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 至 第二五〇
241**時間: 地點:
(卻說子胥入在店內,專候姬光,姬光未回,感時傷景,歎父兄之仇未報,乃取
(篪吹於店外,觀者甚眾,皆不知其為誰,獨專諸私謂鄉人曰)
專 諸:此乃楚國亡臣伍員也,汝等不可輕視!
(市中相傳,報知王僚。)
(僚駕車出謁,引子胥入朝,問其始末,子胥細說一遍。)
(王僚即封員為上大夫,謂之)
謂 之:明輔勿憂,但盡心輔寡人,日後決當興兵,代為報仇!
(子胥再拜受職。)
242**時間: 地點:
(卻說姬光迎接蔡夫人入吳,王僚受其降表,置於別宮,令子胥、米勝事之如舊
(主母,大賞姬光,姬光訪問伍員何以至此,家人具其事以告。)
(光即入謁子胥,二人相見禮畢,光曰)
二 人:久懷明輔之恩,今幸辱臨敝邑,不知為何而至?
(子胥具父兄之事以示,姬光為之痛哭。)
子 胥:(曰)明輔負此大仇,不可一日少置,但吾主王僚亦是貪財失義之徒,焉能代公
復仇?
子 胥:吳王何謂貪財失義?
姬 光:吾先祖生四子,議以大位依次而傳,及吾叔父季子,辭不受位,此位合當傳光,
而王僚幼奪長位,有虧先王家訓,此吾所以不樂也!
(子胥知光之意,但唯唯而已。)
(姬光辭出,子胥)
子 胥:姬光公子方有內志,焉能成吾大事?
(姬光歸家,自思伍員若為王僚任用,恐己弒奪之謀不成。)
子 胥:(次日,密奏王僚曰)大王任用伍員,莫非興兵而為報仇乎?
王 僚:子胥有恩於吳,今因父兄之仇,窮困而來,焉可不與興兵報仇也?
姬 光:子胥雖有恩於吳,但當厚報,不可與之興兵!
王 僚:何謂也?
姬 光:楚王雖無道,君也;子胥雖有大仇,臣也。若代員興兵,是助臣伐君,諸侯聞知
,合兵來攻,焉能敵乎?
(王僚乃無定見之人,聞姬光言,遂有疏慢之意。)
(子胥見王慢己,亦知光之讒,恐不能容身於吳。)
243**時間: 地點:
姬 光:(一日,乃上表告王僚曰)臣乃亡國匹夫,豈敢希圖興兵消仇,但乞大王恩澤,
賜臣棲身之所足矣!
王 僚:本當代明輔興兵,但國小難以敵楚,明輔既不願仕,賜爾郭外良田百畝,暫停數
年,以待糧足兵集,再作他國!
(子胥謝恩退耕城外。)
(姬光一日來訪子胥,子胥延人,各敘慇懃。)
姬 光:明輔有大仇在身,爭奈王僚不足與謀,光欲圖大事,兵權又不在手奈何?
子 胥:(子胥泣曰)因父兄之仇投列國,四海為家,今來大國,以吳王哀矜之志,必為
之報仇,反成見疏,公子倘念員含冤莫伸,肯作主張,異日當圖後報!
(姬光屏左右,以實情告子胥曰)
姬 光:王僚爭奪治位,其事已在明輔胸襟,倘能代光以圖僚,使光得國,光必代明輔報
怨也!
(子督自思半晌,乃謂光曰)
乃 謂:公子欲得王位,何不聚集群臣,諭以先王傳授之意,今日利害之事,曉諭王僚,
使僚知降位。如此上不失先君之德,下不失弟兄之義,豈不美哉?又何必詐謀,
以致骨肉相殘。
姬 光:光非不知此義,奈王僚貪財無厭,若以正義曉之,必不肯降位,則光反為所誅。
伍 員:若圖大事,非死士不可!
姬 光:目下難得此人!
伍 員:棠邑城東有一勇士姓專名諸,力敵百人,孝冠百行,公子欲圖王僚,非此人不可
!
姬 光:明輔何以知此人孝勇?
(子胥以初年入吳之事告之。)
(姬光大喜,欲往求專諸。)
伍 員:此事宜密為之,不可輕泄。必須公子親往諸宅,方可遮掩他人耳目。
(光然之,即與員密投棠邑,來見專諸。)
(專諸迎入,光見專諸形貌雄壯,自思子胥之言不誣。)
專 諸:公子辱幸小人之宅,有何指教?
姬 光:久聞壯士風凜,欲求以托大事!
專 諸:(專諸再拜曰)諸乃細民,恐不足承尊意,倘能效力之處,敢不奉承!
(姬光大悅,因以刺王僚之事告諸。)
專 諸:此事謹當奉命,但老母在堂,幼子在室,不敢以死相許!
姬 光:苟成其事,君之子母即吾之子母也,敢負君乎?
子 胥:(子胥亦勸曰)吾友具蓋世之勇,不遇明主,以展其志,此行倘能成就公子之謀
,則立功於世,垂名不朽,又使令郎顯仕於朝,豈不勝於老死巖穴而泯沒無聞哉
?
專 諸:(專諸沉思良久)凡事輕則難保萬全,欲圖大事,必先察王僚方能就計。
姬 光:王僚平日所嗜,吳江魷魚之炙也!
專 諸:王僚親信之臣何人也?
姬 光:王僚每日矜傲,故賢士名將皆不親信,所親者獨有三弟俺餘、燭庸、公子慶忌而
已。
專 諸:鴻鵠一舉而沖天者,以其羽毛整齊故也,今欲收其鴻鵠,必先剪其羽翼,吾聞公
子慶忌,筋骨強勁,萬夫莫當,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親,尚且難以動手,況又
兼以掩餘、燭庸而輔之,雖有擒龍搏虎之勇,思神不測之謀,焉能濟事?公子欲
去王僚,必先去此三子,然後大位可圖,不然王僚雖死,公子之位能保久安乎?
