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 至 第八〇
71**時間: 地點:
(卻說元擴廓病歿後,尚有無太尉納哈出,屢侵遼東。)
(太祖飭都指揮馬雲、葉旺等,嚴行戒備。)
(至納哈出來攻,設伏襲擊,大敗元兵,納哈出倉皇遁去,嗣是北塞粗安。)
(惟太祖自得國以後,有心偃武,常欲將百戰功臣,解除兵柄,只因北方未靖,
(南服亦尚有餘孽,一時不便撤兵,只好因循過去,但心中總不免懷忌,所以草
(創初定,即擬修明文治,有投戈講學的意思。)
(洪武二年,詔天下郡縣皆立學。)
(三年復設科取士,有鄉會試等名目。)
(鄉試以八月,會試以二月,每三年一試,每試分三場。)
(第一場試四書經義,第二場試論判章表等文,第三場試經史策。)
(看官聽著!我中國桎梏人才的方法,莫甚於科舉一道,凡磊落英奇的少年,欲
(求上達,不得不向故紙堆中,竭力研鑽,到了皓首殘年,仍舊功名未就,那大
(好光陰,統已擲諸虛牝了。)
太 祖:(嘗聞太祖說過)科舉一行,天下英雄,盡入彀中。
(可見太祖本心,並不是振興文化,無非借科舉名目,籠絡人心。)
(科舉亦有好處,不過以經義取士,太不合用。)
(到了後來,又將四書經義,改為八股文,規例愈嚴,範圍愈狹,士子們揣摩迎
(合,莫不專從八股文用功,之乎者也,滿口不絕,弄得迂腐騰騰,毫無實學經
(濟。)
(這種流毒,相沿日久,直至五六百年,方才改革,豈不可歎惜痛恨麼?後人歸
(咎明祖作俑,並非冤屈。)
(論斷謹嚴。)
(太祖又徵求賢才,遣使分行天下,採訪高人逸士,並及元室遺臣。)
(是時山東有一俠士,姓田名興,嘗往來江淮,以商為隱。)
(太祖微時,與興相遇,興識為英雄,出資賙恤,並與太祖結為異姓兄弟。)
(至太祖得志,興恰遠引,遇有軍士不法情狀,乃致書報聞,書中不寫己名,但
(云某當懲治。)
(太祖知系興所為,按書照辦,惟無從訪他住址。)
(洪武三年,江北六合、來安間,有猛虎害人,官吏懸賞捕虎,無人敢應。)
(興乃奮身出來,與虎相搏,十日間格殺七虎,居民都歡呼不已,爭迎興至家,
(設宴款待,官吏亦齎金為謝,興獨不受。)
(不愧俠名。)
(這事奏達京師,太祖料是田興,立即遣使往征,興不赴召。)
(嗣又由太祖手書,齎遞與興,書云:
( 元璋見棄於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無從晤覿。)
(近聞兄在江北,為除虎患,不禁大喜。)
(遣使敦請,不我肯顧。)
(未知何開罪至此?人之相知,莫如兄弟。)
(我二人雖非同胞,情逾骨肉。)
(昔之憂患,與今之安樂,所處各當其時。)
(元璋固不為憂樂易交也。)
(世未有兄因弟貴,而閉門逾垣,以為得計者,皇帝自皇帝,元璋自元璋,元璋
(不過偶然作皇帝,並非一作皇帝,便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
(本來我有兄長,並非作皇帝便視兄長如臣民也。)
(國家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兄自便,只敘兄弟之情,不談國家之事。
()
(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腳色。)
(兄其聽之!)
(興得此書,乃野服詣闕,太祖出城親迎,入城歡宴,格外親昵,比自家骨肉,
(還要加上一層。)
(一過月餘,太祖敬禮未衰,席間偶談及國事,興正色道)
太 祖:天子無戲言。
(於是太祖不敢再談。)
(興又屢次告別,經太祖苦留,方羈居京師,未幾即歿。)
(不亞嚴光,事見田北湖田興傳。)
(還有元行省參政蔡子英,自元亡後,從擴廓走定西,擴廓敗遁,子英單騎走關
(中,亡入南山。)
(太祖聞他姓名,遣人繪形往求,得諸山中。)
(傳詣京師,至江濱,又潛遁去。)
72**時間: 地點:
(未幾復被獲,械過洛陽,見湯和,長揖不拜。)
(和呼令下跪,仍抗顏不從。)
(和命爇火焚須,復不為動。)
(乃遣送至京,太祖親為脫械,待以客禮。)
(嗣命列職授官,終不肯受,因瀝誠上書道:
( 陛下乘時應運,削平群雄,薄海內外,莫不賓貢。)
(臣鼎魚漏網,假息南山,曩者見獲,復得脫亡,重煩有司追跡。)
(而陛下以萬乘之尊,全匹夫之節,不降天誅,反療其疾,易冠裳,賜酒饌,授
(以名爵,陛下之恩,包乎天地矣。)
(臣非不欲自竭犬馬,但名義所存,不敢輒渝初志。)
(自惟身本韋布,知識淺陋,過蒙主將知薦,仕元十有五年,愧無尺寸功以報國
(士之遇。)
太 祖:(及國家破亡,又復失節,何面目見天下士?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今陛下創業垂統,正當挈持大經大法,垂示子孫臣民,奈何欲以無禮義寡廉恥
(之俘囚,而廁諸新朝賢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維,咎往昔之不死,至於今日
(,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禮,臣固不敢賣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祿。)
(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錮海南,畢其生命,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昔王蠋閉戶以自縊,李芾闔門以自屠,彼非惡榮利而樂死亡,顧義之所在,雖
(湯鑊有不得避也。)
(眇焉之軀,上愧古人,死有餘恨,惟陛下裁察!)
(太祖覽書,更加敬重,留館儀曹。)
(一夕,子英忽大哭不止,旁人問為何事?子英說是記念舊君,因此流涕。)
(太祖知不可奪,乃命有司送出塞外,令從故主。)
(足愧貳臣。)
(子英以外,又有元行省都事伯顏子中,曾守贑州。)
(陳友諒破贑,子中倉猝募吏民,與戰不勝,脫走閩中。)
(陳友定辟為員外郎,計復建昌,浮海至元都報捷,累遷吏部侍郎,持節發廣東
(何真兵救閩。)
(適何真降明,子中跳墮馬下,跌損一足,為明軍所得,執送廖永忠軍前。)
(永忠脅令投降,誓死不屈,乃釋縛令去。)
(子中變姓名,戴黃冠,遊行江湖間,太祖求之不得,簿錄子中妻子,子中仍不
(往。)
(尋復由明布政使沈立本密薦,遣使幣聘,子中太息道)
太 祖:今日死已遲了。
(作歌七章,遍哭祖父師友,飲鴆而死。)
(死有重於泰山者。)
(子中得之。)
(太祖又恐廷臣蒙蔽,嘗與侍從數人,易服微行,一面採訪才能,一面偵察吏治
(,一面調查民情,所以江淮一帶,恒有太祖君臣蹤跡。)
(相傳太祖微幸多寶寺,步入大殿,見幢幡上盡寫多寶如來佛號,因語侍從道)
太 祖:寺名多寶,有許多多寶如來?
