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 至 第二二〇

211**時間: 地點:
    (未幾為貞元四年,涇原節度使李觀入朝,留官京師,任少府監檢校工部尚書。
    ()
    (李觀病逝,改授劉昌為涇原節度使,李元諒為隴右節度使,兩將皆督兵屯田,
    (軍食漸足,涇隴少安。)
    (到了秋季,韓游環因疾卸職,德宗令張獻甫往代,獻甫尚未蒞任,戍卒裴滿等
    (作亂,奏請改任前都虞侯范希朝。)
    (希朝素得眾心,因為游環所忌,奔至鳳翔。)
    (德宗召領神策軍,至此得裴滿等奏請,頗欲改授希朝。)
德 宗:(希朝面辭道)臣避游環而來,今往代任,轉似臣與逆卒通謀,臣怎敢受職?
    (希朝頗知大義。)
    (德宗乃授希朝為寧州刺史,令副獻甫。)
    (及兩人到任,戍卒裴滿等,已為都虞侯楊朝晟,勒兵誅死,餘眾大定,不必細
    (表。)
    
    
212**時間: 地點:
    (且說回紇可汗,因婚期已屆,遣妹骨咄祿毗伽公主,及大臣妻五十人,並兵眾
    (千人來迎公主。)
    (德宗御延喜門,接見番使。)
德 宗:(番使奉上表章)昔為兄弟,今為子婿,陛下若患西戎,子願以兵除患,且請改
    號回鶻,取捷鷙如鶻的意義。
    (德宗許諾。)
    (嗣欲饗骨咄祿公主,召李泌入問禮儀。)
公 主:(泌奏道)從前敦煌王承寀,嘗妻回紇女,見前文。嗣至彭原謁見肅宗,肅宗與
    敦煌王,系從祖兄弟,乃呼回紇公主為婦,不稱為嫂。公主亦拜謁庭下,彼時國
    勢艱難,借彼為助,尚不失君臣大節,況今日呢。
    (於是引骨咄祿公主入銀台門,由長公主三人延入,謁見德宗,下拜如儀,轉入
    (宴所,乃由賢妃降階相迎。)
    (俟骨咄祿公主先拜,然後賢妃答禮。)
    (妃與公主邀坐席間,遇帝賜必降拜,非帝賜亦避席才拜,俱由譯史傳導,免至
    (失禮。)
    (盛宴兩次,方命設咸安公主官屬,制視王府。)
    (授嗣滕王湛然為昏禮正使,右僕射關播護送,偕骨咄祿公主等,一同西行。)
    (且命湛然賚給冊書,封合骨咄祿為長壽天親可汗,咸安公主為長壽孝順可敦。
    ()
    (公主到了回鶻,合骨咄祿可汗,盛禮恭迎,老夫得了少妻,番酋幸諧帝女,格
    (外歡昵,自不必言。)
    (湛然等禮畢東歸,俱得厚贐。)
    (可惜長壽不長,老夫竟老,不到一年,天親可汗,竟至病逝,子多邏斯襲位。
    ()
    (訃聞朝廷,德宗又命鴻臚卿郭鋒,持節冊封多邏斯為忠貞可汗,且諭慰咸安公
    (主。)
    (那知胡俗通例,得妻庶母,公主方值盛年,多邏斯亦當壯歲,兩人從宜從俗,
    (居然你貪我愛,變做了一對好夫妻了。)
    (可為咸安公主賀喜。)
    (小子有詩歎道:
    (  胡族原來是聚麀,胡為帝女屢相攸?)
    (和親自古稱非策,只為華夷俗不侔。)
    (回鶻既已和親,李泌自陳衰老,上表辭官。)
    (究竟德宗是否允准,容至下回續敘。)
    
    (本回全為李泌演述,泌歷事三朝,功業卓著,而其最足多者,莫如調護骨肉,
    (善格君心。)
    (自玄武門喋血以來,貽謀未善,故太宗高宗玄宗三朝,無不易儲,睿宗時幸有
    (宋王之克讓,肅宗時且有建寧之蒙冤,代宗為張良娣所忌,幸李泌詠《黃台瓜
    (辭》,隱回上意,順宗為郜國長公主所累,又幸得泌之一再力諫,始得保全,
    (泌可謂清源正本,不愧為社稷臣矣。)
    (惟與回紇和親一事,雖若為當時至計,然可與言和,不必定婚帝女,咸安遣嫁
    (,歷配四汗,隋有義成,唐有咸安,非皆足為中國羞乎?著書人隱示抑揚,而
    (褒貶之義,自可於言外得之。)
    
    (第七十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
    
    
213**時間: 地點:
    (卻說李泌自陳衰老,上表辭職,德宗不肯照准,泌又入朝面請,乞更除授一相
    (。)
德 宗:朕亦知卿勞苦,但恨未得賢能,為卿代勞。
公 主:(泌即說道)天下不患無才,但教陛下留意牧卜,自慶得人。
德 宗:盧杞忠清強介,人多說他奸邪,朕至今尚未覺悟,究竟奸在何處,邪在何處?
    (便是真愚。)
德 宗:(泌答道)如使陛下知杞奸邪,杞便不成為奸邪了。陛下如能早時覺悟,何至有
    建中的禍亂呢?杞因私隙殺楊炎,遣李揆害顏真卿,激叛李懷光,幸虧陛下後來
    竄逐,得慰人心,天亦悔禍,否則禍亂且迭出不窮了。
德 宗:建中禍亂,非盡關人事,卿亦聞桑道茂語否?
公 主:(泌復道)陛下以為是命數注定麼?須知命數二字,只可常人說得,君相卻不便
    掛口,因為君相有造命的職務,與常人不同,若君相言命,是禮樂政刑,統可不
    用了。古來暴君莫如桀紂,桀嘗謂我生不有命在天,武王數紂罪惡,亦雲謂己有
    天命,人君以命自解,恐便同桀紂了。
    (德宗點首,嗣復)
嗣 復:盧杞佐治不足,小心有餘,他相朕數年,每遇朕言,無不恭順。
    (原來為此,所以時常繫念。)
嗣 復:(泌答道)言莫予違,孔子所謂一言喪邦,據此一端,便可見盧杞的奸邪了。
德 宗:卿原與杞不同,朕言合理,卿嘗有喜色,朕言不合理,卿嘗有懮色,雖有時卿言
    逆耳,卻也氣色和順,並沒有傲慢態度,能使朕為卿所化,自然屈服,不能不從
    ,朕所以深喜得卿哩。
    (泌乃薦戶部侍郎竇參,說他材具通敏,可兼度支鹽鐵使;尚書左丞董晉,人品
    (方正,可處門下侍郎。)
    (德宗雖然面允,意中卻不以為然。)
    (既而命泌兼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纂修國史。)
    (泌辭去大字,但以學士知院事。)
    
