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 至 第三三〇

321**時間: 地點:
    (當時清艦共有十二艘,定遠、鎮遠,最大;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
    (平遠次之;廣甲、廣丙、超勇、揚威又次之。)
    (汝昌傳令,把各艦擺成人字陣,自坐定遠艦上,居中調度,準備開戰。)
    (遙望日艦排海而來,彷彿如長蛇一般,大約是個一字陣。)
    (汝昌即飭將弁開炮,其實兩軍相隔,尚差九里,炮力還不能及,憑空的放了無
    (數炮彈,拋在海中。)
    (開手便已獻丑。)
    (日艦先時並不回擊,只是開足汽機,向前急駛。)
    (說時遲,那時快,日本的游擊艦,已從清軍左側駛入,抄襲清軍後面,日本主
    (將伊東祐亨,駕著坐船,帶領餘艦,來攻清軍前面。)
    (那時炮才迭發,黑煙繚繞,迷濛一片。)
    (不到一時,中國的超勇艦,著了炮彈,忽然沉沒。)
    (清軍少見多怪,惹起了兔死狐悲的觀念,頓時慌亂起來。)
    (一經慌亂,便各歸各駛,弄得節節分離,彼此不相援應。)
    (這艦隊中管帶,只有致遠管帶鄧世昌,經遠管帶林永升,具著赤膽忠心,願為
    (國家效死。)
    (日艦浪速,與致遠對轟,兩邊方在起勁,又來了一艘日本巨艦,名叫吉野,比
    (浪速艦還要高大,也來轟擊致遠。)
    (致遠船身受傷,惱得鄧世昌性起,親督炮架,測准吉野敵樓,一炮一炮的轟去
    (。)
    (吉野艦內的統帶官,急忙駛避,世昌飭令追去,艙中報彈藥已盡,不便再追,
    (世昌慨然)
慨 然:陸軍已聞敗績,海軍又要失手,堂堂中國,被倭人殺得落花流水,還有何顏見江
    東父老?不如拚掉性命,撞沉這吉野艦,與他俱盡,死亦瞑目。
    (便令鼓輪前進。)
    (看看將追上吉野,不意觸著魚雷,把船底擊碎,海水流入船內,漸漸的沉入海
    (去。)
    (世昌以下,一律殉難。)
    (可憐可憐!)
    (經遠管帶林永升,與日本赤城艦相持。)
    (赤城艦的炮火,攢射經遠,經遠中彈突然火發,林永升不慌不忙,一面用水撲
    (火,一面窺准敵艦,轟的一炮,正中敵艦要害,成了一個大窟窿。)
    (敵艦回身就走,永升死不放鬆,傳令追襲,也是氣數該絕,追了一程,又被水
    (雷觸裂,沉下海中。)
    (可憐可憐!兩員虎將,同時死難,餘外的戰艦,越加心慌。)
    (濟遠管帶方伯謙,向來膽小,本是在旁觀望,遙見致遠經遠,都被擊沉,還有
    (何心觀戰?忙飭舵工轉舵,機匠轉機,向東逃走。)
    (冤冤相湊,撞在揚威艦上,揚威已自受傷,經不起這麼一撞,隨波亂蕩,不能
    (自主。)
    (海水潑入船內,隨即沉沒。)
    (濟遠艦只管著自己,逃入旅順口內,廣甲、廣丙兩艦,也跟著逃遁,只留了定
    (遠、鎮遠、靖遠、來遠、平遠五艘,尚在戰線範圍內,被日艦圍住奮擊。)
    (丁汝昌還算堅忍,迭放大炮,轟沉日本西京丸一艘,並擊傷日本鬆島艦。)
    (奈定遠艦也中了五六炮,失戰鬥力,靖遠、平遠、來遠三艦,亦受了重傷,突
    (圍出走,單剩定遠、鎮遠,勢孤力竭,不得已衝出戰域,駛入口內。)
    (丁汝昌尚肯自盡,故書中敘述海戰,比葉志超陸軍較有聲勢。)
    (這一場海戰,兵艦失掉五艘,餘艦亦多傷損。)
    (二十餘年經營的海軍,不耐一戰,正是中國莫大的恥辱。)
    (小子敘述到此,淚隨筆下,立成悲悼詩一絕道)
    (海濱一戰覆全師;太息煙雲起滅時。)
    (我為合肥應墮淚,構園貽誤少人知。)
    (海陸軍統已失敗,中日的勝負已定,日本還不肯罷戰,竟想把中國併吞下去。
    ()
    (小子要灑一番痛淚,只好把筆暫停一停,待下回再行詳敘。)
    (中日一戰,為清室衰亡張本,即為中國孱弱張本。)
    (世人皆歸咎合肥,合肥固不得為無罪,但不得專咎合肥一人。)
    (海軍經費,屢請屢駁,合肥不得已,移其半以造頤和園,而海軍才有眉目。)
    (否則甲午一役,雖欲求一敗衄之海戰,亦不可得,寧非尤足羞者。)
    (惟選將非人,購械不慎,不得謂非合肥之咎。)
    (葉志超、丁汝昌輩,多由合肥一手提拔,彼皆非專閫才,胡為而推轂乎?)
