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 至 第二六〇

251**時間: 地點:
    (當時,孫武攻巢,巢城上滾木石灰火炮打下如雨,吳王不能近前。)
    (孫武正設計攻城,忽報楚將子常引救兵將至。)
    (孫武即令專毅引五千兵伏於城南,令夫概引五千兵伏於城北。)
    (是夜傳令三軍,密退五十里。)
子 常:(子常聞之鼓掌大笑曰)固知孫武村夫怯我久矣!聞吾兵至,速退五十里,本欲
    舉而擊之,爭奈三軍勞苦,暫入巢城安歇,來日必破此賊!
    (米繁見吳兵遠遁,乃出城迎接子常。)
    (行不十餘里,忽東南角上,金鼓震天,哨馬報吳將專毅打入巢城,米繁即便抽
    (馬殺回,囊瓦聞知慌忙殺出來救,夫概從西北殺出,把楚兵衝作兩斷,專毅又
    (搶入巢城,登城將木石火炮亂拋下來,囊瓦拍馬來取夫概,戰不十合,孫武引
    (大兵從後塞住去路。)
    (囊瓦殺開血路,從僻路追奔豫章,夫概追之不及,抽兵殺回,正遇米繁,二人
    (戰不五合,夫概搶入懷中,活捉米繁,專毅開城,迎吳王駕入城,夫概解米繁
    (見吳王。)
    (吳王令斬米繁,大勞諸將。)
    (忽報伍員殺敗囊瓦,吳王令夫概出接入城。)
    (君臣大喜。)
孫 武:兵貴神速,不可遲緩,楚人聞我奄至,必然無措,克敵之勢,在此舉也!
    (大軍欲從淮水而渡,子胥)
子 胥:我師眾多,難以舟楫相持,不如竟奔豫章,夾漢水下寨,楚人止防我從舟而來,
    必不守豫章。
    (孫武從之。)
    (即棄水舟五百艘於淮上,從陸路打出豫章,夾漢水下寨。)
    
    
252**時間: 地點:
    (卻說囊瓦被殺敗,不敢渡漢水,以殘兵屯紮南岸,連上急表請救。)
    (昭王聞吳兵屯於漢水,大驚無措。)
子 西:事急矣!子常驕傲,速令右司馬沈尹戍領兵拒吳,不然社稷難保!
    (昭王即與沈尹戍大軍五萬,出守漢江,尹戍引兵飛奔漢江而來。)
    (子常迎入大寨,戍曰)
子 常:吳兵從何而來?
子 常:棄舟於淮泊,從陸路殺向豫章而來。
子 西:(尹戍連笑數聲曰)入言孫武用兵如神,以此觀之,不啻兒戲矣!
子 常:何謂也?
子 西:(戍曰)吳人慣習水戰,今乃舍戰船而奔豫章,所謂出吾不意,此吾所以笑之也
    !
子 常:吳兵現屯江左,何計可破?
子 西:(尹戍曰)我分兵一萬與子,子即以輕舟旦夕游於江漢之上,以阻吳兵,勿使渡
    漢。我即星夜從息抄出淮汭,燒吳兵所棄之舟,塞住大隊,直轅冥厄,然後引兵
    渡漢江,攻其大寨,我乘其後,困上數旬,吳兵糧餉不繼,欲從陸路而走,我又
    據住三處險道,欲奔漢江而走,我又焚其舟楫,兩下夾攻,不數日吳君臣之命,
    皆喪於吾之手矣!
子 常:(子常大喜曰)子成之見,真有鬼神不測之機,吳兵雖勇,吾何懼哉!
    (於是,子成分兵從息地而來,子常以輕舟數百,旦夕沿於漢江之上下,又不挑
    (戰,相持數日,子常之謀士名史皇者謂子常曰)
子 常:楚之軍民好令尹者少,愛司馬者多,司馬引兵燒吳之舟,塞吳道路,則破吳之功
    彼為第一,令尹官高名重,初領兵救巢則失巢邑,今又不能收第一之功,何以立
    於百僚之上?
子 常:奈何?
子 西:(史皇曰)吳人深入我境,不知道路,我若渡江一戰,必得全勝!
