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 至 第九〇
81**時間: 地點:
(一日,在花園賞花,見一朵桃花生三蕊,折而戴之,遂有孕。)
(次年一胎產下三女,其父繼先異之,將三女孩棄於涇水之上,被水上漁翁救之
(養大。)
82**時間: 地點:
(一日,康公出遊於涇水之上,見三女姿態豔美,納之宮中。)
祭 公:(康公之母聞知其事,戒之曰)吾聞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燦。燦美物也
,汝小邦德微,不能享用,速將此三女子貢獻於周王為正。
(康公不從,遂與三女朝夕作樂,不理國政。)
83**時間: 地點:
(一日,共王升殿,大小諸侯盡來朝賀,只有密康公不來。)
問群臣:(王問近臣曰)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朕承先王大業,即天子位,數年之間,
各國諸侯俱來朝賀,密侯有何緣故,竟不來朝?
趙 侯:(趙侯李造父奏曰)密侯失朝,有慢中國,王宜巡狩,問其失朝之罪!
(共王依奏,令排鑾駕,即日辭京西行,至平涼,屯兵涇水之上。)
(時,密康公與三女,朝夕在宮中飲宴,煩刑重斂,百姓不勝愁怨。)
(聞天子駕至平涼,牽老負幼,相牽而至,欲向天子訴苦。)
穆 王:汝等百姓,何國之民?
百 姓:小民密國之民,因密侯耽三女之色,全不勸課農桑,只要煩刑重斂,民不堪命,
是以冒死前來投告饑寒。
穆 王:(共王聞奏大怒曰)此妨民之賊,怎做得一國之主?
(喝退一起流民,命趙侯李造父,率三千鐵甲兵,直至密城,活捉密康公與此三
(女子。)
(時,康公正與三女後宮作樂,聞天子鐵甲兵至,倉猝無措,李造父領兵打入宮
(殿,密侯走於西宮簾下,造父活捉綁縛,又令甲兵執三女子,同解來見共王。
()
女 子:(共王問密侯曰)汝妨民之賊!上欺朝廷,下虐百姓,內淫三女之色,外廢四方
之事,合該何罪?
(密侯低頭無語,只叫乞留性命。)
(共王傳旨,將密侯與三個女子同斬於市,以戒將來,百姓無不鼓舞。)
(明東屏先生有詩云:家國之綱忌女戎,女戎自伐笑康公。)
(貪歡麀聚違慈訓,禍慘身家一歲中。)
群 臣:臣等聞密侯之母賢而有智,密侯初得三女之時,其母曾戒以貢王,密侯不聽,乃
至今日,王宜褒封,以昭後人。
(共王傳旨,滅了密國,將山河圖輿庫寶藏物,悉載入京,只存密國之母,封為
(密國夫人。)
(鑾駕歸朝,大排御筵,以宴群臣。)
84**時間: 地點:
(是年春二月王崩,在位一十五年,壽八十四歲。)
(群臣奉太子嚭即位,是為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天下太平無事,壽五十而崩。
()
(群臣奉御弟辟方即位,是為孝王。)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台李巫監謗)
(孝王升殿,問群臣)
問群臣:朕承先王餘緒,國家帑藏,不知充盈否?
群 臣:(太僕寺卿唐夢騶奏曰)國家瓊林御庫器械衣甲帑藏俱各充盈,惟馬廄中,數年
以來先王累出征討,今將空乏,乞陛下別選養馬者,主其馬廄,調養蕃息,庶幾
可以備用。
穆 王:馬政,國家大事,誰能任其調養?
