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 至 第三二〇
311**時間: 地點:
(此時駐法使臣曾紀澤,因爭論中法和約,調任英使,總署衙門又發電到英京,
(命他至英廷抗議。)
(貓口裡挖鰍。)
(英人已將緬甸全部列入版圖,佈置得停停噹噹,哪裡還肯交還?曾紀澤費盡心
(力,據理力爭,起初是要他歸還緬甸,英人不理,後來復要他立君存祀,仍守
(入貢舊例,英人又是不從。)
(可歎這位曾襲侯說得舌敝唇焦,談到山窮水盡,才爭得「代緬入貢」四字。)
(其實也是有名無實的條約。)
312**時間: 地點:
(當時還按期進呈方物,嗣因清室愈衰,把此約亦撇在腦後。)
(此非曾襲侯無能,乃王大臣因循之誤。)
(英人得了緬甸,還要入窺雲南,滇緬勘界,屢費周折,後來結果,終究是英人
(得利,中國吃虧,雲南邊徼又被英人割去無數。)
(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這也是中國的氣數。)
(越南,緬甸的中間,還有一暹羅國,也是中國藩屬,按年朝貢,洪楊亂後,貢
(使中絕。)
(自從越南歸法,緬甸歸英,英法各想併吞暹羅,勢均力敵,互生衝突,旋由兩
(國會議,許暹羅獨立自主,彼此不得侵略。)
(只暹羅所轄的南掌地方,取來公分,至今暹羅尚算倖存,不過與中國早脫關係
(。)
(從此中國的南服屏藩,喪失無餘了,說來真是可歎!清廷王大臣,多是醉生夢
(死,不顧後患。)
(慈禧太后逐漸驕侈,還想起造頤和園來,做個享福的區處。)
(小子敘述至此,殊不能為慈禧諱了。)
(有詩詠道)
(東南迭報海氛來,割地償金不一回)
(聖母獨饒頤養福,安排仙闕競蓬萊。)
(頤和園的風景,真是一時無兩,欲知建築的原因,容待下回續述。)
(合肥伯李鴻章,非真秦檜、賈似道之流亞也,誤在暮氣之日深,與外交之寡識
(。)
(越南一役,中國先敗後勝,法政府又競爭黨見,和戰莫決,彼心未固,我志從
(同,乘此規復全越,料非難事。)
(乃天津訂約,將與法使議和,但求省事,不顧損失,暮氣之深可知矣。)
(朝鮮再亂,維新黨召日本兵入宮,日本未嘗知照中國,遽爾稱兵助亂,其曲在
(彼,不辨自明。)
(袁世凱倡議入援,偕吳張二將,代逐亂黨,翊王免難,日使竹添進一郎,至遁
(回濟物浦,我已一勝,日已一挫,斯時日本,猶未存與我決裂之想。)
(為合肥計,亟應聲明朝鮮之為我屬,一切交涉,當由中國主持,胡為井上馨至
(朝鮮,仍任朝鮮自與訂約?伊藤西鄉至天津,乃與訂公同保護之約乎?光緒三
(四年間,日本咨照清廷,稱朝鮮為自主國,不認為我藩屬,經總理衙門抗辯,
(內稱)
內 稱:朝鮮久隸中國,其為中國所屬,天下皆知。即其為自主之國,亦天下皆知。日本
豈能獨拒?
