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 至 第一一〇

101**時間: 地點:
    (未幾,有制敕頒下,授郭霸為監察御史,當時又傳出一種笑柄,叫做四其御史
    (,或竟叫他吃屎御史。)
    (看官道是何因?霸前為寧陵丞,聞徐敬業起兵,自請往軍前效力,有誓抽其筋
    (,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等語,因此稱為四其御史,中丞魏元忠遇疾,霸前
    (往探問,私嘗元忠糞,佯作喜色道)
元 忠:病人糞甘可懮,今系苦味,可保無虞。
    (元忠雖未面責,心中嘗恨他不情,病癒後,輒舉以告人,因此又叫做吃屎御史
    (。)
    (《唐書》作弘霸,《通鑑》作霸。)
    (霸系同安人,如何有越勾踐遺風。)
    (武氏但喜他善諛,不管甚麼卑鄙行為,所以他也得加官進祿了。)
    (話體敘煩,且說來俊臣承諸武命,一意的讒構良臣。)
    (既已害死樂李兩人,遂想連及狄仁杰,平白地興起波瀾,將仁杰攔入逆案,並
    (將同平章事任知古裴行本,司農卿裴宣禮,左丞盧獻,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
    (李嗣真,一並羅織進去,狠狠的上了一疏,且請武氏降敕,有一問即承,罪得
    (減死等語。)
    (武氏本深信俊臣,當然准奏,遂拘仁杰等下獄,由俊臣審訊。)
    (先詰仁杰謀反狀,仁杰從容道)
仁 杰:大周革命,萬物維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妙語。)
俊 臣:(俊臣不禁微笑道)好一個硬頭官,實言不諱,免得動刑。
    (至問及任知古等,知古等也自知必死,答語與仁杰相符。)
    (惟魏元忠辨了數語,俊臣不復加訊,概令還系獄中。)
    (判官王德壽,入獄探視仁杰,勸他引入平章事楊執柔,當可免死。)
    (想是與執柔有隙。)
仁 杰:(仁杰厲聲道)皇天後土,可表忠忱,奈何使仁杰扳誣好人呢?
    (說至此,即用首觸柱,血流被面,慌得德壽連忙搖手,再三婉謝,並囑獄吏好
    (生看待,方轉身出去。)
    (你也只有此膽麼?仁杰因守吏少寬,乃裂衣齧指,血書冤狀,置入棉衣中。)
    (次日,德壽又來看視,仁杰語德壽道)
仁 杰:天時方熱,我有棉衣一襲,請飭屬吏轉授家人,撤去棉絮。
    (德壽允諾,即令獄卒持付仁杰家,仁杰子光遠,撤棉得帛書,遂叩閽告變,因
    (得召見。)
    (武氏得了帛書,乃召問俊臣。)
俊 臣:(俊臣給武氏道)仁杰等下獄,臣未嘗褫他巾帶,寢處很是安適,如果問心無愧
    ,怎肯自供謀反哩?
武 氏:全案人犯,已俱供認嗎?
俊 臣:只有魏元忠尚未實供。
武 氏:須再令問官審明,免得枉屈。
    (俊臣唯唯而退。)
    (當下令侍御史侯思止復訊,他人不問,單問魏元忠。)
    (元忠仍然力辯,思止命將元忠倒掛起來。)
元 忠:我生得薄命,譬如騎驢遭墜,足■蹬上,為驢所曳哩。
    (思止益怒,欲改用酷刑。)
元 忠:侯思止你若要魏元忠頭,盡管截取,若要元忠自供謀反,任你甚麼拷打,我元忠
    卻不便承認呢。
    
    
102**時間: 地點:
    (正說著,忽由通事舍人周綝到來,說是奉制勘視犯人。)
    (思止乃停止刑訊,忙遣心腹報知俊臣。)
    (俊臣急給仁杰等冠帶,令見欽使。)
    (待周綝到了獄中,略略顧視,不發一言。)
    (俊臣即詐造仁杰等謝死表,令綝持還報命。)
    (適值樂思晦子沒入掖廷,年才九齡,生得眉目清秀,姿性聰明,偶為武氏所見
    (,召問姓名。)
武 氏:(他卻從容跪奏道)臣父樂思晦,得罪受誅,臣家已破,可惜陛下英明,國家大
    法,為來俊臣等所欺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擇朝右忠臣,素經陛下信任,但令俊
    臣推訊起來,沒一個不是叛黨了。
    (想是狄仁杰等命不該死,所以有此慧童。)
武 氏:偌大的孩兒,倒也識得來俊臣麼?
    (乃命他暫退,一面飭內侍至制獄中,宣入仁杰等人。)
    (仁杰等入謁武氏,行過臣禮,一齊呼冤。)
武 氏:卿等果有冤誣,為何前時自供反狀?
仁 杰:(仁杰慨然道)若非自承反狀,早被搒死,哪得重見天日呢?
武 氏:為何復作謝死表?
仁 杰:(仁杰等齊聲道)臣等並無此事。
    (武氏令左右取表給示,經仁杰等審視)
武 氏:這似判官王德壽手筆,臣等筆跡,無一相同,可見得是捏造了。
    (武氏不覺點首,便放他七人還家。)
    (七人謝恩退歸,為武承嗣所見,忙入白武氏)
武 氏:七人已有反意,陛下何故釋放?
武 氏:得饒人處且饒人,況叛跡未露,何必濫殺大臣。
    (承嗣尚欲請武氏窮治,武氏)
武 氏:王言無反汗,你可知道嗎?
    (承嗣不能固爭,乃怏怏趨出,密囑台官等聯名上奏,請誅仁杰等七人。)
    (台官不敢不依,草就了一篇模稜兩可的文字,呈將進去,獨侍御史霍可獻,系
    (裴宣禮的外甥,竟伏闕面陳道)
承 嗣:陛下不殺裴宣禮,臣情願效死階前。
    (說著,竟首觸殿階,流血沾地,為了區區爵祿,竟甘心殺舅,且撞頭出血,置
    (父母遺體於不顧,富貴之惑人,一至於此。)
    (俊臣又奏稱行本罪重,不可不誅。)
    (秋官郎中徐有功,看不過去,獨挺身出奏道)
俊 臣:陛下有好生大德,俊臣等不能順美,反欲勸陛下為暴主,究是何意?請陛下明察
    !
武 氏:(武氏乃宣諭道)卿等不必廷爭,朕自有折衷辦法呢。
    (言畢退朝,大眾散歸。)
    (是夕頒制,貶狄仁杰為彭澤令,任知古為江夏令,裴宣禮為彝陵令,魏元忠為
    (涪陵令,盧獻為西鄉令,流裴行本李嗣真至嶺南。)
    (小子有詩歎道:
    (  羅織經成可奈何,冤沈制獄罪囚多。)
    (僅留七族更生慶,尚謫遐方受劫磨。)
    (七人遭黜,諸武稍稍泄忿,不意過了數日,武承嗣竟奉命罷相,這真是出人意
    (表了。)
    (究竟承嗣為何罷相,且看下回表明。)
    
    (欲篡唐室,不得不殺人,此武氏之本意,故殺人最多,幾乎不可殫述。)
    (本回列作二表,省卻無數筆墨,此即執要馭煩之旨,而於武氏革命時之舉動,
    (卻詳載無遺,嫉其篡奪之惡也。)
    (欲安諸武,又不得不殺人,此非全出武氏本意,而武承嗣實為主動,故殺人雖
    (多,究不若前時之甚。)
    (本回特歸罪承嗣,所有被殺諸人,亦備述其冤誣之由來,可詳則詳,不必從略
    (,至若狄仁杰等一案,尤加意演述,幸其得免於死,為唐室少留一脈也。)
    (作者於下筆時,俱有斟酌,正非隨手掇拾者所得比爾。)
    
    (第三十三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懷義稔惡受誅)
    
