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 至 第九〇
81**時間: 地點:
(其時人尚未知劉藩已誅,故皆信之。)
(已未,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
,舍船步上。)
(每舸各留一二人,對舸岸上,各立六七旗,旗下置鼓,戒所留人曰)
二 人:計我將至城,便擊鼓吶喊,盡燒江津船隻,若後有大軍狀。
(於是鎮惡居前,蒯恩次之。)
(徑前襲城。)
(正行之次,江陵將朱顯之往江口,遇而問之,答以劉袞州至。)
問 之:(顯之曰)劉袞州何在?
二 人:在後。
(顯之至軍後,不見藩,而見軍士擔負戰具,遙望江津,煙燄張天,鼓噪之聲甚
(盛。)
二 人:(知有變,便躍馬馳歸,驚報毅曰)外有急兵,垂至城矣。直令閉門勿納。
(毅大駭,急下令閉門。)
(關未及閉,鎮惡已率眾馳入,殺散守卒,進攻金城。)
(金城者,毅所築以衛其府者也。)
(守衛士卒皆在焉,猝起不意,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倉皇出拒。)
(大將趙蔡,毅手下第一勇將,素號無敵,才出格鬥,中流矢而死。)
(人益惶懼,自食時戰至中哺,城內兵皆潰,鎮惡破之而入。)
(遣人以詔及裕書示毅,毅燒不視。)
(督廳事前士卒力戰。)
(逮夜,士卒略盡,毅見勢不能支,率左右三百許人,開北門突走。)
(鎮惡慮暗中自相傷犯,止而不追。)
(初,長史謝純將之府,聞兵至,左右欲引車歸。)
問左右:(純叱之曰)我人吏也,逃將安之?
(遂馳府,與毅共守。)
問左右:(及毅走,同官毛修之謂純曰)吾擠亦可去矣。
(純不從,為亂兵所殺。)
(毅出城,左右皆叛去,夜投牛牧佛寺。)
問左右:(寺僧拒之曰)昔桓蔚之敗,走投寺中,亡師匿之,為劉衛軍所殺,今實不敢容
留異人。
二 人:(毅歎曰)為法自弊,一至於此。
(遂縊而死。)
82**時間: 地點:
(明日居人以告,鎮惡收其屍斬之。)
(後人有詩悼之曰:蓋世勳名轉眼無,敢誇劉、項共馳驅。)
(呼盧已自輸高手,豈有雄才勝寄奴?)
二 人:(先是毅有季父鎮之間居京口,不應辟召,嘗謂毅與藩曰)汝輩才器,足以得志
,但恐不久耳。我不就爾求財位,亦不同爾受罪累。
(每見毅導從到門,輒詬之,毅甚敬畏。)
(未至宅數百步,悉屏儀衛,步行至門,方得見。)
(及毅死,不涉於難,人皆高之。)
(乙卯,裕至江陵,鎮惡迎拜於馬首曰)
鎮 惡:仰仗大威,賊已授首,幸不辱命。
謂 裕:我知非卿不能了此事也。
(荊州文武,相率迎降,收郗僧施斬之,餘皆不問。)
(捷音至京,舉朝相慶。)
(時諸葛長民已有異志,聞之不悅。)
(先是裕將西討,使長民監太尉留府事。)
(又疑其不可獨任,加穆之建武將軍,配兵力以防之,以故長民益自疑。)
(猶冀毅未即平,與裕相持於外,可以從中作難。)
(及聞毅死,大失望,謂穆之曰)
穆 之:昔年醢彭越,今年殺韓信,吾與子皆同功共體者也,能無危乎?
(穆之不答,密以其言報裕。)
(裕乃潛為之防,以司馬休之為荊州刺史,留鎮江陵,而身還建康。)
(大軍將發,長史王誕,請輕身先下。)
謂 裕:長民邇來,頗懷異志。在朝文武,恐不足以制之,卿詎宜先下。
穆 之:(誕曰)長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輕身單下,必當以為無虞,乃可少安其意耳。
謂 裕:卿勇過賁、育矣。
(乃聽先還。)
(裕既登路,絡繹遺輜重兼程而下,雲於某日必至。)
(長民與公卿等,頻日候奉於新亭,而裕淹留不還,輒爽其期,候者皆倦。)
(乙丑晦,裕乘輕舟徑進,潛入東府。)
(公卿聞之,皆奔候府門,長民亦驚趨而至。)
(裕先伏壯士丁旿於幔中,單引長民入。)
(降座握手,慇懃慰勞。)
(俄而置酒對飲,卻人閒話,凡平生所不盡者皆與之言,長民甚悅。)
(酒半,裕偽起如廁,忽丁旿持刀從幔後出,長民驚起,而刃已及身,遂殺之。
()
(裕命輿屍付廷尉,並收其弟黎民。)
(黎民有勇力,與眾格鬥而死。)
謂 裕:(故時人語曰)莫跋扈,付丁旿。
(由是群臣恐懼,莫不悚息聽命。)
83**時間: 地點:
(再說朝廷相安未久,旋又生出事來,費卻一番征討,曆久方平。)
(你道此事從何而生?先是司馬休之為荊州刺史,勤勞庶務,撫恤民情,大得江
(漢心。)
(有長子文思,嗣其兄譙王尚之後,襲爵於朝,與弟文寶、文祖並留京師。)
(文思性兇暴,好淫樂。)
(手下多養俠士刺客。)
(離城十
,建一座大花園,以為遊觀之所,而兼習騎射。)
84**時間: 地點:
(一日走馬陌上,見隔岸柳陰之下,有一群婦女,聚立觀望。)
(內有一女,年及十五六,容顏絕麗,體態風流。)
(文思立馬視之,目蕩心搖,顧謂左右曰)
文 思:此間何得有此麗人?
