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 至 第一一〇

101**時間: 地點:
    (再說吳三桂留守雲南,本沒有什麼大事,可以安穩度日,他偏欲剪滅明宗,上
    (了一本奏章,這奏叫作「三患二難疏」。)
定 國:李定國、白文選等,托名擁戴,引著溃眾,肆擾邊境,患在門戶;土司易被煽惑
    ,偏地蠭起,患在肘腋;投誠將士,或繫念故明,邊聞有警,攜貳乘機,患在腠
    理;這便叫作三患。
    
    
102**時間: 地點:
古 人:滇中米糧騰踴,輸挽絡繹,在在需資,養兵難,安民亦難;這便叫作二難。
定 國:(總結是)當及時進剿,淨盡根株,方得一勞永逸。
    (等語。)
    (順治帝因中原混一,已存一厭世心,不欲再勞兵眾,清不欲除永歷,偏這三桂
    (硬要出頭,真正可殺!覽了此奏,猶在遲疑。)
    (朝上一班大臣,都贊成三桂議論,乃命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赴滇會剿。
    ()
    (愛星阿到滇後,與三桂進兵木邦,擒住白文選,直入緬境。)
    (一面傳諭緬酋,索獻桂王,一面飛報捷音。)
    (順治帝得此捷奏,料知大功告成,已在旦夕,悠然遠念,有心高蹈。)
    (只是宮中有位董鄂妃,乃是南中漢人,被虜北去,沒入宮內,順治帝見她身材
    (窈窕,秀外慧中,竟把她格外寵幸,封為貴妃。)
    (「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少年天子,未免多情,為此一縷絲牽
    (,未忍遽辭塵網。)
    (這老天偏要成全順治帝初志,竟降了二豎下來,陪著董妃左右,從此董妃日漸
    (瘦弱,一病不起,膏肓成痼,藥石無靈,可憐一朵嬌花,竟與流水同逝。)
    (順治帝十分悲痛,輟朝五日,特諭禮部,略稱)
略 稱:皇貴氏董鄂妃薨逝,奉聖母皇太后懿旨,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
    ,用特追封,加以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端敬皇后。
    (順治帝頗稱英武,只廢后寵妃兩大案,為一生缺憾。)
    (禮部奉旨,辦理喪葬事宜,自必格外從豐,無庸細說。)
    (這是順治十七年仲秋事。)
    (梧桐葉落,翡翠衾寒,轉眼間霜雪連天,益增忉怛。)
    (順治帝經此慘事,益看破世情,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只留重詔一紙,傳
    (出宮中。)
    (詔曰)
    (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良儲嗣,不可久虛。)
    (朕子玄曄,佟氏所生,八歲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制,
    (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臣。
    ()
    (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藎,保翊衝主,佐理政務,佈告中
    (外,咸使聞知。)
    (此詔一傳,各王大臣非常驚疑,都說昨日早朝,皇上康健如恒,怎麼今日會晏
    (起駕來?且遺詔上面,亦並沒有說起病源,正是奇怪得很。)
    (當下照例哭臨,輔政四大臣及信郡王鐸尼、大學士洪承疇等,奉了八齡的新主
    (,即帝位於太和殿,這便是皇三子玄曄嗣位。)
    (擬定年號叫康熙,次年改元,尊為清聖祖仁皇帝。)
    (後人有清涼山贊佛詩,相傳是詠清世祖事,其詩道)
    (雙成明靚影徘徊,玉作屏風璧作台。)
    (薤露雕殘千里草,清涼山下六龍來。)
    (詩中有雙成及千里草字樣,是暗指董鄂妃,清涼山是五台山上一峰,是暗指世
    (祖出家,小子也不能辨別真假,只好作為疑案。)
    (順治朝事已終,下回開篇,要說康熙朝了。)
    (翦滅明宗之策,屍之者洪承疇,成之者吳三桂。)
    (二人舊為明臣,何無香火情乃爾?清世祖頗稱知足,本欲留片土以存明祀,而
    (洪、吳二臣,先後慫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其初心固堪共諒也。)
    (厥後中原大定,敝履尊榮,借過眼之曇花,證前途之覺果,斯正所謂大解脫者
    (。)
    (明眼人瀏覽本章,應知所褒貶矣。)
    (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103**時間: 地點:
    (卻說康熙帝即位,由四位輔政大臣,盡心佐理,首擬肅清宮禁,將內官十三衙
    (門,盡行革去。)
    (什麼叫作十三衙門?即司禮監、尚方司、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尚衣監、
    (尚膳監、尚寶監、司設監、兵仗局、惜薪司、鐘鼓司、織染局便是。)
    (這十三衙門中,所用的都是太監,順治帝在日,曾立內十三衙門鐵牌,嚴禁太
    (監預政,只因衙門未撤,終不免鬼鬼祟祟,暗裡藏奸,康熙帝即位,就裁撤十
    (三衙門,宮廷內外,恭讀上諭,已自稱頌不置。)
    (清聖祖為一代令主,所以開場敘事即表明德政。)
    (到了元年三月,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愛星阿先書三桂,特標首惡。)
奏 稱:奉命征緬,兩路進兵,緬酋震懼,執偽永歷帝朱由榔獻軍前,滇局告平。
    (此奏一上,特降殊旨,進封三桂為親王,鎮守如故,命愛星阿即日班師。)
    (原來桂王寄居緬甸,本已困辱萬分。)
    (李定國時在景線,連上三十餘疏,迎駕往彼,都被緬人阻住。)
    (定國復出軍攻緬城,緬人固守不下,忽聞清兵亦來攻緬,只得引還景線。)
    (適緬酋巴哇喇達姆摩弒兄自立,欲借清朝的勢力,壓服緬人,遂陰使通款清兵
    (,願執獻桂王。)
    (三桂應允,限期索獻。)
    (緬酋遂發兵三千,圍住桂王住所,托名詛盟,令從官出飲咒水。)
    (馬吉翔先出,開了頭刀,李國泰作了吉翔第二,接連是走出一個,殺死一個,
    (共死四十二人。)
    (惟沐天波與將軍魏豹,格死緬人數名,自刎而亡。)
    (馬、李等死有餘辜,惟沐天波似覺可惜。)
    (桂王自知不免,含淚修書,遣人投遞清營,交與吳三桂,其辭非常沉痛,詳錄
    (如下)
    (將軍新朝之勛臣,亦舊朝之重鎮也。)
    (世膺爵秩,封藩外疆,烈皇帝之於將軍,可謂厚矣。)
    (國家不造,闖賊肆惡,覆我京城,滅我社稷,逼我先帝,戮我人民,將軍志興
    (楚國,飲泣秦庭,縞素誓師,提兵問罪,當日之初衷,固未泯也。)
    (奈何遂憑大國,狐假虎威,外施復仇之名,陰作新朝之佐?逆賊既誅,而南方
    (土宇,非復先朝有矣。)
    (諸臣不忍宗社之顛覆,迎立南陽,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北狩,隆武被弒
    (,僕於此時,幾不欲生,猶暇為社稷計乎?諸臣強之再三,謬承先緒,自是以
    (來,楚地失,粤東亡,驚竄流離,不可勝數。)
    (猶賴李定國迎我貴州,接我南安,自謂與人無患,與世無爭矣。)
    (而將軍忘君父之大德,圖開創之豐功,提師入滇,覆我巢穴,由是僕渡荒漠,
    (聊借緬人以固我圉,山遙水長,言笑誰歡,只益悲矣。)
    (既失山河,苟全微息,亦自息矣。)
    (乃將軍不避阻險,請命遠來,提數十萬之眾,窮追逆旅,何以視天下之不廣哉
    (?豈天覆地載之中,猶不容僕一人乎?抑封王賜爵之後,猶欲殲僕以徼功乎?