(妙語解頤,日本人嘗一笑置之。)
(合肥知識,殆亦猶此。)
(即或稍勝,亦百步與五十步之比耳。)
(外交無識,寧有善果?越南去,朝鮮危,緬甸暹羅,相繼喪失,不得謂非合肥
(之咎。)
(本回實為合肥寫照,暗寓譏刺之意。)
(書法不隱,足繼董狐直筆矣。)
(第八十三回 移款築園撤簾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驚心)
313**時間: 地點:
(卻說頤和園開工,乃是光緒十一二年的時候,耗去經費,約不下三千萬金。)
(這時國帑支絀,三千萬金的巨款,從何而來?相傳是從海軍款項下,調撥過去
(。)
(中法一戰,馬江敗績,閩海艦隊,喪亡殆盡,清廷因海氛日惡,決議大興海軍
(,整頓海防,將台灣划為一省,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原有福建巡撫事,歸
(浙閩總督兼管。)
(並在北京設海軍衙門,命醇親王弈譞作為總辦,弈劻、李鴻章作為會辦,善慶
(、曾紀澤作為幫辦。)
(五大臣公同商酌,擬先從北洋入手,督練第一支海軍,擇定盛京旅順口,山東
(威海衛為軍港。)
(醇親王弈譞,本沒有海軍經驗,弈劻、善慶,不消說起,只有李鴻章、曾紀澤
(二人,素稱是究心洋務,曾紀澤又時常出使外洋,主持海軍的要人,自然要推
(李鴻章。)
(但海軍問題,繁費得很,免不得要籌集巨資。)
(鴻章苦心籌畫,接連奏請,朝上總是駁的多,准的少。)
(巧婦難為無米炊,妙手空空,如何興得起海軍?鴻章沒法,親自入覲,密探內
(廷意旨。)
(當由太后身旁的寵監李蓮英,傳出消息,說是)
說 是:太后近年,有意靜居,擬造個園子,以便頤養,苦無的款可籌,時常煩躁,所以
遇著各省籌款的事項,往往有駁無准。
(鴻章沈吟一會,便與李蓮英附耳數語,蓮英點了好幾回頭。)
(要造頤和園,恐亦是他慫慂出來。)
(鴻章即回至天津,嗣凡有所奏請,無不照准。)
(看官!你道這位李伯爺,是什麼妙想?他與李蓮英定議,欲借海軍名目,責成
(各疆吏歲撥定款,就中提出一半,作了造園經費,一半作了海軍經費,兩事都
(可成就。)
(確是籌款妙法。)
(慈禧太后聞言欣慰,於是大興土木,把清漪園舊址,闢地建築,改名叫頤和園
(。)
(造了兩三年,方才告竣。)
(園中的樓台殿閣,亭軒館榭,實是數不勝數。)
(最著名的是樂壽堂正殿,即慈禧太后住所,規模很是壯麗。)
(又有仁壽殿亦相彷彿,系召見王大臣處。)
(還有頤樂殿,是太后聽戲的地方,更造得窮工極巧。)
(殿外就是戲台,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顏曰慶演昌辰,中層顏曰承平豫泰,下層
(顏曰歡臚榮曝。)
(將戲台敘得更詳,作者之意可知。)
(此外有知春亭,夕佳樓,芸碧館,藕香榭,養雲軒,瞰碧台,寶雲閣,雲鬆巢
(,邵窩,貝闕,石舫,荇橋等佳境,無妙不臻,有美畢具。)
(這園本倚萬壽山,泉清水秀,草長花香,山巔更建一佛香閣,軒廠華麗,上出
(雲霄。)
(慈禧太后在園時,每日必登閣遊覽,俯瞰全園,氣象萬千。)
(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達殿門,所以往來甚便。)
(歷述園中勝景,寫盡當時奢侈。)
(園已告成,慈禧太后將移居園內,降了一道懿旨,即日歸政。)
(醇親王弈譞,禮親王世鐸,先後上疏,無非因帝年尚幼,懇請太后再行訓政數
(年。)
(太后俯准所請,隨帶同光緒帝,幸頤和園,把內閣軍機處以下各機關,都遷入
(園內辦理,就是梨園子弟,也與官僚一同居住。)
(直把官場作戲場。)
(這也不在話下。)
314**時間: 地點:
(且說北洋海軍,辦了一二年,既集了好多經費,總要掩飾全國耳目,購了幾只
(戰船,募了幾千艦隊,才報成立。)
(奉旨派醇親王弈譞,到天津巡閱,肅毅伯李鴻章,即飭幹員辦差,佈置行轅,
(務期完美。)
(不料內廷又來了密函,由李鴻章展閱一周,忙召辦差的委員入內,叫他在行轅
(裡面,再佈置一個房間。)
(體制雖略遜一籌,裝飾須格外精雅,不得疏忽!委員不敢多問,只得小心辦理
(,一切鋪設,已覺妥當,方回轅稟報。)
