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當時拜別漢王,與漢王秘密定謀,便是這條計策。)
(良之決送漢王,也是為此。)
(漢王已經接洽,自然不致驚惶,一心一意的馳赴南鄭去了,既至南鄭,拜蕭何
(為丞相,此外將佐亦皆授職有差,不必細述。)
(惟張良拜別漢王,轉身東行,過一路,燒一路,已將棧道燒盡,方向陽翟進發
(,等候韓王成歸國。)
(原來項羽入關,韓王成未曾相隨,嗣經羽進駐鴻門,號令諸王,韓王成方才往
(見。)
(羽雖嫌他無功,終究是無罪可加,不得不許復舊封。)
(只有一語相囑,叫他召回張良。)
(及韓王成與良接洽,良亦知項羽加忌,不令事漢,所以有此要約,當時答復韓
(王,俟送漢王出境,然後還韓。)
(韓王不便相強,因即應諾。)
(偏偏項羽借口有資,責成違命縱良,將他留住,不令歸國,但使隨軍東行。)
(成無拳無勇,怎能拗得過項羽,沒奈何跟著羽軍,出發秦關。)
(羽把秦宮中所得金銀,及子女玉帛等類,一古腦兒載入後車,啟程東歸,到了
(彭城,復將韓王成貶爵,易王為侯。)
(過了數月,索性把他殺死了事。)
(還有燕王韓廣,不願遷往遼東,被臧荼引兵逐出,追至無終,一鼓擊死。)
(韓廣了。)
(乃使人報知項羽,羽不咎臧荼擅殺,反說荼討廣有功,令他兼王遼東。)
(就是齊王田市,本由齊將田榮擁立,田榮前不願從項氏攻秦,為羽所憎,見第
(十六回。)
(故羽徙封田市,改封田都田安,獨將田榮擱起不提。)
(全是私心用事。)
(榮秉性倔強,不服羽命,竟羈留田市,拒絕田都,待田都將到臨淄,竟發兵邀
(擊中途,把都殺敗,都逃往彭城。)
(田市聞田都敗卻,恐他向羽求救,復來攻齊,因此潛身脫走、馳詣膠東。)
(偏田榮恨他私逃,自領兵追殺田市,榮亦太覺猖狂。)
(再西向襲擊濟北,刺死田安,便自稱齊王,並有三齊。)
(是時彭越尚在巨野,彭越見前文。)
(有眾萬人,無所歸屬,田榮給與將軍印綬,使他略奪梁地,越遂為榮效力,攻
(下數城。)
(趙將陳餘,自去職閒游後,羈居南皮,仍然留意外務,常欲出山。)
(陳餘事見前文,但餘既歸隱,何必再尋煩惱。)
(他本與張耳齊名,項羽封耳為常山王,卻有人進說項羽,請封陳餘。)
(羽因餘未嘗從軍,但封他南皮附近的三縣。)
陳 餘:餘與張耳,功業相同,今耳封常山王,餘乃只得三縣地方,充個邑侯,豈非不公
!我要這三縣地何用呢?
陳 餘:(當下使黨徒張同夏說,往見田榮道)項羽專懷私意,不顧公道,所有部將,盡
封善地,獨將舊王徙封,使居僻境,如此不公,何人肯服?今大王崛起三齊,首
先拒羽,威聲遠震,東海歸心。趙地與齊相近,素為鄰國,現趙王被徙至代,也
覺不平,臣餘本趙舊將,願大王撥兵相助,往攻常山,若得將常山攻破,仍迎趙
王還國,當世為齊藩,永不背德!
(田榮聽了,立即應允,因派兵往助陳餘。)
(陳餘盡發三縣士卒,會同齊兵,星夜馳擊常山。)
(張耳未曾預防,倉猝拒敵,竟被殺敗,向西遁走。)
(陳餘遂迎趙王歇還國,遣還齊兵。)
(趙王號餘為成安君,兼封代王。)
(餘因趙王初定,不便遽離,仍然留輔趙王,但命夏說為代相,令往守代,事且
(慢表。)
62**時間: 地點:
(且說漢王劉邦,到了南鄭,休兵養士,安息了一兩月,獨將士皆思東歸,不樂
(西居。)
(漢王部下,有一韓故襄王庶孫,單名為信,此與淮陰侯韓信異人同名。)
(曾從漢王入武關,輾轉至南鄭,為漢屬將。)
(因見人心思歸,自己亦生歸志,乃入見漢王道)
漢 王:項王分封諸將,均在近地,獨使大王西居南鄭,這與遷謫何異?況軍吏士卒,皆
山東人,日夜望歸,大王何不乘鋒東向,與爭天下?若待海內已定,人心皆寧,
恐不可復用,只好老死此地了。
漢 王:我亦未嘗不憶念家鄉,但一時不能東還,如何是好!
(正議論間,忽有軍吏入報,丞相蕭何,今日出走,不知去向。)
漢 王:(漢王大驚道)我正思與他商議,奈何逃去!莫非另有他事麼?
(說著,即派人往追蕭何。)
(一連二日,未見蕭何回來,急得漢王坐立不安,如失左右兩手。)
(方擬續派得力兵弁,再去追尋,卻有一人踉蹌趨入,向王行禮,望將過去,正
(是兩日不見的蕭何。)
(卻是奇怪。)
(心中又喜又怒,便佯罵道)
忽有一:汝怎得背我逃走?
蕭 何:臣不敢逃,且去追還逃人!
(漢王問所追為誰?何又)
蕭 何:臣去追還都尉韓信!
漢 王:(漢王又罵道)我自關中出發,直至此地,沿途逃亡多人,就是近日又有人逃去
,汝並不往追,獨去追一韓信,這明明是騙我了。
蕭 何:前時逃失諸人,無關輕重,去留不妨聽便,獨韓信乃是國士,當世無雙,怎得令
他逃去?大王若願久居漢中,原是無須用信,如必欲爭天下,除信以外,無人合
用,故臣特亟去追回。
漢 王:我難道不願東歸,乃鬱鬱久居此地麼?
