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 至 第二一六

211**時間: 地點:
      目今皇上已大勝北寇,旋師之期不遠,以臣愚見,莫若遣大臣二員,前赴敵
    營,佯許歸藩,崇奉建文年號,俄延數日,保得無虞,候鑾駕回時,自然別有方
    略。
太 子:此計不成,徒失體面;如其能成,父皇豈不罪及孤家?請先生三思。
月 君:(士奇又奏)臣非創見,當日皇上曾差使到濟南,有此一議,今不過再申前說。
    無非緩兵之意,難道真正奉他年號?一面即遣飛騎奏知皇上,潛師入關,出其不
    意以擊之。就是破敵,亦莫善於此著。
太 子:依先生行之。誰堪為使?
月 君:(士奇應道)禮部尚書呂震,處事精詳而有重望,兵部尚書段民,立身剛正,素
    為寇服,臣舉此二人可用。
    (太子即發手敕,令於明日卯刻前赴敵營議事。)
    (二人遵旨,當晚即詣相府受了主意。)
    (五更起來梳洗,黎明便到城上,令人傳說:請讓開條路,有官員赴元帥營講話
    (。)
    (攻彰義門的大將郭開山,隨飛報與元帥。)
劉 璟:兩國相爭,不斬來使,著放條路與他走。
    (郭開山即揮兵略退,分開兩行。)
    (呂震、段民望見,隨疾馳出城,直到王師大營。)
    (劉元帥與譚監軍迎於帳處。)
    (各施禮畢,呂震具將情願歸藩,崇奉年號,候建文回鑾的意思說得緩款曲折,
    (甚為可聽。)
劉元帥:(劉元帥呵呵冷笑道)汝等以哄兒童,將謂我佩劍不利耶?前此嚴震、胡瀹在濟
    南闕下就是這段言語,諸公卿都要寫一奏疏為據。到是呂軍師說燕逆作事,可是
    這兩人專得主的?倘若失信於我,自有天兵申討。今本帥統率六師,正討其僭逆
    欺罔之罪,還敢簧辱鼓舌麼?
段 民:(段民厲色應道)我等出城之際,已拚斷月豆而回,元帥乃在利劍唬嚇耶?先尊
    公為本朝元勛第一人,建文既不能返,應得天下非當今而誰?縱使起先尊公於地
    下,斷無說異姓可據之理。由此言之,嚴尚書亦何曾失信!
劉元帥:(劉元帥詫道)聖主為賊所逼,出亡在外,不滅燕賊,乘輿焉能復返?夫子作《
    春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況本帥為元勛之後哉!
劉元帥:(呂震見不是頭勢,又婉詞以請道)不允由得元帥,何須動怒,但得轉達於帝師
    ,以便復命。
    (這句話原因月君仁義之名播於四海,可以僥倖於萬一的想頭。)
    (在劉璟,亦必須聞知帝師的。)
    (遂立刻差人啟奏。)
    (但見帶回兩面金龍雕漆牌來,上各寫極大的六個字:一、城下請盟不許,一,
    (限在三日拔城。)
    (呂震、段民二人相視默然,隨起辭而去。)
    (劉元帥乃下令諸營:四更造飯,五更飽餐,平明齊進攻城。)
    (有能奮勇先登者,不論何人,裂土封侯。)
    (如有一人先登,第二人不即奮進,後隊能斬前人而登城者,並封侯爵。)
    (當夜二更,月君與鮑、曼二師在中台靜坐,忽有一道紅光,直衝座隅,那紅光
    (影裡早現出鬼母天尊法相,月君與二師忙起身拜接。)
    (各施禮畢,鬼母尊諭道)
鬼母尊:燕王有柄劍在嫦娥處,可速取來。
    (月君一想,大抵是那柄劍了)
月 君:在。
    (隨取來奉上。)
    (鬼母尊看劍鍔上鎸有「取建文繳」四個字,乃顧謂月君與二師道)
鬼母尊:即以其人之劍,還取其人之命,方使天下後世知道報應不爽。我奉上帝敕旨,往
    榆木川追取天狼星去,勘問他屠戮忠良之罪。少間日出卯刻,當有玉敕召嫦娥,
    仍返廣寒宮為太陰天子也。
    (月君返呆了一呆,亟拜道)
月 君:皆荷聖母翼贊之力。
鬼母尊:這不敢貪天之功。汝平日所行之事,巡察神無不上奏,玉帝極其嘉予,敕旨云:
    『集義累仁,上洽天道;褒忠顯節,下值人倫。可謂不負朕之誥誡。』是乃嫦娥
    自己功行所得也。
    (隨掣劍凌空,飛至榆木川,而燕王卒,當日半道人謠云)
奎道人:復建文,建文不可復,一劍下榆木。
    (至此方應驗。)
    (道人即張三丰,所以能知未來這數也。)