群 臣:(夢騶奏曰)臣聞犬丘縣有民姓嬴名非子者,善能養馬,陛下不必宣他入朝,只
給它馬三千匹,令養於渭之下數年,馬若蕃息,然後宣入朝廷,以備應用。
(王准其奏,差使臣齎詔往犬丘縣,取嬴非子。)
(犬丘縣守臣接得聖旨,拘得嬴非子到公廳下,謂之)
謂 之:朝廷有旨,差汝掌馬廄,給與牝馬三千,調養於汧渭界上,候待蕃息,然後宣汝
入朝。
(非子得旨,當官給出牝馬三千,直奔汧渭界來。)
(戈矛駕列,積草屯糧,朝夕調護。)
(汧渭界上近西戎,西戎產馬最盛,非子往來界上,見西戎小卒,每日驅馬在汧
(渭河中飲浴,非子心生一計。)
(號令左右,次日驅牡馬一千餘匹,浴於汧渭河中,將牝馬一千餘匹皆係於綠楊
(之上岸口,欲騙西戎之馬。)
(西戎果驅良馬二千餘匹浴於上流,本廠牡馬浴於下流,見岸上牝馬不下河中,
(牡馬嘶鳴不已,上流西戎之馬,聞下流馬聲亂鳴,盡奔下流同浴,見上岸牝馬
(嘶鳴,河中眾馬一齊奔上綠楊岸來,戎卒不能濟渡,被本廠士卒不分華夷之馬
(,盡行驅入渭城。)
(不數年,馬大蕃息,得萬餘匹。)
(非子驅入京師,來見孝王。)
(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為附庸。)
(唐夢騶為大司徒。)
(是歲冬孝王崩,在位一十五年,壽六十五歲。)
(群臣唐夢騶等,奉太子燮即位,是為夷王。)
(夷王即位,楚衛二侯不朝,雖來朝者驕傲無禮,王乃降階以接諸侯,虢公諫之
(乃止。)
(因楚熊渠、衛項公二國諸侯不來朝貢,正欲起兵伐楚、衛。)
諸 侯:(忽報)太原虜金刀四大王,部領戎兵十萬,反至俞泉。
諸 侯:(夷王聞報大驚)諸侯有楚、衛之患,夷虜有太原之兵,叫朕若何區處?
(遂憂成疾而崩,在位十六年,壽六十歲。)
(遺詔命司寇虢公、司空虢仲扶太子胡即位,是為厲王。)
(厲王為人暴虐,亂淫酒色。)
諸 侯:(謂榮夷公曰)朕欲征討楚、衛,國家財用不足,何以處之?
謂 之:(夷公奏曰)當今諸侯失貢,國家財用不足,依臣愚見,必須將畿內之民,無分
老幼,每丁歲十繒,不出數年,國家庫藏皆盈,然後可以養兵征討。
(厲王大喜!大夫芮良諫之,厲王不聽。)
(遂用榮夷公,以主其事,百姓怨謗,作詩以刺時政。)
(王怒,使榮夷公率兵搜怨謗之民,斬之。)
王 乃:(榮夷公曰)萬民眾口,何可盡殺?臣聞衛國有李巫者,善咒水之術,能知人間
之事。王宣李巫來朝,以監國人。謗者殺之,無謗者赦之,則百姓之怨謗息矣!
(王差使臣,往衛取李巫至京,使之弭謗。)
(在宮中建十丈高台,李巫坐在壇上作法念咒,經七日下壇。)
使 臣:(奏曰)城中四方,怨謗之男女共有二萬五千餘人,各具姓名以上。
(厲王大喜,令榮夷公,將男女二萬五千餘人,盡行誅戮於市。)
(國人自是側目相視,心下含怨,口不敢言。)
使 臣:(王喜謂召公曰)朕能弭謗矣!
召 公:此非弭民之謗,乃障民之口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
也?今王塞民之口而遂上之過,臣恐百姓不敢言而王過益深,社稷危矣!
(厲王不聽,日貪酒色,不理朝綱。)
(使榮夷公斂民財,民不敢怨,乃相率操戈為亂,王不知其由,出獵北門,榮夷
(公為御。)
(城中百姓喧噪訕於北門,王命榮夷公捉之。)
(榮夷公未及動刀,百姓先將榮夷公殺於馬下,爭來相刺,厲王發即走歸朝,六
(街百姓遮擁來殺,王不能前進,乃望彘而走。)
(後人有詩曰:古雲國本是良民,周夷昏庸枉殺生。)
(一旦蕭牆災禍起,不知身死霍州城。)
(召公穆、周公和見城中百姓大亂,問其緣由,百姓咸訴曰)
百 姓:天子無道,重斂民財,使我父母凍餒,兄弟妻子離散,少出怨言,則聽巫說,盡
行殺死,是以民不堪命,見王出遊,我等擊之,以泄其恨!望宰公放活以救民生
。
自 相:(二公自相謂曰)欲問其逐君之罪,誠恐生變,但撫慰之!
