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 至 第一三〇

121**時間: 地點:
    (且說楚子熊嘉,自承父位,連年沾疾,不能理國,其弟熊惲起篡位之心。)
    
    
122**時間: 地點:
    (一日,藏劍問安,屏開左右,刺楚子於榻。)
    (群臣不知其故,遂奉惲立,是為成王。)
成 王:(成王問群臣曰)先王征伐列國,將要圖伯中原,不幸早死。吾兄奄弱,不能繼
    其大志。
      今吾帶兵甲百萬,文武多謀,吾欲驅馬中原,卿等以伐何國為先?
鬥伯比:中原列國,鄭為咽喉,齊兵最盛。今若舉荊楚之兵,與列國爭雄,莫如遣一大將
    ,領兵襲鄭為本,然後可挾天子而令諸侯,則齊反為我霸矣!
    (王悅,遂遣右將軍鬥章引兵二萬,往攻虎牢。)
    (鬥章領兵出城,行至齊楚界上,忽山陰後,金鼓闐闐,一簇人馬,緩緩而至,
    (章觀其旗,乃鄭大夫(日冉)伯之號也。)
鬥伯比:(楚兵列開陣勢,射住陣角)來者何人?
成 王:(鄭人曰)吾乃鄭大夫,奉鄭伯之命,齎物入齊謝德。
成 王:(鬥章聞其說,乃掩其旗號,詐聲對曰)吾乃齊大夫仲孫湫,奉公子之命,來迎
    大夫。
成 王:(日冉)伯下馬相見,鬥章曰)大夫遠勞,貢車可換齊率!
    (日冉)伯許之,鬥章令人推轉貢車,(日冉)
成 王:(伯正欲上馬,喝令擒之!鄭兵不知其由,章曰)吾乃楚將軍鬥章,引兵來攻虎
    牢,卻好遇汝。
    (遂囚(日冉)伯回歸。)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管仲氣死鬥伯比 夷吾召陵服強楚)
鬥伯比:(鄭之殘兵人齊報曰)鄭伯聞盟主遠歸,使(日冉)伯貢金帛來勞軍,至中途被
    楚將鬥章奪其車馬,囚(日冉)伯以去,特來請罪!
    (桓公聞之,大罵)
桓 公:匹夫!焉敢奪吾之貢。
管 仲:楚子遠處漢東,久不朝貢,又聞其滅鄧伐隨,有吞並之意,今不早除,若伯業一
    成,是虎生翼也!速率諸侯之兵以伐之。
    (桓公遂傳檄諸侯伐楚。)
    (諸侯皆率兵來會,桓公問眾諸侯曰)
桓 公:孤欲伐楚,公等以兵從何方而發?
管 仲:(忽一人越班奏曰)依臣之見,東夷累寇中原,今大兵莫若出於東夷,備海而進
    ,一則伐楚,二則耀威於東夷,此一舉兩得之計也!
    (公視之,其人乃陳國大夫,姓轅名濤涂字子波也。)
視 之:(公問群下曰)子波之言何如?
管 仲:兵出東方,路途遙遠,一遇強敵,我兵被阻,楚兵襲後,進退兩難,莫若從陳鄭
    而走,糧足兵雄,可圖大事!子波乃陳大夫,恐大軍從陳而過,費其犒勞三軍之
    資,故獻此以危我兵。
視 之:(鄭大夫申侯曰)管仲父之言是也!
桓 公:(桓公大怒曰)轅大夫焉敢巧言設計,致陷我兵!
    (遂囚濤涂,待伐楚之後決罪。)
    (是日,發列國之兵,共計三十餘萬,以齊將軍賓胥無為前鋒,鄭大夫申侯為左
    (隊,宋將軍方仲德為右隊,高奚、仲孫湫為保駕,大兵過陳、鄭,望楚而進。
    ()
    
    
123**時間: 地點:
    (且說鬥章,囚(日冉)伯及掠金帛來歸,告楚王,楚王大悅。)
鬥伯比:齊侯糾合諸侯,征伐得志,彼聞吾奪其鄭貢,必興師侵楚,宜速出兵,以備戰守
    。
楚 王:齊楚交兵之初,非練達老成者不可督兵!
