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 至 第一二〇
111**時間: 地點:
(卻說連稱、管至甫戍葵丘及一年,襄公全不使人代之,二人怒相謂曰)
二 人:齊君不納我等之諫,反遭貶出戍,既約及瓜熟而代,今瓜熟而代者不至,若不預
謀保身之計,禍將及矣!
文 姜:(至甫曰)然則何如?
二 人:(稱曰)吾聞公孫無知乃齊侯之從弟,先主在時,常管恤之,今齊侯減其祿爵,
無知懷怨,不如遣人言於無知,弒齊侯立他為君,則我等富貴必矣!
(至甫然之,連夜逃歸見公孫無知,與之謀弒襄公。)
襄 公:(無知曰)此吾志也!
奈無所與謀之人。
二 人:(至甫曰)連稱有妹在宮中,公子許以事成之後立為夫人,使彼問公,勸其出城
狩獵,伏兵郭外,待其歸而弒之,大事就矣!
二 人:(無知然之,使連稱之妹告襄公曰)妾聞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此
先王之善政也。齊廢此政久矣,公何不修舉此政,出狩郊野,使民殷國富,鄰國
愈加敬畏電?
(襄公從之,遂命整駕出獵。)
襄 公:(忽一人自外而入曰)不可出狩,車駕若出,勞民傷財,恐招奸細小人!
(公視之,乃大夫鮑叔牙。)
襄 公:(襄公叱之曰)狩乃為政急務,何勞民之有?
(遂不聽。)
(叔牙退朝,與友人管夷吾曰)
叔 牙:齊侯政令無常,今不早去,國將亡矣!
(管仲然之,叔牙遂奉公子小白,出奔於莒。)
(管仲、召忽時為公子糾之傅,亦奉子糾奔魯。)
(管仲字夷吾,潁上人,少與叔牙相善,同賈分金,仲家貧,叔牙常多與之,故
(二人智慮相同。)
(次日,襄公率眾文武駕游於姑棼,轉獵於貝丘,時值秋末,楓林似染,衰草連
(天,遂披襟感興,而賦之曰:秋光暮兮,楓葉翻;寒威作兮,露正漫;青煙贅
(翠兮,光景盤桓。)
(因見田疇廣闊,百姓眾多,又賦之曰:田疇辟兮,疆界寬;雞犬聞兮,生齒繁
(;千乘之國兮,我獨奠安。)
(襄公在馬上貪看風景,忽有一大豕,橫擁於馬前,公呼左右曰)
襄 公:為我打去此豕!
(左右舉目視之,告公曰)
視 之:非豕也!乃公子彭生也!
襄 公:(襄公怒曰)彭生敢現!
(遂發矢射之。)
視 之:(豕人立而泣曰)爾淫妹而嫁禍於我,汝祿將終,尚敢以矢射我乎?
(言訖不見。)
(襄公懼,倒翻馬下,口吐鮮血,不知人事,左右扶歸。)
(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 齊召忽從主死節 管夷吾條陳伯策)
(襄公車駕回至東門,管至甫伏兵一起,刺襄公死於車中。)
(連稱亦歸國,奉無知而立之,群臣不朝。)
(有一人挺劍而入,數無知之罪曰)
群 臣:汝弒君之賊,焉能主社稷,吾奉內宮之旨斬汝逆弒,別立新君!
(無知正欲奔走,其頭隨劍落於殿下。)
(眾視之,斬無知者,乃中軍大夫雝廩也!至甫、連稱見事發,出走於外。)
(魯莊公聞齊國大亂無君,謂公子糾曰)
魯 莊:汝兄既死,無知亦亡,公子盍往正大位!
群 臣:(糾曰)無一旅之師,何能興國?
莊 公:孤助公子精兵五千,命召忽管仲送汝歸國!
(糾遂謝而奔出魯國,走至中途,吶喊振天,旌旗遮日。)
莊 公:(忽人報)莒人與鮑叔牙奉公子小白歸也!
管 仲:(管仲告糾曰)小白將先入齊,仲請分兵,從間道以阻之。
管 仲:(糾許仲從山陰後抄出,以精兵遮道,謂小白曰)我主兄也,汝弟也,焉得爭先
奪位?
(遂拈弓搭箭,直射小白。)
(小白馬上翻身一閃,其箭正中玉帶之鉤,白遂收其箭以囊之。)
(時莒人奄至,管仲不能抵阻,大夫雝廩開城門,接小白入城,群臣奉其即位,
(是為齊桓公。)
(公子糾與管仲攻城不下,乃回魯請益兵來爭位。)
(桓公即位,賞功罰罪,升雝廩為上大夫。)
問群臣:公子糾在魯,孤寢食不安,此事如何?
叔 牙:(鮑叔牙)臣請精兵五千於魯,說魯以殺糾,如其不然,臣願生擒糾於魯中。
(桓公聽其言,遂與精兵五千,即日奔魯,屯於長勺。)
魯 莊:(牙使人遞書於魯莊公曰)寡君以諸侯咸服,百姓戴己,故敢奉先君之祀,踐其
大位。但念國無二君,公子糾與寡君手足,不忍加戮,願明公為我討之!管仲、
召忽請囚歸以戮,否則齊魯將為仇敵矣!
(莊公得書,問於大夫施伯,施伯曰)
莊 公:若小白為君,叔牙為臣,必強齊伯國,不如以糾和鄰國也!
(莊公遂召糾入朝,謂曰)
莊 公:齊侯有詔殺汝!
謂諸將:(糾曰)魯侯何懼小白,成我而不終乎?
(左右遂擁糾斬之,將囚召忽、管仲,召忽仰天慟曰)
管 仲:忽為人臣,不能為主討賊,反事仇敵,非吾志也!
(遂以頭觸殿而死。)
(管仲甘心受囚。)
(潛淵讀史詩云:召忽平膺子糾恩,主已何忍苟偷生。)
(莫言小諒非臣守,曾有何人追仲能。)
(公子糾與召忽皆死,施伯告莊公曰)
公 子:管仲天下才也,不可送還於齊。
莊 公:(莊公令囚於生竇)待孤請齊侯赦其罪,然後釋囚,便為我用。
(遂囊糾、忽二首級,付與叔牙歸齊。)
(叔牙將糾、忽二首級歸見齊桓公,公拜牙為上宰,使預國政。)
叔 牙:(叔牙辭曰)君加惠於臣,使不凍餒,乃君之賜,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
!其管夷吾乎?臣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
也;忠信可結與百姓,弗若也;制禮義而法於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
姓知勇焉,弗若也。
桓 公:昔者管仲射我一箭,正中帶鉤,吾蕆之,以待報仇,今若得之,吾當斬首,何可
更用?
叔 牙:臣聞明主立賢無方,不念舊惡,管仲有經濟之略,明公當置怨而用之,方能富國
強兵。
(桓公從牙之言,差使往魯。)
叔 牙:施伯魯之謀士,知齊將用管仲,彼必不肯放還,必得能辯使者,方得仲歸。
桓 公:誰可奉使?
叔 牙:公孫隰朋可往!
(桓公遂使隰朋至魯,告莊公曰)
桓 公:寡君有不令之臣名管仲者,現囚在魯,命臣乞歸斬首,以戒不忠。
(莊公問施伯,施伯與莊公曰)
莊 公:管仲天下才也,故齊侯欲脫歸而用之。若管仲用於齊,則魯國必弱。公宜殺之,
以屍付使可也,庶免後患。
(莊公欲殺仲,以屍還隰朋。)
隰 朋:寡君以管仲遮道射其帶鉤,欲親手戮之,以雪舊恨,君以屍還齊國,寡君何以釋
恨?何以戒群臣?
莊 公:(公謂施伯曰)齊侯果欲殺管仲,又焉用之?
(遂命取管仲付隰朋,隰朋謝而歸。)
(至堂阜,叔牙聞管仲生還,親至堂阜解其縛而禮之。)
管 仲:吾該死賤俘,子何待我?
(正欲觸道而死,叔牙忙救之曰)
叔 牙:賢友抱經濟大略,不遇明主,是猶明珠藏土。今主上親賢納士,大度寬仁,子能
捨怨而事,則可展子之志矣!
管 仲:(仲泣曰)吾食公子糾之祿,糾死不能殉節而亡,今又棄怨事仇,有何顏立於世
哉?
叔 牙:吾聞大丈夫貞而不諒,子能捨怨事仇,展經綸之才,致太平之治,垂功名於竹帛
,揚聲譽於後世,豈不為美,又何必區區效小信乎?
(仲乃與叔牙入齊。)
叔 牙:(叔牙先見桓公曰)管仲既至,主公舍其舊日之怨,效明王而尊禮之,庶幾賢才
方為我用。
(公悅,親自迎之入朝賜坐。)
管 仲:(仲稽首拜曰)臣乃該死賤俘,得蒙君宥不死,已為萬幸,何敢預坐!
(桓公乃赦其罪,仲謝恩。)
桓 公:齊乃千乘之國,列於諸侯。自因先君政令無常,以致國勢不振。寡人欲修國政,
立綱陳紀,其道何如?
管 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明公欲立國之綱紀,必以禮義廉
恥而使其民則,綱紀立而國勢振矣!
桓 公:為之若何?
管 仲:(管子對曰)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其發政施仁,必以愛民為先。
桓 公:愛民之道何如?