    (既毀我室,又取我子,讀鴟鴞之章,能不慘然心惻乎?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
    (不為僕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列祖列宗乎?即不念列祖列宗
    (,獨不念己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僕又何仇何怨於將軍也?
    (將軍自以為智,適成其愚,自以為厚,適成其薄,千載而下,史有傳,書有載
    (,當以將軍為何如也?僕今日兵衰力弱,煢煢之命,懸於將軍之手矣,如必欲
    (僕首領,則雖粉骨碎身,所不敢辭;若其轉禍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
    (,更非敢望,苟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於新朝,縱有億萬之眾,亦當付於將
    (軍矣。)
    (惟將軍命之!)
    (這封書信,若到別人手中,也要存點惻隱,為桂王顧恤三分,偏這忍心害理的
    (吳三桂,毫不動心,仍檄催緬酋速獻桂王。)
    (桂王方等三桂復書,忽見緬兵七、八十名,蜂擁而入,不問情由,把桂王連人
    (帶座,抬了就走。)
    (還有桂王眷屬二十五人,號哭相隨。)
    (桂王此時精神恍惚,由他抬著,經過了若干路程,滿望是荊蔓葛藤,無情一碧
    (。)
    (正是荊天棘地。)
    (到了緬都城外,見有大營數座,旗幟分懸,右首是平西大將軍字樣,左首是定
    (西大將軍字樣,緬兵從平西大將軍營內進去,放下桂王,出營自去。)
    (這裡自有營兵接住,桂王問此處是哪裡?營兵道)
桂 王:是清平西大將軍吳王爺大營。
桂 王:是否平西王吳三桂。
    (營兵應了一個「是」字,桂王歎了數聲。)
    (又見眷屬多蓬頭赤足,被緬兵押令入營,到桂王前,個個放聲大哭。)
    (營內走出一員部將,大喝道)
部 將:王爺出來,休得胡鬧!
    (狐假虎威。)
    (眷屬被他一嚇,噤住哭聲。)
    (少頃,一位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員,帶了數名護衛,緩步出來,對了桂王,一個
    (長揖。)
    (桂王見他頭戴寶石頂,身穿黃馬褂,早料著是大將軍模樣,恰故意問是誰人?
    (答稱)
桂 王:清平西王吳,……
    (說到吳字,停住。)
桂 王:你便是大明平西伯吳三桂麼?
    (偏要提出大明二字,桂王也算辣口。)
    (三桂聞得『大明』二字,好像天雷劈頂一般,頓時毛骨俱悚,不由的雙膝跪下
    (,顫聲道)
三 桂:是。
    (天良終自難泯。)
桂 王:好一個平西伯,果然能幹!可惜是忘本了。但事到如今,也不必說,朕正思北去
    ,一謁祖宗十二陵寢,你能替朕辦到,朕死亦瞑目了。
三 桂:(三桂仍顫聲道)是。
    (桂王命他起來。)
    (三桂即辭歸營內,對眾將道)
三 桂:我自從軍以來,大小經過數百戰,並沒有什麼恐懼,不意今日見這末代皇帝,偏
    令我跼蹐難安,真正不解,真正不解。
    (有何難解?隨令部將護著桂王及桂王家眷,簇擁前行,自己邀同愛星阿,拔營
    (歸滇。)
    (不幾日到了雲南省城,將桂王拘禁別室,與愛星阿商議處置桂王的法子。)
    (愛星阿擬獻俘北京,聽朝廷發落。)
三 桂:(吳三桂)倘中途被劫,奈何?據我愚見,不如奏請就地處決為是。
    (愛星阿係滿人,尚不欲死永曆,何物三桂,悍忍至此?愛星阿不便抗議,照三
    (桂意拜發奏折。)
    (到了四月十四日,奉了清聖祖諭旨)
三 桂:前明桂王朱由榔,恩免獻俘,著即傳旨賜死。欽此。
    (誌明月日,作為明宗絕滅一大紀念。)
    (三桂立即升帳,傳齊馬、步各軍,將桂王及眷屬二十餘人,都擁到篦子坡法場
    (,令即絞決。)
    (桂王也不多說。)
    (只有桂王儲嗣,年只十二齡,大罵三桂道)
桂 王:三桂黠賊!我朝何負於汝?我父子何仇於汝?乃竟置我死地。天道有知,必不令
    黠賊善終!
    (是日,天昏地暗,風霾交作,滇人無不悲悼,改喚篦子坡為迫死坡。)
    (福、唐、桂三藩事,至此結局。)
    (時李定國方聯結暹羅、古刺諸國,擬大舉攻緬,索還桂王,忽聞緬人已把桂王
    (獻與吳三桂,急引兵追截;途次,又聞桂王被弒,望北大哭,嘔血數升。)
    (兵士見主帥已病,請即退還。)
    (回到猛獵,病勢日重一日,臨危時,尚三呼永歷帝,悠然而逝。)
    (還算是他。)
    (定國已死,西陲無遺患,獨東南尚有張煌言、鄭成功。)
    (煌言隱居南田島,隨從只有數人,明知大勢已去,無能為力,只是忠心未泯,
    (還與台灣常通音問,屢促成功進兵。)
    (不料成功一病身亡,煌言聞訃大哭道)
成 功:延平一歿,還有何望?
