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再說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焚惑與心皆星名。)
    (有流星墜於東郡,化成一石,石上留有字跡,好象有人雕鎸。)
    (仔細認明,乃是始皇帝死而地分,共得七字,這事雖屬希奇,究竟無關緊要,
    (似不必報達朝廷。)
    (無如始皇嘗下命令,凡世間無論何事,俱由地方官奏聞,不准隱匿。)
    (東郡郡守,既得將怪石驗明,不敢不報。)
始 皇:(始皇大怒道)甚麼怪石!大約是莠民咒我,刻石成詞,非派員查明,不能懲奸
    !
    (說著,即遣御史速往東郡,嚴行究治。)
    (御史奉詔,立即出發,馳往東郡,傳問石旁人民,統說是天空下墜,無人刻字
    (。)
    (御史但務嚴酷,拷訊多日,不得實供,因即使人馳報。)
    (誰知始皇還要刻毒,即日傳詔,飭將石旁居民,全體誅戮,並將怪石毀去。)
    (御史遵詔施行,又晦氣了許多百姓,身首兩分,石頭也遭劫火,變成泥沙,事
    (畢復命。)
    (始皇單怕一個死字,雖將石頭滅跡,心中尚覺不快。)
    (乃使博士各詠仙真人詩,共若干首,無非是長生不死等語,當下付與樂人,叫
    (他譜入管弦,作為歌曲。)
    (每出遊幸,即令樂工歌彈,消遣愁懷。)
    (也是無聊之極思。)
    (到了秋日,有使臣從關東來,經過華陰,出平舒道,忽有一人持璧相授,且與
    (語)
且與語:可替我贈滈池君,今年祖龍當死。
    (使臣愕然不解,再欲詳問,那人倏然不見,驚得使臣莫名其妙。)
    (顧視手中,璧仍攜著,未嘗失去。)
    (料知事必有因,只好入都報聞。)
    (始皇把璧取視,璧上也沒有甚麼怪異,一面摩挲,一面思量,好多時才啟口道
    ()
始 皇:汝在華陰相遇,定是華山腳下的山鬼,山鬼有何智識。就使稍有知覺,也不過曉
    得眼前情事,至多不出一年,何足憑信!
    (使臣不敢多言,默然自退。)
始 皇:(始皇又自言自語道)祖龍兩字,寓何意義?人非祖宗,身從何來?是祖字應該
    作始字解;龍為君象,莫非果應在我身不成!
且與語:(繼又自慰道)祖龍是說我先人,我祖亦曾為王,早已死去,這等荒誕無稽的說
    話,睬他甚麼?
    (恰有此種心理,一經作者摹寫,比史家敘得有味。)
    (當下將璧交與御府,府中守吏,卻認得此御府故物,謂從前二十八年時,東行
    (渡江,曾將此璧投水祀神,今不知如何出現,也覺不解。)
    (始皇聽了,越覺心下動疑,躊躇莫決。)
    (不得已召入太卜,叫他虔誠卜卦,辨定吉凶。)
    (太卜遂向神禱告,演出龜兆,證諸三易,連山、歸藏、周易,號為三易。)
    (辭義多半深奧,未盡明瞭。)
    (太卜不便直告,但雲遊徙最吉。)
    (仍是迎合上意。)
    (始皇暗想,我可游不可徙,民可徙不可游,不如我游民徙,雙方並作,當可趨
    (吉避凶。)
    (但又恐山鬼所言,今年當死,一或出遊,未免遭人暗算,我且在年內徙民,年
    (外出遊,便可無慮了。)
    (於是頒詔出去,命將內地百姓三萬家,分徙河北榆中。)
    (百姓並無事故,又要離鄉背井,扶老攜幼,辛辛苦苦的歷碌奔波,這種不幸情
    (事,真是出諸意外,沒奈何吞聲飲恨,遵旨移徙去了。)
    (秋去冬來,便經殘臘,始皇只恐致死,深居簡出。)
    (靜養了好幾月,居然疾病不作,安穩過年。)
    (一出正月,即夏正十月。)
    (始皇心寬體泰,把數月間的驚惶情態,已盡消釋,便即下詔出巡。)
    (史稱始皇三十七年十月東巡,同年七月至沙邱而崩,想是編年准諸秦法,紀月
    (准諸夏正,否則,十月之後,何又有七月耶。)
    (這番巡行,卻是不循原轍,特向東南出發。)
    (法駕具備,但留右丞相馮去疾居守。)
    (本擬令少子胡亥,與去疾同在都中,偏胡亥年已弱冠,也想從父出遊,一擴眼
    (界,便即稟請乃父,托名隨侍,乞許偕行。)
    (始皇本愛憐少子,又見他具有孝思,欣然允諾,遂令他隨著,陪輦出都。)
    (所有侍從人等,不勝縷述。)
    (最著名的乃是左丞相李斯,及中車府令趙高。)
    (趙高是一個閹豎,在宮服役,生性非常刁猾,善伺人主顏色,又能強記秦朝律
    (令,凡五刑細目若干條,俱能默誦。)
    (始皇嘗披閱案牘,遇有刑律處分,稍涉疑義,一經趙高在旁參決,無不如律。
    ()
    (始皇就說他明斷有識,強練有才,竟漸加寵信,擢為中車府令,且使教導少子
    (胡亥,判決訟獄。)
    (胡亥少不更事,又是個皇帝愛子,怎肯靜心去究法律?一切審判,均委趙高代
    (辦。)
    (趙高熟悉始皇性情,遇著刑案,總教嚴詞鍛鍊,就使犯人無甚大罪,也說他死
    (有餘辜。)
    (一面奉承胡亥,導他淫樂,所以始皇父子,並皆稱趙高為忠臣。)
    (高越加橫恣,漸漸的招權納賄,舞法弄文,不料事被發覺,竟為始皇所聞,飭
    (令參謀大臣蒙毅,審訊高罪。)
    (毅依罪定讞,應該處死,偏始皇格外加憐,念他前時勤敏,特下赦書,不但貸
    (他一死,並且賞還原官。)
    (偏是此人不死。)
    (此次胡亥從行,趙高也一同相隨。)
    (為了閹人驂乘,遂至貽禍無窮。)
    (小子有詩歎道:
    (  休言天道本微茫,假手閹人復帝綱)
    (若使僉壬先伏法,強秦何至遽論亡。)
    (欲知始皇出巡後事,待至下回再敘。)
    
    (始皇之殺人多矣,而心計之刻毒,莫如坑儒,即其亡國之禍根,亦實自坑儒始
    (。)
    (儒不坑,則扶蘇不致進諫,扶蘇不諫,則不致外出,而後日趙高矯詔之事,亦
    (不致發生。)
    (始皇道死,扶蘇繼立,秦其猶可不亡乎!然始皇能殺諸生。)
    (而不能殺一趙高,所謂人有千算,天教一算者非與?或謂始皇生平,非無小惠
    (:烏氏倮之比為封君,巴寡婦之待以客禮,亦為後世庸主所未逮。)
    (不知巴寡婦尚屬可能,烏氏倮何足致賞?賞罰不明,倒行逆施,適以見其昏謬
    (耳。)
    (況濫殺石旁居民,肝腦塗地,若再不死,民命曷存?至若歸璧一事,似近荒誕
    (,但乖氣致戾,反常為妖,莫謂災異之盡出無憑也?)