    
    
322**時間: 地點:
    (當時勇毅如左寶貴,忠憤如鄧世昌、林永升,俱足為於城選,僅令其率偏師,
    (充管帶,受制於一二庸夫之下,徒令其戰死疆場,飲恨以歿,以視曾文正之知
    (人善任,合肥多慚色矣。)
    (若譏其遷延觀望,不願開戰,至於內外交迫,孤注一擲,以至敗亡,說雖近似
    (,而吾且以此為合肥原。)
    (盈廷虛憍,交口主戰,合肥猶知開戰之非策,不可謂非一隙之明。)
    (知彼知己方足與言對外,假使當日從合肥言,勉從和議,尚不至失敗若此。)
    (此回為合肥一生恨事。)
    (敘葉志超,敘丁汝昌,無一非為合肥寫照。)
    (作者固別蓄深意,閱者亦當別具眼光,毋滑口讀過!)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馬關訂約 市恩索謝虎視爭雄)
    
    
323**時間: 地點:
    (卻說葉志超既逃歸遼東,丁汝昌又敗回旅順,警報迭達北京,光緒帝大為懊惱
    (,即命將葉志超、丁汝昌革職,衛汝貴、方伯謙拿問,並嚴責北洋大臣李鴻章
    (。)
    (李鴻章只得自請議處,又把海軍敗績的緣由,推在方伯謙等身上。)
    (奉旨令將方伯謙軍前正法。)
    (遲早一死,為何要逃?李鴻章咎亦難辭,拔去三眼翎,褫去黃馬褂,改命提督
    (宋慶出兵旅順,提督劉盛休出兵大連灣,將軍依克唐阿出兵黑龍江。)
    (三路兵駐守遼東,防堵日本。)
    (嗣又命宋慶統制各路人馬。)
    (各路統領,與宋慶資格多是不相上下,忽接朝廷旨意,要歸他節制,免不得鬱
    (鬱寡歡。)
    (又是敗象。)
    (宋慶到了九連城,收集平壤敗兵,倚城下寨。)
    (九連城瀕鴨綠江口,為遼東第一重門戶,這重門戶不破,遼東自可無恙。)
    (宋慶把守此處,也算是因地設險。)
    (當下傳集各統將,分守泛地,叫他努力防禦。)
    (各統將雖是面從,心中很是不悅,出了大營,滿肚裡都受著委曲,你也不願盡
    (力,我也不肯效命,勉強起程,按著所派泛地,率軍進行。)
    (那邊的日本兵,確是勇迅,聞鴨綠江西岸,清軍未曾嚴守,當即率兵飛度。)
    (過了鴨綠江,浩浩蕩蕩,殺奔九連城。)
    (這時劉盛休、依克唐阿、馬玉昆、豐伸阿、聶士成諸將,沿途抵敵,都殺不過
    (日兵。)
    (清軍退一里,日兵進一里,清兵退十里,日兵進十里,待日軍進薄九連城,各
    (路統將,統已遠遠的避去,只剩了城中一個老宋。)
    (老宋聞諸軍皆溃,獨力難支,沒奈何棄城出走,退守鳳凰城。)
    (嗣又因鳳凰城孤懸嶺外,不便扼守,復棄城西遁。)
    (統帥一走,各將愈聞風而逃,日本兵遂進占鳳凰城,複分三路。)
    (一路出西北,撲連山關;一路出東北,攻岫岩州;一路出東南,窺金州大連灣
    (。)
    (不到數日,各路都已得手,只連山關一路,被依克唐阿與聶士成兩軍,南北夾
    (攻,得而復失,並傷斃中尉一員。)
    (鳳凰城日軍來援,又被依軍殺退。)
    (依將軍是久敗思奮,所以尚得一二回勝仗,聶軍門本是個出色當行的人材,當
    (中國初次發兵時,已擬率陸軍進搗韓城,調海軍進扼仁川港口。)
    (這是先發制人的妙計,可惜當時不用。)
    (嗣因空言無補,沒人見用,到了牙山,又為葉提督所制,憤憤而退。)
    (此次見清軍連溃,彼此不相照應,連自己也只得節節退步。)
    (後來得了依將軍一臂之力,遂得轉敗為勝。)
    (隨又行文各帥,願自率部下人馬,抄襲敵軍後面,斷他餉道,令他不久自亂,
    (那時首尾夾攻,定能克敵。)
    (此計亦妙,可惜又不見用。)
    (各路將帥,有一半說是危計,有一半簡直不答。)
    (適廷旨又調他入關,保護畿輔,將行的時候,還殺敗日兵數次,所以鳳凰城東
    (北一帶,尚沒有名城失陷。)
    (東路自岫岩州陷落,日兵又連陷海城,清軍都退到遼西,靠了遼河,作為防蔽
    (,總算暫時敷衍過去。)
    (獨東南一隅,既無良將,又無重兵,只有旅順口向稱天險,內闊外狹,層山環
    (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的形勢。)
    (丁汝昌反認作絕地,且因戰艦待修,轉入威海衛,暫避敵燄,只留了總辦龔照
    (嶼居住旅順。)
    (日兵既陷了金州大連灣,擬乘勢攻旅順,但恐旅順險峻,不易攻入,遂先勾引
    (漢奸,令他混入口內,四貼日人告示,聲言日兵於某日取旅順,居住的兵士,
    (應及早投降,否則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無貽後悔。)
    (明明是虛聲恫喝。)
    (龔照嶼得著此信,嚇得魂不附體,忙坐了魚雷艇,順風逃去。)
    (還有一班駐守的人員,見照嶼已遁,個個慌亂,帶了槍械,各自逃生。)
    (一個重大的要口,變作杳無人影的空谷。)
    (至日兵入港,清軍已逃去兩日了。)
    (日兵不費一彈,不發一槍,把北洋第一個軍港,唾手而得,真是絕大的喜事。
    ()
    (這時候日本兵艦,已縱橫遼海,北面的蓋平營口,已在囊中,南面的榮城登州
    (,又彷彿握在掌內。)
    (狼狽不堪的丁汝昌,方困守威海衛外的劉公島,只望日兵饒恕了他,不來作對
    (。)
    (誰知日兵偏不許他獨生,鼓著大艦,駕起巨炮,又向劉公島進攻。)
    (可憐汝昌手下,只有幾片敗鱗殘甲,一陣轟擊,定遠、威遠、來遠三艘,又被
    (打沉,丁汝昌亦受了彈傷,劉公島勢處孤危,萬不能守。)
    (日兵還是接連開炮,四圍攻打。)
    (汝昌到此,垂頭喪氣,飭兵士豎起白旗,一面致書日將,約不得傷害地方民命
    (,自己哭了三四次,仰藥自盡。)
    (還是好漢。)
    (日兵遂據劉公島,並入威海衛,於是北洋第二個軍港,亦被日本奪去。)
    (所有敗殘軍艦,統歸日兵佔領。)
    (清廷還起恭親王弈訢,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遼海沿岸大小兵輪,只有旭日旗招
    (颭,並沒有龍旗片影,還要管理什麼海軍?)
    (光緒帝迭聞敗報,召王大臣會議,從前銳意主戰,慷慨激昂的諸人物,至此都
    (俯首無言。)
    (獨有二個滿員,上書言事,煞是可笑。)
    (一個滿御史,請起用檀道濟為大將,檀道濟是劉宋時人,死了一二千年,為什
    (麼奏請起用?他因同僚擬用董福祥,假名檀道濟以示意。)
    (他即問檀道濟三字,如何寫法?經同僚書示,遂冒昧照奏。)
    (又有一個滿京堂,奏稱日本東北,有兩個大國,一是緬甸,一是交趾,日本畏
    (他如虎,請遣使約他夾攻,必可得志。)
    (想是做夢。)
    (光緒帝見了這等奏章,又氣又恨,只得與恭王等商議,定了一個請和的計策,
    (命侍郎張蔭桓、邵友濂,赴日本議和。)
    (日本很是厲害,拒絕兩使。)
    (他說這等小官,不配講和。)
    (弄得張邵二人,垂頭喪氣,踉蹌歸來。)
    (清廷方議改派,惱了一個安御史維峻,抗詞上奏,雖不似滿員的荒謬,也多牽
    (強附會,都下偏傳誦一時,小子將原奏詳錄,以供看官一粲,道)
    (奏為疆臣跋扈,戲侮朝廷,請明正典刑,以尊主權而平眾怒,恭折仰祈聖鑒事
    (。)
    (竊北洋大臣李鴻章,平日挾北洋以自重,當倭賊犯順,自恐寄頓倭國之私財,
    (付之東流,其不欲戰,固系隱情。)
    (及詔旨嚴切,一意主戰,大拂李鴻章之心,於是倒行逆施,接濟倭賊煤米軍火
    (,日夜望倭賊之來,以實其言。)
    (而於我軍前敵糧餉火器,故意勒掯之。)
    (有言戰者,動遭呵斥。)
    (聞敗則喜,聞勝則怒。)
    (淮軍將領,望風希旨。)
    (未見賊,先退避,偶遇賊,即驚溃,李鴻章之喪心病狂,九卿科道亦屢言之,
    (臣不復贅陳。)
    (惟葉志超、衛汝貴均系革職拿問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為逋逃藪,人言嘖嘖
    (,恐非無因。)
    (而於拿問之丁汝昌,竟敢代為乞恩,並謂美國人有能作霧氣者,必須丁汝昌駕
    (馭。)
    (此等怪誕不經之說,竟敢陳於君父之前,是以朝廷為兒戲也,而樞臣中竟無人
    (敢為爭論者。)
    (良由樞臣暮氣已深,過勞則神昏,如在雲霧之中。)
    (霧氣之說,入而俱化,故不覺其非耳。)
    (張蔭桓、邵友濂為全權大臣,未明奉諭旨,在樞臣亦明知和議之舉,不可對人
    (言,既不能以死生爭,復不能以去就爭,只得為掩耳盜鈴之事,而不知通國之
    (人,早已皆知也。)
    (倭賊與邵友濂有隙,竟敢索派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為全權大臣,尚復成何國體?