謂 裕:(有識之者曰)此國鄰宋家女也。
(婦女見有人看她,旋即避去。)
(文思歸,思念不止,有寵奴張順,性奸巧,善伺主人意。)
(文思托他管理國務,認得宋家,因進口)
文 思:主人連日有思,得毋為宋姓女乎?如若愛之,何不納之後房?
文 思:吾實愛其美,但欲納之,未識其家允否。
張 順:(張順口)以主人勢力求之,有何不允?
(文思大喜,遂令張順前去說合。)
85**時間: 地點:
(卻說宋女,小名玉娟。)
(其父宋信,已亡過三年,與母周氏同居,家中使喚止有一婢。)
(父在時,已許字郎吏錢德之子,以年幼未嫁。)
(宋姓雖非宦室,亦係清白人家。)
(時值三春,隨了鄰近婦女,閑行陌上,觀望春色,卻被文思隔岸看見。)
86**時間: 地點:
(當時母女歸家,亦不在意。)
(隔了一日,有人進門,口稱司馬府中差來,請周氏出見。)
周 氏:(周氏出來)有何事見諭?
其 人:我姓張,係尊夫舊交,現在住居園中,又係近鄰,今日此來,特為令愛作伐。
周 氏:吾女已許字人矣,有辜盛意。
張 順:(張順愕然曰)果真許字人了,可借送卻一場富貴。宋大嫂你道吾所說者何人?
乃即府中王子也。王子慕令愛才貌,欲以金屋置之,故遣吾來求,此令愛福星所
照,如何錯過?
周 氏:小女福薄,說也無益。
(便走過一邊。)
(張奴見事不諧,即忙走歸,以周氏之言告知主人。)
(文思悵然失望,謂張順曰)
文 思:你素稱能幹,更有何計可以圖她到手?
周 氏:(張奴曰)計卻有,但恐主人不肯行耳。
文 思:(文思忙問)何計?
周 氏:(張奴曰)今日午後,竟以黃金彩段,用盒送去,強下聘禮。晚間,點齊我們僕
眾,再用健婦數人,徑自去娶。倘有不從,搶她歸來,與主人成其好事。事成之
後,他家縱有翻悔,已自遲了。
(文思點頭稱善,途命如計而行。)
87**時間: 地點:
(卻說周氏自張順去後,叮囑女兒,今後不可出門,被人看見。)
(正談論間,忽聽扣門聲急,喚婢出問。)
(小婢開出門來,見有五六人,捧著盤盒,一擁而入,早上來的這人,亦在其內
(。)
文 思:(便向他道)請你大娘出來,當面有話。
(周氏聽見人聲嘈雜,走出堂中,張順一見,便作揖道)
張 順:大嫂恭喜!我家主人,欲娶令愛,特送黃金百兩,彩段十端,以作聘禮,請即收
進,今夜便要過門。
周 氏:(周氏大驚道)我女已受人聘,你家雖有勢力,如何強要人家女兒?快快收去,
莫想我受。
張 順:(張順笑道)受不受由你,我們自聘定的了。
(遂將黃金彩段,放在桌上,竟自去了。)
(周氏急忙走出,喊叫四鄰。)
(鄰人不多幾家,又是村農,懼怕王府威勢,誰敢管這閒事。)
(周氏喊破喉嚨,無人接應。)
(痛哭進內,向女兒道)
周 氏:彼既強聘,必來強娶,此事如何是好?