管 仲:公修公政,家修家族,相連以事,相養以祿,則民相親矣!赦舊罪,修舊典,立
無後,則民生殖矣!省刑罰,薄稅斂,則民可富矣!鄉建賢士,使教於國,則民
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俱信矣!此愛民之道也。
桓 公:愛民之道既行,處民之道何如?
管 仲:士農工商處於四等,則民有定矣!
桓 公:民既定矣,齊國偏小,甲兵不足,若何處之?
管 仲:甲兵欲足,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輕罪贖以鞼盾一戟,小罪盡皆以金分宥問罪。
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欘,試諸壤土,則甲兵大定!
桓 公:甲兵既足,財用不週何如?
管 仲:銷山為錢,煮海為鹽,其利通於天下,則財用足而國富矣!
桓 公:國家財用既足,軍旅不多,兵勢不振如何?
管 仲:制國之兵,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裡,裡置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
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軌為裡,故五十人為小戎,裡
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
良人率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率之;十五鄉出三萬人,以為三
軍。君主中軍,高、國二子各主一軍。四時之隙,從事田獵,春搜索不孕之獸;
夏苗除五穀之災;秋獮行殺以順秋氣;冬狩固守以告成功,使民習於武事。是故
伍整於裡,軍旅整於郊,內教既成,令勿使遷,徒伍之人,祭享同福,死喪同恤
,禍災共之,人與共之。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
相聞,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故晝戰目相視,足以相敵,是故守則同固,
戰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可以橫行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
桓 公:國既富足,兵既強盛,吾欲操練將士,以征天下諸侯何如?
管 仲:未可!鄰國本吾親也,君欲從事於天下諸侯,則親鄰國。
桓 公:若何?
管 仲:審吾疆場而返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聘頫於諸侯,以安
四鄰,則四鄰之國,皆親我矣!請以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
使週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人鬻之四方,以監其上下之所好
,擇其淫亂篡弒者而先征之,則天下諸侯,皆信吾不為併吞,相率而朝於齊矣!
(桓公大悅,齋戒三日,欲拜管仲為相,仲辭而不受。)
桓 公:吾納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為相,何如不受?
管 仲:臣乃有罪之人,何敢居此大位?明公必欲成其大志,若能用五杰,伯業成矣!
桓 公:五杰為誰?
管 仲:昭權度之嫻雅,辨言辭之剛柔,臣不如隰朋,請立為大司行;墾草辟土,聚粟多
眾,盡地之利,臣不如寧越,請立為大司田;平原對敵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
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成父,請立為司馬;決獄折中,不殺無辜,
不誣無罪,臣不如賓須無,請立為大司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
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之官。君若政治國強,然則五子者存矣!
若欲伯王,臣雖不才,強承君命以效區區。
(桓公拜管仲為相,隰朋以下五人皆如管仲所請。)
(遂出榜於朝門外,管仲所奏之政,盡舉而行之。)
(百姓奉法,齊國大治。)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東屏先生有詩云:莒道彎弓射帶鉤,納言鮑子竟忘仇。)
(強齊定霸安夷夏,小諒何防召忽求。)
(潛淵居士五言一絕,贊美管仲有的叔牙知人,而桓公納士云:夷吾負大器,鮑
(子早相知。)
(初釋堂阜縛,便為齊國基。)
(鋪張政就日,羽翼霸成時。)
(一舉三賢萃,桓公大可奇。)
(又有古風一篇:世降春秋離亂極,君臣迭起相篡弒。)
(士抱尺寸文武材,投秦齊楚爭售藝。)
(夷吾瑩瑩經綸才,明王不遇甘塵埃。)
(叔牙一釋堂阜縛,桓公便築迎賓台。)
(君臣既合如魚水,謨謀霸策條陳開。)
(揚眉吐氣通世務,兵能強盛國能富。)
(先定四民正紀綱,再制十軌排軍伍。)
(軍伍既多兵甲強,便出遊騎監四方。)
(內安王室尊天子,外攘胡夷固夏強。)
(諸侯有亂隨征討,扶傾濟弱義堂堂。)
(堂堂霸策條陳畢,君臣協力相扶弼。)
(內修文德綏諸侯,外耀兵威制夷狄。)
(以致生靈溺左袵,千古功名在周室。)
(第二十六回 楚王僭號征鄖絞 楚屈瑕鄢水大敗)
(楚子熊通乃熊渠十一世孫,駕坐郢州,文有鬥伯比、鬥廉、遠章在朝,武有屈
(瑕、屈重、屈完、鬥祈等,雄兵五十萬,虎視漢東列國。)
112**時間: 地點:
(一日設朝,諸臣畢至,楚子)
楚 子:荊楚地居蠻夷,與中國不交,今吾帶甲數十萬,欲觀中國文教,卿等誰敢引駕?
鬥伯比:(大夫鬥伯比)吾楚久不通於中國,所以不列諸侯之盟,王欲會盟中國,必請周
天子賜王加號,然後方可!
(楚子大悅,遂差隨侯往京請命。)
(隨侯到京,見天子周桓王請命。)
群 臣:楚子久失朝儀,已有吞周之意,今又賜王加號,則中國諸侯皆僭,國家危矣!
(桓王不許。)
(隨侯歸告楚子,楚子不悅,遣隨侯歸國。)
伯 比:今諸國諸侯,皆侵凌王室,不貢方物,既不加號,王請自尊大國,驅荊襄之眾,
橫行中國,則伯業成矣!
(楚子大悅,令築高壇,列陳冠冕。)
(次日,鬥伯比率眾文武請楚子升壇,尊楚子為東楚武王,行大禮訖,楚王降壇
(受賀,漢東小國,皆來朝貢。)
(惟隨、鄖、絞、羅四國不至,武王大怒曰)
武 王:誰與我引兵伐此四國?
武 王:(言未畢,右班中一人應聲而進曰)臣願領兵!
(王視之,乃莫敖大夫屈瑕也。)
武 王:非莫敖焉能濟事!
(遂賜前部之印,屈瑕掛印,謝恩出朝。)
武 王:(忽左班一人大叫曰)莫敖且留先鋒印,待我來掛!
(眾視之,乃鬥廉也。)
(廉忙奪屈瑕之印。)
武 王:且勿動手!二人可在殿上舞劍,技高者掛印。
(二人拔劍便舞,不十合,各有相擊之勢。)
伯 比:(伯比止之曰)臣觀屈瑕,性氣驕傲,若得志,未必慎終。鬥廉雖少年,臣觀之
,知其厚重,可屬大事,前部之印,還須與廉掛之。
(王不聽,遂以屈瑕為正先鋒,鬥廉副之。)
(興兵十萬,東伐隨、鄖。)
伯 比:(屈瑕次日升帳,謂廉曰)今四國何者為先?
武 王:(廉曰)隨所恃者,鄖、羅諸國,若先攻其牙爪,則隨勢孤而易滅。
(瑕然之,大兵望鄖而進,至絞。)
(絞之守將杜猛雄,堅閉不出。)
(楚兵不能前進。)
武 王:(廉謂瑕曰)絞小邑也,略施一計,則破!
(瑕令五百弱軍,採樵於絞之南,令鬥廉率兵伏於北門,自率大兵伏於西門,準
(備襲絞。)
哨 馬:(絞之哨馬報猛雄曰)楚兵糧盡,今將班師,現在南山採樵。
武 王:(雄曰)楚人多詐,不可輕動!
(乃令壯士,從南山視之。)
(捉得楚兵三十餘名而歸。)
視 之:(雄曰)汝焉能捉此眾卒?
武 王:(壯士曰)楚兵皆老弱,若出大兵一擊之,盡可拿矣!
(雄即披掛,領本城五千軍,開門殺出,楚之採樵者抬柴而退。)
(猛雄促兵趕上二十餘里,屈瑕殺入西門,鬥廉殺入北門。)
(猛雄回馬,欲來保城,方入城門,被屈瑕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盡收敗卒,大
(軍望鄖而進。)
(哨馬報於鄖子。)
(鄖子仲盧,便欲出降,其臣程文龍曰)
哨 馬:不可!楚人雖強,我國糧足城固,若使人求救鄰國,主上率大軍出城屯紮,深溝
高壘,不與交鋒,救兵一至,國可保也!
(鄖子從之,依計而行。)
113**時間: 地點:
哨 馬:(卻說楚兵至鄖,連日索戰,鄖將不出,廉謂屈瑕曰)先鋒率兵一支,截鄖歸路
,我分兵以攻其寨,鄖必破矣!
武 王:(瑕曰)鄖人多詐,宜先卜其吉凶何如。
哨 馬:(廉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瑕然之,乃率本部屯於鄖城之西。)
(次日,鬥廉以銳兵攻鄖寨,鄖子聞楚兵掩至,披掛出陣,被鬥廉搶入轅門,斬
(仲盧於馬下,程文龍見仲盧被斬,引兵欲保鄖城,屈瑕截其歸路,鬥不十合,
(瑕刺文龍於陣上。)
(鄖兵大敗,楚收降卒,望彭水而進。)
(楚子大兵屯於彭水,哨馬報於羅侯,欲棄地逃入於隨。)
哨 馬:(大夫郭伯加曰)不可!今楚先鋒一戰滅絞,再戰滅鄖,其心必驕,驕必不備。
請得精兵五千,屯於鄢水,以勁弩怯之,排其陣勢,修書於蠻王,令以精兵襲後
,楚人進退無路,則屈鬥二子,死於鄢水。
(羅侯大悅,遂遣使與蠻王,又與鄢加精兵五千,勁弩八百名,伯加引兵五千屯
(於鄢岸。)
(楚兵不能前進,瑕果然墮志,終日在帳中飲酒,不肯進兵。)
哨 馬:(鬥廉告曰)羅侯阻於前,今不速進,倘有奇兵後襲,則我進退無路,先鋒不可
不察。
武 王:(瑕曰)吾兵自離襄郢,勢如破竹,一羅何足道哉?姑待數日,何故多言!