    (李經方為倭賊之婿,以張邦昌自命,臣前劾之。)
    (若令此等悖逆之人前往,適中倭賊之計。)
    (倭賊之議和,誘我也。)
    (我既不能激厲將士,決計一戰,而乃俯首聽命於倭賊,然則此舉非議和也,直
    (納款耳,不但誤國而且賣國。)
    (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欲食李鴻章之肉。)
    (而又謂和議出自皇太后意旨,太監李蓮英實左右之,此等市井之談,臣未敢深
    (信。)
    (何者?皇太后既歸政皇上矣,若猶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
    (?至李蓮英是何人斯?敢干預政事乎?如果屬實,律以祖宗法制,李蓮英豈復
    (可容?惟是朝廷被李鴻章恫喝,未及詳審利害,而樞臣中或系李鴻章私黨,甘
    (心左袒,或恐李鴻章反叛,姑事調停。)
    (初不知李鴻章有不臣之心,非不敢反,實不能反。)
    (彼之淮軍將領,皆貪利小人,無大伎倆,其士卒橫被剋扣,則皆離心離德,曹
    (克忠天津新募之卒,制服李鴻章有餘,此其不能反之實在情形,若能反則早反
    (耳。)
    (既不能反,而猶事挾制朝廷,抗違諭旨,彼其心目中,不復知有我皇上,並不
    (知有皇太后,而乃敢以霧氣之說戲侮之也。)
    (臣實恥之,臣實痛之!惟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李鴻章跋扈之罪,佈告天下,
    (如是而將士有不奮興,倭賊有不破滅,即請斬臣以正妄言之罪。)
    (祖宗監臨,臣實不懼。)
    (用是披肝膽,冒斧鑕,痛哭直陳,不勝迫切待命之至!謹奏。)
    (奏上,有旨)
有 旨:安維峻呈進封奏,肆口妄言,著即革職,發往軍台效力!
    (是日恭親王適請假。)
    (次日入朝,始知這事,斥同僚道)
莊親王:這等奏折,不值一噱,付諸字麓內,便好了事。諸公欲令豎子成名麼?
    (恭親王尚是有識。)
    (正議論間,朝旨又下,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速赴日本議和。)
    (恭王即飭軍機處辦事人員,電達天津。)
    (李鴻章接著此旨,明知戰敗求和,還有什麼光彩?但事已如此,欲救眉急,不
    (得不硬著頭皮,指日前往。)
    (方就道時,先電商各國駐華公使,請為臂助。)
    (俄使喀希尼,慨然答復,願保全中國疆土,代拒日本。)
    (言太甘者心必苦。)
    (李鴻章始航行而東,到日本山陽道海口,地名馬關,日本已遣專使伊藤博文,
    (及陸奧宗光,在馬關守候。)
    (鴻章在途中,屢接中國警耗,日本北據營口,南占澎湖,心中正焦灼,見了伊
    (藤、陸奧兩人,寒暄已畢,便請停戰。)
    (伊藤、陸奧不允,必欲先訂和約,方許停戰,經鴻章再三磋商,才提出停戰條
    (件。)
    (看官!你道條件是什麼要約?他說要山海關、大沽口及天津三處,作了抵押品
    (。)
    (這三處乃是京畿要口,押與日本,簡直是引狼入室,叫這位李欽差如何答應?
    (沒奈何把停戰問題,暫時擱起,先把和款商量起來。)
    (伊藤、陸奧煞是厲害,要索各款,統是不堪忍受。)
    (鴻章與他辯論,他卻絕不理會,反將冷語諧詞,調侃鴻章。)
    (鴻章此時,既不敢反唇相譏,又不便屈意俯就,只得熬了一肚子氣悶,拿出遷
    (延手段,敷衍他們。)
    (今朝說,明朝再議,明朝說,後日再議。)
    (未免有情,誰能遣此?)
    
    
324**時間: 地點:
    (一日,自會所返寓,鴻章因連日會議,毫無效果,坐在馬車中,正自忐忑不定
    (,突聽得槍聲一發,忙從左邊一顧,不防劈面來了一顆彈子,正中左顴。)
    (鴻章忍著痛,急呼日本警察,日警過來,見鴻章顴血直噴,忙去捉拿刺客。)
    (鴻章也不及問刺客情狀,匆匆回寓。)
    (病了好幾日,警聞直達歐美,各國新聞紙,爭說日人無理,大有攘臂直前,代
    (鳴不平的意見。)
    (日本始自知理屈,遣使謝罪,並飭日醫替他調治。)
    (伊藤、陸奧亦至李寓道歉,隨允轉圜和議。)
    (鴻章即要約停戰,伊藤、陸奧亦即照允。)
    (日本刺客,恰是清國功臣。)
    (嗣後申定和議,伊藤、陸奧終究不肯多讓,李鴻章無可如何,勉依條約十一款
    (。)
    (大綱如下)
    (一 認朝鮮為自主國。)
    (二 償日本兵費二百兆兩。)
    (三 割讓遼東半島,及台灣澎湖。)
    (四 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五 中日舊訂之約章,一律廢止,嗣後日貨進口,運往內地,得暫行租棧,免
    (納稅鈔。)
    (並於通商各口,得自由製造。)
    (日本全權大使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中國全權大使李鴻章,於光緒二十一年三
    (月二十三日簽約。)
    (國恥!兩江總督張之洞,憑著書生意見,諫阻和議,內有「賂倭不如賂俄,所
    (失不及一半,就可轉敗為勝,懇請飭總署及出使大臣,急與俄國商定條約,如
    (肯助我攻倭,脅倭盡廢全約。)
    (即酌量劃分新疆,或南路數城,或北路數城」等語。)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張之洞讀書有素,難道轉忘此說麼?這奏雖留中不發,
    (王大臣等多以為是,紛紛主張親俄政策。)
    (俄使喀希尼,居然請政府仗義責言,聯合德法二國,替清廷索還遼東,先用三
    (國聯名公文,直致日本外部,迫他把遼東還清,日皇睦仁,本是全球著名的英
    (主,到手的遼東,哪裡肯歸還中國?免不得直言抗駁。)
    (俄德法三國,遂各派艦隊東來,有幾艘寄泊遼海,有幾艘直薄長崎,聲勢洶洶
    (,要與日本決戰。)
    (日本自與中國開釁後,雖連戰連勝,勢如破竹,究竟勞師糜餉,傷亡了若干人
    (,耗費了若干銀子,也弄得財力兩竭。)
    (況俄德法統是有名強國,不似中國的空虛,大丈夫能屈能伸,只好暫時抱屈,
    (允還遼東,惟增索贖遼東費一百兆兩。)
    (嗣經三國公斷,減至三十兆兩成議。)
    (日使林董至北京,與李鴻章訂還遼東半島約,中日戰事,至此才了。)
    (只日本收領台灣時,台民大駭,懇請收回成命。)
    (清廷不答,台民推巡撫唐景嵩為總統,駐守台北,拒絕日人。)
    (日本發兵赴台灣,景嵩方擬抵敵,不意撫署兵叛,焚署劫庫,擾得景嵩手足無
    (措,倉猝內渡。)
    (台北既失,台南系總兵劉永福駐紮,厲兵秣馬,亦思與日本一戰。)
    (終因寡不敵眾,棄台奔還。)
    (台灣版圖,遂長被日兵佔領了。)
    (得易失亦易。)
    (中國經此大挫,方歸咎李鴻章,罷直督職,令他入閣。)
    (俄使喀希尼,欲來索謝,因李閒居,暫緩申請。)
    (越年春,俄皇行加冕禮,各國都派頭等公使往賀,中國亦擬派王之春作賀使。
    ()
    (喀希尼入見總署,抗言)
有 旨:俄皇加冕,典禮最崇,王之春人微望淺,出使我國,莫非藐視我國不成?