謂 之:(遂對百姓曰)汝等歸家,我迎回聖駕,奏天子,赦汝之罪,改彼之過,何如?
百 姓:(百姓咸號泣曰)如天子回朝,我等必盡受誅,不如冒死生變!
(二公只得回朝。)
(時,太子年幼,二公相與共和朝政。)
(厲王竟死於彘,在位三十七年,二公奉太子靖即位,是為宣王。)
(欲知宣王如何為政,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征儼狁 姜皇后脫簪諫王)
(宣王為人,慈愛恭儉,文有周公和、召公穆、仲山甫,武有申伯、尹吉甫、方
(叔,兩班賢臣在朝輔弼,減賦稅,除苛法,以修文武成康之德。)
(百姓安堵,諸侯復朝,王問文武曰)
諸 侯:胡夷亂華,不可不戒,今北有玁狁北狄之虜擾民,南有荊蠻作亂,朕欲率兵以討
南北二夷,卿等以為何如?
百 姓:(左司馬仲山甫諫曰)先王之制,冬夏不興師。今二夷理當征討,奈時當季憂,
禾苗發秀之時,不可興兵,以殘稼穡,使民秋成失望,姑俟冬下起兵可也!
(王不聽,傳旨命尹吉甫率兵十五萬,方叔副之。)
(先征玁狁,然後乘得勝之兵,以討荊蠻。)
(二臣領旨出朝。)
(次日升帳,傳令曰)
二 臣:玁狁為暴,理應進兵,若待秋高馬肥,弓強弩勁,難以挫其銳氣!
(遂統領人馬,直奔陽曲而來。)
(時,玁狁戎兵十六萬,屯於陽曲。)
二 臣:(聞王師至,其主將東寨酋長,問於三寨酋長曰)尹吉甫遠來,將士勞苦,不待
安寨,發精兵挫其前鋒,則十五萬兵,片甲無歸,此兵家以逸待勞之法也!
百 姓:(西寨酋長曰)吾所倚者,弓馬而已。今當盛暑,馬瘦兵遲,交鋒恐有不利。
(東寨主不聽,大發四寨之兵,來攻周營。)
(哨馬飛馳報知。)
吉 甫:(吉甫笑曰)彼謂我遠來,將士勞苦,利於速戰,故用以逸攻勞之計。
(即傳令命方叔領本部精兵,屯於陽曲城西,我率大軍,屯於陽曲城南,兩陣為
(犄角之勢。)
(又令各部步卒五千,每人用圓牌一扇,紮馬刀一把,斬其馬足,抵其弓矢,只
(許向前,務令活捉玁狁四個酋長。)
(諸將得令,依計而行。)
(次日,玁狁果望陽曲大寨殺來,城西突出方叔,城南突出尹吉甫,兩兵來攻,
(玁狁勢窮,令弓弩大發,矢如雨下。)
(吉甫將鋼刀在馬上一揮,兩陣步卒將圓牌滾入夷陣,用紮馬刀亂砍,夷兵馬跌
(前足,自相蹂踐,死者不計其數。)
吉 甫:(吉甫大喊曰)休叫走了四個酋長!
(酋長領殘兵北走,西部追至太原,奪其器械衣甲,收軍班師。)
吉 甫:(方叔問吉甫曰)玁狁勢窮氣奪,正好追及斬首,以建大功,何故收軍班師?
吉 甫:吾聞先王之御玁狁,來則伐之,去則舍之。今玁狁折軍北走,不為中國之患足矣
!何必追及斬首哉?
(方叔大喜,遂傳令班師。)
(大軍回至京師,吉甫、方叔獻表,宣王大喜,宣入二臣,親勞之曰)
吉 甫:國家多難,賴二將軍協力,靖安邊寇,多多勞苦。
(命宴以待二臣。)
(宴罷,吉甫)
吉 甫:臣聞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今北狄雖破,荊蠻未除,王請乘得勝之
兵,掃遐荒之虜,彼聞天兵破北而南征,則不攻自破矣!
(宣王大喜,犒勞三軍,復命吉甫、方叔,次日率兵伐荊蠻。)
(聖旨未出,近臣)
近 臣:荊南蠻主差使者來。聞天兵破敵,進貢黃金十萬兩,錦緞十五車,與王勞軍;又
貢明珠一斗,玉帶五條,以贖失朝之罪!
