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 至 第三四〇

331**時間: 地點:
    (當時有洛陽人蘇泰,大梁人張儀,同在雲夢山鬼谷先生處學業。)
    (西秦王欲並諸侯,遂辭鬼谷子下山。)
鬼 谷:(鬼谷子曰)二子欲棄喬鬆之未壽,而貪一旦之浮雲耶!然秦之術不及於儀,而
    儀則晚成而已。二子可宜協心佐國,以展其志,勿效龐涓,自相殘攻。
    (二子再拜下山,相辭而去。)
    (張儀遍遊楚魏,俱不見納,竟隱于家。)
    (蘇泰既歸,收百金投西秦,來見惠王。)
秦惠王:(秦惠王宣問蘇秦曰)先生不遠千里而來,有何教益?
蘇 秦:臣聞大王求諸侯割地,意者欲安坐而並天下乎?
惠 王:然!
蘇 秦:大王東有崤函,西有巴蜀,南有巫山,北有胡貉,以大王之賢,地勢之雄,兵甲
    之眾,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豈有安坐而能成事者乎?
    (惠王自殺商鞅,心惡游說之士,不納蘇秦,但曰)
惠 王:孤曾聞羽毛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就者,不可行誅罰。寡人雖有吞並
    之心,然止安坐而待,不必動戰。先生高才妙術,姑退數年,寡人即當以禮來聘
    。
    (蘇秦盡退,即將三王王伯,攻戰而得天下之術,匯成十餘萬言,次日獻上惠王
    (,惠王不納。)
    (蘇秦怏怏不樂,留秦歲餘,百金盡費,為黑貂敝裘,擔囊負芨而歸,父母見之
    (,則予責辱,妻在紡織,見其狼狽,不下機而顧。)
    (嫂方飲食,秦求之而嫂不理。)
蘇 秦:(蘇秦歎曰)現一身貧賤,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皆
    秦之罪也!
    (乃發憤讀書。)
    (忽一日,檢書售中,得太公陰符之術,乃喜曰)
太 公:欲遂丈夫之志,非此書不能致也!
太 公:(於是晝夜講求,欲睡則引錐刺股,血流遍足,期年學業已精,自思)當今諸侯
    。惟秦最大,可說諸侯,縱親合併孤秦。
    (乃出洛陽,時六國諸侯,皆割地入秦。)
    (蘇秦北投燕國,燕文公久聞蘇秦之賢,即率群臣迎入而問之曰)
燕文公:燕乃小國,幸先生屈駕賜教!
蘇 泰:大王列在戰國,其地雖方二千里,兵甲雖有數十萬,然耳不聞金戈鐵馬之聲,目
    不見覆車斬將之危而能安靖無事者,以趙為外蔽也!
      今大王不結趙而反割地事秦,何其愚也?
燕文公:(燕侯曰)然則若何?
蘇 秦:依臣之見,莫若與趙縱親而連列國,秦不敢求燕之地,而燕得久安矣!
燕文公:(燕侯謝曰)先生高論,極稱寡人之意,爭奈無一善說之士,與趙侯議縱。
蘇 秦:臣願見趙侯,更連列國!
    (燕王大悅,即以安車駟馬,壯士從行,送秦王趙。)
燕 王:(趙肅侯降階迎曰)上客光降,有何明諭!
蘇 泰:臣聞天下賢士,皆仰大王高風,臣有匡邦之策,願與大王獻之!
趙 侯:願聞明教。
秦 王:趙國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戰車千乘,粟支十年,獨有秦國之患,而強秦不
    敢加兵於趙者,恐韓、魏襲其後故也!然韓、魏無名山大川,一旦秦兵蠶食二國
    ,二國降秦,則趙勢孤矣!臣嘗考地圖,列國之地,過秦萬里,諸侯之兵過秦十
    倍,設使六國並力西攻,則秦必破矣!常人之見,以秦恐嚇諸侯,必須割地求和
    ,依臣之見,大王誠約列國君臣,會於洹水,交盟定誓,秦攻一國,則五國共救
    之,如有敗盟背約者,則率列國征之,如此結為兄弟,親為唇齒,秦雖強暴,必
    不敢東出函關矣!
趙 侯: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實社稷長久之計,敢不奉教。
趙 侯:(遂封蘇奉為武安君,賜以飾車十乘,黃金千鎰,白璧十雙,綵帛十車,壯士五
    (百人,護送先生游說,並曰)韓、魏、齊、楚列國若許,寡人即當期會洹水!
    (蘇秦拜辭趙侯,直投至韓。)
韓 王:(韓王廷入問曰)先生奉燕、趙之命而來,有何高論?
蘇 秦:臣觀韓地,北有鞏洛、城臯,西有宜陽、商皈,地方九百里,帶甲數十萬,何為
    甘心北面事秦,割地進貢。臣料秦人狼虎也,貪求無厭,韓地有盡而秦欲不足,
    夫以韓地之強,大王之賢,臣事秦王,而有牛後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韓王作色,挾劍而砍案曰)
韓 王:寡人雖死,決不肯甘心事秦,先生倘能連結諸侯,願奉社稷相從!
    (蘇秦又投入梁,見惠王曰)
蘇 秦:臣觀魏邦,東有鴻溝,南有昆陽,西有長城,北有河外沃野千里,因天下之雄國
    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今乃割地西河,以事強秦,臣竊為大王愧之!
韓 王:(惠玉曰)孤實不忿事案,但迫於時勢!
蘇 秦:何謂也?
惠 王:寡人地土雖寬,然經齊、秦所敗,兵甲不充,所以含羞暫屈耳!
蘇 秦:大王之言差矣!臣問勾踐以敗卒三千,能滅夫差。武王以弱卒三千,能誅商紂。
    今大王武夫不下二十萬,蒼頭壯士亦滿十餘萬,焉得甲兵不充?臣今奉趙侯之命
    約縱列國,大王誠能許臣愚計,與六國縱親,專心並力以抗秦,則魏有泰山之安
    矣!
惠 王:寡人不肖,未曾得聞明教,今上客以大策安天下,敢不奉命!