    (總署王大臣,嚇得面色如土,急問喀希尼,須何等大員,方配賀使?喀希尼道
    ()
王大臣:非資望如李中堂不可。
    (朝旨乃改派李鴻章。)
    (喀希尼復賄通宮禁,轉稟太后,說是還遼義舉,必須報酬,請假李鴻章全權,
    (議結這案。)
    (鴻章出使時,由慈禧太后特別召見,密談半日,方辭別出都。)
    (一到俄都聖彼得堡,加冕期尚未至,俄大藏大臣微德,佯與李鴻章格外交歡,
    (時常過談,暗中恰利誘威迫,提出條約數件,令鴻章畫押。)
    (鴻章方恨煞日人,自思聯俄拒日,也是一策,遂草草定議。)
    (俄國不用外務大臣出頭,反差了大藏大臣,與鴻章密議,實是避各國的耳目。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怕李伯相不墮計中。)
    (巧極狡極!)
    (等到加冕期過,李鴻章遊歷歐洲,俄使喀希尼,竟將俄都所定的草約,遞交總
    (署,要中國皇上親鈐御寶。)
    (全署人員,統是驚愕,不得不進呈御覽。)
    (光緒帝龍目一瞧,見草約中所列條件,開口是中俄恊力御日六字,頗也心慰。
    ()
    (彷彿是釣魚的紅曲鱣。)
    (看到後面,乃是吉林、黑龍江兩省鐵路,許俄國專造,復准俄駐兵開礦,暨借
    (俄員訓練滿洲軍隊並租借膠州灣為軍港。)
光緒帝:(光緒帝不禁大怒道)照這幾條約文,是把祖宗發祥的地方,簡直賣與俄國了。
    (便將草約擱過一邊,不肯鈐印。)
    (俄使喀希尼,聞光緒帝拒絕草約,不肯鈐印,日來總理衙門脅迫。)
    (一連幾天,還沒有的確的回報,即告總署王大臣道)
光緒帝:此約若不批准,當即日下旗回國。
    (王大臣聽了這語,好似雷劈空中,驚惶萬狀,忙即稟報太后,說俄使要下旗回
    (國,明明示決裂的意思。)
    (中國新遭敗衄,哪堪再當強俄?慈禧後已與李鴻章,密定聯俄政見,至是命交
    (軍機處,與俄使定約,不由總理衙門,也是掩耳盜鈴。)
    (並親迫光緒帝簽押。)
    (光緒帝逆不過太后,勉強蓋印,眼中恰忍不住淚,好象珍珠一般,累累下垂。
    ()
    (獨慈禧後面色如常,毫不動容。)
    (印已蓋定,草約變作真約,由軍機處發交俄使,俄使似得了活寶,即日攜約就
    (道,親自送還俄都。)
    (東三省的幅員,輕輕斷送,遂釀成日俄戰爭的結果。)
    (法國亦得了滇邊陸地,及廣西鎮南關至龍州鐵路權,並辟河口思茅為商埠,與
    (中國訂了專約,也算有了酬報。)
    (獨德國未得謝禮,隱自銜恨,中國亦絕不提起。)
    (三國牽率而來,獨令德國向隅,必要待他開口,也是憒憒。)
    (過了一年,山東曹州府地方,偏偏出了教案,殺傷德國教士二人。)
    (總理衙門得著此信,方慮德使出來要索,又有一番大交涉,不料德使海靖,雖
    (是行文詰責,倒也沒有甚麼嚴厲,總署還道是德使有情,延挨了好幾天。)
    (忽接山東電報,德國兵艦突入膠州灣,把炮台佔據去了。)
    (正是)
    (漏屋更遭連夜雨,破船又遇打頭風。)
    (欲知中德和戰的結局,小子已寫得筆禿墨乾,俟下回分解。)
    (馬關議和為合肥一生最失意事,敦請再四,毫無成效,至被刺客所擊,始得以
    (顴血博和議,可為痛心!然果以此事為足辱,則應返國圖強,日申儆討,臥薪
    (嚐膽,苦心焦思以為之,安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能如范大夫之霸越沼吳
    (乎?乃受日本之壓迫,憤而求逞,反欲丐俄人以為助,張之洞等書生管見,尚
    (不足責,合肥名為老成,顧亦作此拒虎進狼之計,殊不可解!俄索遼東,糾合
    (德法,三國何愛於清室,肯作此仗義執言之俠舉,此寧待智者而始知之耶?與
    (日本和,割地償金,所患者猶僅一日本,至俄德法牽率而來,名為助我,實則
    (愚我,我得遼東半島,而仍費三萬萬兩之巨款,受惠不多,而索酬者已踵相接
    (,種種要挾,貽害無窮,此則合肥最大之咎;而中日一役,全軍皆沒,其為失
    (固猶淺也。)
    (觀於此,可知恃人不恃己之失計。)
    (第八十六回 爭黨見新舊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
    
    
325**時間: 地點:
    (卻說德國兵艦突入膠州灣內,佔據炮台,驚報傳至總理衙門,總署辦事人員,
    (都異常驚愕,忙派員去問德使海靖。)
    (海靖提出六條要約,大致是將膠州灣四週百里,租與德國,限期九十九年。)
    (何不湊成一百年?還要把膠州至濟南府的鐵路,歸他建築,路旁百里的礦山,
    (歸他開彩。)
    (若有半語不從,立刻要奪山東省。)
    (看官!你想中國的海軍,已化為烏有,陸軍又一蹷不振,赤手空拳,無可打仗
    (,除奉令承教外,還有何策?只好一律照允。)
    (但膠州灣的地方,照中俄密約,已允租與俄國,此番又轉給德人,俄使自然不
    (肯干休,急向總署詰問。)
    (總署無詞可答,奈何奈何!好似啞子吃黃連,說不盡的苦楚。)
    (虧得李伯爺一場老臉,出去抵擋,把膠州灣一處,換了旅順、大連灣二處,還
    (算是中國便宜,租期二十五年,與德國相較,少了七十四年,這才是中國的真
    (便宜,可惜不好算數。)
    (准他建築炮台,並展長西伯利亞路線,通過滿洲,直到旅順為終點,才算了結
    (。)
