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卻說高昌王麴文泰,曾於貞觀四年入朝,見十六回。)
    (高昌東鄰吐谷渾,本在西域境內,定都交河。)
    
    
52**時間: 地點:
    (當時西域諸國,聞文泰入朝,各浼他介紹唐廷,願通朝貢,太宗許令自便。)
    (越二年,焉耆王突騎支遣使入貢,道出高昌,使臣到了唐廷,請遵漢時故道開
    (通磧路,以便往來。)
    (原來漢時與焉者通使,另有磧路可行,不必假道高昌。)
    (至隋末磧路梗塞,繞道多迂,且恐受高昌牽制,許多不便,因此使臣乞請唐廷
    (。)
    (太宗當然允許,偏高昌王麴文泰,以為焉耆通唐,由自己替作先容,今乃請開
    (磧路,自由往來,明明是背本營私,當即遣兵潛襲焉耆,大掠而歸。)
    (嗣因西域使人,欲往唐廷,必須先請命高昌,否則概不許通。)
    (西域有伊吾國,先屬西突厥,旋願內附。)
    (文泰與西突厥,連兵攻伊吾,伊吾向唐廷乞援,太宗頒詔高昌,嚴詞詰責,且
    (召他大臣阿史那矩,入都議事。)
    (文泰不肯遣發,但令長史麴雍,入唐謝罪,太宗面諭麴雍,促令文泰入朝,麴
    (雍聽命而去,偏偏待了半年,毫無音信,但聞文泰復結西突厥,擊破焉耆,且
    (號令薛延陀等部落,迫他臣事高昌。)
    (於是再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往問罪狀,文泰傲不為禮,且自語道)
太 宗:鷹飛天上,雉伏蒿中,貓游堂奧,鼠伏穴間,尚且各自得所。我為一國主,難道
    不如鳥獸麼?
    (夜郎自大。)
    (道裕知不可理喻,還報太宗。)
    (太宗即遣使問薛延陀,願否同擊高昌?薛延陀真珠可汗,答詞恭順,且請發兵
    (為導。)
    (乃再遣民部尚書唐儉,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齎繒帛賜真珠,與商進取事宜
    (。)
    (兩下約定,唐儉等還朝,遂命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
    (衛大將軍薛萬均等,率師征高昌。)
太 宗:(文泰聞唐師西來,尚侈然語國人道)唐朝去我七千里,有二千里統是沙磧,毫
    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似燒,怎能驟然到此?前時我往見唐廷,眼見秦隴一帶
    ,城邑蕭條,大非隋比。今來伐我,發兵過多,糧必不濟,若止三萬以下,我力
    尚足抵禦,以逸待勞,坐乘敵敝,他若屯兵城下,不過二旬,食盡必走,我乃從
    後躡擊,定可得志。
    (計非不佳,奈不能久待何?遂安心待著,不加戒備。)
    (過了一二月,才有偵騎來報,唐兵已臨磧石了。)
    (文泰尚未著忙,但問有若干人馬?偵騎答稱有十萬人。)
太 宗:(文泰始覺心驚,便顫著道)十萬大兵,竟得深入麼?這卻如何是好?
太 宗:(何不再用前策?偵騎道)有薛延陀兵為嚮導,是以來得迅速。
    (文泰益懼,急得不知所措,即日惹起大病,忽寒忽熱,似醒非醒。)
    (這叫作寒風如刀,熱風似燒。)
    (睡著帳中,說了一二日囈語,水米不沾,竟至氣絕。)
    (子名智盛,平時本沒有甚麼才幹,至此既要治喪,又要禦敵,越弄得無法可施
    (,那時也管不得什麼存亡,只好料理喪事,再作計較。)
    (唐師進次柳谷,聞文泰已死,國中正在發喪,諸將請諸君集,擬乘喪襲擊,君
    (集)
君 集:天子因高昌無禮,特遣我輩西征,若襲人墟墓,轉覺師出無名,我軍此時進去,
    正要堂堂正正,聲罪致討,才不愧為王師哩!
    (遂令將士伐鼓行軍,進拔田城,擄男婦七千餘口,又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
    (夤夜再進,擊破高昌防兵,直抵都下。)
    (君集督軍繼至,把高昌都城圍住。)
    (城中縋出虜使,入謁君集,並齎呈文書,君集啟視,見上面寫著:
    (  得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
    (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
    (君集閱畢,便語來使道)
便 語:汝嗣主若能悔過,當束手出降,待他不死。
    (來使奉命出營,仍縋上城去。)
    (君集靜待一日,未見智盛出降,乃令軍士囊土填塹,越塹猛攻。)
    (城上矢石雨下,傷斃唐軍數百人,君集特造巢車,高約十餘丈,比城頭還超過
    (數尺,得以俯瞰城中,還擊矢石,城內守卒,恟懼得很。)
    (智盛還望西突厥來援,西突厥本與高昌恊約,有急相助,至此曾發兵相救,因
    (聞唐軍大至,中道折回,害得智盛孤軍無援,沒奈何開了城門,出降軍前,君
    (集拘住智盛,複分兵略地,連下二十二城,收降八千四十六戶,一萬七千七百
    (口,得地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君 集:(先是高昌曾有童謠云)高昌兵,如霜雪,唐家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幾何
    自殄滅。
    (至智盛出降,謠言始驗。)
    (捷書傳達長安,太宗欲分土設官,列置州縣,魏征入諫道)
太 宗:陛下即位,文泰就來朝謁,近因驕倨不臣,抗阻西域貢獻,乃興師往討。文泰身
    死,天罰已申,為陛下計,應撫他人民,存他社稷,立他子嗣,威德互施,方足
    柔遠。今若以高昌土地,視為己利,改作州縣,此後須千餘人鎮守,數千餘人往
    來,每年供辦衣資,遠離親戚,不出十年,隴右且空,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
    ,佐助中國,有損無益,臣竊為陛下不取哩。
    