    (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
    
    
22**時間: 地點:
    (卻說始皇出巡東南,行至雲夢,道過九嶷山,聞山上留有舜冢,乃望山禱祀。
    ()
    (前曾遷怒湘山祠,伐木赭山,此次胡為祀舜?再渡江南下,過丹陽,入錢塘,
    (臨浙江,江上適有大潮,風波甚惡,因向西繞道,寬行百二十里。)
    (從陿中渡過江流,乃上會稽山,祭大禹陵,又望祀南海。)
    (仍依前時故例,立石刻頌。)
    (文云:
    (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
    (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
    (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朋。)
    (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彰。)
    (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
    (六王專倍,貪戾傲猛,率眾自疆。)
    (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
    (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僻方。)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
    (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
    (皇帝並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
    (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
    (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
    (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潔誠。)
    (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
    (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
    (黔首修潔,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
    (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立石以後,始皇也不久留,便即啟鑾北行,還過吳郡,從江乘渡江,又到海上
    (,再至瑯琊。)
    (傳問方士徐巿,曾否求得仙藥。)
    (徐巿借求藥為名,逐年領取費用,已不勝計,他是逍遙海上,並未去尋不死藥
    (。)
    (此次忽蒙宣召,眼見得無從報命,虧他能言善辯,見了始皇,但言連年航海,
    (好幾次得到蓬萊,偏海中有大鮫魚為祟,掀風作浪,阻住海船,故終不得上山
    (求藥。)
    (臣想蓬萊藥非不可得,唯必須先除鮫魚;欲除鮫魚,只有挑選弓弩手,乘船同
    (去,若見鮫魚出沒,便好連弩迭射,不怕鮫魚不死。)
    (始皇聽說,不但不責他欺誑,還要依議施行,竟擇得善射數百人,伴著御舟,
    (親往射魚。)
    (這雖是始皇求仙心切,容易受欺,但也有一種原因,因致此舉。)
    (始皇嘗夢與海神交戰,不能得勝,唯見海神形狀,也與常人相同。)
    (及醒後召問博士,博士答稱水中有神,不易見到,平時常有大魚鮫龍,作為候
    (驗。)
    (今陛下祀神甚謹,偏有此種惡神,暗中作祟,理應設法驅除,方得善神相見。
    ()
    (全是搗鬼。)
    (始皇還將信將疑,及聞徐巿言,適與博士相符,不由的迷信起來,所以帶了弓
    (弩手數百,親往督射,欲與海神一決雌雄。)
    (愚不可及。)
    (隨即由瑯琊起程,北至榮成山,約航行了數十里,並不見有甚麼大魚,甚麼鮫
    (龍。)
    (再前行至之罘,方有一大魚揚鬐前來,若沈若浮,巨鱗可辨。)
    (各弓弩手齊立船頭,突見此魚,便各施展技藝,向魚射去。)
    (霎時間血水漂流,那大魚受了許多箭傷,不能存活,便悠悠的沈下水去。)
    (各弓弩手統皆喜躍,報知始皇。)
    (始皇已早瞧著,即指大魚為惡神,謂已射死了他,此後當可無虞,乃命徐巿再
    (去求藥。)
    (徐巿即將原有船隻,載得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並許多糧食物品,航海東去。)
    (此番東行,已含有避秦思想,擬擇一安身地方,作為巢窟。)
    (也是天從人願,竟被他覓得一島,島中草木叢生,並無人跡。)
    (當由徐巿領著童男童女,齊至島上眺覽多時,且與大眾語道)
大 眾:秦皇要我等求不死藥,試想不死藥從何而來?若再空手回報,必逢彼怒,我等統
    要被斬首了。
    (大眾聽著,禁不住號哭起來。)
大 眾:(徐巿又道)休哭!休哭!我已想得一條活路在此。汝等試看這座荒島,雖然榛
    莽叢雜,卻是地熱易生;若經我等數千人,並力開墾,種植百穀,定有收穫,便
    可資生。好在舟中備有穀種,並有農具,一經動作,無不見效。如慮目前為難,
    我已籌足資糧,足供半年食料,照此辦法,我等均得安居樂業,既不必輸糧納稅
    ,又不至犯法受刑,豈不是一勞永逸麼?
    (大眾鼓掌稱善,當然轉悲為喜,願聽徐巿指揮。)
    (徐巿即分派男女,逐日墾荒,即墾即耕,即耕即種,半年以後,便有生息。)
    (已而麻麥芃芃,禾役穟穟,竟把這荒蕪海島,變做了饒沃田園。)
    (既得足食,復擬營居,闢地築庐,上棟下字,起初還是寄宿舟中,朝出暮返,
    (至此復得就地棲身,不勞跋涉。)
    (再加徐巿體察周到,索性將童男童女,配為夫婦,使得雙宿雙棲,這是與眾同
    (樂,最愜人情。)
    (大眾俱有室家,安然度日,還想甚麼西歸?就奉徐巿為主子,做了一個海外桃
    (源。)
    (後來徐巿老死,便在島上安葬。)
    (相傳現今日本境內,尚留徐巿古墓,數千年來,遺蹟未泯,倒也好算個殖民首
    (領了。)
    (哥侖布不得專美,應該稱許。)
    
    
23**時間: 地點:
    (且說始皇駐舟海上,還想徐巿得藥,就來回報,偏他一去不返,杳無消息,不
    (得已命駕西還。)
    (渡河至平原津,忽覺得龍體不安,寒熱交作,連御膳都吃不下去,日間還是勉
    (強支持,夜間更不得安眠,心神恍惚,言語狂譫,好似見神遇鬼,不知人事。
    ()
    (隨駕非無醫官,診脈進藥,全不見效,反且逐日加重,病到垂危。)
    (左丞相李斯,逐次省視,眼見始皇病篤,巴不得即日到京,催趲人馬,趕快就
    (道。)
    (好容易得至沙邱,始皇病已大漸,差不多要歸天了。)
    (沙邱尚有故趙行宮,至此不得不暫憩乘輿,就借行宮住下。)
    (李斯明知始皇將死,每思啟問後事,怎奈始皇生平,最忌一個死字,李斯恐觸
    (犯忌諱,又不敢率爾進陳。)
    (及始皇自知不起,乃召李斯趙高入諭,囑為璽書,賜與長子扶蘇,叫他速回咸
    (陽,守候喪葬。)
    (斯高二人,依言草就,呈與始皇復閱,始皇已痰氣上壅,只睜著眼對那璽書。
    ()
    (李斯還道他留心察視,那知他已死去,只有雙目未瞑。)
    (原難瞑目。)
    (畢竟趙高乖巧,用手一按,已是氣息全無,奄然長逝,他即把璽書取置袖中,
    (方與李斯說明駕崩。)
    (李斯不免張皇,急籌後事,也無暇向高索取璽書了。)
    (趙高已蓄陰謀。)
    (始皇死時,年正五十,一代暴主,從此了局。)
    (總計始皇在位三十七年,惟就併吞六國,自稱皇帝時算起,只有一十二年。)
    (李斯籌畫一番,恐始皇道死,內外有變,不如秘不發喪,暫將始皇棺殮,載置
    (轀輬車中,偽稱始皇尚活,仍擬起行。)
    (一面催趙高發出璽書,速召扶蘇回入咸陽。)
    (偏趙高懷著鬼胎,匿書不發,私下語胡亥道)
私 下:主上駕崩,不聞分封諸子,乃獨賜長子書,長子一到,嗣立為帝,如公子等皆無
    寸土,豈不可慮!
胡 亥:我聞,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無遺命分封諸子,為子自應遵守,何待妄議
    。
趙 高:(趙高不悅道)公子錯了!方今天下大權,全在公子與高,及丞相三人,願公子
    早自為謀,須知人為我制,與我為人制,大不相同,怎可錯過?
