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一日升帳宣令,飭部下頭目,排隊出發,直指明邊。)
古 人:(眾頭目請道)此去攻明,必須經過某某部落,須先向假道方可。
半 晌:(努爾哈赤道)不必!有我當先開路,汝等緊隨便是。
    (大眾無言可說,便跟著努爾哈赤出城。)
    (車馳馬驟,風掣電馳,所過各部落,毫無防備,由他進行;稍強橫的部民,攔
    (阻馬頭,不是被刀殺死,便是被箭射死。)
    (太不講理!行了數日,距明境只三十里,努爾哈赤便命部眾停住,紮好了營,
    (令隊長齊薩率壯士數十人,往明境叩關,索交尼堪外蘭。)
    (是時明總兵李成梁,已由明廷譴責,說他無端啟釁,褫職回籍。)
    (掉了一個新總兵,懦弱無能,聞覺羅部遣眾叩關,驚慌得了不得,不得已派一
    (屬弁,與軍士百人,出城與齊薩會議。)
    (齊薩所說的,無非是索交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差弁無可辯駁,只得唯唯
    (而還。)
    (也是尼堪外蘭惡貫滿盈,命數該絕,正在城中探聽消息,躑躅前行,無巧不成
    (話,偏與差弁相遇;差弁即將他騙入署中,稟明總兵,一聲呼喝,將尼堪外蘭
    (反起來,推入囚車,遣兩役舁出,象扛豬的扛了去,趣絕。)
    (扛到郊外,送交清營。)
    (當由垂辮的兵役數名,從囚車內一把抓出,拖入帳中,尼堪外蘭已魂飛天外,
    (但聞得一聲驚堂木,接連有「你這騙賊,也有今日」兩語,正思開目張望,可
    (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魂靈,歸入地府,適應了前日誓言。)
    (一報還一報,騙子究竟做不得,假願也是罰不得。)
    (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歲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
    (,並許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句中有眼。)
    (遠近部落,又被他併吞不少。)
    (那時這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乘著這如日方升的氣象,想統一滿洲,奠定國基
    (,當命工匠興起土木,建築一所堂子,作為祭神的場所;工匠等忙碌未了,忽
    (掘起一塊大碑,上有六個大字,忙報知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不見猶可,見了碑文,暗覺驚詫異常。)
    (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向工人道)
古 人: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
    (確肖雄主口脗。)
    (看官!你道這碑文是如何說?乃是「滅建州者葉赫」六字。)
    (煞是可驚,隱為後文伏筆。)
    (此碑既由工人擊斷,努爾哈赤始退回帳中,心中卻悶悶不樂。)
    (次日來了一個外使,說是奉葉赫貝勒命,來此下書,努爾哈赤暗想道)
說 是:偌大這葉赫部,乃竟來與我作對麼?
    (躊躇了一會,方喚來使入帳。)
    (來使呈上書信,努爾哈赤展視之,但見書上寫著:
    (  葉赫國大貝勒納林布祿,致書滿洲都督努爾哈赤麾下:爾處滿洲,我處扈
    (倫,言語相通,勢同一國,今所有國土,爾多我寡,盍割地與我?)
說 是:(努爾哈赤看到此句,不由的怒氣上衝,將來書扯得粉碎,擲還來使;並向來使
    (說道)我國寸土寸金,就使汝主首級來換,也是不允。
    (說罷,命左右逐出來使。)
    (使者抱頭鼠竄而去。)
    (努爾哈赤即於次日出城閱兵,嚴行部勒,詳申軍律,並命軍士日夜操練,專待
    (葉赫兵到,與他廝殺。)
    (有備無患。)
    
    
12**時間: 地點:
    (且說葉赫國在滿洲北方,與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互為聯絡,名扈倫四部,明朝
    (稱他為海西衛。)
    (又以哈達居南,叫作南關,葉赫居北,叫作北關。)
    (葉赫為扈倫大國,清滅葉赫,始及明境,故敘述較詳。)
    (葉赫最強,又與明朝互通聘問,明朝亦略給金帛,令他防衛塞外。)
    (葉赫主納林布祿聞努爾哈赤統一滿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勢力未足的時候,
    (翦滅了他,方無後虞,思想也自不錯,可惜沒有能力。)
    (只是無故不能發兵,遂想出下書的計策,借些因頭,作為發兵的話柄。)
    (到了差人回國,將努爾哈赤的言語,一一傳達,納林布祿勃然道)
納林布:有這樣大言,我明日便去滅除了他。
說 是:(差人道)主子不要輕覷滿洲,他部下多是勇夫,不容易對仗呢!
納林布:你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看你爺明日踏平滿洲哩。
    (越會說大話,越是沒用。)
    (次日,便差各將弁四路下書,糾合遠近各部,合攻滿洲,事成當平分滿洲土地
    (。)
    (過了數日,哈達、輝發、烏拉三部,各率三千兵到葉赫;又過了數日,長白山
    (下的珠舍哩訥殷二部,已有復書,說已各發兵二千,在中途等候;又過了數日
    (,蒙古的科爾沁錫伯卦勒察三部,或發兵一千,或發兵一千五百,也到葉赫境
    (內。)
    (是時納林布祿歡喜異常,忙把部下的兵卒,一齊發出,除老弱不計外,統計有
    (一萬多人,會合各部聯軍,祭旗出發。)
    (途中又會著長白山下二部兵士,共得三萬多人,浩浩蕩蕩,殺奔滿洲來。)
    (寫得有聲有色,以襯下文努爾哈赤之能。)
    (驚報傳到努爾哈赤耳中,即飭兵士駐守札喀城,阻住葉赫各部兵來路。)
    (納林布祿到了札喀城,望見城上旗幟鮮明,刀槍森豎,料知有備,令軍士退後
    (三里,紮定營寨。)
    (次日,有探馬來報,說滿洲主努爾哈赤帶領全部人馬,扎住古埒山,納林布祿
    (全不在意。)
    (原來札喀城在赫圖阿拉西北六十里,城右有古埒山,蜿蜿蜒蜒,包圍大城。)
兵 法:倚山為寨。
    (所以努爾哈赤在山下立營。)
    (納林布祿不知占奪此山,已輸了一著。)
    (又次日,納林布祿正準備迎敵,聞報敵兵已到,即出帳上馬,率軍對仗。)
    (但見前面來的滿洲軍,只有百餘騎,老少不一,帶兵的頭目,也沒有十分驍勇
    (。)
    (分明是誘敵的兵。)
納林布:(他在馬上大笑道)這樣小妮子,也想同我對仗,真是滿洲的氣數。
納林布:(慢著!話未畢,旁閃出一將道)人人說滿洲強盛,看這等老弱殘兵,教咱們一
    隊兵士,已殺他片甲不留,各部將弁,都可休息,主子更不必勞動呢。
    (納林布祿視之,乃是葉赫西城統領,名叫布塞,即大喜道)
隨 即:你去罷!