(姬光俯思半晌,顧謂子胥曰)
姬 光:壯士之言誠是,吾等只得歸家,待時而舉。
二 人:(於是二人密托專諸曰)其事專托子為,但待時去其羽翼,然後計議,千萬勿輕
泄漏。
(彼此相辭而別,姬光聞專諸之謀,藏子胥於府中,日夜謀畫去慶忌之策。)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二回 三公子出兵伐楚 太湖亭專諸行刺)
244**時間: 地點:
(且說周景王四年九月庚申,楚平王病將危,召群臣囊瓦等人宮,囑曰)
楚平王:伍員在吳,終為楚患,子西年長,吾欲立其為後,又在庶子之列,米珍雖幼,位
在嫡嗣,吾死之後,公等盡心輔佐,治國防吳,吾死無恨!
(言訖而殂。)
(群臣欲奉米珍即位,令尹子常曰)
群 臣:國有外患,不可立幼君,以誤大政,子西雖在庶列,其長且賢,必立子西,方能
定國!
(群臣然之,欲奉子西嗣位。)
子 西:(子西辭曰)先王遺訓,教立米珍,吾焉敢違命而爭大位乎?
(群臣遂奉米珍即位,是為昭王。)
(昭王嗣位,封子西為左令尹,昭王年幼,朝廷政柄,皆費無忌所出,國人擾攘
(不服。)
(早有人報於伍員,員聞平王已死,放聲大哭,終日不止。)
姬 光:(姬光勸曰)平王無道,殺爾父兄,此固不共戴天之仇!今聞其死,何為終日悲
哭!
伍 員:吾哭非楚王也,特哭楚平王與我父兄之仇,吾不能梟彼之頭,以雪吾恨,使得安
枕而死,吾所以哭也!
(姬光亦為嗟歎。)
(子胥自恨不能報平王之仇,一夜無眠。)
(次日,心生一計,謂姬光曰)
子 胥:專諸所謂去鴻鵠之翼者,正是時也。時不可失,倘公子能乘此時,以除王僚,則
吾之仇,不日可報矣!
(姬光問其何故?員曰)
姬 光:公子可奏王僚,乘楚有喪亂之故,出兵征伐,與楚爭伯,倘王僚問誰可為元帥,
將兵南伐,公子即保掩餘、燭庸足可為帥,令公子慶忌往衛求援,此一綱而除三
翌,王僚之死即且在目下矣!
姬 光:三翌雖去,然叔父季札在朝,見吾行此篡位之事,能我容乎?
伍 員:何不乘此機會,令札出使列國,以觀諸侯之釁,待其使遠既歸,我位已定,能再
議廢立乎?
(姬光大喜,以子胥之言為是。)
(不日,入朝奏王僚曰)
子 胥:臣聞楚王已喪,嗣於幼弱,政令皆費無忌而出,大王乘此機會,舉兵南伐,則霸
勢在吳國,列國諸侯誰敢不齎垂弔而來朝乎?
王 僚:此謀極好,爭奈國無良將,誰可率兵南伐?
姬 光:勝戰克敵,莫非父子之兵!今公子掩餘、燭庸,青年驍勇,若命其為帥,統兵南
伐;王子慶忌果敢能言,可令往衛求助季札賢而有智,可令歷聘中國,以觀諸侯
之釁,如此一舉,所在皆是骨肉,則雖鐵統荊襄,打破何難?
(王僚大喜,遂命掩餘為元帥,燭庸為先鋒,大率精兵十二萬南征,遣公子慶忌
(往衛求援,又詔季札歷聘諸侯,四人各奉詔而行。)
(掩餘即日發兵,望楚而行,至潛邑,潛邑大夫堅守不出,即遣人入楚告急。)
(時,楚國君幼臣讒,聞吳兵攻潛,朝中擾攘不定,令尹子西曰)
國 君:吳人乘我喪亂,發兵南伐,若不出兵迎敵,必然見怯。依臣之見,速令偏將軍伯
郤宛率兵一萬救潛,又令囊瓦引一萬水軍,從內抄出潛之東南,水陸並進,使吳
兵倒戈來降。
(昭王大喜,遂依於西之計,調令二將,各從水陸交戰救潛。)
(郤宛大兵殺奔潛邑。)
(時掩餘攻急,聞楚救兵已至,排開陣勢,與楚兵交戰,吳兵大敗,掩餘、燭庸
(共商議曰)
燭 庸:楚之救兵甚銳,焉能攻破潛邑?
燭 庸:吾觀潛城,路過汭河,亦甚易攻,兄引本部攻打城池,敵住楚兵,我引本部兵以
戰船攻破西門,然後可人。
(掩餘然之。)
(令燭庸引水軍攻潛西門,自引本部兵攻城。)
(又一面與郤宛交戰,相持數日,兩下各無勝負。)
(忽一日,西門城下喊聲大振,掩餘自喜,以為燭庸攻破城門,正欲出兵,接應
(哨馬回告曰)
掩 餘:不料楚將囊瓦引三百戰船,從泊河抄至,盡焚我之戰船,所以殺敗而回。
(掩餘大驚,正議間,楚兵大喊,哨馬報囊瓦困住水路,郤宛困住旱路。)
(於是,掩餘之兵不能進退,堅守一隅,與弟燭庸分兵作為兩寨,以成犄角之勢
(,然後遣人入吳求救。)
245**時間: 地點:
(當時,吳國諸將,各引兵出外,朝政皆決於姬光。)
(及掩餘求救表至,姬光接住不奏,乃告子胥曰)
姬 光:王僚死日近矣!
(子胥問其何故?光以掩餘求救表示子胥。)
子 胥:時不有待也!
(急召專諸設計,光與子胥逕投專諸家,告以及時行刺之事。)
專 諸:(專諸辭曰)時可為,但有老母在堂,焉敢以死相許?
