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且說下邳地瀕東海,為秦時屬縣,距博浪沙約數百里,張良投奔此地,尚幸腰
    (間留有餘蓄,可易衣食,不致饑寒。)
    (起初還不敢出門,蟄居避禍。)
    (嗣因始皇西歸,捕役漸寬,乃放膽出遊,嘗至圯上眺望景色。)
    (圯上就是橋上,土人常呼橋為圯,良不過借此消遣,聊解懮思。)
    (忽有一皓首老人,躑躅登橋,行至張良身旁,巧巧墜落一履,便顧語張良道)
老 人:孺子,汝可下去,把我履取來!
    (張良聽著,不由的動起怒來。)
    (自思此人素不相識,如何叫我取履?意欲伸手出去,打他一掌,旋經雙眼一瞟
    (,見老人身衣毛布,手持竹杖,差不多有七八十歲的年紀,料因足力已衰,步
    (趨不便,所以叫我拾履。)
    (語言雖是唐突,老態卻是可矜,不得已耐住忿懷,搶下數步,把他的遺履拾起
    (,再上橋遞給老人。)
    (老人已在橋間坐下,伸出一足,復與良語道)
老 人:汝可替我納履。
    (張良至此,又氣又笑,暗想我已替他取履,索性好人做到底,將他穿上罷了。
    ()
    (遂屈著一腿,長跪在老人前,將履納入老人足上。)
    (虧他容忍。)
    (老人始掀髯微笑,待履已著好,從容起身,下橋逕去。)
    (良見老人並不稱謝,也不道歉,情跡太覺離奇,免不得詫異起來。)
    (且看他行往何處,作何舉動,一面想,一面也即下橋,遠遠的跟著老人。)
    (走了一里多路,那老人似已覺著,轉身復來,又與張良相值,溫顏與語)
且與語:孺子可教!五日以後,天色平明,汝可仍到此地,與我相會!
    (張良究竟是個聰明的人,便知老人有些來歷,當即下跪應諾。)
    (老人始揚長自去,張良也不再隨,分投歸寓。)
    (流光易過,倏忽已到了第五日的期間,良遵老人前約,黎明即起,草草盥洗,
    (便往原地伺候老人。)
    (偏老人先已待著,憤然作色道)
憤 然:孺子與老人約會,應該早至,為何到此時才來?汝今且回去,再過五日,早來會
    我!
    (良不敢多言,只好復歸。)
    (越五日格外留心,不敢貪睡,一聞雞鳴,便即趨往,那知老人又已先至,仍責
    (他遲到,再約五日後相會。)
    (這也可謂歷試諸艱。)
    (良又掃興而回。)
    (再閱五日,良終夜不寢,才過黃昏,便已戴月前往,差幸老人尚未到來,就佇
    (立一旁,眼睜睜的望著。)
    (約歷片時,老人方策杖前來,見張良已經佇候,才開顏為喜道)
老 人:孺子就教,理應如此!
    (說著,就從袖中取出一書,交給張良,且囑咐道)
張 良:汝讀此書,將來可為王者師!
    (良心中大悅,再欲有問,老人已申囑道)
老 人:十年後當佐命興國;十三年後,孺子可至濟北谷城山下,如見有黃石,就算是我
    了。
    (說畢遂去。)
    
    
12**時間: 地點:
    (此時夜色蒼茫,空中雖有淡月,究不能看明字跡,良乃懷書亟返。)
    (臥了片刻,天已大明,良急欲讀書,霍然而起,即將書展閱。)
    (書分三卷,卷首注明太公兵法,當然驚喜。)
    (他亦知太公為姜子牙,熟諳韜略,為周文王師,惟所傳兵法,未曾覽過,此次
    (由老人傳授,叫他誦讀,想必隱寓玄機。)
    (嗣是勤讀不輟,把太公兵法三卷,念得爛熟。)
    (古諺有云:熟能生巧,張良既熟讀此書,自然心領神會,溫故生新,此後的興
    (漢謀畫,全靠這太公兵法,融化出來。)
    (惟圯上老人,究係何方人氏,或疑他是黃石化身,非仙即怪。)
    (若編入尋常小說,必且鬼話連篇,捏造出許多洞府,許多法術。)
    (小子居今稽古,徵文考獻,雖未免有談仙說怪等書,但多是托諸寓言,究難信
    (為實事。)
    (就是圯上老人黃石公,大約為周秦時代的隱君子,飽覽兵書,參入玄妙,只因
    (年已衰老,不及待時,所以傳授張良,俾為帝師。)
    (後來張良從漢高祖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留一黃石,乃取歸供奉,計與圯上
    (老人相見,正閱一十三年,這安知非老人尚在,特留黃石以踐前言。)
    (況老人既預知未來時事,怎見得不去置石,否則張良歿後,將黃石並葬墓內,
    (為甚麼不見變化呢?夾入論斷,掃除一切怪談。)
    (話休敘煩。)
    
    
13**時間: 地點:
    (再說始皇自上黨回都,為了博浪沙一擊,未敢遠遊,但在宮中安樂。)
    (一住三年,漸漸的境過情遷,又想出宮游幸。)
    (他以為京畿一帶,素為秦屬,人民向來安堵,總可任我馳驅,不生他變,但尚
    (恐有意外情事,特屏去儀仗,扮作平民模樣,微服出宮,省得途人注目。)
    (隨身帶著勇士四名,也令他暗藏兵器,不露形跡,以便保護。)
    
    
14**時間: 地點:
    (一日正在微行,忽聽道旁有數人唱歌,歌云:
    (   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
    (,帝若學之臘嘉平。)
    (始皇聽得這種歌謠,一時不能索解,遂向裡中父老詢明歌中的語意,父老便據
    (他平日所聞,約略說明。)
    (原來太原地方,有一茅盈,研究道術,號為真人。)
    (他的曾祖名濛,表字初成,相傳在華山中,得道成仙,乘雲駕龍,白日昇天。
    ()
    (這歌謠便是茅濛傳下,流播邑中,因此邑人無不成誦,隨口謳吟。)
始 皇:(始皇欣然道)人生得道,果可成仙麼?