    (布塞便率隊上前,吶一聲喊,直撲滿洲軍,滿洲軍不與交戰,竟向後退去。)
    (其詐可知。)
    (布塞一馬當先,乘勢追趕,只見滿洲軍都退入山谷中,布塞也不管好歹,追入
    (山谷。)
    (粗莽之至。)
    (忽喊聲大起,一彪軍從谷內擁出,截住布塞廝殺,正酣鬥間,科爾沁部統領明
    (安亦率部兵追至,他恐布塞得了首功,故急急趕來。)
    (滿洲軍見布塞得了援軍,又紛紛退走。)
    (此路伏兵,乃是誘敵。)
    (布塞仍策馬前進,明安率兵緊隨,轉了一坡,又過一坡,越走越險,越險越窄
    (。)
    (走入死路去了。)
    (刺斜裡喊聲又起,復來一彪軍,將布塞、明安的兵,截作兩段,前面的滿洲軍
    (,也回轉身來,夾攻布塞。)
    (布塞軍頓時大亂,忽有一將持刀突入,到布塞馬前,布塞措手不及,被他一刀
    (劈於馬下。)
    (部下軍士,無處逃生,都做了刀頭之鬼。)
    (真正片甲不留。)
    (明安知前軍被截,急忙退走。)
    (確是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情形。)
    (不想滿洲軍已滿山遍野的掩殺前來,明安只得縱馬而逃,不顧山路上下,拼命
    (的奔走。)
    (忽聞撲搨一聲,馬被陷入淖中,明安急忙下馬,輕輕的抓上山壁,已是拖泥帶
    (水的要不得,他便棄了鞍馬,帶扒帶走的逃了去。)
    (要想爭功,便落到這般田地。)
    
    
13**時間: 地點:
    (當時納林布祿信了布塞的言語,回入帳中,滿望捷報,忽聽帳外喊聲震地,急
    (上馬出視,正遇著一彪雄軍,為首的一員大將,眉現殺氣,眼露威稜,手中持
    (一大刀,旋風般殺將來。)
    (看官!你道是誰?就是滿洲主努爾哈赤。)
    (此處方現。)
    (納林布祿忙拔刀對敵,戰了三五回合,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正惶急間,旁邊走過了布占泰,是烏拉部貝勒的兄弟,見納林布祿刀法散亂,
    (忙向前敵住,納林布祿才一歇手,猛聽得大喝一聲,布占泰已被努爾哈赤活擒
    (了去。)
    (這納林布祿嚇得魂不附體,忙轉身向寨後逃走,各部兵見主寨已破,尚有何心
    (再與抵敵,人人喪魄,個個逃生。)
    (正是:
    (  一聲鼙鼓喧天日,八面威風掃地時。)
    (不知納林布祿得逃脫與否,且待下回說明。)
    (圖倫城主尼堪外蘭,與葉赫部主納林布祿,名為滿洲之仇敵,實皆滿洲之功臣
    (。)
    (自古英雄豪傑,不經心志之拂亂,未必能奮發有為,故敵國外患之來,實磨礪
    (英豪之一塊試金石也。)
    (本回上半截,敘努爾哈赤之勇,下半截,述努爾哈赤之智,智深勇沈,信不愧
    (為開國主,然皆由激厲而成。)
    (古所謂生於懮患、死於安樂者,於此可見矣。)
    (文中運實於虛,寫得英彩動人,確是妙筆。)
    (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14**時間: 地點:
    (卻說納林布祿從寨後逃走,直馳至數十里,不見滿洲軍,方教停住。)
    (少頃,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漸趨集,約略檢點,三停裡少了一停,自己部下
    (,且喪失一半;正在垂頭喪氣,忽見一人踉蹌奔入,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
    (尚未行禮,即大哭道)
納林布: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納林布:(納林布祿也忍不住垂淚道)可惜可恨!不想努爾哈赤有這般厲害。
    (曉得遲了。)
    (旋與各部統領,商量和戰事宜,大眾怵於前創,都是贊成和議。)
    (納林布祿無計可施,只得遣使求和,彼此往來商議,約定和親,葉赫主的姪女
    (,擬嫁與努爾哈赤的代善,西城統領布塞的遺女,即獻與努爾哈赤為妃,才算
    (暫時了結。)
    (陪了夫人又折兵。)
    (努爾哈赤得勝班師,尚恨長白山下二部,結連葉赫,趁勢蠶食,把他滅亡。)
    (前時擒住的布占泰,因他降順,給了他一個宗女,放他回國。)
    (嗣後布占泰復被葉赫主煽惑,服從葉赫,葉赫主又故意出攻哈達,令哈達向滿
    (洲借兵,唆使半路埋伏,殲滅滿軍。)
    (誰知努爾哈赤已瞧破機關,暗率部兵,繞道至哈達城,混入城中,活擒了哈達
    (部長孟格布祿。)
    (葉赫主聞此計不成,遣使到明朝,令歸還哈達部長,努爾哈赤因明使相請,將
    (孟格布祿子武爾古岱放還,武爾古岱從此歸服滿洲,努爾哈赤又收服了輝發部
    (,並乘勢討布占泰,攻入烏拉城。)
    (布占泰逃至葉赫,努爾哈赤接還宗女,差人向葉赫索布占泰。)
    (葉赫主不允,反把這許字滿洲的姪女,另嫁蒙古。)
    (看官!你想這努爾哈赤,到此還肯忍耐嗎?此段看似瑣屑,卻是不能不敘。)
    (只是努爾哈赤想攻葉赫,偏這明朝屢次出來幫護,努爾哈赤就背了明朝,自己
    (做了滿洲皇帝,比做建州衛都督,原強得多了,然不可謂非背明。)
    (築造宮殿,建立年號,叫作天命元年,這正是明朝萬曆四十四年的事情。)
    (前數回不點年號,此處因滿洲已建國稱帝,故大書特書。)
    
    
15**時間: 地點:
    (自此以後,努爾哈赤就是清國太祖高皇帝,小子作書到此,也只得稱他作滿洲
    (太祖,把努爾哈赤四字,暫時擱起。)
    (此後都說滿洲太祖,為醒目計,非貢諛也。)
    (太祖有十多個兒子,第八子皇太極最聰穎,太祖便立他為太子。)
    (還有二子,亦是非常驍勇,一名多爾袞,一名多鐸,後來入關定鼎,全仗這二
    (人做成,這且慢表。)
    
    
16**時間: 地點:
    (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後,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
    (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
    (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於天命三年四
    (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命太子皇太極監國,自率二萬勁旅,到天壇祭天。)
    (當由司禮各官,爇燭焚香,恭行三跪九叩首禮,讀祝官遂朗誦祝文道:
    (  滿洲國主臣努爾哈赤謹昭告於皇天後土曰)
太 祖: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
    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
    故縱,殃及縱者。詎明復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
    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
    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
    ,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
    眾,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
    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凌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
    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脅我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
    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
    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搆怨於我國也?初
    扈倫諸國,合兵侵我,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
    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謹告。
    (誦畢,便望燎奠爵,外面已吹起角聲,催師出發。)
    (太祖離了天壇,騎了駿馬,御鞭一指,部眾齊行,一隊一隊的向西進發。)
    (師行數日,由前隊報說,距明邊撫順城,只二三十里了。)
    (太祖便扎住營帳,正擬遣將攻城,忽有一書生求見,自稱系明朝秀才;太祖喚
    (入,見他狀貌魁奇,已有三分羨慕;及與他談論,語語中入心坎,不由的擊節
    (歎賞;就賜他旁坐,問及姓氏里居。)
太 祖:(秀才道)僕姓范名文程,字憲鬥,沈陽人氏。
    (清朝得國,都是漢人引導進來,范文程就是首魁。)
太 祖:我聞得中原宋朝,有個范文正公,名叫仲淹,是否秀才的遠祖?
文 程:是。
太 祖:我已到此,距撫順城不遠,撫順的守將,姓甚名誰?
文 程:姓李名永芳。
    (太祖問李永芳本領如何?文程)
文 程:沒甚本領。
太 祖:這是一鼓可下了。
文 程:以力服人,何如以德服人?確是書生口脗。明主且不必用兵,請先給他一封書信
    ,勸他投降,他若順從,何勞殺伐。
太 祖:(太祖喜道)這卻仗先生手筆。
    (文程應命作書,一揮而就。)
    (太祖大悅,便道)
便 是:我國正少一個文館的主持,勞你任了此責,參贊軍機。
    (文程叩首謝恩。)
    (次日,太祖即遣將到撫順城下,射進書信,率隊而退。)
    (這撫順守將李永芳,本是個沒用的人物,他聞滿洲軍入境攻城,已嚇得沒了主
    (意,及見此信,召集文武各官,會議了一夜,竟商就了「惟命是從」四字。)
    (虧他大眾想出。)
    (翌晨開城迎接,為首的跪在城下,恭遞降冊,就是為明守土的李永芳。)
    (太挖苦人。)
    (太祖命侍衛接了降冊,策馬入城,部軍一齊隨入。)
    (幸虧得范先生一言,城中的百姓,總算不遭殺戮,太祖便記范文程為首功,更
    (命諸貝勒格外敬禮,稱先生而不名,從此大家都呼文程為范先生。)
    (保全百姓之功,也不可沒。)
    (滿洲兵休息三日,忽報廣寧總兵張承蔭,領了三路兵馬,來奪撫順了。)
太 祖:(太祖問李永芳道)張承蔭系何等樣人?
李永芳:是一員勇將。
太 祖:既是勇將,想必不肯投順,不若先發制人為妙。
    (遂一面派兵守城,一面發兵迎敵。)
    (離城約十里,聞報明軍已相去不遠,太祖仍命部眾前進。)
    
    
17**時間: 地點:
    (此時明總兵張承蔭,正與左翼副將頗廷相,右翼參將蒲世芳,率軍前來,兩陣
    (對圓,人人酣戰。)
    (恰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材,張承蔭也是不弱。)
    (自日中至傍晚,兩邊都餘勇可賈,不肯退兵。)
    
    
18**時間: 地點:
    (忽然天色昏暗,一陣大風從西北吹來,猛撲明軍,明軍正支持不住,接連又是
    (數陣狂飈,把明軍的旗幟,刮去了好幾面。)
    (豈非天乎?滿洲軍占住上風,格外精神抖擻,如泰山壓頂般驅入明軍,那時明
    (軍不由的退走,任你張承蔭膽力過人,也自禁止不住。)
    (當下且戰且退,適值路旁有山,正思覓逕而入,為扼守計。)
    (忽山側閃出一支滿洲軍,大叫道)
接 連:滿洲貝勒多鐸在此,敵將何不下馬受縛?
