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未幾,周主又出攻濠、泗,匡胤自請為前鋒,兵至十八里灘,見岸上唐營森列
(,周主擬用櫜駝濟師,匡胤獨躍馬入水,截流先渡,騎兵追隨恐後,霎時間盡
(登彼岸。)
(唐營中不及防備,驟被匡胤搗入,害得腳忙手亂,紛紛溃散,營外泊有戰艦,
(艦內已虛無一人,匡胤乘勢下船,進薄泗州城下。)
(泗州守將范再遇,驚慌的了不得,當即開城乞降。)
(匡胤入城後,禁止擄掠,秋毫無犯,人民大悅,爭獻芻粟給軍。)
(是匡胤第五次立功。)
(周主聞泗州已定,移師攻濠,濠州團練使郭廷謂,自知力不能支,命參軍李延
(鄒草表降周。)
(延鄒不允,被廷謂殺死,自作降表,舉城歸降。)
(周主即遣郭廷謂徇天長,別派指揮使武守琦趨揚州,南唐守將,望風披靡,天
(長、揚州陸續平定,泰州、海州亦相率歸附。)
(於是周主進攻楚州,楚州防禦使張彥卿,與都監鄭昭業,督兵登陴,誓死固守
(,周主猛攻不克。)
(唐節度使陳承詔,復出兵清口,與城中連為犄角,互相呼應,因此楚城益固。
()
(周主愁煩得很,乃調趙匡胤助戰。)
(總需此人出馬。)
(匡胤即調集水師,泝淮北上,將到清口,已值黃昏時候,諸將請覓港寄泊,匡
(胤)
匡 胤:清口聞有唐營,他不意我軍驟至,勢必無備,我正好乘夜掩襲,搗破唐營,奈何
中流停泊呢?
(言訖,即命揚帆疾駛,直達清口。)
(是夕天色沉陰,淡月無光,唐營中雖有邏卒,巡至夜半,不見什麼動靜,便都
(回營安睡。)
(匡胤正率兵駛至,悄悄登岸,爇起火炬,吶一聲喊,竟向唐營奔入。)
(營兵方入睡鄉,及至驚醒,見營帳已是通明,連忙起牀,不及攜械,憑著赤手
(空拳,如何對敵?周兵已殺進寨門,順手亂剁,殺死唐兵數千名,屍如山積。
()
(匡胤踹入後帳,不見什麼陳承詔,料他先行逃走,遂帶著百騎,從帳後越出,
(向前追趕,約行五六里,已至山陽境內,方見前面有一黑影,隱約奔馳,當即
(加鞭疾驅,急行裡許,才得追著。)
(這黑影正是陳承詔,他自夢中驚覺,孤身潛遁,好容易跑了若干裡,偏偏冤家
(路狹,不肯放手,沒奈何束手就擒,任他縛去。)
(匡胤既擒住承詔,遂轉趨楚州,獻俘軍前。)
(是匡胤第六次立功。)
(周主大喜,便與匡胤並力攻城,城中勢孤援絕,哪裡抵擋得住?當被周兵攻入
(。)
(張彥卿與鄭昭業,尚率眾巷戰,殺到矢盡刀缺,彥卿尚舉起繩牀,捨命抗拒,
(卒被亂軍殺死,鄭昭業拔劍自刎,守兵千餘人,一律鬥死,無一生降。)
(周主不禁嗟歎,命將張、鄭兩人的屍首,棺殮安葬,隨即出示安民,休息數天
(,再行南下。)
(唐主聞報大懼,寢食俱廢,若坐針氈。)
(嗣聞周主復出揚州,乃遣陳覺奉表,願傳位太子弘冀,聽命中國,並獻庐、舒
(、蘄、黃四州地,畫江為界,哀懇息兵。)
周 主:朕興師只取江北,今爾主舉國內附,尚有何求?
(乃賜書唐主,通好罷兵。)
(唐主自去帝號,奉周正朔,江北悉平,周主奏凱還朝,大小百官,依次行賞;
(賜賚匡胤,特別從優。)
(既而唐主遣使至周,私貽匡胤書,並饋白金三千兩。)
匡 胤:(匡胤笑道)這明明是反間計,我難道為他所算麼?
(遂將書函白金,悉行呈入,周主嘉他忠藎,溫言褒獎;嗣復改授忠武軍節度使
(,會弘殷舊疾復發,醫藥無效,竟至謝世。)
(周主又厚賜賻儀,追贈太尉,並武清節度使官銜;封匡胤母杜氏為南陽郡太夫
(人。)
(匡胤世受周恩,不為不厚,歷敘封贈,以著匡胤負周之罪。)
(匡胤居喪守制,不聞政事。)
(越年為周世宗顯德六年,周統終於是年,故特筆點醒。)
(周主以北鄙未復,北漢嘗引遼入寇,屢為邊患,乃下詔親自征遼,當召匡胤入
(朝,命為水路都部署,另簡親軍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
(兩將先行出發,水陸並進,車駕自御龍舟,作為後應。)
(匡胤帶領戰艦,剋日出發,順風順水,駛過瀛、莫各州,遼地兵民,毫不防備
(,驟見周兵到來,都心驚膽落,逃得不知去向。)
(遼寧州刺史王洪,也接到周兵入境消息,正擬請兵守城,誰知遼兵尚沒有影響
(,周師已飛薄城河。)
(王洪居守空城,自知不能抵敵,便即開城乞降。)
(匡胤乃收降王洪,令為嚮導,進抵益津關。)
(關中守將終廷輝,登關南望,但見河中敵艦,一字兒排著,旌旗招颭,戈戟森
(嚴,不覺大驚失色;正在徬徨失措,忽聞關下有人大叫道)
匡 胤:快快開關!
(當下俯視來人,乃是寧州刺史王洪,便問道)
王 洪:你來此何事?
王 洪:我為關內生靈,單騎到此,特欲與君商議。
(廷輝乃下關迎入。)
(相見後,王洪便言)
王 洪:周兵勢大,未易迎敵,不如降周為是。
(廷輝躊躇半晌,想不出甚麼方法,只好依王洪言,隨他出降。)
(匡胤好言撫慰,並問廷輝路徑。)
匡 胤:(廷輝道)此去到瓦橋關,不過數十里,但水路狹隘,不便行船,大帥若要前行
,須捨舟登陸,方可前進。
(匡胤乃即派遣裨將,與王洪返守寧州,並留兵數百,助廷輝守益津關;自思韓
(通未至,不應久待,索性乘勢前行,入搗瓦橋關,於是令軍士一齊登岸,鼓行
(而西。)
(不一日,即至瓦橋關下,守將姚內斌,率著馬兵數千騎,出來截擊,不值匡胤
(一掃,內斌遁回關中。)
(由匡胤攻撲一晝夜,未曾得手。)
(翌日,韓通亦到,報稱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暉,俱已降服了。)
(韓通一路用虛寫法,因本書注重宋祖,故詳此略彼。)
(匡胤大喜,便親至關下,召姚內斌答話。)
(內斌在關上相見,匡胤朗聲道)
匡 胤:守將聽著!天軍到此,所有瀛、莫各州,及寧州益津關諸吏,都已望風降順,畏
威懷德。獨你據住此關,不肯歸服,難道我不能搗破麼?但念南北生民,莫非赤
子,若為你一人,害得玉石俱焚,你心何忍?不如早日投降,免致糜爛。
王 洪:(內斌道)且待明日報命。
匡 胤: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若明日不降,管教你粉骨碎身,悔無可及。
(言畢返營。)
(巧值都指揮使李重進等,帶領禁軍,呼喝前來。)
(匡胤知周主親到,便與韓通出營接駕,行櫜鞬禮。)
(周主入營巡視,慰問勞苦,三軍無不欣躍。)
(是夕,周主便留宿營中。)
(到了次日,姚內斌親至營前,奉表請降。)
(是匡胤第七次立功。)
(匡胤引見周主,由內斌拜跪畢,周主亦嘉他效順,溫語褒獎。)
(內斌復叩首謝恩;敘述各降將,亦無一條重複。)
(隨起導周主入關。)
(周主置酒大會,遍宴群臣,席間議進取幽州,諸將)
諸 將:陛下離京,不過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即得燕南各州,此正陛下威靈遠播,所以
得此奇功。惟遼主聞失燕南,勢必大集虜騎,扼守幽州,還望陛下先機審慎,幸
勿輕入。
(周主默然不答。)
(已露不悅之意。)
(散宴後,便召先鋒都指揮使李重進入帳,與語)
與 語:朕志在統一,削平南北,今已出兵到此,幸得燕南各州,難道就此罷手不成?你
率兵萬人,明日出發,朕即統軍後至。不搗遼都,決不返師!
