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
    (江山無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窗明几淨,小子擱筆已一月有餘了。)
    (回憶去年編述《元史演義》,曾敘到元亡明續的交界;嗣經臘鼓頻催,大家免
    (不得一番俗例:什麼守歲?什麼賀年?因此將元史交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
    (了一月的假。)
    (現在時序已過去了,身子已少閒了,《元史演義》的餘味,尚留含腦中,《明
    (史演義》的起頭,恰好從此下筆。)
    (淡淡寫來,興味盎然。)
    (元朝的統系,是蒙族為主;明朝的統系,是漢族為主。)
    (明太祖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年即驅逐元帝,統一華夏,政體雖猶是君主,
    (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設家。)
    (嗣後傳世十二,凡一十七帝,歷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間如何興?如何盛?如何
    (衰?如何亡?統有一段極大的原因,不是幾句說得了的。)
太 祖:(先賢有言)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國必興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國必衰亡
    。
    (這句話雖是古今至言,但總屬普通說法,不能便作一代興衰的確證。)
    (小子嘗謂明代開國,與元太祖元世祖的情形,雖然不同,但後來由興而衰,由
    (盛而亡,卻蹈著元朝五大覆轍。)
    (看官欲問這五大弊嗎?第一弊是骨肉相戕;第二弊是權閹迭起;第三弊是奸賊
    (橫行;第四弊是宮闈恃寵;第五弊是流寇殃民。)
    (這五大弊循環不息,已足斲喪元氣,傾覆國祚;還有國內的黨爭,國外的強敵
    (,膠膠擾擾,愈亂愈熾,勉強支持了數十百年,終弄到一敗塗地,把明祖創造
    (經營的一座錦繡江山,拱手讓與滿族,說將起來,也是可悲可慘的。)
    (提綱挈領,眼光直注全書。)
    
    
2**時間: 地點:
    (目今滿主退位,漢族光復,感世變之滄桑,話前朝之興替,國體雖是不同,理
    (亂相關,當亦相去不遠。)
    (遠鑒胡元,近鑒滿清,不如鑒著有明,所以元、清兩史演義,既依次編成,這
    (《明史演義》,是萬不能罷手的。)
    (況乎歷代正史,卷帙最多,《宋史》以外,要算《明史》。)
    (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從頭至尾,展閱一遍,差不多要好幾年工夫。
    ()
    (現在的士子們,能有幾個目不窺園,十年攻苦,就使購置了一部《明史》,也
    (不過庋藏書室,做一個讀史的模樣,哪裡肯悉心翻閱呢?並非挖苦士子,乃是
    (今日實情。)
    (何況為官為商為農為工,連辦事謀生,尚覺不暇,或且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怎知道去閱《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為通俗教育起見,越見得
    (欲罷不能,所以今日寫幾行,明日編幾行,窮年累月,又輯成一部《明史演義
    (》出來。)
    (宜詳者詳,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載,稗乘偶及的軼事,恰見無不搜,聞無不
    (述,是是非非,憑諸公議,原原本本,不憚瑣陳。)
    (看官不要惹厭,小子要說到正傳了。)
    (說明緣起,可見此書之不能不作,尤可見此書之不能苟作。)
    
    
3**時間: 地點:
    (卻說明太祖崛起的時候,正是元朝擾亂的時間。)
    (這時盜賊四起,叛亂相尋,黃岩人方國珍,起兵台溫,潁州人劉福通,與欒城
    (人韓山童,起兵汝潁,羅田人徐壽輝,起兵蘄黃,定遠人郭子興,起兵濠梁,
    (泰州人張士誠,起兵高郵,還有李二、彭大、趙均用一班草寇,攻掠徐州、弄
    (得四海紛爭,八方騷擾。)
    (各方寇盜,已見《元史演義》中,故用簡筆敘過。)