    (來得突兀。)
    (原來滿洲太祖見戰明軍不下,特派多鐸繞出後面,夾攻明軍。)
    (承蔭腹背受敵,無心戀戰,只得殺開血路,領兵前走。)
    (可奈天色昏暮,不辨南北,滿洲軍又緊追不捨,惹起承蔭血性,與頗、蒲二將
    (道)
只 得:戰亦死,不戰亦死,不如與他拼命,就使死了,也不失為大明忠臣。
    (可敬可佩。)
    (於是三將復轉身抵敵,捨命衝突。)
    (滿洲軍恰不防他出此一著,前面的兵士,被他殺死無數。)
    (俄聽一聲鼓響,滿洲軍陣內萬弩齊發,箭如飛蝗,可憐三員勇將見危致命,俱
    (死於亂箭之下。)
    (死且不朽。)
    (這敗報傳到明京,神宗大驚,召見群臣,問京外將帥,何人可御胡虜?大學士
    (方從哲保薦了一個人材,姓楊名鎬。)
    (神宗准奏,立即召見,授兵部尚書,賜他尚方寶劍,往任遼東經略。)
    (看官!你道這楊鎬是什麼腳色?他是河南商邱縣人,前任僉都御史,曾充朝鮮
    (經略,萬曆二十五年的時候,倭寇犯朝鮮,楊鎬奉朝命往援,打了一個敗仗,
    (詭詞報捷;後來調撫遼東,又是亂殺邊民,被御史奏參,革去官職;此時,復
    (起任邊防,難道他的謀略,能敵得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麼。)
    (堂堂一個大明帝國,偏用了這等欺君罔上的臣子,去做統兵的元帥,哪得不破
    (?哪得不亡?極大議論。)
    (楊鎬既到遼東,聞報沈陽南面的清河堡,又被滿洲軍奪去,守將鄒儲賢張旆兩
    (人,統已戰死。)
    (副將陳大道高炫逃回遼東,見了楊鎬,楊鎬卻仗著聲威,請出尚方寶劍,把二
    (逃將斬首示眾。)
    (逃將可誅,不當死於楊鎬之手。)
    (每日檄令附近將士,趕緊援遼!自己卻按兵不動。)
    (大學士方從哲,聞他逗留不進,常發紅旗催他出戰。)
    (楊鎬沒法,只得領兵出塞,好在四處已到了許多兵馬。)
    (葉赫兵也來了二萬名,朝鮮兵又來了二萬名,楊鎬便派作四路,分頭前進。)
    (中路分左右兩翼,左翼兵委山海關總兵杜鬆統帶,從渾河出撫順關。)
    (右翼兵委遼東總兵李如柏統帶,從清河出鴉鶻關。)
    (又令開原總兵馬林,合了葉赫兵,從開原出三岔口,叫作左翼北路軍。)
    (遼陽總兵劉鋌合了朝鮮兵,從遼陽出寬甸口,叫作右翼南路軍。)
    (四路軍共二十多萬,他卻虛張聲勢,說有四十七萬,嚇不倒努爾哈赤,奈何?
    (滿望仗此大兵,攻入滿洲。)
    (預先與四路將官,定約於滿洲國東邊二道關會齊,進攻赫圖阿拉,這正明萬曆
    (四十七年二月間時事。)
    (這次戰事,為明清興亡關鍵,所以詳敘時日。)
    (先一月間,天空中出現一顆長星,光芒四射,天文家稱作蚩尤星,說是主兵,
    (又說是不祥之兆。)
    (小子未曾研究星學,只援據歷史,人云亦云便了。)
    (說明得妙。)
    (到了二月,塞外一帶,大雪飄飄,明軍在途,受了無數辛苦,人馬大半冰凍,
    (只好緩緩前行。)
    (獨有山海關總兵杜鬆,仗著膂力,想立首功,令軍士冒雪西進;到了渾河,冰
    (凍未開,杜鬆驅兵逕渡,河中冰凍忽解,溺死軍士多名。)
    (渡至對岸,有滿洲軍兩三小隊,上前攔截。)
    (怎禁得杜軍一股銳氣,亂殺亂斲,頓時紛紛退走。)
    (杜軍爭先追趕,約裡許,見前面有座高山,滿洲敗軍,統向山谷中退去。)
    (杜鬆恐山內設有埋伏,暫止不追,令軍士堵住谷口。)
    (也自仔細,然作者因恐與前回重複,故作此活筆。)
    (一面飭役偵探,回報滿洲兵聚集界藩城。)
    (杜鬆遂把軍士分作兩支,一支仍令堵住谷口,一支由自己親領,直攻界藩城。
    ()
    (原來杜軍屯留山谷,叫作薩爾滸山,此山距界藩城,約有數里。)
    (界藩城築在鐵背山上,系滿洲要塞,滿洲太祖正令兵役一萬五千,運石添築,
    (此時聞杜軍進攻,急遣長子代善,引二旗兵去防界藩城,自率六旗兵四萬五千
    (人,直攻薩爾滸明營。)
    (到了薩爾滸山正當日中,兩軍相遇,不及答話,便列陣開戰,霎時天地晦冥,
    (咫尺間不辨人影。)
    (明軍點起火炬,與滿洲軍酣鬥,誰知明軍從明擊暗,箭彈只射中柳林,滿洲軍
    (由暗擊明,箭彈都射著明軍,這明軍不知不覺的倒斃了無數。)
    (滿洲軍乘勢驅殺過來,刀斬斧劈,好象削瓜切菜一般,眼見得明軍七零八落了
    (。)
    (這時候的杜鬆正領兵到吉林崖,與鐵背山相近,忽聽後面喊聲大起,滿洲大貝
    (勒代善,帶了二旗兵殺來。)
    (杜鬆急命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與滿洲軍混戰。)