    (蘇泰辭魏至齊,來見宣王。)
宣 王:(宣王謂蘇泰曰)久聞先生名譽,無由得會,今乃辱臨敝邑,願聞明教!
蘇 秦:大王之國,東有瑯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南有泰山,乃四塞之國,彼韓魏之
    畏西秦者,以其地界相接,迫於強暴故也!夫齊與秦隔山阻河,秦雖欲伐,恐韓
    魏或襲其後,此秦不能害齊明矣!大王乃欲以強大之國,西向事秦,豈不為天下
    笑哉!今臣奉趙君之命,約縱六國,以擯孤秦,大王許臣愚計,則齊萬幸矣!
宣 王:(宣王謝曰)寡人當以國相從!
    (蘇泰辭謝,直投於楚。)
    (楚威王聞知,親自出迎曰)
蘇 泰:寡人聞先生大名若雷久矣!今乃不遠千里而來,寡人之幸也!
    (遂延秦入朝,賜坐而請教。)
蘇 秦:楚地西有黔中,東有夏州,南有洞庭,北有汾逕,地方五千里,帶甲百餘萬,兵
    車千乘,粟支十年,此伯王之資也!威武一張,則諸侯相率而南朝於楚矣!今乃
    以伯王之國,賢明之主,稱臣事秦,臣竊為大王恥也!當今諸侯之雄,秦楚而已
    ,秦強則楚弱,楚強則秦弱,二國不能並立,今臣奉趙王之命,約縱列國,以擯
    孤秦,大王許臣愚計,與六國縱親而抗秦,則楚日盛,諸侯來朝必矣!否則秦必
    欲加兵西下黔中,南出武關,則鄢郢動搖,楚不能保。且天下之勢,縱橫而已,
    合縱則楚伯,連橫則秦伯,惟大王熟思之!
楚 王:寡人每慮及此,無與同謀之士,今先生能連山東列國,以擯孤秦測寡人必當從命
    !
    (蘇泰辭謝歸趙。)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回 六龍會蘇秦掛印 張儀計秦說六國)
    (蘇秦以五國所許合縱之事告趙侯,趙侯大喜!即修文書曰:小鎮趙言頓首書上
    (大國諸侯指揮下,伏自周綱既解,五霸迭興,故雖以攻戰吞並為功,然亦以扶
    (傾濟弱為名,夫何桓文去遠,世降風漓。)
    (當今諸侯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
    (吾每痛恨,不能拯民於水火之中,而措天下如太山之安。)
    (往者秦用商鞅富國強兵,出令函谷恐嚇諸侯,列國爭先割地,以求自安。)
    (吾竊料虎狼之秦,貪得無厭,一旦吞食山東,仰吞周室。)
    (諸侯地削兵微,必然束手受其鞭策,此吾又為列國而痛惜也。)
    (今有洛陽蘇季子以合縱之策,獻與寡人,寡人反覆以玩其言,甚為得計,故不
    (自揣,敬於洹水之上,設六龍之會,敢屈聖駕,面期交質,定立擯秦之策,以
    (就縱親之謀。)
    (庶幾列國宗廟可保萬全,伏乞至期不爽,足慰愚衷。)
    (時周王顯王三十五年冬十月,趙言再拜書。)
    (遣使遍告列國,約在十月朔旦取齊,即率群臣先至洹水,築壇以待諸侯。)
    (不數日,齊宣王、楚威王、燕文侯、魏惠王、韓惠王各帶文武,陸續而至。)
    (趙侯延入,相見,各登盟壇,序爵而坐。)
    (蘇秦歷階而上,啟告諸侯曰)
蘇 秦:公等皆周室諸侯,山東大國,各負強地雄兵,互相馳譽,秦固周室牧馬賊,夫挾
    虎狼之威,據西京之險,蠶食列國,公等能以北面之禮,長事秦乎?
諸 侯:不願事秦,願奉先生明教!
蘇 秦:合縱擯秦之策,往者悉陳於諸公矣!今日但當刑白馬,歃誓血,立定盟書,自今
    以後,列國縱親,結為兄弟,以趙為主,務期患難相恤,車駕相通,秦攻其國,
    近者出兵助戰,遠者發兵助威,或絕秦之糧道,或截秦之救護,如有背盟故違者
    ,許五國共征之。
諸 侯:(六國皆起曰)謹奉教!
    (蘇秦遂捧盤請六王歃血定盟,六國各收一紮,然後就宴。)
趙 王:(趙王告諸侯曰)蘇秦以大策奠安六國,直封高爵,俾其往來六國,固結合縱,
    方昭孤等殊寵!
諸 侯:(五王皆曰)趙侯之言是也!
    (於是,諸侯合封蘇泰為縱約長,掌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官民,又各
    (賜黃金百鎰,良馬十乘,許其衣錦還鄉,然後游說六國。)
    (蘇秦謝恩,諸侯宴罷,各歸本國。)
    (後人有詩云:三寸舌能安六國,一篇詞可擯孤秦,丈夫得志還閭裡,金璧輝煌
    (耀故親。)
    (蘇秦承六國封賜,旗旄千百,車騎馳道,輜重儀仗,擬同王者,沿路官員,望
    (風迎拜。)
    (將至洛陽,周顯王聞知,歎曰)
蘇 秦:蘇秦能安六國,以擯強秦,周家之幸也!
    (亦遣使資金帛,迎接於郊。)
    (蘇秦西向謝恩,即具表遺使,入謝天子。)
    (車馬遂望仁和裡而進,父母長亭設宴,遠迎三十里,妻嫂俯伏,拜迎於道旁。
    ()
蘇 秦:嫂何前倨後恭乎?
諸 侯:(嫂曰)見季子位高多金耳!
蘇 秦:(蘇秦歎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妻嫂畏懼,何況外人乎?
