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 至 第五〇
41**時間: 地點:
(一日,太宗召集群臣,從容坐論,征亦在側。)
太 宗:朕聞西域賈胡,賈胡,是胡人之為商賈者。購得美珠,恐為人竊,特剖身藏著,
此事可得聞否?
一 面:(眾臣道)誠有此說。
太 宗:如賈胡所為,人皆笑他愛珠亡身,若官吏受贓,與帝王好利,卒致身家兩敗,豈
不是與賈胡相等麼?
一 面:(征隨口答道)昔魯哀公與孔子言,謂人有徙宅忘妻,孔子答稱桀紂且忘自身,
比忘妻還加一等,這與賈胡事亦覺相類。
太 宗:誠如卿論。朕與卿等須自知保身,同心一德,方免為人所笑哩。
(征等俱齊聲遵旨,太宗又問征道)
太 宗:人主如何為明,如何為暗?
一 面:(征對道)兼聽即明,偏聽即暗。昔堯清問下民,所以有苗罪惡,得以上聞。舜
明四目,達四聰,所以共鯀驩兜,不能蒙蔽。秦二世偏信趙高,被弒望夷;梁武
帝偏信朱異,餓死台城;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也變起彭城閣中,慘遭縊死。可見
得人君偏聽,非危即亡,必須兼聽廣納,近臣乃不得壅蔽,下情無不上達了。
(千古名言。)
(太宗點首稱善。)
嗣 復:齊後主周天元,均重斂百姓,厚自奉養,力竭致亡。譬如饞人自啖己肉,肉盡必
斃,這真所謂愚人哩。但二主究孰優孰劣?
一 面:(征對道)齊後主懦弱,政出多門。周天元驕暴,威福在己,雖同是亡國,齊後
主要算是尤劣了。
(歸重主權,未免過於專制。)
(太宗亦歎為知言。)
(征容貌不過中人,獨有膽略,常犯顏苦諫,就使逢著上怒,亦必再三剖辯,卒
(能啟迪主聰。)
(太宗嘗得佳鷂,置諸臂上,與鷂為戲,忽見征入內奏事,忙將鷂藏匿懷中。)
(征佯作不見,故意絮陳,歷久乃退。)
(太宗始探懷取鷂,鷂竟匿死。)
(會令征謁告上冢,征事畢復命,且啟奏道)
太 宗:聞陛下欲幸南山,嚴裝已就,何故遲遲不行?
太 宗:(太宗微笑道)前日原有此意,恐卿或來勸阻,是以中止。
一 面:(征乃下拜道)征怎敢脅制陛下?不過職司補袞,容當盡言,陛下能愛惜物力,
遏絕私欲,天下不足慮了。
(太宗又令戴冑為大理少卿,讞獄無冤。)
(孫伏伽為諫議大夫,秉公無隱。)
(李乾祐為侍御史,執法不阿。)
(祖孝孫定雅樂,正音不亂。)
(又進王珪為侍中,珪奉詔入謝,適有一美人侍立御前,由珪瞧將過去,似曾相
(識,便故作窺視狀。)
太 宗:(太宗指語珪道)這是庐江王瑗的侍姬呢。瑗聞她有色,殺死她夫,強行占納。
如此行為,怎得不亡?
一 面:(珪答道)陛下以庐江為是呢,為不是呢?
(以子之矛,制子之盾。)
太 宗:殺人取妻,還要說甚麼是非?
(太宗亦自忘其身。)
太 宗:(珪又道)臣聞齊桓公至郭,問父老雲,郭何故至亡?父老謂他善善惡惡,是以
至亡。桓公益加疑問,父老謂郭君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所以至亡。今陛下
既知庐江王過失,復納庐江王侍姬,臣以為聖心必贊成庐江,否則何故自蹈覆轍
呢?
太 宗:(太宗不禁爽然道)非卿言,朕幾怙過了。
(待珪趨出,即將侍姬放歸母家。)
(太宗嘗令祖孝孫教宮女樂,偶不稱旨,為太宗所責。)
太 宗:(珪邀溫彥博入諫道)孝孫雅士,今乃令教宮人,更加譴責,毋乃非宜。
太 宗:(太宗怒道)卿等當竭忠事朕,奈何為孝孫作說客呢?
(彥博免冠拜謝。)
太 宗:(珪獨不拜,且復道)陛下以忠勖臣,今臣所言,便是忠直,難道心存私曲麼?
(太宗默然不答。)
(珪竟趨退,彥博亦去。)
(次日,太宗臨朝,語房玄齡道)
太 宗:從古帝王納諫,原是難事。朕昨責二卿,今已自悔,卿等勿為此不盡言呢!
(既而用房玄齡杜如晦為僕射,魏征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玄齡善謀,如晦善斷,太宗每與玄齡謀事,必召如晦決定可否。)
(及如晦到來,往往請如玄齡言。)
(二人同心輔國,謀定後行,又能引拔士類,常如不及,因此唐室賢相,必推房
(杜。)
(魏征直言敢諫,每事納忠,自貞觀元年至四年,唐室大治,歲斷死囚止二十九
(人,幾至刑措。)
(鬥米價只三錢,東至海,南至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道旁。)
(史所謂海宇又安,中外恬謐,卻是話不虛傳,並非粉飾太平呢。)
(極力贊揚。)
(太宗復因民少吏多。)
(定議裁並,分中國為十道,列表如後文:
( 關內道,領雍華同商岐邠隴涇原寧慶鄜坊丹延靈會鹽夏綏銀豐勝等州。)
(河南道,領洛汝陝虢鄭湄許潁陳豫汴宋亳徐泗濠鄆齊曹濮淄青萊棣兗海沂密等
(州。)
(河東道,領蒲晉絳汾隰並汾箕沁嵐石忻代朔蔚澤潞等州。)
(河北道,領懷魏博相衛貝邢洺桓冀深趙滄德易定幽瀛燕北燕檀營平等州。)
(山南道,領荊峽歸夔澧朗忠涪萬襄唐隨鄧均房郢復金梁洋利鳳興成扶文集壁巴
(蓬通開隆果渠等州。)
(隴右道,領秦渭河鄯蘭武洮岷廓疊宕涼瓜沙甘肅等州。)
(淮南道,領揚楚滁和壽庐舒光蘄黃安申等州。)
(江南道,領潤常蘇湖杭睦越衢婺括台福建泉宣歙池洪江鄂岳饒信虔吉袁撫潭衡
(永道郴邵黔辰夷思南等州。)
(劍南道,領益嘉眉卬簡資巂雅黎茂翼維鬆姚戎梓遂綿始合龍普渝陵榮滬等州。
()
(嶺南道,領廣韶循潮康瀧端新封潘春羅南石高東合崖振邕南方簡浔欽尹象藤桂
(梧賀連昆靜樂南恭融容牢繡鬱越南義交陸峰愛驩等州。)
(十道既定,分疆設守,惟朔方尚為梁師都所據,未曾告平,乃遣右衛大將軍柴
(紹,往討梁師都,薛萬均兄弟為副。)
(師都勢已日蹙,又為夏州長史劉旻,及司馬劉蘭成,屢出輕騎,蹂躪禾稼,且
(多縱反間,誘降師都部將李正寶等,以致師都益危,大有朝不保暮的形景。)
(劉旻等復入據朔方東城,進逼師都。)
(師都忙向突厥告急。)
(頡利可汗發兵馳援,會同師都,直薄城下,時已日暮,但見城上並無旗鼓,亦
(無守卒,好象一座空城。)
(師都不免動疑,遂與突厥兵分地紮營,擬待明晨合攻,不意到了夜半,城內突
(聞鼓聲,一彪軍開城殺出,統將正是劉蘭成。)
(師都先自驚惶,棄營亟走。)
(突厥兵也支撐不住,相繼遁去,被蘭成追擊一陣,傷斃甚多。)
(頡利聞部眾敗還,大發兵救師都,可巧柴紹等領軍馳至,前驅薛萬均萬徹,與
(突厥兵相遇,奮力橫擊,殺死突厥驍將。)
(突厥兵又復驚溃,遂進圍師都。)
(朔方天寒,暮春猶雪,羊馬多凍死,突厥兵竟引還本國,師都孤立無助,當然
(危急萬分。)
(唐軍圍攻數日,因城郭堅固,尚不能拔,大眾請班師回朝,萬均道)
大 眾:諸君不見城頭黑氣,及城上淒音麼?破亡有兆,何患不下?