    
53**時間: 地點:
    (當時未知殖民政策,故魏征之言如此。)
    (太宗不從,詔改高昌為西州,更在交河城內,建設安西都護府,留兵鎮戍,召
    (侯君集等還朝。)
    (君集虜高昌王智盛,及智盛弟智湛等,奏凱旋師。)
    (於是唐地東至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
    (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
    (君集等班師入都,獻俘觀德殿,行飲至禮,大酺三日。)
    (智盛兄弟,進謁太宗,跪伏請罪。)
    (太宗加恩赦宥,封智盛為左武衛將軍,兼金城郡公,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兼
    (天山郡公,總管侯君集以下,賞齎有差。)
    (忽有彈章上陳,劾奏君集私取珍寶,配沒婦女,並未上聞;將士等亦有盜竊罪
    (,君集不自謹飭,所以不能禁制等語。)
    (太宗乃令君集詣獄對簿。)
太 宗:(中書侍郎岑文本諫道)高昌昏迷不道,陛下命君集等往討,得指日蕩平,凱旋
    以後,所有將帥以下,悉蒙重賞,乃未逾旬日,便至屬吏,雖君集等自罹國法,
    咎有所歸,但恐海內人民,疑陛下錄過遺功,轉致懈體。臣聞命將出師,果能克
    敵,貪亦應賞;若至敗績,廉亦應誅。所以漢李廣利陳湯,晉王濬及隋韓擒虎,
    均負罪名,人主因他有功,統加封賞。臣又聞兵志有言,使智使勇,使貪使愚,
    誠因古今將帥,不能無疵,全賴人君善為器使,方得利用。陛下今日,亦應舍瑕
    錄長,原功宥罪,令君集等再升朝列,復備驅馳,是陛下能屈法加恩,君集等亦
    當知過益奮了。
    (太宗乃謝君集罪,釋置不問。)
    (為下文君集怨望張本。)
    (既而又有人訐告萬均,說他私奸高昌婦女,萬均不服,有詔令萬均與高昌婦女
    (對質。)
君 集:(魏征復入諫道)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今命大將軍與亡國婦女對辯,
    未免有褻國體,如事果屬實,原足蒙羞,語出子虛,亦足貽笑。昔秦穆飲盜馬士
    ,楚莊赦絕纓罪,陛下道高堯舜,顧反不若兩君麼?
    (太宗感悟,乃將萬均事擱置,不復提及。)
    (行軍總管阿史那社尒,即爾字。)
    (從軍西征,秋毫不取,及論功行賞,只受老弱敝舊,不及珍異,太宗嘉他廉慎
    (,特賜以高昌所得寶刀,及雜彩千段。)
    (他本東突厥處羅可汗次子,率眾內附,受封左驍衛大將軍,得尚衡陽長公主,
    (高祖第十三女,為駙馬都尉,掌衛屯兵,至是復積功封畢國公。)
    (高昌既平,吐蕃贊普棄宗弄贊,贊普系吐蕃王號。)
    (慕唐威德,遣使入貢,且請和親。)
    (吐蕃在吐谷渾西南,就是現今的西藏地方,源出西羌,或云為三苗遺裔,風俗
    (與中國絕殊,自棄宗弄贊為吐蕃主,頗有智勇,威服四鄰。)
    (太宗因他入貢,乃遣行人馮德遐,撫慰吐蕃。)
    (弄贊見了德遐,謂突厥吐谷渾,皆得尚中國公主,獨吐蕃素來向隅,因請中國
    (許婚,情願多獻金寶,德遐答稱須歸奏天子,候旨裁奪。)
    (弄贊乃更遣使臣,齎了表文,及許多珍玩,隨德遐入朝。)
    (太宗閱過表文,見他意在求婚,亦不加可否。)
    (適值吐谷渾王諾曷缽,亦入覲唐廷,太宗與語吐蕃事。)
    (諾曷缽以吐蕃僻處,未識王化為詞。)
    (太宗乃不許吐蕃和親,遣還使人,使人返報弄贊,謂由吐谷渾王從中讒間,因
    (罷婚議。)
    (弄贊大怒,即發兵擊吐谷渾。)
    (諾曷缽正自唐歸國,聞吐蕃大舉來侵,自知力不能支,竟遁入青海北隅,民畜
    (多為吐蕃所掠,吐蕃兵進破黨項白蘭諸羌,率眾二十餘萬,進逼鬆州西境,擊
    (破唐都督韓威。)
    (太宗乃復遣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
    (帶同將軍執失思力、牛進達劉簡等,督步騎五萬人,往討吐蕃。)
    (吐蕃主弄贊,正圍攻鬆州城,約有十餘日,不意唐軍大至,前鋒為牛進達,持
    (著一柄偃月刀,盤旋飛舞,殺入陣中,弄贊亟擬對仗,後面復來了執失思力,
    (橫槊直入,左挑右刺,沒人敢當。)
    (鬆州都督韓威,復從城中殺出,嚇得弄贊腳忙手亂,招呼徒眾,衝開一條血路
    (,飛奔而去。)
    (唐軍追擊數里,斬首數千級,方才收兵。)
    (寥寥數語,寫得如火如荼。)
    (弄贊經此一敗,乃惶恐謝罪,再遣使至唐廷,表明悔過。)
    (只和親問題,始終不肯恝置。)
    (太宗也不欲黷武,許彼結婚。)
    (弄贊得使臣歸報,心下大喜,特遣大論祿東贊,吐蕃稱宰相為大論,獻金五千
    (兩,及珍寶數百件,來唐聘婦。)
    (太宗乃命將宗女文成公主,遣嫁吐蕃,且因祿東贊奏對稱旨,授右衛大將軍,
    (並令江夏王道宗,即任城王李道宗。)
    (持節送文成公主入吐蕃。)
    (弄贊率眾郊迎,見了道宗,詢明為公主從叔,執子婿禮甚恭。)
    (且見中國衣服儀衛,遠過羌俗,未免相形見絀,遂為公主別築一城,創設宮室
    (,留居公主。)
    (自己也滿身絝綺,與公主成婚。)
    (吐蕃國人好用赭塗面,為公主所嫉視,弄贊下令禁止,且盡褫氈罽,常服華裝
    (。)
    (並遣諸豪酋子弟,入中國學習詩書,吐蕃也算竭誠歸唐了。)
    (暫作結束。)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薛延陀真珠可汗,又與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相爭,更勞
    (動中國兵戈,惹起一場戰禍。)
    (說來又是話長,待小子撮要敘明。)
    (先是突利自順州入朝,道死並州,見十六回。)
    (太宗命嗣子賀邏鶻襲位。)
    (會太宗幸九成宮,突利弟結社率,曾入充宿衛,陰結舊部落四十餘人,謀犯御
    (帳,乘便劫賀邏鶻北歸,偏偏夜入御營,為折衝將孫武開等擊退,他卻轉入御
    (廄,盜馬二十餘匹,北走渡渭,途次為戍兵所擒,梟首示眾。)
    (只賀邏鶻得免死罪,流竄嶺外。)
    (朝右大臣,遂交章上奏,爭說)
太 宗:突厥遺眾,不便內居。
    (太宗亦有悔意,事後方知,已是遲了。)
    (乃賜阿史那思摩國姓,立為泥孰俟利苾可汗,給他鼓纛,令率種落還舊部。)
    (思摩等頗憚薛延陀,不敢出塞,太宗再給薛延陀璽書,諭令各守疆土,不得侵
    (犯。)
    (真珠可汗迎接詔使,頓首聽命。)
    (待詔使還歸,太宗乃餞思摩行,思摩拜謝,誓言子孫世事唐廷,於是趙郡王孝
    (恭,鴻臚卿劉善,偕思摩同至河上,築壇受冊,禮成乃返。)
    (思摩因得建牙河北,有眾十萬,勝兵四萬人,仍轄東突厥故土。)
    (偏薛延陀真珠可汗,陽奉唐命,陰具狡謀。)
    (竟命嗣子大度設,調發同羅僕骨回紇白霫各部兵,得二十餘萬,進擊思摩。)
    (看官!你想思摩初出塞外,諸事草創,所有城郭堡寨,都未曾修繕整齊,部眾
    (又沒有訓練,怎能敵得住薛延陀的大軍?全部未戰先慌,退入長城,保守朔州
    (,飛章向唐廷告急。)
    (太宗不得不遣將往援,乃命營州都督張儉,率所部精兵,及邊境降番,出駐東
    (境。)
    (兵部尚書李世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六萬,騎士千二百人,出鎮朔方。
    ()
    (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四萬,騎兵五千,出屯靈武。)
    (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率兵一萬七千,為慶州道行軍總管,出發雲中,涼州都
    (督李襲舉,為涼州道行軍總管,即率涼州戍兵,出遏西方。)
    (諸將陛辭請訓,太宗面諭道)
太 宗:薛延陀自恃強盛,逾漠南行,道經數千里,馬已疲瘦,見利不能速進,不利又不
    能速退,朕已飭思摩燒薙秋草,毋為寇資。待他芻糧日盡,野無所獲,必當退去
    。卿等可與思摩互為犄角,待寇已欲退,恊力出擊,定足破敵,朕可靜聽捷音了
    。
    (諸將聽命而行。)
    (薛延陀騎兵三萬,由大度設帶領,作為前驅,進逼長城,正在登高南望,辱罵
    (思摩。)
    (不意塵氛滾滾,槍戟森森,那朔州道行軍總管李世勣,帶著唐軍,遮道前來。
    ()
    (大度設不覺驚惶,竟向赤柯濼北走。)
    (世勣選麾下驍悍萬人,及突厥精騎六千,出長城,逾白道川,追躡寇後。)
    (大度設奔走累日,至諾真水,為唐軍追及,乃勒眾還戰,列陣亙十里。)
    (世勣令突厥騎兵,先行出戰,為大度設所敗,相率退還。)
    (大度設乘勝來追,適遇唐軍掩至,恐不能力敵,但令部眾彎弓注射,萬矢俱發
    (。)
    (唐軍中馬多受傷,陸續倒斃。)
    (世勣命士卒下馬,各執長槊,向前直進,任他箭如飛蝗,竟冒險衝入敵陣,敵
    (眾專力射箭,不防唐軍殺入,手中剩了空拳,如何招架得住?沒奈何倒退下去
    (。)
    (向來薛延陀教兵步戰,五人為伍,一人執馬,四人前戰,戰勝乃授馬追奔。)
    (唐副總管薛萬徹,率數千騎入敵陣中,專奪敵馬,敵眾見馬俱失去,越加駭懼
    (,頓時溃散。)
    (唐軍趁勢奮擊,斬首二千餘級,捕虜五萬餘人。)
    (大度設拚命逃脫,萬徹力追不及,才命回軍。)
    (世勣既得勝仗,乃率眾軍還至定襄,馳書告捷。)
    (太宗擬飭世勣等,進搗薛延陀巢穴,忽聞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被薛延陀拘去
    (,轉不免遲疑起來。)
    (又作一波。)
    (原來何力母姑臧夫人,及弟賀蘭州都督沙門,均在涼州;何力請旨省親,且乘
    (便招撫部落,誰料到了涼州,知母與弟俱往降薛延陀;就是契苾諸部落,亦多
    (欲向薛延陀投誠。)
何 力:(何力大驚道)主上厚恩,奈何遽負?
太 宗:(契苾諸部眾道)夫人都督,統已往降,我等不去,尚將何往?
何 力:沙門盡孝,我盡忠,斷不降薛延陀。
    (契苾部眾,竟將何力執住,解至真珠可汗帳前。)
    (何力箕踞坐地,真珠脅何力降,何力起身東向,拔刀大呼道)
拔 刀:何力是大唐烈士,怎肯屈辱虜廷?天地日月,願鑒愚誠!
    (說至此;竟把刀向左耳一橫,割下鮮血淋漓的一隻耳朵,向真珠擲去,且瞋目
    (視真珠道)
瞋 目:請視此耳,我決不降。
    (蕃將中有是忠誠,想見太宗待遇之優。)
    (真珠欲殺何力,獨真珠妻,憐他孤忠,從旁諫阻,乃把何力羈禁帳中。)
    (這消息傳入唐廷,太宗語侍臣道)
太 宗:何力必不負朕。
語侍臣:戎狄氣類相親,何力往薛延陀,如魚趨水,哪裡還肯顧念隆恩?
太 宗:何力心如鐵石,你等不信何力,朕卻可獨保呢。
    