(經李伯爺自去察視,到了正廳,系預備醇親王居住,他倒不過大略一瞧,便算
(了事。)
(轉入廂房,反留心檢點,那一件還嫌粗率,這一件更嫌簡慢。)
(委員暗暗驚訝,私自揣測,究竟是何人來此居住,要這般仔細挑剔?我亦不解
(。)
(但奉上司命令,不得不再行掉換。)
(過了數日,醇親王已到碼頭,當由李鴻章親去迎迓,辦差的委員,亦隨同前去
(,留心窺伺。)
(見李伯爺謁過醇親王後,即與醇親王旁邊的隨員,慇懃問話,很帶著謙恭樣子
(。)
(委員未曾認識,嗣聞李伯爺稱他總管,方曉得是赫赫有名的太監李蓮英。)
(從旁面寫入,比實敘還要厲害。)
(醇親王與李蓮英,一齊上岸,直抵行轅,由李鴻章送入,周旋一番。)
(又引李蓮英到廂房,滿口說是委屈,李蓮英左右一瞧,只淡淡的答了費心二字
(。)
(宿了兩宵,醇親王臨場校閱,李蓮英隨侍在後,當由李鴻章傳出軍令,飭海軍
(會操。)
(艦隊排檣而至,或分或合,或縱或橫,映入醇親王眼簾中,只覺得整齊錯落,
(如火如荼。)
(無異盲人。)
(閱畢,極力褒獎。)
(李鴻章只是撚鬚微笑。)
(這一笑恰有微意。)
(又過數天,醇親王與李蓮英,方辭別回京。)
(這次閱操,又糜費了許多銀兩,李蓮英處又須安置妥貼,一古腦兒在海軍裡報
(銷,連委員都是瞠目伸舌。)
(李蓮英回京後,威勢愈盛,宮中稱他九千歲。)
(御史朱一新,偏呆頭呆腦的奏了一本,內有「李蓮英隨醇親王閱兵,恐蹈唐朝
(監軍覆轍」等語。)
(慈禧後勃然震怒,立命降級,調補主事。)
(這旨下後,還有那個敢衝撞李蓮英?一班蠅營狗鑽的人物,總教鑽入李總管門
(路,不怕沒有官做。)
315**時間: 地點:
(轉眼間已是光緒十四年,光緒帝年已十八,大婚期屆,冊立皇后。)
(這皇后是誰家淑女?說將起來,又與慈禧後大有關係。)
(從前立同治皇后時,慈禧後的主張,原是屬意鳳秀的女兒。)
(旋由東太后決立年長,因把崇綺女為皇后,後來常與慈禧後反對,至死方休。
()
(這次光緒帝又要立後,慈禧後自然加意揀選。)
(她想胞弟桂祥,曾任副都統,生有一女,與光緒帝年紀相仿,遂與光緒帝指婚
(。)
316**時間: 地點:
(是年十月間,特降懿旨,立副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並選侍郎長敘兩
(女,備作妃嬪。)
(次年二月,光緒帝大婚,一切排場,與前代略同,小子若再敘述,筆意未免重
(複,不如概從簡略。)
(大婚禮畢,即封長敘長女那拉氏為瑾嬪,次女為珍嬪。)
(慈禧後即下諭撤簾。)
(歸政典禮,雖是照同治朝依樣舉行,總要另畫一個葫蘆,費點手續。)
(況慈禧後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踵事增華,自在意中。)
(歸政後連加太后徽號,於「慈禧端祐康頤昭豫莊誠」外,添了「壽恭欽獻」四
(字,湊成了十四個。)
(慈禧後喜溢眉宇,格外暢適。)
(又因中外無事,沒甚牽掛,遂率同李蓮英等,頤養園中,或是登山,或是游湖
(,或是聽戲,或是抹牌,有時隨作書畫,消遣光陰。)
(皇后本不善書,經慈禧太后指教,亦能了悟草法,得心應手。)
(後來能書擘窠大字,嘗自署齋名,叫作延春閣。)
(她本是慈禧後姪女,平時能得慈禧歡心,因此慈禧遊玩,常令皇后隨從。)
(慈禧後既有可意的內侍,又有如願的佳婦,左右侍奉,正是快樂得很。)
(忽由河道總督吳大澄,呈上奏折,乃是請尊醇親王稱號,善拍馬屁!內稱醇親
(王督辦海軍,功績卓著,且自為帝父,應予尊崇。)
(先引孟子「聖人人倫之至」的遺訓,後引史事,謂宋朝的濮議,王珪司馬光,
(與歐陽修所議不合,從前高宗純皇帝御批,以歐說為是。)
(又明朝的世宗,欲追尊生父興獻王帝號,群臣爭執,高宗御批,亦加駁斥。)
(應請皇太后特旨,加醇親王徽號,遂皇上孝敬之忱,塞薄海臣民之望云云。)
(奏上,太后即降旨如下)
(本日據吳大澄奏請飭議尊崇醇親王典禮一折,皇帝入繼文宗顯皇帝,寅承大統
(,醇親王弈譞,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餘年來,深宮派辦事宜,靡不殫竭心
(力,恪恭盡職。)
(每遇優加異數,皆再四涕泣懇辭。)