    (未分勝敗,驟聞後軍復紛紛大亂,界藩城的兵役,也一齊殺到。)
    (杜鬆忙命後軍又作前軍,迎截界藩城兵。)
    (杜鬆也算能手。)
    (正在你死我活的相拼,不料深林中又衝出一支人馬,把杜軍夾斷。)
    (杜軍已是腹背受敵,哪裡禁得三面夾攻?杜鬆方捨命突圍,颼的來了一箭,正
    (中心窩,墜馬而死。)
    (眾軍見無主帥,逃的逃,死的死,弄得乾乾淨淨。)
    (完了一路。)
    (看官!你道深林中人馬,從哪裡來的?這便是滿洲太祖掃平薩爾滸明營,派來
    (夾攻杜鬆的兵。)
    (至此敘明。)
    (開原總兵馬林方出三岔口,聞得杜軍敗沒,一面飛報楊鎬,一面倚山立營,停
    (止前進。)
    (天色將晚,山上忽馳下滿洲軍,殺入營內,馬軍不及防備,自相溃亂;監軍潘
    (宗顏,還想整軍前敵,不意向前數步,頭顱已被削去了半個。)
    (馬林急忙奔竄,還算逃出了一個性命。)
    (完了二路。)
    (這個遼東總兵李如柏,最是沒用,說將起來,益發可笑。)
    (百忙中著此閒筆。)
    (他是慢慢的出了清河,到了虎欄關,猛聽得關外山上,吹起螺來,山谷響應,
    (木葉震動,彷彿有千軍萬馬,追殺前來。)
    (李如柏忙令退軍,軍士也道滿洲兵殺到,各自逃生,互相踐踏,恰死了一千多
    (人。)
    (其實山上並沒有什麼敵兵,只滿洲軍二十名,上山偵探,見明軍出關,作鳴螺
    (狀,偏偏這個沒用的李如柏上了他的當。)
    (完了三路。)
    (獨有遼陽總兵劉鋌,曾經過數十百戰,有萬夫不當之勇,手持鑌鐵刀百二十斤
    (,綽號叫作劉大刀,他已深入三百里,連攻下三個營寨,直入棟鄂路,望見前
    (面有一山,山上有一軍扎住,龍旌鳳旆,護著鑾駕,他想這不是滿洲國王的扈
    (軍麼?當即橫刀躍馬,跳上岡來,來殺滿洲太祖。)
    (滿洲太祖正由薩爾滸移兵至此,猛見劉鋌上岡,急命軍士下迎。)
    (劉鋌舞起鑌鐵大刀,左右盤旋,確是有些凶勇,即滿洲軍抵死攔阻,只殺得一
    (個平手。)
    (劉鋌暗想仰面上攻,實是費力,不如退至岡下,與他鏖戰,便將大刀一擺,率
    (軍士下岡。)
    (滿洲軍亦隨下,自午至暮,殺得難解難分,兩軍都有些疲倦起來。)
    (惟劉鋌越戰越勇,全無懼怯。)
    (忽有一彪軍殺到,萬炬齊明,劉鋌從火光中望將過去,但見大旗上書一杜字,
    (不覺喜道)
不 覺:杜總兵到來助我,是天使我滅滿洲了。
    (休作妄想!話未畢,一將已到馬前,頭戴金盔,身穿鐵甲,正是一員明將,只
    (面目恰不認識,剛思動問。)
不 覺:(那來將先問道)你莫非就是劉大刀?
    (劉鋌應聲未完,來將手起刀落,劈劉鋌於馬下。)
    (奇極怪極。)
    (眾軍急來相救,已是不及,只見殺入的杜軍,隨手亂殺,弄得明軍茫無頭緒,
    (自相屠戮,一時間全軍盡沒。)
    (四路都完結了。)
    (小子湊了四句俚言,作為劉大刀的定論:
    (  奉命西征膽氣豪,大刀示勇姓名高。)
    (臣心原是忠明者,可惜胸中欠六韜。)
    (畢竟殺劉鋌者是誰,看官不必滋疑,待小子下回道來。)
    (滿洲太祖以七恨誓師,未必無深文周內之言,然明之無端起釁,亦不得謂無咎
    (。)
    (自滿洲出兵以後,復用一庸駑之楊鎬,經略遼東,委二十萬軍於遼塞,是非明
    (之自取其亡耶?明之亡在此,滿洲之興亦即在此。)
    (是此回為明清興亡關鍵,故作者亦敘述獨詳,不稍滲漏。)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
    
    
19**時間: 地點:
    (卻說劉鋌被殺,全軍喪亡,大眾入枉死城中,還是莫明其妙。)
    (實則夾入的杜軍,統是滿洲軍假冒。)
    (滿洲大貝勒代善,殺盡杜軍,得了盔甲旗幟,教軍士改裝,扮作杜軍模樣,從
    (界藩城來應太祖,巧巧碰著兩軍惡戰,他便豎起杜字旗幟,踹入劉鋌軍中。)
    (劉鋌深入敵境,尚未悉杜軍敗耗,還道來的是真杜軍,因此中計,猝被殺死。
    ()
    (從此劉大刀已化作兩段,明朝失去了一員勇將,防邊愈覺無人。)
    (可為朱氏一哭。)
    (那時經略楊鎬,還因馬林敗報,飛速檄止劉鋌、李如柏兩軍,過了數日,只有
    (李如柏領軍回來。)
    (還算是他。)
    (馬林因逃還開原後,堅守不出;是年六月,滿洲軍乘勝進攻,馬林頗效死抵禦
    (,其後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終被滿洲軍攻破,馬林巷戰死節,開原失守,鐵