(學士江懷素聞言,知太祖意在屬對,便脫口答道)
太 祖:國號大明,無更大大明皇帝。
(恰是絕對。)
(太祖大喜,而擢為吏部侍郎。)
(迨入遊方丈,見有紙條黏貼門首,上書維揚陳君佐寓此。)
(君佐少有才,脫略不羈,曾與太祖有一面交,太祖立呼相見。)
(君佐出謁畢,太祖笑問道)
太 祖:你當初極善滑稽,別來已久,猶謔浪如昔麼?
(君佐默然。)
太 祖:朕今已得天下,似前代何君?
君 佐:臣見陛下龍潛時候,飯糗茹草,及奮飛淮泗,與士卒同甘苦,猶食菜羹糲飯,臣
以為陛下酷肖神農,否則何以嘗得百草?
(妙語解頤。)
(太祖鼓掌大笑,令他隨行。)
(偶過酒肆,太祖即帶同入飲,酒肆甚小,除酒豆外,沒甚菜蔬。)
太 祖:(太祖又出對道)小村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
君 佐:(君佐隨聲應道)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屬對亦工。)
(太祖又大笑,並語君佐道)
太 祖:你隨朕入朝,做一詞臣,何如?
君 佐:陛下比德唐虞,臣願希蹤巢許,各行其志,想陛下應亦許臣。
(是田興第二,興且不入正史,遑問君佐?此史筆之疏忽處。)
(太祖乃不加強迫,與他告別自歸。)
(越數日,又出外微行,偶遇一士人,見他文採風流,便與坐談。)
(士人自稱重慶府監生,太祖又命屬對,出聯道)
太 祖:千里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
太 祖:(士人也不假思索,便對道)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太祖大喜。)
(無非喜諛。)
(問明寓址,方與作別。)
(次日,即遣使齎賞千金,士人才知是遇著太祖,欣幸不已。)
(大約有些財運。)
(太祖又嘗於元夕出遊,市上張燈慶賞,並列燈謎。)
(謎底系畫一婦人,手懷西瓜,安坐馬上,馬蹄甚巨。)
(太祖見了,不禁大怒,還朝後,即命刑官查緝,將做燈謎的士民,拿到杖死。
()
(刑部莫名其妙,奏請恩宥。)
太 祖:(太祖怒道)褻瀆皇后,犯大不敬罪,還說可寬宥麼?
(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旨用刑。)
(後來研究起來,才知馬后係淮西婦人,向是大腳,燈謎寓意,便指馬后,所以
(觸怒太祖,竟罹重辟。)
(做了一個燈謎,便罹大辟,可見人貴慎微。)
太 祖:(太祖嘗自作詩云)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
一丈猶擁被。
(先是江南富家,無過沈秀,別號叫作沈萬三。)
(太祖入金陵,欲修築城垣,苦乏資財,商諸沈秀。)
(秀願與太祖分半築城,太祖以同時築就為約,秀允諾。)
(兩下裡募集工役,日夜趕造,及彼此完工,沈秀所築這邊,比太祖趕先三日。
()
(豪固豪矣,奈已遭主忌何?太祖陽為撫慰,陰實刻忌。)
(嗣沈秀築蘇州街,用茅山石為心,太祖說他擅掘山脈,拘置獄中,擬加死罪。
()
(還是馬后聞知,替他求宥。)
太 祖:民富侔國,實是不祥。
馬 后:國家立法,所以誅不法,非以誅不祥。民富侔國,民自不祥,於國法何與?
(太祖不得已釋秀,杖戍雲南。)
(秀竟道死,家財入官。)
(太祖原是忮刻,然亦可為聚財者鑒。)
(至太祖作詩自怨,為蘇州某富翁所聞,獨歎息道)
太 祖:皇上積怨已深,禍至恐無日了。
(遂力行善舉,家產蕩然。)
(既而太祖又吹毛求疵,誅求富人,富家蕩產喪身,不計其數,獨某富翁已經破
(產,得免罪名,這也說不勝說。)
73**時間: 地點:
(且說太祖得國,武臣立功,要推徐達、常遇春,文臣立功,要推李善長、劉基
(。)
(劉基知太祖性質,所以封官拜爵,屢辭不受。)
(善長官至右丞相,爵韓國公,免不得有些驕態。)
(太祖有意易相,劉基謂)
劉 基: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不宜驟易。
太 祖:善長屢言卿短,卿乃替他說情麼?朕將令卿為右相。
頓 首:(基頓首)譬如易柱,必得大木,若用小木作柱,不折必僕,臣實小材,何能任
相?
太 祖:楊憲何如?
劉 基:憲有相材,無相器。
太 祖:(太祖復問道)汪廣洋如何?
劉 基:器量褊淺,比憲不如。
(太祖又問及胡惟庸,基搖首道)
太 祖: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
(太祖默然無言。)
(已而楊憲坐誣人罪,竟伏法。)
(善長又罷相,太祖竟用汪廣洋為右丞相,胡惟庸為左丞。)
(廣洋在相位二年,浮沈祿位,無所建白,獨惟庸狡黠善諛,漸得太祖寵任。)
(太祖遂罷廣洋職,令惟庸升任右相。)
劉 基:(劉基大戚道)惟庸得志,必為民害,若使我言不驗,還是百姓的幸福呢。
(惟庸聞言,懷恨不置。)
(會因甌閩間有隙地,名叫談洋,向為鹽梟巢穴。)
(基因奏設巡檢司,鹽梟不服管轄,反糾眾作亂。)
(基子璉據實奏聞,不先白中書省,惟庸方掌省事,視為蔑己,越加憤怒,遂嗾
(使刑部尚書吳雲劾基,誣稱談洋有王氣,基欲據以為墓,應加重辟。)
(太祖似信非信,只把基奪俸,算作了案。)
(基憂憤成疾,延醫服藥,反覺有物痼積胸中,以致飲食不進,遂致疾篤。)
(太祖遣使護歸青田,月餘逝世。)
(後來惟庸得罪,澈底查究,方知毒基致死,計出惟庸,太祖很是惋惜。)
(怎奈木已成舟,悔亦無及了。)
(劉基非無智術,惟如後人所傳,稱為能知未來,不無過譽,使基能預算,何致
(為惟庸謀斃?)
