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卻說管叔、蔡叔,相武庚以守殷祀。)
(天朝使者齎赦書到朝歌,武庚等接旨,問使臣曰)
武 庚:天子年幼,國中政事,有誰攝行?
使 臣:塚宰公姬旦,總決政務,相天子,以朝諸侯。
(二叔聽罷,送使臣出,乃相謂曰)
使 臣:吾二人與周公共是武王之弟,天子之叔,遠守遐方,身居下職,周公乃居塚宰,
攝行朝政。天子年幼,倘或一旦謀弒,遂專大位,吾二人豈不束手以觀他人受天
子之福哉?
武 庚:(叔度日)然則今日之計何如?
使 臣:(叔鮮曰)合謀諸武庚,起兵打入鎬京,殺了周公,廢卻天子,同享富貴,豈不
美哉!
(蔡叔大悅,來見武庚,說其起兵。)
武 庚:周公雖居塚宰,以相天子,無過可窺,何敢興兵犯之?
使 臣:(二叔曰)此事甚易,遂說周公將有纂弒幼君之心,不利社稷之意,使六街三市
兒童,傳誦入鎬京。天子年幼,無所決斷,必廢周公,俺這裡即以此事為周公之
罪,興兵伐之,則富貴可得矣!
(二叔遂作謠言歌曰:嗟彼鳳雛,羽短身孤。)
(初鳴高崗,鴟鴞在旁。)
(周公危社稷,王幼實堪傷。)
62**時間: 地點:
(卻說此謠言,互相傳語,不數月間,哄於鎬京街市。)
(近臣錄其歌奏聞,成王覽罷大怒曰)
成 王:塚宰公王室至親,受先王遺托,勤勞蹇蹇,安有此事?此必京師妖言!
(傳旨令有司收京師兒童盡戮回報。)
(周公見說,免冠頓首曰)
周 公:臣罪當萬死,何敢累及兆民,但賜臣死足矣,不必更戮無辜。
(周公請死,成王不許。)
(兩班文武見周公被誣,乃一齊跪奏曰)
成 王:塚宰公之忠,諒人神共知,賴陛下仁明,全其大節,實社稷生民之福也!且事有
根原,陛下命兵馬司傳旨,挨門悄問,倘得其始傳之人,只戮此一民,以儆其餘
足矣,何必盡戮無辜,致生民怨。
(成王聞奏,漸轉龍顏,傳旨各城兵馬,逐門查究回報。)
近 臣:(忽近臣)朝歌武庚、管叔、蔡叔,率兵十二萬殺來,口口聲聲道,塚宰將纂社
稷,故領兵前來,去讒輔國。今兵已到潼關,望陛下及早定奪!
(成王年幼,決斷不定,乃問群臣)
問群臣:此事真假若何?
周 公:(周公又頓首曰)但望陛下賜臣一死,以止潼關二叔之兵,國家萬幸!
群 臣:(群臣忙奏)即此兵事,便知謠言,的是二叔流言。
成 王:何以知之?
群 臣:塚宰憂勤王室,列國皆知敬服,如果有篡心,今近京諸侯並不起兵討罪,滿朝文
武又不動一彈章,朝歌乃遐方小國,安能早知其事,而先興兵以去讒輔國哉?此
必二叔之奸謀,使陛下君臣猜忌,彼得乘隙以謀社稷耳!望陛下聖明,決斷此事
。
成 王:(成王猶豫曰)然則此事如何區處?
群 臣:陛下不決此事,令塚宰督軍,退得潼關之兵,即見無此反意!