姬 光:前議定你母即我母也!君何慮焉?
專 諸:為人子者,父母在遠方不敢游,況敢以身許人耶?實不敢奉命!
(子胥再三勸之,專諸不從。)
(其母聞堂外吵鬧,出問其故?諸以光事告知。)
其 母:(其母諭諸曰)吾聞忠孝不同,君親無二,汝既諾公子之忠,焉能盡吾之孝,汝
宜速行,不必慮我。
(言罷,遂入內自縊而盡。)
(少頃,家人報知,專諸痛哭幾絕,子胥、姬光亦為悲傷。)
(既而專諸收葬其母,與妻子訣別,同二人歸吳。)
(後人有詩曰:雖曰君親分二道,由來忠孝兩分明,賢哉諸母能知義,一死竟成
(厥子名。)
專 諸:(專諸至吳)吾聞王僚出入,著唐猊甲三重,雖有利器,不能行刺!
姬 光:(姬光沉思曰)往歲吳人乾將者進吾一劍,長只三寸,原是歐冶先生所鑄,號曰
《魚腸劍》,能斬金截鐵,吾每試之極利,倘以此劍無有不克!
(世傳趙人歐冶子,鑄神劍五口,獻於吳王闔閭。)
(一曰燕郢,二曰魚腸,三日湛盧,吳王受之。)
(吳人乾將者,其妻名莫耶,夫妻皆能鑄劍。)
(乾將求吳山之銅,妝六合之金,用童男童女禱於爐中,鑄得陰陽神劍二口。)
(陽曰乾將,陰曰莫耶,匿其陽而獻其陰與吳王。)
(吳王試之,未知是否。)
(專諸請劍觀之,姬光遂取出試斬金,如割腐草,專諸拜賀曰)
專 諸:此天助公子成事也!
(光大喜,相與議定。)
姬 光:(次日入朝奏曰)臣釀春酒初熟,請王來日於太湖亭上,宴炙魚膾。
(王僚許諾。)
(光歸即令子胥伏甲士五百於暗室,命專諸詐為膳宰。)
(次日,姬光鋪張已畢,請僚赴宴。)
(王僚身有唐猊鎧甲,帶五百校刀手,往至太湖亭畔。)
(姬光延入,將酒進獻,王僚)
王 僚:吾今日心甚不安,但公子盛意,勉強而赴,萬能依我行移,則儘量而飲。
姬 光:(光忙進曰)湖下往來,楚客甚多,大王慎之,極稱吾意。
(於是,王僚便前後左右,各列劍士,進食者兩劍挾一士,進酌者三劍跟一人,
(護衛甚密。)
(飲至日中,姬光不能就計,乃詐為足疾,入於側室,令專諸行劍,乃因進食炙
(魚,藏短劍於魚腹中,跪捧而進,劍夾之甚密。)
(王僚見諸生得異常,叱曰)
王 僚:汝何人也?不得近席!
專 諸:臣乃膳夫,來進炙魚也!
(王僚令劍士接炙以進,不許諸近側。)
專 諸:炙魚非膳夫親剖則味不出,大王如疑臣,先請搜撿!
(王僚然之。)
(令劍士搜之,並無寸鐵。)
(遂跪進炙魚,王僚視之)
王 僚:此何魚也?
專 諸:此即松江之魚,其味甚美!
(王僚令諸當席剖魚,專諸賣了一個手段,抽出短劍,投於王僚心胸,刺透唐猊
(甲,王僚中劍而死。)
(眾劍士將專諸砍為肉醬,後人有詩云:姬光深計欲圖吳,急令王僚嗜灸魚,設
(使當時從母諫,豈勞千乘伴專諸。)
(又一首贊專諸曰:專諸勇力冠群英,孝振鄉里義且深,一死當時曾許國,大湖
(亭上竟成名。)
(力士既殺專諸,又追入側室,欲斬姬光。)
(子胥慌忙殺出,斬卻劍士數十人,即奉姬光入朝,曉諭群臣,即奉姬光嗣位,
(是為吳王闔廬。)
(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下軍大夫,封子胥為上大夫,其餘文武各加一級。)
246**時間: 地點:
(當時,季紮出聘而歸,姬光聞知大驚,急出朝迎入,告以王僚之事,欲奉季札
(為王。)
(札辭之,遂行人臣之禮。)
(吳王欲遣兵出救掩餘,子胥)
子 胥:可遣大將於江口,待其窮歸,一救而擒,可除後患。
(王然之,遂令專毅率兵屯於江口,以候撲捉掩餘、燭庸。)
(不知掩餘、燭庸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三回 囊瓦族滅費無忌 要離辱死焦休忻)
247**時間: 地點:
(且說掩餘、燭庸困在潛邑,日久救兵不至,正謀出戰,忽人報姬光刺王僚奪位
(,及專毅屯兵江口之事,二人放聲大哭,商議其事。)
掩 餘:目今內外俱阻,有家難投,況楚兵困我數重,焉能得脫?