(惟庸既謀斃劉基,益無忌憚,生殺黜陟,惟所欲為。)
(魏國公徐達,密奏惟庸奸邪,未見聽從,反被惟庸聞知,引為深恨,遂陰結徐
(達閽人,嗾使訐主。)
(不料閽人竟直告徐達,弄巧轉成拙,險些兒祿位不保,驚慌了好幾日,幸沒有
(甚麼風聲,才覺少安。)
(患得患失,是謂鄙夫。)
(繼思與達有隙,究竟不妙,遂想了一計,囑人與善長從子作伐,把姪女嫁給了
(他,好與善長結為親戚,做個靠山。)
(善長雖已罷相,究尚得寵,有時出入禁中,免不得代為迴護。)
(善長之取死在此。)
(惟庸得此護符,又漸覺驕恣起來。)
(會惟庸原籍定遠,舊宅井中忽生竹筍,高至數尺,一班趨附的門客,都說是瑞
(應非凡。)
(又有人傳說,胡家祖父三世墳上,每夜紅光燭天,遠照數里。)
(看似瑞應,實是咎征。)
(惟庸聞知消息,益覺自負。)
(是時德慶侯廖永忠,僭用龍鳳,太祖責他悖逆,賜令自盡。)
(平遙訓導葉伯巨,上書言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又觸太祖盛怒,下
(獄瘐死。)
(此二事插入,是賓中賓。)
(內外官吏,岌岌自危。)
(尋又因安吉侯陸仲亨,擅乘驛傳,平涼侯費聚,招降蒙古,無功而還,皆奉詔
(嚴責。)
(此二事是主中賓。)
(二人心不自安,惟庸乘機勾結,聯為羽翼。)
(令在外收輯兵馬。)
(又陰結御史中丞陳寧,私閱天下兵籍,招勇夫為衛士,納亡命為心腹。)
(一面又托親家李存義,即李善長弟。)
(往說善長,伺間謀逆。)
(善長初頗驚悸,以為罪當滅族。)
(嗣經存義再三勸告,也覺依違兩可,不能自決。)
(為此一誤,已伏死征。)
(惟庸以善長並未峻拒,以為大事可就,即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約倭寇,
(又遣元故臣封績,致書元嗣君,請為外應。)
(喪心病狂,一至於此。)
(正在日夜謀變,又聞汪廣洋賜死事,益加急迫。)
(原來廣洋罷相數年,又由惟庸薦引,入居相位,惟庸所為不法,廣洋雖知不言
(。)
(會御史中丞涂節,上陳劉基遇毒,廣洋應亦與聞,太祖遂責廣洋欺罔,貶戍雲
(南,尋又下詔賜死。)
(於是惟庸益懼,一面賄通涂節臂助,一面密結日本貢使,作為退步。)
(洪武十三年正月,惟庸入奏,詭言京宅中井出醴泉,邀太祖臨幸。)
(太祖信以為真,還是夢夢。)
(駕出西華門,內使雲奇,突衝蹕道,勒馬言狀,氣逆言結,幾不成聲。)
(太祖以為不敬,叱令左右,撾棰亂下。)
(雲奇右臂將折,勢且垂斃,尚手指惟庸宅第。)
(太祖乃悟,忙返駕登城,遙望惟庸宅中,饒有兵氣,知系謀逆,立發羽林軍掩
(捕。)
(涂節得知此信,也覺禍事臨頭,意圖脫罪,急奔告太祖,說是惟庸妄謀劫主。
()
(道言未絕,羽林軍已將惟庸縛至,由太祖親自訊究。)
(惟庸尚不肯承,經涂節質證,不能圖賴,乃將惟庸牽出,寸磔市曹。)
(小子有詩詠道:
( 怪底人君好信諛,怕聞吁咈喜都俞。)
(佞臣多是蒼生蠹,磔死吳門未蔽辜。)
(惟庸磔死,還有惟庸黨羽,究屬如何辦法,待下回賡續敘明。)
(田興抗節不臣,蔡子英上書不屈,伯顏子中作歌自盡,此皆所謂仁人義士,本
(書極力表彰,所以揚潛德,顯幽光,寓意固甚深也。)
(惟太祖一書,子英一書,猶有可考,而伯顏子中之歌詞七章,無從搜錄,為可
(惜耳。)
(太祖微行,未見正史,而稗乘備傳其事,益見太祖之忮刻。)
(忮刻者必喜阿諛,故楊憲、汪廣洋、胡惟庸諸人,陸續登庸,雖依次黜戮,而
(誤國已不少矣。)
(劉基有先見之明,猶遭毒斃,儉人之不可與共事,固如此哉!然亦未始非太祖
(好諛之過也。)
(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
74**時間: 地點:
(卻說太祖既磔死惟庸,復將陳寧等一律正法,涂節雖自首,究屬與謀,亦加以
(死刑,僚屬黨羽,連坐甚眾,誅戮至萬餘人。)
(惟李善長、陸仲亨、費聚三人,因患難初交,不忍加罪,特置勿問。)
(嗣聞雲奇傷重身亡,大為悼惜,追封右少監,賜葬鍾山。)
(翰林學士承旨宋濂,時已致仕,仲子璲與長孫慎,俱坐惟庸黨被刑,並飭有司
(械濂至京,下獄論死。)
馬 后:(馬后亟進諫道)民家為子弟延師,尚始終相敬,況宋濂親授皇子,獨不可為他
保全麼?
太 祖:既為逆黨,何能保全?