(李重進唯唯而退。)
(又傳諭散騎指揮孫行友,令帶騎卒五千,即日往攻易州。)
(孫行友亦奉命去訖。)
(越日,李重進發兵先行,到了固安,守吏已逃避一空,城門大開,一任周兵擁
(入,重進略命休息,轉眼間周主亦到,當下奉駕前進,行至固安縣北,只見一
(帶長河,流水潺潺,望將下去,深不可測;詢問土人,叫作安陽水,水中本有
(渡筏,因對岸遼人,聞有敵軍,將筏收藏,眼見得汪洋浩淼,不便輕涉。)
(周主乃命各軍彩木作橋,限日告竣,自率親軍還宿瓦橋。)
(不意夜間竟發寒疾,本是孟夏天氣,偏覺挾纊不溫,到了翌晨,尚未痊可,一
(臥兩日,孫行友捷報已至,並押獻遼刺史李在欽。)
(周主抱病升帳,見左右
入囚犯,便問他願降願死?在欽卻瞋目道)
周 主:要殺就殺,何必多言!
(周主便喝令梟首。)
(自覺頭暈目眩,急忙退入寢室。)
(又越兩日,疾仍未瘳,諸將欲請駕還都,因恐觸動主怒,未敢請奏。)
匡 胤:(匡胤獨奮然道)主疾未愈,長此羈留,倘或遼兵大至,反為不美,待我入請還
蹕便了。
(乃逕入周主寢門,力請還駕。)
(正是:
( 雄主一生期掃虜,老臣片語足回天。)
(未知周主曾否邀准,且看下回表明。)
(周世宗為五季英主,而拓疆略地之功,多出匡胤之力,史家記載特詳,雖未免
(有溢美之辭,而後此受禪以後,除韓通諸人外,未聞與抗,是必其平日威望,
(足以制人,故取周祚如反掌耳。)
(本回敘匡胤破紫金山,降瓦橋關,寫得聲容突兀,如火如荼,且妙在與前數回
(戰仗,敘筆不同,令閱者賞心豁目。)
(至若舊小說中捏造杜撰,概不彩入,無征不信,著書人固不敢妄作也。)
(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
12**時間: 地點:
(卻說趙匡胤入諫周主,至御榻前,先問了安,然後談及軍事。)
周 主:本想乘此平遼,不意朕躬未安,延誤戎機,如何是好?
匡 胤:天意尚未絕遼,所以聖躬未豫,不能指日蕩平。若陛下順天行事,暫釋勿問,臣
意天必降福,聖躬自然康泰了。
(援天為解,可謂獸諫。)
(周主遲疑半晌,方道)
周 主:卿言亦是,朕且暫時回都,卿可調還各處兵馬,明日就啟鑾罷!
(匡胤退出,即傳旨調回李重進、孫行友等,一面準備返蹕。)
(到了次日,周主起牀升座,飭改瓦橋關為雄州,命韓令坤留守;益津關為霸州
(,命陳思讓留守,然後乘輿啟行。)
(匡胤以下,均隨駕南歸。)
(周主在道,病勢略痊,就從囊中取出文書,重行披閱。)
(忽得直木一方,約長三尺,上有五個大字,不禁奇怪得很。)
(看官道是何字?便是從前異僧所傳,「點檢作天子」一語。)
(應第二回。)
(當下把玩一回,仍收貯囊中。)
(及還至大梁,便免都點檢張永德官。)
(永德妻即郭威女。)
(張與世宗有郎舅誼,世宗恐他暗蓄異圖,將仿石敬瑭故事,事見五代史。)
(所以將他免職,改用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
(故意使錯,豈冥冥中果有主宰耶?匡胤威名,自是益盛。)
(宰相范質等,因世宗病未痊癒,請立太子以正國本,世宗乃立子宗訓為梁王。
()
(宗訓年僅七齡,未諳國事,不過徒掛虛名罷了。)
13**時間: 地點:
(是年世宗後符氏去世,改冊後妹為繼後。)
(入宮未幾,世宗又復病劇。)
(數日大漸,亟召范質等入受顧命,重言囑托,令他善輔儲君,且與語)
與 語:翰林學士王著,系朕藩邸故人,朕若不起,當召他入相,幸勿忘懷!
(既欲王著為相,何勿先時召人,必待身後乃用,殊為不解。)
(質等應諾。)
(既出宮門,大家私語道)
大 家:王著日在醉鄉,乃是一個酒徒,豈可入相?此必主子亂命,不便遵行,願彼此勿
泄此言。
(大家各點頭會意。)
(是夜,周主崩於寢殿。)
(范質等奉梁王宗訓即位,尊符後為皇太后,一切典禮,概從舊制,不必細表。
()
(惟匡胤改受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仍任殿前都點檢,以慕容延钊為副都
(點檢。)
(延钊與匡胤,夙稱莫逆,見第一回。)
(至是復同直殿廷,格外親昵。)
(平居往來密議,人不能知。)
(著此二語,含有深意。)
(光陰易過,又是殘年,轉眼間便是元旦,為幼帝宗訓紀元第一日,文武百官,
(朝賀如儀。)
(過了數日,忽由鎮、定二州,飛報京都,說是)
說 是:北漢主劉鈞,約連遼兵入寇,聲勢甚盛,請速發大兵防邊!
(幼主宗訓,只知嬉戲,曉得甚麼緊急事情。)
(符太后聞報,亟召范質等商議。)
范 質:都點檢趙匡胤,忠勇絕倫,可令作統帥,副都點檢慕容延钊,素稱驍悍,可令作
先鋒;再命各鎮將會集北征,悉歸匡胤調遣。統一事權,定保無虞。
(不過將周祚讓與他,此外原無他虞。)
(符太后准奏,即命趙匡胤會師北征;慕容延钊帶著前軍,先行出發。)
(延钊領命,簡選精銳,剋日起程。)
(匡胤調集各處鎮帥,如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等
(,陸續到來,乃禡纛興師,逐隊出發。)
(都下謠言甚盛,將冊點檢為天子,市民驚駭,相率逃匿。)
(其實宮廷裡面,並沒有這般消息,不知何故出此新聞,真正令人莫測呢?若非
(有人暗中運動,哪有這等新聞?)
(匡胤率著大軍,按驛前進,看看已到陳橋驛,天色漸晚,日影微昏,便令各軍
(就驛下營,寓宿一宵,翌晨再進。)
(前部有散指揮使苗訓,獨在營外立著,仰望雲氣。)
(旁邊走過一人,向他問訊道)
說 是:苗先生!你在此望什麼?
(原來苗訓素習天文學,凡遇風雲雷雨,都能先時逆料,就是國家災祥,又往往
(談言微中,因此軍中呼他為苗先生。)
(苗訓見過問的人,乃是匡胤麾下的親吏楚昭輔,便用手西指道)
匡 胤:你不見太陽下面,復有一太陽麼?
(昭輔仔細遠眺,果見日下有日,互相摩蕩,熔成一片黑光。)
(既而一日沉沒,一日獨現出陽光,格外明朗,日旁復有紫雲環繞,端的是祥光
(絢彩,乾德當陽,好一歇方才下山。)
匡 胤:(昭輔很是驚異,問苗訓道)這兆主何吉凶?
說 是:(苗訓道)你是點檢親人,不妨與你實說,這便叫作天命,先沒的日光,應驗在
周,後現的日光,是應驗在點檢身上了。
匡 胤:(昭輔道)何日方見實驗?
說 是:(苗訓道)天象已現,就在眼前了。
(天道遠,人道邇,恐苗先生亦借天惑人。)
(說著,兩人相偕歸營。)
(昭輔免不得轉告別人,頓時一傳十,十傳百,軍中都詫為異征。)
說 是:(都指揮領江寧節度事高懷德,首先倡議道)主上新立,況兼幼弱,我等身臨大
敵,雖出死力,何人知曉?不如應天順人,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識從
征諸公,以為何如?
匡 胤:(眾將應聲道)高公所言甚當,我等就依計速行。
說 是:(都押衙李處耘道)這事須稟明點檢,方可照行,但恐點檢未允,好在點檢親弟
匡義,亦在軍中,且先與他說明底細,令他入白點檢,才望成功。
(大眾齊聲稱善,便邀匡義入商。)
匡 義:此事非同小可,且與趙書記計議,再行定奪。
(看官閱過上文,可記得節度推官趙普麼?趙普此時,適任歸德掌書記,從匡胤
(出征,匡義即以此事語普。)
趙 普:主少國疑,怎能定眾?點檢威望素著,中外歸心,一入汴京,即可正位,乘今夜
安排停當,明晨便可行事。
(有志久了。)
(匡義乃偕普出庭,部署諸將,環列待旦。)
(看看天色將明,大眾齊逼匡胤寢所,爭呼萬歲。)
(寢門傳卒,搖手禁止道)
大 眾:點檢尚未起牀,諸公幸勿高聲!