(前賞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
(非從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
(自光緒元年正月初八日,醇親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內稱歷代繼統之君,推崇
(本生父母者,以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為至當,慮皇帝親政後,僉壬幸進,
(援引治平嘉靖之說,肆其奸邪,豫具封章,請俟親政時,宣示天下,俾千秋萬
(載,勿再更張。)
(其披瀝之忱,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此深宮不能不嘉許感歎,勉從所請者
(也。)
(茲當歸政伊始,吳大澄果有此奏,若不將醇親王原奏,及時宣示,則後此邪說
(競進,妄希議禮梯榮,其患何堪設想?用特明白曉諭,並將醇親王原奏發抄,
(俾中外臣民,咸知我朝隆軌,超越古今,即賢王心事,亦從此可以共白。)
(嗣後鬫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覬覦乎?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越年,醇親王病歿。)
(未歿時,慈禧太后屢率光緒帝至醇邸問疾,因醇親王福晉,本是太后親妹子,
(醇親王又始終忠事太后,恭邸罷職,醇邸即續攬軍機,一切政務,隨時請太后
(指示,不敢獨斷獨行。)
(怪不得太后格外親信,格外優待。)
(臨歿,太后極為痛惜,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予諡曰賢。)
(喪葬一切,典禮特崇。)
(惟諭中有「不可過事奢侈,致傷王生時恭儉盛德」。)
(仍是防他僭越。)
(並令將醇邸分為二處,一處崇祀醇親王祖宗,一處為光緒帝發祥地點。)
(醇親王次子載澧襲爵,三子載洵,四子載濤,皆封公。)
(醇親王薨後,光緒帝雖然親政,凡事仍稟白慈宮,不敢專主。)
(慈禧太后亦嘗令皇后及李蓮英,暗中監察,免蹈同治覆轍。)
(光緒帝恰也養晦遵時,沒甚違忤。)
(自十五年至二十年,只有與英吉利、俄羅斯,稍有交涉。)
(英國為了哲孟雄,啟釁搆兵,哲孟雄在西藏南境,介居布丹,廓爾喀兩部中間
(,布、廓兩部,同為西藏藩屬。)
(廓、哲失和,英人嘗助哲敗廓,令哲王割讓大吉嶺,及附近印度的平原,作為
(己有,算是出兵的酬謝費。)
(嗣後屢有要索,哲人憤恨,竟將英人囚住。)
(英人遂發兵攻哲,哲王哪裡能抵擋英人?免不得肉袒牽羊,乞降大不列顛旗下
(。)
(引虎者終為虎噬,亞洲諸小國皆蹈此失。)
(英人得了哲孟雄,又把布丹亦收為屬部。)
(哲、布已失,西藏藩籬被撤,藏人震懼,日思規復,至哲部隆吐地方,設立卡
(房。)
(英人安肯干休?自然要與西藏為難,攻毀卡房,並據藏南要隘。)
(中國的駐藏大臣,向不中用,至是令幫辦大臣升泰赴任,與英國總理印度大臣
(蘭士丹,在印度孟加拉會議,定藏印條約八款,承認哲為英屬,勘定藏哲分界
(,才得和平了結。)
(後來復把藏南的亞東地方,開為商埠,許英人互市,這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
(奇。)
(至與俄國交涉的事情,係為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為新疆西南邊徼,在蔥嶺外面,北通浩罕安集延,為亞洲最高的陸地。
()
(亞洲大山,多自帕米爾發脈,中國曾建設卡倫,並據伊犁西境,遂迫中國將卡
(倫撤去,中國不允。)
(已而英人復降服阿富汗,嗾阿人逐中國卡倫兵,俄國以英人復來染指,忙出兵
(據帕米爾。)
(於是中俄英三國,皆有違言。)
(經中國出使大臣洪鈞、許竹筠,先後會議,結果是俄人得了大利,英人次之,
(中國最是吃虧,把帕米爾高原,盡行棄掉,只以蔥嶺為界,清政府因中國幅員
(,素號遼廓,割了一些兒荒徼,也沒有十分痛苦。)