燭 庸:吾有一計,令兩寨將卒今夜炊飯,鳴金至天明,詐稱來日欲與楚交鋒,吾與兄單
騎密走,楚方不疑。
(掩餘然之。)
(號令將士,各鳴金炊飯,掩餘、燭庸扮作小軍逃出,掩餘投奔於徐,燭庸投奔
(於鐘吾,及天明不見其主,士卒混亂,楚將郤宛乘亂殺入大營,盡收降卒。)
(囊瓦守戰船於河內,聞吳兵散亂,亦引兵殺至。)
(時,郤宛將吳之降卒盡收於部下,囊瓦恐郤宛功在己上,欲乘虛殺入東吳。)
郤 宛:吾聞乘人之亂者必死,吳國喪亂,子欲擊之,吾不敢以兵相繼也。
(囊瓦入兵,恐宛兵不來接應,方才班師回朝。)
(郤宛獻上降卒,昭王大喜,賞郤宛為第一功,囊瓦第二。)
(自是,昭王甚敬郤宛,費無忌見了便欲讒之,乃取伐吳之事,知令尹子常有怨
(郤宛之意,乃心生一計,詐謂宛曰)
費無忌:右令尹以子有破吳大功,將設宴勞子。
郤 宛:(郤宛駭曰)吾位在下僚,幸成大功,何敢勞動令尹,煩大夫拜上令尹,宛明日
當備酌邀駕。
無 忌:(無忌日)令尹最好兵用,子若請酌,必須盛陳劍戟,以助歡娛。
(郤宛然之。)
(次日,令部將陽令終、晉陳各引壯士,擺出刀槍劍戟,架起弓箭,列於兩廊下
(,無忌使人探知,忙入見於常曰)
無 忌:伯大夫今日欲請赴宴,遣某來相陪。
(子常即與無忌同往,未至見郤宛府前排列兵器,無忌詐謂子常曰)
無 忌:我幾陷公也!
子 常:何謂也?
無 忌:(無忌日)郤宛有謀公意,故列兵門外!令尹火速抽回,不然禍將至矣!
(子常視之,果然如此,大詈)
子 常:匹夫!吾險中其計也!
(拍馬回家。)
(郤宛之部將陽陀追請。)
(子常大罵,遂斬劫陽陀。)
(令部將圍郤宛之宅,郤宛不知,乃出問其故,被子常一劍斬於門下。)
(郤宛部將陽令終見宛被斬,匹馬殺出,子常眾將一齊擁至,斬卻二將,謂百姓
(曰)
子 常:郤宛將謀令尹,故為殺之,汝等為我燒伯氏之宅,我申奏楚王。
(郤宛平日愛民,不忍焚宅,皆擲稈於地而走。)
(子常大怒,令將士燒其宅,收三家之族而斬之。)
(郤宛之黨伯嚭,奔走入吳。)
(時,百姓不忍三家被陷,乃聚群呼曰)
百 姓:無忌欲謀幼主,故蒙令尹,以殺三良,諸大夫不可不察!
(子常聞知,每捉百姓,重笞前足,國中怨滂逾多。)
(沈尹戍聞知,乃來見於常曰)
子 常:費無忌楚之讒臣也!百姓皆知,今令尹又被其所惑,誤殺三族,以興民謗,焉可
為也?今楚君幼臣讒,伍員在吳,令尹扶持幼主,以備敵國,尚且不暇,而乃妄
殺良臣乎?他日吳兵壓境,子為令尹,能保無禍者,吾不信也!
子 常:噫!此瓦之過也!
(遂收無忌,數其罪過,殺於城市,以滅其族。)
(潛淵讀史詩云:蠹國欺君陷大臣,一生狐鼠作姦心,子常一旦曾誅族,天網恢
(恢報應明。)
248**時間: 地點:
(且說伯嚭奔東吳,投伍員,員退朝見嚭曰)
伯 嚭:大夫何以至此?
(嚭具其事以告,伍員大哭不已。)
(忽人報無忌被子常所誅,亦滅族。)
子 胥:(子胥又哭曰)無忌讒賊,陷我父兄,吾恨不能生嚼其肉,以雪吾恨,吾心何安
。
(次日,乃薦伯嚭於吳王。)
子 胥:(子胥見吳王曰)伯嚭乃晉大夫,伯宗之裔也。今因楚令尹信讒而滅其族,避難
來投,望大王任用!
(吳王即封嚭為中軍大夫。)
子 胥:臣之父兄亡歿數年,屍骸暴露,無忌已死,又不能興兵入楚,此臣之大罪也!臣
何敢貪祿而幹國政乎?
吳 王:明輔勿憂,吾若一除慶忌,則伐楚之兵,不日當為明輔而發也。
伍 員:吾聞慶忌在衛,日謀報怨,依臣之見,此特遣一智士緩圖,不可興兵引禍。
吳 王:焉得智士?
子 胥:臣昔亡楚奔齊,見東海細民有要離者,身雖不滿五尺,膽略過人,大王欲除慶忌
,必得此人方能成事。
吳 王:要離雖可,誰人去召?
伍 員:臣當自往求之!
(吳王即賜金帛車馬與伍員,員星夜奔齊東海而來,將近數里安下。)
(是夜,月明風清,員步出驛外,聞比鄰鼓樂揚聲,歌音不絕,往來觀者如蟻。
()
伍 員:(員不知其故,乃訪問裡人,裡人曰)此吾鄉壯士焦休忻,為齊侯出使過淮津,
淮津龍神奪陷其馬,休忻人水與龍神鬥三晝夜,奪得龍神項下之珠而還,齊侯旌
其勇,所以親友慶賀,鼓樂不絕。
(次日,員扮為商賈,亦往其家觀看。)
伍 員:(員見休忻身長九尺,有壯士風,忽又見要離從外大叫而進曰)爾等賀焦公為蓋
世英雄,以吾觀之,止為期世狂士!
(眾人聞之,列開兩行,子督卻不出相,乃隱於眾人群中,觀其所言何如。)
伍 員:(少頃,休忻怒而出曰)吾之英雄能奪龍珠,齊侯尚加旌獎,汝焉得謗吾?
要 離:(要離面辱之曰)吾聞有大勇者不務虛名,子既為齊勇士,名動諸侯,不能力保
所乘之馬,被龍神所奪,此無大勇可知也!既失良馬,理當找回,乃妄人淮澤,
詐稱寶珠,以誑世人,此非務虛名乎?世人不察,以子為蓋世英雄,以吾言之,
子非欺世之士而何?
(言畢而出。)
(休忻被要離將實情面辱一番,啞口無言,滿面羞慚而已。)
249**時間: 地點:
(卻說要離歸家,子胥隨後投來,要離見子胥,大喜曰)
要 離:明輔來幾日矣?