王問群:荊主數年以來絕我朝貢,今聞作亂,擾我南方之民,正欲發兵問罪,差臣入貢,
卿等看當何如?
(周公和、召公穆奏曰)
召 公:臣聞中國之待夷狄,順則似德懷之,逆則以兵討之。今荊蠻知罪,前來奉貢,王
當受其貢物,差使前去諭以利害,冀其自新可也!
(王准奏,款其來使,差使者赦荊蠻之罪。)
85**時間: 地點:
(當時,天下太平,宣王遂有廢怠之志,朝夕與姜皇后在宮宴飲,日高未起,百
(官在午門外待漏者,至午不開朝門。)
86**時間: 地點:
(一日,王與姜皇后在宮飲宴,百官連上諫章數十道。)
(其表曰:具表臣召穆、臣尹吉甫等,誠惶誠恐,死罪再拜表上。)
(臣聞聖主惟仁,必乾乾終日;明王佈德,乃兀兀窮年。)
(是故,周公作無逸之詩,國基隆盛;成湯銘盤孟之訓,德行日新。)
(恭惟陛下,稟聖明之資,躬舜禹之德,繼文武之餘銘,續成康之胤祚,正際國
(步多艱,胡夷紛擾,賴陛下聖神文武,將士齊力謨謀。)
(一征而玁狁遁逃,再舉而荊蠻奉貢。)
(四方初靖,南北粗安,正陛下憂勤惕勵之秋,夙興夜寐之日,夫何戈甲未韜,
(晏安遽起,日斜方朝,非明王聽治之候,酒酣未出,豈聖王決機之時。)
(此非陛下不克始終,皆由內宮多亂,台諫失言。)
(臣等不揣殘生,冒死而進,望陛下從諫如轉關,恢中興之盛業;受言如海納,
(扼緜邈之鴻基。)
(俾名追太古,國祚無疆,社稷生民幸甚!臣等不勝戰慄之至,謹奉表奏聞。)
(宣王覽罷,投表於地,大怒而起。)
(姜後見主變色而起,令嬪妃取表讀之,歎曰)
姜 後:此非王之過,皆妾之罪也!
(乃脫簪珥,卸衣裳,待罪跪於王前。)
宣 王:卿何脫簪卸衣而跪?
姜 後:(姜後叩頭曰)陛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禍亂之興,皆由於妾。今卿大夫
與國人不咎於妾,而歸罪於王,實妾所致也!願賜妾死,以理國政,幸甚!幸甚
!
宣 王:此寡人之罪,非卿之過。
(令嬪妃扶起姜後。)
(次日,侵早出朝聽政,文武百官,皆大歡喜,上表稱賀。)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明東屏先生詠史詩云:周道中興威赫然,萬邦齊駕一人天。)
(閨闈待罪脫簪夜,姜後賢名萬古傳。)
(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宣王出朝聽政,近臣)
近 臣:畿內兒童誦謠言歌四句,鼓舞於六街三市之中,兵馬司錄其歌以聞。
宣 王:(王覽其歌曰)月將升,日將浸,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王大驚!問群臣)
問群臣:此事主何吉凶?
召 公:(左宗伯召公)檿是山桑木名,可以為弓。箕草名,可結之為箭袋。據臣愚見,
國家後有弓矢之禍!
宣 王:若此,盡誅京師作弓箭之人,盡焚庫內弧矢,何如?
召 公:(太史令伯陽父奏曰)臣觀天象,其先落在陛下宮中,非干弓矢之事,必主後世
有女主亂國!請勿妄殺無辜之人而焚軍旅之器。
(王宣姜皇后出朝,問其宮中嬪妃有甚怪異,姜後)
姜 後:宮中並無怪異,惟先王宮內一嬪妃盧氏,年方二十四歲,懷孕一十八年,至是方
生一女。
宣 王:此誠異事!
宣 王:(傳旨宣盧氏問其故,盧氏到殿對曰)妾聞夏桀王時,褒城有鄉人,化為二龍,
以降王庭,謂桀王曰,吾乃褒城二君,桀王恐懼,殺其二龍,收其漿聚以藏櫝中
,自殷朝歷六百四十四年,傳經二十八王,皆不敢發其櫝而視之。至先王厲王末
年始開櫝,則龍漿橫流於王庭,化為元龜,妾時年十有七歲,因踏龜跡而有孕,
至前夕方生一女兒。
宣 王:此女兒必怪物,汝抱出視之!
