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 至 第二九〇

281**時間: 地點:
    (當時,孔子去陳過衛,子貢引轡西河,行數里,見一簇人馬來至,原是楚大夫
    (宋木來見。)
    (孔子衣蓬掖,戴儒巾,坐車上,其引轡執靷者,皆寬衣大帶,俱有儒風,自思
    (此必仲尼也!即下馬向前長揖曰)
孔 子:長者無乃孔子乎?
孔 子:(孔子忙下車相見曰)然!大夫從何而至?敢問高名?
宋 木:下官乃楚大夫宋木也!寡君於江洲得一異物,不知吉凶,敬令下官扣審其名義以
    去疑,夫子幸賜明教!
孔 子:(孔子令取物觀之曰)此萍實也,可食之,其味甚美!
宋 木:夫子此名固有據乎?
孔 子:吾昔過宋,道逢童子,謠曰:『楚王過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
    ,甜如蜜。』丘是以知之。
    (宋木拜辭而去,孔子復歸。)
    (衛靈公聞知,謂蘧伯玉曰)
衛靈公:昔孔子來衛,孤不能用,今將又至,吾欲出城遠迎,授以大政,卿以為何如?
孔 子:(伯玉曰)主公此舉,實衛之福,有何不可?
    (靈公遂與伯玉出迎孔子,入朝賜坐,講論國政,靈公)
靈 公:夫子聖無不通,然攻戰擊刺之事,坐作進退之方,夫子亦曾知歟?
    (孔於本欲行道,靈公卻以戰陣為問,故卻之曰)
靈 公:俎豆禮儀則丘嘗學,若軍旅之事,非吾所知也!
    (遂辭出朝。)
    
    
282**時間: 地點:
    (明日,即與弟子去衛,將適於曹。)
    
    
283**時間: 地點:
    (卻說宋木歸楚,以孔子之事告昭王。)
    (昭王即剖萍實分賜眾臣而食之,果然味甘如蜜。)
昭 王:仲尼聖人也!葉公所薦不差矣!
    (即以安車駟馬,遣宋木復聘孔子。)
    (宋木訪問往來之人,知孔子過魯逕投曹國而來,孔子尚未入城,宋木接見,獻
    (出聘禮,孔子欣然就聘。)
孔 子:(於貢進曰)夫子舍宋而奔楚何如?
孔 子:楚王以禮來聘,宜往答之。
    (遂返轡適楚。)
    (孔子過楚畢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四回 孔仲尼遭厄陳蔡 賢子貢說吳救魯)
孔 子:(陳閔公聞知,乃以書約蔡成公曰)孔子聖人也!楚又大國也,大國用聖人,則
    小國必危,不如同發甲士困阻孔子,使不得入楚!
    (蔡侯然之。)
    (遂發兵同陳兵困孔子。)
    (孔子行至陳、蔡界上,忽聞金鼓震天,二國之兵,將孔子師生重圍於野。)
    (子路大怒,披甲挺戈見孔子)
子 路:匹夫無故困子,由願與之決一勝負!
孔 子:(孔子忙止曰)焉有修仁義能免世俗之惡乎?
    (於是,七日陳、蔡之兵不退,內無糧餉,外絕援兵,弟子皆病餒而不能起。)
    (獨有顏回、子路、子貢數人侍側,孔子愈增慷慨,晝夜弦歌不絕。)
宋 木:木請歸告楚王,以兵來迎夫子。
    (孔子不許,子貢私與宋木歸楚求救。)
    (忽野外喊聲大震,陳、蔡之兵各棄圍而去。)
    (孔子正欲出詢其故?前有一彪人馬,擁一大將來見孔子。)
孔 子:(孔子與之相見)將軍何來而救丘難?
其 人:吾乃楚之大夫鬥巢也!奉王命迎夫子,不意陳、蔡之徒又睏行軒,巢有失救護之
    罪!
    (夫子遜謝不已,遂與宋木、鬥巢同人荊州。)
    (昭王聞知,率文武出城遠接五十里,迎入朝廷,以實師之禮尊孔子。)
    (孔子辭不敢當,遂行君臣之禮。)
昭 王:楚乃荊蠻之地,辱屈聖駕,孤之罪也!
    (遂命設宴以待。)
    (時,弟子柏從者俱侍子坐側,昭王有問,對答如流。)
    (宴罷,孔子辭出。)
    (次日,昭王欲以書杜地七百里封孔子。)
昭 王:(令尹子西諫曰)臣觀仲尼,乃當世之聖人,其弟子又多才智,孔子既得七百里
    之封,又加以群賢輔佐,德力兼全,文武具備,他日伯權一舉,削我封疆,吾楚
    安能保乎?
昭 王:然,孤實聘其人國也!可委而不用。
子 西: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大王不封其地,亦不慢其禮,但使其自知不封則必去矣!
    (昭王然之。)
    (延數日,孔子見昭王不以政事相問,知其不能用,遂辭而去楚。)
    (潛淵先生有一絕譏子西曰:陳蔡兵迎禮意勤,楚封書社竟無成,鄙哉令尹疏庸
    (器,辜負君王愛道情。)
    (孔子去楚將之衛。)
    (靈公已死,其子蒯聵奔於外,群臣立聵之子輒嗣位,是為出公。)
    (孔子至衛,仍主蘧伯玉家,出公將迎孔子,使任國政,孔子惡出公輒不迎父而
    (自立,辭而不入。)
    (子路與子羔入朝願仕,出公以子羔為士師,子路為大夫。)
子 路:(謂子路曰)孔子聖人也!先君不能全用,故國中多亂,今孤初立,欲任孔子以
    國政,卿試為孤先達其意,然後設禮相迎。
    (子路出朝,來見孔子曰)
子 路:衛虛席以待夫子,夫子倘得政權,以何等為治?