42**時間: 地點:
(未幾城中食盡,果由師都從弟洛仁,刺殺師都,舉城降唐。)
(師都自起兵至滅亡,歷十二年,凡隋末群雄中,要算他歷年最久,至是同歸於
(盡,於是中國全境。)
(才得統一。)
(唐廷接得捷音,號朔方為夏州,進柴紹為左衛大將軍,萬均為左屯衛將軍,萬
(徹為右屯衛將軍,是時紹妻平陽公主已早逝世,追諡為昭。)
(補敘平陽公主之歿,不沒娘子軍威名。)
(紹還朝後,復出為華州刺史,加鎮東大將軍,徙封譙國公;既而亦歿,追諡為
(襄。)
(夫婦俱以功名終身,好算是妻榮夫貴,全唐無比了。)
(這且不必細表。)
43**時間: 地點:
(且說突厥強盛時,統領朔漠諸部落,威振塞外,至突厥分為東西,各部落逐漸
(分離,或屬東突厥,或屬西突厥,小子查得當時部落,計一十有五,特為錄述
(如下:
( 薛延陀 回紇 都播 骨利幹 多濫葛 同羅 僕骨 拔野古 思結 渾
(斛薛 奚結 阿跌 契苾 白霫 頡利這十五部皆居磧北,自頡利政衰,薛延
(陀回紇等皆叛頡利。)
(唐鴻臚卿鄭元璹,奉太宗命,往覘虛實,及還都復旨,進白太宗)
太 宗:突厥將亡國了。不但各部分散,均有貳心,就是年歲洊饑,民餒畜瘦,也是必亡
的預兆,臣料他不出二三年呢。
(太宗頻頻點首。)
(侍臣等聞元璹言,多勸太宗乘間往擊,太宗)
太 宗:朕與突厥新盟,口血未乾,背盟不信,利災不仁,乘危不武,就使他種落盡叛,
六畜無遺,朕也不欲進擊,必待他自來尋釁,然後往討,那時師出有名,當可一
鼓成功了。
(侍臣等乃無言而退。)
(偏太宗尚是延挨,頡利竟自速禍,他因薛延陀回紇諸部,陸續叛去,特令突利
(可汗,率眾往擊。)
(突利連戰連敗,甚至所轄諸地,亦多失去,乃輕騎奔還。)
(頡利召突利入帳,厲聲詰責,加以鞭撻,幽禁至十餘日,才行釋放。)
(突利自是生怨,欲叛頡利,頡利且向突利徵兵,突利不答,遣使馳入唐都,表
(請入朝。)
太 宗:(太宗語侍臣道)曩時突厥甚強,控弦百萬,憑陵中夏,無人敢當,因此驕恣無
道,自失民心。今困窮至此,自請入朝,朕不能不喜,又不能不懼。諸卿試想!
突厥衰微,無暇入寇,邊境從此得安,豈不是可喜麼?但朕或失道,他日亦與突
厥相似,豈不更可懼麼?卿等宜隨時納諫,輔朕不逮,庶不至蹈彼覆轍呢。
(能知此道,何患不興。)
(群臣皆翕然受命。)
(會頡利聞突利降唐,特發兵往攻,突利又遣使至長安,乞請援師。)
(太宗又召群臣入議,先示諭道)
太 宗:朕與突利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但與頡利也是同盟。轉覺進退兩難,卿等以為
何如?
語侍臣:(杜如晦即應聲道)臣意以為當伐頡利,戎狄有何信義?終當負約,今有機可乘
,坐棄不取,後悔將無及了。古人有言:『取亂侮亡』,願陛下出自英斷,即速
發兵。
(太宗雖然稱善,意中卻主張從緩,但命整備軍需,觀釁乃動。)
(不意頡利竟來犯邊,廷臣請修築古長城,發民戍堡,阻遏寇鋒。)
太 宗:(太宗微哂道)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反增暴虐,甚且骨肉相攻,自取敗亡
,朕方欲與公等掃清沙漠,難道還要勞動人民,遠修堡塞麼?
(於是遣使至薛延陀,冊封酋長夷男為真珠毘伽可汗,賜以鼓纛,令他南圖頡利
(,夷男方為諸部所推戴,欲正汗位,忽接大唐來使,非常歡迎,優禮相待,當
(下遣弟統特勒,隨唐使入貢。)
(太宗賜他寶刀及寶鞭,並面諭道)
太 宗:歸語爾兄!所部中或有大罪,用此刀處斬,小罪用此鞭作笞,幸勿寬縱為要!
(統特勒謝賜而還。)
(返報夷男,欣喜不置,遂在鬱督軍山下,建牙設帳,號令近部,凡回紇拔野古
(阿跌同羅僕骨白霫諸部,統皆歸附,且擬進軍突厥,為唐效力。)
(頡利聞這消息,方才惶恐,始向唐遣使稱臣,願尚公主,修婿禮。)
(已是遲了。)
太 宗:(太宗語來使道)汝主頡利,與朕同盟,朕好意待遇,始終如一。前援我叛寇梁
師都,已是背盟,嗣聞引兵退去,朕還道汝主自悔,願守前盟,所以朕亦不再加
兵,今突利可汗,表請入朝,他是有心效順,與汝何干?汝主反去攻他,且無端
犯我邊境。汝主自思!應該不應該呢?朕正要興師問罪,汝主還妄想和親,真是
可笑!汝去轉報汝主,欲要保全性命,不如自縛來降。
(來使不敢多言,叩別自去。)
(可巧代州都督張公謹,也表陳六議,備言突厥可取狀,乃於貞觀三年十一月,
(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統兵北征,即以張公謹為副,再令李世勣薛萬徹
(等,為諸道總管,分路進兵。)
(共計兵士十餘萬,均受李靖節度,大軍方發,突利已馳驛來朝,由太宗溫顏接
(見。)
(突利拜舞畢,問答數語,令入使館聽命,隨語侍臣道)
太 宗:從前太上皇仗義起兵,不惜稱臣突厥,朕嘗引為疚心。今單於稽顙,北狄將平,
庶幾可雪前恥了。
(既而蠻酋謝元深等,依次朝貢。)
(中書侍郎顏師古,請作王會圖,留示後世,有詔准奏。)
(貞觀三年冬季,戶部鉤考人口,列為表冊,計中國人自塞外歸國,及四夷前後
(降附,共得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太宗覽表,亦頗喜慰。)
(至貞觀四年仲春,接到北征軍捷報,乃是李靖率驍騎三千,自馬邑進兵,襲破
(定襄,頡利倉猝遁去,番目康蘇密迎降,獻出隋蕭後及楊政道二人,為這兩人
(俘獻,又惹出太宗一段情史來了,正是:
( 故後偷生重作俘,英君好色又生心。)
(欲知蕭後及楊政道,究竟如何發落,且至下回敘明。)
(唐太宗為一代賢君,當即位初年;猶覺勵精圖治,如恐不逮,故本回不欲從略
(,特就君臣相儆之詞,凡關係重要者,撮要錄述,明致治之由來,為後世之橅
(仿,其寓意固甚深也。)
(然於封德彝之好佞善讒,亦不肯略過;萋斐貝錦,職為亂階,明如太宗,猶且
(為佞臣所蒙,況不如太宗者乎?惟太宗既勤內治,復善外攘,國未靖則姑與突
(厥言和,斂鋒以避之,國已靖則始與突厥言戰,聲罪以討之,且冊夷男,納突
(利,以夷攻夷,卒雪前恥而告成功,馭外之道,莫善於此,太宗其可與言文治
(,抑可與言武略者乎?)
