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 至 第三七九
371**時間: 地點:
(此時十五恊兵士,已齊集大操場,隨帶彈藥,同工程營聯合,去攻督署。)
(適遇防護督署的馬隊,阻止前進,兵士齊叫道)
兵 士:彼此都系同胞,何苦自相殘殺?
(倘令長存此心,何患國家不治?馬隊中聽得此言,很是有理,遂同入黨中。)
(於是分兵三處,一向鳳凰山,一向蛇山,一向楚望山,各將大炮架起,對著督
(署轟擊,霎時間將督署頭門毀去,各兵從炮火中,奔入督署,找尋瑞澂,誰知
(瑞澂早已率同妻妾,潛逃出城,到楚豫兵輪上去了。)
(轉身去尋張彪,也與瑞澂同一妙法,逃得不知去路。)
(虧得會逃,保全老命。)
(各兵擁集督轅,天色漸明,大眾公推統領,倒是齊聲一致的,願戴一位黎恊統
(。)
(亂世出英雄。)
(這黎恊統名元洪,字宋卿,湖北黃岡縣人,從前是北洋水師學堂的學生,畢業
(後,嫻陸海軍戰術,中東一役,黎曾充炮船內的兵目,因見海軍敗沒,痛憤投
(海,為一水兵救起,由煙台流入江南,適值張之洞為江督,一見傾心,立寫「
(智勇深沉」四大字,作為獎賞。)
(嗣張督調任兩湖,黎亦隨去。)
(及張入京,未幾病逝,黎仍留鄂,任二十一混成恊恊統,為人溫厚和平,待士
(有恩,所以軍隊無不樂戴。)
(眾議既定,都奔到黎營內,請出黎恊統,要他去做都督。)
(黎公起初不允,旋由大眾勸迫,才說)
接 連:要我出去,須要聽我號令:第一條,不得在城內放炮。第二條,不得妄殺滿人。
此外如搶劫什物,姦淫婦女,搗毀教堂,騷擾居民等事,統是有乾法律,萬不可
行!諸位從與不從,寧可先說,免得後悔。
(大眾齊聲遵令,遂擁著黎公到諮議局,請他立任都督,把諮議局改作軍政府,
(邀議長湯化龍,出任民政。)
(部署漸定,遂發了密令,命統帶林維新帶兵去襲漢陽。)
(林統帶連夜渡江,襲據了兵工廠,隨向漢陽城進發。)
(漢陽知府,不待兵到,早已遠颺,正是不勞一炮,不血一刃,唾手得了漢陽城
(。)
(旋又分兵過河,占住了漢口鎮。)
(漢口有各國租界,當由鄂軍政府,照會各國領事,請他中立,並願力任保護外
(人生命財產。)
(各領事見他舉動文明,也是欽佩,遂與軍政府聲明中立條約三件)
(一 是無論何方面,如將炮火損害租界,當賠償一億七萬兩。)
(二 是兩方交戰,必在二十四點鐘前,通告領事團。)
(三 是水陸軍戰線,必距離租界十英里外。)
(鄂軍政府一一承認,遂由各國領事團,宣佈中立文,並與軍政府訂定條約,凡
(從前清政府,與各國約章,繼續有效,此後概當承認。)
(賠款外債,照舊擔負,各國僑民財產,一概保護。)
(惟各國如有陰助清政府,及接濟滿清政府軍械,應視為仇敵。)
(所獲物品,盡行沒收。)
(雙方簽定了押,遂由鄂軍政府,撰布檄文,傳達全國。)
(其文道)
(中華開國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 日,中華民國軍政府檄曰:夫春秋大九世之仇
(,小雅重宗邦之義,況以神明華冑,匍匐犬羊之下,盜憎主人,橫逆交逼,此
(誠不可一朝居也。)
(惟我皇漢遺裔,弈葉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爾東胡,曾不介意。)
(遂因緣禍亂,盜我神器,奴我種人者,二百六十有八年。)
(凶德相仍,累世暴殄,廟堂皆豕鹿之奔,四野有豺狼之歎。)
(群獸嘻嘻,羌無遠慮。)
(慢藏誨盜,遂開門揖讓,裂棄土疆,以苟延旦夕之命,久假不歸,重以破棄。
()
(是非特逆胡之罪,亦漢族之奇羞也。)
(幕府奉茲大義,顧瞻山河,秣馬厲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勢未集,忍辱至今。
()
(天奪其魄,牝雞司晨,塊然胡雛,冒昧居攝,遂使群小俱進,黷亂朝綱,鬥聚
(金璧,以官為市,強敵見而生心,小民望而蹙額。)
(犬羊之性,好食言而肥,則復有偽收鐵道之舉,喪權誤國,劫奪在民。)
(憤毒之氣,鬱為雲雷。)
(由鄂而湘而粤而川,扶搖大風,卷地俱起。)
(土崩之勢已成,橫流之決,可翹足而俟。)
(此真逆胡授命之秋,漢族復興之會也。)
(幕府總攝機宜,恭行天罰,懼義帥所指,或未達悉,致疑畏之徒,遇事惶惑,
(僻遠諸彥,莫知奮起,用先以獨立之義,佈告我國人曰:在昔虜運方盛,則以
(野人生活,彎弓而鬥,睒目舚舌,習為豺狼,是以索倫凶聲,播越遠近。)
(入關之初,即擇其強梁,遍據要津,而令吾民輸粟轉金,豢其丑類,以制我諸
(夏。)
(傳且九葉,則放誕淫侈,夤緣苟偷,以襲取高位。)
(枯骨盈廷,人為行屍,故太平之戰,功在漢賊,甲午之役,九廟俱震。)
(近益岌岌,祖宗之地,北削於俄,南奪於日,廟堂闃寂,卿相嘻嘻,近貴以善
(賈為能,大臣以賣國相長,本根已斬,枝葉瞀亂。)
(虎皮蒙馬,聊有外形。)
(舉而蹴之,若拉枯朽,是虜之必敗者一。)
(昔三桂啟關,漢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緣漢賊,為之佐命。)
(稍浴漢風,遂事羈縻,維時中邦,大勢已去,義士竄伏,迂儒小生,勿能自固
(,遂被迫脅,反顏事仇,漸化腥羶,遂忘大義,合薰於蕕,以逆為正,孑孑貪
(夫,時效小忠。)
(虜遂奄然高踞,驕吸民脂,浸淫二百年,漢族義師,屢蹷不起,爰及洪王,幾
(復漢土,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彥,倒行逆施,遂使虜危而復安,久留不去,此
(實孝孫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長也。)
(方今大義日明,人心思漢,觥觥碩士,烈烈雄夫,莫不敬天愛祖,高其節義。
()
(雖有縉紳,已污偽命,以彼官邪,皆輿金輦璧,因貨就利,鄙薄驕虛,毋任艱
(巨。)
(虜實不競,漢臣復匱,盲人瞎馬,相與徘徊,是虜之必敗者二。)
(邦國遷移,動在英豪,成於眾志,故杰士奮臂,風雲異氣,人心解體,變亂則
(起。)
(十稔以還,吾族巨子,斷脰決腹者,已踵相接。)
(徒以民習其常,毋能大起,虜遂起持其間,因以苟容,遷延至今,乃以立憲改
(官,詐為無信,借款收路,重陷吾民,星星之火,乘風燎原。)
(川湘鄂粤之間,編戶齊民,奔走呼號,一夫奮臂,萬姓影從,頹波橫流,敗舟
(航之,是虜之必敗者三。)
(昔我皇祖黃帝,肇造中夏,奄有九有。)
(唐虞繼世,三王奮跡,則文化彬彬,獨步宇內,煌煌史冊,逾四千年。)
(博大寬仁,民德久著,衡之西歐,則遜其條理已耳。)
(先覺之民,神聖之冑,智慧優渥,宜高踞土疆,折衝宇宙,乃銳降其種,低首
(下心,以為人役,背先不孝,喪國無勇,失身不義,潛德幽光,望古遙集。)
(瞻我生身,弔景慚魂。)
(返性則明,知恥則勇,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則漢族之當興者一。)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國有至尊,是曰人權。)