子 西:(夫子曰)蒯聵殺母得罪於君父,輒又專位不迎其君父,為名不正則言不順,吾
    焉肯仕?設使吾若仕衛,正其名分,定其父子,方可以行吾道。
    (子路次日入朝,以夫子正名分之言告之,出公恐其廢己而迎父,遂不迎孔子。
    ()
    (孔子遂辭伯玉,去衛歸魯。)
    (魯大夫季康子名肥,季桓子之子,聞孔子返國,敬告魯哀公,欲其以安車遠迎
    (,授孔於以大政,哀公然之。)
    (即率文武,備安車出郊遠迎孔子。)
孔 子:(孔子辭曰)魯為君子之邦,況主君在上,臣何敢安車,請先入城。
    (哀公許之。)
    (遂命鑾駕先人城,季康子迎孔子於後,入朝行禮已畢,哀公請孔子教以國家大
    (政,不知其道何如?孔子)
孔 子: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明公舉而行之,有何不可?
    (哀公加納其說!將拜孔子為上卿,孔子辭以年老,不能效用。)
    (時,孔子年六十三歲,哀公亦不敢強之,從其告老于家。)
    (孔子辭老于家,見當世諸侯不能用,欲傳道於後世,於是謝絕塵俗,杜門不出
    (,刪詩書,係易辭,著《春秋》,晝夜不息。)
    
    
284**時間: 地點:
    (一日,門人琴牢自齊而歸,入見孔子。)
孔 子:齊政何如?
子 西:(牢曰)田常乃田乞之後,為齊大夫,欲謀齊國,只憚高奚之後、晏平仲之後、
    鮑叔牙之後與管仲之後四家之權威,不敢動手,故奏齊侯起兵伐魯,今已屯兵於
    汶水,不日將至魯矣!
    (孔子大驚。)
孔 子:(乃召集諸徒議曰)諸侯攻戰,丘實恥之,今魯為父母之邦,齊師壓境,二三子
    誰敢出師,以止田常之兵?
    (顓孫師越席願往,孔子不許。)
    (端木賜願往,孔子許之。)
    (子貢即日辭出,投齊來見田常。)
    (田常聞子貢至,謂左右曰)
田 常:端木賜乃孔子之高弟,其來必欲以口舌救魯,爾等布列刀槍,待其說及,聽吾號
    令,勿得故違。
    (諸將唯唯,列戈戟於兩行。)
    (田常親迎子貢,子貢見田常帳下,列兩行校刀手,默知田常嚇己,乃端莊容貌
    (,徐徐而入,至中軍,序賓主而坐。)
田 常:先生辱臨敝邑,有何指教?
子 貢:賜欲來陳利害而將軍布戈矛於帳下,意者將軍疑賜為魯游說,此賜所以不敢盡告
    。
    (田常忙令撤去劍戟,延子貢於上坐,遂問其伐魯利害。)
子 貢:當今諸侯,強者莫如吳,弱者魯為甚,將軍將屈四氏之雄,必須伐吳,吳敗而將
    軍著大功於齊,四氏雖雄,焉敢抗拒將軍之勢乎?
田 常:吳有長江為險,兵甲百萬,又有伍員、伯嚭行兵,常欲伐齊,若以弱卒往征,何
    啻以毛投火哉?
子 貢:吳國雖有長江與兵甲,而夫差不能據為雄險,此變難為易之時,不可失也!
田 常:何謂也?
子 貢:(賜曰)夫差自伐越以來,崇台好色,不理國政,子胥出,百姓怨,若將軍乘此
    荒亂,移兵東向,則吳望風而潰!
田 常:先生高見固是,爭奈吾兵已屯汶上。
子 貢:兵隨將轉,將奉令行,將軍一麾則大兵東渡,何憂之有?
    (田常大悅,款待子貢。)
    (宴罷,子貢出,遂投東吳,來見吳王。)
吳 王:先生辱臨,有何教益?
子 貢:齊人伐魯,與吳爭伯,大王誠能救魯誅齊,使魯受盟於吳,其利大矣!
吳 王:先生之言固當,奈我與越有仇,我若出兵救魯伐齊,越必來攻我,不如先伐越而
    後誅齊。
子 貢:不可!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大王若舍齊伐越,則魯必更盟於齊矣!方
    今大王扶傾濟弱為名,欲圖中原盟主,出兵救魯,則威加齊國,天下諸侯必率而
    朝於吳,吳之伯在此舉也!大王疑越有伐吳之心,賜請東往見越,令出兵助之,
    有何不可?
    (吳王大悅,遂依其言。)
    (子貢辭出投越,越王聞於貢至,親率文武迎入相見。)
子 貢:吳王將起兵救魯伐齊而懼大王復仇,不知大王曾有此舉否?
越 王:孤昔敗於夫椒,棲於會稽,妻子為奴,受辱三年,始得歸國,孤每臥薪嚐膽,焉
    能無復仇之舉,爭奈百姓未安,糧食未足,所以鬱鬱也!
子 貢:大王差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有投人之意而使人知之,事未發而先聞
    ,必使危殆。今吳王荒淫,百姓怨苦,棄子管而任伯嚭,正王復仇之日,王可急
    圖,而不可緩也!