    (遂步引父母之車而歸。)
    (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秦昔去燕,借人百錢為路費,今日賞以百金,命
    (僕遞償。)
    (趙侯命使臣齎詔到洛陽,蘇泰命安排香案,迎接詔書。)
    (使臣詔曰:嘗謂臣子立輔世之功,國家有賞爵之典,此古今之常禮,天下之遍
    (義也。)
    (邇者秦王不軌,有吞六國之心,丞相多謀,行縱合群雄之計。)
    (戰勝群首,大有奇功,無可獎勸,以勉將來。)
    (今加封丞相蘇秦為武安君,其父封為光祿大夫,其母封為大夫人,其妻周氏封
    (為賢德夫人,兄弟叔伯各給冠帶榮身。)
    (武安君速宜就職,未可羈遲,叩頭謝恩。)
    (時周顯王三十七年某日。)
蘇 秦:(秦接罷詔書,即日拜辭父母曰)今秦蒙趙三封賜一家官爵,恩榮甚大,本欲盡
    孝,以樂天年,奈秦王事靡盬,不遑寧處,大丈夫既已得志,忠孝不能兩全,賴
    有仲子在堂奉養,方得放心,吾當赴趙謝恩,以盡臣子之心!
父 母:此言是也!汝可速行,勿得遲延。
    (於是,蘇泰即命從者,推輪送車,望官道進發。)
    (行不數日,至趙國,入見趙王。)
趙 王:卿今遠來,有勞跋涉,昔寡人封子以武安君職,足以顯卿之功威否?
蘇 泰:小臣才淺名微,何足以當此職?而大王與臣顯者,欲以示怕它國,以為國家計耳
    !
    (趙王聞語大悅!曰)
趙 王:卿深知寡人之願也!
    (即賜金花御酒,蘇泰頓首謝恩。)
    (時,周顯王三十八年秋九月。)
近 臣:禍事已至!
趙 王:何事?
近 臣:今有遠報稱言,魏、齊二國,受秦反間之計,負卻前盟,合兵四十餘萬,屯於夾
    谷山口。
    (趙王聽了大驚,汗流沾背,隨即召蘇秦上殿而讓之曰)
趙 王:昔者合縱結好,以擯孤秦者,起自寡人也!燕王先許通好立盟者,誠子之功也!
    是以諸王共立子為謀主,得以游說六國,使諸侯按甲休兵,勿得侵伐!今乃魏、
    齊命兵搆怨,謀反寡人,卿今遠來,必然預知其事,何計可以待之?
    (蘇泰一聞王言,滿面羞慚,乃佯對曰)
蘇 泰:此乃疥癬之疾,大王何足掛慮,臣昔通好於燕,燕王固知強秦難與爭鋒,仍令臣
    說於齊、楚之間。今則二國妄自稱大,不尊約束,輒乃行兵犯界,臣想燕亦預知
    其謀,先有敗盟之意,欲伯諸侯,自料一時未能成事,故陰使二國動兵,就於其
    中取事,實乃狐假虎威也!可令小卒探其虛實,臣再出使於燕,牽率韓、楚、趙
    、燕之兵,先攻齊魏,後逐孤秦,以四國服二國,誰敢不從?齊魏之輩,何能為
    用哉?
燕 王:善!然則將何策以擋之?
蘇 秦:臣自無功以報大王,請勿疑。
    (蘇秦退居於本府,即遣人致書,探問消息,月餘之間報捷,知齊、魏此兵,非
    (有它意,正是疑兵示強於秦而已。)
    (又數日,燕國報言,既已立盟,別無異意。)
    (蘇秦見二次俱備無事,便欲命燕報齊,脫為歸計。)
    
    
332**時間: 地點:
    (話說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受學於水簾洞鬼谷先生門下,蘇秦自以為不及
    (張儀。)
    (張儀已學游說於諸侯,嘗從楚相游,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疑張儀)
諸 侯:儀貧無行,此必欲盜吾之璧。
    (其執張儀,笞掠一百。)
諸 侯:(儀雖至不服,楚相又與之飲,儀罷歸家,謂妻曰)予讀書萬卷,意欲游說諸侯
    ,安知今日受此之辱?
蘇 秦:(復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存否?
諸 侯:(其妻笑而答曰)舌在也!
蘇 秦:(儀曰)足矣!
    (蘇泰已說趙玉,而得相約縱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
    (。)
蘇 泰:(妻乃使人微激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交,今蘇秦力相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
    ?
    (張儀乃求謁於蘇泰。)
    (蘇秦正在府中沉吟,忽報)
蘇 秦:有故人張儀,自魏而來求謁!
    (蘇秦聞之,大驚曰)
蘇 秦:張儀與我同師異業,才高於我十倍,吾以合縱,儀以連橫,每以相反,此人見用
    於時,必破我合縱之盟,實乃心腹之大患也!拒之則不義,納之則損我名譽。
蘇 秦:(事在兩難,猶豫不決,乃從而歎曰)我蒙肅侯賜我武安君,一怒而諸侯懼,安
    居而天下息,豈懼一張儀哉?臨期應變,自有奇計。
    (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報,又使儀不見者數日。)
    (儀知蘇泰之計,遂賂數錢,門下始為通報,引見蘇秦。)
    (蘇秦降階而接,喜曰)
蘇 秦:數年闊別,渴慕殊深,千里下顧,神交氣合,可驚可喜!敢問吾弟,何故一寒如
    此?
蘇 泰:(儀曰)自兄分散,遇事多艱,家業凋零,欲從事於諸侯,恨無人以薦用,回思
    故舊,料不我忘,故不遠千里而相投,冀圖升斗而見用,幸惟不拒,感德不忘!
    (蘇泰見儀屈身狼狽,令其坐於堂下,賜以僕妾之食,因數讓之曰)
蘇 泰:以子之才能,乃自令困辱於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不足收也!
    (張儀只得含羞謝辭而去,止宿於店。)
蘇 秦:(店主林公曰)君何人也?
蘇 泰:(儀曰)吾魏張儀也!曾與蘇泰同師,胸有韜略,奈時乖蹇。今聞蘇君身處高貴
    ,特來相謁,欲其念舊薦用,不料反見怒辱,正無去路。
蘇 秦:(林公曰)良禽擇木,賢臣擇主,戰國之時,輕文重武,蘇君專事游說,合縱六
    國,身榮名顯,目今能弱趙者獨秦也!子今意氣揚揚,懷才抱德,若以連橫之策
    而入秦,則必見用於秦,酬冤報德在此一舉,何愁蘇君之辱怒哉?
蘇 泰:(張儀頓首謝曰)非公之語,則吾幾失計也!