(平等自由,樂天歸命。)
(以生為體,以法為界,以和為德,以眾為量。)
(一人橫行,諡曰獨夫,涼彼武王,遂有典刑。)
(滿虜僭竊,更益驕恣,分道駐防,坐食齊民,厚祿高官,皆分子姓。)
(脅肩諂笑,武斷朝堂,國土國權,斷送唯意。)
(束我言論,遏我大群,擾我閭閻,誣我善良,鋤我秀士,奪我民業,囚我代表
(,殺我議員,天地晦盲,民聲銷沉。)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復我自由,還我家邦,則漢族之當興者二。)
(海水飛騰,雄強參會,弱國孱種,夷為犬豕。)
(民有群德,朝有英彥,威能達旁,乃競爭而存耳。)
(惟我中華,厄於逆虜,根本參差,國力遂糜。)
(虜更無狀,魚餒肉敗,腥聞四布,遂引群敵,乘間抵隙,邊境要區,割削盡去
(,拊背扼吭,及其祖廟,臥榻之間,鼾聲四起,耳目蔀覆,手足縶維,遂使我
(漢土堂奧盡失,民氣痿痺,將破碎顛連,轉饜封豕,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廓
(而清之,駿雄良材,握手俱見,萬幾肅穆,群敵銷聲,則漢族之當興者三。)
(維我四方猛烈,天下豪雄,既審斯義,宜各率子弟,乘時躍起,雲集響應。)
(無小無大,盡去其害,執訊獲丑,以奏膚功。)
(維我伯叔兄弟,諸姑姊妹,既審斯義,宜矢其決心,合其大群,堅忍其德,綿
(系其力,進戰退守,與猛士俱。)
(維爾失節士夫,被逼軍人,爾有生身,爾亦漢族,既審斯義,宜有反悔,宜速
(遷善,宜常懷本根,思其遠祖,宜倒爾戈矛,毋逆義師,毋作姦細。)
(維爾胡人,爾在漢土。)
(爾為囚徒,既審斯義,宜知天命,宜返爾部落,或變爾形性,願化齊民,爾則
(無罪,爾乃獲赦宥。)
(幕府則與四方俊傑,為茲要約曰)
三 桂:自州縣以下,其各擊殺虜吏,易以選民,保境為治。又每州縣,興師一旅,會其
同仇,以專征伐,擊殺虜吏。肅清省會,共和為政,幕府則大選將士,親率六師
,犁庭掃穴,以復我中夏,建立民國。
接 連:(幕府則又為軍中之約曰)凡在漢胡苟被逼脅,但已事降服,皆大赦勿有所問。
其在俘囚,若變形革面,願歸農牧,亦大赦勿有所問。其有挾眾稱戈,稍抗顏行
,殺無赦;為間諜,殺無赦;故違軍法,殺無赦。
(以此佈告天下,如律令。)
(又有一闋興漢軍歌,尤覺得慷慨異常,小子備錄於此,以供眾覽道)
(地發殺機,中原大陸蛟龍起,好男兒濯手整乾坤;拔劍斲斷胡天雲。)
(復我皇漢,完我自由,家國兩尊榮。)
(樂利蒸蒸,世界大和平,中外禔福樂無垠。)
(好男兒!撐起雙肩肩此任!)
(鄂軍一起,清廷大震,立命陸軍部及軍諮府,派兵赴鄂,欲知誰勝誰負;請至
(下回表明。)
(盛宣懷為亡清罪魁,實足為民國功臣。)
(鐵路國有之策不倡,則爭路之風潮不起,鄂軍即或起義,其成功與否,尚未可
(知,故謂盛為民國功臣可也。)
(趙端諸人,皆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之流,清無此人,烏乎亡?民國無此人,烏
(乎興?然則趙端諸人,其亦皆民國功臣耶?鄂軍之起,實自天怒人怨致之。)
(檄文一篇,說得淋漓酣鬯,足為吾華生色。)
(而本回敘事,亦氣勢蓬勃,抑揚得當,是固皆好手筆也。)
(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雲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
372**時間: 地點:
(卻說清廷聞武昌兵變,即派陸軍兩鎮,令陸軍大臣蔭昌督率前往,所有湖北各
(軍及赴援軍隊,均歸節制調遣。)
(一聞鄂耗,即派陸軍大臣前往,勢成孤注,可見清政府之鹵莽。)
(又令海軍部加派兵輪,飭薩鎮冰督駛戰地,並飭程允和率長江水師,即日赴援
(。)
(一面把瑞澂、張彪等革職,限他剋日收復省城,帶罪圖功。)
(種種諭旨,傳到武昌。)
(黎都督元洪,恰也不慌不忙,只分佈軍隊,嚴守武漢,專待北軍到來,一決雌
(雄。)
(從容佈置,便見老成。)
(有弁目獻計軍政府,請拆京漢鐵路若干段,阻止北軍前來。)
從 容:(黎都督道)我軍將要北上,如何拆這鐵路?目前所慮,只患兵少,不敷防禦,
現擬暫編步兵四恊,馬隊一標,炮隊兩標,工輜隊各一營,軍樂隊一營,權救眉
急。
(於是出示招兵,不到三日,已有二萬人入伍,遂令各隊長日夕操練,預備對壘
(。)
(復出一翦發命令,無論軍民人等,一律翦辮,把前清時候的豬尾巴,統行革去
(。)
(翦辮是第一快事。)
(當下擇定八月二十五日祭旗,立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標幟,屆期天氣晴明,黎
(都督率同義師,誠誠懇懇的禱了天地,讀過祝文,然後散祭。)
(大家飲了同心酒,很有直搗黃龍的氣勢。)
(是日聞北軍統帶馬繼增,已率第二十二標抵漢口,駐紮江岸。)
(清陸軍大臣蔭昌,亦出駐信陽州,海軍提督薩鎮冰,復率艦隊到漢,在江心下
(椗。)
(雙方戰勢,漸漸逼緊。)
(黎都督先探聽漢口領事團,知已與清水陸軍,簽定條約,不准毀傷租界。)
(租界本在水口一帶,水口擋住,裡面自可無虞,清水師已同退去一般。)
(黎都督就專注陸戰,於二十六日發步兵一標,赴劉家廟,布列車站附近。)
(是時張彪軍尚在此駐紮,鄂軍放了一排槍,張軍前列,傷了數十人,隨即退去
(。)
(鄂軍也不追趕,收隊回營。)
(次日,鄂軍複分隊出發,重至劉家廟接仗,那邊仍來了張彪殘兵,與河南援軍
(會合,共約一鎮,載以火車。)
(鄂軍隊裡的督戰員,是軍事參謀官胡漢民,令軍隊蛇行前進,將要接近,見河
(南軍猛撲過來,氣勢甚銳,漢民復下一密令,令軍隊閃開兩旁,從後面突開一
(炮,擊中河南兵所坐的火車頭,車身驟裂。)
(河南兵下車過來,鄂軍再開連珠炮,相續不絕,慌似千雷萬霆,震得天地都響
(。)
(兩下相持了數點鐘,河南兵傷了不少,方嘩然退走,避入火車,開機馳去。)
(一剎那間,又復馳了轉來,不意撲塌一聲,車竟翻倒,鄂軍乘機猛擊,且從旁
(抄出一支奇兵,把河南兵殺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
(看官!這河南兵去而復回,明明是出人不意,攻人無備的意思,如何中途竟致
(覆車呢?原來河南兵初次退走,有許多鐵路工人在旁,倡議毀路,以免清軍復
(來。)
373**時間: 地點:
(當時一齊動手,把鐵軌移開十數丈。)
(河南兵未曾防備,偏著了道兒,越弄越敗,懊悔不迭。)
(這便是倒灶的影子。)
(至傍晚兩軍復戰,清軍在平地,鄂軍在山上。)
(彼此轟擊,江心中的戰艦,助清陸軍,開炮遙擊,約有二小時,鄂軍隊中發出
(一炮,正中江元炮船,船身受傷,失戰鬥力,遂駛去。)
(各艦亦陸續退出,直至三十里外。)
(翌日再戰,各艦竟遁回九江去了。)