大 眾:今日策點檢為天子,難道你尚未知麼?
(言未已,匡義排眾趨入。)
(正值匡胤驚覺,起問何事?匡義略言諸將情形。)
匡 胤:這、這事可行得麼!
匡 義:曾聞兄長述及僧言,兩日重光,囊木應讖,這語已經表現,兄長不妨就為天子。
(再應第二回。)
匡 胤:且待我出諭諸將,再作計較。
(言畢趨出。)
匡 胤:(見眾校露刃環列,齊聲呼道)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皇帝。
(匡胤尚未及答,那高懷德等已捧進黃袍,即披在匡胤身上,眾將校一律下拜,
(三呼萬歲。)
匡 胤:事關重大,奈何倉猝舉行?況我曾世受國恩,亦豈可妄自尊大,擅行不義?
趙 普:(趙普即進言道)天命攸歸,人心傾向,明公若再推讓,反至上違天命,下失人
心。若為周家起見,但教禮遇幼主,優待故後,亦好算始終無負了。
(只好自己解嘲。)
(說至此,各將士已擁匡胤上馬。)
匡 胤:(匡胤攬轡語諸將道)我有號令,你等能從我否?
(諸將齊稱聽令。)
匡 胤:太后主上,我當北面事他,你等不得冒犯!京內大臣,與我並肩,你等不得欺凌
,朝廷府庫,及士庶人家內,你等不得侵擾!如從我命,後當重賞,否則戮及妻
孥,不能寬貸!
(諸將聞令載拜,無不允諾。)
(匡胤乃整軍還汴,當遣楚昭輔及客省使潘美,加鞭先行。)
(潘美是先去授意宰輔,楚昭輔是先去安慰家人,兩人馳入汴都,都中方得消息
(。)
(時值早朝,突聞此變,統嚇得不知所為。)
太 后:(符太后召諭范質道)卿等保舉匡胤,如何生出這般變端?
(語至此,已將珠喉噎住,撲簌簌的流下淚來。)
(婦女們只有此法。)
范 質:(范質囁嚅道)待臣出去勸諭便了。
(這是脫身之策。)
(符太后也不多說,灑淚還宮。)
(范質退出朝門,握住右僕射王溥手道)
范 質:倉猝遣將,竟致此變,這都是我們過失,為之奈何?
(你若能為周死節,還好末減。)
(王溥噤不能對,忽口中呼出呻吟聲來。)
(范質急忙釋手,哪知這指甲痕已掐入溥腕,幾乎出血。)
(若輩不啻巾幗,應該有此柔荑。)
(質正向他道歉。)
(適值侍衛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從禁中趨出,遇著范質、王溥等人)
韓 通:叛軍將到,二公何尚從容敘談?
范 質:韓指揮有什麼良法?
韓 通:火來水淹,兵來將擋,都中尚有禁軍,亟宜請旨調集登陴守御,一面傳檄各鎮,
速令勤王,鎮帥不乏忠義,倘得他星夜前來,恊力討逆,何患亂賊不平?
(雖是能說不能行,然忠義之概,躍然紙上。)
范 質:緩不濟急,如何是好?
韓 通:二公快去請旨。由通召集禁軍便了。
(言畢,急忙馳去。)
韓 通:(質與溥尚躊躇未決,但見有家役馳報道)叛軍前隊,已進城來了。相爺快回家
去!
(他兩人聽到這個急報,還管什麼請旨不請旨,都一溜煙跑到家中去了。)
(只知身家,真是庸夫,這時匡胤前部都校王彥昇,果已帶著鐵騎,馳入城中,
(湊巧與韓通相遇,大聲)
大 眾:韓侍衛快去接駕!新天子到了。
韓 通:(通大怒道)哪裡來的新天子?你等貪圖富貴,擅謀叛逆,還敢來此橫行麼?
(說著,亟向家門馳回。)
(彥昇素性殘忍,聞得通言,氣得三屍暴炸,七竅生煙,當下策馬急追,緊緊的
(隨著通後。)
(通馳入家門,正想闔戶。)
(不防彥昇已一躍下馬,持刀逕入,手起刀落,將韓通劈死門內;再闖將進去,
(索性把韓通妻子,盡行殺斃,然後出來迎接匡胤。)
(通固後周忠臣,然前嘗臣漢臣唐,至是獨為周死節,當亦豫讓一流人物。)
(匡胤領著大軍,從明德門入城,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
(過了片刻,軍校羅彥瓌等,將范質、王溥諸人擁入署門。)
匡 胤:(匡胤見了嗚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被六軍逼迫至此,違負天地,怎不汗顏
?
匡 胤:(還要一味假惺惺,欺人乎?欺己乎?質等正欲答言,羅彥瓌厲聲道)我輩無主
,眾議立點檢為天子,哪個再有異言?如或不肯從命,我的寶劍,卻不肯容情哩
。
(言已,竟拔劍出鞘,挺刃相向。)
(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
(范質不得已亦拜。)
(匡胤忙下階扶住兩人,賜他分坐,與議即位事宜。)
范 質:明公既為天子,如何處置幼君?
趙 普:(趙普在旁進言道)即請幼主法堯禪舜,他日待若虞賓,便是不負周室。
(何堯、舜之多也?匡胤)
匡 胤:太后幼主,我嘗北面臣事,已早下令軍中,誓不相犯。
(總算你一片好意。)
范 質:既如此,應召集文武百官,準備受禪。
匡 胤:請二公替我召集,我決不忍薄待舊臣。
(范質、王溥當即辭出,入朝宣召百僚。)
(待至日晡,百官始齊集朝門,左右分立。)
(少頃,見石守信、王審琦等,擁著一位太平天子,從容登殿。)
(翰林承旨陶谷即從袖中取出禪位詔書,遞與兵部侍郎竇儀,由儀朗讀詔書道:
( 天生烝民,樹之司牧。)
(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揆一也。)
(惟予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咨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
(兼檢校太尉趙匡胤,稟天縱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
(宗,功存納麓,東征西討,厥績隆焉。)
(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
(,予其作賓。)
(於戲欽哉,畏天之命!)
(竇儀讀詔畢,宣徽使引匡胤退至北面,拜受制書,隨即掖匡胤登崇元殿,加上
(袞冕,即皇帝位,受文武百官朝賀。)
(萬歲萬歲的聲音,響徹殿廡。)
(無非一班趙家狗。)
(禮成,即命范質等入內,脅遷幼主及符太后,改居西宮。)
(可憐這二十多歲的嫠婦,七齡有奇的孤兒,只落得淒淒楚楚,嗚嗚咽咽,哭向
(西宮去了。)
(唐虞時有此慘狀否?當下由群臣會議,取消周主尊號。)
(改稱鄭王。)
(符太后為周太后,命周宗正郭玘祀周陵廟,仍飭令歲時祭享。)
(一面改定國號,因前領歸德軍在宋州,特稱宋朝,以火德王,色尚赤,紀元建
(隆,大赦天下。)
(追贈韓通為中書令,厚禮收葬。)
(首賞佐命元功,授石守信為歸德節度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張令鐸為鎮
(安軍節度使,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張光翰為江寧軍節度使,趙彥徽為武信
(軍節度使,並皆掌侍衛親軍。)
(擢慕容延钊為殿前都點檢,所遺副都點檢一缺,令高懷德兼任。)
(賜皇弟匡義為殿前都虞侯,改名光義。)
(趙普為樞密直學士,周宰相范質,依前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兼門下侍郎。)
(魏仁甫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均同平章事。)
(一班攀龍附鳳的人員,一並進爵加祿,不可殫述。)
(從此,方面大耳的趙匡胤,遂安安穩穩的做了宋朝第一代祖宗,史稱為宋太祖
(皇帝。)
(後人有詩歎道:
( 周祚已移宋鼎新,首陽不食是何人?)
