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 至 第一一〇

101**時間: 地點:
    (一日高祖在洛陽南宮,徘徊瞻顧,偶從復道上望將出去,見有一簇人聚集水濱
    (,沿著沙灘,接連坐著,身上統是武官打扮,交頭接耳,不知商量何事。)
    (一時無從索解,只好再去宣召張良,代為解決。)
    (待至張良到來,便與良述及情形。)
    (良毫不籌思,隨口)
隨 口:這乃是相聚謀反呢!
    (一鳴驚人。)
高 祖:(高祖愕然道)為何謀反?
隨 口:(良解說道)陛下起自布衣,與諸將共取天下,今所封皆故人親愛,所誅皆平生
    私怨,怎得不令人疑畏呢!疑畏一生,必多顧慮,恐今日未得受封,他日反致受
    戮,彼此患得患失,所以急不暇擇,相聚謀反了。
高 祖:(高祖大驚道)事且奈何?
隨 口:(良半晌才道)陛下平日,對著諸將,何人最為憎嫌?
高 祖:我所最恨的就是雍齒。我起兵時,曾叫他留守豐邑,他無故降魏,由魏走趙,由
    趙降張耳。張耳遣令助我攻楚,我因天下未平,轉戰需人,不得已將他收錄。及
    楚為我滅,又不便無故加誅,只得勉強容忍,想來實是可恨呢!
    (雍齒數年行跡,正好借口敘過。)
張 良:速封此人為侯,方可無虞。
    (高祖惟良是從,就使不願封他,也只好權從辦理。)
    (越宿在南宮置酒,宴會群臣,面加獎勵。)
    (及宴畢散席,竟傳出詔命,封雍齒為什邡侯。)
    (雍齒更喜出望外,疾趨入謝,就是未得封侯的將吏,亦皆喜躍道)
群 臣:雍齒且得封侯,我輩還有何慮呢?
    (不出張良所料。)
    (嗣是相安無事,不復生心。)
    (高祖聞著,自然喜慰。)
    
    
102**時間: 地點:
    (轉眼間已是夏令,高祖居洛多日,憶念家眷,因啟蹕回至櫟陽,省視太公。)
    (太公是個鄉間出身,見瞭高祖,無非依著家常情事。)
    (高祖守著子道,每朝乃父,必再拜問安,且酌定五日一朝,未嘗失約,總算是
    (孝思維則的意思。)
    (獨有一侍從太公的家令,見高祖即位已久,如何太公尚無尊號,急切又不便明
    (言,乃想出一法,進向太公說道)
高 祖:皇帝雖是太公的兒子,究竟是個人主;太公雖是皇帝的父親,究竟是個人臣,奈
    何令人主拜人臣呢!
    (太公聞所未聞,乃驚問家令,須用何種禮儀,家令教他擁篲迎門,才算合禮。
    ()
    (太公便即記著,待至高祖入朝,急忙持帚出迎,且前且卻。)
    (高祖大為詫異,慌忙下車,扶住太公。)
高 祖:(太公道)皇帝乃是人主,天下共仰,為何為我一人,自亂天下法度呢。
    (高祖猛然省悟,心知有失,因將太公扶入,婉言盤問。)
    (太公樸實誠慤,就把家令所言,詳述一遍。)
    (高祖也不多說,辭別回宮,即命左右取出黃金五百斤,叫他賞給太公家令。)
    (一面使詞臣擬詔,尊太公為太上皇,訂定私朝禮儀。)
    (於是太公得坐享尊榮,不必擁篲迎門了。)
    (高祖稱帝逾年,尊母忘父,全是不學無術,何張良等亦未聞入請?可見良等不
    (過霸佐,未足稱為帝佐。)
    (但太公生平,喜樸不喜華,愛動不愛靜,從前鄉里逍遙,無拘無束,倒還清閒
    (自在,偏做了太上皇,受了許多束縛,反比不得居鄉時候,可以隨便遊行,因
    (此常提及故鄉,有意東歸。)
    (鄉村風味原比皇都為勝,可惜俗子凡夫,未能解此!高祖略有所聞,且見太公
    (多慮少樂,也已瞧透三分,乃使巧匠吳寬,馳往豐邑,把故鄉的田園屋宇,繪
    (成圖樣,攜入洛陽,就擇櫟陽附近的驪邑地方,照樣建築。)
    (竹籬茅舍,容易告成。)
    (復由豐邑召入許多父老,及婦孺若干人,散居是地,乃請太上皇暇時往游,與
    (父老等列坐談心,不拘禮節,太上皇才得言笑自如,易愁為樂。)
    (這也未始非曲體親心,才有此舉呢。)
    (不沒孝思。)
    (高祖又名驪邑為新豐,垂為紀念。)
    (事且慢表。)
    