    (父老不知他是當代皇帝,但答稱人有道心,便可長生!既得長生,便可成仙。
    ()
    (始皇不禁點首,遂與父老相別,返入宮中,依著歌中末句的意思,下詔稱臘月
    (為嘉平月,算作學仙的初基。)
    (復在咸陽東境,擇地鑿池,引入渭水,瀦成巨浸,長二百里,廣二十里,號為
    (蘭池。)
    (池中壘石為基,築造殿閣,取名蓬瀛,就是將蓬萊瀛洲,並括在內的癡想。)
    (又選得池中大石,命工匠刻作鯨形,長二百丈,充做海內的真鯨。)
    (不到數月,便已竣工,始皇就隨時往來,視此地如海上神山,聊慰渴望。)
    (實是呆鳥。)
    (不意仙窟竟成盜藪,靈沼變做萑蒲,都下有幾個暴徒,亡命蘭池中,晝伏夜出
    (,視同巢穴。)
    (始皇那裡知曉,日日遊玩,未見盜蹤。)
    (某夕乘著月色,又帶了貼身武士四人,微行至蘭池旁,適值群盜出來,一擁上
    (前,夾擊始皇。)
    (始皇慌忙避開,倒退數步,嚇做一團,虧得四武士拔出利刃,與群盜拚命奮鬥
    (,才得砍倒一人。)
    (盜眾尚未肯退,再惡狠狠的持械力爭,究竟盜眾烏合,不及武士練就武工,殺
    (了半晌,復打倒了好幾個,餘盜自知不敵,方呼嘯一聲,覓路逃去。)
    (始皇經此一嚇,把遊興早已打消,急忙由武士衛掖,擁他回宮。)
    (詰旦有嚴旨傳出,大索盜賊。)
    (關中官吏,當然派兵四緝,提了幾個似盜非盜的人物,毒刑拷訊。)
    (不待犯人誣伏,已早斃諸杖下。)
    (官吏便即奏報,但說是已得罪人,就地處決。)
    (始皇尚一再申斥,責他防檢不嚴,申令搜緝務盡。)
    (官吏不得不遵,又復挨戶稽查,騷擾了好幾天,直至二旬以後,才得消差。)
    (自是始皇不再微行。)
    (忽忽間又過一年,始皇仍夢想求仙,念念不忘,暗思仙術可求,不但終身不死
    (,就是有意外情事,亦能預先推測,還怕甚麼凶徒?主見已定,不能不冒險一
    (行,再命東游,出抵碣石。)
    (適有燕人盧生,業儒不就,也借著求仙學道的名目,干時圖進。)
    (遂往謁始皇,憑著了一張利口,買動始皇歡心,始皇就叫他航海東去,訪求古
    (仙人羨門高誓。)
    (盧生應聲即往,好幾日不見回音,始皇又停蹤海上,耐心守候,等到望眼將穿
    (,方得盧生回報。)
    (盧生一見始皇,行過了禮,便捏造許多言詞,自稱經過何處,得入何宮,滿口
    (的虛無縹渺,誇說了一大篇,然後從懷中取出一書,捧皇始皇,謂仙藥雖不得
    (取,仙書卻已抄來。)
    (始皇接閱一周,書中不過數百言,統是支離恍惚,無從瞭解。)
    (惟內有亡秦者胡一語,映入始皇目中,不覺暗暗生驚。)
    (此語似應後讖,不識盧生從何彩入?他想胡是北狄名稱,往古有獯鬻玁狁等部
    (落,佔據北方,屢侵中國,輾轉改名,叫作匈奴。)
    (現在匈奴尚存,部落如故,據仙書中意義,將來我大秦天下,必為胡人所取,
    (這事還當了得?趁我強盛時候,除滅了他,免得養癰貽患,害我子孫。)
    (當下收拾仙書,令盧生隨駕同行,移車北向,改從上郡出發,一面使將軍蒙恬
    (,調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
    (匈奴雖為強狄,但既無城郭,亦無宮室,土人專務畜牧,每擇水草所在,作為
    (居處,水涸草盡,便即他往。)
    (所推戴的酋長,也不過設帳為庐,披毛為衣,宰牲為食,差不多與太古相類。
    ()
    (只是身材長大,性質強悍,禮義廉恥,全然不曉,除平時畜牧外,一味的跑馬
    (射箭,搏獸牽禽。)
    (有時中國邊境,空虛無備,他即乘隙南下,劫奪一番。)
    (所以中國人很加仇恨,說他是犬羊賤種。)
    (獨史家稱為夏後氏遠孫淳維後裔,究竟確實與否,小子也無從證明。)
    (但聞得衰周時代,燕趙秦三國,統與匈奴相近,時常注重邊防,築城屯兵,所
    (以匈奴尚不敢犯邊,散居塞外。)
    (匈奴源流不得不就此略敘。)
    (此次秦將軍蒙恬,帶著大兵,突然出境,匈奴未曾預備,驟遇大兵殺來,如何
    (抵當,只好分頭四竄,把塞外水草肥美的地方,讓與秦人。)
    (這地就是後人所稱的河套,在長城外西北隅,秦人號為河南地,由蒙恬畫土分
    (區,析置四十四縣,就將內地罪犯,移居實邊;再乘勝斥逐匈奴,北逾黃河,
    (取得陰山等地,分設三十四縣。)
    (便在河上築城為塞,並把從前三國故城,一體修築,繼長增高,西起臨洮,東
    (達遼東,越山跨谷,延袤萬餘里,號為萬里長城。)
    (看官!你想此城雖有舊址,恰是斷斷續續,不相連屬,且東西兩端,亦沒有這
    (般延長,一經秦將軍蒙恬監修,才有這流傳千古的長城,當時需工若干,費財
    (若干,實屬無從算起,中國人民的困苦,可想而知,毋容小子描摹了。)
    (小子有詩歎道:
    (  鼛鼓頻鳴役未休,長城增築萬民愁)
    (亡秦畢竟誰階厲?外患雖寧內必懮。)
    (長城尚未築就,又有一道詔命,使將軍蒙恬遵行。)