    (從此深島屏居,謝絕一切,暇時或著書遣悶,借酒消愁。)
    
    
104**時間: 地點:
    (一日,方在門外閒眺山水,見有數人著了明裝,走到煌言面前,瞧了又瞧。)
成 功:(煌言方自驚詫,但聽來人道)君非張煌言先生麼?
    (煌言不便道出姓名,卻轉問來人。)
成 功:(來人道)我等皆故明遺民,因聞先生居此,特來拜謁。先生何必隱匿名姓,難
    道疑我等為奸細麼?
    (煌言便邀到窟穴,彼此各道姓字,無非是張三、李四一流人物。)
成 功:(坐談之頃,滿口思明,聲聲忠義,與煌言說得非常投機,並云)島口有來舟數
    號,舟中同志,約數百人,一成一旅,也可中興,請先生出去一會,訂定盟約,
    共圖恢復便是。
    (煌言熱心復明,便隨了來人,步至島口,果見口外泊船數艘,將要上船,舟中
    (突起數人,都是辮發的清兵,煌言始知中他詭計。)
    (清兵提起鐵索來縛煌言,煌言厲聲道)
桂 王:士可殺不可辱!
    (道言未絕,岸上引誘煌言的來人,即搖手阻住。)
    (當下偕煌言上船,乘著風勢,到了寧波,復由寧波轉達杭州,由清兵上岸,僱
    (了肩輿,抬煌言入署。)
    (巡撫趙廷臣下階迎接,請他上坐,便嘮嘮叨叨的勸他降清。)
山東巡:(煌言道)如公厚誼,非不足感,但煌言義不事清,有死無二。任他辯如秦、儀
    ,不能搖動方寸,還是早日就死,完我貞心。
    (廷臣見無可說,便從他志願,送出清波門,令他就義,把遺骸送入鳳凰山中。
    ()
    (迄今鳳凰山有張蒼水先生墓,就是煌言遺冢。)
    (這時候,鎮守閩地的耿繼茂,復與閩督李率泰,水師提督施瑯,借了荷蘭國夾
    (板船數艘,攻剋金、廈二島,複名思明州為廈門。)
    (鄭軍退保台灣,由成功子經據守台地,仍奉永歷正朔,效節海外。)
    (清廷將鄭芝龍正法,並其子鄭成恩、世恩、世蔭等,亦一律斬首。)
    (芝龍臨刑時,長歎道)
成 功:早知如此,何必投降。
    (悔已遲了。)
    (鄭經聞芝龍受刑,痛乃祖之被戮,悲厥考之無成,搶地呼天,枕戈飲血,可奈
    (逋地徒成孤立,銜石不足填波,只得遵晦養時,再作計較。)
    (那時八齡天子,坐享承平,歸馬放牛,修文偃武,太常紀績,頒世祿以報功,
    (勝國搜賢,予隆諡以表節。)
    (光陰荏苒,已是四年,天子大婚,冊內大臣噶布喇女何舍裡氏為皇后,龍鳳雙
    (輝,滿廷慶賀。)
    (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各上徽號,雖是照例應有的事情,免不得錦上添花,愈
    (加熱鬧。)
    (只范文程、洪承疇等一班勛臣,先後逝世,朝綱國計,統歸輔政四大臣管理。
    ()
    (這四大臣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資格最優,人品亦頗公正。)
    (遏必隆蘇克薩哈勛望較卑,凡事俱聽索尼主裁。)
    (獨這鼇拜隨征四方,自恃功高,橫行無忌,連索尼都不在眼中,他想把索尼諸
    (人,一一除掉,趁著皇帝衝幼,獨攬大權,因此暗中設法,先從蘇克薩哈下手
    (。)
    (蘇克薩哈系正白旗人,鼇拜乃鑲黃旗人,順治初年,睿親王多爾袞曾把鑲黃旗
    (應得地,給與正白旗,別給鑲黃旗右翼地,旗民安居樂業,已二十多年。)
    (鼇拜倡議,欲將原地各歸原旗,明明是借題生釁。)
    (宗人府會議照准,遂命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會同國史館大學士蘇納
    (海,經理易地事宜。)
俗 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安居樂業的旗民,無緣無故要他遷徙,不免要多費財力;況且原地易還,屯
    (莊亦須互換,彼此各有損失,各有困難,自然而然的怨恨起來。)
    (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等,俯順輿情,奏請停止,康熙帝召見四大臣,將原
    (奏交閱。)
康熙帝:(鼇拜怒道)蘇納海撥地遲誤,朱昌祚阻撓國事,統是目無君上,照例應一律處
    斬。
    (這是鼇拜自創的律例。)
康熙帝:(康熙帝問索尼等人道)卿等以為何如?
王大臣:(遏必隆連忙答道)應照輔臣鼇拜議。
康熙帝:(索尼亦隨即接口道)臣意也是如此。
    (口脗略有不同,然都是敲順風鑼。)
    (只蘇克薩哈俯首無言。)
康熙帝:(鼇拜怒目而視,恨不將蘇克薩哈吞入肚中,轉向康熙帝道)臣等所見皆同,請
    皇上發落!