馬 后:濂早家居,必不知情。
太 祖:(太祖憤然道)此等事非婦人所知。
(后乃嘿然。)
(會後侍食,不御酒肉,太祖問故?后流涕道)
太 祖:妾聞宋先生將要被刑,不勝痛惜,願為諸兒服心喪呢。
(太祖投管而起,即命赦濂,安置茂州。)
(屢敘馬后諫事,實為賢后留芳。)
(濂行至夔州,得病而歿。)
(通計濂傅太子十餘年,言動必以禮,一生為文,未嘗苟作。)
(日本使嘗奉敕請文,以百金為獻,卻不受。)
(海外諸國,朝貢使至,必問濂安否。)
(卒時年已七十二,朝野中外,無不痛惜。)
(述濂之賢,以形太祖之刻。)
(這且按下不提。)
75**時間: 地點:
(且說洪武十四年秋季,詔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
(將軍,率步騎三十萬,往征雲南。)
(雲南,古滇地,素稱蠻服。)
(漢武帝時,彩雲現南方,遣使往察,起自洱河,因置雲南郡,諭滇酋入朝。)
(唐以後為段氏所據,國號大理。)
(元世祖南下,擒段興智,以第五子忽哥赤為雲南王,仍錄段氏子孫,協守封疆
(。)
(忽哥赤死,子松山嗣,受封梁王。)
(至元順帝時,把匝剌瓦爾密襲位,為明玉珍所攻,走營金馬山,尋得大理援軍
(,擊退玉珍。)
(元主北去,雲南如故。)
(太祖以地甚僻遠,不欲用兵,特命翰林院待制王禕,持節招諭,頗得優待。)
(嗣因元嗣主遣使征餉,脅令降禕,禕不屈遇害。)
(尋復遣湖廣行省參政吳雲往諭,又被殺。)
(於是命傅友德等南征,旌旗蔽江而下。)
(既至湖廣,友德調都督郭英、胡海、陳桓等,領兵五萬,由四川永寧趨烏撤,
(自督大軍由辰沅趨貴州,克普定,下普安。)
(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遣司徒平章達裡麻,將兵十餘萬,出駐曲靖,抵禦明軍
(。)
沐 英:(沐英獻議道)元兵料我遠來,一時不能深入,我若倍道急趨,出其不意,定可
破敵。
(友德點首稱善,遂夤夜進師,將至曲靖,忽大霧四塞,茫不見人。)
(明軍冒霧疾進,直抵白石江。)
(江在曲靖東北,距城不過數里,達裡麻才得聞知,急率銳卒萬人,瀕江截阻。
()
(友德又用沐英計,整師臨流,佯作欲渡狀,暗中卻別遣奇兵,從下流潛渡,出
(敵陣後,樹幟鳴鼓。)
(達裡麻大驚,忙分軍抵敵。)
(沐英見敵陣已動,料知敵已中計,急麾軍渡江,長刀蒙盾,破他前隊。)
(元軍氣索,倒退數里。)
(明軍乘勢進逼,矢石雨發,呼聲動天地。)
(英復親麾鐵騎,橫衝而入,直至達裡麻纛下,大喝一聲,挺槍直刺。)
(達裡麻被他一嚇,竟顛仆馬下,那時明軍伸手過來,自然把他擒去。)
(當下俘眾二萬餘,橫屍十餘里。)
(友德慰諭俘囚,縱使歸業,蠻人大喜,到處歡迎。)
(友德複分遣藍玉、沐英等趨雲南,自率眾趨烏撤,為郭英等聲援。)
(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知達裡麻敗耗,無心守城,遁入羅佐山。)
(適右丞驢兒自曲靖遁歸,至梁王前,極陳明軍強盛狀,梁王慨然)
慨 然:生為元裔,死作元臣。
(言畢,遂將龍衣卸下,用火焚去,復驅妻子投溺滇池,自與左丞達的,右丞驢
(兒,向北遙拜,刎頸而死。)
(元室親藩,死事最烈,莫若梁王。)
(故《明史.梁王列傳》,亦特別旌揚。)
(藍玉、沐英,軍至板橋,右丞觀音保出降。)
(玉等整軍入城,戒輯軍士,安定人民。)
(又分兵進取臨安諸路,迎刃皆下。)
(是時郭英、胡海、陳桓等,早入赤水河,斬木造筏,夜半齊渡。)
(元右丞實卜引軍拒戰,相持未決。)
(至傅友德大軍赴援,實卜顧視驚惶,立即遁去。)
(友德遂得烏撤地。)
(因烏撤無城,飭軍築造,尚未竣工,實卜復招集蠻眾,鼓噪而來。)
(友德倚山為營,戒兵士不得妄動,俟至敵氣已懈,才開營出戰,自高臨下,勢
(如瀑布噴湧,無人敢當。)
(是即彼竭我盈之計。)
(實卜回馬就走,途遇芒部土酋,率眾來援,又翻身接仗。)
(惱動了十萬明軍,左馳右突,前進後隨,殺死了許多蠻官,蠻眾大溃,實卜又
(落荒竄去,好稱逃將軍。)
(烏撤遂得完城。)
(又進克七星關,直通畢節,遠近蠻部,如東川、烏蒙、芒部等,統望風降附。
()
(自是雲南境內,大半平定,只有大理未下。)
(藍玉、沐英自雲南進攻,土酋叚世,聚眾扼下關,守禦甚固。)
(沐英審度形勢,料不易拔,遂別出奇兵,令王弼、胡海兩將,各授密計,分道
(去訖。)
(原來大理城倚點蒼山,西臨洱河,並有上下二關,勢甚險固。)
(沐英遣王弼密趨上關,胡海潛登點蒼山,都從間道繞越,攀援而上。)
(叚世是個蠻牛,只曉得防著下關,誰意王弼、胡海兩軍,已繞出背後,從內殺
(出,沐英又從外殺入,兩路夾攻,就使叚世三頭六臂,也是不能脫逃,一陣嘩
(亂,被明軍擊翻地上,活捉去了。)
(叚世就擒,城即陷入。)
(沐英又分兵取鶴慶,略麗江,破石門關,下金齒,諸蠻部一律降服,雲南悉平
(。)
(沐英偕藍玉回軍雲南,與傅友德等會集滇地,聯名報捷,並籌辦善後事。)
(嗣接太祖詔諭,令傅友德、藍玉等班師,留沐英鎮守雲南。)
(英設官立衛,墾田屯兵,均力役,定貢額,民賴以安。)
(太祖念沐英功,遂命沐氏世守雲南,這且待後文再表。)
(惟當時雲南邊境,有平緬部,與金齒接壤,前代未通中國,至元朝始遣使招降