    (越王大悅,因求指教。)
越 王:(於貢曰)吳王矜傲,伯嚭恣貪,大王若能以甲兵、金帛、糧餉器械為辭,遣使
    助吳王伐齊,吳王不以大王為意,悉兵與齊爭鋒,吳敗則大王乘虛東伐,一驅而
    夫差可擒矣!
    (越王大喜,厚待子貢。)
    (子貢辭出,復至東吳,見吳王曰)
子 貢:賜見勾踐,說以利害,勾踐恐懼,即備甲兵,將遣使入吳矣!
    (吳王猶豫未決,忽報越使齎器物至,吳王召入,使者)
使 者:寡君聞大王有征齊之舉,即備甲兵一萬,糧餉千斛,公卿將士各捧金帛,以表行
    征之餞,乞惟寬宥以納。
    (吳王大喜,款宴越使遣歸,又送子貢出朝,約其起魯兵相會。)
    (次日,聚集群臣商議發兵伐齊。)
伍 員:(伍員諫曰)越為吳國心腹之疾,齊與吳姻婭之親,今王不防越而伐齊,臣不知
    計將安出?
吳 王:勾踐自歸國以來,年年入貢,今聞我兵伐齊,又齎甲兵、糧器,舉朝將佐,皆有
    金帛,何必過慮也?
伍 員:臣聞勾踐一自東歸,臥薪嚐膽,志在復仇,今王不察,反以越為服德稱臣,臣竊
    以越為香餌設釣於吳也!夫攻疾必去其源,刈草必除其根。王今有大患在越,棄
    之度外,他日勾踐之兵一舉東渡,猶草根再生,雖欲除之,不可得也!
    (吳王不聽。)
    (子胥出,召其子伍封曰)
子 胥:吳王不納我言,國必至亡,伍氏為吳大臣,諒不能保家屬。
出 公:(伍封曰)然則若何?
伍 員:齊國大夫鮑惟明與吾有生死之交,我即修書,令家人將爾寄托於鮑氏之家,吳亡
    我死,汝即改姓王孫氏,使主祭祀,亦伍氏先人之幸!
    (星夜修書一封,令家人送伍封往齊。)
    (臨別,父子相向而哭,早有伯嚭家人聞知此事,即告與嚭,嚭得吳王之寵愛,
    (子胥惡其讒佞,二人隨成仇隙,及子胥托寄家屬,便有傾陷之心。)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五回 伍子胥抉目待齊 吳魯吳艾陵大戰)
    (次日,吳王宴群臣於姑蘇台,文武皆在,獨子胥稱疾不至。)
吳 王:孤欲發兵伐齊,而伍員務要滅越,寡人昨夜得夢不祥,實有不欲伐齊之意!
伯 嚭:大王所夢何事?願聞其詳,以占吉凶。
吳 王:昨夢身出章明宮,水人姑蘇台,後宮鐘鼓震,祖廟草木青。
伯 嚭:(伯嚭頓首賀曰)此大王克齊成伯之吉兆也!
吳 王:何以言之?
伯 嚭:身出章明宮,乃王駕出吳城也。水人姑蘇台,乃齊服來降也。後宮鐘鼓震,吳國
    威風著也。祖廟草木青,吳新伯業成。以是占之,非吉兆乎?
吳 王:(吳王笑曰)誠如是言,寡人何慮?
    (遂決次日伐齊。)
伯 嚭:(忽台下一人大聲曰)伯嚭貴為太宰,位居百僚之上,乃進餡諛之言,王如不察
    ,社稷將危矣!
    (眾視之乃左大夫展如也。)
    (王問其故?展如曰)
視 之:王所夢者,皆不祥之兆,而伯嚭乃反凶為吉,王如不信,城東有一賢士名公孫聖
    者,能測陽占夢,大王必召此人,方可斷吉凶。
    (吳王即令王孫雄召公孫聖,雄投聖宅,聖延入相見)
吳 王:大夫因何而至?
    (雄即以請占告之。)
吳 王:(聖問)所夢何事?
    (雄悉舉所夢之事以對。)
吳 王:(聖忙走入後堂大哭而見其妻曰)吾命當盡矣!
召 公:(妻曰)吳王來詔,正利見大人之時也!何為反出此言?
吳 王:(聖曰)吾平生好直,今吳王所夢乃破家亡國之兆,我若直言,必然見殺!
召 公:(妻曰)妾聞太宰伯嚭,尚瞞讒言貪生,子何不反凶為吉,以邀富貴?
吳 王:(公孫聖大怒曰)吾性好忠直,寧就死而不肯瞞心。
    (遂拂袖而出,與王孫雄同入朝見吳王。)
    (吳王舉前夢令聖占之。)
吳 王:(聖頓首曰)臣該萬死,乞大王容臣所奏,章明宮乃大王所治之所,而夢身出此
    宮,見身降而位虛也。姑蘇台乃大王遊玩之所,而夢水入此台,是樂極而悲生也
    。後宮鐘鼓震,主社稷崩也。祖廟草木青,主宗廟荒也。四者,皆大不祥之兆!
    大王罷伐齊之兵,振紀綱之治,則國家幸甚!
    (王俯思不對。)
伯 嚭:公孫聖以妖巫之術,妄誹聖夢,理合處斬示眾!
吳 王:(公孫聖即叱之曰)太宰居首貴,不思盡忠,惟思誤國,他日吳國滅亡,大宰能
    獨保無禍乎?
吳 王:(吳王大怒)匹夫廷辱大臣,有司押出梟之!
    (武士即將公孫聖推出朝門,聖仰天歎曰)
武 士:吳王偏暗,聽信讒臣,吳國社稷不出三年矣!