    (總署人員,因俄德交涉,已經議妥,方想休息數天,飲酒看戲,挾妓鬥牌,不
    (意英使又來了一個照會,略說:德國租了膠州灣,俄國租了旅順、大連灣,如
    (何我國終沒有租地?難道貴國不記得從前約章,有「利益均霑」四字麼?可見
    (從前約文,都有伏筆,苦在中國不懂,鑄成大錯。)
    (總署不好回駁,只得仍請這位李伯爺,與英使商議。)
    (英使索租威海衛,並要拓九龍司租界。)
    (九龍司在廣東海口,北京和約,割界英國,英人屢思展拓租界,苦無相當機會
    (,此次適得要挾地步,遂與威海衛一同索租。)
    (李鴻章允展九龍租界,拒絕威海衛。)
    (兩下爭論多時,英使拍案道)
只 得:貴國何故將旅順、大連灣租與俄人?膠州灣租與德國!俄德據了這數處地方,儲
    兵蓄械,一旦南下,是要侵占長江的範圍。長江一帶,是我國通商的勢力圈,若
    被他侵占,還當了得。所以我國索租威海衛,防他南來,並非我國硬要租借這地
    。
只 得:(鴻章還要辯論,英使怫然起座道)你若能索還旅順、大連灣、膠州灣三處,我
    國不但不租威海衛,連九龍司也奉還中國。如若不能,休要固執!
    (言畢,碧眼驟張,虯髯倒豎,簡直是要開仗的情形。)
    (比馬關議約,還要難受。)
    (鴻章無可奈何,結果是唯唯聽命。)
    (前日英名,而今安在。)
    (威海衛租期,照俄國旅順、大連灣二處。)
    (九龍司展拓租界,照德國租膠州灣年限,這都是光緒二十四年的事情。)
    (翌年,廣州附近,突有法國兵官,被中國人民戕害,法人效德國故智,把兵艦
    (闖進廣州灣,安然占踞。)
    (總理衙門料知無力挽回,樂得客氣,與法使訂約,將廣州灣租與法國,限期如
    (德租膠澳例。)
    (國恥重重,何時一灑。)
    (俄德英法都得了中國的良港,頓時惹起歐美各國的觀感,歐洲南面的意大利國
    (,無緣無故,也來索租浙江的三門灣,總署這番倒強硬起來,簡直不允。)
    (意大利國總算顧全友誼,不願硬索。)
    (廷臣以各國紛索海口,不如自己一律開放,索性給各國通商,還可彼此牽制,
    (免生覬覦,雖非上策,卻不失為下策。)
    (乃自把直隸省的秦皇島,江蘇省的吳淞口,福建省的三都澳,盡行開埠。)
    (各國見海口盡辟,無從要索,才算罷休。)
    
    
326**時間: 地點:
    (自此以後,中國腐敗的情狀,統已揭露,朝野排外的氣燄,索然俱盡,且漸漸
    (變成媚外風氣。)
    (外國僑民,勢力益張,華民與有交涉,不論曲直,官府總是袒護洋人。)
    (鬱極思奮,憤極思通,中國從此多事了。)
    (暗為拳匪伏線。)
    
    
327**時間: 地點:
    (且說光緒帝親政,已是數年,這數年內喪師失地,一言難盡。)
    (光緒帝很是不樂,默念衰弱至此,非亟思變法不可。)
    (只朝臣多是守舊,一般頑固的官員,恐怕朝廷變法,必要另換一種人物,自己
    (祿位不能保住,因此百計營謀,私賄李蓮英,托他在太后前極力轉圜,不可令
    (皇上變法。)
    (太后因中日一役,多是皇帝主張,未經慈命,輕開戰釁,弄得六旬萬壽的盛典
    (,半途打消,未免生恨;又經寵監李蓮英,從旁攛掇,遂與皇帝暗生嫌隙。)
    (只是外有恭王弈訢,再出為軍機大臣領袖,老成穩練,內有慈禧後妹子醇王福
    (晉,系光緒帝生母,至親骨肉,密為調停,所以宮闈裡面,還沒有意外變動。
    ()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恭王得了心肺病,逐日加重,太后率光緒帝視疾,前後三
    (次,又命御醫診治,統是沒效。)
    (四月初旬,病歿邸中,遺折是規勸皇上應澄清仕途,整練陸軍;又言一切大政
    (,須遵太后意旨,方可舉行。)
    (恭王雖亦阿附太后,然心地尚稱明白,遺折勸光緒帝遵奉慈命,亦是地位使然
    (。)
    (若恭王尚存,戊戍之變,庚子之亂,當可不作。)
    (太后特降懿旨,臨邸奠輟,賜諡曰忠,入祀賢良祠,即令恭王孫溥偉承襲親王
    (。)
    (光緒帝亦隨附一諭,命臣下當效法恭王竭盡忠悃。)
    (懿旨在前,太后之有權可知。)
    (但天下事福不雙行,禍不單至,醇王福晉又生成一不起的病症,纏綿牀褥,服
    (藥無靈,竟爾溘逝。)
    (慈禧後未免傷心,光緒帝尤為悲慟,外失賢輔,內喪慈母,從此光緒帝勢成孤
    (立,內外沒有關切的親人。)
    
    
328**時間: 地點:
    (當時軍機處重要人材,一個是禮親王世鐸,一個是刑部尚書剛毅,一個是禮部
    (尚書廖壽豐,一個是戶部尚書翁同龢。)
    (這四個軍機大臣內,剛毅最是頑固,翁同龢要算維新。)
    (剛毅在刑部時,與諸司員閒談,稱臯陶為舜王爺,駕前刑部尚書臯大夫,「陶
    (」本讀如「遙」,他卻仍讀本音;每遇案牘中有「庾斃」字樣,常提筆改「瘦
    (」字,反叱司員目不識丁;到了入值軍機,閱四川奏報剿辦番夷一折,內有『
    (追奔逐北』一語,連說川督糊塗,擬請傳旨申斥。)
    (適翁同跂在旁,問他何故?他道)
光緒帝:『追奔逐北』一語,定是『逐奔追比』四字誤寫。
    (翁同龢仍茫然不解。)
只 得:人人稱你能文,如何這語還沒有悟到?逆夷奔逃,逐去捕住,追比他往時劫掠的
    財物,方是不錯。若作逐北字樣,難道逃奔的逆夷,不好向東西南三面,一定要
    向北麼?
