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 至 第五〇
41**時間: 地點:
(蕭昂以達摩南來普濟,甚盛心也。)
(況主上宗信佛教,一聞有僧南來演化,甚折節也。)
(事不容密,乃具表奏聞梁武帝。)
(梁武帝閱表,龍顏大喜。)
梁武帝:(謂左右臣子曰)此寡人誠心所感,事佛之報也。
(遂遣使備法駕至廣州迎請,又詔蕭昂護送達摩佛至金陵見駕。)
(帝一面發庫藏鼎建寶殿,以作如來宅舍;一面詔中書生繕寫經卷,以便如來講解。)
42**時間: 地點:
(達摩師在公館坐禪。)
達 摩:(忽謂刺史蕭昂)君可促裝,朝中遣使迎請,法駕不久及門,詔君護送。及今未至,可將
州事托付何人擬擬,不日予與君行矣。
(蕭昂尚未之信。)
43**時間: 地點:
(越兩日,詔書果至,一如達摩師所言。)
(蕭昂愈傾心敬服。)
44**時間: 地點:
(達摩迢遞至金陵,梁梁武帝沐浴齋戒,旗幡鼓樂,燈燭香花,自出部城迎接。)
(本日,車馬填街,人民塞市,一則急睹人王,一則快觀活佛。)
(此時此際,沉檀撲鼻,蕭管沸耳,幢幡奪目。)
(梁武帝接著達摩,執弟子禮,侍立左右,命儀衛,如王者送至新佛殿安頓。)
45**時間: 地點:
(梁武帝亦隨至新佛殿參謁。)
(此時,觀見達摩,慈容燁燁,寶像煌煌,恨不得與之俱化,又踵舊日所為耳。)
(願捨身事佛。)
(又出帑內金銀,為建道場功果。)
(君者民之表,一國人王尚自捨身事佛,天下效尤,又孰不願為佛事。)
(書云「梁王事佛尤謹」,此之謂也。)
46**時間: 地點:
(梁武帝自接見達摩,叨陪不離左右,自矜其功德。)
梁武帝:(問曰)弟子自繼位以來,宗信佛教,平日在國中,恐棲佛無所則為建寺,恐誦佛無本則
為寫經。若此之類,不可勝紀,不知有何功果?
達 摩:如來功果,貴務其大者、實者。主上造寺寫經,此卑卑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
雖有非實。何功德足云。若以此為功德多見,其不知量也。
梁武帝:(憮然自失,又側席問曰)如聖人所云,必何如作為,乃為真實功德?
達 摩: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一味在性靈上體認,所謂大者、實者。寺創
與經之繕寫,初不關於修待急務,縱不暇及,亦不言其修證有虧。
(梁王自談功德之後,始不事外面作為,收入在性中修證。)
(第著己用功者,由精會粗易;郛郭從事者,由粗入細難。)
(梁武浮名好佛,兢兢在語言文字上探討,及至談禪悟偈,漠然無得也。)
47**時間: 地點:
(一日,帝又請問達摩師曰)
梁武帝:聖諦之文,弟子口嘗誦之;聖諦之義,弟子心嘗思之。其奧妙精微,非淺鮮胸襟所能測識
第一義之旨,今願竊有請也。
達 摩:聖諦之義,文字雖,一言一蔽之,曰廓然無朕而已。朕之一言,至矣,盡矣。
(梁武帝解誤,則文字化為真詮。)
(達摩南來,還佛梁武,其首班矣。)
梁武帝:(不然)對朕者誰?
達 摩:不識夫?不識即無朕,無朕即不識,不識無朕,二而一者也。
(梁武帝猶然不悟。)
(佛家點化弟子,只在一字之間。)
(三教不解,機不合矣。)
(規規為虛文所拘留,非達摩西來之意也。)
48**時間: 地點:
(本月十九日,達摩不告於王,遂潛回江北。)
49**時間: 地點: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於洛陽。)
50**時間: 地點:
(當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識,謂之壁
(觀。)
(達摩在少林寺面壁,從游之徒,有道副、道育、尼總持諸人,朝夕趨陪,以求濟渡。)
(評三子證修,雖有淺深不同,然游於達摩門者,彬彬皆佛物,無棄物也。)
(所謂升堂矣,第未入於室也者。)
(達摩因梁武專在言論上修持,不從寂靜中證悟,卒於佛無成,於道無得也。)
(遂懲其弊,一味面壁而坐,以寂滅示三子。)
(壁雖障於目前,彼之剖破藩籬,達觀無際,壁不能翳其毫忽。)
(居於方內者,覺面前多封閉垣牆;超於域外者,眼裡無全牛。)
(覺層巒疊壁列於前,彼視之皆空矣。)
(故達摩九年面壁,不待達摩心堅石穿,壁因達摩坐觀,亦化其頑石,勒成一尊達摩。)
(迄今嵩山石壁,儼然有達摩尊者遺像。)
(非其坐觀之大驗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