胡 亥:(胡亥勃然道)廢兄立弟,便是不義,不奉父詔,便是不孝,自問無材,因人求
    榮,便是不能,三事統皆背德,如或妄行,必至身殆國危,社稷且不血食了!
    
    
24**時間: 地點:
    (此時胡亥尚有天良,故所言如此。)
趙 高:(趙高啞然失笑道)臣聞湯武弒主,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輒拒父,國人皆服
    ,孔子且默許,不為不孝。從來大行不顧小謹,盛德不矜小讓,事貴達權,怎可
    墨守?及此不圖,後必生悔,願公子聽臣大計,毅然決行,後必有成。
    (小人之言,往往於無理中說出一理,故足淆人聽聞,這數語說罷,引得胡亥也
    (為心動,沈吟半晌,方歎息道)
胡 亥: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怎得為了此事,去求丞相?
    (趙高見說,便接口道)
趙 高:時乎時乎,稍縱即逝!臣自能說動丞相,不勞公子費心。
    (說著即走,胡亥並不攔阻,由他自去。)
    (已為趙高所惑。)
    (趙高別了胡亥,便往見李斯,李斯即問道)
李 斯:主上遺書已發出否?
趙 高:這書現在胡亥手中,高正為了此事,來與君侯商議。今日主上崩逝,外人皆未聞
    知,就是所授遺囑,只有高及君侯,當時預聞,究竟太子屬諸何人,全憑君侯與
    高口中說出。君侯意中,果屬如何?
李 斯:(李斯聞言大驚道)汝言從何處得來?這是亡國胡言,豈人臣所得與議麼?
趙 高:君侯不必驚忙。高有五事,敢問君侯。
李 斯:汝且說來。
趙 高:君侯不必問高,但當自問,才能可及蒙恬否?功績可及蒙恬否?謀略可及蒙恬否
    ?人心無怨,可及蒙恬否?與皇長子的情好,可及蒙恬否?
李 斯:這五事原皆不及蒙恬,敢問君何故責我?
趙 高:高為內官廝役,幸得粗知刀筆,入事秦宮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封賞功臣,得傳二
    世,且將相後嗣,往往誅夷。皇帝有二十餘子,為君侯所深悉,長子剛毅武勇,
    若得嗣位,必用蒙恬為丞相,難道君侯尚得保全印綬,榮歸鄉里麼?高嘗受詔教
    習胡亥,見他慈仁篤厚,輕財重士,口才似拙,心地卻明,諸公子中,無一能及
    ,何不立為嗣君,共成大功?
李 斯:君毋再言!斯仰受主詔,上聽天命,得失利害,不暇多顧了。
趙 高:安即可危,危即可安,安危不定,怎得稱明?
李 斯:(李斯作色道)斯本上蔡布衣,蒙上寵擢,得為丞相,位至通侯,子孫並得食祿
    ,這乃主上特別優待,欲以安危存亡屬斯,斯怎忍相負呢!且忠臣不避死,孝子
    不憚勞,斯但求自盡職守罷了!願君勿再生異,致斯得罪。
    (趙高見斯色厲內荏,不能堅持,便再進一步,用言脅迫道)
趙 高:從來聖人無常道,無非是就變從時,見末知本,觀指睹歸。今天下權命,繫諸胡
    亥手中,高已從胡亥意旨,可以得志,惟與君侯相好有年,不敢不真情相告。君
    侯老成練達,應該曉明利害。從處制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秋霜降,草花
    落,水搖動,萬物作,勢有必至,理有固然,君侯豈尚未察麼?
    (仍是怵以利害。)
李 斯:(李斯喟然道)我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
    ,不聽諫臣,國為邱墟,遂危社稷。總之逆天行事,宗廟且不血食,斯亦猶人,
    怎好預此逆謀?
    (不遽聲明高罪,反將迂詞相答,斯已氣為所奪了。)
趙 高:(趙高聽著故作慍色道)君侯若再疑慮,高也無庸多說,惟今尚有數言,作為最
    後的忠告。大約上下合同,總可長久,中外如一,事無表裡,君侯誠聽高計議,
    就可長為通侯,世世稱孤,壽若喬鬆,智如孔墨,倘決意不從,必至禍及子孫,
    目前就恐難免。高實為君侯寒心,請君侯自擇去取罷。
    (言畢,即起身欲行。)
    (李斯一想,這事關係甚大,胡亥趙高,已經串同一氣,非獨力所能制,我若不
    (從,必有奇禍,從了他又覺違心,一時無法擺佈,禁不住仰天長歎,垂淚自語
    (道)
李 斯:我生不辰,偏遭亂世,既不能死,何從托命!主上不負臣,臣卻要負主上了!
    (看你後來果能不死否?)
    (趙高見他已有允意,欣然辭出,返報胡亥道)
趙 高:臣奉太子明令,往達丞相,丞相斯已願遵從。
    (胡亥聞李斯也肯依議,樂得將錯便錯,好去做那二世皇帝。)
    (便與趙高密謀,假傳詔旨,立子胡亥為太子,另繕一書,賜與長子扶蘇,將軍
    (蒙恬。)
    (略云:
    (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今扶蘇與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
    (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扶蘇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恬與扶蘇居外,不能匡正。)
    (應與同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毋得有違!)
    (書已繕就,蓋上御璽,托為始皇詔命,即由胡亥派遣門下心腹,齎往上郡。)
    (李斯並皆與聞,明知趙高所為,悖逆天理,行險圖功,但為自己身家起見,不
    (能不勉強與謀,暫保富貴,所以一切秘計,無不贊同。)
    (人生敗名喪節,統為此念所誤。)
    (趙高又恐扶蘇違詔,先入咸陽,因即將轀輬車出發,自與心腹閹人,跨轅參乘
    (。)
    (沿途所經,仍令膳夫隨食,文武百官,亦皆照常奏事。)
    (轀輬車本是臥車,四面有窗帷遮蔽,外人無從了見,還道始皇未死,恭恭敬敬
    (的佇立車旁。)
    (那趙高等坐在車內,隨口亂道,統當作聖旨一般。)
    (好在途中沒甚大事,總教隨奏隨允,便可敷衍過去。)
    (百官等既邀允准,大都高興得很,轉身就去,何人敢來探察?因此趙高李斯的
    (詭謀,終未被人窺破。)
    (無如時當秋令,天時寒暖無常,有時已是清涼,有時還覺炎熱,再加天空紅日
    (,照徹車駕,免不得屍氣熏蒸,衝出一種臭氣。)
    (趙高又想出一策,矯詔索取鮑魚,令百官車上,各載一石。)
    (百官都不解何意,只因始皇專制,已成習慣,無論甚麼命令,總須懍遵無違,
    (才得免罪,所以矯詔一傳,無不立辦。)
    (鮑魚向有臭氣,各車中一概載著,惹得人人掩鼻,怎能再辨得明白,這是鮑魚
    (的臭氣,還是屍身的臭氣呢。)
    (趙高真是乖巧。)
    (當下一路催趲,星夜前進,越井陘,過九原,經過蒙恬監築的直道,逕抵咸陽
    (,都中留守馮去疾等,出郊迎駕,當由趙高傳旨,疾重免朝,馮去疾等也不知
    (是詐,擁著轀輬車,馳入咸陽。)
    (可巧前時胡亥心腹,從上郡回來,報稱扶蘇自殺,蒙恬就拘,胡亥趙高李斯三
    (人,並皆大喜。)
    (小子卻有詩歎道:
    (  扶蘇不死未亡秦,誰料邪謀使逆倫)
    (禍本已成翻自喜,嗟他忘國並忘身!)