(總教身家保住,管什麼邊疆荒地?到光緒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旬萬壽。)
(又是天大的喜事。)
(壽辰在十月十日。)
(正二月間,就飭王大臣預備祝嘏典禮,仿照康熙、乾隆時故例。)
(著各省將軍督撫,先期派員來京,慶祝聖母萬壽,一面飭內務府督率工役,自
(大內至頤和園,統要蓋搭燈棚,點綴景物,並要沿途建設經壇,由喇嘛僧帶領
(僧眾,唪誦壽生真經。)
(頤和園內,還要造大牌樓,作聖母萬壽紀念。)
(內務府因庫款支絀,授意內外大員,預送壽禮,大員們哪個不想巴結?彼此會
(議各捐俸銀二十五成,作了萬壽的送費,聊表微忱。)
(內中有個西安將軍榮祿,於俸銀二十五成外,更獻了許多金銀珍寶,頓時喜動
(慈顏,立召內用。)
(榮祿本太后功臣,熱河回蹕,全仗榮祿隨扈,為什麼外任西安,就了閒散的職
(任?原來榮祿扈駕回京,慈禧後記念大功,擢為內務府總管,宮廷得自由出入
(。)
(每有要事,慈禧後亦常與商量,同治帝賓天時,榮祿尚入直宮中,很邀寵眷。
()
(到了光緒六年,忽由光緒帝師傅翁同龢密白太后,劾榮祿濁亂宮禁的罪狀,慈
(禧後不信,暗中恰是加意偵查,果然事出有因。)
(這位有膽有識的榮大臣,竟在某妃房中,竭忠效力,確是有膽,確是有識。)
(被慈禧後親見親聞,當下怒氣勃發,立將榮祿驅逐出京,革去官職。)
(慈安崩後,慈禧後又記起榮祿,疑是慈安設計陷害,俾折臂助,但因榮祿犯罪
(太重,不欲驟然起用。)
(自是榮祿失官數年,嗣後不知榮祿如何運動,又超擢為西安將軍。)
(想來總是李總管的大力。)
(此番奉召入都,再任步軍統領,壽禮確是多送。)
(自然格外小心,格外勤謹。)
(預備祝壽期內,他亦著力幫忙。)
(慈禧太后復降恩旨,晉封瑾、珍二嬪為妃,此外貴人等,亦照例遞升。)
(宗室外藩王公,及中外文武大臣都馳恩覃封,官上加官,爵上晉爵,滿擬屆了
(壽期,做一場普天同慶的曠典。)
(誰料一到五月,朝鮮又闖起大禍,弄得中日開釁,陡起戰雲。)
(清軍連戰連敗,慈禧太后懊悵異常,不得不另降懿旨,罷除慶賀。)
(小子曾記當時有一上諭云:
( 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慶
(辰,率士臚歡,同深忭祝。)
(屆時皇帝,率中外臣工詣萬壽山行慶賀禮,自大內至頤和園,沿途蹕路所經,
(臣民報效,點綴景物,建設經壇。)
(予因康熙隆乾年間,歷屆盛典崇隆,垂為成憲,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
(能過為矯情,特允皇帝之請,在頤和園受賀。)
(詎意自六月後,倭人肇釁,侵予藩封,尋復毀我舟船,不得已興師致討。)
(刻下干戈未戢,徵調頻仍,兩國生靈,均罹鋒鏑。)
(每一念及,憫悼何窮?前因念士卒臨陣之苦,特頒內帑三百萬金,俾資飽騰。
()
(茲者慶辰將屆,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觀,受台萊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
(宮中舉行。)
(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朕仰承懿旨,孺懷實有未安,再三籲請,未蒙
(慈允。)
(敬維盛德所關,不敢不仰遵慈意,為此特諭!欽此。)
(一場盛舉,化作煙銷,日本太是無情,海軍真也不力。)
(屆壽辰時,只在園內排雲殿受賀,就算完結。)
(後人有宮詞一絕道:
( 別殿排雲進壽觥,慈懷日夕軫邊情。)
(諸州點景皆停罷,饋餉頻聞發大盈。)
(究竟中日何故開戰,且到下回續敘。)
(母后訓政,既非美事,亦非易事。)
(歷代有此成例,乃因主少國疑,不得已而出此耳。)
(然閻竇臨朝而常侍橫,武韋專政而奄豎興,鄭李恃寵而璫禍熾。)
(後妃專政,往往為中官所播弄,墮其術中而不之覺。)
(以慈禧太后之英明,而前有安得海,後有李蓮英。)
(李蓮英之擅權,較諸安得海,尤專且久。)
(頤和園之建築,李蓮英導之也,六旬萬壽之侈備典禮,何一非自李蓮英等,曲
(意逢迎,隱圖中飽耶?貴冑若醇親王,元老若李肅毅伯,猶且不敢忤李蓮英,
(遑論他人?故慈禧二次之訓政,幾與李蓮英訓政無異。)
