登國民於衽席,此功此責,乃文與
(諸同胞共之者也。)
(如其洞觀大勢,消釋嫌疑,同舉義旗,言歸於好,行見南北無衝突之憂,國民
(蒙共和之福;國基一定,選賢任能,一秉至公,南北軍人,同為民國干城,決
(無歧視。)
(我諸同胞當審斯義,早定方針,無再觀望,以貽後日之悔,敢布腹心,惟圖利
(之!)
(為這一篇宣告書,北方將士,亦蠢蠢欲動,南方各省都督,更躍躍欲戰,軍書
(旁午,戰電紛馳,北伐北伐的聲音,喧騰大陸,且把袁世凱罵得一文不值,不
(是說他滿奴,就是詈他漢賊;肄業學校的學生,也情願拋書輟學,倡合一個北
(伐團;醉心文明的女子,又情願浣粉洗脂,組成一黨北伐隊;還有學生衛兵,
(女子精武軍,及男女赤十字會,名目繁多,數不勝數。)
(就是梨園名角,楚館歌娼,也想卸下這優孟衣冠,跳脫那平康賤裡,投入甚麼
(北伐團、北伐隊,去當一會北伐英雄、北伐英雌。)
(端的是乘盾為榮,執桴而起,班超投筆,大丈夫安用毛锥?木蘭從征,新國民
(休輕巾幗。)
(彷彿一個大舞台。)
(似乎直搗黃龍,指顧間事。)
(各國僑商,見時勢危迫,恐礙商務,大眾聯名發電,直致清廷,要求他早改國
(體,安定大局。)
(偏清親貴載濤、載洵、載澤、溥偉、善耆,與良弼、鐵良等,結成一個宗社黨
(,極端反對民軍,一意主戰,且有寧贈友邦,不給漢人的呆話。)
(宗社黨自此出現。)
(當下開了幾次會議,把變更國體的問題,誓不願行,任他如何請求,如何決裂
(,只有背城借一,與國存亡。)
(恐怕是大言不怍。)
(良弼尤為激烈,力請隆裕太后,易和為戰,並斥袁總理負國不忠,立應罷斥。
()
(隆裕後躊躇未決,袁總理已得著信息,即奏請辭職退居。)
(復旨尚未下來,甘肅、新疆,已遞到警報,甘肅總督長庚,新疆將軍志銳,均
(被革命軍殺死,接連是蒙古活佛、西藏喇嘛,也宣佈獨立,把清廷簡放的駐守
(大臣,一律驅逐出境。)
(看官!你想隆裕太后,生平雖幾經患難,要沒有這般危急,當此一夕數驚,哪
(得不令她嚇煞?左思右想,無可奈何,只好去請老慶商量。)
(老慶心目中,只有一個袁世凱,仍是堅持原議,並把曾國藩封侯故事,引述一
(番。)
(世凱是姓袁,並不姓曾。)
(隆裕後以滿清宗室,總要算老慶閱歷最深,比不得一班粗莽少年,空說大話,
(毫無實用。)
(少年原不足恃,老朽亦屬無用。)
(當下令老慶往留老袁,且封袁一等侯爵。)
(袁總理不願就封,並整頓行裝,似乎要歸去的模樣,急得老慶苦口挽留,才得
(他勉強應允,惟侯爵決不肯受。)
(想做總統,想做皇帝,豈侯爵所能羈留?俟老慶別後,沉吟了好半晌,乃自擬
(密電,飛寄唐紹怡,唐接電後,往謁伍代表,談及老袁密電中事。)
(伍代表復轉電孫總統,孫總統微微一笑,遂命秘書擬好電文,即致袁總理道:
( 北京袁總理鑒:文前日抵滬,諸同志屬組臨時政府,文義不容辭,只得暫
(時擔任。)
(公方以旋乾轉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惟目前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
(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
(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原來袁總理的密電中,是要孫中山讓位與他,他才肯贊成共和,推翻清室,做
(一出民國開幕的新戲。)
(孫中山顧全大局,竟坦白無私,甘心讓位。)
(於是這位袁總理,遂放膽做去,演出許多把戲來。)
(曾記得古詩一首,很好移贈老袁,詩句便是: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若是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畢竟袁總理如何處置,且待下回表明。)
(南北議和,而孫中山航海來華,即組織臨時政府,似乎行之太急,然非有此倉
(猝之組織,則選議員、開國會,待諸何時?延長一日,則中國即不安一日,且
(若國會果成,南北必大肆運動,不免有道旁築室之嫌,此組織南京政府,不可
(謂非南方黨人之捷足也。)
(唐代表議和被斥,即行辭職,看似袁、唐暗中衝突,實仍一致進行。)
(袁總理心中,本挾一惟我獨尊之見,意欲借共和捷徑,為皇帝之過渡,既避篡
(逆之惡名,復得中外之美譽,種種作用,無非期達目的,唐代表輩,實為所利
(用耳。)
(北伐一段,寫得如火如荼,初不值老袁一哂。)
(孫中山之甘心讓位,亦知南北之未必相敵,經著書人一一敘來,不但事實了然
(,即如各人心理,亦躍然紙上。)
(第五回 彭家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12**時間: 地點:
(卻說臨時大總統孫文,致電袁世凱,有虛位以待等語。)
(袁總理才放下了心,只表面上不便遽認,當復致一電道:
( 孫逸仙君鑒:電悉。)
(君主共和問題,現方付國民公決,無從預揣。)
(臨時政府之說,未敢預聞。)
(謬承獎誘,愧不克當。)
(惟希諒鑒為幸!)
(這電文到了南京,孫總統又有復電云:
( 電悉。)
(文不忍南北戰爭,生靈塗炭,故於議和之舉,並不反對。)
(雖君主民主,不待再計,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諒之。)
(倘由君之力,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保民族之調和,清室亦得安樂,一舉
(數善,推功讓能,自有公論。)
(文承各省推舉,誓詞俱在,區區此心,天日鑒之。)
(若以文為誘致之意,則誤會矣。)
(袁總理既得此電,料知孫文決意讓位,並非虛言,遂至慶親王私邸,密商多時
(。)
略 謂:全國大勢,傾向共和,民軍勢力,日甚一日,又值孫文來滬,挈帶巨資,並偕同
西洋水陸兵官數十員,聲勢越盛。現在南京政府,已經組織完備,連外人統已贊
成。多半是烏有情事,老袁豈真相信?無非是恫嚇老慶。試思戰禍再延,度支如
何?軍械如何?統是沒有把握。前數日議借外款,外人又無一答應,倘或兵臨城
下,君位貴族,也怕不能保全,徒鬧得落花流水,不可收拾。若果到了這個地步
,上如何對皇太后?下如何對國民?這正是沒法可施哩。
(老慶聞到此言,也是皺眉搓手,毫無主意;隨後又問到救命的方法。)
(袁總理即提出「優待皇室」四字,謂)
袁總理:皇太后果俯順輿情,許改國體,那革命軍也有天良,豈竟不知感激?就是百世以
後,也說皇太后皇上為國為民,不私天下。似王爺等贊成讓德,當亦傳頌古今,
還希王爺明鑒,特達官廷。
(前恫嚇,後趨承,老慶輩安得不入彀中?老慶躊躇一會,方道)
方 才:事已至此,也沒有別的法子,且待我去奏聞太后,再行定奪。
(袁總理乃告別出邸。)
(過了一日,即由隆裕太后宣召袁總理入朝。)
(袁總理奉命即往,謁見太后,仍把變更國體的好處,說了一番,太后淚落不止
(。)
(袁總理帶嚇帶勸,絮奏了好多時,最後聞得太后嗚咽道)
袁總理:我母子二人,懸諸卿手,卿須好好辦理,總教我母子得全,皇族無恙,我也不能
顧及列祖列宗了。
(悽慘語,不忍卒讀。)
(袁總理乃退了出來,時已晌午,乘輿出東華門,衛隊前擁後護,警備甚嚴;兩
(旁站著兵警,持槍鵠立,一些兒不敢出聲。)
(至行到丁字街地方,忽從路旁茶樓上面,拋下一物,約離袁總理乘車數尺,一
(聲爆響,火星直迸,晦氣了一個衛隊長,一個巡警,兩匹坐馬,轟斃地上。)
(還有兵士十二人,行路三人,也觸著煙燄,幾乎死去。)
(無妄之災。)
(袁總理的馬車,幸尚不損分毫,他坐在馬車上面,雖亦覺得驚駭,面目上卻很
(鎮靜,只喝令快拿匪徒。)
(衛隊不敢少慢,即似狼似虎的,跑入茶樓,當場拿往三人,移交軍警衙門,即
(日審訊,一叫楊禹昌,一叫張先培,一叫黃之萌,直供是拋擲炸彈,要擊死袁
(總理。)
(待問他何人主使,他卻不發一語,隨即正法了案。)
(閱者細思此三人,果屬何黨?或謂由宗社黨主使,或謂由革命黨主使。)
(迄今尚屬存疑。)
(袁總理始終不撓,遂擬定優待皇室等條件,一份內呈,一份外達。)
(隆裕太后再開皇族會議,老慶等已無異辭。)
(獨良弼憤憤不從,定要主戰。)
(那時袁總理得了此信,頗費躊躇,暗忖了半天,不由的自慰道)
袁總理:如此如此,管教他死心塌地。
(遂暗暗的設法佈置,內外兼施。)
(過了數天,忽由民政大臣趙秉鈞,趨入通報道)
秉 鈞:軍咨使良弼,已被人擊傷了。
袁總理:已死麼?
(開口即問他死否,其情可見。)
秉 鈞:現尚未死,聞已轟去一足,料也性命難保了。
袁總理:敢是革命黨所為麼?
秉 鈞:大約總是他們黨人。
(袁又問曾否捉住?秉鈞)
秉 鈞:良弼未死,拋擲炸彈的人,卻已死了。
袁總理:(袁總理歎道)暗殺黨煞是厲害,但良弼頑固異常,若非被人擊死,事體也終辦
不了。
(言下明明有喜慰意。)
秉 鈞:此人一死,國體好共和了。
袁總理:你道中國的國體,究竟是專制的好,共和的好?
秉 鈞:中國人民,只配專制,但目下情勢,不得不改從共和,若仍用專制政體,必須仍
然君主。清帝退位,何人承接?就是有承接的人也離不了莽、操的名目。依愚見
想來,只好順水推舟,到後再說。
(袁總理不禁點首,又與秉鈞略談數語,彼此握手告別。)
(趙秉鈞系袁氏心腹,故特從此處插入。)
(看官!你道這清宗室良弼,究係為何人所擊?相傳是民黨彭家珍。)
(家珍四川人,曾在本省武備學堂畢業,轉學東洋,歸充四川、雲南、奉天各省
(軍官,久已有志革命,至武昌起義,他復奔走南北,鼓吹軍士。)
(既而潛入京師,賃居內城,購藥自制炸彈,為暗殺計。)
(適良弼統領禁衛軍,銳意主戰,乃決計往擊良弼。)
(自寫絕命書一函,留存案上,然後改服新軍標統衣飾,徐步出門,遙看天色將
(晚,逕往投金台旅館,佯稱自奉天進京,有要公進內城,命速代僱馬車,赴良
(弼家,投刺求見。)
(閽人見名刺上面,寫著「崇恭」兩字,旁注「奉天標統」四字,當將名刺收下
(,只復稱)
軍 官:大人方入宮議事,俟明晨來見便了。
秉 鈞:(家珍道)我有要事,不能少待,奈何?