    
214**時間: 地點:
德 宗:(是年八月,月蝕東壁,泌自歎道)東壁圖書府,今遭月蝕,大臣中未免當災,
    我位居宰相,兼學士銜,恐此災即加在我身上。從前燕國公張說,亦因此逝世,
    我位置與他相等,應亦難免此禍了。
    (果然隔了一年,一病不起,竟爾告終。)
    (泌有智略,七歲時即受知玄宗,當召見時,玄宗正與張說觀奕,因使說面試泌
    (才,說令賦方圓動靜。)
    (泌即問及要旨,說隨口道)
玄 宗: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德 宗:(泌亦信口答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說也歎服,賀得奇童。)
    (張九齡與結為小友,後來歷事三朝,數立奇功,惟好談神仙,頗尚詭誕,未免
    (為世所譏,但也好算是一位賢相了。)
    (持論平允。)
    (泌卒年六十八,得贈太子太傅,未得美諡,德宗亦不免少恩。)
    (遺疏仍薦竇參董晉二人可用,德宗乃用二人同平章事,並命參兼度支鹽鐵等使
    (。)
    (參為人峭刻,少學術,多權數,每值入朝,諸相皆出,參獨居後,但說是詳核
    (度支,暗中卻曲事逢迎,希邀主寵。)
    (又往往援引親黨,分置要地,使為耳目。)
    (董晉只備員充位,隨聲附和,不過硜硜自守,慎重自持,比那竇參的營私挾詐
    (,自然較勝一籌,但總不得為宰相器,未識這位足智多謀的李鄴侯,何故薦此
    (二人?這也是令人難解呢。)
    