哨 馬:(廉又曰)此間地勢險狹,若久屯兵,必有不虞之患,請速進兵。
(瑕叱廉退,下令有再諫者斬。)
(又數日,郭伯加遣人遞書到,請楚兵渡鄢水,以決勝負。)
(屈瑕大怒,裂書於地,斬卻來使,遂令三軍渡鄢水。)
(楚兵正濟半波,羅兵以勁弩列於岸上,箭下如雨,楚兵不能登岸。)
(屈瑕以紅旗右麾而退,前岸塵頭蔽日,喊聲連天,虜蠻王引兵殺至,截住右岸
(,楚兵大亂,自相搬扯,悉溺死於鄢水。)
(屈瑕與鬥廉,力戰登岸奔歸,盧蠻勒兵後趕,楚兵止存三萬餘人,走至荒谷,
(屈瑕歎曰)
自 相:不聽子清之言,以致英雄喪於夷虜。
(自縊荒谷林中。)
(鬥廉引敗兵,走回本國。)
(後人有詩曰:膽略驍雄楚屈瑕,征鄖伐絞盡堪誇。)
(奈何不慎羅戎計,空使功名喪谷涯。)
114**時間: 地點:
(且說楚王在朝,聞屈瑕伐絞、鄖勝表到大悅,伯比)
伯 比:莫敖舉趾高從,其心不固,若伐絞得勝,其心亦必怠,請益兵救之,不然將有後
悔!
楚 王:(楚王笑曰)將家得志,豈有先勝而後敗哉?
(言未訖,聞鬥廉引敗兵入朝待罪,楚王大悔曰)
楚 王:實孤之過,卿何預焉?
楚 王:(赦廉罪,以復原職)我兵既敗,隨、羅必恃強,吾不親征,久後必不肯奉貢。
(遂以屈重為先鋒,鬥祈、遠章為左右翼,太子貲渠為保駕,大發精兵二十萬,
(即日出城。)
(楚武王夫人鄧曼餞於西門,酒至數巡,王謂鄧曼曰)
楚武王:吾心蕩矣!再不奉陪。
(遂登車而行。)
楚武王:(鄧曼私謂太子曰)王謂心蕩,其祿將終,汝在軍中,量勢而善事父王!
(熊貲拜受而往。)
楚武王:(楚兵至漢陽,鬥祈謂王曰)我軍眾多,宜列寨柵於漢水之上,以兵威示隨,隨
必自服!
(武王不聽,以大寨屯城南小軍山下。)
(是夕,小軍山上,風折一大樹,壓王寨。)
(王驚臥榻,三躍而卒。)
(後人有詩以賢鄧曼云:凶吉星辰感應通,蕩然不固祿將窮。)
(賢哉鄧曼能先見,楚予終亡倒木中。)
(次日,軍中搖拽不定,太子欲發喪班師,屈重)
屈 重:若發喪班師,隨必後趕,不如隱喪勿發,三軍直抵隨城,得勝方可舉哀。
(於是軍中總務付於太子,大軍直殺至隨三鍾山北,置柵定壘,大張兵勢,詐示
(入屯之意。)
(哨馬報於隨侯,隨侯大懼,謀士季梁准曰)
哨 馬:臣觀天象,翼軫二星,鬥於分野之間,主楚殞一大將,旋失漢東諸侯。今楚王遠
出,大軍直抵三鐘,未戰而屯久安之寨,此必熊通卒於軍中,恐我兵襲後,故示
此也。
依臣之見,莫若深溝高壘,求救鄰國,不日楚軍當盡喪於隨矣!
少 師:(大夫田少師)季梁之言,不足為信。楚王既喪,將上無主,焉能隊伍整齊,營
壘布列?
(言未訖,楚兵攻城甚急,少師)
少 師:楚兵甚銳,我孤城不可久持,主公宜將金帛十數車,臣願往楚寨謝罪,庶幾隨國
可免。
(隨侯依言。)
(少師出城,楚兵引見屈重,少師欲往三鐘大寨見楚王,屈重詐曰)
屈 重:楚王有令,凡事詔我先鋒區處,不必見王。
少 師:寡君前失朝貢,致勞大軍圍城,今令少師見王謝罪,若許則開城門齎金帛,以勞
王師,乞存社稷。
屈 重:我主伐隨,正欲問汝不朝之罪!既汝君臣議謝,何為不許?大夫可齎勞物至此,
當替汝奏王。
(少師歸告隨侯,隨侯即將金帛與出勞軍。)
隨 侯:(忽報)楚先鋒欲入城議事!
(隨侯令放吊橋,接屈重入朝,隨侯降階而迎。)
屈 重:我王恐你君臣議論不定,詔我來盟,如果不定,則約來日攻城!
隨 侯:(隨侯連聲曰)事已定矣!
(遂令取出金帛十車,謝表一道。)
(屈重受其貢物,當殿立盟而還。)
(少師送出城外,屈重戲挾少師,乃挽其手曰)
少 師:大夫送吾入楚,以觀荊州風景何如?
少 師:(少師俱辭曰)容再入貢,以備遊覽,今日不得遠送。
(屈重放手作辭而別,楚乃班師。)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 息伯瑗請楚伐蔡 楚王仗威擄息媯)
115**時間: 地點:
屈 重:(卻說季梁告隨侯曰)楚人令屈重入朝受命,此必楚王有變,乞乘勢追擊,楚兵
無主,必然喪敗!
隨 侯:楚兵壓境,隨幾同亡,今奉數車金帛,以全社稷,國之大幸,何可更追,以取其
禍!
(道猶未了,哨馬)
哨 馬:楚兵渡漢水,三軍披孝,齊發哀聲。原來楚王早卒於軍中,至是始發喪也!
隨 侯:吾見其軍容甚盛,只知其生,誰料其死?皆不聽季梁之言,以誤大事也!
(嗟悔不已。)
(後人有詩為證云:襄水桴游濟楚兵,楚兵設詐逼隨城。)
(武王雖死威能振,隨氏徒生許不聽。)
(金帛初離城郭外,哀聲便動漢江濱。)
(季梁高見將焉用,笑殺當年聾鼓人。)
(楚兵歸國,伯比等奉太子熊貲即位,是為文王。)
(賞功罰罪,葬武王之喪,拜屈重為上大夫。)
近 臣:羅國諸侯名瑤,奉表進貢。
近 臣:(文王喜不自勝)今吾征服鄖、絞、隨,羅國稱貢,甲兵有百萬,糧草充足,欲
耀武中原,卿等以為何如?
伯 比:東方諸侯雖服,西有申、鄧未除,王必親征申、鄧,然後可以圖伯中原。
武 王:鄧侯乃吾外祖,何可加兵?
伯 比:圖王霸業,何論親鄰?臣聞齊國管夷吾併吞列國,王如不取,久後齊必並鄧!
(文王遂令鬥祈、鬥舟為先鋒,遠章為保駕,大發精兵十萬伐鄧。)
(行一舍之地,忽前有一騎見駕,王問是誰?其人)
其 人:臣乃息國大夫姓章名師舜,奉息侯之命前來見駕!
楚 王:(楚王國)有何議論?
其 人:(臣舜曰)臣之主母乃陳侯之女,蔡侯夫人亦陳侯之女,昨歲主母歸寧於陳,經
過蔡國,蔡侯不以禮貌相待,故臣主公怨咎蔡侯失禮,但國小兵少,不能報怨,
今聞大王東征西伐,威鎮漢東,特令臣奉表求師伐蔡,蔡亡則息國貢賦悉朝於楚
,望王察之。
楚 王:(楚王躊躇曰)蔡與息實親鄰之邦,何忍自相吞並?
鬥伯比:(鬥伯比低聲告曰)大王睚欲耀威中國,與齊並列侯,今蔡、息自相吞並,是天
啟楚伯也!王速停東伐之師,移征蔡國,蔡服則息亡,息亡則威振中原,而曹、
宋、魯、鄭披靡折服矣!
楚 王:然則何計進兵?
鬥伯比:詐稱伐息,使息求救於蔡,先令大將部一支兵伏於廬山崗上,蔡兵一出,我兵打
入蔡城,則不戰而破矣!
(文王大悅,令師舜回振大軍,遂西循六山,出屯於谷河岸口,詐稱伐息,令鬥
(舟領兵五千,先伏廬山。)
(師舜歸告息侯,息侯便差舜入蔡求救。)
蔡 侯:息吾之姊親,不可不救!
(盡率本國精兵出城。)
(行上三十餘里,鬥舟殺奔後追。)
(哨馬忙報蔡侯,蔡侯回馬,遇楚兵於華原,戰了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忽遠章拈弓望馬後射中一矢,蔡侯馬失後蹄,遠章活捉而歸。)
(楚兵打入蔡城。)
蔡 侯:(蔡侯告楚王曰)君處南海,分土為界,何故興兵擄我?