    (元朝遣將調兵,頻年不息,只山童被擒,李二被逐,算是元軍的勝仗,其餘統
    (不能損他分毫,反且日加猖獗。)
    (那時元順帝昏庸得很,信奉番僧,日耽淫樂,甚麼演揲兒法,即大喜樂之意。
    ()
    (甚麼秘密戒,亦名雙修法,均詳《元史演義》。)
    (甚麼天魔舞,造龍舟,制宮漏,專從玩意兒上著想,把軍國大事,撇在腦後;
    (賢相脫脫,出征有功,反將他革職充軍,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及禿
    (魯帖木兒,導上作姦,反言聽計從,寵榮得甚麼相似。)
    (冥冥中激怒上蒼,示他種種變異,如山崩地震旱乾水溢諸災,以及雨血雨毛雨
    (氂,隕星隕石隕火諸怪象,時有所聞,無非令順帝恐懼修省,改過遷善。)
    (不意順帝怙惡不悛,鎮日裡與淫僧妖女,媚子諧臣,講演這歡喜禪,試行那秘
    (密法,雲雨巫山,唯日不足。)
    (於是天意亡元,群雄逐鹿,人人都挾有帝王思想。)
    (劉福通奉韓山童子林兒為帝,國號宋,據有亳州;徐壽輝也自稱皇帝,國號天
    (完;張士誠也居然僭號誠王,立國稱周。)
    (一班草澤梟雄,統是得意妄行,毫無紀律,不配那肇基立極奉天承運的主子,
    (所以上天另行擇真,湊巧濠州出了一位異人,姿貌奇杰,度量弘廓,頗有人君
    (氣象,乃暗中設法保佑,竟令他撥亂反正,做了中國的大皇帝,這人非他,就
    (是明太祖朱元璋。)
    (以匹夫為天子,不可謂無天意。)
    (近時新學家言,專屬人事,抹煞天道,似亦未足全信,故此段備詳人事,兼及
    (天心。)
    (朱元璋,字國瑞,父名世珍,從泗州徙居濠州的鍾離縣,相傳系漢鍾離得道成
    (仙的區處。)
    (世珍生有四子,最幼的就是元璋。)
    (元璋母陳氏,方娠時,夢神授藥一丸,置諸掌中,光芒四射,她依著神命,吞
    (入口中,甘香異常。)
    (及醒,齒頰中尚有餘芳。)
    (至懷妊足月,將要分娩,忽見紅光閃閃,直燭霄漢,遠近鄰里,道是火警,都
    (呼噪奔救,到了他的門外,反看不見甚麼光燄,復遠立回望,仍舊熊熊不滅。
    ()
    (大眾莫名其妙,只是驚異不置。)
    (後來探聽著世珍家內,生了一個小孩子,越發傳為奇談,統說這個嬰兒,不是
    (尋常人物,將來定然出色的。)
    (就史論史,不得目為迷信。)
    (這年乃是元文宗戊辰年,誕生的時日,乃是九月丁丑日未時。)
    (後人推測命理,說他是辰戌丑未,四庫俱全,所以貴為天子,這也不在話下。
    ()
    (惟當汲水洗兒的時候,河中忽有紅羅浮至,世珍就取作兒衣,迄今名是地為紅
    (羅港,是真是假,無從詳究。)
    (總之豪傑誕生的地方,定有一番發祥的傳說,小子是清季人,不是元季人,自
    (然依史申述,看官不必動疑。)
    
    
4**時間: 地點:
    (且說朱世珍生了此兒,取名元璋,相貌魁梧,奇骨貫頂,頗得父母鍾愛。)
    (偏偏這個寧馨兒,降生世間,不是朝啼,就是夜哭,想是不安民間。)
    (呱呱而泣,聲音洪亮異常,不特做爹娘的日夕驚心,就是毗連的鄰居,也被他
    (噪得不安。)
    (世珍無法可施,不得已禱諸神明,可巧鄰近有座皇覺寺,就乘便入禱,暗祝神
    (明默佑。)
    (說也奇怪,自禱過神明後,乳兒便安安穩穩,不似從前的怪啼了。)
    (世珍以神佛有靈,很是感念,等到元璋週歲,復偕陳氏抱子入寺,設祭酬神,
    (並令元璋為禪門弟子,另取一個禪名,叫作元龍。)
    (俗呼明太祖為朱元龍,證諸正史,並無是說,嘗為之闕疑,閱此方得證據。)
    (光陰易過,歲月如流,元璋的身軀,漸漸的長成起來,益覺得雄偉絕倫。)
    (只因世珍家內,食指漸繁,免不得費用日增,可奈時難年荒,入不敷出,單靠
    (著世珍一人,營業餬口,哪裡養得活這幾口兒?今日吃兩餐,明日吃一餐,忍
    (饑耐餓,挨延過日,沒奈何命伯仲叔三兒,向人傭工,只留著元璋在家。)
    (元璋無所事事,常至皇覺寺玩耍,寺內的長老,愛他聰明伶俐,把文字約略指
    (授,他竟過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齡左右,居然將古今文字,通曉了一大
    (半。)
    (若非當日習練,後來如何解識兵機,曉明政體?世珍以元璋年已成童,要他自
    (謀生計,因令往裡人家牧牛。)
    (看官!你想這出類拔萃的小英雄,怎肯低首下心,做人家的牧奴?起初不願從
    (命,經世珍再三訓導,沒奈何至裡人劉大秀家,牧牛度日。)