    (遂拜鬥伯比為中軍大都督,鬥章為前鋒,鬥舟、屈神為左右先鋒,發精兵十萬
    (,自率大兵以繼其後。)
    (伯比領命,次日升帳,哨馬)
哨 馬:齊侯果連列國精兵,共有三十餘萬,漫山塞野,浩浩蕩蕩,今已屯於召陵。
    (伯比傳令,次日出陣,且勿交兵,待吾說他一遍,齊兵不退,然後交兵,諸將
    (唯唯而退。)
    (次日,一棒鑼響,兩陣對圓,伯比遙謂齊兵曰)
伯 比:誰是管上卿?請出陣前,吾有請教。
管 仲:(管仲聞伯比親出)夷吾在此,老將軍有何話說?
伯 比:吾聞仁者不虧其節,智者不辱其身。子乃公子糾之良臣,小白殺糾,子不能從死
    為義,反成忘君事仇,何汲汲於名利之場,失卻仁義大體,以致虧節辱身之甚耶
    !
管 仲:子但知從死一時為仁智,豈知德救生民、功傳萬世者為仁智乎?
伯 比:何為德救生民、功傳萬世?
管 仲:周室東遷,王綱失墜,奸臣夷狄,混亂如麻,天下生民,陷於水火。吾知齊侯,
    乃寬仁大度之君,豁達奠安之主,故舍小節而從大義,用協心立功救民,焉為辱
    身而虧節哉?
伯 比:天下雖亂,周室至親諸侯,不為盟主,出力救亂,齊乃外姓之國,敢奉天子威權
    ,以專征伐,此汝君臣假仁挾詐,吞並列國,又豈得為立功救民哉?
管 仲:周室衰微,同姓諸侯奄弱,所以吾主奉王旨,糾合諸侯,南伐山戎,北存邢、衛
    ,此乃仁勇堂堂,扶傾濟危,何謂假仁吞並者耶?吾聞楚子僭王扳號,虎噬漢東
    ,汝乃周之陪臣,楚之故家,不能令楚入朝匡扶周室,反成教其僭王華夏,侵犯
    中原。且鄧侯乃熊貲外祖,汝則擒而滅國,息嫒是伯瑗正妻,汝則擄而歸家。非
    楚子無仁無義,盡是老賊奸計所謀,廉恥俱喪,死且有餘,尚敢馬前彈唇鼓舌,
    以攻他人之短!本當梟汝之首,鼓兵入楚,姑念汝老耄,死亦無益,若不速退,
    老命難逃!
    (鬥伯比本欲來難管仲,卻又被管仲大罵一場。)
    (心氣上攻,口吐鮮血,倒翻車後。)
    (後人有詩云:闐然金鼓數聲催,齊楚軍師出陣來,高談氣激龍蛇舞,闊論風榷
    (木石開。)
    (舌劍難欺仁義漢,唇槍豈戰棟樑才,片言攻出乎生詐,氣死荊蠻馬下埋。)
    (管仲以劍令左右前進!賓胥無趕上,斬伯比於陣前。)
    (鬥章看見。)
    (拍馬來戰胥無,二將鬥至二十餘合,高奚橫槍交攻,鬥章力不能敵,拍馬走回
    (,高奚趕上活捉鬥章,大兵進屯於陘山。)
    (齊兵進屯於陘山,楚之殘兵回報楚王,聞知伯比氣死,鬥章被擒,楚王大怒)
伯 比:匹夫焉敢去吾左右?
    (便欲親征,左大夫屈完諫曰)
屈 完:國家初喪軍師,事無決斷,王欲親征,必須選立軍師,運籌於內,然後可以定計
    征討。
楚 王:誰可立為軍師?
屈 完:鬥伯比之子名彀於兔字子文者,此人可也!
    (王遂宣子文入朝,拜為上卿令尹,使謀國軍重事。)
    (子文辭以父孝在身,不敢從命。)
楚 王:你父為國而死,卿能助我伐齊,以報父仇可也!
    (子文謝恩受職。)
楚 王:目下齊兵屯於陘山,吾欲親自出敵,卿意何如?