蕭 何:(何即接入道)大王果欲東歸,宜急用韓信,否則信必他去,不肯久留了。
漢 王:信有這般才幹麼?君既以為可用,我即用他為將,一試優劣。
蕭 何:但使為將,尚未足留信。
漢 王:我就用他為大將可好麼?
(何連說了幾個好字。)
漢 王:君為我召入韓信,我便當命為大將。
蕭 何:(何正色道)大王豈可輕召麼?本來大王用人,簡慢少禮,今欲拜大將,又似傳
呼小兒,所以韓信不願久留,乘隙逃去。
漢 王:拜大將當用何禮?
蕭 何:須先擇吉日,預為齋戒,築壇具禮,敬謹行事,方算是拜將的禮節。
漢 王:(漢王笑道)拜一大將,須要這般鄭重麼?我就依君一行,君為我按禮舉行便了
。
(看到此種問答,便是興王大度。)
(何乃退出,便去照辦。)
(究竟韓信,是何等人物?聽小子約略敘明。)
(信為三杰中人,自應補敘明白。)
(信本淮陰人氏,少年喪父,家貧失業,不農不商,要想去充小吏,也屬無善可
(推,因此遊蕩過日,往往就人寄食。)
(家中雖有老母,不獲贍養,也累得愁病纏綿,旋即逝世。)
(南昌亭長,頗與信相往來,信常去吃飯,致為亭長妻所嫉。)
(晨炊蓐食,不使信知,待信來時,好多時不見具餐。)
(信知惹人厭恨,乃掉頭逕去,從此絕跡不至。)
(便是有志。)
(獨往淮陰城下,臨水釣魚。)
(有時得魚幾尾,賣錢過活,有時魚不上鉤,莫名一錢,只好挨著饑餓,空腹過
(去。)
(會有諸老嫗瀕水漂絮,與韓信時常遇著,大家見他落魄無聊,當然不去聞問。
()
(獨有一位漂母,另具青眼,居然代為憐惜,每當午餐送至,輒分飯與信。)
(信亦饑不擇食,樂得吃了一餐,借充饑腹。)
(那知漂母慷慨得很,今日飼信,明日又飼信,接連數十日,無不如此。)
(與亭長妻相較,相去何如!信非常感激,便向漂母稱謝道)
韓 信:承老母這般厚待,信若有日得志,必報母恩。
韓 信:(道言甫畢,漂母竟含嗔相叱道)大丈夫不能謀生,乃致坐困,我特看汝七尺鬚
眉,好象一個王孫公子,所以不忍汝饑,給汝數餐,何嘗望汝報答呢!
(婦人中有此識見,好算千古一人。)
(說著,攜絮自去。)
(韓信呆望一會,很覺奇異,但心中總懷德不忘,待至日後發跡時,總要重重謝
(她,方足報德。)
(無如福星未臨,命途多舛,只好得過且過,將就度日。)
(他雖家無長物,尚有一把隨身寶劍,時時掛在腰間,一日無事,躑躅街頭,碰
(著一個屠人子,當面揶揄道)
漢 王:韓信,汝平時出來,專帶刃劍,究有何用?我想汝身體長大,膽量如何這般怯弱
呢?
(信絕口不答,市人卻在旁環視。)
漢 王:(屠人子又對眾嘲信道)信能拚死,不妨刺我,否則只好出我胯下!
(說著,便撐開兩足,立在市中。)
(韓信端詳一會,就將身子匍伏,向他胯下爬過。)
(能忍人所不能忍,方可有為。)
(市人無不竊笑,信卻不以為辱,起身自去。)
(到了項梁渡淮,為信所聞,便仗劍過從,投入麾下。)
(梁亦不以為奇,但編充行伍,給以薄秩。)
(至項梁敗死,又屬項羽,羽使為郎中。)
(信屢次獻策,偏不見用,於是棄楚歸漢,從軍至蜀。)
(漢王亦淡漠相遭,惟給他一個尋常官職,叫做連敖。)
(連敖系楚官名,大約與軍中司馬相類。)
(信仍不得志,未免牢騷,偶與同僚十三人,敘飲談心,到了酒後忘情,竟發出
(一種狂言,大有獨立自尊的志願。)
(適被旁人聞知,報告漢王,漢王疑他謀變,即命拿下十三人,並及韓信,立委
(夏侯嬰監斬。)
(嬰將眾犯驅往法場,陸續梟首,已有十三個頭顱,滾落地上。)
忽有一:(猛聽得一人狂呼道)漢王不欲得天下麼?奈何殺死壯士!
(這是命中注定,應有一番作為,故脫口而出。)
(嬰不禁詫異,便命停斬,引那人至面前,見他狀貌魁梧,便動了憐才的念頭。
()
(及驗過斬條,乃是韓信,便問他有甚麼經略?信將腹中所藏的材具,一一吐露
(出來,大為嬰所歎賞。)
且與語:(就與語)十三人皆死,唯汝獨存,看汝將來當為王佐,所以漏出刀下,我便替
汝解免罷!