    (於常即令吳軍渡江,屯於小別。)
    (孫武令先鋒迎敵,夫概引兵戰於小別山下。)
    (子常馬失前蹄,夫概正欲斬首,部將武黑殺出,力救而歸。)
    (夫概大殺一陣,奪其旗鼓;子常歸謂史皇曰)
子 常:子令我渡江建功,今喪兵折將,此事奈何?
子 西:(史皇曰)戰不斬將,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
      今吳王大寨紮在大別山下,不如今夜往劫大寨,斬卻吳王,以立大功!
    (子常然之,遂令三軍銜枚從間道抄出大別山後,諸軍得令,依計而行。)
    
    
253**時間: 地點:
    (卻說夫概初戰得勝,眾皆相賀。)
孫 武:史皇乃斗筲之輩,彼兵初敗,今夜必來劫王大寨,不可不備。
    (令夫概、專毅各引本部伏於王寨之外,聽哨角為號,方許殺出。)
    (又密遣小卒遞書於保駕將軍伯嚭,令其謹慎中軍,勿得驚慌。)
    (又令伍員引五千兵,抄出小別山,先劫子常之寨。)
    (號令已訖,時當三鼓,於常果引精兵從山後抄出,見吳王大寨,四寂無聲,即
    (時大喊殺入中軍,遍搜不見吳王,疑有埋伏,引兵殺出。)
    (聞兩下哨角齊鳴,專毅、夫概左右突出,夾攻子常,子常望寨後殺出,伯嚭截
    (住,斬其部將武黑,大殺一陣。)
    (子常進退無計,拋下盔甲,混於小卒隊中,方得逃難,吳兵亦不追究,但奪其
    (器械,收其降卒。)
    (子常走不數里,一起守寨小卒來報,營寨已被吳將伍員所劫,大軍向前殺來。
    ()
    (子常大驚,引殘兵逃入山林,待伍員兵過,方歸小別山。)
    (史皇等引敗兵亦漸漸歸至,子常連敗數陣,欲棄寨逃歸。)
子 常:(史皇曰)令尹今率大兵拒吳,若棄寨而歸,吳兵一渡漢江,則楚國難保,不如
    退向柏舉,上表請救,方免後患。
    (子常猶豫不決。)
    (少頃,楚王遣一大將,引兵來救漢江,子常出寨迎接。)
    (子常延入,原是大將軍鬥莠也。)
子 常:(莠曰)主上聞令尹連戰不利,故命莠來相助,不知令尹今設何計破吳?
子 常:囊瓦正困無計,將軍高見,願聞指教?
孫 武:(莠曰)事急矣!何不退於柏舉,以待子成截住江口,與之前後夾攻,不然則楚
    國之危,吾不敢保。
子 常:正合我意!
    (令三軍拔寨屯於柏舉。)
    
    
254**時間: 地點:
    (當時,楚兵雖屯柏舉,然子常自恃己為主將,不敬鬥莠,鬥莠又以子常為無能
    (,兩不相睦。)
    (子常每欲出戰,鬥莠不從曰)
子 常:令尹輕敵,無使再戰,再敗此陣,乃決楚國之興亡,若非子成知會之書來,焉可
    動兵?
    (於是,子常與鬥莠各居一寨,二人連日不議一事。)
    
    
255**時間: 地點:
    (卻說吳之先鋒夫概,探知楚將不和,乃入見吳王曰)
夫 概:楚將囊瓦矜傲不仁,鬥莠雖引救兵至,其自相逞能,諸將不遵約束,三軍皆無鬥
    志,若乘此一戰,必能長驅入郢。
    (吳王不從。)
    (夫概退回本寨,自思)
夫 概:主上不許出戰,失時勢也!我必擊楚,勝而待罪。
    (次日,遂引本部精兵,殺奔子常本寨而來。)
    (子常悉兵出敵,戰不數合,孫武聞先鋒出戰,急調伍員、專毅出救,三將圍住
    (子常,鬥莠全不救護。)
    (子胥拈弓搭箭,射中子常左膊。)
    (史皇殺入重圍,鬥莠望見勢危,方引本部殺來,救出子常。)
    (吳兵大至,殺得楚兵屍橫柏舉,血流漢江。)
    (子常引敗兵屯於江口,吳兵漸漸迫至,欲乘勢擊之。)
夫 概:不可!困獸猶鬥,況於困人乎?若困之太甚,必激其怒,不如暫屯江口,待其半
    渡漢江,然後擊之,必然大敗!