(片言未合忙投拜,可惜韓通致殺身。)
(還有一切典禮,依次舉行,容至下回續敘。)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史家俱言非宋祖意,吾謂是皆為宋祖所欺耳。)
(北漢既結遼為寇,何以不聞深入,其可疑一;都下甫事發兵,點檢作天子之謠
(,自何而來?其可疑二;諸將謀立新主,而匡義、趙普何以未曾入白,即部署
(諸將,詰朝行事?其可疑三;奉點檢為天子,而當局尚未承認,何來黃袍,即
(可加身?其可疑四;韓通為王彥昇所殺,並且戮及妻孥,而宋祖入都以後,何
(不加彥昇以擅殺之罪?其可疑五;既登大位,於尊祖崇母諸典,尚未舉行,何
(以首賞功臣,疊加寵命?其可疑六。)
(種種疑竇,足見宋祖之處心積慮,固已有年,不過因周世宗在日,威武過人,
(憚不敢發耳。)
(世宗殂而婦寡兒孤,取之正如拾芥,第借北征事瞞人耳目而已。)
(吾誰欺?欺天乎?本回雖就事敘事,而微意已在言表,閱者可於夾縫中求之。
()
(第六回 公主鐘情再婚志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
14**時間: 地點:
(卻說宋太祖既登大位,追崇祖考,用兵部尚書張昭言,立四親廟,尊高祖眺為
(僖祖文獻皇帝,曾祖珽為順祖惠元皇帝,祖敬為翼祖簡恭皇帝,妣皆為皇后,
(父弘殷為宣祖昭武皇帝,每歲五享,朔望薦食薦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廟祀既定,尊母杜氏為皇太后。)
(先是楚昭輔入都,馳慰太祖家屬,杜氏聞報,驚語道)
杜 氏:我兒素有大志,今果然成功了。
(杜氏此言,已將宋祖陰謀,和盤托出。)
(及尊為太后,御殿受朝,太祖下拜,群臣皆行朝賀禮,杜氏並無喜色,反覺滿
(面愁容。)
語左右:(左右進言道)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太后反有懮色,究為何事?
杜 氏:先聖有言:『為君難。』天子置身民上,果能制治得宜,原可尊榮過去,倘或失
道,恐將來欲做一匹夫,尚不可得,你等道可懮不可懮麼?
(卻是名言。)
太 祖:(太祖聞言再拜道)謹遵慈訓,不敢有違!
(既退殿,宋祖又復臨朝,擬冊立夫人王氏為皇后。)
(太祖元配賀氏,見第一回。)
(生一子二女,子名德昭,顯德五年病歿;嗣聘彰德軍節度使王饒女為繼室,周
(世宗曾賜給冠帔,封瑯邪郡夫人,至是冊立為後,免不得又有一番典儀,這且
(毋庸細表。)
(惟宋祖有妹二人,一已夭逝,追封為陳國長公主,一曾出嫁米福德,不幸夫亡
(,竟致寡居,太祖封她為燕國長公主。)
(公主韶年守孀,寂寞蘭閨,時增傷感,對著春花秋月,尤覺悲從中來。)
(自從宋祖為帝,及尊母冊後諸隆儀,陸續舉行,闔宮統是歡忭,獨公主勉強入
(賀,整日裡顰著雙眉,並不見有解頤的時候。)
(太祖情篤同胞,瞧著這般情形,自然格外憐憫。)
(可巧殿前副點檢高懷德,適賦悼亡,他遂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法兒,玉成兩美
(。)
(這高懷德系真定郡人,父名行周,曾任周天平節度使。)
(懷德生長將門,素有膂力,且生得一副好身材,虎臂猿軀,豹頭燕頷,此時正
(在壯年,理應速續鸞膠,再敦燕好。)
(太祖遂與太后商議,擬將燕國長公主,嫁與懷德。)
太 后:(杜太后遲疑道)這事恐未便做得。
太 祖:我妹華年,不過逾笄,怎忍令她長守空閨,終身抱恨?
(阿兄既可負君,阿妹何妨變節!杜太后)
太 后:且待問明女兒,再作計較。
(太祖退出,太后即召入公主,與她密談。)
(公主聽到再嫁二字,不禁兩頰微酡,俯首無語。)
(春心已動。)
太 后:(杜太后)為母的也不便教你變節,但你兄恰憐你寂寂寡歡,是以設此一法。
太 祖:(公主恰支吾對付道)我兄貴為天子,無論宮廷內外,均應遵他命令,女兒怎好
有違?
(說到「違」字,臉上的桃花,愈現愈紅,自覺不好意思,即拜別出室去了。)
(原來高懷德入直殿廷,公主曾窺他儀表過人,暗中歎羨,今承母兄意旨,欲與
(他結為夫婦,真是意外遭逢,三生有幸,也顧不得甚麼柏舟操、鬆筠節了。)
(嫠婦失節,往往為此一念所誤。)
(宋太祖聞妹有允意,即諭意趙普、竇儀,浼他們作伐。)
(兩人欣然領命,即與懷德面商。)
(懷德也嘗見過公主,姿色很是可人,況又是天子胞妹,娶為繼室,就是現成的
(皇親,樂得滿口應允,毫不支吾。)
(有愧漢宋弘多矣。)
(普、儀大喜,即去復旨。)
(得喝媒酒,如何不喜。)
(當飭太史擇定吉日,行合婚禮,並賜第興寧坊。)
(藏嬌合築金屋。)
(屆期這一日,高第備了全副儀仗,擁著鳳輿,由懷德乘馬親迎。)
(到了宮門,下馬而入。)
(司禮官引就甥館,當有詔書頒下,特拜為駙馬都尉。)
(懷德北面叩謝,鹵簿使整備送親儀仗,陳列宮中。)
(司禮官再引懷德出館,至內東門外,鞠躬西向,令隨員執雁敬呈,司禮官奉雁
(以進,至奠雁禮成,笙簧疊韻,琴瑟諧聲,但見這位燕國長公主,裝束與天仙
(相似,由宮娥彩女等簇擁出來,緩步登輿。)
(懷德再拜,拜畢,司禮官即導出宮門,看懷德上馬,才行退去。)
(懷德回至本第,下馬恭候,待鳳輿到來,向輿一揖,至公主下輿,乃三揖引入
(,升階登堂。)
(公主東向,懷德西向,行相見禮。)
(既而彼此易位,行交拜禮。)
(禮成,導入寢室,洞房合巹,一一如儀。)
(是時文武百官,相率趨賀,賓筵豐備,雅樂鏗鏘,說不盡的繁華,描不完的熱
(鬧。)
(懷德出房陪賓,等到酒闌席散,方才歸寢。)
(公主已易淺妝,和顏相迎,彼此在燈下窺視,一個是盛鬋丰容,倍增豔麗,一
(個是廣頤方額,綽有丰神,大家都是過來人,當即攜手入幃,同圓好夢。)
(這一夜的枕席風光,比那第一次婚嫁時,更添幾倍,從此情天補恨,缺月重圓
(,好算是內無怨女,外無曠夫了。)
(逐層寫來,語多諷刺。)
(哪知麼弦方續,鼙鼓復興,一道詔書,傳入高第,竟令高懷德同討李筠,即日
(出師。)
(燕國長公主又不免有陌頭春色之感,應暗怨阿兄太不解事。)
(李筠,太原人,歷事唐、晉、漢三朝,累積戰功。)
(至周擢檢校太尉,領昭義軍節度使,駐節潞州。)
(正與宋祖比肩。)
(宋祖受禪,加筠中書令,遣使賜冊。)
(筠即欲拒命,因賓佐切諫,勉強拜受。)
(及延使升階,張樂設宴,酒過數巡,忽命懸周太祖畫像,瞻望再三,涕泣不已
(。)
(賓佐在旁惶駭,亟語使臣道)
太 祖:令公被酒,致失常度,幸弗懷疑!
(及罷宴後,使臣拜別還京,奏陳詳情,太祖尚擱置不提。)
(會北漢主劉鈞,聞筠有拒宋意,遂遣人馳遞蠟書,約筠一同起兵。)
(筠即欲舉事,長子守節進諫道)
太 祖:潞州一隅,恐不足當大梁,還乞父親持重,幸勿暴舉!
太 后:(筠怒道)你曉得甚麼?趙匡胤欺弄孤寡,詐稱遼、漢犯邊,出兵陳橋,買囑將
士歸己,回軍逼宮,廢少主,幽太后,大逆不道,我還好北面事他麼?今日為周
討逆,就使不成,死亦甘心。
(說一死字,已伏禍讖。)
太 后:(守節復涕泣道)父親即欲舉兵,亦須預策萬全,依兒想來,不如將北漢來書,
寄上汴都,宋主見我效忠,當然不生疑忌,那時我可相機行事,襲他不備了。
太 祖:(筠答道)這卻是條好計,我就遣你南去,齎遞北漢來書,一面窺伺宋廷舉動。
倘遇故人,亦可預約內應。事關機密,你應慎行!