    
103**時間: 地點:
    (卻說武承嗣是武氏愛姪,受封魏王,職任左相,端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唐朝宗室,及內外文武百官,好幾多人為他所害,他還想捽去豫王,入為太
    (子,不料反接到制敕,竟把他的左相重任,撤消了去。)
    (他也不識何因,及探問武氏左右,方知是由侍郎李昭德攛掇出來,不由的大怒
    (道)
不由的:昭德昭德!你敢在虎頭上搔癢麼?我總要你死無葬地。
    (伏下文昭德被殺事。)
    (正恨語間,忽又聞昭德已升授同平章事,越覺忍耐不住,竟出門上馬,跑進宮
    (中去了。)
    (原來昭德籍隸長安,素性剛毅,自入拜侍郎,杖死王慶之後,見前回。)
    (頗得武氏信任,屢與商議國政。)
昭 德:(昭德乘間密陳道)魏王承嗣,權勢太重,應加裁制為是。
武 氏:承嗣是朕姪兒,所以特加重任。
昭 德:姑姪雖親,究竟不及父子,子尚有弒父等情,況姑姪呢?今承嗣位居親王,又兼
    首相,權等人主,恐陛下未必久安天位了。
武 氏:(武氏不覺瞿然道)朕未曾慮及此著,卿言也有可彩哩。
    (遂親下手諭,罷承嗣左相職,接連就令昭德同平章事。)
    (承嗣忿忿的跑至宮門,下馬入宮,求見武氏。)
    (武氏傳入,問他來意。)
承 嗣:陛下命臣免相,使臣得卸仔肩,臣不勝感幸。但昭德黨同伐異,好肆排擊,此人
    若參政柄,定致變亂,陛下應亟行貶黜,免得貽懮。
武 氏:(武氏正色道)我任昭德,才得安眠,他能為我代勞,奈何勸我貶黜呢?
    (承嗣再欲有言,武氏又搖首道)
武 氏:汝不必多說,我自有主見。
    (說罷,拂袖逕入。)
    (承嗣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悶悶而回。)
    (勢不可恃,若乘此急流勇退,亦可免異日赤族之禍。)
    (昭德入秉政權,裁抑酷吏,不遺餘力,且禁吏民妄言祥瑞。)
    (或獻入白石一方,中有赤文,昭德)
昭 德:此石有何異征,敢來妄獻?
武 氏:(來人答道)因此石具有赤心,與他石不同,故此上呈。
昭 德:(昭德怒道)此石赤心,他石都要造反麼?
    (駁得好。)
    (說得左右僚吏,一齊解頤,昭德即舉石擲出,並叱逐來人。)
    
    
104**時間: 地點:
    (未幾,又有襄州人胡慶,用丹漆寫著龜腹,有「天子萬萬年」五字,亦齎陳闕
    (下。)
    (足為烏龜皇帝之兆。)
昭 德:(昭德冷笑道)又來欺我麼?
    (遂取龜過來,用刀一刮,滅盡字跡,因奏請將胡慶加罪。)
武 氏:小民無知,心實不惡,可饒他去罷!
    (自己也是心虛。)
    (補闕朱敬則,及侍御史周矩,趁著昭德參政的時候,均上書奏請緩刑,武氏也
    (頗嘉納。)
    (監察御史嚴善思,正直敢言,嘗因告密風盛,引為深恨,亦上疏規諫。)
    (武氏遂命他按問,他秉公訊鞫,所有告密事件,多是虛誣,共查出八百五十餘
    (人,悉令抵罪。)
    (羅織經從此失效,羅織黨也從此少衰。)
    (來俊臣恨他破法,陰與侍御史侯思止王弘義等,搆陷善思,坐流驩州。)
    (李昭德代為營解,武氏亦知善思受冤,乃復召為渾儀監丞。)
    (旋有制禁人間藏錦,侯思止違禁私藏,被昭德察覺,杖死朝堂。)
    (思止目不識丁,由告密得官,本授為游擊將軍,他獨面白武氏,求為御史,武
    (氏語思止道)
武 氏:卿不識字,奈何作御史?
昭 德:(思止答道)獬豸何嘗識字,不過能觸邪呢。
    (武氏心喜,乃令官侍御史。)
    (受職後與來俊臣等,共同羅織,貽害吏民,及被昭德杖斃,遠近稱快。)
    (惟俊臣等失一爪牙,恨不得撲殺昭德,借報私仇,奈一時不能逞願,只好勉強
    (含忍。)
    (武承嗣更怏怏失望,日夜謀去皇嗣,密囑武氏寵婢團兒,入譖豫王妃劉氏,及
    (德妃竇氏,即玄宗隆基生母。)
    (私挾巫盅,咒詛乘輿。)
    (武氏信此為真,俟二妃入朝,竟一律殺死,連屍骨都沒有著落。)
    (可憐豫王旦只背地拭淚,一句兒不敢多言。)
    (尚方監裴匪躬,及內常侍范雲仙,私謁豫王,又有人告知武氏,俱被腰斬。)
    (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見豫王。)
    (武承嗣又囑團兒諸人,密告豫王隱蓄異圖,武氏即命來俊臣推治,把豫王平日
    (侍役,都拿至法庭。)
    (俊臣堂皇高坐,備列刑具,才拍一聲驚堂木,已令人毛髮森豎,不寒而慄。)
    (起初尚齊跪案前,均替豫王辯冤,怎禁得俊臣虎威,刑杖交加,或被笞,或被
    (撲,或被夾,或被拶,不消半個時辰,已害得滿庭人犯,血肉橫飛,奄奄一息
    (。)
    (俊臣尚再三迫脅,喝令供認,大眾已不勝楚毒,沒奈何自稱願供,案上即有數
    (紙擲下,給大眾拾寫。)
    (突有一人闖入法庭,大呼道)
俊 臣: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皇嗣未嘗謀反,奈何硬說他反哩。我是一個樂工,本不敢
    與聞此事,但事關社稷,怎能不辯?我願剖心出示,替皇嗣表明真跡。
    (說至此,即解衣露胸,取出亮晃晃的小刀,向胸前縱橫一划,頓時鮮血直噴,
    (暈倒地上,不省人事。)
    (賴有此人。)
    (俊臣望將出去,見他血漬滿庭,僵臥不動,也未免心驚起來,慌忙下座出視,
    (已是洞胸露腑,五臟皆見。)
    (即令左右撫他口鼻,尚有微微呼吸,似覺一息尚存,正思把他處治,已有宮監
    (到來,傳武氏命,令飭役舁他入宮。)
    (俊臣不敢違慢,便命二人舁著,隨宮監同去,自己亦退堂停訊。)
    (暫將全案人犯,暫羈獄中,武氏因案情重大,預著人探察法堂,及聞有人剖心
    (明冤,立命舁入,親自驗視,果然奏報不虛,乃急傳御醫入治。)
    (御醫沈南璆等,悉心診視,謂尚可施救,不致傷生。)
    (當下移入靜室,由數醫官運動妙手,先將五臟安置原處,然後用桑皮線縫好裂
    (痕,外敷良藥,令得生肌長肉,好容易調治竟夕,待至次日黎明,方見他口眼
    (活動,漸漸有些甦醒轉來,再灌以參湯,進以大劑,才覺一條性命,僥倖保全
    (。)
    (御醫復奏武氏,謂已無妨。)
    (武氏復親身臨視,因他身子尚不能動彈,概令免禮,但問他姓氏籍貫。)
    (他已少有知覺,硬撐了一聲道)
大 眾:臣是太常樂工長安人安金藏。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一語抵人千百。)
    (言已泣下。)
武 氏:(武氏也不覺黯然道)我有子不能自明,累汝至此,汝真是一個忠臣了。
    (乃令他靜養,並派役服侍,返入內殿,囑內侍傳諭俊臣,將豫王左右侍役,盡
    (行釋放。)
    (一場大獄,才算冰消。)
    (越年為長壽三年,武承嗣召集二萬六千餘人,上武氏尊號,稱為越古金輪聖神
    (皇帝。)
    (武氏最喜人諛,自然准請。)
    (又御則天樓受尊號,改元延載,免不得大饗宗廟,遍宴群臣,忙亂了好幾日。
    ()
    (武氏尚饒餘興,帶同承嗣三思,及太平公主等,往游後苑,此時尚值初春,餘
    (寒未退,各種花木,雖已生有枝葉,或已含蕊,尚未開放,沒有甚麼豔景。)
武 氏:這數日天氣晴和,為甚麼花尚未開哩?
承 嗣:時尚未至。
    (說到「至」字,三思即湊入道)
三 思:想尚未接御敕,不敢遽開,若陛下降制催花,花神也應聽命哩。
承 嗣:恐怕未必。
    (武氏也為默然。)
    (偏太平公主敢作敢言,更上前婉奏道)
太平公:聖德覃敷,百神效順,怎見得不能驟開?但請陛下降了慈諭,總有幾株開放哩。
    (武氏經此一說,也不覺生了奇想,便命侍從取過紙筆,自題一詩云)
武 氏:明早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鬚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四句就作為制敕,遞與太平公主。)
    (公主揀那花蕊最多的向陽樹上,令待從移取高梯,齎敕上登,懸掛樹梢,然後
    (隨了武氏,又玩賞一回,方才回宮。)
    (越宿起來,公主即遣侍女探視,返報上苑群花,果已開放。)
    (喜得公主心花怒開,匆匆梳洗,即往報武氏。)
武 氏:(武氏也欣然道)果有此事麼?
    (當下傳令免朝,飭王公大臣,侍宴後苑。)
    (待至午牌已近,乃啟駕臨幸,到了苑中,百官俱已鵠候,排班慶賀。)
    (武氏格外心歡,四面一瞧,果有好幾處花枝,向日吐葩,紅白相間,也自以為
    (花神效命,萬匯含芳,更兼武三思太平公主,及王公大臣等,爭獻諛詞,引得
    (這位老淫嫗,眉飛色舞,笑逐顏開,此事不見正史,惟稗史中偶載及此,但初
    (春天氣,風日晴和,也應有數樹開花,筆下演述,亦極得分寸,不涉張皇。)
    (當下開筵歡飲,列坐傳觴,酒至半酣,命內侍查明花名,一一報聞,約報至數
    (十種,武氏忽問道)
武 氏:牡丹花開未?
    (這一句問將過去,轉令查報花名的內侍,噎住了喉,不敢發聲。)
武 氏:尚未開麼?
    (內侍只好應了一聲「是」字。)
武 氏:(武氏竟轉喜為怒道)此花不中抬舉,快與朕劚移苑外,貶謫洛陽。
    (內侍奉諭,傳旨園官,園官即將園中所植牡丹,悉數移出,散種野外。)
    (嗣是牡丹花改稱洛陽花。)
    (語見《事物紀原》。)
    (武氏宴畢還宮,心下還帶著三分不足,不似開宴時的滿面喜容。)
    (三思卻又想出一法,召集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銘刻武氏功德,豎立端
    (門外面。)
    (武氏准奏,即令姚璹為督作使,大聚銅鐵,鑄冶起來。)
    (諸胡集錢至百萬億,購辦銅鐵,尚嫌不敷,乃更彩斂民間農器,湊成二百萬斤
    (,方得敷用。)
    (天樞形狀似柱,高一百五尺,逕十二尺,共有八面,環以銅龍,負以銅獸,柱
    (巔制一雲蓋,蓋上有四蛟,捧一大珠,這番工作,越年始成。)
    (三思作文,大旨在黜唐頌周,武氏自署名號,叫作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一並鎸
    (刻柱上。)
    (又將群臣蕃酋的名氏,亦附入下面,這也是千古未有的特色呢。)
    (以有用之銅鐵,作無用之柱腳,實是呆鳥。)
    