    (所牧的牛,經元璋喂飼,日漸肥壯,頗得主人歡心。)
    (牧民之道,亦可作如是觀。)
    (無如元璋素性好動,每日與村童角逐,定要自作渠帥,諸童不服,往往被他捶
    (擊,因此劉大秀怕他惹禍,仍勒令回家。)
    
    
5**時間: 地點:
    (轉眼間已是元順帝至正四年了,濠泗一帶,大鬧饑荒,兼行時疫。)
    (世珍夫婦,相繼逝世,長兄朱鎮,又罹疫身亡,家內一貧如洗,無從備辦棺木
    (,只好草草藁束,由元璋與仲兄朱鏜,舁屍至野。)
    (甫到中途,驀然間黑雲如墨,狂飆陡起,電光閃閃,雷聲隆隆,接連是大雨傾
    (盆,彷彿銀河倒瀉,澎湃直下,元璋兄弟,滿體淋濕,不得已將屍身委地,權
    (避村舍,誰料雨勢不絕,竟狂潑了好多時,方漸漸停止。)
    (元璋等忙去察視,但見屍身已沒入土中,兩旁浮土流積,竟成了一個高壠,心
    (中好生奇異,詢諸裡人,那天然埋屍的地方,卻是同裡劉繼祖的祖產。)
    (當下向繼祖商議,繼祖也不覺驚訝,暗思老天既如此作怪,莫非有些來歷,不
    (如順天行事,樂得做個大大的人情,遂將這葬地慨然贈送。)
    (史中稱為鳳陽陵,就是此處。)
    (不忘掌故。)
    (元璋兄弟,自然感謝。)
    (誰料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仲叔兩兄,又染著疫病,一同去世,只剩了嫂姪兩
    (三人,零丁孤苦,涕淚滿襟。)
    (這時元璋年已十七,看到這樣狀況,頓覺形神沮喪,日夕彷徨,輾轉躊躇,無
    (路可奔,還不若投入皇覺寺中,剃度為僧,倒也免得許多苦累,計畫已定,也
    (不及與嫂姪說明,竟潛趨皇覺寺,拜長老為師,做了僧徒。)
    
    
6**時間: 地點:
    (未幾長老圓寂,寺內眾僧,瞧他不起,有時飯後敲鐘,有時閉門推月,可憐這
    (少年落魄的朱元璋,晝不得食,夜不得眠,險些兒做了溝中瘠,道旁殣,轉入
    (輪回。)
    (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那時元璋熬受不住,想從此再混過去,死的多,活的少,不得不死裡求生,便
    (忍著氣攜了袱被,托了缽盂,雲遊四方,隨處募食,途中越水登山,餐風飽露
    (,說不盡行腳的困苦。)
    (到了合肥地界,頓覺寒熱交侵,四肢沉痛,身子動彈不得,只得覓了一座涼亭
    (,權行寄宿。)
    (昏瞶時,覺有紫衣人兩名,陪著左右,口少渴,忽在身旁得著生梨,腹少饑,
    (忽在枕畔得著蒸餅,此時無心查問,得著便吃,吃著便睡,模模糊糊的過了數
    (日,病竟脫體。)
    (霎時間神清氣爽,昂起頭來,四覓紫衣人,並沒有甚麼形影,只剩得一椽茅舍
    (,三逕鬆風,見《明史.太祖本紀》,並非捏造。)
    (他也不暇思索,便起了身,收拾被囊,再去游食。)
    (經過光固汝潁諸州,雖遇著幾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
    (挨過了三年有餘,仍舊是一個光頭和尚,袱被外無行李,缽盂外無長物。)
    (乃由便道返回皇覺寺,但見塵絲蛛網,佈滿殿廡,香火沉沉,禪牀寂寂,不禁
    (為之驚歎。)
    (他揀了一塊隙地,把袱被缽盂放下,便出門去訪問鄰居。)
元 璋:(據言)寇盜四起,民生凋敝,沒有甚麼餘力,供養緇流,一班游手坐食的僧侶
    ,不能熬清受淡,所以統同散去。
    (這數語,惹得元璋許多嗟歎。)
    (嗣經鄰居檀越,因該寺無人,留他暫作住持,元璋也得過且過,又寄居了三四
    (年。)
    (至正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黨羽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撤裡不
    (花,奉命進討,憚不敢攻,反日俘良民,報功邀賞。)
    (於是人民四散,村落為墟。)
    (皇覺寺地雖僻靜,免不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元璋見鄰近民家,除赤貧及老弱外,多半遷避,自己亦覺得慌張,捏著了一把
    (冷汗。)
    (欲要留著,恐亂勢紛紛,無處募食,不被殺死,也要餓死;欲要他去,可奈荊
    (天棘地,無處可依,況自己是一個禿頭,越覺得棲身無所。)
    (左思右想,進退兩難,乃步入伽藍殿中,焚香卜爻,先問遠行,不吉;復問留
    (住,又不吉;不由的大驚道)
不由的:去既不利,留又不佳,這便怎麼處?