    
103**時間: 地點:
    (且說高祖既安頓了太上皇,復想到一班功臣,舉止粗豪,全然沒有禮法,起初
    (是嫉秦苛禁,改從簡易,不料刪繁就簡,反生許多弊端,有功諸將,任意行動
    (,往往入宮宴會,喧語一堂,此誇彼競,張大己功,甚至醉後起舞,大呼大叫
    (,拔劍擊柱,鬧得不成樣子。)
    (似此野蠻舉動,若再不加禁止,朝廷將變作吵鬧場,如何是好!可巧有個薛人
    (叔孫通,是秦朝博士出身,輾轉歸漢,仍為博士,號稷嗣君。)
    (平時素務揣摩,能伺人主喜怒,遂乘間入見道)
乘 間:儒生難與進取,可與守成,現在天下已定,朝儀不可不肅,臣願往魯征集儒生,
    及臣所有的弟子,並至都中,講習朝儀。
高 祖:朝儀要改定,但恐禮繁難行。
叔孫通:臣聞五帝不同樂,三王不同禮,務在因時制宜,方可合用。今請略彩古禮,與前
    秦儀制,折中酌定,想不至繁縟難行了。
高 祖:汝且去試辦,總教容易舉行,便好定奪。
    (通受命而出,當即啟行至魯,招集了二三十個儒生,囑使隨行入都,共定朝儀
    (。)
    (各儒生樂得攀援,情願相隨,獨有兩生不肯同行,且當面嘲笑道)
當 即:公前事秦,繼事楚,後復事漢,歷事數主,想都是曲意奉承,才得這般寵貴。今
    天下粗定,死未盡葬,傷未盡復,乃欲遽興禮樂,談何容易!古來聖帝明王,必
    先積德百年,然後禮樂可興,公不過借此獻諛罷了。我兩人豈肯學公,請公速行
    ,毋得污我!
    (可謂庸中佼佼。)
    (叔孫通被他一嘲,強顏為笑道)
叔孫通:汝兩人不知世務,真是鄙儒。
    (乃隨他自便,但與願行諸儒生,返回原路。)
    (又從薛地招呼弟子百餘人,同至櫟陽,先將朝儀大略,公同商定,逐條開明。
    ()
    (嗣且實地練習,往就郊外曠地,揀一寬敞場所,與眾演禮。)
    (惟因朝儀本旨,是在朝上舉行,理應由侍臣到場,親自學習,方免錯誤,乃奏
    (聞高祖,請撥選左右文吏若干名,至演禮場觀習儀文。)
    (高祖當然依言,即派文吏數十人,隨通前去。)
    (大眾到了郊外,已有人在場鋪設,豎著許多竹竿,當做位置的標準,又用綿線
    (搓成繩索,橫縛竹竿上面,就彼接此,分划地位,再把剪下的茅草,捆縛成束
    (,一束一束的植立起來,或在上面,或在下面,作為尊卑高下的次序。)
    (這個名目,可叫做綿蕞習儀。)
    (佈置已定,然後使侍臣儒生弟子等,權充文武百官,及衛士禁兵,依著草定的
    (儀注,逐條演習,應趨即趨,應立即立,應進即進,應退即退,周旋有序,動
    (作有規,好容易習了月餘,方覺演熟。)
    (當由叔孫通入朝,請高祖親出一觀,高祖便即往視,但見諸人演習的禮儀,無
    (非是尊君抑臣,上寬下嚴。)
    (兩語括盡。)
叔孫通:(便欣然語通道)我能為此,盡可照行。
    (語罷回宮,又頒詔群臣,令各赴演禮場觀禮,准於次年歲首舉行。)
    
    
104**時間: 地點:
    (未幾已秋盡冬來,例當改歲,仍沿秦制。)
    (巧值蕭何馳奏到來,報稱長樂宮告成。)
    (長樂宮就是秦朝的興樂宮,蕭何監工修築,已經告竣。)
    (高祖正好湊便,遂至長樂宮過年。)
    