    (講的有理,我倒很佩服他。)
    (翁不禁失笑,勉強忍住,替他解明古義。)
    (他尚搖頭不信,只不去奏請。)
    (算他知幾。)
    (翁同龢系光緒帝師傅,帝五歲時,翁即入宮。)
    (他本是江蘇省常熟縣人,江蘇系近世人文薈萃的地方,翁又學問淹博,看了迂
    (疏愚蠢的滿員,好似眼中釘,滿員遂與翁有隙。)
    (光緒二十年,翁曾奏參軍機孫毓汶等,經光緒帝准奏,罷斥孫毓汶,此外亦有
    (數人免職,遂將翁補入軍機。)
    (還有李鴻藻,潘祖廕二人,亦同時補入。)
    (李鴻藻系直隸人,與同治帝師傅徐桐友善。)
    (兩人為北派領袖,素主守舊。)
    (潘祖廕亦江蘇人,與翁同龢友善,為南派翹楚,素主維新。)
    (兩派同直軍機,互爭勢力。)
    (守舊派聯結太后,維新派聯結皇帝。)
    (於是李黨翁黨的名目,變稱後黨帝黨。)
    (後黨又渾名老母班,帝黨渾名小孩班。)
    (門戶紛爭,不祥之兆。)
    (光緒二十三年,潘、李統已病故,徐桐失了一個臂助,遂去結交剛毅、榮祿諸
    (人。)
    (剛與翁本無夙怨,不過剛毅生平,素有滿漢界限,他腦中含著十二字秘訣。)
    (看官!你道他是那十二字?乃是:「漢人強,滿人亡;漢人疲,滿人肥」十二
    (字。)
    (無論什麼漢人,他總是不肯相容。)
    (徐亦漢人,何故友善。)
    (榮祿因翁曾訐發私事,應八十三回。)
    (暗地懷恨,徐桐與他聯絡,勢力益固。)
    (這邊翁師傅孤危得很,恭王在日,尚看重他的學問,另眼相待,恭王一死,簡
    (直是沒有憑藉,單靠了一個師傅的名望,有什麼用處?況這光緒皇上,名為親
    (政,實事事受太后壓制;還有狐假虎威的李蓮英,常與光緒帝反對,從中播弄
    (。)
    (這李蓮英本是宮監,專務迎合,為什麼單趨承太后,不趨承光緒帝?其間也有
    (一個原因,小子正在追述禍根,索性也敘了一敘。)
    (蓮英有個妹子,貌甚美麗,性尤慧黠,並識得幾個文字。)
    (蓮英得寵,挈妹入宮,慈禧太后見她韶秀伶俐,極力贊美;入侍數月,太后的
    (一舉一動,一嚬一笑,統被她揣摩純熟,曲意承歡。)
    (慈禧太后憐愛異常,比李蓮英尤加寵幸,常叫她為大姑娘,每日進膳,必令她
    (侍食,且賜旁坐。)
    (連太后自己的胞妹,還沒有這般優待。)
    (六旬萬壽的時節,醇王福晉蒙懿旨特召,入園看戲,福晉因自己身分,反敵不
    (過蓮英妹子,佯稱有疾,不肯赴召。)
    (嗣經懿旨再三催促,勉強入園。)
    (慈禧後還按禮接待,那蓮英妹子,卻昂然列坐,連身子都不抬一抬。)
    (福晉眼中,實在看不過去,仍托疾避席,還歸邸中。)
    (但蓮英獻妹的意思,不是單望太后愛寵,他想仗著阿妹的恣色,盅惑皇上,備
    (選妃嬪,將來得生一子,作慈禧太后第二,自己的後半生,還好比前半生威顯
    (幾倍。)
    (第二個李延年。)
    (因此光緒帝入園請安時,他的妹子,起初遵兄吩咐,很獻慇懃,眉挑目語,故
    (弄風騷。)
    (偏偏這假癡假呆的光緒帝,對了這種柔情,好象守著佛誡,無眼耳鼻舌生意,
    (恁她甚麼美豔,甚麼挑逗,總是有施無報,惹得美人兒生了懊惱,遇著皇帝入
    (園,索性一眼不睬。)
    (這還是籠絡手段,莫認她是無情。)
    (光緒帝才窺透心腸,暗想李蓮英如此陰險,不可不防,辜負美人厚情,皇帝真
    (也少福。)
    (於是把蓮英也漸漸疏遠。)
    (蓮英一計不中,又生一計,時常到太后面前,捏報光緒帝過失。)
    (慈禧後起初倒也明白,遇皇上請安,只勸他性情和平,寬待下人。)
    (後來經蓮英兄妹,百端讒構,遂添了太后惡感。)
    (太后回宮,皇帝必在宮門外跪接,稍一遲誤,便生間言。)
    (若皇帝到園省視,也不能直入太后室中,必跪在門外,候太后傳見。)
    (李蓮英又作了一條新例,不論皇親國戚,入見太后,必須先索門包,連皇上也
    (要照例。)
    (外面還道皇上什麼尊貴,誰知光緒帝反受這樣荼毒,積嫌之下,不免含恨。)
    (本可與別人談敘,借為排遣,奈內外左右,多是太后心腹,連皇后也是個女偵
    (探,替太后監察皇帝。)
    (旁皇四顧,鬱將誰語?只有翁師傅素來密切,還好與他密談兩三語。)
    (翁師傅見皇帝懮苦,遂保薦一個人材。)
    (看官!你道是誰?就是南海康先生有為。)
    
    
329**時間: 地點:
    (此時康先生才做了工部主事,他生平喜新惡舊,好談變法事宜,只因官卑職小
    (,人微言輕,沒有一人服他偉論。)
    (獨翁師傅竟垂青眼,一手提拔。)
    (光緒帝特別召見,奏對時洋洋數千言,彷彿淮陰侯壇上陳詞,諸葛公隆中決策
    (,每奏一語,光緒帝點一點頭,良久方令退出。)
    (自從清朝開國以來,召見主事,乃是二百數十年來罕有的際遇。)
    (康主事感懷知己,連上三疏,統是直陳利弊,暢所欲言。)
    (光緒帝本有意變法,經他迭次陳請,自然傾心採用,遂於二十四年四月中,接
    (連降旨,廢時文,設學堂,裁冗員,改武科制度,開經濟特科,又下決意變法
    (的上諭道)
    (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變法自強。)
    (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一再審定
    (,籌之至熟,妥議施行。)
    (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
    (或狃於老成懮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
    (眾喙嘵嘵,空言無補。)
    (試問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
    (,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
    (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國政毫無裨益
    (。)
    (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襲,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立。)
    (用特明白宣示,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