    
54**時間: 地點:
    (正說著,薛延陀遣使到來,當由太宗召見,來使乃是真珠可汗的叔父;名叫沙
    (缽羅泥熟。)
    (太宗先詰責薛延陀叛狀,繼復問及何力情形,沙缽羅約略認罪,並極稱何力忠
    (誠,說得太宗也為淒惻,顧語侍臣道)
太 宗:何力果屬何如?
    (侍臣等才服太宗先見,一同俯首。)
    (沙缽羅復呈上貢單,內列貂皮三千張,馬三萬匹,瑪瑙鏡一架;願此後罷戰修
    (和,並乞許婚。)
太 宗:汝主果悔罪投誠,朕亦何惜一女?但須先送歸何力,方准和親。
    (沙缽羅請使同往,太宗乃命兵部侍郎崔敦禮,偕沙缽羅同往,迎歸何力,許真
    (珠得尚公主。)
    (真珠喜如所願,放歸何力,且與崔敦禮訂定婚期。)
    (敦禮與何力同歸,陛見太宗,太宗見他左耳已亡,瘡痕未愈,不禁為之泣下。
    ()
何 力:(何力恰慨然道)臣受陛下厚恩,殺身亦所不惜,何惜一左耳呢?
    (太宗乃厚賜金帛,並升授右驍衛大將軍。)
    (既而真珠可汗,令姪突利設來唐納幣,獻馬五萬匹,牛及橐駝萬頭,羊十萬口
    (。)
    (太宗賜宴殿中,慇懃款待,且許把新興公主太宗第十五女。)
    (嫁薛延陀。)
    (何力獨密奏太宗,勸阻婚約。)
太 宗:天子無戲言,朕已允許,如何反汗?
何 力:臣聞禮重親迎,最好是令夷男即真珠可汗名,見十五回。自迎公主,或至京師,
    或至靈武,臣料夷男必不敢來。夷男不至,何妨絕婚?況夷男性情暴戾,必因婚
    議不成,激成鬱憤,上怒下疑,不出二三年,夷男必懮死,他日二子爭立,內亂
    外離,不戰自滅了。
    (何力料事頗明。)
    (太宗點頭稱善,即遣歸突利設,囑他轉告真珠,來迎公主,並言當親送公主至
    (靈州,與真珠面會。)
    (真珠得報大喜,願詣靈州,臣下交相諫阻,真珠不從,更搜括馬羊,充作聘禮
    (。)
    (薛延陀本無庫廄,所需雜畜,應向各部調索,急切裡無從辦齊,且往返萬里,
    (道涉沙磧,畜口不得水草,耗死過半,因是失期不至。)
    (太宗本有意悔婚,遂責真珠愆期,與他絕婚,靈州也不復臨幸了。)
    (小子有詩歎道:
    (  帝女胡甘作虜妻,漢為無策語堪稽。)
    (唐宗失信雖貽議,到底迷途不再迷。)
    (畢竟真珠曾否抗命,待至下回續詳。)
    
    (塞外各國,侈然自大,皆由中國失道,無威無德,乃敢竊據一隅,負嵎稱強耳
    (。)
    (若果有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與彼角逐,未有不因而披靡者,試觀高昌之滅;
    (與薛延陀之敗,並未經過數十百戰,一遇唐師,非降即奔。)
    (智盛兄弟,被俘入唐,何其弱也?薛延陀真珠可汗,雄長鐵勒諸部,亦一蹷不
    (振,入貢請罪;可見馭夷非難,在外攘之得其道耳。)
    (獨唐太宗與吐蕃和親;乃至薛延陀既許而復悔,出爾反爾,未免失信。)
    (夫和親原為下策,但既以宗女嫁吐蕃,何妨以宗女嫁薛延陀?否則一律拒絕,
    (自存國體可也。)
    (太宗不察,失策於前,食言於後,且待遇夷狄,隱分厚薄,繩以一視同仁之義
    (,太宗其更有愧乎?敘吐蕃事於薛延陀之前,雖系按年列敘,實足為太宗存一
    (比例,表明其馭外之不公,作者固具有苦心,明眼人方能見到也。)
    
    (第十九回 強胡內亂列部紛爭 逆跡上聞儲君被廢)
    
    
55**時間: 地點:
    (卻說真珠可汗,聞唐廷下詔絕婚,只好自悔失期,不敢再索,實由自懲前敗,
    (只好如此。)
    (仍與唐廷修和。)
    (太宗益自欣慰,竟將新興公主嫁與長孫曦。)
    (薛延陀事,至後再表,小子要敘及西突厥了。)
    (西突厥自阿波可汗,與東突厥屢有戰爭,後來阿波可汗,為東突厥沙缽略可汗
    (所擒,國人立他族子泥利可汗。)
    (泥利亦敗死,子達漫立,叫作泥撅處羅可汗。)
    (隋煬帝時嘗從征高麗,賜號曷薩那可汗。)
    (曷薩那一作曷娑那。)
    (唐初曷薩那入貢大珠,高祖面諭曷薩那道)
高 祖:朕重王赤心,不愛寶珠。
    (因將珠給還,特封他為歸義王。)
    (惟曷薩那朝唐,部眾皆不服,竟潛令人刺殺曷薩那,別立射匱可汗。)
    (木桿弟,步迦可汗孫。)
    (木桿見前文。)
    (射匱建牙三彌山,驅策西域諸國,勢頗強盛。)
    (及病死後,弟統葉護可汗嗣立,具有勇略,廣拓屬土,嘗遣使入貢唐廷,且請
    (許婚。)
    (高祖欲從所請,因為東突厥所梗,乃致中阻。)
    (統葉護恃強而驕,殘虐群下,終弄得眾叛親離,為叔父莫賀咄所戕。)
    (莫賀咄自稱屈利俟毗可汗,部眾又恨他弒主自立,各懷貳心,於是另推泥孰莫
    (賀設突厥稱掌兵官為設。)
    (為可汗。)
    (泥孰不受,聞統葉護子咥力特勒,避難奔康居,特遣人迎立,推為乙毗缽羅肆
    (葉護可汗,且助他復仇,往攻莫賀咄。)
    (莫賀咄敗奔金山,泥孰率眾追擊,竟將莫賀咄殺死。)
    (肆葉護乃得統轄西突厥全部,偏是肆葉護量小難容,泥孰又功高遭忌,讒言交
    (構,兩下懷嫌。)
    (肆葉護謀殺泥孰,泥孰乘機脫逃,亡奔焉耆。)
    