    (遂辭林公入秦。)
    (潛淵先生讀史詩贊曰:誰道張儀不足為,時乖未遂豈男兒,它年恢復中原後,
    (著績凌煙更有誰?)
    
    
333**時間: 地點:
    (卻說張儀得見秦惠王。)
惠 王:(惠王下降階而迎曰)久仰先生高名,無由以會,今幸得光臨,大教秦國,實為
    萬幸!
蘇 泰:(儀對曰)臣智術短淺,非敢當此,但欲大王申大義於天下!
惠 王:(惠三曰)周室傾頹,王朝解紐,自戰國以來,豪傑並起,寡人計欲恢復中原,
    爭奈未得其人。蘇秦小輩,乃游說六國,合縱諸侯,以擯強秦,先生有何妙策,
    與孤籌之?
蘇 泰:(儀曰)大王有四塞之固,國富民殷,誠乃天府之國也!若信義著於四海,攬召
    英雄,保其險阻,賂以千金,反間敗其盟約,候其有變,則命一上將,從而征伐
    ,先以攻韓,次以挾梁,百姓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韓梁一為秦有,六國隨即旋
    踵。誠如是,則伯業可成,天下亦能一統矣!
惠 王:(惠王拱手而謝之曰)先生之言,如雷灌耳,使寡人撥雲見天!
    (即封儀為客卿,與其謀謨帷幄,終日議論天下之事。)
    (另撥一府與儀居住,待之甚厚。)
    (時,蘇泰在趙,自以天下無敵,偶值齊、魏屯兵谷口,謀伐趙,始知張儀入秦
    (,行千金反間之計,又被肅侯之讓,大有慚色,乃詐言父死奔喪,脫身去趙。
    ()
    (於是,縱約漸解,及趙使至秦,張儀聞而大喜曰)
蘇 泰:蘇泰去位,吾無憂矣!
蘇 泰:(張儀既得志於秦,自思)一飯之德必酬,眼睚眥之怨必報,未遇之時,曾被楚
    相以盜璧之由,笞辱一百,此恥如何可雪?
惠 王:(乃對惠王曰)臣初到秦,未有寸功,不敢變動,三軍暫停數月,先作文檄,遣
    使入於楚國,以威武唬其來降,然後命兵攻韓伐魏,此以餌釣魚之計,乞王聖鑒
    !
惠 王:此孤之願也!
    (儀遂檄文,命使遞至楚國。)
    (楚相召入,拆其書讀之曰:嘗謂賢者之有益於人之國也,燁然為邦家之光,昭
    (然為太平之象,觀國家之盛衰,每於賢才之有無驗之,而善類之福,亦且隨矣
    (。)
    (嗟夫!憶昔當年從飲,豈知肉眼無瞳,不識親賢,乃楚相獸心人面,反遭笞撻
    (,是張儀運蹇時乖。)
    
    
334**時間: 地點:
    (目今秦王親賢遠奸,寬仁納誅,豈如楚相奸雄無義,心自狐疑,當日疑偷亡璧
    (之珍,今日要堅守城池之地,不日發兵臨楚界,須要瓦解冰消。)
    (今奉尺書,早達楚相,否則倒戈拜降,梟首謝罪,上全楚地,以免生民之塗炭
    (。)
    (文檄到日,乞照不宣。)
    (周赧王三年秋九月某日,征楚中軍大謀主張儀書。)
蘇 泰:(楚相看檄大驚曰)吾楚苦也!
    (不覺倒地氣絕身亡。)
    (使者歸報張儀,儀知楚相自死。)
秦 王:(次日入朝見秦王)臣今願往六國游說諸侯,以敗縱約之盟,使六國各歸於秦必
    矣!若無此能,則斬臣之首級!
    (秦王見之大喜!曰)
秦 王:孤平生之願遂矣!
    (命光祿官賜御酒,金花車馬,親送出城。)
    (月軒先生讀史詩云:遭辱鄰邦怨未休,誓將游說顯諸侯,相秦空有連橫計,只
    (為身謀不為周。)
    (時周赧王四年春三月。)
    (張儀引數千從人,高車駟馬,行至楚國。)
    (楚王召入,敘君臣禮畢,賜繡墩與坐。)
楚 王:客卿至此,必有益於楚耶!
秦 王:(儀曰)非也!欲辨縱的之盟而已。
楚 王:請聞其說。
秦 王:(儀曰)自三皇五帝,開天立極以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且你說遠者,昔武王以子牙為師起義兵,成八百年之基業,始以同姓繼以同功
    俱得受封,各侯一國傳至於今,不幸好雄並起,宇宙瓜分,強以勝弱,大以吞小
    。今六國,不顧秦得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為先,而聽蘇泰合縱,共欲擯秦,無異於
    驅羊群而攻猛獸,則不敢與共敵,其理明矣!臣特為王思之,今王不事秦,秦劫
    韓驅梁而攻楚,則楚有燃眉之急。然,秦以為言者,獨以楚耳!大王若閉關而絕
    齊,不與盟約,請獻商於之地!闊六百餘里,望乞大王聖鑒!
武 王:善哉言乎!金石之論也!寡人許以事秦為上,煩先生善為致詞,以達秦王。
    (儀即拜辭而去,王賜以金帛車馬,命使送出楚地。)
    (張儀喜不自勝!徘徊顧盼,遂令車馬依次而行,不數日已至韓國,遣人進報。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一回 張儀說話俟事秦 孟嘗君養士出關)
    
    
335**時間: 地點:
    (卻說韓知張儀至,王謂群臣)
謂群臣:張儀至韓何也?
子 文:(下大夫司馬子文進曰)此是秦惠王吞餌之計,故遣張儀為說客。
韓 王:當何以答之?
子 文:先於殿前立一大鼎,貯油數百斤,下用炭燒,待其油沸,可選身長面大勇士一千
    人,各執刀斧在手,從宮門前直排到殿上。卻喚張儀入見,等待此人開言大說,
    則責以搖唇鼓舌,欺君慢上之事,殺而烹之,看其如何?