(守節領了父命,即日南下。)
(既至汴都,便入朝太祖,呈上北漢書信。)
太 祖:(太祖閱畢)你父有此忠誠,朕深嘉慰。你可在此為皇城使,朕當命使慰諭便了
。
(守節謝恩而出。)
(太祖即親寫詔書,派使復往潞州。)
(守節留仕汴中,見都下很是安穩,各鎮俱奉表歸誠,毫無異言,料知潞州不便
(竊發,乃作書寄父,勸父效順宋廷,勿生異圖。)
(不意李筠不從,反將朝使羈住,不肯放歸。)
(宋祖聞得此信,便召諭守節道)
太 祖:你父逆跡已著,你應在此抵罪。
(前留為皇城使,已是不懷好意。)
太 祖:(守節慌忙叩首道)臣嘗泣諫臣父,勿生異心。
太 祖:朕早知道了。留意已久,故無不察悉。朕特赦你,著你歸語你父,朕未為天子時
,你父可自由行動,朕既為天子,奈何不守臣節哩?
(守節復叩頭辭歸。)
(返至潞州,入見李筠,備陳一切,且勸父切勿用兵,歸使謝罪。)
太 祖:(筠復怒道)你既得歸來,還怕甚麼?
(當下囑幕府草定檄文,曆數宋祖不忠不孝的罪狀,佈告天下,並執監軍周光遜
(等,押送北漢,求即濟師。)
(一面遣驍將儋珪,往襲澤州。)
(儋珪善馳馬,每日能行七百里,受遣後,帶兵數百,飛行至澤州。)
(澤州刺史張福,尚未聞潞州變事,當即開城迎珪,未及開口,已被珪一刀殺死
(,珪即麾兵入城,據住澤州,馳書告捷,李筠大喜。)
開 口:(從事閭丘仲卿獻議道)公孤軍起事,勢甚危險,雖有河東援師,恐未必足恃。
河東指北漢。大梁甲兵精銳,難與交鋒,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寨虎牢,據
洛邑,東向爭天下,方為上計。
(原是良策。)
開 口:(筠毅然道)我乃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衛軍皆我舊部,聞我起兵討逆
,勢必倒戈歸我,況有儋珪等驍悍絕倫,何愁不踏平汴梁哩?
(慢著!仲卿見計議不用,默然退去。)
(嗣聞北漢主劉鈞,率兵到來,筠即至太平驛迎謁,拜伏道旁。)
(不願臣宋,胡甘拜漢。)
(漢主即面封筠為平西王,賜馬三百匹,召入與語。)
與 語:(筠略言)受周厚恩,不敢愛死。
(劉鈞默然不答。)
(原來周、漢系是世仇,李筠提及周朝,反惹漢主疑忌,因此不願答言,反令宣
(徽使盧贊,監督筠軍。)
(筠與贊偕返潞州,心甚不平,時與贊有齟齬。)
(贊密報漢主,漢主復遣平章事衛融,替他和解。)
(筠總是不樂。)
(且見漢兵甚少,越加悔恨,怎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留守節居守,自率
(部眾南來。)
(警報傳達宋廷,太祖即詔命石守信為統帥,高懷德為副,興師北征。)
(懷德正在私第,與燕國長公主小飲,把酒言歡,驀聞詔書頒到,即忙出廳拜受
(,俟齎詔官已去,入語公主道)
太 祖:北漢劉鈞,此次與李筠連兵,真來入寇了。
(前借劉鈞口中,敘及宋祖詐謀,此復借高懷德言,以證實之。)
(可見陳橋出師,並非真因防寇,故受禪後,全未提及寇警。)
(公主聞言,不覺惹起情腸,含著三分懮色。)
(極力揶揄,不肯放過一筆。)
太 祖:(懷德道)公主休懮!區區小丑,有什麼難平?我軍一出,指日即可凱旋了。
與 語:(公主含淚道)但願馬到成功,免得深閨懸念。
(懷德復勸慰數語,再與公主飲了數杯,便冠帶入朝。)
(石守信既在朝聽訓,懷德搶步入殿,朝見禮畢,聞太祖宣諭道)
石守信:兩卿此行,慎勿縱李筠西下太行,須迅速進兵,扼住要隘,自可破敵,朕親為後
應便了。
(閭丘仲卿之計,宋祖也自防著。)
(懷德與守信,叩頭領旨,退朝整軍,準備出發。)
(瀕行時,懷德又回第別過公主,公主諄囑小心,送出門外,然後啟行。)
(再添一筆。)
(途次,復聞太祖詔命,遣慕容延钊、王全斌出兵東路,夾擊李筠,越覺放膽前
(進。)
(行至長平,望見前面有敵營駐紮,當即列陣搦戰。)
(李筠躍馬而出,望見石守信、高懷德,便大呼道)
石守信:石、高兩將軍,為何甘心附逆,快快倒戈,隨我殺入汴都,尚可悔罪補過!
石守信:(石守信怒道)李筠匹夫聽著!你是唐、晉舊臣,為什麼改事周室?唐、晉亡國
,你卻坐視,目今大宋受禪,故君無恙,你反跋扈猖獗,是何道理?快快下馬受
縛,免你一死!
(無瑕者始可戮人,李筠亦未免失著。)
(高懷德不待說畢,便挺槍出陣,麾兵大進。)
(李筠也率兵抵敵,彼此鏖鬥一場。)
(看看天色將晚,各自收軍。)
(次日復戰,正殺得難解難分,忽見慕容延钊一軍殺到。)
(突入李筠陣內。)
(李筠部下,頓時散亂。)
(石守信、高懷德等,乘勢掩殺,把筠軍衝作數截。)
(李筠不敢戀戰,斜刺衝出,撥馬返奔。)
(宋軍追了一程,方才退回。)
(諸將紛紛獻功,呈上首級,共約三千餘顆,石守信一一記錄,復與慕容延钊、
(高懷德商議進兵。)
延 钊:(慕容延钊)王將軍全斌,已繞道進搗澤州,我等須前去接應為是。
石守信:這卻不宜遲緩,應即刻進行。
(當下傳令拔營,三軍並進。)
(約行數十里,已至大會寨。)
(這寨倚山為固,勢甚扼要,李筠收集敗軍,在此把守,幾有一夫當關,萬夫莫
(開的形狀。)
(宋軍鼓著銳氣,猛撲數次,都被矢石射回。)
(高懷德大憤,擬親冒矢石,引兵攻寨。)
(不念公主諄囑麼?延钊)
延 钊:且慢!王將軍若至澤州,寨內必有消息,待他軍心一亂,便容易攻入了。
(於是擇地立營,休息一宵。)
(次日再去進攻,仍不能下。)
(又越日依然未克。)
石守信:(石守信復語延钊道)寨中堅守如故,並沒有內溃情狀,想是王將軍未到澤州呢
。
延 钊:這也未能臆料。且設法攻入此寨,再作計較。
守 信:計將安出?
(延钊遂與守信附耳數語,守信大喜,便依計而行。)
(翌日,由延钊出馬,直至寨前,大呼李筠叛賊,快出寨來,與我鬥三百合。)
(寨卒入報李筠,李筠忍耐不住,即出寨迎敵。)
(兩下相見,也不答話,便掄刀酣鬥,戰了二十餘合,高懷德縱馬前來,大呼道
()
延 钊:待我來殺這叛賊罷!
(延钊聞聲,就虛晃一刀,勒馬回陣。)
(懷德挺槍出鬥,又是二三十合,故意的裝著力怯,倒退下來。)
(延钊又復接戰,殺得李筠性起,高叫道)
延 钊:任你一齊都來,我也不怕。
(說著,舞動大刀,越戰越緊。)
(寨內復趨出盧贊、衛融兩人,各執兵器,前來助陣,慕容延钊佯為失色,勒馬
(奔回。)
(李筠見已得勢,步步緊逼,延钊、懷德,索性招兵退走,奔馳了五六里。)
(筠與盧贊、衛融等,奮力追趕,驀聽得一聲炮響,石守信伏兵齊起,從旁突出
(,殺入筠軍。)
(延钊、懷德,也即殺回。)
(盧贊、衛融,料不能勝,竟返軍北走,此所謂勝不相讓,敗不相救。)
(剩得李筠一支孤軍,如何支撐,慌忙返奔。)
(那手下兵士,已傷亡無算,及奔至寨旁;但見寨外已豎起大宋赤幟,有一員金
(盔鐵甲的宋將,領著宋軍,從寨內殺出,嚇得李筠莫明其妙,只好大吼一聲,
(向西北角遁去。)
(那將也不追趕,便迎接石守信等,一同入寨。)
(看官道此將是誰?原來就是王全斌。)
(敘筆突兀。)
(全斌本欲潛往澤州,因看路上多山,崎嶇得很,恐孤軍有失,所以中途返轡,
(繞出大會寨,來會石守信、高懷德等軍。)
(入寨後表明一切,彼此統是歡喜,忽有殿前侍衛到來,報稱御駕將至,石守信
(等忙出寨十里,恭迓御蹕。)
(既與太祖相見,行過了禮,便擁護入寨,暫憩一宿。)
(翌日即下令親征,途次山嶺複雜,亂石嵯峨,太祖親自下馬,先負數石,將校
(不敢少懈,爭將大石搬去,立刻平為大道。)
(各隊陸續啟行,將近澤州,見敵寨據住要隘,阻兵前進。)
(原來李筠向北遁去,與盧贊、衛融遇著,擇險扼守,紮下數營。)
(太祖便令進攻,李筠、盧贊,並馬出來,慕容延钊、高懷德上前廝殺,李筠接
(住延钊,盧贊接住懷德,四匹馬攪做一團,盤旋了好幾合,但聽懷德叫聲)
太 祖:下去!