    
56**時間: 地點:
    (未幾肆葉護為臣下所逐,走死康居,泥孰因國人推戴,迎立為咄陸可汗。)
    (咄陸父莫賀設,前曾由統葉護可汗遣入唐廷,通貢修好,太宗時尚未立,與莫
    (賀設約為兄弟,至是聞咄陸嗣位,乃詔鴻臚少卿劉善因持節授冊,封為吞阿婁
    (拔利邲咄陸可汗,兼賜鼓纛緞彩萬匹。)
    (咄陸遣使入謝,盛獻方物。)
    (既而咄陸去世,弟同俄設立,號沙缽羅咥利失可汗,分全國為十部,各置部長
    (一人,每人授一箭,稱為十設,亦號十箭。)
    (怎奈部落太多,尾大不掉,是即封藩通病。)
    (部長統吐屯擁有勁旅,襲擊咥利失。)
    (咥利失與戰不勝,遁走焉耆。)
    (純吐屯復為他部所殺,全國無主,乃由西方諸部,別迎東突厥始畢可汗子欲谷
    (設為主,叫作乙毗咄陸可汗,咥利失又自焉耆出來,招集餘眾,再圖恢復,所
    (有西突厥東部,復逐漸收服。)
    (只西部與他抗衡,彼此互哄,兵連禍結,殺傷不可勝計。)
    (後來易戰為和,分地自王,約以伊列水為界,水東屬咥利失,水西屬乙毗咄陸
    (,自是西突厥全部,複分為東西兩國,乙毗咄陸勢漸強盛,勾通東部大臣俟列
    (發,陰圖咥利失。)
    (俟列發竟糾眾作亂,咥利失沒法抵制,奔竄而死。)
    (他部不服俟列發,出平亂事,再迎咥列失子,為乙屈利失乙毗可汗。)
    