(成王心疑周公得兵於外,恐其速叛,尚未肯許,群臣)
群 臣:陛下如疑塚宰,臣等願以家口作保。
(成王見百官所奏甚切,乃傳旨點兵十萬,與周公東征,周公謝罪出殿。)
(次日,周公升帳,點兵練將,一面修書往魯,令伯禽會兵於潼關。)
(即日兵發京城,成王與群臣送出京城之外。)
(成王在馬上口占一律云:彩旗飄飄出鎬城,一杯煩汝往東征。)
(忠貞自信孚天地,貝錦何容陷大臣。)
(拔劍掃開邊塞霧,揚旌收盡野紅塵。)
(王兵奏捷回朝日,鳳閣龍樓畫影形。)
(周公聽罷大悅,亦在馬上吟出一律,以表其忠曰:平生忠誠諒天知,仗節行藏
(志不虧。)
(神鬼何人寧可逆,流言陷我實堪悲。)
(指揮擊掃漫天穢,慷慨先吟報國詩。)
(東風若奏三軍捷,早把邊捷報玉音。)
(周公吟罷,君臣相別,大軍望東而進,將近潼關三十里下寨。)
63**時間: 地點:
(卻說魯公伯禽,得父之書,率本國精兵五萬,已到潼關,候大軍到日,然後交
(兵。)
(聞父兵到,與關主皆出迎接。)
(周公到關,謂伯禽曰)
周 公:手足之情,不可動兵相鬥,只宜修書,令曉諭之退兵,以待朝廷處決何如?
伯 禽:管蔡不念手足,流言陷父,將至極刑,此正宜速交兵而除之,回天子之怒,表我
父之忠可也。
(周公然之。)
64**時間: 地點:
(卻說二叔在關下,聞周公兵到,大懼,將欲退兵。)
武 庚:不可!如不交兵而退,則事機泄漏,得罪反重。
(二叔從之。)
(乃各披掛出陣,與魯公伯禽兩下正相廝殺,伯禽手起刀落,管叔死於馬下。)
(蔡叔見管叔被誅,捨命而逃,只見潼關上,鑼鼓震天,走出一員老將,大聲叫
(曰)
撫掌大:休要走了蔡叔度也!
(蔡叔抬頭一看,見是周公,唬得魂飛魄落,拋戈棄甲,往東而走。)
(又被伯禽阻路,掩殺一陣。)
(武庚正欲來救,卻被虞文達一輪刺下馬來而死。)
(周公傳令,命大軍不得停止,趕上蔡叔到朝歌。)
(蔡叔不分晝夜,走入朝歌城內。)
(大軍奄至,蔡叔不及堅守,被虞文達搶入城中,活捉蔡叔鮮,來見周公。)
周 公:汝等何得流言興兵犯關,以負先王分土之恩?
撫掌大:(蔡叔叩頭告曰)皆是武庚、管叔之謀,小弟不能拒阻,以至如此,望兄救我殘
生。
伯 禽:此是逆天之賊,宜斬首示眾。
周 公: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彼縱不仁,何忍斬之?
(令左右監於南牢,以待朝廷處決。)
(周公傳令,令關上虞文達轉鎮潼關,待奏過朝廷升賞。)
(其子伯禽,亦令轉鎮魯國。)
其 子:(誡之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當今天子之叔父也。然猶一沐三握髮,一沐
三吐哺,起以待士,恐失天下之賢,辛勤如是,尚且遭讒狼狽,使無文武力奏,
身猶難保。汝今鎮魯,行政宜愛恤下民,尊禮賢士,慎勿以國大而驕人也!
(伯禽再拜,受命而退。)
周 公:(周公謂左右曰)我原被讒言出師,今二叔雖除,天子尚有疑我之心,只具表奏
聞,以待天子回心,有旨宣我歸朝,方可班師,如今只宜居東,以避嫌疑可也。
(遂差人奉表入京,出榜安民。)
65**時間: 地點:
(卻說成王與群臣正論邊事,近臣)
近 臣:塚宰公東征得勝,齎表回奏。
(成王覽表大悅,謂文武曰)
成 王:叔父東征,既除二賊,其忠誠固可尚矣!不班師隨駕而歸,又居東土,只具表回
奏,此事為何?