    
105**時間: 地點:
    (是年八月,梨花盛開,免不得有人稱瑞。)
    (武氏也以為瑞征,御殿時籠在袖中,取示廷臣。)
    (大眾又是稱賀。)
大 眾:(獨同平章事杜景佺伏奏道)目下已值仲秋,草木黃落,不意此花獨榮,陰陽失
    序,咎在臣等。
    (滿廷都是佞臣,獨景佺有此正論,恐亦與梨花相同。)
    (武氏聞言,未免愕然,半晌才)
半晌才:卿算有宰相才。
    (語畢退朝。)
    (會李昭德奏劾王弘義,坐流瓊州,弘義行至中途,詐稱奉敕追還,返道漢北,
    (為昭德所聞,忙令侍御史胡元禮往驗,察出詐謀,立刻杖斃。)
    (來俊臣亦坐貪淫罪,貶為同州參軍,急得諸武不知所措,忙運動鳳閣鸞台,你
    (一疏,我一奏,說得昭德非常專恣,不由武氏不動起疑來。)
    (可巧突厥寇邊,遂調昭德為行軍長史,隨著朔方道大總管,率領契苾明曹仁師
    (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往御突厥。)
    (突厥阿史那骨祿等,常侵邊境,前由程務挺黑齒常之兩人,相繼防禦,始終不
    (敢深入,至兩人被戮,防邊無人,骨篤祿出入無忌,只因年老多疾,所以一出
    (即歸。)
    (延載元年,骨篤祿病死,弟默啜頗有勇略,即自立為可汗,率眾寇靈州。)
    (武氏卻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人物,出為行軍大總管,初令轄新平道,繼令轄代
    (北道,旋復令轄朔方道。)
    (看官道是何人?原來是輔國大將軍鄂國公薛懷義。)
    (真是奇極。)
    (備述官銜,越覺挖苦。)
    (懷義是個禿奴,曉得什麼兵法?只因與武氏是老姘頭,乃得仰沐榮封。)
    (且武氏非彼不歡,如何調他統軍?肉戰則可,兵戰其可平?說來又有一段隱情
    (,表明後方可知曉。)
    (懷義受封鄂國公,越發驕橫,所有平時用費,概得向庫中支取,不加限制。)
    (竟有惟王不會之遺規。)
    (他卻想出一種巧思,每月開一無遮會,召集善男信女,大會寺中,見有恣色的
    (婦人,就留住禪房,任情取樂。)
    (婦女信佛者其聽之!都人統畏他勢燄,就是妻女被淫,也只好忍氣吞聲,不敢
    (過問。)
    (他又募度壯僧數千人,作為幫手,這種壯僧,也不安本分,無非是彩花問柳,
    (倚翠偎紅,所以洛陽女兒,已不知被他蹧蹋若干。)
    (懷義日在寺中,與僧眾肉身說法,還有何心入宮應卯?武氏傳召,時常托詞不
    (赴,十次中不過應酬三四次,累得武氏慾火難熬,別尋一個主顧,便是御醫沈
    (南璆。)
    (南璆房術,不讓懷義,武氏恰也歡慰,但恐懷義在外闖禍,且聞他僧徒多系力
    (士,索性借禦寇為名,令他率眾北征,若得戰勝,原不愧為知人,否則令他師
    (徒斃敵,也好杜絕後患。)
    (揭出武氏心計,發前人所未發。)
    (偏是懷義交運,一經出師,胡虜便退。)
    (此次武氏疑忌李昭德,令他為行軍長史,又命一個同平章事蘇味道,做了行軍
    (司馬,陪著昭德,掩飾人目,一面令懷義格外得意,連朝廷宰相,都受他節制
    (,或肯不顧存亡,前去效死。)
    (怎奈天下事往往出人所料,懷義未到朔方,突厥兵又復退去。)
    (那時懷義自然折回,沿途與昭德議事,屢有齟齬,還都後也奏稱昭德恣肆,竟
    (貶昭德為南賓尉。)
    (嗣又因杜景佺等,附會昭德,不能匡正,也將他貶徙遠州。)
    (無非由梨花一奏所致,可見前時稱為相才,實是一句譏諷語。)
    (懷義曾造夾紵大像,留供天堂,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數十人並
    (坐。)
    (夾紵漆成,異常精采。)
    (應三十一回。)
    (至是為風所摧,由武氏令懷義重修。)
    (懷義又支取庫銀數百萬兩,督工趕築,忙碌了兩三月,才得修復原狀,因入宮
    (復旨。)
    (武氏只淡淡的答了『知道』二字。)
    (懷義見武氏沒甚興彩,也即退出,默思從前何等親昵,今自班師以後,修造大
    (像,已歷十旬左右,從未經過召幸,此中定是有人庖代,所以這般疏淡;乃私
    (下訪問宮人,宮人都受武氏密囑,未敢通風,因此也探聽不出。)
    (左思右想,得了一策,特請在朝堂開設無遮會,經武氏批准,即潛在朝堂下面
    (,掘地為坑,深約數丈,埋著許多紙糊殿閣,泥塑佛像,至開會時,乃從坑中
    (引上,對著大眾,但說從地中湧出,預兆禎祥。)
    (又密取牛血,畫一大像頭顱,高二百尺,但捏稱是刺諸膝上,得血繪成。)
    (以己比牛,也沒甚榮耀。)
    (一時哄動都市,士女雲集。)
    (懷義出錢數十車,望空散擲,令他爭拾,甚至互相踐踏,傷斃老弱多人。)
    (次日,復在天津橋南,張像設齋,預邀宮廷大小官吏,屆時詣席,官吏憚懷義
    (威燄,不敢不來,只有武氏高居深宮,連日不聞足音,懷義越加懷疑,就從散
    (席以後,留住二三知己,盤問宮中情狀。)
    