(把盧贊刺落馬下。)
太 祖:(筠軍中一將趨出,大呼道)懷德休得逞威!我來也。
太 祖:(懷德視之,乃是河陽節度范守圖,與李筠串同一氣)叛賊!你也來尋死麼?
(隨即挺槍再戰。)
(王金斌也舞槍撥馬,來助懷德,雙槍並舉,害得范守圖手忙腳亂,一個破綻,
(被懷德活擒過去。)
(李筠見兩將失手,只好撇下延钊,與衛融一同回馬,跑入澤州。)
(宋軍追至城下,四面圍攻,都校馬全義攻打南門,率敢死士數十人,攀堞登城
(,城中霎時火起,只見得黑煙遍地,烈燄沖天,小子有詩歎道:
( 拚將一死效孤忠,臣力窮時恨不窮。)
(厝火積薪甘燼骨,滿城煙霧可憐紅。)
(畢竟城中何故火起,且看下回說明。)
(宋史公主列傳,燕國長公主初適米福德,福德卒,再適高懷德,是公主再醮事
(,確有證據,且載明系建隆元年事。)
(夫男得重聘,婦無再嫁,經義俱存,不容廢易,況宋祖初登帝位,禮樂制度,
(正待振興,顧可令寡妹再醮,有乖名節乎?本回敘述特詳,隱含譏刺,是所以
(垂戒後世,而為名教之樹防也。)
(若李筠為周拒宋,涕泣興師,不得謂非義舉,但彼嘗臣事唐、晉、漢、週四朝
(矣,不為唐、晉、漢出死力,獨為郭氏表孤忠,是豈郭家以國士待之,乃以國
(士報乎?然不從閭丘仲卿之計,徒欲借北漢為後援,所倚非人,所為未善,徒
(付諸煨燼而已,可悲亦可歎也!)
(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15**時間: 地點:
(卻說澤州城中,忽然火起,看官道火從何來?說來又是話長,小子只好大略敘
(明。)
(原來李筠遁入澤州,即遣儋珪守城。)
(珪見宋軍勢大,竟縋城遁去,本是善馳,不走何待?急得李筠倉皇失措。)
(筠妾劉氏,隨至軍中,勸筠備馬夜遁,返保潞州,筠猶豫未決。)
(或謂城門一發,部下或劫公出降,悔不可及,不如固守為是。)
(筠乃決計死守。)
(會宋將馬全義登城,城已被破,筠遂擬取薪自焚。)
太 祖:(劉妾亦欲從死,筠歎道)我自問已無生理,所以甘心赴火,你肯從死,志節可
嘉;但你方有娠,倘得生男,將來或可報仇,快自去逃生罷!
(劉氏號泣而去。)
(筠遂縱火焚死,火隨風猛,轉眼間紅光四映,照徹全城,守卒均已駭散。)
(宋將馬全義下城開門,放入宋軍。)
(王全斌首先殺入,正遇衛融匹馬奔逃,當即喝聲休走,衛融勉強抵敵,不到三
(合,便被全斌擒住。)
(城內兵民,亦多被全斌殺斃。)
(經太祖入城,先令人救滅了火,然後揭榜安民。)
(軍士推上衛融,太祖勸他降順。)
太 祖:(衛融奮然道)你敢負周;我不負漢!
(痛快!這兩語惹動太祖怒意,命衛士用鐵撾猛擊中衛融額,血流滿面。)
太 祖:(融大呼道)死不負主,死也值得了。
(太祖見他語直氣壯,又不覺憐憫起來,並非不忍殺融,實由自己心虛。)
(即令衛士罷手,將融釋縛,善言勸慰,使為太府卿。)
(融乃願降。)
(有始無終。)
(越日,復進攻潞州,守節大驚,飛向漢主處求援。)
(哪知漢主劉鈞,早已遁去,一時沒法擺佈,只好束手待斃。)
(至太祖已到城下,諭令守節速降,免罪不究,守節乃出城迎駕,匍匐乞死。)
太 祖:你父為逆,你卻知忠,朕豈不分善惡,專事孥戮麼?今特赦你,且授你為團練使
,你好好乾盅,毋負朕恩!
(守節叩謝。)
(太祖入潞州城,安民已畢,遍宴從臣,並令守節預宴,賜他襲衣錦帶,銀鞍勒
(馬。)
(守節感激萬分,匍伏地上,磕了好幾個響頭。)
(如死父何。)
(待至宋祖還蹕,方查訪父親劉氏。)
(劉氏逃入民家,經守節尋還,後來果生一男。)
(守節歷任單濟和三州團練使,才逾壯年,病歿無子,幸劉氏所生的男孩兒,得
(承李祀,不致絕後,這或是李筠孤忠的報應,亦未可知。)
(意在勉人。)
(話休敘煩,且說宋太祖既平潞州,班師還都。)
(過了數日,有南唐使臣入朝,齎表賀捷,並附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密書,由太
(祖展閱,內云:
( 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奉書南唐主麾下:重進,周室之懿親,藩鎮之舊臣
(,世受先帝深恩,不忍背負,今將舉兵入汴,乞大王援助一旅之師,聯鑣齊進
(,聲罪致討,若幸得成功,重進當拱手聽命,還爵朝廷,少效臣節於萬一,寧
(敢窮兵黷武為哉?惟大王垂諒焉!)
(太祖覽畢,勃然)
勃 然:重進竟敢叛朕麼?我曾遣陳思誨前去,賜他鐵券,優旨撫慰,今思誨尚未回來,
他卻潛結南唐,竟敢為逆,情殊可恨!
太 祖:(又語唐使道)爾主竭誠事朕,朕心甚慰。爾可回去,轉告爾主,守住要隘,勿
使叛兵侵入,朕即日發兵平淮便了。
(唐使領命去訖。)
(太祖即飭石守信、王審琦、李處耘、宋偓四將,分領禁兵,出征重進。)
(此次不及高懷德,想是憐念胞妹。)
(四將亦啟程去了。)
(小子敘到此處,不得不將重進履歷,略行表明。)
(重進系周太祖郭威甥,生長太原,歷事晉、漢、週三朝。)
(週末任為淮南節度使,鎮守揚州。)
(太祖禪位,加授中書令,命移鎮青州。)
(重進本與太祖比肩事周,分握兵柄,至聞太祖受禪,恐為所忌,常不自安;及
(移鎮命下,心益怏怏。)
(李筠舉兵,消息傳到揚州,重進特遣親吏翟守珣,往潞聯盟,定議南北夾攻,
(哪知守珣反潛至汴都,求見太祖。)
(太祖問明底細,便語守珣道)
太 祖:他無非防朕加罪,因蓄異圖,朕今賜他鐵券,誓不相負,他可能相信否?
守 珣:臣見重進終有異志,願陛下先事預防!
太 祖:(太祖點首道)朕與你相識有年,所以你特報朕,可謂不負故交了。但朕欲親征
潞州,恐重進乘虛掩襲,多一掣肘,煩你歸勸重進,令他緩發,休使二凶並作,
分我兵勢。待朕平潞後,再征重進,較易為力了。
(守珣唯唯遵旨。)
(太祖復厚賜守珣,命返揚州。)
(守珣見了重進,說了一派謊語,止住重進發兵,重進乃按兵不動。)
(誤了,誤了。)
(至太祖北征,尚恐重進襲他後路,特遣六宅使宋初武職諸司,有六宅正副使,
(陳思誨,齎奉詔書,賜重進鐵券。)
(重進留住思誨,只說待太祖還汴,一同入朝。)
(既而太祖奏凱回來,重進頗有懼意,擬即整理行裝,隨思誨朝汴,偏部將向美
(、湛敬等,入阻重進道)
太 祖:公是周室至親,總不免見忌宋主,若再入朝,適中他計,恐一去不得復還了。
守 珣:(重進道)倘或宋主加責,奈何?