    (按史云: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丁亥,次翠微岡。)
奎道人:(上御幄殿,諭大學士楊榮曰)朕還京,當以軍國事悉付太子。
    (戊子,次雙流濼。)
    (遣禮部官齎書諭知太子。)
    (己丑,次蒼崖。)
    (上不豫。)
    (庚寅,次榆木川。)
    (召英國公張輔受遺命,傳位皇太子。)
    (辛卯,上崩。)
    (如是其從容暇豫,似乎無疾而終,可疑也。)
    (又紀云:成祖北征阿魯台,至遠遁去乃還。)
    (秋七月,車駕止蒼崖,玻至榆木川遺詔,其夜遂崩。)
    (宦者孟驥、馬雲等索軍中錫萬斤,召匠入錘匣。)
    (殯殮已畢,盡殺匠工,復敕光祿勛進膳如常。)
    (軍中無一人知者。)
    (如是其詭譎變幻,又似乎有故而殂,亦可疑也。)
    (而野史則云:永樂皇至榆木川,遇野獸突至,與之搏,被攫,只剩其半軀。)
    (所以殮而殺匠,泯滅其跡。)
    (又如是其駭聞,更為可疑矣。)
    (後來梓宮還朝,不可啟視,千載之下,誰能破其疑耶?)
    (若謂《外史》所言,亦屬可疑,更無庸辨。)
    (且要寫下回嫦娥飛升事也。)
    (第九十九回 嫦娥白日返瑤台 師相黃冠歸玉局)
    (建文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卯,月君拜送鬼母之後,鮑師)
鮑 師:帝師心中尚有何事?
月 君:我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矣,更有何事?求師指示。
鮑 師:大約劫數已完,王師不宜留此,自我發之,還須自我收之。呂軍師前生修於玉局
    ,今生隱在嵩陽,久任軍機,已昧夙因。自我始之,還須自我終之,不可不指點
    其歸路。
曼 師:還有哩,自我借之,還須自我還之,剎魔主之二百萬金,要賴了他走哩!
鮑 師:不要睬他。
      以魔道而與太陰天子結為姊妹,是將此金銀買的體面。就如鄉里財主與紳宦
    結了婚姻,傾家去承奉,也是情願的。
曼 師:如今卻是現任官員為著急事,央人向財主借的哩!
月 君:毋戲言,恩債豈肯負他!等我先打發了兩處。
    (就握筆寫下一帖,是發與劉元帥的,云:孤家於黎明要往省故國,元帥劉璟可
    (速退兵至河間,俟建文帝回鑾,請旨定奪。)
月 君:(月君問鮑師道)闕下耆舊諸臣可否亦微諭意,聽彼自行其志何如?
鮑 師:也少不得。
    (隨信筆揮二絕云:廣寒仙子下瑤台,只為綱常掃地來。)
    (恭伐天心行殺伐,凜然正氣日中開。)
    (燕孽魂亡一劍飛,國仇雖報帝無歸。)
    (幾多未了忠臣事,留與千秋弔夕暉。)
    (又寫下發與呂軍師的五言律一首。)
    (都用上玉璽,封作三函,如軍機羽檄一般。)
    (統付與女金剛,並傳入劉元帥營中,從塘汛轉發。)
月 君:(月君乃謂曼師道)魔主之債,現放著宮中有碧霞元君儀仗,並諸仙真龍女饋送
    的寶物,約值數百萬金,將來准折也算得過,獨是沒個移去。
曼 師:(曼師笑道)枉在世間走一遭,半些兒東西也存不得,真個是空手而來,空手而
    去了。你這裡發了念頭,他那裡便自移去,不用送得。
月 君:妙哉!請問二師,我四弟子能隨去否?
曼 師:去得,去得。罡風一吹,好像著了我的扇子,化作灰塵,豈不了了?
鮑 師:胡說!
      我道家羽化登仙,豈是肉身去的?
    (隨命滿釋奴積薪於東台之下,候著舉火。)
    (時女金剛已回來復命,王師都在台左右成行逐隊的過去。)
    (各營將士只道又有恁麼妖法的人來對陣,所以亟令退兵。)
    (唯元帥劉璟料到八九分地位,就同阿蠻兒、瞿雕兒、小皂旗三將統領數騎斷後
    (。)
    (走不五六里歇下,探望動靜。)
    (東方微有白意,月君便呼四弟子諭遞)
月 君:道行淺深,爾等寸心自知。若能屍解,隨我上升,即登東台。倘有未穩,不妨入
    山修煉。慎毋因有我累汝等。
素 英:(素英四仙姑齊聲應道)身外有身,玄中有玄,幸得相隨帝師也。
    (皆就升台趺坐。)
曼 師:(曼師笑道)快放火,四位佳人有了些塵土氣,要向火宅中轉一回,好換出個新
    鮮麵龐,快燒,快燒!