    (欲知何事,請看下回。)
    
    (博浪沙之一擊,未始非志士之所為,但當此千乘萬騎之中,一椎輕試,寧必有
    (成,幸而張良不為捕獲,尚得重生,否則如荊卿之入秦,殺身無補,徒為世譏
    (,與暴秦果何損乎?蘇子瞻之作《留侯論》,謂幸得圯上老人,有以教之,誠
    (哉是言也!彼始皇之東巡遇椎,微行厄盜,亦應力懲前轍,自戒佚游,乃惑於
    (求仙之一念,再至碣石,遣盧生之航海,得圖讖而改轅。)
    (北經上郡,遽發重兵,逐胡不足,繼以修築長城之役,其勞民為何如耶?後人
    (或謂始皇之築長城,禍在一時,功在百世,亦思漢晉以降,外患相尋,長城果
    (足恃乎?不足恃乎?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築城亦何為乎!)
    (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築阿房大興土木)
    
    
15**時間: 地點:
    (卻說蒙恬方監築長城,連日趕造,忽又接到始皇詔旨,乃是令他再逐匈奴。)
    (蒙恬已返入河南,至此不敢違詔,因復渡河北進,拔取高闕陶山北假等地。)
    (再北統是沙磧,不見行人,蒙恬乃停住人馬,擇視險要,分築亭障,仍徙內地
    (犯人居守,然後派人奏報,佇聽後命。)
    (嗣有復詔到來,命他回駐上郡,於是拔塞南歸,至行宮朝見始皇。)
    (始皇正下令回都,匆匆與蒙恬話別,使他留守上郡,統治塞外。)
    (並命辟除直道,自九原抵雲陽,悉改坦途。)
    (蒙恬唯唯應命,當即送別始皇,依旨辦理。)
    
    
16**時間: 地點:
    (此時的萬里長城,甫經修築,役夫約數十萬,辛苦經營,十成中尚只二三成,
    (粗粗告就,偏又要興動大工,開除直道,這真是西北人民的厄運,累得叫苦不
    (迭!又況西北一帶,多是山地,層嶺複雜,深谷瀠洄,欲要一律坦平,談何容
    (易。)
    (怎奈這位蒙恬將軍,倚勢作威,任情驅迫,百姓無力反抗,不得不應募前去,
    (今日塹山,明日堙谷,性命卻拚了無數,直道終不得完工;所以秦朝十餘年間
    (,只聞長城築就,不聞直道告成,空斷送了許多民命,耗費了許多國帑,豈不
    (可歎!一片淒涼嗚咽聲。)
    (越年為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皇既略定塞北,復思征服嶺南,嶺南為蠻人所居,
    (未開文化,大略與北狄相似,惟地方卑濕,氣候炎熇,山高林密等處,又受熱
    (氣熏蒸,積成瘴霧,行人觸著,重即傷生,輕亦致病,更利害的是毒蛇猛獸,
    (聚居深箐,無人敢攖。)
    (始皇也知路上艱難,不便行軍,但從無法中想出一法,特令將從前逃亡被獲的
    (人犯,全體釋放,充作軍人,使他南征。)
    (又因兵額不足,再索民間贅婿,勒令同往。)
    (贅婿以外,更用商人充數,共計得一二十萬人,特派大將統領,剋日南行。)
    (可憐咸陽橋上,爺娘妻子,都來相送,依依惜別,哭聲四達。)
    (那大將且大發軍威,把他趕走,不准喧嘩。)
    (看官,你道這贅婿商人,本無罪孽,為何與罪犯並列,要他隨同出征呢?原來
    (秦朝舊制,凡入贅人家的女婿,及販賣貨物的商人,統視作賤奴,不得與平民
    (同等,所以此次南征,也要他行役當兵。)
    (這班贅婿商人,無法解免,沒奈何辭過父母,別了妻子,銜悲就道,向南進行
    (。)
    (途中越山逾嶺,備嘗艱苦,好多日才至南方,南蠻未經戰陣,又無利械,曉得
    (甚麼攻守的方法,而且各處散居,勢分力薄,驀然聽得鼓聲大震,號炮齊鳴,
    (方才有些驚疑。)
    (登高遙望,但見有大隊人馬,從北方迤邐前來,新簇簇的旗幟,亮晃晃的刀槍
    (,雄糾糾的武夫,惡狠狠的將官,都是生平未曾寓目,至此才得瞧著,心中一
    (驚,腳下便跑,那裡還敢對敵?有幾個蠻子蠻女,逃走少慢,即被秦兵上前捉
    (住,放入囚車。)
    (再向四處追逐蠻人,蠻人逃不勝逃,只好匍匐道旁,叩首乞憐,情願充作奴僕
    (,不敢抗命。)
    (敘寫南蠻,與前回北伐匈奴時,又另是一種筆墨。)
    (其實秦兵也同烏合,所有囚犯贅婿商人,統未經過訓練,也沒有甚麼技藝,不
    (過外而形式,卻是有些可怕,僥倖僥倖,竟得嚇倒蠻人,長驅直入。)
    (不到數旬,已將嶺南平定,露佈告捷。)
    (旋得詔令頒下,詳示辦法,命將略定各地,分置桂林南海象郡,設官宰治。)
    (所有嶺南險要,一概派兵駐守。)
    (嶺南即今兩粤地,舊稱南越,因在五嶺南面,故稱嶺南。)
    (五嶺就是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這是古今不變的地理。
    ()
    (惟秦已取得此地,即將南征人眾,留駐五嶺,鎮壓南蠻。)
    (又復從中原調發多人,無非是囚犯贅婿商人等類,叫他至五嶺間助守,總名叫