    (韓王從其言,置油鼎中,令武士排列兩邊,各執軍器,卻召張儀入見。)
    (儀整齊衣冠,隨引進入到宮門下,看見兩行武士,各執鋼刀、大斧、長劍、利
    (戟,直擺至殿階下。)
    (張儀已知其意,引至殿前,見鼎內熱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視之,儀微笑而
    (已。)
    (引至殿前,張儀長揖不拜。)
    (韓王叫捲起御簾,大喝)
韓 王:張儀匹夫!不拜何也?
子 文:(張儀昂然對曰)上國大使不拜小韓!
韓 王:(韓大怒曰)汝不自料掉三寸之舌,來說吾也!汝便是子牙再出,管仲復生,亦
    不能動吾萬分之一也!可速入油鼎。
子 文:(儀笑曰)人皆以韓多賢,誰想懼一張儀也?
韓 王:(韓王怒曰)吾何懼汝匹夫也?
子 文:(儀曰)既不懼張儀,何謂吾來說汝等也?
韓 王:汝欲效蘇秦作說客耶?欲吾絕五國而向秦是否?
子 文:(儀曰)吾是秦王一儒生,為汝韓國利害而來,何故陳兵設鼎於殿前,以懼一使
    ,何其度量之不能容物也?
    (韓玉被張儀一說,叱退左右武士,賜坐而問之曰)
武 士:秦之利害,六國之便宜若何?先生勿惜剖露。
子 文:(儀曰)大王肯與秦和,肯與六國和?
武 士:(韓三曰)孤誠願與秦和親,恐五國相挾,不自全耳!
子 文:(儀曰)大王但以合縱之盟為實,則無以異垂千鈞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大王
    不事秦,秦必領兵百萬,勢如貔貅,據宜陽,塞成臯,則王之國分矣!今為大王
    計,莫若事秦而攻楚,以全韓國,生靈亦免塗炭也!願大王細思之,臣將就死於
    大王之前以絕說客名也!
    (言訖,摳衣下殿,欲往油鼎內跳!韓王急令左右扯之,請入後殿,待以賓禮。
    ()
韓 王:(韓三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欲事秦,先生肯主之乎?
子 文:(儀曰)今早欲烹小臣亦大王也,今又欲使小臣亦大王也!大王尚自狐疑未定,
    何能取信於天下乎?
韓 王:孤之不明,願先生教之!
    (於是韓王留張儀住數日,韓王問群臣曰)
韓 王:今張儀來韓,不辱君命,豈無一人入秦而告之乎?
問群臣:(子良曰)須得一親人可為王使!
    (即使子良同太子敬粥入秦為質,求通和好。)
    (靜軒先生讀史詩云:合縱六國未為奇,秦用連橫破魏齊,妙算鬼神應莫測,令
    (人千載說張儀。)
    (韓王即賜張儀黃金百斤,車馬十駟,以為行客之贐。)
    (張儀拜謝回報秦王。)
    (隨即奔向臨淄而來,迤邐之間,已至齊國。)
近 臣:今有張儀事秦,奉使於楚,說楚通和敗盟,再至於韓,挾韓太子敬弼入質,今又
    使齊,亦欲效說韓、楚之說,以解縱約,體與入見。
秦 王:有事來見,何以絕之!宣入看其言可則從之,不可則違之,就借彼口回秦達知,
    有何不可?
    (遂即宣入。)
    (張儀拜舞已畢。)
秦 王:先生此來,必有事故?
近 臣:(儀曰)臣仰大王天威,故不避斧鉞之誅,將來告大王合縱之事。近者蘇秦詭術
    ,以縱約者圖六國之利也!臣以為六國之弱,實以難支,於秦何也?秦師動以百
    萬,挾天子以令諸侯,戰將謀士,不計其數,今六國乃不自料,糾合眾兵,與秦
    鬥智角力,多見其不知自量也!今秦楚通好,結為兄弟之國,唇齒之邦;韓獻太
    子入質;梁效河外;趙王入朝,割河間之地,以事秦。
      大王恃齊蔽於三晉,地廣兵強,今不事素,秦驅韓、梁、趙以攻齊,它日雖
    欲事秦不可得也!
齊 王:(齊王自思曰)昔者大王避狄,勾踐事吳,此二人後成大業,只得許以事秦為上
    。
    (靜軒先生讀史詩云:戰國合縱才二載,干戈便舉陷生靈,張儀一說齊韓服,從
    (此秦王霸業成。)
    (張儀拜辭而退。)
    (張儀與從者數十人,喜氣揚揚,月餘之間,行至趙國。)
    (時,儀名聞於外,趙王知儀又與蘇秦同師鬼谷,乃令人召其來見。)
    (儀入見趙王,施禮畢。)
趙 王:客卿世之高士,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齊 王:(儀曰)非敢為利,特以辯說盟約之弊而已。
趙 王:何以言之?
齊 王:(儀曰)伏自上世諸侯,各君其國,各子其民。夫何戰國之世,干戈不息,強並
    弱,大吞小,皆由君德衰微,人心離散,不識時勢,以致如是。大王率天下以拒
    秦,秦不敢出函谷關者十五年,大王威行於山東,眾所皆知也。今楚與秦為兄弟
    之國,唇齒之邦,而韓、梁稱東籬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臂也。譬如
    斷右臂而與人戰,決不勝耳!又且失其黨而孤居,求欲無危得乎?
趙 王:(趙王國)先生將何策代孤謀之?
齊 王:(儀曰)臣為大王籌,莫若與秦王面約,常為兄弟之國,方得國家無事,臣非欲
    為哺級,以覓小利而來,實為社稷計耳!
趙 王:(趙王大喜曰)昔者孤之不明,致書立約,使諸侯合縱,是以搆怨於秦,孤知其
    難與爭鋒者久矣!欲伸通好之義,爭奈未得其人,今得先生,一至使趙,重於九
    鼎,一惟先生之命是從!
    (儀乃辭趙玉而歸,北至燕國,燕王召入,以禮待之。)
燕 王:客卿欲來作說客乎?
趙 王:(儀曰)非敢為說,特為燕辯利害而已,不知大王肯容納否?
燕 王:既非為說客,何所不容?
趙 王:(儀曰)大王肯與六國和乎?肯事於秦乎?
燕 王:六國和者盟之實也,安有事秦之理?