    (嶺亦不保了。)
    (明廷御史交章劾奏楊鎬,說他喪師誤國,罪無可赦。)
    (楊鎬固無可赦,而言官亦只能以成敗論人,奈何?朝命拿楊鎬入京,令兵部侍
    (郎熊廷弼代任經略。)
    (熊廷弼系湖北江夏人氏,身長七尺,素有膽略,至是奉命出京,途中聞開原失
    (守消息,歎道)
廷 弼:盈廷大臣,不知邊事,一味主戰,以致如此。
    (遂即繕就奏折,遣使齎京,折中略道:
    (  臣聞遼左京師肩背,河東遼鎮腹心,開原又河東根本,開原今已破,則北
    (關難保,朝鮮亦不可恃,遼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將備芻糧,修器械,毋窘臣用
    (,毋緩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氣,毋旁撓以掣臣肘,毋獨遺臣以艱危,以致誤臣
    (誤遼兼誤國也。)
    (謹奏。)
    (奏入,神宗報允,並賜尚方寶劍,令便宜行事。)
    (廷弼出山海關,見難民紛紛逃來,停車細問,方知鐵嶺又失,沈陽吃緊,居民
    (為避難計,因此西奔;遂用好言撫慰,令他隨回遼陽,不必驚慌。)
    (難民乃隨了前行。)
    (將到遼陽,遇著逃將數人,縛住正法;逃兵令回城贖罪。)
    (既入城,復勸告百姓一番。)
    (當即督率軍士,造戰車,備火器,修葺城池,招集流亡;復冒雪出巡,至沈陽
    (修城閱兵,並自制一篇痛哭淋漓的祭文,親祭陣亡將士。)
    (隨祭的軍士,都感激涕零。)
    (自有此一番振作,遼沈得以漸固。)
    (不愧將材。)
    (又請聚兵十八萬,分守要地,任他智勇雙全的滿洲太祖,也沒法擺佈,這正是
    (熊經略守遼的政績。)
    (有此良將,不能長用,明之亡也無疑。)
    (滿洲太祖見遼沈無隙可乘,便移兵去攻葉赫。)
    (葉赫主納林布祿已死,其弟金台石襲位,聞滿洲軍將到城下,忙集兵保守東城
    (,並知照西城貝勒布揚古趕緊守禦,互相援應。)
    (不幾日滿洲軍已到,直逼東城,一攻一守,兩不相下,滿洲太祖固是能軍,金
    (台石頗也不弱。)
    (適西城遣軍來援,被滿洲太祖分兵殺敗,追至城下,圍住西城,東城守兵,望
    (見滿洲軍已去了一半,略一寬懈,不防滿洲軍已緣梯而上,城上急擲矢石,已
    (是不及,反被滿洲軍殘殺多人,未死的守兵,統下城逃走。)
    (金台石聞城已被陷,登台死守,並縱火自焚屋宇。)
    (奈滿洲軍蜂擁前來,一齊殺入台中,金台石冒死突圍,猛被一箭射倒,被滿洲
    (軍擒拿而去。)
    (全城已破,滿洲太祖入城升帳,由軍士推上金台石。)
    (金台石怒氣勃勃,語多不遜,惱得太祖性起,喝令梟首。)
太 祖:(但聽金台石厲聲道)我生前不能抗滿洲,我死後無知則已,死若有知,定不使
    葉赫絕種,將來無論傳下一子一女,總要報此仇恨。
    (頗是好漢,且預為後文伏筆。)
    (語未竟而首已落。)
    (太祖即令多爾袞拾起金台石首級,挑在竿上,往西城招降。)
    (西城貝勒布揚古,系布塞的兒子。)
    (布塞的女兒,曾獻與滿洲太祖為妃,上回已交代明白,此番聞東城已破,惶急
    (的了不得,經多爾袞在城下招降,用了一片顧念親誼的話兒,說動了布揚古的
    (心,又把金台石的首級,示作榜樣,威嚇利誘,不怕布揚古不拜倒馬前。)
    (布揚古降了妹丈,忘卻父仇,有愧金台石多矣。)
    (西城一降,葉赫遂亡,滿洲太祖心已快慰,把從前的碑文,撇在腦後,哪裡曉
    (得二百年後,復生出一樁大禍祟呢?這且慢表,小子又要講那熊廷弼了。)
    (熊廷弼守遼三年,人民安堵,雞犬不驚,偏偏神宗光宗,相繼晏駕,嗣位的稱
    (號熹宗,用了一個太監魏忠賢,攪亂朝綱,暗中嫉忌熊廷弼,遣吏科給事中姚
    (宗文,到遼沈閱兵。)
    (白面書生,何知軍務?這分明是遣他需索。)
    (偏這熊廷弼抗傲性成,不但沒有饋獻,抑且不甚禮貌,姚宗文甚為恚恨,陽為
    (閱兵,陰已定稿;回朝後,即結了一班狐群狗黨,誣劾廷弼。)
    (廷弼聞知,大加歎息,便拜本辭職。)
    (朝旨允准,換了一個袁應泰來代廷弼。)
    (應泰是進士出身,曾升任巡撫,為人頗是精敏,但不是用兵能手。)
    (既到遼東,見廷弼待下甚嚴,他卻格外放寬,把舊制更張了好幾條。)
    (適值蒙古大饑,部民多入塞乞食,應泰撫慰饑民,令在部下當兵,居住遼沈二
    (城。)
    (小不忍則亂大謀,為此一大失著,遼沈人民,又要遭劫了。)
    (婦人之仁,安可為將?)