    (滿釋奴有些遲疑,女金剛即來舉火,曼師又吹口風,頓時烈燄沖天而起。)
    (城內城外都道是失了火,連燕國早朝的官員與太子仁宗都上五鳳樓來看。)
    (時太陽初升,正射著城西,遍空中彩霧盤旋,香風縹緲,隱隱然聞有天樂之聲
    (,遙見多少仙官仙吏都著霓裳羽衣,各執絳節雲磻,佇立層霄,恰像個迎接人
    (的。)
    (月君早已穿著天孫賜的混元開闢一炁仙衣,戴著碧霞元君送的藍玉雕鏤九鳳沖
    (天百寶冠,束著嵩獄夫人獻的伽楠造成五龍銜珠帶,蹬著東海龍女貢的青絲織
    (就百花凝香履,拜別了鮑、曼二師,又與兩位劍仙稽首作別。)
    (范飛娘等四員女將皆俯伏拜送。)
    (早有一隻素鸞鳥下在台端,向著月君延頸舒翼,若有所訴。)
    (月君視之,即廣寒宮中所馭之由禽。)
    (天狼星搶來時,全虧他斜飛退避的。)
    (才斂衣坐於鸞背,忽東台一聲響,為火崩裂,四大弟子屍解出神,各御彩雲一
    (朵,隨了月君,冉冉升上雲霄。)
    (有《天仙子》一闋為證:月愛千秋人耐寡,花憐萬劫容如畫。)
    (問君何事下塵寰?揮鐵馬,風雷咤,直教殺得真龍怕。)
    (縹緲素鸞雙羽下,六銖衣斂輕輕跨。)
    (送君此日上空冥,紅埃謝,銀河瀉,天香重鎖瑤台夜。)
    (滿釋奴、女金剛大叫)
女金剛:帝師帶了我等去!
    (月君微微回顧,二女將遂踴身躍入火內。)
    (鮑師亟收了二人的神魂,謂曼師道)
鮑 師:女金剛是道兄,滿釋奴是我的弟子,各帶回洞府,水火煉度他們成道罷。
曼 師:(曼師笑道)兩位劍仙各有弟子帶去,唯獨老鮑、老曼大家帶著個死鬼走,不要
    被他迷了,不是耍。
    (諸仙師皆大笑。)
    (於是聶隱娘攜了回雪,公孫大娘攜了范飛雲,稽首作別,凌空而散。)
    
    
212**時間: 地點:
    (其時燕京內外,遠近地方,上自朝廷百官,下至閭巷庶民,無不目擊唐賽兒肉
    (身成聖。)
    (白日飛升。)
    (這樣一樁奇事,到是自己部下,只有劉璟、阿蠻兒、瞿雕兒、小皂旗四人在五
    (里以外望見,各拜手遙送,不勝太息,飛馬趕上大軍,不題。)
    
    
213**時間: 地點:
    (卻說呂軍師在荊州,先於數日前,有程知星從黔中而來,說聖心安於空門,無
    (意復位。)
    (齎一玉函,雲復帝師之命,便匆匆就道而去。)
    (軍師方在躊躇,擬欲草疏奏請東宮正位。)
    (忽於夜半,轅門傳鼓,報說帝師有軍機令旨到來。)
    (如飛傳進,卻是一道羽檄。)
    (拆開視之,乃黃麻紙上寫的五律詩一首云:不省前生事,花開玉局關。)
    (群真常接珮,玉女每依鬟。)
    (雲繞天彭闕,江回灌口山。)
    (只今軍國重,何日復仙還?)
    (軍師心下了然,是帝師指示夙生,須急流勇退之意。)
    (但算知星程途,即使日行三百里,也不得到帝師所在。)
    (此詩是先發的了。)
知 星:(隨傳來人問)已破北平城否?
帝 師:那日燕國遣使請盟,帝師不許,限在三日內拔城。即於次日,在劉元帥營中發出
    令旨,令飛送到軍前的。
    (軍師發放來使,隨布蓍草筮得一卦,乃「天火,同人」,大笑)
公孫大:火炎於天,帝師已經上升。卦名『同人』,是有諸弟子隨之。《彖辭》『同人於
    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當應在我。天彭、灌口,皆在蜀中,此正『利涉
    大川』。第『同人』難得,則如之何?沈珂是舊弟子,彼有老親,不可使之出家
    。
      唯大將劉超至今不娶,心極向道,但不在弟子之列。
    (即遣使召至,先將帝師律詩與他看過,然後將所卜之封與歸蜀之意細說一意。
    ()
劉 超:是耶!軍師在南陽臥龍岡夢與諸葛武侯談心,言有生在同鄉、歸亦同鄉之語,今
    已驗矣。
軍 師:(軍師瞿然道)我竟尚未想到,豈非一定之數乎?