    (時子胥稱疾不朝,聞街市吵鬧,斬公孫聖,止住武士,慌忙入朝面見吳王,問
    (其坐聖何罪?吳王以其妄誹聖夢,辱大臣之事告之。)
子 胥:伯嚭前受勾踐之賂,盡心保其歸國,今又納其寶器,故惑大王伐齊,賣國肥家,
    王何不察,反斬無辜小民?
伯 嚭:伍員怨罔朝廷,欲與齊國相通作亂,故阻大王不伐齊,王如不信,伍員前日曾寄
    子於齊大夫鮑惟明之家,此固謀反之明驗,臣焉敢賣國肥家乎?
    (吳王大怒,遂令武士將伍員押出,與公孫聖並斬。)
群 臣:伍員與齊通,其跡未彰,且為前朝老臣,功勞最大,不可加刑!
    (吳王然之半晌,令勿斬子胥,只斬公孫聖,但廢子胥官職。)
    (子胥脫還衣冠,即日推病不出,群臣出朝,伯嚭密奏吳王曰)
伯 嚭:伍員交結於齊,今王若不速斬,及齊兵一至,國中先亂,社稷難保!
吳 王:群臣皆諫不可加誅,此事奈何?
伯 嚭:王如不肯以刑殺員,則當賜劍,使其自刎,以絕後患。
      不然緩數日,員奔入齊,則齊難敵矣!
    (吳王然之。)
    (即取屬縷之劍,令使臣齎送子胥,使者至其宅,以劍付予胥曰)
使 臣:吳王今賜相國屬縷劍一口,他無所賜。
子 胥:(子胥接劍歎曰)吾知之矣!吳王信奸佞而斬忠臣,吾非敢辭,但恨我死之後,
    吳國其亡乎!
使 臣:(謂家人曰)我死,汝可抉吾之目,懸於東門,以觀越兵入吳也!
子 胥:(又謂家人曰)吾死之後汝可植檟樹於吾墓上,檟樹成材,越兵即至矣!
    (言罷。)
    (自刎而死。)
    (家人悲啼不勝,亦自傷死。)
    (使者取員之首級回報。)
吳 王:(吳王問使者曰)伍員臨死曾怨寡人乎?
使 者:否!但令家人抉目懸於東門,以觀越兵滅吳!
    (吳王大怒,令取鴟夷皮作一囊,將伍員首級投於江中。)
    (國人哀其忠直,救其屍葬子胥山,為之立廟,春秋設祭。)
    (胡曾先生有詩云:子胥今日委東流,吳國明朝亦古丘,堪笑夫差諸將相,更無
    (人解守蘇州。)
    (東屏先生《詠史詩》云:敗越夫椒績用收,越人謀我事堪憂。)
    (子胥墓損成材日,慎冒何人死抱羞。)
    (宋乖崖張詠先生題廟詩云: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
    (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
    (隋王通先生《大江東詞》云:吳山萬疊,望錢塘注目,寒波清徹。)
    (追想當初,傾猛楚此地,曾施英烈。)
    (破楚奇才,興吳妙算,分鄭重圖越。)
    (誰知吳王偏暗,難顯豪傑,愚迷誰比浮搓。)
    (蠢濁怪跡,淫志同辛蹷。)
    (顧把賢沉綠波,肌肉盡遭魚鱉。)
    (負錐言,終朝暮視,使盡英明烈。)
    (空流痛淚,淚珠彈盡清血。)
    (明玉山吳學先生有《錢塘潮詞》云:錢塘發洩不平氣,萬雷怒奔聲動地,雪山
    (白日依依,雨亂灑,千秋子胥淚。)
    (江花自開落,江月閒升墜,悠悠千古恨,天終恨未消。)
    (潛淵讀史至此有《古風》一篇云:將軍本是衣冠族,聲名自幼馳英武。)
    (寶劍橫揮敵萬人,雄才磊落超千古。)
    (一旦平王殺父兄,襄流誓濟吞荊楚。)
    (荊楚孤窮出奔時,茫茫四海欲何之。)
    (越陳適宋羈糜晉,千里神駒困捷蹄。)
    (征袍夜染泥途水,震耳晨驚戰馬嘶。)
    (輕舟匹馬從東渡,吳漸高兮楚漸低。)
    (嘉謨妙算為吳籌,苦志勞心為復仇。)
    (一朝飲馬襄江水,楚國君臣俱失謀。)
    (旌魔掃盡江南霧,五戰長軀拔郢都。)
    (鞭屍抉破平王目,席捲冤仇復轉吳。)
    (英雄再舉匡吳策,非伐強齊東伐越。)
    (霸業未成西子至,姑蘇台下生民血。)
    (忠臣忍見色傾城,讜官劌切披肝膈。)
    (讒諂未除國未安,身軀先裹鴟夷革。)
    (君不見,胥山月,東方升出西山沒。)
    (溶溶深夜滿吳江,照見忠臣寒骨白。)
    (又不見,吳江湖,朝朝洶湧激波濤。)
    (波濤怒激如山大,猶似忠臣恨未消。)
    (潛淵居士先生有《胥山銘》云:子胥鞭平,為人為父。)
    (十死一生,矯矯伍員。)
    (執弓挾矢,仗其寶劍。)
    (以謁吳子,稽首楚罪。)
    (皆中紂理,蒸服子妻。)
    (殲鉏直士,赫赫王閭。)
    (實聽奇謨,錫之金鼓。)
    (以號以誅,黃旗大舉。)
    (右廣皆誅,戳墓非赭。)
    (瞻昭乃鳥,後王嗣立。)
    (執書不泣,顛越言潤。)
    (宰嚭讒輯,步步蹤飛。)
    (姑蘇待執,吾則切諫。)
    (抉眼不入,投於河上。)
    (自統波濤,晝夜雨至。)
    (懷沙類騷,洗滌南北。)
    (箕蕩東西,夷蠻卉服。)
    (罔敢不來,雖非命祀。)
    (不讓瀆齊,帝帝王王。)
    (代代明明,表我忠哉。)
    (吳王既殺伍員,遂以胥門巢為元帥,姑蘇、王孫雄為左右翼,以專毅為先鋒,
    (又遣王孫駱會魯兵,共伐齊國。)
    (大兵至艾陵下寨。)
    (次日,魯大夫仲孫何忌、季孫肥率師來會吳王。)
    (吳王召入中軍相見,禮畢,忽有哨馬馳入帳下。)
    (吳王與魯大夫季康子正議事,忽有哨馬來報)
吳 王:齊將田常引兵十五萬殺至!