楚 王:(楚王笑曰)汝姊親息伯瑗請兵擒汝!
蔡 侯:(蔡侯仰天歎曰)唇齒相傷,蔡亡息能保乎?
(楚王令斬蔡侯,鬥伯比)
鬥伯比:不可!大王宜赦其死,與之立盟,自今以後,蔡與楚為連,患難相救,勿得食言
。
(楚王從伯比之議,釋蔡侯,立書為誓。)
(蔡侯宴楚王於迎暉堂,酒至半酣,楚王戲謂蔡侯曰)
楚 王:古雲色傾人國,今子吝此一筵,不宴息媯,被吾征伐,是酒亦傾國也!
蔡 侯:息伯瑗因酒謀我,我亦知其因色而喪也!
(楚王問其由,蔡侯欲楚子伐息,故答之曰)
楚 王:伯瑷自娶息媯入國,貪戀其色,不理國政,朝夕惟與息媯宴樂,是以知之。
(楚王聞蔡侯誇息媯之貌,心甚傾慕。)
(次日,大軍出蔡。)
鬥伯比:伐蔡擄息,使楚威振於華夷,在此舉矣!
(楚王問計,比曰)
楚 王:息聞我兵伐蔡而歸,必迎王駕入城而宴之,不如就坐間擒下伯瑗,不勞寸鐵收功
而歸。
(王悅。)
(大兵至谷河,息侯果迎楚王入城以宴之。)
(伯比吩咐鬥舟、遠章就坐,以擒息侯。)
(二人受命,各仗劍從楚王來擒息侯。)
(楚王入宴,二人仗劍立於王側。)
(酒至數巡,王謂息侯曰)
二 人:寡人此來,本為君夫人而勞將士,今君夫人何故不出謝?
楚 王:(息侯辭曰)寡小君有恙在身,不能致謝。
楚 王:(楚王怒曰)匹夫背義,敢巧言相瞞?左右何不為我擒之!
(息侯正欲訴說,鬥舟仗劍傍出,劈其首於座下。)
楚 王:(遠章打入後宮,息媯聞楚兵生變,歎曰)引虎入羊群,皆吾自取也!
(遂奔入花園,跳下古井,遠章踵後趕人,搶其衣裙救之,出見楚王。)
(楚王見其容貌絕世,遂載之後車,留五千兵成其城而歸。)
(胡曾先生有詩云:息亡身入楚王家,回首春風一面花。)
(感舊不言長掩淚,只夜翻恨有客華。)
(潛淵居士讀史詩云:楚霸荊襄勢正強,息侯何自引豺狼。)
(只知伐蔡酬妻眼,誰料妻為楚氏忙。)
(楚王既歸,不行伐息之賞罰,終日與息媯宴樂而已。)
(息媯雖侍楚王之宴,然終日流淚,不開一言。)
(過了歲餘,乃生一子,名熊喜。)
116**時間: 地點:
(一日,楚王謂息媯曰)
楚 王:汝今事吾,子亦生下一胎,何為對我終日不開一言而鎮日落淚?以吾荊襄大鎮,
威鎮華夏,有何不足?
二 人:(息她曰)妾乃一婦人而事二夫,有何面目對人言笑?
(說罷,雙淚交流,不勝悲悼。)
(潛淵居士讀史詩云:息媯肯事楚王前,百媚千嬌只不言。)
(既適二夫非烈女,何如早死後花園。)
(楚王見息媯如此悲愴,正撫慰間,內臣奏)
楚 王:大夫鬥伯比、莫敖、屈重等有表諫王戀息媯之色,罷伐鄧之兵,不理國政,荒怠
伯業四事。
(楚王大怒,下令再有諫者斬首示眾!群臣俱在朝門以外商議,無有敢再諫者。
()
楚 王:(忽見人叢中閃出一人,身長一丈,鑿齒環眼,大聲謂同僚曰)君有過,為人臣
者不以死諫,非忠臣也!公等請退,某願人見楚王。
(眾人視之,乃偏將軍姓鬻名拳字公勇,丹陽人也。)
視 之:(眾皆曰)公勇能盡忠入諫,實社稷生民之福也!
視 之:(拳拔佩劍斬左右五趾,鮮血流地,命本部兵鳴金於闕下)王如若沉酒色,不理
朝政,則臣率本部精兵,坐變於外矣!
(楚子聞金鼓之聲,問於群臣,內臣以拳之事奏知,楚王歎曰)
楚 王:鬻拳以兵挾諫,實寡人之過,非拳之罪也!
(遂出朝治政。)
(後人有詩贊云:剛勇鬻拳子,以兵諫楚王。)
(拔刀先刖趾,鳴鼓再封章。)
(雖夫人臣禮,能張國紀綱。)
(春秋百世下,尚播姓名香。)
(楚王既出而臨朝,群臣鼓舞,稱賀已畢。)
楚 王:鬻拳刖趾諫寡人,有國土之風,雖以兵挾,亦是忠憤所激,欲令復其原職,又刖
趾不能使事,使為守門大閽之官,子孫世守其職,以表朕意。
(拳拜謝受職,王遂以鬥祈、鬥舟為前部,自率大軍二十萬,殺奔鄧國來,至刃
(河下寨。)
伯 比:(王問伯比)何計進兵?
伯 比:不可震驚鄧國,但假道伐申,申破則鄧不足恃!
(王喜,遣使告鄧假道,鄧祈侯喜曰)
楚 王:吾甥有志征伐,合當出城勞軍。
(忽階下有三人進諫。)
(不知三人為誰,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回 鬥伯比假道滅鄧 齊桓公北杏定伯)
(鄧祈侯視之,乃騅甥、冉甥、眷甥三人,係鄧侯之外甥,又為鄧之大夫。)
視 之:(諫曰)臣等觀楚子,形如猛虎,必有吞鄧之意,不如乘此機會,伏兵城下,一
鼓而擒之,方免後患。
鄧 侯:(鄧侯笑曰)三甥差矣!楚子乃吾之甥,汝之姨弟也,焉有此意?
視 之:(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噬臍無及,若還除之,必在此時也!
鄧 侯:(鄧侯叱之曰)人將不食吾餘,焉可害甥而取人之輕賤哉?
視 之:(三甥退而歎曰)舅氏不聽我等之諫,社稷尚且難保,焉有其餘而食也?
(鄧侯次日,親自出城,延文王而宴之。)
(宴罷,三軍望申而進。)
(哨馬報於申侯,申侯問於群下。)
哨 馬:(大夫孫晉曰)申與鄧禍福相同,患難相救。今楚子逞大國甲兵,征隨伐絞,假
道伐申,鄧既許過,申小何敢與拒,莫若出城納降,可存社稷。
(申侯然之。)
(次日率群臣出城納降,文王將受其表。)
伯 比:(伯比出班奏曰)大軍阻山涉水,假道方得至申,若不擄申侯而受其空表,則下
歲申又不服,王請察之!
(王令斬申侯,大軍遂殺入申城,掠其金寶,留五千甲兵以戍其地。)
(班師至鄧,伯比)
伯 比:今兵得勝而歸,鄧侯必又出城挽王駕,王念申氏,不忍加兵,令前部乘勢殺入,
斬鄧侯,滅其國而歸可也!
(王遂傳旨,令前部鬥祈、鬥舟依計而行。)
(二將得旨,令三軍偃旗息鼓而過鄧城,鄧侯聞楚王兵至,果然出城迎接。)
鄧 侯:(三甥自歎曰)鄧亡其在此乎!
(遂逃歸於山。)
楚 王:(鬥舟遙謂鄧侯曰)楚王車駕尚後五十餘里,明公不勞伺侯。
(鄧侯乃出郭外,楚兵大喊一聲,殺入鄧城。)
(鄧侯見楚有變,拍馬回救城門,已被楚兵所據,不能入城。)
在馬上:(在馬上長歎曰)吾早不納三甥之計,故致今日噬臍難及。
(乃觸城而死。)
(文王大軍掩至,遂入城收鄧侯之屍首,葬於城南,蓋欲掩其本意也。)
(留楚兵五千,以戍其城,盡收其降卒而歸。)
(是日天昏日暗,風色慘淡。)
(文王駕出城南,見鄧侯之家,心下惕然。)
(滅卻鄧氏,自覺後悔,遂沾寒疾而歸。)
在馬上:(王問伯比曰)東方已定,吾將欲北戰中原,寡人又有心疾,此事奈何?
伯 比:北伐非小事,王善保龍體,姑緩數日可也!
(是月五日,駕遂崩。)
(群臣奉息媯之長於熊嘉即位。)
(周僖王元年春正月,齊桓公設朝,文武兩班朝賀巳畢,桓公問管仲曰)
桓 公:寡人承仲父之教,今國中兵用雄多,糧草充盈,百姓皆知禮義,意欲立盟定伯,
此道何如?
管 仲:當今諸侯強於齊者甚眾,然皆自逞威雄,不知尊周為義,所以不能成其大事。周
雖衰弱,亦是平王東遷以來,諸侯不朝,方物不貢,故鄭莊公力抗王師,以致君
臣亂序,遂令列國臣子弒君父者不絕,諸侯相冒莫能征討。今莊王初崩,僖王新
立,目下宋臣南宮長萬弒閔公,亂宋國,長萬雖亡,宋公未定,明公可遣使朝周
,會天子之旨,大會諸侯,定立宋君。宋亂一定,奉天子之命,內尊王室,外攘
夷狄,列國中有崛強者制之,衰弱者扶之,有不奉令者率諸侯討之,海內皆知吾
不為己,則相率而朝於齊,於是堂堂之師,名正言順,則不動兵車,而伯可圖!