(說著,遂命將信釋縛,自去返報漢王,極稱信才,不應處死,且當升官。)
(漢王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物,一聞嬰言,即宥信死罪,命為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一官,雖比連敖加升一級,但也沒甚寵異。)
(獨有丞相蕭何,留意人才,隨時物色。)
(聞得夏侯嬰器重韓信,也召與共語,果然經綸滿腹,應對如流,才知嬰言不謬
(,即面許他為大將才。)
(信既得何稱許,總道是相臣權重,定當保薦上去,不致長屈人下。)
(偏偏待了旬月,毫無影響,自思漢王終不能用,不如見機引去,另尋頭路,乃
(收拾行裝,孑身出走,並不向丞相署內報聞。)
(及有人見信自去,告知蕭何,何如失至寶,忙揀了一匹快馬,聳身躍上,加鞭
(疾馳,往追韓信。)
(差不多跑了百餘里,才得追及,將信挽住。)
(信不願再回,經何極力敦勸,且言自己尚未保薦,因此稽遲。)
(信見他詞意誠懇,方與何仍回原路。)
(既入漢都,由何稟報漢王,與漢王問答多詞,決意拜為大將。)
(語見上文。)
(因即命禮官選定吉日,築壇郊外。)
(漢王齋戒三日,才屆吉期,清晨早起,即由丞相蕭何,帶領文武百官,齊集王
(宮,專候漢王出來。)
(漢王也不便遲慢,整肅衣冠,出宮登車。)
(蕭何等統皆隨行,直抵壇下。)
(當由漢王下車登壇,徐步而上。)
(但見壇前懸著大旗,迎風飄揚,壇下四圍,環列戎行,靜寂無嘩,容止不素,
(天公都也做美,一輪紅日,光照全壇,尤覺得旌旄變色,甲杖生威,頓令漢王
(心中,倍加欣慰。)
(這是興漢基礎,應該補敘數語。)
(丞相何也即隨登,捧上符印斧鉞,交與漢王。)
(一班金盔鐵甲的將官,都翹首佇望,不知這顆斗大的金印,應該屬諸何人?就
(中如樊噲周勃灌嬰諸將,身經百戰,積功最多,更眼巴巴的瞧著,想總要輪到
(己身。)
(忽由丞相何代宣王命,請大將登壇行禮,當有一人應聲趨出,從容步上。)
(大眾眼光,無不注視,裝束卻甚端嚴,面貌似曾相識,仔細看來,乃是治粟都
(尉韓信,不由的出人意外,全軍皆驚!小子有詩詠道:
( 胯下王孫久見輕,誰知一躍竟成名)
(古來將相本無種,庸眾何為色不平!)
(欲知韓信登壇情形,容至下回再表。)
(本回敘述,可作為三杰合傳,張良之燒絕棧道,一奇也,蕭何之私追逃人,二
(奇也,韓信之驟拜大將,三奇也。)
(有此三奇,而漢王能一一從之,尤為奇中之奇。)
(乃知國家不患無智士,但患無明君,漢王雖倨慢少禮,動輒罵人,然如張良之
(燒棧道而不以為怪,蕭何之追逃人而不以為嫌,韓信之拜大將而不以為疑,是
(實有過人度量,固非齊趙諸王,所得與同日語者。)
(有漢王而後有三杰,此良臣之所以必擇主而事也。)
(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
63**時間: 地點:
(卻說韓信上登將壇,向北立著,便有樂工奏起軍樂,鳴鐃擊鼓,響遏行雲。)
(既而弦管悠揚,變成細曲,當由贊禮官朗聲宣儀,第一次授印,第二次授符,
(第三次授斧鉞,俱由漢王親自交代,韓信一一拜受。)
漢 王:(漢王復面諭道)閫外軍事,均歸將軍節制,將軍當善體我意,與士卒同甘苦,
無胥戕,無胥虐,除暴安良,匡扶王業。如有藐視將軍,違令不從,盡可軍法從
事,先斬後聞!
(說到末句,喉嚨格外提響,故意使大眾聞知。)
(大眾聽了,果皆失色。)
韓 信:(韓信拜謝道)臣敢不竭盡努力,仰報大王知遇隆恩。
(漢王大喜,因命信旁坐,自己亦即坐下,開口)
開 口:丞相屢言將軍大材,將軍究有何策,指教寡人?
韓 信:大王今欲東向爭衡,豈非與項王為敵麼?
(漢王說了一個是字。)
韓 信:大王自料勇悍仁強,能與項王相比否?
漢 王:(漢王沈吟道)寡人恐不如項王。
韓 信:臣亦謂大王不如項王,但臣嘗投項王麾下,素知項王行為。項王喑嗚叱咤,千人
皆驚,獨不能任用良將,這乃所謂匹夫之勇,不足與語大謀。有時項王亦頗仁厚
,待人敬愛,言語溫和,遇人疾病,往往涕泣分食,至見人有功,應該加封,他
卻把玩封印,未肯遽授,這乃所謂婦人之仁,不足與成大事。此兩節,實不如漢
王。今日項王雖稱霸天下,役使諸侯,乃不都關中,往都彭城,明明是自失地利
;況違背義帝原約,任性妄行,甚且放逐義帝,專把私人愛將,分封善地,諸侯
亦皆效尤,各將舊王驅逐,據國稱雄,試想山東諸國,倏起倏僕,爭奪不休,如
何致治?且項王稱兵以來,所過地方,無不殘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不過眼
前威勢,總要算項王最強,所以被他劫制,不敢俱叛,將來各國勢力,逐漸養足
,何人肯再服項王?可見項王雖強,容易致弱。今大王誠能遵道而行,與彼相反
,專任天下謀臣勇將,何敵不摧?所得天下城邑,悉封功臣,何人不服?率領東
歸將士,仗義東征,何地不克?三秦諸王,雖似扼我要塞,犄角設防;但彼皆秦
朝舊將,帶領秦士卒數年,部下死亡,不可勝計,到了智盡能索,復脅眾歸降項
王,項王又起了殺心,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只剩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生還秦
關。秦父老怨此三人,痛入骨髓,恨不得將三人食肉寢皮,今項王反立此三人為
王,秦民當然不服,怎肯誠心歸附?惟大王首入武關,秋毫無犯,除秦苛法,與
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欲大王王秦,且義帝原約,無人不知,大王被迫西行,
不但大王怨恨項王,就是秦民亦無不懷憤!大王若東入三秦,傳檄可定,三秦既
下,便好進圖天下了!
(看似平常計議,但已如兵法所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漢王喜甚,即慰諭道)
漢 王:寡人悔不早用將軍!今得親承指導,如開茅塞。此後全仗將軍調度,指日東征!