吳 王:(吳王謂季康子曰)今吳伐齊因為救魯而來,次日大夫可引兵先敵一陣,以觀齊
    兵強弱,然後我兵方可接應。
    (季康子領命而出。)
吳 王:(次日,即調先鋒顏羽引兵出戰,齊將國書曰)魯與齊乃山東表裡,今不相和,
    反降吳而伐齊?
哨 馬:(顏羽答曰)汝齊侵陵魯國,啟我投吳,今舉二國之兵至,汝不下馬就戮,尚復
    何言?
    (國書拍馬直取顏羽,掄刀便砍,國書搶入懷心,斬卻顏羽。)
    (冉求、樊遲殺出,國書前遮後架,鬥至二十餘合,齊將閭丘明殺出相救,四馬
    (交戰,冉求力不能敵,往本陣逃回。)
    (樊遲獨困於陣,左股被射一箭,翻落於馬下,孟之反挺槍殺入重圍,救出樊遲
    (,齊兵一齊追至,冉求抽兵殺回。)
吳 王:(孟之反曰)齊兵甚銳,子不能敵,汝可保出樊遲,我自擋住一陣。
    (冉求力保樊遲歸寨,孟之反勒住馬頭,架起弓弦,望閭丘明左目射一箭,丘明
    (落馬,孟之反挺槍刺死,殺入齊陣,縱橫撞突,如入無人之境,齊兵披靡敗走
    (,堅閉不出。)
    (孟之反奪其器械,緩緩而歸,魯兵踴躍,喝采)
喝 采:好個將軍孟之反也!
喝 采:(孟之反聞眾軍聲揚己勇,故掩功績,乃抽矢以鞭其馬曰)非吾之勇敢,在戰之
    後,乃馬不奮進也!
    (後人有詩曰:堪羨孟之反,英雄不伐功,戰敗能為勝,猶謙馬緩蹤。)
喝 采:(魯兵初敗,季康子入見吳王曰)齊兵甚銳,不能對敵,昨日一陣,若非孟之反
    ,魯兵幾無片甲矣!
    (吳王問計於群臣,伯嚭)
伯 嚭:臣聞田常部下只有國書驍勇,可將吳魯之兵屯於艾陵,左右以作犄角之勢,大王
    親自出馬,國書若見,必然殺至,大王誘入寨前,使兩寨將士夾攻,國書必然被
    擒,國書一擒,田常不足破矣!
    (吳王然之。)
    (遂令二國之兵屯於艾陵左右。)
    (次日,親自披掛出馬,大叫曰)
吳 王:吳兵救魯,田常何不出寨納降?
    (國書視之,謂諸將)
謂諸將:此夫差也!今不生擒,尚待何日?
    (橫刀望吳王便砍,吳王望本陣而走,國書追之將近,吳寨突出專毅,魯營突出
    (孟之反,將國書夾攻三十餘合,國書不能遮架,被孟之反打落戈矛,專毅搶入
    (懷中活捉而歸。)
    (田常急令諸將來救,吳、魯大兵皆出,斬齊兵如刈草芥,田常十萬兵喪於艾陵
    (,引數千殘卒歸寨,收拾班師。)
    (吳王令諸將追之,伯嚭引胥門巢追及,田常下馬拜於道旁乞命。)
伯 嚭:汝立貢稅文字,我奏吳王,赦爾草命!
田 常:貢稅之議在齊侯,常何敢專,乞饒歸國,奏齊侯奉貢稅之議入謝!
    (伯嚭大怒。)
    (胥門巢引田常歸見吳王。)
    (吳王受之,放田常,即令班師。)
伯 嚭:吳之興霸在此一舉,王勿班師。
吳 王:何謂也?
伯 嚭:中國盟主惟在晉、楚,今楚已服,晉君臣亦自作亂,王若乘此得勝之兵,屯於國
    中界上,傳檄以會諸侯,晉侯若至,請斬國書之首,號令列國,倘晉不肯受盟,
    則鼓兵殺入絳州,虜其君臣,天下誰敢不從!
吳 王:太宰之見固當,然此兵合於何處?