    (做謫戍,通計得五十萬人。)
    (這五十萬人離家遠適,長留嶺外,試想他願不願呢!近來西國的殖民政策,也
    (頗相似,但秦朝是但令駐守,不令開墾,故得失不同。)
    (獨始皇因平定南北,非常快慰,遂在咸陽宮中,大開筵宴,遍飲群臣。)
    (就中有博士七十人,奉觴稱壽,始皇便一一暢飲。)
    (僕射周青臣,乘勢貢諛,上前進頌道)
始 皇:從前秦地不過千里,仰賴陛下神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當今分置郡縣,外輕內重,戰鬥不生,人人樂業,將來千世萬世,傳將下去,
    還有甚麼後慮?臣想從古到今,帝王雖多,要象陛下的威德,實是見所未見,聞
    所未聞。
    (始皇素性好諛,聽到此言,越覺開懷。)
    (偏有博士淳於越,本是齊人,入為秦臣,竟冒冒失失的,起座插嘴道)
始 皇:臣聞殷周兩朝,傳代久遠,少約數百年,多約千年,這都是開國以後,大封子弟
    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撫有海內,子弟乃為匹夫,倘使將來有田常等人,從中
    圖亂,淳於越究是齊人,所以僅知田常。若無親藩大臣,尚有何人相救?總之事
    不師古,終難持久,今青臣又但知諛媚,反為陛下重過,怎得稱為忠臣!還乞陛
    下詳察!
    (始皇聽了,免不得轉喜為怒,但一時卻還耐著,便即遍諭群臣,問明得失。)
    (當下有一大臣勃然起立,朗聲啟奏道)
勃 然:五帝不相因,三王不相襲,治道無常,貴通時變。今陛下手創大業,建萬世法,
    豈愚儒所得知曉!且越所言,係三代故事,更不足法,當時諸侯並爭,廣招遊學
    ,所以百姓並起,異議沸騰,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畫一,百姓宜守分安已,各勤
    職業,為農的用力務農,為工的專心作工,為士的更應學習法令,自知避禁,今
    諸生不思通今,反想學古,非議當世,惑亂黔首,這事如何使得?願陛下勿為所
    疑!
    (始皇得了這番言語,又引起餘興,滿飲了三大觥,才命散席。)
    (看官道最後發言的大員,乃是何人?原來就是李斯。)
    (李斯此時,已由廷尉升任丞相,他本是創立郡縣,廢除封建的主議,見第二回
    (。)
    (得著始皇信用,毅然改制,經過了六七年,並沒有甚麼弊病,偏淳於越獨來反
    (對,欲將已成局面,再行推翻,真正是豈有此理!為此極力駁斥,不肯少容。
    ()
    (淳於越卻是多事。)
    (到了散席回第,還是餘恨未休,因復想出嚴令數條,請旨頒行,省得他人再來
    (饒舌。)
    (當下草就奏章,連夜繕就,至翌晨入朝呈上,奏中說是:
    (  丞相李斯昧死上言:
    (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
    (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禁之便!臣請: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
    (,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
    (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刺面成文為黥,即古墨刑,城旦發邊築城,每旦必與勞役,為秦制四歲刑。)
    (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龐言息而人心一,天下久安,永譽無極。)
    (謹昧死以聞。)
    (這篇奏章,呈將進去,竟由始皇親加手筆,批出了一個可字。)
    (李斯當即奉了制命,號令四方,先將咸陽附近的書籍,一體搜索,視有詩書百
    (家語,盡行燒燬,依次行及各郡縣,如法辦理。)
    (官吏畏始皇,百姓畏官吏,怎敢為了幾部古書,自致犯罪,一面將書籍陸續獻
    (出,一面把書籍陸續燒完,只有曲阜縣內孔子家廟,由孔氏遺裔藏書數十部,
    (暗置複壁裡面,才得保存。)
    (此外如窮鄉僻壤,或尚有幾冊留藏,不致盡焚,但也如麟角鳳毛,不可多得。
    ()
    (惟皇宮所藏的書籍,依然存在,並未毀去,待至咸陽宮盡付一炬,燒得乾乾淨
    (淨,文獻遺傳,也遭浩劫,煞是怪事!無非愚民政策。)
    (一年易過,便是始皇三十五年,始皇厭故喜新,又欲大興土木,廣築宮殿,乘
    (著臨朝時候,面諭群臣道)
始 皇:近來咸陽城中,戶口日繁,屋宇亦逐漸增造,朕為天下主,平時居住只有這幾所
    宮殿,實不敷用。從前先王在日,不過據守一隅,所築宮廷,不妨狹小,自朕為
    皇帝後,文武百官,比前代多寡不同,未便再拘故轍。朕聞周文都豐,周武都鎬
    ,豐鎬間本是帝都,朕今得在此定居,怎得不擴充規制,抗跡前王!未知卿等以
    為何如?