(,授土酋為宣慰司。)
(元末的宣慰司,叫作思倫發,因聞金齒降明,恐遭討伐,亦遣使朝貢。)
(詔仍授他為宣慰使,尋又命兼統麓川地。)
(思倫發漸漸桀驁,居然造起反來,有眾十餘萬,入寇景東。)
(沐英檄都督馮誠往御,戰敗引還,千戶王昇死難。)
(英擬親督軍往討,會接詔敕,只令他屯兵要害,以逸待勞,乃遵旨籌防,自楚
(雄至景東,每百里置一營,率兵屯種,觀釁後動。)
(思倫發見無懈可擊,也退伏了一兩年。)
(後謀誘集群蠻,入寇摩沙勒寨,都指揮寧正,受沐英命,迎頭痛擊,大破群蠻
(,斬首千五百級,思倫發引為深恥,竟傾寨前來,眾號三十萬,入寇定邊。)
(沐英聞報,急選驍騎三萬,晝夜兼行,及抵敵營,壓壘而陣,令都督馮誠挑戰
(。)
(敵營內忽躍出萬人,驅象三十餘只,舞蹈而前。)
(馮誠欲返奔,指揮張因,時為前鋒,獨不慌不忙,彎弓搭矢,叫一聲著,中象
(左膝,象即僕地,復一矢射中敵帥。)
(馮誠見張因得手,亦命兵士接連注射,死敵數百人,獲一象而還。)
沐 英:(沐英喜道)賊無他技,容易破滅了。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乃下令軍中,置火銃神機箭為三行,先後列著,更迭擊射。)
(複分軍為三隊,命馮誠居前,寧正居左,都指揮湯昭居右,鼓勇前進。)
(敵復驅象出營,象皆披甲,兩旁置槊,以備擊刺。)
(陣既交,群象突出,明軍銃箭俱發,聲震山谷。)
(象返走,敵遂四溃。)
(蠻目昔剌,獨麾健卒來鬥明軍,勢甚兇猛。)
(沐英登高遙望,見左軍少卻,即取下佩刀,命左右取帥首來。)
(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料知不佳,遂拚著性命,奮呼突陣,各軍隨上,無不以
(一當百,蠻眾大敗,斬首三千級,俘獲萬餘人,得生象三十七頭,敵渠各身受
(巨創,伏斃象背。)
(有幾個僥倖逃生的,都不知去向,思倫發亦單身遁走。)
(沐英回軍,休養數月,擬集眾深入,思倫發得報大懼,遣使謝罪,並願歲貢象
(馬白金等物,乃仍令為宣慰使。)
(麓川、平緬俱平。)
(結束滇事。)
(話分兩頭,且說元嗣主愛猷識理達臘,於洪武十一年夏季謝世,子脫古思帖木
(兒嗣位,免不得又來侵邊。)
(大將軍徐達,及副將軍湯和等,奉命馳御,擒住元平章別裡不花,元兵敗退。
()
(既而徐達、李文忠先後病歿,太祖很是悲悼,追封達為中山王,文忠為岐陽王
(,立碑賜祭,備極榮哀。)
太 祖:(太祖嘗語諸將道)受命即出,成功即歸,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帛無所取
,中正無疵,光同日月,只有大將軍徐達一人。達為功首,故備錄太祖贊語。今
不幸溘逝,喪一良弼了。
(言下很是唏噓。)
(嗣是飭邊固守,好幾年不出塞。)
(至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納哈出,擁眾金山,屢侵遼東,乃命馮勝為大將軍,傅
(友德、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師二十萬北征。)
(勝至通州,遣哨馬出鬆亭關,探悉元兵多屯駐慶州,遂令藍玉輕兵往襲。)
(時適大雪,元兵未曾防備,不意明軍突至,連逃走都是不及。)
(元平章果來被殺,果來子不蘭奚受擒,明軍得勝回營,勝遂會集大軍,齊出鬆
(亭關,進逼金山,並遣降將乃剌吾,往諭納哈出,速即歸降。)
(納哈出未免心動,令左丞劉探馬赤等,至勝營獻馬。)
(勝遣人送赴京師,一面驅軍急進,逕薄納哈出營。)
(納哈出驚惶失措,由乃剌吾再與勸導,乃率數百騎詣藍玉軍前。)
(玉大喜,設宴款待。)
(納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給納哈出,令他穿著,然後飲酒。)
(納哈出不允,彼此爭讓許久。)
(納哈出竟取酒澆地,且操著蒙語,戒飭從騎。)
(適鄭國公常茂,系馮勝女夫,隨勝出征,亦在座中。)
(茂部下或解蒙語,密告常茂,說是納哈出謀遁。)
(茂即上前搏擊,刺傷納哈出右臂。)
(常茂此舉,殊太鹵莽。)
(納哈出大憤,虧得都督耿忠,代為排解,引他見大將軍。)
(大將軍馮勝,好言撫慰,並令耿忠與同寢食,納哈出方才無語。)
(勝以納哈出既降,即將他所有妻孥將校,一律招集,相偕同歸。)
(臨行時命都督濮英,率兵三千人斷後。)
(濮英遲行一程,突被溃卒邀擊,馬蹷被擒,英剖腹自盡。)
(馮勝失了濮英,無從報命,不得已諉罪常茂,說他無端激變,把他械系入京。
()
(茂與勝名雖翁婿,事輒齟齬,抵關後,大為不服,亦訐奏勝罪狀。)
(翁婿相殘,常茂固非,馮勝亦誤。)
(太祖密令偵查,有言勝私匿名馬,強納敵女,並使閽人至納哈出妻前,行酒求
(珠寶。)
(恐未盡實。)
(於是太祖忿怒,將馮勝、常茂一並懲治,謫茂至龍州安置,收勝大將軍印綬,
(勒令歸第鳳陽。)
(再命藍玉為大將軍,唐勝宗、郭英為副,仍出軍北征,進至慶州。)
(時元嗣主脫古思,屯捕魚兒海,距慶州約數百里,玉諜知消息,從間道馳入,
(直抵百眼井,已近捕魚兒海,四望寂寥,杳不見敵。)
(玉勒馬欲歸,定遠侯王弼道)
太 祖:我等提十萬眾,深入沙漠,未見敵人,遽行班師,如何復命?