伯 嚭:臣觀黃池東連鄭、衛,西接晉、陳,乃列國之界,王可移兵,屯於此處,傳檄以
    邀諸侯。
    (王即令斬卻國書,相合魯兵,進屯於黃池,遣人遍告列國,約期赴會。)
    
    
285**時間: 地點:
    (卻說使者來至晉國,當時晉侯遂弱,趙鞅簡子獨專國政,衛公子蒯聵被逐在外
    (,欲殺其母南子,靈公欲殺之,蒯聵奔投於趙鞅府中,及聞靈公死,國人立輒
    (,蒯聵告鞅曰)
公 子:聵雖得罪君父,而衛之大位當傳於聵,今國人立輒,而輒專位,此事奈何?
趙 鞅:公子勿憂,自當發兵送公子返國。
公 子:(聵頓首謝曰)大夫誠能送聵返國,以正大位,則公名震於天下,而聵亦不敢少
    置也。
    (次日趙鞅率壯兵五千,甲士八百,送聵歸衛。)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六回 孔子獲麟作《春秋》 晉三卿政亂同列)
    (晉兵送蒯聵至城下,衛公大驚,謂群臣)
謂群臣:晉兵送吾父返國,吾必遜而出迎,敢拒而不納乎?
公 子:(大夫高柴曰)父子之道,人倫所重,明公須出城遠迎,奉位與父,焉可拒而不
    納?
出 公:子羔之言是也!
    (遂令整駕出接。)
出 公:(忽階下一人,諫曰)不可!
    (眾視之,乃大夫孔圉之子孔悝也!出公)
出 公:孔悝之見何為不可?
公 子:(悝曰)蒯聵得罪於父,故先君棄此大位,不傳與子而傳於孫,今明公欲以大位
    迎聵,是廢先君之命而得罪社稷也!且晉人機變貪暴,若引趙鞅入國,必然社稷
    傾危。
出 公:卿言雖亦近理,然吾父已在城外矣!
公 子:(悝曰)但公四門堅閉,日久彼必自退。
出 公:爭奈國人笑孤不孝!
公 子:(悝曰)但稱先君之命,何為不孝?
    (出公遂依悝諫,令四門堅守,不許輕放。)
    (孔悝之母,蒯聵之妹也!靈公之女嫁與孔文子,生孔悝。)
    (聞孔悝諫出公勿納其父,乃責悝曰)
出 公:蒯聵父也,輒子也,汝為人臣,合正天倫,焉可教人拒父?
其 父:(悝曰)吾食君之祿,但知為國,焉知其他?
    (孔姬令僕人惲良夫從城隙私出迎見蒯聵。)
    (良夫前召公子入城商議。)
良 夫:(蒯聵曰)承吾妹為謀,無德可報,但四門不通,焉能入城?
良 夫:公子倘得歸國,賜良夫數鐘之祿,則有一計。
召 公:(聵曰)能謀我入城,得位即賜爾服冕乘軒,大夫之職。又賜免死鐵券,令爾子
    孫世享富貴。
    (良夫大悅,即獻計曰)
良 夫:目今孔悝守拒甚堅,但可密圖,不可揚人,公子可蒙衣而臥於車中,選晉之壯兵
    二人,扮為引車之僕,我向前入城,倘守城者問,但詐言迎親眷而入,如此則事
    可圖!
    (蒯聵大喜,遂選壯士石乞、孟厭二人從之,即時裝扮上車。)
趙 鞅:(趙鞅囑曰)公子珍重,勿露根芽,公子入城即便開門,與鞅接應,事無不克!
    (蒯聵與良夫入城,兩門守吏羅御拒之。)
良 夫:汝不識吾孔大夫之家人也?
趙 鞅:(御曰)後車何人?
良 夫:大夫之親眷也!
趙 鞅:(御曰)主上防寇甚嚴!
良 夫:(良夫叱曰)守城防寇乃吾大夫奏准之事!豈有自謀而自陷者耶?
趙 鞅:(羅御笑曰)子言是也!
    (遂開城放車而入。)
    (良夫恐孔悝聽知,至黃昏與聵密入見孔姬,二人吞聲而哭,各敘往情。)
良 夫:(聵曰)承妹所謀,必須代成大事,不敢負德!
二 人:(孔姬曰)汝且藏於吾室,待其退朝而歸,汝必以威挾之,方成大事!
    (遂令壯士石乞、孟厭執利器以待。)
二 人:(少頃,孔悝朝回,孔姬問曰)父母之族孰為至親?
良 夫:(悝曰)父則伯叔,母則舅氏。
二 人:(孔姬曰)汝既識為母之至親,何故不納蒯聵?
    (孔悝復辭前日之事。)
二 人:(孔姬曰)今日不容不為舅氏也!
    (即令蒯出,孔悝一見,慌忙下拜。)
    (石乞、孟厭仗劍立於左右。)
二 人:(聵曰)孔悝今日尚執迷乎?
良 夫:(悝曰)願從舅氏之命!舅氏疑悝,請定盟誓!
    (孔姬因孔悝盡心為輒,不可與盟,但囚於蟠台,待事已定,然後放之。)
    (聵即拘囚孔悝於蟠台,令石乞、孟厭、良夫率甲士。)
良 夫:(次早,鼓噪聲言)蒯聵入朝。
    (滿朝文武無措,輒慌忙從東城門而走,群臣自相奔踐。)
    (子路時為孔悝之臣,聞孔悝被囚,即操戈殺人,高柴走出,遇子路)
子 路:門已閉矣!爾尚何往?
子 路:食其祿而避其難非仲由之所為!