    (眾軍皆服。)
    (及夜半,楚兵果然造飯,及天未明,皆走渡漢江,將及一半,夫概引軍從上流
    (殺下,專毅引軍從下流殺出,楚兵自相踐踏,死於江中者,不計其數。)
    (夫概與專毅更不動手,但引勁弩,交射於上下江口。)
    (子常走上西岸,夫概拍馬來追,子常歎曰)
子 常:早不納沈尹戍之謀,遂至如此,今日有何面目再入楚朝乎?
    (遂奔入鄭國,夫概迫之不及,但追斬史皇,會集大兵追趕。)
    (鬥莠引殘兵走至雍避,將卒饑困,不能奔走。)
    (莠令在澤中埋鍋炊飯,諸軍將食,夫概引兵殺至,奪其糧食,斬其饑卒,如切
    (草芥。)
    (鬥莠奮力殺出,走入荊州,來見楚王。)
    (楚王大驚,棄城逃走。)
子 西:(子西哭泣諫曰)社稷陵寢,盡住都城,若棄而外奔,焉可再入?
楚 王:吳楚所恃險者江漢而已,今吳兵已據漢水,楚失其險,焉能束手待擒?
子 西:城中壯兵,尚有十餘萬,大王可親出城,激勵士卒,深溝高壘,火速求告漢東小
    國,以借救兵。吳深入我境,糧餉必然不繼,延至數旬,各國救兵若至,必能破
    吳!
    (昭王便召子西守東門,鬥辛守南門,申包胥守西門,王孫由守北門。)
    (親自巡撫城池,激勵士卒,踴躍數倍,皆願爭先。)
    (不移時,哨馬)
哨 馬:吳兵已渡三江口!在外百姓,扶老攜幼,爭先奔入荊門,勢如山崩地震,波濤激
    怒之狀,其老弱被踐踏而死者,枕積於道路,號哭之聲,徹聞十里之外。
    (昭王忙令殿前將軍子箴、固引兵拒吳。)
    
    
256**時間: 地點:
    (須臾,吳兵大至,箴、固不能抵敵,奔入城中。)
    (吳兵屯紮烏合,四面八方,日夜攻打不息。)
    (城上木石火炮,堆積如山,吳兵不能近前。)
    (又過數日,吳王恐延日久,乃令伯嚭告孫武曰)
吳 王:元帥自離吾都,直渡漢水,擄米繁戰敗囊瓦,五戰而入荊郢,勢如破竹,今諸軍
    用力,將士爭功之時,累日攻一楚都不破,若救楚之兵一至,元帥能保全勝乎?
    (孫武得詔大驚流汗,即日召集諸軍,傳令子胥攻東門,夫概攻西門,專毅攻南
    (門,姬乾攻北門,只許近前,不許退後,有能先登城者,即錄為破楚第一功,
    (及攻入城,有能捉得米珍者,奏過吳王,封官爵,至捉得楚一大夫,即封為大
    (夫。)
    (於是,諸將推力爭先,日夜攻打。)
    (城中守將號令亦嚴,木灰炮石,亂如雨下。)
    (又過數日,城又不破,孫武大怒,策馬仗劍,親自巡於城下,督令士卒,火急
    (攻城。)
    
    
257**時間: 地點:
    (卻說南門主將專毅,膽量過人,見四門攻城不破,親披重鎧,引數十眾攻之。
    ()
    (士各執鐵牌一面,長槍一把,抵城大呼,相繼投入,城上將磚瓦炮石,對面亂
    (打,專毅與從者皆被重傷,毅咬住傷疼,殺奔向前,連斬數十卒,從者不敢便
    (退,隨後殺至上城。)
    (城外吳兵擂鼓吶喊,一齊擁上,楚將王孫由,見吳兵登城,棄戈而潰,城上大
    (亂,三門守將聞南門已破,各無鬥志,吳兵四門一齊打入。)
    (楚君臣將士,各自逃生,昭王聞吳兵入城,慌忙奔入後宮,告其母伯嬴曰)
昭 王:吳兵入城矣!母速上馬外奔!