    
57**時間: 地點:
    (未幾又死,從弟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入嗣,通使唐廷,太宗特遣左領軍將軍張
    (大師持冊加封,移牙水北,時稱沙缽羅葉護為南庭,乙毗咄陸為北庭。)
    (敘次甚明。)
    (咄陸又與沙缽羅葉護搆兵,屢戰不休,且同時入訴唐廷,分爭曲直。)
    (太宗令他罷兵息戰,咄陸不肯聽命,竟增兵南攻,擊殺沙缽羅葉護可汗,並有
    (南部,復入寇伊州。)
    (唐安西都護郭孝恪,率輕騎二千,從間道掩擊,殺敗乙毗咄陸,乙毗咄陸轉攻
    (天山,復由孝恪移師擊走,斬首數千級。)
    (但乙毗咄陸心終未死,東略失利,再圖西略,他欲進攻康居,道過米國,即將
    (他殘破,盡掠人畜,毫不給賞臣下。)
    (部將泥孰啜,因此不平,自行奪取。)
    (乙毗咄陸恨他專擅,立斬以徇,泥孰啜裨將胡祿屋,替泥孰啜報仇,襲擊乙毗
    (咄陸,乙毗咄陸率眾與戰,未及對壘,麾下統已溃散,就使乙毗咄陸勇藝過人
    (,也是無術支持,不得已走保白水胡城,全國大亂,擾擾經年。)
    (部長屋利啜等,有心求治,乃遣使請命唐廷,願廢乙毗咄陸可汗,另行擇賢嗣
    (位。)
    (太宗即命通事舍人溫無隱齎詔西行,與屋利啜等商定嗣君,立莫賀咄遺子為乙
    (毗射匱可汗,乙毗咄陸尚思規復,招徠舊部,大眾都反唇道)
大 眾:使我千人戰死,教他一人獨存,我等還要從他麼?
    (利己損人,必致眾叛親離,無論中外,莫不如是。)
    (乙毗咄陸得聞此語,料知眾怒難犯,轉奔吐火羅,西突厥才算統一,由乙毗射
    (匱主持。)
    (他因入貢皮幣,並且請婚,太宗令割龜茲讀若慈。)
    (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部,作為聘禮。)
    (太宗亦欲賣女耶?乙毗射匱,也覺承認不下,兩下裡延宕過去。)
    (小子為按時敘事起見,只好將西突厥事,暫行擱置,演述那唐廷內政,免得敘
    (次混淆。)
    (自皇子承乾,得立為太子後,承接第十七回。)
    (起初因年尚幼稚,沒甚過失,及漸漸長成,輒遊獵廢學。)
    (左庶子於志寧、右庶子孔穎達、張玄素等,屢加規諫,均不見從,反且遭嫉。
    ()
    (志寧丁母懮,聞太子修治宮室,妨害農功,又好鄭衛音樂,以及寵昵宦官、親
    (近女色等情,遂上書極諫,至再至三,惹得太子怨恨填胸,幾與志寧勢不兩立
    (,暗遣刺客張師政紇乾承基兩人,往刺志寧,二人入志寧家,見他素服麻衣,
    (寢處苫塊,也不禁良心發現,不忍下手,當即返報太子,但說是不便行刺,只
    (好緩圖。)
    (頗有晉鉏麑風。)
    (太子乃暫從擱置,但淫縱益甚。)
    (魏王泰有意奪嫡,趁著太子失德的時候,格外招集文士,撰述各書,且搜考古
    (今地理,著成一冊括地志,呈獻太宗。)
    (太宗見他考證詳明,很是喜慰,便優畀月給,制逾太子。)
    (諫議大夫褚遂良,上書諫阻,太宗反致誤會,還道是太子月給過輕,下了一道
    (詔諭,令太子出用庫物,有司勿為限制。)
    (看官聽著!這豈非溺愛不明,釀成禍患麼?有子者其聽之!太子得了此詔,喜
    (出望外,當然取用無度。)
    (時張玄素已調任右庶子,遂上書切諫太子,略云:
    (  昔周武帝平定山東,隋文帝混一江南,勤儉愛民,皆為令主,有子不肖,
    (卒亡宗祀。)
    (聖上以殿下親則父子,事兼家國,所應用物,不為限制,恩旨未逾六旬,用物
    (已過七萬,驕奢之極,孰有過此?況宮臣正士,未聞在側,群邪淫巧,暱近深
    (宮,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隱密,寧可勝計,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惟
    (居安思危,日慎一日,節糜費以成儉德,則不勝幸甚!)
    (玄素既上諫書,只望太子回心改過,不負此言,哪知隔日早朝,行過東宮門外
    (,忽有一人短衣便帽,走近玄素面前,突然抽出一條大馬箠,向玄素腦門擊下
    (。)
    (玄素急忙一閃,下箠少偏,已打得皮破血流,大叫一聲,暈僕地上。)
    (朝臣聞聲趨救,好容易叫他醒來,才得復蘇,緝拿兇犯,早已颺去。)
    (看官試想!禁門內外,有什麼暴客?就使有暴客伏著,一經發覺,也是無從脫
    (逃,偏此次被他溜去,眼見得是東宮所遣,容易匿跡了。)
    (專事暗殺,成什麼太子?玄素不能上朝,由侍役舁回宅中,醫治數日,漸得痊
    (可,自知為一書惹禍,但也沒處呼冤,只好自認晦氣,便算了結。)
    (是時魏征已老,常患疾病,太宗猶時給手詔,令他封狀進言。)
    (征不忘忠諫,仍應詔直陳。)
    (既而褚遂良奏言太子諸王,應有定分,請亟從整核,太宗乃語遂良道)
太 宗:方今群臣忠直,無過魏征,我遣令傅太子,弼成潛德,以副眾望。
    (遂詔令徵為太子太師。)
    (征稱疾固辭,太宗手詔慰勉道)
太 宗:周幽晉獻,廢嫡立庶,危國亡家,漢高祖幾廢太子,幸得四皓相助,然後得安,
    卿即四皓中的一人,願勿固辭!就使卿疾未愈,亦可臥護青宮,少釋朕懮。
    (這數語很是懇切,累得征無詞解免,勉強受職。)
    (無如年邁力衰,死期已迫,漸漸的臥牀不起,竟至垂危。)
    (太宗屢賜藥膳,並遣中郎將留宿征宅,日奏起居,至聞征疾加篤,親自問疾數
    (次,且尚與談國事,或帶著太子承乾,教他親承師誨,最後一次,且挈了季女
    (衡山公主,同至征榻前,指公主語征道)
太 宗:此女當嫁與卿子叔玉,卿能起視新婦否?
    (征已不能強起,流涕答謝,太宗亦為泣下。)
    (待挈女回宮,夜臥成夢,恍惚見征入朝,作陛辭狀。)
    (醒來覺此夢未佳,待至天曉,即有人入報,征已謝世,當下匆匆盥洗,即命駕
    (臨喪,親視大殮,撫棺訣別,不覺失聲悲號。)
    (哭罷還朝,令太子舉哀西華堂,且詔內外百官,盡行赴喪,又賜給羽葆鼓吹;
    (陪葬昭陵。)
太 宗:(征妻裴氏道)征素儉約,今葬用羽儀,恐非征志。
    (悉辭不受,但用布車載柩而葬。)
    (有此賢婦,可謂無獨有偶。)
    (太宗賜諡文貞,追贈司空兼相州都督,臨葬時登苑西樓,望哭盡哀。)
    (既而自制碑文,並為書石,嘗語侍臣)
語侍臣: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征歿,朕亡
    一鏡了。
    (征貌不過中人,獨有膽識,每犯顏進諫,雖遇太宗盛怒,顏色不變,太宗亦為
    (霽威。)
    (嘗謂征似疏慢,惟朕獨見征嫵媚,所以言多見從。)
    (征歿後尚感念不已,尋命在凌煙閣中繪功臣像,共得二十四人,征列第四。)
    (小子綜述如下:
    (  長孫無忌 趙郡王孝恭 杜如晦 魏征 房玄齡 高士廉 尉遲敬德 李