(本回敘慈禧,實即敘李蓮英。)
(敘李蓮英,即不啻敘慈禧。)
(清朝二百數十年之國祚,斲喪於李總管一人之手,內監之禍烈矣哉!慈禧後殆
(猶可原焉。)
(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
317**時間: 地點:
(卻說朝鮮自迭遭亂事,國勢愈衰,國王李熙,又是個貪安圖逸的人,凡事都因
(循苟且,不願振作,因此日貧日弱,寇盜紛起,日本尤為垂涎,獨中國置若罔
(聞。)
(駐英法德俄使臣劉瑞芬,明察外事,思患預防,曾致書北洋大臣李鴻章,建了
(兩策:上策欲乘他內敝,收他全國,改為行省;次策應約同英美各國,公同保
(護,方足保全朝鮮。)
(結尾是朝鮮安全,東三省亦可無虞等語。)
(莫謂秦無人。)
(李鴻章亦以為然,將劉書上之總署,總署諸公,多是酒囊飯袋,醉生夢死,管
(甚麼朝鮮存亡。)
(應罵!鴻章孤掌難鳴,也只能得過且過。)
(光緒二十年,朝鮮國全羅道東阜縣,有東學黨起事,黨魁叫作崔時亨,自號緯
(大夫。)
(這東學黨徒,並不是留學東瀛,乃是剽竊佛老緒論,妄參己意,輾轉傳授。)
(國王因他妖言惑眾,出兵捕治。)
(崔時亨遂揭竿起事,連敗王兵,復從全羅道轉攻忠清道,聲勢非常厲害。)
(國王李熙,忙向中國告急,並咨照中國駐使。)
(看官!你道這駐使系是誰人?便是當年幫辦營務的袁世凱。)
(世凱接讀咨文,飛電北洋,當由北洋派遣提督葉志超,及總兵聶士成等赴援。
()
(李鴻章頗也精細,遵守天津條約,電告駐日欽使汪鳳藻,叫他知照日本。)
(日本真是厲害,不肯後人一著,派大島圭介率兵赴朝鮮。)
(兩國兵隊,先後出發,欽差袁世凱,聞葉提督已到牙山,隨即致書葉提督,請
(他出示曉諭,解散亂黨。)
(亂黨究係是烏合之眾,見了一紙文告,嚇得四散奔逃。)
(朝鮮失守的地方,不戰自復。)
(清軍擬即撤回,只日本兵,恰有進無退。)
(袁欽使照會大島圭介,仍援天津約文,謂彼此撤兵。)
(此次中日交涉,中國原未違約。)
(大島圭介含糊照復,暗中反添兵派將,陸續運到朝鮮,分守釜山仁川的要害。
()
(日本因兩番落後,故此次用著全力來。)
(袁欽使復電達北洋,請預防決裂,速籌戰備。)
(無如肅毅伯李鴻章,明知中日開釁,必須海戰,北洋海軍,雖然辦了好幾年,
(恰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戰,誰叫你把海軍經費,撥造頤和園。)
(因此復袁使電文,只要他據約力爭,並咨照總理衙門,與駐華的日使小村壽太
(郎,速即和平辦理。)
(總署王大臣,統是糊塗顢頇,尚說朝鮮是我藩屬,所以發兵平亂,日本不得干
(涉。)
(為了這語,又被日使藉口,他道是朝日兩國,有直接條約,中日兩國,為了朝
(鮮,亦曾訂有天津約章。)
(朝鮮明明自主國,不過他國度很小,未能自保,所以由我兩國共同保護,何得
(說我國不得干涉?據他的說話,很象理直氣壯。)
(總署王大臣,無可辯駁,反仗著自己餘威,要與日本開戰。)
(你上一折,我上一本,統說區區日本,無理如此,宜亟發海陸兩軍,聲罪致討
(。)
(光緒帝少年好勝,瞧了各大臣奏章,也銳意主戰,催促北洋大臣李鴻章,速剿
(倭寇。)
(統是自大的口脗。)
318**時間: 地點:
(此時這李伯爺,好象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楚。)
(復飛電駐日汪使,叫他詰問日本外部,何故違背天津專約,不肯撤兵?日外部
(又提出條件,是要與中國同心恊力,改革朝鮮內政。)
(又是個冠冕堂皇的題目。)
(汪使電復李鴻章,李鴻章尚是持重,不肯主戰,奈內外官員,不識外情,不是
(說李伯爺膽怯,就是說李伯爺面軟,連袁欽使世凱,也總道北洋海軍,可以一
(試,請命北洋,願即回國,決與日本開仗。)
(李鴻章尚未答復,日本兵已入朝鮮王宮,幽禁國王李熙,推大院君主持國柄,
(並宣告朝鮮獨立。)
(那時連翼翼小心的李伯爺,也只得開戰,召袁欽使回國。)
(朝旨又三令五申,派副都統豐伸阿,提督馬玉昆,總兵衛汝貴,左寶貴等,各
(帶大兵,由陸路進發。)
(日本用先發制人的手段,乘清軍尚未雲集,即進攻牙山的清軍。)