    
215**時間: 地點:
    (當時朝臣中莫如陸贄,泌獨不為薦引,大約是聰明一世,懞懂一時。)
    (是時前邠寧節度使韓游環,與橫海節度使程日華,義武節度使張孝忠,宣武節
    (度使劉玄佐,平盧節度使李納,先後病歿。)
    (邠寧早由張獻甫接任,餘鎮均由子承襲。)
    (日華子名懷直,孝忠子名升雲,玄佐子名士寧,納子名師古,皆由軍士推戴,
    (奏請留後。)
    (德宗也得過且過,無不准行;就是回鶻忠貞可汗,為弟與少可敦鴆死,回鶻國
    (俗,可汗妃妾,號為少可敦。)
    (國人攻殺乃弟,擁立忠貞子阿啜為可汗,遣將軍梅錄告喪,聽候朝命,德宗也
    (未嘗詳問,即遣鴻臚少卿庾鋌,往冊阿啜為奉誠可汗。)
    (最可怪的是咸安公主,既配忠貞,復配奉誠,祖父孫同享禁臠,德宗亦聽她所
    (為,但視為胡俗常例,不足深怪。)
    (及吐蕃轉寇北庭,回鶻大相頡乾迦斯,為唐往援,與戰不利,率兵奔還,北庭
    (陷沒,安西遂絕音問,不知存亡。)
    (惟西州尚為唐守,德宗也無暇顧及,置諸度外罷了。)
    (慷慨得很。)
    (光陰似箭,寒暑迭更,已是貞元七年,竇參為相,約已三載,權勢日盛,翰林
    (學士陸贄,屢有彈劾,參視若眼中釘,只因贄尚見寵,急切不能捽去,乃奏調
    (為兵部侍郎,解去內職,省得他多來絮聒。)
    (德宗尚未察陰謀,會參奏稱福建觀察使吳湊,病風不能治事,應即另選,當由
    (德宗召湊入京,見他體健神清,並沒有甚麼疾病,才知參是挾嫌誣奏,有意排
    (擠,隨即任湊為陝虢觀察使,把原任官李翼解職。)
    (翼是參黨,一經掉換,中外稱快。)
    (參仍怙惡不改,引族子申為給事中,招權受賂,綽號喜鵲。)
    (德宗頗有所聞,乃召參入誡道)
德 宗:卿族子申,所為不法,將來難免累卿,不如黜之為是。
玄 宗:(參懇請道)臣子族無多,申雖疏屬,尚無他惡,乞陛下鑒原!
德 宗:朕非不欲為卿保全,奈人言藉藉,不可不防。
    (參仍然固請,德宗方才罷議。)
    (參又恐陸贄進用,陰與諫議大夫吳通元兄弟,造作謗書,構得贄罪。)
    (偏被德宗察覺,賜通元死,逐申為道州司馬,參亦坐貶為郴州別駕,乃進贄為
    (中書侍郎,與尚書左丞趙憬,同平章事。)
    (所有管理度支等事,委戶部尚書班宏代理,宏未幾亦歿。)
    (贄請召用湖南觀察使李巽,入判度支。)
    (德宗已經允許,忽又變卦,擬用司農少卿裴延齡。)
德 宗:(贄上言道)度支司須准平萬貨,吝即生患,寬又容奸,延齡誕妄小人,倘或誤
    用,適傷聖鑒。
    (德宗不從,竟任延齡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事。)
    (又是一個奸臣進來了。)
    (至貞元九年,湖南觀察使李巽,奏稱宣武留後劉士寧,私遺參絹五千匹,德宗
    (大怒,即欲誅參。)
奏 稱:(贄入諫道)劉晏冤死,罪不明白,至使叛臣借口有詞。參性貪縱,天下共知,
    但必說他私交藩鎮,潛蓄異圖,未免太甚。若驟加重辟,轉駭人情。
    (以直報怨,不愧君子。)
    (乃再貶參為驩州司馬,沒入家貲。)
    (內侍尚毀參不已,竟賜參自盡,杖殺竇申,諸竇一並謫戍。)
    (董晉因與參同事有年,見參得罪,亦自覺不安,乃請免職。)
    (有詔罷晉為禮部尚書,召義成節度使賈耽,為尚書右僕射,與尚書右丞盧邁,
    (同平章事。)
    (德宗恐相權過重,仍蹈前轍,乃命四人輔政,分權任事。)
    (哪知權任不專,遇事推諉,每值有司關白,輒面面相覷,不肯署判。)
    (陸贄乃奏請依至德故事,至德系肅宗年號見前文。)
    (宰相更迭秉筆,旬日一易,德宗准如所請。)
    (尋復逐日一易,雖案牘不至沈滯,終未免互相顧忌,無所責成。)
    (贄先後奏陳治道,不下數十萬言,至論邊防六失,尤中時弊。)
    (大略謂:「措置乖方,課責虧度,兵眾致財匱,將多致力分,怨起自不均,機
    (失於遙制,須酌量裁並,慎簡統帥,督墾閒田,自籌兵食」等語。)
    (德宗嘗優詔褒答,終究不能施行。)
    (會回鶻擊破吐蕃於靈州,遣使獻俘,雲南王異牟,襲擊吐蕃,取十六城,擒名
    (王五人,亦遣使獻捷,且獻地圖方物,及吐蕃所給金印,請復號南詔。)
    (德宗遣郎中袁滋等,往冊異牟為南詔王,賜銀窠金印。)
    (異牟至大和城受冊,很是恭順,優待唐使。)
    (滋等盡歡而還,詳報德宗。)
    (德宗欣慰得很,遂擬大修神龍寺,報答神麻。)
    (戶部侍郎裴延齡,奏稱)
奏 稱:同州谷中,有大木數十株,高約八十丈,可供寺材。
德 宗:(德宗驚喜道)開元天寶年間,在近畿搜求美材,百不得一,今怎得有此嘉木?
奏 稱:(延齡即獻諛道)天生珍材,必待聖君乃出,開元天寶,何從得此。
    (德宗甚喜。)
    (對子孫詆毀祖宗,德宗尚視為可喜,非愚而何?嗣又由延齡上疏,謂)
德 宗:在糞土中得銀十三兩,緞匹雜貨,百萬有餘,這皆是左藏羨餘,應移入雜庫,供
    別敕支用。
    (太府少卿韋少華,與死陝州之韋少華姓名相同,別是一人。)
德 宗:(劾論)延齡欺君罔上,請令三司查核左藏,何來此糞土中物,無非延齡移正為
    羨,恣為詭譎等情。
    (德宗既不罪延齡,亦不罪少華。)
    (延齡所奏,不能欺三尺童子,德宗昏耄已甚,所以麻木不仁。)
    (鹽鐵轉運使張滂,司農卿李銛,京兆尹李充,俱因職任相關,常斥延齡謬妄。
    ()
    (陸贄更志切除奸,極陳延齡罪惡,略云:
    (  延齡以聚斂為長策,以詭妄為嘉謀,以掊克斂怨為匪躬,以靖譖服讒為盡
    (節,可謂堯代之共工,魯邦之少卯,跡其奸蠹,日長月滋,移東就西,便為課
    (績,取此適彼,遂號羨餘。)
    (昔趙高指鹿為馬,臣謂鹿之與馬,物類猶同,豈若延齡掩有為無,指無為有?
    (臣以卑鄙,任當台衡,情激於衷,欲罷難默,務乞陛下明目達聰,亟除奸慝,
    (毋受欺蒙,則不勝幸甚!)
    (這疏上後,德宗非但不罪延齡,反待延齡加厚。)
    (贄復約宰相趙憬,面奏延齡奸邪,德宗恨贄多言,面有怒色。)
    (憬卻一語不發,退朝後反密告延齡,延齡恨贄益深。)
    (或謂贄嫉惡太嚴,恐遭讒害,贄慨然)
慨 然: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此外非所敢計了。
    (果然不到數日,有敕頒下,罷贄為太子賓客。)
    (越年為貞元十一年,初夏天旱,延齡誣贄怨望,並李充張滂李銛,乘旱造謠,
    (搖動眾心。)
    (德宗竟貶贄為忠州別駕,充為涪州長史,滂為汀州長史,銛為邵州長史。)
    (先是定州人陽城,隱居中條山,以學行著名,李泌薦為諫議大夫,城拜官不辭
    (,未至京師,都人已想望豐彩,料他必盡言敢死。)
    (及城入哀後,獨與二弟及客,日夜痛飲,並無諫章。)
    (河南人進士韓愈,作《爭臣論》譏城,他人亦嘖有煩言,城仍不介意,但以杯
    (中物消遣,恍若無聞。)
    (至贄等坐貶,主怒未解,中外惴恐,莫敢營救,城獨奮然道)
德 宗: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殺無罪人。
    (乃公也酒醒了。)
    (遂與拾遺王仲舒,補闕熊執易崔錡等,伏闕上書,極陳延齡奸佞,贄等無罪。
    ()
    (德宗大怒,欲罪城等,幸太子在旁勸解,乃命宰相出諭,令他退去。)
    (金吾將軍張萬福,大聲稱賀道)
太 子:朝廷有直臣,天下從此太平了。
    (因遍拜城等,已而連呼太平萬歲,太平萬歲!萬福武人,年八十餘,自萬福稱
    (賀後,城乃得重名。)
太 子:(會聞德宗欲進相延齡,城泣語廷臣道)果欲用延齡為相,當取白麻撕壞,免他
    誤國。
    (白麻系宣詔用紙。)
    (隨即續草奏稿,盡列延齡罪狀,使李泌子繁繕寫。)
    (繁本不端品,城因他是故人子,囑令繕正,哪知他竟私告延齡。)
    (延齡亟入見德宗,一一自解。)
    (及城疏呈入,德宗遂視為誣妄,擱置不理,虎父生犬子,可為鄴侯一歎。)
    (且改城為國子司業,進延齡為戶部尚書。)
    (延齡年已衰老,尚自恨不得相位,居常牢騷鬱憤,嫚罵近臣,至遇疾臥第,擅
    (載度支官物至家,人無敢言。)
    (越歲竟死,年六十九,中外相賀。)
    (惟德宗悼惜不置,追贈太子太傅。)
    (延齡嘗薦諫議大夫崔損,才可大用,適趙憬病歿,盧邁老疾,中書省虛位十日
    (,德宗即令損同平章事。)
    (損委鄙無能,入相後毫無建白,母殯不葬,女兄為尼,歿不臨喪。)
    (德宗恰喜他唯唯諾諾,倚任了好幾年。)
    (是時太尉中書令西平王李晟,司徒侍中北平王馬燧,相繼去世,晟諡忠武,燧
    (諡莊武。)
    (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也已病終,都虞侯王延貴,奉詔繼任,賜名虔休。)
    (魏博節度使田緒,曾在貞元元年,尚德宗妹嘉誠公主,代宗第十女。)
    (有庶子三人,幼名季安,公主撫為己子。)
    (緒於貞元十二年歿世,左右推季安為留後,德宗即命為節度使。)
    (為後文魏博歸朝張本。)
    (由南東道節度使曹王臯,亦已病逝,賜諡為成,接任為陝虢觀察使於頔,各鎮
    (粗報平安。)
    (惟宣武軍迭經變亂,宣武節度使劉士寧,淫亂殘忍,為兵馬使李萬榮所逐,奔
    (歸京師。)
    (萬榮得受制為留後,用子迺為兵馬使,牙將劉沐為行軍司馬。)
    (不到一年,宣武軍又復作亂,都虞侯鄧惟恭,因萬榮寢疾,執迺送京師,並殺
    (萬榮親將數人。)
    (這次還算德宗有些主意,特授董晉為宣武節度使,令即赴鎮。)
    (又恐晉太寬柔,未能鎮定,更命汝州刺史陸長源為行軍司馬,隨晉東行。)
    (既用董晉,不必用陸長源,仍是種一禍苗。)
    (晉兼程至宣武軍,萬榮已經病死,惟恭代領軍事,倉猝不及抗命,只好出迎朝
    (使。)
    (晉不用兵衛,接見惟恭,辭氣甚和,且仍委以軍政,暗中卻加意防備。)
    (等到惟恭謀亂,已是佈置綿密,先將亂黨捕誅,然後把惟恭拿住,械送京師。
    ()
    (陸長源性剛且刻,最喜更張舊事,經晉從容裁抑,軍中乃安。)
    (不意董先生卻有此經濟。)
    (後來過了兩年,晉病歿任所。)
    (長源知留後,揚言道)
從 容:將士弛慢已久,我當振飭法紀,方可掃清宿弊。
    (軍士聽了此言,不禁恟懼,或勸長源散財勞軍,長源道)
軍 士:我豈效河北賊,用錢買將士心麼?
    