    
106**時間: 地點:
    (當時有個快嘴人物,說是御醫沈南璆,日夕入侍,那懷義不禁大憤道)
說 是:反了反了。
    (武氏所防惟反,是對著臣僚,懷義所防惟反,是對著武氏,寫來極有趣味。)
    (隨即送別好友,等到一更以後,竟悄悄的到了天堂,放起火來。)
    (這天堂在明堂北面,占居高巔,天堂被火,明堂自然延燒,更兼風勢猛烈,越
    (燒越旺。)
    (照耀都中,幾同白晝,一班禁衛軍,合力灌救,毫不見效,延及天明,方得撲
    (滅。)
    (一座金碧輝煌的明堂,已變做烏焦巴弓,無一完木。)
    (最可歎的是夾紵大像,裂作數百段,漆血氣佈滿都城。)
    (都是民脂民膏。)
    (武氏正加號慈氏,命設酺宴,忽聞明堂大火,未免驚惶。)
    (拾遺劉承慶,請輟朝停酺,上答天譴,武氏頗有允意。)
    (獨納言姚璹,謂明堂是治政地,非宗廟比,不應自加貶損,乃仍然視朝,賜酺
    (百官。)
    (左史張鼎,且上言火流王屋,適顯周家祥瑞。)
    (通事舍人逢敏,復奏稱彌勒顯道,有天魔燒宮,焚壞七寶台等情,這是意中恒
    (事,無傷聖德。)
    (劉承慶謂是天譴,已涉無稽,張鼎逄敏等語,更不值一噱。)
    (武氏微笑不答,但說)
武 氏:由內外工徒,不知戒火,因有此變。
    (當下仍令懷義更造天堂明堂,又鑄銅為九州鼎,及十二神,各高一丈,分置四
    (方。)
    (懷義因縱火無罪,越加驕蹇,且斥武氏負情忘義,別圖所歡,當下一傳十,十
    (傳百,免不得傳到武氏耳中。)
    (武氏大為懊悵,因恐投鼠忌器,不便下手,忍耐了好多日,已是殘冬,又改元
    (為天冊萬歲,未幾又改元證聖。)
    (累屆朝賀,懷義多不與列,且更說出許多穢語,直把那武氏淫褻情狀,一古腦
    (兒都宣揚出來,武氏時有所聞,遂召入太平公主與她熟商。)
    (公主本武氏愛女,所有宮中情事,無一不知,便對武氏道)
公 主:臣女早欲奏聞陛下,只因陛下不言,臣女亦何敢先言?試思陛下系何等聖佛,托
    生人間,欲選三五侍臣,自應就公卿貴閥中,看他姿稟穠粹,方准入選,奈何令
    懷義禿奴,得侍左右呢?
武 氏:我亦有悔意,但欲除此人,頗費周折。
公 主:這有何難?
武 氏:(武氏又接入道)他手下有許多力士,若略一通風,必將謀變,就使指日剿平,
    已被他許多毀謗,豈不是大損名譽麼?
    (你亦自顧名譽麼?公主笑道)
公 主:這事委臣女往辦,管教他身首兩分,毫無他慮。
武 氏:(武氏喜道)我就叫你便宜行事。你須小心!
    (公主應聲趨出,即召駙馬從兄武攸寧,密囑數語,再選十數健婦,囑令如此如
    (此。)
    (大家唯命是從,分頭往辦,待到黃昏時候,公主即遣一武氏心腹,召懷義入宮
    (。)
    (懷義聞召,未免一喜一疑,喜的是又蒙召幸,疑的是何故復召,乃帶著力士數
    (名,策馬馳入,行至宮門,見宮中沒甚動靜,方敢下馬趨進,大踏步上了殿階
    (。)
    (階前只有數婦,阻住力士,不准隨入。)
    (懷義見殿階上下,止立婦人數名,料想沒有他變,放心入殿。)
    (不意背後突遭一擊,痛得眼花繚亂,跌倒殿中,才呻吟了一聲,已被眾婦人撳
    (住,用著最粗的鐵鏈,捆縛起來,再把木丸塞入懷義口中,令不得言。)
    (懷義尚望徒眾入救,殺豬似的狂喊,誰知武攸寧已指麾健卒,擁出階前,一陣
    (亂斲,將懷義的隨身護符,殺得精光,乘勢入誅懷義,刀光一閃,了結性命。
    ()
    (當將屍骸拖出,擲入火堆,剩得幾根燼餘殘骨,送入白馬寺,壓置塔下。)
    (小子有詩歎道:
    (  淫僧敢自亂宮闈,況復驕橫肆毒威。)
    (粉骨非真能蔽罪,徒留穢史付人譏。)
    (懷義既誅,太平公主遂薦引一個妙年郎君,入為武氏的男妃。)
    (欲知此人為誰,容至下回再表。)
    
    (本回以安金藏薛懷義為主腦,而外此各事,隨筆穿插,無斷續痕,此由閱史時
    (獨具眼光,見得當時事實,俱屬相因,因甲得乙,因乙得丙,因丙得丁,彼此
    (關連,自然綰合耳。)
    (其所以用安金藏僧懷義為主腦者,表金藏之忠,暴懷義之惡也。)
    (武承嗣欲奪儲位,累譖豫王,盈廷大臣,不聞代白,安金藏一樂工耳,獨能剖
    (心明信,為豫王辨白冤誣,此其忠為何如乎?懷義穢亂宮闈,橫行不法,雖由
    (武氏之溺情牀闥,縱令驕淫,而懷義恃勢作威,肆無忌憚,開無遮會以污婦女
    (,火明堂以泄私仇,此其惡為何如乎?表之暴之,為後世示勸懲,此正維持風
    (教之苦心也。)
    (餘事多見細評,不必贅述雲。)
    
    (第三十四回 累次發兵才平叛酋 借端詳夢迭獻忠忱)
    
