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五七

51**時間: 地點:
    (卻說洋兵據了鎮江,那時洋船中新到的一位大將,名叫璞鼎查,原想就此停戰
    (,差人到天津議和。)
義 律:(不料洋將中有一個名叫馬禮遜,向在中國居住,很熟悉中國情形,此番便向璞
    (鼎查說道)鎮江一帶,原來是中國漕運的要地,我們趁此進兵,斷住他的喉嚨
    (,那時再行議和,中國自然條條答應了。
    (璞鼎查點頭稱是,便下令前進。)
    (一面把瓜洲儀徵一帶所有鹽船放火燒去,登時燒得上下一片通紅。)
    (這時揚州鹽商送了洋人銀子五十萬兩,因此免禍。)
    (這年六月二十八日,洋船大隊齊到南京,長江一帶十分吃緊。)
    (那時耆欽差駐紮在南京,連夜飛奏一本。)
    (皇上見洋兵深入內地,南京大震,因此下旨,著耆欽差斟酌辦理。)
    (但是洋船雖已到了南京,並沒有開炮攻打。)
    (原來洋將此時得了英國國王諭旨,著洋將不准一味攻打,但要中國准他通商,
    (多開幾個碼頭就是了,此外不必再要銀子,鴉片煙也可以依中國的規矩不再運
    (來。)
    (因此洋將璞鼎查按兵不動。)
    (咳!你看英國國王如此說法,並不十分厲害,不料我中國這幾個大帥,聽說洋
    (兵已到南京,倒嚇得魂也飛去。)
義 律:(一面便奏了一本)洋兵業已奪了城外鍾山,在山頂架炮攻打,南京全城十分緊
    急,不得不依他議和。
    (其實洋兵並沒有上岸,都是恐嚇朝廷的說話,只想快些議和,便可了事。)
    (一面便差了一個好寶貝,名叫張喜,原來是伊大臣的跟班,也會說幾句洋話,
    (真是一個奸猾小人。)
    (那時耆欽差等一班大員,只要急急求和,便差他到洋船上去議和。)
    (咳!你道兩國議和,如此大事,卻托在這一個跟班身上,真是可歎!)
    
    
52**時間: 地點:
義 律:(當時張喜到了洋船,見了洋將,洋將馬禮遜說道)如今我們有三句說話:第一
    句要中國貼還銀子二千一百萬元。第二句,除了香港之外,要廣州、福州、廈門
    、寧波、上海五處通商。第三句,要中國官員同外國官員平行敵禮。
義 律:(張喜聽了,也沒有主意,便說道)銀子二千多萬,通商五處,照此數目,你們
    還肯通融些麼?
自己思:(洋將馬禮遜說道)這是我們的討價,你們中國若是准我通商。口岸幾處,銀子
    多少,自然還可以商量哩。
    (張喜回到城內,見了耆欽差,只把洋人要銀子,要口岸,說了一番。)
    (也不說明還可以商量一層。)
    (當場這幾個大員,只想議和快些成功,也不再同洋人商量銀子多少,口岸幾處
    (,鴉片不准進口一層也不提及,只顧一口答應下來,連夜草草率率了寫了一張
    (和約。)
自己思:(張喜把和約送到洋船,洋將一見大喜,暗中想道)此番國王原教我們但求通商
    ,我們姑且多討些銀子,多要些口岸,不想中國竟一齊依我,真是難得!
    (當場洋將便收了和約,一面用火輪船把和約送回英國,請國王蓋印,一面定期
    (退兵。)
    (這年七月初九日,耆欽差、伊大臣、牛總督三個大員,親身先到洋船拜會洋將
    (璞鼎查,第二天洋將也進城回拜耆欽差。)
    (先提藩庫銀子送交洋兵。)
    (九月裡,洋船盡數退出長江,開回定海。)
    (從此中外通商局面大變。)
    (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四回 守台灣有功被誣 攻印度失機可惜)
    