    
216**時間: 地點:
    (未幾變起,長源被殺。)
    (監軍俱文珍,急召宋州刺史劉逸准靖難,逸准曾為宣武將,頗得眾心,聞文珍
    (召,引兵入汴州,撫定大眾,請命朝廷。)
    (詔授逸准為節度使,賜名全諒,不到數旬,全諒復歿,軍中推玄佐甥韓弘為留
    (後。)
    (韓弘曾為兵馬使,至是因宣武軍屢次作亂,特查出亂首,及黨與三百人,曆數
    (罪狀,斬首以徇。)
    (一面恭請朝命,受敕為節度使,乃整肅號令,撫循軍士,汴中才無後懮。)
    (偏淮西節度使吳少誠,密謀抗命,遣人陰約韓弘,為弘所殺。)
    (少誠知逆謀已泄,索性舉兵發難,掠壽州,襲唐州,殺死鎮遏使謝詳張嘉瑜。
    ()
    (會陳許節度使曲環身故,陳州刺史上官涗,繼為留後,少誠乘隙進擊,涗遣將
    (往阻,不幸敗歿,反致寇逼城下。)
    (涗方接奉朝旨,進任節度使,驀聞寇至近郊,不禁倉皇欲走。)
不 禁:(營田副使劉昌裔入阻道)朝廷方授公節鉞,奈何棄此他去?況城中不乏將士,
    固守有餘,昌裔不才,願為城守。
    (涗乃委以軍事,集眾登陴。)
    (兵馬使安國寧,謀為內應,被昌裔察出,誘入誅死,然後誓眾拒敵。)
    (少誠圍攻累日,昌裔伺他懈怠,鑿城出擊,大破敵兵。)
    (又經劉弘發兵三千,來援許州,少誠遁去,許城得全。)
    (德宗聞少誠叛亂,褫奪官爵,令諸道會師進討,於是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頔,安
    (黃節度使伊慎,知壽州事王宗,與上官涗韓弘聯兵,進討淮西。)
    (起初頗稱得利,於頔前驅進行,迭拔吳房朗山,嗣因軍無統帥,號令不一,各
    (軍至小溵水,自相驚駭,紛紛溃散,委棄器械資糧,均為少誠所有,少誠氣勢
    (益強。)
    (西川節度使韋臯,聞諸軍失利,表請授渾瑊賈耽為元帥,統轄諸軍,若不願煩
    (勞元老,臣願選精銳萬人,下巴峽,出荊楚,翦除凶逆,否則諭少誠悔罪,加
    (恩赦宥,罷免兩河諸軍,休息兵民,尚不失為次策。)
    (如少誠罪惡貫盈,為麾下所殺,仍舉爵位授他麾下,是去一少誠,復生一少誠
    (,禍且無窮云云。)
    (末數語,最中時弊。)
    (德宗接奏,方在躊躇,忽報中書令咸寧王渾瑊,因病致亡,不由的嗟歎道)
不由的:國家又失一大將了。
    (遂予諡忠武,另擬擇將討吳少誠,時宦官竇文瑒霍仙鳴,正得上寵,進任護軍
    (中尉,勢傾朝野,內外官吏,多出門下。)
    (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尤為文瑒厚愛,特地薦引,令為蔡州招討使,統率十七道
    (兵馬,出征少誠。)
    (全義素無勇略,惟賄托權閹,得邀超擢。)
    (既為大帥,即用閹寺數十人,充作監軍。)
    (每議軍事,閹寺高坐帳中,爭論嘩然,無一成議。)
    (並且天時溽暑,士卒病歿,全義亦不加撫慰,以致人人離心。)
    (行至溵南,淮西將吳秀吳少陽等,驅軍前來,兩下未及交鋒,諸道軍已經溃退
    (。)
    (吳秀等乘勢掩殺,全義連忙回走,返保五樓。)
    (嗣是三戰三北,,逐節退還,直至陳州各道兵多半還鎮,惟陳許將孟元陽,神
    (策將蘇光榮,尚留軍溵水,並力殺退追兵。)
    (少誠乃引軍還蔡州,全義尚歸罪昭義將夏侯仲宣,義成將時昂,河陽將權文變
    (,河中將郭湘等,誘至帳中,設伏捕戮,誇示權威,軍心愈覺不服。)
    (幸少誠未悉詳情,遣使齎獻書幣,求監軍代為昭雪。)
    (監軍樂得代奏,有詔赦少誠罪,仍復官爵,召全義班師。)
    (全義至長安,文瑒力為袒護,掩飾敗跡。)
    (德宗仍然厚待全義。)
    (全義托言足疾,但遣司馬崔放入對,放為全義引咎,自謝無功。)
德 宗:全義為招討使,能招徠少誠,也是功勞,何必定要殺人呢?
    (全義乃謝歸夏州。)
    (小子有詩歎道:
    (  元戎失律咎難辭,誰料庸君反受欺?)
    (功罪不明鋼紀隳,晚唐刑賞早違宜。)
    (吳少誠外,還有餘鎮節度使,互有更替,容至下回再表。)
    