(清水師雖是無用,亦不至怯敵若此,大約是不願接仗之故。)
(至第三次開戰,鄂軍復奪得清營一座,內有火藥六車,快槍千支,子彈數十箱
(,白米二千包,銀洋十四箱,以及軍用器物等,都由鄂軍搬回。)
(第四次開戰,鄂軍復勝,從頭道橋殺到三道橋,得著機關炮一尊。)
(第五次開戰,鄂軍用節節進攻法,從三道橋攻進灄口。)
(清軍比鄂軍,雖多數倍,怎奈人人解體,全不耐戰,一大半棄甲而逃,一小半
(投械而降。)
(陸軍大臣督兵而來,恰如此倒臉,真是氣數。)
(自經過五次戰仗,鄂軍捷電,遍達全國,黃州府,武昌縣,淝陽州,宜昌府,
(沙市,新堤,次第響應,豎滿白旗。)
(到了八月三十日,湖南民軍起義,逐去巡撫餘誠格,殺斃統領黃忠浩,推焦達
(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只焦達峰是洪江會頭目,冒托革命黨人,當時被
(他混過,後來調查明白,民心未免不服,暫時得過且過,徐作計較。)
(同日,陝西省亦舉旗起義,發難的頭目,系第一恊參謀官,兼二標一營管帶張
(鳳翽,及三營管帶張益謙,兩人統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一呼百應,攻進撫
(署。)
(巡撫錢能訓,舉槍自擊,撲倒地下。)
(兩管帶攻入後,見錢撫尚在呻吟,倒不去難為他,反令手下扶入高等學堂,喚
(西醫療治。)
(其餘各官,逃的逃,避的避,只將軍文瑞,投井自盡,全城粗定,正副兩統領
(,自然推舉兩張了。)
(餘誠格自湖南出走,直至江西,會晤贑撫馮汝騤,備述湖南情形,且敘且泣。
()
(馮撫雖強詞勸慰,心中恰非常焦灼,俟誠格別後,勞思苦想,才得一策,一面
(令布政使籌集庫款,倍給陸軍薪餉,一面命巡警道飭役稽查,旦夕不怠,城內
(總算粗安。)
(偏偏標統馬毓寶,舉義九江,逐去道員保恒,及九江府樸良。)
(九江系全贑要口,要口一失,省城也隨在可虞,不過稍緩時日便了。)
(銅山西奔,洛鐘東應。)
374**時間: 地點:
(此時各省警報,紛達清廷,攝政王載澧,驚愕萬狀,忙召集內閣總理老慶,恊
(理徐世昌,及王大臣會議。)
(一班老少年,齊集一廷,你瞧我,我瞧你,面面相覷,急得攝政王手足冰冷,
(幾乎垂下淚來。)
(老慶睹此情形,不能一言不發,遂保薦一位在籍的大員,說他定可平亂。)
(看官!你道是何人?乃係前任外務部尚書袁世凱。)
(攝政王嘿然不答。)
攝政王:(老慶道)不用袁世凱,大清休了。
(用了袁世凱,大清尚保得住麼?攝政王無奈下諭,著袁世凱補授湖廣總督。)
王大臣:(又有一大臣)此次革黨起事,全由盛宣懷一人激變,他要收川路為國有,以致
川民爭路,革黨乘機起釁,為今日計,非嚴譴盛宣懷不可。
(於是盛大臣亦奉旨革職。)
(過了兩三天,袁世凱自項城復電,不肯出山。)
(內閣總理老慶,又請攝政王重用老袁,授他為欽差大臣,所有赴援的海陸各軍
(,並長江水師,統歸節制。)
(又命馮國璋總統第一軍,段祺瑞總統第二軍,均歸袁世凱調遣。)
(袁世凱仍電奏足疾未愈。)
(樂得擺些架子。)
(攝政王料他紀念前嫌,不欲再召。)
(忽由廣州來電,將軍鳳山,被革命黨人炸死。)
(鳳山在滿人中,頗稱知兵,清廷方命任廣州將軍,乘輪南下,既抵碼頭,登岸
(進城。)
(到倉前街,一聲奇響,震坍牆垣,巧巧壓在鳳山轎上,連人帶轎,搗得粉碎。
()
(臨時只有一黨人斃命,聞他叫作陳軍雄,餘皆遁去。)
(攝政王聞知此信,安得不驚?沒奈何依了老慶計策,令陸軍大臣蔭昌,親至項
(城,敦請袁世凱出山。)
(那時這位雄心勃勃的袁公,才有意出來。)
(時機已至。)
(蔭昌見他應允,欣然告別,返至信陽州,趁著得意的時候,竟想出一條好計,
(密令在湖北軍隊,打仗時先掛白旗,假作投降,待民軍近前,陡起轟擊,便可
(獲勝。)
(湖北帶兵官,依計而行,果然鄂軍不知真偽,被他打死了數百人,敗回漢口,
(把劉家廟大智門車站各地,盡行棄去。)
(蔭昌聞這捷音,樂不可支,忙電奏京都,說民軍如何溃敗,官軍如何得勝,並
(有可以進奪武漢等語。)
(攝政王稍稍安心。)
(嗣聞瑞澂、張彪,都逃得不知去向,遂下令嚴拿治罪。)
(其實鴻飛冥冥,弋人何篡,攝政王也無可奈何。)
(默思川湖各地,必須用老成主持,或可平亂,來不及了。)
(遂命岑春暄督四川,魏光濤督兩湖。)
(岑、魏都是歷練有識的人,料知大局不可收拾,統上表辭職。)
(那時只有催促這位老袁,迅速赴敵。)
(老袁至此,始從彰德裡第動身,渡過黃河,到了信陽州,與蔭昌相會。)
(蔭昌將兵符印信,交代明白,匆匆回京復命。)
(卸去肩子了。)
(這位袁老先生,確是有點威望,才接欽差大臣印信,在湖北的清軍,已是踴躍
(得很,磨拳擦掌,專持廝殺。)
(總統第一軍的馮國璋,又由京南下,擊退民軍,縱火焚燒漢口華界,接連數日
(,煙塵蔽天,可憐華界居民,或搬或逃,稍遲一步,就焦頭爛額。)
(更可恨這清軍仗著一勝,便姦淫擄掠,無所不為。)
(見有姿色的婦女,多被他拖曳而去,有輪奸致死的,有強逼不從,用刀戳斃的
(。)
(就是搬徙的百姓,稍有財產,亦都被他搶散。)
(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忽有鄂軍敢死隊數百人,上前攔截,清軍視若無睹,慢
(騰騰的對仗。)
(不意敢死隊突起奮擊,如生龍活虎一般,嚇得清軍個個倒退。)
(還有後面的鄂軍,見敢死隊已經得勢,一擁而前,逢人便殺,清軍逃得快的,
(還保住頭顱,略一遲緩,便已中槍倒斃。)
(這場惡戰,殺死清軍三千五百多名,在漢口華界的清軍,幾乎掃蕩一空。)
(有在街頭倒斃的兵,腰中還纏著金銀洋錢,哪裡曉得惡貫滿盈,黃金難買性命
(,撲通一槍,都伏維尚饗了。)
(可為貪利者作一棒喝。)
(清軍還想報復,不意袁欽差命令到來,竟禁止他非法胡行,此後不奉號令,不
(准出發。)
(各軍隊也莫名其妙,只好依令而行。)
(原來袁世凱奉命出山,胸中早有成竹,他想現今革命軍,且萬萬殺不完的,死
(一起又有一起,我如今不若改剿為撫,易戰為和。)
(只議撫議和的開手,也須提出幾條約款,方可與議。)
(當下先上奏折,大旨是開國會,改憲法,並罷斥皇族內閣等件,請朝廷立即施
(行。)
(攝政王覽了此奏,又不覺狐疑起來。)
(正顧慮間,山西省又聞獨立,巡撫陸鍾琦死難。)
(陸鍾琦係由江南藩司升任,到任不過數月,因陝西已歸革命軍,恐他來襲邊境
(,遂派新軍往守潼關。)
(新軍初意不願,故設種種要求,有心激變。)
(陸撫恰一一答應,新軍出城而去。)
(次日偏又回來,闖進撫署,迫陸撫獨立。)
(陸撫說了一個不字,那新軍已舉槍相向,待陸撫說到第二個不字,槍彈立發,
(適中陸胸。)
(陸子亮臣,系翰苑出身,曾遊學外洋,至是適來省父,勸父姑從圓融,誰意禍
(機猝發,到署僅隔宿,竟見乃父喪軀。)
(父子恩深,如何忍耐,即取出手槍還擊。)
375**時間: 地點:
(此時的革命軍,還管著什麼餘地,順我生,逆我死,眾槍齊發,又將亮臣擊斃
(。)
(陸撫父子殉難,雖是盡忠一姓,心跡尚屬可原,故文字間獨無貶筆。)