    (遂殺奔蒯聵之後,石乞、孟厭上馬來敵。)
    (子路奮力以戰二將,石乞力乏敗走,子路追之,石乞躲過,挺槍一刺,則打斷
    (子路之纓,孟厭又刺一槍,子路將死,乃曰)
子 路:君子死不免衣冠。
    (乃棄戈於地,結嬰而死。)
    (史臣有詩曰:孝行著聞出孔庭,涵濡洙泗聖恩深,休誇食祿無忘難,至死儒冠
    (不絕纓。)
    (石乞斬子路之首,懸於朝外,令群臣有不從者,依律治罪。)
    (群臣奉蒯聵即位,是為昭公。)
    
    
286**時間: 地點:
    (當時,南子已死,出公外奔,聵亦不究前故,但令放孔悝復職,封惲良夫為下
    (大夫,賜以鐵券三道,厚報孔姬,重待趙鞅,以良民五百家謝之。)
    
    
287**時間: 地點:
    (卻說高柴逃難出城東,門卒拒之,高柴決意欲出。)
子 路:(守卒曰)大夫必欲急出,有一條僻路,可通城外,汝從此而出!
良 夫:(高柴辭曰)吾聞君子行不由逕,吾必不往。
子 路:(守卒曰)此有空隙之竇,暫且容身。
良 夫:(柴又辭曰)吾聞君子正而不竇,吾必不隱。
    (正躊躇間,守卒開門,高柴遂出。)
良 夫:(守卒曰)大夫認得吾否?吾乃昔犯罪之徒,告理於大夫座下,大夫曾刖吾左足
    之人也!
子 路:(高柴慘然曰)吾既刖爾之足,正是報仇之日,胡叫我從逕而走,從竇而隱。
良 夫:(守卒曰)大夫刖吾之足者,執公法也!焉敢咎而報怨乎?大夫速行矣!
    (高柴嗟歎,直奔東魯,來見孔子。)
    
    
288**時間: 地點:
    (當時,孔子告老不仕,著書于家。)
    (時有叔孫氏之僕名商鉏者,採樵於城西,見一大獸,身似麇,尾似牛也,商鉏
    (以為怪物,傷折其足,棄於西郊,百姓觀者如市。)
    (孔子聞之亦往觀之,既曰)
孔 子:此麟也!胡為乎來哉?
孔 子:(悲泣不勝,於貢從旁請曰)夫子何傷麟也?
孔 子:麟乃王者之瑞獸也!必須明王在位,教化風行,然後麒麟始出,今值周室既衰,
    明王不作,天下諸侯篡弒暴亂,而麟反出,為人折足傷身,何出不逢時,而致自
    斃,此吾所以泣之也!
    (遂令弟子掩而埋之。)
    (後世史臣有詩云:唐虞世遠鳳麟疏,何事行行又出都,總是《春秋》褒貶筆,
    (特因拭面泣麟扶。)
    (孔子歸家,感獲麟之事,歎當時之亂,遂取魯國史記,自隱公元年為始,作《
    (春秋》一卷,定褒貶以戒後世臣子。)
    (忽一日,有人自衛而歸者,報衛君蒯聵作亂,孔子謂眾弟子曰)
孔 子:衛國有亂,柴也必逃而歸來,由也傷其死矣!
    (弟子問其故,孔子)
孔 子:高柴知義,必不死非難:仲由昧義,必為孔悝死也!
    (道猶未了,高柴果然奔歸,師弟相見,且悲且喜。)
    (孔子一日拽杖游於門外,因感而歌曰)
孔 子:泰山其頹乎!良木其朽乎!哲人其萎乎!
    (歌罷,趨入中庭,正席危坐。)
子 貢:(子貢進曰)泰山其頹,吾將安仰?良木朽,哲人萎,吾將安往也?夫子殆將病
    歟!
孔 子:賜也!明王不作,孰能宗予,吾將死!
    (遂病,七日而卒。)
    (時年七十三歲。)
    (時周敬王四十二年夏四月己丑也。)
    (宋高宗御制贊曰:大哉宣聖,斯文在茲,帝王之式,古今之師。)
    (志則春秋,道由忠恕,賢於堯舜,日月其譽。)
    (維時載雍,戢此武功,肅昭盛儀,海宇章崇。)
    (弟子散在列國者,咸哭奔其喪,葬於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喪三年而去。)
    (獨子貢廬於墓側,又守三年之墓而後去。)
    
    
289**時間: 地點:
    (卻說趙鞅得衛五百戶之良民,不奉入晉室,自將此民充入晉陽,使尹鐸為晉陽
    (大夫。)
趙 鞅:子必為我親愛百姓,堅固城郭,他日吾當以晉陽為趙氏基本也!
    (尹鐸再拜而往。)
趙 鞅:(荀寅謂范吉射曰)我等皆為晉之大臣,而趙鞅得衛民戶,猶將充入晉陽,此必
    有吞並同列之意,今若不圖,他日牙爪已成,難為制奪!
    (吉射然其說。)
    (次日謀議吉射,設宴請鞅,埋伏甲兵而殺之。)
    (范吉射之族弟皇夷者,素與吉射不和。)
    (是夕,聞知此謀,密報趙鞅。)
趙 鞅:(鞅大驚曰)然則若何?
孔 子:(皇夷曰)先發者制人,後舉者為人所制。明公豈不達此?
    (趙鞅即令良伯魯與次子無恤,各引精兵,星夜先攻荀、范二家,自率大兵繼後
    (。)
    
    
290**時間: 地點:
    (當時,荀寅從吉射在中軍同榻共臥,夜半二人昏睡正濃,家人急報趙氏兵至,
    (二人慌忙驚起。)
    (時伯魯之兵喊聲大至,殺入中軍。)
    (荀寅與范吉射從後營奔出,無恤從後寨塞住去路,大喊一聲斬荀寅於地下,范
    (吉射抽身奔走,被魯伯一劍斬為兩段。)
    (趙鞅即滅荀寅、吉射家口,入見晉出公。)
出 公:范氏、荀氏皆先朝功臣,雖有罪惡,不可滅其家口。
趙 鞅:(趙鞅作色曰)范、荀二氏,欺陵公室,又殘害生民,滅族尚且難保後患,何況
    滅其家口!