不由的:(忽憶起當年道病,似有紫衣人護衛,未免為之心動,復虔誠叩祝道)去留皆不
    吉,莫非令舉大事不成!
    (隨手擲筊,竟得了一個大吉的徵兆。)
不由的:(當下躍起道)神明已示我去路,我還要守這僧缽,做什麼?
    (遂把缽盂棄擲一旁,只攜了一條敝舊不堪的薄被,大踏步走出寺門,逕向濠州
    (投奔去了。)
    (小子恰有一詩詠道:
    (  出身微賤亦何傷,未用胡行舍且藏。)
    (贏得神明來默示,頓教真主出濠梁。)
    (欲知元璋投依何人,且看下回續敘!)
    (前半回敘述緣起,為全書之楔子,已將一部明史,籠罩在內;入後舉元季衰亂
    (情狀,數行了之,看似太簡,實則元事備見元史。)
    (此書以明史為綱,固不應喧賓奪主也。)
    (後半回敘明祖出身,極寫當時狼狽情狀,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如明祖朱元璋,殆真如先哲之所言者,非極力演述,則
    (後世幾疑創造之匪艱,而以為無足重輕,尚誰知有如許困苦耶?至若筆力之爽
    (健,詞致之顯豁,尤足動人心目,一鳴驚人,知作者之擅勝多矣。)
    (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
    
    
7**時間: 地點:
    (卻說朱元璋出寺前行,一口氣跑到濠州,遙見城上兵戈森列,旗幟飄揚,似有
    (一種嚴肅的氣象,城外又有大營紮著,好幾個赳赳武夫,守住營門。)
    (他竟不遑他顧,一直闖入,門卒忙來攔阻,只聽他滿口喧嚷道)
元 璋:要見主帥!
    (當下驚動了營中兵士,也聯翩出來,看他是個光頭和尚,已覺令人驚異,嗣問
    (他是何姓氏?有無介紹?他也不及細說,只說是朱元璋要見主帥。)
    (大眾還疑他是奸細,索性把他反縛,擁入城中,推至主帥帳前。)
    (元璋毫不畏懼,見了主帥)
元 璋:明公不欲成事麼?奈何令帳下守卒,縶縛壯士?
    (自命不凡。)
    (那上面坐著的主帥,見他狀甚奇兀,龍形虎軀,開口時聲若洪鐘,不禁驚喜交
    (集)
不 禁:看汝氣概,果非常人,汝願來投效軍前麼?
    (元璋答聲稱是。)
    (便由主帥呼令左右,立刻釋縛,一面問他籍貫里居。)
    (元璋說明大略,隨即收入麾下,充作親兵。)
    (看官!你道這主帥為誰?便是上回所說的郭子興。)
    (至此始點醒主帥姓名,文不直捷。)
    (子興得了元璋,遇著戰事,即令元璋隨著。)
    (元璋感激圖效,無論什麼強敵,總是奮不顧身,爭先衝陣。)
    (敵軍畏他如虎,無不披靡,因此子興嘉他義勇,日加信任。)
    
    
8**時間: 地點:
    (一日,子興因軍事已了,踱入內室,與妻張氏閒談,講到戰事得手,很覺津津
    (有味。)
    (張氏亦很是喜慰。)
    (嗣複述及元璋戰功,張氏便進言道)
張 氏:妾觀元璋,不是等閒人物,他的謀略如何,妾未曾曉,惟他的狀貌,與眾不同,
    將來必有一番建樹,須加以厚恩,俾他知感,方肯為我出力。
    (張氏具有特識,也算一個智婦。)
子 興:我已拔他為隊長了。
張 氏:這不過是尋常報績,據妾愚見,還是不足。
子 興:依汝意見,將奈何?