姜 後:(盧氏曰)妾疑其為怪物。是夕,命本宮人,將此女孩,投於皇城御河中浸死矣
!
宣 王:此非爾之罪,皆先王所貽之禍!
宣 王:(喝退盧氏,又謂太史伯陽父曰)此女孩已死,卿試占之,以觀妖氣消滅何如?
宣 王:(伯陽父占之)妖氣雖然出宮,然未嘗除也!
(王傳旨,令皇城兵馬司,帶領軍卒巡訪皇城御溝內外,但有拾得女孩於道路及
(溝中者,悉取而斬之。)
(又出榜文,掛於各城門外,不拘官民軍匠人等,但有收得御溝之內嬰孩隱匿而
(不首者,滿門處死。)
87**時間: 地點:
(卻說西城兵馬巡至西長安街尾,見一男子負山桑木弓,一女子負箕草織成箭袋
(,賣於街上。)
(兵馬司看見,心下思量曰)
女 子:今朝廷大臣斷謠歌乃是山桑木弓箕草之袋,今日見此二人,必應其事,但聞伯陽
有為亂之言,吾放其男子,捉此女子,並所賣弓矢去見天子。
(那男子得解其禍,亦不救其妻,抱頭便走,走至十里外途中,聞深林中群鳥喧
(噪,有嬰兒啼哭之聲。)
(此人奔入林中視之,乃百鳥覆蓋一女孩兒在青草上,此人自思曰)
視 之:我妻被朝廷捉去,決無性命,歸家抱此女孩回去,撫養成人,亦有所望。
(乃趕去群鳥,抱此嬰兒,直奔褒城,逃難而去。)
88**時間: 地點:
(卻說西城兵馬司,將此女人及弓矢,前來見宣王。)
宣 王:(王自思)占者是此婦定矣!
(令推出斬之,賞其巡訪兵馬。)
(是歲秋七月,宣王有疾,宣左司寇尹吉甫、大宗伯召公穆托孤。)
(王崩,在位四十六年。)
(二臣受遺詔,奉太子宮涅即位,是為幽王。)
(幽王為人性暴寡恩,動靜無常,召公、吉甫,盡心輔之。)
(尹球、虢公、祭公三人在朝,皆讒邪欺君,幾喪其國。)
(幽王即位,拜尹球為大夫,虢石父為上卿,祭公為司徒,大宴群臣。)
(忽三川守臣有表到,言其地皆震。)
幽 王:(幽王笑曰)山川地震乃是常事,何必動表告朕?
(遂退朝。)
幽 王:(太史令伯陽父以此事與趙叔帶手語曰)昔者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
若二代之季矣!
宣 王:(叔帶駭然曰)何以見之?
幽 王:(伯陽父曰)源塞必川竭,川竭必山崩,山崩乃主崩類之兆,吾知周室天下不出
二十年當亡矣!
宣 王:(叔帶謂伯陽父曰)天子不恤國政,我職居言路,必盡臣節以諫之可也!
宣 王:(是歲冬,三川又竭,岐山復崩,趙叔帶上表諫曰)山崩地震,國家不祥之兆,
望陛下撫恤下民,廣開賢路,以弭天變,庶幾社稷無危。
虢石父:山崩地震,誠陛下所謂天道之常,有何不祥?叔帶迂生,不達天道,望陛下詳之
!
(幽王聽石父之奏,罷叔帶之官,貶歸田裡。)
(叔帶罷官,往投晉國,後為趙氏之祖。)
幽 王:(右諫議大夫褒姠諫曰)不可罷叔帶之官,恐塞諫諍之路。
(幽王大怒,令囚褒姠於獄。)
(朝中自是無敢諫之臣。)
(王朝夕在宮中作樂。)
89**時間: 地點:
(卻說褒姠,褒人也。)
(家中妻子聞進諫被囚,一家痛哭,其子洪德告母曰)
其 子:吾聞天子荒淫,惟樂女色。吾褒城中,有小民家,即前賣弓矢之人,有女子十分
清麗,家貧無資,欲將此女鬻於他人,望母將百金買此女子,進上朝廷,以贖父
之罪,有何不可?