群 臣:塚宰公以大忠見讒,不能自白,今幸天兵一到,二叔授首,此乃陛下之福!以表
塚宰之誠,所以塚宰待罪於東,陛下宜差大臣出關迎接,庶可以全兩下之美。
(成王沉吟不許。)
(至秋末,時五穀大熟,只未收穫。)
(忽一日,天昏日暗,狂風大作,驅雷閃電,城中揚砂走石,大木連根拔起,郊
(野禾稻,盡行偃僕,百姓驚怖。)
(成王與百官大懼,不知所之。)
(召公、畢公奏曰)
召 公:先王在日,曾遺卜筮之書,藏於殿前金滕匱中,以備吉凶,今遇天變,王曷啟金
滕匱,取卜筮之書占卜,以驗天變。
(成王准奏,乃與群臣拜告天地先王,啟金滕匱搜卜筮之書,乃得昔日周公欲代
(武王身死之書,成王問史氏,史氏備述前事以奏。)
成 王:(王大泣曰)叔父功德隆盛,反被二叔讒言,現出於外三年,皆朕之過,是天變
欲警朕之無知也!
(群臣皆泣。)
(王即差大臣,召公、畢公奉詔迎轉周公。)
(下詔於京師,以明周公無過。)
(風雷遂止,天朗氣清,五穀被風偃倒者皆起。)
(百姓鼓舞,民眾大悅。)
(後宋丞相王荊公,因感王莽之事有詩曰: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又潛淵居士讀史詩曰:左手旋乾右轉坤,群邪嫉正起流言。)
(安安不效旋胡促,凡幾常書赤舄尊。)
(天變風雲昭大節,書藏金匱顯忠臣。)
(成王一整迎歸駕,周室君臣孝義存。)
(召公、畢公奉旨奔潼關,命人報於周公。)
(周公聞聖旨到,俯伏跪聽宣詔曰:朕以幼衝,嗣承大統,愚昧聰明,險失忠良
(大節。)
(孩提心志,混淆良輔謨謀,過雖已往,悔切未然!伏惟塚宰姬旦,王室至親,
(百僚總辟,其忠貞信義,表表昭著。)
(蠢茲群小,嫉正流言,征駕久淹於東,皆是朕過,叛首隨傳於北,越顯公忠。
()
(今命使臣,齎詔奉章,迎還征駕,輔弼王家,所有叛臣叔度,本該處死,朕念
(同本,權貶郭鄰。)
(厥子胡仲,率德改行,可續父封於蔡。)
(關守虞文達,汗馬多勞,升受幽州都制。)
(嗚呼!崇德報功,固朝廷之重典;效勞盡職,實臣子之當為。)
(詔書到日,各毋稽延。)
(周公接詔書,並管待召、畢二弟。)
(次日,吩咐叔度之子胡仲,守殷車駕,望京而進。)
(行近京師,驛傳報於朝廷。)
(成王率文武百官,出郊迎接周公歸朝。)
成 王:(王謂公曰)朕以幼昧,不辨邪正,是以遠勞叔父,久淹外鎮,皆朕之過也!
周 公:(周公頓首謝曰)濟危救險,人臣之職,有何勞焉?
(成王大悅,令排御宴,以宴群臣。)
66**時間: 地點:
(一日,成王在後宮與其弟叔虞飲宴,庭前桐樹陰濃,王拾桐葉在手,謂叔虞曰
()
成 王:朕削此桐葉為珪璋,汝能以此吟詩,朕即封汝為候。
(叔虞遂吟曰:桐葉落庭除,吾王削作珪。)
(如念連技秀,春風共暢舒。)
成 王:(次日,史佚奏曰)陛下請擇日行封!
成 王:朕與叔虞戲耳!
周 公:(佚曰)天子無戲言,天子一出言,則史官書之於冊,望我王速封叔虞,不可反
覆。
(成王乃命設宴,封叔虞為諸侯,國號唐。)
(叔虞謝恩而去。)
近 臣:(忽近臣)有遠方夷人入貢。
(王宣入朝,其人相貌迥別,語言不通,王問譯者曰)
其 人:此夷來自何國?
近 臣:(譯者曰)此夷出於交趾之南,國名越裳,言自數十年來,其國中天無烈風淫雨
,海不揚波,意者中國有聖人出,故不憚萬里之遙,來貢白雉。
(又西旅來貢顑獒,大畜四尺白獒。)
王問群:遠人來貢,方此可受否?