管 仲:(公大悅,遂問班部中誰往朝周請旨?言未已,上大夫寧越出班對曰)臣願奉使
!
(桓公即修表一道付越,越至洛陽見王。)
(其表曰:鎮齊臣姜小白,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奉表奏上。)
(臣聞王化無私,視四海而為一,日光普照,鑒萬國以同明,故我先王代商而有
(天下也。)
(擴親親之愛,尚賢賢之義,不論功臣賢士,王族子孫,悉皆裂茅分土,各賜封
(侯,所以普日光之照,布王道之公,共立二十四王,相承四百餘載,據產奉貢
(,守其尊卑之禮,往來朝聘,勝其和好之儀。)
(夫何東遷以後,此令不行,諸侯僭叛勢抗,寤牛驁杰於中國,僭稱尊號,熊通
(虎霸於荊襄,數年以來,列國效尤,叛逆蠭起,遂致州吁弒君,華督刺王,至
(於子殺父者,接踵以為常事,臣以君者,相繼以作等閒,此臣所以深悼先王政
(廢,而痛惜今日紀綱掃地也。)
(臣所處海濱,猥陋不才,兵甲不及秦楚,親信不肩魯衛。)
(但念先王興先君,姜尚股肱王室,左右周綱,臣得沐其餘澤,安享富貴,是以
(臣不忍乾綱失馭,列國縱橫。)
(敬修短表,上請朝權,伏願震雷霆之威,下征伐之詔,許臣匡合,以致中興,
(庶幾王業奠安如北辰,諸侯環眾星之拱。)
(成周奠居似東嶽,列國覲群山之宗。)
(四夷奉法,萬邦來王,臣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
(僖王覽其表文已畢,便問群臣可否?大夫單伯奏曰)
問群臣:國家值政弛之秋,不能號令諸侯,齊侯志匡周室,其義可許!
(王遂遣人齎詔從齊,令齊侯會諸侯伐宋。)
(寧越謝恩出,與王使到齊。)
(齊侯聞王使至,俯伏聽宣詔曰:國政衰微,每蹉無振丕之策,王綱解紐,常懷
(有望舉之臣,咨爾齊侯小白,直忠慷慨,懷秉忠良,立綱陳紀,上欲連諸侯,
(以尊我室,扶傾濟弱;下將討逆賊,以振我權,是固勤勞王家之素志,輔弼廟
(堂之赤心也。)
(今賜爾青銅寶劍一口,綠羅珠傘一柄,俾賓糾合諸侯,以伐宋亂,候在列侯征
(貢之後,征爾入朝,再議功勛。)
(詔令到日,速致施行。)
(聽罷宣詔,望札謝恩。)
(使出,桓公問管仲曰)
桓 公:王詔已下,何日興師?
管 仲:先傳天子之令,會諸侯於北杏,推諸盟主,以司君令。然後,師有主而戰必克。
(齊侯遣使,以王命告列侯,會於北杏。)
(使者忙投諸國,諸侯此時聞齊侯奉王命以會,皆奉令而行。)
(齊桓公先領部下,文有管仲,武有仲孫湫,屯於北杏。)
(令軍士築壇三層,高起五丈,布列旌旗,整篩禮樂,專待諸侯來會。)
(不數日,宋桓公領文官叔皮,武官方仲德;蔡哀侯領文官顏珠,武官耿至和;
(陳宣侯領文官淳於宗,武官許相;邾儀父領文官高子南,武官勝一鸚來會。)
(五國褚侯相見禮畢,屯於壇下。)
齊 桓:(齊桓公告諸侯曰)王政久廢,諸侯多叛,孤承天子之命,會群公以匡王室,群
公可推盟主,然後權有所屬,政令可施於天下。
(諸侯皆相讓不已,陳宣侯越席告列侯曰)
諸 侯:天子以糾合之命付與齊侯,即應推齊侯為盟主。
諸 侯:(諸侯咸曰)兵強國大,威德兼著,非齊侯不可主盟,陳侯之言是也!
(齊侯辭之再三,然後登壇,殺牛馬之血,齊大夫仲孫湫奉血以上。)
齊 桓:(齊桓公請歃血而後盟曰)在此盟者,朝王奉旨,濟弱扶傾,如有敗此盟者,共
率列國而征之!
諸 侯:(諸侯在壇下咸拱手曰)唯謹奉命!
諸 侯:(盟畢,齊上卿管夷吾,歷階而上,告桓公曰)明公奉天子之命令,糾合諸侯,
以定宋君。宋既立君,魯乃王室至親,故違令而不來,盟公請令列國之兵以討之
!
桓 公:仲父之言是也!
(遂命陳宣侯部本國之兵為前鋒,率五國之兵以伐魯,大兵離北杏屯於遂。)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九回 宋桓公背盟逃歸 齊寧戚牧牛遇貴)
117**時間: 地點:
(卻說遂之守臣張五貴差人報魯,一面率兵出敵。)
桓 公:(兩陣列開,當先二員大將,乃陳國將軍許柯,橫槍勒馬大罵)吾奉齊盟主之命
,前來伐魯,列開陣道與我諸侯經過,萬事俱休,若說半聲不肯,叫汝城變為草
地!
諸 侯:(張五貴大罵)匹夫!無故興兵犯界,敢出不遜之言,若不速退,叫爾片甲不回
!
(許柯拍馬橫槍,直來取五貴,貴亦輪刀來迎,二馬相馳,戰到十合,不分勝負
(。)
(管夷吾在高山望陣,以紅旗左招,蔡營隊中突出耿至和,以紅旗右招,宋兵隊
(中突出方仲德。)
(四馬相交,圍作一處,五貴見三將齊到,力不能敵,望本陣而走,將至城下,
(城中突出大將。)
(五貴視之,乃齊將仲孫湫。)
視 之:(喝曰)吾奉管上卿之命,今已先打入遂城,等汝多時。
(貴見前後無路,從間道走入山壘,孫湫拈弓搭箭,望貴後端發一矢,弦響處貴
(翻於馬下。)
(仲孫湫搶入陣去,殘兵奔魯,仲孫湫收軍,迎列侯入城。)
(齊桓公欲乘勝進攻魯城。)
管 仲:魯為周室宗國,不可加兵,我師暫屯於遂,遣人遞書責以違盟之罪,魯公不出城
續盟,然後加兵不遲。
(桓公然之。)
(遂遣使遞書於魯,魯莊公聞遂城已陷,又得齊桓公之書,戰懼以問群臣,公子
(慶父請領兵出城。)
公 子:(大夫曹劌諫曰)齊侯假天子之命伐魯,君出兵與敵,是抗王師也!莫若主公親
往續盟,其禮甚正。
莊 公:誰人敢從寡人往盟?
莊 公:(階下一人,應聲前來曰)我去!我去!
(眾人視之,乃上大夫曹劌之弟曹沫也。)
(現為本國中軍大夫。)
(魯莊公見沫丰神俊雅,博學善談,乃曰)
魯 莊:曹子沫輔孤往會,孤復何憂?
(遂遣使,令齊侯退兵於柯。)
(使告桓公,桓公傳令於柯下寨。)
(數日,魯莊公至柯,與列侯相見禮畢,齊桓讓魯莊位,魯莊)
魯 莊:公乃盟主,寡人實違盟之俘,何敢預坐?
(齊桓固請,魯莊然後就位,告列侯曰)
齊 桓:孤實失德,有背於諸侯。
魯 莊:(齊候曰)此天子命令,非某等敢專,公既親降,續盟可也!
魯 莊:惟公命是從!
(齊桓公下令,令軍士築壇三層於柯之野,與魯莊升壇續盟,二公登壇列坐。)
(魯大夫曹沫,乃按劍歷階而上,謂齊桓曰)
齊 桓:明公朝天子以令諸侯,當用至公,以服天下!
齊 桓:(齊上卿管夷吾,亦按劍歷階而上)魯大夫有何明教?
魯 莊:(沫曰)往者齊奪我汶陽之田,今當還我,然後我始會盟。
管 仲:(管仲告齊桓曰)公將秉王令行於天下,則當還魯侵地,取信於諸侯!
(齊桓遂令還之。)
諸 侯:(諸侯在壇下聞者)齊桓公誠伯主也!誰敢不尊。
(二人盟罷下壇,各歸本寨。)
(宋桓公引本部文武歸寨。)
(是夜,月明風清,宋桓釋甲游於營下,遙見齊營疊疊,殺氣騰騰,列國之營,
(皆不可及。)
自 相:齊之強盛若是,豈肯久處一隅哉!其鯨吞虎噬之志一逞,我將焉敵?
(乃觸景傷懷,咨嗟不已,乃賦之曰:嗟彼太陽兮,墜幾西。)
(眾星落落兮,各耀其儀。)
(卓彼熒惑兮,耿乎中天。)
(芒炳炳兮,而光逼。)
(其流將跨乎列辰兮,有自來矣。)
自 相:(忽外有一人,入而問曰)主公無乃有感於齊乎?
(公視之,乃大夫戴叔皮也。)
桓 公:子服何言也?
自 相:大丈夫不能橫行於天下,豈甘心屈於人下乎!