張 氏:聞他年已二十五六,尚無家室,何不將義女馬氏,配給了他?一可使壯士效誠,
    二可使義女得所,倒也是一舉兩得呢!
子 興:汝言很是有理,我當示知元璋便了。
    (次日升帳,便召過元璋,說明婚嫁的意思。)
    (元璋自然樂從,當即拜謝。)
    (子興便命部將兩人,作為媒妁,選擇良辰,準備行禮。)
    (小子敘到此處,不得不補述馬氏來歷。)
    (先是子興微時,曾與宿州馬公為刎頸交。)
    (馬公家住新豐裡,佚其名,其先世為宿州素封,富甲一鄉,至馬公仗義好施,
    (家業日落,妻鄭媼生下一女,未幾病逝。)
    (馬公殺人避仇,臨行時曾以愛女托子興,子興領回家中,視同己女。)
    (後聞馬公客死他方,益憐此女孤苦,加意撫養。)
    (子興授以文字,張氏教以針黹,好在馬氏聰慧過人,一經指導,無不立曉。)
    (與明祖朱元璋,恰是不謀而合。)
    (至年將及笄,出落得一副上好身材,模樣端莊,神情秀越,穠而不豔,美而不
    (佻;還有一種幽婉的態度,無論如何急事,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遽色。
    ()
    (的是國母風范。)
    (所以子興夫婦,很是鍾愛,每思與她聯一佳偶,使她終身有托,不負馬公遺言
    (。)
    (湊巧元璋投軍,每戰輒勝,也為子興夫婦所器重,所以張氏倡議,子興贊成,
    (天生了一對璧人,借他夫婦作撮合山,成為眷屬,正所謂前生注定美滿姻緣呢
    (。)
    (說得斐亹可觀。)
    (吉期將屆,子興在城中設一甥館,令元璋就館待婚,一面懸燈結彩,設席開筵
    (,熱鬧了兩三日,方才到了良辰;當由儐相司儀,笙簧合奏,請出了兩位新人
    (,行交拜禮;接連是洞房合巹,龍鳳交輝,一宵恩愛,自不消說。)
    (和尚得此,可謂奇遇。)
    
    
9**時間: 地點:
    (自此以後,子興與元璋,遂以翁婿相稱,大眾亦另眼看待,爭呼朱公子而不名
    (。)
    (惟子興有二子,素性褊淺,以元璋出身微賤,無端作為贅婿,與自己稱兄道弟
    (,一些兒沒有客氣,未免心懷不平。)
    (元璋坦白無私,那裡顧忌得許多?偏他二人乘間抵隙,到子興面前,日夕進讒
    (,說他如何驕恣?如何專擅?甚且謂陰蓄異圖,防有變動。)
    (子興本寵愛元璋,不肯輕信,怎奈兩兒一倡一和,時來絮聒,免不得也惶惑起
    (來。)
    (愛婿之心,究竟不及愛子。)
    (元璋不知就裡,遇有會議事件,仍是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某日為軍事齟齬,竟觸動子興怒意,把他幽諸別室,兩子喜歡得很,想從此除
    (了元璋,遂暗中囑咐膳夫,休與進食。)
    (事為馬氏所知,密向廚下竊了蒸餅,擬送元璋。)
    (甫出廚房,可巧與張氏撞個滿懷,她恐義母瞧透機關,忙將蒸餅納入懷中,一
    (面向張氏請安。)
    (張氏見她慌張情狀,心知有異,故意與她說長論短,馬氏勉強應答,已覺得言
    (語支吾;後來柳眉頻蹙,珠淚雙垂,幾乎說不成詞,經張氏挈她入室,屏去婢
    (媼,仔細詰問。)
    (方伏地大哭,稟明苦衷。)
    (張氏忙令解衣出餅,那餅尚熱氣騰騰,黏著乳頭,好容易將餅除下。)
    (眼見得乳為之糜,幾成焦爛了。)
    (難為這雞頭肉。)
    (張氏也不禁淚下,一面命她敷藥,一面叫入廚子,速送膳與元璋。)
    (是夕,便進諫子興,勸他休信兒言。)
    (子興本是個沒主意的人,一聞妻語,也覺得元璋被誣,即命將元璋釋放,還居
    (甥館。)
    (張氏復召入二子,大加呵斥,二子自覺心虛,不能強辯,也只好俯首聽訓。)
    (嗣是稍稍顧忌,不敢肆惡,元璋也得少安了。)
    (虧得有此泰水。)
    (越數日,接到軍報,徐州被元軍克復,李二敗走。)
    (又越日,守卒來報,彭大趙均用率眾來降,願謁見主帥。)
    (子興聞知,亟令開城延入,以賓主禮相見。)
    (彼此寒暄,頗為歡洽。)
    (當下設宴款待,飲酒談心。)
    (突由探馬馳入,報稱元軍追趕敗兵,將到城下了。)
    (統帥叫作賈魯。)
子 興:(子興不禁皺眉道)元兵又來,如何對待?