(再擁進內署,把陸撫眷屬,復槍斃了好幾人。)
(撫署已毀,轉至藩臬兩署,擁藩司王慶平、提法使李盛鐸至諮議局,迫他獨立
(。)
(兩司不從,被禁密室,另推恊統閻錫山為都督。)
(錫山受任後,婉勸李盛鐸出任民政,盛鐸乃允。)
(只王慶平執意如故,由錫山釋放使歸。)
(山西省的警信方來,江西省的耗音又至。)
(江西自九江兵變後,省城戒嚴,勉強維持了幾天。)
(紳商學各界,組織保安會,將章程呈報撫署,請馮汝騤做髮起人,馮撫倒也承
(認。)
(嗣軍界亦入保安會,請馮撫即舉義旗,馮撫不允,於是各軍隊夜焚撫署,霎時
(間火光燭天,馮撫自署後逃出,匿入民房。)
(藩司以下,亦皆走避。)
(革命軍出示安民,方擬公舉統領,適馬毓寶自九江馳至,由各界歡迎入城,當
(於教育會開會,以高等學堂為軍政府,仍舉馮汝騤為都督。)
(汝騤聞這消息,料軍民都無惡意,遂出來固辭,乃改舉恊統吳介璋任都督,劉
(起鳳任民政長,汝騤交出印信,挈眷歸去。)
(馬毓寶亦返九江。)
(江西獨立,最稱安穩。)
(這時候的雲南省,也由恊統蔡鍔倡義,與江西省同日獨立。)
(雲南邊隅,次第為英法所占,是年英兵復占踞片馬,滇民力爭不得,未免怨恨
(政府,兼以各省獨立,軍界躍躍欲試,遂由恊統蔡鍔開會,召集將弁,同時發
(作,舉火為號。)
(第一營統帶丁錦不從,被他驅逐,隨攻督署,迫走總督李經羲,即改督署為軍
(政府,舉蔡鍔為都督。)
(各軍搜捕各官吏,拿住世藩司,因他不肯降順,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只李督在滇,頗有政績,經各軍搜出後,蔡鍔獨優禮相待,勸他為民軍盡職。
()
(李督心有未安,情願回籍。)
(蔡鍔不便強留,由他攜眷回去。)
(可見做官不應貪虐,到變起時,尚得保全性命。)
(且因督署總是老衙門,舍舊謀新,將都督府遷至師範學堂,會同起事諸人,組
(織各種機關,並電各州縣即日反正。)
(不到數日,雲南大定。)
(這數省的電音,傳至攝政王座前。)
(正急個不了,內廷的王公大臣,又紛紛告假,連各機關辦事人,十有九空。)
(老慶、載澤等並沒有法子,還是各爭意見,彼此上奏,願辭官職。)
(貝勒載濤,也辭去軍諮大臣的缺分,弄得這個攝政王,呆似木雕,終日只是淚
(珠兒洗面,到無可奈何之際,不得不請老慶商量。)
(老慶只信任一個袁世凱,便把內閣總理的位置,一心讓與袁公,且勸攝政王概
(從袁議。)
(攝政王已毫無主意,遂授袁為內閣總理大臣,叫他在湖北應辦各事,佈置略定
(,即行來京。)
(越重任,越將清社送脫。)
(一面取消內閣暫行章程,不用親貴充國務大臣,並將憲法交資政院恊議。)
(資政院的老臣,先請下詔罪己,速開黨禁,然後好改議憲法。)
(攝政王惟言是從,下了罪己詔,開了黨人禁,方由資政院擬定憲法大綱十九條
(,擇定十月初六日,宣誓太廟。)
(可奈各省民氣,日盛一日,憑你如何改革,他總全然反對。)
(上海的製造局,系東南軍械緊要地,九月十三日,被革命黨人陳其美,率眾攻
(入,復占了上海道縣各署,公舉其美為滬軍都督,吳淞口隨即起應,遍懸白旗
(,寶山縣亦即光復。)
(滬上人民,歡聲如雷。)
(正在相慶,貴州獨立的電報,亦到滬瀆,說是巡撫沈瑜慶以下,盡行驅逐,現
(舉楊藎誠為正都督,趙德全為副都督,全境安謐等語,滬軍政府越覺歡躍,立
(派軍士五十餘人,至蘇州運動軍營,共建義旗。)
(各軍官一律應允,夤夜出發軍隊,齊集城下。)
(十四日天明時,城門一開,各軍魚貫而入,逕至撫署喧呼革命。)
(蘇撫程德全,仗膽登堂,問他來意。)
(各軍齊請程撫獨立。)
(程撫沒法,只好贊成,但飭軍隊勿擾百姓。)
(各軍大呼萬歲,即在門外連放九炮,懸起江蘇都督府大旗。)
(至十五日,蘇城內外,就遍懸白旗,程撫居然改做都督,選紳士張謇、伍廷芳
(、應德閎等,分任民政、外交、財政等事,並截斷蘇寧鐵路,派兵扼守,以防
(南京。)
(江蘇系官長獨立,真是不血一刃,較江西尤為快利。)
(江蘇既定,滬上復遣敢死隊到杭州,浙撫增韞,正焦愁萬分,每日召官紳會議
(,紳士以獨立二字為請,增撫總是不從。)
(至敢死隊到杭,密寓撫署左近,約各營乘夜舉事。)
(於是筧橋大營的兵士,入艮山門占住軍械局,南星橋大營的兵士,入清波門占
(住藩運各署。)
(敢死隊懷著炸彈,猛撲撫署,一入署門,第一個拋彈的首領,乃是女志士尹銳
(志,聞她系紹興嵊縣人,嘗在外洋遊學,灌入革命知識,此次挈她妹子銳進,
(同來效力。)
(首擲炸彈,毀壞撫署,衛隊及消防隊不敢抵敵,統行入黨。)
(急得增撫避匿馬房,被黨人一把抓出,拖至福建會館幽禁。)
(藩司吳引孫等,一律逃去。)
(未及天明,全城已歸革命軍佔領,推標統周赤城為司令官,以諮議局為軍政府
(。)
(臨時都督,舉了童訓,童訓自請取消,另舉前浙路總理湯壽潛。)
(湯尚在滬,由周赤城派專車往迎。)
(只杭州將軍德濟,尚不肯投順,幾乎決裂,兩邊要開炮相鬥,幸海寧士民杭幸
(齋,至滿營妥議,方才停戰。)
(等到湯督到杭,復與滿人訂了簡約)
(一)改籍,(二)繳械,(三)暫給餉項,徐圖生活。)
(滿人料不可抗,唯唯聽命,自是全城遂安。)
(浙江獨立,也算迅捷,且有女志士先入撫署,尤為特色。)
(後來增撫等人,都由湯都督釋回。)
(長江流域各省,多半光復,只湖南都督,改推議長譚延闓。)
(焦、陳二人,被革軍查出違法的證據,將他梟首,復槍斃焦黨數名,稽查數天
(,仍歸平靖。)
(回應上文。)
(只駐紮信陽的袁大臣,奉了回京組閣的諭旨,先遣蔡廷乾、劉承恩到武昌,與
(黎都督議和。)
(黎都督定要清帝退位,方肯弭兵。)
(經蔡、劉二員再四商榷,終不見允,只得回覆袁大臣。)
(袁大臣見議和無效,默默的籌畫一番,復召馮、段二統領,密議辦法,將軍事
(佈置妥當,才擬啟程北上。)
(成算在胸,可南可北。)
(袁未到京,宣誓太廟的日期已至,攝政王率領諸王大臣到太廟中,焚香爇燭,
(叩頭宣誓。)
(誓文云)
(維宣統三年十月六日,監國攝政王載澧,攝行祀事,謹告諸先帝之靈曰:惟我
(太祖高皇帝以來,列祖列宗,貽謀宏遠,迄今將垂三百年矣。)
(溥儀繼承大統,用人行政,諸所未宜,以致上下暌違,民情難達,旬日之間,
(寰逼紛擾,深恐顛覆我累世相傳之統緒。)
(茲經資政院會議,廣彩列邦最良憲法,依親貴不與政事之規制,先裁決重大信
(條十九條。)
(其餘緊急事項,一律記入憲法,迅速編纂。)
(且速開國會,以確定立憲政體,敢誓於我列祖列宗之前。)
(隨即頒布憲法信條十九條。)
(一 大清帝國之皇統,萬世不易。)
(二 皇帝神聖,不可侵犯。)
(三 皇帝權以憲法規定為限。)
(四 皇帝繼承之順序,於憲法規定之。)
(五 憲法由資政院起草議決,皇帝頒布之。)
(六 憲政改正提案權,屬於國會。)
(七 上院議員,由國民於法定特別資格公選之。)
(八 總理大臣由國會公選,皇帝任命。)
(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推舉,皇帝任命。)