桓 公:子既知孤志,試為孤籌之?
自 相:(皮曰)以宋國之眾,山川之險,威德足以並於齊、楚,主公何不拔寨而歸,以
作他圖。
(公然之,傳令三軍,銜枚拔寨而歸。)
(及天明,諸侯相會,軍報宋侯背盟逃歸。)
(齊桓大怒,令仲孫湫率兵追之。)
齊 桓:(報者曰)已及綠草河矣!
管 仲:追之非義,可請王師伐之。
(齊桓使入周請師。)
齊 桓:(僖王曰)宋公會盟,未幾而遂背之,不伐何以懲眾?
(遂差大夫單伯領兵入齊,會諸侯以伐宋。)
(齊侯聞單伯至,率列侯出迎。)
(入寨各敘禮畢,管仲)
管 仲:王師既至,即日便拔寨興兵!
(遂傳令命陳蔡之兵為前部,自率大軍繼後,旌旗蔽日,劍戟鳴空,大軍望宋而
(進。)
(齊桓與管夷吾、隰朋、賓胥無、鮑叔牙一班文臣,徐徐而後行。)
(出齊城三十里,見一野夫牧牛於荒郊,全不迴避,公馬將近,其人乃扣牛角而
(歌曰: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從昏飯半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齊桓聞其聲詞出俗,命左右擁至馬前)
齊 桓:何方人氏?姓甚名誰?
管 仲:臣衛國之野人,放牧於齊,姓寧名戚也。
宋 公:汝乃牧夫,何得譏刺時政?
寧 戚:臣固小人,焉敢譏刺時政?
宋 公:當今聖天子在上,吾率諸侯賓服於下,百姓樂業,草木沾春,所謂舜日堯天,正
其時也!汝今說不逢與堯舜禪,又曰長夜漫漫何時旦,此非譏刺如何?
寧 戚:臣雖村夫,不諳先王之政,然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
,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今值紀綱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
曰舜日堯天,此小人誠不知教政也!且又聞堯舜時,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凶而
天下安,所謂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是也!今者一舉而魯違盟,未幾而宋背命,兵
戈連寨,桑廢農荒,而曰百姓樂業,草木沾春,此小人又誠不知時務也!然小人
又聞仁則王,力則伯,假天子威權而號令天下,此小人又不知與唐虞熙載何如也
?
齊 侯:(齊侯大怒)匹夫出言不遜,抗拒諸侯!
(喝令斬之。)
(左右推戚於馬前將斬,寧戚顏容端正,全無懼色。)
隰 朋:(隰朋跪曰)請息虎威,容臣所啟。主公奉王命而號令天下,戚一牧夫,抗拒諸
侯,殺之誠當,但恐知者以明公為妄殺無辜,恐塞小民仰望之心,望明公教之!
(公默然良久,怒氣不息。)
隰 朋:(管夷吾曰)臣觀此人固落材牧夫,實抱經綸大器,所論皆達治體,明公可赦其
罪,而加以爵,使之輔贊左右,必有裨益!
齊 桓:(齊桓拍掌大笑曰)仲父差矣!村野小人,有甚智識?縱有尺寸材能,使其列於
大夫之班,豈不辱汝等哉?
管 仲:臣聞先王之用人也,立賢無方,是故伊尹起於莘野,傅說興於版築。且當今群雄
角力之時,一才一藝,皆可取為國用。臣觀此人亦非久屈耕牧之士,他時見用於
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齊 桓:今且釋寧戚之綁,拜為下軍大夫,使其改換衣冠就位。
(戚再拜謝恩,遂就大夫之位。)
(東屏先生有詩云:掛體牛衣一體單,角鼓歌詠到更闌,唐虞過料逢時業,浪得
(虛聲車後桓。)
(潛淵居士有詩云:綠野春風百草青,齊桓車馬滾紅塵,當時不賦南山燦,爭得
(名為五霸臣。)
桓 公:寡人此行,欲加兵於宋大夫,試問勝負何如?
寧 戚:明公奉天子之命,糾合諸侯,此固在德而不在兵。
依臣之計,大軍不必入宋,莫若屯於齊境。臣雖不才,請掉三寸之舌,去說
宋侯出城贖罪,兵不血刃,而諸侯自服矣!
(公大悅,傳令紮寨於齊界,使寧戚入宋以說宋公。)
(欲知寧戚說宋公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寧戚舌動宋桓公 鄭厲公倚齊復位)
(寧戚既承命往宋,乘一小車,寬衣大帶,與數從者來至城下,使人報知。)
宋 公:(宋公謂臣下曰)戚來何故?
寧 戚:(叔皮曰)此必齊侯使其游說也!
宋 公:何以待之?
寧 戚:(皮曰)臣知寧戚乃牧牛村夫,主公召人,勿以禮待之,觀其舉止,戚一開口,
臣請彈所佩之珂為號,公遂令武士擒之!
(宋公喜,吩咐武士,再召戚。)
(戚見宋公,宋公全不答禮。)
宋 公:(戚乃仰面長歎曰)危矣哉!宋國也!
宋 公:(宋公駭然曰)村夫何得多言,孤統山河,焉至危殆?
寧 戚:明公自料比周公孰賢?
宋 公:周公聖人也,孤焉敢比之?
寧 戚:周公任周,天下寧靜,猶且吐哺握髮,以納賢士,明公處群雄角力之秋,撫區區
一隅之微,妄自尊大,簡慢賢士,其不為秦楚所並者,吾不信也!
(宋公愕然而起,降階以延寧戚曰)
宋 公:使無先生,則寡人之國必危矣!
(叔皮在旁,見宋公被寧戚說動,急將身上所佩之珂連彈數次,宋公全不少顧,
(皮又以目瞅宋公,公亦不睬。)
乃 謂:(乃謂戚曰)宋國偏小,寡人德薄兵微,願先生一言,以保社稷,沒世不忘!
寧 戚:天子失權,海內諸侯,以勢相吞。今齊侯小白,寬仁大度,威德並著,又有管夷
吾、鮑叔牙之謀,仲孫湫、賓胥無之勇猛,況又奉天子之命,攘夷狄,撫百姓。
公能不惜一束之贄,與齊會盟,上不失周臣之禮,下能通鄰國之好,雖有強秦暴
楚,不敢窺視,則宋之社稷安如泰山矣!
宋 公:孤前者亦曾付名於北杏之盟,只因失計,自會盟逃歸,齊國今欲加兵,彼焉肯受
吾之贄?
寧 戚:齊侯大度,不念舊惡,如魯違北杏之會,柯贖即休,明公誠能委贄贖盟,無有不
納。
宋 公:將何為贄?
寧 戚:但將齊界之地,割五十里人謝,臣敢保公見齊侯而成其事。
(宋公大悅,即命左右,書近齊界五十里田券,與寧戚往齊。)
寧 戚:(叔皮見宋公被惑,乃叱戚曰)放牛村夫!焉敢鼓舌而傾我國?
宋 公:(戚答之曰)我非傾人國者,子服為國大夫,不能使其主向善背惡,他日秦楚兵
至,欲傾宋者乃子也!
(叔皮無言,宋公與戚投齊,叔皮號泣而隨之。)
(及至齊國,齊桓對群侯曰)
齊 桓:宋主逃盟,孤將加兵問罪!今既知咎自至,請眾位具表於王,削其爵秩,奪其封
疆可也!
寧 戚:(寧戚進曰)仁者必許人改過自新,宋公雖有敗盟之咎,今令臣奉五十里地券,
人齊為贄,將以再求會盟,明公當恕其往咎,而許其自新。
齊 桓:(周大夫單伯曰)宋公既有地贄求成,公可恕之。
齊 桓:此國家之爭,非敢自專,即將地券付與大夫,煩大夫奏天子以赦之。
寧 戚:(列侯咸曰)盟主之言是也!
(單伯受券,回見僖王。)
平 王:諸侯伐宋,勝負何如?
(單伯呈宋地券於王,具前事以告。)
平 王:非齊侯,諸侯不知朝廷之尊。
(遂差使臣,齎此券以賞齊桓公。)
(桓公再拜以受,升寧戚為中軍咨謀。)
(又令諸侯歸國,桓公亦歸於齊。)
管 仲:中原地土,莫強於鄭,前嵩後河,右洛左濟,山水之險,天下聳目。公欲屏王室
而伯諸侯,必得鄭而後可並秦楚。
桓 公:吾知鄭為中國咽喉,雖欲收之,無辭可伐!
寧 戚:(寧戚進曰)鄭公子突被祭仲久逐於櫟而立子儀,以幼奪長,誠逆天敘主。公令
引一萬兵,從櫟奉突入鄭,誅子儀則突必懷主公之德而朝齊矣!
(桓公然其言,遂即命賓胥無引兵往探。)
(賓膏無受命出齊,引兵至櫟。)
(鄭伯聞齊桓將兵送己歸國,乃出城迎之。)
(二人列坐談話間,忽邊卒報曰)
二 人:鄭國南城門,內有一蛇,外有一蛇,鬥三日夜不分勝敗,國人觀者如市,後內蛇
被外蛇傷死,外蛇竟奔入城而歸深淵。
寧 戚:(胥無欠身賀鄭伯曰)公位至矣!
二 人:(突曰)何以知之?