子 文:齊奉天子之命,連列國之兵而壓楚境,盛勢在彼,不可與之爭鋒,莫若遣能言之
    士,說退其兵,俟其國中有隙,然後加兵,無有不克。
屈 完:齊侯遠出糧餉不繼,臣憑三寸之舌,說他暫退三軍,果如不從,然後交兵不遲。
    (楚王許之。)
    (屈完往至齊寨,左右報知,管仲告桓公曰)
管 仲:吾聞屈完,楚之說客,此來必欲以舌戰吾退兵,若完入見,主公勿言,臣請一一
    答之!
桓 公:(桓公召完入)大夫此來何故?
屈 完:奉楚王命令乞容告訴!
桓 公:有何議諫?
屈 完:齊楚皆為周之諸侯,君處北海,楚處南海,地之相去,千有餘里,今明公無故興
    兵,以伐我國,不知此兵出何名義?
管 仲:齊楚雖皆王室諸侯,然我先君有大功於周,故成王賜曰五侯九伯,得專征伐。今
    吾主公,見王令不行,諸侯僭叛,故奉聖旨,一匡天下,以朝天子。爾楚應貢包
    茅,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膠舟溺王不復,寡人是問!
      兵出堂堂,名正言順,汝尚不知罪咎,反謂吾言無義耶?汝速整貢入朝,庶
    幾不動干戈;如有不肯,定將楚地成為草場!
    (屈完聽罷,啞口無言,但叩頭乞歸商議。)
    (桓公喝令速退!)
    (完歸見成王,具齊侯所責之言以告。)
    (成王問群臣戰和之策,何者為先?子文)
子 文:齊雖遠犯吾界,彼奉天子之命,責我不貢,師出有名,兼以列侯相隨,勢難取勝
    ,莫若備包茅十束,並金帛等物,與屈完人貢,使之退師,再作商議可也!
    (楚子從之。)
    (屈完受命,先至陘山來見桓公,使退兵屯於召陵,約以三日入貢,不入再進兵
    (交戰。)
    (次日完將入獻,桓公謂諸將曰)
桓 公:楚人遠處南方,不見中國軍容之盛,今日屈完若來,汝等各要槍刀出鞘,盔甲鮮
    明,大操諸侯之兵於召陵,使其知有中國之盛,如有故違者,以軍法治罪!
    (諸將唯唯,列成隊伍。)
    (完入,桓公)
桓 公:大夫遠處南方,不見中原兵甲,今日吾令諸侯之兵,演武召陵,汝試觀其威勢何
    如?
    (屈完從之。)
桓 公:(桓公問屈曰)以此眾戰,戰無不勝;以此攻城,城無不克。子大夫試一觀之,
    以為何如?
屈 完:盟主如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若必以攻戰為上,楚國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甲
    兵雖眾,無所用之。
桓 公:(桓公顧謂諸將曰)屈仲全可謂善為使者矣!
    (屈完獻上包茅及勞軍金帛,桓公遂與屈完盟,命放鬥章,即日班師還朝。)
    (胡曾先生詩云:小白匡周入楚郊,楚王雄暴亦咆哮,不師管仲為計謀,怎敢言
    (征縮酒茅。)
    (又宋人有詩云:齊侯耀武入荊襄,不動兵車霸自強,罪責包茅營下獻,詞修伯
    (比馬前亡。)
    (威臨強楚君臣服,義輔王家義理當,千古召陵山下過,令人猶自想風光。)
    (潛淵讀史詩云:楚子強橫如虎鯨,伐隨滅鄧逞刀兵,桓公不動兵車會,焉得包
    (茅貢召陵。)
    (齊兵奏凱班師,隊伍整齊,戈戟精采,楚人隔河而望,皆稱中國有好人物,不
    (敢乘後而追,大軍歸至魯界,忽前有一騎,披麻掛孝,號泣而至。)
    (不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魯婦秉義全社稷 齊桓義輔周太子)
    (桓公停驂,問其是誰?其人哭曰)
其 人:吾魯公子季友是也!
公 子:為何被麻?
其 人:(大夫季友曰)先君莊公臨崩,立其子班嗣位,公子慶父謀弒班,吾又立閔公,
    慶父又謀殺之,魯國大亂,敬請盟主,定君救亂。
桓 公:(桓公在馬上長歎曰)吾方伐楚,魯又多亂,此王法不行,亂臣賊子蠭起,何以
    處之?