    (群臣聞命,當然連聲稱善,異口同辭。)
    (於是在渭南上林苑中,營作朝宮,先命大匠繪成圖樣,務期規模闊大,震古鑠
    (今,各匠役費盡心思,才得制就一個樣本,呈入御覽。)
    (復經始皇按圖批改,某處還要增高,某處還要加廣,也費了好幾日工夫,方將
    (前殿圖樣,斟酌完善,頒發出去,令他照樣趕築;此外陸續批發,次第經營。
    ()
    (匠役等既經奉命,就將前殿築造起來,役夫不足,當由監工大吏,發出宮刑徒
    (刑等人,一並作工,逐日營造。)
    (相傳前殿規模,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分作上下兩層,上可坐萬人,下可
    (建五丈旗,四面統有迴廊,可以環繞,廊下又甚闊大,無論高車駟馬,盡可驅
    (馳。)
    (再經殿下築一甬道,直達南山,上面都有重簷復蓋,迤邐過去,與南山相接,
    (就從山巔豎起華表,作為闕門。)
    (殿闕既就,隨築後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不消細說。)
    (監工人員,與作工役夫,統已累得力盡筋疲,才算把前殿營造,大略告就。)
    (偏始皇又發詔令,說要上象天文,天上有十七星,統在天極紫宮後面,穿過天
    (漢,直抵營室。)
    (今咸陽宮可仿天極,渭水不啻天漢,若從渭水架起長橋,便似天上十七星的軌
    (道,可稱閣道。)
    (因此再命加造橋樑,通過渭水。)
    (渭水兩岸,長約二百八十步,築橋已是費事,且橋上須通車馬,不能狹隘,最
    (少需五六丈,這般巨工,比築宮殿還要加倍。)
    (始皇也不管民力,不計工費,但教想得出,做得到,便算稱心。)
    (需用木石,關中不足,就命荊蜀官吏,隨地採辦,隨時輸運。)
    (工役亦依次征發,逐屆加添,除匠人不計外,如宮徒兩刑犯人,共調至七十萬
    (有奇。)
    (他尚以為人多事少,再分遣築宮役夫,往營驪山石槨,所以此宮一築數年,未
    (曾全竣,到了始皇死後,尚難完成。)
    (惟當時宮殿接連,照圖計算,共有三百餘所,關外且有四百餘所,復壓至三百
    (多里,一半已經築就,不過裝璜堊飾,想還欠缺,就中先造的前殿,已早告成
    (。)
    (時人因他四阿旁廣,叫做阿房。)
    (其實始皇當日,欲俟全工落成,取一美名,後來病死沙邱,終不能償此宿願,
    (遂至阿房宮三字,長此流傳,作為定名了。)
    (實是幻影。)
    
    
17**時間: 地點:
    (且說始皇既築阿房宮,不待告竣,便將美人音樂,分宮佈置,免不得有一番忙
    (碌。)
    (適有盧生入見,始皇又惹起求仙思想,便問盧生道)
始 皇:朕貴為天子,所有製作,無不可為,只是仙人不能親見,不死藥無從求得,如何
    是好!