    (遂愕然下拜而出。)
晉出公:(晉出公謂君臣曰)趙鞅傲慢如此,他日必有吞滅晉室之患!
    (右軍都護趙稷,右司馬涉濱隨出公退朝,泣告曰)
出 公:明公謂趙鞅有吞晉室之心,以臣等觀之,韓、魏皆有此意,公欲誅之,必須密約
    齊、鄭之兵,打入絳州,四家可除。若城中用兵攻之,力不能勝,反招其禍!
出 公:四卿知吾召齊、鄭,必先作亂。
晉出公:(趙稷曰)明公密修借兵之書,臣與涉濱各帶一札,密投二國借兵,則四家不日
    除矣!
    (出公大悅,遂密修簡札。)
    (次日,令趙稷、涉濱各帶一札,詐言出使。)
    (涉濱行至藍橋,遇趙鞅、韓虎、魏駒會宴而歸。)
趙 鞅:大夫何往?
晉出公:(涉賓曰)奉命出使!
趙 鞅:(趙鞅叱曰)大夫此行,必有外通之事!
    (令左右搜之,搜出召齊之書。)
    (荀瑤亦拿趙稷前來,趙鞅親搜涉濱,亦得召鄭之書,即令囚趙稷、涉濱。)
    (四家甲士,鼓噪殺入皇城。)
    (出公聞知,仰天歎曰)
仰 天:此天覆晉室也!
    (遂單騎出奔,遇荀瑤於城下。)
荀 瑤:(瑤大罵)昏君,我等有大功於晉,爾反召兵攻我!
    (劍斬出公於馬下。)
    (遂打入宮中,滿朝文武,各個逃命,眾卿遂有滅晉之心。)
趙 鞅:不可!宜立新君,我等伏守臣職,方免鄰國舉兵。
    (眾然之,遂立昭公之孫名驕即位,是為哀公。)
    (哀公見四卿強橫,不敢登位。)
趙 鞅:先君無道,無故召鄰國以攻我國,故臣等同誅之,非臣敢行篡弒,今內亂既定,
    主公宜嗣大位,不必推延。
    (哀公方升正坐,鞅等乃率文武朝賀,群臣或有不肯入朝者,瑤謂鞅曰)
哀 公:群臣不朝者必然謀陷我等,宜斬趙稷、涉濱號令朝門外言:群臣不朝新君者,必
    與趙稷同謀,我必誅之!
    (鞅從其言,斬趙涉二人之首,掛於朝外,號令群臣,群臣恐懼,皆入朝哀公。
    ()
群 臣:(忽報吳王遣使至言)請會於黃池!
    (哀公辭不赴會。)
趙 鞅:吳王伐齊破楚,將與中國爭霸,晉為盟主,若不赴會,必失霸權!臣等願保主公
    會吳,萬無一失!
    (哀公方備車駕,同文武赴黃池之會。)
    (時諸侯皆至,吳有矜傲之意,趙鞅告哀公曰)
趙 鞅:吳王矜伐齊之威,有獨霸之意。大王宜先定盟,不可與其奪我中國之權。
哀 公:然!
    (諸侯既登壇序爵而坐,吳王謂眾諸侯曰)
吳 王:寡人先祖乃周室之長,公等皆周室諸侯,今日中國盟主,固當寡人主之。
    (趙鞅歷階而上,對吳王曰)
趙 鞅:吳國周室之長,晉為諸侯之伯,今日主盟還是寡君為之!
    (吳王不從,晉哀公必欲主盟,二國群爭,至日斜不決。)
哨 馬:(忽吳有哨馬來報曰)越王勾踐,見主久出,乘虛殺入我國,彌庸引兵出敵,已
    被生擒,今群臣堅守,拒於笠澤,望王速抽兵保守!
    (吳王聞知大驚。)
    (又恐諸侯乘此皆叛,乃詐詈曰)
諸 侯:勾踐歲納貢稅,助兵伐齊,焉有此事?匹夫虛張,罪合當誅!左右梟之!
    (胥門巢仗劍斬卻七卒。)
諸 侯:(晉君臣曰)吳王神采俱失,必有亡國之兆,與爭何益?
    (乃讓吳為盟主,諸侯辭歸本寨。)
    (是夜,吳之告急文書連次不絕,吳王召伯嚭議之。)
伯 嚭:星夜班師保國!
吳 王:倘諸侯乘此追之,則我內外受敵,豈不危哉!
    (但不知吳越戰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七回 勾踐三年滅吳國 范蠡扁舟歸五湖)
伯 嚭:今夜令各寨虛張火炬,詐鳴金鼓,以疑諸侯,我兵星夜班師,方免追擊之患。
    (吳王然之,依計號令,星夜拔寨東歸。)
    (及天明,諸侯請吳王辭別,則空寨而已。)
諸 侯:吳王矜傲太甚,可乘勢追擊!
伯 嚭:(越鞅曰)諸侯合好,不可背盟,吳主驕傲,彼自喪國,何必我等追之?
    (於是,諸侯各歸本國,獨陳閔公懼吳之威,乃領本國之兵,隨後救吳。)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