(母女相對而哭,思欲逃避他方,又無處可避,況天又漸黑下來,愈加惶懼。)
(才到黃昏,門外已有人走動。)
(坐至更深,大門一片聲響,盡行推倒,燈球火把,,塞滿庭中,照耀如同白日
(。)
(玉娟戰戰兢兢,躲在房中牀上。)
(周氏攔住房門,大叫救人。)
(走過婦女數人,將她拉在一邊,竟到房中搜著玉娟,將新衣與她改換。)
(玉娟不依,一婦道)
張 順:到了府中,與她梳妝便了。
(遂將她擁出房門上轎。)
(斯時玉娟呼母,周氏呼女,眾人皆置不理。)
(人一登轎,鼓樂齊鳴,燈球簇擁而去。)
(鄰里皆閉門躲避,誰敢道個不字。)
(花轎去後,方有鄰人進來,見周氏痛哭不已,勸道)
周 氏:人已擡去,哭也無益。
張 順:(又有的道)令愛此去,卻也落了好處,勸你將錯就錯罷。
周 氏:錢家要人,教我如何回答?
張 順:(鄰人道)錢家若來要人,你實說被司馬府中搶去,只要看他有力量,與司馬府
爭執便了。
(說了一回,鄰人皆散,周氏獨自悽惶。)
(話分兩頭,玉娟擡入府中,出轎後,婦女即擁入房,房內紅燭高燒,器用鋪設
(,皆極華美。)
(走過數個婦女,即來與她梳洗。)
(始初不肯,既而被勸不過,只得由她打扮。)
(送進夜膳,亦略用了些。)
(不上一刻,文思盛服進房,婦女即扶玉娟見禮。)
文 思:(文思執其手曰)陌上一見,常懷想念,今夜得遂良緣,卿勿憂不如意也。
(玉娟低頭不語,見文思風流體態,言語溫存,當夜亦一一從命了。)
88**時間: 地點:
(卻說周氏一到天明,即報知錢家,言其女被司馬府搶去。)
(錢德氣憤不過,即同周氏,赴建康縣哭訴情由。)
(縣主姓陸,名微,東吳人,為人鯁直,不畏強禦。)
(又值劉裕當國,朝廷清明,官吏畏法,接了狀詞,便即出票,先拿豪奴張順審
(問。)
(差人奉了縣主之命,私下議道)
差 人:司馬府中,如何敢去拿人?
文 思:(有的道)張順住在郭外園
,早晚入城,吾們候在城門口,拿他便了。
(那知事有湊巧,差人行至城門,正值張順騎馬而來,差人走上,勒住馬口道)
差 人:張大爺請下騎來,有話要說。
張 順:(張順下馬道)有何說話?
差 人:我縣主老爺,請你講話,現有朱票在此。
張 順:此時府中傳喚,我不得閑。
差 人:官府中事,卻由不得你,快去快去。
張 順:去也何妨。
(便同差人至縣,縣主聞報,便即升堂。)
(張順昂然而入,見了縣主,立而不跪。)
縣 主:你不過司馬家奴,如何哄誘主人,強搶民家閨女,大幹法紀?見了本縣,尚敢不
跪麼!
張 順:這件事求老爺莫管罷。
縣 主:(縣主拍案大怒道)朝廷委我為令,地方上事,我不管誰管!
(喝令扯下重打四十。)
(左右便將張順按倒在地,打至二十,痛苦不過,只得求饒。)
謂左右:(縣令道)既要饒打,且從實供來。
(張奴怕打,悉將強搶情由供出。)
(縣主錄了口詞,吩咐收監,候申詳上司,請旨定奪。)
(有人報知文思,文思不怕縣令,卻怕其事上聞,劉裕見責,玉娟必歸斷母家,
(如何捨得,數次央人到縣說情,求他莫究。)
(縣令執法不依。)
(文思計無所出,或謂之)
謂 之:府中俠士甚眾,縣既不從,不如潛往殺之,其獄自解。
(文思氣憤不過,遂依其說,潛遣刺客入縣,夜靜時,悄悄將縣令殺死。)
89**時間: 地點:
(明日縣中親隨人等,見主人死得詫異,飛報上司。)
謂 之:(裕聞報,道)賊不在遠,著嚴加搜緝。
(既而蹤跡漸露,訪得賊在司馬府中,遂命劉穆之悉收文思門下士考問,盡得其
(實。)
(裕大怒,從來說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遂收文思於獄。)
(其強搶之女,發還母家,聽行更嫁,奏過請旨。)
(旨意下來,其黨羽皆斬,文思亦令加誅。)
(休之聞之,上表求釋,願以己之官爵贖其於罪。)
(裕不許,然遽誅之,又礙休之面上,因將文思執送荊州,令休之自正其罪。)
(休之不忍加誅,但表廢其官,使之閑住江陵。)
謂 裕:休之不殺文思,以私廢公,目無國法,此風何可長也?