    (康熙帝猶在遲疑,鼇拜即向御座前,檢出片紙,提起御用的硃筆,寫著:「蘇
    (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不遵上命,著即處斬」十七個大字,匆匆逕出。)
    (索尼等亦隨了出來。)
    (鼇拜就將矯旨付與刑部,刑部安敢怠慢,即提到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人
    (,出市曹,一概梟首。)
    (暗無天日。)
    (康熙帝見鼇拜這副情形,遂有意親政,陰令給事中張維赤等聯銜奏請。)
    (貝勒王大臣同聲贊成,獨鼇拜不發一詞。)
    (康熙帝又延了年月,直到康熙六年秋季,始御乾清門聽政。)
    (隔了數日,索尼病逝,鼇拜欲加專恣,蘇克薩哈恐不能免禍,遂呈上奏折,略
    (云)
    (臣以菲材,蒙先皇帝不次之擢,廁入輔臣之列,七載以來,毫無報稱,罪狀實
    (多。)
    (茲遇皇上躬親大政,伏祈令臣往守先皇帝陵寢,如線餘息,得以生全,則臣仰
    (報皇上豢育之恩,亦得稍盡。)
    (謹此奏聞。)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
    
    
105**時間: 地點:
    (卻說清康親王杰書等,既審問鼇拜,明白復奏,不日,由內閣傳下諭旨。)
    (其詞道)
    (鼇拜系勛舊大臣,受國厚恩,奉皇考遺詔,輔佐政務,理宜精白乃心,盡忠報
    (國。)
    (不意鼇拜結黨專權,紊亂國政,紛更成憲,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鼇拜欺藐
    (朕躬,恣意妄為。)
    (文武官員,欲令盡出其門。)
    (內外要路,俱伊之奸黨。)
    (班布爾善、穆裡瑪塞本得、阿思哈、噶褚哈訥莫、泰壁圖等,結為黨與,凡事
    (先於私家商定乃行;與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種種奸惡,難
    (以枚舉。)
    (朕久已悉知,但以鼇拜身系大臣,受累朝寵眷甚厚,猶望其改行從善,克保功
    (名以全始終。)
    (乃近觀其罪惡日多,上負皇考付托之重,暴虐肆行,致失天下之望。)
    (遏必隆知其惡,緘默不言,意在容身,亦負委任。)
    (朕以罪狀昭著,將其事款命諸王大臣公同究審,俱已得實,以其情罪重大,皆
    (擬正法。)
    (本當依議處分,但念鼇拜效力多年,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免
    (死,著革職籍沒,仍行拘禁。)
    (遏必隆無結黨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師職銜及後加公爵。)
    (班布爾善、穆裡瑪、阿思哈、噶褚哈塞本得、泰壁圖、訥謨,或系部院大臣,
    (或系左右侍衛,乃皆阿附權勢,結黨行私,表裡為奸,擅作威福,罪在不赦,
    (概令正法。)
    (其餘皆系微末之人,一時苟圖僥倖,朕不忍盡加誅戮,寬宥免死,從輕治罪。
    ()
    (至於內外文武官員,或有畏其權勢而倚附者,或有身圖幸進而依附者,本當察
    (處,姑從寬免。)
    (自後務須洗心滌慮,痛改前非,遵守法度,恪共職業,以期副朕整飭紀綱、愛
    (養百姓之至意。)
    (欽此。)
    (刑部奉到諭旨,即遵照辦理,自是文武百官,方曉得康熙帝英明,不敢肆無忌
    (憚。)
    (這事傳到外省,別人倒還不甚介意,只有那兩朝柱石功高望重的吳三桂,偏覺
    (心中不安起來。)
    (事有湊巧,廣東鎮守平南王尚可喜,因其子之信酗酒暴虐,不服父訓,恐怕弄
    (出大禍,遂用了食客金光計,奏請歸老遼東,留子鎮粤,他的意思,無非望皇
    (上召還,得以面陳一切,免致延累。)
    (適值康熙帝除了鼇拜,痛恨權臣,見了此奏,即令吏部議復。)
    (吏部堂官,早窺透康熙的意思,議定藩王現存,兒子不得承襲,尚可喜既請歸
    (老,不如撤藩回籍等語。)
    (康熙帝遂照議下逾。)
    (吳三桂在雲南,日日探聽朝廷消息,他的兒子吳應熊曾招為駙馬,在京供職,
    (所有國事,朝夕飛報。)
    (尚可喜還未接諭,吳三桂早已聞知,當下寫了密函,寄到福建。)
    
    
106**時間: 地點:
    (此時靖南王耿繼茂已死,由其子靖忠襲封,仍鎮守福建地方,得了三桂密書,
    (就照書中行事,上了折子,奏請撤兵。)
    (折奏到了北京,吳三桂奏折亦到,大致與靖忠相同。)
    (如此恭順,殊出意料。)
    (及看到後文,始知吳、耿命意。)
    (康熙帝召集廷臣會議,各大員多膽小如鼷,主張勿撤;又命議政王及各貝勒議
    (決,也是模稜兩可。)
康熙帝:朕閱前史,藩鎮久握重兵,總不免闖出禍來,朕意還是早撤。況吳三桂子應熊,
    耿精忠弟昭忠、聚忠等,都在京師供職,趁此撤藩,彼等投鼠忌器,尚不至有變
    動。
    (獨具見解。)
    (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聽到此語,就隨聲附和起來
    (,不是說聖意高深,就是說聖明燭照。)
    (極力諂媚。)
    (康熙帝遂准奏撤藩,差了侍郎哲爾旨,學士博達禮往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往
    (廣東,吏部左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
    (三桂聞了此信,大吃一驚,暗想道)
三 桂:我去奏請撤藩,乃是客氣說話,不料他竟當起真來。
    (遂密與部下夏國相馬寶計議。)
馬 寶:這乃調虎離山之計,王爺若願棄甲歸田,也不必說,否則當速謀自立,毋再遲疑
    。
夏國相:馬公之言甚是。但現在且練兵要緊,等待朝使一到,激動軍心,便好行事。
    (一吹一唱,吳氏香火,要被他斷送了。)
    (三桂便於次日升帳,傳齊藩標各將,往校場操演。)
    (各部將遵著號令,不敢懈怠。)
    (以後日日如此,除夏國相、馬寶及三桂兩婿郭壯圖、胡國柱外,統是莫明其妙
    (。)
    
    
107**時間: 地點:
    (一日,傳報欽使到來,三桂照常接詔,一面留心腹部員款待兩使,一面部署士
    (卒,檢點庫款,宛似辦理交卸的樣子。)
    (整頓已畢,便召眾將士齊到府堂,令家人抬出許多箱籠,開了箱蓋,搬出金銀
    (珠寶,紬緞衣服各類,擺列案前,隨向將士說道)
眾將士:諸位隨本藩數十年,南征北討,經過無數辛苦,現今大局漸平,方想與諸位同亨
    安樂,不期朝廷來了兩使,叫本藩移鎮山海關,此去未知凶吉,看來是要與諸位
    長別了。
    (並不要他就死,如何說是長別?眾將士)
眾將士:某等隨王爺出生入死,始有今日,不知朝廷何故下旨撤藩?
三 桂:朝旨也不便揣測,大約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本藩深悔當年失策
    ,輔清滅明,今日奉旨戍邊,不知死所,這也是本藩自作自受。確是自作自受。
    只可憐我許多老弟兄,汗馬功勞,一旦化為烏有。
三 桂:(說到此處,恰裝出一種悽惶的形狀;並把手指向案前道)這是本藩歷年積蓄,
    今日與諸位長別,各應分取一點,留個紀念。他日本藩或有不測,諸位見了此種
    什物,就如見了本藩。罷罷罷,請諸位上來,由我分給!