管 仲:(管仲忙啟曰)明公既握定君討亂之權,魯若多亂,不可緩救。
桓 公:移兵進魯何如?
管 仲:明公要貢包茅入周,以獻楚捷,但令一大將部兵往救可也!
    (公遂調保駕將軍高奚、仲孫湫二人,各引本部兵與公子季友入魯定君。)
    (齊桓公回軍還朝,高奚與季友引兵入魯定亂。)
    (後人有詩云:魯國君臣亂似麻,齊桓伐楚來回家,一聞季友哀求語,即命高奚
    (絕禍芽。)
    
    
124**時間: 地點:
    (卻說魯公子慶父先與哀姜姦淫,殺閔公,與哀姜宴樂。)
    (及聞齊兵殺至,與哀姜奔走出城,遇齊兵於夷原。)
公 子:(季友謂高奚曰)弒二君,淫主母,正此賊也!
    (高奚挺槍便刺,慶父繞樹而走,遂逃奔於營。)
    (高奚回馬來攻魯兵,哀姜正慾望莒同走,高奚喝曰)
高 奚:亂國淫婦,欲往何處!
    (一槍刺於馬下。)
高 奚:(謂季友曰)此婦雖淫,亦是汝國主母,可收屍歸葬。
公 子:(又密謂仲孫湫曰)魯國喪亂,不如乘此機會,打人魯城,滅其社稷,以是大功
    ,有何不可?
    (湫亦許之。)
    (大軍殺人魯城,郊外百姓,皆奔入城。)
    (奚在馬上,遙見一婦人,抱二嬰兒前走,見兵趕近,乃棄一子抱一子而逃。)
    (高奚追至,捉所棄之子)
高 奚:前婦是你何人?
公 子:(其嬰童泣曰)吾母也!
高 奚:(高奚歎曰)魯國亂極,至於子母相棄,不伐更待何時?
婦 人:(遂勒馬追及婦人)子皆汝生,何得棄長而抱幼?
婦 人:(婦人聽曰)所棄者吾子,抱走者,乃妾兄之子也!
高 奚:(奚訝曰)汝何棄子存姪?
婦 人:將軍兵追,力不能兩全,故棄之而逃也!
高 奚:子母天性也!汝何滅天性而存其姪?
婦 人:子,私恩也!姪,公義也!幸得兩全,則公私盡矣!今不幸遇將軍兵臨,若棄姪
    存子,是舍義而全私恩。吾魯乃禮義之邦,妾若忘義而棄姪,則魯君不容,大夫
    不恤,妾何顏面立於世哉?
高 奚:(高奚謂湫曰)吾謂魯亂可伐,今村裡婦人尚能守義,焉可伐之?
    (遂放婦人子母,令三軍偃旗息鼓,而入魯城。)
    (後人有詩云:魯國君臣亂似塵,哀姜慶父肆昏淫,滿朝文武皆如醉,不及城郊
    (野婦人。)
    (公子申出迎齊兵,季友泣告奚曰)
公 子:莊公之子三人皆被讒賊所殺,只有此子而已。
    (奚遂入朝,聚集文武,奉申即位,是為魯僖公。)
    (僖公既立,謂高奚曰)
僖 公:慶父亂國,今逃歸莒,將軍不誅此賊,日後必又作亂!
    (高奚正欲部兵伐莒,忽報慶父逃莒,莒侯懼齊加兵來伐,閉城報慶父,慶父進
    (退無路,自縊莒城之下。)
    (莒侯令斬慶父首級來獻,僖公宜人莒使,大賞遣歸。)
僖 公:此賊既除,皆高將軍之力!
    (大宴高奚,重以金帛賜奚歸國。)
公 子:(季友告僖公曰)昔者高奚入城,將有滅魯之意,因遇郊外婦人,見其守義存姪
    ,遂不敢加兵,魯得全其社稷,皆此婦人之德!主公宜入旌獎,以激風化。
僖 公:(僖公遂宣婦人入朝)汝何人之婦?
婦 人:妾城西農家,不敢漏名!
僖 公:(公勞曰)魯社稷賴汝以全!