(玉沈吟未決。)
(弼請令軍士穴地為炊,毋使敵望見煙火,至夜乃可發兵。)
(玉依計而行。)
(是晚大風揚沙,漫天昏黑,玉用弼為前鋒,逕趨捕魚兒海。)
(見元主果營海岸,吶喊而入,嚇得元主心驚膽落,挈同家眷,驟馬奔逃。)
(元太尉蠻子,倉猝拒戰,約略交鋒,頭已落地。)
(弼率大軍追趕,擒住元主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以下百餘人
(,還有官屬三千,男女七萬,馬牛駝羊十五萬,一並籍錄,馳報京師。)
(太祖大悅,遣使勞軍,諭中比玉為衛青、李靖,總算是綸音優渥了,及還師,
(晉封玉為涼國公。)
(玉身長面赤,有大將才,屢次立功,漸膺寵眷,且娶常遇春妻弟,遇春女為太
(子標元妃,與太子為轉彎親戚,因此恃功挾勢,濅成驕蹇。)
(自地保奴及妃主入京,太祖賜與居第,月給廩餼,元妃頗有姿色,玉日夕過從
(,免不得有勾搭情事。)
(都中人言嘖嘖,為太祖所聞,召玉切責。)
(元妃因此懷慚,自經而死。)
(死得不清白。)
(太祖命將所賜藍玉鐵券,鎸入玉罪,令他鑒戒。)
(玉仍不改,多蓄莊奴假子,霸佔東昌民田,種種不法,遂以速死。)
(是時馬后早崩,太子隨逝,魯王檀嗜藥亡身,潭王梓謀變自焚,秦王樉召還被
(錮,周王樉棄國被遷,釀成太祖懊恨,迭興黨獄。)
(韓國公李善長,尚且賜死,那跋扈專恣的藍玉,還有甚麼生望?小子有詩歎道
(:
( 功狗由來未易全,況兼驕恣挾兵權。)
(朱公泛棹留侯隱,畢竟聰明足免愆。)
(以上所敘各種情跡,俟小子逐段交代,看官欲知詳細,請閱下回。)
(本回敘雲南事,傳梁王,亦傳沐英也。)
(梁王之忠,已見細評,若明得雲南,全出沐英力,而雲南人民,亦戴德不忘,
(終明世二百七十餘年,沐氏子孫守雲南,罕聞亂事,黔寧之功,固不在中山開
(平下也。)
(藍玉與沐英,同事疆場,為明立勛,不一而足。)
(捕魚兒海一役,謀雖出於王弼,而從善如流,不為無功。)
(自是殘元餘孽,陵夷衰微,數十年無邊患,誰謂玉不足道者?乃身邀寵眷,志
(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
(明雖負德,藍亦辜恩。)
(藉非然者,玉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
(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
76**時間: 地點:
(卻說馬皇后翊贊內治,所有補闕匡過等事,屢見前文,恰是古今以來一位賢后
(,洪武十五年八月崩逝,不但太祖慟哭終身,不復立后,就使宮廷內外,也歌
(思不忘。)
(小子讀馬后遺傳,時常景仰,所以前文敘述,於馬后有關係事,必援筆寫入。
()
(還有數條軼聞,也須一一補出,作為後來的女範。)
(可謂有心人。)
(先是太祖起兵,戰無虛日,后隨軍中,輒語太祖以不嗜殺人。)
(至冊后以後,儉約如故,身御澣濯,雖敝不即易,嘗謂此係弋綈遺法。)
(宮嬪敬服,擬為東漢時的明德馬后。)
(後生五子,周王橚最幼,放誕不羈,至就藩開封,后遣慈母江貴妃隨往,給以
(常御敝衣一襲,及杖一支,語貴妃道)
馬 后:王如有過,請披衣加杖,倘再倔強,馳驛報聞,毋得輕恕!
(橚聞言悚懼,就藩後不敢為非。)
(後崩,橚始少縱,棄國游鳳陽。)
(太祖憤怒,命徙至雲南,尋因懷念后德,仍勒令歸藩。)
(隨筆說明周王橚事。)
(后遇歲災,輒率宮人蔬食,太祖謂已發倉賑恤,不必懷憂,后謂賑恤不如預備
(,太祖甚以為然。)
(平時又累問百姓安否?且云)
太 祖:帝為天下父,自己為天下母,赤子不安,父母如何可安?
(名論不刊。)
(及太祖幸太學還,后問及生徒,知有數千人,便慨然)
慨 然:諸生皆有廩食,可以無饑,但他的妻子,從何取給?
(太祖亦為動容。)
(乃立紅板倉儲糧,歲給諸生家屬,生徒頌德不置。)
(后雖貴,猶親自主饋,早晚御膳,格外注視。)
(妃嬪等勸她自重,后語妃嬪道)
太 祖:事夫須親自饋食,從古到今,禮所宜然。且主上性厲,偶一失飪,何人敢當?不
如我去當衝,還可禁受。
(既而進羹微寒,太祖舉碗擲後,后急忙躲閃,耳畔已被擦著,受了微傷,更潑
(了一身羹污。)
(后熱羹重進,從容易服,顏色自若。)
(妃嬪才深信后言,並服后德。)
(宮人或被幸得孕,后倍加體恤,妃嬪等或忤上意,后必設法調停。)
(有言郭景祥子不孝,嘗持槊犯景祥,太祖欲將他正法,后奏)
馬 后:妾聞景祥止一子,獨子易驕,但亦未必盡如人言,須查明屬實,方可加刑。否則
殺了一人,遽絕人後,轉似有傷仁惠了。
(的是仁人之言,不得視為婦人之仁。)
(嗣太祖察知被誣,方歎道)
太 祖:若非后言,險些兒將郭家宗祀,把他斬斷呢。
(李文忠守嚴州時,楊憲上書誣劾。)
(后謂憲言不宜輕信,文忠乃得免罪。)
(春坊庶子李希賢,授諸王經訓,用筆管擊傷王額,太祖大怒,后勸解道)
太 祖:譬如使人製錦,只可任他剪裁,不應為子責師。
(太祖乃罷。)
(此外隱護功臣,事多失傳,就在宮禁裡面,也不能盡詳。)
(至病亟時,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后語太祖道)
太 祖:生死有命,禱祀何益?世有良醫,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藥不效,罪及醫生,轉
增妾過。
(明淑如此,我願終身崇拜之。)
(太祖歎息不已。)
(繼問后有無遺言。)
太 祖:(后嗚咽道)妾與陛下起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志願已足,尚有何言?
不過妾死以後,只願陛下親賢納諫,慎終如始罷了。
(親賢納諫四字,括盡古今君道。)
(言訖而逝。)
(壽五十一歲。)
(宮人慟哭失聲,即外廷百官,亦一律銜哀。)
(宮中嘗作追憶歌道:
( 我后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九月葬孝陵,臨葬遇風雨雷電,太祖愀然不樂,召僧宗泐入,與語)
與 語:后將就窆,令汝宣偈。
太 祖:(泐隨口說偈道)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宣偈畢,天忽開霽,乃啟輀往葬,太祖甚是心慰,賜泐百金。)
(後來尊諡馬后為孝慈皇后。)
(馬后以下,位置要算孫貴妃。)
(奈孫貴妃已早去世,乃令李淑妃攝六宮事。)
(淑妃,壽州人,父名杰,洪武初曾任廣武衛指揮,北征戰死。)
(太祖聞杰女慧美,遂納為妃嬪,倍加寵遇。)
77**時間: 地點:
(未幾淑妃又歿,乃以郭寧妃充攝六宮。)
(結述李郭二妃,回應第五回及第七回。)
(終太祖身世,不復立后,總算是不忘伉儷的遺意。)
(太子標係馬后長子,太祖與陳友諒交戰時,馬后嘗負標從軍,及標得立儲,繪
(成負子圖,藏懷中。)
(會李善長等賜死,太子進諫道)
太 子:皇父誅夷太濫,恐傷和氣。
(太祖默然。)
(次日,以棘杖遺地,令太子拾起,持在手中。)
(太子有難色,太祖笑道)
太 祖:朕令汝執杖,汝以為杖上有刺,怕傷汝手,若得棘刺除去,就可無虞。朕今所戮
諸臣,便是為汝除刺,汝難道不明朕意麼?