韓 信:(信復答道)將非練不勇,兵非練不精,項王雖有敗象,終究是百戰經營,未可
輕視,現須部署諸將,校閱士卒,約過旬月,方可啟行。
(漢王稱善,乃與信下壇回朝。)
(越日即由信升帳閱兵,定出軍律數條,號令帳外。)
(大小將士,因他兵權在手,只好勉遵約束。)
(信遂親自督操,口講指畫,如何排列陣勢,如何整齊步伐,如何奇正相生,如
(何首尾相應,如何可合可分,如何可常可變,種種法制,都是樊噲周勃灌嬰等
(人,未曾詳曉,既得韓信訓示,才知信確有抱負,不等尋常,於是相率敬畏,
(各聽信命。)
(操演部曲,甫經數日,已是軍容不振,壁壘一新。)
(乃擇定漢王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
(特標年月,點清眉目。)
(是時棧道已經燒絕,不便行軍。)
(漢王卻早由張良定計,叫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當下召入韓信,問明出路,信所言適與張良相合。)
漢 王:(漢王鼓掌道)英雄所見,畢竟略同。
(遂派了兵士數百人,佯去修築棧道,自與韓信率領三軍,悄悄的出發南鄭。)
(但使丞相蕭何居守,徵稅收糧,接濟軍餉。)
(時當仲秋,天高氣爽,將士等各願東歸,日夜趲程,由故道直達陳倉。)
(雍王章邯,本奉項王密囑,堵住漢中,作為第一重門戶,平時亦派兵巡察,但
(恐漢王出來。)
(不過他算差一著,總道漢王東出,必須經過棧道,棧道未曾修築,縱有千家萬
(馬,也難通行,所以章邯安心坐待,一些兒不加防備。)
(旋經探卒走報,漢兵已有數百人,修理棧道,章邯微笑道)
漢 王:棧道甚長,燒燬時原是容易,修築時卻是萬難,區區數百人,怎能濟事?漢王既
欲東來,當時何必燒絕棧道,呆笨如此,真正可笑極了!他並不獃,你卻獃甚!
既而又有人傳入邯耳,謂漢已拜韓信為大將。邯尚不知韓信為何人,復派幹員探
明履歷,及返報後,聞說韓信屈身胯下,毫無志節。
韓 信:(遂又大笑道)胯下庸夫,也配做大將麼?漢王如此糊塗,怪不得他行為乖謬,
前燒棧道,已是失策,今修棧道,又只派了數百人,看他至何年何月,方將棧道
修竣哩!
(嗣是愈加輕視,毫不為意。)
(到了八月中旬,忽有急報傳到,乃是漢兵已抵陳倉。)
(章邯尚疑是說謊,顧語左右)
顧語左:棧道並未修好,漢兵從何處出來,難道真能插翅高飛麼?
(話雖如此,但也不得不再派幹員,探聽明白。)
64**時間: 地點:
(未幾果有陳倉逃兵,走至廢邱,報稱漢王親率大軍,據住陳倉,殺死戍將,不
(日就要進攻了。)
(章邯才覺有些著忙,自思漢兵未經棧道,如何通路,莫非另有小徑,可出陳倉
(!今不如親領兵隊,前往邀擊為是。)
(乃引兵數萬,逕赴陳倉,邀截漢軍。)
(一路行去,但見逃兵,不見難民。)
(原來漢兵經過的地方,絲毫不准侵掠,所以民皆安堵,不致流離。)
(章邯將逃兵收集,急急的趕到陳倉,正值漢兵整隊東來。)
(兩下相遇,便即交戰,漢兵是積憤已深,奮身不顧,一經對壘,好似猛虎離山
(,無論甚麼刀兵水火,統是不怕,只管向前殺去。)
(章邯部下的兵士,本是懷恨未銷,勉強隸屬,怎肯為邯拚著死力,自傷生命?
(所以戰不多時,已經四潰。)
(章邯只得回走,奔往好畤,漢兵從後追殺,不肯罷休。)
(究竟章邯是個慣戰人員,也不願為了一敗,甘心歇手。)
(且看部兵喪失一半,還有一半隨著,不若回頭再戰,出敵不意,返戈奮鬥,或
(能轉敗為勝,亦未可知,因此號令軍中,再與漢兵賭個死活。)
(那知韓信早已防著,囑令前驅小心追趕,免為所乘,自己居中調度,隨時策應
(,待至章邯還軍拚命,漢兵前隊,毫不慌亂,仍然照前廝殺,無懈可擊,邯見
(漢兵整肅如故,自知所謀不遂,添了一種懊惱,沒奈何支撐一陣,偏漢中軍又
(調出左右兩翼,策應前驅,前鋒就是樊噲,左翼主將,就是灌嬰,右翼主將,
(就是周勃。)
(這三人系著名大將,夾攻一個章邯,叫邯如何抵敵!徒然斷送了許多士卒,去
(做一班冤死鬼。)
(邯卻乘間溜脫,使長子平一說平為邯弟。)
(入守好畤,自引敗卒遁還廢邱。)
(漢軍兩獲勝仗,即進攻好畤,章平已知漢兵利害,怎敢出頭?只有召集兵民,
(乘城拒守。)
(漢將樊噲等率兵圍城,竭力攻撲,約閱兩日,見城上守兵稍懈,噲即令兵士架
(起雲梯,督令登城。)
(城上尚有矢石,陸續放擲,兵士未敢遽上,惱動樊噲性子,左擁盾,右執刀,
(首先登梯。)
(此公慣用兩般兵器。)
(梯級尚未畢登,那城上已是大嘩,亂放硬箭,亂擲巨石,噲竟用盾格開,覷著
(城上空隙,一躍而上,用刀亂掠,剁落頭顱好幾個。)
(守兵措手不迭,再經漢兵蜂擁登城,殺散守兵,立即下城開門,放入餘軍。)
(章平忙從後門逃出,落荒竄去。)
(縣令縣丞,不及出奔,盡被殺死。)
(城中百姓,無一反抗,情願降漢。)
(漢兵不殺一民,當即平定。)
(韓信也即入城,敘噲首功,報知漢王。)
(漢王已封噲為臨武侯,至此復加授郎中騎將。)
(噲與周勃灌嬰等,分徇下郿槐裡柳中諸地,俱皆略定。)
(乘勢攻入咸陽,擊走守將趙賁。)
(惟廢邱為章邯所守,往攻不下。)
(韓信得報,親至廢邱城外,周覽地勢,已得破城方法,遂召樊噲等授以密計,
(囑他分頭往辦。)
(章邯因漢兵攻城,日夜防守,很是留意。)
(長子章平,已從好畤逃至廢邱,與乃父相助為理,竭力抵禦,所以漢兵雖盛,
(急切未能攻入。)
65**時間: 地點:
(一日到了夜間,忽聞城中兵民,大噪起來。)
(章邯父子,慌忙巡視,但見平地上面,水深數尺,卻不知從何處湧來。)