(皇族不得為總理及其他國務)
(大臣,並各省行政官。)
(九 總理大臣受國會彈劾,非解散國會,即總理大臣辭職,但一次內閣,不得
(解散兩次國會。)
(十 皇帝直接統率海陸軍,但對內使用時,須依國會議決之特別條件。)
(十一 不得以命令代法律。)
(但除緊急命令外,以執行法律,及法律委任者為限。)
(十二 國際條約,非經國會議決,不得締結。)
(但宣戰構和,不在國會會期內,得由國會追認之。)
(十三 官制官規,定自憲法。)
(十四 每年出入預算,必經國會議決,不得自由處分。)
(十五 皇室經費之制定及增減,概依國會議決。)
(十六 皇室大典,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十七 國務員裁判機關,由兩院組織之。)
(十八 國會議決事項,由皇帝宣佈之。)
(十九 第八條至第十六各條,國會未開以前,資政院適用之。)
(頒布以後,在清室已算讓到極點,與民更始。)
(可奈民心始終不服。)
(兩廣、安徽、福建等省,又次第舉起獨立旗來,正是)
(人意難回天意去,民權已現帝權終。)
(看官欲知後事,請至下回再閱。)
(鄂師一起,四方響應,中國之不復為清有,已可知矣。)
(蔭昌、薩鎮冰輩,率全國之師,對付一隅,屢戰未捷,是豈皆蔭、薩二人,韜
(略未嫻,不堪與黎軍敵耶?周武有言)
二 人:紂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觀於清末,而古人之言益信。)
(至若載澧攝政,僅二年餘,此二年間,亦非有大惡德,但以腐敗之老朽,癡呆
(之少年,使操政柄,猝致激變,載澧亦不得謂無咎焉。)
(迨各省告警,雲集響應,始有宣誓告廟之舉,晚矣。)
(故本回只據事直書,而瓦解土崩之狀,已令人目不勝接,徒有浩歎而已。)
(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閣 奪漢陽復失南京)
376**時間: 地點:
(卻說廣西巡撫沈秉坤,系湖南善化人,聞湖北早起義師,湖南亦告獨立,長江
(下游,大半響應,廣西雖處偏隅,勢不能免,不如由我倡起,免受黎軍壓制。
()
(當下召文武各官,密謀獨立。)
(藩司王芝祥、提督陸榮廷,首先贊成。)
(再開諮議局會議,通過多數,遂舉沈為廣西都督,改撫署為軍政府,諮議局為
(議院。)
(司道府縣,暫仍舊貫。)
(原有軍隊,統稱廣西國民軍。)
(組織粗定,秉坤願任北伐事,將都督印信,讓與王芝祥、陸榮廷,自挈家眷回
(籍。)
(臨行時有留別父老書,說得纏綿愷切,小子也無暇詳述。)
(廣西獨立,較江蘇尤舉動文明,沈秉坤功成即退,尤為難得。)
(只廣東尚無獨立消息,王芝祥因唇齒相依,意圖聯絡,遂發電勸粤督張鳴岐,
(兩三日未接複音。)
(又過了好幾天,始探得廣東也獨立了。)
(原來廣東自鳳山炸斃後,早有人提倡獨立,因粤督張鳴岐,模稜兩可,忽願獨
(立,忽又不願獨立,弄得軍民各界,無從捉摸。)
(遷延一日,聞粤西趕先起義,大眾始忍無可忍,各到諮議局開會,決議用和平
(手段,要求獨立。)
(仍推張鳴岐為都督,提督龍濟光為副手。)
(當下辦就印信公文,送到督署。)
(不意署中已空無一人,張鳴岐不知去向,轉送與龍濟光。)
(濟光因張督不到,亦不願就任,於是改推革命黨人胡漢民為都督。)
(時胡漢民甫離湖北尚未到粤,由恊統蔣尊簋暫代。)
(胡到後,乃將都督印信交出。)
(廣東獨立的音信,尚未北達,安徽獨立的音信,先已南來。)
(安徽居長江下游,巡撫叫作朱家寶。)
(朱是幕府出身,人品素來圓滑。)
(他起初還首鼠兩端,嗣為軍民所迫,不得已任為都督。)
(後來安慶稍有變亂,朱縋城出走,大眾請九江分府馬毓寶蒞任,人心乃安。)
377**時間: 地點:
(此時東南一帶,只有南京及福建兩處,尚未反正。)
(南京由各省聯軍進討,福建恰乘機響應,新軍統制孫道仁,與諮議局副議長劉
(崇佑,聯絡興師,先照會總督鬆壽,另立新政府,所有閩省政務,應歸新政府
(施行。)
(再照會將軍樸壽,迫駐防兵繳出軍械火藥。)
(兩壽統是滿人,鬆壽猶豫未決,樸壽偏決意主戰。)
(民軍聞他不允,遂出占各署,鬆壽仰藥自盡,樸壽飭滿兵對仗,恃於山為根據
(,開炮轟擊民軍。)
(民軍偏冒險登山,前仆後繼,竟將滿兵殺退。)
(樸壽還不肯罷手,親率滿兵來攻漢界,螳斧當車,不自量力,戰到結果,弄得
(一命嗚呼。)
(兩壽不壽,惟滿人殉主,不謂無名,後人作史,書法應在陸鍾琦上。)
(滿兵既無統帥,只可繳械投誠,當下推孫道仁為都督,受印懸旗,與各省大致
(相似,不必細說。)
(只這位攝政王載澧,迭接警耗,正似啞子吃黃連,有說不盡的苦楚。)
(老慶也不勝著急,默念東南半壁,盡付烏有,所恃山東、河南,尚無變動,京
(畿總還保得住。)
(不意來了一個急電,系山東巡撫孫寶琦,奏請獨立,不覺魂魄飛揚,幾致暈倒
(。)
(獨立二字,形諸奏牘,更屬聞所未聞。)
(看官!你道是何故?因孫撫乃慶王兒女親家,老慶總道靠得住,陡接此奏,正
(是事出意外。)
(哪裡曉得孫撫恰也有苦心,他受軍民脅迫,不好力拒,又不便贊成,無策中想
(了一策,陽允軍民設臨時政府,暗中把苦情奏達清廷。)
(老慶未曾詳閱,險些兒幾被嚇煞。)
(嗣經復電細問,方曉得孫撫意思,倒也少慰。)
(無如警報又逐漸到來,山東煙台商埠,真個獨立,這還是一隅小事。)
(至接到海軍各艦歸附民軍的消息,又是不勝駭愕。)
(原來清軍艦退出鄂境,懸著白旗,擬順流行至九江,偷過青山炮台,迨抵田家
(鎮,該鎮開空炮示警,清軍艦無都督護照,不敢停泊待驗,乃重複折回。)
(惟鏡清、保民、楚觀、江元、江亨、建威、通濟、楚同、楚泰、飛鷹、楚謙、
(虎威、江平及張字號魚雷艇,共十四艘,竟沿江而下,直達鎮江。)
(看官!你道十四艘兵艦如何能暢行無阻呢?相傳是鏡清船上,有幫管帶陳復,
(與同志劉樾、劉勛名、楊砥中、常光球等三十餘人,響應民軍,暗中聯絡,是
(以途中無阻,竟一律開往鎮江。)
(鎮江是時,亦已與蘇州相應,推林述慶為都督,聞陳復已至,派員接收,至此
(清軍艦十失六七,只海容、海琛、海籌、湖鶚及魚雷艇等,孤立江心,不復成
(軍。)
(提督薩鎮冰,見大勢已去,另乘大通輪船,避往上海。)
(那時海容、海琦、海籌三艦長,除效順民軍外,無他良法,遂向九江馬都督處
(投誠。)
(馬都督毓寶,自然歡迎。)
(接見後,置酒款待,彼此盡歡。)
(惟海容艦長喜昌,海琛長榮續均,系滿人,辭職回裡,馬都督各給洋五六百元
(,派人送滬去訖。)
(只老慶急上加急,每日電促袁世凱到京。)
(袁大臣在途,請足疾假,咳嗽假,逗留又逗留,至緩無可緩,方率兵兩大隊,
(冠冕堂皇的到了京都。)
(這也是步步為營之計。)
(京中官民,聞袁大臣到來,相見恨晚,就是攝政王載澧,亦蠲除宿怨,極誠迎
(迓。)
(兩下相見,立開軍事會議,袁大臣先將議和不成的情形,說了一遍。)
攝政王:(攝政王皺著眉道)鄂軍既不肯議和,看來只好主戰。
王大臣:(袁大臣)主戰亦是,但沒有軍餉,如何是好?