(葉軍門志超,恇弱無能,鎮日裡飲酒高臥,忽報日兵將來攻擊,連忙向北洋求
(救。)
(李鴻章聞警,還恐自己先行發兵,將來要被日本指摘,想了一計,向英商處租
(瞭高升輪船,載兵二營,出援牙山。)
(不意到了豐島,日本已暗伏軍艦,截住去路,連珠炮發,將高升輪船擊沉。)
(船內的兵士,統行漂沒。)
(可憐可憐!葉志超待了數日,不見援兵到來,正急得沒有擺佈,還是總兵聶士
(成,有些膽量,慷慨誓師,願決一戰。)
(忽由探馬來報日兵已到成歡,士成即持鞭請行,見志超面色如土,半晌才說了
(兩語道)
半 晌:老兄小心前去!兄弟當守……守住此地。
(言下已有逃意。)
(士成領命赴敵,不半日已到成歡,恰遇日兵整隊前來,士成即傳令開槍,兩下
(裡殺了一陣,只見煙霧迷天,彈丸蔽日。)
(約戰了兩個小時,日兵恰向後退去,士成追襲一程,方收隊紮營,即差兵弁往
(牙山報捷。)
(到的次晨,差去的兵弁,尚沒有回來,日本大隊又到。)
(這次日本兵,不似前次的怯戰,遙望過去,已是精銳得很。)
(士成倒也不怕,仍下令開營迎敵。)
(營門甫開,炮彈已到,聶軍連忙還擊,正在酣戰時候,差去的兵弁才到,報稱
(牙山已沒有大兵,聞葉軍門已退駐平壤去了。)
(這語一傳,兵心漸懈,日本兵又是漫山遍野,雜沓而來。)
(士成到此,未免心驚,料知支持不住,乃命部兵移前作後,嚴陣而退。)
(士成好算不弱。)
(日本兵恰不敢進逼,由士成退去。)
(士成回到牙山,果然不見一卒,長歎了數聲。)
(暗想部下只有數千兵馬,萬不能保守這地,與其孤軍死敵,不如全師早返,於
(是傳令退兵,齊回平壤,眼見得牙山要地,被日兵占去。)
(罪在葉志超,不在聶士成。)
(士成到了平壤,謁見葉志超,問他何故退兵?志超支吾了一會,士成又道)
志 超:成歡已敗日兵,軍門大人若果多留數天,牙山也可保得住。
(也未可必。)
志 超:老兄戰功,兄弟已經探聞,報告朝廷,現在遼東派來的人馬,已會集此處,總教
此處得勝,牙山雖失,還可無虞。
(士成也不敢多說,隨即退出。)
(志超仍然日坐營中,並沒有什麼舉動。)
(豐伸阿、馬玉昆、左寶貴、衛汝貴等,見了志超,無非說的應酬常套,也未聞
(商及機宜。)
(士成背地嗟歎,暗自灰心。)
(日兵聞清軍雲集平壤,倒也扎住牙山,一時不敢進發,葉志超樂得快活幾天。
()
(忽接到北京電報,令他節制各軍,拜為統帥。)
(聶士成擢為提督,將弁獲獎數十員,軍士得賞銀二萬兩。)
(志超喜出望外,設筵慶賀,置酒高會。)
(各路統領,少不得親自賀喜,熱鬧了好幾天。)
(但志超本非將才,驟升統帥,哪個去畏服他?所有號令一切,多半是陽奉陰違
(,連志超營內的將弁,也是逐隊四出,姦淫擄掠,無所不為。)
(朝鮮百姓,本是愛戴清朝,簞食壺漿,來迎王師,不料清兵都妄作妄行,反致
(朝民失望。)
(志超的意思,總教守住平壤,餘事都可不問,因此劃分守泛,令豐伸阿、馬玉
(昆、左寶貴、衛汝貴各將,駐紮平壤城四面。)
(看看中秋將近,日兵尚沒有消息,正擬大排筵席,宴賞良辰。)
(突聞哨卒來報,日將野津,已統兵來攻平壤,人馬很是不少。)
(志超大吃一驚,急傳豐伸阿、馬玉昆、左寶貴、衛汝貴,各將商議。)
志 超:日兵已要逼近,諸位可有退敵的計策麼?
(各將的資格,要算豐伸阿,他先開口答道)
半 晌:全憑統帥調度!
志 超:據兄弟看來,還是深溝高壘,不戰為妙。
(各將尚未見答,就中惱了左寶貴,向志超道)
寶 貴:現在的戰仗,不比從前刀槍時代,炮火很是厲害,斷非土石所能抵擋,不如趁日
本未逼近時,先行迎截,方為上計。
(葉志超臉色忽變,半晌才道)
半 晌:我意主守,老兄主戰,想老兄總有絕大勇力,可以退敵,不妨請老兄自便!
(陷死左寶貴,就在此數語內。)
寶 貴:統帥是節制各軍,卑鎮安敢自由進退?但是這次開戰,關係國家不少,卑鎮奉命
東來,早已誓死對敵,區區寸心,要求統帥原諒!
志 超:老兄曉得國家,難道兄弟不曉得國家麼?
(未曾開戰,先自爭論,焉得不敗?豐伸阿等見兩人鬧起意見,只得雙方勸解,
(談論了好一歇,並沒有什麼定議,外邊的警報,恰絡繹不絕。)
(寶貴勃然起座,對諸將道)
寶 貴:寶貴食君祿,盡君事,敵兵已到,只有與他死鬥的一法。若今日不戰,明日又不
戰,等到日兵抄過平壤,截我歸路,那時只好束手待斃了。諸公勉之!寶貴就此
告辭!