    (靖 蕭瑀 段志玄 劉弘基 屈突通 殷開山 柴紹 長孫順德 張亮 侯君
    (集 張公謹 程知節 虞世南 劉政會 唐儉 李世勣 秦叔寶)
    (這二十四人中,如杜如晦魏征段志玄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公謹虞世南
    (劉政會秦叔寶十一人,已經去世,餘尚生存。)
    (惟君集因破滅高昌,反致下吏,雖然釋置不問,心中嘗是怏怏。)
    (應前回。)
    (會鄖國公張亮,出任洛州都督。)
    (君集先日餞行,座無他人,飲至半酣,佯作醉狀,瞋目語亮道)
瞋 目:公為何排我?
大 亮:我何嘗排公?莫非公排我不成?
君 集:(君集憤憤道)我蕩平一國,反觸天子嗔怒,如何還能排公?
君 集:(說著,復攘袂起座道)公與我交好有年,既與我氣誼相投,不願排我,我何妨
    實意相告。古人有言:『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今我等具有戰功
    ,也鬱鬱不能自活,眼見得是兔死狗烹了。公試想來!應用何策求生?
    (亮知他已蓄異志,便用言啗他道)
大 亮:亮本不才,還仗我公指教!
君 集:公能助我,莫若起兵。公在外,我在內,內應外合,便可成功。
大 亮:(亮微笑道)公言甚善,待我到了洛州,再行報命。
    (君集大喜,暢飲盡興,方才告別。)
    (亮即夤夜入宮,密陳君集所言。)
太 宗:卿與君集皆功臣,今君集與卿相語,旁人不聞,若驟執君集,他必不服,朕隨時
    注意便了。卿且勿言!
    (這是英主作用。)
    (亮即辭行赴任,仰承上意,暫守秘密。)
    (偏太子承乾,已窺知君集怨望,私引君集婿賀蘭楚石為千牛,官名。)
    (囑他邀入君集,密談衷曲。)
君 集:魏王甚得上寵,若殿下不早為備,恐殿下將為隋楊勇了。
    (楊勇系隋文帝太子,為弟楊廣所譖,遂致廢死,事見《隋史演義》。)
太 子:正為此事召公,欲公為我設法,免蹈楊勇覆轍哩。
    (你若不要他設法?尚不致與楊勇一般。)
君 集:君集願為殿下效死。
君 集:(說至此,又舉手語太子道)有此好手,亦當為殿下指揮呢。
    (恐你亦不懷好意。)
    (太子喜甚,厚贈君集。)
    (君集即與太子密圖魏王,偏偏天不助逆,疾病纏身,太子本有躄疾,至是加劇
    (,竟致步履維艱,一時不便發難。)
    (會東宮有一侍女,名叫俳兒,恣首甚佳,且善歌唱,不愧芳名。)
    (為太子所寵暱,日夕不離。)
    (足疾由此而生,亦未可知。)
    (太宗聞知此事,即召入俳兒,責她盅惑太子,即加杖百下,俳兒竟因是殞命,
    (太子非常悼惜,且疑由魏王告發,致觸父怒,一念恨著魏王,一念記著俳兒,
    (私為俳兒起冢苑中,朝夕祭奠,每至冢旁,輒徘徊泣下。)
    (嗣是怨懟日深,按日裡托疾不朝,但在宮中聚奴為戲,聊解愁悶。)
    (間或令宮奴盜竊民間馬牛,親臨烹炙,與一班嬖僮寵婢,同坐而食,侑酒傳杯
    (,備極諧媟。)
    (有時酒後興酣,自願服作突厥衣飾,效突厥語言,命左右亦著胡服,以五人為
    (一小部落,布氈為幄,分戟為陣,外豎五狼頭纛,內設穹庐帳舍,高坐堂皇,
    (一呼百諾,命左右烹羔以進,自拔佩刀割肉,與眾共啖。)
    (啖畢,語左右道)
太 宗:我已做過可汗,臂如今朝死了,汝等可為我行喪禮。
    (說至此,突然倒地,僵臥不動。)
    (左右一齊痛哭,跨馬環走,剺面作居喪狀。)
    (太子忽然起坐,笑語左右道)
笑 語:我一朝有天下,當率數萬騎往獵金城,乘便投思摩帳下,解發作一胡官,諒不落
    突厥後,爾等以為可喜麼?
    (左右當然諛媚,極力稱善。)
    (至太子入內,方共目為怪物。)
    (並非怪物,實是童騃。)
    (會太宗庶弟漢王元昌,所為多不法,屢遭太宗譴責,他遂與太子相親,時與遊
    (戲,嘗分左右為二隊,由兩人戲作統帥,各被氈甲,操竹槊,號令隊伍,互相
    (刺擊,有不用命,披樹為撾,任情毆打,雖死不顧。)
太 子:(太子且笑語道)使我今日做天子,明日在苑中置萬人營,與漢王分將,兩相角
    逐,一決勝負,豈非是一種快事?
元 昌:太子做了皇帝,恐一經失道,諫書紛至,不能似今日的快活了。
太 子:(太子笑道)這有什麼難事?一人來諫,殺死一人,十人來諫,殺死十人,到殺
    死了幾百個,哪個還敢多嘴?我與漢王好盡情玩耍呢。
元 昌:恐不令你為皇帝,你將奈何?
太 子:只有一個魏王泰,我明日便教他死,叔父試看著便了。
    (是夕即想了一法,遣人詐為魏王記室,密上封事,歷言魏王罪惡,有詔捕治上
    (書人,卒不得獲,太子又遣張師政紇乾承基等往刺魏王,魏王亦陰自戒備,無
    (從下手。)
    (可巧東宮孌童稱心,及方士秦英韋靈符等,均被太宗收入獄中,一並處死,且
    (傳召太子入朝,由太宗嚴責數十言,太子忍氣吞聲,返入東宮,即召私黨元昌
    (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密商起事方法,且語眾人道)
且 語:我與賊弟泰誓不共存,他前既讒殺我俳兒,今又讒殺我稱心等人,若不亟除了他
    ,就將及我了。
    (君集不待說畢,便投袂起立道)
君 集:何不引兵入西宮,殺死此人?
元 昌:此人一死,太子就好入闕為帝,還管什麼避忌?直教他弒父弒君。只事成以後,
    我要向太子索賜一物,太子定要允我。
    (太子問是何物?元昌)
元 昌:我前入謁內廷,見御座旁有一美人兒,齊整得很,我後來細底調查,這美人兒且
    善彈琵琶,有聲有色,真正好極了。若太子得做皇帝,此美人兒應當贈我,幸勿
    自私!
    (癡心妄想。)
太 子:(太子笑道)這算甚麼,大事得成,我與叔父且同享富貴,何惜一個美人兒?
元 昌:(杜荷道)事不宜遲,速行為是。愚謂不必往殺魏王,但由殿下自稱疾篤,主上
    必來親視,那時就好動手了。
太 子:(太子喜道)甚好甚好,就照這樣辦罷。
    (當下與元昌等人,割臂為盟,用帛拭血,燒灰和酒,彼此傳飲,誓同生死。)
    (不象太子行為,全似江湖強盜,故敘述時,疊書太子,非以美之,實以愧之。
    ()
    (看官聽著!元昌侯君集,履歷已詳見上文。)
    (李安儼本事隱太子,很為出力,及隱太子敗死,太宗以安儼為忠,召為中郎將
    (,偏他仍為桀犬,依然吠堯。)
    (趙節系慈景子,為高祖女長廣公主所生,曾任洋州刺史。)
    (杜荷系如晦子,尚太宗第十六女城陽公主,本皆皇室懿親,不知何故勾連逆子
    (,陰圖篡弒。)
    (想是活得不耐煩,所以自尋死路呢。)
    (補出三人履歷,也不可少。)
    (盟誓既定,擬把侯杜兩人的秘謀,次第進行,事尚未發,忽內廷傳出急詔,令
    (兵部尚書李世勣,發便道兵速往齊州平亂,太子語紇乾承基道)
太 子:齊王祐也想造反麼?他欲造反,何不與我連謀?我宮西牆去大內,不過二十步,
    朝夕可以發作,豈比齊州路遠,多費若干經營呢?
    