    (賜與黃金十斤,綵帛百匹,賜名義姑。)
    (詔有司監造義坊以昭獎旌,婦人謝恩歸家。)
    (漢都尉大夫劉向贊曰:齊將攻魯,義姑有節,見軍走山,棄子抱姪,齊將門之
    (,賢其稱理,一婦存義,齊兵遂止。)
    
    
125**時間: 地點:
    (卻說高奚歸國,桓公)
桓 公:魯可伐乎?
僖 公:(仲孫湫曰)魯人猶秉周禮,不可伐也!
    (公問其故,湫以義婦之事告之。)
管 仲:(管仲進曰)魯周公之後,至於山野婦人猶能持節守義,不以私害公,而況在朝
    之士夫乎?公宜靖魯難而親之可也!
    (桓公然之,遂令管至甫入魯申賀。)
管 仲:南伐諸侯,宜加賞罰,以厲善惡。
    (桓公遂將有罪者罪,有功者賞,又取轅濤涂斬首示眾,陳侯再三哀乞,桓公不
    (聽。)
管 仲:(管仲進曰)明公大度,戮此小夫何益?
    (公令放歸。)
管 仲:明公且奉包茅朝王,以表主盟之義。
    (桓公將楚進金帛悉散於從征諸侯,自奉包茅入周見天子。)
    (桓公入朝時,僖王已崩,惠王繼立,聞桓公入朝,宣入勞曰)
桓 公:國家之難,外鎮賴卿制伏,內事不定,朕難處決。
桓 公:陛下內有何事,願聞其詳?臣雖不才,請盡愚陋。
惠 王:朕太子叔鄭柔弱,次子叔帶剛強,吾恐太子不能治國,朕欲易叔帶為太子,卿意
    何如?
桓 公:(桓公頓首曰)國家立長不立幼,古今之通義,陛下既立叔鄭為太子,復何廢易
    ?
    (惠王見桓公不從,不悅罷朝。)
    (桓公歸,以王事告管仲。)
管 仲:廢立太子,國家之患,主公權在盟主,當遂處之。
桓 公:若何?
管 仲:宜請出太子,會諸侯以定位,然後太子安位。
    (桓公遣使奏惠王,請太子會於首止,惠王不許。)
周 公:(周公宰孔諫曰)不可!齊侯糾合諸侯,無非也,為國家,不許太子會盟逆其權
    也!
    (王不得已,令宰孔輔太子會盟。)
    (宰孔與太子辭王出朝,王召鄭文公語曰)
宰 孔:齊侯名雖糾合,志在併吞,汝鄭小邦,後必有患,今日之會,汝可服晉而別齊,
    待久後齊欲併吞,汝可求晉為援。
    (鄭伯謝恩而出,鄭大夫申侯力諫鄭伯,遂不往會。)
    
    
126**時間: 地點:
    (卻說桓公會諸侯於首止,列侯皆在,獨有鄭不至,忽哨馬報鄭伯逃歸。)
齊 侯:(齊侯起告周大夫宰孔與列侯曰)國家建東宮為本,天子年老,寡人請旨,會公
    等以定東宮,公等之意若何?
宰 孔:(宰孔及列侯皆曰)盟主之言,國家之福也!
桓 公:(桓公遂立盟曰)凡在盟會,久後不輔太子者,許列國共討之!
諸 侯:(諸侯咸曰)謹奉命!
    (宴罷,各回本國。)
管 仲:(管仲告桓公曰)首止之會,鄭伯不至,必倚晉為援,故矜傲如此,速請加兵以
    討焉!
    (公然之。)
    (令賓胥無、隰朋各領精兵五千攻鄭。)
    (鄭若不服,然後我率大軍繼後。)
    (二將遂領兵直圍鄭之新城。)
    (新城主守臣泄子良,堅閉不出,入鄭告急。)
管 仲:(大夫孔叔、堵叔、師叔齊曰)我主當日不聽臣等之諫,故爾背盟,今齊兵圍新
    城,依臣等見,不可與之爭鋒,只宜宣太子,親奉金帛,前往待罪。齊侯乃列國
    盟主,以義為先,太子親以禮至,齊兵必退,方免鄭國之禍!