66**時間: 地點:
(未幾水勢更漲,彷彿似萬馬奔騰,不可控遏。)
67**時間: 地點:
(轉眼間竟漲至丈許,漂沒民庐,外面偏喊聲大震,駭人聽聞。)
(章邯料不能守,急同長子平帶領家小,及所有將士,從北門水淺處衝出,奔往
(桃林。)
(最奇的是章邯一走,城中水勢,便即退下。)
(看官道是何因?原來廢邱城兩面環水,自西北流向東南,韓信令樊噲等,壅住
(下流,使水不得順下,水無可歸,當然泛濫,湧入城中。)
(況當秋季水漲,奔流湍急,單靠一座城牆,如何阻得住急流。)
(章邯名為大將,徒知浪戰,不知預防,正中了韓信的秘計。)
(敘得明白。)
(樊噲等既逐章邯,便將下流宣泄,水自瀉去,城中就點滴不留。)
(漢兵陸續入城,安民已畢,復去追擊章邯,章邯父子,無路可奔,再戰再敗,
(章平被擒,章邯自刎而亡。)
(始終難免一死,不若前時死於漳南,免為貳臣。)
(雍地盡為漢有,乃移兵轉攻翟塞二王。)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本來是章邯手下的屬將,勇武遠不及章邯。)
(邯敗走後,曾遣人向二王求救,二王恐漢兵入境,不敢發兵救雍。)
(及聞章邯敗死,更嚇得膽戰心驚。)
(再加民心不服,一聞漢兵殺到,多去降漢。)
(董翳先知不敵,向漢請降,司馬欣越加孤立,也只有低首下心,降漢了事。)
(三秦地方,不到一月,都歸漢王,項霸王第一著計策,是完全失敗了。)
(趙相張耳,西行入關,正值漢兵平定三秦,也即投順漢王。)
(漢王兵力,因此益強。)
(項王前聞齊趙皆叛,已是忿恨,此次又聞關中失去,三秦都為漢屬,不由的大
(肆咆哮,急欲西向擊漢。)
(一面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牽制漢兵,一面使蕭公角率兵數千,往攻彭越。)
(蕭公當是官號,角為蕭公名。)
(越擊敗蕭角,項羽更為動怒,自思彭越小丑,何能為力,無非仗著田榮聲勢,
(有此猖狂,欲除彭越,不得不先除田榮。)
(於是既欲攻漢,又欲攻齊。)
(可巧來了一封書函,接過一閱,乃是張良署名。)
(他本深忌張良,偏這番看了良書,竟要依他行事,是又墮入張良計中了。)
(張良書中,略言漢王失職,但得收復三秦,如約即止,不再東進。)
(惟有齊梁蠢動,連同趙國,要想滅楚等語,這明明是良為漢計,使項王北向擊
(齊,不急攻漢,好教漢王乘隙東來。)
(那項王有勇無謀,竟被張良一激便動,先去攻齊。)
(良復歸入漢,為漢王畫策東行。)
(漢王使韓庶子信領兵圖韓,許俟韓地平定後,封為韓王,信即受命去訖。)
(張良又欲從信東去,因由漢王挽留,乃居住幕下,受封為成信侯。)
(漢王復遣酈商等往取上郡北地,俱皆得手,再使將軍薛歐王吸,引兵前往南陽
(,會同王陵徒眾,東入豐沛,迎取眷屬入關。)
(陵亦沛人,素與漢王相識,頗有膽略,漢王因陵年較長,事以兄禮。)
(及起兵西進,路過南陽,適值陵亦集黨數千人,在南陽獨立一幟,漢王因遣人
(招陵,陵尚不甘居漢王下,托詞不往。)
(至此次薛王二將,復來邀同王陵,陵聞漢王已得三秦,聲威遠著,乃決擬歸漢
(。)
(且有老母在沛,正好乘此迎接,脫離危機,於是合兵東行。)
(到了陽夏,卻被楚兵攔住,不得前進,只好暫時停駐,派人報告漢王,時已為
(漢王二年了。)
(漢王得薛王二將報告,本思即日東略,只因項王兵威未挫,正是一個勁敵,不
(便輕率發兵,所以大加簡閱,廣為號召,待籌足三五十萬兵馬,方好啟行。)
(那項王卻已親率大眾,向齊進攻,臨行時候,徵召九江王英布,一同會師。)
(英布獨稱病不赴,但遣偏將往會。)
(項王也不加詰責,另有一道密囑,寄與英布,叫他即日照行,不得再違。)
(布接著密令,明知事關重大,易受惡名,惟不好屢次違拗,開罪項王,沒奈何
(叫過心腹,示以項王密書,令他前去照辦。)
(心腹將士,奉令承教,便去改扮裝束,乘了快船,急向長江上流,星夜馳去。
()
(約莫趕了數百里,望見前面有大小船隻,鼓棹西行,料知辦事目的,已在眼前
(,當即搶前速駛,追行數里,已得與前船相並,可巧天日已暮,夜色朦朧,一
(班改裝的九江兵,竟跳上前船倉中,拔出利刃,順手剁去,前船也有軍人,一
(時不及對敵,只好伸著頭顱,由他屠戮。)
(還有一位身穿龍袍的主子,無從奔避,也落得一命嗚呼,死得不明不白。)
(究竟此人為誰?就是前號懷王,後號義帝的楚王孫心。)
(畫龍點睛。)
(自從項王回都彭城,遷徙義帝,義帝不能不行。)
(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未肯速徙,義帝也須整頓行李,慢慢兒的啟程。)
(至項王將到彭城,不願再見義帝,屢使人催促西行。)
(義帝不得已出都就道,所有從吏,陸續逃去,就是舟夫水手,也瞧不起義帝,
(沿途延挨,今日駛了五十里,明日駛了三十里,因此出都多日,尚不能到郴地
(,終被九江兵追及,假扮強盜,弒死義帝。)
(舟中人夫,不做刀頭面,就做江中鬼。)
(九江兵既經得手,樂得將舟中財物,搬取一空,飽載而回。)
(途次又遇著好幾艘來船,彼此問訊,乃是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
(兩處遣派的兵士,也是受了項王密命,來弒義帝,及見九江兵已佔先著,不煩
(再進,遂各分路回去。)
(九江兵還報英布,布自然轉達項王。)
(項王方自喜得計,誰知被人做了話柄,反好聲罪致討了!小子有詩歎道:
( 敢將故主弒江中,如此兇殘怎望終?)