    
107**時間: 地點:
    (卻說太平公主,引入少年,陪伴武氏,這人姓張名昌宗,系故太子少傅張行成
    (族孫。)
    (昌宗有兄易之,曾襲蔭居官,累遷尚乘奉御,兄弟皆丰姿秀美,通曉音律。)
    (昌宗年僅及冠,更生得眉目清揚,身材俊雅,太平公主先為說項,引得武氏動
    (情,然後召入昌宗,衣以輕綃,傅以硃粉,浴蘭芳,含雞舌,送入武氏宮中。
    ()
    (武氏瞧入眼中,早已十分中意,一經侍寢,說不盡的旖旎,描不完的纏綿,薛
    (懷義無此風情,沈南璆亦慚形穢。)
    (武氏生平,從未經過這般酣豔,此番天緣相湊,幸得這個妙人兒,遂不禁百體
    (皆酥,五中俱快,綢繆竟夕,尚覺是歡娛夜短,戀戀情深。)
    (豔語不涉猥褻。)
    (昌宗暗想,這個老淫嫗,真是天下尤物,居然能通宵達旦,極樂不疲,自己還
    (恐招架不住,遂把乃兄易之,亦推薦上去。)
    (武氏謂恐一時無兩,昌宗)
昌 宗:臣兄材力過臣,且善煉藥石,陛下若召來一試,便覺臣言非虛哩。
    (棣萼多情,卻也難得。)
    (武氏允諾,次日即召幸易之,果然枕席工夫,比乃弟尤為進步,不過柔情媚骨
    (,似覺稍遜一籌,武氏各有取材,也與他徹夜交歡,越宿起牀視朝,即封昌宗
    (為雲麾將軍,武氏專封情夫為將軍。)
    (豈因他肉戰勝人嗎?易之為司衛少卿,特賜甲第,並給奴婢橐駝牛馬等物,外
    (加美錦五百匹。)
    (嗣是二張輪流進御,大得武氏歡心,寵遇無比。)
    (晉授昌宗為銀青光祿大夫,追贈二張父希爽為襄州刺史,母韋氏臧氏,並封太
    (夫人。)
    (臧氏系昌宗生母,年逾四十,姿色未衰,有是子應有是母。)
    (平時嘗有外遇,尚書李迥秀與她有私,武氏竟許為情夫,准他來往。)
    (推己及人,好算是特別仁恩。)
    (二張權力日增,不到一旬,已是門無隙地,威震京都。)
    (諸武兄弟及宗楚客等,爭謁門牆,伺候顏色,甚至親與執鞭,非常羨慕,號易
    (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惟自懷義死後,天堂明堂,仍然派人督造,越年乃成,規模比前時稍狹,華麗
    (不減當初,易名為通天宮,又改元為萬壽通天。)
    (即嗣聖十三年。)
    (武氏方鋪張揚厲,粉飾太平,祀南郊,封中嶽,去越古慈氏諸號,改稱天冊金
    (輪大聖皇帝,賜酺十日,舉國若狂,不料東北警報,陸續前來,轉令武氏無暇
    (行樂,只好遣將調兵,出御朔方。)
    (原來營州北境,向有東胡種落,作為窟穴,漸漸的生齒日蕃,分設奚及契丹二
    (部。)
    (突厥勃興,契丹臣附突厥,奚亦間通貢使。)
    (至唐武德年間,突厥漸衰,契丹酋長孫敖曹,乃叩關入朝。)
    (太宗時威振四夷,契丹別帥窟哥,及奚帥可度者,並率部眾,內附唐廷,就契
    (丹部置鬆漠府,即授窟哥為都督。)
    (奚地置饒樂府,即授可度者為都督,均賜姓李氏。)
    (太宗伐高麗,嘗發奚契丹兵從軍。)
    (高宗顯慶時,窟哥可度者皆死,奚與契丹連叛,由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等,次
    (第討平,仍然臣服。)
    (至萬歲通天元年,營州都督趙文翽,殘酷不仁,虐待契丹部眾,於是鬆漠都督
    (李盡忠,及歸誠州刺史孫萬榮,共舉兵攻陷營州,殺死文翽,盡忠即窟哥孫,
    (自稱無上可汗,萬榮即敖曹孫,為盡忠先鋒,縱兵四掠,所向殘破。)
    (武氏聞警,亟遣左鷹揚衛大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
    (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率兵往討,並命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
    (,納言姚璹為副,陸續出都。)
    (改李盡忠名為李盡滅,孫萬榮名為孫萬斬。)
    (武氏專改他人姓名,不脫婦人咒詛習氣。)
    (曹仁師等行至幽州,遇有唐兵自營州逃回,報稱前為虜寇,被縶地牢,今聞王
    (師大至,寇已乏食,所以放還。)
    (契丹果真乏食,何妨殺死俘囚。)
    (乃無故釋還,顯是有詐。)
    (張玄遇麻仁節兩人,急欲爭功,帶領部兵,兼程前進,馳至黃獐谷,又有許多
    (老弱番兵,前來迎降,面目都含饑色。)
    (又是一個詐降計。)
    (兩將益以為寇兵乏糧,正好一鼓蕩平,便驅兵深入。)
    (但見沿途一帶,羸牛瘦馬,或立或臥,越覺貪功心熾,一口氣跑至西硤石谷,
    (這西硤石的地方,最稱險阻,兩旁山巒層疊,林箐縱橫,真個是行軍絕路,未
    (便輕進。)
    (兩將也不管利害,見路即行,適值夕陽西下,天氣陰沈,仄逕羊腸,蒼茫莫辨
    (,還是不肯住腳,闖將進去。)
    (忽聽得號炮一聲,胡哨四起,大眾才有些慌忙,免不得東張西望,哪知番眾突
    (出,四面殺來,急切裡無從退回,已覺叫苦不迭。)
    (偏契丹兵逐隊擁上,統是驍悍的步卒,前隊是長槍兵,專戮面部,後隊系撓索
    (兵,專絆馬足。)
    (唐軍都是騎士,上下不能兩顧,頓時人仰馬翻,不是被殺,就是被擒。)
    (玄遇仁節兩將,措手不及,也被絆馬索絆倒,一並擒去。)
    (契丹將孫萬榮,搜得兩將兵印,即詐為文牒,遣報曹仁師各軍,說是官軍大勝
    (,仁師部將燕匪石宗懷昌等,樂得前去分功,因兼程疾進,不遑寢食,正走得
    (人困馬乏,又被契丹伏兵,左右邀擊,害得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明明自去尋死。)
    (敗報馳達東都,武氏再遣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為清邊道大總管,出討契丹
    (,且募全國系囚,及士庶家奴,有力從軍,悉令調發。)
    (攸宜未曾出境,萬榮已進兵崇州,涼州都督許欽明兄欽寂,為龍山軍討擊副使
    (,逆戰失利,致為所擒,萬榮移兵圍安東,令欽寂招降安東都護裴玄珪,欽寂
    (佯為應諾。)
    (及至城下,呼玄珪與語道)
武 氏:狂賊不道,必遭天殃,滅亡便在目前,公宜厲兵堅守,毋失忠節。
    (萬榮大怒,將他殺斃,即督兵攻城。)
    (城上矢石如雨,才行退去。)
    (欽寂弟欽明,也為突厥所虜,後亦殉難,時人稱為二忠。)
    (既而突厥默啜可汗,表請和親,願率部眾助討契丹。)
    (亦非善意。)
    (武氏遂遣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左衛郎將署司賓卿田歸道,齎冊授默啜為遷善
    (可汗,兼左衛大將軍。)
    (默啜出襲鬆漠,適值盡忠驚死,萬榮外出,被默啜乘隙掩入,把盡忠萬榮的妻
    (子,及所有輜重,盡行擄去。)
    (萬榮無家可歸,索性專寇唐境,攻陷冀州,殺刺史陸寶積,屠吏民數千人,再
    (驅眾攻瀛州,河北震動。)
    (魏州刺史獨孤思莊,膽小如鼷,悉驅城外居民,入城守衛,一面飛表乞援。)
    (武氏知他怯懦,乃起彭澤令狄仁杰,往代思莊。)
    (仁杰遭貶,見三十二回。)
    (仁杰抵任,遣民歸農,且與語)
且與語:距寇尚遠,何必倉皇。萬一寇至,我也自能支持,不勞百姓。
    (大眾拜謝,歡躍而去。)
    (唐廷再命夏官尚書王孝杰,羽林衛將軍蘇宏暉,統師十七萬,往擊孫萬榮。)
    (行至東峽石谷,正遇契丹前鋒,立即與戰。)
    (契丹兵略略交鋒,便即引去。)
    (又是詐計。)
    (孝杰縱兵追擊,宏暉繼進,途中七高八下,崎嶇難行,前面適有一大嶺,兩旁
    (峭壁懸絕。)
    (孝杰策馬先登,不防契丹兵回撲轉來,勢如猛虎,所當輒靡。)
    (嶺上喊聲連天,宏暉尚在嶺下,竟不管孝杰死活,馬上返奔,剩得孝杰孤軍,
    (也是立足不住,紛紛散亂。)
    (孝杰被番眾一擠,墮崖身死,餘眾亦多半傷亡,逃脫的沒有幾人。)
    (唐軍又敗。)
    (武攸宜方至漁陽,聞孝杰敗死,嚇得魂魄飛揚,不敢前進。)
    (萬榮遂進屠幽州,分兵陷瀛州屬縣,大掠而南。)
    (孝杰記室張說,飛馬回奏,武氏也覺惶急起來,更用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
    (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出師援應。)
    (諸武只能殘害朝臣,不能擊走胡虜,武氏專信母族,安得不敗。)
    (接連又命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婁師德,為清邊道大總管,右武威衛大將軍沙吒忠
    (義,為清邊中道前軍總管,統兵二十萬,即日北行。)
    (懿宗軍至趙州,聞契丹兵將到冀州,便欲南遁,將士請堅壁清野,為疲賊計。
    ()
    (懿宗不從,遽退還相州,沿途拋棄軍械,不可勝計。)
    (萬榮復進掠冀州,入屠趙州。)
    (先是萬榮破王孝杰時,曾在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險築城,留住老弱婦女,及器
    (械輜重,留妹夫乙冤羽居守。)
    (突厥默啜可汗,探悉情形,又發兵潛往,突入新城,擄住乙冤羽,便把全城蓄
    (積,悉數取歸。)
    (嗣復故意將乙冤羽縱去,令報萬榮。)