(第十六回 獲渠魁掃平東突厥 統雄師深入吐谷渾)
44**時間: 地點:
(卻說太宗接著捷音,即降敕一道,頒給李靖,令送蕭後及楊政道入都,靖當然
(遵旨,遣使送二人至長安。)
(太宗坐著便殿,召二人入見。)
(楊政道年尚幼稚,拜伏殿前,身子卻顫個不住,連話語都說不清楚。)
(獨蕭後是見多識廣的人,毫不驚慌,從容走近案前,方屈膝下拜道)
從 容:臣妾蕭氏見駕,願陛下萬歲!
(一見太宗,即自居妾媵,可謂不知廉恥。)
(這兩語才說出口,幾似那嚦嚦鶯聲,宛轉可愛。)
(太宗垂目下視,但見她髻鴉高擁,鬟鳳低垂,領如蝤蠐,腰似楊柳,還有一雙
(蓮鉤兒,從裙下微微露出,差不多只二三寸,〔編者按:唐人天足,此處系虛
(構。)
不 禁:(不禁暗暗想道)蕭後雖有美名,但至今也好有四十多歲了,為何尚這般嫋娜,
莫非假冒不成?
從 容:(便柔聲啟問道)你果是隋後蕭氏麼?
(蕭氏答聲稱是。)
太 宗:既是隋朝皇后,請即起來!
(蕭後稱謝,才裊裊婷婷的立將起來,站在一邊。)
(太宗再行端詳,徐娘半老,丰韻具存,眉不畫而翠,面不粉而白,唇不涂而朱
(,眼似秋水,鼻似瓊瑤,差不多是褒姒重生,夏姬再世。)
(上文是蕭後跪著,故但敘其形聲,不及面目,此時已是立著,故獨敘面目,不
(及形聲。)
太 宗:(太宗又自忖道)這真是天生麗姝,與我巢刺王妃楊氏,好似一對姊妹花哩。
(褒姒夏姬天然比例,復添一個巢剌王妃,更是現成對偶。)
(遂命賜宅京師,令左右引出蕭後及楊政道,就宅居住。)
(太宗還宮後,心下尚想念蕭後,甫越二日,即召她入宮,問及隋室故事。)
(蕭後一一應對,並述煬帝奢侈過度,所以致亡。)
(太宗又問在突厥時情形,宇文化及據住六宮,蕭後亦曾被淫,何不問及?也經
(蕭後詳敘一番,且泣請道)
太 宗:臣妾迭遭慘變,奔走流離,此後餘生,全仰恩賜,惟死後得給葬江都,得與故主
同穴,臣妾尤銜感不盡了。
(老淫婦何不早死?太宗見她楚楚可憐,益加憫惜,遂對她好語溫存。)
(蕭後本是個尤物,不曉得甚麼節烈,但教有人愛她,無不樂從。)
(況太宗正在盛年,生得恣表絕倫,不比那故主煬帝,昏頭磕腦,毫無威儀,此
(時既已入宮,樂得攀龍附鳳,再享幾年歡樂,於是拿出生平伎倆,淺挑微逗,
(眉去眼來,那太宗漁色性成,連弟婦且充作妃妾,何論一個亡國故後,彼此情
(意相同,自然如漆投膠,熔作一片,趁著閒暇的時候,便同去上陽台夢了,這
(且慢表。)
45**時間: 地點:
(且說突厥主頡利可汗,被李靖襲破營帳,奔往磧石,正思營壘自固,不料唐並
(州都督李世勣,又自雲中殺來,頡利忙遣兵防禦白道,偏又為世勣所破,料知
(磧石亦不能守,復竄入鐵山,一面令執失思力,赴唐都謝罪,情願舉國內附。
()
(太宗乃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同往撫慰,又詔令李靖率兵往迎。)
(靖既接詔,語副將張公謹道)
太 宗:頡利雖敗,部眾尚盛,若走度磧北,後且難圖。為今日計,宜乘詔使到虜,發兵
掩擊,虜以為有詔往撫,必不相防,我軍一至,不及趨避,必為我所擒了。
公 謹:詔書許降,行人已往,若我發兵襲擊,雖可必勝,但行人得毋被害麼?
太 宗:(靖復道)機不可失,韓信破齊,就用此策,唐儉等何足惜呢?
(顧己不顧人,未免太忍。)
(遂勒兵夜發。)
(適值世勣亦率軍來會,兩下敘談,意見從同,於是靖為先驅,世勣為後應,沿
(途遇著突厥邏卒,一律擒獲,令作嚮導。)
太 宗:(頡利可汗,方接著詔使,聞已許降,心下甚慰,正在設宴款待,忽有親卒入報
(道)唐兵已到,去此不過十里了。
太 宗:(頡利大驚,瞠目視唐使道)這……這是何故?大唐天子,既許我歸附,復出兵
到此襲擊,難道也這般無信麼?
起 座:(唐儉等忙起座)可汗不必驚疑,我兩人從都中來此,未曾到過李總管軍前,想
是李總管尚未接洽,所以率軍前來,若由我兩人出去攔阻,定可令他回軍,願可
汗勿慮!