(一面說著,一面見閽人不去理倸,復躍上馬車,至東華門外靜待。)
(約過半小時,見良弼乘車出來,兩旁護著衛隊,無從下手,乃讓良弼車先行,
(自驅車緊隨後面,直至良弼門首,見弼已下車,慌忙躍下,取出「崇恭」名片
(搶步求見。)
秉 鈞:(良弼詫異道)什麼要公,夤夜到此?明日敘談罷。
(說時遲,那時快,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
(,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只有這些本領,何苦硬要主戰。)
(衛士方擬搶護,又是豁喇一聲,這彈被石反激,轉向後炸,火光亂迸,轟倒衛
(士數名,連家珍也不及逃避,霎時殞命。)
(良弼得救始醒,奈足上流血不止,急延西醫施救,用刀斷足,血益狂湧,翌日
(亦死。)
(死後無嗣,惟遺女子三人。)
(且家乏遺貲,蕭條得很。)
(度支部雖奉旨優恤,賻金尚未頒發,清帝即已退位,案成懸宕,良女未得分文
(,後由故太守廉泉夫人吳芝瑛,為良女慰男請恤。)
(呈詞中哀楚異常,才博得數金贍養。)
(良弼雖反抗共和,然究是清室忠臣,且廉潔可敬,故特筆表明。)
(這且擱下不提。)
13**時間: 地點:
(且說良弼被炸,滿廷親貴,聞風膽落,躲的躲,逃的逃,多半走離北京,至天
(津、青島、大連灣,托庇外人租界,苟延生命;所有家資,統儲存外國銀行,
(經有心人確實調查,總數得四千萬左右。)
(不肯餉軍,專務私蓄,彷彿明亡時形狀。)
(大家逍遙海上,單剩了一個隆裕太后,及七歲的小皇帝,居住深宮,危急萬狀
(。)
(小皇帝終日嬉戲,尚沒有甚麼憂愁。)
(獨隆裕後日夕焦煩,再召皇族會議,竟不見有人到來。)
(接連又來了一道催命符,由內閣呈入,慌忙一瞧,但見紙上寫著:
( 內閣軍咨陸軍並各王大臣鈞鑒:為痛陳利害,懇請立定共和政體,以鞏皇
(位而奠大局,謹請代奏事。)
(竊維停戰以來,議和兩月,傳聞官廷俯鑒輿情,已定議立改共和政體,其皇室
(尊榮及滿、蒙、回、藏生計權限各條件,曰大清皇帝永傳不廢;曰優定大清皇
(帝歲俸,不得少於四百萬兩;曰籌定八旗生計,蠲除滿、蒙、回、藏一切限制
(;曰滿、蒙、回、藏,與漢人一律平等;曰王公世爵,概仍其舊;曰保護一切
(私產,民軍代表伍廷芳承認,列於正式公文,交萬國平和會立案云云。)
(電馳報紙,海宇聞風,率土臣民,罔不額手稱慶,以為事機至順,皇位從此永
(保,結果之良,軼越古今,真國家無疆之休也。)
(想望懿旨,不遑朝夜,乃聞為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一二親貴所尼,事
(遂中沮,政體仍待國會公決,祺瑞自應力修戰備,靜候新政之成。)
(惟念事變以來,累次懿旨,莫不軫念民依,惟國利民福是求,惟涂炭生靈是懼
(;既頒十九信條,誓之太廟,又允召集國會,政體付之公決;又見民為國本,
(宮廷洞鑒,具征民視民聽之所在,決不難降心相從。)
(茲既一再停戰,民軍仍堅持不下,恐決難待國會之集,姑無論牽延數月,有兵
(溃民亂、盜賊蠭起之憂,寰宇糜爛,必無完土。)
(瓜分慘禍,迫在目前。)
(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
(兼顧數路,勢益孤危。)
(彼則到處勾結土匪,勒捐助餉,四出煽擾,散佈誘惑。)
(且於山東之煙台,安徽之潁、壽境界,江北之徐州以南,河南之光山、商城、
(固始,湖北之宜城、襄、樊、棗陽等處,均已分兵前逼。)
(而我皆困守一隅,寸籌莫展,彼進一步,則我之東皖、豫即不自保。)
(雖祺瑞等公貞自勵,死生敢保無他,而餉源告匱,兵氣動搖,大勢所趨,將心
(不固,一旦決裂,何所恃以為戰?深恐喪師之後,宗社隨傾,彼時皇室尊榮,
(宗藩生計,必均難求滿志。)
(即擬南北分立,勉強支持,而以人心論,則西北騷動,形既內溃;以地理論,
(則江海盡失,勢成坐亡。)
(祺瑞等治軍無狀,一死何惜,特捐軀自效,徒殉愚忠,而君國永淪,追悔何及
(?甚非所以報知遇之恩也。)
(況召集國會之後,所公決者尚不知為何項政體?而默察人心趨向,恐仍不免出
(於共和之一途,彼時萬難反汗,是徒以數月水火之患,貽害民生,何如預行裁
(定,示天下以至公?使食毛踐土之倫,歌舞聖明,零涕感激,咸謂唐虞至治,
(今古同揆,不亦偉哉!祺瑞受國厚恩,何敢不以大局為念?故敢比較利害,冒
(死陳言,懇請涣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以現在內閣及
(國務大臣等,暫時代表政府,擔任條約國債及交涉未完各事項,再行召集國會
(,組織共和政府,俾中外人民,咸與維新,以期妥奠群生,速復地方秩序,然
(後振刷民氣,力圖自強,中國前途,實維幸甚,不勝激切待命之至,謹請代奏
(!)
(隆裕太后一氣覽畢,已不知落了多少珠淚,及看到後面署名,第一個便是第一
(軍總統官段祺瑞,隨後依次署列,乃是尚書銜古北口提督毅軍總統薑桂題,護
(理兩江提督張勛,察哈爾都統陸軍統制官何宗蓮,副都統段芝貴,河南布政使
(幫辦軍務倪嗣衝,陸軍統制王占元、曹錕、陳光遠、吳鼎元、李純、潘矩楹、
(孟恩遠,河北鎮總兵馬金敘,南陽鎮總兵謝寶勝,第二軍總參議官靳雲鵬、吳
(光新、曾毓雋、陶雲鶴,總參謀官徐樹錚,炮台協領官蔣廷梓,陸軍統領官朱
(泮藻、王金鏡、鮑貴卿、盧永祥、陳文運、李厚基、何豐林、張樹元、馬繼增
(、周符麟、蕭廣傳、聶汝清、張錫元,營務處張士鈺、袁乃寬,巡防統領王汝
(賢、洪自成、高文貴、劉金標、趙倜、仇俊愷、周德啟、劉洪順、柴得貴,陸
(軍統帶官施從濱、蕭安國一古腦兒有四五十人。)
(到了結末幾個姓名,已被淚珠兒濕透,連筆跡都模糊起來。)
(隆裕後約略看畢,便把這來折擲在案上,竟返入寢宮,痛聲大哭。)
(一班宮娥侍女,都為慘然。)
(又經窗外的朔風,獵獵狂號,差不多為清室將亡,呈一慘狀。)
(帝王末路,歷代皆然,如清室之亡,尚是一個好局面。)
(自是隆裕太后憂鬱成疾,食不甘,寢不安,鎮日裡以淚洗面,把改革國體問題
(,無心提起。)
(一夕,正假寐幾上,忽由太保世續,踉蹌趨入,報稱)
報 稱:太后,不好了,段祺瑞等要進京來了。
(隆裕太后不覺驚醒,忙問道)
不 覺:段祺瑞麼?他來京何事?
世 續:他有一本奏折,請太后明鑒。
(隆裕後未曾瞧著,眼眶中已含了多少淚兒,及瞧完來奏,險些兒暈厥過去。)
(看官!你道他是什麼奏辭?待小子錄述出來,奏云:
( 共和國體,原以致君於堯、舜,拯民於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撓,
(以至恩旨不頒,萬民受困。)
(現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潁州則淪陷於革軍,徐州則小勝而大敗,革艦由奉
(天中立地登岸,日人則許之,登州、黃縣獨立之影響,蔓延於全魯,而且京、
(津兩地,暗殺之黨林立,稍疏防範,禍變即生。)
(是陷九廟兩宮於危險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
(三年以來,皇族之敗壞大局,罪難發數,事至今日,乃並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
(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允,祖宗有知,能不恫乎?蓋
(國體一日不決,則百姓之困兵燹凍餓,死於非命者,日何啻數萬。)
(瑞等不忍宇內有此敗類也,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乎?謹率全軍將士入京,
(與王公痛陳利害,祖宗神明,實式憑之。)
(揮淚登車,昧死上達。)
(請代奏!)
(最後署名,除段祺瑞外,無非是王占元、何豐林、李純、王金鏡、鮑貴卿、李
(厚基、馬繼增、周符麟等一班人物,隆裕後也不及細閱,只覺身子寒戰起來,
(昏昏沈沈,過了半晌,方對世續道)
隆裕後:這,怎麼好?怎麼好?
世 續:(世續支吾道)國勢如此,人心如此,看來非改革政體,不能解決了。
隆裕後:古語說得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料我國家費了若干金銀,養了這班虎
狼似的人物,偏來反噬,你想可痛不可痛呢?
(並非將士之過,隆裕後也未免誣人。)
世 續:太后須保重玉體,勿過傷心!
隆裕後:(隆裕後流淚道)我悔不隨先帝早死,免遭這般慘局。
隆裕後:(說至此,又把銀牙一咬)罷,罷!你去宣召袁世凱進來。
(世續奉命去訖,約半日,即見心廣體胖的袁總理,隨世續入宮。)
(心廣體胖四字,形容得妙。)
(這一來有分教:
( 一代皇圖成過去,萬年創局見今朝。)
(欲知袁總理入宮後事,且看下回再表。)
(統觀本回各情事,無一非袁世凱所為,袁世凱之被炸,當時群料為良弼所使,
(吾謂實袁氏自使之耳。)
(良弼之被炸,則謂由民黨彭家珍,吾謂亦袁氏實使之。)
(不然,何以袁氏遇炸而不死,良弼一炸而即死乎?或謂楊禹昌、黃之萌、張先
(培三人被逮以後,並未供言袁氏指使,豈死在目前,尚無實供求生之理?不知
(此正見袁氏之手段。)
(袁氏後日,殺人多矣,即受袁氏之指使,而被人殺者亦多矣。)
(問誰曾實供袁氏乎?聞袁氏平生舉動,得達目的,不靳金錢,然則買人生命,
(以金為鵠,貪夫殉財,何所憚而不為也?若段祺瑞之領銜請願,不待究詰,已
(共知為受命老袁,書中內外兼施四字,已將全情表明,寡言勝於多言,益令人
(玩味無窮雲。)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
14**時間: 地點:
(卻說清太保世續,召袁總理世凱入宮,當由隆裕後問及優待條件,曾否寄往南
(方?袁總理)
袁總理:未曾。
(明明是欺弄孤兒寡婦,安有外人盡知,尚說未曾寄往耶?隆裕後淒然道)
隆裕後:這個局面,看來是難免了,煩你寄去交議罷。
袁總理:事關重大,且再商諸近支王公,再行定奪。
(何必做作。)
隆裕後:近支王公,多半遠揚,還有甚麼可議?