378**時間: 地點:
(此時慶王在座,百忙中想出一法,乃是孝欽太后留有遺積,現在隆裕太后手中
(,要攝政王入宮支取。)
(袁大臣竭力贊成,當由攝政王入見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方寵幸太監小德張,又是一個李蓮英。)
(安排水晶宮裝設,想步孝欽後後塵,不幸福氣淡薄,革命黨舉事武昌,竟致四
(方響應,不可收拾。)
(攝政王屢次進陳,已是愁悶得很,忽又要支取內帑,弄得無詞可答,只有珠淚
(雙垂。)
(攝政王也相對而泣,哭了一場,總是無法可施,勉強取出若干萬,交付攝政王
(,由攝政王交給袁大臣。)
(袁大臣遂組織內閣,選了幾個有名的人才,請旨頒布道)
(梁敦彥為內務大臣,趙秉鈞為民政大臣,嚴修為度支大臣,唐景崇為學務大臣
(,王士珍為陸軍大臣,薩鎮冰為海軍大臣,沈家本為司法大臣,張謇為農工商
(大臣,楊士琦為郵傳大臣,達壽為理藩大臣。)
(這道旨意,頒發下來,滿擬人才畢集,挽救時艱。)
(誰知有一半不肯出山,有一半供職清廷,也上表力辭,不願擔任危局。)
(升官發財,人之所欲,何圖此時,反相枘鑿?袁大臣再請任各省宣慰使,選出
(幾位耆碩,去當此任,偏偏又無人應命。)
(且聞吉林、黑龍江,各設保安會,奉天也雜入革命軍,舉黨人藍天尉為都督,
(消息日惡一日。)
(江南第九鎮統制徐紹楨,又召集浙滬蘇寧各軍,攻打南京。)
(江督張人駿,將軍鐵良,及提督張勛,雖尚服從清室,與徐紹楨等相抗,究竟
(城孤兵少,四面楚歌,免不得向清廷乞救。)
(袁大臣至此,亦憤悶的了不得,他想民軍氣燄逼人,總不肯就我羈勒,能戰然
(後能和,射人必先射馬,欲想處處兼顧,勢有未能,不如力攻武漢,殺他一個
(下馬威,令他見我手段,方才逞志。)
(洞見肺腑。)
(遂將內帑運至鄂中,令馮、段兩統領,奮擊漢陽。)
(馮、段二人,接此命令,果然格外效力,親率全軍赴漢陽,鄂軍方面,由黃興
(督師,兩下連戰兩晝夜,清軍先挫。)
(梅子山一帶,為鄂軍所占。)
(嗣清軍潛渡漢江,改服鄂軍衣裝,各持白旗,來襲美娘山。)
(鄂軍不及預防,還道是武昌遣來援軍,至清軍前隊登山,見人輒斲,方曉得系
(清軍偽充,連忙對仗,已是不及。)
(惡鬥了半日,清軍越來越眾,炮火越猛,鄂軍死傷千餘人,只好把美娘山棄去
(,退至龜山。)
(清軍乘勝追至,被鄂軍一陣殺退,不意龜山方幸保全,雨淋山又聞失守。)
(惱了這班敢死隊,糾眾進攻,冒死上登,竟將雨淋山奪回,並乘間渡江,擬占
(劉家廟。)
(才至漢口,清軍突來,戰了一仗,不分勝負。)
(清軍退至歆生路,兩下收軍。)
(越宿,清軍又拔營齊出,群往雨淋山,用全力爭漢陽。)
(那時兩軍已連戰五晝夜,雨淋山的鄂軍,只道清軍已退,令招來新兵把守。)
(新兵未經戰陣,驟見清兵如蟻而來,嘩然四散。)
(清軍遂據雨淋山,突聞山下槍炮齊發,由清軍俯視,只見來勢勇猛,正是鄂軍
(裡的敢死隊。)
(清軍也怕他驍悍,膽已先怯,勉強下迎,畢竟敢死隊以少勝多,又將雨淋山奪
(去,並奪得清軍機關槍兩尊。)
(翌日黎明,兩軍統帥,都親自督陣,大戰於十里鋪。)
(自辰至午,清軍炮火甚烈,鄂軍不能取勝,方收隊休息。)
(忽後面大起炮聲,回頭一望,乃是清軍全隊,猛力撲來。)
(民軍前後受攻,任你什麼敢死團也是不濟,只好退歸漢陽。)
(這支清軍,如何在鄂軍後面?看官聽著!待小子敘明。)
(原來漢陽城外有扁擔山,系全城保障,山上有一員炮隊管帶,姓張名振臣,系
(張彪的兒子,張彪遁去,振臣尚在,黃興未曾察破,被他勾通清軍,竟將這山
(奉送。)
(復賣囑黑山、龜山、四平山、梅子山的炮弁,把炮閂除去,並將地雷火線絕斷
(。)
(霎時間,清軍四路分攻,守山的將士,放炮炮不響,爇線線無靈,徒靠著血肉
(之軀,與槍彈相搏,哪有不敗之理?眼見得四座峻嶺,被清軍陸續占去。)
(為一張振臣,幾致全軍皆沒,可見用人不可不慎。)
(這時候的漢陽總司令黃興,早回城中,敗兵入城,猶待總司令宣佈軍號,以便
(防守。)
(誰知待了許久,杳無音響,到總司令府謁問,只剩了一間空屋,室邇人遠,弄
(得大眾面面相覷,城外又鼓聲大震,清軍齊來薄城。)
(城中已無主帥,不由的軍心大亂,紛紛出城。)
(等到武昌聞警,發兵來援,全城已為清軍佔領,還有什麼效力?但見漢陽城外
(的人民,奪路奔逃,渡船如蟻,飛向武昌駛去。)
(溃軍也雜民中,爭船而走。)
(軍械輜重,漂流江面,不計其數。)
(這皆由黃司令之力。)
王大臣:(黎都督聞漢陽已失,不禁歎惜道)我道這位黃司令,總有些能耐,不料懦弱如
此。
(忙出城撫慰兵民,並言:「黃司令已往上海,去集援軍,計日可至。)
(漢陽雖失,盡可無慮,武昌有我作主,總要拚命保守」等語。)
(兵民聞言,方覺心安。)
(於是續派軍隊,沿江分駐,上自金口,下至青山,皆立柵置炮,日夜嚴防,武
(昌才算穩固。)
(馮、段兩統領,既得漢陽,即向清廷告捷,且擬指日攻復武昌,清廷王大臣,
(又相慶賀,獨這袁總理心中,恰另有一番計畫。)
(此公渾身是計。)
(正籌躇間,又來了三道警電:第一道是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奉清命去攻山西,
(被麾下週符麟、吳鴻昌等刺死,袁見了尚不以為意,因吳祿貞是革命黨人,命
(攻山西,乃由軍諮使良弼發議,明是以毒攻毒,此次見刺,安知非從良弼授意
(,當即將電文擱過一旁。)
(第二道是四川獨立,端方在資州被殺,其弟端競,亦遭慘戮,不由的太息道)
馮 煦:端老四何苦費了數萬金,賣個身首異處,真不值得。
(不如公固遠甚。)
(亦將此電擱起。)
(第三道是南京危急萬分,火速求援。)
(這電文映入袁總理眼簾,恰瞧了又瞧,默想片時,竟取出兩箋,各書數字,交
(左右至電報處拍發。)
(一電系寄往南京,說急切無兵可援。)
(明明是叫他棄城。)
(一電系寄往漢陽,說是暫且停戰。)
(明明是有意講和。)
(馮、段兩統領,向來尊信袁公,自然停兵勿進。)
(獨南京張人駿等,接到袁電,未免有些怨恨。)
(張勛更暴躁得很,還要與民軍爭個雌雄。)
(那時攻打南京的徐紹楨,因出戰不利,退回鎮江,改推蘇督程德全為海陸軍總
(司令,出駐高資。)
(程遂召集各軍司令官,帶兵前進。)
(寧軍總司令,仍是徐紹楨,鎮軍總司令,就是林述慶,還有浙軍總司令朱瑞,
(蘇軍總司令劉之杰等,會集部兵三萬餘人,一齊殺去。)
(南京清提督張勛,確是能耐,督率十八營如狼似虎的防軍,前來對壘。)
(交綏數次,聯軍未見勝仗,反傷了無數士卒,嗣經濟軍統領黎天才,率兵六百
(餘人,來攻南京。)
(黎素以勇毅聞,見各軍相率逡巡,勃然大憤,即慨請先行,請浙軍司令官朱瑞
(,派兵為後應。)
(當下進攻烏龍山,下令首先登山者,賞銀千元。)
(軍士聞令踴躍,爭先搶占。)
(清軍不能支,立被占住,再攻幕府山。)
(下令如前,一聲吶喊,猛力前進。)
(清軍馬步隊,方在炮台上瞭望,見民軍來勢洶湧,行動如飛,台兵不慌不忙,
(也不開炮,竟下來歡迎,請天才登山。)
(天才檢點將士,共四百餘員,咸請)
眾將士:我輩湘人,不願與同胞為難。
(天才大喜,登山遙望,正與城內獅子山相對。)
(獅子山也有炮台守兵,頗有整肅氣象,驀聞獅子山開炮轟來,天才頗為一驚。
()
(旋見射來的炮彈,都落山外,不覺動疑起來,問明降軍,方知獅子山的守兵,
(亦係湘人,彼此同心,不願轟擊,所以隨便開放。)
(天才也令炮兵停擊,竟分兵去奪下關。)
(下關炮弁何明焕,度勢不支,有心反正,遂懸起白旗,以示降順。)
(天才喜出望外,把下關兩座炮台,一律收入,復會合蘇浙聯軍,往攻孝陵衛。
()
(張勛親率部將三員,分四路出城迎敵,聯軍奮力齊進,擊斃張軍千餘名。)
(張勛知不可勝,退入朝陽門,負嵎死守。)
(只張勛有個愛妾,芳名小毛子,生得嫵媚動人,秦淮河畔,無此麗姝,白下城
(中,群推絕色。)
(佳人配悍帥,尚嫌非耦。)
(那張大帥好勇性成,生死恰付諸度外,惟瞧著這蔽月羞花的簉室,未免生愁。
()
(小毛子以張勛威望素著,起初倒也不怕,只教張勛固守;尋聞險要已失,孤城
(坐困,也覺得懮慮起來。)
(美人顏色,易致憔悴,怎禁得起連日警耗,漸漸腰圍瘦損,華色枯凋,張勛見
(她形容,也無心戀戰。)
(張人駿、鐵良等,毫無成見,凡事都由張勛作主,張勛要戰,不得不戰,張勛
(要逃,不得不逃。)
(張勛一面求救清廷,一面令小毛子收拾細軟,派得力兵隊,潛護出城。)
(過了兩日,接袁總理復電,無兵可援,不禁懊悔道)
馮 煦:大家坐視,獨我奮力,我也無此耐煩。
(會聯軍又奪天保城,張勛遂與張人駿、鐵良密商,不如帶兵北上,徐圖後舉,
(此時且與聯軍議和。)
(張、鐵無計可施,遂允勛議。)
(當下擬定四大綱,令部將胡令宣,出城請和。)
(蘇軍司令劉之杰,接閱和款:一是不得傷人民生命,二是不得殺旗人,三是准
(張勛率兵北上,四是准令張人駿、鐵良北上。)
馮 煦:(劉之杰瞧畢,對胡令宣道)這事我不能作主,須稟報總司令處,方可定議,你