    (萬榮已狡,默啜尤狡。)
    (萬榮方招誘奚部,夾攻唐軍,氣燄很是鴟張。)
    (偏由乙冤羽馳報,新城失守,害得神色沮喪,寢食不安,那部眾的眷屬,都在
    (新城,一聞陷沒,個個恟懼,皆無鬥志。)
    (奚部兵士,見他這般情狀,料知不能勝唐,也有變心。)
    (唐神兵道總兵楊宏基,及清邊道前軍副總管張九節,偵知底細,便與奚人結了
    (密約,夾擊萬榮,裡應外合,前犄後角,立將萬榮軍搗破,殺得血肉模糊,萬
    (榮只率輕騎數千名,奪了一條血路,落荒東走。)
    (張九節從間道馳出,截擊萬榮去路,萬榮進退兩難,回馬斜奔,趨至洛水東岸
    (,手下已是散盡,止剩家奴數人,乃下馬憩息,淒然長歎道)
武 氏:今欲歸唐,罪大難容,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奈何奈何?
    (言未已,那頭顱已應聲墜下。)
    (看官欲問何人下手?當然是他的家奴。)
    (奴持首獻唐軍。)
    (還有萬榮驍將李楷固何務整,亦至幽州求降。)
    (時狄仁杰已升任幽州都督,好言撫慰,送往東都,並安撫河北百姓,不妄戮一
    (人。)
    (獨武懿宗所至殘酷,遇有難民自拔來歸,多指為賊黨,刳心剖膽,窮極慘狀;
    (及班師還朝,且奏言河北從賊諸民,應悉數夷族。)
    (左拾遺王求禮在側,奮然出奏道)
懿 宗:小民素無武備,力不勝賊,只好暫時屈從,本意何嘗欲反。懿宗擁強兵數十萬,
    望風退走,以至賊徒滋蔓。今賊幸告平,反欲移罪草野,盡加屠戮,試思自己不
    忠,怎能責人?臣請先斬懿宗,以謝河北百姓!
    (快哉快哉!我應浮一大白。)
    (懿宗無詞可辯。)
    (武氏乃下制大赦,改萬歲通天二年為神功元年,且因默啜有功,復令閻知微田
    (歸道同使突厥,冊默啜為特進頡跌利施大單於,立功報國可汗。)
    (知微見了默啜,舞蹈三呼,似對著武氏一般,甚至吮他靴鼻,歸道獨長揖不拜
    (。)
    (一佞一直,相去何如。)
    (默啜以歸道無禮,拘住不遣,但令知微南歸,求允婚約,並乞給還六州降戶,
    (及單於都護地。)
    (此外尚有穀種彩帛農器鐵等件,亦在要素項中。)
    (知微唯唯從命,返見武氏,請允所求。)
武 氏:前時突厥降眾,曾分居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目前戶口蕃息,差不多有數千帳了。
    單於都護府地,由先朝百戰得來,奈何輕許?就是谷帛等物,亦應酌量賜給,不
    宜多與。
    (鳳閣侍郎李嶠,從容接口道)
從 容:陛下聖見甚明,突厥所求,斷難輕許。臣思戎狄無親,貪利寡信,若驟允所請,
    便所謂借寇兵,齎盜糧了,不如嚴兵阨守,以絕狡謀。
從 容:(說至此,又有兩人進言道)欲取姑予,也是對外的良策,況默啜為國立功,正
    應羈縻勿絕。歸道又被他留質,若一律拒斥,彼必戕我天使,發兵寇邊,契丹餘
    黨,均為所用,恐邊境又無寧日了。
    (武氏視之,乃是納言姚璹,及鸞台侍郎楊再思,當下沉吟半晌,方徐徐答道)
武 氏:二卿所言亦是,朕當酌給便了。
    (越宿下制,竟撥還六州降戶數千帳,並給穀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
    (具,鐵四萬斤。)
    (且指令默啜女為親王妃,約期親迎。)
    (惟單於都護府地,未曾提及,此制頒到突厥,默啜乃遣還歸道。)
    (歸道入朝,與閻知微爭論廷前,知微謂和親可恃,歸道謂和親不可恃。)
    (武氏有左袒知微意,歸道歎息而出。)
    (武承嗣子淮陽王延秀,年少翩翩,尚未娶妻,武氏令娶默啜女為妃,約於來歲
    (行親迎禮。)
    (預備金帛億萬,作為聘儀,屆期乃發。)
    (承嗣老且漁色,羅致美女,充入後房。)
    (右司郎中喬知之,有妾名碧玉,秀豔絕倫,通文字,善歌舞,知之非常寵愛,
    (視若奇珍,偏被承嗣聞知,竟令女媼至知之宅,佯言由姬妾所遣,邀碧玉往教
    (妝梳。)
    (知之不好拒絕,只得令碧玉赴承嗣第。)
    (一去數日,未見回來。)
    (知之一再探問,均被門吏所阻,且加以譏笑,氣得知之無法可施,歸作綠珠怨
    (一首,令女僕輾轉投遞,方得繳與碧玉。)
    (碧玉正為承嗣所逼,勉強羈留,既得知之來箋,立即展覽,詞云:
    (  石家金谷重新聲, 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可憐偏如許, 此時歌舞得人情。)
    (君家閨閣不曾觀, 好將歌舞借人看。)
    (意氣雄豪非分理, 驕矜勢力橫相干。)
    (辭君去君終不忍, 徒勞掩袂傷鉛粉。)
    (百代離恨在高樓, 一代紅顏為君盡。)
    (碧玉覽畢,暗暗泣下,明知詩中寓意,叫她自盡,遂將詩系裙帶間,拚了一命
    (,往投井中。)
    (不愧綠珠。)
    (及承嗣令人搶救,已是無及,徒撈得一個芳骸,不能復活,惟裙帶間詩跡尚留
    (,由承嗣檢視,知是知之所貽,遂諷酷吏羅告知之,把他下獄處死,籍沒全家
    (。)
    (不意石崇之後,復有喬知之。)
    (自時李昭德來俊臣兩人,均已起用,昭德入為監察御史,俊臣入為司僕少卿,
    (兩人俱不改舊性,一個是鋒芒未斂,一個是暴縱自如。)
    (明堂尉吉頊,聞箕州刺史劉思禮,與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陰結朝士,謀為不
    (軌,遂入白俊臣。)
    (俊臣令上書告變,武氏即使武懿宗窮治,輾轉牽連,殺死同平章事李元素孫元
    (亨等三十六人,親舊連坐,或貶或竄,多至千餘家。)
    (俊臣欲專為己功,復羅告吉頊,虧得吉頊入訴武氏,自陳心跡,才得免禍。)
    (俊臣又復得寵,也百計鉤致美姝,甚至矯敕奪人妻女,諸武本與他有舊,任他
    (所為,此外無人敢捋虎鬚。)
    (獨李昭德素來嫉視,擬羅列俊臣罪惡,痛奏一本。)
    (奏尚未上,俊臣已誣他謀反,先被下獄。)
    (自是俊臣愈加恣肆,自言才比石勒,陰蓄異圖,意欲將皇嗣庐陵王太平公主,
    (及武承嗣三思以下諸王,一古腦兒列入反案,統行捽去,好教他獨攬朝綱。)
    (古人說得好,「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俊臣想把滿朝權貴,一並陷死,難道別人果沒有知覺,受他侮弄麼!當下由諸
    (武及太平公主,共發俊臣罪狀,也將他拘系獄中。)
    (刑官嚴訊得實,請立處極刑。)
    (奏上三日不報。)
    (吉頊已升任中丞,從武氏游苑中,代為執轡,武氏問及外事,頊答道)
武 氏:外人惟怪陛下不殺來俊臣。
武 氏:俊臣有功國家,朕不忍遽置死地。
從 容:(頊又答道)俊臣誣殺忠良,罪惡如山,乃是國家的大蠹,若處他死刑,外人必
    稱陛下聖明,陛下奈何尚惜此賊哩。
    (武氏點首,及回宮後,竟批令昭德俊臣,一並棄市,時人都為昭德呼冤,為俊
    (臣稱快。)
    (俊臣受誅,仇家皆抉目摘肝,剖心割肉,頃刻即盡。)
俊 臣:(道旁爭相賀道)從今以後,夜間始得安眠了。
    (世人亦何苦為酷吏。)
    (武氏自俊臣死後,也悔從前聽信蜚言,殺人過甚,乃進徐有功為殿中侍御史,
    (擢姚元崇為夏官侍郎,召魏元忠為肅政中丞,並征狄仁杰為鸞台侍郎,同平章
    (事,愁霾陰氣,漸漸銷融。)
    (惟武承嗣三思等,尚謀奪儲位,屢次營求,狄仁杰嘗以為懮,苦未得言。)
    (越年,復改元聖潛,即嗣聖十五年,是年中宗還宮。)
    (武氏為三思所惑,欲立他為太子,乘著酺宴期內,召問相臣。)
    (眾莫敢對,獨仁杰從容奏陳道)
仁 杰:從前太宗皇帝,櫛風沐雨,手定天下,傳諸子孫,先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
    欲移歸他族,恐先靈未愜,反啟危機。且姑姪與母子,孰親孰疏?陛下立子,千
    秋萬歲後,配食太廟,倘或立姪,臣未聞有袝姑宗廟呢。
武 氏:這是朕的家事,卿不必預聞。
    (你也學李勣語麼?仁杰)
仁 杰:天子以四海為家,四海以內,何一非陛下家事?況元首股肱,義同一體,臣備位
    宰相,怎得不預聞呢?
武 氏:據卿說來,仍立豫王為是。
仁 杰:(仁杰復道)弟不可先兄,庐陵王並無大過,應該召還庐陵,待庐陵百年後,兄
    終弟及,未始不可。
    (武氏稍稍感悟,總還躊躇未決。)
    (是夕,夢見鸚鵡飛入,自折兩翼,醒來甚覺奇異。)
    (曾與二張同夢否?翌晨臨朝,顧語仁杰道)
武 氏:朕昨夢大鸚鵡,兩翼皆折,這是何兆?
仁 杰:陛下姓武,鸚鵡就是寓音,兩翼便是兩子,陛下將二子保全,兩翼自然復振了。
    (借夢諷諫,可謂善言。)
    (武氏不覺稱善,乃把冊立諸武意,擱起不提。)
    (二張兄弟,與吉頊友善,常相過從,頊從容進言道)
從 容:公兄弟貴寵逾恒,天下側目,不立大功,恐難自全。
從 容:(二人惶恐問計,頊遂答道)天下未忘唐德,都想迎立庐陵王,主上春秋日高,
    大統總須付托。武氏諸王,非所屬意,公等何不勸立庐陵?既慰眾望,且建巨勛
    ,不但可以免禍,並且可長保富貴了。
仁 杰:(二張齊聲道)敬受明教!
    (嗣是入宮值班,與武氏喁喁私語時,即以頊言為請。)
    (牀頭語容易動人,遂令武氏幡然變計,決擬召還庐陵王。)
    (小子有詩詠道:
    (  敢將嗣主錮房州,十四年來久被幽。)
    (幸有良臣圖反正,從容數語脫羈囚。)
    (究竟庐陵王是否還都,容待下回說明。)
    