(說罷,掩面悲啼,袁總理也顧不得甚麼,竟大踏步出宮,電致南方伍代表去了
(。)
(已達目的,樂得趾高氣揚。)
(是時南京各省代表團,已依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召集參議員,於民國元年正月
(廿八日開參議院正式成立大會。)
(開會前一日,適有數大問題發生,足為中華民國前途之障力。)
(先是各省代表集會漢口,已有未曾獨立的省分,如直隸、奉天等代表,有無表
(決權,應付討論。)
(卒因群議紛紜,倉卒不及表決,所以組織臨時政府,選舉正副總統,無論該省
(是否獨立,既稱代表,皆得投票,初無歧視,及參議院將要開會,議員中有提
(出原議,略言)
略 謂:直隸、奉天等議員,不得有表決權。
(直隸議員谷鍾秀,奉天議員吳景濂等,抗論不服,相繼辭職,旋經各省議員調
(停,方彼此一律,權限從同。)
(南北議和,已將就緒,不日即可統一,還要彼此齟齬,自生惡感,真正令人不
(解。)
(次日開會,各省議員,聯襼偕來,雖未滿額,已過半數,臨時大總統孫文,亦
(曾蒞會,國旗招颭,軍樂悠揚,大眾歡欣鼓舞,儼然有一種共和的氣象。)
(嗣是逐日會議,倏逾兼旬,忽聞新政府未經院議,擅將漢冶萍煤礦公司,抵質
(借款,全院議員大嘩,嚴辭責問。)
(原來臨時政府成立,命將各省賦稅暫行豁免,一些兒沒有進款,那出款卻格外
(浩繁。)
(陸軍財政兩部,擬發軍需八釐公債票,經參議院通過施行,未見成效。)
(嗣商諸大公司內管理人,暫借國民名義,將私產抵押外國款項,轉貸政府,於
(是蘇路公司,及招商局,先後抵質,為短期借款的抵押品。)
(參議院也無異議,惟新政府尚嫌未足,復將漢冶萍煤礦公司,抵借日本款五百
(萬圓,這漢冶萍公司的資本,是清郵傳部大臣盛宣懷,要占大半,盛氏以鐵路
(國有政策,激起民變,致興革命軍,詳見《清史演義》。)
(清廷已將他罷職,民軍又擬將他資產籍沒,急得老盛沒法,竟去投效日本,願
(與日人合辦,想仗這日本商標,保護私產,復討好臨時政府,願將該公司抵款
(五百萬圓,救濟新政府的眉急。)
(陸軍總長黃興,以軍餉急需,不暇交參議院公決,只與臨時大總統孫文商妥,
(逕由大總統及陸軍總長秘密簽字,連財政總長陳錦濤,也未得與聞。)
(此舉未免違法。)
(後被參議院察悉,立刻咨照政府,詰他:「抵押借債,何故不付參議院議決,
(擅自簽字」等語。)
隆裕後:(政府答稱)由私人押借,與國家無涉。且款項亦未繳齊。
(潦潦草草的說了數語,參議院議員,競責政府遁辭,愈覺不平,再請政府切實
(答復。)
(政府復答稱:「漢冶萍公司,係由私人資格,與日本商訂合辦,尚赤通過股東
(會,先由該公司借日款五百萬圓,轉借與臨時政府,請求批准。)
(現只交到二百萬圓,本總統正恐外人合股,不無流弊,正擬取消這事,所以未
(經交議」等因。)
(湖北參議員劉成禺、張伯烈、時功玖等,攘臂起詬,極言政府擅斷擅行,憤極
(辭職,立回湖北原籍,運動本省臨時省議會,另行組織臨時國會,與南京臨時
(參議院抗衡。)
(臨時參議院成立,未及一月,即成決裂,此即中華民國不祥之兆。)
(政府乃將漢冶萍公司罷押。)
(臨時參議院亦駁斥湖北省議會,為法外舉動,當然無效。)
(特舉此數事,見得中國共和之難成。)
(正在喧鬧的時候,伍代表已交到優待清室等件,立待議妥,大眾乃將餘事擱起
(,專心致志的公議要項。)
(但見第一行寫著道)
(甲)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
(大眾瞧這十餘字,各嘩聲道)
大 眾:清帝退位,清室已亡,還有什麼大不大。說得有理。就是優禮的禮字,亦屬不合
。
隆裕後:(一議員道)竟改作『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便好了。
大 眾:(又有一議員道)退字不如遜字,俾他留點面目,何如?
(當下大眾贊成,遂由主稿員另紙寫出,系(甲)關於清帝遜位後優待之條件,
(寫畢,再將原稿看了下去,系是:
( 第一款,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國民對於大清皇帝,各致其尊崇之敬
(禮,與各國君主相等。)
大 眾:(大眾復道)不妥不妥。清帝已經退位,我輩國民,還要去尊崇他做甚麼?
(乃經大眾悉心參酌,改為)
改 為:清帝遜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再看第二款云:
( 第二款,大清皇帝歲用,每歲至少不得短於四百萬兩,永不得減額。)
(如有特別大典,經費由民國擔任。)
(大眾磋議,改四百萬兩為四百萬元,特別大典二語刪去,乃復由主稿員寫下道
()
大 眾:清帝遜位之後,每歲用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給付。
(再看第三款列著:
( 第三款,大內宮殿或頤和園,由大清皇帝隨意居住,宮內侍衛護軍官兵,
(照常留用。)
大 眾:清帝既已退位,大內宮殿,不應久居。
改 為:(一議員應聲道)何不叫他還居頤和園?
大 眾:(旁又有一議員道)頤和園規模弘敞,殿閣巍峨,令他居住,還是便宜了他。
(連頤和園都不肯與居,清室末路,也屬可憐。)
大 眾:既議優待,就留些餘地便是。
改 為:(乃改為)清寬遜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照常留用。
(至第四款是:
( 第四款,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妥慎保護,負其責任,並設守衛官
(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謁陵寢,沿途所需費用,由民國擔任。)
大 眾:清帝謁陵的費用,如何要民國擔任?倘他借謁陵為名,日日嬉游,我民國當得起
這許多供奉嗎?此款前半截尚可通融,下三語盡可刪卻。
改 為:(乃改定)清室遜位後,其宗廟陵寢,由民國妥慎保護。
(復看第五款云:
(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謹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
(有經費,均由民國擔任。)
改 為:(這一款卻沒人反對,只酌改數字,作為)清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
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至第六款云:
( 第六款,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均由大清皇帝留用。)
大 眾:清宮舊用閹人,我民國尊重民權,當然不准有這腐豎,須要載明方好。
改 為:(即改為)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得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再看下去:
( 第七款,凡屬大清皇帝原有之私產,特別保護。)
改 為:(此款也沒甚異議,不過竄易字句,變為)清帝遜位之後,其原有私產,由中華
民國特別保護。
(及看到第八款,沒有一人贊成,議決作廢。)
(看官!你道原稿第八款,是寫著什麼?乃是:
( 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禮,國民得以稱慶。)
(依情理上論來,清帝已經退位,中國人民,不服清帝管轄,所有清室典禮,與
(國民何涉?應該將此款刪去。)
(到了第九款,大眾又抗論起來,但見原稿上寫著:
( 第九款,禁衛軍名額俸餉,仍如其舊。)
(原來禁衛軍是保護清宮,因有此制。)
(清帝退位後,須移居頤和園,禁衛軍理應裁去。)
(但從前這班軍人,靠著軍餉過活,此時遽議裁汰,恐他游騎無歸,轉成寇盜。
()
(當經各議員裁酌,改為)
改 為: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製,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統計甲種九款,改為八款,下文是:
( (乙)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
(第一款,王公世爵,概仍其舊,並得傳襲。)
(其襲封時,仍用大清皇帝冊寶,凡大清皇帝贈封爵位,亦用大清皇帝冊寶。)
(大眾議決,皇族的皇字,改作「清」字。)
(條文中只用首二語,以下盡行刪去。)
(第二款云)
(第二款,皇族對於國家之公權,與國民同等。)
(這條經大眾增改,定為)
大 眾: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其私權,與國民同等。
(再看下文第三四款。)
(第三款,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第四款,皇族免兵役之義務。)
(這兩條不加刪改,惟於皇族上各加一「清」字。)
(統計乙種共四款,下文為丙種條件,共計七款,原文云)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一)與漢人平等;(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三)王公世襲,概存其舊;(
(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應設法撥給官產,作為世業,以資補助;(五)先
(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官兵俸餉,仍舊支放;(六)從前營業居住
(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
(,聽其信仰自由。)
(七款均不必更改,但就第四款中刪一「應」字,第五款中,改「官兵」為「官
(弁」。)
(條件已終,全體議決,再由主稿員依次謄正。)
(惟末文尚有結尾數語,又由各議員修正通過,原文為)
改 為:以上條件,列於正式公文,照會各國,或電達駐荷華使,知會海牙萬國平和會存
案。
大 眾:(改正為)以上條件,除丙款各條另行宣佈外,餘均列於正式公文,由中華民國
政府,照會各國駐北京公使。
(全文俱已繕清,即咨照臨時政府,轉交伍代表電達北京。)
(袁總理瞧閱一周,便呈入隆裕太后。)
(隆裕後又召見各近支王公及各國務大臣,咨詢優待條件事宜。)
(應召的人,很是寥寥,惟醇王載灃等到來。)
(會議多時,或謂)
或 謂:皇室經費,必須四百萬兩,分文不能短少。
(這是奪利。)
或 謂:皇帝尊號相承不替數字,定須增入。
(這是爭名。)
或 謂:各種條件,統應增損。
(惱動了隆裕太后,不覺唏噓道)
不 覺:大事已去,只爭了一些小節,亦屬無益。咳!我列祖列宗創造經營,得了中國一
統江山,煞是艱苦,不意傳到我輩子孫,無材無力,輕輕的讓與別人,教我如何
對得住先人呢?
(說畢,哽咽不已,載灃等亦愧悔交集,各帶慘容。)
(始終以一哭了之。)
隆裕後:慶親王到哪裡去了?為何此時尚不見來?
(正憶念間,忽見老慶傴僂趨入,臉上尚帶煙容。)
(想是大吸阿芙蓉膏,因此來遲。)
(當由隆裕後與他商議,老慶細閱優待條件,亦沒甚異議,不過於相承不替一語
(,亦主張加入。)
(隆裕後乃轉囑袁總理,令他致電南京政府,爭此四字。)
(怎奈南方回電,堅不承認。)
(袁總理入宮面復,請太后自行定奪。)
隆裕後:為這四字,決裂和議,倘或宗廟震驚,生靈塗炭,不更令我增罪嗎?依他便了。
(這卻是仁人之言。)
袁總理:且再與近支王公熟商。
隆裕後:(隆裕後不待說畢)他們多半不在京師,就是留著,也是不中用的人物,你不妨
作主辦理,日後必無異言。
(袁總理唯唯退出,即欲擬旨,只因遜位的「遜」字,有礙清帝體面,且會議時
(候,皇族中亦有異論,乃酌改一「辭」字,與南方電議允洽,敦請老袁出山,
(總算爭得此一字。)
(便草定懿旨三道,呈入宮中,請隆裕太后及宣統帝蓋用御寶。)
(宣統帝不識不知,當然由太后作主,含淚鈐印,統共蓋訖,就於清宣統三年十
(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頒布天下。)
(諭云)
(朕欽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
(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
(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
(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
(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
(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
(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
(,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安
(,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
(處寬閒,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還有兩道諭旨,一道是頒布優待條件,一道是飭文武官吏,各循職守,毋生異
(論。)
(是日北京遍懸五色旗,民國南北統一,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室,已成過去的歷史
(。)
(臨時大總統孫文,復提出最後的協議五條,交伍代表轉達北京,條款列著:
( (一)清帝退位,由袁同時咨照駐京各國公使,請轉知民國政府,現在清
(帝已經退位,或轉飭旅滬領事轉達亦可。)
(二)同時袁須宣佈政見,絕對贊同共和主義。)
(三)文接到外交團或領事團通知清帝佈告後,即行辭職。)
(四)由參議院舉袁為臨時總統。)
(五)袁被舉為臨時總統後,誓守參議院所定之憲法,乃能授受事權。)
(伍代表即日發電,由袁世凱接著,已是滿意,自然沒有意外的爭執了。)
(小子有詩詠道:
( 帝運告終清祚覆,中華一統共和成。)
(如何尚逐中原鹿,攫得全權始撤兵?)