吳 王:(伯贏曰)吾為萬民主母,豈忍以先王宗廟社稷一旦棄之,汝勿慮我,可與群臣
    速奔外國,起兵以復邦家,但季羋是我愛女,汝念手足之情,可引同出!
    (於是,昭王放聲大哭,遂與季羋及數文武,從西門殺出,慌亂間不知投走何處
    (。)
    (不知楚王奔向何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七回 楚昭王奔鄖入隨 子胥鞭撻平王屍)
    
    
258**時間: 地點:
    (卻說沈尹戌與子常分兵以攻吳寨,及至淮汭,聞子常敗走,吳兵入郢,乃投戈
    (於地,大罵)
子 常:子常匹夫!欲專成功,反誤社稷。
    (遂自刎而死。)
    (其本部之兵,聞昭王至鄖,乃投奔鄖城保駕。)
    (時昭王方渡睢水,至雲夢澤,有草寇數百人,夜劫昭王之舟。)
    (昭王大驚,其寇以槍刺昭王,王孫由忙以己身遮昭王,背上被刺,血流不止。
    ()
昭 王:(王呼曰)誰為我引走愛妹,勿令有傷,以憂吾母!
    (大夫鐘建,遂負季羋登岸,群寇合舟,盡劫所帶金珠,便欲殺昭王。)
    (昭王君臣奔走無計,忽然岸上西北一彪人馬殺來,搶入王舟,盡斬強寇。)
昭 王:卿等何人也?
子 常:(眾曰)乃右司馬沈尹戌本部之兵。
昭 王:司馬今在何處?
子 常:(眾卒曰)司馬與子常分兵擊吳,子常不尊其計,以致戰敗,司馬至淮汭,聞吳
    兵入郢,自刎而死,臣等詢問王之所在,前來救駕!
昭 王:(昭王泣曰)吾悔不能早用司馬,以致國亡,司馬今死,孤之罪也!
    (少頃,鐘建復負公主季芋而歸,遂奔至鄖城。)
    (時鬥子旗之幼子名懷,每恨平王殺其父,常欲報仇而未能,及昭王去至鄖城,
    (其兄鬥辛在朝為官,亦從昭王走至鄖城。)
子 旗:(鬥懷夜見鬥辛曰)平王殺俺之父,今吾殺其子!
    (言欲殺昭王,以報父仇,不亦可乎?鬥辛止曰)
昭 王:君乃父也!臣乃子也!君之殺臣,豈可報仇。吾聞違強凌弱者不勇,乘人困者不
    仁,滅宗絕祀者不孝,動無令名者不智,今汝欲殺楚王,犯此四失,決不可也!
    臣聞吳之追兵將至,速投隨城,可拒強敵。
    (昭王從之,即發駕奔隨,行出三十餘里,鬥懷仗劍欲刺昭王,追之不及,自刎
    (而死。)
    (後人有詩曰:懷將削恨原為孝,辛拒非仇本是忠,二子之心雖有異,要其大旨
    (一般同。)
    (楚王走入隨城,隨之人民,爭先迎王,各推鋒制刃,願與王守。)
    
    
259**時間: 地點:
    (卻說吳王打入荊州,遍求昭王所在,哨馬)
哨 馬:楚王走入隨城!
    (吳王便欲親自迫之。)
孫 武:隨地僻在南蠻,其處險峻,大駕不可親追,但遣使者以禍福利害曉諭隨之人民,
    教其有能捉得楚王來降者,加官重賞。
    (昭王聞吳兵至,隱於山林深處,有數小民欲謀刺昭王來見吳王請功者,鐘建巡
    (知其意,收而斬之,密令隨城百姓,辭吳使者)
昭 王:隨乃小邑,不敢匿楚王,願使者回告吳王,別處跟尋。
    (使者回告吳王。)
    (吳王令游騎緝探昭王所在,大駕長驅入楚宮殿。)
吳 王:(吳王謂伍員曰)不緣明輔之力,何能得入楚之宮殿?