伍 員:子在群英席上,面辱焦休忻,吾已至矣!
要 離:(要離笑曰)此特戲之耳!
伍 員:即被子辱能無咎子乎!
要 離:休忻受吾之辱,今夜必來劫我,明輔且請安歇。
(要離吩咐家人將門戶大開,燃火於階下,離自仰臥堂上,子胥亦不安寢,乃立
(於屏後。)
(殆及夜半,休忻果仗劍而來,及至離宅,見門戶不閉,燃火階下,似有埋伏之
(狀,秘密潛身而入。)
(見要離仰臥於堂,正欲拔劍,要離乃大叱曰)
要 離:欺世盜名之徒,不知身負三不肖之恥,焉敢行此穿窬狗竊之事耶?
要 離:(休忻聽了,不敢動手,但問曰)吾英名馳天下,焉有三不肖之恥?汝能逐一談
明,則饒汝命,不然決不相饒!
要 離:汝在群英會上被吾面辱而不敢對,一不肖也;人吾門而不敢嗽,登吾堂而不敢聲
,二不肖也;蓋世英雄而作穿窬刺客,三不肖也!
伍 員:(休忻擲劍於地曰)吾之英名振世,而要離能以口舌辱吾,吾留此命何用?
(遂觸牆而死。)
(後人有五言詩云:東海要離子,唇槍舌帶鋒,闊談驚俊逸,高論動王公。)
(吐氣衝星斗,揚眉帶螮蝀,不須揮劍戟,三辱死休忻。)
子 胥:(子胥忙出曰)子誠智士也,一言氣死休忻,吾奉吳王旨,召子以謀大事!
要 離:吾乃小民,有何智略,敢奉吳王之召?
(子胥再三勸之,離乃收拾,與子胥投吳而來。)
(第七十四回 要離行詐刺慶忌 孫武吳宮操女兵)
(即至吳國,子胥引見吳王,吳王見離不滿三尺,形貌醜陋,乃怨子胥,不以禮
(待離。)
(子胥默知其意,奏王曰)
子 胥:要離雖貌陋,其智略足以驚天動地,何怪其形陋哉?
(吳王令子胥引要離於後宮。)
吳 王:慶忌聞吾殺彼之父,請衛侯命,率兵三萬,開募府於東吳江口,招納逃亡之士,
欲打吳城,汝有何計能破?
要 離:慶忌若招逃亡之士,正合吾計,王詐以臣為怨謗,斬臣妻子,斷臣右臂,臣投降
於慶忌,大事可圖!
吳 王:吾寧不謀慶忌,豈忍為此?
子 胥:(子胥進曰)要離為國忘家,為主忘身,正忠義之士,但於功成之後,封妻贈子
,不沒其績足矣!王何不從?
(王乃依言,詐傳詔旨,稱要離謗毀朝廷,斷其右臂,囚於南牢,發兵收其妻子
(,並戮於市。)
(滿朝皆不知其故,要離乃從夜逃入江口,來見慶忌。)
(慶忌疑其為詐,不納。)
(要離乃脫衣露臂,號哭於軍門,慶忌召人問其故,要離具述前事,要離)
要 離:吳王既殺汝妻子,刑汝之軀,子來見我何如?
要 離:臣聞吳王殺公子之父而奪大位,今公子招亡納叛,將有復仇之舉,故臣來投降,
願效尺寸之謀,必伸妻子之冤。
忌 日:(慶忌日)聞闔廬用伍員為謀主,用伯嚭為大夫,養兵使將,國家大治,吾兵微
將少,安能雪父之仇?
要 離:伍員今與闔廬有隙,退耕城外,伯嚭乃無謀之徒,何足為念?
忌 日:子胥乃闔廬之恩人,又用其計而得大位,所謂君臣合德也!爾乃反謂其有隙而退
耕於野,此乃汝受闔廬之計,來作姦細,安能欺我?
(喝令斬之!要離容色不變,大叫曰)
要 離:臣死誠不足恨!但容乞訴一言,然後就戮。
(慶忌令停刀,聽其所訴何事?離曰)
要 離:子胥乃楚國亡臣,負重仇人吳,以圖伐楚,所以盡心與姬光謀事。今平王死,無
忌亦亡,姬光得位,不思與員復仇,所以伍員深恨姬光,互相仇怨,故臣屢諫吳
王代員發兵報怨,吳王以臣為謗,戮臣妻子,殘臣之軀,臣所以悉心來報,以圖
公子東征,臣亦少削其恨。今公子不乘君臣猜疑而伐之,待其君臣再合,將士同
心,大仇再不能報也!臣仇不能報亦何足道,但可惜公子之仇從此而休矣!
(言罷即欲就戮。)
要 離:(慶忌忙止曰)使無先生,則吾幾失復仇之機矣!
忌 日:吳國之事,公知其詳,願先生指示,以圖東征!
要 離:軍中耳目眾多,兵機不可輕泄,願得寂靜之處,暗陳伐吳之策。
(慶忌次日與離泛舟游於吳江之西,屏退左右,問伐吳之策。)
要 離:闔廬刺殺王僚,逐放二弟,百姓多怨,所恃者惟伍員而已。今員又與之有隙,退
耕於野,闔廬孤立,今若修書與伍員約他裡應外合,共破闔廬,使公子得位,先
為興兵伐楚,伍員必盡心以助公子,大事無有不立。
(慶忌甚喜,以為信實,遂與暢飲於舟中。)
(時當深夏,江邊荷花正吐,慶忌玩花,飲至大醉,乃披襟仰臥舟中。)
(要離四顧無人,見慶忌睡熟,鼻息如雷,以手摯慶之襟三次,試其醒否。)
(慶忌全然不動,離即以短刀立於慶忌心窩,慶忌略覺,以手揮刀,其刀已插入
(心胸三寸,右手揪住要離,丟於舟屋,大叫數聲而死。)
(慶忌之從士,爭先挺戈,來刺要離,離遂自投江中而死。)
(史官有詩云:五月荷花照水紅,要離巨艘泛江中,尖刀絕卻吳王患,從此舟帆
(帶順風。)
(眾軍收其死屍並斬慶忌首級來見吳王。)
(吳王大悅,以侯禮葬要離,贈其妻子,大宴群臣。)
伍 員:(伍員哭曰)王之禍患皆除,但臣之仇何日可復?