太 祖:(向美道)古人有言:『寧我薄人,毋人薄我,』今當宋主平潞,兵力已疲,何
不即日興兵,直搗汴京,這乃叫作先發制人呢。
守 珣:(重進道)兵力不足,恐不濟事。
太 祖:(湛敬答道)可拘住汴使,向唐乞援,若得唐兵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李筠乞師
北漢,並未成功,豈湛敬獨未聞知麼?
守 珣:(重進道)事宋拒宋,始終難免一死,我就依你照辦罷!
(又是一個死讖。)
(當下拘住思誨,投書南唐,一面修城繕甲,準備戰守。)
守 珣:(轉瞬數日,忽有探卒來報,宋軍已南來了,重進大驚道)唐兵未出,宋軍已至
,如何是好?
(向美、湛敬統不免有些驚惶,但此次兵禍,是由他兩人惹引出來,也只好硬著
(頭皮,請兵前往。)
(重進發兵萬人,令他帶去對仗,自己在城居守,靜聽戰陣消息。)
(誰知警報迭來,都是敗耗。)
(嗣聞太祖又親自南征,更驚慌的了不得,正擬添募兵上,接應前敵,忽見湛敬
(狼狽逃回,報稱向美陣亡,兵士多半喪失了。)
(揚州戰事,全用虛寫,蓋因重進兵力,不逮李筠,史家概從簡略,故本書亦用
(簡筆。)
(重進經此一驚,更嚇得面色如土,驀聞城外喊聲大震,鼓角齊鳴,料知宋軍殺
(到,勉勉強強的登城一望,但見軍士如蟻,矛戟如林,迤邐行來,長約數里;
(最後擁著一位宋天子,全身甲冑,耀武揚威,端的是開國英君,不同凡主,當
(下長歎一聲,下城語眾道)
兵 士:我本週室舊臣,理應一死報主,今將舉族自焚,你等可自往逃生罷!
(左右請殺思誨,聊以泄恨。)
語左右:(重進道)我已將死,殺他何益?
(言已,即令家人取薪舉火,先令妻子投入火中,然後奮身躍入,一道青煙,都
(化為焦骨了。)
(想與李筠同事祝融去了。)
(重進已死,全城大亂,還有何人防守?宋軍當即登城,魚貫而進,拿住湛敬等
(數百人。)
(至太祖入城,查系逆黨,盡令梟首。)
(復問及陳思誨,當有將士探報,已被逆黨殺斃,橫屍獄中,太祖很是歎惜,命
(厚禮殮葬。)
(再訪翟守珣,好容易才得尋著,太祖慰諭道)
太 祖:揚州已平,卿可隨朕同去!
守 珣:臣恐重進懷疑,所以避死,今日復見陛下,不啻重逢天日。但臣事重進有年,不
忍見他暴骨揚灰,還乞陛下特別開恩,許臣收拾燼餘,藁葬野外,臣雖死亦無恨
了。
太 祖:依卿所奏,朕不汝罪!
(守珣乃自去拾骨,貯棺出埋,然後隨駕還朝。)
(太祖將發揚州,唐主李景,原名璟,改名為景。)
(遣使犒師,並遣子從鎰朝見,太祖慰勞有加。)
(忽有唐臣杜著、薛良二人,投奔軍前,獻平南策。)
太 祖:(太祖怒道)唐主事朕甚謹,你乃欲賣主求榮,良心何在!
守 珣:(隨喝左右道)快與我拿下!
(全是權術。)
(衛士將兩人縛住,由太祖當面定刑,命將杜著斬首,薛良戍邊。)
(其實他兩人本得罪南唐,乘間逃來,意欲脫罪圖功,不料弄巧反拙,一殺一戍
(,徒落得身名兩喪,悔已無及,這也所謂自作孽,不可逭哩。)
(為賣主求榮者,作一殷鑒。)
16**時間: 地點:
(且說揚州已平,太祖還汴,飲至受賞,不消細說。)
(惟翟守珣得補官殿直,未幾即為供奉官,有時且命守珣等,隨駕微行。)
守 珣:(守珣進諫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輿輕出,倘有不測,為之奈何?
太 祖:(太祖笑道)帝王創業,自有天命,不能強求,亦不能強拒。從前周世宗在日,
見有方面大耳的將士,時常殺死,朕終日侍側,未嘗遭害,可見得天命所歸,斷
不至被人暗算呢。
(這也是聰明人語,看官莫被瞞過。)
17**時間: 地點:
(一日,又微行至趙普第,趙普慌忙出迎,導入廳中,拜謁已畢,亦勸太祖慎自
(珍重。)
太 祖:(太祖復笑語道)如有人應得天命,任他所為,朕亦不去禁止呢。
趙 普:陛下原是聖明,但必謂普天之下,人人悅服,無一與陛下為難,臣卻不敢斷言。
就是典兵諸將帥,亦豈個個可恃?萬一乘間竊發,禍起蕭牆,那時措手不及,後
悔難追。所以為陛下計,總請自重為是!
太 祖:似石守信、王審琦等,俱朕故人,想必不致生變,卿亦太覺多慮。
趙 普:臣亦未嘗疑他不忠,但熟觀諸人,皆非統馭才,恐不能制服部下,倘或軍伍中脅
令生變,他亦不得不唯眾是從了。
(太祖不禁點首,尋複語普道)
太 祖:朕未嘗耽情花酒,何必出外微行,正因國家初定,人心是否歸向,尚未可料,所
以私行察訪,未敢少怠哩。
(原來為此。)
趙 普:但教權歸天子,他人不敢覬覦,自然太平無事了。
(太祖復談論數語,隨即回宮。)
18**時間: 地點:
(一日復一日,又是建隆二年,內外各將帥,依然如故,並沒有變動消息。)
(趙普私下著急,但又不便時常進言,觸怒武夫,沒奈何隱忍過去。)
(到了閏三月間,方調任慕容延钊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撤銷殿前都點檢一職,不
(復除授。)
(拔去一釘。)
(嗣是過了兩三月,又毫無動靜,直至夏秋交界,太祖召趙普入便殿,開閣乘涼
(,從容座談。)
(旁無別人,太祖喟然道)
太 祖:自從唐季至今,數十年來,八姓十二君,篡竊相繼,變亂不休,朕欲息兵安民,
定一個長久計策,卿以為如何而可?
趙 普:(普起對道)陛下提及此言,正是人民的幸福。依臣愚見,五季變亂,統由方鎮
太重,君弱臣強,若將他兵權撤銷,稍示裁制,何患天下不安?臣去歲也曾啟奏
過了。
太 祖:卿勿復言,朕自有處置。
(普乃退出。)
(次日,太祖晚朝,命有司設宴便殿,召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入
(宴。)
(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乃語眾將道)
太 祖:朕非卿等不及此。但身為天子,實屬大難,不若為節度使時,尚得逍遙自在。朕
自受禪以來,已是一年有餘,何從有一夕安枕哩。
守 信:(守信等離座起對道)陛下還有甚麼懮慮?
太 祖:(太祖微笑道)朕與卿等統是故交,何妨直告。這皇帝寶位,哪個不想就座呢。
守 信:(守信等伏地叩首道)陛下奈何出此一諭?目今天下已定,何人敢生異心?
太 祖:卿等原無此心,倘麾下貪圖富貴,暗中慫慂,一旦變起,將黃袍加汝身上,汝等
雖欲不為,也變做騎虎難下了。
(推己及人。)
守 信:(守信等泣謝道)臣等愚不及此,乞陛下哀矜,指示生路!
太 祖:卿等且起!朕卻有數語,與卿等熟商。
(守信等遵旨起來,太祖)
太 祖:人生如白駒過隙,忽壯忽老忽死。總沒有幾百年壽數,所以縈情富貴,無非欲多
積金銀,厚自娛樂,令子孫不至窮苦罷了。朕為卿等打算,不如釋去兵權,出守
大藩,揀擇良好田園,購置數頃,為子孫立些長業,自己多買歌童舞女,日夕歡
飲,借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世世親睦,上下相安,君臣無忌,豈不是
一條上策麼?
守 信:(守信等又拜謝道)陛下憐念臣等,一至於此,真所謂生死肉骨了。
(是日盡歡乃散。)
(越日均上表稱疾,乞罷典兵,太祖遂命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
(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趙彥徽為武信節度使,皆罷宿衛就鎮。)
(就是駙馬都尉高懷德,也出為歸德節度使,撤去殿前副都點檢。)
(防之耶?抑借之以解嘲耶?諸將先後辭行,太祖又特加賜賚,都歡歡喜喜的去
(了。)
(從此安享天年,不再出現。)
(過了數年,太祖欲召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入典禁兵。)
(這彥卿系宛邱人,父名存審,曾任後唐宣武軍節度。)
(彥卿幼擅騎射,壯益驍勇,歷晉、漢兩朝,已累鎮外藩;周祖即位,授天雄軍
(節度使,晉封衛王。)
(世宗迭冊彥卿兩女為後,就是光義的繼室,也是彥卿第六女。)
(所以周世宗加封彥卿為太傅,宋太祖更加封他為太師。)
(至此因將帥多已就鎮,乃欲召彥卿入值。)
(趙普聞知消息,忙進諫道)
趙 普:彥卿位極人臣,豈可再給兵柄?