勃 然:(盧生便信口答道)臣等前奉詔令,往求仙人,並及靈芝奇藥,曾受過多少風波
    ,終未能遇,這想是有鬼物作祟,隱加阻害。臣聞人主欲求仙術,必須隨時微行
    ,避除惡鬼,惡鬼遠離,真人便至;若人主所居,得令群臣知曉,便是身在塵凡
    ,不能招致真人,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乘雲駕霧,到處可至,所以萬年不
    死,壽與天地同長。今陛下躬親萬機,未能恬淡,雖欲求仙,終恐無益。自今以
    後,願陛下所居宮殿,毋使外人得知,然後仙人可致,不死藥亦可得呢。
    (全是瞎說。)
    (這一席話,說得始皇爽然若失,不禁欷歔道)
不 禁:怪不得仙人難致,仙藥難求!原來就中有這般阻難,朕今才如夢初覺了。但朕既
    思慕真人,便當自稱真人,此後不再稱朕,免為惡鬼所迷。
    (面前就是惡鬼,奈何不識。)
不 禁:(盧生即順勢獻諛道)究竟陛下聖明天縱,觸處洞然,指日就可成仙了。
    (指日就要變鬼了。)
    (說畢,即頓首告退。)
    (看官試想始皇為人,雖然有些癡呆,究竟非婦孺可比;況併吞六國,混一區宇
    (,總有一番英武氣象,為甚麼聽信盧生,把一派荒誕絕倫的言語,當作真語相
    (看,難道前此聰明,後忽愚昧麼?小子聽得鄉村俗語云: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越是聰明越是昏,想始皇一心求仙,所以不多思索,誤入迷途呢。)
    (自經始皇迷信邪言,遂令咸陽附近二百里內,已成宮觀二百餘所,統要添造復
    (道甬道,前後聯接,左右遮蔽,免得遊行時為人所見,瞧破行蹤。)
    (並令各處都設帷帳,都置鐘鼓,都住妃嬙,其餘一切御用物件,無不具備。)
    (今日到這宮,明日到那宮,一經趨入,便是吃也有,穿也有,侑觴伴寢,一概
    (都有。)
    (只是這班宋子齊姜,吳姬趙女,撥入阿房宮裡,伺候顏色,打扮得齊齊整整,
    (裊裊婷婷,專待那巫峽襄王,來做高唐好夢。)
    (有幾個僥倖望著,總算不虛此生,仰受一點聖天子的雨露。)
    (但也不過一年一度,彷彿牛郎織女,只許七夕相會,還有一半晦氣的美人,簡
    (直是一生一世,盼不到御駕來臨,徒落得深宮寂寂,良夜淒淒。)
    (後人杜牧嘗作阿房宮賦,中有數語云:
    (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
    (,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內多怨女,外多曠夫,興朝景象,豈宜若此!那始皇尚執迷不悟,鎮日裡微行
    (宮中,不使他人聞知。)
    (且令侍從人員,毋得漏泄,違命立誅。)
    (侍從自然懍遵,不過始皇是開國主子,究竟不同庸人,所有內外奏牘,仍然照
    (常批閱,凡一切築宮人役,勞績可嘉,便令徙居驪邑雲陽,十年免調。)
    (總計驪邑境內,遷住三萬家,雲陽境內,遷住五萬家,又命至東海上朐界中,
    (立石為表,署名東門。)
    (他以為皇威廣被,帝德無涯,那知百姓都願守土著,不樂重遷,雖得十年免役
    (,還是怨多感少,忍氣吞聲。)
    (始皇何從知悉?但覺得言莫予違,快樂得很。)
    
    
18**時間: 地點:
    (一日遊行至梁山宮,登山俯矚,忽見有一隊人馬,經過山下,武夫前呵,皂吏
    (後隨,約不下千餘人,當中坐著一位寬袍大袖的人員,也是華麗得很,可惜被
    (羽蓋遮住,無從窺見面目。)
    (不由的心中驚疑,便顧問左右道)
不由的:這是何人經過,也有這般威風?
    (左右仔細審視,才得據實復陳。)
    (為了一句答詞,遂令始皇又起猜嫌。)
    (小子有詩詠道:
    (  欲成大德務寬容,寧有苛殘得保宗!)
    (怪底秦皇終不悟,但工溪刻好行兇。)
    (究竟山下是何人經過。)
    (容至下回發表。)
    
    (始皇之南征北略,已為無名之師,顧猶得曰華夷大防,不可不嚴,乘銳氣以逐
    (蠻夷,亦聖朝所有事也。)
    (乃誤信李斯之言,燒詩書,燔百家語,果奚為者?詩書為不刊之本,百家語亦
    (有用之文,一切政教,恃為模範,顧可付諸一炬乎?李斯之所以敢為是議者,
    (乃隱窺始皇之心理,揣摩迎合耳。)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豈一人所得而私?始皇不知牖民,但務愚民,彼以為世人
    (皆愚,而我獨智,則人莫予毒,可以傳世無窮。)
    (庸詎知其不再傳而即止耶!若夫阿房之築,勞役萬民,圖獨樂而忘共樂,徒令
    (怨女曠夫,充塞內外,千夫所指,無疾而死,況怨曠者之數不勝數乎!其亡也
    (忽,誰曰不宜!)
    (第六回 阬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
    
    
19**時間: 地點:
    (卻說梁山下面,經過的大員,就是丞相李斯。)
    (當由始皇左右,據實陳明,始皇)
始 皇:丞相車騎,果如此威風麼?