趙 王:(儀曰)臣敢為王言之,夫為國者先以修齊治平為本,次在識時勢也!今秦國論
    其文則有許祿、子車、仲衡之輩謀籌恰幄,決勝千里;論其武則有白起、烏獲、
    賁育之徒,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況兼山川之固,兵甲之利,燕之城低壕淺,地
    瘦民窮,兵不滿萬,將未有名,而不事秦者,臣以為王之不智也!
燕 王:寡人事秦,則五國共伐寡人,如何抵擋?
趙 王:(儀曰)今韓、趙獻地,齊、楚諧親,大王尚自不知,吾恐禍患必及於己!秦命
    甲兵以出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所有也!
燕 王:先生金石之論,寡人願獻常山之尾五城來和,先生以為可否?
趙 王:(儀曰)惡有不可之理?
    (王即立割地文券一紙,金帛十車,以為進質。)
    (遣使隨儀入秦見惠王,呈上券帛,惠三大悅!即擢張儀為參謀之職總督軍事,
    (得專征伐,位居大夫之上,而解散縱約。)
    (高季迪讀史詩云:二子全操七國權,朝談縱合暮橫連,天公早為生民計,各與
    (城南二畝田。)
    
    
336**時間: 地點:
    (且說齊國孟嘗君田文乃宣王庶弟,田嬰之子。)
    (田嬰受泯王之封為薛邑大夫,有子四十人,孟嘗君最小,其母懷孕五月而生,
    (及長身長十尺。)
孟嘗君:(田嬰惡之曰)此子長與門齊,將不利於父母。
孟嘗君:人生在世,受命於天乎?受命於門乎?
      若受命於門,即為高大其門,又何害焉?
孟嘗君:(既而孟嘗君問其父曰)大人用事而相齊,今已久矣。齊國未見有增益,而膝下
    之私家富累萬金,吾恐後日有所未宜也!
    (於是,田嬰愛孟嘗君,立為世子,使接賓客,令與聞諸侯,田嬰命田文嗣為薛
    (邑大夫,號孟嘗君。)
    (孟嘗君往薛招致賓客,歸者甚眾。)
    (秦人馮驩聞孟嘗君養士而至,及見之,孟嘗君置歡於館驛,使吏待之。)
孟嘗君:(孟嘗君問驛吏曰)客何言?
其 母:(驛吏曰)馮先生甚貧,惟有一劍,每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兮,食無魚!主
    人不顧兮,竟何如?賢士遠遊兮,徒奔趨。作歌寫情兮,舒中曲。
    (孟嘗君遂令遷之上舍,使人以魚待之。)
孟嘗君:(孟嘗君又問合人曰)客何言?
其 母:(舍人曰)馮先生既食魚別無所言,但仍彈鋏而歌曰:長鋏歸來兮,出無車!主
    人不知兮,長嗟吁。賢士遠遊兮,聞名譽。作歌寫情兮,情有餘。
    (孟嘗君遂與之車馬。)
    (居期年,孟嘗為齊丞相,而門下之士有三千人,其間多有為竊盜而犯罪者,人
    (皆笑孟嘗君,養土之濫,而不加簡擇。)
    (且所入有限,不足以供用,使其家眾馮驩放錢於薛邑,歲而納其息,其借錢者
    (多不能還,乃使馮驩催趲。)
    (馮驩至薛邑,殺雞置酒,以召諸借錢之人,能還者與不能還者皆至飲酒,酒醉
    (乃出其借約,逐名而呼之,完者不言,不完者將借約焚之。)
    (盂嘗君聞馮驩焚約,遂召馮驩而責之。)
馮 驩:驩不召其會飲,則還者不還者不能盡知,富者貧者不能盡識,驩既識之,則彼不
    數年無有不還,無有不富矣!
    (後五年民果皆還皆富。)
    (孟嘗君之費用有餘,此足見養士之報也。)
    (後秦楚二國,見齊日強,乃各使人毀孟嘗君於齊王。)
    (齊王因素、楚之毀,遂廢孟嘗君為庶人,諸賓客皆去。)
馮 驩:(馮驩獨謂孟嘗君曰)大丈夫但患無能,不患無用。驩今薦君於秦王,秦王總必
    使人來迎君,齊王有不復重君哉?
    (馮驩遂西還秦國,說秦王國)
馮 驩:今之游士西入秦者無有不欲強秦而弱齊,東入齊者無有不欲強齊而弱秦,是秦之
    與齊,為相雌雄之國也,勢不兩立。
秦 王:(秦王跪曰)請教何如乃可為雄?
馮 驩:王亦知齊王廢孟嘗君乎?
秦 王:聞知矣!
馮 驩:使齊稱雄者孟嘗君也!齊王已廢之,其心必怨齊,而入秦則齊之機謀盡露於秦,
    而齊國可取也!豈但為雄哉?大王可急令使載幣發齊,陰迎盂嘗君來秦。
    (秦王大喜!乃備金為齊使,行人卞通遂以車十乘迎孟嘗君。)
    (驩又奏秦王命至齊以達其意。)
馮 驩:(馮驩至齊又說齊王曰)秦與齊相為雌雄久矣,勢不兩立,臣聞秦王遣使奉金帛
    車乘迎孟嘗君,臣恐孟嘗君入秦,則天下歸案,齊必危矣!大王何不先秦使之未
    至,而復相盂嘗君,以謝前者誤聽毀言之失,孟嘗君復相齊,秦安能迎之哉?
秦 王:善!