召 公:陛下當以賢為寶,不可受此。臣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陛下當自思之。
群 臣:陛下仁德,加於蠻夷,故夷人不憚遠而來貢。古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今若不受此獻,恐塞四夷來路。
(成王遂受其獻,設宴款待來使。)
(欲知後事如休,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群 臣:(次日,番使來謝告歸,王問譯使曰)此來有多少路程?
召 公:(譯使對曰)有一萬二千之遙,來行三年有餘,始至京師。
(王命周公作指南車,賜番使以歸,只一年遂至本國。)
成 王:(成王謂周公曰)四夷來朝,各方路途遠近不齊,卿官相天下地輿,孰為中正可
定都,以便四方朝貢?
周 公:洛陽居天下之中,昔者先王嘗欲建都於洛而不果,此九鼎乃禹王所鑄,以鎮國者
,後來失國,此鼎遷於商,紂王失國,武王載歸鎬京。
(至成王後遷於洛陽,始定鼎於郟鄏,在河南洛陽,命鎬京為宗周,命洛邑為成
(周。)
(命太史令梅仲宣卜世代久遠何如,宣乃於神前卜之。)
成 王:(卜曰)帝嚳之孫,鼎基巍赫,傳世三十,歷年七百。
(明東平居士詠史詩云:鼎入王畿蓍定時,卜年七百旋稽疑。)
(後來八百蒼姬錄,天耶人耶裕卜期。)
(周公既定鼎而歸,成王大喜。)
(設宴以待周公,周公謝宴以歸第。)
(是夜夢一蟠龍,從天降入於淵。)
周 公:此夢乃應吾當盡之數。
成 王:(內臣曰)塚宰何以知之?
周 公:蟠龍無翼之龍也,有翼則為飛龍,乃天子之像,吾位居塚宰,與天子差一等,乃
是蟠龍也。有翼而下深淵,吾身在天子之旁,今入深淵,乃龍歸之所,是以知吾
將盡也。
(遂遇疾不起。)
(周公病篤,王與群臣詣周公宅)
群 臣:叔父固病不起,倘有不諱,國家大政,誰復可保?
周 公:國家大政,有召公畢公等在朝,王不必多慮。臣死之後,但願我王,賢人親之,
佞人遠之,憂國愛民,天下自然太平。
群 臣:(公又謂同僚畢公等曰)我死之後,願公等盡心佐王,勿忝臣職!
(言罷,公下淚,成王與群臣無不下淚,王駕還朝。)
(是夕,周公卒,時年八十二歲。)
(公在周朝,制禮作樂,忠貞大節,為後世人臣之表。)
(是日,天昏日暗,風霧迷漫。)
(後史官有詩贊曰:喈彼姬公,為周砥柱。)
(制禮作樂,定安遵居。)
(輔弼幼王,盡心所事。)
(掃蕩流言,大節安舒。)
(節彼太廟,巍然中立。)
(後世人臣,惟公是式。)
(成王聞報大哭,謂伯禽曰)
成 王:汝父憂勤一世,朕不能報,今死之後,賜爾魯國祭祀,得用天子禮樂,庶表朕叔
父之恩也。
(伯禽謝恩赴國。)
(是時,周公既死,成王慮四方百姓不洽王化,乃謂召公奭曰)
乃 謂:爾宜巡行南方,代朕宣流教化,以安百姓。
(召公承命出朝。)
(次日,整車馬望南來至嵩山之下,忽聞深林中,鵲聲喧噪,群鳩處其巢中,召
(公問左右曰)
召 公:前林中鳥聲喧噪,是何鳥也?
乃 謂:(左右對曰)近山方識鳥音,我等不知其音,焉知其鳥?公宜拘近山樵夫,問之
便知其類。
乃 謂:(公遂令喚樵夫來問,樵夫對曰)長翅白而頭綠者為鵲,毛班色褐者名鳩。
召 公:鳩鵲二鳥也,為何共作一隊,飛入巢中?