    
53**時間: 地點:
    (卻說南京和議既成,皇上下了一道聖旨:兩江總督牛鑒不守長江,著來京治罪
    (。)
    (將軍奕山、奕經,參贊文蔚,提督餘步雲,均著革職交刑部治罪。)
    (此外沿海沿江一帶所有失城池官員,均著照律治罪。)
    (欽此!)
    (這個諭旨一下,這班怕死的大員,方才知道當年保著性命,此刻依舊把頭顱請
    (下,到此才如做夢醒了。)
    (這年冬天,餘步雲伏法斬了,餘外絞的絞,充的充,沒有一個饒赦的。)
    (你道逃命的官員如此收場,好不好呢?這且按下。)
    (且講這年冬天,又有洋將討還台灣俘人的事情。)
    (什麼叫俘人?這是打仗活捉來的,叫做俘。)
    (原來道光二十一年的八月,二十二年的二月,洋船曾經兩次到台灣。)
    (第一次在淡水港遭風,洋船擱在礁石上。)
    (第二次,開到大安港,有一隻漁船騙他進港,也擱住在淺灘。)
    (這兩次都被沿海義勇圍住攻打,搶得大洋船一隻,舢板船兩隻,捉住白洋人念
    (四個,黑洋人一百六十五個,拿獲軍器不少。)
    (那時台灣總兵官名叫達洪阿,台灣道姓姚名瑩,這兩位很能出力。)
    (道光念二年的三月,英將帶了兵船十九隻,開到台灣。)
    (結了海盜船隻,攻打台灣,要替上兩次報仇。)
    (那時達總兵姚道台帶了兵船,親身當先,先破了海盜船隻,洋船便不敢近岸。
    ()
    (這事奏聞之後,皇上下旨,著把黑洋人一百六十五人全數斬卻,所捉白洋人著
    (加恩放還。)
    (姚道台等遵旨辦理,放了白洋人,殺了黑洋人。)
    (不料洋將璞鼎查又不允起來了。)
自己思:(那時洋將璞鼎查正在南京議和,得了台灣斬殺黑洋人的信息,便向耆欽差說道
    ()台灣的道台總兵不顧和議,甚屬可惡!
    (耆欽差聽了他的話,便自己思量)
自己思:我們做了欽差總兵,沒有一點兒功勞,沒有一點兒賞賜,他們兩個道台總兵,倒
    得了恩賞。
    (心裡早有點忌他,便奏了一本)
義 律:達總兵、姚道台都是冒功受賞,請派欽差查辦。
    (皇上因此派福建總督查辦。)
    (這個總督也不細細查明,便把這兩位功臣鎖拿進京。)
    (那時台灣百姓大家不服,卻好福建換了一個總督,姓劉,便把實情奏了一本,
    (皇上看了,知道都是冤枉的,便照舊起用。)
    (這且按下。)
    
    
54**時間: 地點:
    (且說當年江浙吃緊的時候,還有一個機會,真是可惜。)
    (原來中國西藏的西南,有一個小國,叫做廓爾喀,同英國所屬的印度地方地界
    (相連。)
義 律:(那廓爾喀國王寄一個信與駐藏大臣)小國現在和伊犁國所屬披楞地方有仇,想
    要進兵攻打。目下兵船都在東方,小國情願幫中國攻打伊犁,請駐藏大臣派兵來
    助。
    (駐藏大臣奏了一本。)
    (無奈當年京裡大員,都不懂外國情形,原來伊犁就是英國的別名,朝中大員都
    (不懂外國說話,只道伊犁是另外一國,不知道就是英國,因此不准駐藏大臣進
    (兵。)
    (這個機會就此失了,真是可惜!)
    (你道當年江浙吃緊的時候,若從西藏進兵,攻打英國的印度,英國兵船定必退
    (出。)
    (原來洋船都是印度派來的,所以印度有事,洋船必要退還的。)
    (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五回 焚洋館和戰餘波 下明詔賢奸結局)
    
    
55**時間: 地點:
    (話說南京議和的時候,還有許多機會白白錯過,真真可惜。)
    (原來此番英人鬧事,各國停止生意,因此美利堅、法蘭西兩國的洋商,都恨英
    (人吵鬧。)
    (當年琦欽差在廣東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肯出來調停,琦欽差含含糊糊,不肯
    (著實說定。)
    (後來奕將軍等焚燒洋房,又亂殺了美國人幾個,因此美國人不肯出力了。)
    (到了南京議和的時候,有一個法蘭西頭目在廣東見了奕將軍,說道,他同英將
    (璞鼎查素來相好,他肯替中國調停,包在他身上,只要中國送銀子三百萬兩,
    (他便了結。)
    (照此一看,比後來耆欽差所定的二千一百萬兩,可以便宜七倍。)
    (不料奕將軍又是含含糊糊,也不決定,歇了半個月,方才奏了一本,等到奏到
    (京裡,南京和議已經講定了。)
    (這且按下。)
    
    
56**時間: 地點:
    (且說洋人自從廣東三元裡受了這般驚嚇,便不敢再到廣州城內。)
    (到了這時,南京和議,奉旨准了他們在廣東通商,洋此因此膽大,在廣東廣州
    (城內到處橫行。)
    (廣東百姓大家恨如切骨,聚了一萬多人,放火焚燒洋房,又在澳門海面打殺洋
    (兵不少。)
    (英將璞鼎查正在統帶兵船,開到廣東,並不敢興報仇之念,倒是這幾個廣東大
    (帥巴結洋人,立刻把焚燒洋房的幾個義民,拿住斬首,賠還洋人的禮。)
    (唉!當年巴結洋人,洋人還有一些兒感德,如今洋人看慣常了,就是狠命巴結
    (他,他也不見你的情了。)
    (照此看來,吾們中國自從康熙年間到道光年間,局勢漸漸不振了。)
    (自從道光二十二年南京議和之後,開了五個通商口岸,從此海禁大開,到如今
    (遂成了天下通商的局面。)
    (我中國的得失,全在當年浙江、廣東、江蘇三處議和議戰紛紛不已,沒有一個
    (肯替國家出力,所以洋人一步一步踏進來。)
    
    
57**時間: 地點:
    (如今處處是洋人便宜,我中國要想踏上一步便不能了。)
    (講到這裡,又想著當年幾個大員忠心的可敬,黑心的可恨。)
    (雖然,天道不滅,果報昭彰,國家賞罰。)
    (後來也極分明。)
    (耆欽差到底罷官來京,林欽差、姚道台、達總兵到底奉旨復職。)
    (但是局面已成破壞,懊悔也是不及了!)
    (以上二十五回,從康熙年間講到道光年間為止,通商原委業已完全。)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