    (鄭伯詔太子伯華,奉金帛往齊待罪。)
    (太子原與大夫申侯有隙,至聞命往齊,乃入朝奏曰)
太 子:當日父王聞孔叔之諫,正欲會齊,申侯力阻,始招此禍,今欲差臣往齊待罪,必
    斬申侯首級,前去謝齊,然後此禍方免。
    (鄭伯令有司斬申侯,以首級付太子。)
    (太子受命而行,至新誠見隰朋,朋令胥無屯於新城,自引鄭太子入齊見桓公。
    ()
桓 公:(桓公問太子曰)來有何議?
太 子:(伯華曰)父王誤聽讒臣申侯之阻,是以得罪於盟主,今斬申侯首級及備金帛待
    罪,望盟主擴包荒之量,班師以解新城之圍。
    (桓公問管仲何如,仲曰)
桓 公:臣聞招來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今鄭伯既知罪,以禮引咎,主
    公當召還新城之師,厚待其太子可也!
    (桓公遣哨馬召賓胥無班師,厚待伯華遣歸。)
    
    
127**時間: 地點:
    (卻說惠王少子叔帶,聞桓公會諸侯,立其叔鄭兄為太子,恐不得己為王,乃召
    (西方犬戎入寇,惠王悶死。)
    (犬戎助叔帶與叔鄭爭位,大亂京城,周公宰孔與群臣奉太子奔齊求救。)
桓 公:吾昔首止之會,正為此事,今果然矣!
    (遂令隰朋引兵入周,平定王位。)
    (隰朋兵至洛陽,叔帶聞齊兵至,從西門奔出,犬戎盡擄京城庫藏,亦從此門而
    (出。)
    (隰朋與宰孔擁太子人城即位,是為周襄王。)
    (遂修葺宮殿,出榜安民,郊天祭地,並祭先王祖考,百姓大悅。)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桓公葵丘大會盟 桓公陽谷寄太子)
襄 王:(襄王謂宰孔曰)朕遭骨肉之亂,賴齊侯平戎定國,今日郊祀禮畢,合頒胙肉,
    以賜齊侯,彰其寵錫,以崇殊遇。
    (於是,即命宰孔,奉胙肉往齊,厚待遣歸。)
    
    
128**時間: 地點:
管 仲:(卻說管仲告桓公曰)隰朋能定大位,主公宜會諸侯入賀,庶幾不失盟主權柄。
桓 公:宣在何處期會?
管 仲:齊自北杏定伯以來,雖常盟會,皆列國兵車會議而已,今日乃匡合朝王之會,不
    比尋常,宜在葵丘大地,築壇壝期會可也。
桓 公:仲父施行便是。
    (管仲遂令東郭牙督五百壯兵往葵丘,擇方員八百步之地,築起一壇,高十餘丈
    (,布南北君臣之位,列上下三層之陣,布列整齊。)
    (桓公與眾文武來至,傳令在第一層壇設黃金御座,按人君南面之位。)
    (第二層壇左列與周同姓諸侯之位,右列與周異姓諸侯之位。)
    (第三層壇左序上卿管夷吾等文臣之位,右序大司馬王子成等武臣之位。)
    (俱各衣冠濟濟,弁冕秩秩,引列國群臣立東西之楹,以置反坫,樹左右之標,
    (以懸鐘鼓。)
    (又令二千二百五十名壯士,分為五隊,各執青黃赤白黑旗,屯於五方,以按五
    (行排布已完。)
    (列國諸侯皆至,桓公又令公子無虧序諸侯之位,諸侯推讓升壇,各就本位,列
    (國群臣,皆循齊臣之班。)
桓 公:(桓公起告諸侯曰)今日天子初登大位,故寡人會公等入京朝賀,必在壇北面朝
    王,然後立盟。
    (諸侯皆拱手聽命,桓公乃引列國君臣,望北而拜,山呼之聲,遠張數里。)
    (拜畢,各就本位。)
    (管仲歷階而上,告諸侯曰)
管 仲:今日乃衣冠之會,不必殺牲歃血,但載書立誓,以定盟可也。
桓 公:(桓公即集筆立盟曰)凡我同盟之人,協匡王室,言歸於好。第一要誅不孝,無
    易太子,無以妾為妻。第二尊賢育才,以彰有德。第三敬老慈幼,勿忘賓旅。
      第四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勿專殺大夫。第五無曲防,勿遏彩,
    匆有封而不告。若犯以上五等,許列國共討之。
諸 侯:謹奉命!