(沒道陰謀人未覺,須知翹首有蒼穹。)
(欲知何人聲討項羽,容待下回說明。)
(不識地理者,不足以為將;章邯為將有年,乃於棧道以外,未知漢中之可出陳
(倉,是實顢頇糊塗,毫無將略,無惑乎其敗死也。)
(漢王還定三秦,為項羽計,正宜大舉攻漢,杜其侵軼,乃因張良一書,不攻漢
(而攻齊,尤為誤事。)
(良書所言,不足以欺他人,而項羽乃墮其計中,全是有勇無謀之弊。)
(且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弒義帝於江中,夫亂臣賊子,人人得誅,自羽弒義帝,
(為天下所不容,而漢乃得起而乘之,故羽之失道,莫甚於弒義帝,而羽之失計
(,亦莫過於弒義帝。)
(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謀)
68**時間: 地點:
(卻說漢王整繕兵馬,志在東略,且聞項羽攻齊,相持未決,正好乘間出師,遂
(與大將韓信等,出關至陝郡。)
(關外父老,相率歡迎,漢王傳令慰撫,眾皆喜悅,額手稱慶。)
(河南王申陽,望風輸款,由漢王復書許降,惟改置河南郡,仍令申陽鎮守。)
(會接韓地捷音,乃是韓庶子信擊敗鄭昌,昌窮蹙乞降,韓地大定,漢王乃實授
(信為韓王。)
(鄭昌當然失位,不過做了一個韓王的屬員,苟全性命罷了。)
(項羽第二著拒漢計謀,又復失敗。)
(是時已值隆冬,雨雪紛飛,途中多阻。)
(漢尚沿秦正朔,故雖已改年,尚在隆冬。)
(漢王因未便遠征,重還關中,暫都櫟陽。)
(開放秦時苑囿,令民耕作,改秦社稷為漢社稷,赦罪人,減賦稅,凡民年五十
(以上,具有善行,得選為三老,每鄉一人;復就鄉三老中,採擇一人,令為縣
(三老,輔助縣令丞尉,興教施仁,關中大安。)
(待至春回寒盡,漢王乃復引兵東出,從臨晉關渡過黃河,直抵河內。)
(河內為殷王司馬卬居守,聞知漢兵入境,不得不發兵迎敵。)
(一場交戰,哪裡敵得過漢軍,徒折傷了好幾千人,敗回朝歌。)
(漢將樊噲等進逼城下,麾眾圍攻,司馬卬自然督守,不敢少懈。)
(一面遣人馳報項王,乞求援兵。)
(項王方攻入齊地,所向無敵,進迫城陽,齊王田榮,未嫻兵略,徒靠那一股悍
(氣,橫行青齊,但欲與項羽賭決雌雄。)
(究竟強弱不同,主客懸絕,所以田榮屢戰屢敗,連城陽都不能守,只帶了殘卒
(數百,走入平原。)
(平原百姓,未嘗實受榮惠,榮反叫他輸糧納芻,不准遲延,頓時惱動眾意,糾
(合至萬餘人,圍住田榮,榮手下只敵百殘兵,如何抵擋,眼見得眾怒難犯,坐
(被那平原百姓,擊斃了事。)
(軍閥家其鑒諸。)
(項王乘勢直入,縱兵焚殺,毀城郭,壞庐舍,坑死降兵,拘系老弱婦女,一些
(兒沒有仁恩。)
(惟復立田假為齊王,總算不絕齊後。)
(田假為榮所逐,亡入楚軍,事見前文。)
(齊人不願奉假,情願擁戴田榮弟田橫,橫得收集餘燼,得眾數萬,逐走田假,
(再據城陽。)
(假又走入楚營,項王說他庸弱無才,不能自立,索性賞他一刀,結果性命,自
(領兵猛撲城陽,總道田橫新立,容易鏟滅,誰知田橫卻得人心,合力拒守,齊
(人又皆憚羽凶威,自知難免一死,不如拚出性命,堅持到底,因此楚兵雖盛,
(終不能攻破城陽,項王又未肯捨去,總想把城陽蕩平,方足泄恨。)
(接連數旬,仍然相持不下。)
(及河內求救,不過分撥將士若干名,作為援應,且令使人先歸,虛張聲勢,但
(言楚軍將移動全隊,來援朝歌。)
(只是誤事。)
(司馬卬得了複音,越覺抖擻精神,乘城拒敵,忽見漢兵逐漸撤圍,一日一夜,
(竟皆撤盡,不留一人。)
(他想漢兵無故退去,定由項王親自到來所以致此,此時正好追擊一陣,乾些功
(勞。)
(遂不待躊躇,立率城中將士,開門追趕。)
(約跑了五六十里,未見動靜,天色卻已薄暮,四面又盡是山林,司馬卬也防有
(埋伏,吩咐收兵。)
(道言未絕,林中一聲炮響,閃出兩員漢將,各帶精兵,來攻司馬卬。)
(司馬卬不敢戀戰,往後便退,部眾慌亂,多半棄甲拋戈,隨卬奔回。)
(卬策馬先奔,只恐漢兵趕來,恨不得一步入城,好容易到了城下,突遇一猛將
(據住吊橋,大聲喝道)
項 王:司馬卬往哪裡走?快快下馬受縛,免得一死!