    (契丹入寇,武氏三次出師,迭用諸武為統帥,武三思偷安榆關,武攸宜逗留漁
    (陽,武懿宗退保相州,無一有用材。)
    (卒至塞外喪師,至再至三,乃徒改萬榮為萬斬,盡忠為盡滅,犬雞之誼,何當
    (撻伐。)
    (彼盡忠之死,萬榮之誅,亦賴天心之不欲絕唐,而因出一默啜以牽制之耳。)
    (豈武氏之威靈乎哉?武氏知諸武之無用,固未敢易嗣,而來俊臣之惡貫滿盈,
    (自速其死,酷吏去而賢臣進,然後唐室方有轉機,鸚鵡入夢,諷諫有人,狄公
    (以外,復有吉頊,天之有意扶唐,於此益見。)
    (故本回事跡,乃反周為唐之一大關鍵也。)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
    
    
108**時間: 地點:
    (卻說武氏用二張言,乃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等,召庐陵王哲至東都。)
    (庐陵王與韋妃諸子,一並詣闕,入朝武氏。)
    (武氏留居宮中,佯稱為他療疾。)
    (狄仁杰因事涉詭秘,尚覺懷懮,進入宮求見,武氏與語庐陵王事。)
仁 杰:陛下既召還庐陵王,何故未得一見?
武 氏:卿尚疑朕麼?
    (隨即呼庐陵王出幄。)
    (仁杰審視果確,才下拜頓首道)
仁 杰:王已還宮,人未曾曉,怪不得議論紛紛,還疑是假了。
    (武氏乃令庐陵王出舍龍門,備禮迎還,中外大悅。)
    (武承嗣以計劃失敗,鬱鬱不樂,竟至成疾。)
    (次子延秀,因武氏指婚胡女,親迎屆期,不得不遣往突厥。)
    (武氏復令閻知微署春官尚書,與署司賓卿楊齊莊,齎金萬兩,帛萬匹,偕延秀
    (同行。)
柬 之:(鳳閣舍人張柬之入諫道)自古到今,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女,還請陛下詳察
    !
    (武氏不省,且出柬之為合州刺史。)
    (至延秀到突厥南庭,承嗣已一命嗚呼,長子延基襲爵,本應稱為嗣魏王,武氏
    (因犯承嗣諱,特改號繼魏王。)
    (二名不偏諱,武氏改嗣為繼,全然是宦官宮妾醜態。)
    (承嗣早死數年,還算幸事。)
    (突厥可汗默啜,聞延秀到來,先召入閻知微。)
    (知微即將禮單奉呈,由默啜驗收畢。)
默 啜:(默啜竟變色道)我女應配李氏,奈何來一武家兒?我突厥世受李氏恩,聞李氏
    盡被屠滅,只有兩子尚在,我將發兵輔立,俟得正位,送女未遲。
    (金帛已收,女卻不嫁,還要說出絕大道理,令人拍案叫絕。)
    (這一席話,說得知微面色如土,不由的跪下叩頭,籲請如約。)
    (你說和親可恃,究竟靠得住否?默啜笑道)
默 啜:汝何必多慮,盡管留居我國,我便許汝為南面可汗,可好麼?
    (知微聽得「可汗」二字,又不覺喜出望外,拜謝而起。)
    (默啜叱令左右,將延秀拘住,不准入見,且寫了一封責問書,遣楊齊莊折還。
    ()
    (武氏正靜待和親消息,忽由齊莊返謁,報稱突厥悔婚狀,且呈上來書。)
    (武氏一瞧,不禁大怒,看官道他書中寫著何語?乃是數武氏五大罪,列述如下
    ()
    (一)是前時所給穀種,俱系蒸熟,布種不生。)
    (二)是金銀器多系偽劣,並非真物。)
    (三)是突厥可汗,曾賞給中使等緋紫,俱被武氏剝奪。)
    (四)是彩帛統系疏惡。)
    (五)是突厥可汗貴女,當嫁天子兒,武氏小姓,門戶不敵,休得妄想結婚。)
    (最後結語,乃是進取河北,南下勤王,將反周為唐等情。)
    (氣得武氏這張粉臉,青一塊,紅一塊,幾乎象個黑煞紅神。)
    (當下派司屬卿武重規為天兵中道大總管,又是一個武家兒。)
    (右武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天兵西道總管,幽州都督張仁亶為天兵東道總管,統軍
    (三十萬,出征突厥。)
    (再遣左羽林大將軍閻敬容李多祚,為天兵西道後軍總管,將兵十五萬為後援。
    ()
    (各軍依次出發,渡河北進。)
    (默啜已自率十萬騎,南向擊靜難平狄清夷等軍。)
    (靜難軍使慕容玄崱,迎降默啜。)
    (默啜遂入圍媯檀等州,又分兵攻陷定州,殺刺史孫彥高,及吏民數千人,再進
    (兵趙州。)
    (刺史高叡與妻秦氏,募集吏民,及所有家奴,執械守城。)
    (默啜見刀兵森列,旗幟嚴明,倒也不敢輕攻,乃令閻知微至城下招降。)
    (知微一面招諭守吏,一面與番眾交手蹋歌,示歡樂狀。)
一 面:(守將陳令英登城俯語道)尚書位任非輕,乃供虜役使,且與虜蹋歌,得勿知愧
    否?
默 啜:(知微道)人生但求行樂,何必拘拘名節。我教你等出降,便是此意。
    (全無心肝。)
    (高叡也在城樓,即用箭射知微,知微慌忙引退,回報默啜。)
    (默啜即引兵圍城,高叡夫婦,日夕巡守,不敢少懈。)
    (偏長史唐波若,潛為敵應,引入虜兵。)
    (也想去蹋虜歌麼?虜眾紛紛登城,叡與秦氏,知不可守,仰藥待死。)
    (經虜眾舁見默啜,默啜示以紫袍金獅子帶,且與語)
且與語:降我賜汝官,否即就死。
    (叡還顧秦氏。)
且與語:(秦氏道)酬報國恩,正在今日。
    (說了兩語,便即閉目待死,叡亦不發一詞,越宿俱為虜所殺。)
    (夫婦盡忠,完名全節,後來朝廷賜諡曰節,追贈叡為冬官尚書。)
    (不沒忠臣不沒烈婦。)
    (趙州被陷,吏民非死即降。)
    (默啜又入攻相州,寇勢益熾。)
    (武氏改號默啜為斬啜,不忘故智。)
    (懸賞購斬啜頭,許封王爵。)
    (調任沙吒忠義為河北道前軍總管,李多祚為後軍總管,往援相州。)
    (一面立庐陵王為皇太子,複名為顯,賜姓武氏,命為河北道元帥,出御突厥。
    ()
    (改封豫王旦為相王,領太子右衛率。)
    (先是突厥啟釁,大兵迭發,都城因募民為兵,月餘不滿千人。)
    (及太子為元帥,應募日眾,不到三五日,即數滿五萬人。)
    (太子乃自請出師,武氏不許,但命狄仁杰為副元帥,令代行元帥事,率軍北征
    (。)
    (武氏親餞都門,仁杰拜命而去。)
    (途次迭接軍報,乃是默啜大掠趙定二州,得男女八九萬口,悉數坑死,取金帛
    (北歸。)
    (仁杰忙檄各道兵追剿,自己也督領十萬騎,倍道疾趨,到了趙州境外,不見一
    (虜,就是各道人馬,也沒有一兵一卒到來,乃長歎數聲,回駐趙州。)
    