眾將士:(眾將士都下淚道)某等受王爺厚恩,願生死相隨,不敢再受賞賜。
    (三桂見眾將士已被煽動,隨即)
隨 即:欽使已限定行期,不日即當起程,諸位還要這般謙遜,反使本藩越加不安。
    (眾將士方欲再辭,忽從大眾中閃出兩人,抗聲道)
眾將士:什麼欽使不欽使?我等只知有王爺,不知有欽使。王爺若不願移鎮,難道欽使可
    強逼麼?
    (三桂視之,乃是馬寶、夏國相,卻假作怒容道)
三 桂:欽使奉聖旨前來,統宜格外恭敬,你兩人如何說出這等言語,真是瞎鬧!
    (馬寶、夏國相)
夏國相:清朝的天下,沒有王爺,哪裡能夠到手?這語是極。今日他已非常快樂,反使王
    爺跋涉東西,再嘗苦味,這明明是不知報德。王爺願受清命,某等恰心中不服!
三 桂:休得亂言!俗語說道:『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只我前半生是明朝臣子,為了
    闖賊作亂,借兵清朝,報了君父大仇。你尚知有君父麼?本藩因清朝頗有義氣,
    故爾歸清,至永歷帝到雲南時,本藩也有意保全,無如清廷硬要他死,不能違拗
    ,只得令他全屍而亡,虧他飾詞。把他好好安葬。現在遠徙關外,應向永歷帝陵
    前祭奠一回,算作告別,諸位可願隨去麼?
    (眾將士個個答應。)
    (三桂入內更衣,少頃,即出。)
    (眾將士見他蟒袍玉帶,竟渾身換了明朝打扮,所謂反覆小人。)
    (又都驚異起來。)
    (三桂令家人扛了牛羊三牲,帶同將士,到永歷帝墳前酬酒獻爵,伏地大哭。)
    (這副急淚,如何預備?眾將士見他哭得悲傷,也一齊下淚,正在悲切之際,不
    (料兩欽差又遣使催行。)
    (三桂背後躍出胡國柱,拔了佩刀,把來人砍翻。)
三 桂:(三桂大哭道)你如何這般鹵莽?叫我如何見欽使?軍士快與我捆了國柱,到欽
    使前請罪!
    (眾將士呆立不動,三桂催令速捆。)
馬 寶:(馬寶上前道)王爺如要捆國柱,不如將某等一齊捆去。
三 桂:你們如此刁難,難道欽使不要動氣麼?
馬 寶:兩個京差,怕他什麼!
三 桂:欽使不怕,還有撫台,你可怕麼?
胡國柱:不怕不怕,我就去殺他!
眾將士:我等同去!
    (三桂連忙攔阻,只攔得一半,一半隨著國柱忿忿前去。)
    (不消多少工夫,胡國柱提著血淋淋的人頭,向地下一擲。)
    (三桂拾起一看,正是巡撫朱國治的首級,復慟哭道)
三 桂:朱中丞!朱中丞!本藩並不要害你,九泉之下,休怨本藩!
    (分明叫國柱去殺朱撫,還說不要害他,哪個相信?復對眾將士道)
山東巡:你等無法無天,叫我如何辦理?
眾將士:(眾將士同聲道)請王爺做了主子,殺往北京便了。
    (滿盤做作,都為這兩句說話。)
三 桂:(三桂收淚道)當真麼?當真可做此事麼?
眾將士:王爺系明朝舊臣,復明滅清,乃堂堂正正的事情,如何不可?
    (此語乃三桂所厭聞。)
三 桂:北兵到來,奈何?
眾將士:火來水淹,將來兵擋,有什麼害怕?
三 桂:你等陷我至此,肯為我盡力麼?
眾將士:(大家統大呼道)願盡死力!
    (這一聲,彷彿象雷聲一般,震驚百里。)
    (三桂率兵回府,急命手下將哲博兩欽差捉住,拘禁獄中,寫了旗幟,豎起府前
    (。)
    (旗上寫的是「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吳」十一字。)
    (一面趕撰檄文,其文道)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旋寇
    (京師,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痛矣東宮定藩之顛跌。)
    (文武瓦解,六宮紛亂,宗廟邱墟,生靈塗炭,臣民側目,莫敢誰何,普天之下
    (,竟無仗義興師。)
    (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血有乾,心痛無聲。)
    (不得已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遁逃,誓必親擒
    (賊帥,斬首以謝先帝之靈,復不共戴天之仇。)
    (幸而渠魁授首,方欲擇立嗣君,更承宗社,不意狡虜再逆天背盟,乘我內虛,
    (雄踞燕京,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追悔無及。)
    (將欲反戈北逐,適值先皇太子幼孩,故隱忍未敢輕舉,避居窮壤,艱晦待時,
    (蓋三十年矣。)
    (彼夷君無道,奸邪高位,道義之士,悉處下僚,斗筲之輩,咸居顯爵。)
    (君昏臣暗,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嶽崩裂,地怒於下。)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聽人之日也。)
    (爰率文武共謀義舉,卜甲寅正月元旦,推奉三太子,水陸兵並發,各宜懍遵誥
    (誡!)
    (上首署銜,就是大旗上面的十一字,只是檄文中有推奉三太子一語,他是憑空
    (捏造,說是崇禎帝三太子,留在周皇親家,當迎他為主,自己權稱元帥以便號
    (召。)
    (遂以甲寅年為周元年,甲寅年乃康熙十三年。)
    (令軍民蓄髮易服,改張白幟,擇日祭旗出兵。)
    (三桂處置已畢,時已夜深,退入內寢,甫抵寢門,忽一婦人號啕前來,扯住三
    (桂袍袖道)
三 桂:你要殺我兒子了。
    (三桂一看,乃是繼室張氏。)
    (原來三桂元配,被李闖所殺,三桂即繼配張氏為妻,應熊即張氏所出。)
    (後來重得陳圓圓,不甚寵愛繼室。)
三 桂:(三桂瞋目道)死一兒子何妨,叫我不死便好。
    (君父尚且不管,管什么兒子?把袖一扯,摔倒張氏,張氏放聲大哭。)
    (這時陳圓圓早到雲南,正在內室,聞得門外吵鬧,急移步出來,兩面勸解,一
    (面扶起張氏,勸慰一番,令侍女送回正寢,一面迎三桂入臥室,問明原委。)
    (三桂將當日情形,敘述一遍,圓圓俯首長歎。)
三 桂:愛妃亦以此舉為未然否?