(棘刺原屬宜防,但有害過棘刺者,何不防之?太子頓首道)
太 子: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言未畢,太祖面忽改色,突然離座,持榻欲投。)
(太子起身急走,一面探懷中所繪圖,棄擲地上。)
(太祖拾視,頓時大慟,方免追責。)
(適魯王檀好餌金石,毒發致死,太祖諡他為荒,隱寓恨意。)
(潭王梓有心謀變,弄到夫婦俱焚,太子益不自安,日懷危懼。)
(忮刻之私,危及骨肉,可見人主不宜好刻。)
(原來潭王梓的來歷,小子於十一回中,曾敘他母妃闍氏,系陳友諒妃子,遺腹
(生梓。)
(梓年漸長,就封長沙。)
(臨行辭母,母問道)
友 諒:汝將何往?
答 稱:(梓答稱)至國。
友 諒:(母問)汝國何在?
答 稱:在長沙。
友 諒:(母又問)何人封汝?
答 稱:受父所封。
友 諒:(母又道)汝父何在,尚能封汝?
(梓知有異,跪詢母意。)
(母乃流涕與語,詳述前事,並言前日屈身事仇,實為汝一點骨血,汝今年長,
(毋忘前恨。)
(梓飲泣受命而去。)
(到了長沙,終日悶悶不樂,惟日與府僚設醴賦詩,聊作消遣。)
(既而妻父於顯,及妻弟琥,坐胡惟庸黨被誅,遂潛謀作亂。)
(太祖遣使召見,梓懼謀泄,因憤憤道)
太 祖:寧見閻王,不見賊王。
(言已,縱火焚宮。)
(與妃於氏並投火中,霎時間骨肉焦灼,同歸於盡。)
(其母闍氏,亦憂悔成疾,數日遂亡。)
(與子婦同歸冥途,恰也可喜,惟見陳友諒恐不能無愧耳。)
(史傳謂梓由達定妃所出,達定妃又不著姓氏,想因明代檔案,諱莫如深,無從
(參考,所以含糊過去。)
(至若李善長賜死一案,仍是被胡惟庸牽連。)
(善長弟存義,與惟庸結兒女親,惟庸得罪,存義本須連坐,太祖因顧念勛戚,
(赦他死罪,貶置崇明。)
(善長未嘗入謝,遂致太祖懷恨。)
(善長又營建大廈,向信國公湯和,假用衛卒三百名,湯和雖是應允,暗中恰封
(章入告。)
(已而京中吏民,為黨獄誅累,坐罪徙邊,共約數百人,內有丁斌等系善長私親
(,善長替他求免,益觸主怒,竟命將丁斌逮問。)
(斌本給事胡惟庸家,一經訊鞫,反將李存義當日,如何交通惟庸情事,和盤說
(出。)
(丁斌不至如此沒良,總由獄吏承旨誘供之故。)
(刑官不好怠慢,復逮李存義父子嚴訊。)
(存義父子,熬刑不住。)
(又把通逆情由,諉與善長。)
(恃彼為韓國公耶?那時一班朝臣,希承意旨,聯章交劾善長,統說是大逆應誅
(。)
(落穽下石,令人悲歎。)
(太祖還欲議親議功,格外寬宥,貓拖老鼠,裝甚麼假慈悲。)
(偏偏太史又奏言星變,只說此次占象,應在大臣身上,須加罰殛,於是太祖遂
(下了嚴旨,賜善長自盡。)
(可憐善長已七十七歲,活活的投繯畢命。)
(所有家屬七十餘人,盡行被戮。)
(只有一子李琪,曾尚臨安公主,得蒙免死,流徙江浦。)
(既說占象應在大臣,則善長一死足矣,何必戮及家屬多至七十餘人。)
(外如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江南侯陸聚,
(宜春侯黃彬,豫章侯胡美,即胡定瑞。)
(滎陽侯鄭遇春等,一並坐獄論死。)
(總算殺得爽快。)
(太祖且條列諸臣罪狀,作姦黨錄,佈告天下。)
78**時間: 地點:
(當時只有虞部郎中王國用,痛善長被誣,浼御史解縉起草,替他訟冤。)
(拜本上去,好似石沉大海,毫無複音。)
(國用還是運氣,否則又將下獄矣。)
(太子標仁恕性成,心中很過不下去,頗肖馬后。)
(至進諫被責,越覺怏怏。)
(會太祖以關中險要,竟欲遷都,秦王樉恐失去封地,頗有怨言。)
(太祖又召還拘禁,命太子親往關中,卜都相宅,並調查秦王過失。)
(太子還都,代陳秦王無罪,涕泣請免。)
(太祖尚未深信,太子遂憂悒成疾,於洪武二十五年夏月,瞑目歸天。)
(喪葬禮畢,諡為懿文太子。)
(前回結末數語,至此方一律敘清。)
(是時太祖已迭納數妃,連生十數子,椿為蜀王,皇十一子。)
(柏為湘王,皇十二子。)
(桂為代王,皇十三子。)
(楧為肅王,皇十四子。)
(植為遼王,皇十五子。)
(㮵為慶王,皇十六子。)
(權為寧王,皇十七子。)
(楩為岷王,皇十八子。)
(橞為谷王,皇十九子。)
(鬆為韓王,皇二十子。)
(模為瀋王,皇二十一子。)
(楹為安王,皇二十二子。)
(檉為唐王,皇二十三子。)
(棟為郢王,皇二十四子。)
(
為伊王,皇二十五子。)
(連從前所封九王,共得二十四子。)
(這二十四子中,惟燕王棣最為沈鷙,太祖謂棣酷肖自己,特別鐘愛。)
(至太子薨逝,意欲立棣為儲君,只因太子已生五子,嫡長早殤。)
(次子叫作允炆,即建文帝年亦濅長,倘或舍孫立子,未免於禮未合,乃親御東
(角門,召群臣會議。)
太 祖:(太祖先下諭道)國家不幸,太子竟亡。古稱國有長君,方足福民,朕意欲立燕
王,卿等以為何如?