    (言未訖小卒報王使至,桓公降壇迎接。)
宰 孔:天子初登寶位,皆賴盟主之德,今祭祀天地祖先,令孔奉胙來賜。
    (桓公升壇望北謝恩。)
宰 孔:天子有言,盟主年老,加賜一等,使免謝拜!
桓 公:(桓公大驚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何敢不拜,以傲君臣之禮?
    (遂再拜稽首。)
諸 侯:今日方見君臣之禮也!
    (後人有詩云:壇築三層聳碧空,韶音金鼓振空中,衣冠煥煥昭文雅,劍戟森森
    (建武功。)
    (五義申盟金石固,片言載擔地天同,寥寥四百春秋世,始見葵丘一會公。)
    (潛淵讀史詩云:桓公仗義輔周王,糾合葵丘第一良,鐵筆立盟申五命,錦書定
    (誓正三綱。)
    (天威咫尺寧矜傲,禮制尊卑敢崛強,從此君臣知降殺,夷吾抱負愈隆彰。)
    (桓公兵車之會惟蔡丘第一,有四六之詞一篇曰:五霸之業,桓文第一,糾合之
    (功,葵丘為最。)
    (築數丈之高壇,上簿膏霄,環幾圍之平地,四連綠野。)
    (金壁騰光,照耀九天日月;鐘鼓節韻,震轟千里風雷。)
    (庭燎煌煌之晝,獸鼎噴嫋嫋之煙。)
    (幕張紅羅,列旌旄以環衛,旗標黃纛,布戈戟以森嚴。)
    (桓公嚴穆穆之容,群臣序彬彬之秩。)
    (有司戒期,羽書馳告,於是車馬滾紅塵,奉一命而四方輻輳。)
    (衣冠彰富貴,會五爵而列國騁馳,翰苑儒林,文臣序彬彬之貌。)
    (蜂重蟻聚,武將耀赫赫之威,俎豆獻庭,駢圭交舄。)
    (是故相推相讓,歷階級而登盟壇;恪敬恪守,慎威儀以升公座。)
    (周旋俯仰,撮讓降升,觀南面之尊,環北辰之拱。)
    (環佩鏗鏘之音,澈透九霄,山呼萬歲之韻,振聞十里。)
    (踧躇其儀,抑首就位。)
    (於是,管仲定盟,諸侯歃血,申以王命之嚴,若談河淡;永以載書之信,似轟
    (雷霆。)
    (威著德輝,諸侯守超雄之大誓;目眩氣奪,士卒駭拔俗之偉觀。)
    (獻酬未畢,天使來臨,鳳翅翔翔,望南壇而降詔。)
    (龍顏咫尺,覲北面而酬恩。)
    (三軍鼓舞,賀龍虎之相逢;八音鼎沸,慶風雲之遭際。)
    (玉帛交錯,葵丘之會,亙五霸而無儔;威德兼著,桓公之業,歷春秋而莫比。
    ()
    (又古風一篇:春秋亂世無綱紀,群雄角力相吞噬,卓彼齊桓異眾謀,仗公秉義
    (匡王室。)
    (君不見,葵丘會。)
    (衣冠文物兩彬彬,赫然聲振為第一。)
    (巍巍壇壝值雲空,煌煌金壁光侵日。)
    (文臣下筆風甫驚,武將橫戈鬼神泣。)
    (成轟雷霆服百侯,德乘陽眷濡萬里。)
    (左班管鮑獻謀謨,右班實關相羽翼。)
    (羽書一出檄四方,膏車秣馬相期至。)
    (皇皇穆穆兢獻酬,鏗鏗鏘鏘鳴圭壁。)
    (五義方經筆下盟,諸侯遵守同金石。)
    (丹鳳御詔自西來,周王致胙彰殊錫。)
    (天子曾勞免降陣,敢把龍顏違咫尺。)
    (丈夫得誌慶風雲,意氣軒昂誰可比。)
    (又一絕句云:春蒲葵丘目蒲天,諸侯金鼓兢喧闐,桓公申義同盟語,千古猶如
    (振耳邊。)
    (及至葵丘之會,獻酬已畢,桓公遂率諸侯朝周。)
襄 王:(襄王勞曰)國家不幸,骨肉相殘,賴卿輔弼。
桓 公:(桓公稽首曰)皆陛下威福,臣何有焉!