    (古來計臣,多工心術,裴延齡虛妄無能,尚不足與計臣同列,德宗獨深信之,
    (意者其殆由天性好猜,隱相契合歟?不然,得韋少華之訐發,與陸贄等之極陳
    (,寧有不為之感悟耶?陽城之名,實延齡玉成之,延齡死而中外相賀,德宗獨
    (追惜不置,好人所惡,惡人所好,其不亡也亦幸矣。)
    (夫不能斥裴延齡,無怪其用韓全義,溵南之敗,全義實屍其咎,乃復任閹豎播
    (弄,掩敗為功,德宗之德,固若是耶?讀此回不禁為之三歎焉。)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
    
    
217**時間: 地點:
    (卻說成德節度使王武俊,於貞元十七年歿世,子士貞受命為留後,此外如滑毫
    (許節度使,即義成節度使。)
    (迭經李復姚南仲盧群李元素等,先後交替,幸無變故。)
    (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病卒,軍士推建封子愔為留後,德宗命淮南節度使杜佑兼
    (任,偏經軍士抗拒,只好收回成命,令愔為節度使,改名武寧軍。)
    (大權已經旁落,改名何益?朔方節度使楊朝晟歿後,由兵馬使高固接任,軍心
    (尚安。)
    (昭義節度使,改用盧從史,也是由軍士擁立。)
    (總之德宗時代,藩鎮坐大,已成了上陵下替的局面。)
    (德宗又專務姑息,過一日,算一日,但教目前無恙,便自以為天下太平。)
    (如見肺肝。)
    (就是朝中宰輔,亦多用那庸庸碌碌的人物,崔損為裴延齡所薦,入相九年,無
    (一嘉謨,反始終倚畀,直至一病不起,方進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
    (鄭珣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其實這兩人也沒甚用處。)
    (還有輔政多年的賈耽,見前回。)
    (出將入相,頗負重望,但也遇事模稜,苟全祿位。)
    (宰相如此,他官可知。)
    (太學生薛約,上書言事,坐徙連州。)
    (國子司業陽城,與約有師生誼,出送郊外,被德宗聞知,說他黨庇罪人,亦貶
    (為道州刺史,且飭觀察使隨時考課。)
德 宗:(城自署道)撫字心勞,催科政絀。
    (考下,觀察使遣判官督收賦稅,城自系獄中,判官驚退。)
    (又遣他判官往驗,他判官載妻孥同行,中道逸去,城名益盛。)
    (獨朝廷視為廢吏,置諸不問。)
    (京兆尹李實,為政暴戾,遇旱不准免租,監察御史韓愈,請收征從緩,被黜為
    (山陽令,朝政昏憒,已可見一斑了。)
    (太子誦操心慮患,頗稱練達,平居有侍臣二人,最為莫逆,一個是杭州人王伾
    (,一個是山陰人王叔文,俱官翰林待詔,出入東宮。)
    (叔文詭譎多謀,自言讀書明理,能通治道,太子嘗與諸侍讀座談,論及宮市中
    (事,大眾刺刺不休,獨叔文在側,不發一詞。)
    (及侍臣齊退,太子乃留住叔文,問他何故無言?叔文)
叔 文:殿下身為太子,但當視膳問安,不宜談及外事。且皇上享國日久,如疑殿下收攬
    人心,試問將何以自解?
太 子:(太子不禁感泣道)非先生言,寡人實尚未曉,今始得受教了。
    (遂大加愛幸,與王伾相依附。)
    (伾善書,叔文善棊,兩人娛侍太子,日夕不離,免不得有所陳議。)
    (或說是某可為相,或說是某可為將。)
    (既言太子不宜論外事,奈何復引薦將相。)
    (看官聽說!他所談述的將相才,並不是因公論公,其實統是他的死友,無非望
    (太子登台,牽連同進,結成一氣,可以長久不敗呢。)
    