圓 圓:妾自出世以來,起初遭家不造,鬻為歌伎,輾轉流離,得侍王爺。每憶當年留住
    京師,為寇所掠,心中尚時常震恐,到了今日,安榮已極。妾聞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長此奢華,恐遭天忌,願王爺賜一淨室,俾妾茹素修齋,得終天年,實為
    萬幸!
三 桂:我正思創立帝業,冊你為後,你卻欲淨室修齋,令我不解。
圓 圓:自古到今,都為了爭帝爭王,擾得人民不寧,實在是做了皇帝,一日萬幾,也是
    沒甚趣味。妾少年時,自顧姿容,亦頗不陋,常有非分的妄想,目今身為王妃,
    安享榮華,反覺塵俗難耐。為王爺計,倒不如自卸兵權,偕隱林下,做個范大夫
    泛舟五湖,寧不快樂?何苦爭城奪地,再費心力,再擾生靈?
    (陳圓圓頗已瞭解,可惜三桂不醒。)
    (三桂默然不答。)
    (圓圓復再三相勸,怎奈三桂已勢成騎虎,不能再下,喟然道)
圓 圓: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為此一念,誤盡人心。)
    (圓圓知無可挽回,便於次晨起來,向三桂前求一僻室靜居。)
    (三桂此時心亂如麻,便即應允。)
    (當下圓圓即出遊城外,見城北一帶地方空敞,枕水倚山,中間有一沐氏廢園,
    (甚為幽雅,便入園佈置,令奴僕等就地整刷,作為淨修的居室。)
    (一住數年,三桂也不去纏擾,別選美人,充了下陳。)
    (圓圓畢竟有福,到三桂將敗時,一病身逝,三桂命葬在商山寺旁。)
    (絕代尤物,倒安安穩穩的與世長辭了。)
    (這也不在話下,單說三桂既叛了清朝,號召遠近,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
    (深,雲南提督張國柱,亦起兵相應。)
    (獨雲貴總督甘文焜,得了此信,倉猝出貴陽府,帶了一子及十餘從騎,兼程趕
    (至鎮遠,調兵守城。)
    (偏這兵士不從號令,反把甘文焜圍住。)
    (文焜先將兒子殺死,然後自刎。)
    (兵部郎中黨務禮,戶部員外郎薩穆哈,正在貴州辦差,迎接三桂眷屬至京,一
    (聞警信,嚇得魂不附體,忙坐上快馬,疾忙加鞭,星夜趲行,一口氣跑到北京
    (,下了馬,闖入午內。)
    (守門侍衛,攔阻不住。)
    (他二人直到殿下,大聲)
大 致:不好了!不好了!吳三桂反!
    (說到反字,已神昏氣厥,撲倒階前。)
    (適值早朝未罷,殿上百官下階俯視,回奏是黨務禮、薩穆哈二人,康熙帝即命
    (侍衛將二人抹入。)
    (二人尚是神昏顛倒,歇了半晌,方漸漸醒轉,開眼一看,乃在殿上。)
    (這二人官微職卑,從沒有上殿啟奏的故例,到了此時,悚惶萬狀,急忙跪伏丹
    (墀,口稱)
二 人:奴才萬死,奴才萬死。
    (康熙帝傳旨,叫他們據實奏來!二人把三桂造反,撫臣朱國治,督臣甘文焜被
    (殺事,詳奏一遍。)
康熙帝:(復稱)奴才晝夜疾馳,一路到京,已十二日,只望奏瀆天聽,不意神魂不定,
    闖入殿前,自知謬戾,求皇上處重!
康熙帝:爾等聞警馳報,星夜前來,倒也忠實可嘉。只是欠鎮定一點,以致如此。朕特赦
    爾罪,下次須謹飭方好!
    (兩人忙謝恩趨出。)
康熙帝:(康熙帝問王大臣道)這事應如何辦理?
索額圖:(大學士索額圖)奴才前日曾慮撤藩太速,致生急變,現在事已如此,只好安撫
    三桂,令世守雲南,當可了事。
康熙帝:三桂已反,難道尚肯聽命麼?
索額圖:三桂若不肯聽命,請將主張撤藩的人,從重治罪,這也是釜底抽薪的一法。
    (米思翰、明珠、莫洛三人,亦在殿上,聽到治罪一語,不覺面如土色。)
    (既要諂媚,何必畏縮?康熙帝)
康熙帝:胡說!徙藩是朕的本意,難道朕先自己治罪,謝這叛賊?
    (索額圖連忙跪伏,自稱不知忌諱,該死該死。)
    (康熙帝叱退索額圖,立命兵部尚書明珠,在殿前恭錄上諭,命都統巴爾布,率
    (滿洲精騎三千,由荊州馳守常德,都統珠滿率兵三千,由武昌馳守岳州,都督
    (尼雅翰、赫葉席布根、特穆占、修國瑤等,分馳西安、漢中、安慶、兗州、鄖
    (陽、汝寧、南昌諸要地,聽候調遣。)
    (寫到此處,外面又遞到湖廣總督蔡毓榮,加緊急報,也是奏聞雲南變事。)
康熙帝:(康熙帝旁顧順承郡王勒爾錦道)勞你一行,就封你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統師前
    敵!
    (勒爾錦遵旨謝恩。)
康熙帝:(又顧莫洛道)命你為經略大臣,督理陝西軍務!
    (莫洛亦遵旨謝恩。)
    (康熙帝復命明珠,錄寫三桂罪狀,削除官爵,宣佈中外;並令錦衣衛拿逮額駙
    (吳應熊下獄。)
    (明珠恭錄聖旨畢,即奏)
隨 即:閩、粤兩藩,如何處置,應乞聖旨明示!
康熙帝:暫令勿撤可好麼?