    
105**時間: 地點:
    (未幾為漢朝七年元旦,各國諸侯王與大小文武百官,均詣新宮朝賀。)
    (天色微明,便有謁者官名見前。)
    (待著,見了諸侯群臣,當即依次引入,序立東西兩階。)
    (殿中早陳列儀仗,非常森嚴。)
    (衛官張旗,郎中執戟,左右分站,夾陛對楹。)
    (大行官名。)
    (肅立殿旁,計有九人,職司傳命,迎送賓客。)
    (待至高祖乘輦出來,衛官郎中,交聲傳警,糾飭百官。)
    (高祖徐徐下輦,南面升坐,方由大行傳呼出來,令諸侯王丞相列侯以下,逐班
    (進見。)
    (諸侯王丞相列侯等,趨蹌入殿,一一拜賀。)
    (高祖不過略略欠身,便算答禮,大行復傳語平身,大眾才敢起身趨退,仍歸位
    (次站立。)
    (於是分排筵宴,稱為法酒。)
    (高祖就案宴飲,餘人分席侍宴,旁立御史數人,注意監察,眾皆屈身俯首,莫
    (敢失儀,並且不敢擅飲,須按著尊卑次第,捧觴上壽,然後方得各飲數巵。)
    (酒至九巡,謁者便進請罷席,偶有因醉忘情,略略欠伸,便被御史引去,不准
    (再坐,因此盈廷肅靜,與前時宴會狀態,大不相同。)
    (及大眾謝宴散歸,高祖亦退入內廷,不由的大喜道)
不由的:我今日方知皇帝的尊貴了!
    (正是:
    (  拔劍酣歌成往事,肅班就序睹新儀。)
    (高祖既大喜過望,當然要重賞叔孫通。)
    (欲知通得何賞賜,且待下回再詳。)
    
    (功人功狗之喻,不為無見,但必譬諸將為狗馬,亦未免擬於不倫。)
    (子輿氏謂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高祖未能知比,徒以犬馬視功臣
    (,無惑乎沙中偶語,臣下不安,反側者且四起也。)
    (況封同姓而忌異姓,全出私情,尊生母而忘生父,幾虧子道,繩以修齊治平之
    (大法,有愧多矣,何足與語王者之禮樂平?叔孫通揣摩求合,欲起朝儀,徒以
    (綿蕞從事,貽譏後世;而高祖反喜出望外,歎為皇帝之貴,及今始知。)
    (誇外觀而失真意,烏足制治?此魯兩生之所以不肯從行,而名節獨高千古也。
    ()
    (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
    
    
106**時間: 地點:
    (卻說叔孫通規定朝儀,適合上意,遂由高祖特別加賞,進官奉常,官名。)
    (賜金五百斤。)
    (通入朝謝恩,且乘機進言道)
叔孫通:諸儒生及臣弟子,隨臣已久,共起朝儀,願陛下俯念微勞,各賜一官。
    (高祖因皆授官為郎。)
    (通受金趨出,見了諸生,便悉數分給,不入私囊。)
高 祖:(諸弟子俱喜悅道)叔孫先生,真是聖人,可謂確知世務了!
    (原來叔孫通前時歸漢,素聞高祖不喜儒生,特改著短衣,進見高祖,果得高祖
    (歡心,命為博士,加號稷嗣君。)
    (他有弟子百餘人,也想因師求進,屢托保薦,通卻一個不舉,反將鄉曲武夫,
    (薦用數人,甚至盜賊亦為先容。)
叔孫通:(諸弟子統皆私議道)我等從師數年,未蒙引進,卻去抬舉一班下流人物,真是
    何意?
    (叔孫通得聞此語,乃召語弟子道)
叔孫通:漢王方親冒矢石,爭取天下,試問諸生能相從戰鬥否?我所以但舉壯士,不舉汝
    等,汝等且安心待著,他日有機可乘,自當引用,難道我真忘記麼?
    (諸弟子才皆無語,耐心守候。)
    (待至朝儀訂定,並皆為官,然後感謝師恩,方知師言不謬,互相稱頌。)
    (有其師,必有其弟,都是一班熱中客。)
    (這且擱過不提。)
    
    
107**時間: 地點:
    (且說長城北面的匈奴國,前被秦將蒙恬逐走,遠徙朔方。)
    (見前文。)
    (至秦已衰滅,海內大亂,無暇顧及塞外,匈奴復逐漸南下,乘隙窺邊。)
    (他本號國王為單于王後為閼氏。)
    (音煙支。)
    