    (可見子興沒用。)
子 興:(旁座一人起言道)元軍乘勝而來,勢不可當,不如堅壁清野,固守勿戰,令他
    老師曠日,銳氣漸衰,方可以逸待勞,出奇制勝。
    (眾聞言,注目視之,乃是嬌客朱元璋。)
    (明寫元璋獻計,是破題兒第一遭。)
元 璋:(彭大趙均用問子興道)這位是公何人?
    (子興答是小婿。)
子 興:(彭大便道)令坦所言,未嘗不是。但聞足下起義徐州,戰無不勝,此刻元兵到
    來,何妨出城對敵,殺他一個下馬威,免使小覷。某等雖敗軍之將,也可助公一
    臂,聊泄前恨。
    (子興鼓掌稱善。)
    (匆匆飲畢,撤了酒肴,整備與元軍廝殺。)
    (看官聽著!這彭大趙均用,本是著名盜魁,與李二通同一氣。)
    (李二兵敗竄死,彭趙兩人,皆被元軍殺退,立腳不住,投奔濠州。)
    (子興聞他大名,以為可資作臂助,所以甚表歡迎,虛已以聽。)
    (錯了念頭。)
    (元璋不便再言,勉強隨著子興,出城迎敵,彭趙也率眾後隨。)
    (方才布成陣勢,見元軍已大刀闊斧,衝殺前來,兵卒似蟻,將士如虎,任你如
    (何抵拒,還是支撐不住。)
    (子興正在慌忙,忽後隊紛紛移動,退入城闉,霎時間牽動前軍,旗靡轍亂,子
    (興撥馬就回,元軍乘勢搶城,虧得元璋帶領健卒,奮鬥一場,方將元軍戰卻,
    (收兵入城;力寫元璋。)
    (一面闔城固守,登陴禦敵。)
    (元軍復來猛攻,由元璋晝夜捍御,還算勉力保全。)
    (子興退回城中,彭大復來密談,把後隊退兵的錯處,統推到趙均用身上。)
    (子興又信以為真,優禮彭大,薄待趙均用,又是一番釁隙。)
    (均用從此含怨。)
    (可巧子興黨羽孫德崖,募兵援濠,突圍入城,子興與議戰守事宜,德崖主戰,
    (子興主守,意見未協,免不得稍有齟齬。)
    (均用乘此機會,厚結德崖,擬除了子興,改奉德崖為主帥。)
    (看官!你想此時的草澤英雄,哪個不想做全城的頭目?當濠州起兵時,德崖與
    (子興,本是旗鼓相當,因子興較他年長,不得不奉讓一籌,屈己從人,此次由
    (均用從中媒糱,自然雄心勃勃,不肯再作第二人思想。)
    (子興尚是睡在鼓中,一些兒沒有分曉,就是元璋在城,也只留意守禦,無暇偵
    (及秘謀。)
    (一夕,元璋正策馬梭巡,忽奉張氏密召,立命進見。)
    (當下應召入內,見張氏在座,已哭得似淚人兒一般,愛妻馬氏,也在旁陪淚,
    (不禁驚詫起來,急忙啟問。)
    (張氏嗚嗚咽咽,連說話都不清楚;應有此狀,虧他描摹。)
馬 氏:(還是馬氏旁答道)我的義父,被孫德崖賺去了,生死未卜,快去救他!
    (元璋聞言,也不及問明底細,三腳兩步的跑出室外,即號召親兵,迅赴孫家。
    ()
    (一面遣人飛報彭大,令速至孫家救護子興。)
    (說時遲,那時快,元璋已馳入孫門。)
    (突被門卒阻住,元璋回顧左右道)
元 璋:我受郭氏厚恩,忍見主帥被賺,不進去力救麼?兄弟們替我出力,打退那廝!
    (眾卒奉命上前,個個揮拳奮臂,一哄兒將門卒趕散。)
    (元璋當先衝入,跨進客堂,適德崖與均用密議,見元璋到來,料知來救子興,
    (恰故意)
恰故意:朱公子來此何干?