(其母大喜,遂將百金,買得此女子。)
(時,年方十四歲,令其梳洗,將新衣改妝。)
(洪德即修表,將此女子齎到京師,以贖父罪。)
(天子升殿,近臣)
近 臣:諫議大夫褒姠之子褒洪德到!
近 臣:(王宣入,洪德奏曰)臣父因進諫得罪,現囚天牢,臣痛父陷死,不能復生,故
將美人進上,以贖父,望陛下寬恩,赦臣父死,放歸田裡。
(幽王聞奏,宣美人於殿下,王見此美人儀容嬌媚,因褒地所進,賜名褒姒,宣
(入後宮。)
群 臣:(群臣諫曰)不可!色傾人國,自古有之。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喪。
陛下宜鑒前朝之失,不可受此美人。
石 父:(尹球石父)田舍郎多收禾麥,尚且重婚,陛下以天子之尊,受一宮人,群臣何
故多言?
(王大怒,傳命)
幽 王:有再諫受美人者斬!
(群臣遂不敢諫。)
(王退朝,與褒姒朝夕飲宴,其皇后申氏遂失寵,一日與褒姒宴於翠華宮,申後
(遽至,褒姒與王談笑自樂,全不起身迎接,申後心雖怨而口不敢言,歸宮中憂
(容不展。)
(太子宜臼見母憂悶,跪而問曰)
太 子:吾母貴為萬民之後,何至如此不樂?
姜 後:汝父寵愛褒姒,不分尊卑,日與王宴於翠華宮,見我至,他仍飲酒自樂,全不退
避,此吾所以不悅也。
太 子:此事易處,母親勿憂。次日可引數十宮人游御苑賞花,若褒姒來,吾母令宮人將
此賤婢亂打一頓,待她奏父王,父王不聽則已,若有甚事,孩兒必殺之,方可干
休!
(申後聽信其言。)
(申後果將褒姒打了一頓,褒姒不動聲色,含羞回宮,宣虢石父告以此事。)
石 父:娘娘可將此事奏於天子,臣當竭力保之,廢申後方休!
石 父:(褒姒見王退朝,垂淚奏曰)申皇妃無故令宮人痛打小妾!
太 子:(王變色言曰)皇后焉敢無禮!
(虢石父、尹球曰)
虢石父:臣聞皇后失德,嫉忌太甚,或有之?
(王問何故,褒姒述其事奏之。)
(王大怒,遂下詔廢皇后申氏,冊立褒姒為正宮,群臣苦諫不聽,太子宜臼忿恨
(不平,要殺石父。)
(石父逃走,來見天子。)
(天子大怒,命尹球來捕太子。)
(太子從後宰門走出,奔於鄧州母舅家。)
(王命發兵圍申,群臣諫曰)
群 臣:太子雖違王命來殺大臣,乃是為母之故,今走申國避之足矣!何故更發兵圍申以
殺之?
(王准奏,令囚皇后於冷宮,廢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王太子。)
太 子:(太史令伯陽父曰)三綱絕矣!
(告老歸田。)
(群臣辭表求歸者甚多。)
(王既立褒姒,忠臣去位,朝中惟尹球、虢公、祭公等一班讒臣在側。)
(王朝夕與褒姒作樂,千方百計,褒姒終不開口一笑。)
幽 王:卿何為不笑?
太 子:(姒曰)妾平生不好笑。
幽 王:(王私與石父曰)卿有何計能動褒後一笑,賞汝千金!
石 父:(石父獻計曰)先王於皇城外,五里置一烽火墩,本備寇也,如有寇至,則舉烽
火為號,沿路相照,諸侯之兵必至,至而無寇,皇后必笑矣!
(王大喜。)
(次日傳旨,令發城下煙墩。)
群 臣:(群臣皆諫曰)煙墩者先王制下,以備緩急,所以取信於諸侯,今無故而舉烽火
,是戲諸侯也!他日倘有不虞,將何物以征諸侯之至而救急哉?