    
108**時間: 地點:
    (此時單于頭曼,亦頗勇悍,長子名叫冒頓,音墨特。)
    (悍過乃父,得為太子。)
    (後來頭曼續立閼氏,復生一男,母子均為頭曼所愛。)
    (頭曼欲廢去冒頓,改立少子,乃使冒頓出質月氏,冒頓不得不行。)
    (月氏居匈奴西偏,有戰士十餘萬人,國勢稱強。)
    (頭曼陽與修和,陰欲進攻,且好使他殺死冒頓,免留後患。)
    (因此冒頓西去,隨即率兵繼進,往擊月氏。)
    (月氏聞頭曼來攻,當然動怒,便思執殺冒頓。)
    (冒頓卻先已防著暗中偷得一馬,夤夜逃歸。)
    (頭曼見了冒頓,不禁驚訝,問明底細,卻也服他智勇,使為騎將,統率萬人,
    (與月氏戰了一仗,未分勝負,便由頭曼傳令,收兵東還。)
    (冒頓回入國中,自知乃父此行,並非欲戰勝月氏,實是陷害自己,好教月氏殺
    (斃,歸立少弟。)
    (現在自己幸得逃回,若非先發制人,仍然不能免害。)
    (乃日夕躊躇,想出一條馭眾的方法,先將群人收服,方可任所欲為。)
    (主意已定,遂造出一種骨箭,上面穿孔,使他發射有聲,號為鳴鏑,留作自用
    (。)
高 祖:(惟傳語部眾道)汝等看我鳴鏑所射,便當一齊射箭,不得有違,違者立斬!
    (部眾雖未知冒頓用意,只好一齊應令。)
    (冒頓恐他陽奉陰違,常率部眾射獵,鳴鏑一發,萬矢齊攢,稍有遲延,立斃刀
    (下。)
    (部眾統皆知畏,不敢少慢。)
    (冒頓還以為不足盡恃,竟將好馬牽出,自用鳴鏑射馬,左右亦皆競射,方見冒
    (頓喜笑顏開,遍加獎勵。)
    (嗣復看見愛妻,也用鳴鏑射去,部眾不能無疑,只因前命難違,不得不射。)
    (有幾個多心人還道是冒頓病狂,未便動手,那知被冒頓察出,竟把他一刀殺死
    (。)
    (從此部眾再不敢違,無論甚麼人物,但教鳴鏑一響,無不接連放箭。)
    (頭曼有好馬一匹,放在野外,冒頓竟用鳴鏑射去。)
    (大眾聞聲急射,箭集馬身差不多與刺蝟相似,冒頓大悅。)
    (復請頭曼出獵,自己隨著馬後,又把鳴鏑注射頭曼,部眾也即同射。)
    (可憐一位匈奴國王,無緣無故,竟死於亂箭之下!雖由頭曼自取,然胡人之不
    (知君父,可見一斑。)
    (冒頓趁勢返入內帳,見了後母少弟,一刀一個,均皆劈死。)
    (且去尋殺頭曼親臣,復剁落了好幾個頭顱,冒頓遂自立為單于。)
    (國人都怕他強悍,無復異言。)
    (惟東方有東胡國,向來挾眾稱強,聞得冒頓弒父自立,卻要前來尋釁。)
    (先遣部目到了匈奴,求千里馬。)
    (冒頓召問群臣,群臣)
群 臣:我國只有一匹千里馬,乃是先王傳下,怎得輕畀東胡?
冒 頓:(冒頓搖首道)我與東胡為鄰,不能為了一馬,有失鄰誼,何妨送給了他。
    (說著,即令左右牽出千里馬,交與來使帶去。)
    (不到數旬,又來了一個東胡使人,遞上國書,說是要將冒頓的寵姬,送與東胡
    (王為妾。)
    (冒頓看罷,傳示左右,左右統發怒道)
顧語左:東胡國王,這般無禮,連我國的閼氏,都想要求,還當了得!請大單于殺了來使
    ,再議進兵。
冒 頓:(冒頓又搖首道)他既喜歡我的閼氏,我就給與了他,也是不妨。否則,重一女
    子,失一鄰國,反要被人恥笑了!
    (全是驕兵之計,可惜戴了一頂綠頭巾。)
    (當下把愛姬召出,也交原使帶回。)
    (又過了好幾月,東胡又遣使至匈奴來索兩國交界的空地,冒頓仍然召問群臣。
    ()
    (群臣或言可與,或言不可與,偏冒頓勃然起座道)
群 臣:土地乃國家根本,怎得與人?
    (一面說,一面喝使左右,把東胡來使,及說過可與的大臣,一齊出,全體誅
    (戮。)
    (待左右獻上首級便披了戎服,一躍上馬,宣諭全國兵士,立刻啟行,往攻東胡