吳 王:吳國兵微將寡,無一可為元帥,焉能興兵?
(伍員遂向吳王舉薦一人。)
(吳王問員所薦何人,員對)
伍 員:臣有故友,齊之營丘人也,姓孫名武,曾得異人傳授,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但
世人不知其賢,隱於瑯邪山中,若得此人任用為帥,則吳不特破楚,雖欲圖伯,
亦不難矣!
吳 王:明輔可召其來。
伍 員:此人要用安車駟馬,以禮聘之,不可屈致。
(於是闔廬遣大夫伯嚭,以安車駟馬,往齊聘孫武。)
(嚭奉詔逕投東齊營丘而來,遍訪鄉人,引入瑯邪山中一小村莊,乃步入門首。
()
(時,孫子每歎已有經濟之術,恨無明主相識。)
(時當正擁膝長吟于家曰:玉韞山兮山空輝,珠沉淵兮淵徒娟,士抱經綸兮將安
(施?)
(伯嚭聞其音韻,自思此人必是孫武。)
伯 嚭:(乃趨入長揖曰)久仰高風,是何相見之晚!
(孫武見嚭,衣冠在身,忙出迎曰)
孫 武:大夫何來?老農有失遠迎!
伯 嚭:吾乃東吳大夫伯嚭是也!聞先生高風,奉詔聘汝入朝,同議國政。
孫 武:(武忙辭曰)武乃村落細民,素無遠識,焉敢勞動聖意?
(於是,孫武備酒,以待伯嚭。)
(伯嚭苦勸就聘,孫武堅辭不出。)
(伯嚭乃袖中取出子胥之書,奉與孫武。)
(孫武拆而讀曰:大賢契兄孫先生閣下:員聞仁者不困厄,智者不失時,今足下
(抱濟世之術,藏隱巖壑,譬猶良馬不逢善御之士,雖有霜蹄捷足,不能負重致
(遠。)
(今吳王寬宏大度,納士尊賢,聞公名譽,下詔聘征足下,火速就道,以展生平
(之志。)
(大則雄霸東吳,以酬聘辟之恩,小則削平南楚,以申劣弟之恨。)
(如此則智不失時,仁不困厄,丈夫志足,乞望照宣。)
(孫武覽罷,喜不自勝!即收拾琴書,次日與伯嚭就道而行。)
(不數日歸至東吳。)
(伯澇引武入見吳王,吳王降階迎接曰)
吳 王:寡人不肖,茲欲南伐荊楚,圖伯中原,未得高明,與論國政,今頃明輔薦拔,有
屈高賢大駕,願聞指教。
孫 武:臣乃東海野人,素無遠適,但耕鋤之暇,兵法頗能通曉,茲欲獻上,願乞聖賢。
(於是,孫武呈上《兵法》十三篇,一曰始計,二曰作戰,三曰謀攻,四曰軍形
(,五曰兵勢,六曰虛實,七曰軍爭,八曰九變,九曰行軍,十曰地形,十一曰
(就地,十二曰火攻,十三曰用間。)
(吳王令子胥將一十三篇《兵法》講讀一遍,吳王嘖嘖稱羨,顧謂子胥曰)
吳 王:觀此兵法,果不負明輔所薦。
孫 武:(又謂孫武曰)先生兵法天下莫出其右,但恨寡人國小兵微,如何而可?
孫 武:臣之兵法,不但可施於卒伍,雖深閨婦女,使奉吾令,亦可調用。
吳 王:(吳王鼓掌大笑曰)先生之言何迂也!焉有婦女可使其操戈習戰乎?
孫 武:王如以臣言為迂,請得女嬪與臣試之!令如不行,臣甘受罪。
(吳王即詔出王僚宮女一百八十人,令孫武操演。)
孫 武:必得二位貴妃為隊長頭目,然後號令方有所統。
(吳王又許平生寵愛夏氏、姜氏,出宮備操。)
(孫子次日升帳,召集女兵,分為左右二隊,以夏妃掌左隊,姜妃掌右隊,令各
(執黃旗,以為眾嬪之表。)
(其餘眾嬪,各個操戈執銳,跟隨於隊長之後。)
(五人為旗,十人為總,各要步跡相繼,無得混亂喧嘩。)
(又在吳宮之中,區畫繩墨,布成陣勢,使兩隊嬪妃,列於兩行。)
孫 子:(申五令以戒之曰)第一,不許混亂行伍。第二,務要進前。第三,不許喧嘩。
第四,毋得越規。第五,要遵約束。一鼓成列,二鼓排陣,三鼓演操。
孫 武:(眾宮女皆曰)唯!
(孫武號令已畢,上表請主觀操。)
(次日,吳王與群臣登望雲台觀操女軍。)
(孫武布列已完,起鼓三通,宮女全不奉令,各掩口含笑。)
孫 子:(孫子怒曰)吾曾戒令在前,汝等何故違逆?
(乃親自再申五令,擊鼓三通,眾宮女含笑愈甚。)
(孫武大怒,喝令斬夏妃、姜妃之首示眾。)
(吳王在台上望見要斬二妃,忙令伯嚭持節來諭武曰)
吳 王:寡人已知將軍善用兵矣!然此二妃乃吾所寵幸,望將軍赦之。
孫 武:(孫武辭曰)臣既受命為將,君命有所不顧,若徇旨而釋二妃,何以服眾?