(卬魂飛天外,欲想竄避,又慮後面追兵到來,越覺難敵。)
(沒奈何硬著頭皮,挺槍與戰,才經三合,已被猛將用刀格槍,輕舒左臂,把卬
(擒住,及卬眾奔還,卬已早作俘囚。)
(又經猛將厲聲呼降,還有何人再敢交鋒,落得匍匐橋邊,乞降求生。)
(究竟這猛將是誰?就是漢先鋒樊噲,還有埋伏林中的兩將,就是周勃灌嬰,這
(三將分頭伏著,都是韓信所授的密計。)
(他料司馬卬敗還城中,必向項王外求援,倘或援兵驟至,裡應外合,反不勝防
(,因特用了誘敵的方法,佯為撤圍,使樊噲退伏城隅,周勃灌嬰退伏林間,專
(誘司馬卬來追,便好前後截殺,把他擒捉,果然司馬卬貪功中計,被樊噲活捉
(到手,獻至漢王面前。)
(漢王令即解縛,慰諭數語,卬拜伏地上,自稱願降,當由漢王帶領將士,偕卬
(入城,城中兵民,見卬已歸順漢王,自然全體投誠。)
(漢兵復出略修武,適有一美貌丈夫,前來投謁,當由軍吏問過姓名,便是楚都
(尉陳平,名見前文。)
(自稱陽武縣人,與漢王部將魏無知,素來相識。)
(至說明履歷,即有人入報魏無知,無知便出營迎入。)
(班荊道故,相得益歡,且為陳平設宴接風,私下)
私 下:聞足下已事項王,為何今日到此?
陳 平:險些兒不能見君,還虧平具有小智,方得脫險前來。
(無知驚問原因,陳平)
陳 平:平自往事項王,受官都尉,雖未得項王寵信,卻還不見薄待。前因殷王司馬卬,
謀叛項王,項王遣平往討,平不欲勞兵,只與殷王說明利害,殷王總算謝罪了事
。平還報項王,項王卻賜平金二十鎰。近日漢王攻殷,由項王撥兵救應,行至中
途,聞殷王已經降漢,因即折回。項王見救兵還營,問明情形,登時大怒,便欲
將平加罪。平只好封還金印,脫身西走,是以到此。
(陳平棄楚投漢,借他口中敘出,且將司馬卬前時叛楚,及楚兵救司馬卬中道折
(還等情,一並敘過,省卻許多轉折。)
無 知:漢王豁達大度,知人善任,遠近豪傑,相率歸心。今足下棄暗投明,無知當即為
薦舉,俾展大才!
陳 平:故人高誼,很是可感,但平尚有一種危險的情事,容待說明。平逃出楚營,還幸
無人知覺,得離大難。乃到了黃河,僱舟西渡,舟子卻有四五人,統是粗蠻大漢
,平急不暇擇,只好下船坐著,催他速駛。偏舟子一面搖船,一面只管向我注目
,還道我懷珍寶,要想謀財害命。我身旁只有一劍,並且不習武事,怎能敵得過
數人?君想這般情景,豈不是危險萬分麼?
無 知:這卻如何脫難?
陳 平:我想舟子動疑,無非利我財物,我索性脫下衣服,赤著身體,幫他搖船。他看我
空無所有,也就罷休,一到對岸,我仍將衣服穿好,付與船錢,跳上河岸,一口
氣跑到此間,還算是天大的造化哩。
(又借平口中自述,以見平之急智。)
無 知:如足下的聰明,真是一時無兩了。
(說著,復與平暢飲多時,待至日暮更深,即留平住宿營中。)
(翌日早起,無知便往見漢王,面薦陳平。)
(漢王遂召平入見。)
(平從容進謁,行過了禮,未蒙漢王問及,只好站立一旁。)
(時當午餐,漢王即顧令左右,引平至側廂就食。)
(同席共有七人,俱是因事進見,留賜午膳,及彼此食畢,平又欲入白漢王,使
(中涓石奮代請,適漢王飲酒微醺,不願見平,只令他往就館中。)
(石奮出語陳平,平答)
陳 平:臣為要事前來,今日便當詳告,不能再延。
(奮因再報漢王,漢王乃復召入,問有何謀,平進)
陳 平:大王誠欲討楚,何不乘項王伐齊時,迅速東行,搗破巢穴,若得入彭城,截彼歸
路,那時楚軍心亂,容易潰散,項王雖勇,也無能為了。
(漢王大喜,復問及進軍方略。)
(平具陳路徑,瞭如指掌,說得漢王眉飛色舞,欣慰異常,便問平在楚時,受何
(官職?平答言曾為都尉。)
漢 王:我亦任汝為都尉,何如?