    
218**時間: 地點:
    (當時翰林學士韋執誼,左司郎中陸淳,左拾遺呂溫,進士及第李景儉,侍御史
    (陳諫,監察御史柳宗元劉禹錫程異,司封郎中韓曄,戶部郎中韓泰,翰林學士
    (凌准等,皆與叔文王伾,結為死友,嘗同游處,蹤跡詭秘,莫能推測。)
    (左補闕張正一上書言事,得蒙召見,叔文恐他上達陰謀,即嗾韋執誼參劾正一
    (,說他與吏部侍郎王仲舒,主客員外郎劉伯芻等,私結朋黨,游寓無度,以致
    (正一坐貶,仲舒伯芻,亦皆遠謫,於是朝右側目。)
    (就是各道藩臣,亦或陰進資幣,與為交通。)
    (不料太子忽染風疾,甚至瘖不能言,貞元二十一年元日,德宗御殿受朝,王公
    (大臣等,循例入賀,獨太子不能進謁。)
    (德宗悲感交乘,且歎且泣,退朝後便即不豫,日甚一日。)
    (過了二十多天,並沒有視朝消息,太子也未聞病癒,中外不通,宮廷疑懼。)
    (一夕,由內廷宣召,傳入翰林學士鄭絪衛次公,令草遺詔。)
    (兩學士才知德宗彌留,握筆匆匆,立即定稿。)
德 宗:(忽有一內侍出語道)禁中方議及嗣君,尚未定奪。
太 子:(次公即接口道)太子雖然有疾,地居冢嫡,中外屬心,必不得已,也應立廣陵
    王,見後。否則必致大亂。敢問何人能擔當此責?
    (賴有此人。)
太 子:(鄭絪亦應聲道)此言甚是。
    (內侍方才入報。)
    (宦官李忠言等,料難違眾,方傳言德宗駕崩,立太子誦為嗣皇帝。)
    (鄭絪衛次公,繕就制書,即刻頒發。)
    (太子知人心懮疑,力疾出九仙門,召見諸軍使,京師粗安,次日即位太極殿。
    ()
    (衛士尚有疑議,及入謁,引頸相望道)
太 子:果真太子呢。
    (大眾喜甚,反至泣下。)
    (即位禮成,九重有主,是謂順宗,尊諡德宗為神武皇帝。)
    (德宗在位二十六年,享壽六十四歲,改元三次。)
    (後來奉葬崇陵,以德宗後王氏袝葬。)
    (後本順宗生母,德宗貞元三年,由淑妃進冊為後,素來多疾,冊禮方訖,即報
    (崩逝。)
    (德宗不再冊後,只有賢妃韋氏,總攝六宮,性敏行淑,言動有法,為德宗所愛
    (重,至是自請出奉園陵。)
    (及德宗既葬,遂在崇陵旁居住,守制終身,這才是不愧賢妃了。)
    (歷敘德宗後妃,樸前文所未及,至稱頌韋賢妃處,尤關名節。)
    (順宗失音未痊,不能躬親庶務,每當百官奏事,輒在內殿施帷,由帷中裁決可
    (否,令內侍傳宣出來。)
    (百官在帷外窺視,常隱隱見順宗左右,陪著兩人,一是順宗親信的宦官,就是
    (李忠言,一是順宗寵愛的妃子,就是牛昭容。)
    (外面翰林院中,職掌草詔,主裁是王叔文。)
    (出納帝命,便是王伾。)
    (叔文有所奏白,往往令伾入告忠言,忠言轉告牛昭容,昭容代達順宗,往往言
    (聽計從,無不照行,因此翰苑大權,幾高出中書門下二省。)
    (叔文復薦引韋執誼為相,得邀允准,遂進執誼為尚書左丞,同平章事;伾與叔
    (文,同進為翰林學士。)
    (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競相標榜,不曰伊周復出,即曰管葛重生,所有進退百
    (官,悉憑黨人評耄■杉唇■■豢杉賜恕S摯種*心不服,也提出幾種合法的條
    (件,請旨施行,一是命杜佑攝行冢宰,兼掌度支等使;一是罷進奉宮市五坊小
    (兒;一是追召陸贄陽城;一是貶京兆尹李實為通州長史,數道詔命,蟬聯而下
    (,大眾爭頌新主聖明。)
    (惟陸贄陽城,未及接詔,已皆病歿貶所,有詔贈贄為兵部尚書,追諡曰宣,城
    (為左散騎常侍,各令地方有司,派吏護喪歸葬,中外俱惋惜不置。)
    (惟王叔文黨與,共慶彈冠,或為御史,或為中丞。)
    (侍御史竇群,素來剛直,獨語叔文道)
叔 文:天下事未可逆料,公亦宜稍自引嫌。
    (叔文驚問何故?群答道)
叔 文:李實嘗怙恩挾貴,睥睨一世,當時公逡巡路旁,尚只江南一吏,今李實遭貶,公
    為後起,怎保路旁無與公相等呢?
    (恰是忠告。)
    (叔文全然不睬。)
    (群即退草彈文,劾奏劉禹錫等挾邪亂政,不宜在朝。)
    (不明斥叔文,想是尚留情誼。)
    (次日呈將進去,禹錫等當然得知,忙與叔文商議,設法逐群。)
    (叔文轉告韋執誼,執誼)
執 誼:群以直聲聞天下,倘驟加斥逐,我輩必負惡名,還請暫時容忍,待後再議!
    (叔文面有慍色。)
    (執誼終執前說,不欲罷群,群因仍在位。)
    (御史中丞武元衡,兼山陵儀仗使,禹錫向元衡前,求為判官,元衡不許。)
    (叔文以元衡職操風憲,密遣人誘啖權利,諷使附己,元衡又不從。)
    (由是互進讒言,左遷元衡為左庶子。)
    (一班干祿市寵諸徒,見他大權見握,不得不昏暮乞憐。)
    (叔文與伾,及黨人數十家,都是門庭似市,日夜不絕,且往往不得遽見,多就
    (鄰近寓宿,凡餅肆酒壚中,盡寄宦跡,每夕須出旅資千錢,方准容膝。)
    (那熱心做官的人,還管甚麼小費,就使要許多賄賂,也不惜東掇西湊,供奉黨
    (人。)
    (王伾最號貪婪,按官取賄,毫無忌憚,所得金帛,用一大櫃收藏,伾夫婦共臥
    (櫃上,以防盜竊,好算是愛財如命了。)
    (何不喝荸薺湯?)
    (順宗久疾不癒,大臣等罕見顏色,擬請立儲備變。)
    (獨伾與叔文等,欲專大權,多方阻撓。)
    (宦官俱文珍劉光錡薛盈珍等,陰忌黨人,密啟順宗,速建太子。)
    (順宗召入翰林學士鄭絪等,商議立儲事宜,絪並不多言,但書「立嫡以長」四
    (字,進呈御覽。)
    (順宗點首示意。)
    (絪遂承制草詔,立廣陵王淳為太子,改名為純。)
    (原來順宗有二十七子,長子純,系王良娣所出,年已二十有八,夙號英明,德
    (宗時已受封為廣陵郡王,至是立為太子,全由鄭絪一人主持,就中惟俱文珍等
    (幾個近侍,算是預聞,此外沒人參議,連牛昭容都不得知曉。)
    (一經詔下,內外驚為特舉,相率稱賀。)
    (付畀得人,不可謂順宗非賢,但剏議出自閹宦,終貽後患。)
    (惟叔文面帶愁容,獨吟杜甫題諸葛祠詩道)
叔 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二語吟畢,旁人多半竊笑,他益加疑懼,日召黨人謀議,且常至中書省,與韋
    (執誼密談。)
    