(說畢,即攜手出帳,跨馬加鞭,竟自馳去。)
(虧得有此一著,才保生還。)
(頡利聽唐儉言,也信為實情,待儉等去後,尚以為不必設防,眼巴巴的望他退
(軍。)
(哪知帳外警報,絡繹馳至,有說是唐軍只相距七里,有說唐軍只相距五里,於
(是出營遙望,果然唐軍浩浩蕩蕩,疾馳而來,自知不及整兵,慌忙跨上千里馬
(,輕身逃去,部眾相繼四竄。)
(唐軍闖入大營,如入無人之境,東斲西砍,殺死多人,復踹入帳後,見有一個
(盛裝婦人,及一個少年男子,抖做一團,也不去問明誰氏,一抓便走。)
(還有帳內外許多番男番女,未及奔逃,都由唐軍用索捆縛,一串一串的扯牽了
(去。)
(霎時間番營蕩平,由李靖李世勣擇地安營,檢點俘虜,不下數萬。)
(惟查得盛裝婦人,乃是頡利的可敦,便是四次嫁人的義成公主。)
(靖責她無恥,推出斬首。)
(殺得好。)
(再鞫問少年男子,系是頡利子疊羅支,便令囚入檻車,解送京師。)
(先是頡利可汗,嘗命啟民母弟蘇尼失為沙缽羅設,突厥官名。)
(督部落五萬家,建牙靈州西北。)
(及頡利勢衰,諸部攜貳,獨蘇尼失尚無違心。)
(頡利走依蘇尼失,欲與他同奔吐谷渾。)
(蘇尼失遲疑未決,會李靖奏凱還師,但檄令靈州總管任城王李道宗,太宗族弟
(。)
(出兵追捕頡利。)
(道宗即貽書蘇尼失,令執送頡利來獻,一面遣副總管張寶相,率軍進逼,頡利
(聞了消息,走匿荒谷。)
(蘇尼失聞唐軍將到,無法抵禦,只好馳追頡利,到處搜尋,才將頡利拘住,返
(歸營帳,巧值唐軍掩至,遂把頡利作了贄儀,舉眾出降,漠南自是無虜廷了。
()
(頡利被執至長安,由太宗御順天樓,盛陳儀仗,召見頡利。)
(頡利俯伏請罪,太宗朗聲詰責道)
太 宗:汝籍父兄遺業,淫虐人民,自取滅亡,這是汝第一大罪。與我屢盟,復向我屢叛
,這是汝第二大罪。恃強好戰,暴骨如莽,這是汝第三大罪。蹂我稼穡,掠我子
女,這是汝第四大罪。我欲宥汝,遣使招撫,汝尚遷延不來,這是汝第五大罪。
但念汝自便橋以後,總算不甚入寇,尚有一半顧忌,我便待汝不死,汝休要再不
知感哩!
(頡利聞言,且泣且謝。)
(太宗乃命太僕寺引去頡利,好意管待,給以廩餼。)
(加封李靖李世勣為光祿大夫,各給絹帛,頒詔大赦,賜民五日酺。)
(上皇正徙居大安宮,聞頡利成擒,不禁喜慰道)
不 禁:漢高祖困白登,終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付托得人了,尚有何懮?
(太宗進謁上皇,即奉上皇至凌煙閣,召集諸王妃主,及貴戚近臣十餘人,置酒
(列宴,飲至半酣,上皇自彈琵琶,太宗起舞,諸王等更迭奉觴,為上皇壽。)
(太宗興高采烈,流連忘倦,直飲到夜靜漏遲,方才散席。)
(太宗仍奉上皇還大安宮,餘眾散歸,不必細述。)
(惟東突厥既已滅亡,餘眾或西奔西突厥,或北附薛延陀,尚有十萬口降唐,擬
(籌安插,太宗乃詔令群臣妥議方法。)
46**時間: 地點:
(當時魏公裴寂,坐罪免官,旋即病歿,蔡公杜如晦,亦抱病謝世,二人為佐命
(功臣,故就此插敘,作一了結。)
(唐廷上面的大臣,要算僕射梁國公房玄齡。)
(玄齡奉到詔敕,不申己見,專採集眾議以聞。)
(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就河北安置降眾,分立酋長,管領部落,方保無虞。)
(禮部侍郎李百藥,竟與師古略同,但請在定襄置都護府,作為統馭,才是安邊
(長策,獨溫彥博請仿漢建武故事,會降眾齊居塞下,因宜適性,令為中國捍蔽
(,既足全彼生齒,復足實我邊疆,好算是一舉兩得的良法。)
(太宗匯覽各議,意欲從彥博所言,遂召彥博入商。)
(秘書監魏征,也入朝參議,便勃然奏阻道)
太 宗:突厥世為寇盜,與中國尋仇不已,今幸得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盡誅,自宜
縱歸故土,斷不可留居中國,從來戎狄無信,人面獸心,弱即請服,強即叛亂。
今降眾不下十萬,數年以後,蕃息倍多,必為心腹大患。試想西晉初年,諸胡與
民雜居內地,郭欽江統,皆勸武帝驅出塞外,借杜亂源,武帝不從,沿至二十年
後,伊洛一帶,遂至陸沉,往事可為明鑒,奈何不成?
(魏征此言,較諸顏李兩議,尤為痛切。)
太 宗:(彥博偏答辯道)王者無外,待遇萬物,好似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今突厥窮來
歸我,奈何拒卻不受?孔子有言:『有教無類。』若拯彼死亡,授他生計,教以
禮義,數年後盡為吾國赤子。又復簡選酋長,令入宿衛,彼等畏威懷德,趨承恐
後,有什麼後患呢?
(太宗點首稱善。)
(無非好大喜功。)
(征見太宗已偏向彥博,料難挽回,乃默然趨出,彥博亦退。)
(太宗即敕令突厥降眾,處置塞下,東自幽州,西至靈州,皆為降眾居地。)
(又分突利故地為四州,頡利故地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雲中都督府,
(分統降眾,封突利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兼順州都督,突利受命辭行,太宗
(面諭道)
太 宗:爾祖啟民,避難奔隋,隋立為大可汗,奄有北荒。爾父始畢,反為隋患,天道不
容,乃使爾亂亡至此。我本想立爾為可汗,因念啟民故事,可為寒心,是以幡然
變計。今命爾都督順州,爾應善守中國法律,毋得侵掠,不但使中國久安,亦使
爾宗族永保呢。
(突利拜謝而去。)
(太宗再命頡利為右衛大將軍,留住京中,蘇尼失擒酋有功,特封為懷德郡王,
(尋授寧州都督。)
(還有阿史那思摩,系隨頡利入京,未嘗請降,太宗因他忠事故主,特別加撫,
(授右武侯大將軍。)
(嗣復晉封懷化郡王,兼化州都督,使統頡利舊眾。)
(此外降附的番目,如執失思力以下,皆授官有差。)
(計五品以上凡百餘人,幾與朝臣相半,因此番臣入居長安,約近萬家。)
(太宗亦未免濫賞。)
(惟頡利留京日久,鬱鬱不樂,漸漸的形容憔悴,面色衰羸。)
(太宗有時相見,頗為憐憫,乃與語道)
太 宗:卿形枯骨瘦,大約在京不便,故至如此。朕聞虢州地多糜鹿,可以游畋,卿若願
往,朕不妨命為刺史,卿得借此消遣,庶幾安享天年。
與 語:(頡利下拜道)臣系待罪餘生,仰蒙陛下洪恩,得陪輦轂,此後得保全骸骨,已
是萬幸,所有特詔,不敢拜賜了。
(太宗乃止。)
(至貞觀七年冬季,太宗從上皇置酒未央宮,頡利等亦奉召入宴,酒過數巡,上
(皇命頡利起舞,及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
(頡利沒法推辭,不得已起身下階,作蠻夷舞。)
上 皇:(上皇喜語太宗道)胡越一家,為從古所未有呢。
太 宗:(太宗捧觴上壽道)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誨所及,臣兒智力,未能及此。昔漢
高祖亦嘗從太公置酒此宮,妄自矜誇,愚見竊所不取哩。
(上皇益喜,殿上齊呼萬歲。)
(既而退席,頡利愈增慚赧,自是懨懨成病,不到兩月,竟爾死了。)
(太宗命從突厥舊俗,焚屍乃葬。)
(追贈歸義王,諡曰荒。)
(頡利子疊羅支,自被俘入京,太宗仍令他侍奉頡利,他獨具有至性,事父盡孝
(,父死,哭泣甚哀。)
(事為太宗所聞,不覺歎息道)
太 宗:天稟仁孝,不閒華夷,莫謂胡虜無人呢。
(遂厚賜金帛,令襲職終身。)
(錄此以風世。)
(蘇尼失聞頡利死,悲不自勝,也至畢命。)
(突利居順州數年,奉召入朝,暴死並州道中。)
(太宗令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為記,刻勒兩汗墓碑中,東突厥事,自是了結。
()
(惟西突厥據境如故,後文自有表見,容且再表。)
47**時間: 地點:
(且說東突厥既平,四夷君長,多詣闕入朝,推太宗為天可汗。)
太 宗:朕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麼?