    (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彩各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
    (疏迂謬之弊。)
    (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競騰其口說,務求化無用為有用,以成
    (通經濟變之才。)
    (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
    (,會同妥速具奏!所有翰林院各部院司員,各門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
    (,各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准入學肄習,以
    (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
    (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
    (這諭未下的時候,光緒帝也預備一著,先往頤和園稟白太后,太后亦未嘗阻撓
    (,恰說)
太 后:變法也是要緊,但毋違背祖制,毋損滿洲權勢,方准施行。
    (太后自問,曾毋違祖制否?又言)
太 后:翁同龢斷不可靠,應及早罷官為是。
    (光緒帝唯唯而出,遂一意飭行新政,特設勤政殿,諮商政要。)
    (常召康主事密議一切,擬旨多出康手,康薦同志數人,如內閣候補侍郎楊銳,
    (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統稱他才識
    (淹通,可以重用。)
    (光緒帝便各賞四品卿銜,令在軍機章京上行走。)
    (康有高弟梁啟超,及胞弟康廣仁,亦經康主事薦引。)
    (因他未曾出仕,一時不能超拔,只好緩緩錄用。)
    (但這班維新黨人,統是資卑望淺,一旦擢用,盈廷大員,靡不側目。)
    (且朝變一制,暮更一令,所有改革事宜,多需禮部核議,弄得禮部人員,日無
    (暇晷。)
    (禮部尚書懷塔布,系太后表親,又有許應騤,亦是太后平日信任,兩人素來守
    (舊,見了這番手續,憤悶已極,恨不得將維新黨人,立刻攆逐。)
    (因此一切新政,關係禮部衙門,免不得暗中擱置。)
    (御史宋伯魯、楊深秀,與康有為等氣味相投,上書參劾許應騤,說他阻撓新政
    (。)
    (光緒帝覽奏震怒,本擬即行革職,因礙著太后面子,令他明白復奏。)
    (許即按照原奏,逐條辯駁,並劾康有為妄逞橫議,勾結朋黨,搖惑人心,混淆
    (國事,請即斥逐回籍。)
    (光緒帝見許復奏,揭康短處,心滋不悅。)
    (過了數日,御史文悌,又參奏)
光緒帝:宋伯魯、楊深秀二人,欺君罔上,若非立加罷斥,必啟兩宮嫌隙。
    (頓時觸怒天顏,斥他莠言亂政,挑動黨爭,命即奪職。)
    (文悌忙求懷塔布往頤和園乞救。)
    (太后不答,但迫令光緒帝速斥翁同龢。)
    (一經下手,便劅本根,太后手腕,畢竟不同。)
    (光緒帝沒法,只得令開缺回籍。)
    (次日,又由太后特降懿旨,令簡榮祿為直隸總督,裕祿在軍機處行走。)
    (光緒帝又不能不允。)
    (兩祿攬權,明奪光緒帝天祿。)
    (暗中探聽消息,乃是從懷塔布讒構所致,遂也赫然下諭,把禮部尚書懷塔布、
    (許應騤,及侍郎坤岫、徐會澧、溥頲、曾廣漢等六人,一律免職。)
    (守舊黨見了這旨,嚇得神志頹喪,陸續至頤和園,鑽營運動,求太后重執朝政
    (。)
    (太后恰從容不迫,談笑自若,城府深沈。)
    (暗地裡恰著著安排。)
    (還有一個不自量力的王照,次第上書,先請翦發易服,繼請皇帝奉太后遊歷日
    (本。)
    (這等奏牘,守舊黨聞所未聞。)
    (又有最關重要的一著,觸犯李總管蓮英。)
    (維新黨人,以欲行新政,必斥太監,光緒帝深恨李蓮英,正想乘此開刀,急得
    (李蓮英走頭無路,率著嬌嬌滴滴的妹子,泣訴太后,磕頭無數,不由太后不從
    (,當下與蓮英密議,定了一個秘計,密寄榮祿。)
    (榮祿隨即上折,請帝奉太后往天津閱兵。)
    (光緒帝覽到此奏,滿腹躊躇,即到頤和園稟聞太后。)
    (太后很是喜歡,命光緒帝即行下諭,定期九月初五日,奉太后赴津閱操。)
    (光緒帝回宮,雖遵照慈命,准即閱操,心中總懷疑不定,遂傳召一班維新人物
    (,到勤政殿面議。)
光緒帝:(康主事造膝密陳)此去閱操,前途很險,預乞聖裁!
    (光緒帝連忙搖手,令他出外商妥,入宮詳奏。)
    (康主事退出,與同志暗地商量,議定一釜底抽薪的計策,先殺榮祿於天津督署
    (內,既殺榮祿,即調陸軍萬人,星夜入都,圍住頤和園,劫太后入城,圈禁西
    (苑,俾終餘年。)
    (無權無勇,奈何得行此策。)
    (商定後,即由康主事入宮密奏,光緒帝沉吟不答。)
    (經康力勸,方說待天津事定後再辦。)
    (康乃退。)
    (這時候,朝旨已命全國立官報局,任康為上海總局總辦。)
    (又設譯書局,命康徒梁啟超總辦。)
    (康梁因密圖大事,尚留住京師。)
    (光緒帝聽了康主事秘計,籌劃了好幾日,暗想畿內兵權,握在榮祿手中,不便
    (輕舉,除非得一膽大心細的人物,先奪榮祿兵權,萬難成事。)
    (日思夜想,覓不出這樣人材。)
    (適值直隸按察使袁世凱入覲,光緒帝聞他膽大敢為,當即召見,先問他新政是
    (否合宜,袁極力贊揚。)
    (光緒帝不得不信,隨又)
隨 即:倘令汝統帶軍隊,汝肯忠心事朕否?
光緒帝:(袁即磕頭道)臣當竭力報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圖效。
    (未必未必。)
    (次日即降諭道)
    (現在練兵緊要,直隸按察使袁世凱,辦事勤奮,校練認真,著開缺以侍郎候補
    (,責成專辦練兵事務。)
    (所有應辦之事宜,著隨時具奏!當此時局艱難,修明武備,實為第一要務。)
    (袁世凱當勉益加勉,切實講求訓練,用副朝廷整飭戎行之至意!欽此。)
    (守舊黨見了此諭,彼此猜疑,急去稟報太后。)
    (其實宮廷內外,太后已密布心腹,時令傳達,就是康有為入宮,亦經內監密報
    (。)
    (只謀圍頤和園的事情,尚未聞知。)
    (太后曾令光緒帝下諭,凡二品以上官授任,當親往太后處謝恩,此番袁世凱擢
    (任侍郎,官居從二品,理應照敕奉行。)
    (到頤和園謝恩時,太后立即召見,細問召對時語。)
    (袁一一照奏,太后)
太 后:整頓陸軍,原是要緊,但皇帝也太覺匆忙,我疑他別有深意,你須小心謹慎方好
    !