    (於是,王自處昭王正宮,盡享妻子嬪妃,令公子山處左令尹子西之宮,又令王
    (族處王族之宮,大夫處大夫之宮,盡皆大辱楚人。)
    (吳王駕前大夫唐仲節、姚元逢、鄭季遷、申伯圖、隰畢五人,不肯處楚臣之宮
    (,吳王問其何故。)
吳 王:(五臣諫曰)臣聞人之所以與禽獸異者,以其有禮義廉恥也!吾王今入郢都,覆
    滅楚嗣者,皆因平王失正,納子婦而虧人道也!今王一入楚宮,淫瀆后妃,又令
    臣下入其宮室,是以禽獸而教臣下,臣何敢從?
      望吾王速出宮幃,封籍府庫,留兵以備楚叛,整駕東還,猶自可也;不然,
    楚之群臣聞處其室,必然激怒,前來復國,則戰伐之功,一旦而休矣!
    (吳王大怒,令斬五臣示眾!後人有詩曰:吳國君臣入楚時,穢淫閨閫瀆入妻,
    (子胥振世英豪士,何事無官諫匪為。)
    (吳王斬卻五人,自是無人敢諫,日夜遊玩六宮,及至一殿宮門閉而不出。)
吳 王:(王問嬪御曰)此殿何人所居?
昭 王:(嬪御對曰)此平王正富皇后伯贏之宮也!
平 王:莫非無祥乎?
昭 王:然!
    (吳王素知伯蠃容貌,入宮之時,遍討不見,及游此宮,遂令左右打入宮門,搜
    (出伯嬴。)
吳 王:(伯蠃出而問之曰)爾等何人?安毀吾宮!
昭 王:(左右曰)吾乃吳王駕前武土也!
    (伯嬴遂出見吳王,吳王欲處其官,伯嬴怒罵曰)
吳 王:吾聞天子為天下之表,諸侯為一國之儀,天子失制則天下亂,諸侯失制則其國亡
    。夫婦固人道之始也,今汝覆人家國,便欲陷人妻室,既失儀表,匹夫不若,焉
    得為大國諸侯?敢有入吾宮者必仗劍斬之!
    (遂推閉宮門,吳王慚愧而出,退於別宮。)
    (劉向頌伯贏曰:闔廬勝楚,入其宮室,盡辱後宮,莫不戰憟。)
    (俾嬴自恃,堅固專一,君子美之,以為有節。)
    (吳王自此樂游忘返,伍員自思,欲報楚怨,吳王並不提平王之事。)
吳 王:(員泣訴吳王曰)臣之逃宋過鄭者,皆為父兄之仇,今荷大王威福,五戰入郢,
    楚王遠遁,臣仇未報,臣料父兄之靈,必不自慰。
吳 王:平王已死,無忌亦斷棺斬首矣!
      明輔尚欲何為?
伍 員:平王雖死,臣恨未消,乞大王許臣挖其塚墓,開棺斬首,方可少慰。
    (吳王許之。)
    (子胥即引本部精兵,遍踏豹龍山,不見乎王之墓,子胥大怒,下令曉諭郢都百
    (姓,限三日內,有能指引平王塚處者賞,三日不首,盡屠合城人民。)
    (過三日,百姓並無來首者。)
    (子胥大怒,將屠荊州百姓,忽報西門外有一老叟扶杖來謁子胥,召而問曰)
老 叟:子何見吾?
老 叟:吾乃荊州城外野人,今聞明輔將屠全城人民,特來請問其故?
子 胥:吾乃楚之世家,與荊州百姓為親姻婚友,今抱大仇在身,令其指引平王之塚,三
    日內並無出首者,吾所以恨之也!
老 叟:將軍必欲見平王之塚如何?
子 胥:吾將挖其塚而斬其首,以消吾恨!
老 叟:將軍差矣!吾聞君子不念舊怨,平王雖無道,將軍之祖父,皆北面稱臣,今既滅
    其宗族,覆其邦家,怨仇已報,冤恨已消,何必見咎於死者,而盡屠全城乎?
子 胥:(子胥叱曰)平王棄子廢妻,殺忠聽佞,以致滅吾宗族,吾恨不能斲其屍,以伸
    此恨!汝乃村野之夫,焉敢相阻?