(欲知老袁答復的電文,且從下回接閱。)
(此回為化板為活文字,優待清室等條件,已見《清史演義》,而此書亦萬不能
(不錄。)
(經作者一番熔化,覺得各條文字,煞費磋磨;且於清室提出原稿,亦曾載及,
(愈見當時改正,不可謂非參議員之功。)
(至敘及臨時政府,與參議院之關係,是為南京組織政府三月內之舉動,亦可留
(作一段話柄,固非漫無抉擇,隨筆鋪敘已也。)
(後文述及隆裕後蓋印,以及孫總統提出協議,無非為老袁屬筆,總結一詩,具
(見大意。)
(皮裡陽秋,可於此書證之。)
(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辟正陽門)
15**時間: 地點:
(卻說清內閣總理袁世凱,已奉隆裕太后懿旨,令他組織臨時政府。)
(上加清內閣總理五字,義微而顯。)
(後由南京臨時總統孫文,交伍代表電達老袁,老袁心滿意足,即日復電云:
(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
(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
(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佈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
(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
(大眾聽著。)
(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世凱極願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
(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
(有動搖,牽涉全國。)
(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
(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
(尚希迅速見教!)
(臨時總統孫文,既接此電,當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其文云:中華民國臨時大
(總統孫咨:前後和議情形,前已咨交貴院在案,昨日伍代表得北京電云云,又
(接北京電云云。)
(兩電見前,均從略。)
(本總統以為我國民之志,在建設共和,傾覆專制,義師大起,全國景從。)
(清帝鑒於大勢,知保全君位,必然無效,遂有退位之議。)
(今既宣佈退位,贊成共和,承認中華民國,從此帝制永不留存於中國之內,民
(國目的,亦已達到。)
(當締造民國之始,本總統被選為公僕,宣佈誓書,以傾復專制鞏固民國圖謀幸
(福為任。)
(誓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國民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本總統即行
(辭職。)
(現在清帝退位,專制已除,南北一心,更無變亂,民國為各國承認,旦夕可期
(。)
(本總統當踐誓言,辭職引退,為此咨告貴院,應代表國民之公意,速舉賢能,
(來南京接事,以便解職。)
(附辦法條件如下。)
(臨時政府地點,設於南京,為各省代表所議定,不能更改。)
(辭職後,俟參議院舉定新總統,親到南京受任之時,大總統及國務各員,乃行
(解職。)
(臨時政府約法,為參議院所制定,新總統必須遵守頒布之一切法律章程。)
(此咨。)
(又有薦賢自代咨文,詞云:
( 今日本總統提出辭表,要求改選賢能。)
(選舉之事,原國民公權,本總統原無容喙之地。)
(惟前使伍代表電北京,有約以清帝實行退位,袁世凱君宣佈政見,贊成共和,
(即當提議推讓。)
(想貴院亦表同情。)
(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其發表政見,更為絕對贊同共和。
()
(舉為總統,必能盡忠民國。)
(且袁君富於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
(故敢以私見貢薦於貴院,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大局幸甚!此咨
(。)
(這兩篇咨文,到了參議院,各議員一律可決,定於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
(選舉會。)
(屆期這一日,孫總統率各部總長,及各將校,共謁孝陵。)
(孝陵即明太祖墓,在南京朝陽門外,當鍾山南麓,由孫總統主祭,宣告漢族光
(復,民國統一。)
(司祝官讀罷祭文,兩旁奏起軍樂。)
(悠揚中節,遐邇傳聲,軍士數萬,無不騰歡,各國領事,攜手臨觀,亦嘖嘖稱
(賞。)
(祭禮已畢,再返臨時總統府,行慶賀南北統一共和成立禮,先由軍士開炮,鳴
(了一十七響,乃由孫大總統就位,依次奏樂唱歌,各部總次長,隨班就列,向
(孫總統鞠躬表敬,孫總統亦答禮如儀,隨即向大眾演說道)
徐總統:清帝退位,南北統一,這皆由無數志士,無數義師,用無數熱腸鐵血,掉換出來
。但北京一方面,全賴袁公慰庭,慘澹經營,方得成功,是袁公實我民國至友,
民國成立以後,不應將他忘懷。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若果袁公當選,想必能鞏
固民國。況前日得他復電,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他是當代英雄,
日後宜不食言。不要相信他,恐怕有些靠不住。惟臨時政府地點,仍須設立南京
。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不似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
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有一番佳境。我雖解任,總是國民一份子
,仍願竭盡綿薄,為新政府效力,耿耿此心,還祈公鑒!
(演說畢,但聽得一片拍掌聲,震動耳鼓。)
(復奏軍樂數通,益覺洋洋渢渢,響徹雲霄。)
(禮成,全體三呼民國萬歲,方才散去。)
(下午參議院開會,選舉總統,共得十七省議員,各投一票,計十七票,投票結
(果,統是「袁世凱」三字,全場一致,當選袁世凱為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隨即電達北京,請袁來寧就職。)
(孫總統亦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略謂:「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
(職書,並推薦袁為總統,惟袁公必須先至共和政府任職,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
(。)
(若慮北方騷擾,無人維持現狀,盡可先舉人材,電告臨時政府,即當使為鎮撫
(北方的委員」云云。)
(看官!你想老袁的勢力,全在北方,若要他南來就職,明明是翦他羽翼,他本
(機變如神,豈肯孤身南下,來做臨時政府的傀儡麼?語語見血。)
(當下來一復電,由孫總統譯閱云)
(清帝辭位,自應速謀統一,以定危局,此時間不容髮,實為唯一要圖,民國存
(亡,胥賴於是。)
(頃接孫大總統電開提出辭表,推薦鄙人,屬速來寧,並舉人電知臨時政府,畀
(以鎮安北方全權各等因。)
(世凱德薄能鮮,何敢肩此重任?太屬客氣。)
(南行之願,前電業已聲明,然暫時羈絆在此,實為北方危機隱伏,全國半數之
(生命財產,萬難恝置,並非因清帝委任也。)
(孫大總統來電所論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極為正當,現在北方各省
(軍隊,暨全蒙代表,皆以函電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清帝委任一層,無足再論。
()
(此語隱隱自命。)
(然總未遽組織者,特慮南北意見,因此而生,統一愈難,實非國家之福。)
(若專為個人責任計,舍北而南,則實有無窮窒礙。)
(北方軍民意見,尚多紛歧,隱患實繁。)
(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
(又舉外人,抵抗南京。)
(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
(若因凱一去,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志。)
(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
(明明謂捨我其誰。)
(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反覆思維,與其孫大
(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
(蓋就民設之政府,民舉之總統,而謀統一,其事較便。)
(今日之計,惟有南京政府,將北方各省及各軍隊妥籌接收以後,世凱立即退歸
(田裡,為共和之國民。)
(當未接收以前,仍當竭智盡能,以維秩序。)
(總之共和既定之後,當以愛國為前提,決不欲以大總統問題,釀成南北分歧之
(局,致資漁人分裂之禍,恐怕言不顧行,奈何。)
(已請唐君紹儀,代達此意,赴寧協商。)
(紹儀即紹怡。)
(前避宣統帝溥儀名,因改儀為怡,此次清帝退位,仍復原名。)
(特以區區之懷,電達聰聽,惟亮察之為幸!)
(孫總統接電後,再赴參議院核定可否,全院委員長李肇甫,及直隸議員谷鍾秀
(等,以臨時政府地點,不如改設北京,意謂臨時政府,為全國視聽所關,必須
(所在地勢,可以統馭全國,方能使全國完固,且足維繫四萬萬人心,我民國五
(大民族,從此聯合,作為一個大中華民國。)
(前由各省代表,指定臨時政府地點,設在南京,係因當時大江以北,尚屬清軍
(范圍,不能不將就辦理;目今情異勢殊,自應相時制宜,移都北方為要。)
(言亦有理。)
(有幾個議員與他反對,仍然主張南京,當用投票表決法,解此問題。)
(投票後,主張北京的有二十票,主張南京的只有八票,乃從多數取決,復咨孫
(總統。)
(無如孫總統的意見,總以南京為是,援臨時政府組織條例,再交參議院復議。
()
(原來臨時政府大綱中,曾有臨時大總統,對於參議院議決事件,如未以為然,
(得於具報後十日內,聲明理由,交會復議。)
(組織臨時政府大綱,前因暫行制,故特從略,此次為交議事件,因特別提出。
()
(參議院接收後,再開會議,除李肇甫、谷鍾秀數人外,忽自翻前議,贊成南京
(,不贊成北京,彼此爭論起來,很是激烈。)
(旋經中立黨調和兩造,再行投票解決,結果是七票主張北京,十九票主張南京
(,似此重大問題,只隔一宿,偏已換了花樣,朝三暮四,令人莫測。)
(中國人心之不可恃,一至於此。)
(孫總統既接到復議決文,自然再電北京,請袁世凱即日南來,並言當特派專使
(,北上歡迎。)
(袁乃復電云:
( 昨電計達。)
(嗣奉尊電,慚悚萬狀。)
(現在國體初定,隱患方多,凡在國民,均應共效綿薄。)
(惟揣才力,實難勝此重大之責任。)
(茲乃辱荷參議院正式選舉,竊思公以偉略創始於前,而凱乃以輇材承乏於後,
(實深愧汗。)
(凱之私願,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當茲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
(凱敢不勉盡公僕義務?惟前陳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素承厚愛,謹披瀝詳
(陳,務希涵亮!)
(俟專使到京,再行函商一切。)
(專使何人?並何日啟程?乞先電示為盼。)
(肅復。)
(又致參議院電文云:
( 昨因孫大總統電知辭職,同時推薦世凱,當經復電力辭,並切盼貴院另舉
(賢能,又將北方危險情形,暨南去為難各節,詳細電達,想蒙鑒及。)
(茲奉惠電,惶悚萬分,現大局初定,頭緒紛繁,如凱衰庸,豈能肩此巨任?)