(王不聽,遂舉烽火,與褒姒宴於望邊樓。)
(不數日,近京列國諸侯皆領兵至,既至則無寇,褒姒於樓上見諸侯不宣而至,
(撫掌大笑,眾諸侯大怒而歸。)
(申侯在路上備遺表諫幽王棄皇后,廢太子,寵褒姒,戲諸侯四事。)
虢石父:申侯欲與太子宜臼謀反,故訕王之過。
幽 王:何以處之?
石 父:宜速發兵以討之,庶幾免生後患!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
(幽王准奏,發兵討申。)
幽 王:(忽有人報申侯曰)王將起兵伐申國!
石 父:(申侯大驚曰)國小兵微,何以當敵?
幽 王:(大夫呂章進曰)今申國近西夷犬戎,主公速致書於犬戎,令起兵以伐無道,庶
免申國之患!
(申侯以書召西夷犬戎。)
幽 王:(西夷主曰)中國天子失政,申侯召我以誅無道,此我志也!
(遂發戎兵五萬,殺奔京師而來,將城團圍三匝,水泄不通。)
(近臣奏於幽王,幽王大驚曰)
幽 王:機不密,禍先發!我兵未起,戎兵先至,此事如何定奪?
虢石父:速發煙墩以征諸侯救兵!
(王令發烽火數日,諸侯之兵俱無片甲入來。)
(蓋因前被烽火所戲,故此時又以為詐,所以皆不起兵也。)
(幽王見救兵不至,犬戎日攻,命虢石父曰)
幽 王:事急矣!卿速令兵守城,率將士出城迎敵,朕率大軍繼後,以破犬戎!
(虢石父本非能戰之士,只得勉強率部兵出陣,開西城門殺出。)
(申侯望見虢石父,謂犬戎曰)
虢石父:此欺君之賊,不可走了!
(犬戎主聞之,拍馬直取石父,鬥不能勝,被犬戎主一槍刺於馬下,戎兵亂殺進
(城。)
(幽王正率軍出午門,聞石父戰敗而死,甚為恐懼,乃引大軍奔後宰門,望臨漳
(而走。)
(狄兵在城中放火焚燒宮室,擄掠庫內財物。)
(申侯從火光中見幽王從後宰門奔出,引一隊戎兵趕至驪山下斬之。)
(幽王在位十一年。)
(胡曾先生有詩云: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東屏先生詠史詩云:多方圖笑掖庭中,烽火光搖粉黛紅。)
(自絕諸侯猶似可,忍俾國祚喪羌戎。)
(潛淵居士讀史詩云:女色常雲喪國城,幽王何事若迷心。)
(恣情貪笑輕烽火,繼恣忘憂召甲兵。)
(萬邦生靈沽羯臊,千官冠蓋陷胡塵。)
(鄭桓不動勤王劍,八百蒼姬已盡傾。)
(又東屏先生有詩,以譏幽王失政,謠言有驗云:易儲廢后敗綱常,烽火招戎勢
(獗猖。)
(指婦傾城奇禍遠,壓弧箕服驗周亡。)
(申兵與戎卒殺入翠華樓,將褒姒斬於樓下。)
(其宮中士卒嬪妃,死者不計其數。)
(犬戎在城中大肆剽掠數月,不日有滅周之意。)
(鄭桓公聞犬戎將陷王城,發兵勤王,與犬戎戰不數合,桓公中箭落馬而死。)
(潛淵居士讀史詩云:臣子勤王水火師,君危臣陷豈宜遲。)
(鄭桓雖為周幽殞,史冊英名萬古存。)
(鄭兵大敗,犬戎追上二十餘里。)
(只見城西角上,鳴金大喊,擁來一簇人馬,旗上書秦侯二字。)
(鄭人始知是救駕之兵,方才放心。)
(秦襄公聞知,即引兵擋住犬戎,大殺一陣,秦兵驍勇,犬戎不能抵敵,敗兵入
(城不出。)
(襄公引鄭國之兵屯於城下,至暮見一簇人馬,喊聲大震,從東奔來。)
(眾兵視之,當先一面卷金繡字旗上,書衛侯二字。)
(襄公與掘突前來迎接,下馬相讓而坐,議論破戎之策。)
襄 公:犬戎之志,在於剽掠女子金帛而已,彼謂我兵初至,必不謹防我等,今夜宜分兵
從三門而入,一虜可滅矣!