    (欲知扶蘇自殺,及蒙恬就拘等情,待小子下回敘明。)
    
    (徐巿一方士耳,假異術以欺始皇,其存心之叵測,與盧生相似。)
    (獨其後航行入海,墾辟荒島,不可謂非殖民之至計,較諸盧生等之但知遠揚,
    (專務私圖者,蓋不可同日語矣。)
    (始皇稔惡,道死沙邱,趙高包藏禍心,倡謀廢立,始唆胡亥,繼唆李斯;胡亥
    (少不更事,為高所惑,尚可言也,李斯身為丞相,位至通侯,受始皇之顧命,
    (乃甘心從逆,與謀不軌,是豈大臣之所為乎?雖暴秦之罪,上通於天,不如是
    (不足以致亡,但斯為秦相,應具相術,平時既不能匡主,臨變又不思除奸,徒
    (營營於利祿之私,同預廢立之計,例以《春秋》書法,斯為首惡,而趙高猶其
    (次焉者也。)
    (故本回標目,獨斥李斯,隱寓《春秋》之大義云爾。)
    (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獄構奇冤)
    
    
25**時間: 地點:
    (卻說扶蘇本監督蒙恬,出居上郡,自胡亥派遣心腹,齎著偽詔御劍,前往賜死
    (,扶蘇得書受劍,泣入內舍,即欲自刎。)
    (蒙恬慌忙搶入,諫止扶蘇道)
胡 亥:主上在外,未立太子,令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這是天下重任,非得主
    上親信,怎肯相授!今但憑一使到此,便欲自殺,安知他不有詐謀,且待派人馳
    赴行在,再行請命,如果屬實,死也未遲。
    (扶蘇卻也懷疑,偏經使人連番催促,速令自盡,逼得扶蘇胸無主宰,只好痛哭
    (一場,顧語蒙恬道)
使 人: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我死便罷,何必多請。
    (說著,即取御劍自揮,青鋒入項,頸血狂噴,便即倒斃。)
    (也是個晉太子申生。)
    (蒙恬替他棺殮,草草藁葬。)
    (使人又促蒙恬自裁,蒙恬卻不肯遽死,但丟出兵符,給與裨將王離接受,自入
    (陽周獄中,再待後命。)
    (使人也無可如何,因即匆匆返報。)
    (胡亥趙高李斯,既得如願,方傳出始皇死耗,即日發喪,就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
    (胡亥即位受朝,文武百官,總道是始皇遺命,自然沒有異議,相率朝賀。)
    (禮成以後,丞相以下,俱仍舊職,惟進趙高為郎中令,格外寵任。)
    (趙高欲盡殺蒙氏兄弟,報復前仇。)
    (即蒙毅審訊趙高一事,見第六回中。)
    (既將蒙恬拘繫陽周,復因蒙毅出外祠神,傳詔出去,把他拿辦。)
    (蒙毅方回至代地,正與朝使相遇,接讀詔旨,俯首就縛,暫錮代地獄中。)
    
    
26**時間: 地點:
    (是年九月,便將始皇棺木,奉葬驪山。)
    (驪山在驪邑南境,與咸陽相近,山勢雄峻,下有溫泉。)
    (始皇在日,早已就山築墓,穿壙辟基,直達三泉,四周約五六里。)
    (泉本北流,衝礙墓道,因特用土障住,移使東西分流。)
    (且因山上有土無石,須從別山挑運,需役甚多,所以調發人夫,不下數十萬,
    (就中多係犯著徒刑,叫他服勞抵罪,小子於第五回中,曾敘及驪山石槨一語,
    (便是指此。)
    (待石槨築成輪廓,已似一座城牆,工程費了無數。)
    (還要內作宮觀,備極巧妙,上象天文,用絕大的珍珠,當作日月星辰,下象地
    (輿,取極貴的水銀,當作江河大海。)
    (宮中備列百官位次,刻石為象,站立兩旁。)
    (餘如珍奇物玩,統皆羅致,燦然雜陳。)
    (又令匠人製造機弩,分置四圍,倘若有人發掘,誤觸機關,弩矢便即射出,可
    (以拒人。)
    (再從東海中覓取人魚,取油作燭,常槨壙中。)
    (人魚產自東海,四足能啼,狀如人形,長約尺許,肉不堪食,惟熬油可以作燭
    (,耐久不滅。)
    (似此窮奢極欲,真是古今罕聞,自興土建築後,差不多有十餘年,工方告竣。
    ()
    (棺已待窆,當由二世皇帝胡亥,帶著宮眷,及內外文武官吏,一體送葬,輿馬
    (儀仗,繁麗絕倫,筆下尚描寫不盡。)
    (既至葬所,便即下棺,胡亥卻自出一令道)
胡 亥:先帝後宮,未曾產子,應該殉葬,不必出境!
    (這例出自何處?這令一下,宮眷等多半無子,當然號啕大哭,響徹山谷。)
    (那胡亥毫不加憐,但命有子的妃嬪,走出壙外;餘皆留住壙內,不准私逃。)
    (有幾個已經撞死,有幾個亦已嚇倒,尚有一大半絕色嬌娃,正在沒法擺佈,偏
    (被工匠閉了壙門,用土封固。)
    (這班美人兒不是悶死,便是餓死,仙姿玉骨,盡作髑髏,看官道是慘不慘呢!
    (紅粉骷髏,原是一體,不足深怪!工匠等重重封閉,已至外面第一重壙門,有
    (人向胡亥說道)
胡 亥:壙中寶藏甚多,雖有機弩伏著,工匠等應皆知悉,保不住有偷掘等事,不如就此
    除滅,免留後患。
    (胡亥召過趙高,向他問計。)
    (經趙高附耳數語,即由胡亥派令親卒,遽將外門掩住,再用土石填塞,一些兒
    (不留餘隙,工匠等無路可出,當然畢命。)
    (胡亥也這般刻毒,好算是始皇肖子。)
    (封壙既畢,又從墓旁栽植草木,環繞得周周密密,鬱鬱蒼蒼,墓高已五十餘丈
    (,再經草木長大起來,參天蔽日,真是一座絕好的山林。)
    (誰知不到數年,便被項羽發掘,搜刮一空,後來牧童到此牧羊,為了羊墜壙中
    (,取火尋覓,羊既覓著,擲去餘炬,索性將始皇遺冢,燒得乾乾淨淨,連枯骨
    (都作灰塵!後人才知始皇父子,用盡心機,俱屬無益,倒不如小民百姓,死後
    (葬身,五尺桐棺,一抔黃土,或尚可傳諸久遠呢!慨乎言之。)
    
    
27**時間: 地點:
    (且說秦二世胡亥,葬父已畢,還朝聽政,即欲釋放蒙恬。)
    (獨趙高陰恨蒙氏,定欲害死蒙氏兄弟,不但欲誅蒙恬,並且欲誅蒙毅。)
趙 高:(當下向二世進讒道)臣聞先帝未崩時,曾欲擇賢嗣立,以陛下為太子;只因蒙
    恬擅權,屢次諫阻,蒙毅且日短陛下,所以先帝遺命,仍立扶蘇。今扶蘇已死,
    陛下登基,蒙氏必將為扶蘇復仇,恐陛下終未能安枕哩。
    (二世聞言,自然不肯輕赦蒙氏兄弟,再經趙高日夜慫慂,也巴不得斬草除根,
    (遂即擬定詔書,欲把蒙氏兄弟,就獄論死。)
二 世:(忽有一少年進諫道)從前趙王遷殺死李牧,誤用顏聚,燕王喜輕信荊軻,驟背
    秦約,齊王建屠戮先世遺臣,偏聽後勝,終落得身死國亡,夷滅宗祀。今蒙氏兄
    弟,為我秦大臣謀士,有功國家,陛下反欲將他駢誅,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
    不可以治國,獨智不可以存君,今誅戮忠臣,寵任宵小,必至群臣懈體,鬥士灰
    心,還請陛下審慎為是!