太 宗:(四夷君長,齊稱萬歲)外俗以可汗為尊,不識『天子』二字的名義。今稱陛下
為天可汗,令外俗知可汗以上,又有天可汗,自然益加畏服了。
(太宗暗思夷酋所言,恰也有理,遂當面應允,各夷酋舞蹈退朝。)
(嗣是頒給璽書,敕賜西北君長,皆鈐蓋天可汗三字。)
(其實未當。)
(貞觀四年。)
(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越年,林邑新羅入貢,康國也求內附,太宗以康國僻居西
(域,緩急不便往援,特卻使不受。)
(群臣以太宗威振中外,屢請封禪。)
(太宗初意不從,怎禁奏牘連登,再四乞請,也不由的惹動雄心。)
(獨魏征入朝諫阻,太宗)
太 宗:卿不欲朕封禪,莫非因功未高,德未厚,中國未安,四夷未服,年穀未登,符瑞
未至麼?
上 皇:(征慨然答道)陛下所說六事,雖似面面俱到,但戶口未復,倉廩尚虛,若車駕
再行東巡,必多增一分勞費。況自伊洛以東,灌莽滿目,所有遠夷君長,皆當扈
蹕相從,引入腹地,自示虛弱,適啟戎心。並且賞賚不資,難饜所欲,為了一個
虛名,擔受若干實害,陛下亦何苦出此?
(確是至言。)
(太宗經他一諫,方才省悟。)
(會聞河南北數州大水,更將此事擱過一邊,一面再行修政,慎刑辟,除鞭背刑
(,禁奴僕告主,敕百官選舉縣令,如有詔敕未便遵行,概令復奏。)
(非大瑞不得表聞。)
(畿內有蝗,捕食數枚,為民禱祝道)
一 面:寧食我肺腸,毋食民禾稼。
(此事太屬矯情。)
(又錄死囚三百九十人,縱令還家訣別,限期來秋,再來就死。)
(囚犯果如期皆至,因嘉他有信,一律赦宥。)
(歐陽氏嘗論縱囚之誤,不為無識。)
(鄭仁基有女,貌美多才,太宗特聘為充華。)
(唐女官名。)
(魏征聞她已許字陸爽,即上表切諫,有詔即停止典冊。)
(會修築洛陽宮,將作大匠竇璡,鑿池築山,雕飾華靡,為諫官所劾。)
(太宗即令毀去,且免璡官,中牟丞皇甫德參上言)
太 宗:修洛陽宮,勞役增賦。俗好高髻,系是宮中所化。
(太宗未免動怒,語侍臣)
語侍臣:德參欲國家不役一人,不收鬥租,宮人皆無髮,然後得如他意麼?
太 宗:(魏征忙解勸道)言不激切,怎能回天?陛下當諒他忠直,勿事苛求。
(太宗意乃漸解,徐徐答道)
太 宗:朕若加罪德參,何人再敢盡言?
(說著,即命賜絹二十匹,尋復拜為監察御史,種種良法美意,不可勝記。)
(惟殺瀛州盧祖尚,及大理寺丞張蘊古,未免濫刑。)
(盧祖尚廉平公直,太宗擬遣他鎮撫交趾,祖尚已經表謝,尋復自悔,托疾固辭
(。)
(及一再諭往,終不受命。)
(太宗怒他違旨,竟將他處斬。)
(祖尚亦未嘗無咎,但處以死刑,不免過甚。)
(張蘊古嘗獻大寶箴,為太宗所嘉獎,特擢為大理丞。)
(嗣因河內人李好德,素有瘋疾,妄作妖言,有司將他捕治,經蘊古復訊,謂好
(德實係病狂,不應坐罪。)
(偏由侍御史權萬紀誣奏,略言)
語侍臣:好德兄厚德,任相州刺史,蘊古系相州人,所以阿私所好,故意縱罪。
(太宗不復查察,竟將蘊古斬決。)
(全是冤枉。)
(事後俱懷悔意,但已死不能復生,悔也無及了。)
(魏征何不營救?)
(貞觀八年冬季,吐谷渾入寇涼州,詔令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轄諸軍,
(往討吐谷渾。)
(又另簡五人為行軍總管,分道並進:一個是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磧石道總管;
(一個是刑部尚書任城王道宗,為鄯善道總管;一個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
(道總管;一個是岷州都督李道彥,淮安王神通子。)
(為赤水道總管:一個是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總管。)
(五道均歸李靖調度,再令蕃將執失思力,契苾何力等,帶領本部遺眾,隨軍出
(征。)
(看官閱過上文,應把吐谷渾三字,早已了過,且吐谷渾可汗伏允,與唐高祖通
(好,入貢互市,前文亦約略表明。)
(到了貞觀年間,伏允已老,權臣天柱王用事,屢勸伏允入寇唐邊。)
(伏允昏悖糊塗,遂興兵內犯,且拘執意使趙德楷,太宗屢遣使招諭,始終無效
(,乃遣左驍衛將軍段志玄等,率眾往擊,雖然迭得勝仗,究未曾深入虜境。)
(伏允未經大創,仍然乘隙入寇,於是太宗決意大舉,李靖已進任僕射,慨然請
(行。)
(太宗因他不憚年老,肯為國家效力,格外嘉許。)
(靖與五道總管,陸續進發,任城王道宗,年壯氣盛,驅軍先進,直至庫山,擊
(破吐谷渾步卒,伏允可汗,想出了堅壁清野的計策,命把野草盡行燒去,獨率
(輕兵走入磧中。)
(道宗追了一程,不見一敵,但見火光遍野,赤地千里,自恐進軍有失,方擇險
(安營,靜待後軍。)
48**時間: 地點:
(未幾各軍俱到,李靖亦至,大眾聚議進行事宜。)
(李大亮等均謂野草被燒,馬無芻可食,必致疲乏,不如見機退師,侯君集獨起
(座道)
大 亮:虜已敗遁,鼠逃鳥散,君臣攜離,父子相失,果能恊力進取,易如拾芥,此時不
乘,更待何時?