    (這滿洲太祖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得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即發兵進攻
    (沈陽。)
    (沈陽總兵賀世賢,忙登陴守禦,並著人飛報袁應泰。)
    (應泰剛想三路出師,規復清河、撫順,得了此報,急調集諸軍,擬援沈陽。)
王總兵:(忽一探馬來報道)沈陽失守,賀總軍殉節。
    (此處用虛寫。)
    (應泰大驚,及問明細底,方知沈陽有蒙人內應,賀世賢為他所賣,以致與城俱
    (亡;這都是應泰害他。)
    (當下頓足自悔,急飭親兵搜查城內蒙民,果得了好幾封通敵書信,當即一一正
    (法,令軍士沿城掘濠,沿濠環列火器,以便守禦,自率總兵侯世祿、姜弼、梁
    (仲善等,出城五里迎戰。)
    (滿洲軍前隊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馬殺入,侯世祿、姜弼恐梁有失,即上
    (前接應,不料敵兵放進梁仲善,截住侯世祿、姜弼。)
    (侯、姜二人,幾次衝陣,都被敵陣中射回。)
    (霎時間一聲吶喊,滿洲軍並力上前,突入明軍陣內。)
    (明軍支撐不住,望後退走,袁應泰手刃逃兵數人,仍不濟事,用寬的壞處。)
    (只得退入城中;檢點軍士,已喪失三分之一,侯、姜二將,又身負重傷,梁仲
    (善一去不還,想總是陣亡了。)
    (火焦鬼安得復生?)
    (袁應泰還仗著城濠深廣,分陴固守,誰知到了次日,滿洲軍已將城西大閘掘開
    (,把濠中水一泄無餘,軍士竟渡濠攻城,分作左右兩翼,左翼兵奮勇直上,時
    (已日暮,應泰列矩拒戰,自暮至旦,守城兵士,多半傷亡,兵官牛維曜高出等
    (,不知去向,城中大亂。)
    (翌晨,右翼兵又陸續登城,應泰避入城北鎮遠樓,邀巡按御史張銓至,流涕)
流 涕: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文官無城守責,宜急去,退保河西,圖後舉。
張 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應泰無言,掛了劍印,懸樑畢命。)
    (還是忠臣。)
    (張銓見應泰已死,亦解帶自縊。)
    (滿洲軍上鎮遠樓,見兩人高懸樑上,就一齊解下,抬至滿洲太祖前。)
太 祖:(太祖失聲道)好兩個忠臣!
    (語尚未已,但見張銓兩眼活動,尚有生氣,忙令軍士用姜湯灌救。)
    (張銓徐徐醒來,望見上面坐著一位大頭目,料是滿洲主子,便道)
便 是:何不殺我?
    (太祖勸他歸降,張銓)
張 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可敬!太祖)
太 祖:忠臣忠臣,殺之何忍?
    (遂縱令還署。)
    (張銓既返署中,北向辭闕,西向辭父母,復自縊死。)
    (背主事仇者,對此曾知愧否?太祖命軍士好好埋葬。)
    (遼陽既下,遼東附近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皆望風投降。)
    (這信傳到明廷,眾明臣又記起熊廷弼來,熹宗亦有悔意,悔已遲了!命將姚宗
    (文削職,仍召熊廷弼還朝,出任遼東經略。)
    (廷弼上三方佈置策,以廣寧一方為陸路界口,擬用馬步軍駐守,以天津登萊二
    (方為沿海要口,擬各用舟師駐守。)
    (熹宗准奏,仍賜尚方寶劍,且於五里外賜宴餞行。)
    (廷弼謝恩出朝,即日就道,出山海關,到了廣寧,文武各官,統出城迎接,遼
    (東巡撫王化貞亦來相見,寒暄既畢,共商戰守事宜。)
    (化貞擬分兵防河,廷弼欲固守廣寧,言下未免爭論起來。)
廷 弼:(廷弼慨然道)今日之事,只有固守廣寧一策,廣寧能守,關內外自可無虞,若
    分兵防河,勢單力弱,一營不支,諸營皆溃,尚能守麼?
    (言之甚當。)
    (化貞終不以為然,怏怏而退。)
    (廷弼申奏朝廷,請實行三方分置策,化貞亦上沿河分守議。)
    (明廷依廷弼言,把化貞奏議擱起,化貞愈加不樂。)
    (廷弼又致書化貞,再言沿河分守之非,化貞不答。)
    (歇了數天,遼陽都司毛文龍,有捷報到廣寧說,已攻取鎮江堡,化貞大喜,亟
    (議乘勝進兵。)
    (廷弼不可,化貞逕自出奏。)
大 略:(大略謂)東江有毛文龍可作前鋒,降敵之李永芳。今已知悔,願作內應,蒙古
    兵可借助四十萬,此時不規復遼沈,尚待何時?願假臣六萬精兵,一舉蕩平,與
    景延廣十萬橫磨劍相似。惟請朝廷申諭熊廷弼毋得牽掣。
    (此奏一上,廷弼已探聞消息,遂由廣寧回山海關。)
    (化負專待朝旨一下,指日進兵。)
    (不多日朝使已到,令化貞專力恢復,不必受熊廷弼節制。)
    (廷弼亦受朝命,令他進駐廣寧,作化貞後援。)
    (化貞帶了廣寧十四萬兵士,渡河西進,廷弼不得已,亦出駐右屯。)
    
    
20**時間: 地點:
    (此時廷弼兵只有五千,徒擁經略虛名,心中憤悶已極,遂抗奏道:
    (  臣以東西南北所欲殺之人,適遘事機難處之會,諸臣能為封疆容,則容之
    (,不能為門戶容,則去之,何必內借閣部,外借撫道以自固!)