太 祖:朕待彥卿素厚,諒他不至負朕。
(妹夫尚令他就鎮,難道姻長獨可靠麼?趙普突然道)
趙 普:陛下奈何負周世宗?
(兜心一拳。)
(太祖默然,因即罷議。)
(既而永興軍節度使王彥超,安遠軍節度使武行德,護國軍節度使郭從義,定國
(軍節度使白重贊,保大軍節度使楊廷璋等,同時入朝,太祖與宴後苑,從容與
(語道)
太 祖:卿等均國家舊臣,久臨劇鎮,王事鞅掌,殊非朕優禮賢臣的本意。
太 祖:(說至此,彥超即避席跪奏道)臣素乏功勞,忝膺榮寵,今年已衰朽了,幸乞賜
骸骨,歸老田園!
(太祖亦離座親扶,且嘉慰道)
太 祖:卿可謂謙謙君子了。
(武行德等不知上意,反歷陳平昔戰功,及履歷勞苦。)
太 祖:(太祖冷笑道)這是前代故事,也不值再談呢。
(行德等碰這釘子,實是笨伯。)
(至散席後,侍臣已料有他詔,果然次日下旨,將武行德等俱罷節鎮,惟王彥超
(留鎮如故。)
(小子有詩歎道:
( 尾大原成不掉懮,日尋禍亂幾時休?)
(誰知杯酒成良策,盡有兵權一旦收。)
(宿衛藩鎮,先後裁制,太祖方高枕無懮,誰知國事粗安,大喪又屆,究竟何人
(歸天,俟至下回分解。)
(李重進為周室懿親,如果效忠周室,理應於宋祖受禪之日,即起義師,北向討
(逆,雖或不成,安得謂為非忠?至於李筠起事,始遣翟守珣往潞議約,晚矣。
()
(然使與筠同時並舉,南北夾攻,則宋祖且跋前疐後,事之成敗,尚未可知也,
(乃遲回不決,直至潞州已平,乃思發難,昧時失機,莫此為甚。)
(且令後世目為宋之叛臣,不得與韓通、李筠相比,謂非死有餘憾乎?趙普懲前
(毖後,力勸宋祖裁抑武夫,百年積弊,一旦革除,讀史者多豔稱之。)
(顧亦由宋祖智勇,素出諸將右,石守信輩憚其雄威,不敢立異,乃能由彼操縱
(耳。)
(不然,區區杯酒,寥寥數言,寧能使若輩帖服耶?然後世子孫,庸弱不振,卒
(受制於夷狄,未始非由此成之。)
(內寧即有外懮,此方正學之所以作深慮論也。)
(第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
19**時間: 地點:
(卻說建隆二年夏六月,杜太后寢疾,宋祖日夕侍奉,不離左右,奈病勢日重一
(日,未幾痰喘交作,勢且垂危。)
(太后自知不起,乃召集子孫,並樞密使趙普,同至榻前,先語太祖道)
太 后:你身登大寶,已一年有餘,可知得國的緣由麼?
太 祖:統是祖考及太后餘慶,所以得此幸遇。
太 后:你錯想了!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所以你得至此。你百年後,帝位當先傳光義,
光義傳光美,光美傳德昭,國有長君,乃是社稷幸福,你須記著!
太 祖:(太祖泣道)敢不遵教!
太 后:(太后復顧趙普道)你隨主有年,差不多似家人骨肉,我的遺言,煩你亦留心記
著,不得有違!
(趙普受命,就於榻前寫立誓書,先書太后遺囑,末後更連帶署名,寫了臣趙普
(謹記五字,即收藏金匱中,著妥當宮人掌管,總道是開國成規,世世勿替了。
()
(為後文背誓張本。)
(原來杜太后生五子,長匡濟,次即太祖,三匡義,四匡美,五匡贊。)
(匡濟、匡贊早亡,太祖即位,為了避諱的緣故,將所有兄弟原名,統改匡為光
(,所以太後遺囑中,也稱光義、光美。)
(德昭乃太祖子,即元配賀夫人所出,前已敘過,想看官亦應接洽了。)
(事關國祚,不嫌復筆。)
(自金匱立誓後,不到兩日,太后即崩於滋德殿,年六十,諡曰明憲。)
(乾德二年,復改諡昭憲,合袝安陵,這且擱下不提。)
20**時間: 地點:
(且說太祖用趙普計,既盡收宿將兵柄,及藩鎮重權,乃選擇將帥,分部守邊,
(命趙贊屯延州,姚內斌守慶州,董遵誨屯環州,王彥昇守原州,馮繼業鎮靈武
(,控扼西陲。)
(李漢超屯關南,馬仁瑀守瀛州,韓令坤鎮常山,賀維忠守易州,何繼筠領棣州
(,防禦北狄。)
(又令郭進鎮西山,武守琪戍晉州,李謙溥守隰州,李繼勛鎮昭義,駐紮太原。
()
(諸將家族,留居京師,撫養甚厚。)
(所有在鎮軍務,盡許便宜行事。)
(每屆入朝,必召對命坐,賜宴賚金,因此諸將多盡死力,西北得以無虞。)
(羈留家屬以防其叛,優加賜賚以買其歡,馭將之道,無逾於此。)
(惟關南汛地,忽有人民來京控訴,吁稱李漢超強佔己女,及貸錢不償事。)
太 祖:(太祖召語道)汝女可適何人?
太 后:(該民答道)不過農家。
太 祖:漢超未到關南時,遼人曾來侵擾否?
太 后:(該民道)年年入寇,苦累不堪。
太 祖:今日若何?
(該民答言沒有。)
太 祖:(宋祖怫然道)漢超系朕貴臣,汝女畀他為妾,比出嫁農家,應較榮寵。且使關
南沒有漢超,你的子女,你的家資,能保得全否?區區小事,便值得來此控訴麼
?下次再來刁訟,決不寬貸!
(言畢,喝左右將該民逐出,此種言動,全是權術,不足與言盛王之治。)
(該民涕泣回鄉。)
(太祖卻遣一密使,傳諭漢超道)
太 祖:你亟還民女,並清償貸款,朕暫從寬典,此後慎勿再為!如果入不敷出,盡可告
朕,何必向民借貸哩!
(錢財可向你乞濟,妻妾不肯令之蒞任,奈何?漢超聞言,感激涕零,即遵旨將
(人財歸還,並上表謝罪。)
(嗣是益修政治,吏民大悅。)
(還有環州守將董遵誨,系高懷德外甥,父名宗本,曾仕漢為隨州刺史。)
(太祖微時,嘗客游漢東,至宗本署中。)
(宗本頗器重太祖,留住數日,獨遵誨瞧他不起,常多侮慢。)
(一夕,語太祖道)
太 祖:我嘗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登高台,遇一黑蛇,約長百尺,忽飛騰上天,化龍竟
去,這是何故?
(太祖微笑不答。)
(越數日,又與太祖談論兵事,遵誨理屈詞窮,反惱羞成怒,竟奮袂起座,欲與
(太祖角力。)
(太祖匆匆避出,遂向宗本處辭別,自行去訖。)
(至週末宋初,遵誨已任驍武指揮使,太祖在便殿召見,遵誨惶恐得很,伏地請
(死。)
(太祖令左右扶起,因慰諭道)
太 祖:卿尚記從前紫雲化龍的事情麼?
太 后:(遵誨復再拜道)臣當日愚騃,不識真主,今蒙赦罪,當銜環報德。
(驕子失勢,往往如是。)
(太祖大笑。)
(俄而遵誨部下,有軍卒擊鼓鳴冤,控告不法事數十件。)
(遵誨益惶恐待罪。)
太 祖:(太祖復召諭道)朕方赦過賞功,何忍復念舊惡,卿勿復懮!但教此後自新,朕
且破格重用。
(遵誨又叩首謝恩。)
(遵誨父宗本,世籍范陽,舊隸遼降將趙延壽部下。)
(及延壽被執,乃挈子南奔,惟妻妾陷入幽州,太祖因令人納賂邊民,贖歸遵誨
(生母,送與遵誨。)
(遵誨更加感激,誓以死報。)
(太祖特授為通遠軍使,鎮守環夏。)
(遵誨至鎮,召諸族酋長,宣諭朝廷威德,眾皆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