劉 超:小將自蒙聶劍師救命,恨生男子之身,不敢皈依女由師。洎承軍師垂睞,又忝在
    部伍之列,亦不敢托於門牆以乾軍令。今日願從軍師入山,成吾素志。
軍 師:(軍師大喜道)召汝即是此意,但非某所敢啟齒。『同人』一卦,端的不虛。自
    後宜以師弟相呼也。我向制有道家衣冠,便可帶去。
軍 師:(隨傳令箭,說軍師要微行察閱江道)著棹小快船一隻,止用水手四名。
    (頃刻已備。)
    (呂軍師與劉超向闕拜辭,悄然下了小舟。)
    (鐘聲初動,缺月方升。)
    (乘著一江霧氣,竟溯江陵,由三峽而上,易了道裝。)
    (至於錦江,捨舟從陸路。)
    (經諸葛武侯祠廟,師弟二人進去瞻拜一回。)
    (迤邐到了灌口山,再尋著天彭闕,然後探訪玉局,在萬山之中往來有半月。)
    
    
214**時間: 地點:
    (一日到個去處,陡見千峰疊翠,萬木飛泉,回抱著個洞天,有《小重山》一闋
    (為證:翠壁垂蘿掛夕陽。)
    (一灣清石間過,韻鏘鏘。)
    (幽禽聲似喚人行。)
    (秋風轉,拂面是天香。)
    (玉洞此中藏。)
    (千春鬆掩映,更筥筈。)
    (絕無人到啟山房。)
    (端詳處,驚吠有仙龍。)
    (看那峭壁上,橫題著四個大字,曰:「玉局洞天」。)
    (其下翠岩分處,有兩扇小白石門掩著。)
呂師貞:(呂師貞顧劉超道)此間是矣,汝為我敲門。
    (劉超敲至數下,一小道者啟門而出,將他師弟兩人仔細一認,忽失聲道)
道 者:師父,師兄,直到如今才回來麼?
師 貞:(師貞一面步入)幾乎忘了。
    (洞內豁然大開,絕非人世境界,石樑流水,曲房回榭,皆自天然生就,亦間有
    (人工構出者。)
    (琪花瑤草,點綴於石台之隅;白鶴玄猿,鳴嘯於鬆林之妙。)
    (有《阮郎歸》小令為證:
    (  洞天深鎖碧瑤枝,秋風葉不飛。)
    (彩霞掩冉數峰西,畫屏天半低。)
    (猿一嘯,鶴雙啼,石泉流翠微。)
    (參差曲逕往來迷,阮郎何處歸?)
    (小道者引至一幽軒,推開小牖)
道 者:師父請看。
    (師貞見石榻棕單上坐著個羽士,與自己一般面貌,爽然悟道)
師 貞:來世不知今世事,開門原是閉門人。
羽 士:(隨問)坐在此幾年了?
道 者:(小道者)師父說是神遊訪道,歷經五十四年矣。這位劉師兄因念師父,出山來
    尋,亦已四十多年矣。
    (師貞問怎麼知他姓劉,小道者笑道)
師 貞:他姓劉,道號醉石。師父姓呂,道號一真羽士。弟子怎得忘記?
師 貞:汝姓什麼?
道 者:(小道者又笑道)弟子姓韓,道號漱石。師父倒忘了哩!
師 貞:(師貞謝道)非是我忘,我與汝師兄已經輪回一次,做了多少事業,正不知怎樣
    去投胎,仍是合著本姓。你是一世,我二人是兩世了;汝今尚是童顏,我已作蒼
    髯老夫。豈不可歎!