    
219**時間: 地點:
    (一日已值午牌,獨乘車往見執誼,門吏出阻道)
執 誼:相公方食,不便見客。
叔 文:(叔文怒叱道)你敢不容我進去麼?
執 誼:(門吏婉言道)這是向來舊例。
    (叔文不待說畢,便厲聲道)
叔 文:有什麼例不例?
    (門吏乃入白執誼,執誼只好出迎,與叔文同往閣中。)
    (杜佑高郢鄭珣瑜三人,本與執誼會食,見執誼入內,彼此停箸以待,良久方有
    (人出報道)
執 誼:韋相公已與王學士同食閣中,諸相公不必再待了。
    (佑與郢方敢續食。)
執 誼:(珣瑜草草食罷,退語左右道)我豈可復居此位,長做一伴食中書麼?
    (遂跨馬逕歸,稱疾不出。)
    (還有資格最老的賈耽,已有好多時不到省中,一再上表辭職,乞許骸骨歸裡,
    (惟未見詔書下來。)
    (執誼妻父杜黃裳,曾任侍御史,為裴延齡所忌,留滯台閣,十年不遷。)
    (及執誼入相,始遷太常卿,因勸執誼率領群臣,請太子監國。)
執 誼:(執誼驚訝道)丈人甫得一官,奈何即開口議禁中事?
叔 文:(黃裳勃然道)我受恩三朝,怎得因一官相屬,遂賣卻本來面目?
    (說罷,拂衣趨出。)
    (執誼因受叔文囑托,特薦陸質為侍讀使,潛伺太子意,並得乘間進言。)
    (陸質即陸淳,因避太子原名,改名為質。)
    (質入講經義,免不得兼及外事,太子變色道)
太 子:皇上令先生來此,無非為寡人講經,奈何旁及他務?寡人實不願與聞!
    (質碰了一個釘子,赧顏而退。)
    (叔文又慮宦官作梗,復引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神策京西行營節度使,即用
    (韓泰為行軍司馬。)
    (泰有籌畫,為叔文等所倚重。)
    (叔文推薦希朝,明明是借他出面,暗中實恃泰為主,令泰號召西北諸軍,與為
    (聯絡,抑制宦官。)
    (宦官俱文珍等,窺透機謀,亟遣人密告諸鎮,慎勿以兵屬人。)
    (及希朝與泰,到了奉天,檄令諸鎮將入會,諸鎮將托詞遷延,始終不至,任你
    (韓泰足智多謀,至此也束手無策,只好怏怏回都。)
    (叔文得泰還報,正在懊悵,不意制書又下,調他為戶部侍郎,仍充度支鹽鐵轉
    (運等副使,這一驚非同小可,便語諸學士道)
便 語:我逐日來翰院中,商量公事,今把我院職撤銷,將來如何到此呢?
    (說至此,幾乎泣下。)
    (王伾代為疏請,乃許三五日一入翰院,叔文方解去一半愁腸。)
    (宣化巡官羊士諤,因事入京,公言叔文罪惡。)
    (叔文大怒,即商諸韋執誼,欲請旨處斬。)
    (執誼不答。)
叔 文:就使免斬,亦當杖死。
    (執誼仍然搖首。)
    (叔文悻悻出去,執誼乃貶士諤為寧化尉。)
    (適劍南度支副使劉辟入京,求領劍南三川,且假韋臯名目,語叔文道)
執 誼:太尉使辟,向公道達誠意,若與辟三川,當效死相助,否則亦當怨公。
叔 文:(叔文怒道)節使豈可自請?韋太尉也太覺糊塗了。
    (遂將辟拒退。)
    (又與執誼面議,欲斬劉辟,韋執誼仍然不允。)
    (辟實可殺。)
    (叔文忍無可忍,當面詬責,備極揶揄,執誼無詞可對,及叔文已歸,乃使人謝
    (叔文道)
使 人:非敢負約,實欲曲成兄事,不得不然。
    (叔文總說他忘恩負義,與為仇隙。)
    