    
58**時間: 地點:
    (正說著,又有緹騎到來,大踏步趨至太子面前,顧見承基在側,便將他一把抓
    (住,反翦了去。)
    (太子驚問何事,緹騎答言奉詔捕承基,餘無別言,竟一哄而去了。)
    (彷彿天外奇峰。)
    (太子到了此時,還道是自己密謀,已經發洩,幾嚇得魂不附體。)
    (旋經李安儼入報,謂因齊王祐事,干連承基,與太子無涉,太子稍覺心安。)
    (但因京師戒嚴,也只好把自己秘謀,略緩數日。)
    (不到幾天,齊王祐被執至京,有詔廢祐為庶人,賜令自盡。)
    (祐本太宗第七子,受封齊王,兼領齊州都督,生性輕躁,素好遊獵。)
    (長史權萬紀,屢諫不從,恐並得罪,乃陳祐過失,請旨裁奪。)
    (太宗手詔切責,祐不勝忿恨,且益暴戾。)
    (萬紀從旁管束,不聽祐出國門,把鷹犬盡行縱去,且劾祐左右數十人。)
    (太宗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往按得實,召祐與萬紀入朝。)
    (祐遂與狎客燕弘亮等,商定逆謀,射殺萬紀,磔屍泄憤,一面招募壯丁,充當
    (兵役,傳檄各州縣,以入清君側為名。)
    (李世勣奉詔往討,尚未至齊州,齊府兵曹杜行敏等,已執祐送京師。)
    (太宗也顧不得父子私恩,只好將他處死,徒黨連坐數十人。)
    (太子承乾,存了兔死狐悲的觀念,復有些惶懼起來,湊巧逆謀被泄,一道詔下
    (,廢太子承乾為庶人,把他拘禁起來。)
    (小子有詩歎道:
    (  前人行事後人看,作子非難作父難。)
    (才識貽謀宜審慎,如何骨肉屢相殘。)
    (欲知承乾被廢情由,試看下回便知。)
    
    (三綱五常,為治平之大要,綱常不正,則內亂必生,烏乎治國?烏乎平天下?
    (胡俗烝報相尋,篡逆亦成為常事;故雖有強悍之主,以力服人,而倏興倏衰,
    (未聞有數十年不變者。)
    (觀本回之敘西突厥事,已可概見矣。)
    (若中國素崇禮義,號為文物之邦,唐太宗為三代下僅見之君,尤稱英敏。)
    (乃玄武門自戕骨肉,巢王妃可作嬪嬙,敢自瀆倫,竟爾作俑,卒至承乾無父,
    (元昌無兄,齊王祐惡逾太子,趙節杜荷等不顧懿親,內外謀逆,幾成大禍。)
    (幸天尚佑唐,得以早日撲滅,不至蔓延,然父子兄弟之間,遺憾已多。)
    (太宗豈能辭咎乎?夫戎狄之國,猶不能捨綱常而謀治安,況在中華?故本回屬
    (事比辭,借往事以箴後世,善鑒古人者,可以知所戒矣。)
    
    (第二十回 易東宮親授御訓 征高麗連破敵鋒)
    
    
59**時間: 地點:
    (卻說承乾被廢的原因,實緣有人訐告逆謀,遂致敗露,這人為誰?就是被系的
    (紇乾承基。)
    (承基系獄論死,意欲求生,乃將承乾種種逆謀,密陳刑部,請轉奏太宗。)
    (太宗聞變,即敕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四人,與大理中書門下等官
    (,公同查訊,果得實情。)
    (太宗乃召入承乾,當面呵責。)
太 宗:(承乾頓首道)臣為太子,尚何所求?但為泰所圖,心實不甘,因與廷臣等謀及
    自安。廷臣等導臣不軌,臣一時狂惑,未免受迷,今願自坐死罪,惟臣被廢死,
    泰若得立為太子,臣死且銜恨呢。
    (太宗聽到此語,怒上加怒,遂顧語侍臣道)
太 宗:承乾罪大,應該如何處置?
    (群臣皆面面相覷,莫敢發言。)
    (通事舍人來濟隋將來護兒子。)
群 臣:(進言道)願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終享天年,便是情法兼盡了。
    (還是他有點膽識,可謂護兒有兒。)
    (太宗乃廢承乾為庶人,幽禁右領軍府中。)
    (當下搜捕黨與,把元昌、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一並拘至,依次鞫
    (訊。)
    (元昌無可抵賴,先自伏罪。)
    (太宗不忍加誅,擬令減罪免死。)
    (高士廉李世勣等,謂不應因親廢法,爭論至再,乃賜令自盡。)
    (侯君集初訊不服,太宗召他女夫賀蘭楚石,證成罪狀,君集才俯首無詞。)
太 宗:(太宗語群臣道)君集有功國家,可否貸他一死?
群 臣:君集大逆不道,如何赦宥?
太 宗:(太宗乃謂君集道)今日為國守法,要與卿永訣了。此後徒見卿遺像,怎不痛心
    ?
    (言已泣下,君集亦伏地大慟。)
    (刑官不便徇情,即將他牽出市曹。)
    (臨刑時,君集語監吏道)
君 集:我本不欲反,因蹉跎至此,但為皇上破滅二國,不無微勞,請轉奏陛下,乞矜全
    一子,聊奉祭祀。
    (監吏允諾,刑畢復命,並述君集言。)
    (太宗乃赦他妻子,流徙嶺南。)
    (李安儼趙節杜荷三人,既已訊實,當即斬決。)
    (左庶子張玄素,右庶子趙弘智令狐德棻等,均因不善規諫,坐罪除名。)
    (惟於志寧以屢諫見褒,毫不加罪。)
    (紇乾承基釋出獄中,命為祐川府折衝都尉,爵平棘縣公。)
    (承基得封,未免濫賞,但不忍刺死於志寧,尚有仁心,應該食報。)
    (自承乾得罪被廢,魏王泰日夕入侍,格外盡孝。)
    (太宗嘉他恭順,面許立為太子。)
    (中書侍郎岑文本,及侍中劉洎等,亦皆勸帝立泰。)
    (獨長孫無忌請立晉王治,太宗嘿然不答。)
    (及無忌退後,語侍臣)
語侍臣:昨日青雀泰小字。投朕懷中,謂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臣止一兒,臣死時當將子
    殺死,傳位晉王,這數語甚屬可憐,所以朕不忍別立。
    (言未已,褚遂良)
遂 良:陛下以為可憐,臣實以為可慮,試想陛下萬歲後,魏王據有天下,尚肯自殺愛子
    ,傳位晉王麼?陛下前日正因嫡庶相爭,釀成內變,今必欲立魏王,願先將晉王
    安插,方保無虞。
    (太宗遲疑半晌,竟泫然流涕道)
太 宗:這事恐辦不到呢。
    (遂起座入宮。)
    (一念縈私,便致憧擾,家庭之難處也如此。)
    (魏王泰恐晉王得立,因往餂晉王道)
起 座:汝與元昌親善,今元昌敗死,汝得毋連及麼?
    (晉王聽了此言,不覺懮容滿面,偶為太宗所窺,問他何故懷懮?晉王據實奏聞
    (,太宗不覺省悟道)
太 宗:他卻有此深心,朕今始知道了。
    (還算聰明。)
    (因出御兩儀殿,令晉王相隨,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等到來,與述泰
    (言,且蹙眉道)
無 忌: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還有怎麼生趣?
    (說至此,竟挺身躍起,自投牀上,且從腰間拔出佩刀,竟欲自刎。)
    (無忌等忙上前相阻,褚遂良把刀奪去,授與晉王。)
無 忌:(無忌又請道)立儲事大,陛下屬意何人,不妨逕立,免得滋疑。
太 宗:我已欲立晉王。
無 忌:(無忌接口道)謹遵詔旨。
太 宗:(太宗乃使晉王拜謝無忌道)汝母舅已許汝了。
    (此語亦失。)
    (無忌趨避一旁,太宗又語四人道)
太 宗:公等已與朕意相同,未知外議何如?
玄 齡:(房玄齡等齊聲道)晉王仁孝,天下歸心,請陛下召問百官,諒亦不致異議。
    (太宗乃轉御太極殿,召群臣入諭道)
太 宗:承乾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朕欲就諸子擇立一人,卿等以為何人當立?
大 眾:(大眾皆歡呼道)莫如晉王。晉王仁孝,當為儲嗣。
    (太宗乃喜。)
    (適魏王泰率百餘騎,至永安門探聽消息,門官入奏太宗,太宗即令衛士辟泰從
    (騎,引泰入肅華門,也禁錮北苑中。)
    (次日御承天門樓,頒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太 宗:(太宗又語侍臣道)我若立泰,是儲位可以謀取了。自今以後,太子失道,藩王
    窺伺,須一並廢置,傳諸子孫,永為後法,卿等以為善否?
    (侍臣等當然贊成。)
太 宗:(太宗復道)今若立泰,承乾與治,均不得生全,治立為嗣,泰與承乾,俱可無
    恙了。
    (遂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世勣為詹事,李大
    (亮於志寧馬周蘇勖高季輔張行成褚遂良等,均為東宮僚屬。)
    (右庶子杜正倫,輔故太子承乾,密受太宗囑托,屢諫不從,乃以上語相告。)
    (承乾以聞,太宗召問正倫,責他泄言。)
叩 首:(正倫叩首)臣欲太子遷善,所以敢述密諭,俾知儆戒呢。
    (太宗乃不加罪,及承幹事敗,正倫左遷交州都督,魏征在日,嘗薦杜正倫侯君
    (集有宰相才,至此君集伏誅,正倫坐謫,遂疑征朋比為奸,命僕墓前碑石,罷
    (征子叔玉尚主,一面徙承乾至黔州,泰至均州,承乾越二年病死,葬用國公禮
    (。)
    (泰降封東萊郡王,嗣復改封順陽,後乃晉封濮王,至高宗三年,病逝鄖鄉,這
    (是後話。)
    (惟太子治年只十六,太宗令日侍起居,遇事訓導,每食輒語道)
太 宗:汝知稼穡艱難,方得常食此飯。
    (有時見他乘馬,又與語)
與 語:汝須知馬勞苦,毋竭馬力,方得常乘此馬。
    (及太子乘舟,又與語)
與 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猶水,君猶舟,不可不慎。
    (太子或棲息樹下,又嘗舉「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二語,作為箴勵。)
    (太子但唯唯聽命,未嘗發言。)
    (吳王恪太宗第三子已見十七回中。)
    (善騎射,有文武才,英武頗類太宗,太宗見太子柔弱,又移愛及恪,擬改立恪
    (為太子,密語長孫無忌道)
太 宗:雉奴太子小字。柔懦,恐不能主社稷,我意欲改立吳王。
    (無忌力言不可,太宗冷笑道)
太 宗:公以恪非親甥,因不欲改立麼?
    (私心又起。)
無 忌:(無忌叩首道)太子仁厚,將來必為守文良主,願陛下勿疑!譬如舉棋不定,尚
    且失敗,況儲貳至重,怎可屢易呢?
    (太宗乃止。)
    (嗣命太子知左右屯營兵馬事,每日視朝,飭令隨侍,觀決庶政,這也好算是隨
    (時教導,煞費苦心呢。)
    (暗為下文反喝。)
    