劉 超:(又顧謂劉超)我與汝前生原是師弟,一到人間,各不相識。今日夙緣有在,幸
    得同歸舊路,再勿復念往事了。
    (師弟三人不勝欣喜。)
    (志心修煉百有餘年,各上升大羅天云。)
    (餘按異類,往往有成精而至於通靈變化者。)
    (所謂神仙,亦人之精也。)
    (以物之無知,尚能吸天地之靈氣以運用,而況於人乎?或謂是固然矣,第凡夫
    (肌骨重於泰山,故成仙者多由屍解,何唐月君肉體而能上升耶?曰:古有之,
    (旌陽真君是也。)
    (夫所謂屍解,乃身外之身總由一氣凝聚孕育所成,有形而無質。)
    (至若肉身成聖,則後天之氣皆化為先天一炁,其肌骨則堅如金而輕若絮。)
    (唐詩有云:「安知仙骨變黃芽」,此之謂與?考真君為吳猛弟子,而猛之成仙
    (,返在旌陽拔宅飛升之後,又將百年,究亦止於屍解。)
    (此蓋根器大有懸殊,非修持之所能庶幾者,又何疑月君肉身之上瑤台也哉?噫
    (!玄機不可盡泄。)
    (且看下文結煞。)
    (第一百回 忠臣義士萬古流芳 烈媛貞姑千秋表節)
    
    
215**時間: 地點:
    (且說劉璟見月君昇天,感歎一番,退兵在河間地方,還指望著建文回鑾,進討
    (滅燕。)
    (不意奉到相府密札,召請還朝。)
    (劉元帥遂將兵符交與譚監軍,止帶小皂旗,星夜馳至闕下。)
    (原來朝中先得了程知星齎到行在玉函,是令大臣轉奏帝師,說聖意決不回鑾。
    ()
    (即刻又得了帝師封諭二絕句。)
    (舉朝大驚。)
    (所以召劉元帥來商議。)
    (文武諸臣僉同在行殿啟發玉函視之,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云:杖錫南游歲月
    (深,山雲水月任閒吟。)
    (塵心消盡無些子,不愛臨軒萬慮侵。)
程知星:(程知星舉手道)家君夜觀乾象,見太陰星移位,女虛分野,王氣潛消。又卜得
    『涣』卦,亦是解散之義。當日帝在神樂觀時,曾卜得『坤』卦,正是太陰承天
    之候,也就斷定龍戰於野,陰陽皆不能相勝,終歸涣散的,若逆數而行,必致大
    凶。因此聖意遂決,率筆寫了這詩。臨時時,家君命星夜趕路,恐不及再見帝師
    了,果然應驗若此。
舉 手:(吳太師道)燕藩未反時,尊公豫言必反,而今焉得有錯!
    (忽報荊門開府姚襄飛奏密本,吳太師亦即同諸臣啟視雲;呂軍師同著大將劉超
    (駕一小舟,不知去向。)
    (次日,道臣沈珂亦掛冠而遁。)
眾文武:此無疑是軍師也豫知帝師昇天,英雄之見,大略相同。
吳學誠:(吳學誠拊心道)噫,天數若是乎?我即於今日往詣行在,君臣生死一處。
劉 璟:(劉璟揚言道)在外開府將軍處均宜行文知照,聽其自處。我輩各行己志可也。
    (於是曾公望收了玉圭,王璡卷了聖容。)
    (諸臣皆暫歸邸第,整理畢,復聚在闕下,大慟一番,出朝而散。)
    (獨有小皂旗睜目大呼者三,即拔劍自刎。)
    (時董、賓二老將軍皆先去世,董翥、賓鐵兒正要同扶父柩還葬,遂將小皂旗棺
    (殮,載之而去。)
    (今將諸臣蹤跡悉志於左:
    (  晉爵太師、前翰林院編修、充平燕軍師程濟,晉爵太傅、前監察御史葉應
    (賢,原名希賢,晉爵太保、前吳王府教授楊應能。)
    (葉、楊二公,從帝微行十年,同時病卒,葬在滇中之浪穹山,帝手筆題曰:「
    (兩忠之墓」。)
    (嗣後隨駕,止濟一人。)
    (太師吳學誠,原官侍講。)
    (太傅趙天泰,原官編修。)
    (太保梁田玉,原官秋曹。)
    (少傅郭節)
    (少保宋和)
    (大塚宰程亨,原官檢討。)
    (大司徒劉仲)
    (大司寇何洲。)
    (以上舊巨八人,或入蜀,或之楚,或游吳、越,或適滇、黔,各去尋訪行在。
    ()
    (少師李希顏。)
    (原官贊善。)
    (先因老病致仕,仍遁居於夾谷。)
    (少師王璡。)
    (原官寧波郡守。)
    (祝發為僧,去游五嶽。)
劉 璟:(曰)帝尚披緇,何況臣子。
    (少監王鉞從之去。)
    (太監周恕先數日已卒。)