寧 戚:(胥曰無)鄭門外蛇子也,內蛇子儀也,內蛇被傷,外蛇人城,是公子歸國,子
儀失位之兆也!今我主公申大義於天下,使胥無與公正位,恰與此事相應。
鄭 伯:(鄭伯大悅)誠如將軍之言,則沒世不敢負。
(胥無傳令三軍,殺奔鄭城。)
鄭 伯:昔日吾入櫟城,櫟之大夫傅瑕將兵拒我,我曾囚於櫟監。今日發兵人鄭,必將此
人開刀祭旗,吾方消恨!
鄭 伯:(令取出傅瑕將斬之,傅瑕哀乞曰)公能赦臣草命,願取子儀之首,以獻鄭城。
鄭 伯:何以能之?
寧 戚:(瑕曰)當今鄭政,皆叔智所專。臣與有同僚之誼,公赦臣潛入鄭,與謀之,則
子儀之首,必獻於座下矣!
鄭 伯:此計只好欺別人,焉能哄得我!
(喝令速斬之。)
鄭 伯:(胥無日)此事不必懼,有胥無在也!假若入城獻鄭,然後以功折罪,復其舊職
,如其入城起兵拒我,待我大軍攻入,將伊家口盡行誅之!
(瑕連叩頭,願將家口為當。)
(鄭伯放瑕,瑕連夜到鄭,潛入叔詹之府。)
鄭 伯:(詹見瑕曰)子何能脫囚歸國?
寧 戚:(瑕曰)齊欲正鄭抗命,大將賓胥無率精兵迎突歸國,今瑕先入報子,子能斬子
儀而開城迎之,則可保富貴,不然大軍打入城池,子之父母妻子亦難保矣!
寧 戚:(詹聞之默然)我亦常思要迎突復位,無人與謀,今子能與我獻計,富貴可共享
矣!
(詹遂修書,緘潛出報突。)
(突與胥無正在議爭,忽人報鄭大夫詹遣人遞書至,突令召入,將書啟緘,讀之
(大喜,與胥無即日發兵,至鄭城下,打戰書入城。)
寧 戚:(鄭子儀聞齊兵送突至,問群下曰)此事若何?
鄭 伯:(叔詹曰)齊兵送突復位,欺公弱也!公能率兵親自一戰,齊兵必敗,殺突以絕
其根,則大位久安。
(子儀然之。)
(遂令詹為先鋒,自率大軍繼後,大開城門,兩陣相對。)
(突與子儀鬥不數合,叔詹引本部兵走回鄭城。)
(賓胥無奮起平生之威,亂殺鄭兵。)
(子儀正欲走回入城,傅瑕將白旗一招,詹引本部兵倒返殺出,詹輪起鋼刀,早
(把子儀斬於馬下。)
(齊兵擁鄭伯入城,收軍定位,群臣久慕鄭伯而怨子儀,聞鄭伯即位,踴躍皆呼
(千歲,聲振天地。)
鄭 伯:(鄭伯問群臣曰)昔者寡人被逐,皆祭仲之謀,祭仲何在?
群 臣:仲已死矣!
(乃執傅瑕殺於城市。)
群 臣:(曰)瑕有二心,後人勿效!
(拜叔詹為上卿,公父、定叔為大夫,厚待賓胥無。)
群 臣:(謂胥無曰)將軍暫歸本國,候國事已定,然後孤來謝齊侯。
(胥無告別,引兵而歸。)
鄭 伯:(鄭伯謂群下曰)孤久被逐,致失朝王之禮。今孤復位,合應朝王。
(即日入朝,時僖王病將危,聞鄭伯至,宣人寢內,謂之)
謂 之:寡人值國家中衰,賴齊侯糾合諸侯,以匡王室。今寡人將危,太子年幼,外事托
與齊侯,內事托與虢公與卿。但吾弟子頹,強暴無禮,久後必謀太子,卿與虢公
同心以佐,朕死亦無憂!
(鄭伯與虢公泣拜受命,僖王遂崩。)
(虢公奉太子閔即位,是為惠王。)
(惠王升殿,齊桓率諸侯入朝。)
(惠王大悅,自周公以下,及於晉侯,皆賜彀玉五雙,馬三匹。)
(惟茁國與邊伯稠、大石速、子禽、祝跪無賜。)
(群臣退朝,蒍國等五人,遂勸子頹作亂。)
群 臣:(頹曰)恐群臣不服!
謂 之:(石速曰)公子先王愛子,群臣有何不服?
謂 之:(頹問其計,蒍國曰)天子初立,來日必出郊祭天地,臣等率五家甲士,伏於南
郊,待彼出祭,擒而殺之。
(頹喜,約罷,五人皆出。)
(頹為人兇暴,常酒後鞭笞士卒。)
(有一門吏聞知其事,乃密投虢公府中來告。)
(虢公大驚,遂令人請鄭伯告之。)
鄭 伯:公與孤受先王寄托,不可坐視天子受危!
虢 公:此事且告天子,請兵討之。
鄭 伯:不可!若以兵討之,彼必奔他國,不如將計就計,來日命天子假裝鑾駕出郊祭祀
,我等率衛兵屯於壇所,先擒此賊!
(虢公然其計。)
(是夜,入朝見王,具其事以告。)
惠 王:(惠王大驚曰)二公何計以討六賊?
(鄭伯具計以上。)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鄭厲公南郊救駕 衛懿公好鶴亡國)
(惠王聞計大悅,次日出空駕,往南郊祭祀。)
(群臣皆受鄭伯之計,周公忌父同原伯虢公帶甲士五百隨駕,子頹在王駕之前,
(文武將卒隨至南郊。)
群 臣:(子頹至駕前曰)此天地壇所,請王下駕!
(遂抽出短刀,揭王羅幔便刺,乃是空駕。)
(子頹正欲回身,鄭伯令武士擒之,斬於郊野。)
(蒍國聞子頹被殺,各各奔入祭壇中,周公忌父斬蒍國及石速於郊。)
(原伯斬邊伯、子禽於北野。)
(祝跪見有備,遂望南燕而走,鄭伯勒馬後追。)
(祝跪見鄭伯追之將近,勒馬回頭射鄭伯落馬,祝跪輪刀便砍。)
118**時間: 地點:
(忽然喊聲大振,鋼刀耀目,乃先斬祝跪於馬下,救鄭伯上馬,鄭伯視之,乃周
(公忌父也。)
(二人奉駕而歸,獻六賊之首,惠王大悅。)
(命原伯收五臣家族朋黨,盡戮於市。)
(令以虎牢關東八百里之地賜與鄭伯,以酒泉郡賜虢公,其餘忌父、原伯各加官
(一級。)
鄭 伯:(王又謂鄭伯曰)卿為國家,被賊所傷,宜速歸國養病。
(鄭伯謝恩歸國,瘡痍進裂,三日而殂。)
(其子即位,是為悼公。)
悼 公:(悼公問詹父曰)昔者先君曾受齊侯之德未報,先君既沒,我主曷往報德?
(鄭伯遣叔詹奉金帛往齊報德。)
鄭 伯:(齊公曰)吾聞王賜鄭伯虎牢關以東之地,何不與寡人?
悼 公:(詹曰)土地國之封疆,不敢割裂!惟備金帛,望盟主納之。
寧 戚:鄭國之權,皆叔詹所秉,不割虎牢之地入齊,亦叔詹所謀。請將叔詹囚於齊國,
鄭若割地,然後放回,如其不肯,設兵以伐之,鄭必全歸於齊。
(桓公遂囚叔詹,以求虎牢之地。)
(鄭伯聞叔詹被囚,復求土地,意欲與之,以贖詹父。)
鄭 伯:(大夫公孫定父曰)不可!齊侯志在吞鄭,所以請割其地,割地不已,必至滅國
。寧使囚詹,不可與地,曷先遣使以金帛贖之,如其必欲割地,只得深溝高疊,
以國相拒!
(鄭伯喜,遣人往齊求放詹父。)
(齊桓大怒,欲取詹父斬之,然後興兵伐鄭。)
齊 桓:(忽聞南燕有使至)今山戎二十萬兵圍燕,燕侯遣小人告急,請兵救之。
齊 桓:(齊桓問群臣曰)四夷亂起,此事若何?
管 仲:明公奉天子之令,為諸侯盟主,夷狄擾亂鄰國,安可置而不伐?依臣之見,莫若
釋詹之囚,鼓兵伐山戎,山戎若絕,鄭必自服。
(桓公悅!令放叔詹歸鄭。)
(大操三軍,令賓胥無為先鋒,王子城父、公孫隰朋為左右翼,管夷吾為謀主,
(留叔牙、寧戚守國。)
(二軍望南燕而進,忽有一騎自西來見駕。)
(公問其人是誰?)
其 人:臣乃陳厲公之子,名完字敬仲。今太子禦寇作亂,陳侯殺之,欲盡逐臣等,故臣
來投。
厲 公:陳侯既殺其子,又逐汝等,吾調兵送公子歸國何如?
其 人:(完曰)明公送臣歸,不如就死馬前!