(是夜三更,三國之兵,打入王城。)
(犬戎將士果去剽掠民間財貨,不致防備,火光滿城,三國精兵大喊,殺入城陣
(,斬人如刈草芥,血滾六街成河。)
(犬戎主逼太子西歸於申。)
(襄公獨馬殺入宮中,問太子何在?有被傷宮人告曰)
襄 公:已被胡人驅迫西門面去。
(襄公引本部精兵殺出西城,追及犬戎,大殺一陣,搶回太子。)
(天已大明,眾諸侯亦皆率兵來接,襄公謂眾諸侯曰)
襄 公: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宜奉太子即王位,庶幾諸侯有主。
(於是,宜臼即位,是為平王。)
(平王升殿,眾諸侯朝賀畢,群臣)
群 臣:賞罰者人君之統馭,今國家亂定,望陛下黜陟,賞罰先行。
(王准奏,黜褒姒子伯服為庶人,族其讒臣尹球、虢石父之家。)
(鄭桓公死於王事,追封為塚宰公。)
(秦侯、衛侯、鄭侯三國來救京師者,俱各賞帛數萬,標名於陵煙閣上,立生祠
(於功臣廟。)
(諸侯歸國。)
(國舅申侯尊封為申國公,開冷宮之囚,以救主母。)
(申皇后遂出安民榜,撫諭京師被擄百姓,大宴群臣歸國。)
(是時,京師被犬戎喪亂之後,宮殿焚毀,倉庫空虛,邊境烽火連年不息。)
平 王:(平王與群臣議曰)鎬京迫近西戎,又且宮殿荒涼,朕欲遷都於成周,卿等以為
何如?
(群臣皆以鎬京逼近西戎,累被犬戎之害,況昔日成王營築成周於洛邑,故以洛
(居天下之中,王者所居之地,遷都是也!獨有大宗伯周公華奏曰)
周 公:不可!洛陽雖為天下之中,四面受敵,乃用武之地,故有德易興,無德易亡。今
觀鎬京,左有殽函,右有隴蜀,沃野千里,四塞為固,所謂天府之國,天下之勢
,莫過於此。今若棄之東遷,臣竊以為不可也!
(平王不聽,即日命收拾東遷於洛陽。)
(後人有古風曰:千里金城形勝地,地方沃野民殷實。)
(殽山左障右橫川,函谷巍巍天下極。)
(周室衰微氣奄奄,平王東徙盡拋棄。)
(秦得以霸周遂亡,始知地土國之綱。)
(文武成康基業墜,教人每每恨平王。)
(是時,文武百官扈從,百姓有願隨遷都者,咸從於駕後,而歧州百里形勢之地
(,盡棄於秦,故秦得形勢之地,能並列國。)
(王駕既至洛邑,修營宮室,盤給倉庫,文武百官,各加升賞。)
(諸侯來朝者,悉厚禮而遣歸國。)
(鄭武公掘突之父桓公,因救駕死於王事,有大功於周,獨留武公在朝,輔以國
(事。)
90**時間: 地點:
(卻說鄭武公夫人武姜,初生其長子,因其夢後而產,遂名之曰寤生,後為莊公
(。)
(武姜惡其長子。)
(後生次子,名叔段,武姜偏愛之,數請於武公,要立叔段為太子,使其承位,
(武公不許。)
(武姜不敢復言,武公知夫人偏愛叔段,恐後日兄弟相戕,遂立寤生為太子。)
(及武公卒,太子寤生立,是為鄭莊公。)
(武姜見叔段無權,恐被莊公所害,乃謂莊公曰)
乃 謂:汝承父位,可於京城之內割地,以封叔段,兄弟同享富貴可也!
(莊公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正欲宣叔段而封之,大夫祭仲諫曰)
祭 仲:不可!
國不堪二,若封叔段於京,是二君也,後必為患!
莊 公:吾母之命,奈何敢拒?
(遂封段於京,謂之京城太叔,叔段謝恩而退。)
(次日升堂,有西鄙宰、北鄙宰二人來賀!叔段謂二宰曰)
二 人:汝二人所掌之邑,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稅朝賀,皆要朝我,勿得更入見大王!
(二宰見叔段豐彩昂昂,不敢拒命,遂降於叔段。)
(叔段得二鄙之地,遂不朝兄,乃完聚城郭,操練兵馬,有襲莊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