    (太保金焦,原官刑部侍郎。)
    (大司寇馮DM,原官刑部司務。)
    (大司徒梁良玉,原官中書。)
    (大司空黃直)
    (都憲御史王資)
    (晉銜大司空靈台正王之臣。)
    (原官欽天監正。)
    (以上舊臣六人先後去世。)
    (均有諡號。)
    (方外宗伯兼迎鑾錢芹。)
    (曾從蘇州府太守姚善起兵勤王,為行軍祭酒。)
    (訪求行在,卒,葬於荊門山中,有諡。)
    (大宗伯周轅,係殉節衡府紀善、諡文節公諱是修之子。)
    (大司馬胡傳福,係殉國大理少卿、諡忠端公諱閏之子。)
    (薇省左學士黃貴池,系列難博、諡忠慎公諱彥清之猶子。)
    (都憲御史張彤,係勤王殉難樂平縣尹、諡忠成公諱彥方之子。)
    (少司農陳鶴山,係殉國戶部尚書、諡忠貞公諱迪之子。)
    (大司空曾公望,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靖公諱鳳韶之長子。)
    (少司寇茅添生,係殉國副都御史、諡忠敏公諱大方之長孫。)
    (黃門尚書周文獻,係勤王殉難松江郡丞、諡忠僖公諱繼瑜之子。)
    (黃門侍郎侯玘。)
    (係殉國刑部尚書、諡忠簡公諱泰之孫。)
    (以上九人,各懷印綬歸裡,以詩禮傳家,訓試子孫,永不出仕,忠孝聞於奕世
    (。)
    (薇省大學士方綸,係殉國文淵閣博士、諡忠肅公諱孝孺之子。)
    (少宗伯盧敏政,係殉難太常少卿、諡忠安公諱原質之弟。)
    (少司空鄭珩,係殉難監察御史、諡忠穆公諱度之子。)
    (豫州巡察道餘學夔。)
    (係洪武年間進士。)
    (學夔本雲間人,為正學弟子。)
    (刑部尚書魏澤曾以方氏遺孤托之鞠育。)
    (而盧、鄭王皆以方黨滅族,無家可歸,遂相約學夔同之雲間,隱於九峰山。)
    (侍讀學士劉藜,係殉國大理丞、諡忠節公諱端之子。)
    (侍講學士王作霖。)
    (係殉國刑部郎中、諡忠恪公諱高之子。)
    (以上二人,遣髮妻子居淮海之濱,易黃冠,遍遊天下名山,後結茅匡廬以終。
    ()
    (少塚宰卓孝,係殉國戶部侍郎、諡忠清公諱敬之子。)
    (少司馬巨如椽,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獻公諱敬之子。)
    (加卿銜左都諫魏袞,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慤公諱冕之子。)
    (加卿銜右都諫鄒希軻。)
    (係殉國大理丞、諡忠勤公諱瑾之子。)
    (諸公各有令嗣,早卜居於荊、襄之間,遂去隱於漁,如滄浪漁父云。)
    (討燕元帥、大司馬劉璟,係太祖軍師誠意伯諱基之子。)
    (公隻身在闕。)
    (還至青田,與家人訣別曰)
劉元帥:我先人開國,後人不能復國,豈可生於篡逆之世!
    (瓣發自經死。)
    (晉少師、大司馬、參贊軍國重事,充迎鑾亞卿、副軍師高咸寧,原濟南儒生,
    (為鐵兵部之參軍。)
    (濟南尹高不危,咸寧之弟。)
    (青州監軍道高宣。)
    (咸寧之兄。)
    (少師初聞帝師昇天,又聞呂軍師遁跡,慷慨悲歌,命酒痛飲,至半夜,端坐而
    (逝。)
    (其昆弟隱居於華不注山,終身不入城市。)
    (大司馬、開府豫州鐵鼎。)
    (原名康安,係殉國兵部尚書、諡忠武公諱鉉之子。)
    (公有二子,諭之曰)
二 子:我初志原從先人同死社稷,今幸宗祧不斬,當亟待嚴慈於地下。汝等宜卜居於華
    不注山,與高氏為鄰。
    (遂絕食而卒。)
    (少司馬、都憲御史、開府淮西景裡,係殉國左僉都御史、諡忠威公諱清之子。
    ()
    (僉憲御史、開府徐州練霜飛。)
    (係殉國副都御史、諡忠定公字子寧之子。)
    (二開府各遣發公子居於滁州山中,自與夫人泛舟於五湖,逍遙世外,如范少伯
    (云。)
    (少司馬、都憲御史、開府上谷司韜。)
    (係殉國僉都御史、諡忠毅公諱中之子。)
仝 然:(先得仝然手書云)在開封時,司公曾托夢,言某術數當為西洋開法之祖。今時