老 叟:吾特來試明輔之意如何耳。
    (子胥聞之,便降階長揖曰)
子 胥:丈人念員乃負屈之徒,萬乞指示,沒世不忘!
老 叟:王初死之時,恐明輔在吳借兵復仇,故將其棺沉於城東蓼台湖內,將軍必欲得之
    ,須向此湖搜索,方可見也!
    (子胥即引兵至湖口,見湖水茫茫,不知所向,乃命數百人尋其鎮所,搬起棺槨
    (,子胥即令毀之,其中並無屍骸,但錦衣所裹一棺銅鐵而已。)
    (子胥以老叟之言為誣,叟曰)
老 叟:此棺有二層,上設銅鐵,以疑後人,下層乃是平王之真屍耳!
    (子胥乃令搜棺下層,拽其屍視之,乃楚平王之真屍也!子胥一見平王之屍,怨
    (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踏於平王屍上,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即令左右
    (取其屍,重鞭三百,悉毀其衣衾,棺木棄於原野。)
    (唐人胡曾先生詩曰:野田極目革茫茫,吳楚交兵兩岸旁,誰料伍員入郢後,大
    (開陵寢撻平王。)
    (又五言詩云:棄疾昔為君,傷殘是不仁。)
    (妒臣求美玉,殺直寵阿臣。)
    (愛地侵侯國,貪淫奪子親。)
    (鞭屍當受辱,天使報前因。)
    (子胥既撻平王之屍,問老叟曰)
子 胥:子何以知平王葬處及其棺槨之詳?
老 叟:吾非他人,乃石家之匠工耳!平王令吾為匠,五十餘人砌造假塚,恐吾等泄漏,
    工成之後,將吾等盡殺於塚,吾之子弟亦被其禍,獨老夫私逃得免,今日此報,
    亦為吾子弟少申其恨耳!
    (子胥今取金帛酬謝而去。)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八回 申包胃號哭求救 伍子胥和楚班師)
    
    
260**時間: 地點:
    (話說申包管匿於城外民家,聞伍員鞭屍抉兩目,使人謂員曰)
伍 員:臣之於君豈可恥辱至此!
老 叟:(員對使者曰)為我善謝申君,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也!
    (使者歸以子胥之言告包胥。)
    (包胥知員不肯東遊,必欲滅楚,遂西投秦國求救。)
包 胥:(既見哀公曰)吳為封豕長蛇,久欲薦食上國,故先伐我楚國,寡君失守社稷,
    逃在草莽之中,使臣下告急,萬乞大王念秦楚之舊,代為興兵解厄。
秦哀公:楚王無道,殄滅人倫,吳若不伐,別國亦將加征,吾何為助亂?
包 胥:吳人貪得無厭,楚與秦界相連,今楚遭傷而秦不救,楚亡秦安得獨保無患乎?
      願大王思之,救楚之兵不專為楚,是亦秦國境界之利也!
哀 公:大夫姑就館驛安下,容孤與群臣商之。
包 胥:(包管對曰)寡君已在草莽,未得所安,下臣何敢居館,亦且救兵如救火,寡君
    望大王之兵,如大旱望雲霄,焉得久待?
    (申包胥請命至急,哀公終不肯許。)
    (於是,包胥乃不脫衣冠,立於秦庭,晝夜號哭不絕,七日七夜,勺漿不入於口
    (。)
哀 公:(哀公憫之曰)楚國有臣如此,吳人不知天道,何可滅也!
    (乃為賦詩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哀 公:(賦罷,乃親慰包胥曰)大夫不必痛楚,寡人代汝興兵矣!