(道宗亦贊成侯議,李靖遂依計照行,分諸軍為兩道。)
(靖與李大亮等由北道入,君集與道宗由南道入。)
(北道大軍,行至牛心堆,遇著吐谷渾戍兵,一鼓擊退,進至赤水源,又擊走戍
(卒。)
(靖部將薛孤兒,分兵進拔曼頭山,斬吐谷渾名王,大獲雜畜,接濟軍食,再會
(大軍北進。)
(那時南道一軍,也引兵深入,晝行夜宿,直趨二千餘里。)
(四無人跡,進至邏直谷,山深逕險,居然盛夏降霜。)
(將士越進越冷,且無水可汲,無草可依,人齕冰,馬啖雪,君集道宗,不生退
(志,好容易到了烏海,才見虜帳,當下麾兵殺入,踹破虜營。)
(伏允倉皇遁去,番眾也無心接仗,各自逃生,偏是越想逃走,越至速死,一半
(被唐軍截脰割耳,變做了塞外冤魂。)
(伏允狂奔至突倫川,留天柱王在赤海,天柱王擁著精銳,扼險自固。)
(李靖偏將薛萬均兄弟,冒險輕進,陷入敵中。)
(天柱王指揮番兵,把二薛困住垓心,二薛分頭衝突,不能脫圍,甚至中槍失馬
(,徒步奮鬥。)
(從騎十死六七,虧得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率數百騎往援,大呼突入,所向披
(靡。)
(萬均萬徹,乘勢殺出重圍,與何力並軍奮擊,天柱王乃敗北奔逃。)
(至何力等收兵下營,李靖也領軍馳到。)
(南北軍錯雜寫來,筆不重複。)
(才休息了一天,靖下令拔營再進,道經磧石山河源,直窮吐谷渾西境,方探得
(伏允在突倫川。)
(契苾何力願為先鋒,誓擒伏允,薛萬均自懲前敗,固言不可。)
何 力:虜無城郭,但隨水草遷徙,他現在聚居一處,若非乘勝襲擊,待他雲散,尚得傾
他巢穴麼?
(說畢,即自選驍騎千餘,竟趨突倫川,萬均乃引軍後隨,途次乏水,將士刺馬
(血為飲。)
(行至突倫川附近,天色已暮,伏允居住帳中,正想安寢,驀聞喊聲大起,鼓角
(齊鳴,四面八方的唐軍,殺入帳中來了。)
(正是:
( 將軍飛騎從天降,虜酋餘威掃地時。)
(畢竟伏允能否脫身,待至下回再詳。)
(唐君名將,推李靖為第一人。)
(靖入東突厥,頡利受擒,及征吐谷渾,伏允走死,戰功卓著,彪炳旗常,雖未
(始無將佐之贊襄,而調度有方,終歸統帥,衛公固人傑矣哉!俗傳靖多異術,
(而正史無聞,故本書亦不妄闌入,但就史演述而已。)
(至敘入蕭後一節,意在暴太宗之過,雖未見正史,而稗乘所傳,不為無因,直
(揭其事,所以懲淫也。)
(間及太宗內治,及誤殺盧張兩賢,功過不相掩,所以彰善而戒失也。)
(本回總旨,在述突厥吐谷渾兩戰事,而夾敘及此。)
(乃因事跡錯雜,不便從略,特作數行銷納文字,閱者幸勿視為蕪瑣也。)
(第十七回 長孫後臨終箴主闕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
49**時間: 地點:
(卻說伏允可汗,聞唐軍又復殺到,慌忙從帳後逃出,跨馬疾奔,所有妻妾子女
(,一齊丟下。)
(契苾何力舞刀直入,還管甚麼生命不生命,見一個,殺一個,見一雙,殺一雙
(,從騎緊緊隨上,各仗著快利兵器,試那番眾頭顱。)
(番眾在昏夜中,倉猝莫辨,還疑唐軍有數十百萬到來,嚇得沒命亂跑,但教保
(住頭皮,總算是萬分僥倖,霎時間逃得精光,單剩伏允的妻妾子女,聚做一團
(,在帳後亂抖。)
(何力當然不與客氣,指顧軍士,一一捆住。)
(尚有雜畜二十餘萬,搬不勝搬,可巧萬均等馳至,遂幫同移取,一古腦兒送至
(大軍,聽候李靖發落。)
(靖聞先驅得勝,自然欣慰。)
(適值侯君集等,也進逾星宿川,進至柏海,與靖合軍。)
(各路將帥,統行趨集,只有高甑生未至。)
(靖待了兩日,方見甑生到來,免不得責備數語。)
(甑生懷恨在心,及靖再擬窮追,他卻暗中運動諸將,意圖逗撓,湊巧吐谷渾遣
(使至軍,舉國請降,表文上乃是慕容順出名,靖詢明來歷,乃知伏允窮蹙,已
(自經死。)
(從李靖傳文,不從《通鑑》。)
(伏允子順為大寧王,不在軍中。)
(至伏允死後,乃馳往奔喪。)
(番國因兵敗主亡,統由天柱王一人所致,遂戴順為主,殺了天柱王,奉表唐師
(,情願投誠。)
(靖即令飛驛馳奏,有詔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仍得統轄舊部。)
(且命李大亮駐兵數千,暫作聲援。)
(外如李靖以下,一律還朝。)
(靖與侯君集等,入朝復旨,太宗一一慰勞,犒賞有差。)
(忽高甑生訐靖謀反,並陰嗾廣州刺史唐舉義,作為干證。)
(太宗令有司案驗,毫無實據,乃坐甑生等誣告律,減死徙邊。)
(實有可殺之罪。)
(既而西平郡王慕容順,懦弱無剛,竟為國人所戕。)
(順子諾曷缽尚在少年,避匿得免。)
(大臣爭權,國中大亂,李大亮擬往彈壓,因恐兵力不足,表請濟師。)
(太宗令侯君集引兵往援,君集星夜前進,到了吐谷渾,與大亮同入番帳。)
(番眾相率懾伏,不敢違命。)
(君集大亮,查得亂首數人,捕獲正法,餘眾免究,今迎諾曷缽為主,諾曷缽才
(放心出來,做了可汗,自是感念唐恩,遣使入朝,請頒曆書,願奉正朔,並遣
(子弟入侍,太宗一一允諾,且封他為河源郡王。)
(至貞觀十三年,諾曷缽馳驟入朝,太宗嘉他恭順,特把宗女弘化公主賜給為妻
(。)
(諾曷缽非常感謝,挈了公主,仍歸本國去了。)
(暫結吐谷渾事。)
(當李靖出征吐谷渾時,唐室忽遭大喪,太上皇一病不起,竟在垂拱殿中,宴駕
(歸天,享壽七十一歲。)
(太宗因居喪守制,不便臨朝,特令皇太子承乾,暫行聽政。)
(過了五月,葬上皇於獻陵,廟號高祖,諡曰大武。)
(先是築陵制度,擬仿漢長陵故事,長陵系漢高祖陵。)
(培高九丈。)
(秘書監虞世南上疏,略言)
上 疏:陛下聖德,度越唐虞,今乃以秦漢為法,似屬非宣,應如《白虎通》所云,墳高
三仞,以昭儉德。
(疏入不報。)
(世南復奏,太宗乃召群臣會議。)
(房玄齡等謂漢長陵高九丈,原陵光武陵。)
(高六丈,今九丈太崇,三仞太卑,不如仿原陵制度,以六丈為定例。)
(太宗依議而行。)
(葬後逾年,乃御殿如初,不意過了半載,長孫皇后又復抱病,逐日增劇,太宗
(心不自安,命太子承乾,日夕侍母側。)
(承乾欲請大赦,且延方士入宮禳災。)
太 宗:(後呵禁道)死生有命,非人力可以挽回,若修福果可延年,我生平並未為惡,
倘行善無效,我尚何求?況赦令系國家重典,佛老為遠方異教,俱皇上所不願為
,怎得因我亂天下法?汝不宜妄奏!