    (二世瞧著,乃是兄子子嬰。)
    (他竟不願對答,叱令退去,便使御史曲宮,齎詔往代,譴責蒙毅道)
趙 高:先帝嘗欲立朕為太子,卿乃屢次阻難,究是何意?今丞相以卿為不忠,將罪及卿
    宗,朕頗不忍,但賜卿死,卿當曲體朕心,速即奉詔!
    (誤殺大臣,還要示惠。)
趙 高:(蒙毅跪答道)臣少事先帝,迭沐厚恩,許參末議,先帝未嘗欲立太子,臣亦未
    敢無故進讒。且太子從先帝周遊天下,臣又不在主側,何嫌何疑,乃加臣罪?臣
    非敢愛死,但恐近臣盅惑嗣君,反累先帝英明,故臣不能無辭!從前秦穆殺三良
    ,楚平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四君所為,皆貽譏後
    世,所以聖帝明王,不殺無罪,不罰無辜,唯大夫垂察!
    (曲宮已受趙高密囑,怎肯容情?待至蒙毅說罷,竟潛拔佩劍,順手一揮,砉的
    (一聲,毅已首落,曲宮也不復多顧,抽身便走,還都復旨。)
    (二世又遣使至陽周,賜蒙恬書道)
二 世:卿負過甚多,卿弟毅又有大罪,因賜卿死。
趙 高:(蒙恬憤然道)自我祖父以及子孫,為秦立功,已越三世,今臣將兵三十餘萬,
    身雖囚繫,勢足背畔,今自知必死,不敢生逆,無非是不忘先主,不辱先人。古
    時周成王衝年嗣阼,周公旦負扆臨朝,終定天下。及成王有病,周公旦且禱河求
    代,藏書金縢。後來群叔流言,成王誤信,幾欲加罪公旦,幸發閱金縢藏書,流
    涕悔過,迎還公旦,周室復安。今恬世守忠貞,反遭重譴,想必由孽臣謀亂,蔽
    惑主聰。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乾,信讒拒諫,終致滅亡。恬死且進言,非欲
    免咎,實欲慕死諫遺風,為陛下補闕,敢請大夫復命。
二 世:(朝使答說道)我只知受詔行法,不敢以將軍所言,再行上聞。
趙 高:(蒙恬望空長歎道)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
二 世:(繼復太息道)恬知道了!前起臨洮至遼東城,穿鑿萬餘里,難保不掘斷地脈,
    這乃是恬的罪過,死也應該了!
    (勞役人民,不思諫主,這是蒙恬大罪,與地脈何關。)
    (乃仰藥自殺。)
    (朝使當即返報,海內都為呼冤,獨趙高得泄前恨,很是欣慰。)
    (好容易已越一年,秦二世下詔改元,尊始皇廟為祖廟,奉祀獨隆。)
    (二世復自稱朕,並與趙高計議道)
二 世:朕尚在少年,甫承大統,百姓未必畏服,每思先帝巡行郡縣,表示威德,制服海
    內,今朕若不出巡行,適致示弱,怎能撫有天下呢?
    (趙高滿口將順,極力逢迎,越引起二世遊興,立即準備鑾駕,指日啟程。)
    (趙高當然隨行,丞相李斯,一同扈駕。)
    (此外文武官吏,除留守咸陽外,並皆出發。)
    (一切儀制,統仿始皇時辦理。)
    (路中約歷月餘,才到碣石。)
    (碣石在東海岸邊,曾由始皇到過一兩次,立石紀功。)
    (見第四回。)
    (二世復命在舊立石旁,更豎一石,也使詞臣等姁藻揚華,把先帝嗣皇的創業守
    (成,一古腦兒說將上去,無非是父作子述,先後同揆等語,文已繕就,照刻石
    (上。)
    (再從碣石沿過海濱,南抵會稽,凡始皇所立碑文,統由二世復視,尚嫌所刻各
    (辭,未稱始皇盛德,因各續立石碑,再將先帝恩威,表揚一番,並將擇賢嗣立
    (的大意,並敘在內,李斯等監工告成,復奏明白,乃轉往遼東,遊歷一番,然
    (後還都。)
    (於是再申法令,嚴定刑禁,所有始皇遺下的制度,非但不改,反而加苛。)
    (中外吏民,雖然不敢反抗,免不得隱有怨聲。)
    (而且二世的位置,是從長兄處篡奪得來,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為,當時被
    (他隱瞞過去,後來總不免漸漸漏泄,諸公子稍有所聞,暗地裡互相猜疑,或有
    (交頭接耳等情。)
    (偏有人報知二世,二世未免加懮,因與趙高密謀道)
二 世:朕即位後,大臣不服,官吏尚強,諸公子尚思與我爭位,如何是好!
    (這數語正中趙高心懷,高卻故意躊躇,欲言不言。)
    (賊頭賊腦。)
    (二世又驚問數次,趙高乃復說道)
趙 高:臣早欲有言,實因未敢直陳,緘默至今。
    (說到今字,便回顧兩旁。)
    (二世喻意,即屏去左右,側耳靜聽。)
趙 高:現在朝上的大臣,多半是累世勛貴,積有功勞。今高素微賤,乃蒙陛下超拔,擢
    居上位,管理內政,各大臣雖似貌從,心中卻怏怏不樂,陰謀變亂。若不及早防
    維,設法捕戮,臣原該受死,連陛下也未必久安。陛下如欲除此患,亟須大振威
    力,雷厲風行,所有宗室勛舊,一體除去,另用一班新進人員,貧使驟富,賤使
    驟貴,自然感恩圖報,誓為陛下盡忠,陛下方可高枕無懮了!
    (二世聽畢,欣然受教道)
二 世:卿言甚善,朕當照辦!
趙 高:這也不能無端捕戮,須要有罪可指,才得加誅。
    (二世點首會意。)
    (才閱數日,便已構成大獄,有詔孥究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一並下獄,並將
    (舊臣近侍,也拘繫若干,悉付訊鞫。)
    (問官為誰?就是郎中令趙高。)
    (趙高得二世委任,一權在手,還管甚麼金枝玉葉,故老遺臣?但令把犯人提出
    (階前,硬要加他謀逆的罪名,喝令詳供。)
    (諸公子間或懷疑,並沒有確實逆謀,甚且平時言論,也不敢大加謗讟,平白地
    (作了犯人,叫他從何供起?當然全體呼冤。)
    (偏趙高忍心害理,專仗那桁楊箠楚,打得諸公子死去活來。)
    (諸公子熬受不住,只好隨口承認,趙高說一句,諸公子認一句,趙高說兩句,
    (諸公子認兩句,此外許多誣供,統由趙高一手捏造,連諸公子俱不得聞。)
    (至若冤枉坐罪的官吏,見諸公子尚且吃苦,不如拚著一死,認作同謀,省得皮
    (肉受刑。)
    (趙高遂牽藤摘瓜,窮根到底,不論他皇親國戚,但教與己有嫌,一股腦兒扯入
    (案中,讞成死罪。)
    (有幾個素無仇怨,不過怕他將來升官,亦趁此貶黜了事。)
    (樂得一網打盡。)
    (當下復奏二世,二世立即批准,一道旨下,竟將公子十二人,推出市曹,盡行
    (處斬,陪死的官吏,不可勝計。)
    (還有公主十人,不便在大廷審問,索性驅至杜陵,由二世親往鞫治,趙高在旁
    (執法。)
    (十公主統是生長深宮,嬌怯得很,禁錮了好幾日,已是黛眉損翠,粉臉成黃,
    (再經胡亥趙高兩人,逞凶恫喝,不是氣死,已是嚇倒,連半句話兒都說不出來
    (。)
    (趙高還說他不肯招承,也命刑訊,接連喝了幾個打字,鞭撻聲相隨而下,雪白
    (的嫩皮膚,怎經得一番摧折?霎時間香消玉殞,血漬冤沈。)
    (趙高是個閹人,怪不得仇視好女,敢問胡亥是何心腸。)
    (公子將閭等兄弟三人,秉性忠厚,素無異議,至此也被株連,囚繫內宮,尚未
    (議罪。)
    (二世既捶死十公主,還惜甚麼將閭兄弟,因遣使致辭道)
二 世:公子不臣,罪當死!速就法吏!