(遂謝伯嚭,斬卻二妃。)
(眾女兵戰憟失色。)
(孫武再立隊長,令執法者再申令擊鼓,二隊女嬪,左右前後進退周旋,皆中規
(矩。)
孫 武:(孫武大喜)女兵已習法度,慣知方向,雖驅之赴湯蹈火,亦無所避耳!
(後人有詩云:理國無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尊行,嚴刑不避君王寵,一笑隨刀
(八陣成。)
(又五言詩曰:強兵爭霸業,講武在深宮。)
(盡出嬌娥輩,先觀上將風。)
(揮戈羅袖擲,擐甲晚妝紅。)
(掩笑分旗下,含羞一隊中。)
(鼓停約束止,形舉令才崇。)
(身可滅鄰國,何勞逞戰功。)
(又五言詩云:有客陳兵計,功成欲霸吳。)
(玉顏承將略,金鈿折兵符。)
(轉佩風霜暗,鳴擊錦袖趨。)
(雪花頻落粉,香汗盡流珠。)
(掩口誰違令,嚴刑必用誅。)
(至今孫子術,猶可靜邊隅。)
(吳王見孫子斬二愛妃,遂有不用孫子之意。)
(子胥會知其意。)
吳 王:(進曰)大王欲爭強楚而霸天下,傾心思士,始得孫武,若因二妃而棄一賢將,
何異愛莠而嫌稼穡乎?
(吳王始悟,封孫武為上將軍,都督內外諸軍事,封子胥為行人,伯嚭為副將,
(總發一十二萬精兵南征。)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發兵伐楚 代楚國孫武會兵)
(三將謝恩出朝,會集中軍。)
(子胥問孫子,兵從何方而進?)
孫 子:大凡用兵之治,先除內患,方可外征。吾聞王僚弟掩餘在徐,燭庸在鐘吾,此二
人累有報怨之意,今日進兵宜先征二子,然後南伐。
(子胥然之。)
(令伯嚭率兵圍徐,自引兵圍鐘吾,令二人各引兵屯於境上,哨馬報知掩餘。)
(掩餘大驚,以書報知燭庸。)
(燭庸思無計策,回書與掩餘曰)
燭 庸:闔廬既用孫武為帥,伍員、伯嚭為將,來攻我等;勢不可擋,莫若投降楚國,以
保萬全。
(掩餘然之。)
(是夜,遂詣鐘吾與燭庸舉二城降楚昭王。)
(昭王問子西可否,子西)
子 西:闔廬既殺王僚而逐二弟,此二人乃其仇人,今日困窮而來,焉可不納?然吳兵見
二子舉城來降,必然移兵攻舒,可令二將引兵守舒,使其自相攻殺,我則安坐以
待收功。
(昭王大悅,受其降表,即令二將各引精兵五千,前保舒城。)
(孫子聞知,即謂子胥、伯嚭,合兵攻舒。)
(二將會兵於舒城三十里下寨,打戰書入城。)
(掩餘堅守不出。)
燭 庸:楚王令我兄弟守舒,以建初進之功,今吳兵攻城甚急,若不戰退敵,倘舒城有失
,我等無計保身。
掩 餘:彼眾我寡,焉可出敵?只宜深溝高壘,以勞其師。
燭 庸:若兄畏吳如虎,何日能退其兵,爾不欲戰,我當自出。
(遂披掛引兵,開東門殺出,吳兵列開陣勢,出馬而待,燭庸大罵)
燭 庸:伍員亡國囚徒,焉敢疏吾骨肉,陷吾國家!
(伍員便不答話,拍馬直取燭庸,戰不十合,掩餘亦引本部從西門殺出,雙馬夾
(攻。)
(伯嚭挺槍殺出救護,四馬鬥作一團,不分勝負。)
(子胥拍馬而走,燭庸兄弟舍伯嚭來迫子胥。)
(伯嚭見燭庸所帶之兵多有吳人,在陣後大呼曰)
伯 嚭:汝等父母妻子在吳,若戀楚將,不速反戈歸國,吳王將滅爾族矣!
(吳兵在楚者聞伯嚭之言,各個拋戈棄甲,投拜伯嚭馬前。)
(燭庸見眾兵散漫,抽兵欲保舒城,伯嚭截住歸路,大戰二十餘合,不能得脫。
()
(子胥分兵殺入陣中,掩餘不能遮架,被斬於馬下。)
(燭庸奮力殺出,走上五里,伯嚭已及,望背後射之,亦中箭落馬。)
(子胥、伯嚭二人,盡收降卒,打入舒城,,令人遞書人楚,曆數平王、無忌之
(罪,昭王聞舒城已陷,又得子胥之書,大驚無措,右令尹子常,左司馬鬥辛,
(右大夫子成,皆請出兵迎敵。)
燭 庸:(左令尹子西進曰)姬光初得大位,恤愛百姓,民皆親附,況且伍員、伯嚭,楚
之仇人,則以為將,孫武世之高士,則以為帥。其君臣合心,將佐效力,焉可輕
敵?子胥父兄之仇,皆無忌之讒所致,依臣之見請發無忌之塚,斬其首級,令人
持與子胥,使其削平生之恨,好退兵講和,以免二國刀兵,豈不勝於出敵。
(昭王然之,詔發無忌之塚,斬其首級,使使渡江,持見子胥。)
(子胥見無忌之首,擲地唾詈亂劍斲之,便欲引兵渡江。)
孫 子:(孫子止曰)楚王既知罪過,發塚以斬無忌之首,所以息明輔之怒也。公既齎到
仇人之首,不如止兵江口,回奏吳王,姑緩數月,待時而舉,方濟大事。
(子胥依武之言,按兵不動,具表奏於吳王。)
(吳王詔二將之議,雖是不可抽兵,只宜屯兵於夏口,以待天時。)
(孫武得吳王之詔,鎮日在夏口辦造戰船,操練水軍,以待南伐,不在話下。)
250**時間: 地點:
(且說楚使回報昭王,昭王聞子胥兵不渡江,大喜,以宴群臣,時近楚之諸侯悉
(來進賀。)
(蔡昭公與唐成公乃小國諸侯,亦來賀楚。)
(蔡昭公有狐裘佩玉,價值千金,唐成公有肅霜馬,日行千里。)
(右令尹子常欲求二公之裘玉與馬,二公不肯,子常即讒於昭王曰)
子 常:蔡、唐二國必然與吳連兵來攻我國,不如拘留二君,待吳兵退後,方可放還。
(昭王然之,遂留二公子楚。)
(二公日夜思歸而不能得,唐侯守馬之僕自相謀曰)
自 相:吾主不忍一馬而久淹於楚,何其重畜而輕國哉!不如今夜私盜肅霜,獻與令尹,
倘得主公歸唐,吾等雖坐盜馬之罪,亦何所恨?