    
60**時間: 地點:
    (且說貞觀十七年秋季,新羅國遣使乞師,東伐高麗。)
    (高麗居中國東方,就在現今的朝鮮半島,島中分列三國,東北為高句麗,簡文
    (叫作高麗,南為百濟,百濟東南為新羅。)
    (高麗最強,與百濟同盟,謀分新羅國,又率眾侵遼西,屢與隋軍相爭,隋文帝
    (父子,連討數次,均不能克。)
    (高麗益橫行無忌,連侵新羅。)
    (嗣聞唐室開基,兵勢強盛,乃遣使入貢,高祖冊封高麗國王高建武為遼東郡王
    (。)
    (百濟新羅,也相繼貢獻方物,唐廷又冊封百濟王扶餘璋為帶方郡王,新羅王真
    (平為樂浪郡王。)
    (三國共受唐封,仍相攻擊。)
    (新羅王真平懮死,只遺一女善德,由國人擁立為王,勉支危局。)
    (會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泉為姓,蓋蘇文為名,大人即部酋之稱。)
    (兇暴不法,高麗王建武,與群下謀誅蓋蘇文,偏蓋蘇文偵悉王謀,竟勒兵入宮
    (,手刃建武,剁作數段。)
    (且盡殺預議諸大臣,立建武兄子高藏為王,自為莫離支,官名,中國吏部兼兵
    (部尚書之類。)
    (專擅國事,且與百濟和親,再擊新羅。)
    (新羅女王善德,惶急的了不得,忙遣人乞救唐廷。)
    (太宗發使持詔,往諭高麗罷兵。)
    (蓋蘇文拒絕唐使,太宗乃詔集群臣,會議出師。)
遂 良:(褚遂良奏阻道)今中原清晏,四夷畏服,陛下威望日著,震鑠古今,今若遠渡
    遼海往討小夷,果能指日奏功,原是幸事,萬一蹉跌,傷威損望,再興忿兵,安
    危更不可測了。
太 宗:蓋蘇文有弒君大罪,今又違朕詔命,侵暴鄰國,奈何不討?
遂 良:(李世勣接入道)前日薛延陀入寇,陛下欲發兵窮追,因用魏征言,坐失機會,
    否則薛延陀已無遺類了。
    (是敲順風鑼。)
太 宗:(太宗點首道)誠如卿言,此次朕擬親征,定當掃清東夷。
    (乃敕將作大匠閻立德等,赴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載運軍糧。)
    (且遣營州都督張儉等,發幽營二州兵,及契丹奚靺鞨各部眾,先擊遼東,借覘
    (虛實。)
    (既而鴻臚卿奏陳高麗貢獻白金,褚遂良入諫道)
遂 良:這是《春秋傳》中的郜鼎呢,陛下不應受納。
太 宗:(太宗乃召入高麗使臣面詰道)汝非由莫離支遣來麼?
    (使臣答聲稱是。)
太 宗:(太宗怒道)汝等均事高建武,居官食祿,蓋蘇文弒逆不道,汝等不能復仇,反
    替他奔走游說,欺我上國,汝等自思,有罪呢?無罪呢?
    (這數句話,說得來使無詞可答。)
    (當由太宗指示左右,拘他下獄,當即下詔親征。)
    (褚遂良再疏諫阻,說是)
遂 良:欲征高麗,但須遣一二猛將,數萬雄兵,便足了事,不必由御駕親行。
    (太宗不從。)
    (群臣相繼進諫,皆不見聽。)
    (遂命房玄齡居守,李大亮為副,竟帶同太子,南往洛陽,適值薛延陀遣使入貢
    (,太宗與語道)
太 宗:歸語爾主,今我父子將東征高麗,汝能為寇,可趁此速來。
    (來使返語真珠可汗,真珠惶恐,復令原使入謝,情願發兵助軍。)
太 宗:(太宗複語道)我軍已足,不煩爾主費心,爾主果能竭誠事朕,此外尚有何求?
    (已足嚇退真珠。)
    (來使聽命自去。)
    (太宗查得前刺史鄭元璹,曾從隋煬帝東征,料他熟悉情形,便自原籍召至行在
    (,問及兵事。)
太 宗:(元璹答道)遼東路遠,糧運迂迴,東夷又善守城,不易攻入,還請陛下三思!
太 宗:(太宗怫然道)今日比不得隋朝,公試看朕破虜哩。
    (元璹托辭老病,謝別歸去。)
    (太宗即授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四萬,長安雒陽
    (壯士三千,戰艦五百艘,自萊州泛海,逕趨平壤。)
    (又命太子詹事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步騎兵六萬,及蘭河二州降胡,
    (逕趨遼東,太宗親下手詔,聲討蓋蘇文,詔旨中有以大擊小,以順討逆,以治
    (乘亂,以逸敵勞,以悅當怨五大義,說得理直氣壯,慷慨動人。)
    (遠近勇士,逐日應募,並獻納攻城器械,不可勝數。)
    (太宗因復擬自洛啟行,忽由京師遣來急足,報稱副留守李大亮病故,並遞上遺
    (表,乃是諫阻東征。)
    (太宗不覺驚悼,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賜諡曰懿,陪葬昭陵。)
    (惟遺表上的語言,終未肯信,乃自率諸軍發洛陽,直至定州。)
    (詔令太子監國,留住定州城,命太傅高士廉,詹事張行成,庶子高季輔,及侍
    (中劉洎,中書令馬周,同掌機務。)
    (是時尉遲敬德,已經致仕,獨趨至行在,面阻太宗)
太 宗:陛下親征遼東,太子又在定州,長安洛陽,腹地空虛,倘有急變,如何抵制?且
    邊僻小夷,何足勞動萬乘,不若另遣偏師,指日平夷為是。
太 宗:朕已留房玄齡守長安,蕭瑀守洛陽,可無他虞。卿若尚可從軍,且隨朕東征便了
    。
    (敬德不便違命,乃扈蹕同行。)
    (太宗親佩弓箭,並在鞍後自結雨衣,兼程前進,逕詣幽州,當下授計世勣,陽
    (若出師柳城,虛張聲勢,暗中渡過遼水,直搗蓋平。)
    (世勣遵旨即行,安抵蓋平城下。)
    (高麗兵未曾防備,驀聞唐軍到來,慌張得很,當被世勣一鼓攻入,俘得二萬餘
    (人,獲糧十餘萬石,既而張亮亦率舟師渡海,襲擊卑沙城,城瀕海岸,四面懸
    (絕,惟西門可上,右驍衛將軍程名振,及副總管王大度,夜登西門,砍死守卒
    (數十人,餘眾溃散,由唐軍入城兜拿,拘住男女八千口,兩路至幽州報捷。)
    (太宗乃欲親往督師,中書待郎岑文本,專掌軍中糧械,握算持籌,幾無暇夕,
    (累得精神枯耗,筋力銷磨;倏忽間竟暴卒幽州。)
    (太宗臨視流涕,追贈侍中,賜諡曰憲,令兵役舁棺歸葬,然後啟駕東行。)
    (途次接世勣軍報,已進圍遼東城,高麗遣四萬人來援,亦被江夏王道宗擊走。
    ()
    (太宗放心前進,行次遼澤,前面有泥淖二百餘里,當由軍士畚土填淖,至泥淖
    (最深處,築橋以渡。)
    (及兵已渡過,撤橋以堅士心,至馬首山,江夏王道宗率眾來迎,太宗慰勞有加
    (。)
    (越日,自收數百騎,抵遼東城下,見士卒負土填濠,也下馬親負土石,從官等
    (相率負土,湮塞城濠,遂與世勣合兵,圍城至數十匝,喊聲動地。)
    (會值南風大起,太宗命銳卒緣登衝竿,縱火焚毀城樓,將士乘勢登城,守兵抵
    (敵不住,只好退去。)
    (世勣督兵殺入,斬馘萬餘人,獲男女四萬口,改號遼東城為遼州,遂進攻白岩
    (城。)
    (城上矢石交下,右衛大將軍李思摩,面中流矢,血漬滿頤,太宗親為吮血,於
    (是將士益奮。)
    (高麗烏骨城主,遣兵萬餘人,來援白岩,將軍契苾何力,率勁騎八百名,陷入
    (敵中,為敵所圍,尚輦奉御薛萬備,單騎往救,敵眾前來攔阻,由萬備大喝一
    (聲,幾如雷震,嚇得敵眾紛紛倒退。)
    (萬備即殺入核心,見何力腰受槊傷,便教他隨著後面,自己當先開路,持著長
    (槍,左挑右撥,殺散敵眾,與何力一同回營。)
    (何力雖然受創,勇氣未衰,復用布束腰,招集從騎,再往擊敵。)
    (太宗復遣兵策應,殺死烏骨城卒無算,追奔數十里,斬首千餘級,看看天色將
    (暮,才收軍而回。)
    (白岩城主孫代音,聞援兵敗退,自知兵力不支,乃遣人請降,太宗臨水設幄,
    (親受降虜,改稱白岩城為岩州,仍令孫代音為刺史,契苾何力創重,太宗親為
    (傅藥,且搜獲何力被刺的仇人,叫作高突勃,令何力自己下刃,借泄前恨。)
何 力:(何力入奏道)彼此各為其主,高突勃冒刃刺臣,忠勇可嘉,臣與他本不相識,
    並無仇仇,不應將他處死。
    (可謂知義。)
    (太宗一再稱善,乃將高突勃赦宥,再進攻安市城。)
    (高麗北部耨薩高麗官名。)
    (高延壽高惠真,率兵十五萬,來救安市。)
太 宗:(太宗語將士道)延壽若引兵直前,連城為壘,據險儲粟,掠我牛馬,坐困我軍
    ,乃為上策。上策不行,把安市城內的兵民,一律遷去,乘夜潛遁,尚不失為中
    策,若不自度德量力,漫欲與我軍相搏,這乃所謂下策哩。朕料他必出下策,卿
    等看著!延壽等必為我所擒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言未已,果有探馬來報,延壽等引眾前來,距安市城只四十里了。)
太 宗:(太宗喜道)朕意原料他如此,但恐他中道逗留,不肯就來送死,應設法誘他速
    來,方可就殲呢。
    (遂召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入帳,令帶突厥兵千騎,前往誘敵,只准敗,不准
    (勝。)
    (阿史那社爾領命即去,行了三十餘里,見敵眾奮勇前來,當下攔住馬頭,與他
    (交鋒,戰不數合,便拖械而走。)
何 力:(延壽笑語惠真道)人人說唐軍強盛,哪知他這般沒用,這真是有名無實哩。
    (遂驅軍大進,直至安市城東南八里,依山佈陣。)
    (太宗正帶著數百騎,登高望敵,遙見高麗兵到來,便返入大營,命李世勣率步
    (騎萬五千人,列陣西嶺。)
    (長孫無忌率精兵萬一千人,從山北出狹谷,衝擊敵後。)
    (自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潛登北山,且預約諸軍齊進,一聞鼓角聲,
    (當盡行趨擊。)
    (諸軍陸續進行,專聽北山鼓號,準備廝殺。)
    (太宗已至北山,望見李世勣軍,已在西嶺列陣,正與敵眾兩陣對圓,兩下裡躍
    (躍欲動,勢將接仗。)
    (忽敵陣後面,隱隱有塵沙飛起,料知無忌軍已抄至敵後,即命隨騎鳴鼓吹角,
    (高張唐幟,諸軍鼓噪並進,齊搗敵陣。)
    (延壽惠真,仗著人多勢旺,尚未著忙,擬分軍抵禦。)
    (突有一白袍將軍,大呼陷陣,手中持著一支方天戟,盤旋飛舞,只見戟,不見
    (人,從那一片白光中,戮倒高麗兵無數,未敘姓名,先寫忠勇,是用筆不平處
    (。)
    (唐軍又紛紛隨入,眼見高麗兵東倒西歪,陣勢大亂,不消一二時,已逃得無影
    (無蹤,只剩作一片戰場了。)
    (連用數見字,是從太宗目中寫出。)
    (太宗大喜,回營升座,諸將各來報功,共斬虜首二萬餘級,檢驗既畢,便問諸
    (將道)
諸 將:朕適見一白袍將軍,當先突陣,銳厲無前,爾等快去將他召來!
    (諸將聞旨,即去查問此人,當有一雄赳赳的英雄,挺身出認,入見太宗。)
    (太宗問他姓名,那人伏地自陳,由太宗嘉獎數語,面授為游擊將軍,並賜金帛
    (及駿馬,正是:
    (  試看戰陣建功日,便是英雄遇主時。)
    (欲知此人為誰?待至下回表明。)
    
    (魏王泰潛謀奪嫡,至承乾敗後,太宗果欲立泰為儲貳,幸長孫無忌褚遂良等,
    (一再諫阻,方改立晉王治,司馬溫公謂唐太宗不私所愛,以杜禍亂之源,可謂
    (知所遠謀者,誠非虛語。)
    (或以為魏王得立,當無武氏之禍,此語似是而實非。)
    (武氏嬌小傾城,能盅晉王治,寧獨不能惑魏王泰乎?且魏王狡險,苟得立為太
    (子;入承大統,勢必加刃骨肉,盡殺弟昆,恐不待武氏臨朝,始見唐宗之盡覆
    (也。)
    (若太宗東征高麗,當時議之,後世非之。)
    (夫蓋蘇文有弒主之惡,用王師以討其罪,誰曰不宜!所朱者,在御蹕親征,致
    (多煩費耳。)
    (然如太宗之勇略過人,出奇制勝,實不可沒,而其後卒不能平高麗,或亦有天
    (意存乎其間,非盡戰之罪也,故本回敘述二事,雖不加褒,亦不加貶;所以昭
    (公論而存直道雲。)
    
    (第二十一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