趙 高:(將閭叫屈道)我平時入侍闕廷,未嘗失禮,隨班廊廟,未嘗失節,受命應對,
    未嘗失辭,如何叫做不臣,乃令我死?
使 人:奉詔行法,不敢他議。
使 人:(將閭乃仰天大呼,叫了三聲蒼天,又流涕道)我實無罪!
    (遂與兄弟二人拔劍自殺。)
    (尚有一個公子高,未曾被收,自料將來必不能免,意欲逃走,轉思一身或能倖
    (免,全家必且受累,妻子無辜,怎忍聽他駢戮?乃輾轉思維,想出了一條捨身
    (保家的方法,因含淚繕成一書,看了又看,最後竟打定主意,決意呈入。)
    (二世得書,不知他有何事故,便展開一閱,但見上面寫著:
    (   臣高昧死謹奏:昔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御府之衣,臣
    (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
    (為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
    (臣請從死願葬驪山之足,惟陛下幸哀憐之!)
    (二世閱畢,不禁喜出望外,自言自語道)
不 禁:我正為了他一人,尚然留著,要想設法除盡,今他卻自來請死,省得令我費心,
    這真可謂知情識意,我就照辦便了。
使 人:(繼又自忖道)他莫非另有詭計,假意試我?我卻要預防一著,休為所算。
    (遂召趙高進來,把原書取示趙高。)
    (待趙高看罷,便問高道)
趙 高:卿看此書,是否真情?朕卻防他別寓詐謀,因急生變呢。
趙 高:(趙高笑答道)陛下亦太覺多心,人臣方懮死不暇,難道還能謀變麼?
    (二世乃將原書批准,說他孝思可嘉,應即賜錢十萬,作為喪葬的費用。)
    (這詔發出,公子高雖欲不死,亦不能不死了。)
    (當下與家人訣別,服藥自盡,才得奉旨發喪,安葬始皇墓側。)
    (總計始皇子女共有三四十人,都被二世殺完,並且籍沒家產,只有公子高拚了
    (一死,尚算保全妻孥,不致同盡。)
    (小子有詩歎道:
    (  祖宗作惡子孫償,故事何妨鑒始皇!)
    (天使孽宗生孽報,因教骨肉自相戕。)
    (欲知二世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始皇之惡,浮於桀紂。)
    (桀紂雖暴,不過及身而止,始皇則自築巨冢,死後尚且殃民。)
    (妃嬪之殉葬,出自胡亥之口,罪在胡亥,不在始皇。)
    (若工匠之掩死壙中,實自始皇開之,始皇不預設機弩,預防發掘,則好事者無
    (從借口,而胡亥之毒計,無自而萌;然則始皇之死尚虐民,可以知矣。)
    (夫始皇一生之心力,無非為一己計,無非為後嗣計,枯骨尚欲久安,而項羽即
    (起而乘其後。)
    (至若子女之駢誅,且假之於少子胡亥之手,骨尚未寒,而後嗣已垂盡矣。)
    (狡毒之謀,果奚益哉!)
    (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
    
    
28**時間: 地點:
    (卻說秦二世屠戮宗室,連及親舊,差不多將手足股肱,盡行斲去。)
    (他尚得意洋洋,以為從此無懮,可以窮極歡娛,肆行無忌,因此再興土木,重
    (征工役,欲將阿房宮趕築完竣,好作終身的安樂窩。)
    (乃即日下詔道:
    (   先帝謂咸陽朝廷過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而先帝崩,暫輟工作,
    (移築先陵,今驪山陵工已畢,若舍阿房宮而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
    (朕承先志,不敢怠遑,其復作阿房宮,毋忽!)
    (這詔下後,阿房宮內,又聚集無數役夫,日夕營繕,忙個不了。)
    (二世尚恐臣下異心,或有逆謀,特號令四方,募選才勇兼全的武士,入宮屯衛
    (,共得五萬人。)
    (於是畜狗馬,豢禽獸,命內外官吏,隨時貢獻,上供宸賞,官吏等無不遵從。
    ()
    (但宮內的婦女僕從,本來不少,再加那築宮的匠役,衛宮的武人,以及狗馬禽
    (獸等類,沒一個不需食品,沒一種不借芻糧,咸陽雖大,怎能產得出許多芻粟
    (,足供上用?那二世卻想得妙策,令天下各郡縣,籌辦食料,隨時運入咸陽,
    (不得間斷,並且運夫等須備糧草,不得在咸陽三百里內,購食米谷,致耗京畿
    (食物。)
    (各郡縣接奉此詔,不得不遵旨辦理。)
    (但官吏怎有餘財,去買芻米?無非是額外加征,取諸民間。)
    (百姓迭遭暴虐,已經困苦不堪,此次更要加添負擔,今日供粟菽,明日供芻藁
    (,累得十室九空,家徒四壁,甚至賣男鬻女,賠貼進去。)
    (正是普天愁怨,遍地哀鳴,二世安處深宮,怎知民間苦況?還要效乃父始皇故
    (事,調發民夫,出塞防胡。)
    (為此一道苛令,遂致亂徒四起,天下騷擾,秦朝要從此滅亡了。)
    (承上啟下,線索分明。)
    
    
29**時間: 地點:
    (且說陽城縣中有一農夫,姓陳名勝字涉,少時家貧,無計謀生,不得已受僱他
    (家,做了一個耕田傭。)
    (他雖寄人籬下,充當工役,志向卻與眾不同。)
    
    
30**時間: 地點:
    (一日在田內耦耕,扶犁叱牛,呼聲相應,約莫到了日昃的時候,已有些筋疲力
    (乏,便放下犁耙,登壟坐著,望空唏噓。)
    (與他合作的傭人,見他懊恨情形,還道是染了病症,禁不住疑問起來。)
陳 勝:汝不必問我,我若一朝得志,享受富貴,卻要汝等同去安樂,不致相忘!
    (勝雖具壯志,但只圖富貴,不務遠大,所出無成。)
陳 勝:(傭人聽了,不覺冷笑道)汝為人傭耕,與我等一樣貧賤。想甚麼富貴呢?
陳 勝:(陳勝長歎道)咄!咄!燕雀怎知鴻鵠志哩!