(乃承貴院全體一致,正式選舉,凱之私願,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
(當此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凱何敢以一己之意見,辜全國之厚
(期?惟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知諸公推誠相與,不敢不披瀝詳陳,務希涵
(亮!統候南京專使到京,商議辦法,再行電聞。)
(略去電而詳復電,為下文伏筆。)
(當袁世凱電辭總統,又電受總統的時候,臨時副總統黎元洪,也有辭職電文,
(拍致南京參議院。)
(二月二十日,參議院又開臨時副總統選舉會,投票公決,仍舉黎當選,全院一
(致。)
(黎以大眾決議,不便力辭,也即承認。)
(袁、黎心術之分,可見一斑。)
(於是南京臨時政府,遂派遣教育總長蔡元培為專使,副以汪兆銘、宋教仁等。
()
(適唐紹儀來寧,知已無可協商,亦願同專使北行。)
(啟程時,先電告北京,遙與接洽。)
(自二月二十一日,使節出發,至二十七日,到了北京。)
(但見正陽門外,已高搭彩棚,用了經冬不凋的翠柏,紮出兩個鬥方的大字,做
(為匾額。)
(這兩大字不必細猜,一眼望去,便見左首是「歡」字,右首是「迎」字。)
(歡迎兩字旁,豎著兩面大旗,分著紅黃藍白黑五色,隱寓五族共和的意思。)
(彩棚前面,左右站著軍隊,立槍致敬,又有老袁特派的專員,出城迎迓,城門
(大啟,軍樂齊喧,一面鳴炮十餘下,作歡迎南使的先聲。)
(極力摹寫,都為下文作勢。)
(蔡專使帶同汪、宋各員,與唐紹儀下輿逕入,即由迎賓使向他行禮。)
(兩下裡免冠鞠躬,至相偕入城,早有賓館預備,也鋪排得精潔雅致,几淨窗明
(,館中物件,色色俱備,伺役亦個個週到。)
(外面更環衛禁軍,特別保護。)
(蔡專使等既入客館,與迎賓使坐談數語,迎賓使交代清楚,當即告別,唐紹儀
(也自去復命了。)
(是晚即由京中人士,多來謁候。)
(寒暄已過,便說及老袁南下的利害,一方面為迎袁而來,所說大略,無非是南
(方人民,渴望袁公,袁能早一日南下,即早一日慰望等語。)
(一方面是有所承受,特來探試,統說北京人心,定要袁公留住,組織臨時政府
(,若袁公一去,北方無所依托,未免生變。)
(且元、明、清三朝,均以北京為國都,一朝遷移,無論事實上多感不便,就是
(遼東三省,與內外蒙古,亦未便駕馭,鞭長莫及,在在可憂,理應思患預防,
(變通辦理為是。)
(雙方俱借口人心,其實人民全不與聞,統是孫、袁兩人意見。)
(彼此談了一會,未得解決,不覺夜色已闌,主賓俱有倦容,當即告別。)
(蔡專使均入室安寢。)
(翌晨起牀,大家振刷精神,要去見那當選的袁大總統了。)
(正是:
( 專使徒憑三寸舌,乃公寧易一生心。)
(畢竟袁世凱允否南行,且至下回再表。)
(孫中山遵誓辭職,不貪權利之心,可以概見,而必請老袁南下,來寧就職者,
(其意非他,蓋恐袁之挾勢自尊,始雖承認共和,日後未免變計耳。)
(然袁豈甘為人下者?下喬入谷,愚者亦知其非,況機變如老袁者乎?蔡專使等
(之北上,已墮入老袁計中,老袁陽表歡迎,陰懷譎計,觀其迭發數電,固已情
(見乎詞,而南方諸人,始終未悟,尚欲迎之南來,吾料老袁此時,方為竊笑不
(置也。)
(袁氏固一世之雄哉!)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
16**時間: 地點:
(卻說蔡專使元培,與汪兆銘、宋教仁二人,偕謁袁世凱,名刺一入,老袁當即
(迎見。)
(雙方行過了禮,分賓主坐定,略略敘談。)
(當由蔡專使起立,交過孫中山書函,及參議院公文,袁世凱亦起身接受,彼此
(還座。)
(經老袁披閱畢,便皺著眉頭道)
老 袁:我日思南來,與諸君共謀統一,怎奈北方局面,未曾安靜,還須設法維持,方可
脫身。但我年將六十,自問才力,不足當總統的重任,但求共和成立,做一個太
平百姓,為願已足,不識南中諸君,何故選及老朽?並何故定催南下?難道莽莽
中原,竟無一人似世凱麼?
(聽他口氣,已是目無餘子。)
蔡專使:先生老成重望,海內久仰,此次當選,正為民國前途慶賀得人,何必過謙?惟江
南軍民,極思一睹顏色,快聆高談,若非先生南下,恐南方人士,還疑先生別存
意見,反多煩言呢。
老 袁:北方要我留著,南方又要我前去,苦我沒有分身法兒,可以彼此兼顧。但若論及
國都問題,愚見恰主張北方哩。
(這是老袁的定盤星。)
(宋教仁年少氣盛,竟有些忍耐不住,便朗聲語袁道)
宋教仁:袁老先生的主張,愚意卻以為未可。此次民軍起義,自武昌起手,至南京告成,
南京已設臨時政府,及參議院,因孫總統辭職,特舉老先生繼任,先生受國民重
托,理當以民意為依歸,何必戀戀這北京呢?
老 袁:(老袁掀髯微哂道)南京僅據偏隅,從前六朝及南宋,偏安江左,卒不能統馭中
原,何若北京為歷代都會,元、明、清三朝,均以此為根據地,今乃捨此適彼,
安土重遷,不特北人未服,就是外國各使館,也未必肯就徙哩。
宋教仁:天下事不能執一而論。明太祖建都金陵,不嘗統一北方麼?如慮及外人爭執,我
國並非被保護國,主權應操諸我手,我欲南遷,他也不能拒我。況自庚子拳亂,
東交民巷,已成外使的勢力圈,儲械積粟,駐兵設防,北京稍有變動,他已足制
我死命。我若與他交涉,他是執住原約,斷然不能變更。目今民國新造,正好借
此南遷,擺脫羈絆,即如為先生計,亦非南遷不可,若是仍都北京,幾似受清帝
的委任,他日民國史上,且疑先生為劉裕、蕭道成流亞,諒先生亦不值受此污名
呢。
(語亦厲害。)
(老袁聽到此言,頗有些憤悶的樣子,正擬與他答辯,忽見外面有人進來,笑對
(宋教仁道)
老 袁:漁父君!你又來發生議論了。
(教仁急視之,乃是唐紹儀,也起答道)
宋教仁:少川先生,不聞孔子當日,在宗廟朝廷,便便言麼?此處雖非宗廟朝廷,然事關
重大,怎得無言?
(原來宋教仁號漁父,唐紹儀號少川,所以問答間稱號不稱名。)
(蔡專使等均起立相迎。)
(紹儀讓座畢,便語道)
蔡專使:國都問題,他日何妨召集國會,公同表決。今日公等到此,無非是邀請袁公,南
下一行,何必多費唇舌?袁公亦須念他遠來,誠意相迓,若可撥冗啟程,免得辜
負盛意。
(倒是一個魯仲連。)
蔡專使:(袁世凱乃起座道)少川責我甚當,我應敬謝諸公,並謝孫總統及參議員推舉的
隆情,既承大義相勉,敢不竭盡心力,為國圖利,為民造福,略俟三五天,如果
北方沈靜,謹當南行便了。
(說畢,即令設席接風,盛筵相待,推蔡專使為首座,汪、宋等依次坐下,唐紹
(儀做了主中賓,世凱自坐主席,自不消說。)
(席間所談,多系南北過去的事情,轉瞬間已是日昃,彼此統含三分酒意,當即
(散席,訂了後會,仍由老袁飭吏送蔡專使等返至客館。)
汪兆銘:(汪兆銘語蔡專使道)鶴卿先生,你看老袁的意思,究竟如何?
汪兆銘:(蔡字鶴卿,號孑民,為人忠厚和平,徐徐的答道)這也未可逆料。
宋教仁:精衛君!你看老袁的行動,便知他是一步十計,今日如此,明日便未必如此了。
(見識甚明,故為老袁所忌。)
蔡專使:他用詐,我用誠,他或負我,我不負他,便算於心無愧了。
(純是忠厚人口脗。)
宋教仁:(宋教仁復道)精衛君!蔡先生的道德,確是無愧,但老袁狡獪得狠,恐此番跋
涉,未免徒勞呢。
(汪兆銘亦一笑而罷。)
(兆銘別號精衛,故宋呼汪為精衛君。)
(各人別字,陸續點明,又是另一樣文法。)
(等到夜膳以後,閒談片刻,各自安睡。)
(正在黑甜鄉中,尋那共和好夢,忽外面人聲馬嘶,震響不已,接連又有槍聲彈
(聲,屋瓦爆裂聲,牆壁坍塌聲,頓時將蔡專使等驚醒,慌忙披衣起牀,開窗一
(看,但見火光熊熊,連室內一切什物,統已照得透亮。)
(正在驚詫的時候,突聞嘩啦啦的一響,一粒流彈,飛入窗中,把室內腰壁擊成
(一洞,那彈子復從洞中鑽出,穿入對面的圍牆,拋出外面去了。)
蔡專使:(蔡專使不禁著急道)好厲害的彈子,幸虧我等未被擊著,否則要洞胸絕命了。
汪兆銘:敢是兵變嗎?
宋教仁:這是老袁的手段。
(一針見血。)
17**時間: 地點:
宋教仁:(正說著,但聽外面有人呼喝道)這裡是南使所在,兄弟們不要啰唣。
汪兆銘:(又聽得眾聲雜沓道)什麼南使不南使!越是南使,我等越要擊他。
(一寬一緊,寫得逼肖。)
汪兆銘:(又有人問著道)為什麼呢?
大 眾:袁大人要南去了。北京裡面,橫直是沒人主持,我等樂得鬧一場罷。
蔡專使:(蔡專使捏了一把冷汗)外面的人聲,竟要同我等作對,我等難道白白的送了性
命嗎?
宋教仁:我等只有數人,無拳無勇,倘他們搗將進來,如何對待?不如就此逃生罷。
(言未已,大門外已接連聲響,門上已鑿破幾個窟窿,蔡、汪、宋三使,顧命要
(緊,忙將要緊的物件,取入懷中,一起兒從後逃避,幸後面有一短牆,擬令役
(夫取過桌椅,以便接腳,誰知叫了數聲,沒有一個人影兒。)
(分明是內外勾通。)
(可巧牆角旁有破條凳兩張,即由汪、宋兩人,攜在手中,向壁直搗,京內的牆
(壁,多是泥土疊成,本來是沒甚堅固,更且汪、宋等逃命心急,用著全力去搗
(這牆,自然應手而碎,復迭搗數下,泥土紛紛下墜成了一個大竇,三人急不暇
(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衕,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分明是畀他去路,否則還有何幸。)
蔡專使:僥倖僥倖!但我等避到哪裡去?
宋教仁:此地近著老袁寓宅,我等不如逕往他處,他就使有心侮我,總不能抹臉對人。
汪兆銘:是極!
(當下轉彎落角,專從僻處靜走。)
(汪、蔡二人,本是熟路,一口氣趕到袁第,幸喜沒人盤詰,只老袁寓居的門外
(,已有無數兵士站著,見他三人到來,幾欲舉槍相對。)
宋教仁:(宋教仁忙道)我是南來的專使,快快報知袁公。
(一面說著,一面向蔡專使索取名刺,蔡專使)
蔡專使:阿喲!我的名片包兒,不知曾否帶著?