襄 王:聞卿臣下有管夷吾者,兼修文武,朕願見之!
    (桓公引管仲入朝,王勞曰)
桓 公:翌翌齊國,勤勞王家,皆卿之力!賜汝上卿之職,出入儀制,俱降諸侯一等。
管 仲:(管仲再拜辭曰)臣乃一賤有司,其匡合之功,皆臣主公威德,將佐膂力,臣何
    敢受此重賜?
襄 王:聯以齊侯攘夷匡周,皆卿之力,故賜此制,今卿以德歸主,功歸同僚,其實君子
    不忘其大也!
    (遂賜齊侯彤弓一把,寶劍一口,白旌黃鉞得專征伐,斬殺自由。)
    (賜管仲上卿之職兼賜出入儀制,降諸侯一等。)
    (其餘列國諸侯,與齊之文武,各賜黃金十鎰,綵帛十端,無得再辭。)
    (桓公引諸侯及文武謝恩。)
    (史官有詩贊云:管子春秋大霸臣,尊王攘狄有聲名,當年金殿辭封語,千古令
    (人誦德音。)
    (宴罷,諸侯辭王,各回本國。)
管 仲:(管仲告桓公曰)葵丘之會盟,誓以立太子為事,今吾國東宮未定,宜早建立,
    免致久後爭位。
桓 公:孤之六子,惟昭舉止端懿,他日堪登大位,孤欲立之,此事若何定處?
管 仲:主公明見,正合仲意,二公子雖幼,其賢過於弟兄,宜立之,以主社稷。
公 子:無虧居長,久後必起爭端。
管 仲:立嫡以賢,何爭之有?
    (公然之。)
    (次日設宴,以立東宮。)
    
    
129**時間: 地點:
    (卻說易牙有寵於衛姬,聞立東宮,牙入後宮賀衛姬。)
易 牙:(衛姬曰)主公主意不定,焉知立誰?
易 牙:立嫡以長,理之當然,何疑之有?
    (及降詔,乃立次子昭為太子。)
太 子:(衛姬笑曰)易牙信吾言否?
易 牙:(易牙大驚)主公何意如此,吾用一計,即反東宮之位與公子無虧。
太 子:(衛姬曰)富貴有命,何必爭鬥。
    (牙見衛姬不納其計,出宮門遇無虧悻悻而入。)
易 牙:公子怒東宮事耶?
無 虧:父王無定,棄吾而立昭,此皆管仲之謀,先斬此匹夫,然後與昭定論!
易 牙:公子若殺仲爭位,是得罪於父也!臣有一計,使東宮之位,反掌而得。
公 子:(公子無虧曰)何計?
易 牙:主公之意,搖曳不定,吾當以調味動之,必歸其位。
    
    
130**時間: 地點:
    (明日,桓公設宴,其時皆易牙所調,甘美過甚。)
桓 公:(公召牙問曰)天下之味子能調和其美,但人肉吾未得嘗。
易 牙:此誠易事,臣請調之!
    (次日,即將其三歲之子殺而烹之,進於桓公食之而美)
桓 公:此何肉也?
易 牙:臣之長子肉也!
桓 公:(公驚曰)卿何故殺子進吾?
易 牙:主公昨言所欲,故烹進之。
桓 公:(公悔曰)昨乃戲言,何故忍心?且爾子有幾歲?
易 牙:(牙詐下淚曰)臣子年已三歲。
桓 公:已長矣!
易 牙:長則長矣!爭奈主公所欲偏,故棄長而存幼也!
    (公愕然而退。)
    (牙見公不聽,枉殺其子,來見無虧。)
    (無虧大怒!便欲仗劍來斬管仲。)
易 牙:(易牙止之曰)不可!管夷吾,國之大臣,且未聞有抗君父而能得其位者,今主
    上且年老,管仲亦老,不如姑俟數年,若主上與夷吾俱歿,則昭無所倚,此位還
    歸公子。
    (無虧聽易牙之言,罷其爭鬥。)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