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婆羅門有一僧人名神光者,人品清俊,資性聰慧,表表一曠達士也。)
    (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
神 光:(每撫髀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孔老,予不獲出入其門牆;
    莊易,予不獲從游其左右。與其浮慕前修,勿若求師近代。何代無賢,顧人自得耳。
    (神光進退於儒釋之間,終捨正學而從左道。)
    (故功名富貴,等若浮雲;證果修持,好如飴醴。)
    

52**時間: 地點:
    (神光僧聞達摩大師乃西天得道比丘也,現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
神 光:(欣欣喜曰)才說無師卻有師,古人負篋從師,不憚千里,況嵩山去此甚近。所謂至人不
    延,學步即親者也。欲求解脫,非至人點化不可。欲師至人,非從游其門不可。有志而莫
    之學,是謂自棄。有師而(原書下缺一面)嵩山少林寺,參謁達摩,求其訓誨。


53**時間: 地點:
    (達摩見神光之來,恐亦好名之士,易為遷就搖惑,不專志傳燈者也。)
    (達摩南來,正欲得中人以上與之語上,無論他後日得髓,且試得今日來意。)
    (意稍不誠,一挫即卻矣。故面壁自若,不知身後有人參謁,緘然自若,不知左畔有人乞
    (言。)
    (神光僧不以師為吝教,惟罪己為不誠。來意精專,可盟金石。
    (師坐終日,神光彼亦侍立終日。師面壁坐,神光面師立。師不語,彼不去。
    (如此效誠者半月。)
    

54**時間: 地點:
    (一日,神光僧又自思。)
神 光:不鑿石,不逢玉;不淘沙,不見金。奕秋小數,不專心致志且不得也,況如來宗旨,可以
    二三之見求之乎。且古人刻志求佛,遺行斑斑可證。有敲骨取髓者,有刺血濟饑者,有布
    髮掩泥者,有投崖飼虎者,若此之類,難以枚舉。況我又何人,敢不益勵乃心,肯以師不
    禮貌輒少變其志。佛難人為,輒委靡其行乎。
    

55**時間: 地點:
    (神光僧為從師志一,慕道精專,忘卻天時人事。)
    (時當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使非勵志之夫,鮮不畏寒卻步矣。)
    (彼依然堅立不動,唯知求教明心,不知六花裂體。)
    (逮遲明,積雪過膝,其寒冷當何如者。)
    (自常人論之,身為重,道為輕。)
    (縱師不以我為誠,亦不關甚緊要,何為苦節如此。)
神 光:(彼則謂)師之難我,雪之侵我,未必非彼蒼玉成之意,過膝何足恤,縱雪積過腰,亦所
    甘心也。此情此際,雖鬼神可格,金石可大矣。
達 摩:(始憫而問之曰)汝立雪中,當求何事?
神 光:(含悲曰)唯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而已。
    (達摩師見神光僧所為濟人而非濟己,利物而非利身,志向可謂公且偉矣。)
達 摩:(遂與言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雖難行而實能行,雖非忍而實能忍若水。小德小
    智胸襟,輕心慢心學問,一旦希頓悟其真乘,徒勞勤苦,何免於得哉。以子之立雪志非不
    堅,以子之普度心非不廣。第適所云無上妙道,非僅僅耐冷之夫,頓超真乘,而諧滿慈悲
    之願也。
神 光:(聞師誨勵,感激與奮迅交併,自思曰)天下無難事,都因心不專。立雪不足以見志,斷
    臂始足以鳩心。(乃潛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師前)
達 摩:(見其剴切如此,嘆曰)真如來法器也。
    (遂為弟子。)
    

56**時間: 地點:
達 摩:(自得了神光弟子,潛自喜曰)不意晚年獲一佳士,不惟如來宗旨有托,吾南來選佛之應,亦不虛矣。
    
    
57**時間: 地點:
達 摩:(一日,喚而謂曰)上古諸佛,最初求道,往往為法言形。子昨斷臂吾前,亦不亞古人。
    人形苦節,且智慧不搖,勤求可與。吾為汝更名曰慧可。命名有深意,子當顧名思義。慧
    者益求其慧,可者益求其可。愈證修則愈渾化,直至無慧名無可稱,方為功行完滿。
    (神光僧獲備員為達摩弟子,又幸達摩為之更名,不勝雀躍,以得承訓為幸。)
    
    
58**時間: 地點:
    (一日,神光從容請曰)
神 光:弟子從遊門下,為作佛也。顧作佛自法印始,不知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欲慧可收斂,在靈性上用功,不欲在見聞上探討。
達 摩:(應之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 可:(聞言,即悟曰)人在郛郭,心者性靈。師曰:『非從人得』,心從心悟可知矣。
   

59**時間: 地點:
    (自後慧可,言語文字,皆視為糟粕,一味在性靈融會體認。)
    
    
60**時間: 地點:
    (一日,慧可、道副、道育諸徒在法堂坐,聽師講經說法。)
    (忽見一老者,姿容蒼古,冠服莊嚴,步履從容,言談慷慨,直趨至法堂,求達摩講經。
    ()
    (諸徒接見,道是坊郭致仕穩翁,獨達摩識是嵩山岳帝,不洩其機,與之進待,以賓禮,
    (賜之坐,以聆講說。)
    (本日,慧可僧常值,尚未進經開講。)
慧 可:(先啟口問曰)太宇清寧,天君寂若,庶幾妙道有得。今弟子心多震撼不寧,何以能悟
    無上宗旨?講經安心意焉,請師且為弟子安此未寧之心。
達 摩:汝欲心寧,可將心來安。
慧 可:覓心了不可得。
達 師:既不可得,則子心境吾正安之矣。
    (老者獲聞安心之說,不覺了然大悟。)
老 者:(降階謝曰)經從耳進,須用心融;心稍不寧,則上人開發祗說鈴也。弟子之所以去佛道
    遠者,亦為染著聲臭色天相,君所以膠擾不寧。今後予知所從事矣。
慧 可:心本常空常寧,滯有則實,徇象則擾。吾徒必境象兩忘,始為了證佛事。
達 摩:二子之談,善哉。
    (本日遂輟講,相笑而別。)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