元 璋:(元璋厲聲道)敵逼城下,連日進攻,兩公不去殺敵,反賺我主帥,意欲圖害,
    是何道理?
德 崖:我等正邀請主帥,密議軍機,不勞你等費心。你且退!守城要緊,休得玩忽!
元 璋:主帥安在?
德 崖:(德崖怒目道)主帥自有寓處,與你何干?
    (元璋大忿,方欲動手,驀聞外面有人突入道)
元 璋:均用小人,何故謀害郭公,彭大在此,決不與你干休!
    (元璋聞聲,越覺氣壯,雄赳赳的欲與德崖搏鬥。)
    (德崖見兩人手下,帶有無數健卒,陸續進來,擠滿一堂,不由的怕懼起來,反
    (捏稱主帥已返,不在我家。)
元 璋:(元璋憤答道)可令我一搜嗎?
    (德崖尚未答應,彭大已從後插嘴道)
德 崖:有何不可?快進去!快進去!
    (於是元璋擁盾而入,直趨內廳,四覓無著,陡聞廳後有呻吟聲,躡跡往尋,見
    (有矮屋一椽,扃鐍甚嚴,當即毀門進去,屋內只有一人,鐵鏈鋃鐺,向隅暗泣
    (,凝目視之,不是別人,正是濠州主帥郭子興,主帥如此,太覺倒霉。)
    (是時不遑慰問,忙替他擊斷鎖鏈,令部兵背負而出。)
    (德崖與均用,睜著眼見子興被救,無可奈何。)
    (元璋即偕彭大趨出,臨行時又回顧德崖道)
元 璋:君與主帥同時舉義,素稱莫逆,如何誤聽蜚言,自相戕賊?
德 崖:(又語趙均用道)天下方亂,群雄角逐,君既投奔至此,全靠同心協力,共圖大
    舉,方可策功立名,願此後休作此想!
    (言已,拱手而別。)
    (前硬後軟,妙有權術。)
    (弄得孫趙兩人,神色慚沮,反彼此互怨一番,作為罷論。)
    (此事悉本《太祖本紀》。)
    (惟《本紀》敘此事,在濠未被圍之前,而谷著《紀事本末》,則言此事在被圍
    (之時,且事實間有異處,本編互參兩書,以便折衷。)
    (元璋既救出子興,仍加意守城,會元軍統帥賈魯,在營罹病,日漸加劇,以是
    (攻擊少懈。)
    (越年,賈魯病死,元軍退去。)
    (自濠城被圍,迄於圍解,差不多有三四月,守兵亦多半受傷。)
    (元璋稟知子興,擬另行招募,添補行伍,子興照允,將此事委任元璋。)
    (元璋即日還鄉,陸續募集,得士卒七百名,內中有二十四人,能文能武,有猷
    (有為,端的是開國英雄,真皇輔弼。)
    (為後文埋根。)
    (這二十四人何姓何名?待小子開列如下:徐達 湯和 吳良 吳楨 花雲 陳
    (德 顧時 費聚 耿再成 耿炳文 唐勝宗 陸仲亨 華雲龍 鄭遇春 郭興
    ( 郭英 胡海 張龍 陳桓 謝成 李新材 張赫 周銓 周德興)
    (元璋得了許多英材,與他們談論時事,很是投機。)
    (當下截止招募,帶領七百人回濠,稟報子興。)
    (子興按名點卯,七百人不錯一個,便算了事,惟署元璋為鎮撫,令所募七百人
    (,歸他統率。)
    (元璋拜謝如儀。)
    (隔了數日,元璋方料理簿書,有一人進來稟謁,視之乃是徐達,便問道)
元 璋:天德有何公幹?
    (徐達見左右無人,便造膝密陳道)
徐 達:鎮撫不欲成大業麼?何故鬱鬱居此,長屈人下?
元 璋:我亦知此地久居,終非了局,但羽毛未滿,不便高飛,天德如有高見,幸即指陳
    !
徐 達:郭公長厚,德崖專橫,彭趙又相持不下,公處此危地,事多牽掣,萬一不慎,害
    及於身,奈何不先幾遠引?