(急急向袋中摸取,竟沒有名片,急得蔡專使徬徨失措,後來摸到袋角,還有幾
(張舊存的名片,亟取出交付道)
蔡專使:就是這名片,攜去罷。
(當由兵士轉交閽人,待了半晌,方見閽人出來,說了一個「請」字。)
(三人才放下了心,聯步而入,但見階上已有人相迎,從燈光下望將過去,不是
(別人,正是候補總統袁世凱。)
(三人搶步上階,老袁亦走近數步,開口道)
老 袁:諸公受驚了。
(他卻是步武安詳呢。)
宋教仁:(宋教仁即接口道)外面鬧得不成樣子,究係匪徒,抑系亂軍?
老 袁:(老袁忙道)我正著人調查呢。諸公快請進廳室,天氣尚冷得緊哩。
(蔡專使等方行入客廳,老袁亦隨了進來。)
(客廳裡面,正有役夫熾炭煨爐,見有客到來,便入側室取茗進獻。)
(老袁送茗畢,從容坐下道)
從 容:不料今夜間有這變亂,累得諸公受驚,很是抱歉。
宋教仁:北方將士,所賴惟公,為什麼有此奇變呢?
(又是他先開口。)
(老袁正要回答,廳外來了一人,報稱)
老 袁:東安門外,及前門外一帶,嘩擾不堪,到處縱火,尚未曾罷手呢。
老 袁:究竟是土匪,還是亂兵?為甚麼沒人彈壓?
來 人:彈壓的官員,並非沒有,怎奈起事的便是軍士,附和的乃是土匪,兵匪夾雜,一
時無可措手了。
老 袁:這班混賬的東西,清帝退位,還有我在,難道好無法無天麼?
宋教仁:(宋教仁又插嘴道)袁老先生,你為何不令人彈壓呢?
老 袁:我已派人彈壓去了,惟我正就寢,倉卒聞警,調派已遲,所以一時辦不了呢。
蔡專使:(蔡專使方語道)京都重地,乃有此變,如何了得,我看火光燭天,槍聲遍地,
今夜的百姓,不知受了多少災難,先生應急切敉平,方為百姓造福。
(始終是忠厚之談。)
老 袁:(老袁頓足道)正為此事,頗費躊躇。
老 袁:(言未已,又有人入報道)禁兵聞大人南下,以致激變,竟欲甘心南使……
(說至「使」字,被老袁呵叱道)
老 袁:休得亂報!
來 人:亂兵統這般說。
老 袁:為甚麼縱火殃民?
來 人:兵士變起,匪徒自然乘隙了。
老 袁:(老袁遂向蔡專使道)我兄弟未曾南下,他們已瞎鬧起來,若我已動身,不知要
鬧到什麼了結。我曾料到此著,所以孫總統一再敦促,我不得不審慎辦理。昨日
宋先生說我戀戀北京,我有什麼捨不掉,定要居住這京城哩?
(言畢,哈哈大笑。)
(計劃已成,安得不笑。)
(宋教仁面帶慍色,又想發言,由蔡專使以目示意,令他止住。)
老 袁:(老袁似已覺著)我與諸公長談,幾忘時計,現在夜色已深,恐諸公未免腹饑,
不如卜飲數杯,聊且充腹。
(說至此,便向門外,呼了一聲「來」字,即有差役入內伺候。)
老 袁:廚下有酒肴,快去拿來!
(差役唯唯而退。)
(不一時,就將酒肴搬入,由老袁招呼蔡專使等入座飲酒。)
(蔡專使等腹中已如轆轤,不及推辭,隨便飲了數杯,偶聽雞聲報曉,已覺得天
(色將明。)
蔡專使:(外面有人入報)亂兵已散,大勢平靜了。
老 袁:知道了,
(顯是皇帝口脗。)
(差役又入呈細點,由賓主隨意取食,自不消說。)
(老袁又請蔡專使等,入室休息,蔡專使也即應允,由差役導入客寢去了。)
(次日辰牌,蔡專使等起牀,盥洗已畢,用過早點,即見老袁踉蹌趨入,遞交蔡
(專使一紙)
蔡專使:蔡先生請看。天津、保定也有兵變的消息,這真是可慮呢。
(蔡專使接過一瞧乃是已經譯出的電報,大致與袁語相似,不由的皺動兩眉。)
老 袁:這處兵變,尚未了清,昨夜商民被劫,差不多有幾千人家,今天津、保定,又有
這般警變,教我如何動身呢?
蔡專使:(蔡專使沉吟半晌道)且再計議。
(老袁隨即退出。)
(自是蔡專使等,便留住袁宅,一連兩日,並未會見老袁,只由老袁著人遞入警
(信,一是日本擬派兵入京,保衛公使,一是各國公使館,也有增兵音信。)
(蔡專使未免愁煩,便與汪、宋二人商議道)
蔡專使:北京如此多事,也不便強袁離京。
宋教仁:這都是他的妙計。
蔡專使:無論他曾否用計,據現在情勢上看來,總只好令他上台,他定要在北京建設政府
,我也不能不遷就的,果能中國統一,還有何求?
(和平處事,是蔡使本旨。)
汪兆銘:鶴卿先生的高見,也很不錯呢。
(是夕,老袁也來熟商,無非是南下為難的意旨)
無 非:保定、天津的變亂比北京還要厲害,現已派官往理,文牘往來,朝夕不輟,因此
無暇敘談,統祈諸公原諒,且代達南方為幸。
(蔡專使已不欲辯駁,便即照允,竟擬就電稿,發往南京,略敘北京經過情形,
(並言)
蔡專使:為今日計,應速建統一政府,餘盡可遷就,以定大局云云。
(已墮老袁計中,然亦無可奈何。)
(孫中山接到此電,先與各部長商議,有的說是袁不能來,不如請黎副總統來寧
(,代行宣誓禮;有的說是南京政府,或移設武昌,武昌據全國中樞,袁可來即
(來,否則由黎就近代誓。)
(兩議交參議院議決,各議員一律反對,直至三月六日,始由參議員議決辦法六
(條,由南京臨時政府,轉達北方,條件列下:
( (一)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允其在北京就職。)
(二)袁大總統接電後,即電參議院宣誓。)
(三)參議院接到宣誓之電後,即復電認為受職,並通告全國。)
(四)袁大總統受職後,即將擬派國務總理及國務員姓名,電知參議院,求其同
意。)
(五)國務總理及各國務員任定後,即在南京接收臨時政府交代事宜。)
(六)孫大總統於交代之日,始行解職。)
(六條款項,電發到京,老袁瞧了第一條,已是心滿意足,餘五條迎刃而解,沒
(一項不承諾了。)
(三月初十日,老袁遂遵照參議院議決辦法,歡歡喜喜的在北京就臨時大總統職
(。)
(是日,在京舊官僚,都蹌蹌濟濟,排班謁賀。)
(蔡專使及汪、宋二員,也不得不隨班就列。)
(鳴炮奏樂,眾口歡呼,無容瑣述。)
(禮成後,由老袁宣誓道:
(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
(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達國家於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
(臻樂利。)
(凡此志願,率履勿渝。)
(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辭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宣誓已終,又將誓詞電達參議院,參議院援照故例,免不得遙致頌詞,並寓箴
(規的意思。)
(小子有詩詠道:
( 幾經瘏口又嘵音,屬望深時再進箴。)
(可惜肥人言慣食,盟言未必果盟心。)
(畢竟參議院如何致詞,且從下回續敘。)
(北京兵變,延及天津、保定,分明是老袁指使,彼無詞拒絕南使,只得陰嗾兵
(變,以便借口。)
(不然,何以南使甫至,兵變即起,不先不後,有此險象乎?迨觀於帝制發生,
(國民數斥袁罪,謂老袁用楊度計,煽動兵變,焚劫三日,益信指使之說之不誣
(也。)
(本回演述兵變,及袁、蔡等問答辭,雖未必語語是真,而描摹逼肖,深得各人
(口脗,殆猶蘇長公所謂想當然耳。)
(至袁計得行,南京臨時政府及參議院議員,不能不盡如袁旨,老袁固躊躇滿志
(矣。)
(然一經後人揭出,如見肺肝,後之視袁者,亦何樂為此伎倆乎?)
(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18**時間: 地點:
(卻說南京參議院,既得袁世凱電誓,遂公認他為大總統,又循例致詞道:
( 共和肇端,群治待理,仰公才望,畀以太阿。)
(篳路藍縷,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後。)
(四百兆同胞公意之所托,二億里山河大命之所寄,苟有隕越,淪胥隨之。)
(況軍興以來,四民輟業,滿目瘡痍,六師暴露,九府匱竭,轉危為安,勞公敷
(施。)
(本院代表國民,尤不得不拳拳敦勉者,《臨時約法》七章五十六條,倫比憲法
(,其守之維謹!勿逆輿情,勿鄰專斷,勿狎非德,勿登非才。)
(凡我共和國五大民族,有不至誠愛戴,皇天後土,實式憑之。)
(謹致大總統璽綬。)
(俾公令出惟行,崇為符信,欽念哉!)