    會已屆,浮海去矣。
    (居數日,帝師昇天,公即命子卜居於萊郡,與仝氏相依,亦浮海而去,相傳為
    (水仙云。)
    (少司馬、開府青州高崧。)
    (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介公諱翔之子。)
    (公已有子而喪耦,仍戴黃冠入嵩山。)
    (後游於終南,不知所終。)
    (僉憲御史、開府荊門姚襄。)
    (係勤王殉難蘇州府太守、諡忠桓公諱善之子。)
    (襄乳名保兒。)
    (忠桓公率同郡人錢芹、俞貞木、王賓等起兵勤王,時三人之子咸在開府署中,
    (遂同歸吳中,隱於西山,當時稱為勤王世家。)
    (黃門左尚書史彬,原官賓輔。)
    (黃門右尚書鄭洽,原官待詔。)
    (以上舊臣二人,奉帝命為江、浙間東道主。)
    (帝曾三過史彬之家,為人偵知首告,至拖累死。)
    (洽謁帝後還家,以勞疾卒。)
    (大司成楊禮立,係勤王殉國袁州府太守、諡忠康公諱任之子。)
    (農曹正郎兼督運軍餉使楊福。)
    (係殉節給事中、諡烈愍公黃諱鉞之友。)
    (福本常熟人,禮立重其義,與之同行,隱於虞山,為灌園叟。)
    (人稱為山中二楊,勝於朝內三楊。)
    (特簡將才、充討燕監軍使譚符。)
    (係殉國兵部郎中、諡忠愍公諱翼之子。)
    (譚監軍欲作留侯一椎故事,雕兒、蠻兒皆從之入燕,聞燕王薨而各散。)
    (監軍去,隱於長興山中。)
    (京營前軍大將軍瞿雕兒。)
    (係都督贈威武侯諱能之子。)
    (雕兒歸於卸石寨,與董、賓二將軍結小村以居,射獵為樂,人稱曰:「三忠杰
    (」。)
    (京營左軍大將軍周蠻兒,係殉國僉都御史、諡忠憙公諱璿之子。)
    (羽林左冠軍先鋒使金山保,係殉國戶部侍郎、諡忠襄公郭諱任之子。)
    (羽林右冠軍先鋒使咬祝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惠公謝諱升之子。)
    (以上三將軍同隱於浙之西湖。)
    (春秋花月,逍遙於兩竺六橋之間)
春 秋:死後神魂,可依岳、韓二忠武云。
    (鎮守黃河大將軍暴如雷。)
    (係殉國刑部尚書、諡忠直公諱昭之子。)
春 秋:(原籍山西,從孟津渡黃河,至中流,語其子曰)我既不能盡孝於父,又不能盡
    忠於君。汝其歸裡,善繼先人之志,訓誡子孫,永勿仕進於篡逆之世!
    (遂躍入河中。)
    (荊門監軍道董春秋。)
    (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哀公諱鏞之子。)
    (聞呂軍師入蜀,遂別其妻孥,前去追訪。)
    (不得,遂修道於青山城,亦仙去。)
    (淮南巡察道胡復。)
    (係殉難兵部侍郎、諡靖節公諱子昭之子。)
    (入蜀尋訪叔父子義,不獲。)
    (返,得遇叔父之子胡縝,遂同歸故里,復亦更名為紹,隱於耕。)
    (黃門侍郎陳囦,係勤王列國徵州府太守、諡忠懿公諱彥回之弟。)
    (儀曹正郎、神樂使王昪,原南都神樂觀道士。)
    (督理軍儲兼僉憲御史周縉,原官永清縣典史。)
    (荊南督餉道胡先,原官沛縣縣丞。)
    (開封府太守金蘭。)
    (原候選典史。)
    (周、胡、金三人本浙之會稽籍。)
    (侍郎與儀曹心愛剡中山水,相率去,隱於山村,結為五老社,嘯傲花月,均以
    (壽終。)
    (值殿左將軍張倫,原官燕山守備。)
    (值殿右將軍倪諒,原官燕山百戶。)
    (駐守德州偏將軍葛進。)
    (原德州衛千總。)
    (三人避跡五狼島,結村而居,為老農老圃,人謂之「三義村」。)
    (建文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卯,月君昇天時,燕太子正早朝,文武百官同登五鳳樓
    (,看望得分明,皆詫為異事。)
太 子:(太子顧謂諸臣道)卻原來是位天仙,怎麼說做妖寇?怪不得建文舊臣悉行歸附
    。當日沖虛真人說,是為生民劫數降下來的,誠然不錯。
