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 至 第三八〇
371**時間: 地點:
(不說公孫乾敗回趙國,且說章邯保著異人還秦,至晚來到咸陽入城。)
(次日,異人被楚服入宮,朝見太子。)
372**時間: 地點:
(卻說國君與夫人,忽見異人歸回,喜不自勝!笑而言曰)
國 君:吾子歸矣!
(於是異人先拜國君,後拜夫人)
國 君:不肖之男,久違龍顏,不能披彩衣取雙親之樂,如荊刺在背,今僥倖回來,望雙
親赦兒之罪!
國 君:若非不韋為使報說,險失賢孝之兒耳!
趙 王:(夫人喜與國君言曰)妾乃楚人也!當更其名曰子楚。
國 君:善!
國 君:(於是,子楚跪告國君夫人曰)蒙祖皇屢舉兵攻趙邯鄲,趙王幾欲殺我,全賴不
韋將金五百兩賂與趙之當權者與看守者,方得命而歸,若非此人,豈得至於今日
!再生之德實不可忘此人,伏望殿下,重賞不韋。
(國君從之,喚不韋曰)
國 君:今將城西腴田一百畝及宅子一所賞汝,侯明日奏知父王,封贈官職!
不 韋:承賜!
(拜謝而出。)
373**時間: 地點:
(卻說子楚與朱氏就在華陽夫人宮中居住。)
(忽一日,秦王升殿,太子安國君出班奏曰)
太 子:臣子異人,先因奪璧之仇,為質子於趙,屢被趙王怒詈,欲殺異人,幸得陽翟大
賈呂不韋,以金五百兩買賂趙之當權監守之人,僥倖脫亡歸秦,皆此人之功也!
伏望陛下封賞此人。
趙 王:依卿所奏!
(就宣呂不韋至階下,不韋山呼禮畢。)
趙 王:朕皇孫異人得卿救還,封卿為東宮局承之職!
(不韋叩頭謝恩。)
秦 王:(秦王謂章邯曰)聯恨趙王辱罵寡人,封卿為大將軍,領兵二十餘萬,前去伐趙
。
(於是,章邯謝恩出朝,引兵就行,來到韓國陽城之南三十五里,負黍亭下紮寨
(。)
(探馬飛報陽城縣令繆名聞知,忙點民兵出迎。)
374**時間: 地點:
趙 王:(當時章邯出馬謂綴名曰)我秦王攻趙,借此經過,與你韓國無仇,何故引兵攔
吾!
秦 王:(名曰)吾韓與趙實是唇齒之邦,唇亡齒寒,汝今伐唇,齒又何安?為此拒兵,
實不相瞞,若是要過負黍,除非軍生兩翼,馬能駕雲!
(章邯大怒!持槍直取繆名,繆名掄刀來迎,兩馬相交,戰二十餘回,章邯賣個
(破綻,纓名掄刀砍人,章邯躲過,翻身一槍,剌殺繆名落馬,四萬餘人盡皆降
(伏。)
(章邯入城,下令安民,引兵入趙,以得趙邑二十餘城,直至趙國大城下寨。)
(次日,趙王升殿,群臣)
群 臣:今有秦王命章邯為將,領兵二十萬,前來報皇孫被質之仇!今兵已在城下下寨。
秦 王:(王驚謂公孫乾曰)此禍是汝放異入以致如此,可速引兵迎敵。
(於是,乾領兵十萬出城,與章邯交戰,乾與戰三十餘合,大敗,被秦將斬首九
(萬餘級,遂飛報趙王。)
(趙王懼,問群臣)
問群臣:何計可退此兵?
相 如:(上大夫藺相如)臣有一策名移禍計,可退秦兵!
趙 王:何計?
相 如:可差使命入西週報與赧王,說秦王意欲一統天下,強伯諸侯,先伐趙國,後征西
周,赧王知之,安得不驚,必然發符遣使,連合諸侯攻秦,秦自抽兵而西回,我
王可以高枕無憂矣!
(趙王大喜!即遣穆仲為使入西周去,畢竟使周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七回 秦王代周統天下 田單興兵復聊城)
375**時間: 地點:
(話說周赧王五十九年七月下旬一日升殿,近臣)
近 臣:今秦遣章邯為將,親率大兵二十萬攻趙,趙不能敵,特遣穆仲為使前來,陛下可
發兵救趙王,若不許我必危矣!趙亡必來攻周,願陛下思之。
近 臣:(周王聽知,心中憂懼,宣穆仲入朝,拜舞已畢,穆仲曰)今主上被秦兵攻急,
特遣小臣前來求救,願陛下會合諸侯攻奏秦。
相 如:(周王曰)卿且先回,待聚合諸侯,隨後領兵前來。
(穆仲拜辭歸國,周王隨即發檄,詔各國諸侯起兵救趙。)
(正商議間,飛馬來報)
諸 侯:秦命相國呂不韋發兵往趙,令章邯移兵攻周西路,又遣右將軍繆姓,領兵十萬攻
周東路,二路軍馬目今俱會於鎬京之北下寨,願陛下早定計!