(先是各省代表會,組織臨時政府,曾議組織法大綱,共四章二十一條,此次軍
(事告竣,應酌量修改,較前詳備。)
(向來中國史上,並沒有民主政體,可以仿行,一旦創造起來,毫無依據,只好
(查照外洋的共和國,做了藍本,參互考訂。)
(目下外國共和,要算法、美兩國,制度最良。)
(法國的法制,內閣分設各部,推老成碩望的人物,做內閣總理,負全國行政上
(的責任,總統是沒有大責任的,政法家稱他為內閣制。)
(美國的法制,內閣也由各部組成,只是沒有總理,要總統自擔行政上的責任,
(政法家稱他為總統制。)
(為一般國民輸進普通法律知識。)
(南京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採用美國制度,因為鄂軍起義,各省聯絡,與美利
(堅十三州聯合抗英,是差不多的形勢,所以南京臨時政府,不設內閣總理,專
(歸總統擔負責任。)
(到了南北統一,須建為單純的國家,美制殊不相合,乃改彩法國的內閣制度,
(一來好集權中央,二來好翼贊元首,實欲箝制老袁,所以利用法制。)
(大家視為良法,所以前次電約六款,已有擬派國務總理的條件。)
(連前回條件中文亦補釋明白,義不滲漏。)
(且因袁總統就職在即,各議員協力修改,斟酌了二三十日,經兩三次屬草,方
(將全案修成,共得七章五十六條,函達老袁,老袁並無異言,此時只好承認。
()
(即於就職第二日,宣佈出來。)
(全文如下: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第三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條,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第六條,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項之自由權:(一)人民之身體,非依法律,不得
(逮捕拘禁,審問處罰;(二)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
(由;(四)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五)人民有書信秘密
(之自由;(六)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第七條
(,人民有請願於議會之權。)
(第八條,人民有陳訴於行政官署之權; 第九條,人民有訴訟於法院,受其審
(判之權; 第十條,人民對於官吏違法損害權利之行為,有陳訴於平政院之權
(; 第十一條,人民有應任官考試之權; 第十二條,人民有選舉及被選舉之
(權。)
(第十三條,人民依法律有納稅之義務; 第十四條,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義務
(; 第十五條,本章所載人民之權利,有認為增進公益,維持治安,或非常緊
(急必要時,得依法律限制之。)
(第三章 參議院)
(第十六條,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十七條,參議院以第十八條所定各地方選派之參議員組織之。)
(第十八條,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青海選派一
(人,其選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
(第十九條,參議院之職權如下:(一)議決一切法律案;(二)議決臨時政府
(之預算決算;(三)議決全國之稅法幣制及度量衡之準則;(四)議決公債之
(募集及國庫有負擔之契約;(五)承諾第三十四條、三十五條、四十條事件;
((六)答復臨時政府咨詢事件;(七)受理人民之請願;(八)得以關於法律
及其他事件之意見建議於政府;(九)得提出質問書於國務員並要求其出席答復
;(十)得咨請臨時政府查辦官吏納賄違法事件;(十一)參議院對於臨時大總
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
決彈劾之;(十二)參議院對於國務員認為失職或違法時,得以總員四分三以上
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第二十條,參議院得自行集會開會閉會。)
(第二十一條,參議院之會議,須公開之,但有國務員之要求,或出席參議院過
(半數之可決者,得秘密之。)
(第二十二條,參議院議決事件,咨由臨時大總統公佈施行。)
(第二十三條,臨時大總統對於參議院議決事件,如否認時,得於咨達後十日內
(聲明理由,咨院復議。)
(但參議院對於復議事件,如有到會參議員三分之二以上,仍執前議時,仍照第
(二十二條辦理。)
(第二十四條,參議院議長,由參議員用記名投票法互選之,以得票滿投票總數
(之半者為當選,第二十五條,參議院參議員,於院內之言論及表決,對於院外
(,不負責任。)
(第二十六條,參議院參議員,除現行犯及關於內亂外患之犯罪外,會期中非得
(本院許可,不得逮捕。)
(第二十七條,參議院法,由參議院自定之。)
(第二十八條,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
(第四章, 臨時大總統副總統)
(第二十九條,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出席
(;得票滿投票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
(第三十條,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佈法律。)
(第三十一條,臨時大總統,為執行法律,或基於法律之委任,得發布命令,並
(得使發布之。)
(第三十二條,臨時大總統,統率全國陸海軍隊。)
(第三十三條,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
(第三十四條,臨時大總統,任命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
(得參議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條,臨時大總統,經參議院之同意,得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
(第三十六條,臨時大總統,得依法律宣告戒嚴。)
(第三十七條,臨時大總統,代表全國,接受外國之大使公使。)
(第三十八條,臨時大總統,得提出法律案於參議院。)
(第三十九條,臨時大總統,得頒給勛章,並其他榮典。)
(第四十條,臨時大總統,得宣告大赦特赦,減刑復權,但大赦須經參議院之同
(意。)
(第四十一條,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後,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
(,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第四十二條,臨時副總統,於臨時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得代行其
(職權。)
(第五章 國務員)
(第四十三條,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
(第四十四條,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
(第四十五條,國務員於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佈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
(副署之。)
(第四十六條,國務員及其委員,得於參議院出席及發言。)
(第四十七條,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後,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復
(議一次。)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條,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
(法院之編製,及法官之資格,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九條,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及其他
(特別訴訟,別以法律定之。)
(第五十條,法院之審判,須公開之。)
(但有認為妨害安寧秩序者,得秘密之。)
(第五十一條,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第五十二條,法官在任中不得減俸或轉職,非依法律受刑罰宣告,或應免職之
(懲戒處分,不得解職。)
(懲戒條規,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本約法施行後,限十個月內,由臨時大總統召集國會。)
(其國會之組織及選舉法,由參議院定之。)
(第五十四條,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未施行以前,本約法之效力
(,與憲法等。)
(第五十五條,本約法由參議院參議員三分之二以上,或臨時大總統之提議,經
(參議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之三之可決,得增修之。)
(第五十六條,本約法自公佈之日施行。)
(約法頒布,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當然廢止。)
(袁總統遂依約法第四十三條,任命國務總理,組織新內閣。)
(當下留意選擇,擬將國務總理一職,任用唐紹儀,可見唐是老袁心腹。)
(惟臨時約法第三十四條,總統任命國務員,須得參議院同意,袁總統不便違法
(,遂電致參議院議決。)
(參議員聞任唐紹儀,多半贊成,當即通過,電復袁總統。)
(袁即任唐為國務總理。)
(唐亦直任不辭,當奉袁總統命令,由北京至南京,組織國務院。)
(唐忽提出修改官制,擬易九部為十二部,除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
(司法、教育七部,仍然照舊外,獨分實業為三部,一是工業,一是商業,一是
(農林,交通卻分作兩部,一是交通,一是郵電。)
(郵電即交通之二大部分,如何分析。)
(兩部分做五部,本來是沒甚理由,不過南北統一,兩方統有要人,各思壟斷部
(職,仍然不脫升官發財的思想,如何改良政體?唐紹儀身為總理,不能單顧一
(方,反弄得左右為難。)
(他於沒法中想了一法,便擬添置幾個部缺,位置南北人員。)
(況提出官制,必須經過參議院議決,倘或議員反對,當然不能成立,自己亦可
(援為口實,免多怨望,這也是唐總理取巧的方法。)
(開手便想取巧,如何辦得美善。)
(果然參議院不能通過,只准分實業為兩部,一部是工商,一部是農林,郵電仍
(並入交通部,不必分離。)
(自是九部改作十部,三月二十九日,唐紹儀蒞參議院,宣佈政見,並提出各部
(總長名單,請求同意。)
(各議員取單公閱,但見上面開著:
( 外交總長陸征祥)
(內務總長趙秉鈞)
(財政總長熊希齡)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蔡元培)
(農林總長宋教仁)
(工商總長陳其美)
(交通總長梁如浩)
(這十部總長名單內,只有蔡長教育與前相同,王寵惠尚是舊閣人物,惟改外交
(為司法,其餘一律易人。)
(段祺瑞、劉冠雄、趙秉鈞,純是袁系人物,當然是老袁授意。)
(陸征祥素無黨派,熊希齡屬新組的統一黨,詳見下文。)
(宋教仁、陳其美兩人與蔡、王向系同志,均入同盟會。)
(唐紹儀本屬舊官僚派,因思想頗趨文明,前次南下講和,與同盟會中人,頗相
(融洽,至組織內閣時期,又新加入同盟會,時人遂稱他為同盟會內閣。)
(重要位置,俱屬袁系,稱為同盟會內閣,實不副名。)
(嗣經參議院投票表決,只有梁如浩未得同意,餘均多數贊同。)
(唐遂退出參議院,即日馳電北達。)
(次日,即由袁總統正式任命。)
(各部俱已得人,交通總長一缺,尚屬虛位,暫命唐總理兼署。)
(唐內閣算完全成立了。)
(那時第一次臨時總統孫文,應該踐約辭職,便於四月初一日,親至參議院,行
(解職禮,自然又有一番宣言。)
(小子有詩贊孫中山云:
( 功成身退不貪榮,讓位非徒踐夙盟。)
(細數年來諸巨子,如公才算是真誠。)
(欲知孫中山如何宣言,容俟下回續錄。)
(《臨時約法》,為中華民國憲法之嚆矢,其間雖經袁氏廢棄,然帝制隳,袁氏
(斃,而約法復活。)
(是民國之尚得保存,全賴約法之力,故本書不能不備錄全文,所以存國典也。
()
(唐紹儀奉袁氏命,組織新內閣,觀其提出閣員名單,如內務,如陸海軍,實握
(全國樞紐,而皆為袁氏心腹,教育司法農林工商四部,為袁氏所輕視,則屬諸
(同盟會中。)
(是唐氏固受袁指使,明明一袁系人物,謂為袁系內閣也可,謂為同盟會內閣,
(固不可也。)
(老袁一登台,便已隱植勢力,唐氏反為其鷹犬,我為唐氏計,殊不值得雲。)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借外債四國違言)
19**時間: 地點:
(卻說孫中山在南京,聞袁氏受職,唐閣組成,遂蒞參議院辭職;又把生平積悃
(,及所有政見,宣佈出來,作為臨別贈言的表意。)
(各議員分列座席,屏息斂容,各聆緒論,並令書記員出席登錄,隨聽隨抄,將
(白話譯作文言道:
( 本大總統於中華民國正月一日,來南京受職,今日為四月一日,至貴院宣
(佈解職,為期適三個月。)
(此三月中,均為中華民國草創之時代。)
(當中華民國成立以前,純然為革命時代,中國何為發起革命?實以聯合四萬萬
(人,推倒惡劣政府為宗旨。)
(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
(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此皆全國國民,
(及全國軍人之力所致。)
(在本總統受職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期,能建立如此
(之大業。)
(本總統於一個月前,已提出辭職書於貴院,當時因統一政府未成,故雖已辭職
(,仍執行總統事務。)
(今國務總理唐紹儀,組織內閣已成立,本總統自當解職,今日特蒞貴院宣佈。
()
(但趁此時間,本總統尚有數語,以陳述於貴院之前。)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為中華民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
(何謂天職?)