(平當然拜謝。)
漢 王:且慢!我還要使汝參乘,兼掌護軍。
(平亦即受命,再拜而出。)
(帳下諸將,見陳平驟得貴官,不禁大嘩,你一言,我一語,無非說是陳平初至
(,心跡未明,如何得引為親近,不辨賢奸!這種私議,傳入漢王耳中,漢王不
(以為意,且待平加厚。)
(這便是漢王過人處。)
(一面整頓兵馬,指日東行。)
(平代為部署,急切籌備,限令甚嚴。)
(眾將故意試平,向平行賄,乞稍展限,平亦未嘗峻拒,每得賄金,往往直受不
(辭。)
(於是眾將得隙攻平,並推周勃灌嬰出頭,進白漢王)
漢 王:陳平雖美如冠玉,恐徒有外貌,未具真才。臣等聞他家居時,逆倫盜嫂,今掌護
軍,又多受諸將賄金,如此淫黷,實為不法亂臣,請大王熟察,毋為所惑!
(漢王聽了此言,也不免疑心起來,遂召入魏無知,當面詰責道)
漢 王:汝薦陳平可用,今聞他盜嫂受金,行止不端,豈不是薦舉非人麼?
無 知:臣舉陳平,但重平才,大王乃責及行誼,實非今日要務,今日楚漢相距,全仗奇
謀,不尚細行,就使信若尾生,古信士,與女子期於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
,抱橋柱而死,語見《莊子》。賢如孝己,殷高宗子事親至孝,高宗惑於後妻之
言,放之而死。有何效用?大王但當察平計劃,曾否可彩,不必詳究盜嫂受金等
事。倘平實無智能,臣甘坐罪!
(無知所言,亦未免落偏。)
(漢王聽著,尚是半信半疑,待無知退後,又召平入責問。)
漢 王:(平直答道)臣本為楚吏,項王不能用臣,故棄楚歸漢,沿途受盡艱難,只剩得
孑然一身,來歸大王,若不受金,即無自取資,如何展策!大王今日,如以為臣
言可用,不妨聽臣行事,否則原金具在,盡當輸官,請恩賜骸骨便了!
(必受金,方可行事,平之言毋乃太過。)
(漢王乃改容謝平,更加厚賜。)
(嗣且遷任護軍中尉,監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惟受金一事,平既自認不諱,毋庸擬議,獨盜嫂事關係曖昧,平不自辯,無知
(亦未嘗代為洗刷,迄今猶傳為疑案。)
(其實事屬子虛,應該剖白,免致誤傳。)
(平少喪父母,惟與兄伯同居,兄已娶妻,務農為業,獨平喜讀書,手不釋卷。
()
(兄見他誠心好學,遣使從師,情願獨身耕稼,勉力持家,但兄妻是女流見識,
(很滋不悅。)
69**時間: 地點:
(一日陳平在家,有裡人看他面色豐腴,便戲語道)
陳 平:君家素來貧乏,君食何物,乃這般豐肥?
陳 平:(平尚未及答,忽伊嫂遽出來對答道)我叔有何美食,無非吃些糠粞罷了,有叔
如此,不如無有!
(此婦亦與漢王嫂相類,但庸婦局量,往往如此,能有幾個漂母慧眼識人?這數
(語明寓譏嘲,急得陳平面紅耳赤,幾乎無地自容。)
(可巧乃兄進來,亦有所聞,怒責彼婦,說他離間兄弟,立刻休回母家。)
(平慌忙解勸,乃兄決計不從,竟將彼婦攆逐。)
(好一位賢兄。)
(照此看來,嫂叔絕對不和,何有私通情事?況且陳平後來,又得了一個美妻,
(乃是同裡富翁張負的孫女。)
(平不事生產,年逾弱冠,尚未娶妻,富家不肯與平聯姻,貧家亦為平所不願。
()
(適張負孫女,五次許字,五次喪夫,遂致無人過問。)
(獨平見張宅多財,張女又貌美如花,暗暗豔羨,只苦無人替他作伐。)
(事有湊巧,裡人舉辦大喪,浼平襄理,平先往後歸,格外出力。)
(張負亦在喪家弔唁,見平丰儀出眾,辦事精勤,不由的大加賞識,記在胸中。
()
(嗣復往視平家,雖是陋巷貧居,門外卻有貴人車轍,當下趨回家中,召子仲與
(語道)
不由的:我欲將孫女嫁與陳平。
陳 平:(仲愕然道)陳平系一介貧儒,邑人統笑他寒酸,不願聯姻,奈何我家獨遣女往
嫁呢?
不由的:(張負拈髯笑道)世上豈有美秀如陳平,尚至長久貧賤麼!
(也是別具青眼。)
(仲尚是不欲,入問伊女,伊女卻無違言。)
(想是平日亦見過陳平,兩心相悅之故。)
(再經張負遣媒定約,上下相迫,任他張仲如何不樂,也只好籌辦妝奩,嫁女出
(門。)
(張負又陰出財帛,給與陳平,使得諏吉成禮。)
(平大喜過望,指日完娶。)
(親迎這一日,張負且叮囑孫女,叫她謹守婦道,勿得倚富壓貧。)
(孫女唯唯登輿,到了平家,青庐交拜,綠酒諧歡,可意郎君,得了如花美眷,
(真個是情投意合,我我卿卿,一夜夫妻百夜恩,無論甚麼外緣,總奪不去兩人
(恩愛,就使乃兄再娶後妻,亦不過鄉村俗女,怎及得張女纖穠,是可知盜嫂情
(事,定屬虛誣。)
(自從平娶得張女,用度既充,交遊益廣,就是裡人亦另眼相待。)
(會遇裡中社祭,公推平為社宰,分肉甚均,父老交口稱贊道)
陳 平:好一個陳孺子,不愧社宰。
不由的:(平聞言歎息道)使我得宰天下,也當如分肉一般,秉公辦事呢!
(志趣不凡,平佐漢王定天下,後為丞相,故補敘獨詳。)
(既而陳勝起兵,使部將周市徇魏,立魏咎為魏王,見前文。)
(平就近往謁,得為太僕。)
70**時間: 地點:
(未幾有人構平,平乃走投項羽,從羽入關,受官都尉。)
(至此復西歸漢王,言聽計從,指揮如意,遂得與漢家三杰,並傳不朽了。)
(這且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