    (這句說話,明明是含有怒意。)
    (左右從旁窺透,便有人報知李斯。)
    (李斯聽說,吃驚不小,嗣是有事出門,減損車從,不復如前,偏又被始皇看見
    (,越覺動疑,便將前日在梁山宮時,所有侍從左右,一律傳到,問他何故泄漏
    (前言?左右怎敢承認,相率狡賴,惹得始皇怒不可遏,竟命武士進來,把左右
    (一齊出,悉數斬首。)
    (冤酷之至。)
    (餘人無不股栗,彼此相戒,永不多言。)
    (盧生屢紿始皇,免不得暗地心虛,私下與韓客侯生商議道)
私 下:始皇為人,天性剛戾,予智自雄,幸得併吞海內,志驕意滿,自謂從古以來,無
    人可及,雖有博士七千人,不過備員授祿,毫不信用。丞相諸大臣,又皆俯首受
    成,莫敢進言。尚且任刑好殺,親幸獄吏,天下已畏罪避禍,裹足不前。我等近
    雖承寵,錦衣美食,但秦法不得相欺,不驗輒死,仙藥豈真可致?我也不願為求
    仙藥,不如見機早去,免受禍殃。
    (真是乖刁。)
    (侯生也以為然,遂與盧生乘隙逃去。)
    (及始皇聞知,追捕無及,不由的大怒道)
不由的:我前召文學方士,並至都中,無非欲佐致太平,煉求奇藥。今徐市等費至巨萬,
    終不得藥,盧生等素邀厚賜,今反妄肆誹謗,敢加侮蔑。我想方士如此,其他可
    知。現在咸陽諸生,不下數百,必有妖言構造,煽惑黔首。我已使人探察,略得
    情偽,此次更不得不徹底清查了。
    (隨即頒詔出去,令御史案問諸生,訊明呈報。)
    (御史等隱承意旨,傳集諸生數百人,問他有無妖言惑眾等情,諸生等俱齊聲道
    ()
私 下:聖明在上,某等怎敢妄議?
    (說尚未畢,但聽得一聲驚堂木,出人意外。)
私 下:(接連有厲聲相訶道)汝等若不用刑,怎肯實供!
    (說著,即喝令皂役,取出許多刑具,把諸生拖翻地上,或加杖,或加笞,打得
    (諸生皮開肉爛,鮮血直噴。)
    (有幾個淒聲呼冤,又經問官令加重刑。)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沒奈何屈打成招,無辜誣伏。)
    (問官煞是厲害,再把供詞深文鍛鍊,輾轉牽引,遂構成一場大獄,砌詞朦奏。
    ()
    (始皇反說他有治獄才,立即准詞批復,飭將犯禁諸生,一體處死,使天下知所
    (懲戒,不敢再犯。)
    (可憐諸生遭此慘禍,盡被獄卒如法捆,推出咸陽市上,共計得四百六十餘人
    (。)
    (可巧始皇長子扶蘇,入宮省父,瞥見市上一班罪犯,統是兩手反翦,躑躅前來
    (,面上都帶慘容,口中尚有吁詞,情既可憐,跡亦可憫,遂商諸監刑官,叫他
    (暫時停刑,俟自己奏請後,再行定奪。)
    (監刑官見是扶蘇,自然不敢反抗,連聲相應。)
    (扶蘇忙搶步入宮,尋見始皇,好容易才得覓著,行過了問省禮,便向始皇進諫
    (道)
始 皇:天下初定,黔首未安,諸生皆誦法孔子,習知禮義,今若繩以重法,概處死刑,
    臣恐人心不服,反累聖聰。還求陛下特沛仁恩,酌予赦免。
    (道言甫畢,即聞始皇盛怒道)
始 皇:孺子何知?也來多言!此處用你不著,你可北赴上郡,監督蒙恬,快將長城直道
    ,趕緊造就,我就要北巡了。
    (扶蘇見始皇面帶威稜,料知不好再諫,只得奉諭出宮,飭人報知監刑官,述明
    (情形。)
    (監刑官怎好再緩,索性將四百六十多個儒生,盡驅入深谷中,上面拋擲土石,
    (霎時間將谷填滿,一班讀書士子,冤魂相接,統入枉死城中去了。)
    (恐枉死城中尚是容受不住。)
    (扶蘇聞諸生坑死,也為淚下,只因父命在身,未敢稽留,只得匆匆北去。)
    (也是前去送死。)
    (始皇雖盡坑咸陽諸生,尚嫌不足,意欲將四方名士,悉數屠滅,才得斬草除根
    (,不留遺種。)
    (惟一旦下詔,叫地方官盡殺文人,究未免令出無名,反致騷動天下,況文人多
    (半狡猾,一聞命令,或即遠颺,如盧生侯生等類,在逃未獲,終致漏網,豈不
    (可慮!於是輾轉圖維,竟得想就了一個妙策,下詔求才,限令地方官訪求名儒
    (,送京錄用。)
    (地方官當即採訪,便有許多梯榮干進的儒生,冒死應征。)
    (不到數月,已由各處保送,陸續赴都,準備召見。)
    (始皇大喜,一齊宣入,檢點人數,約有七百名,半係耆年,半係後進。)
    (當即溫言詢問,得了答詞,或通經,或善文,盡命左右證明履歷,然後令退。
    ()
    (越宿即傳出一道旨意,命七百人都為郎官。)
    (七百人得此恩詔,真個是意外高升,彈冠相慶,熱中者其聽諸。)
    (便即聯翩入宮,舞蹈謝恩。)
    (轉瞬間已屆寒冬,忽由驪山守吏,報稱馬谷地方,有瓜成實,累累可觀。)
    (始皇便召集郎官,故意驚問道)
故 意:現當嚴寒時候,果實皆殘,為何馬谷生出瓜來?卿等稽古有年,可能道出原因否
    ?