    (諸臣頓首,咸稱)
諸 臣:天下太平,殿下洪福。
    (隨諭閣臣速繕奏疏,請旨處分濟南事宜。)
    (疏未發,忽接密詔:駕已崩於榆木川,直待靈車進了居庸關,然後發喪。)
    (太子即日登基,是為仁宗皇帝,建號洪熙元年,大赦天下,並頒恩詔。)
    (凡建文時忠臣義士已經誥贈爵諡者,悉循當日恤典。)
    (如有遺漏未追贈者,查確奏請,並子孫咸得蔭職。)
    (其靖難時陣亡將士,毋分南北,一體褒恤。)
    (原有世職者,仍准承襲。)
    (至忠臣之妻女殉難者,悉加追封。)
    (敕郡縣所司:凡忠臣烈女,皆得建坊立祠,以表其節。)
    (茲紀其烈女載諸史冊可據者:兵部尚書鐵鉉妻楊夫人並二女,母薛太夫人。)
    (文淵閣學士方孝孺妻鄭夫人並二女。)
    (禮部侍郎黃觀妻翁夫人並二女。)
    (監察御史謝昪妻韓夫人並四女。)
    (大理寺丞胡閏妻王夫人並一女。)
    (刑部尚書侯泰妻曾夫人。)
    (工部侍郎張安國妻賈夫人。)
    (副都御史茅大方妻張夫人。)
    (僉都御史周璿妻王夫人。)
    (監察御史曾鳳韶妻李夫人。)
    (左拾遺戴德彝嫂項夫人。)
    (監察御史林英妻宋夫人。)
    (兵部郎中譚翼妻鄒夫人。)
    (浙江臬司王良妻某夫人。)
    (徵州府太守陳彥回妻屠夫人。)
    (鎮撫牛景先妻某夫人。)
    (戶部侍郎郭任三女。)
    (監察御史董鏞一女。)
    (蕭縣令鄭恕二女。)
    (青州府教授劉固母袁太夫人。)
    (燕山衛卒儲福妻范氏,母某氏。)
    (國師道衍孀姊姚氏。)
    (以上忠臣妻女,凡隨夫與父殉節者,妻封義烈,女封孝烈。)
    (若因夫與父被難者,妻封安烈,女封哀烈。)
    (其發在教坊自盡者,妻封清烈,女封貞烈。)
    (忠臣之母封宜烈。)
    (唯德彝之嫂封超烈。)
    (道衍之姊、儲福之妻,均封超節。)
    
    
216**時間: 地點:
    (自此四海人民心悅誠服。)
諸 臣:(時建文帝行在楚中,聞之)此子可謂乾父之蠱也。但要天下太平,如朕臨軒,
    夫復何慮。
    (於是得逍遙於山水。)
諸 臣:(又十六載,為英宗正統五年,朝中已歷四世,帝年六十有四,問濟曰)我欲歸
    於祖陵可否?
諸 臣:(濟卜之吉,遂出滇南,至藩司堂上,南面盤膝而坐)我建文皇帝也。
    (巡方御史飛章奏聞,有旨送歸燕京。)
    (時從亡者皆去世,唯濟一人侍從,而朝內舊臣亦無一存,都不識認。)
    (止一宦官吳亮,為帝舊侍,令辨真偽。)
一 人:(帝見亮即呼曰)汝吳亮也,老至於此!
諸 臣:(亮對)不是。
帝 師:朕於某年食子鵝,棄片肉於地,令汝作狗餂之,猶如昨日,難道就忘了麼?
    (亮遂涕泣伏地。)
    (帝左趾有黑痣,亮以手摩視之,乃持亮踵大慟,不能仰視。)
    (退而自經。)
    (英宗聞吳亮死,知亮是真,迎入大內,以兒孫禮拜見,稱為「太上老佛」。)
程 濟:今日得終臣職。
    (遂入徽之黃山,隱於天子都。)
    (後帝壽至八十九而崩,卜葬於西城外黑龍潭北,碑題曰:「天下大師之墓」。
    ()
    (嶺南屈大均曾謁帝陵墓,有詩曰:讓帝飄零海嶠東,龍歸猶識未央宮。)
    (風雷豈敢疑姬旦,禾黍何當怨狡童。)
    (父老爭迎靈鷲錫,山河如棄鼎湖弓。)
    (傷心陵墓無封樹,秋草離離白圳中。)
    (帝之長子名文。)
    (諸臣在宮中泣別時,有兵部侍郎廖平請於帝,匿文火奎以去,後為奸人訐首。
    ()
    (而廖侍郎則先已寄托於黎平土司曾長官家,變姓曾氏矣,以此搜查無獲。)
    (僅抄沒廖平之家,流徙蜀中。)
    (及文火奎既長,平以少妹妻之。)
    (而後訪求帝跡,相遇於浙之桐廬。)
    (既復命,乃自荊及帝還京,文火奎仍復朱娃。)
    (越二百五十年,烈皇帝殉社稷,皇家子孫殄滅無遺,唯文火奎一脈,超然物表
    (。)
    (至今云多繁衍。)
    (蓋天所以厚讓帝之福云。)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