    
220**時間: 地點:
    (未幾叔文母病,將要謝世,叔文卻盛設酒饌,邀請諸學士,及宦官李忠言俱文
    (珍劉光錡等,一同入座。)
    (酒行數巡,叔文語眾道)
叔 文:叔文母病,因身任國事,不得親侍醫藥,未免子道有虧,今擬乞假歸侍。自念在
    朝數年,任勞任怨,無非為報國計,不避危疑,一旦歸去,謗必隨至,在座諸公
    ,若肯諒我愚誠,代為洗刷,叔文即不勝銜感了。
    (如此膽怯,何必植黨營私。)
叔 文:(滿座俱未及答,獨俱文珍冷笑道)禮義不愆,何恤人言?王公亦未免多心呢。
    (大眾應聲附和,說得叔文無可措辭,可見宦官勢盛,但斟酒相勸,各盡數杯而
    (散。)
    (越日,叔文母歿,丁懮去位。)
    (韋執誼本迫持公議,與叔文常有異同,至此更乏人牽掣,樂得任所欲為,就使
    (叔文密函相托,他亦置諸不理,叔文因此益憤,日謀起復,擬得任原官後,先
    (殺執誼,然後將反對諸人,一律除盡。)
    (王伾代為幫忙,常至各宦官處疏通,且與杜佑商議,請起叔文為相,兼總北軍
    (,偏偏沒人答應,再請起叔文為威遠軍使,也是不得奧援。)
    (他只得自己出名,接連上了三疏,說得叔文如何通文,如何達武,滿紙中天花
    (亂墜,始終不見綸音。)
    (伾知不能濟事,在翰院中臥至夜半,忽失聲自叫道)
使 人:王伾中風了!
    (遂乘車竟歸,不敢再出。)
    (西川節度使韋臯,上表請太子監國,略言)
太 子:陛下哀毀成疾,請權令太子親監庶政,俟皇躬痊癒,太子可復歸東宮。
    (又上太子箋云:「聖上諒陰不言,委政臣下,王叔文王伾李忠言等,謬當重任
    (,樹黨亂紀,恐誤國家,願殿下即日奏聞,斥逐群小,令政出人主,治安天下
    (」等語。)
    (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箋表繼至,語與臯同。)
    (再經俱文珍等,從中慫慂,不由順宗不從,遂許令太子監國,即日頒敕。)
    (太子純既攬重權,遂命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
    (郎,並同平章事,罷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為刑部尚書。)
    (太子出蒞東朝堂,引見百官,百官入朝拜賀,太子逡巡避席,掩袖拭淚。)
    (大眾知太子懮父,交相稱頌。)
    (過了半月,由順宗禪位太子,自稱太上皇,制敕稱誥,改元永貞,循例大赦。
    ()
    (越五日,太子純即位太極殿,是為憲宗,奉太上皇居興慶宮,尊生母王氏為太
    (上皇後,貶王伾為開州司馬,王叔文為渝州司戶。)
    (昇平公主即郭曖妻。)
    (入賀,並獻入女伎數人,憲宗)
憲 宗:太上皇尚不受獻,朕何敢違例?
    (遂將女伎卻還。)
    (荊南表獻毛龜,憲宗又下詔道)
憲 宗:朕所寶惟賢,嘉禾神芝,統是虛美,不足為寶。所以春秋不書祥瑞,從今日始,
    勿再以瑞兆上聞,所有珍禽奇獸,亦毋得進獻!
    (於是天下向治,共仰清明。)
    (劍南西川節度使韋臯,鎮蜀已二十一年,服南詔,摧吐蕃,威德及民,功勛無
    (比,累加官階,至檢校太尉,爵南康郡王。)
    (憲宗即位,因他表請監國,有定策功,當然再沛恩綸,厚加寵遇,不意恩詔尚
    (未到蜀,太尉率爾歸天,生榮死哀,全蜀悲悼,到處繪像立祠,享祭不絕。)
    (臯本是京兆人氏,氣宇軒昂,性度豁達,張延賞為女擇婚,苦無當意,延賞妻
    (苗氏,系故相苗晉卿女,夙善風鑒,既見韋臯,即語延賞道)
延 賞:此人後必大貴,可選作東牀。
    (延賞尚未允許,經苗氏再三慫慂,乃贅臯為婿。)
    (臯時尚微賤,隨延賞出鎮劍南,倜儻不羈,傲睨一切。)
    (延賞漸加白眼,連婢僕也瞧他不起,他也不以為意,唯苗氏待遇如常。)
延 賞:(張女泣語臯道)韋郎!韋郎!七尺好男兒,學兼文武,乃常沈滯兒家,貽人笑
    罵麼?
    (勖夫上達,卻也是個奇女。)
    (臯投袂而起,即向延賞處辭行。)
    (張女摒擋妝奩,盡作贐儀。)
    (延賞喜臯他往,亦贈以七馱物。)
    (臯出門東去,每過一驛,即遣還一馱,行經七驛,七馱物悉數璧還,惟挈妻所
    (贈,及布囊書策,逕至京師,投入帥府幕中;輾轉推薦,得擢監察御史,出知
    (隴州行營留事。)
    (德宗奔奉天,臯斬牛雲光,誅朱泚使,遣使上聞,因超遷奉義節度,鎮守西陲
    (。)
    (見六十五回。)
    (貞元初年,加任金吾大將軍,持節西行,往代張延賞職。)
    (他卻改易姓名,以韋作韓,以臯作翱,疾馳至天回驛,去西川城僅三十里。)
    (延賞聞韓翱到來,正因他素不相識,未免滋疑,忽有屬吏入報道)
延 賞:今日來代相公,系是韋臯將軍,並不是韓翱呢。
虢國夫:(苗夫人在旁道)若是韋臯,必系韋郎。
延 賞:(延賞笑道)天下豈沒有同姓同名的官吏?似韋生不通音問,已越數年,我料他
    早填溝壑,怎得來代我位呢?可笑你婦人家,太沒見識,致誤女兒。
虢國夫:(苗夫人)韋郎前雖貧賤,妾觀他氣凌霄漢,每與相公接談,從未嘗一言獻媚,
    因致見尤,今日立功任重,舍彼為誰?相公莫笑妾無目哩。
    (延賞仍然不信,到了次日,新使入府,果然是張門快婿韋臯,延賞無顏出迎,
    (但自歎道)
延 賞:我不識人。
    (遂從西門竊出,揚長自去。)
    (臯入謁外姑苗夫人,下拜甚恭,與張女相見,歡然道故,自不消說。)
    (惟見了張家婢僕,免不得惹起前嫌,立即提出數人,痛加杖責,有一兩個暴死
    (杖下,竟將遺屍投棄蜀江。)
    (小人何足深責,臯後來亦致暴死,恐是冤魂為厲。)
    (乃大開盛宴,替苗夫人餞行,隨派兵吏護送出境。)
    (自是撫御將士,整飭邊防,迭破吐蕃驍帥,威震西南;南詔稱臣,群蠻內附。
    ()
    (年六十一暴卒,由憲宗追贈太師,予諡忠武。)
    (支度副使劉辟,竟自稱西川劍南留後,表求旌節。)
    (憲宗派袁滋為安撫大使,考察全蜀情形,另任尚書左丞鄭餘慶同平章事。)
    (既而賈耽復歿,再進中書舍人鄭絪同平章事。)
    (一面追究王叔文餘黨,連貶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等為遠州刺史,嗣又因議罰
    (太輕,再貶韓泰為虔州司馬,韓曄為饒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
    (朗州司馬,陳諫為台州司馬,凌准為連州司馬,程異為郴州司馬。)
    (惟陸質已死,李景儉適居母喪,得免嚴譴。)
    (著末一詔,乃是將同平章事韋執誼,迭降了好幾級,黜為崖州司馬;越年且賜
    (王叔文自盡。)
    (王伾韋執誼凌准,相繼懮死。)
    (小子有詩歎道:
    (  漫誇管葛與伊周,朝值槐堂暮遠流。)
    (試看八人同坐貶,才知富貴等雲浮。)
    (叔文餘黨,貶黜無遺,天時已值殘冬,朝廷又要改元了。)
    (欲知憲宗元年時事,容待下回表明。)
    
    (王叔文非真無賴子,觀其引進諸人,多一時知名士,雖非將相才,要皆文學選
    (也。)
    (王伾與叔文比肩,較為貪鄙,招權納賄,容或有之,亂政誤國,尚未敢為,觀
    (其貶李實,召陸贄陽城,罷進奉宮市五坊小兒,舉前朝之弊政,次第廓清,是
    (亦足慰人望,即欲奪宦宮之柄,委諸大臣,亦未始非當時要著,閹寺禍唐,已
    (成積習,果能一舉掃除,寧非大幸?誤在材力未足,誇誕有餘,宦官早已預防
    (,彼尚自鳴得意,及叔文請宴自陳,王伾臥牀長歎,徒令若輩增笑,不待憲宗
    (即位,已早知其無能為矣。)
    (韋執誼始附叔文,終擯叔文,卒之同歸於盡。)
    (八司馬相繼貶竄,數腐豎益長權威,加以韋臯裴均嚴綬等,上表請誅伾文,復
    (開外重內輕之禍,自是宦官方鎮,迭爭權力,相合相離,以迄於亡,可勝慨哉
    (!故史稱順憲二宗,俱英明主,讀此回而未敢盡信雲。)
    
    (第七十二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