    (明珠奉命續錄,隨即退朝。)
    (自是羽檄飛馳,勁旅四出,周太尉發兵泗上,乘傳前來,裴節度進搗蔡州,輕
    (車夜至,這一場有分教)
    (蕩蕩中原開殺運,隆隆方鎮挫強權。)
    (欲知戰事如何,請諸君續看下回。)
    (自古藩鎮,鮮有不生變者。)
    (撤亦反,不撤亦反;與其遲撤而養旤益深,不若早撤而除患較易。)
    (清聖祖力主撤藩,正英斷有為之主。)
    (洎乎倉卒告警,舉朝震動,聖祖獨從容遣將,鎮定如恒,且不允索額圖之請,
    (自損主威,聖祖誠可謂大過人者。)
    (或謂滿漢相猜,由聖祖始,不知滿人入關,漢人實為之倀,罪在漢人,不在滿
    (人。)
    (吳三桂為漢賊之魁,天道有知,斷不令其長享安榮也。)
    (本回敘三桂狡詐,及聖祖英明,非頌聖祖,實病三桂,插入陳圓圓一段,尤足
    (令三桂愧死。)
    (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108**時間: 地點:
    (卻說吳三桂既據了雲貴,遂遣部將王屏藩攻四川,馬寶等自貴州出湖南,陷了
    (沅州。)
    (三桂聞湖南得勝,復令夏國相、張國柱等,引兵繼進。)
    (湖南守將,已十多年不見兵革,弓馬戰陣,統已生疏,此番遇著吳軍,個個望
    (風奔竄。)
    (吳軍直逼長沙,巡撫盧震,即調提督桑額入援,誰知桑額早已逃去。)
    (盧震倉皇無措,也只得棄了長沙,奔往他方。)
    (清都統巴爾布、珠滿等,奉命出師,行至途次,聞報吳軍已得長沙,驚慌得了
    (不得,遂扎住營寨,逗留不進。)
    (滿員多是沒用。)
    (於是常德、岳州、衡州、澧州一帶,先後失陷,四川巡撫羅森,因王屏藩攻入
    (境內,急就近向湖廣乞救,尋聞湖南已經失守,清兵不敢前進,他暗想吳軍勢
    (大,清兵不能救湖南,哪裡能救四川?遂召提督鄭蛟麟,總兵譚洪、吳之茂等
    (商議。)
    (鄭蛟麟已受三桂密札,方想動手,到了巡撫署內,遂慫慂降吳,羅森正中下懷
    (,命通款吳軍,聯絡王屏藩,背叛清朝。)
    (眼見得四川全省,又為三桂所有了。)
    (耿精忠鎮守福建,本與三桂通同一氣,至是聞三桂已得湘、蜀,欲起兵遙應,
    (是時福建總督范承謨,系三朝元老文程之子,與精忠誼關親戚,精忠也管不得
    (許多,把他拘禁起來;易了漢裝,三路出兵,派總兵曾養性出東路,攻打浙江
    (省內的溫州、台州,白顯忠出西路,攻打江西省內的廣信、建昌、饒州,又令
    (都統馬九玉出中路,攻打浙江省內的金華、衢州。)
    (滇、閩、粤三藩中,已是兩路構變,獨尚可喜始終事清,毫無叛志。)
    (三桂通書招誘可喜,可喜將來使拘住,把來書呈奏清廷。)
    (三桂聞使人被拘,大怒,急密函致耿精忠,令攻擊廣東。)
    (精忠遂勾通潮州總兵劉進忠,差他進兵圖粤,復約台灣鄭經,夾攻粤海。)
    (中原大震,各地告急本章,象雪片般傳達清廷。)
    (康熙帝復令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出助順承郡王勒爾錦,由鄂攻湘,貝
    (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出助經略大臣莫洛,由陝攻蜀,這兩路是恊攻吳三桂。
    ()
    (又命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出師江西,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貝
    (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出師浙江,這兩路是攻耿精忠。)
    (另授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鎮守江南。)
    (這一路是策應四路。)
    (詔旨甫下,忽報廣西將軍孫延齡戕殺巡撫,降順三桂,康熙帝歎氣道)
康熙帝:不料孫延齡也是這般。
    (原來延齡系故定南王孔有德女婿,有德殉難廣西,閤門死事,僅遺一女,名四
    (貞,留養宮中,視郡主食俸,及長,嫁與延齡為妻。)
    (夫以妻貴,因命他鎮守廣西,管轄南藩,祿位與滇、閩、粤三王,相去無幾。
    ()
    (只是這位孔郡主,仗著自己勢力,常要挾制延齡,延齡屢與他反目。)
    (三桂起事,密使相招,延齡想背了清朝,免受閨房壓制,為了河東獅,甘從滇
    (南狼,延齡殊不值得。)
    (因此降順三桂。)
    (康熙帝還道是待他厚恩,無端背義,誰知他卻是為厚恩所迫,生了異心。)
    (閒文少表,單說康熙帝聞延齡附逆,急封尚可喜為親王,授可喜子之孝為平南
    (大將軍,之信為討寇將軍,會同廣西總督金光祖,進討延齡。)
    (四面八方,派遣停當,滿望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不料湖南、四川、江西、浙
    (江、廣西諸省,還沒有克復消息,陝西的警報,又紛達北京了。)
    (先是清經略大臣莫洛入陝西境,提督王輔臣,總兵王懷忠,先去迎接。)
    (莫洛自以為身任經略,節制全省,要擺點威風出來,鎮壓軍心,見了王輔臣、
    (王杯忠兩人,並不用好言撫慰,反責他觀望遷延,不即赴敵。)
    (速死之兆。)
    (輔臣等怏怏退出。)
    (莫洛到了西安,西安將軍瓦爾喀與莫洛同是滿人,兩下會敘,頗覺親熱。)
    (莫洛發議,欲把提督以下,盡易滿員,還虧瓦爾喀諫阻,說是「用兵之際,難
    (易生手」。)
    (因此輔臣、懷忠,官職如舊,但心中已未免懷恨了。)
    (莫洛令瓦爾喀出師漢中,自己留守西安。)
    (瓦爾喀帶了輔臣、懷忠,兼程前進,到漢中,尚無敵蹤,遂一路進至保寧。)
    (忽有探馬來報,敵將王屏藩已出略陽,分扼棧道了。)
    (瓦爾喀大驚,與王輔臣等商議行止。)
輔 臣:略陽一斷,水運阻塞,棧道一斷,陸運阻絕。我軍無餉可運,不戰亦困,看來只
    好急退廣元,向經略處催餉,免致意外疏虞。
    (瓦爾喀依了輔臣的計議,退至廣元駐紮,遣人到西安催餉。)
    (西安餉道亦斷,哪裡還發得出?分明是鋪臣狡謀。)
    (待了月餘,毫無音響。)
    (軍中你言我語,互相怨望。)
    (瓦爾喀令王懷忠出去勸諭,兵士反嘩噪起來,都說沒有糧餉,如何打仗?懷忠
    (制服不住,只得回稟瓦爾喀。)
    (又令王輔臣出帳撫慰,輔臣甫出帳外,外面頓時大鬧,喧聲四起,嚇得瓦爾喀
    (驚魂不定,身子都發抖起來。)
    (幸王懷忠猶有良心,一手扯住瓦爾喀,從帳後逃走。)
    (還是保全官職的好處。)
    (外面的兵士,隨輔臣入帳,見瓦爾喀不知去向,也不喧嘩了。)
    (顯見是輔臣授意。)
輔 臣:(輔臣向兵士道)將軍已逃,將來劾奏一本,我等都要受罪,奈何?