(眾皆然之。)
(是夜,眾僕候唐公寢定,即盜肅霜馬進於子常)
子 常: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獻上良馬。
(子常大喜,受其所獻。)
(次日,即告昭王曰)
子 常:唐侯地偏兵微,諒不足以成大事,可赦唐侯歸國。
(王信之,遂放唐成公返國。)
(唐胡曾先生有詩云: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見機,莫惜驌(馬需)輸令
(尹,漢東宮闕早時歸。)
(唐侯既得歸國,其眾僕各自係頸待罪於殿前。)
子 常:(唐公問其何罪?僕曰)君以愛馬之故,淹於楚國,臣等未奉君令,私盜良馬,
以獻子常,臣之罪也!故引頸以待。
成 公:此寡人之罪,二三子之功,尚何見罪?
(各加重賞。)
(蔡侯聞之,亦解所服之裘,所佩之玉,獻與子常。)
(子常亦將前事告昭王。)
(昭王既放蔡侯,蔡侯出離楚城,恥怨子常,將渡漢水,取白璧沉於漢水,而誓
(曰)
昭 王:吾若不能伐楚而南渡者,有如大川!
(既歸,遺書與唐侯相約朝吳。)
(蔡昭公既約唐成公共朝東吳,吳王迎接二公入朝曰)
吳 王:楚王無道,拘留諸侯,吾聞大王招賢納士,將有伐楚之意,故我等願助半臂之力
,共滅無道!
吳 王:(吳王大喜)孤實久有此意,奈天時人事尚未相和,今承二公相助,孤當從命,
二公請回,引兵會於夏口,伐楚之後,共分荊地,以配功績。
(二侯拜謝歸國,操兵練將,專待吳之文書到,即引兵相會。)
(吳王即使御弟夫概前至夏口,調孫武進兵伐楚。)
(孫武得旨,召伍員、伯嚭相議,皆言)
孫 武:楚王無道,拘留諸侯,可乘此為名,渡江問罪。
孫 武:公等但知楚國可伐,而不知我國有心腹之疾,不可不先除之!
伍 員:何謂也?
孫 武:越王允常,國在吳東,文有文種、范蠡,武有胥樸、郭如臯,雄兵數十萬,每有
吞吳之意,只憚我等,不敢發兵,今若聞發兵伐楚,彼必乘虛襲我之國,越攻其
內,楚攻其外,其不至喪亡者鮮矣!
子 胥:(子胥大驚曰)元帥高見!如此,然則如何處之?
孫 武:不如遣使,往越問其借軍馬糧草相助伐楚,以觀其志,彼若肯借,則必無心襲我
;如若不肯,其志可知,於是則移兵先伐越,後伐楚,方見內外無憂。
(子胥然之,遂修書使人入越借糧。)
(使者逕投浙東而來,入見越王,告以借糧之故,越王令退,容與群臣商議。)
(吳使出,越王召大夫范蠡商議。)
范 蠡:吳人非來借兵求糧,但恐我兵乘虛以伐其國,故設計以探我意耳!
越 王:然則許否?
范 蠡:許之則見怯於吳,不許則吳必先伐我國,不如修書遣使,齎數百斛米糧,以國小
兵微但薄助此,暫解其疑,待他大兵遠出,我率精兵乘虛入吳,彼雖得楚,我則
得吳,與之爭伯,不亦可乎?
(越王善之,遂以五百斛米糧使齎於夏口。)
(孫武待其來使,修書復謝。)
(越使出,孫武謂伍員曰)
孫 武:明輔知此意否?
伍 員:越人無意襲我,故以糧餉饋我。
孫 武:(孫武笑曰)此乃范蠡善用疑兵之計!
伍 員:何謂也?
(武遂將越進糧米之計,逐一參透明驗如神。)
子 胥:(子胥進曰)子誠高明,吾不及也!然則移兵伐之何如?
孫 武:彼既以糧禮來獻,伐之不義,不如令王孫駱引兵五千伏於龍門山之險處,截其來
路,待我伐楚之後,再作區處。
(子胥然之。)
(正議事間,忽報蔡侯、唐侯各引兵前來相助,孫武與子胥迎入中軍,各序禮畢
(,蔡侯告以來助伐楚。)
(孫武恐蔡侯與楚約會,不肯助兵,蔡侯即以太子瑩入質於吳。)
(孫武大喜,遂以夫概為先鋒,以唐、蔡二侯為左右翼,以伯嚭為保駕,上表請
(吳王御駕親征。)
(又令伍員引本部兵伏於豫章,進兵圍巢,大夫米繁出城迎敵一陣,不勝,退入
(巢城,堅守不出。)
(使人乘夜入楚告昭王。)
(昭王大懼,子西進曰)
子 西:吳兵此行,又加唐、蔡之兵,不可輕敵,速令大將救巢。
昭 王:誰敢引兵?
(右令尹子常應聲願往!王與軍兵一萬速出救,於常引兵奔巢。)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六回 吳楚軍漢江大戰 吳王五戰拔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