(周王聽知,唬得魂不附體,手足無措,問於群臣)
問於群:何計可破?
(眾皆默然。)
問於群:(忽有一人,面如重棗,口若懸河,官拜征西將軍之職,河西人也,複姓司馬坤
(又元,近前奏曰)七國諸侯俱周之子孫,功臣之苗裔,本自為一。威烈以來,
(強以並弱,大以吾小,王綱解紐,禮樂征伐出於諸侯。目今之秦,國富兵強,
(難以為敵,陛兵弱將老,若能降之,免動刀兵,乃社稷之幸也!
趙 王:那料文武創業八百餘年,至此一旦休矣!朕若不降,軍衰將寡,生靈塗炭!
(於即引文武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得其邑三十六,戶口三萬。)
(秦王大喜!受其獻降,遂遣大將章邯領兵十萬入周,取其寶器數百車入秦乃遷
(西周。)
(麗泉有詩曰:文武崩來八百秋,紛紛逐鹿戰未休,強秦徒得楚獲盡,誰知江山
(卻姓劉。)
376**時間: 地點:
(當時,周既降伏於秦,秦王喜不自勝。)
377**時間: 地點:
趙 王:(一日,顧謂群臣曰)朕欲併吞六國,以何國為始?
群 臣:魏與秦為鄰,地隔千里,兵不滿萬將非其人,厚斂於民,君弱臣佞,從而征之,
無有有服之理!魏國既為我有,餘地如拾芥矣!
(奏王大喜!於是,即命章邯為將,領兵五萬殺奔魏國而來。)
(離魏一百二十里之地於吳城下寨。)
(吳城守將靡名引兵出迎,列開陣勢,兩馬相交,雙槍並舉,戰不三合,被章邯
(斬於馬下,遂領軍入城屯紮。)
(韓王聞秦動兵,恐來伐己,乃自朝於秦,秦王大喜!)
(復其爵邑而還。)
(秋月,秦王病重,詔章邯班師返朝。)
(於是,章邯回兵,是夜秦昭襄王薨,文武百官舉哀,哭於白虎之殿,立秦安國
(住即三日而薨,百官亦舉哀,孝事未完,東宮局承呂不韋言曰)
襄 王:天下不可一日無君,今孝文王已喪,太子可以為君,而鎮諸侯萬民。
太 子:(太子楚曰)今孝文王雖崩,肉尚未冷,何敢就登大位?朕欲以孝治天下,朕豈
可自失孝乎?願守服三年,再登大位。
(群臣服其議,皆莫敢言。)
不 韋:今天下諸侯紛紜,咸有覬覦強秦之心,若不早登大寶,分兵阻隘,恐秦地更為他
人,況天子之服,以日易月,上古有之,殿下何故不明?
(於是,子楚即群臣山呼萬歲,號秦莊襄王。)
(秦莊襄壬元年,報入裁燕國。)
378**時間: 地點:
(且說燕王設朝,文武群臣山呼訖,王謂群臣)
謂群臣:朕憾齊占聊城,朕欲興師,誰敢領兵?
不 韋:(中將軍陳人出奏曰)臣願為將,以復其城!
(於是,燕王命陳人為上將,興兵十萬!是日領兵就行,前至聊城北三十里下寨
(。)
燕 王:(陳人與裨將言曰)來日我引兵挑戰佯敗,你伏兵東山之,待彼過後,出兵取城
,吾再殺回,兩下夾攻,可以成功!
(裨將領命訖。)
(齊將蒙靡果然以兵出迎,與陳人戰於城下,戰不三合,陳人佯敗荒走,靡以兵
(來趕,過東山之前,燕兵見靡過了,殺奔人城去了。)
燕 王:(靡催兵正趕之際,忽守門軍人報道)燕兵殺入聊城!
(靡聞之大驚!急回覆聊城,陳人催兵來趕,兩下夾攻,靡敗遭擒,陳人入城安
(民,將靡斬訖,寫表奏知燕王。)
(燕王大悅!封陳人為大將軍,將兵屯於聊城。)
(探子飛報入齊。)
(齊王升殿,百官班列,公子田單出班奏曰)
公 子:今彼燕王,以陳人為將,興兵撥了聊城,目今兵屯聊城,伏望我王,火速興兵,
不然兵臨城下,將至濠邊!
齊 王:(齊王懼而言曰)卿可為將,點兵與戰!