    (諸郎官聞此異事,倒也暗暗稱奇,但又不敢不對答數語。)
    (有的說是瑞兆,有的說是咎征,聚訟盈庭,莫衷一是。)
    (還是始皇定出主意,叫他同往馬谷,親去審視,方足核定災祥。)
    (各郎官也欲親往一瞧,驗明真偽,隨即聯袂出都。)
    (一口氣跑至馬谷,果然谷中有瓜數枚,新鮮得很,大眾越加驚訝,互相猜疑。
    ()
    (正在紛紛議論的時候,猛聞得有爆裂聲,不由的慌張四望,說也奇怪,那一聲
    (暴響後,便有許多土石,從頭上壓來。)
    (急忙忍痛四竄,覓路欲奔,偏偏谷口外面,已被木石塞住,不留一隙。)
    (大眾到此,才知始皇是設計陰險,巧為陷害,彼此懊悔無及,哭作一淘。)
    (過了數時,都已被木石打倒,駢死谷中。)
    (誰叫你等想做高官。)
    (看官閱此,應已曉得馬谷坑儒的冤案,但冬令如何有瓜,不免費後人疑猜。)
    (原來驪山下有溫泉,通入馬谷,谷中包含熱氣,無論天時寒暖,常生草木。)
    (始皇密令心腹,至谷內植下瓜種,逐漸發生,竟得結實。)
    (諸生那裡曉得毒謀,遂為始皇所欺,騙到谷中。)
    (那時谷外已預設伏機,一經諸生入谷,便有人扳動機捩,亂拋土石,且把谷口
    (塞斷,使他無從飛越,除死以外無他法,七百人竟不留一個。)
    (後人稱馬谷為坑儒谷,或號為愍賢鄉,至唐明皇時,又改為旌賢鄉,這是後話
    (不提。)
    
    
20**時間: 地點:
    (且說始皇在世,刻忌的了不得,不但讀書士人,冤冤枉枉的死了無算,就是海
    (內百姓,也為了連年傜役,吃盡了許多苦楚,並沒有甚麼封賞。)
    (就中只有兩人,得叨恩眷,親受封旌。)
    (一個是烏氏縣中的販豎,名叫做倮,一個是巴郡中的寡婦,名叫做清。)
    (倮素畜牧,至畜類蕃盛,便即出售,賺了若干銀錢,便去改買紬絹,運往西戎
    (兜銷。)
    (戎人素著毛褐,從未見過花花色色的繒彩,一經見到,都是嘖嘖稱羨,立向戎
    (王報知。)
    (戎王召倮入見,看了許多繒物,即把玩流連,不忍釋手,也是倮福至心靈,便
    (挑選上等紬匹,雙手奉獻。)
    (戎王不禁大悅,情願償還價值,只苦西戎境內,沒有金銀,只有牲畜,當下命
    (將牲畜給倮,約千百頭,作為繒價,倮樂得收受,謝別戎王,驅歸牲畜,再至
    (內地銷售,贏利十倍。)
    (又輾轉豢養馬牛,越養越多,數不勝計,連圈笠都不夠容納,索性購置一座山
    (園,就將馬牛等驅至谷內,朝出暮羈,但教谷中滿足,便算沒有走失。)
    (從來富可致貴,錢足通靈,不知如何運動官長,竟將他奏聞始皇,說他專心畜
    (牧,因致巨富。)
    (若非阿堵物上獻,則倮本販夫,為秦所賤,怎得仰邀封賞。)
    (好容易得了一道恩詔,竟比倮為封君,准他按時入都,得與群臣同班朝賀,號
    (為朝請。)
    (一介賈豎,居然參入朝班,豈非異數?那寡婦清青年守節,靠著祖傳的丹穴,
    (作為生計,克勤克儉,享有巨資,她恐盜賊搶劫,也隨時取出金帛,饋送官吏
    (。)
    (官吏也派兵保護,嚴拒盜賊,又復代為出奏,說她如何矢志,如何持家。)
    (始皇平日未嘗不好色宣淫,獨對著民間婦女,偏要他男女有別,謹守防閒。)
    (既得巴郡奏舉,便下一特旨,叫寡婦清入朝見駕。)
    (寡婦清是個女中丈夫,聞命以後,一些兒沒有驚惶,當即帶著行囊,乘傳入都
    (,沿途守吏,因寡婦清由朝廷徵召,來歷很大,當然不敢怠慢,一切照料,格
    (外周到。)
    (婦人就征,卻是難得。)
    (寡婦清既至咸陽,就將囊中所貯白鏹,散給始皇心腹,當有人代為稱譽,預達
    (始皇。)
    (無非是要錢財做出。)
    (始皇即命引見,寡婦清放膽進去,跪下丹墀,九叩三呼,均皆合節。)
    (始皇見她楚楚有禮,特垂青眼,命她起身,且囑左右取過金墩,賜令旁坐。)
    (秦朝制度,階級很不平等,就是當朝丞相,也只得在旁站立,從不聞有賜坐等
    (情。)
    (偏這位巴蜀婦人,初次登殿,竟沐這般厚恩,居然以客禮相待,引得兩旁文武
    (,無不驚奇。)
    (及始皇好言慰問,寡婦清亦應對周詳,並無倉皇態度。)
    (始皇甚喜,優加賞賜。)
    (經清起身拜謝,便欲告辭,又由始皇留住數日,使得周遊咸陽宮,然後命歸。
    ()
    (一別出都,長途無恙,又由官吏沿路歡送,供應與前相同。)
    (至清既歸家,即有郡守前來問候,據言朝命復下,當為夫人築一懷清台,旌揚
    (貞節。)
    (寡婦清倍加欣慰。)
    (果然不日興工,即就寡婦清所居鄉中,倚山建築,造成一台,顏曰懷清。)
    (至今蜀中名為台山,或稱貞女山,便是秦時寡婦清居處。)
    (事且慢表。)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