且回城候復!
(胡令宣唯唯去訖。)
(次日由總司令答復,允他三條,獨張勛北上條不許。)
(張勛怒吼上馬,再擬背城借一,經張人駿、鐵良勸阻,勉過一天。)
(翌晨正擬出發,忽報四城火起,聯軍已進攻南門、神策門、太平門、儀鳳門,
(及獅子山炮台。)
(張人駿、鐵良兩人,避至日本領事館,乞他保護出城。)
(張勛令部兵白旗出迎,自己恰括盡庫款,從旁門走脫。)
(等到聯軍入城,早已虛若無人了。)
(張大帥有人有財,毫不吃苦。)
(南京光復,因程督不能離蘇,公舉鎮軍都督林述慶,為南京臨時大都督。)
(適值黃興到滬,擬集聯軍援鄂,在上海開會,由各省代表推他為大元帥,黎元
(洪為副元帥,正是)
(鬱之益久, 發之益光。)
(師直為壯, 我武孔揚。)
(小子著書至此,已九十九回了,下文只有一回,便要完卷。)
(看官且再拭目!閱那結末的第一百回。)
王大臣: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
(這兩語正可移贈袁公。)
(遲遲出山,又遲遲入京,處危疑交集之秋,尚屬從容不迫,其才具已可概見。
()
(漢陽一役,明以示威,得漢陽而失南京,正袁公之所以巧為處置也。)
(從字句間體察之,可以覘袁大臣之心,可以見著書人之識。)
(第一百回 舉總統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379**時間: 地點:
(卻說黃興既受了大元帥的職任,正擬派兵援鄂,忽聞清廷降旨,命袁世凱為議
(和全權大臣,料知停戰在即,因此從緩。)
(這袁大臣恰委任尚書唐紹儀,作為代表,南下議和。)
(唐奉命至漢口,先由駐漢英領事,轉告黎都督,黎不便力拒,允與熟商,當由
(雙方暫時停戰。)
(唐紹儀進見黎都督,交換意見,議了兩天,黎以黃興在滬,已任為大元帥,一
(切取決,當就上海開議。)
(於是唐紹儀又從漢口乘輪到上海來,是時上海各代表,已公推博士伍廷芳為外
(交總長,議和事亦委他主持。)
(會議地點,就在上海英租界的市政廳。)
(兩下列座,除兩大代表外,尚有參贊數員。)
(晤談後,各取委任書交閱,互驗屬實,然後討論和議。)
(議至四點多鐘,伍代表提出四事:一,清帝退位。)
(二,改行民主政體。)
(三,給清帝年金。)
(四,量恤旗民。)
(唐代表瞧這四條,不便承認,只答稱須電達內閣,方可定奪,當下散會。)
(看官!你想「清帝退位」四字,簡直是要將清室河山,歸還民國,清廷王大臣
(,焉肯即日允從?袁大臣自然不能代允,但欲峻詞拒卻,必致決裂,弄得戰禍
(綿延,終非良策。)
(恰是兩難。)
(想了又想,只好把君主民主兩問題,熟詳利害,復電唐代表,令他再行辯駁。
()
(唐紹儀乃續約伍廷芳,申議兩次,伍廷芳決立民主政體,方可休兵,彼此幾至
(決裂。)
(當由德領事出為調停,德領事名婆黎,系上海各領事的領袖,他奉駐京德使命
(,有意排解。)
(遇開領事團會議,招集英美法日俄五領事,詳述意旨,五領事自然樂從。)
(那時德領事即將意見書,交與伍、唐兩代表,其文云)
(駐紮北京德國公使館,曾奉本國政府訓令,向各議和使陳述私見。)
(德國政府,以為中國如果繼續戰爭,不特有危於本國,並有危於外人之利益安
(寧。)
(現德國政府,依舊嚴守中立,但不得不盡義,為私交上之忠告。)
(願兩議和使設法將戰事早日消滅,從兩造之所自願者,辦理一切事宜,有厚望
(焉。)
(伍、唐兩代表接書後,只得共表同情,再事磋商。)
(會聞山東都督孫寶琦取消獨立,山西省城太原府,又由清軍佔領。)
(清廷一方面,似乎有些生色。)
(嗣由革命黨大首領孫文,航海歸來,滬上各民軍代表,個個歡迎,一片舞蹈聲
(,喧呼聲,與吳淞江水聲相應,熱鬧的了不得。)
(過了兩三天,各代表遂開選舉大總統會,投票選舉。)
(啟箱後,孫文票數最多,應任為大總統。)
(續舉副總統,是黎元洪當選。)
(大眾遂歡呼『中華共和萬歲』三聲,隨由各代表通電各處,於辛亥年十一月十
(三日,即西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號,組織中華臨時政府於上海,建號中華
(民國,即以此日為民國元年元月元日。)
(是民國一大紀念,故大書特書。)
(孫文赴南京受任,火車上面,遍插國旗,站旁軍隊林立,專送孫總統上車。)
(由滬至寧,每到一站,兩旁皆列隊呼萬歲。)
(午後抵南京,國旗招展,軍樂悠揚,政學軍商各界,統來站相迎。)
(駐寧各國領事,亦到來迎接。)
(各炮台,各軍艦,各鳴炮二十一門,表示歡忱。)
(別開生面。)
(孫總統下車後,改坐馬車至臨時總統府,早有黃興、徐紹楨等,站著左右,迎
(迓入內。)
(是晚即在公堂行接任禮,各省代表,與海陸軍代表,齊呼)
美領事:中華民國萬歲。
(聲振屋瓦。)
(代表團報告選舉情形,請臨時大總統宣讀誓詞。)
(孫文即朗聲宣誦道:
( 顛覆滿清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
(遵之。)
(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
(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讀畢,由代表團推舉景帝召,捧呈大總統印信,由孫總統接受如儀。)
(各代表又推徐紹楨讀頌詞,讀後,孫總統答稱)
答 稱:誓竭心力,勉副國民公意。
(大眾更歡呼而散。)
(孫總統遂立中央政府,為行政總機關,中央設參議院,各省設省議會,為立法
(機關。)
(並提議改用陽曆,交參議院公決。)
(參議院議員,暫以各省代表充選,即日通過改歷議案,以十月十三日為正月一
(日,並為中華民國紀元,通電各省公佈。)
(又議定政府制度,暫仿美國成制,不設總理,但設各部總次長如下)
(陸軍總長黃興、次長蔣作賓,海軍總長黃鍾瑛、次長湯薌銘,司法總長伍廷芳
(、次長呂志伊,財政總長陳錦濤、次長王鴻猷,外交總長王寵惠、次長魏宸組
(,內務總長程德全、次長居正,教育總長蔡元培、次長景耀月,實業總長張謇
(、次長馬和,通總長湯壽潛、次長於右任。)
(南京政府成立,民軍聲燄愈張,遂創議北伐,傳檄遠邇。)
(各省踴躍起應,連一班女學生,也想大出風頭,組織北伐隊。)
(這也可以不必。)
(上海名優闊妓,都借著色藝,募捐助餉,似乎直搗黃龍,指顧間事。)
(各洋商見時勢危急,恐礙商務,遂聯名發電,直致清廷,要求早日改建國體,
(妥定大局。)
(先是攝政王載澧,因袁大臣已任內閣總理,自己無權無勇,正好借此下台,辭
(退監國重任。)
(經隆裕太后允准,令他仍醇王爵號,退歸藩邸,不再預政。)
(此後一切政務,都責成總理大臣。)
(至保護幼帝的責任,歸太保世續、徐世昌。)
(此旨頒後,全副重擔,都肩在袁總理身上。)
(袁總理倒也不怕。)
(有大受才。)
(惟南北和戰事宜,所關重大,且迭接南方各電,不得不與清皇族會商,遂奏請
(隆裕太后,開御前會議,把民軍提出各條,令皇族自行酌奪。)
(皇族多半反對,袁總理再電唐紹儀,徵求意見。)
(紹儀復稱應速開臨時國會,解決政體。)
(袁總理復轉達皇族,皇族仍是不從。)
(唐遂辭職,議和事由袁總理自行直接。)
(會四川省殺了總督趙爾豐,新疆省殺了將軍志銳,甘肅省殺了總督長庚,蒙古
(、西藏,也居然獨立起來。)
(袁總理未免著急,仍奏請隆裕太后,如前代表唐紹儀議。)
(太后躊躇未決,袁總理也奏請辭職,願退居間地。)
(急得太后束手無策,只好溫詞慰留。)
(袁總理仍是固辭,太后復封他一等侯爵。)
(清已不臘,還有什體虛名虛位,可以籠絡袁總理。)
(袁復懇切上表,不願就封。)
(做作耶?真心耶?太后只得再與老慶商議,要他至袁總理邸第,竭力挽留。)
(袁乃辭封就職,再與伍廷芳往返電商。)
(奈民軍得步進步,先爭論國會地點,兩方辯駁的電文,差不多有數十通。)
(至南方政府成立,竟將國會一說擱起,定要清帝退位,才肯干休。)
(山窮水盡,奈何奈何?)
(斯時清廷已無兵無餉,勢難再戰,只得由隆裕太后出場,再開御前會議。)
(皇族等統已垂頭喪氣,隆裕太后也垂著兩行酸淚,毫無主見。)
太 后:(獨軍諮使良弼抗聲道)太后萬不能俯允民軍,愚見決計主戰。
(只你一人主戰,如何成事?太后)
太 后:兵不效力,餉無從出,奈何?
答 稱:(良弼道)寧可一戰而亡,免受漢人荼毒。
(皇族見良弼非常決裂,恰也膽大起來,隨聲附和。)
(會議仍然無效,過了兩三日,袁大臣出東華門,遇著炸彈,未被擊中,恰拿著
(刺客三名,偏偏這良弼從外歸家,突被炸彈擊斃。)
(拿住刺客,據供是民黨彭家珍,也不知是真是假。)
(家珍當時受戮,無從細詢。)
(自是清皇族個個驚慌,逃的逃,躲的躲,哪個還敢來反對遜位?在鄂統領段祺
(瑞,復聯合北方將弁四十二人,電請遜位。)
(隆裕太后不得已,授總理大臣袁世凱特權,電告民國代表伍廷芳,商議優待清
(室條件。)