    (申包胥聞哀公命,九頓首而出。)
    (哀公即日命子滿為先鋒,子虎率中軍,姬輦為元帥,大起秦兵五萬,從武關而
    (出。)
    (胡曾先生有詩云:楚國君臣草莽間,吳王戈甲未曾閒,包胥不動咸陽哭,爭得
    (秦兵出武關。)
    (宋范仲淹先生有詩云:伍奢被讒死無辜,報怨君仇節義疏,笑擁吳兵侵舊楚,
    (後人寧不責包胥。)
    (時,子西、沈諸梁在荊襄界上,招集殘兵,及山前山後豪傑之士,欲興復者皆
    (歸於幕下,約二萬餘人,未敢輕出。)
    (聞包胥借秦兵至,各來相會於襄水。)
子 西:(子西告姬輦曰)我王奔逃在外,吳兵日夜不退,敢煩大兵攻郢,我率本部接應
    ,以安社稷。
姬 輦:我兵初入楚,未諳道路,若遇敵兵,與戰不利,不如汝引兵先戰,我兵隨後,首
    尾相接,必然大捷。
    (子西然之,與沈諸梁引兵殺奔襄水來。)
    (哨馬報知吳王,有人言昭王匿於隨城,吳王已遣孫武、伍員引兵圍隨,及聞秦
    (兵與楚兵殺至襄水,遂調夫概引兵出敵。)
    (夫概引兵與楚軍相對下寨。)
    (次日,兩陣對屯,二將出馬。)
    (楚之首將子西,吳之首將夫概,拍馬殺進,鬥不數合,子西詐敗,夫概引兵追
    (上。)
    (子西以白旗左麾,秦兵陣上,突出一員大將,喊聲如雷,手執雙刀,望夫概殺
    (來。)
    (夫概視其旗號,乃秦將姬輦。)
    (夫概迎敵,戰了數合,楚兵大喝曰)
夫 概:秦兵大至矣!
    (夫概遂往郢都奔回,見吳王甚稱秦兵銳不可當,吳王驚懼,乃遣使召回子胥、
    (孫武,令其勿圍隨城,且回救郢。)
    (子胥與孫武星夜而歸,吳王問二人進退之策?孫武)
孫 武:兵者國之威,振則兵可息,征戰不息,必有後殃。今吳以二萬之兵,長驅入楚,
    毀其宗廟,覆其社稷,鞭死者之屍,處生者之室,勢已極矣!宜與楚和議,火速
    班師,可保萬全。若以遠出之兵,糧餉困乏,又欲久戀楚宮,而與秦戰,臣不敢
    保其萬全!
    (吳王遂令大軍收拾班師。)
伯 嚭:我離東吳,一路破竹而下,五戰拔郢,遂滅強楚。今遇秦兵而便班師,何前勇而
    後怯,我願得三萬之兵,又使秦兵片甲不回!
    (吳王聽其言,與兵二萬退秦。)
    (子胥與孫武力止,伯嚭不從。)
    (引兵出城,遇秦楚之兵,於西北九十里下寨。)
    (次日,子西出馬,伯嚭大罵)
伯 嚭:亡國匹夫!社稷已喪,尚敢求秦來救,汝不是吾對手,速退,令姬輦上馬!
    (子西大怒,掄刀直取伯嚭,拍馬來迎,戰不五合,子西往後逃回,伯嚭勒馬後
    (追,姬輦引伏兵從山後殺出,子西、沈諸梁雙馬殺回,將伯嚭圍在垓心。)
    (專毅見伯嚭被困,引本部兵殺入垓心,人馬相並,突圍而出,秦楚之兵一齊追
    (至。)
    (孫武知伯嚭必敗,令夫概引兵接應,秦兵恐有埋伏,方且殺回。)
    (伯嚭引敗兵歸,僅以身免,遂自囚入見吳王待罪。)
孫 子:(孫子謂子胥曰)伯嚭為人矜功自傲,久後必喪吳國,不如乘敗國之故,因而斬
    之,以絕後患!
子 胥:伯嚭雖有喪師之罪,然敵在目前,不可斬一大將。
    (遂奏吳王赦其罪。)
    (不多時,人報)
二 人:秦兵將至城下。
    (吳王問孫武何計可破?武曰)
吳 王:事急矣!非出大兵不可!
    (吳王即令夫概與太子同守荊州,親率大軍出城六十里屯下三寨,自居中寨,子
    (胥守左寨,孫武守右寨,以為犄角之勢,與秦兵相持數日,並未出戰。)
夫 概:(夫概自思)吳王歸國,大位必不肯傳己,大兵出征,國中空虛,若乘此逃歸,
    稱王奪位,據守東吳,不勝於久後相爭乎?
    (於是夜領本部從西門逃歸吳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