憤 憤:(學士劉三吾抗奏道)皇孫年富,且系嫡出,孫承嫡統,是古今的通禮。若立燕
王,將置秦王、晉王於何地?弟不可先兄,臣意謂不如立皇孫。
(援經立議,不得以靖難兵變,咎及三吾。)
(太祖聞言,為之淚下,乃決立允炆為皇太孫。)
(先是太子在日,涼國公藍玉,與太子有聞接戚誼,嘗相往來。)
(接入前回藍玉事,以便承上起下。)
(自北征還軍,語太子道)
太 子:臣觀燕王在國,舉動行止,與皇帝無異。又聞望氣者言,燕有天子氣,願殿下先
事預防,審慎一二!
太 子:燕王事我甚恭,決無是事。
憤 憤:(藍玉道)臣蒙殿下優待,所以密陳利害,但願臣言不驗,不願臣言幸中。
(太子默然。)
(及藍玉趨退後,未免有人聞知,傳報燕王,燕王銜恨不已。)
(及太子薨逝,燕王入朝,即奏稱)
太 子:在朝公侯,縱恣不法,將來恐尾大不掉,應妥為處置云云。
(這句話,雖是冠冕堂皇,暗地裡卻指著藍玉,請太祖按罪嚴懲。)
(藍玉桀驁如故,一些兒不加檢點,尋又出捕西番逃寇祁者孫,並擒建昌衛叛帥
(月魯帖木兒,威燄愈盛,意圖升爵。)
(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並不升賞。)
(至皇太孫冊立,乃命他兼太子太傅,別召馮勝、傅友德歸朝,令兼太子太師。
()
太 子:(玉攘袂大言道)難道我不配做太師麼?
(嗣是怏怏不樂。)
(遇有入朝侍宴,所有言動,一味驕蹇,太祖越加疑忌。)
(從此玉有奏白,無一見從。)
(玉嘗私語僚友,指斥乘輿道)
太 祖:他已疑我了。
(既知見疑,何不速退。)
(此語一傳,便有錦衣衛蔣瓛,密告藍玉謀逆,與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垣,景
(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都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
(設計起事,將伺皇上出耕藉田,乘機劫駕等情。)
(太祖得了此信,立命錦衣衛發兵掩捕,自藍玉以下,沒一個不拿到殿前,先由
(太祖親訊,繼由刑部鍛鍊成獄,無論是真是假,一古腦兒當作實事,遂將他一
(並正法,並把罪犯族屬,盡行殺死。)
(甚至捕風捉影,凡與藍玉偶通訊問的朝臣,也難免刀頭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
(籍,坐黨夷滅,共萬五千人,所有元功宿將,幾乎一網打盡。)
(比漢高待功臣,還要加慘。)
(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准,反
(將他賜死。)
(定遠侯王弼,居家歎道)
太 祖: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測,我輩恐無噍類了。
(為這一語,又奉詔賜死。)
(宋國公馮勝,在府第外築稻場,埋甔地下,架板為廊,加以磟碡,取有鞺鞳聲
(,走馬為樂。)
(有怨家入告太祖,訐勝家居不法,稻場下密藏兵器,意圖謀變云云。)
(太祖遂召勝入,賜酒食慰諭道)
太 祖:卿可安心!悠悠眾口,朕何至無端輕信?
(言下,甚是歡顏。)
(勝以為無虞,儘量宴飲,誰知飲畢還第,即於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數刻
(即亡。)
(可痛可恨!)
(總計開國功臣,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沐英六人,保全身
(名,死皆封王。)
(但徐、常、李、鄧四公,都死在胡藍黨獄以前,沐英留鎮雲南,在外無事,得
(以考終。)
(湯和自死最遲,他是絕頂聰明,見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還鄉,絕口不談國事
(,所以享年七十,壽考終身。)
(敘明六王生卒,是用筆綿密處。)
(這也不必細表。)
79**時間: 地點:
(且說太祖既迭誅功臣,所有守邊事宜,改令皇子專任。)
(燕王棣最稱英武,凡朔漠一帶,統歸鎮守,他遂招兵養馬,屢出巡邊。)
(洪武二十三年,率師出古北口,收降元太尉乃兒不花。)
(二十九年,復出師至撤撤兒山,擒斬元將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太祖聞報大喜
(,嘗謂肅清沙漠,須賴燕王。)
(至三十一年,秦王樉、晉王棢俱薨,乃命燕王棣總率諸王,得專征伐。)
80**時間: 地點:
(其時太祖已經老病,尚傳諭燕王道:
( 朕觀成周之時,天下治矣。)
太 祖:(周公告成王曰)詰爾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
(朕之諸子,汝獨才智,秦晉已薨,汝實為長。)
(攘外安內,非汝而誰?爾其總率諸王,相機度勢,用防邊患,奠安黎庶,以答
(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
(自是燕王權力愈盛,兵馬益強,又兼燕京為故元遺都,得此根據,越覺雄心勃
(勃了。)
(統為下文伏線。)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年七十有一,遺詔命太孫允炆嗣位。)
(且言諸王鎮守國中,不必來京。)
(允炆依著遺詔,登了御座,一面奉著梓宮,往葬孝陵,追諡為高皇帝,廟號太
(祖,以明年為建文元年。)
(允炆後遭國難,沒有廟諡,明代沿稱為建文帝。)
(清乾隆元年,始追諡為恭閔惠皇帝。)
(小子編述至此,也援明朝故例,稱他做建文帝便了。)
(本回就此結束,只有一詩詠明太祖道:
( 濠梁崛起見真人,神武天生自絕倫。)
(獨有晚年偏好殺,保邦從此少能臣。)
(欲知建文帝即位後事,且至下回續敘。)
(是回敘事,看似拉雜寫來,頭緒紛繁,實則一線到底。)
(太祖性本雄猜,賴有馬后之賢,從容補救,故洪武十五年以前,雖有胡惟庸一
(獄,而李善長、宋濂、陸仲亨、費聚等,尚得保全,黨禍固未劇也,至馬后崩
(而殺機迫矣。)
(父子尚懷猜忌,遑問功臣?善長賜死,株連多人,甚至秦、周諸王,亦擬加罪
(。)
(懿文太子,雖不能保全元功,猶能保全骨肉,不可謂非仁且恕者。)
(然卒以是憂鬱成疾,至不永年,是太子之薨,亦未始非太祖促之也。)
(太子歿而藍獄即興,連坐至萬餘人,元功宿將,相繼俱盡,何其殘忍至此?燕
(王之酷肖乃父,亦無非天性忮刻,相感而孚耳。)
(故是回總旨,在敘太祖之好猜,隱為燕王靖難張本,自翦羽翼,反害子孫,忮
(求果奚為乎?)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