    
109**時間: 地點:
    (未幾,奉制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仁杰疏請曲赦河北諸州,一無所問。)
    (幸得武氏批准,乃招撫百姓,凡經突厥驅掠等人,悉令遞還原籍。)
    (散糧施賑,修驛通師,自食蔬糲,嚴禁部兵侵擾百姓,河北復安。)
    (閻知微由突厥縱還,武氏命磔死天津橋,夷他三族。)
    (蹋歌之樂何如?乃制令各道班師,並召還仁杰,改授內史。)
    (武氏復得改懮為喜,行樂深宮。)
    (事有湊巧,那吐蕃將贊婆弓仁,俱率部眾來降。)
    (武氏大喜,忙令羽林軍飛騎往迎。)
    (原來吐蕃自欽陵為相,威行四方,欽陵居中秉政,子弟出握兵權,內外相維,
    (強盛了二十餘年。)
    (回應二十八回。)
    (武氏臨朝,曾屢次發兵往討,迄無成功。)
    (惟長壽元年,由西州都督唐休璟,及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等,破吐蕃兵,
    (奪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發兵駐守。)
    (欽陵又常入寇,與守兵相爭,互有勝負。)
    (萬歲通天元年,又遣使求和,請罷安西四鎮戍兵,並乞分突厥十姓地。)
    (當由武氏派通泉尉郭元振,與議和約。)
    (元振索還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方得與突厥五姓相易。)
    (欽陵不從,彼此相持不決,幾成懸案。)
    (會吐蕃贊普器弩悉弄,年已濅長,因患欽陵擅權,密與大臣論岩等,謀除欽陵
    (。)
    (可巧欽陵外出,器弩悉弄托詞遊獵,號召兵士,掩捕欽陵親黨,得二千餘人,
    (一並殺死。)
    (又遣使召還欽陵兄弟,欽陵聞變,抗命不受。)
    (器弩悉弄自引兵往討,欽陵兵溃自殺。)
    (欽陵弟贊婆,素守東方,欽陵子弓仁,曾統轄吐谷渾七千餘帳,至是同來款塞
    (,情願投誠。)
    (既得中使禮迎,遂歡天喜地的入朝晉謁。)
    (武氏面授贊婆為輔國大將軍,兼歸德郡王,弓仁為左羽林大將軍,兼安國公,
    (皆賜鐵券。)
    (贊婆願為中國戍邊,乃更授右衛大將軍,令即率部眾戍河源谷。)
    (才經年餘,贊婆病死,追贈安西大都護,另遣御史大夫魏元忠,為隴右諸軍大
    (總管,率同隴右大使唐休璟,嚴備吐蕃。)
    (適值吐蕃將麴莽布支,入寇涼州,休璟邀擊洪源谷,披甲陷陣,六戰皆克,斬
    (首二千級,莽布支遁去,休璟凱旋。)
    (還有一種可喜的事情,也是同時奏報。)
    (先是契丹降將李楷固駱務整,由狄仁杰解送東都,廷臣以連番出兵,將士多為
    (二人所傷,擬處置極刑,以慰冤魂。)
    (武氏卻也躊躇,命將二人系獄待決。)
    (應前回。)
    (會召仁杰還朝,問及二人處置。)
仁 杰:楷固務整,驍勇絕倫,他能為契丹盡力,也必能為我效忠,但請加恩撫馭,不患
    不轉為我用。
    (武氏乃命將二人赦罪。)
    (仁杰復請給官階,因再加楷固為左玉鈐衛大將軍,務整為右武威衛大將軍,令
    (出剿契丹餘黨。)
    (二將同往朔漠,捕得餘黨多人,還都獻俘。)
    (武氏受俘含樞殿,改元久視,擢兩人為大將軍,且封楷固為燕國公,賜姓武氏
    (。)
    (大集群臣,入殿賜宴。)
武 氏:(武氏親舉觴賜仁杰道)事出卿力,卿可盡此一觴。
仁 杰:(仁杰受飲畢)這是陛下威靈,將帥盡力,臣有何功可言?
    (武氏嘉他謙讓,欲加厚賜,仁杰固辭,才算罷議。)
    (吐蕃契丹事,皆隨突厥事帶敘,此即屬辭比事之法。)
    (但是仁杰入相,也非全出武氏明鑒,追溯由來,實是納言婁師德所薦引,仁杰
    (未曾知曉。)
    (自與師德同列朝班,嘗擠令出外,因此師德出討契丹,事平歸來,見前回。)
    (即外調為隴右諸軍大使,管領屯田事宜,繼復調任並州長史,兼天兵道大總管
    (。)
    (仁杰有時入商政務,武氏頗稱師德知人,仁杰獨奏道)
仁 杰:臣嘗與他同僚,未嘗聞他知人呢。
    (賢如狄梁公,尚不能無私意。)
武 氏:(武氏微笑道)朕得用卿,實由師德推薦。師德能薦卿,難道不得為知人麼?
    (仁杰不覺懷慚,及退,語同列道)
仁 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今日才得知覺,未免愧對婁公呢。
    (嗣是仁杰記在心中,仍欲引與共事。)
    (偏師德年已七十,竟病歿會州。)
    (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
    (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生平與人無爭,遇事輒讓。)
    (嘗因弟出守代州,教他耐事,弟謂)
武 氏:遇人唾面,由自己舐乾,總好算是忍耐。
仁 杰:(師德道)唾面須待自乾,若必欲拭淨,尚是違拂人意呢。
    (時人聞言,皆服他器量。)
    (師德自高宗上元初年間,入任監察御史,至武氏聖歷二年乃歿,相距幾三十年
    (,這三十年間,大獄屢興,羅織不絕,獨師德與世無忤,從未殃及。)
    (出為將,入為相,以功名終身,這就是他器宇深沈的好處。)
    (唾面自乾之言,正適用於當日,否則亦未免有誤。)
    (相傳袁天綱子客師,傳習父業,相術亦多奇中。)
    (嘗與友渡江,登舟後,偏視舟中諸人,鼻下皆有黑氣,擬挈友返岸,忽見一偉
    (丈夫神色高朗,負擔前來,便即登船,因私語同伴道)
天 綱:貴人在此,我輩可無懮了。
    (及舟至中流,風濤迭起,終得達岸。)
    (客師問偉丈夫姓名,答稱『婁師德』三字。)
    (這時候的婁師德,尚未貴顯,客師已目為貴人,照此看來,人生安危,關係命
    (相,亦未可知。)
    (述及軼聞,無非因師德為當時賢相,故不憚煩詞。)
    (師德死後,得追贈幽州都督,予諡曰貞,這且按下。)
    
    
110**時間: 地點:
    (且說武氏愈老愈淫,逐日召幸二張,尚嫌未足,乃更廣選美少年,入內供奉,
    (創設控鶴監丞主簿等官,位置私人,另擇才人學士,作為陪選,掩人耳目。)
    (於是用司衛卿張易之為控鶴監,銀青光祿大夫張昌宗,左台中丞吉頊,殿中監
    (田歸道,夏官尚書李迥秀,鳳閣舍人薛稷,正諫大夫員半千,均為控鶴監內供
    (奉。)
昌 宗:(半千奏言)古無此官,且所聚多輕薄士,不如撤消。
    (看官!你想這武氏正愛他輕薄,肯信他的說話麼?當下將他調出,令為水部郎
    (中。)
    (武氏除視朝聽政外,日夕與這班供奉官,飲博為樂。)
    (易之昌宗,更仗著武氏寵幸,謔浪笑敖,無所不至。)
    (太平公主及駙馬武攸暨,亦混作一淘兒,混情嬉戲。)
    (武氏且召入太子相王,也教他脫略形跡,相聚為歡。)
    (嗣又替他想出一法,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張易之昌宗等,訂一盟約
    (,誓不相負,並祭告天地明堂,把誓文鎸入鐵券,留藏史館。)
    (嗣是彼此莫逆,越鬧得一塌糊塗。)
    (還有一個上官婉兒,系故西台侍郎上官儀孫女,儀被誣死,家族籍沒。)
    (見前文。)
    (婉兒生未及期,與母鄭氏同沒入掖庭。)
    (及年至二七,妖冶豔麗,獨出冠時,更且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所作文藝,下
    (筆千言,好似平日構成,不假思索,因此才名大噪。)
    (唐宮中何多尤物?武氏召她入見,當面命題試文。)
    (婉兒一揮即就,呈將上去。)
    (經武氏瞧了一周,果然是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喜那書法秀媚,格仿簪花,
    (不由的極口稱許,因即留住左右,命掌詔命。)
    (自萬歲通天以後,所下制誥,多出婉兒手筆。)
    (武氏倚為心腹,甚至與昌宗交歡,世不避忌。)
    (婉兒情竇初開,免不得被他引動,更兼昌宗姿容秀美,尤覺得慾火難熬,一日
    (,與昌宗私相調謔,被武氏瞧著,竟拔取金刀,插入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
    (怒目道)
武 氏: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
    (虧得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
    (婉兒傳中,只載婉兒忤旨,控鶴監,秘記中詳敘其事,惟語太穢褻,特節錄之
    (。)
    (婉兒因額有傷痕,常戴花鈿,益形嬌媚,嗣是不敢親近昌宗。)
    (惟深宮曲宴,仍未嘗一日相離。)
    (可笑那腐氣騰騰的王及善,由刺史進任內史,竟劾奏二張侍宴,失人臣禮,當
    (由武氏調文昌左相,名為優待,實是疏忌。)
    (中丞吉頊,嘗嫉視武懿宗,說他退走相州,毫無膽力。)
    (懿宗忍耐不住,與頊相爭,武氏出為調解,頊尚齗齗不休,惹得武氏動怒起來
    (,勃然道)
武 氏:頊在朕前,尚輕視我宗,他日還當了得麼?從前太宗皇帝,有馬名獅子驄,性暴
    難馴,朕尚為宮女,從旁進言道:『妾能制服此馬,惟須用三物,一鐵鞭,二鐵
    撾,三匕首。』太宗嘗稱朕膽壯,今日倔強如汝,亦豈欲污朕匕首麼?
    (婦道尚柔,武氏猶自鳴得意,亦思太宗若明婦道,寧令汝橫行至此?頊聽了此
    (言,不覺汗下,拜伏求生。)
    (武氏方才色霽,叱令退出。)
    (諸武遂譖頊弟倚勢冒官,頊竟坐貶為固安尉。)
    (陛辭時得蒙召見,頊頓首道)
武 氏:臣永辭闕廷,願陳一言。
    (武氏問他何語?頊答道)
武 氏:合水土為泥,有無衝突。
武 氏:有什麼衝突。
婉 兒:(頊又道)分半為佛,半為天尊,有衝突否?
武 氏:這卻難免。
婉 兒:(頊復道)宗室外戚,各有階級,庶內外咸安,今太子已立,外戚尚封王如舊,
    他日能勿衝突麼?
武 氏:朕亦想念及此,但木已成舟,只好慢慢留意罷。
婉 兒:(頊乃拜辭道)但願陛下留意,天下幸甚。
    (言已自去。)
    (左監門衛長史侯祥,因吉頊撤差,丐求補缺,百計鑽營,尚未見效。)
    (武氏又改控鶴監為奉宸府,更增選美少年供差。)
    (右補闕朱敬則上疏奏阻,略云:
    (  陛下內寵,有張易之昌宗足矣。)
    (近聞長史侯祥等,明自媒衒,丑慢不恥,求為奉宸府供奉,無禮無義,溢於朝
    (聽,臣職司諫諍,不敢不奏。)
    (這奏上後,同官都替他捏一把冷汗,偏武氏嘉他直言,竟賜彩緞百端。)
    (意欲籠絡敬則,所以加賜。)
    (惟宮中追歡取樂,仍然如故。)
    (武三思且奏言昌宗系王子晉後身,乃由武氏令著羽衣,吹風笙,騎一木鶴,往
    (來庭中。)
    (文武都作詩贊美,恬不知羞。)
    (昌宗兄張同休,得入為司禮少卿,弟昌儀得為洛陽令,均倚勢作威,勢傾朝右
    (。)
    (鸞台侍郎楊再思,諂事張氏,得入為內史,越覺獻媚貢諛。)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