    (乃先使倖臣聘迎盂嘗君復相其位,益之以千戶之邑。)
    (秦使至,聞孟嘗君復其位,遂歸報秦王。)
    (不數年,秦王又遣行人卞通,齎幣與書,以車十乘迎孟嘗君。)
    (其書曰:西秦王嬴某謹再拜奉書於大邦相孟嘗君足下,竊以後之非賢,因無以
    (隆其治;賢之非後,亦無以大其施,故夢卜求賢,切切於傅說,稼平事亟,倦
    (於離稷。)
    (某也不自揣,尺書已奉於昔年,足下雖未臨,衷猶存於今日,幸念渴仰之心,
    (於斯為至,勿勞固辭之語於此或施,諒高明必欲效伊尹之儔,思愚下固當成唐
    (虞之治,幸毋遐棄,俯賜慨然,不宣。)
    (大周赧王十六年六月初六謹具。)
    (孟嘗君以秦迎至再三,不可不往。)
    (於是,別齊而至秦,以狐白裘為質,秦王拜以為相國。)
    (居未久,秦之奸人白武,曾為孟嘗君之客,孟嘗君見其詭譎,不甚禮之,日懷
    (怨恨,後返秦,秦王嬖幸,乃譖於秦王曰)
孟嘗君:臣昔在齊嘗客於孟嘗君門下,今大王立之為相,臣不勝之喜,即具酒禮賀之。
    (孟嘗留飲,彼此皆醉。)
孟嘗君:齊王得之甚厚,大王迎之再三,不得不來,終使秦國為齊國所得,然後不負齊王
    大恩也!
    (秦王遂大怒!喝令左右囚之,將欲殺之,孟嘗君以百金買秦王奶婆賈阿張,入
    (宮求秦王愛妃媚姬,解王怒而釋其國。)
秦 王:(媚姬曰)妾聞孟嘗君有一狐裘,價值千金,天下無二,願得其裘即為解釋。
    (孟嘗君只有一狐白裘已獻於秦王矣!客有能為狗盜者鄭戎人庫盜出狐白裘獻於
    (媚姬,秦王入宮,姬言於王曰)
孟嘗君:我聞孟嘗君,君子人也,王迎而相之。彼白武者真小人也,有怨於孟嘗君而讒之
    ,王豈可信小人之讒,而遂壞及於君子乎?
    (秦王乃升殿,命釋孟嘗君之囚。)
    (孟嘗君出國中,將前馳驛過關之符驗,改其名姓曰姜武,盡力疾趨,直至函谷
    (關宿,關法雞鳴出客。)
    (秦王既釋孟嘗君之囚,旋即悔之,命左右趕之,追者將至,而雞尚未鳴,客有
    (能為雞鳴者謝寇,假作雞鳴而關前關後群雞皆鳴,關吏遂出,而孟嘗君得出關
    (歸齊,凡此又足以見其養土之報也。)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二回 子噲傳位於子之 孫臏隱跡埋姓名)
    
    
337**時間: 地點:
    (卻說燕國姬姓,乃召公奭所封也,二十餘世,傳至子噲。)
    (有一大臣淮西人也,姓子名之,居丞相之職,常有欺罔之心。)
    (子噲受其挾制,每慮其有篡國之心,旦夕侍立左右,懼之如坐針氈,國勢如此
    (,不如以位傳之,免其弒逆。)
    
    
338**時間: 地點:
    (一日升殿,謀群臣)
群 臣:寡人即位以來,七國爭雄,強以並弱,大以吞小,寡人年逾七十有五,倦於政事
    ,太子懦弱,難以治國,欲效古堯舜之道,將江山社稷傳與丞相子之,諸大臣以
    為何如?
    (道罷,滿朝文武唬得汗流沾背,緘口無言。)
太 子:(獨有太子在旁奏曰)父王所言,大合道理。爭奈盤古以來,惟五帝官天下,至
    三王家天下,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子承父位正也,臣即君位逆也,今不愛其
    親而愛它人,生亂之道也!願父王思之。
群 臣:(子噲怒曰)腐兒無知,汝以言語傷我,汝有何德,以居大位?
    (顧以父子之情,不忍加誅,即喝令左右武土趕出外郡,不容在國。)
太 子:(太子仰天歎曰)吾死無葬身之地矣!未知在於何日,無道昏君,離棄骨肉,絕
    義疏恩,大位輕可付人,不久禍必臨身。想昔晉文公出奔外國,後能成其伯業,
    只得暫出避難,以圖後計!
    (於是,含淚而奔往它國。)
    (靜軒先生讀史詩云:太子才離國,君臣一日休。)
    (乾坤成畫餅,匯水自空流。)
    
    
339**時間: 地點:
    (當時大夫孫操聞知此事大驚!即具表上朝,燕王升殿,文武班齊,孫操出班奏
    (事,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孫 操:臣有短章,冒奏天顏,願王察焉!
    (其表曰:蓋聞天之生民,作之君作之師,立君所以治民,立師所以敷教。)
    (人生日月之間,不過君臣、父子、夫婦、長幼。)
    (朋友五倫者,各有一定之理而已。)
    (君臣之間,義同父子,內則父子,外則君臣。)
    (況我王太子,仁孝日彰,可為民望,況子之有何德行,何以將國傳於它人乎?
    (願王詔歸太子於本國,戮子之於市朝,以免諸侯興兵問罪,則誠邦君之幸,亦
    (國家之大幸也,伏乞我王聖鑒。)
    (燕王看罷諫表,大怒曰)
燕 王:昔堯讓位於舜,舜讓位於禹,吾今傳位於子之,有何不可?再有可諫者腰斬!
孫 操:(孫操大詈)子之賊臣!焉敢篡位?鄰國聞知,使汝性命難存!
    (子之大怒!喝令武士推下孫操,梟首示眾!卻有下大夫鹿毛壽出班奏曰)
武 士:臣聞方今齊國正強,孫操之子臏,現在水簾洞鬼谷處,日演兵機謀謨,善施六韜
    三略,若斬孫操,其子孫臏得知,歸齊借兵報仇,誰敢出敵,願大王權將孫操囚
    之!
    (時將孫操四下,在獄中修書一封,密遣門下人送至水簾洞,孫臏接得父書,拆
    (而讀之曰:自子離齊之後,週遊列國,避名隱跡。)
    (父在燕國,燕王昏魅,倦於政治,子之權重,挾其篡弒,將太子趕於外郡,以
    (大位傳與子之。)
    (吾諫不聽,被子之四吾於獄,性命旦夕難保。)
    (汝可歸齊,借兵連救,如若遲延,則父子不能相見矣!父孫操書。)
武 士:(拆讀已畢,大哭罵曰)無道昏君,屈陷吾父,稍有疏失,則吾難免不孝之罪!