    (識見高人一層。)
元 璋:我欲去此他適,必須有個脫身的計策,否則實滋疑竇,轉召危機。
徐 達:郭公籍隸定遠。目今定遠未平,正好借此出兵,想郭公無不允行。
元 璋:我方募兵七百名,署為鎮撫,若統率南行,無論謠諑易生,即郭公亦多疑慮。
徐 達:七百人中,可用的不過二十餘人,公只將二十餘人率著,便足倚任,此外一概留
    濠,那時郭公便不致動疑了。
元 璋:(元璋點頭道)天德此言,甚合我意,我當照行。
    (徐達乃趨出候命。)
    (達字天德,元璋稱字不稱名,便是器重徐達的意思。)
    (徐達為開國元勛,故從特筆。)
    (元璋即入稟子興,出徇定遠,並請將原有部兵,歸屬他將,只率二十四人同行
    (。)
    (子興欣然應允。)
    (不出徐達所料。)
    (於是元璋整裝即行,這一行,有分教:
    (    踏破鐵籠翔彩鳳,衝開潛窟奮飛龍。)
    (欲知南徇定遠情形,請看官續閱下回。)
    (投軍為明祖奮跡之始,成婚為明祖得助之始,救郭子興為明祖報績之始,募兵
    (七百,得英材二十四,為明祖進賢之始,逐層寫來,有聲有色。)
    (他若郭子興之庸柔,孫德崖之貪戾,彭大之粗豪,趙均用之刁狡,皆為明祖一
    (人反射。)
    (尤妙在用筆不直,每述一事,輒用倒戟而出之法,使閱者先迷後醒,益足饜目
    (。)
    (看似容易卻艱辛,閱僅至此,已自擊節不置。)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
    
    
10**時間: 地點:
    (卻說徐達、湯和等二十餘人,隨著元璋,南略定遠。)
    (定遠附近有張家堡,駐紮民兵,號驢牌寨。)
    (元璋請費聚往察情形,費聚返報寨中乏食,意欲出降。)
元 璋:(元璋大喜道)此機不可坐失。
    (便命費聚前導,另選數人為輔,上馬急行。)
    (將到寨前,遙見寨中有二將出來,大聲呼著,說是來者何為?費聚心恐,叩馬
    (諫元璋道)
說 是:彼眾我寡,未便深入,不如回招人馬,然後前來。
元 璋:(元璋笑道)多人何益,反令彼疑。
    (有膽有識。)
    (言畢下馬,即褰裳渡濠,逕詣寨門,寨主倒也出見。)
元 璋:郭元帥與足下有舊,聞足下孤軍乏食,恐遭敵噬,因遣我等相報,若能相從,請
    即偕往,否則移兵他避,免蹈孤危。
    (寨主唯唯從命,只請元璋留下信物,作一證據,元璋慨解佩囊,給與寨主,寨
    (主邀與入營,獻上牛酒,大家飽餐一頓,食畢,元璋即請寨主促裝,寨主以三
    (日為期。)
元 璋:既如此,我且先返,留費聚在此,與君同來便了。
    (寨主允諾,元璋即策馬而歸。)
    (徐達等接見元璋,詢明情狀。)
徐 達:恐防有變。
    (料事如神。)
元 璋:(元璋哂道)我亦慮此。
    (所見相同。)
徐 達:達聞寨兵約三千人,若負約來爭,眾寡不敵,請即募兵以備不虞。
    (元璋稱善,即懸旗招兵。)
    (閱三日,約得壯士三百人。)
    (忽見費聚踉蹌奔還,喘聲道)
元 璋:不、句不好了!不好了!該寨主自食前言,將有他變。
元 璋:(元璋投袂道)小丑可恨,我當立擒此賊。
元 璋:(於是拔營齊赴,且令壯士潛匿囊中,詭作軍糧,載以小輿,頃刻抵寨,遣人告
    (寨主道)郭元帥命持軍糧來,請寨主速出領取!
    (寨主正愁乏食,聞信大喜,飛步而出。)
    (元璋接見,即令運囊下車,一聲吶喊,壯士皆破囊突出,立將寨主拿下。)
    (果然妙計。)
    (元璋又命部下縱火,攻毀營壘,嚇得寨兵無處逃遁,齊呼願降,乃將寨兵縱放
    (,把舊壘一炬成墟,當下收檢降兵,一律錄用,只嚴責寨主負約,申行軍律,
    (喝令斬訖。)
    (該殺。)
    (嗣是遠近聞風,多來歸附。)
    (獨定遠人繆大亨,擁眾二萬人,受元將張知院驅遣,屯踞橫澗山。)
    (元璋與徐達商議,定下一條好計,密授花雲,令他照行。)
    (花雲分兵去訖。)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