(彼此又辯論數日,適值汪兆銘等,釋放回南,參贊和議,於優待清室事,恰主
(張從厚,才得磋商定局。)
(袁總理稟明隆裕太后,且再請皇族議定。)
太 后:(隆裕太后含淚道)他們都已擁資走避了,剩我母子兩人,還有何說?你去擬旨
便是。
(言畢,痛哭一場。)
(袁大臣卻要暗笑。)
(還是袁總理勸慰數語,才行退出。)
(隨即擬定三道諭旨,入呈太后瞧閱。)
(太后只得鈐印御寶,鈐寶時,兩手亂顫,一行一行的淚珠兒,流個不休,隨把
(諭旨交與袁總理。)
(袁總理也即署名,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
(頒布天下。)
(第一道諭旨云)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
(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
(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下決,故民生一日
(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
(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恊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
(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恊商統一辦法。)
(總期人民安堵,海內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
(懿歟?欽此。)
(第二道諭旨云)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
(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
(茲據復奏,民軍所開優待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
(各節,均已一律擔承。)
(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
(屬週到。)
(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
(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實有厚望焉!)
(欽此。)
(甲)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佈贊成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於大清皇帝辭退之後,優待條件
(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
(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圓,
(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
(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
(慎保護。)
(第五款 德宗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
(所有實用經費,並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 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製,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乙)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舊。)
(二)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私權及公權,與國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四)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一)與漢人平等。)
(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五)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六)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第三道諭旨云)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
()
(現在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
(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勢必演至種族
(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惟取其輕者,
(正朝廷審時觀變,痌瘝吾民之苦衷。)
(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憍之意氣,逞偏激之
(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禍。)
(著民政部步軍統領薑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
(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
(督府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
(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勸誡,毋
(曠職守,用副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欽此。)
(清帝退位,南北統一,臨時大總統孫文,因袁世凱推翻清室,有功民國,至此
(點眼。)
(特把大總統位置,完全讓與。)
(大眾亦多半贊成。)
(於是內閣總理袁大臣,遂任民國第二次臨時大總統。)
(至若副總統位置,當南京會議時,曾推黎都督元洪,不復再選。)
(從此「帝德皇恩」的字樣,一概刪除。)
(回應首回起筆。)
(這位隆裕太后,自宣佈共和後,寂居宮禁,抑鬱寡歡,至次年冬間,積成脹疾
(,奄奄而逝。)
(上諡為孝定景皇后,清室事從此了結。)
(全部《清史通俗演義》,亦就此告終。)
(統計清自天命建號,至宣統退位,共二百九十六年,自順治入關,至宣統退位
(,共二百六十八年。)
(小子於此書告成後,擬再從各省光復起,至袁總統謝世止,把民國歷年大事,
(演成小說,陸續出版,以供諸君續閱。)
(但現在筆禿墨乾,腦枯力敝,只好休息數天,與諸君期諸他日。)
(諸君少待,還有幾句俚詞,作為全部小說的尾聲)
(清自攝政始,復以攝政終。)
(順治推早慧,宣統亦幼聰。)
(孝莊與孝定,權位毋乃同。)
(得國由吳力,遜位本袁功。)
(一往又一復,天道如張弓。)
(寄語後起者,為國應效忠!)
(努力懲覆轍,毋以私害公!)
(皇帝不足貴,何苦效乃翁?)
(此詩歸結全書宗旨。)
(民國成立,自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始。)
(孫中山以二十載之苦心,始得躬逢其盛,不可謂非有志竟成之舉。)
(惟推倒清室,則實自袁項城成之。)
(袁之才具智術,實出民黨諸人上。)
(而慶王弈劻、攝政王載澧,以及滿廷諸皇族,更無一足與袁比。)
(袁固亂世之雄哉!若隆裕太后之決計主和,下詔遜位,雖出於中外之逼迫,不
(得已而使然,然較諸固執成見,貽害生靈者,殆有間焉。)
(著書人或詳或略,若抑若揚,皆斟酌有當,非漫以鋪敘見長,成名為小說,實
(侔良史。)
(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鑒,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