    (,後出即斬。)
    (匈奴國人,原是出入無常,隨地遷徙,一聞主命,立刻可出。)
    (當即浩浩蕩蕩,殺奔東胡。)
    (東胡國王得了匈奴的美人良馬,日間馳騁,夜間偎抱,非常快樂。)
    (總道冒頓畏他勢燄,不敢相侵,所以逐日淫佚,毫不設備。)
    (驀聞冒頓帶兵入境,慌得不知所措,倉猝召兵,出來迎敵。)
    (那冒頓已經深入,並且連戰連敗,無路可奔,竟被冒頓驅兵圍住,殺斃了事。
    ()
    (所有王庭番帳,搗毀淨盡,東胡人畜,統為所掠,簡直是破滅無遺了。)
    (未知匈奴閼氏是否由冒頓帶歸。)
    (冒頓飽載而歸,威燄益張。)
    (復西逐月氏,南破樓煩白羊,乘勝席捲,把蒙恬略定的散地,悉數奪還。)
    (兵鋒直達燕代兩郊。)
    (直至漢已滅楚,方議整頓邊防,特使韓王信移鎮太原,控御匈奴。)
    (韓王信引兵北徙,既已蒞鎮,又表請移都馬邑,實行防邊。)
    (高祖本因信有材勇,特地調遣,及接到信表,那有不允的道理?信遂由太原轉
    (徙馬邑,繕城掘塹。)
    (甫得竣工,匈奴兵已蜂擁前來,竟將馬邑城圍住。)
    (信登城俯視,約有一二十萬胡騎,自思彼眾我寡,如何抵敵?只好飛章入關,
    (乞請援師。)
    (無如東西相距,不下千里,就使高祖立刻發兵,也不能朝發夕至。)
    (那冒頓卻麾眾猛撲,甚是厲害。)
    (信恐城池被陷,不得已一再遣使,至冒頓營求和。)
    (和議雖未告成,風聲卻已四達,漢兵正奉遣往援,行至中途,得著韓王求和消
    (息,一時不敢遽進,忙著人報聞高祖。)
    (高祖不免起疑,亟派吏馳至馬邑,責問韓王,為何不待命令,擅向匈奴求和?
    (韓王信吃了一驚,自恐得罪被誅,索性把馬邑城獻與匈奴,願為匈奴臣屬。)
    (何無志氣乃爾!冒頓收降韓王信,令為嚮導,南逾勾注山,直攻太原。)
    (警報與雪片相似,飛入關中,高祖遂下詔親征,冒寒出師。)
    (時為七年,冬十月中。)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馬步兵共三十二萬人,陸續前進。)
    (前驅行至銅鞮,適與韓王信兵相值,一場驅殺,把信趕走,信將王喜,遲走一
    (步,做了漢將的刀頭血。)
    (信奔還馬邑,與部將曼邱臣王黃等,商議救急方法。)
    (兩人本系趙臣,謂宜訪立趙裔,籠絡人心。)
    (信已無可奈何,只得聽了兩人的計議,往尋趙氏子孫。)
    (可巧得了一個趙利,便即擁戴起來。)
    (好好的國王不願再為,反去擁戴他人,真是呆鳥。)
    (一面報達冒頓,且請出兵援應。)
    (冒頓在上谷聞報,便令左右賢王,引兵會信。)
    (左右賢王的稱號,乃是單于以下最大的官爵,彷彿與中國親王相似。)
    (兩賢王帶著鐵騎萬人,與信合兵,氣勢復盛,再向太原進攻。)
    (到了晉陽,偏又撞著漢兵,兩下交戰,復被漢兵殺敗,仍然奔回。)
    (漢兵追至離石,得了許多牲畜,方才還軍。)
    (會值天氣嚴寒,雨雪連宵,漢兵不慣耐冷,都凍得皮開肉裂,手縮足僵,甚至
    (指頭都墮落數枚,不勝困苦。)
    (高祖卻至晉陽住下,聞得前鋒屢捷,還想進兵,不過一時未敢冒險,先遣偵騎
    (四出,往探虛實,然後再進。)
    (及得偵騎返報,統說冒頓部下,多是老弱殘兵,不足深慮,如或往攻,定可得
    (勝。)
    (高祖乃親率大隊,出發晉陽。)
    (臨行時又命奉春君劉敬,再往探視,務得確音。)
    (這劉敬原姓是婁,就是前時請都關中的戍卒,高祖因他議論可彩,授官郎中,
    (賜姓劉氏,號奉春君。)
    (回應三十三回。)
    