武 士:(於是,即整行裝往齊,入見齊王曰)燕國之王子噲,讓位於丞相子之,趕逐太
    子,拘囚吾父孫操,大王知否?
齊 王:齊燕乃唇齒之邦,焉有不知之理?每欲命師代罪,特恐搆怨於諸侯,有背洹水之
    盟,如列國相率攻齊,則齊國危矣!是以遲疑不決。
孫 臏:大王差矣!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況自今縱約又解,燕之君臣無義,父子無
    思,人心離散,國中大亂。圖王伯業,在此一舉。大王命一旅之師,以討賊為名
    ,打入燕境,伐其君而弔其民,一以代臣與父報仇,二以掠其地上,如拾草芥耳
    !
    (齊王大喜!即令孫臏仍為軍師之職,居丞相之右,定計伐燕。)
    (次令章子為領兵元帥,操練三軍,袁達為先鋒,李牧、獨孤陳為副將,大發精
    (兵二十萬。)
    (次日,離開齊地,金鼓震天,一路關隘無阻,勢如破竹。)
    (不數日,大兵即至燕地,臨易水下寨。)
    (孫臏遣卒下戰書,報與子之。)
    (即時開讀其書曰:臏聞仁義禮智,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舜禹非有德之君,裝紂豈不仁之主,皆由亂臣賊子害義辜恩。)
    (今子之行逆天之謀,子噲越為臣之禮,逐太子於外國,囚吾父於獄中,冠履倒
    (置,人倫失序,神天恐怒,人人得而誅之。)
    (今吾奉王命,權旌掌節,腰懸金印,特賜鐵鉞,領有雄兵四十萬,名將一千員
    (,旌旗蔽日,劍戟如霜,水陸並進,船騎兼行,前臨易水下寨,先擒無道昏君
    (,次醢逆臣,安民定眾,早早奉璽獻城,免至生靈受苦。)
    (齊國大軍師孫臏書。)
    (子之開拆讀大怒!謂群臣)
謂群臣:今齊兵已至易水下寨,誰可領兵出戰?
孫 臏:(有左大夫鹿毛壽出班奏曰)齊將袁達,有萬夫不當之勇,孫臏軍師,有鬼沒神
    出之技,不可輕敵!願王御駕親征,方可收服孫臏。
    (子之依奏,遂令左大夫鹿毛壽為元帥,市彼為先鋒,燕龍、燕虎為左右副將,
    (燕彪為保駕大將軍,即發精兵十萬直到易水,平地對面下寨。)
    (孫臏次日引眾將出陣,遙望燕兵,對陣開處,當先出馬一隻大將,燕國會陰人
    (也,姓市名彼,威風凜凜,指孫臏而言曰)
孫 臏:吾國從來與汝無仇,何敢命兵來犯我境!
孫 臏:(言未了,齊陣搶出一員大將,乃齊國雁門馬邑人也,姓袁名達,面如重棗,性
    (若烈火,高聲大罵)篡國道賊!早早出降,退位以還太子,放出孫操,免致生
    (靈受苦。
孫 臏:(子之聞言大怒!親出答曰)燕王老耄,倦於政事,太子懦弱,不能治國,是以
    將位傳之於我,欲效堯舜之化,非有纂弒之心。孫操豎子,不遵約束,辱罵朝廷
    ,卻有欺君之罪!是以國之。況各守其國,汝等無名小卒,無故命兵犯上,正猶
    羊入虎口也!
    (子之之言未畢,袁達出馬,排斬子之,燕王即令市彼出迎,四馬相交,雙槍齊
    (舉,戰到三十餘合,未分勝負。)
    (燕將石丁、史令助戰,齊陣獨孤陳接住,兩對陣前廝殺,獨孤陳詐敗而走,石
    (了追趕,看看趕上,被獨孤陳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齊兵掩殺一陣,燕兵大敗,走入城內,堅守不出。)
    (孫臏傳令,眾軍朝夕攻城。)
    
    
340**時間: 地點:
燕 王:(卻說燕王謂群臣曰)齊兵困城甚急,何計可退?
謂群臣:(大夫鹿毛壽出班奏曰)齊兵驍勇,又兼孫臏足智多謀,難與為敵,我王可修書
    一封,即遣使命往秦、魏、趙、韓四國求救,許以割地相酬,則為可解矣!
    (子之允奏,遂修書遣使,假裝商人,藏書出城,求救去訖。)
    (齊兵攻城半月不下,燕兵又不出戰,孫臏令軍卒辱罵不息,激起燕將市彼摩拳
    (擦掌,怒髮衝冠,領精兵三千出城陣前討戰。)
    (孫臏陳兵於野,親自立馬於門旗下,高叫曰)
孫 臏:來將莫非市將軍否?
謂群臣:(彼曰)既識吾名,何得無狀?
孫 臏:吾有片言,汝等靜聽,嘗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鳥尚如此,何況人乎
    ?子噲乃墓中枯骨,狗彘不如。子之篡國之賊,屍位朽木。將軍之英雄,國家棟
    樑,何乃屈身事之,縱有大功,亦貽羞於外國,有污高名,事在危急,見機而作
    ,棄燕歸齊,不失封侯之職,愚迷不肯,打進城池,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將軍
    宜細思之!
    (市彼聽罷孫臏之言,似夢初黨,如醉方醒,遂下馬降於孫臏。)
    (遂大開城門,即引齊兵入城。)
    (子之聞之,驚惶無措,齊兵殺入朝內,先擒子之,來見孫臏。)
孫 臏:(孫臏厲聲叱曰)你這匹夫!屈陷忠良,離間骨肉,罪惡盈天!
    (令刀斧手砍為肉醬!眾軍各賜食之,移時綁燕王子噲至,孫臏罵曰)
孫 臏:老賊!鼠竊之輩,狗彘不如,應車裂汝屍於市,以謝天下!顧以君侯大義,姑饒
    極刑,難免一死!
    (遂喚武土推出斬之。)
    (傳令袁達,急回獄中,救出孫操,父子相見大哭,操曰)
孫 操:不得吾兒相救,老命休矣!
    (又令章子,殺人宮庭,擄掠妃嬪,庫內珍寶,洗蕩一空。)
    (六宮化為芳草地,四苑變作戰爭場。)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