(因征休之來京,並欲黜之。)
(詔至江陵,休之欲就征,恐終不免;欲拒命,慮力不敵,憂懼不知所出。)
延 之:(參軍韓延之)劉裕剪滅宗藩,志圖篡晉,將軍若去,必不為裕所容,如何遽就
死亡?若不受命,大兵立至,荊州必危。我嘗探得雍州刺史魯宗之,素不附裕,
久懷異志。其子竟陵太守魯軌,勇冠三軍。今若結之為援,並二州之力以拒朝廷
,庶州土可保。
謂 裕:(休之曰)今煩卿往,為我結好於宗之。
(延之領命,往說宗之曰)
延 之:公謂劉裕可信乎?
宗 之:未可信也。
延 之:司馬公無故見召,其意可知,次將及公,恐公亦不免於禍。今欲與公相約,並力
抗裕,公其有意乎?
宗 之:吾憂之久矣,苦於勢孤力弱。若得司馬公為主,敢不執鞭以從。
(延之請盟,於是宗之親赴荊州,與體之面相盟約,普生死不相背負。)
(盟既定,連名上表罪裕。)
(裕閱其表,大怒,遂殺休之次子文寶、文祖,下詔討之。)
(差將軍檀道濟將兵三萬攻襄陽一路,江夏太守劉虔之屯兵三連,立橋聚糧,以
(待道濟。)
(又命徐逵之將兵一萬為前鋒,王允之、沈淵子、蒯恩佐之出江夏口。)
(身統大軍為後繼,諸將皆從。)
(先是韓延之曾為京口從事,與裕有舊,裕密以書招之。)
(延之接書,呈示休之,即於座上作書答云:承親帥戎馬,遠履西畿,闔境士庶
(,莫不惶駭。)
(何者?莫知師出之名故也。)
(今辱來疏,知以譙王前事,良增歎息。)
(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當於古人中求之。)
(以公有匡復之勳,家國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
(譙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表遜位,況以大過而當默然耶?前以表奏廢之,所不
(盡者命耳。)
(推寄相與,正當如此。)
(而遽興甲兵,所謂)
延 之: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延 之:(劉裕足下,海內之人,誰不見足下此心,而復欲欺誑國士?來示云)處懷期物
,自有由來。
(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謂「處懷期物,自有由來」者乎!劉藩死於閶闔
(之門,諸葛斃於左右之手,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款懷之士,閫
(外無自信諸侯,以是為得算,良可恥也。)
(貴府將吏,及朝廷賢德,皆寄性命以過日,心企太平久矣。)
(吾誠鄙劣,嘗聞道於君子,以西平之至德,寧可無授命之臣乎!必未能自投虎
(口,比跡郗僧施之徒明矣。)
(假今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共臧洪遊於地下,不復多言。)
(書競,即付來使寄裕。)
延 之:(裕視書歎息,以示將佐曰)事人當如此矣。
(其後,延之以裕父名翹,字顯宗,乃更其字曰顯宗,名其子曰翹,以示不臣劉
(氏。)
90**時間: 地點:
(卻說休之知裕軍將至,飛報宗之。)
宗 之:(宗之謂其子軌曰)劉裕引大軍攻江陵,道濟以偏師取襄陽,汝引兵一萬去迎道
濟,吾同休之去迎劉裕。
(軌奉命輒行。)
(將次三連,探得道濟軍尚未至,虔之全不設備,遂乘夜襲之。)
(虔之戰死,一軍盡沒。)
(軌既勝,便移兵來拒徐遷之等。)
(逵之等聞虔之死,皆大怒欲戰,蒯恩止之曰)
道 濟:魯軌,驍將也。今乘勝而來,其鋒甚銳,不可輕敵。不如堅兵挫之,俟其力倦而
退,然後擊之,可以獲勝。
(逵之不從,遂出戰。)
(兩軍方交,魯軌拍馬直取逵之,逵之不能敵,被軌斬於馬下。)
(允之、淵子大呼來救,雙馬齊出,夾攻魯軌。)
(怎當軌有萬夫不當之勇,二將皆非敵手,數合內,軌皆斬之。)
(由是東軍大敗,蒯恩走免。)
(斯時裕軍於馬頭,問前鋒敗,大怒。)
(正議進兵,忽有飛報到來,言青州司馬道賜反,刺史劉敬宣被害,裕聞之大慟
(,揮淚不止。)
(你道敬宣何以被害?先是裕慮荊、襄有變,故於青、齊、充、冀數處,各用腹
(心鎮守。)
(時敬宣鎮廣固,其參軍司馬道賜,宗室之疏屬也。)
(聞休之叛,潛與之通,密結敬宣親將王猛子等,謀殺敬宣,據廣團以應休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