    (說著,又歎了數聲。)
    (看看紅日西沈,乃下壟收犁,牽牛歸家。)
    (至二世元年七月,有詔頒到陽城,遣發閭左貧民,出戍漁陽。)
    (秦俗民居,富強在右,貧弱在左,貧民無財輸將,不能免役,所以上有征傜,
    (只好冒死應命。)
    (陽城縣內,由地方官奉詔調發,得閭左貧民九百人,充作戍卒,令他北行。)
    (這九百人內,陳勝亦排入在內,地方官按名查驗,見勝身材長大,氣宇軒昂,
    (便暗加賞識,拔充屯長。)
    (又有一陽夏人吳廣,軀幹與勝相似,因令與勝並為屯長,分領大眾,同往漁陽
    (。)
    (且發給川資,預定期限,叫他努力前去,不得在途淹留。)
    (陳吳兩人當然應命,地方官又恐他難恃,特更派將尉二員,監督同行。)
    (好幾日到了大澤鄉,距漁陽城尚數千里,適值天雨連綿,沿途多阻。)
    (江南北本是水鄉,大澤更為低窪,一望瀰漫,如何過去?沒奈何就地駐紮,待
    (至天色晴霽,方可啟程。)
    (偏偏雨不肯停,水又增漲,惹得一班戍卒,進退兩難,互生嗟怨。)
陳 勝:(勝與廣雖非素識,至此已做了同事,卻是患難與共,沆瀣相投,因彼此密議道
    ()今欲往漁陽,前途遙遠,非一二月不能到達。官中期限將至,屈指計算,難
    (免逾期,秦法失期當斬,難道我等就甘心受死麼?
趙 高:(廣躍起道)同是一死,不若逃走罷!
陳 勝:(勝搖首道)逃走亦不是上策。試想你我兩人,同在異地,何處可以投奔?就是
    有路可逃,亦必遭官吏毒手,捕斬了事。走亦死,不走亦死,倒不如另圖大事,
    或尚得死中求生,希圖富貴。
    (希望已久,正好乘此發作。)
陳 勝:(廣矍然道)我等無權無勢,如何可舉大事?
陳 勝:天下苦秦已久,只恨無力起兵。我聞二世皇帝,乃是始皇少子,例不當立。公子
    扶蘇,年長且賢,從前屢諫始皇,觸怒乃父,遂致遷調出外,監領北軍。二世篡
    立,起意殺兄,百姓未必盡知,但聞扶蘇賢明,不聞扶蘇死狀。還有楚將項燕,
    嘗立戰功,愛養士卒,楚人憶念勿衰,或說他已死,或說他出亡。我等如欲起事
    ,最好托名公子扶蘇,及楚將項燕,號召徒眾,為天下倡。我想此地本是楚境,
    人心深恨秦皇,定當聞風響應,前來幫助,大事便可立辦了。
    (借名號召,終非良圖。)
    (廣也以為然,但因事關重大,不好冒昧從事,乃決諸卜人,審問吉凶。)
    (卜人見勝廣趨至,面色匆匆,料他必有隱衷,遂詳問來意,以便卜卦。)
    (勝廣未便明言,惟含糊說了數語。)
    (卜人按式演術,焚香布卦,輪指一算,便向二人說道)
卜 人:足下同心行事,必可成功,只後來尚有險阻,恐費周折,足下還當問諸鬼神。
    (已伏下文。)
    (勝廣也不再問,便即告別。)
便 即:(途中互相告語道)卜人欲我等問諸鬼神,敢是教我去祈禱麼?
    (想了一番,究竟陳勝較為聰明,便語吳廣道)
陳 勝:是了!是了!楚人信鬼,必先假托鬼神,方可威眾,卜人教我,定是此意。
便 即:(吳廣道)如何辦法?
    (勝即與廣附耳數語,約他分頭行事。)
    (翌日上午,勝命部卒買魚下膳,士卒奉令往買,揀得大魚數尾,出資購歸。)
    (就中有一魚最大,腹甚膨脹,當由部卒用刀剖開,見腹中藏著帛書,已是驚異
    (。)
    (及展開一閱,書中卻有丹文,仔細審視,乃是陳勝王三字,免不得擲刀稱奇。
    ()
    (大眾聞聲趨集,爭來看閱,果然字跡無訛,互相驚訝。)
    (當有人報知陳勝,勝卻喝著道)
陳 勝:魚腹中怎得有書?汝等敢來妄言!曾知朝廷大法否?
    (做作得妙!部卒方才退去,烹魚作食,不消細說。)
    (但已是嘖嘖私議,疑信相參。)
    (到了夜間,部卒雖然睡著,尚談及魚腹中事,互相疑猜。)
    (忽聞有聲從外面傳來,彷彿是狐嗥一般,大眾又覺有異,各住了口談,靜悄悄
    (的聽著。)
    (起初是聲浪模糊,不甚清楚,及凝神細聽,覺得一聲聲象著人語,約略可辨。
    ()
    (第一聲是大楚興,第二聲是陳勝王。)
    (眾人已辨出聲音,仗著人多勢旺,各起身出望,看個明白。)
    (營外是一帶荒郊,只有西北角上,古木陰濃,並有古祠數間,為樹所遮,合成
    (一團。)
    (那聲音即從古祠中傳出,順風吹來,明明是大楚興,陳勝王二語。)
    (更奇怪的是叢樹中間,隱約露出火光,似燈非燈,似燐非燐,霎時間移到那邊
    (,霎時間又移到這邊,變幻離奇,不可測摸。)
    (過了半晌,光已漸滅,聲亦漸稀了。)
    (敘筆亦奇。)
    (大眾本想前去探察,無如時當夜半,天色陰沈得很,路中又泥滑難行,再加營
    (中有令,不准夜間私出,那時只好回營再睡。)
    (越想越奇,又驚又恐,索性都做了反舌無聲,一同睡熟了。)
    (看官欲知魚書狐嗥的來歷,便是陳勝吳廣兩人的詭計。)
    (倒戟而出。)
    (陳勝先私寫帛書,夜間偷出營門,尋得漁家魚網中,蓄有大魚,料他待旦出售
    (,便將帛書塞入魚口。)
    (待魚汲入腹中,勝乃悄悄回營。)
    (大澤鄉本乏市集,自經屯卒留駐,各漁家得了魚蝦,統向營中兜銷,所以這魚
    (即被營兵買著,得中勝計。)
    (至若狐嗥一節,也是陳勝計劃,囑令吳廣乘夜潛出,帶著燈籠,至古祠中偽作
    (狐嗥,惑人耳目。)
    (古祠在西北角上,連日天雨,西北風正吹得起勁,自然傳入營中,容易聽見。
    ()
    (後人把疑神見鬼等情,說做篝火狐鳴,便是引用陳勝吳廣的古典。)
    (陳勝既行此二策,即與吳廣暗察眾情,多是背地私語,以訛傳訛,有的說是魚
    (將化龍,故有此變,有的說是狐已成仙,故能預知。)
    (只勝廣兩人,相視而笑,私幸得計。)
    (好在營中的監督大員,雖有將尉二員,卻是一對糊塗蟲,他因天雨難行,無法
    (消遣,只把那杯中物作為好友,鎮日裡兩人對飲,喝得酩酊大醉,便即睡著,
    (醒來又是飲酒,醉了又睡,無論甚麼事情,一概不管,但令兩屯長自去辦理,
    (無暇過問。)
    (勝廣樂得設法擺佈,又在營中買動人心,一衣一食,都與部卒相同,毫不剋扣
    (。)
    (部卒已願為所用,更兼魚書狐鳴種種怪異,尤足聳動觀聽,益令大眾傾心。)
    (陳勝見時機已至,又與吳廣定謀,乘著將尉二人酒醉時,闖入營帳,先由廣趨
    (前朗說道)
陳 勝:今日雨,明日又雨,看來不能再往漁陽。與其逾限就死,不如先機遠揚,廣特來
    稟知,今日就要走了。
    (將尉聽著,勃然怒道)
勃 然:汝等敢違國法麼?欲走便斬!