(太子乃不敢奏請,惟轉告房玄齡。)
(玄齡卻入白太宗,太宗歎美不止。)
(群臣遂請特頒赦詔,太宗已有允意,偏為皇后所聞,固請停赦,詔乃不發。)
(會玄齡偶有小譴,令歸就第,後時已大漸,與太宗訣別,嗚咽陳請道)
玄 齡:玄齡久事陛下,小心慎密,不愧忠良,若非大故,幸勿輕棄。妾家本支,因緣懿
戚,得列顯階,無德苟祿,最易取禍,幸勿再委政權,但得以外戚奉朝請,已出
隆恩。妾生無益於時,死不可以厚葬,願因山為壠,毋起墳塋,毋用棺槨,器用
瓦木,約費送終,庶不致增妾罪戾,願陛下勿忘!
(語語可為天下法。)
玄 齡:(說至此,喉中痰已作壅,喘息了好一歇,復握太宗手道)此後陛下為政,能親
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勞役,止游畋,妾雖死無恨了。
(太宗不能無過,長孫後實是完人。)
(太宗聽到此處,不禁淚下,只是向後點頭,反答不出甚麼言語。)
(應有此情。)
(後恐太宗傷心,也不欲再談。)
(又延了一日有餘,竟瞑目而逝,年只三十六歲。)
(如此賢後偏不永年,天道誠令人難測。)
(後天性仁厚,撫視庶子,幾過所生,妃嬪以下,無不愛戴,訓誡諸子,常以謙
(儉為先。)
(胞兄無忌,本與太宗為布衣交,太宗因他為佐命元功,得出入臥內,且欲引他
(輔政。)
(後固言不可,舉漢呂霍事以為證。)
(太宗不從,竟命無忌為尚書僕射,後反怏怏不悅,密令無忌辭職。)
(無忌乃一再固辭,太宗才行准奏。)
(後喜動顏色,方無慼容。)
(太子承乾乳媼,請增東宮什物,後怫然道)
太 子:太子所慮,無德與名,奈何請增什物呢?
(後女長樂公主,下嫁長孫衝,太宗以公主為嫡後所出,敕有司資送,視長公主
(加倍。)
(唐制皇姑為大長公主,皇姊妹為長公主,皇女為公主。)
公 主:(魏征進諫道)昔漢明帝欲封皇子,謂我子不得與先帝子比,今陛下資送公主,
反視長公主加倍,臣意竊為未解。
(太宗不悅,入告後知,後歎道)
太 宗:妾嘗聞陛下推重魏征,不識何因,今聞征言,乃引禮義導陛下,這真是社稷臣呢
。
(太宗乃改令減損資奩,並賜征帛四十匹,錢四十萬,後亦遣中使齎帛賜征,且
(傳語道)
太 宗:聞公正直,今才得實,願公常守此志,勿少變更呢!
(征自是不憚極言。)
(太宗一日罷朝,退語後道)
太 宗:我總要殺此田舍翁。
(後問田舍翁為誰?太宗)
太 宗:便是魏征,他屢來絮聒,且嘗廷辱朕躬,所以必殺死了他,才得泄恨。
(觀此言,可知太宗納諫,非出真誠。)
太 宗:(後聞言退出,添著朝服,復入內拜賀道)妾聞主明臣直,今朝有直臣魏征,就
是陛下的聖明呢。
(太宗乃轉怒為喜,待遇魏征,優禮如初。)
(後生平最喜觀書,雖容櫛不少輟,嘗彩古婦女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及崩後
(,始由宮司奏聞,太宗隨閱隨泣,覽畢舉示近臣道)
太 宗:皇后此書,實足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為無益的悲慟,但入宮不聞規誡,失
一良佐,是以可哀。
(乃追諡為文德皇后,就葬昭陵,太宗自著表序,刊鎸陵左。)
(又在苑中作一層觀,屢望昭陵。)
50**時間: 地點:
太 宗:(一日,引魏征同登,語征道)卿見陵墓否?
太 宗:(征熟視良久,方道)臣昏眊不能見。
(太宗乃指陵示征,征答道)
太 宗: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原是早見哩。
(是謂譎諫。)
(太宗為之泣下,乃令毀去層觀。)
(惟房玄齡已早令復位,總算依後所托,不負遺言。)
(後生三子,一是太子承乾,一是魏王泰,一是晉王治,就是後來的高宗皇帝,
(太宗懷念故後,因遂鐘愛三子。)
(魏王泰折節下士,又善屬文,太宗寵之,為後文易儲張本。)
(即令就府中置文學館,使自引學士。)
(諫臣等稍有異言,乃令王珪為魏王泰師,且諭泰道)
太 宗:汝事珪,當如事我。
(泰承上旨。)
(每見珪必先拜。)
(珪亦以師道自居,不稍貶損。)
太 宗:(泰嘗問珪以忠孝二義,珪語道)王以皇上為君,事思盡忠,王以皇上為父,事
思盡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公 主:(泰復道)忠孝二字,既已受教,敢問從何處學起?
太 宗:(珪又道)漢東平王蒼,嘗稱為善最樂,願王謹記勿忘!