(即促進世界的和平是也。)
(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為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
(依此目的而行,即可以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蓋中國人民,居世界人民四分之
(一,中國人民,若能為長足之進步,則多數共躋於文明,自不難結世界和平之
(局。)
(況中國人種,以好和平著聞於世,於數千年前,已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
(中華民國有此民習,登世界舞台之上,與各國交際,促進和平,即是中華民國
(國民之天職。)
(本總統與全國國民,同此心理,務將人民之智識習俗,及一切事業,切實進行
(,力謀善果。)
(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為中華民國之一國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
(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國民,本總統今日解職,並非
(功成身退,實欲以中華民國國民之地位,與四萬萬國民,協力造成中華民國之
(鞏固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
(望貴院與將來政府,勉勵人民,同盡天職。)
(從今而後,使中華民國,得為文明之進步,使世界舞台,得享和平之幸福,固
(不第一人之宏願已也。)
(詞畢,大眾相率拍手,毋容絮述。)
(孫中山遂繳出臨時大總統印,交還參議院,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
(即令全院委員長李肇甫,接受大總統印信,一面由林議長做了全院代表,答復
(孫中山,大約亦有數百言,小子又錄出如下:
( 中華建國四千餘年,專制虐燄,熾於秦政,歷朝接踵,燎原之勢,極及末
(流,百度隳壞。)
(雖擁有二億里大陸,率有四百兆眾庶,外患乘之,殆如摧枯拉朽,而不絕如縷
(者,僅氣息之奄奄。)
(中山先生,發宏願救國,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號於專制淫威之下,瀕於殆者
(屢矣,而毅然不稍輟,二十年如一日。)
(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者,三分天下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致,抑亦先生宣
(導鼓吹之力實多也。)
20**時間: 地點:
(當時民國尚未統一,國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於南京,適先生歸國,遂由各省代
(表,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統一底定,迄未忍生靈塗炭,遽
(訴之於兵戎。)
(雖柄國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涘;固不獨成功不居,其
(高尚純潔之風,為斯世矜式已也。)
(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國,有不能已於言者。)
(民國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民國之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啟而振迅之。
()
(苟有利於民國者,無間在朝在野,其責任一也。)
(盧斯福解職總統後,週遊演述,未嘗一日不拳拳於阿美利加合眾國,願先生為
(盧斯福,國人馨香祝之矣。)
(孫中山歡謝議員,鞠躬告退。)
(各議員再表決臨時政府地點,准將南京臨時政府,移往北京,南京仍為普通都
(會。)
(由袁總統任命前陸軍總長黃興,為南京留守,控制南方軍隊,一面召唐紹儀回
(京。)
(唐以交通一席,不便兼理,復提出施肇基總長交通,交參議院議決,得多數同
(意,乃電請袁總統任命。)
(十部總長已完全無缺,唐總理遂邀同王寵惠等,啟程北行。)
(惟陳其美曾為滬軍都督,自請後行,聞他醉心楊梅,所以長願南居。)
(唐不能相強,即日北去。)
(參議院各議員,亦於四月二十九日,聯翩赴都。)
(副總統黎元洪,亦請解大元帥職,另由袁總統改任,屬領參謀總長事。)
(所有前清總督巡撫各名目,一律改為都督。)
(內而政府,外而各省,總算粗粗就緒。)
(惟蒙、藏兩部一時尚不暇辦理,但由袁總統派員齎書,勸令取消獨立,擁護中
(央。)
(是時英、俄兩國,方眈眈逐逐,謀取蒙、藏為囊中物。)
(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袁總統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
(就此安靜麼?都為後文埋線。)
(袁總統也明知無益,不得已敷衍表面,暗中卻用著全力,注意內部的運用。)
(第一著是裁兵,第二著是借債,這兩策又是連帶的關係。)
(看官試想,各省的革命軍,東也招募,西也招集,差不多有數十百萬,此時中
(央政府,完全成立,南北已和平了事,還要這冗兵何用?況袁總統心中,日日
(防著南軍,早一日裁去,便早一日安枕。)
(裁兵原是要策,但老袁是從片面著想,仍未免借公濟私。)
(但是著手裁兵,先需銀錢要緊,南京臨時政府,已單靠借債度日,蘇路借款,
(招商局借款,漢冶萍公司借款,共得五六百萬,到手輒盡;又發軍需八釐公債
(票一萬萬元,陸續湊集,還嫌不敷。)
(唐紹儀南下組閣,南京政府已承認撤銷,惟所有一切欠款,須歸北京政府負擔
(,南京要二三百萬,上海要五十萬,還有武昌一方面,也要一百五十萬,都向
(唐總理支取,說是歷欠軍餉,萬難遷延。)
(唐總理即致電北京,嗣得老袁復電,並不多言,只令他便宜行事。)
(無非要他借外債。)
(急時抱佛腳,不得不向外國銀行,低頭乞貸,於是四國銀行團,遂仗著多財善
(賈的勢力,來作出借巨款的主人翁。)
(什麼叫作四國銀行團呢?原來清宣統二年,清政府欲改良幣制,及振興東三省
(實業,擬借外款一千萬鎊。)
(英國匯豐銀行,法蘭西銀行,德華銀行,美國資本團,合資應募,彼此訂約,
(稱為四國銀行團。)
(嗣經日、俄兩國出頭抗議,交涉尚未辦妥,武昌又陡起革命軍,四國銀行,中
(途縮手,只交過垫款四十萬鎊,餘外停付。)
(至民國統一,袁世凱出任臨時總統,他本是借債能手,料知上台辦事,非錢不
(行,正欲向銀行團商借。)
(巧值四國公使,應銀行團請求,函致老袁,願輸資中國,借助建設,惟要求借
(款優先權。)
(老袁自然樂從,復函慨許,且乞先垫款四十萬鎊,以應急需,過後另議。)
(銀行團即如數交來,會唐紹儀以南方要求,無術應付,也只好電商四國銀行團
(,再乞垫款,數約一千五百萬兩,南方需求總數,不過五六百萬兩,乃乞借須
(加二倍,可見民國偉人,多是亂借亂用。)
(銀行團卻也樂允,惟所開條件,既要擔保,又要監督,還要將如何用法,一一
(錄示。)
(唐紹儀以條件太苛,不便遷就,遂另向華比銀行,商借垫款一百萬鎊。)
(比利時本是西洋小國,商民亦沒甚權力,不過豔羨借款的利息,有意投資,遂
(向俄國銀行,及未曾列入團體的英法銀行,互相牽合,出認借款,議定七九折
(付,利息五釐,以京張鐵路餘利,作為抵押。)
(唐紹儀接收此款,遂付南京用費二百三十萬兩,武昌一百五十萬兩,上海五十
(萬兩,其餘統攜至北京。)
(不消幾日,就用得滑塌精光,又要去仰求外人了。)
(如此過去,何以為國。)
(哪知四國公使,已來了一個照會,略言:「唐總理擅借比款,與前時袁總統復
(函,許給借款優先權,顯然違背,即希明白答復」等語。)
(袁總統心中一想,這是外人理長,自己理短,說不出什麼理由,只得用了一個
(救急的法兒,獨求美公使緩頰,並代向英、德、法三國調停。)
(美公使還算有情,邀了唐總理,同去拜會三國公使。)
(唐總理此時,也顧不得面子,平心息氣的,向各使道歉,且婉言相告道)
唐總理:此次借用比款,實因南方急需,不得不然。若貴國銀行團等,果肯借我巨資,移
償比款,比約當可取消。惟當時未及關照,似屬冒昧,還求貴公使原諒。
(英、德、法三使,還睜著碧眼,豎著黃鬚,有意與唐為難,美公使忙嘰哩咕嚕
(的說了數語,大約是替唐洗刷,各使才有霽容,惟提出要求三事:一是另訂日
(期,向四國銀行團道歉;二是財政預算案,須送各國備閱;三是不得另向別國
(,秘密借款。)
(唐總理一一承認,各公使最後要求,是退還比款,取消比約二語,也由唐總理
(允諾,才算雙方解決,盡歡而散。)
(袁總統兀坐府中,正待唐總理返報,可巧唐總理回來,述及各使會議情形,袁
(總統)
袁總統:還好還好,但欲取消比約,卻也有些為難哩。
唐總理:一個比國銀行,想總不及四大銀行的聲勢,我總教退還借款,原約當可取消。
袁總統:(袁總統點頭道)勞你去辦就是了。
(唐總理退出,即電致華比銀行,欲取消借款原約。)
(比國商民,哪裡肯半途而廢?自然反唇相譏。)
(唐總理出爾反爾,安得不免人譏罵?唐氏無可奈何,只得仍托美公使居間,代
(為和解,美使與英、德、法三國,本是一鼻孔出氣,不過性情和平,較肯轉圜
(。)
(並非格外和平,實是外交家手段。)
(他既受唐氏屬托,遂與英、法兩使商議,浼他阻止與比聯合的銀行,絕他來源
(,一面與比使談判,逼他停止華比銀行的借款。)
(比公使人微言輕,自知螳臂當車,倔強無益,樂得買動美使歡心,轉囑比商取
(消借約。)
(比商雖不甘心,怎奈合股的英法銀行,已經退出,上頭又受公使壓力,不得已
(自允取消,但索還垫款一百萬鎊。)
(唐總理乃與銀行團接續會議,請他就六星期內,先貸給三千五百萬兩,以後每
(月付一千萬兩,自民國元年六月起,至十月止,共需七千五百萬兩,俟大借款
(成立,盡許扣還。)
(不意銀行團狡猾得很,答稱前時需款,只一千五百萬兩,此番忽要加添數倍,
(究屬何用?遂各舉代表出來,竟至唐總理府中,與唐面談。)
(唐總理當即接見,各代表開口啟問,便是借款的用途。)
(唐總理不暇思索,信口答道)
唐總理:無非為遣散軍隊,發給恩餉哩。
(各代表又問及實需幾何?唐復答道)
各代表:非三千萬兩不可。
各代表:為何要這麼樣多?
唐總理:軍隊林立,需款浩繁,若要一一裁並,三千萬尚是少數,倘或隨時酌裁,照目前
所需,得了三五百萬,也可將就敷衍哩。
(這數語是隨便應酬的口脗,偏各銀團代表,疑他忽增忽減,多寡懸殊,中國之
(受侮外人,往往為口頭禪所誤。)
不 禁:(不禁笑問道)總理前日曾借過比款一百萬鎊,向何處用去?
(唐將付給南京、上海、漢口等款額一一說明,並言除南方支付外,盡由北京用
(去。)
各代表:貴國用款,這般冒濫,敝銀行團雖有多款,亦不便草率輕借,須知有借期,必有
還期,貴國難道可有借無還嗎?
(應該責問。)
(唐總理被他一詰,幾乎說不出話來。)
(德華銀行代表,即起身離座道)
代 表:用款如此模糊,若非另商辦法,如何借得?
唐總理:(唐總理也即起立道)辦法如何?還請明示。
代 表:(德代表冷笑道)欲要借款,必須由敝國監督用途,無論是否裁兵,不由我國監
督,總歸沒效。
唐總理:(唐總理遲疑半晌道)這卻恐不便呢。
各代表:(各代表都起身道)貴總理既雲不便,敝銀行團亦並非定要出借。
(一著凶一著,一步緊一步。)
(言畢,悻悻欲行,唐總理復道)
唐總理:且再容磋商便了。
(各代表一面退出,一面說著道)
各代表:此後借款事項,也不必與我等商量,請逕向敝國公使,妥議便了。
(數語說完,已至門外,各有意無意的鞠了一躬,揚長竟去。)
(借人款項,如此費力,何不自行撙節?唐總理非常失望,只好轉達袁總統,袁
(總統默默籌劃,又想了一計出來。)
(看官道是何計?他想四國銀行團,既這般厲害,我何不轉向別國銀行暫去乞貸
(呢?此老專用此法。)
(計劃已定,便暗著人四處運動,日本正金銀行、俄國道勝銀行,居然仗義責言
(,出來辯難。)
說 他:四國銀行團,既承政府許可,願出借款,幫助中國,亦應遷就一點,為何率爾破
裂?此舉太不近人情了。
(這語一倡,英、美兩公使不免恐慌。)
(暗想日、俄兩國從中作梗,定是不懷好意,倘他承認借款,被佔先著,又要費
(無數唇舌。)
(只此借款一項,外人已各自屬目,況比借款事,較為重大呢。)
(當下照會臨時政府,願再出調停,袁總統也覺快意,只自己不便出面,仍委唐
(總理協議。)
(唐總理懲前毖後,實不欲再當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著頭皮,出去
(商辦,正在徬徨的時候,湊巧有一替身到來,便乘此卸了肩仔,把一個奇難的
(題目,交給了他,由他施行。)
(繄何人?繄何人?正是:
( 會議不堪重倒臉,當衝幸有後來人。)
(欲知來者為誰,且至下回說明。)
(孫中山遵約辭職,不可謂非信義士,與老袁之處心積慮,全然不同,是固革命
(史中之翹楚也。)
(或謂中山為游說家,非政治家,自問才力不逮老袁,因此讓位,是說亦未必盡
(然。)
(顧即如其言以論中山,中山亦可謂自知甚明,能度德,能量力,不肯喪萬姓之
(生命,爭一己之權位,亦一仁且智也。)
(吾重其仁,吾尤愛其智。)
(以千頭萬緒棼如亂絲之中國,欲廓清而平定之,談何容易?況財政奇窘,已達
(極點,各省方自顧不遑,中央則全無收入,即此一端,已是窮於應付,試觀袁
(、唐兩人之借債,多少困難,外國銀行團之要挾,又多少嚴苛,袁又自稱快意
(,在局外人目之,實乏趣味,甫經上台,全國債務,已集一身,與其為避債之
(周赧,何若為辟谷之張良,故人謂中山之智,不若老袁,吾謂袁實愚者也,而
(中山真智士矣。)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