管 仲:臣聞陳侯賢能,既不肯歸,賜其官職,使為備用亦可。
(桓公遂封完為大工正,留與寧戚同守齊國。)
119**時間: 地點:
(卻說北狄主蓋天大王,有戎卒十五萬,常有侵犯中國之意,只憚齊桓公之威力
(,不敢興兵。)
(至是,聞齊兵大出救燕,乃發戎兵打入中國滅邢,直屯熒澤,大振兵勢,欲入
(衛國。)
(衛懿公性好白鶴,不理國事,在後宮築台高十丈,名曰鶴台,養數百鶴於其上
(,皆以錦繡為衣,金珠飾頂,每月眾鶴皆有俸祿。)
(公若出遊,選能舞能鳴之鶴數十個,盡以大軒載於駕前,號曰鶴大夫。)
(國中百姓有饑凍者,公皆不恤。)
(上大夫寧莊子嘗諫不聽。)
(狄兵至熒澤,哨馬報人,懿公時正欲乘鶴出遊,聞狄兵至,聚集群臣商議戰守
(之計。)
哨 馬:(右大夫石碏之孫石祁子進曰)狄兵驍勇,不可輕敵,主公宜求救於齊。
群 臣:(寧莊子曰)齊之大兵救燕,南伐山戎,若遲緩社稷危矣!
哨 馬:(懿公連問)誰人敢出兵者?
(並無一人答應。)
哨 馬:(寧莊子曰)此非明公親往,國家難保!
(懿公遂以大將軍黃夷為先鋒,孔嬰為左隊,渠孔為右隊,大發精兵五萬,留石
(祁子、寧莊子守城。)
(大兵近熒澤二十里下寨,兩陣相對,狄兵陣上走出一員番將,赤發藍面,露巨
(齒獠牙,高挺蛇矛,引一隊勁弩壯兵,列於陣前。)
(前衛先鋒黃夷觀其旗號乃贊天二大王也。)
哨 馬:(更不打話,二馬相交,鬥上十餘合,狄兵鐵箭亂如雨下,衛兵不能敵,互相怨
(曰)衛往日不恤國民,以祿養鶴,今日何不驅鶴出戰,而令我等受箭!
(軍無鬥志,盡棄戈甲而逃。)
(贊天二大王乘勢追入中軍,斬懿公於馬下。)
(黃夷見懿公被害,與孔嬰雙馬來攻。)
(狄兵大至,斬孔嬰、黃夷於城下。)
(渠孔、禮孔二將引兵殺至,狄兵列開,以箭射中渠孔,渠孔落馬。)
(禮孔拍馬來救,贊天大王斬渠孔,活捉禮孔回歸,傳令攻衛城。)
(連攻數日,寧莊子、石祁子守東西二門,公子申守南門,華龍滑守北門。)
公 子:(禮孔告狄主曰)能赦吾即獻衛城!
哨 馬:(狄主問)何能獻城?
公 子:(孔曰)北門守將華龍滑是吾之友,吾以密書縛於箭頭,射上城樓,裡應外合,
獻城之後加其官職,彼必肯許。
(狄主大悅,遂赦孔罪。)
公 子:(孔修書射於北門城上,士卒拾得箭書,獻於華,華讀之大喜)此吾志也!
(密令三軍披掛,至三更,華上城樓放火,大開北門,狄兵大殺入城。)
(寧莊子與石祁子皆來救北門,狄兵放火燒屋,城中百姓號哭振天,自相踐踏,
(死者不計其數。)
(至五更初,石祁、寧莊見勢難救,二人與公子申往東門走出投齊。)
(狄主既占衛城,令斬禮孔、華龍滑,擄掠庫藏,衛國遂亡。)
(後人有詩云:好鶴堪嗟衛懿侯,貴禽敗德忍民愁,一朝戰士拋戈去,鶴死身亡
(國亦休。)
(又宋賢有詩云:狄卒長驅入衛城,懿公好鶴正荒淫,目前只顧翩躚舞,陣上何
(聞劍戟聲。)
(金鼓未鳴兵甲棄,旌旗方動將離心,可憐六市生靈命,生死橫山染羯腥。)
(公子申與寧、石三騎奔齊。)
(時齊桓公大軍至南燕將近四十里,哨馬回報,山戎有二主,一名令支王,一名
(孤竹王,二王合兵共二十萬,圍燕甚急。)
桓 公:(桓公問管仲曰)山戎兵勢甚銳,用何計以滅之?
(管仲遂上平戎之策。)
(不知其計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管仲天柱峰滅戎 齊桓公德存邢衛)
(桓公問平戎之策,管仲)
管 仲:吾聞戎兵只倚弓馬為雄,方今秋高馬肥弓勁,不可與之交鋒,只可燒絕其糧道,
設計以去其弓馬,然後圖之。
(令大將高奚引兵一萬,銜枚從間道伏於天柱峰,截山戎之救兵。)
(又令仲孫湫引兵五千,從鶴子谷燒其糧草。)
(又令賓胥無引兵一萬,每卒各要縛一草人,夜攻山戎之寨,只許鳴金吶喊,至
(天明方可交兵。)
(又令易牙引兵二萬,秘密離戎寨外裡餘,結草以絆戎馬。)
(三軍聽令已訖,合依計行。)
(是夜,天昏地暗,四野無光。)
(賓胥無令兵卒各左手提草人以隨其身,右手鳴金吶喊,信炮一響,齊兵圍戎寨
(。)
(前門孤竹王與令支王傳令,賊兵劫寨,昏夜不可交兵,只令將卒亂箭射之,使
(彼不得近寨。)
(戎卒望空發矢,亂如雨下,盡插於齊兵草人身上,寨中有五十萬騎,一矢皆空
(。)
(齊人金鼓振天,吶喊愈急,將至四更之末,齊人將草人帶箭盡焚於營外,火光
(燄燄,昏夜同於白晝。)
(二番王視之,欲奪草人恐速齊兵,慌忙奔走,齊兵悉至,亂斬戎兵如刈草芥。
()
(管仲自率大軍殺來,在馬上大叫)
在馬上:眾將不得走了孤竹、令支!
(二國王見四面俱是齊兵,捨命殺出一條血路,望北而走。)
(齊兵追上二十餘里,戎卒只有數百餘人。)
在馬上:(二王大哭曰)日已過午,尚未得食,人困馬乏,後兵追趕甚急,奈何?
(正嗟歎間,忽一起小卒,焦頭爛額,慌忙走至,大哭曰)
小 卒:鶴子谷五百萬斛軍餉,今早盡被齊兵所焚,其兵又殺將來!
小 卒:(二王聽說大驚!進退無路,孤竹王曰)此處有天柱山,且前去據其險要,令人
歸國,取討救兵可也!
(三軍盡饑,不能速退,只得扶戈倚劍,行上十餘里,山後一聲鑼響,轉出一支
(人馬。)
(二番王以為本國救兵來至,舉目視之,乃齊將高奚旗號。)
(番兵驚散,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二王勒馬走回,仲孫湫引兵擋住去路,斬二王於天柱峰下,擄其器甲,與高奚
(奏凱而還。)
(大軍會於南燕城外,燕莊公與君臣出城來迎,齊桓公令三軍屯於城外,自與管
(仲、賓胥無數文武入城,燕莊公大排筵宴,謝勞齊桓公,奉金帛犒勞軍士。)
桓 公:(桓公謂燕侯曰)明公遠居邊國,久失朝貢,何不修先君之政,致意天王,受其
庇護。
燕莊公:敬承明教,敢不修職。
(燕莊公收拾金帛,從桓公入朝。)
(齊侯班師奏凱而還,將山戎二王首級及金銀器械,盡獻王朝。)
(周惠王慰勞桓公,令將山戎二王首級號令四夷,金帛犒勞三軍。)
桓 公:(桓公謝恩奏曰)南燕侯久失朝貢之札,今臣帶來入朝,望陛下赦其前罪,許其
納貢。
(惠王大喜,宣燕莊公入朝,受其貢物,厚禮而遣之。)
(桓公與燕侯一同謝恩,各歸本國。)
120**時間: 地點:
(卻說衛公子被狄所逐投齊求救,聞桓公南伐,所以隱於草野。)
(至是,聞齊桓公歸,與寧石二大夫入齊告難。)
(三騎既入齊城,號泣於朝外,桓公召入,公子申泣訴狄兵滅邢、滅衛之故。)
桓 公:狄兵退否?
燕莊公:(申曰)尚在衛城摽掠,聞盟主班師,令將出城,萬乞起兵趕上,以復此仇!
管 仲:(管仲忙進曰)南夷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縷,此要速除。但我兵初戰遠歸,不
可御狄,速速召諸侯之兵,逐之可也!
(公遂令王子成父督宋、蔡之兵往衛。)
(狄聞諸侯兵至,盡擄衛國子女金帛而退。)
(王子成父屯住營寨,遣人回報桓公,桓公令班師。)
管 仲:不可!濟弱扶傾,盟主之事,今邢、衛既遭狄滅,主公宜為之立新君,使其社稷
不絕,然後方可抽兵也!
管 仲:(公悅)仲父之言,正合孤意!
(遂令調宋之兵築楚丘城,令公子無虧送公子申立為衛後。)
(調杞蔡之兵,築夷儀城,令仲孫湫立邢公子叔顏為邢之後。)
(各賜稻粟五百斛,金帛十車,牛馬林木悉皆充足。)
(後人有詩云:王道凌遲重可嗟,南蠻北狄亂中華,諸侯只解相吞並,誰似齊桓
(繼絕家。)
(潛淵讀史侍云: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存邢繼衛仁心在,大義堂
(堂五霸魁。)
(太史公評曰:桓公伐山戎,管仲因之,以召燕侯入覲,北狄滅邢絕衛,管仲因
(而立後,於是天下諸侯皆服其威,而感其德,宜其成霸者之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