(泰乃不復言。)
(太宗聞珪教泰,很是喜慰,語侍臣)
語侍臣:吾兒可從此無過了。
(卻也難必。)
(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太宗第三女。)
(珪以帝女下嫁,素多挾貴,蔑視舅姑,至此獨喟然道)
太 宗:主上每事循法,我當受公主謁見,為國家成一美名。
(於是與夫人並坐堂上,令公主執笄盥饋,然後退入。)
(此禮一行,凡公主下降,始行婦禮。)
(特志之以示婦道。)
(珪於貞觀十三年病歿,年六十九,贈吏部尚書,追諡為懿。)
(帶過王珪。)
(太宗又令諸子吳王恪、齊王祐、蜀王愔、蔣王惲、越王貞、紀王慎等,分任各
(州都督,或為刺史。)
(恪督安州,屢出遊獵,侵擾居民,侍御史柳范,上書彈劾,恪乃免官。)
(後來諫議大夫褚遂良,奏稱)
奏 稱:皇子稚年,未知從政,不應令掌州事,現不若留居京師,待教養有成,乃可遣往
治民。
(太宗雖以為然,但不過召還一二人罷了。)
(貞觀十一年七月,大雨兼旬,谷洛水溢,流入洛陽宮,毀壞官寺民居,溺死約
(六千餘人。)
(有詔令所毀宮室,略加修繕,不得過費;撤廢明德宮內的玄圃院,把院中材料
(,賜給受災備民家;且命內外百官,各上封事,極言過失。)
(大臣等應詔陳言,多切時弊。)
(魏征上十思疏,尤為剴切。)
(略云:
( 人君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懮,必竭誠以
(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所畏惟人。)
(載舟覆舟,所宜審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
(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懮懈怠,則思
(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
(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總此十思,宏茲九得,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文武並用,可垂拱而治矣
(。)
(越年又復大旱,魏征更上十漸疏云:
( 臣奉侍幃幄十餘年,陛下許臣以仁義之道,守而不失,儉約樸素,終始弗
(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
(頃年以來,浸不克終,謹用條陳,聊裨萬一。)
(陛下在貞觀初,清潔寡慾,化被荒外,今萬里遣使,市索駿馬,並訪怪珍,昔
(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雉頭裘,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為反欲處
(漢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勞,煦之如子,不輕營為,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
(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何有逆畏其驕
(而為勞役哉?此不克終二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役已以利物,出來縱欲以勞人,雖懮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
(人之事,實切於心,四語最中太宗病源。)
(此不克終三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比來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恭而
(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
(莫見其是,則不待間而疏,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
(治,非所聞也。)
(此不克終四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不作無益,而令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作,無時而息。
()
(上奢靡而望下樸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不可得已,此不克終五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求士若渴,賢者所舉,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比
(來由心好惡,以眾賢舉而用,以一人毀而棄,雖積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
()
(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必可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陛下不
(察其原以為臧否,使讒佞得行,守道疏間,此不克終六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高居深拱,無田獵畢弋之好,數年之後,志不克固,鷹犬之貢
(,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為樂,變起不測,其及救乎?此不克終七漸也。
()
(陛下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今外官奏事,顏色不結,間因所短,詰
(其細故,雖有忠款而不得伸,此不克終八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明,長傲縱欲
(,無事興兵,問罪遠裔,親狎者阿旨不肯諫,疏遠者畏威不敢言,積而不已,
(所損非細,此不克終九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
(卒無一戶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撫寧,故死不攜貳也。)
(比者疲於傜役,關中之人,勞敝尤甚,市物襁屬於廛,遞子背望於道,脫有一
(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前日之帖泰,此不克終十漸也。)
(夫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
(今旱熯之災,遠被鄰國,凶丑之孽,起於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懼懮勤
(之日也。)
(千載體期,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臣所以鬱結長歎者也。)
(太宗看到兩疏,總算優詔褒答,並給特賜。)
(惟這位魏玄成公,征字玄成。)
(雖然事君以忠,有犯無隱,所說十思十漸,統是抉出太宗的心病,對症發藥,
(但尚有一種大弊,未聞規諫,這也不免是魏公的罅漏。)
(小子依史論敘,反不得不責備賢人了。)
(得《春秋》大義。)
(看官道是什麼大弊?原來太宗素性好色,見有美貌釵裙,往往不肯放過,所以
(弟婦楊氏,及隋後蕭氏,一古腦兒收入後宮,充作妾媵。)
(此外妃嬙嬪御,也不可勝數。)
(史傳上載著徐賢妃,說她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經》,八歲能屬文,
(至十餘歲後,秀外慧中,才名卓著,太宗召為才人,累遷至賢妃,始終寵眷不
(衰。)
(還有吳王恪母,是隋煬帝女兒,隋亡後輾轉入宮,也得恩寵。)
(齊王祐母陰妃、蔣王惲母王妃、越王貞母燕妃、紀王慎母韋妃,都是太宗的佳
(眷。)
(太宗意尚未足,尚想彩選幾個美人兒,作為後半世的娛樂。)
(天意似亦恨他漁色,特地產出一個絕世嬌姝,教她來攪亂唐宮,闖出一場大禍
(,釀成千古未有的駭聞。)
(這人為誰?就是人人曉得的武則天。)
(特筆點清。)
(武氏系並州文水人,父名士彟,系高祖故交。)
(高祖留守太原,曾引為行軍司鎧參軍,見第二回。)
(及既受隋禪,士彟得進封光祿大夫,兼義原郡公,累遷至工部尚書,加封應國
(公,歷利州荊州都督,得終天年。)
(他元配為相裡氏,生下二子,長名元慶,次名元爽。)
(繼娶楊氏,生下三女,長女嫁賀蘭氏,青年守寡,次女就是武則天。)
(則天非武氏名,後來武氏篡唐號周,自稱為則天皇帝,乳名失傳,史冊上說她
(叫作武曌,相傳古無曌字,由武氏杜撰出來,以日月懸空自擬,因名為曌。)
(生年十四,已經豔名遠播,傳入宮廷。)
(太宗正留意物色,既聞有此美人,便遣使徵召。)
(武母楊氏,驟然接敕,不禁大慟,握手訣別,且囑且泣,武氏獨談笑自若,且
(勸母道)
武 氏:女得往見天子,安知非福?奈何先自悲泣呢?
(已是不凡。)
(母乃收淚,送她上車。)
(及到京師,入宮謁見太宗,一些兒不露慌張,盈盈下拜,自陳姓氏,三呼萬歲
(,無不合體。)
(太宗命她起來,舉目一瞧,正是芙蓉顏面,荳蔻年華。)
(問她芳齡,不過二七,身子恰已頎長,彷彿有十七八歲形景。)
(太宗略問數語,武氏均應對稱旨,最動人的,是一雙俏眼,百囀嬌喉,恁你鐵
(石心腸,也要被她情牽意轉。)
(何況太宗是個色魔,哪有不稱心如意?當下命入後宮,待到黃昏時候,便召她
(侍寢。)
(嬌小娃兒,已解風月,太宗尚恐她禁受不起,偏她縱體入懷,毫不怯避,春風
(一度,啼笑皆妍,更有一種柔媚情形,令人不醉自醉,不迷自迷,太宗雖有許
(多妃嬪,卻未曾經過這般滋味。)
(到了巫峽夢闌,扶桑日上,太宗勉起視朝,看那被底嬌娃,尚在朦朧半醒,酥
(胸露透,眉黛春濃,太宗越瞧越愛,便賜她一個芳名,叫作媚娘,輕輕的呼了
(幾聲,武氏才覺惺忪,急欲起牀謝恩,那太宗已自走了。)
(視朝以後,便即下詔,冊武媚娘為才人,武媚娘當然謝賞。)
(太宗令居福綏宮,且把那老年宮娥采女等,盡行放出。)
(連從前高祖所寵的尹張二妃,均令出宮歸家。)
(可報前恨。)
(就是新近邀寵的蕭後,也不復召幸,一心一意的愛戀這武媚娘了。)
(小子有詩歎道:
( 商紂喪邦本狐媚,周幽失國兆龍漦。)
(試看唐室留遺禍,也是蛾眉得寵時。)
(太宗正在歡娛,忽由西域遞來警報,又要擾動兵戈了。)
(欲知詳情,且看下回。)
(敘長孫皇后之崩,不厭從詳,所以彰皇后之賢,而惜其不永天年,為唐宮志悼
(也。)
(敘武媚娘之入宮,亦不肯從略,所以揭太宗之過,而嫉其至老漁色,為唐室志
(亂也。)
(中錄十思十漸兩疏,有褒中寓譏意。)
(何言之?唐代諫臣,莫如魏征,唐代奏議,亦莫若魏征之十思十漸兩疏。)
(但長孫皇后之遺言,征應亦聞之,何不再行提及?武媚娘之召為才人,亦何不
(力加奏阻?徒就普通君德,陳入千百言,吾猶惜其未中主弊也。)
(且太宗遙望昭陵,征獨以獻陵為請,未嘗勸太宗回憶後言,看似為主勸孝,實
(則父子之親,不及夫婦,後德可忘,而武氏即進,亂端生矣。)
(著書人連類並敘,不特為太宗惜,抑且為魏征惜也。)
(第十八回 滅高昌獻俘觀德殿 逐真珠擊敗薛延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