乃 謂:(樵夫對曰)鵲性巧善,能為巢。鳩性拙,不能為巢,是以共居於鵲巢之內。
召 公:鳩與鵲不同其類,鵲何為肯讓巢與鳩樓?
乃 謂:(樵夫對曰)當今天子,以仁德治天下,故其教化被及禽獸。
(召公大悅,令重賞樵夫。)
(車馬遂行至雍縣,守臣君陳率左右出城迎接。)
(召公入城,延至公廳坐下。)
召 公:(召公問君陳曰)汝治雍縣,百姓親睦,農桑樂業,訴訟平簡之事可具述與吾知
之。
乃 謂:(君陳對曰)小官無能,賴天子教化,宰公福蔭,小縣有三件異政。
召 公:何為三件異政?
乃 謂:(君陳曰)小縣郊外,有雉一群,童子與之狎戲,雉不驚飛,童子亦不捕捉,此
第一件之異政也。又每歲五穀秋登之際,禾有一枝數穗者,此第二件之異政也。
又雍城南山有一獸,名作驅虞,身形似虎,其色黑,其性慈,每日遊於郊外,不
踐生蟲草木,口不傷禽獸人命,朝出夕還,人人得而近之,此第三件之異政也。
(召公聞說,命安排酒宴。)
(次日出城,前往南郊,勸勞農桑,令所屬官員,俱要相從,縣官君陳隨至南郊
(,無亭榭遮陰之所,見道傍有甘棠,綠葉陰濃,其嵩蓋如傘。)
(君陳引公下馬,坐於甘棠樹下,令招四處農民,前來聽勸。)
67**時間: 地點:
(須臾,一起農夫,荷鋤擔耜,前來跪下。)
乃 謂:(公問農夫曰)近年以來,五穀登乎?
召 公:(農夫皆頓首曰)賴宰公之福,年年農登,我鄉村小民,暖衣飽食,女織男耕,
安居樂業。
召 公:何以見之?
(民中有一起高年能言者,前來相告。)
(是詩曰:青山綠水白雲鄉,春到田疇老幼忙。)
(女事桑麻無凍苦,男耕田畝有餘糧。)
(公租早送柴門閉,村酒釀成晚稻香。)
(惟願皇王千萬歲,小民飽暖樂陶唐。)
(召公大悅,命取酒食,重賞其民。)
謂 之:(公謂之)我今勸課,汝等歸家,各宜孝敬長上,各安生理。
(眾民拜謝而退,召公車馬望京而還。)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
(召公車馬既回京師,君陳人雍衙內,自思想)
召 公:下歲倘有王臣,再來勸農觀政,郊外無台榭居止。
(乃傳命,令郊外農民,開闊道路,伐木建亭。)
召 公:(左右回報)小民伐木建亭,近山樹木盡伐,只有南郊道傍甘棠樹皆來合抱,不
肯伐之。
謂 之:(縣官命拘一起抱樹之民前來問曰)吾欲伐去道傍之樹,起建勸農之亭,以待來
年王臣下馬,汝等何得抱樹不與我伐?
召 公:(小民頓首曰)非小民爭樹之罪,前日召宰公曾止於甘棠樹下,我等懷其德行,
不忍伐去此樹,欲存之以思召宰公也!
(縣官大喜,遂建亭於甘棠樹之旁,名曰召亭。)
68**時間: 地點:
(當時百姓為詩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享。)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公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斲,召公所悅。)
(潛淵居士讀史詩曰:一樹甘棠藹道傍,召公遺德愈芬芳。)
69**時間: 地點:
(當時若使柯條剪,怎得清名萬古香。)
70**時間: 地點:
(卻說召公回朝見成王,王問)
召 公:南方教化何如?
(公具鵲鳩共巢、雍城三異之事奏聞。)
成 王:(成王大喜曰)雍邑守臣君陳,周公在日常薦此人,有孝友仁能,今果然也。
(命使臣宣其回朝,拜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