    (袁自然答應。)
    (到八月初五日,袁請訓往天津,光緒帝出乾清宮召見,用盡方法,不使言語漏
    (泄。)
    (殿已古舊黑暗,晨光透入頗微,光緒帝坐在龍座,已是末次了。)
    (告袁密謀,命袁往津,即向督署內捉殺榮祿,隨即帶兵入都,圍執太后;俟辦
    (事已竣,當續任直隸總督,千萬勿誤!袁唯唯趨出。)
    (臨行時付他小箭一支,作為執行證據。)
    (袁即坐第一次火車出京。)
    (光緒帝總道是委任得人,十有九穩,不意下午五句鐘,榮祿竟乘專車入京。)
    (人耶鬼耶?俗語有道)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畢竟榮祿何故入京,容待下回說明。)
    (清室不競,外患迭乘,此時不革故鼎新,萬不能挾強返弱。)
    (頑固諸徒,迂腐荒謬,固不足責,無論剛毅之顯分畛域,自速其亡,即如徐桐
    (、李鴻藻、懷塔布、許應騤輩,但務株守,各爭黨見,亦何在不足誤國。)
    (但維新黨人,銳意更張,亦未免欲速不達。)
    (善醫者診治弱症,必先培其元,然後可以祛邪,元氣未培,猛加以克伐之劑,
    (恐轉有立蹷之弊。)
    (為政之道,何以異是?且圍園劫後之謀,名不正,言不順,慈禧究非武瞾,維
    (新黨人之力,寧及五王?乃欲冒天下之不韙,以皇帝作孤注,甚為計不亦太疏
    (乎?經著書人按事鋪敘,隨手抑揚,益知守舊派固無所逃罪,維新派亦不能免
    (譏。)
    (一擊不中,十日大索,可恫亦可惜也。)
    (第八十七回 慈禧後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
    
    
330**時間: 地點:
    (卻說袁世凱上午赴津,榮祿下午抵京,此中隱情,不煩小子說明,看官當一目
    (了然。)
    (含糊得妙。)
    (榮祿抵京這一日,正值慈禧後還宮,親祭蠶神。)
    (祭畢,退入西苑。)
    (照清朝故例,外省官員入京,非奉有召見特旨,不得入宮。)
    (榮祿不管禁令,他不用人引導,逕至西苑叩謁。)
    (當由守門人阻住,榮祿忙道)
榮 祿:咱們有機密要事,入稟太后,懇迅速引見。
    (守門人本是太后心腹,與榮祿聯同一氣,且榮祿系太后親戚,倉猝入宮,必有
    (特別大事,便引了榮祿直至太后前。)
    (榮祿急忙下跪,磕頭如搗蒜,太后忙問何故?榮祿泣道)
榮 祿:求老佛爺救命!
    (老佛爺三字,乃是滿人尊稱帝後的徽號。)
    (榮祿因乞命要緊,所以不稱太后,直呼老佛爺。)
太 后:禁城裡面,你有什麼事要我救命?這裡沒有甚麼危險?宮裡也不是你避難的地方
    ,你如何冒昧前來?
    (榮祿請屏去左右,太后即令內監退出,只留李蓮英一人。)
    (榮祿即將皇帝密謀,一一陳奏。)
太 后:此事可真麼?
    (榮祿從靴中取出小箭一支,作為確證。)
    (這支小箭,系光緒帝親授袁侍郎,如何落在榮祿手中?太后大怒,立命榮祿傳
    (集滿親貴數人,並守舊黨首領世鐸、剛毅等俱到,又有懷塔布、許應騤二人,
    (亦蒙特召,皆會集太后前,黑壓壓的跪滿一地,叩請太后速出訓政,挽救危機
    (。)
    (太后准議,飭榮祿帶兵入衛。)
    (榮祿答稱親兵已有數千人來京,大約此時可到。)
    (榮祿確有智識,無怪太后寵任。)
太 后:甚好,甚好!
    (隨令榮祿召兵進來,將禁城內的侍衛,一律調出。)
    (再命榮祿仍回天津,截住康黨,毋任狡脫。)
    (榮祿奉命而去。)
    (不防會議的時候,有個孫姓太監,素為光緒帝所親信,得了這個消息,忙去報
    (知光緒帝。)
    (光緒帝知事已泄漏,恐康有為必遭逮捕,忙自草一諭,令孫太監密遞康主事。
    ()
    (其諭道)
    (諭工部主事康有為:前命其督辦官報局,此時聞尚未出京,實堪詫異!朕深念
    (時艱,思得通達時務之人,與商治法。)
    (康有為素日講求,是以召見一次,令其督辦官報,誠以報館為開民智之本,職
    (任不為不重,現籌有的款,著康有為迅速前往上海,毋再遷延觀望!欽此。)
    (康主事瞧罷,見確是皇帝手筆,且諭中有召見一次的話兒,亦係掩飾耳目,暗
    (伏機關,明人不用細說,便謝了孫太監,送別出門,自己匆匆隨出,不暇通報
    (同志,連阿弟廣仁,也不及詳告。)
    (行至車站,天已微明,當即乘火車出京,一抵塘沽,忙搭輪直往上海。)
    (及榮祿到京,康有為已乘輪南下。)
    (榮祿忙電飭上海道速即查拏。)
    (這時候,光緒帝已被撤政柄,幽禁瀛台。)
    (原來八月初六日清晨,光緒帝登太和殿,方閱禮部奏折,預備秋祭典禮,忽由
    (宮監傳出懿旨,宣召帝至西苑。)
    (帝出殿,宮監已在殿門外佇候,引帝入西苑內,即由李蓮英帶領閹黨,簇擁光
    (緒帝登舟,直達瀛台。)
    (瀛台系西苑湖中一個小島,環島皆水,光緒帝到了此間,料知沒有好結果,不
    (禁淚下。)
蓮 英:(李蓮英厲色道)太后即來,皇后亦至,難道萬歲爺還怕寂靜麼?
    (言畢自去,留內監守衛。)
    (約一時許,太后已到,皇后珍妃等亦在後相隨。)
    (光緒帝忙即跪接,太后怒目視帝,戟指叱道)
太 后:你入宮時,年只五歲,立你為帝,撫養成人,今已將二十年,不是我一力保護,
    你哪得有今日?你要變法維新,我也不來阻你,你為什麼聽人唆弄,忘我大德,
    還要設計害我?你試細想一想,應該不應該的?
    (光緒帝跪伏地上,戰慄不能出聲。)
    (我為光緒帝道,此後願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
太 后:(太后又歎道)我想你的薄命,有何福氣做皇帝,現在親貴重臣,統請我訓政,
    沒有一人向你。就使漢大臣中,有幾個助你為惡,你還道是好人,其實統是奸臣
    ,我自然有法處治。
    (說至此,恨恨不已,似乎有即行廢立的形狀。)
    (惱了一個珍妃,突出皇后前面,向太后跪下,籲請太后寬恕帝罪,勿加斥責。
    ()
太 后:(太后怒道)象你這種狐媚子,也配著與我講話麼?
    (珍妃憤極,不覺大膽道)
不 覺:皇帝系一國共主,聖母亦不能任意廢黜。
    (這句話尚未說完,面上已撲的一聲,受著一個嘴巴,粉靨陡起桃花,不禁垂首
    (。)
太 后:(但聽太后厲聲道)快與我將這狐媚子,牽了出去,圈禁宮內。
    (當由內監請珍妃起來,帶領回宮,引到一個密室,把她幽閉。)
    (長門寂寂,誰慰寂寥,免不得珠淚瑩瑩,長此愁苦,這且慢表。)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