勃 然:(廣毫不驚慌,反信口揶揄道)公兩人監督戍卒,奉令北行,責任很是重大,如
    或愆期,廣等原是受死,難道公兩人尚得生活麼?
    (這數句話很是利害,惹得一尉用手拍案,連聲呼笞。)
    (一尉還要性急,索性拔出佩劍,向廣揮來。)
    (廣眼明手快,飛起一腳,竟將劍踢落地上,順手把劍拾起,搶前一步,用劍砍
    (去,正中將尉頭顱,劈分兩旁,立即倒斃。)
    (還有一尉未死,咆哮得很,也即拔劍刺廣。)
    (廣又持劍格鬥,一往一來,才經兩個回合,突有一人馳至將尉背後,喝一聲著
    (,已把將尉劈倒,接連又是一刀,結果性命。)
    (這人為誰?便是主謀起事的陳勝。)
    (勝廣殺死二尉,便出帳召集眾人,朗聲與語)
且與語:諸君到此,為雨所阻,一住多日,待到天晴,就使星夜前進,也不能如期到漁。
    失期即當斬首,僥倖遇赦,亦未必得生。試想北方寒冷,冰天雪窖,何人禁受得
    起?況胡人專喜寇掠,難保不乘隙入犯。我等既受風寒,又攖鋒刃,還有甚麼不
    死!丈夫子不死便罷,死也要死得有名有望;能夠冒死舉事,才算不虛此一生。
    王侯將相,難道必有特別種子麼?
    (大眾見他語言慷慨,無不感動,但還道二尉尚存,一時未敢承認,只管向帳內
    (探望,似有顧慮情狀。)
    (勝廣已經窺透,又向眾直言道)
大 眾:我兩人不甘送死,並望大眾統不枉死,所以決計起事,已將二尉殺死了。
    (大眾到此,才齊聲應道)
大 眾:願聽尊命!
    (勝廣大喜,便領眾人入帳,指示二尉屍首,果然血肉模糊,身首異處。)
    (當由陳勝宣令,梟了首級,用竿懸著。)
    (一面指揮大眾,在營外闢地為壇,眾擎易舉,不日告成。)
    (就將二尉頭顱,做了祭旗的物品。)
    (旗上大書一個楚字。)
    (陳勝為首,吳廣為副,餘眾按次並列,對著大旗,拜了幾拜,又用酒為奠。)
    (奠畢以後,並將二尉頭上的血瀝,滴入酒中,依次序飲,大眾喝過同心酒,當
    (然對旗設誓,願奉陳勝為主,一同造反。)
    (勝便自稱將軍,廣為都尉,登壇上坐,首先發令,定國號為大楚。)
    (再命大眾各袒右臂,作為記號。)
    (一面草起檄文,詐稱公子扶蘇,及楚將項燕,已在軍中,分作主帥。)
    (項燕與秦為仇,死於楚難,假使不死,寧有擁戴扶蘇之理。)
    (陳勝雖智,計亦大謬。)
    (檄文既發,就率眾出略大澤鄉。)
    (鄉中本有三老,又有嗇夫,見第二回。)
    (聽得陳勝造反,早已逃去。)
    (勝即把大澤鄉占住,作為起事的地點。)
    (居民統皆散走,家中留有耜頭鐵耙等類,俱被大眾掠得,充作兵器,尚苦器械
    (不足,再向山中斬木作棍,截竹為旗。)
    (忙碌了好幾日,方得粗備軍容。)
    (老天卻也奇怪,竟放出日光,掃除雲翳,接連晴了半個月,水勢早退,地上統
    (乾乾燥燥,就是最低窪的地方,也已滴水不留。)
    (老天非保佑陳勝,實是促秦之亡。)
    (大眾以為果得天助,格外抖擻精神,專待出發。)
    (各處亡命之徒,復陸續趨集,來做幫手。)
    (於是陳勝下令,麾眾北進。)
    (原來大澤鄉屬蘄縣管轄,勝既出兵略地,不得不先攻蘄縣。)
    (蘄縣本非險要,守兵寥寥無幾,縣吏又是無能,如何保守得住?一聞勝眾將至
    (,城內已驚惶得很,結果是吏逃民降。)
    (勝眾不煩血刃,便已安安穩穩的據住縣城。)
    (再令符離人葛嬰,率眾往略蘄東,連下銍鄼苦柘及譙縣,聲勢大震。)
    (沿路收得車馬徒眾,均送至蘄縣,歸勝調遣。)
    (勝復大舉攻陳,有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步卒數萬人,一古腦兒趨集城下。
    ()
    (適值縣令他出,只有縣丞居守,他卻硬著頭皮,招集守兵,開城搦戰。)
    (勝眾一路順風,勢如破竹,所有生平氣力,未曾施展,完全是一支生力軍。)
    (此次到了陳縣,忽見城門大開,竟擁出數百人馬,前來爭鋒,勝眾各摩拳擦掌
    (,一擁齊上,前驅已有刀槍,亂砍亂戳,凶橫得很。)
    (後隊尚是執著木棍,及耜頭鐵耙等類,橫掃過去。)
    (守兵本是單弱,不敢出戰,但為縣丞所逼,沒奈何出城接仗。)
    (偏碰著了這班暴徒,情形與瘈犬相似,略一失手,便被打翻,稍一退步,便被
    (衝倒,數百兵馬,死的死,逃的逃,縣丞見不可敵,也即奔還。)
    (那知勝眾緊緊追入,連城門都不及關閉。)
    (害得縣丞無路可奔,不得不翻身拚命,畢竟勢孤力竭,終為勝眾所殺。)
    (縣丞身食秦祿,不得謂非忠良。)
    (勝與吳廣聯轡入城,也想收拾人心,禁止侵掠,各處張貼榜示,居然說是除殘
    (去暴,伐罪弔民。)
    (過了數日,復號召三老豪傑共同議事,三老豪傑聞風來會,由勝溫顏召入,問
    (及善後事宜。)
大 眾:(但聽得眾人齊聲道)將軍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社稷,功無與
    比,應即稱王,以副民望。
    (這數句話正中勝意,只一時不便應允,總要退讓數語,方可自表謙恭。)
    (當下說了幾句假話,引起三老豪傑的嘩聲,彼譽此頌,一再勸進。)
    (勝正要允諾,忽外面有人入報,說有大梁二士,前來求見。)
大 眾:(勝問過姓名,便向左右道)這二人也來見我麼?我素聞二人賢名,今得到此,
    事無不成了。
    (說著即命左右出迎,且親自起座,下階佇候。)
    (正是:
    (  飾禮寧知真下士?偽恭但欲暫欺人。)
    (畢竟大梁二士姓甚名誰,容待下回詳報。)
    
    (暴秦之季,發難者為陳勝吳廣,而陳勝尤為首謀。)
    (是勝之起事,實暴秦存亡之一大關鍵也。)
    (勝一耕傭,獨具大志,不可謂非軼類材。)
    (但觀其魚腹藏書,及篝火狐鳴之術,亦第足以欺愚夫,而不足以服梟杰。)
    (況其徒貪富貴,孳孳為利,子輿氏所謂蹠之徒者,勝其有焉。)
    (惟因暴秦無道,為民所嫉,史家所以大書曰;陳勝吳廣,起兵於蘄,實則皆為
    (叛亂之首而已。)
    (殺將驅卒,斬木揭竿,亂秦有餘,平秦不足。)
    (本書之不予勝廣,其好治抑亂之心,已寓言中,正不徒以文字見長也。)
    (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