    (奏上,明廷留中不發。)
    (廷弼連章數上,大旨謂)
廷 弼:經撫不和,恃有言官;言官交攻,恃有樞部;樞部佐鬥,恃有閣臣。今無望矣。
    (語語切直,激怒政府,正欲罷廷弼,專任化貞,不防化貞已經敗回。)
    (看官!欲知化貞敗回的緣故,待小子一一敘來:
    (  化貞率領大兵渡河,滿望得勝奏凱,第一次出兵,走了數十里,並不見敵
    (,只得引回;第二三次,也是這般;直到五次,依舊不見一人。)
    (李永芳毫無信息,蒙古兵也沒有到來,化貞卻安安穩穩的過了一年。)
    (至熹宗二年正月,滿洲軍西渡遼河,進攻西平堡,守堡副將羅一貫飛報化貞,
    (化貞亟遣游擊孫得功、參將祖大壽、總兵祁秉忠,帶兵往援。)
    (至半途遇總兵劉渠,奉廷弼命來援西平堡,四將會師前進,到平陽橋,聞報西
    (平堡失守,副將羅一貫陣亡,得功欲走回廣寧,劉渠、祁秉忠二人,卻是血性
    (男兒,不肯中止,且欲進復西平堡,得功勉強相隨,陸續過橋。)
    (不數里,見前面塵頭大起,滿洲軍已整隊而至。)
    (劉渠、祁秉忠等,忙率兵前敵,獨得功按兵不動。)
    (劉、祁二將,正與滿洲軍廝殺,忽聞梆子聲響,敵軍中萬矢齊發,傷了明軍數
    (百名。)
    (明軍方擬持盾蔽矢,後面大聲叫道)
勉 強:兵已敗了,為何不逃?難道兄弟們不要性命嗎?
    (這聲一發,好象楚歌四起,人人驚惶,霎時間逃去一半,劉渠、祁秉忠捨命遮
    (攔,已是截留不住,眼見得兵殘力竭,以死報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後面的大聲,發自何人?諸君一猜,便曉得是狼心狗肺的孫得功。)
    (該罵。)
    (得功本是王化貞心腹,化貞倚作長城,誰料他見了滿兵,嚇得心膽俱落;又恨
    (劉、祁二公,硬要爭先殺敵,因此未敗叫敗,搖亂軍心。)
    (他卻早早逃回,揚言敵兵薄城,居民聞信驚惶,相率移徙出城。)
    (得功暗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縛住了王化貞,作為贄儀,做個滿洲的大員
    (,也自威風,就在城內紮定了兵,專待滿洲兵到,作為內應。)
    (化貞視他為心腹,他卻要化貞的腦袋,險極奸極!)
    (化貞尚全然不知,闔著署門,整理文牘,從容得很。)
從 容:(忽有人排闥入道)事急矣,請公速行!
    (化貞倉皇失措,也不知為著何故?只是抖個不住。)
    (那人也不及細講,竟拉住化貞上馬,策鞭出城。)
    (行了數里,化貞方望後一看,隨著的是總兵江朝棟,並僕役兩人,他尚莫明其
    (妙,只管自摸頭顱。)
    (直到了大凌河,見有一支人馬疾驅前來,為首的一員大帥,威風凜凜,正是遼
    (東經略熊廷弼,寫熊廷弼處,仍不減聲色。)
    (化貞到此,方稍覺清楚,仔細一想,慚愧了不得,頓時下馬大哭。)
    (是村婦醜態,不意得之王化貞。)
廷 弼:(廷弼笑道)六萬軍一舉蕩平,今卻如何?
    (快人快語,然卻是廷弼短處。)
    (化貞聞了此言,益發號啕不止。)
廷 弼:哭亦何益?熊某只有五千兵,今盡付君,請君抵當追兵,護民入關。
    (化貞此時,進退兩難,欲與廷弼回救廣寧。)
廷 弼:遲了遲了。
    (語未畢,探馬來報,孫得功已將廣寧獻與滿洲,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城,
    (都已失陷。)
    (廷弼急令化貞盡焚關外積聚,護難民十萬人進山海關。)
    (敗報達明京,給事中侯震暘、少卿馮從吾、董應舉等,奏請並逮廷弼化貞以伸
    (國法。)
    (熹宗也不明功罪,即日降旨,將化貞、廷弼拿交刑部下獄。)
    (黑暗之至!)
    (當日御史左光鬥,推薦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督理軍務。)
    (熹宗准奏,遂命承宗為兵部尚書。)
    (承宗高陽人,素知兵,既受兵部職,即上表奏道:
    (  邇年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操練,以將臨陣,而以文
    (官指揮,以將備邊,而日增置文官於幕,以邊任經撫,而日問戰守於朝,此極
    (弊也。)
    (今當重將權,擇沈雄有氣略者,授之節鉞,如唐任李郭,自辟置偏裨以下,邊
    (事小勝小敗,皆不必問,要使守關無闌入,而徐為恢復之計。)
    (熹宗覽奏,深為嘉納。)
    (喜怒不常,確肖庸主狀態。)
    (是時王在晉繼任遼東經略,請於山海關八里鋪地方,添築重關;並請歲給糧餉
    (百萬,招撫關外諸蒙部。)
    (朝議未決,承宗自請往視,由熹宗特許,出關相度形勢,與在晉所見不合,回
    (奏在晉不足恃,築重關不如築寧遠城。)
    (原來寧遠城為關外保障,寧遠有失,山海關亦覺孤危,所以孫承宗主築寧遠,
    (不築重關。)
    (熹宗准奏,就令孫承宗督師薊遼,照例賜尚方劍一口,由御蹕親送承宗啟行。
    ()
    (承宗拜辭御駕,逕至寧遠,更定軍制,申明職守;以馬世龍為總兵官,令游擊
    (祖大壽守覺華島,副將趙率教守前屯,遂於寧遠附近,築堡修城,練兵十一萬
    (,造鎧仗數百萬,開屯田五十頃,兵精糧足,壁壘森嚴。)
    (他在遼坐鎮四年,關內外固若苞桑,不失一草一木。)
    (偏這妒功忌能的魏忠賢,又在皇帝老子前,陰行媒櫱。)
    (他起初尚想聯絡承宗,固結權勢,暗中私饋無數物品,嗣經承宗盡行卻還,反
    (抗疏彈劾。)
    (此老別有肺腸。)
    (看官!你想這魏忠賢尚肯干休麼?第一著下手,先讒殺熊廷弼,傳首九邊;冤
    (哉枉也。)
    (第二著就泣譖承宗,說他兵權太重,將有異圖。)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