(於是,田單領兵十萬,前至聊城東五十里屯紮。)
(次日,引兵直逼城下,陳人已知,點兵十萬出城,與戰三十餘合,田單兵少,
(大敗而還,陳人引兵入城。)
379**時間: 地點:
(卻說田單大敗歸寨,悶悶不悅,無計可施,坐於寨中,忽有軍人報曰)
田 單:寨門外有一隱士,自稱來與畫策而取聊城。
田 單:速請其人入寨!
(禮畢,田單)
田 單:先生辱臨,必有識見!
齊 王:(隱士對曰)生姓魯名仲連,聞知公子與陳人相待,猶豫不決,特來獻策。
田 單:久聞先生大名,今幸相會,不知先生以何計教吾?願聞其命!
仲 連:燕王為多疑而易讒,陳人忠勇有謀而無成,不如令奸細人以間諜遙言私入燕地,
傳說陳人屯民兵聊城,殺退田單,欲自為王,彼聞必信,定削陳人之兵權,公子
以兵下寨逼城,燕王既來解陳人之兵,陳人之兵,陳人恐我攻城,必不肯以兵還
燕王,燕王愈驚,故此使其君臣相疑然後小生作書,書內陳說利害,射矢與陳人
,陳人見驚,必然自殺,有須公子汗馬之勞而得聊城矣!
田 單:(田單大悅曰)先生神機妙算,想行必應!
(於是,田單使奸細之人入燕,謠言傳說陳人,謀反之事。)
(燕王設朝,群臣聞知百姓謠言陳人謀反,果入奏知燕王。)
燕 王:朕料此人必反,今此果然。
田 單:(王謂百官曰)今兵權盡在他手,何計可獲此人?
群 臣:我王可傳詔命前去軍前,只說秦國動兵,恐來伐燕,令彼星火分兵十萬與使,前
來保城,若兵分而至燕,我王親引此兵,一鼓可擒陳人矣!
燕 王:善!
(即發使命前去聊城見陳人。)
燕 王:(陳人接著按讀畢,正欲分兵,忽守城軍人來報)今田單引兵攻城!
燕 王:(陳人猶豫不決,欲分兵恐不能制,欲拔兵全還,怕失其城,無奈只得謂使臣曰
()公且先去奏知燕王,待我殺退田單,引兵前。保燕,若分兵,必失此城。
(使回將此奏知燕王。)
燕 王:(燕王懼而言曰)此跋扈反者已實,既若不反,必然分兵。
謂群臣:(又謂群臣)此賊謀反,爾等何計可擒此人?
群 臣:我王休憂,只管收兵,守住險隘,不與糧草,任縱他在聊城反亂,必有能入於燕
矣!
燕 王:善!
(遂分兵守住各處關隘,不放一卒入燕。)
380**時間: 地點:
燕 王:(卻說陳人守城歲餘,見城中糧盡,差人去燕王處乞糧,被把隘兵拿住)你陳人
反燕,又來求糧。
(就將使者殺之,只令一卒報與陳人。)
使 者:(陳人自謂曰)吾遭齊人之間矣!
(遂悶悶不已。)
(於是,田單令魯仲連作書曰:江西逸士魯仲連,沐浴百拜,致書於大將軍麾下
(,竊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
(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齊,非勇也。)
(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
(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
(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
(願公之謀計,而無與俗同也。)
(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
(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
(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
(橫秦之勢,合則楚國之形危,且棄南陽,斷右壤,存濟北計必為之。)
(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
(期年之敝,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
(齊必決之聊城,公無再計。)
(彼燕國大亂。)
(君臣過計,上天子迷惑,復以十萬之眾,五折於外,以萬乘之國,被圍於趙壤
(,削主因為天下戮。)
(笑公聞之乎。)
(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敝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聊城之民
(,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這守也。)
(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已見於天下矣!故為公計,
(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氏見公,如見父母,交遊攘臂
(而議於世,功業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
(矯國革俗天下,功名可立也。)
(意者亦捐燕棄世,東遊於齊乎。)
(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寡,與齊名久存,此說一計也。)
(二者顯名厚實也,願公孰計而審處,一也。)
(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昔管鐘射桓公中鉤篡也,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
(束縛桎梏辱身也。)
(此三行者,鄉里不道也,世主不臣也。)
(使管仲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出,窮年沒齒,不免為辱人踐行矣。)
(然管子拜三行之過,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五霸首,名高天下
(,光照鄰國。)
(曹沫為魯君將,三戰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陣,計不顧後出必死
(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擒將,曹子以敗軍擒非勇也,功廢名滅。)
(後世無稱,非智也。)
(故去三壯之恥,退而與君計也。)
(子以為曹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之上,顏色
(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
(名後世。)
(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節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絕世功名不立非智也。)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
(除感忿之恥,而立累世之功。)
(故業與三王為爭,名與天壤相敝也。)
(公其圖之。)
(仲連將書縛於箭矢上,射城上,高叫曰)
仲 連:吾乃逸士魯仲連,為陳將軍之利害,自來上言也!
(言罷,將箭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