(已甘永訣!當即忿忿而出。)
(豐伸阿、馬玉昆亦別了志超,自回營中。)
(只衛汝貴少留片刻,與志超密談數語,不知是何妙計,大約總是預謀保身的秘
(訣。)
319**時間: 地點:
(且說左寶貴到了營中,遙聞炮聲隆隆,料知日兵已近,當命部下各兵,排齊隊
(伍,鳴角出營。)
(寶貴當先領陣,行不一里,已見火燄沖霄,日兵的炮彈,如雨點般打將過來。
()
(寶貴自然督軍還擊,砰砰訇訇,撲撲簌簌,互轟了大半天。)
(日兵煞是厲害,前敵殘缺,後隊補入,槍子射得越急,炮彈放得越猛。)
(左軍這邊前隊亦多傷亡,後隊的兵士,亦督令照補。)
(寶貴喝令一齊放槍,自己越小心督察,忽見後隊所持的軍械,多是手不應心,
(有的是放不出彈,有的是彈未放出,槍已炸破。)
(寶貴還道他是操練未精,手執快刀,斲了幾個,後來見兵士多是這般,他急從
(兵士手中奪過了槍,親自試放,用盡氣力,也不見彈子出來。)
(仔細一瞧,機關多已鏽損,不禁失)
不禁失:罷了罷了。
(看官!你道這種槍械,為何這般不中用?原來中國槍械,多從外國購來,北洋
(大臣李鴻章,聞德國槍炮最利,就向他工廠內訂購槍械若干,不想運來的槍械
(,一半是新,一半是舊。)
320**時間: 地點:
(當時只知檢點槍支,哪個去細心辨認?這番遇著大戰仗,便把購備的槍桿,陸
(續發出。)
(左軍前隊的兵士,乃是臨陣衝鋒的上選,所用槍械,時常試練,把廢窳的已經
(剔去,後隊的或系臨時招募,隨便給發槍械,因此上了戰仗,有此蹉跌。)
(部將請寶貴退兵,寶貴歎道)
寶 貴:本統領早知今日,所願多殺幾個敵人,就是一死也還值得。不料來了一個沒用的
統帥,又領了一種沒用的槍支,坐使敵軍猖獗,到了這個地步。
(道言未絕,突然飛到一彈,寶貴把頭一偏,正中在肩膀上。)
(日本兵又如潮湧上,衝動左軍陣勢。)
(寶貴尚忍痛支持,怎奈敵炮接連不斷,把左軍打倒無數。)
(寶貴身上,又著了數彈,口吐鮮血,暈倒地上。)
(可憐可憐!蛇無頭不行,兵無將自亂,霎時間全軍溃散,逃得一個不留。)
(這時候日本兵三路進攻,豐都統、馬提督也分頭抵截,豐伸阿本沒有能耐,略
(略交綏,便已卻退。)
(馬玉昆頗稱驍勇,督領部眾,鏖戰一回,只因槍械良窳不齊,打出去的槍彈,
(不及日本的厲害。)
(日本的槍子,一發能擊到百數步,中國的槍子,只有六七十步可擊,已是客主
(不敵。)
(況又有機關不靈,施放不利的弊病,哪裡能長久支持?憑你馬提督如何勇悍,
(也只得知難而退。)
(甫到平壤城,見城上已豎起白旗,好稱救命旗。)
(馬玉昆馳入城內,見葉統帥坐在廳上,身子兀自亂抖。)
(玉昆便問高豎白旗的緣故?志超)
志 超:左寶貴已經陣歿,衛汝貴已經走掉,閣下與豐公,聞又不能得利,偌大的平壤城
,如何能守得住?只好扯起白旗,免得全軍覆沒。
(玉昆見主帥如此怯戰,也是無法可想。)
(聶士成本隨著志超,守住平壤城,一再諫阻,終不見從,也是說不盡的憤悶。
()
(日本兵直薄城下,望見城上已豎白旗,守著萬國公法,停炮不攻。)
(志超恰趁這機會,夤夜傳令,靜悄悄的開了後門,率諸將遁還遼東。)
(這計恰用著了。)
(這諸路兵士,一半是奉軍,一半是淮軍,都經李鴻章訓練,日人頗憚他威名,
(到此始覺得清軍沒用,益放膽進攻。)
(據了平壤,又占了安州、定州,得機得勢,要渡過鴨綠江,來奪遼東了。)
(清朝的陸軍,已一敗塗地,統退出朝鮮境,還有黃海沿岸的海軍,懸著龍旗,
(隨風飄蕩,日本軍艦十一艘,駛出大同江,進迫黃海,清海軍提督丁汝昌,聞
(日艦到來,也只得列陣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