兵 士:聞得平西王優禮將士,到處傳檄,現在不如前去通款,免得受死。
輔 臣:汝等既有此心,我可為汝等成全。吾初意欲事一而終,今事已至此,只得與汝等
    共生死了。
    (道言未絕,帳外遞進驛報,乃是莫經略出發西安,將到寧羌州。)
輔 臣:莫洛前來,如何是好?
兵 士:大家上前抵禦,殺死這混帳經略,便可了事。
輔 臣:既如此,快隨我前行。
    (兵士都踴躍願從,星夜趕到寧羌,分頭埋伏;又在大路中立了虛營,豎著大清
    (旗幟,專等莫洛到來。)
    (莫洛因清廷屢次催戰,又遣貝子洞鄂來陝,他想洞鄂一到,我若仍在西安,顯
    (是逗遛不進,沒奈何帶兵出城,一步懶一步,一日緩一日。)
    (輔臣等得不耐煩,著人催逼,只說是)
輔 臣:保寧兵變,急求援應。
    (莫洛方催兵趲程。)
    
    
109**時間: 地點:
    (這日正到寧羌,已近日暮,寧羌四面皆山,逕路崎嶇,樹木叢雜。)
    (莫洛上岡瞭望,見山下有清營駐紮,料是輔臣遣來接應,忙令部隊向前接進。
    ()
    (猛聽得一聲號炮,伏兵四起,箭彈齊發,統向莫洛軍中射來。)
    (莫洛茫無頭緒,只是率兵前進。)
    (不向後退,偏望前進,想是責人觀望,所以如此。)
    (他想過了此地,便好與輔臣合軍,就使傷折幾個人馬,也沒甚要緊。)
    (原來為此。)
    (行出山口,巧遇輔臣前來,莫洛大喜,不防一彈射中咽喉,翻身落馬。)
    (死得爽快。)
    (輔臣殺了莫洛,便大叫道)
便 是:降者免死!
    (莫洛部兵,見無路可逃,只得投降。)
    (貝子洞鄂,方到西安,適瓦爾喀逃回,已知保寧兵變;旋又聞莫洛被戕,哪裡
    (還敢出來?都是一班飯桶。)
    (忙飭八百里加緊驛報,飛遞入京。)
    (輔臣即與王屏藩會合,乘勢攻陷各郡。)
    (三桂聞陝南得手,發銀二十萬,犒賞輔臣部下,命與王屏藩分擾秦隴,自率大
    (兵出發雲南,赴常澧督戰。)
    (臨行時,其妻張氏復要向三桂索還兒子,三桂乃放出哲、博二欽使,浼他回京
    (復奏,願與清廷議和,清廷如肯裂土分封,不殺應熊,當即罷兵。)
    (哲、博二使唯唯連聲,回京去訖。)
    (算是明哲保身。)
    (三桂又通使西藏,請達賴喇嘛代為奏陳,大約不外息事罷兵數語。)
    (康熙帝連接警報,也焦灼萬分;又因哲、博二使復奏,及達賴喇嘛疏陳,越加
    (忐忑不定,復開軍士會議。)
    
    
110**時間: 地點:
    (此時明珠已升任恊辦大學士,上前奏道)
明 珠:三桂不除,朝廷斷沒有安枕日子,乞皇上始終用兵,勿為搖動。
康熙帝:朕意亦是如此,可惜各路將士,都不肯用力。
明 珠:各路將士,受了國恩,亦未必個個無良;但將士固應效勞,軍械亦貴精利,奴才
    聞得西洋人南懷仁,善造火炮,比我國紅衣大炮厲害得多,並且非常輕便,可以
    越山渡水。若令他多制此炮,運到軍前,不怕三桂不敗。
康熙帝:南懷仁麼?是否現任欽天監副官?
    (明珠應了聲是。)
    (康熙帝忙諭兵部傳旨,戶部發銀,叫南懷仁招募西人,趕緊制炮。)
明 珠:三桂子應熊,現已監禁,應即處死,俾各路將帥,曉得天威震赫,不敢觀望。就
    是西藏達賴,亦應嚴旨申斥方好。
    (康熙帝便命將吳應熊處絞,及應熊子世霖,亦俱絞死。)
    (一面傳旨嚴斥達賴,復向明珠道)
康熙帝:陝西兵變,輔臣附逆,莫洛聞已被戕,恐怕洞鄂亦靠不住。
明 珠:輔臣子繼貞,前曾舉發逆札,馳奏來朝,怎麼今朝甘心附逆?
康熙帝:莫非與莫洛有隙麼?
明 珠:繼貞尚在京中,請召他一問便知。
    (康熙帝即令侍衛召入繼貞,繼貞只道是為父受罪,跪在階下,身子亂抖。)
    (駙馬且要處絞,怪不得繼貞發抖。)
    (康熙帝見他觳觫情形,反憐恤起來,隨問)
隨 即:你父與莫洛,是否有隙?
明 珠:(繼貞戰聲道)是。
康熙帝:你父果與莫洛有隙,朕意還可恕他。
答 稱:(繼貞仍答稱)是!是!
康熙帝:朕命你持敕招撫,叫你父速即歸誠。
    (繼貞不說別話,只接連說了好幾個「是」字。)
    (多說是,少說話,是清吏秘訣。)
明 珠:(明珠向繼貞道)何不謝恩?
    (繼貞被明珠提醒,方磕頭道)
明 珠:謝萬萬歲隆恩!
    (康熙帝命他急速動身,繼貞還是俯伏謝恩。)
    (外面呈進驛奏,乃是甘肅提督張勇,奏稱)
乃 是:斬了偽使,附繳偽札。
    (康熙帝即命張勇為靖逆將軍,便宜行事,交來使領詔回去。)
    (康熙帝退朝,王大臣散班,只有王繼貞在階下,還象犬兒一般的伏著;確是犬
    (兒。)
    (幸得太監通知,方起身趨出,向內閣領了詔敕,匆匆奔回。)
    (腳膝倒還不痛嗎?)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