    
109**時間: 地點:
    (此時奉了使命,當然前往。)
    (高祖麾兵繼進,沿途遇著匈奴兵馬,但教吶喊一聲,便把他嚇得亂竄,不敢爭
    (鋒,因此一路順風,越過了勾注山,直抵廣武。)
    (卻值劉敬回來復命,高祖忙問道)
高 祖:汝去探察匈奴情形,必有所見,想是不妨進擊哩。
劉 敬:臣以為不宜輕進。
高 祖:(高祖作色道)為何不宜輕進?
劉 敬:兩國相爭,理應耀武揚威,各誇兵力,乃臣往探匈奴人馬,統是老弱瘦損,毫無
    精神,若使冒頓部下,不過如此,怎能橫行北塞?臣料他從中有詐,佯示羸弱,
    暗伏精銳,引誘我軍深入,為掩擊計,願陛下慎重進行,毋墮詭謀!
    (確是有識。)
    (高祖正乘勝長驅,興致勃勃,不意敬前來攔阻,撓動軍心,一經懊惱,便即開
    (口大罵道)
高 祖:齊虜!敬本齊人。汝本靠著一張嘴,三寸舌,得了一個官職,今乃造言惑眾,阻
    我軍鋒,敢當何罪?
    (說著,即令左右拿下劉敬,械系廣武獄中,待至回來發落。)
    (粗莽已極。)
    (自率人馬再進,騎兵居先,步兵居後,仍然暢行無阻,一往直前。)
    (高祖急欲徼功,且命太僕夏侯嬰,添駕快馬,迅速趲程。)
    (騎兵還及隨行,步兵追趕不上,多半剩落。)
    (好容易到了平城,驀聽得一聲胡哨,塵頭四起,匈奴兵控騎大至,環集如蟻。
    ()
    (高祖急命眾將對敵,戰了多時,一些兒不佔便宜。)
    (匈奴單于冒頓,復率大眾殺到,兵馬越多,氣勢越盛。)
    (漢兵已跑得力乏,再加一場大戰,越覺疲勞,如何支撐得住,便紛紛的倒退下
    (來。)
    (高祖見不可支,忙向東北角上的大山,引兵退入,扼住山口,迭石為堡,並力
    (抵禦。)
    (匈奴兵進撲數次,還虧兵厚壁堅,才得保守。)
    (冒頓卻下令停攻,但將部眾分作四支,環繞四周,把山圍住。)
    (是山名為白登山,冒頓早已伏兵山谷,專待高祖到來,好教他陷入網羅。)
    (偏偏高祖中計,走入山中,冒頓乃率兵兜圍,使他進退無路,內外不通,便好
    (一網打盡,不留噍類。)
    (這正是冒頓先後安排的絕計!狡哉戎首。)
    (高祖困在山上,無法脫身,眼巴巴的望著後軍,又不見到,沒奈何鼓勵將士,
    (下山衝突,偏又被胡騎殺退。)
    (高祖還是痛罵步兵,說他逗留不前,那知匈奴兵馬,共有四十萬眾,除圍住白
    (登山外,尚有許多閒兵,分紮要路,截住漢兵援應。)
    (漢兵雖徒步馳至,眼見是胡兵遍地,如何得入?遂致高祖孤軍被圍,無法擺脫
    (。)
    (高祖逐日俯視,四面八方,都是胡騎駐著,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馬,北方盡
    (黑馬,南方盡赤馬,端的是色容並壯,威武絕倫。)
    (冒頓不讀詩書,何亦知按方定色?)
    (接連過了三五日,想不出脫圍方法,並且寒氣逼人,糧食復盡,又凍又餓,實
    (在熬受不起。)
    
    
110**時間: 地點:
    (當時張良未曾隨行,軍中謀士,要算陳平最有智計。)
    (高祖與他商議數次,他亦沒有救急良方,但勸高祖暫時忍苦,徐圖善策。)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